技术的探究和发展

2024-08-26

技术的探究和发展(精选12篇)

技术的探究和发展 第1篇

相比较而言, 我国环境监测起步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要晚一些, 但自从20世纪末至今经过30多年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环境监测已从过去那种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生物监测、物理监测、 生态监测、遥感逐渐向着极其先进的自动连续监测过渡。就目前而言, 监测范围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的从一个断面, 现在可以扩展到一个城市甚至是全国。与此同时, 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也接近形成, 而且越来越标准化。

1.1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加强

通过大量的调查显示, 当前的绝大多数一、二级站具备良好的各项目监测分析能力 (水和废水监测超过70项、降水监测12项、空气和废气超过60项、噪声震动监测共有6项) , 三级站也在最大限度的具备各项目监测分析能力, 四级站必测项目指标主要包括5个大类:16项水和废水监测、7项降水监测、13项空气和废气、2项噪声监测和2项土壤固体废物监测, 有些条件允许的城市开始根据当地污染的具体特点增加一些开展常规要素监测的站点, 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效。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 从1995年至2001年这短短的6年时间里, 空气质量监测站从起初的370个增加到1145个;环境噪声监测站从1131个增加到1142个;生态监测站从最初的16个增加到54个。这组数据足以说明我国政府对于环境监测的重视, 而且已经表明会在今后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加站点的数量。

1.2现代化环境监测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就这一点而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据数据调查统计显示, 在2003年, 我国环保系统的监测站已经超过2300座 (其中包括1个国家级、39个省级、390多个地市级以及1800多个县级, 除此之外, 监察站的数量也十分接近2300座 (其中1个国家级, 33个省级, 400个地市级, 2300多个县级) , 环境科研所也超过260所, 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30个省级、230个地市级, 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在数量必然会进一步得到增加。总的来说, 当前已经建好的监测站已具备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源以及科研监测的能力, 在很多时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水、渣、气、土壤、噪声等两百多个要素的环境质量、 污染源、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相关监测, 另外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可用于调查相对而言较复杂的环境问题。

1.3进一步加强物质基础

截止到目前为止, 环保系统现有监测仪器价值可以达到65000万元, 其中液相色谱、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离子色谱和色质联机等已超过1200台。我们的测算师根据对178座国控站的准确计算, 监测仪器价值约为33700万元, 占全国半数以上, 其中 “十三五”期间, 环保投入超过7000亿元, 这次着眼点主要是放在城市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地表水、三峡库区及上游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等。

2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的解决措施

结合自身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提出以下几点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的解决措施: (1) 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监测。通过大量的事实表明, 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反映环境质量的实际状况, 具体地说,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污染特征差异选择针对性的环境监测项目, 尤其是要加强对那些对人类身体有危害的、难以降解的污染因子监测。 尤为重要的是, 要不断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动化连续监测水平, 对于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要如实反映。除此之外,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评价能力的规范化, 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相应的标准和操作指南, 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内涵, 透过表面看本质, 为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和环境决策提供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2) 大力加强快速监测水平。其中环境应急监测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想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应当切实科学的筛选应急监测工作, 第一步应确定首要污染物, 接下来是确定污染源并以最快的速度测定相关指标值, 最后是进行决策处理。另外, 还要进一步加强自动化与快速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的科研工作, 应敢于打破常规去尝试一些新的事物, 以便满足环境应急监测的需要。

3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环境监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目前而言在机制上、系统性上等方面与西方先进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作为环境监测工作者, 我们应该首先从意识上重视环保监测工作, 然后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来掌握最新和最为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大力发展科研团队, 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实际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将环境监测工作落实到位, 为我国建设的健康、和谐和繁荣昌盛做出重要贡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 环境监测已经成为实施环境保护法律的一项重要手段, 甚至可以说是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决策的必备前提条件。鉴于此, 本文将会具体阐述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然后结合自身多年的环境监测工作实践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为未来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发展状况,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但得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测试技术, 2011 (05) .

[2]李茜华.基于节能需求的环境监测技术与发展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09) .

探究三农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第2篇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尤其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近些年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农业产量不断增长,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有关的“三农”问题仍有许多需要解决之处,本文主要就当前“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我国“三农”问题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得到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虽说金融危机确实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但对我国的农村经济来说却起到了很好的刺激激励作用。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农业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否则发展的很可能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内在的力量。农村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些年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还存不少的问题。具体来说:一是在农业方面,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仍然比较落后,科技投入不足,相关的基础建设也不够完善,而且粮价浮动较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在农民方面,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知识型农民过少;三是在农村方面,农村管理相对落后,仍然易受传统不良管理思想的影响,农村面貌还需进一步改善。总而言之,“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仍然需要大力解决,与城市发展相比,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这些都极大的影响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面貌的更新。

二、发展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建议

(一)加强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是重中之重,需要在以农业增收为主导的目的下调整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多元化农业生产。在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中,对农业发展的把握往往是依据经验而进行的,因而对农业的未来收入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现代化背景下,农业的发展可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得到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首先应了解市场需求,通过对需求的了解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在农业发展中不仅要关注量的提高,同时更应该注重的是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另外,农业的发展结构的调整既要兼顾精细化的产品生产又要注重规模效益与品牌建设,通过多渠道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农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农民素质的提高。政府各个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教育农民,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交易都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司法部门要发挥自身作用,定期向农民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二是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应充分通过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农民提供科技种植知识,通过专家讲座、组织参加技术培训等方式,对他们进行科技培训,增进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三是强化农民市场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农民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获取市场信息,把握市场行情的情况下进行农业投入。提高农民素质不仅有利于农民自身发展,而且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从而实现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

(三)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面貌

农村发展经济的条件不足,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尤其要在资金投入上予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经济政府可以从两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一是转移农村劳动力。不同区域农村经济情况的发展是不同的,因此中央政府需要在宏观政策上进行引导,地方政府则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形积极调配技术人才,合理划分农村劳动力资源,将合适的人安排的合适的岗位上。此外,地方政府还应注意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各种优惠和鼓励政策吸引大学生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去;二是引进资金。中央政府也应在二次分配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此外,也应注重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引导社会企业团体等将信贷资金投入到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另外,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还应注意从公共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入手,在促进农村总体发展的基础上更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改善农村面貌。

三、结语

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究 第3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已经极其发达,汽车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现如今我国私家汽车的数量惊人,与汽车相关的企业也迅速发展,汽车制造便是其中之一。汽车的整体是一种精密的机器,在工作时会对自身零件造成损耗,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影响自身的功能,需要周期性的进行汽车零件维修与保养。本文通过阐述汽车的发展现状,分析汽车在使用中的问题与现象,探究加强汽车制造技术的手段与措施。

【关键字】汽车制造 发展趋势 问题与现象

1.我国汽车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我国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汽车的产量与销量都在年年增加。汽车,因为拥有优美的外形与极高的使用价值,受到了广大汽车用户的喜爱,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汽车的发展趋势更是一片光明。汽车零件,是汽车中重要的部件,是发动汽车的关键部分,需要全车的零件的配合,通过汽车零件的分离与撞击,来带动汽车的运转。汽车零件具有损耗的性质,由于汽车内部的不断运动引起汽车零件的不断摩擦,使得汽车零件消耗了使用寿命,现如今我国大部分汽车的车型使用的汽车零件损耗率都比较高,相对来说加强汽车零件的使用寿命是未来汽车制造业的大体走向。

