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特征范文

2024-07-23

融资特征范文(精选9篇)

融资特征 第1篇

风力发电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具有资金需求大、建设期短、融资周期长的特点, 运营初期的还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固定资产折旧, 同时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电价补贴以及CDM收入是其目前的主要利润来源, 这些特征必将影响融资。

一、风电项目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融资规模大、成本高

风力发电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项目初始投资规模巨大, 投资成本过高一直是风电发展的软肋, 与化石类能源如煤和天然气等相比处于劣势。目前风电单位千瓦投资一般在7000~8000元/kw, 而火力发电单位千瓦投资额在3500~4000元/kw之间, 其造价为火电的2倍。风电投资规模较大, 融资规模也相应较大, 从经济性的角度要求贷款期为12年左右。一个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约需资金3.5亿元以上, 居我国前列的风电投资商年新增装机在150多万千瓦以上, 有的高达300万千瓦, 需增加投资百亿以上, 甚至高达二、三百亿。另外, 风电项目建设周期比较短, 大多在一年左右建成投产, 在建设期内几乎需投入90%左右的资金, 融资准备期短, 融资任务重。

由于融资额大, 导致年度财务费用居高不下, 是个长期的沉重的财务负担。

(二) 缺乏优惠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持

在欧美发达国家, 政府为鼓励风电产业的发展, 通常会提供较长期限低息或优惠条件的政策性贷款, 贷款期限可高达15年, 有的甚至达到20年。而在我国, 央行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一直未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出台任何关于发展风电行业的信贷配套政策或指导意见, 各商业银行对风电信贷政策也没有明确的贷款支持政策, 有的银行总行甚至在内部政策上列入不鼓励、不支持贷款行业, 更没有专门的优惠措施。目前风电项目贷款利率一般居于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及以上, 只有少数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和信用等级高的电力上市公司才能获得优惠利率的银行融资。

(三) 融资结构简单、品种单一

除少数风电投资商如龙源、大唐新能源、华能新能源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外, 银行贷款是风电项目融资的主渠道。

融资结构简单, 融资品种单一, 不利于资金在时间、地域以及成本上的优化配置, 难以完成融资任务, 财务成本难以有效降低。

(四) 项目资本金筹集难

按照国务院相关规定, 基本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应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20%。目前国内风电主要投资商所投资的项目资本金尚可据此比例出资, 一些民营风电投资商存在资本金严重不足的状况。目前国内项目资本金的筹集渠道和方式限制较多, 仅限于自有资金、吸引投资以及特殊贷款, 而由于投资额大、发展迅猛, 自有资金较少, 远不能满足需求, 资本金筹集普遍困难。

(五) 缺乏优化的、适用的、具前瞻性的融资系统解决方案

大多数风电投资商的风电项目筹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 没有制订系统可行的融资方案, 也没有订立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资行动方案;没有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发挥自身所拥有的独特融资优势, 如将处于风电产业的上游的风电整机及零部件制造业企业与处于下游的风电建设、运营企业组成融资的战略, 联盟, 加强联动和创新、优化融资方式, 统一解决产业链特别是处于下游的风电项目融资。

二、风电项目融资的主要特征

(一) 项目公司是融资主体

风电项目投资普遍采用有限责任模式的公司型结构, 以符合流转税及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按县域划分属地缴纳的要求, 同时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程序简单、股权转让容易、限制条件较少并可灵活安排股权结构。在这种模式下, 项目公司必然成为融资主体, 项目的融资额、融资结构的设计均与项目本身的资产价值以及未来净现金流量紧密联系。

(二) 主要是长期资金

风电项目运营期普遍设计为25年, 投资商投入的股本资金通过风电项目税后收益以及剩余索取权逐步回收, 而不能中途撤资或抽逃出资, 显然是由项目公司使用的长期资金。而除投资商投入的股本资金外, 项目建设尚需债务融资, 由于风电项目建设具有一次大额投入、分期收回的特点, 债务融资属于固定资金贷款性质的资金, 结合投资回收期测算, 融资总期限应设定在10年以上, 否则由于期限错配导致现金流断裂, 难以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三) 风险共担以及信用结构多样化

在设计风电项目融资体系时, 所有与项目开发、建设有关的投资者、建设者、运营者、借款人甚至供货商、电网公司等各方参与人均应不同程度地承担风险。结合风电建设的特点, 主要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在项目建设期, 由投资者出具完工承诺函或提供信用担保, 同时工程承包商向项目公司提交保证金或出具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 设备供应商向项目公司出具质量保证金或其保函;二是项目建成投产后, 转以项目电费收益权做质押或以发电资产抵押;三是债权人对项目现金流、重大决策等方面的控制和信息披露要求;四是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对工程和设备进行投保, 应对意外损失。

三、融资来源及方式

风电项目的资金来源按照收益与风险分为投入资本金和债务资金。而欲获得匹配和符合开发建设要求的融资, 应该结合宏观环境、产业政策、融资机构要求、资本市场情况以及自身的发展程度、项目的现金流测算、内部决策和实际管理能力等内外部多种因素, 制订系统可行的融资方案和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资措施, 做到期限适度、成本合理、风险可控。

(一) 股本资金融资方式

股本资金是设立项目公司的必要条件, 是债务融资的保证, 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经济基础, 是政府监管市场的一种手段。而作为项目投资商, 股本资金虽然承担风险, 但按照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原则, 可为其带来相应的投资收益。

1.内源融资。是公司经营产生的内部可动用资金, 主要来源于投资商的留存收益和固定资产折旧, 充分进行内部挖潜, 督促子企业和参股企业及时分红, 盘活不需用资产, 处置非主业资产获得转让资金等, 其优点是无需支付利息, 审批简便, 仅需内部决策即可实施, 资金使用几乎没有限制。但其规模偏小。

2.筹划上市 (IPO) 发行股票和增发股票。发行股票筹资的优点主要是股票无到期日, 无需定期偿还资金且可提高公司财务信用, 增加后续融资能力。其缺点是股票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 无税务杠杆, 降低原有股东的控制权且审批手续繁复, 历时较长, 条件严苛且须公开披露信息。

从上市的可行性分析, 风电概念在资本市场已不具有稀缺性, 风力发电依靠投资带来利润高增长的盈利模式已受到市场质疑, 但由于其本身的优点仍不失为风电项目股本金融资的一大途径。

3.保险股权计划, 具有优先股特征, 保险机构出资时不要求管理权, 但追求固定回报并优先享有收益权, 一般在五年左右由风电投资商赎回股权。其政策依据是:在2010年颁布并实施的新《保险法》取消了原《保险险》对投资于保险业以外的企业股权的规定, 为保险投资股权清除了法律障碍;《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经济发展政策措施》 (即“国九条”) 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即“金融30条”) 进一步提供政策支持。目前正在试点中, 尚未大规模开展, 要求回报率较高。

4.吸收风电产业基金或国内外资本直接投资, 通过契约或投资安排组成股东战略联盟, 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二) 债务资金融资方式

债务融资是风电项目融资的主要组成部分, 融资方式层出不穷, 主要方式有:

1. 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

包括国内贷款融资 (商业银行贷款和政策性银行贷款) 和国外贷款融资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等) 以及集团内部财务公司贷款, 或者是将上述机构组合组建银团。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一直是项目融资资金的最大来源, 应优先获得政策性长期优惠贷款。

金融机构贷款虽具有审批时间相对较短、利息税务杠杆效应 (所得税前抵扣) 等优点, 但也存在限制条件较多、到期约定还款以及不一定能提供大额资金的不足, 在金融机构头寸紧张时甚至出现已签订借贷合同但难以提款的情况。同时风电项目需满足其基本要求, 目前国内主要银行对风电项目融资的专有基本要求是:年发电利用小时数≥2000小时;单位投资≤9000元/千瓦;重点优先支持风资源丰裕程度、设备可靠性水平较高、电网接入配套条件已落实的项目;优先支持纳入国家规划的大型风电基地及电网条件较好的东南沿海地区。

2. 企业 (公司) 债券和中期票据融资。

债券是债务人对其借款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凭证, 对风电项目适用的主要是企业 (公司) 债金融券和中期票据。企业 (公司) 债券发行金额以公司净资产的40%为限, 期限一般在10年以内。但发行手续较为复杂, 需经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债券额度。央行所属的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注册中期票据, 由券商或银行作为主承销, 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与下在资本市场发行, 监管较为严格, 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

