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

2024-05-24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精选12篇)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 第1篇

策略一:反思解题结果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既有知识缺陷造成的, 也有能力缺陷造成的;有逻辑上、策略上的因素造成的, 更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 在解完一个题目之后, 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对解题结果的正误做进一步的思考, 反思错误的根源, 分析出错误的原因, 找到正确的解法, 提出改进的措施, 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策略二:反思解题过程

解题过程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的过程, 每进行一步都是一个命题、一个判断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 忽视对结论的反思, 满足于一知半解, 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 数据出错等现象, 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 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 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 理解基本概念, 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 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策略三:反思解题方法

解题后再次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自主观察、分析、研究、探索不同的甚至是简捷、新颖的解题方法, 探求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 提高综合题解题能力。虽然数学知识的有机联系纵横交错, 解题思路灵活多样, 解题方法途径繁多, 但最终都能殊途同归。指导学生进一步推广本题的每一种解法和结论, 这样既可看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巧妙转化和灵活运用, 又可梳理出推证恒等式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中间会师、转化条件等, 善于总结, 掌握规律, 探求共性, 再由共性指导我们去解决碰到的这类问题, 便会迎刃而解, 这对提高解题能力尤其重要。

总之,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反思, 通过反思策略的研究, 学生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再学习,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也只有这样, 我们的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教学质量才能提升, 我们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我们的专业素养才能不断得到充实与提升。

反思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第2篇

创新教育,呼唤着开放式教学,它要求教学第一线的每一位教师,不仅要探索教材内容及体系的改革,更要克服升学压力给教师带来的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去探索和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追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反思性教学方式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对教师及学生均富有挑战意义的教学新方式。本学期我作为高三“数学反思性教学”课题组的成员,对所教的高三两个班进行了“反思性教学”的尝试,从而使我对“反思性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复习-导入-新授-巩固-作业。教师总是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则处于上课听老师讲概念,推导定理、公式,分析解题思路,课后完成作业,从事大量机械性、重复性的练习。逐步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吸收-储存-再现。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抑制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当我们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还没有把所备的课讲完的时候;每当下课回到办公室,总感到这节课有些上得“不舒服”的时候,我们越来越体会到课后进行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反思性教学”观念的增强,是我们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通过课后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进行“自检”,并通过学生及备课组其他成员的“他检”,来完善教学设计,寻找教学规律和探索教学艺术。

课不厌其精,从重视教材传授的课前“设计”,到同时注重课后教学结果的“盘点”,这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对教学反思理念的一种新的尝试。

二、对反思教学的认识

1、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就是通过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反思进行数学教学。即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度实施情况,对教学的反馈和评价情况的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并积极地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学生则是通过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内容的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并把已知的知识材料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内容或思想,重构自己的理解。因此“反思性教学”是将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互动的、在教师引导帮助下,由学生为主体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去发展或再创造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使学习成为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的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2、反思什么?

在最初的尝试中,我们首先解决了“思教学到底反思什么?”的问题。通过集体探索,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先前制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达到的标志是什么?

(2)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有无差距?有的话是怎样处理的?(3)这堂课存在那些问题?哪个是最关键的问题?下一节课如何处理?(4)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是否也是我们感到的难点?如何化解这些难点?(5)作业、考试的情况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

因此,教学反思不是一句空话,“反思性教学”是建立在一种具体的教学反馈和改进的机制上的。

3、几点做法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节课或一个单元后,由教师及学生写出反思日记,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课题组集体反思一次,从个人反思上升到集体反思,使教研活动也更具有实效性。个人反思是教师个体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只有自我反思,才能主动研究,才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因此,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在注重专业引领的同时,也十分注意抓好教师的个人反思,以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1、“案例与反思”研讨活动,通过案例与反思不断促进教师的反思,让教师在案例分析与反思中接受与时俱进的课改观念,并用以指导教学。反思内容分五个部分:①精彩回顾;②理念剖析;③作业情况;④教育摘录;⑤教学随想。使教师在反思中逐渐形成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学的职业生活方式。学校将教师写教学反思列入教师考核内容。