2.我国汽车制造零件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2.1汽车零件在发动的过程中出现零件滑动的现象

在汽车的起步过程,需要进行汽车零件之间的配合,以达到发动汽车的目的,在这过程中,汽车零件的操作不能够得心应手,不能任意的发动汽车,多数情况是因为汽车零件不能够契合,导致汽车发动出现打滑现象,如果这种情况严重,将导致汽车不能正常行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将汽车零件在进行整体的检修与检测,达到汽车零件与发动机之间的同步,使汽车能够稳定发动,避免出现意外,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如果是由于汽车零件损耗严重造成的零件不契合,建议更换汽车零件,保证汽车能够正常运转。

2.2汽车零件的配合困难,发动机难以启动

在汽车的发动过程中,汽车零件通过自身的转动来进行发动机的启动,是一气呵成的过程。汽车零件反应迟钝导致汽车启动困难,并且会出现熄火的现象。这种故障就是汽车零件中常见的汽车零件配合困难问题,不及时解决会损耗发动机的寿命,解决办法很简单,要将相应的汽车零件拆下,将汽车零件之间的空隙调整好,拨动汽车零件的转轮进行调整,直至汽车零件之间的配合能够轻松转动为止。这种情况影响着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挂档,严重时将直接导致熄火,使发动机的动力严重受损,所以建议汽车的车主在汽车零件受损严重的情况下进行汽车零件的更换,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功能。

2.3在汽车发动过程中汽车零件动力不连贯,出现汽车不正常抖动的现象

在发动汽车时,汽车零件反应迟钝,造成汽车车体严重抖动,并且在汽车零件发动的过程中伴随着刺耳的声音。这些现象表明着汽车汽车零件的所受压力分配不均,导致汽车的承压装置受到了损坏,致使汽车零件脱离了正常的工作位置,汽车零件运行不稳定,造成汽车的整体车体严重抖动。对于这种情况,车主要将汽车零件的位置摆正,拆开汽车零件,观察内部的装置是否破损严重,如果没有,略微调整汽车零件的受力位置,将零件的位置调整到最佳状态,便可解决这样的问题,使汽车零件之间充分契合。

2.4 汽车零件在运行过程中异响过大,影响正常行驶

这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最常见的汽车零件问题故障之一,由于汽车零件需要经常进行磨合的运动,导致内部的零件受到损耗,或接触不严,或挪离原位置,这些都将导致在汽车零件的运行过程中零件在内部互相撞击,出现不同的异响,根据异响的大小可以判断确认汽车零件问题的位置与状况,方便车主进行维修与换件。对于这种故障问题,车主应该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来采取行动进行维修,观察是否汽车零件的使用寿命到达了期限,或是在汽车零件内部细小的零件发生了损坏,又或是长期的使用导致汽车零件的润滑油消耗严重,导致汽车汽车零件的使用不顺畅,产生烦人的异响。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察,零件损坏就更换零件,汽车零件受损严重就彻底更换汽车零件,若是润滑油的问题就进行添加润滑油,只要认清汽车零件故障的根本原因,就能进行维修,药到病除。

3.探究加强汽车制造技术的手段与措施。

3.1加强汽车制造监督人员队伍的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我国的汽车制造量会迅猛增长,汽车制造的技术将会不断变化,对汽车质检的业务工作量必然会迅猛增加,因此要进行全面的质检人员建设。很多汽车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少,质量管理力度不足。因此,必须不断加大质检人员的力量,健全组织、明晰岗位职责,让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能够得到全面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汽车制造企业应该加强专业素质管理队伍的建设,招收专业汽车制造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过硬的质量打击人员,这样的管理人员需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不能被金钱所诱惑,对于汽车制造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准确的认识汽车的制造技术,在检测汽车制造制造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保证汽车质量的过硬。

3.2优化我国的汽车制造部门的设施建设与技术手段

完善汽车制造的科技手段,有利于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稳定,减少我国汽车质量问题的出现与发生。在完善汽车制造的技术手段中,增加现代化的制造设备也有利于提高制造的水平,是做好汽车制造工作的技术保障。近几年,汽车制造企业的环境逐步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在投入仍存有“重器轻技”的现象。因此,必须配备专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并且要积极完善汽车制造企业的内部结构,带动汽车制造的整体发展。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越来越完善,我国汽车的使用将更加全面,对于汽车制造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要着重于制度与技术,推动我国汽车的科技含量与质量发展,为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进步所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红民编著.《汽车机械维修技能实训教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2] 张金柱 司传胜. 《汽车维修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3] 曹建国的《汽车维修实用技术》(第二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4] 汪立亮,涂淼主编.《汽车维修精选案例分析与点评》.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技术的探究和发展 第4篇

1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经过了很多年时间的不断的技术改进和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动态的一直在不断的更新的领域。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适合自己正常的运行的模式。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也是可以看的出来是紧随时代的潮流, 自动化、人性化以及智能化的特点几方面的表现出来了, 尽管在不同的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还是有他的独特的应用特点。举一个例子, 像是现在当下非常流行的网络云技术, 这样的电子信息化的技术有利于很好的节约了不少人力资源, 而且还很好的有助于增加了数据的安全系数, 而且能够更快的处理好不同的数据, 节省时间, 不需要耗费像以前要求的那些没有必要的时间消耗。通过智能传感器, 能够第一时间很快的获取比较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 并且在下一个0.01秒就能立马转下另外一个操作点上去。另外, 电子信息技术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 就是现在的电子技术都是会采用集成电路的技术操作的, 这样的比较先进的技术采用的都是新型材料技术制造而成, 传感器的体积也是因为采用最新的纳米技术而使得体积的大大减小。现在的电子信息的不断地发展, 在小小的一个体积上面可以合成与此恰恰相反的数据信息, 这个在以前没有电子信息技术的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情。对于嵌入式的技术对于信息的处理单元有很高的网路集成, 现代的网络技术多数都是采用的是与数字化的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采用的无线光钎的高科技技术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能够使得数据的传输更快、质量越高、安全性更加强、信息的储存量也越强大。

2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1) 电子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对于计算机的处理器的问题要求是向多核的方向发展下去, 对于处理器的体积要求是越来越小, 但是速度的要求始终还是要求和它是反比例的关系, 也就是说速度还是要求能够尽量是越来越快。计算机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到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开发和研究, 可以看的很清楚的就是处理器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进步。速度越来越快, 而体积是越来越小, 这就是未来的处理器的正确的发展趋势。

(2)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就是计算机的多媒体的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相关的技术的不断的开发和研究, 在这个越来越需要手机以及电子设备的今天, 人工化、智能化的发展也是越来越需要我们的不断地研究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对于人工智能化的设备也是越来越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究。

(3) 通信技术的崛起也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未来发展的重要的一个方面, 对于全面化的发展的进程, 通信技术包括了一系列的卫星的通信传播的技术以及数字化的无线有限的技术的合理的应用。包括现在的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当今社会根本离不开通信设备的今天, 我们更加要加快步伐加入对于通信技术的研究。