3. 险债权计划。

根据中国保监会2009年发布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产品设立指引》和《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的通知》, 国内保险公司可将其保险资金委托给优质大型基本建设投资公司, 并按要求投资于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 保险公司获得固定收益。一般金额大, 可针对单个项目也可对于一组项目设置, 一般在几十亿元以上;期限较长, 最长可近10年;融资成本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相当或可适当下浮, 也可以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挂钩设定利率上下限并在区间内提供优惠利率。但对项目风险控制的要求严格, 需配套较高比例的自有资金和银行等金融资金, 最高达60%。

4. 产业链融资。

把在风电项目产业链中的上下游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式关系和各自融资特点设定融资方案, 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相关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整体竞争力。这是风电发电企业中不多见的全产业链的独特模式, 应发挥其融资优势。

风电制造企业向风电项目供应设备、提供售后服务进行资金联动, 联动的融资工具有赊销、分期付款等商业信用、应收账款融资和融资租赁等。

其中应收款项融资业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购买未到期应收款项的方式向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融资产品, 通过变现未到期的应收账款, 改善现金流状况并获得银行融资, 从而消除应收账款回收中的信用风险, 提高企业当期经营收益, 适用于有大量应收款项且有改善财务结构的公司。融资租赁是指承租人选定设备, 由出租人租给承租人使用, 承租人交付租金, 租赁期满, 设备一般归承租人所有的融资方式。这种方式无需大额初始资金购买设备。

5. 尝试项目融资新模式, 主要方式有ABS等, 目前尚在尝试期, 待条件成熟后可大规模开展。

ABS (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意为资产证券化) 是项目融资的新方式。ABS融资是原始权益人将其特定资产产生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稳定的可预期收入转让给特殊用途公司 (SPV) , 由SPV将这部分可预期收入证券化后, 在国际国内证券市场上融资, 给投资者带来预期收益的一种新型项目融资方式。风电项目具备相关特征, 可以将发电资产未来的收益作为融资标的开展融资活动, 目前证券公司及保险公司等机构均可作为SPV, 协助风电项目融资。

参考文献

[1]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11.

[2]卢海林.我国X风电公司融资方案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 2012.

18.融资租赁合同的构成特征 第2篇

原告:朱红合被告:席意高

被告:高安市汽贸公司

2000年6月3日,原告朱红合之父朱良任请被告个体司机席意高为其拉货到浙江,途中发生车祸,汽车向左侧翻于路旁,朱良任被抛出车外,当场死亡。经交警部门认定,被告席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应负事故全部责任。朱红合向席索赔未果,遂以该车所有权人为高安市汽贸公司为由,将两被告诉上法庭,要求两被告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并互负连带责任。

被告席意高对事故责任无异议,但表示无力偿还。被告汽贸公司辩称,汽车营运不在其占有范围内,且其本身无任何过错,依法不应承担责任。

审理中查明,1999年7月,被告席意高与被告汽贸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由汽贸公司出资向高安市鹏程东风汽车销售公司购买东风牌汽车一辆,将汽车出租给席营运,租金为每月5000元,期限自1999年8月1日起至2002年7月3日止。被告汽贸公司依约购买东风牌汽车一辆,办好手续后交由席意高承租营运,席意高已如期交纳租金共计55000元。法院经审理认为,两被告所签合同为融资租赁合同,席占有租赁物(即营运车辆)期间,出租人并不能支配汽车的运行,故不应对该车造成第三人的人身伤害承担责任,遂依法判决驳回原告朱红合要求被告汽贸公司承担责任的请求,由被告席意高赔偿其死亡补偿金等共计41726元。

争议点

本案二被告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合同法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该种关系的确定对本案责任人的确定有质的影响。

法理分析

民营企业产权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融资风险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13

一、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不可分割的部分,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目的:想通过这次机会,学习我国企业有关构成,了解其生存情况。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演绎法、文献法、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国外和国内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的比较,结合民营企业现阶段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能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帮助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建议。

(二)国内和国外文献综述。现阶段我国不论是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先进性还是融资市场的发达性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对亚洲韩国和日本以及西方的美国、德国、加拿大产权结构的了解,韩国和日本也存在大量的的家族式企业并且有的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在国外,民营企业占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他们的组织结构也很多样化,融资方式也各式各样。

二、产权的含义及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特征

(一)企业产权的概念与主要产权形式和特征。产权是在经济所有制关系下的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法律形式,它具体指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使用权、支配权和处置权。产权的表现形式具体包含三层含义:(1)原始产权;(2)法人产权;

(3)股权和债权。

(二)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主要特征分析。产权结构的一元化和封闭性:当前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沿用传统的家族制和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形式进行经营,大部分产权集中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中;二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

三、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融資风险

(一)企业融资的概念和分类。融资含义:“融资”,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融通资金。由于划分融资方式的标准不同,融资方式的分类也不一样,并且不同的划分还可能出现交叉与重叠,主要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1)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3)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

(二)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现状及成因分析。(1)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现状。1)外源融资可采取的方式比较单一。民营企业能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数量有限,再加上民营企业规模比较小,受市场的影响大,经营风险比较高,银行就更加不愿贷给民营企业。2)融资渠道不正规。在金融机构得不到资金支持、自身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往往会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2)民营企业融资效率成因。1)民营企业能从商业银行得到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因此,在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同时,会提出比较苛刻的条件。2)股票融资的要求过高。3)我国民营企业的信贷信誉不高。4)信贷担保体系不够健全。

四、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

(一)创业期产权结构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一般是个人独资企业或是合伙企业。在这个阶段,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企业只归企业家所有,基础薄弱,企业不会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只能向亲戚朋友借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

(二)成长期产权结构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民营企业在经过初始融资和发展之后,进入成长期。产权结构仍比较单一,封闭性比较强,产权关系还是不够清楚。

(三)成熟期产权结构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企业在通过成长期之后,这时的产权特征是产权结构复杂,产权关系明晰,产权结构变得复杂、企业有了固定的市场、企业管理得到完善、企业的价值得到提高,这个阶段的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多。

五、产权结构的优化和融资效率的提高

(一)产权结构的发展方向,方式和途径。(1)产权结构的发展方向。首要就是向现代家族制过渡。在这过程中逐渐淡化家族制色彩,最终实现企业制度的现代化。鉴于我国企业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变革应朝着以下两个方向进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2)产权结构的发展方式。变革方式:根据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产权结构改革应采取以诱致为主、强制为辅的改革方式。

(二)优化产权结构途径和提高融资效率。变革途径: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在改革时既要充分考虑成员之间各方面的利益,也要确保改革能进行得彻底。这不仅取决于外部宏观环境的优化,更取决于民营企业自身在微观层面上的自主创新活动。优化我国民营企业产权的单一结构可以通过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来实现。

参考文献:

浅谈融资租赁特征 第4篇

为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 国内外的融资租赁业的投资人迫切希望有一部类似行业法的融资租赁法尽早出台。经过人大财经委融资租赁法起草领导小组和起草工作小组近3年的艰苦努力, 于2006年10月底已经基本完成了《融资租赁法》报审稿。但这部引起了国内外投资人高度关注、得到了国际机构和国内业界的大力支持、国内十多个部委参与起草和讨论形成的报审稿未能列入上届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计划。

本文旨在理清融资租赁的一些显著特征, 以表明其特殊性对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呼吁完善的《融资租赁法》的出台。

一、从融资租赁内部结构窥见其特征

由于在对融资租赁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中最有代表性的即为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含有“融资租赁合同”专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其二百三十七条如是规定:“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 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 提供给承租人使用, 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融资租赁实则包含两个合同, 即租赁合同和买卖合同, 并且涉及三方当事人——出租人, 承租人和出卖人。笔者认为三方表现出的是一种绑定式的互相联系且制约的稳定的三角模式。空间上来说, 首先, 出租人和承租人间是租赁合同关系, 且该合同的目的为融资而非融物, 两者之间具有部分委托关系, 但该种委托仅限于有关承租人对出卖人和租赁标的的选择上。承租人虽表面上似是接受承租人的委托, 但却是自己筹集货款, 用自己名义购买, 故而标的物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出租人和供货人之间是买卖合同关系, 但是该买卖合同的签订中有些条款必须征得承租人的签字确认, 且以后未经承租人同意, 出租人并不可以变更其内容, 这便体现了融资租赁中打破合同相对性的特征。不仅如此, 买卖合同虽为出租人和出卖人签订, 但出卖人却是直接向承租人交付标的, 这也体现了融资的特点, 即出租人虽获得标的物所有权, 但这仅是作为能顺利收取租金的担保, 加之一般融资租赁的标的物专业性和依附性很强, 故获得其所有权仅是出租人的手段而并非目的。由此, 出卖人仅对出租人进行观念上的交付, 而将标的直接交付给实际使用标的的承租人, 出租人的这一特性也为其免责权利埋下伏笔。再谈谈承租人和出卖人之间的关联, 出卖人有向承租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交付标的物的义务且承担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担保责任 (指出卖人就标的物所有权不能完全转移于买受人而应当承担的责任) 。相对来说, 承租人接受标的物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这是因为时间上来阐释这种三角模式, 这种受领是租赁合同生效的前提, 即只有当承租人受领完相关标的物且将受领事宜通知出租人, 他和出租人间的租赁合同生效, 往往从此刻开始计算租金。 (1) 上述关于融资租赁结构的简略介绍体现了资产阶级“三权制衡”的政治管理模式, 这种新兴租赁方式本身最早就源于西方, 故而笔者认为, 经济政治实则互相交融, 中国要想使这种现代经济舶来品健康繁荣地扎根于这块异地土壤, 必须要施以适合的养料, 而从具体方面讲必须要辅之以配套完善的法律制度。