2、观摩课后的反思发言。观摩课后评课前,授课教师要向听课教师作教学反思发言,接受听课教师的提问和质疑。

3、教学叙事活动。教学叙事就是“讲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通过教师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追忆评析,剖析学生或教师的成长历程。让教师透过成长个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养成时时留心教育教学的习惯,促进专业不断成长。

4、教学行动研究。

5、教学后记(教学日记)。并择优汇编“教学反思集”,以激励教师勤写教学反思,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

高中数学教学中习题教学的反思 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习题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06-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受到了一些质疑,面临着一些改变。新模式下的数学教学不仅仅要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逻辑能力、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只有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才能全面的提升整体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接下来,本文将根据新课改中习题教学的实践来探讨习题教学的得失。

一、现实教学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高中是数学教学是伴随着习题教学而展开的,而习题教学也是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就目前来看,高中数学教学中所用的习题不仅量太多,而且质不够。这就导致现今的学生题目做不过来,又一直在做重复的题目,能力得不到提升,由一直处于机械的重复过程中。另外,习题的难易度也存在了不小的问题,很多习题根本就不适合多数学生的使用,题型上也太过单一,没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导致了教师忙碌碌,学生苦兮兮,能力的提高却像蜗牛一样。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们并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依然像以前一样以讲题为主,形成了讲台上教师讲题到口干舌燥,台下学生听题到昏昏欲睡,这样不仅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容易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兴趣,从这方面来看,传统的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将学生教成了只会做题的书呆子,而忽略了他们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大的制约了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二、关于习题教学的反思

1、何为习题

广义来说,习题就是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和实践的有了答案的问题。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数学中的概念、理论、定理等都看成是一定的数学习题的结果。教师也可以通过数学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来巩固已有知识,灵活运用多种知识并融会贯通。其实,数学习题可以分为很多种,常见的有:计算题,综合题,开放题等。另外再次呈现这些习题的结果的过程可以称为解题的过程,也就是数学习题被发现以及解决的过程。

2、科学教学,提高有效性

数学教学是离不开习题的,不管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还是在新课改后的教学中,数学习题都承担了重要的使命。

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中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规律和原则来准备一节课的教学而且在选择教学方案中要具有创造性,不能千篇一律的进行教学。数学教学最忌的就是照本宣科,公式化教学,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一成不变的教学只能满足个别的学生。另外教学的内容也要符合计划中的教学任务,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和教学的本质。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解题,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解题。习题是知识的载体,数学习题则更是如此,有效的教学应该教会学生从本质上去认识习题,从方法上去解决习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的思维,使他们真正的会解题。

3、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高中数学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也是一个学生打下教学基础的最佳阶段。在高中是数学习题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来进行教学。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分析习题,要充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对于知识的定位来找到问题的解决入口,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解题的过程。另外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所布置的习题通常都是精选出来的,属于是典型题,都有这特别的教学意义。它们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学生的解题思路,并提升他们的逻辑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真正的一举多得。在日常的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通常来说,题目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数学思维得到了真正的解放,学生的数学能力才算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得,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习题教学在当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了很多的弊端,而这种传统的教学并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能力。实际上,高中数学一直很重视习题教学,而真正的注重习题教学的质量,并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才是习题教学真正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森伟.高中数学教学中习题教学的反思[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5):275-275.

[2] 章建春.习题课教学中的反思[J].考试周刊,2012.(76):60-61.