(4) 光电子技术也是未来电子技术的一个发展的重点一个方向。经常有一个说法说到的是光技术的时代一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目标, 当然现在提起光技术也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瞎想, 因为这样的技术现在还是属于正在研究的阶段当中, 很多国家尤其是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每年都会在光技术的研究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因此对于光技术的研究同样也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未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5) 互联网接下来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真正的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向更高的要求前进, 当今使用的是IPV4的网路系统体系的研究, 现在的网络的地址也是越来越紧张, 网络的服务的质量也需要进一步的继续提高上去, 现在比较关键的还是要推进互联网的下一代的研究和发展。因此, 对于电子信息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这也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6) 电子信息技术的未来的发展的一个目标还是要包括一个重要的发展技术——软件技术的研究。软件技术现在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软件作为电子信息技术最核心的一个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的发展, 他的核心的地位也是在不断地深入到人们的心中, 面对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人们, 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大力研究发展软件技术也是迫在眉睫。

3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的详细的讲解, 本文主要还是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的特点以及未来主要的几个发展方向的探究, 随着人们科学技术的不断的进步, 电子信息技术也是在在不断的进步、改进和创新。然而在现在的实际的应用阶段, 电子信息技术也会根据其特点发挥出和他的技术水平相对应的良好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性也随之增强, 所以电子信息技术也是要更好的发展起来, 为了满足当下的人们对于社会和生活中的服务的不断的新的要求。为了让电子信息技术更好的找到其正确的发展方向, 就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促成其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锁柱杨和.国外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十大亮点[J].信息化研究, 2011 (09) .

[2]方静.试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 2011 (01) .

技术的探究和发展 第5篇

内容摘要:

本文从“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鼓励学生自己尝试,、鼓励学生自己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不仅可以依靠自己的思考去学习,并不断向教师进行质疑,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发现、尝试、实践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在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展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研究的,而我们教师更多的是替学生“包办”了,例如: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从原来的直接出示,让学生死记硬背套公式;转变为教师演示推导过程,学生依然死记结论,套公式; 有些老师虽然和学生一起动手推导过程,得出结论,这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了,然而还不够,我们指导学生推导的公式是千篇 一律,说明教师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沿着一条路走的思想依然是“包办”。为此我注意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完了基本公式:V=SH之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3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求它的体积?学生用刚学的公式费了很大劲才算出来,计算如下:3.14×5×5×〔30÷(2×3.14×5)〕=75(立方厘米),这种解法,一般的学生是很难快速解答出来的,因此就给他们留下一个疑问,如何巧妙的计算呢?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学生都有学具模型,我提示学生,经过拼接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变换不同的位置,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反复验算,终于有几组学生举手发言,他们得出这样一个式子:30÷2×5=75(立方厘米)。他们的理由是当把拼成长方体横放下来,则将有圆柱侧面的一面作为底面,高就是半径,因此得出V=S侧÷2×r。他们的思路是如此清晰,推理严密,又完全是一种自我发现,出乎我的意料。因此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不应该怀疑学生的能力,他们无限广阔的思想空间常常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未知领域。所谓教育失败从深层次而言,是教师的自我封闭而导致的直接后果。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解放学生更是解放教师的全新理念。

二、学习方式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同样,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很重要。在传统的学习观中,这个问题长期被忽视,虽然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指出并提出许多措施,但是由于既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几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甚至发生了许多悲剧,其根源在哪里?除了品德教育、人格修养的因素之外,与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不无关系。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为什么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师讲课,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各不同,就是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点的差别。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

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如在教学“统计表”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有的量身高、有的作记录、有的看刻度、有的检查错误……通过小组一起工作,使他们感到了相互的依赖。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人格表现为反应敏捷,思维容量大,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善于随机应变,具有较强的融会贯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创新活动必要的人格因素,培养学生灵活性思维是灵活性人格的灵魂。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方法,其中开放题的设计、“开放性”提问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深刻性,从而塑造灵活性人格尤为重要。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课前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硬纸圆片等分剪成8个、16个、32个……小扇形,让学生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寻找联系、推导出公式,这时,我别出心裁,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你们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同样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吗?”这一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纷纷动手实验,大胆求证,拼出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等等,同样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充分展现了公式的多种推导过程,克服了思维的单一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进而达到了对学生的灵活性人格的塑造。

四、注意让学生多层发展。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要放手让儿童动手、动口、动脑。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多层次地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技能技巧。如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我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使学生在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等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发展思维;依据“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规律,我通过让学生说算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发展语言,并借助语言对人们的思维进行调节,使思维逐步完善;尤其要精心设计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第二实践活动──课堂练习,通过“开放性”练习,更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促进学生多层次的发展。

如教学了比的.应用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班原来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后来转进2名女生,这时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为6∶5。这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这题的一般解法是抓住男生这个不变量,求出转进2个女生前后,女生各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再进行求解。这样较为复杂,我引导学生用份数进行巧妙求解。我先让学生分析,这题中,谁的人数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学生显然能说出,男生人数在女生转进2名学生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我再请学生思考,在转进2名女生前后,男生和女生的比各是几比几?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原来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后来转进2名女生,这时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又为6∶5。4∶3 = 12∶9;6∶5=12∶10,原来男生12份时,女生是9份,现在男生仍为12份时,女生则为10份,这是因为女生比原来增加了2人,正好增加了1(10-9)份,因此可得这个班原来的学生人数为:2×(12+9)=42(人)。

五、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主动型人格。

主动型人格表现为有自己的主见,喜欢独立地专做自己的事情,不肯接受他人支配,不被权威吓倒,敢于独立思考,主动开拓,提出质疑,并坚忍不拔地解决问题。敢于质疑问难是主动型人格最突出的表现。主动型人格是一种良好的创新人格的品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个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生动活泼,大胆探索,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设计的问题之中,他们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同时我注意尊重学生的创新活动,允许学生“越轨”或创新失败,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意见给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幼稚可笑的质疑问难我则给以呵护,如在解答“某人从甲地去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6千米,求这人往返的平均速度”这题时,我先请同学们进行解答,有的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算式:(4+6)÷2=5(千米),这时,我请学生分组讨论:(1)、甲、乙两地的距离有没有告诉我们?(2)、这人从甲地去乙用的时间和从乙地返回甲地用的时间相同吗?(3)、(4+6)÷2求出来的是什么?学生相互交流,直诚探讨,最后一致认为(4+6)÷2这个算式是错误的,因为求出来的5千米只是速度的平均数。同时他们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2÷( 1/4 +1/6)=4.8(千米),我再请他们思考,能否再列出其它的算式,有的同学提出,甲、乙两地的距离未告诉,可设一个具体值进行求解。我请他说出怎样解答。他说:“因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因此可以设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2千米,因此可以这样列式求解:12×2÷(12÷4+12÷6)=4.8(千米)”。我和同学们都给予了他热烈的鼓掌。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质疑争辩之学风。并且在学生回答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还要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他的方法正确吗?”“谁还有不同的意见?”等语言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在奇思异想中形成主动型人格。

六、承认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也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期待也不会一样,甚至很不相同。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采取面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在单式班中突破传统的班级授课的局限,我对同一班级内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区别要求,在群体教学中增加因材施教的因素,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与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自主合作学习组和教师辅导学习组进行要求,各组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不完全相同,课堂上允许他们以各自适宜的速度与进程推进自己的学习,并激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推进。分组区别要求的核心思想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要求。自主合作学习组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教师通过对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地补差、防差。要改变以往教学目标划一要求的状况,为同一班级中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几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别是:(1)达到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最低限度的要求。(2)达到课程标准及教材中全部基本要求。(3)在达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加大难度。我还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高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达标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不同组别的学生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基本题、基本题+综合题、其中优等生在此基础上,还要完成一些有利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在学生各自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各层次学生,特别是帮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之以学为乐,积“小成”为“大成”。