二、详谈融资租赁法律特征

(一) 从融资租赁自身来讲

1. 融资租赁的核心是“融资”, 融物只是手段。

对承租人来讲融资租赁的目的并不在于取得租赁物的所有权, 而是其使用权。通过融资租赁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选择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 而由承租人支付相应的租金, 这样, 承租人可以以远远少于租赁物价款的租金取得租赁物的使用权, 从而解决资金短缺的窘境或腾出资金用于其他投资。而对于出租人而言, 获取租金以及利润才是其目标, 也并不在于取得标的物所有权, 而要获得标的物, 出租人也往往要向金融机构或海外财团进行融资, 故而标的物的所有权只充当载体作用, 双方通过这一平台赢得资金和收益。

2. 融资租赁主体的特殊性。

融资租赁合同的当事人包括出租人和承租人。其中出租人只能是专营融资租赁业务的融资租赁公司, 而不能是自然人、一般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于承租人的身份我国《合同法》并未有所规定, 但我国曾签署的《国际统一司法协会国际融资租赁公约》第一条规定:“本公约适用于涉及所有的设备的融资租赁交易, 除非该设备将主要供承租人个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由此, 可以推出就目前而言, 我国融资租赁合同的承租人只能是法人或其他组织, 而不能是自然人。

3. 融资租赁标的物的特殊性。

融资租赁合同的标的物即租赁物。融资租赁合同的标的物具广泛性和限定性。笔者认为, 根据融资租赁的特征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租赁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租赁物必须是实物财产; (2) 租赁物必须是使用权可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物; (3) 租赁物必须为不可消耗物; (4) 租赁物必须是国家允许自由流通的物; (5) 租赁物必须不属于用于个人消费的消费品。 (2)

(二) 从融资租赁与传统租赁的区别来讲

1. 全额清偿性。

传统租赁是非全额清偿的, 出租人的投资回收来源于不同的承租人在每一租期内所交纳的租金之和。反之, 如果承租人在租赁物件报废之前收回的租金之和小于其租赁投资总额, 也就意味着出租人在承担租赁物件过时的风险和租赁投资的风险。传统租赁中承租人可单方解约, 停付租金;但融资租赁中承租人一旦由非归责于出租人的理由拒付租金, 且超过催告的合理期限, 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支付全部租金, 也可以解除合同, 收回租赁物。

2. 承租人负责对租赁物进行维修, 在租赁期间内承担租赁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3. 融资租赁的“中途禁止解约条款”。

与一般合同一样在租赁期限届满之前, 融资租赁合同的效力也可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行使解除权而终止。所不同的是融资租赁合同的解除与一般合同的解除相比有着更为严格的条件。一方面, 对于承租人而言:承租人之所以要支付比贷款本息高得多的租金向出租人承租租赁物, 主要原因是承租人缺乏足够的资金购买设备又难以获得贷款, 且承租人在租赁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配套设备的投入, 若允许出租人单方任意解除合同, 将使承租人已投入的资金无法收回而蒙受损失。另一方面, 对出租人而言: (1) 购买设备需要大量资金, 这些资金除了出租人的自有资金以外, 绝大部分来自第三者的融资, 包括国外金融机构的融资, 出租人除了要支付这些融资的本息外, 还承担着汇率变动的风险。如果允许承租人中途解约, 则出租人很难收回投入的资金, 更不用说偿付融资本息。 (2) 由于租赁标的的排他性使用, 使得标的转手困难, 容易使出租人遭受损失。如果允许承租人中途解约, 将使出租人所投入的各项资金成本难以收回。 (3)

三、结语

从国外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 积极发展融资租赁投资, 使具有资金来源优势、租赁物专业管理优势和独立负债优势的不同类型的融资租赁公司形成一个专门从事融资租赁物的购置、投资和管理的新兴服务产业, 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且是市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市场经济完善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但是我国有关融资租赁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行业监管还存在漏洞, 体制上还没完全做到与国际先进立法以及融资租赁发达国家的体制保持一致, 故迫切需要一部先进的《融资租赁法》的出台来规范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摘要: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融金融、贸易和租赁为一体的信贷方式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我国之后发展迅猛, 在经济生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 融资租赁还并未在我国普及开来, 关于融资租赁与传统租赁、借贷等概念混淆不清。本文主要从融资租赁内部结构、融资租赁自身、与传统租赁的区别方面来讨论融资租赁的特征。

中小企业财务特征与融资选择 第5篇

一、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

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关系社会稳定和民生问题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 2011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1年6月18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8月15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29日,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实施意见》。9月22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我国首个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10月28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也为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难题提供了支持。

《“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提出要加强融资支持, 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政策。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贷款抵质押方式, 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扩大对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和比重。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在企业发展能力上, 中小企业是弱势群体, 特别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 随着国家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加大, 未来一段时间内, 我国中小企业将会迎来一个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中小企业财务特征

用生命周期理论将中小企业存续的整个过程来划分的话, 可以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 中小企业的财务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因此, 要研究中小企业的财务特征, 就不得不分阶段分别研究。

(一) 初创期中小企业财务特征

初创期是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 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来看, 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属于流出大于流入的状态, 筹资活动是唯一的现金来源, 但由于企业自身实力的限制, 很难从外部获得融资。并且在该阶段, 企业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不久, 产品结构单一、规模有限、成本较高、盈利性很差, 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拓展。但是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发展,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绝对值趋向于零, 并逐渐增加, 形成正的利润收入。

(二) 成长期中小企业财务特征

中小企业平安迈过初创期这个阶段以后, 就会进入成长期, 在成长期中小企业会以爆发式的速度增长。在这个时期, 中小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已经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和生产规模, 生产技术也日臻成熟, 产品也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销售和利润额快速增长, 并开始多元化经营。资金收入的增加, 使企业有了进一步扩张的实力。但是该时期, 中小企业仍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企业产品市场的扩大, 营销费用骤然加大。二是企业进行大规模的项目投资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所以从企业的现金流量来看, 尽管现金流入量增加迅速, 但现金流出量也很大, 现金流量仍然是不确定的。此时企业还有资金不足的问题, 但是相比初创期而言, 外部融资变得相对容易一些。

(三) 成熟期中小企业财务特征

中小企业进入成熟期以后, 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经营风险水平都会有所降低, 并且由于有了相对较高的市场份额, 销售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在到达某个水平后逐步降低。企业的资金实力更强, 企业用于维持现有产品市场的资金需求比成长期扩大市场资金需求低。此阶段以留存收益加负债融资政策为主, 大量债务到了还本付息期, 分红比例也在提高,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体现了企业的融资策略, 伴随着负债融资增加, 财务风险上升到与经营风险相当的程度。

(四) 衰退期中小企业财务特征

中小企业进入衰退期以后, 经营业务减少和产品消亡是不可避免的。并且, 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来看, 企业产品销售水平下降, 现金周转速度慢, 经营活动产生明显的负现金流量。对衰退期企业而言, 经营风险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 如果选择逐步收回投资, 会使投资活动产生正现金流量。同时, 负债融资在走向衰退的过程中会不断增加, 筹资活动产生正现金流量, 财务杠杆水平与财务风险随之增加。

三、中小企业在不同财务特征下的融资选择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中小企业的财务特征不同, 其资金需求的重点也就有所不同, 融资选择也就有其相应的侧重点。