高中数学中对探究教学的反思 第4篇

1. 高中数学中的探究教学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是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活动为主渠道的教学模式。因此,探究教学是教学改革中大力倡导的教学方式,它主要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数学知识的科学探究进行教学,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使他们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还掌握数学思维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高中数学中探究教学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在教学探索中首先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突出以课题探究教学为纽带,以系统的知识体系为核心作为主要思路,在课堂上,在传授系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本数学学科有一个全局、整体的认识,进而形成一种积极、能动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业布置以探索研究为主线的数学问题,课后辅导与学生共同探讨以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化提高。其次是教学思想上的突破,探究教学是数学中的创新意识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要寻求教学中的新发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每个学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那么如何挖掘和提高这种潜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热情,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

2. 探究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当前的探究教学方式作为数学教学研究方向正在蓬勃发展。但探究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深入研究它的内含特征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2.1 探究教学只注重形式的表象,不落实在本质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改革作为新课标的行动目标,也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每个教师置身于这个潮流之中,但还不能舍弃传统的教学思维。因此在这矛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课堂教学的模型。一种是平时上的课,没有时间钻研,沿着老路熟套保守一点不出大错。另一种是“公开课”或“展示课”。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非常重视探究教学,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探究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课的亮点甚至高潮。因此这种课最能体现教改的实质是教师的闪光点,也是学校的形象工程。探究教学形式化的第二个表现是,有的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时,只顾追求表面的热闹,却没有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例如,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为了形式上的探究,提出若干问题,在课上让学生去讨论后回答,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就是缺少深层次的思维,仅仅是直观性问题的解答,探究的过程局限于表演过程。探究教学形式化的第三个表现是,很多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时,按部就班以程序式进行教学,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2 探究过程失度。

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总是怕学生得不到结果,为此,就追求“高效”的教学,在学生探究活动还没有充分展开,还没有形成相应认识的时候就把结论告诉学生,使得探究教学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究,不追求探究的结果,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已经进入了探究的过程,就是没有探究的结果。另一部分教师经常出现探究问题过难或过易的情况。问题太难,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无法开展;问题太容易,没有思考就能知道结论,两者都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有的教师不敢指导,更多的教师在指导上把握不好介入的时机和程度,从而影响了探究的效果。

3. 运用科学探究思想进行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教学除了具有特定的基本程序之外,更重要的是蕴涵着求知、进取与求实精神。大部分教师理解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也能说出探究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3.1 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示范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某个知识的探究性教学,逐步揭示探究过程,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探究的重要原理,掌握探究过程中所揭示的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的科学方法。

3.2 学生探究的思维培养。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主动地并有极大可能从各种角度去审视、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就会围绕问题积极思考,于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自由展示的机会就增多了。教师可根据学生思维中的漏洞、偏差,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共同探讨,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中,独立地观察、分析、类比、联想、辨析、归纳等,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3.3 师生共探,学会反思与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感悟,以便加深对该课题的认识,从而促进迁移。教育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因此,教师需要本着和学生共同研讨的精神,调动并发挥学生在探究教学中的主动性,进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探究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探索、发现自我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数学中的探究教学是引导学生以探究数学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进行有效探究, 以提高数学教学实效和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教师对探究教学中要把握适度, 进行必要的反思, 才能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和探索信心。本文作者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教学, 在数学探究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以及在教学改革中进一步落实探究教学阐述自己的观点。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第5篇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图片资料丰富,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是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却比较的陌生,他们从初中的区域地理一下子跳到自然地理,让他们对地球有个宏观的认识似乎又让学生有点望而生畏。而第一节上得好不好,又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所以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个人认为应该用较多的图片去弱化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比如“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物质的存在”?“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请你为它找证据。”等等。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将知识点落实。

同时布置一些课外资料的查找,让学生对宇宙中的地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在教学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较大的转变。

总体来讲,第一节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达到自己的设计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一些较深的问题,有关天文知识的,我个人的.感觉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野外观测效果会更好,但是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所以较难实现。也是现阶段教学的一个困惑之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习题教学的反思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 习题教学 反思

引言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又如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提出了“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等等。这些教育家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教学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能够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并长期坚持教学反思的教师并不多。 数学教学反思是指个体对自身数学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数学教学反思有助于数学教师自身发展与成长,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之一”。