技术的探究和发展 第6篇

· 关于艺术和美学的基本假设

孩子们在艺术与审美方面的发展,取决于他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其发展结合了感觉、思想、感官的反应,并且与他们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例如,孩子们对于成人艺术的理解、对他们感情的表达等等,都是艺术审美的发展表现。其实,发展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艺术审美的发展是自然发生的,在学校教育中也是自然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们不同时期心理发展的进程,同时帮助他们临摹学习一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协助他们参加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并引导他们描绘出每天的生活内容。

· 艺术审美各阶段的发展

▲前象征阶段

既幼年时期的发展,约12个月~2岁之间。

▲原始的象征阶段

既早期的孩童期,约2~5岁。这一阶段情感的表达是趋于完整的、动态的。

▲符号象征期

既孩童期,约5~7岁。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学会了把想法与材料、现实以及幻想相结合,知道材料可以表现想法。他们的想法都是从现实、幻想、体验中产生的。孩子们比当代艺术家发生的原创要早。此时孩子们开始感受事物的不同功能,如消防员是干什么的、警察是干什么的等等。孩子早期世界有三个坐标,既普遍性分类、身份分类和功能分类。他们用一些印象中的简洁符号完成一些故事表达,并可以给故事命名,用叙述的方式使其制作发生意义。从图1、图2这两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明显特点。图1中孩子用一个大大的夸张的圆脸代表了自己,脸下方两个圆形的轮子代表的是车,圆脸两侧上上下下的鸟爪一样的东西应该代表的是舞动的手,再联系脸上咧开的笑弯的嘴,就是孩子坐车出行时的欢快场面。辅导这个时期的孩子作画,老师尽量不要做示范,更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他们。因为这样,会局限孩子的想象力,使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带孩子们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学会感受,并尝试把切身的感受画出来。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方式与成人不同,呈现在画面上多是平面的、常用散点透视法。这些充满趣味的表现手法我们是要保护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自然会逐渐改变。而在这个宝贵的时期里,家长、老师要尽量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尽情地尝试各种材料和工具。像雕塑、手工制作等。教师和家长千万要懂得哪些是该教的、哪些是不该教的。要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观察力、想象力,而不是上来就教比例和造型,用准不准确来要求他们这是绝对错误的。他们自由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会让大人们大吃一惊。

在“早期的孩童期”及“孩童期”这两个阶段,孩子们认识和喜爱的早期图象多与人、房子、车辆、动物等形象有关。通过这些内容的认识,孩子们学习识别物象基本的种类、特征和行为。而这些认识来自于对交互式的事件和社会的事件的最初体验认识。

交互式的事件呈现方式是和朋友、家庭,以及在邻里关系里的想象和幻想。通过这些,来了解事件之间的关系、地点、空间和位置等内容,这是意向期所呈现出来的重要个人体验。(图2)

社会事件主要是从孩子“孩童期”开始,对孩子的艺术审美发展产生各种影响。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专家的示范、社会的评论,以及媒体的影响等形式产生。孩子们通过这些渠道,学习和了解关于空间的直觉观念(如景象的交叠、距离、位面等)、当下的社会关系、组成一幅画的含义等等。(图3)

▲早期青春期

约8~13岁。在这一时期,孩子们的一些新的优点浮现出来。主要的一些表现是:他们对熟悉场景的视觉再现非常感兴趣;私人的和特殊的探险常常出现在写生簿里,并且常常是隐藏的;对形象的隐喻使用是他们图画技巧的一种反映;他们能够控制某些图形要素的使用,以及创造视觉上的趣味性和秩序性;他们可以运用想象与幻想,表现出“超现实”的作品……这个时期媒体的影响是较大的,其艺术表现和审美多借鉴喜剧、电脑游戏和广告,并且喜欢直接复制感兴趣的人的图像,如卡通形象等(图4)。这个时期的艺术表现,在绘画方面是由意向期向写实期的转换时期,开始脱离孩提的天真和质朴,常常去刻意追求成人的技法,但又没能达到成人的表达能力,于是出现半成熟半幼稚的作品。老师不要由此认为他们已经能够理解更复杂的形式,这时如果过早地把学院式的绘画训练方式强加在儿童身上,就会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消失,把艺术审美的发展引向终结。教师此时应该帮助他们充分体验该阶段的绘画,使他们每次绘画都会增加一些绘画知识,将他们的作品与知名的艺术家的作品相提并论,使其充满成就感,从而为以后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春期

约13~17岁。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此时期的青少年,艺术与审美的兴趣是多样的、分层次的。他们善于用自己的视点观察、质问和批评,并且爱幻想。在绘画方面的表现常常是隐喻的、费解的图像 (图5)。他们突然对各种绘画技法感兴趣,对自我的关注加强,他们的眼光更加具有批判性。通过艺术来探究周围社会和存在的世界。作品往往是多样的、不同视角同时存在。他们具有多样的兴趣,而且是不同层面的兴趣同时存在(图6~7)。此时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注意鼓励他们对艺术与审美的独特的判断力,尊重他们。此时可以根据他们对绘画技法敏感的这一特性,对他们的绘画技巧及造型能力进行合理的训练,尤其是写实能力的训练。

· 孩子们和艺术家

孩子和艺术家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的兴趣,比如对涂料的有趣特征以及使用想象的实物为思考工具,制作非常私人的图像等等。他们都善于在想象之间建立关联、用动态表达感情以连接经验和原材料,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好奇的观察力、注意力往往超越了那些已经给予的,众所周知的和常规的事情。很多成人常常将儿童作品与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孩子的作品中存在的缺憾。但是,无论是孩童时期的优秀作品,还是早期青春期常常出现的有缺憾的作品,他们代表的都是儿童少年艺术审美发展的一个阶段,不论是成功还是衰退,都可以看成是儿童成长的标志。教师必须清楚他们艺术审美的发展规律,在孩子各年龄段的艺术发展中,教师绝不是在成长过程之外,而是非常关键性的因素。

(注:本文图片选自2008年6月美国伯顿教授在中央美院讲座的课件。)

作者简介

技术的探究和发展 第7篇

地下深孔采矿技术是以大孔径深孔爆破为特征, 有很大的开采强度, 很高的生产能力, 是目前我国大型地下矿山广为采用的一种大规模高效采矿技术。自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 就引进、开发和应用了这种技术, 在凡口铅锌矿、狮子山铜矿、安庆铜矿等大型矿山实施推广, 对矿山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1 VCR采矿技术