(一) 初创期中小企业的融资选择

在初创期, 中小企业的财务特点及其在该时期的发展战略, 决定了中小企业在该阶段的融资需要满足三个目标:一是资金的数量化, 只有足够数量的资金才能够保证投资战略甚至企业战略的实现。二是成本最低化, 在初创期企业本身没有多少资金, 只有将成本压到最低, 才能够以有限的资金撑过初创期。三是风险最小化, 尽可能避免筹资风险, 防止财务危机发生。

为满足上述三个目标, 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内源融资。企业不依赖外部资金, 而是在本单位内部筹集所需的资金, 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的纵向积累, 对于处在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来说, 内源融资方式融资速度虽慢, 但能够筹集到一定的资金, 可以稍微缓解外源融资渠道狭窄的困境。二是吸引风险投资。专门的风险投资机构组织起大量的非固定财源, 以一定的合伙形式投放于高技术风险企业或高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投资活动, 有助于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及时获得发展资金, 以最快的速度做强做大。三是争取创新基金的支持。创新基金是一种引导性资金, 通过吸引地方、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而建立的新型投资机制。

(二) 成长期中小企业融资选择

在成长期, 中小企业快速扩张所导致的大量投资, 需要巨额的资金予以保证。采用内源型融资战略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因此, 必须增加外源型融资渠道。要在原有传统筹资方式的基础上, 进行创新, 开辟筹资方式, 丰富筹资手段, 提高筹资效率。

在成长期,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渐拓宽, 自身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有了较大的自主权。这一时期, 中小企业可选择的外源融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一是间接融资方式。企业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起长期密切的协作关系, 有效地利用这些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 以保证随时获得长期稳定的贷款。二是直接融资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资金来源, 通过发行各种有价证券, 特别是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但是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筹资环境及其成长期的筹资实践来看, 只有少数中小企业才具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条件, 而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 只能采取间接融资方式。

(三) 成熟期中小企业融资选择

中小企业进入成熟期, 由于投资机会下降, 资金需求量减少, 融资规模会比成长期有所降低, 同时, 企业会更注重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优良的资本结构。在成熟期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 负债资本所占比重相比较成长期应有所下降, 权益资本的比重应相应增加, 而在权益资本内部, 应提高内源资本所占比重。因此, 企业融资时既会考虑外部资金的来源, 也会重视内部资金的利用, 两种资金来源并重。

适用于成熟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及方式主要包括:一是盘活企业资产存量和折旧融资。企业进入成熟期后, 一般资产规模都比较庞大, 而且随着企业投资战略的调整和投资重心的转移, 相当数量的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甚至濒临淘汰状态, 通过资产的盘活不仅避免了浪费、节约了资金, 而且还盘活了资产, 起到了很好的融资作用。二是直接融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虽然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条件比较严格, 但一般进入成熟期后, 企业基本能满足这些条件, 而且金融机构也愿意为企业进行融资。

(四) 衰退期中小企业融资选择

衰退期中小企业呈现出高负债率的特点, 主要是由于缺乏权益融资渠道、企业追求片面扩张、盈利能力差造成内部积累少等原因所致。在这种高财务风险情况下, 中小企业应尽量避免采用银行贷款、商业信用贷款等融资方式, 而应采取包括利润留存积累、业主、股东投资的内源权益融资方式和向业主、合伙人及股东借款的内源债务融资方式, 资产剥离、外源融资等, 只作为辅助的融资方式。通过压缩债务资本比率, 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 避免财务杠杆风险。同时, 在资金的期限结构上应以短期资金的使用为主, 尽量避免使用长期资金。

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 一个国家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 不仅仅是个微观问题, 而且是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质量的重大问题。因此, 必须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采取有效措施, 拓宽融资渠道, 解决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有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进而推动技术进步, 开展专业化协作, 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刘起贵, 钟田丽.中小企业融资选择与治理理论:综述与展望 (J) .财会通讯, 2010 (02) .

[2]陈玉鹏.试论如何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J) .企业导报, 2011 (20) .

[3]吴雪贞, 郭荣华.规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探讨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3) .

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特征及其防范 第6篇

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对整个供应链条的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审查, 并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它是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 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供应链融资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 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 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融资和“物流银行”“融通仓”相似, 服务的主体都是资金严重短缺的中小企业, 它围绕“1”家核心企业, 通过现货质押和未来货权质押的结合, 打通了从原材料采购、中间及制成品, 到最后经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 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 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 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 其原因在于供应链融资具有“多赢”效果。一方面, 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 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 增强其商业信用, 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 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二、供应链融资与传统授信业务的区别

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 其发展是基于传统的授信业务的, 但又明显与传统授信业务不同, 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第一, 传统的信贷业务注重申请授信企业自身经营的状况, 注重的是申请授信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等各方面情况, 而银行基于企业在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状况对企业进行信贷支持;供应链融资除保留传统授信业务的特点外, 银行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 还跟整个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打交道, 更要注重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和稳定程度, 从而确立可信度。由于银行更关注整条供应链的贸易风险, 即便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某些风险控制标准, 但只要这个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关系和交易程度稳定, 银行就可以抛开单独针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风险评估, 而是对这笔业务进行授信, 并最终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供应链金融对整体贸易往来的评估会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到银行的服务范围, 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

第二, 传统信贷业务的还款来源依靠企业综合收入, 不单纯对应单笔业务, 借款人流动资产在形态规模上随着企业经营活动不断变化, 银行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控。供应链融资则侧重于贷一笔款, 定一单交易, 还一笔资金, 自贷自偿, 交易过程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相对封闭运行, 具有还款来源自偿性, 银行可跟踪管理, 真正做到资金的封闭管理。

第三, 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特征与供应链融资不同, 传统授信业务主要表现为融资主体本身的经营风险, 风险比较单一。供应链融资风险来源于核心企业及整个链条风险, 根据供应链内部运作模式的不同, 其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放大, 也更加复杂。

三、供应链融资风险的来源

由于供应链融资模式自身的特殊性, 对于放贷主题的银行来说, 其风险也具有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说, 供应链融资的风险通常源于以下因素:

(一) 交易合同的真实性

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 是资金的注入者, 更加关注整个供应链交易的风险, 对风险的评估不再只是对借款主体的各方面进行评估, 更多是对整笔交易及其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的整个链条进行评估, 因此, 交易合同真实性就是至关重要的, 也是供应链条能够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银行对供应链企业的信贷支持是基于交易合同真实性和自偿性特征, 一旦交易合同的真实性不存在, 银行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二) 核心企业的风险传递

供应链融资主要是银行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 向整个供应链提供融资的金融解决方案。而核心企业一般都是较大型的企业, 其上下游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实际上是将核心企业的融资能力转化为上下游中小企业企业的融资能力, 提升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在这个过程中, 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是信用的捆绑关系。在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过程中, 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风险, 这种风险也必然会随着交易链条扩散到系统中的上下游中小企业, 进而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安全性。

(三) 没有完整的信用体系支撑

供应链金融的基础是供应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成员之间紧密而又稳定的协作关系, 而这种协作关系维系的关键是企业之间的信用。如果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缺乏可靠和稳定的信用关系, 那么对于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会相应加大, 所以说缺失完整的信用体系支撑是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四) 立法的滞后问题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一项融资业务的创新, 银行与企业和物流公司及整条供应链甚至延伸到供应网之间的产品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业务模式不断多样化, 相对于传统业务其标准化程度较低。在信用捆绑、货物监管、资产处置、交易文本的确定等诸多方面涉及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 现有法律很难完全覆盖, 这也会给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法律风险。

(五) 业务的操作风险

目前供应链融资业务自成业务体系, 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 从业务准入评级到审批、贷后管理都有别于传统的信贷业务。此外供应链融资服务作为系统性业务不仅对核心企业及其供应链的运行需要有总体的把握, 还要熟悉行业特征、竞争模式、风险表现, 因此, 该项业务对从业人员提出了严格的专业要求。而在实际工作中, 商业银行对其内部管理大都沿用传统业务模式, 存在各环节操作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发展。

四、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商业银行及其相关往来企业和物流公司之间近年来的开发的一项重要的业务创新。这一创新使各方达到了共赢的目的。要使这一创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并带来更进一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有效地控制随之而来的风险。而控制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市场准入严格化, 慎选核心企业

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企业的管理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别, 不同行业之间差别更是明显。在一些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 上下游企业往往主要依靠市场情况来确定采购、销售等交易行为。交易对象的随机性较大, 上下游企业之间不紧密且不稳定, 这类供应链系统往往不适合采取供应链融资模式解决融资和金融服务问题。因此, 应建立科学的准入标准, 严格供应链的准入, 要求核心企业对上下游客户有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核心企业要与上下游企业有相对稳定的交易历史, 与上下游企业存在利益共享, 并对上下游企业来说有较高的依存度, 这样才有利于银行对供应链进行信用捆绑。

(二) 设计与供应链融资需求相适应的授信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

商业银行应主动与第三方企业进行合作, 使整个供应链的交易过程被第三方有效监控, 确保交易合同的真实性, 这样有利于规避操作风险;另外通过某些风险管理环节的业务外包可以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例如, 委托第三方物流进行监管, 可以提高物流监管的有效性, 目前国内多家商业银行与中铁物流、中远物流进行业务合作进行全流程货物监管, 保证货物总价高于银行授信所要求最低价值, 这些措施的实行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可与一些相关机构合作控制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如一些银行与电子商务平台、政府扶持小企业担保部门来建立风险补偿金, 一旦出现资金不能按期回收, 可先由风险补偿金垫付, 同时采取相应措施追偿。

(三) 加强贷款后的动态跟踪管理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是供应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金流与物流的结合。因此, 根据业务的不同阶段做好货物流转、资金流去向的监控、对于控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至关重要。在保证货物流转与资金流转相适应的前提下, 控制住现金流也就控制了还款来源, 实现了业务自偿性。

(四) 建立社会协调沟通机制, 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

供应链融资的新模式是适应当前综合国情的一种合理的融资渠道, 但目前的融通机制和法律环境影响供应链融资的发展。因此, 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系统和企业、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及信用档案, 进而创造公正的法制环境, 保证商业银行能够在依法维权保权方面减少行政干预, 这样就会把商业银行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另外, 加强供应链融资文化建设, 增强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 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共同发展和共享成果的双赢关系, 从而维持供应链的稳定与发展。

(五) 其他方面的控制

建立动产质押、物权担保的评估评价体系, 保证融资额度确定的科学合理性, 避免过度授信。要做好整个行业及企业的风险预警及应急预案, 通过产品、法律文件、资产控制等一系列风险控制手段, 做好风险缓释安排。加强从事供应链融资业务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 做好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审批后台专职人员培训, 建立从业人员认证制度、持证上岗, 培育一支技术、营销和管理的专业队伍。

摘要:文章对供应链融资面临的风险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 并对如何防范供应链融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略, 以达到供应链条及供应链上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 2007 (10) .

[2]、王静.基于信息共享机制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研究[J].特区经济, 2009 (10) .

[3]、何丽.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 2008 (5) .

论关系型融资及其特征、作用与效率 第7篇

关系型融资是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基于“软信息”而非“硬信息”建立起来的资金融通关系, 投资者信息的收集和对企业的监督主要依赖于长期的、密切的交往和交易关系, 必要时投资者还会通过直接干预来保证其利益的实现。关系型融资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能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质量“硬信息”的缺陷, 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问题, 使得中小企业可以更加快捷经济地获取贷款, 并且使得银行能够更好地进行信贷决策、实施贷款监督以及修订合同条款。

1 关系型融资的内涵及特征

青木昌彦 (2001) 认为, 企业的外源性融资可以划分为两类, 即:保持距离型融资 (arm’s length finance) 和关系型融资 (relationship finance) 。保持距离型融资是指只通过规范的融资合同和贷款程序而建立起来的法律意义上的借贷关系的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所进行的融资活动, 由市场和法律来对企业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对其进行监督, 以此银行便可获得合同规定的利益。中小企业在面对保持距离型融资时, 都会显得困难重重, 诸如融资成本过高、抵押品不足、信息失灵等问题始终使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艰难。从而, 中小企业职只能高度依赖于关系型融资 (Berger等, 2001) 这一方式, 除此之外, 关系型融资还在投行业务、信托业务和风投业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系型融资, 也称关系型贷款 (relationship lending) , 是指银行和借款企业痛过长期多种渠道的合作, 积累了大量和企业及企业主相关的非公开信息, 并主要依据这些私有信息而发放的贷款。

关系型融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关系型融资的第一要素是:关键在于企业与关系银行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些长期密切的交易。正是因为这种长期交易关系的存在, 关系银行才有了获得企业信息的专业渠道, 并且介于此种渠道, 方能了解, 从而进一步掌握企业贷款项目的质量的好坏和项目进展的快慢。而且在这种长期积累中, 关系银行也可以重复运用这些来自企业的已有的专有信息来为未来潜在的再贷款做准备, 以此得到更高的收益为未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做准备。

(2) 由于企业内部的特有信息在一般情况下只能被关系银行所了解, 其他金融机构及放贷人均无法知晓, 因此这些资讯在非特有的双向市场上是没有特定渠道获得的, 只有通过与企业的非短期即长期的合作, 关系银行才有获得相关内部信息的可能进而关系银行才能在贷款竞争中获取垄断地位, 并且给该企业提供资金的最佳选择也只能是关系银行。

(3) 在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型贷款中, 长期贷款服务将由关系银行来提供, 而同样地, 关系银行也可借助此渠道, 拥有企业的特有信息。在这种互惠的情况下, 关系银行为了能在长期中得到回报 (Boot, 2000) , 也会有使发放一些在短期内看起来利润率不那么高的贷款成为可能, 例如, 给那些短期资金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提供贷款, 或将风险投资的潜在机会提供给初创期企业 (青木昌彦、Dinc, 1997) 。

(4) 在关系型融资中, 关系银行为了保障其发放贷款的安全, 可能需要干预借款企业的治理。由于关系银行开展关系型融资是以贷款项目的长期盈利性为基础的, 因此, 当企业处于盈利困难时, 关系银行一般都会以获得企业部分为目的或以全部剩余控制权为条件来进行放贷活动 (青木昌彦、Dinc, 1997) 。

2 关系型融资的作用

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来看, 从理论和实证方面, 国内外学者对关系银行如何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在他们现有的研究成果中, 我们可以总结概括出关系型融资在以下方面的主要作用。

2.1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合理提高融资效率

能充分解决或缓解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难问题是关系型融资的最大的优势。如Petersen和Rajan (1993) 提出了基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关系银行模型。该模型认为由于在初期对借款者不太了解, 银行提供贷款的利率较高, 随着对贷款者的接触变多, 了解加深, 银行提供贷款的利率将逐渐降低。

关系型融资活动会在长期内重复的多次的进行, 银行通过每次给企业提供融资, 来获得一些其它金融组织无法获得的特有的信息, 这些特有信息将向企业提供再融资提供可能。随着活动的多次进行, 被掌握的专有信息面会越来越广, 正由于这种信息优势, 使企业获得更多租金的机会。而这种机会促使银行进行更多的专用关系型投资, 同时使企业获得了更真实的消息, 顺利实现了双赢 (Thadden, 1995) 。

银行之所以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是因为贷款回收风险是由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产生, 但Berger等人 (2002) 认为, 在推行关系型融资以后, 由于“软”信息渗入企业的各个方面, 因此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如财务数据等“硬”信息, 所以风险将能得到有效控制。现在, 由于审计的财务信息也可能作假, 因此长期积累的“软”信息价值甚至会超过“硬”信息, 基于这种情况, 现有信贷市场交易手段将被关系型融资所取代, 成为市场最常用手段。

2.2 解决了抵押品不足的问题

由于自身信息透明度较低, 同时缺乏抵押担保, 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外源融资支持, 依赖关系型融资成为其优先考虑的渠道。关系型融资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抵押担保可以减轻贷款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 前提条件是, 放贷者需要对抵押品进行有效的事后监督。中小企业因为其规模小, 而只能提供价值容易发生变化且不易被监督的抵押品 (存货或应收账款等) , 因此无法提供易受监督的抵押品 (不动产等) , 故银行便不愿轻易放贷给中小企业。但是, 在关系型融资模式中, 由于银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关系银行便可以便捷且低成本地从企业的账户上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抵押品的价值以及价值变化情况, 进而实现对企业抵押品的有效监督 (Udell和Berger, 1995) 。Boot和Thakor (1994) 指出, 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已经建立起了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之上, 对于企业的贷款请求, 银行要求提供的抵押担保品会减少, 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并提高融资效率。