VCR采矿技术由来已久, 上世纪的80年代就已经被人们采用, 其中在开采锌矿中应用颇多。而在具体开采过程中, 矿床中矿体和矿块常常呈现一种北东走向现象, 矿体和地盘之间的夹角约为90°, 矿体本身厚度大约也在35 m, 而顶盘与矿体接触面很不规整, 有60°的倾角。在这些矿山中, 矿体的顶盘、底盘以及周围的岩石均呈现花斑状和条纹状灰色岩石。这些矿石的稳定程度中等。一般来说, 采矿现场都是采用垂直走向的布置, 长30 m, 宽8 m。现场顶部设有凿岩硐室, 下部采用的是平底式底部结构, 这样一来, 采矿时对矿石的运输只能用铲运机单侧进出运矿, 矿口进路间距大约8 m。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 采用了VCR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对高密度、大威力球状型炸药的利用, 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对矿山进行分层爆破。而对于这些铅锌矿山, 每单耗炸药约为0.39 kg/m, 所产生的效果每米崩矿量约为20 t, 大块率约为0.98%。经反复试验, 运用VCR采矿技术不但安全性好、劳动强度低, 同时可以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节约了作业成本。在有众多优势的同时也有一点瑕疵, 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采场漏斗堵塞、超爆超采、两帮充填体塌落等情况, 而且采用大药量爆破对边界矿岩破坏较大, 使相邻间柱采场的回采极不安全。

2 阶段深孔采矿术

相对铜矿山而言, 其岩性多为矽卡岩, 这类岩石的致密性高, 不用担心节理发育, 同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坚硬程度稳定, 普氏系数可达20~21。爆破指数可高达85左右, 爆破比较难, 属于难爆破类型, 因此在爆破时必须加强爆破等级, 所以实际开采中不宜用VCR技术采这类矿山。对这类矿山, 较为适宜的采矿技术是对束状孔的利用, 可以在开采过程中对矿产资源分段式开采, 开采现场顶部设为凿岩硐室, 在井下用牙轮钻机凿阶段性深孔, 采用球形状炸药对现场实施分段爆破, 最后再通过树桩深孔的利用, 回采矿产资源。整个过程中至少需要4个束状爆破孔, 最小抵抗线7.1 m, 这些孔内炮孔间距为0.8m。每单耗0.397 kg/t的炸药, 所产生的崩矿量合每米43 t, 大块率也在3.14%。目前, 我国一些铜矿山因为矿体倾角与厚度皆较大, 因此在采矿过程中采矿现场应于矿体多呈垂直走向分布, 分矿房, 矿柱两步回采, 它们宽度均为15 m, 长度和矿体厚度一致, 高度120 m。采矿现场有上下两层凿岩室。采用新型的Simba261型潜孔钻机凿岩。其炮孔直径可达165 mm。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场的底部应通过堑沟式对其进行拉底, 在矿产资源运出后再对底部堑沟进行一次性填充。

3 束状孔球形药包采矿技术

目前, 我国已经开采千米、日产万吨的特大金属矿山不在少数, 其中冬瓜山铜矿石是我国首次开采的这类矿山。然而由于受到开采技术的约束和限制, 并未能顺利实施, 后来经过研讨将开采方式转为阶段式填充。由于矿产的日开采量很大, 且持续生产能力极强。所以采取了强化开采措施。采场爆破采用大直径束状深孔等效孔当量球形药包爆破工艺。采矿现场长度80 m, 宽度16 m, 现场的高度根据所采矿体的厚度而定。通过对矿体的各种变化了解及分析, 进而确定凿岩室的位置, 一般设在三处, -685 m、-712 m以及-728 m。开采现场中问部位布置束状深孔, 束孔由5个孔径为+165 mm、间距为0.825 m的垂直平行孔组成, 贯通凿岩硐室底板和拉底层顶板之间, 束间距为7.0 m, 侧帮边孔为双密集孔, 问距为7.0 m, 端帮为单孔垂直平行孔, 间距取孔径的21倍, 为3.6 m。下向垂直深孔按布孔设计定位误差不>5 cm, 偏斜率不>1%。分层爆破高度为7 m, 破顶爆破高度为12~14 m。采场共布孔262个, 总孔深7 995 m, 布孔范围的矿石量246 792 t, 每米崩矿量30.87 t。

4 深孔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就目前已有的深孔采矿技术来看, 单孔半无限介质球形药包爆破受炮孔孔径的限制, 球形药包埋地不深, 最深也只有3 m左右, 且各种约束条件较多, 要求极高的爆破速度, 对炸药的本身要求也很高, 成本昂贵。爆破落地的矿石分层很小, 且需要反复的爆破作业, 这样一来, 就很容易导致炮孔损坏。而深层爆破和阶梯爆破效率虽高, 强度大, 作业次数少, 然其崩落所产生的次生破坏很难控制, 同时辅助工程作业的效率很低。上述两种方法对炮孔的布置均匀, 凿岩室暴露面积偏大, 因此增加了地面压力的管理难度, 作业的安全性有所下降。而目前的束状孔球药包综合了单孔球形和深孔爆破的优点。多密集炮孔共同组成束状孔, 火药同时起爆, 对周围产生很大的爆炸威力。球形药包采矿技术不仅能有效增强中远区爆破能力, 还能充分发挥最优埋深下的炸药能量, 并通过这两个优点的综合, 还大大增强了中远区的束状孔效应。随着目前采矿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新型高科技的快速应用, 相信很快会有更为先进的技术去适应更为复杂情形下的矿产资源的开发。

5 结语

整体来说, 本文只是就我国地下深孔采矿技术的一个简单的讨论, 而具体到每个矿种及矿山的开采, 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只有在充分了解采矿技术和具体矿山的条件下才能科学选择比较适合的开采技术, 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 尽可能地发挥开采矿产的技术优势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利国利民, 视为上策。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地下深孔采矿技术还不够健全, 但是相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采矿技术会日臻成熟。地下乃至更加复杂情形下的采矿技术将会有一个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解世俊, 周德元, 宋晓天, 等.采矿手册 (第四卷) [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0:318-320.

[2]岳建中.无切割井拉槽法在茶店磷矿的成功应用[J].中国矿业, 2006, 15 (8) :73-74.

[3]赵钧.我国地下深孔采矿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0) .

技术的探究和发展 第8篇

1 校企合作中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对校企合作观念认识不到位

首先是学校本身对校企合作办学不重视, 学校只是一味地为学生找到就业渠道或者为了解决学校自身办学能力的不足, 让学生到企业里去进行顶岗实习, 没有认识到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目标是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 在于企业方面, 企业对校企合作办学存在消极、被动性, 缺乏主动合作的热情, 从而很少积极寻求与学校合作来培养人才的机会, 只是选择人才而非培养人才。此外, 还有很多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校企合作的益处, 目光短浅, 甚至认为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是在增加额外的成本和经济负担, 最终使培养人才的功能与企业的价值链相脱离。

1.2 缺乏相关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一是, 政府目前还未出台校企合作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使得校企合作办学缺乏有力依据。一些政府部门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充分, 认为校企合作与他们并无关联。二是对校企合作的宏观调控力度各级政府部门把握不到位, 也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则以及评价、奖励措施。三是相关管理机构少, 协调机制不统一。校企合作是一个需要相关部门之间协调的系统性工程, 然而实际上目前并没有专门的负责校企合作的机构, 教育有关部门在校企合作中协调也不统一。

1.3 学校的管理和产学研能力有待提高

学校没有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 存在普遍的管理缺位等现象, 有的学校甚至将学生完全托管给企业。很多学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渠道问题, 并没有以市场就业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基准, 使得企业与学校不能得到有效地配合。此外, 学校的产、学、研能力不高, 很多高职院校师资和科研水平低下、学生素质不高[2], 一方面教师在企业产品开发与技术攻关方面发挥不了作用, 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也较低, 作为寻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根本不想过多投入到对其的培训上来。

2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加强校企合作的对策

2.1 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1) 校外实习基地, “厂中校”模式。此模式是意在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了解岗位职责以及企业制度的同时完成部分学科的学习, 即教学、实践相结合, 如应用电子技术老师进行理论教学, 企业中的老员工负责实践教学, 真正意义上实现工学结合的目的。

(2) 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校中厂”模式。此模式下学校提供场地、部分设施和人员, 并实施一系列优惠措施对企业产生吸引, 而生产原料、部分设备、技术指导由企业负责提供, 企业要对整个过程、产品质量进行综合把关。

(3) 订单式培养模式。此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基础, 签协议、共同制订培养目标, 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可以一毕业就能胜任岗位工作。订单式培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 提高合作效率。

(4) 专业共建模式。专业共建模式是学校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 充分利用其资源、技术等优势, 进行大纲教材选择、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方法改革、课题研发等专业项目建设, 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将企业项目资源引入的一种合作模式。

2.2 加强校企合作的途径

首先, 更新教师合作办学理念,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完善高职教育理念学习制度, 增强应用电子技术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意识;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 教师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相关情况的了解, 主动挖掘企业的技改项目, 去技术岗位参与技术难题的攻关, 也可以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和技术指导。此外, 还应鼓励教师加入一些行业协会, 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 增进交流、密切联系。

其次, 校企共同进行应用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和课题研发。学校可以与企业一起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 如选用实际电子产品为载体, 循序渐进, 从单一产品的实践到复杂产品的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企业为监督的方式, 不断强化技能训练。在应用电子技术中通过校企合作, 共同研发新课题、开发新技术, 使教师科研水平处于前沿, 企业技术更新能力得到提升, 实现共赢。

再次, 规范管理校企合作, 建立服务结构体系。政府应尽快出台校企合作政策、校企合作指导手册, 加大对校企合作的宏观调控力度, 统一管理部门协调机制。此外, 学校应慎重选择合作企业, 要大、中、小型企业兼顾, 各档次的企业都兼有, 以满足广阔的市场需求。

摘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 而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的必要途径。本文主要围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电子技术,问题,模式对策

参考文献

[1]罗月明, 杨科钰.校企合作的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15) .

[2]于敬.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演变趋势与深化策略[J].科技信息, 2011 (24) .

[3]钟建坤, 杨黎, 葛建新, 罗坤明.校企深度融合·办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互渗共赢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6) .

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探究 第9篇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其在促进经济发展, 解决就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为市场经济中非常活跃且具有生命力的主体。近些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完善, 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 都为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外部环境。然而,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自身的经营和管理中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在民营企业中全面的推广和实施, 很多民营企业仍然采用家族式管理的方式, 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因此, 民营企业需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不断的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 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

二、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础。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缺乏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 很多公司的经营管理仍然是由少数的管理者来领导和决策, 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其次, 我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采用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方法, 企业的权力往往集中在家族或者个人手中, 这种管理体系在企业初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家族制的管理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 公司需要以董事会作为经营、决策、管理的核心, 董事会需要在企业的整体运行中发挥主要的作用。但是, 我国很多企业的董事会制度并不完善, 一些董事会很难有效的行使其职能, 还有一些董事会被公司的内部人员大量占据, 使得董事会成为一种摆设, 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 民营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财务控制和管理对于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都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 不能够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 使得企业面临着比较大的财务风险。首先, 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一些企业采用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没有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 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会阻碍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 民营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民营企业就必须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尤其是要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控和管理。其次, 很多民营企业的财务控制的方式仍然是传统的预算监督和会计管理等, 没有将财务控制全面的融入到企业的整体管理体系中去。另外, 一些大的民营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引入, 大型民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日益多层次化, 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往往非常分散, 使得企业难以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统一。

(三)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较落后

与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相比, 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显得非常落后。首先, 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很多不足, 难以吸引到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加盟, 使得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企业的人员竞争意识比较薄弱, 缺乏经验丰富、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高水平管理能力的人才。其次, 民营企业的人才结构往往比较不合理。民营企业往往存在着众多的技术人才以及业务人员, 但是, 企业往往缺乏综合素质高, 具备高水平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比较落后。另外, 民营企业往往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这些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三、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

(一) 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 对于民营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的民营企业要以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为指导, 不断的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优化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为企业能够很好的进行战略管理营造良好的组织架构。企业要以市场化为指导, 明晰企业的性质和地位, 通过制定公司制度对于企业集团内部的结构进行改革和完善。要促进企业股权多元化, 积极的引入外部投资者, 包括民营资本和外资, 从而提高企业的活力, 提高其经营管理的效率。另外, 企业要重视发挥独立董事在企业内部治理中的作用。一定要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监督作用, 提高独立董事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避免将独立董事制度形式化和边缘化, 让独立董事真正的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来。

例如, 安徽某民营企业于2005年开始引入了战略投资者, 一些国有资本和外资资本进入了企业中, 使得企业的股权结构进一步完善,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力大大的提高, 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以及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 企业要制定先进的财务战略

我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财务体系属于经营性财务管理, 比较偏重于会计核算, 预算管理以及成本控制, 为了适应企业股权多元化以及业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计划, 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

首先, 民营企业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从而适应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民营企业应该摒弃以往较保守的财务管理理念, 采取较为积极的财务政策, 适度的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 扩大企业的融资规模, 不断拓展和完善企业的筹资和融资渠道, 合理的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资金基础;另外, 企业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和作用, 充分发挥财务在预测、计划、控制、监督以及决策等方面的作用, 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

其次, 民营企业要不断加强资金管理的职能。为了适应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需要, 在企业的财务体系中, 要加强资金管理发挥的作用, 将企业的资金筹集、资金投资方向、资金运营、资金收益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 实现全过程的资金管理, 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效率。

另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民营企业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范围会更加广泛, 在这种新背景下, 企业会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经济活动带来的风险问题。企业要从市场大环境和内部的经营管理环境出发, 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做好充分的评估,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尤其是对于金融衍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 要提高重视, 树立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手段来对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和控制。

(三) 民营企业要推进人力资源战略建设

人力资源战略是民营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力资源在企业的资源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战略对于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 做出前瞻性的、有规划有目的的安排。企业的领导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 不断的对人力资源战略做出调整, 使得公司的人力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 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以重庆某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建设为例。重庆市某企业原来的人力资源情况有以下的特点:企业的技术团队非常强大, 拥有着众多的技术人才, 然而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比较缺乏, 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管理压力;其次, 企业的人员竞争意识比较薄弱, 缺乏经验丰富、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高水平管理能力的人才;另外, 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比较低, 尤其是缺乏具有较高能力的投融资人才, 使得企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根据这一人才体系结构, 企业对于自身的人力资源战略体系做出了调整。首先, 企业做出了大规模的人员调整, 裁撤了一些效率比较低下的部门, 并对于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比例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另外, 企业成立了专门的投资公司, 引入了大批投融资人才, 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

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涉及到的面比较广, 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应从内部治理、财务、人力资源等几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 探析如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民营企业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祖群, 黎淑妍.基于发展历程的北京民营经济再认识[J].当代经济管理, 2013 (05) .

[2]陆一, 刘鹤, 王一鸣, 李东生.中国企业应对全球竞争的战略之道[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1 (10) .