2.3 增加信息敏感型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 大部分企业不愿意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融资, 原因在于, 公开市场融资会要求企业必须向社会公众披露并提供大量的企业私有信息, 其中甚至包括企业的商业机密。而在关系型融资模式中, 企业的私有信息只为关系银行所独占, 同时, 关系银行为了能够获得企业私有信息的垄断优势, 也愿意为企业保密 (Chiesa和Bhattacharaya, 1995) 。从这个方面来看, 银企之间自愿的信息交流使得关系型融资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 并增加银行的贷款收益。

2.4 有助于跨期优化贷款条件

企业在创始初期的还款能力通常不强, 若银行能在这个时候给企业以较为优惠的贷款, 来促进企业的成长, 那么银行也能够在企业发展成熟后获得高额的回报, 进而实现资金的跨期优化成为可能。在保持距离型融资中, 一般情况下, 企业的融资行为是单次的, 且银行无法有效地监督企业的贷后行为, 因此贷款条件的跨期优化就不可能实现。而在关系型融资模式中, 由于企业与关系银行已经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关系银行也掌握了相当量的企业私有信息, 关系银行便可以对企业进行长期有效地监督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的贷后行为, 因此有助于实现贷款条件的跨期优化, 并使得关系银行可以在企业的成熟发展期后获得高额的利润收益 (Petersen和Rajan, 1995) 。

2.5 关系型融资具有“告示效应”

在关系型融资中, 关系银行可以了解和掌握到企业的大量私有信息, 因此, 关系银行若在此基础之上继续放贷给企业, 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该企业的借款项目前景良好。而在保持距离型融资中, 由于银行无法直接了解到企业的私有信息, 则需要借助于观察关系银行再贷款的信号来实施其放贷决策。Fama (1985) 称之为“告示效应”。Billet (1995) 证明“告示效应”的影响力与关系银行的质量成正相关关系, 即:若企业和信誉优良的银行开展关系型融资, 就会进一步有利于帮助企业获得其他银行的保持距离型融资贷款。

3 关系型融资的效率

关系型融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中的作用是明显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所有正规的金融机构, 关系型融资都是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从大量的文献中可以看到, 目前主要形成了两方面的成果:一个方面, Rajan、Petersen (1995) 和Zingales、Rajan (1999) 指出, 在一个不存在有效竞争的贷款市场上, 银行的垄断地位将有利于企业获得融资。他们认为, 银行的垄断地位可以令其使用利率水平或信贷配给政策, 或者和企业长期合作的方式, 来帮助银行对众多的借款者进行甄别, 以此达到缓解并减少企业道德风险行为的目的;另一个方面, Thakor和Boot (2000) 认为, 关系银行通过信息优势来获取租金的激励会促使其放弃贷款市场上的有效价格竞争。Dinc (1997) 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关系银行的信誉可以借由市场竞争来加以强化, 即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会对银企之间开展关系型融资提供有利帮助。

同时, 银行规模的其复杂性也将影响到关系型融资的效率。Hauswald和Marquez指出, 小规模的地方性银行具有从事关系型融资的比较优势。Berger和Udell (1995) 发现, 大型复杂的银行很难在其内部组织间收集并传递“软信息”, 而这些软信息对于评价信息不透明企业的品质往往更加重要。与此相反, 硬信息更容易在复杂的层级中进行传递。因此, 小银行更适合与中小企业合作。

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 瑟达尔·丁克.关系型融资制度及其在竞争中的可行性[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8, (1) .

[2]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 (1) .

[3]郑宝金, 杜江波.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与关系型融资[J].商场现代化, 2007, 6 (505) :281.

[4]彭文平.关系型融资理论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4, (6) :139-143.

[5]郑震龙, 刘天才.意会信息、关系型融资与中小企业信贷[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3, 24 (5) :108-111.

融资特征 第8篇

高管团队作为企业的决策制定层, 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自高阶理论提出以来, 决策者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受重视, 多数的研究关注高管背景特征对企业绩效、稳健性、研发投资、财务重述、企业战略等方面的影响, 而对企业债务融资影响的研究文献较为缺乏。鉴于此, 本文借助于高管团队的人口背景特征, 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2年数据实证分析为例, 分别就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讨论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企业债务融资影响, 力求得出有益见解。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本文从以下方面提出假设:

高层梯队理论 (Upper Echelons Theory) 认为, 公司高管特征影响了他们的决策, 进而影响他们领导的公司所采取的行动。相比较管理者的认知基础和价值观, 管理者的人口背景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更容易测量。因此, 本文选择高管团队在性别、年龄、教育水平、专业背景上的水平特征研究高管背景特征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心理学部分研究显示, 男性管理者和女性管理者在一些人口特征和行为上是存在差别的。不同性别的管理者在风险偏好上存在差异, 女性管理者更倾向于选择较保守的企业战略。由于女性管理者往往追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增长, 因此资产负债率就相对较低, 经营政策相对保守, 在总负债中, 长期负债所占比例就越高。而男性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会使其采取冒险的决策, 从而会提高企业债务融资比率和短期负债的数额。男性管理者与女性管理者在经营决策中的不同表现表明高管团队中性别的差异将会对高管决策产生影响。因此, 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高管团队中男性所占人数与企业债务融资比率正相关

假设2:高管团队中男性所占人数与企业长期债务比率负相关

相关研究发现, 高管的个人特质除了受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的影响外, 还受到管理者年龄的影响。高层管理者的年龄越高, 其战略决策行为越为保守, 倾向采取风险较小的决策。年轻的高管在战略决策行为中相对大胆, 倾向于采取相对冒险的经营决策。年龄差异会使管理者在融资决策中表现出不同的融资倾向。因此, 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与企业债务融资比率负相关

假设4: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的与企业长期债务比率正相关

高管的教育水平包含诸多复杂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管的认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教育水平高往往意味着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影响管理者的认知基础和价值观, 从而减少非理性决策。而且, 高管团队教育水平的平均程度越高, 就越能提供多元化信息, 获取的资源就越多, 能够获得的借款也越多。同时, 由于高教育水平管理者会有广泛的社交网络和较高层次交往对象, 从而更容易获得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和信息, 企业更容易获得长期借款。由此, 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5:高管团队的平均教育水平与企业债务融资比率正相关

假设6:高管团队的平均教育水平与企业长期债务比率正相关

专业背景作为一个重要的人口特征变量对管理者的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高管团队的专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决策的认知模式。如果高管团队的专业背景为金融、会计或经济管理类, 则倾向于风险融资, 善于利用财务杠杆提高公司绩效;若高管团队为其他专业背景, 则相对厌恶债务融资。同时, 非财务类专业背景管理者较财务类管理者在债务融资上也更为谨慎, 债务融资中倾向于持有长期借款。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7:高管团队中财务、经济管理类成员比例与企业债务融资比率正相关

假设8:高管团队中财务、经济管理类成员比例与长期债务比率负相关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研究样本选择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由于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很大不同, 因此, 本文选取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在选择样本时按照以下标准筛选:剔除ST、PT企业, 这些企业已连续亏损两年以上, 面临退市风险, 若纳入研究样本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剔除上市不足2年的企业。这类上市不久的企业刚刚募集到一笔股权资金, 其资本构成与一般企业不同;剔除财务数据极端异常和缺失的企业。经过筛选, 最终得到175家样本公司, 时间区间为2010年至2012年, 3年共有525个观测值。其中, 国有上市公司62家, 三年共有186个观测值, 非国有上市公司113家, 三年共有339个观测值。本文研究所用数据主要取自锐思数据库, 数据缺失部分通过《巨潮资讯网》和《东方财富网》提供的上市公司年报和上市公司高管信息等内容补充, 手工收集。

(三) 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本文所研究的企业债务融资变量为债务融资结构变量和债务融资期限变量, 表达式为:债务融资结构变量 (debt) =企业总负债/企业总资产;债务融资期限变量 (maturity) =企业长期负债/企业总负债。 (2) 解释变量。目前, 学术界对管理者团队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往往根据研究需要加以界定。本文根据研究需要, 考虑到数据取得的可行性, 将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界定为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以及两会成员之外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和总经济师等高管人员。对高管团队背景特征的衡量为高管团队背景特征的平均水平, 对其平均水平的的计量均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衡量指标主要有前文所述的如下指标:性别 (gend) , 若管理者性别为男则赋值1, 为女在赋值0;年龄 (age) , 企业家的年龄=样本年份—出生年份;教育水平 (degree) , 分别对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赋值1至6;专业背景 (major) , 专业背景若为金融、财务或经济管理类, 赋值1, 否则为0。以上指标的异质性分别以hgend、hage、hdegre、hmajor表示。 (3) 控制变量。企业债务融资决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企业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行业特征、股权特征及财务杠杆等。因此, 本文在变量设置时引入了以下影响公司债务融资的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通过样本将企业控制在制造业行业;通过将企业分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来实现对股权特征的控制;将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企业规模 (size) 的衡量指标;将企业的销售增长率 (sale) 作为企业成长性的衡量指标;将企业资产有形性 (cva) 作为企业营运能力的衡量指标;并将年度设为虚拟变量放入模型以控制宏观经济的影响。