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因素探究 第10篇

(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条件、家庭教育和家庭管理。家庭条件好,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给学习创造了条件;反之,得不到满足,则给学习带来障碍。家庭教育和管理严格,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家庭教育和管理松懈,学生会生活涣散;家庭教育和管理放纵,学生容易走上歪门斜路。但是,家庭环境的优劣,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家庭环境再好,个人不努力,也不会有所作为;家庭环境差,但个人的意志坚强,努力奋斗,也能成为杰出人才。可见,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促进和制约作用。

(2)学校环境。它包括学校设施、师资力量、管理制度,校风等。学校环境好是指学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管理制度严格,校风积极向上。反之,则为学校条件薄弱。就学生成长而言,如果在好的学校里,由于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会加速促进学生的品行健康和学业进步。如果在一所条件薄弱的学校里,学生思维就不够活跃,思想和学业会受到制约。

(3)父母的关爱。它包括父母的关心、爱护、启发和引导。父母是孩子的哺育者,也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引导孩子走正确的道路,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荣誉和困难。在荣誉面前不骄不躁;在困难面前,要鼓足勇气,坚定信念,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对待挫折不能埋怨、逃避和畏惧。

(4)教师的教导。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教导。教师传道授业,不仅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还启迪人生。我们常说的恩师,就是对学生的学业和人生道路有重大影响的教师。善于教书的教师,能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提高该学科的成绩;善于育人的教师,能转化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升华学生的情操。教师的教导,对学生学习、择业和人生道路起导向引领的作用。

(5)朋友的帮助。与人交往伴随着人生的历程,没有人能够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朋友的帮助,有些时候有些问题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学习上的疑难、生活中的困苦、人生中的坎坷等,遇上朋友帮助,有时候会很顺利地迈过这道坎。

(6)榜样的力量。榜样是方向,是标杆,是灯塔。2013年,中央电视台寻找出的十佳最美孝心少年,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震撼了亿万观众,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了尊老敬老孝老的榜样。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和追求,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生活的坚强信心给了我们以鼓舞。每个人不论做任何事情,只要心中有榜样,就会给我们学习、工作带来巨大动力,推动我们在事业的道路上踏浪前进。

(7)组织的肯定,同事的鼓励。当我们取得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受到组织的表彰时,会更加自信,更努力更出色地面对未来。一份荣誉将给我们鼓舞和鞭策,将激发我们再接再厉的勇气和决心,促使我们更加进步,成长更完美。

(8)自身机遇。机遇就是人生的机会。有些机会是时代赋予的,如20世纪30年代,热血青年投奔于抗日救国的战争中,他们在饱受战争的创伤中成长。有些机遇是人为带来的。如有的同学在学校长期担任班干部,培养了管理能力;有的同学担任课代表,培养了学科兴趣;有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学到了专业技术;有的人在基层锻炼,逐步走上领导岗位。每个人的机遇不同,人生道路不同,则成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

二、内在因素

(1)个人的天赋。天赋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它反映一个人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天赋与成功不能得出因果结论,个人的天赋对成长和发展有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励志。励志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奋斗目标。有志者事竟成。有两个瓦工,一个胸无大志,平庸工作,砌了一辈子的砖;另一个胸有志向,不断创新,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师。励志是我们人生前进的动力。(3)辛苦和努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的辛苦和努力。不管是伟人还是平常人,凡是取得成就的,无一不是付出过辛苦和努力的。勤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成绩的好差,收获的多少,最后取决于自身。如果自己不努力去创造,其他条件再优越,也是不会成功的。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才能取得成就。

三、结束语

总之,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外部因素是条件,起保障作用;内部因素是基础,是动力,起主导决定作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内因和外因的不同,经历和道路也不同,其成长和发展的结果就不同,不同的人生会创造出不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曹汉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探究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应用

0前言

电力电子技术指的是通过运用电力电子器件进行控制和转换电能的一种技术,也被称作为是功率电子技术,它是在电力领域应用的一门新型的技术。而现代化的电力电子技术则是知识密集型的一种技术,它的理论基础是高新技术知识。事实上,它是电子学在大电流、高电压等电工或强电领域的分支,另外也是电工学在电子或电流弱点领域的分支。微电子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结合已经是现阶段技术的发展主流。在电能的传输、获取、利用、变换等各环节都会应用到电力电子技术,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节能效益、用电效率和供电质量。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电力电子技术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为电能的产生、输出、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从而从根本上使电能的利用效率得以提升[1]。

1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只晶闸管是上世纪50年代问世的,自此以后,电力电子技术开始应用于现代电气传动领域中。在晶闸管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包括可控硅整流装置在内的一系列设备,从而使电能的控制和转换进入了变流器时代。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工艺制造水平的逐渐完善和提高,电力电子器件相关的功能和应用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前后共经历晶闸管整流时代、逆变时代、变频器时代。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式步入了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1.1电力电子技术的晶闸管整流时代

大功率工业用电的来源主要是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大约有五分之一的电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以直流的形式消耗了,诸如造纸和轧钢等的直流传动、城市无轨电车以及电气和地铁机车等的牵引、化工原料和有色金属等的直流电解这些领域。工频交流电对直流电的高效率转变是通过大功率硅整流器实现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晶闸管和大功率硅整流管的应用和开发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曾经有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进入了创办硅整流器厂的高潮,目前一些生产硅整流器半导体的厂家就是在那个时期成立的。人们也称这个时期为晶闸管整流时期。

1.2电力电子技术的逆变时代

电力电子技术的逆变时代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后产生的,自关断器件就是在这个时代被制造出来的。当时整个世界范围都爆发了能源危机,而交流电机的变频调速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因为这样的原因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变频调速这项技术能够把直流电通过逆变成为范围是0-100Hz的交流电。进行大功率逆变所需要的门极可关断晶闸管、巨型功率晶体管以及晶闸管等器件是当时电力电子配套器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这个时期的电力电子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逆变和整流,但是受到中低频范围的限制,其工作的频率比较低[2]。

1.3现代电力电子变频器时代

集成电路技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后续电力电子技术能够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集成电路技术的高压電流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然后再投入使用。传统电力电子学和半导体复合器件正在向现代电力电子学转变。这代表着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正式步入了现代电力电子变频器时代。因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使得各种新型器件的发展方向转变为模块化、复合化,生产出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的电力电子器件,而且还将各种器件的优点综合到一起。这些器件的出现完善了变频调速的性能,同时也为实现用电设备的节能、机电智能化和一体化、小型轻量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电力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

现阶段,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好多先进的国家正在由工业经济模式逐渐转变成为信息经济模式。而电力电子技术是进行传统产业改造、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础,它在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之间建立其了纽带和桥梁。随着近年来一些新型器件性能的逐渐提高和完善,许多高性能的变流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促使电力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自动控制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半导体技术、电路拓扑技术以及信息传递技术等的进步也有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1在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应用

现阶段,电力能源主要是来源于污染严重、资源有限的化石燃料。但是,一些可再生能源诸如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以及燃料电池等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些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具有不受地域资源限制、无污染、永不枯竭等优势,因此在很多领域都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据预测,到2060年的时候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电力能源消耗都将来源于可再生资源。