(四) 模型建立

根据本文以上的假设, 为研究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企业债务融资影响, 我们建立模型1和模型2:

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先对各特征变量单独回归, 最后, 再将全部变量放在一个模型中进行回归。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表 (1) 是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 (1) 看, 管理者团队背景特征的平均水平是:84.4%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5.772岁;平均学历为3.688, 介于本科与研究生之间;管理者团队中有62.2%为金融、财务或经济管理类。从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比较看, 在管理者团队背景特征的平均水平上, 国有上市公司的男性管理者比例和年龄都略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在平均学历和专业背景方面, 非国有上市公司却略高于国有上市公司, 可能是由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多为新兴企业, 更容易使学历较高者晋升为高层管理者。

(二) 相关性分析

表 (2) 是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专业背景与债务融资结构有显著相关关系;性别、年龄同债务融资期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债务融资结构与债务融资期限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企业债务融资结构及期限之间可能存在着较强的相互影响。同时发现,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小于0.5, 说明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 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回归分析。在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样本下, 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与之相差不大, 限于篇幅, 我们没有报告这两个样本下的检验结果。

注:表中右上方是pearson相关系数, 左下方是spearman相关系数。其中*, **分别表示在1%、5%水平显著

(三) 回归分析

为更好地考察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各个变量单独放入模型, 然后将所有变量放入统一模型中进行回归。为进一步探讨不同企业性质的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债务融资关系, 本文进一步区分了国有上市公司样本和非国有上市公司样本。从表 (3) 的回归结果看, 性别在5%水平上与债务融资结构显著负相关, 说明男性人数的增加会降低债务融资结构, 反对原假设。可能因为较大的团队规模具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而在高管团队中男性所占人数较多, 因而增加团队规模近似于增加男性人数, 因此可能受团队规模的影响。年龄在10%的水平上与债务融资结构显著负相关, 在5%水平上与债务融资期限显著正相关, 说明高管的年龄与企业债务融资比例负相关, 与长期债务融资比率正相关, 原假设得到支持。学历与债务融资结构及期限呈正相关, 但不显著, 说明学历对债务融资影响并不显著。专业背景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 原假设没有得到支持。这可能是因为相比较其他专业背景的管理者而言, 财务、经济管理类管理者更能清楚地意识到债务融资的风险, 他们的融资决策会更保守。

注:*为在10%水平上显著;**为在5%水平上显著;***为在1%水平上显著。

注:*为在10%水平上显著;**为在5%水平上显著;***为在1%水平上显著。下同。

表 (4) 和表 (5) 分别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与债务融资回归结果。从二者的回归结果看, 国有企业在债务融资结构关系中, 性别、年龄上的显著性均高于非国有企业;但在专业背景上, 非国有企业的显著性高于国有企业, 可能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 使其获取债务融资较为容易, 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其影响较小。从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上看, 非国有企业在性别、年龄上呈显著正相关, 国有企业为不显著的负相关。其可能的解释是, 对于非国有企业, 男性相比较女性拥有更多社会资本, 从而能获取更多长期借款, 同时, 年长的管理者也在经营上持有更多长期债务。而对于国有企业, 其在性别上虽然微弱支持原假设, 但不显著。国有企业平均学历水平与债务融资期限显著正相关, 而非国有企业不显著, 说明学历水平对非国有企业长期债务融资比率影响较小。二者在专业背景上并没有太大差异, 都不显著, 但可以说明财务、经济管理类管理者并不是风险偏好者。

(四) 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结果的稳健性, 将控制变量cva替换成sale, 即销售增长率。若某企业的销售增长率越高, 那么这个企业的成长性就越好, 拥有较高销售增长率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 更不容易破产, 所以销售增长率可以减轻债权人的风险。替换后的回归结果与原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显著性水平没有太大差别, 只有在国有上市公司样本中, 学历水平特征与与债务融资期限不显著;在非国有上市公司样本中, 专业背景系数为19.006在10%水平上与债务融资期限显著相关。由此可知, 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四、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高管背景特征对企业债务融资有一定的影响。总体而言, 性别、年龄、专业背景特征与企业债务融资结构显著负相关;性别、年龄、与债务融资期限显著正相关;只有在国有上市公司样本中, 学历平均水平与企业债务融资期限显著正相关。在性别特征上,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存在明显差异。由以上分析可知, 男性在高管团队中所占比例并不会增加企业债务融资, 反而会使其减少, 这或许与团队规模有关。年龄较高管理者确实会降低企业债务融资, 保守经营, 这与多数学者结论一致。从三个样本中可以看出, 学历对债务融资影响不大, 除了在非国有样本中显著外, 都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 本文在专业背景上得出的结论与多数学者结论相悖, 财务、经济管理类管理者并不是风险偏好者, 相反, 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更为谨慎。总体看, 非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比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更显著。另外, 本文所有的回归模型调整后的R2值均不高, 在10%-40%之间, 说明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的因素还有很多, 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只是其中之一,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企业债务融资研究以及丰富高阶理论研究的内容;在实践上对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本文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数据为样本, 检验了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结果发现, 高管团队背景的性别、年龄、专业背景特征与债务融资结构显著负相关, 性别、年龄、学历背景特征与企业债务融资期限显著正相关。非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比国有上市公司样本结果显著。

关键词: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债务融资

参考文献

[1]曹玉贵、孙洁、王焕焕:《高管背景特征与企业债务融资的实证研究》,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2]张兆国、刘永丽、谈多娇:《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会计研究》2011年第7期。

[3]Hambrick D.C.and Mason P.A., Upper Echelons: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Manager, 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 1984.

[4]Tihanyi L., Ellstrand A.E., Daily C.M.and Dalton D.R., Composition of the Top Management Team and Firm International Diversifi Cation.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

[5]Carlsson, G., and Karlsson, K.Age, Cohortsand the Generation of Generation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70.

[6]VroomV.and PahlB.,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and Risk-taking Among Manager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1.

[7]Wally S, J Baum.Personal and Structural Determinants of the Pace of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融资特征 第9篇

一、国内外电信企业资本运作的现状

资本运作又称资本运营或资本经营。从理论上讲, 所谓资本运作就是以资本的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 以价值形态运作为特征, 利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等手段对资本进行综合运作的一种经营模式[1]。从实际的角度看, 企业的资本运作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现有的资本市场为平台进行的一系列买卖资本的经营活动;二是企业通过融资、投资、生产和销售等一系列方式回收已经增值了的资金的经营活动。企业的资本运作分为内部经营和外部经营。企业外部的资本运作, 其目的是要合理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 提高资金利润率;企业内部的资本运作可以使企业的资源配置, 投资组合以及企业的规模合理化, 最终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在国外电信市场上, 欧美电信企业发展的历史已有上百年时间, 所以资本运作的发展程度比较成熟。美国电信运营业市场开放时间比较早、市场竞争自由度大、新技术采用比较多, 市场经营趋于成熟。20世纪70年代末, 美国率先在电信业的国际和州际电话中引入竞争机制, 从而拉开了电信业开放的序幕。此后, 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先后着手进行电信业改革, 对电信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20世纪90年代, 世界各国的电信业越来越多地摆脱了政企合一、邮电合营的体制, 先后有50多个国家的电信业引入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实行了不同程度的股份制改造, 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了行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使电信行业不断地发展壮大[2]。英国电信将合资公司作为实现跨国扩张的主要平台。NTT则通过广泛结盟, 组建i-mode联盟在欧洲发展移动互联业务, 并向3G业务过渡, 同时在亚洲也通过强强合作, 共求发展。在当今世界, 单凭一家公司的实力, 很难实现在全球的发展。因此, 通过资本运作, 结交合作伙伴, 互补优势, 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在加入WTO之前,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就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通过国际资本市场与国外电信巨头结成战略联盟, 学习国际先进电信运营商的经营模式、管理技术和服务营销策略, 培养自身的优势。自中国入世十几年来, 资本运作这种效益高、风险大的经营方式, 伴随着电信全球化的进程更加快了中国电信业和世界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增强了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的竞争实力。1997年10月中国电信 (香港) 公司 (后更名为中国移动 (香港) ) 在中国香港、纽约成功上市, 发行股票, 筹集资金42亿美元, 这是中国电信运营企业首次在海外上市融资。2001年6月4日, 中国移动发行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债券, 这是中国企业债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融资活动[3]。2002年中国联通国内A股挂牌、中国电信海外上市、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讯。英国沃达丰公司拥有中国移动2%的股权, 外资已经进入中国通信运营领域。2003年, 电信运营企业资本运作的步伐明显加快,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有条件地向其控股股东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收购安徽、福建、江西、广西、重庆、四川省 (区、市) 电信有限公司100%的权益以及若干与网络管理及研发相关的资产;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发行总额为50亿元的企业债券;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母公司的GSM资产。2004年中国网通公司在海外上市。2007年, 中国网通集团发行了100亿元短期债券。