风能是可再生资源里比较重要的部分,而风能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丰富。据不完全统计,风能的潜能是全球用电量的五倍以上。此外,风能发电还不会产生污染,还能使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得以降低,而且风能发电还具有投资灵活、周期短、占地少的优势,它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可再生资源中太阳能和水能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目前水电所蕴藏的能量大约是6.67亿千瓦,其中有3.78亿千瓦能够开发,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太阳能光伏发电是能源领域非常新鲜的力量,而且其资源也非常丰富。无论是太阳能发电还是水能发电都需要运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3]。

2.2在电力节能领域的应用

现阶段,电力与现代工业能源具有越来越密切的关系,电力因为具有利用率高、使用范围广、稳定、清洁等优势,因此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工业领域的方方面面,电能已经成为现代工业领域的能量的源泉。据调查显示,我国工业用电量的增长速度是每年15.9%。但是很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用电还不是很合理,用电效率比较低,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随着世界上化石能源越来越枯竭,降低电能消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要想降低电源消耗、提高电源效率就必须运用现代化的电力电子技术,从而达到节约原材料、优化性能的目的。

2.3在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是计算机与机电设备的重要媒介,也是连接弱电控制强电的纽带,它为微电子技术应用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领域提供了条件。在传统工业领域中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能通过控制系统可以转化成劳动力,从而把工人们从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进入现代化智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劳动生产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很多环境问题得到解决[4]。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电子技术是一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产业,它是一门综合信息、智力、知识的密集型技术,具有实用性高、应用范围广、高效节能的优势,几乎会涉及到用电方面的所有领域。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进行科学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升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还会对节约电力能源和提高生产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电力电子技术必然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产业。

参考文献:

[1]熬扬浩.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探究[J].电子测试,2016,06:127.

[2]张娜.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3:247.

[3]刘增金.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探究[J].电子世界,2011,09:19—25.

女真族服饰的发展和演变探究 第12篇

关键词:女真族,服饰,发展,演变

服饰在人类文明中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它不仅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驱寒保暖的屏障,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态度。可以说, 从服饰产生的那一天起, 人们就逐渐将自己的审美情趣、生活态度、宗教信仰等因素沉淀于服饰中, 从而最终构建了我国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服饰文化。服饰不仅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产物, 具有物质文化的特点, 而且它还具有精神文明的一些表征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民族与社会发展的轨迹与兴亡盛衰。女真族是我国北方一种古老的民族, 在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 女真族的服饰与其他民族相比, 具有很强的特点与鲜明的特色。而女真族的服饰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女真族与汉民族的长期文化交流与渗透的轨迹。

一、女真族服饰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分析

女真族的服饰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特点, 但是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与汉民族长期的文化融合与往来, 在很大程度上使其文化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 在服饰特色上也有所表现。因此, 纵观女真族的服饰的发展与演变历程, 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其发展的趋势。

在女真族还未建立政权之前, 其服饰和汉族的服饰具有天壤之别。从黑龙江阿城的石刻人物形象可以窥见女真族服饰的一些特点。当时女真族的男士服装主要是一些圆领的短式袍子, 袖口很窄, 鞋子主要是一款鞋头很尖的靴子;而女式服装则左衽的一款袍服, 长袖的, 在领口和袖口等处有皮毛边。女真族的服饰之所以表现出这些特点,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女真族所处的地方不适宜种桑养蚕, 只有麻布, 而且该地较为寒冷, 所以皮毛边是其服饰中常见的一种装饰, 这样既保暖又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当时贫富贵贱的区分主要在于所穿衣服的精细程度。一般富贵的人常穿竺丝、锦袖为布料的衣服, 而在秋冬的时候大多用貂鼠和羔皮等做袄子, 而贫困的人则多以牛马猪羊的皮做衣服。在女真族的服饰中, 金人并不十分重视内衣, 而且其内衣的款式与汉族相比也不丰富, 主要包括男子的亵衣和女子的佰腹。所谓佰腹, 其实就是一块系在腰间的一块布, 女子用此作为内衣, 一是用于遮羞, 一是是具有束腹的功能。

等到女真在东北建立政权之后, 统治者仿照宋、辽的相关制度, 以舆服制度来区别等级。这种制度规定士人与官员穿花纱绫罗丝绸, 而庶人则只可以穿绢布无纹素罗等制成的衣服。这一时期女真族不断吸收汉民族的文化, 其服饰与原来的服饰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改往昔女真族服饰的朴素风格, 参照宋朝的相关制度, 定服色, 定礼仪制度等, 并且在天眷皇统期间, 依照汉服的样式, 对袍裳和服饰等进行了改造, 而且还开始学汉人戴衰冕与通天冠等上朝议政等, 从而使得女真族的服饰与汉服的差异化不断减少。但是, 虽然女真族在中原建立政权之后, 其服饰在诸如样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甚至越来越趋同于汉服, 但是其左衽和尚白的习俗却一直没有改变。这或许是与其长期的习惯以及文化习俗有关。

二、女真族服饰发展演变的特征

女真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使其特点更为丰富多样, 同时也使其发展演变过程表现了一些富有个人色彩的特点。本文主要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女真族服饰的发展和演变具有整合性特点

女真族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少数民族, 其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 唯一建立起过政权的少数民族。居住在黑龙江省现阿城区的完颜阿骨打带领他的部队和将士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金朝, 并且采用富有女真族特色的管理方式管理了中国北方120 年的时间, 对中国整个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分析女真族的服饰发展过程中, 不难看出其服饰发展具有整合性的特点。在其服饰制度中, 常服主要以左衽、盘领和窄袖等为特征, 这是为了便于女真人骑射, 同时这也是我国北方民族服饰的一大特点。贵族的服饰则主要以袍为主。在装饰图案方面, 女真族的服饰常用禽兽图案来装饰, 其中最常用的是鹿。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服饰特点。由此可见, 在女真族的服饰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整合性特点。

2、女真族服饰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

虽然历史上, 特别是女真族在东北地区建立政权之后, 其服饰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不可否认, 女真族的服饰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其自身的特色,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女真族的服饰有一个明显的特色, 那就是衣服的颜色多选与周围环境较为接近的色彩。这主要是因为女真族是游牧民族, 日常生活主要以狩猎为主, 因此, 选择与环境接近的色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保护的作用。女真族冬天的衣物大多以白色为主, 具有很强的尚白特色, 而春天则喜欢在衣服上绣满杂花卉或者是山林等图案。在女真族的常服中, 左衽和袖口狭窄是其重要的特征。这主要是其生活习惯所决定的, 这样的服饰设计可以为骑射提供便利。以上这两个特点, 无论女真族的服饰怎么变化和发展, 它们都没有改变一丝一毫, 从而成为女真族服饰的主要特点。

3、女真族服饰的发展具有汉化的特征

金曾经附属于辽国二百多年。在这一过程中, 女真族在文化等方面受到了汉族的深刻影响, 其服饰发展也不例外。到了金代, 女真族的服饰保留了女真族的大体形式, 而在法定服饰方面却完全沿袭了辽的服制与样式。甚至是随着汉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很多女真人干脆直接穿戴了汉族的服饰, 从而使得统治者多次颁发不准学南人的装束的法令。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女真人纷纷穿起汉服, 并且屡禁不止。而且在金朝建立之后, 在女真族服饰的改造过程中, 也融入了很多汉民族的文化因素与习俗。由此可见, 女真族服饰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汉化痕迹。

参考文献

[1]王春雷.试述金代女真族服饰及演变[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 (2) :21.

上一篇:汽车维修专业项目教学下一篇: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