二、中国电信运营企业资本运作的特点

从中国电信运营业近年来资本运作的实际过程看, 其企业的资本运作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4]:第一阶段:企业内部发展阶段。我国电信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高额的初装费和内部集资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第二阶段:企业包装改制阶段。为了改善电信运营企业内部资本与治理结构而实行资本结构与产权结构调整;同时, 为了满足电信运营企业对于发展资金的需求而开展外部资金筹措。电信业普遍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发行债券, 寻求国内外投资战略伙伴、新型的融资租赁以及向银行、银团贷款等。但是海外上市仍然还是国内电信运营商外部融资的重要途径。第三阶段:企业资本扩张阶段。为了达到低成本资本增值与扩张的目的, 而组合使用多种资本运作方式。目前电信业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有并购、分拆上市、二次上市、战略联盟、资产剥离等。这三个阶段顺序相连, 不可分割, 反映出中国电信企业在总结分析了国外电信运营企业资本运作方面一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国电信运营业资本运作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 运作资本规模大

由于通信运营具有全网全程性, 通信经济自身具有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等特点, 所以要求基础投资非常庞大。从地理方面来看, 从省到市到县这一容量巨大的经营网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全面到位。纵观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每一次资本运作活动最少都涉及资金几十亿元。据统计, 全国电信企业每年资本投入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 各大运营商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都大规模地进行了权益性和债权性融资 (见下表) 。

(资料来源:中国融资网)

(二) 资本运作困难多

由于投、融资资金巨大, 电信运营企业的每一次资本运作所牵连的企业、单位以及人员的数量都很大, 这无疑加大了统一管理的难度。通信业的投资回收期都比较长。由于竞争的加剧, 中国电信运营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 这就进一步造成投资回收期的延长。中国电信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的是外部权益性或债权性融资, 而内部融资意识和能力与发达国家同类运营商存在较大差距, 从而增加了融资成本, 给资本运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这些差距主要表现为企业运营效率较低、避税意识不强、折旧摊销不足。

(三) 海外上市风险大

虽然对中国电信运营企业而言, 海外上市是资本运作的重要步骤和国际化经营的前提条件之一, 但这种全球化战略必须有发展前景良好的业务支撑。由于电信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和易变性, 一项新业务或者新技术的诞生, 能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是否会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在海外上市, 能否得到海外投资者的认同, 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 电信运营业海外上市的风险很大。因此, 中国电信企业的资本运作不能过于依赖海外资本市场。同时, 太注重海外市场, 难免会出现电信监管部门监管政策随着市场而动的情形, 影响其从产业发展本身需要来制定相关的政策。

三、中国电信企业融资的几点对策建议

中国电信业即将进入3G时代, 国内电信企业需要巨额的资金来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在电信业打破垄断、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的格局下, 国内电信企业将会面临不同于以往的竞争环境, 电信企业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就必须要不断扩展生存、发展空间, 在更大的范围内控制、调配和利用资源, 实现自身资本的不断增值与扩张, 走多元化资本运作之路。

(一) 提高内部融资意识,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和建设资金的60%以上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净利, 运用企业内部资金常常是筹资决策的首选。因此, 在确定电信企业融资战略目标时, 首先要立足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良好的财务运作, 获得良好的资信 (包括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 , 为实现企业资本运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电信运营商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电信运营商提高内部融资能力的经验, 通过产权改革理顺内部治理结构, 提高经营效率和赢利能力;通过提高折旧摊销比率、进行股票回购等方式增加内部融资数量。具体地说, 包括:其一, 要不断提高电信企业资产盈利率, 从根本上加强电信企业自我积累的基础;其二, 要严格执行企业折旧提成制度和折旧基金使用制度, 明确折旧基金的使用范围和途径, 确保折旧基金真正用于更新改造等生产基础性建设上;其三, 要减小通信设备的无形损耗, 适应通信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 电信企业还可以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 以加速企业的自我积累;其四, 要硬化电信企业的财务约束、预算约束和信贷约束, 严格控制成本, 约束电信企业收入分配对企业留利和积累的侵蚀;其五, 加大电信企业提取盈余公积金的比例, 促进企业的自有资金积累;最后, 要建立以留存盈利增补企业资本金的制度, 在税后利润中建立规定专门用途的留存盈利, 促使电信企业尽量依靠自身积累完成日常的设备改造等。

(二) 优化资本结构, 降低资本成本

要实现优化资本结构, 降低资本成本, 就要求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 重视调整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重,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降低融资成本, 增加股东收益。根据国外经验, 电信运营商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左右是最优的。在国内, 电信运营商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过低, 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该减少股权融资, 增加债务融资数量。由于企业债券的利率一般比较低, 低于同期的银行贷款利率, 所以融资成本比较低, 周期比较长, 以中长期为主, 资金可以自由使用, 数额可以很大, 不需要提供担保, 以企业的信用评价为依据。所以对于电信运营商这样的具有较好信用的企业来说, 发行企业债券是其解决长期的资金缺口、优化财务结构的好办法。

(三) 提高股票发行价格, 以降低股票融资成本

不论是在海外上市还是在国内上市, 提高股票发行价格都可以降低股票的融资成本。这就需要企业提高经营效率, 增强投资者对电信运营商的认可程度;选择好股票的发行时机, 在股市低迷的时候不宜滥发股票。电信运营商在扩股融资时, 要把目光同时放在海外证券市场和国内证券市场上。因为与海外相比, 国内证券市场的股票发行成本较低, 发行P/E大大高于国外市场, 股利支付的压力也比较低。尽管目前中国股票市场的容量还比较小, 运营商以全部资产上市比较困难, 但是对于新兴的、高成长性的、高风险性的电信业务或者新型电信公司, 比较适合利用国内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 比如中国固话运营商下一代网络的融资, 中国移动运营商3G的融资等。

(四) 拓宽融资渠道, 降低融资风险

电信企业除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在海内外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融资外, 还可以重点利用向银行银团贷款以及发行优先股、可转换债券, 项目融资、融资租赁、风险投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以扩大资金来源, 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银行贷款比债券融资更加迅速方便, 由借贷双方直接协商而定, 可以较迅速地获得所需的资金。由于单一银行提供巨额的信贷风险太大, 所以对于大型的信贷项目, 往往有多个银行组成银团, 为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中国电信运营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银团贷款为2000年由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作为联合牵头行的8家国内外银行为中国移动香港公司提供的125亿元的银团贷款。投资风险的多元化决定了融资方式的多元化, 电信运营商应根据投资风险的不同, 选择对应的融资方式。如风险程度较低的项目应该使用债务融资筹集资金, 风险较高的可以使用股权融资, 风险投资方式筹集的资金则适用于风险极高的项目。

(五) 开发和利用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托凭证市场

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托凭证市场都是中国的新兴资本市场, 目前规模较小, 但是其发展潜力巨大, 可以作为运营商的中小型项目的融资方式[5]。在目前中国电信行业面临重组的形势下, 应充分地利用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托凭证市场。电信企业在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托凭证市场进行小规模融资不仅可以解决自身资金的问题, 也可以促进这些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达到双赢的效果。

总的来说,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资本运作全球化已形成规模, 电信运营公司开始与外国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海外上市已经成为国内电信运营业的首选融资方式。但同时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只有从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 综合运用多元的资本运作方式, 拓宽资本运作的途径, 才能走出中国电信运营企业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郭元晞.资本经营[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1-33.

[2]唐守廉.电信管制[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1:103-119.

[3][4]张晓铁, 侯广吉, 喻世华.中国电信资本运作展望[J].邮电企业管理, 2004:2.

上一篇:语文教学要形散神聚下一篇:零件的结构工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