习题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在习题课上应该以学生需求为主要出发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解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主解题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还能巩固和加深学生的印象,高中数学的习题课中的每一题都具有典型的意义,甚至能够以点向其他方向发射,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本文分析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习题教学的反思。

1 数学教学反思的内涵

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知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数学教学反思这一活动以探索和解决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以追求合理型的数学教学实践为最终目的,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及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如果教师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概括, 课堂教学实践后不反思, 那么他们就很难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通过反思, 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会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进而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2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习题量少且不能满足不同类型的题目都能够让学生进行日常练习。而且很多习题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针对性训练,难易程度存在很大差别,对于学生不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锻炼作用。大部分教师对于习题课还是传统的讲解模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但不能起到锻炼和提升的目的,反而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习题教学的反思策略

3.1要做好数学习题的选题工作

习题教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题海战术,题海战术注重的只是题目的数量,想要通过大量的题目训练来让学生达到掌握的目的。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会让学生形成一种机械记忆的习惯,长期下来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现在的习题教学是要选择典型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题目练习,题目的选择要在于“质量”而不能过多的注重“数量”。首先就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题目,教师可以在教授完新的数学知识之后,根据新的知识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在题目的选择上要循序由浅入深的原则,先让学生對基本的知识点进行回顾,然后再进行能力上的提升。另外,还要选择具有可行性的习题,教师开展习题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可行的习题设计,让学生对一些学过的公式以及概念进行重点的回顾练习,题目的选择上不能急于求成,选择过难的题目是不具备可行性的,合理的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程序。另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习题的掌握状况,有选择的进行经典题目的讲解,帮助学生及时的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一门学科,在以往的习题教学中,教师通常起着主体作用,一些习题的练习就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思考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问题的分析,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进行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精选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排列组合的问题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类题目的解决方法,教师可以首先选择四个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学生,让学生写出所有的排列方式,经过不同情况的变化,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这时可以告知学生可以运用学过的排列组合的方式快速的得到答案。接下来当学生理解这类题目的解决方法之后,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题目的难度,增加更多的限制条件,比如说有一人的位置是固定在首位的,那么这样的情况有几种排列方式?经过题目的变换,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变式题目,一题多变的形式能够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对题目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高中数学习题课的开展好坏决定了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好的习题课教学不仅仅要将习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还要更加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全面开拓,才能全面提升高中数学的习题课教学水平,为社会提供全面的人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做好反思工作。 将反思贯穿于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全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长期地、有意识地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反思,从而促进自我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和反思习惯的形成,进而有效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史卫林.高中数学习题使用及其功能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在反思中促进高中英语教学 第7篇

关键词:反思,促进,高中英语,教学

对于教师来说, 反思是促进其专业化水平自觉提高的重要途径。反思, 能促使教师主动将教学行为有关因素纳入到加自己教学活动中, 更慎重审视自己教学新思想, 并积极寻找新策略, 从而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经验, 逐渐走向成熟, 成为一名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优秀教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的知识。因此, 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保持开放的心态, 把课堂作为研究的实验室, 把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 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进行重组, 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 才能适应新的变革, 从容面对新的挑战, 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纵观现行高中英语教材, 与初中教材相比, 不仅词汇量增加, 而且课文难度增大, 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好多学生一下子缓不过劲来, 就好比一个人突然上个陡坡一样。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 要想把工作做好, 就必须帮助学生爬好这个坡, 就要对工作进行不断的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 查遗补漏。真正在反思中促进教学。

首先, 是对教学理念的反思。在高中阶段, 同一班的学生英语成绩悬殊, 面对这种情况, 有的教师一味地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 是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我们教师要转变这种观念, 首先在自身上找不足, 提高自己, 反思自己, 只有这样, 才能推动学生的进展。要树立“人人都是人才, 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 对每个学生要一视同仁, 公平对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 始终要把培养人的理念放在首位, 要以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五个方面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对策、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去定位我们的教学目标, 进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推动学生的进展。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更要注重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指导学习对策, 渗透文化意识, 培养全面进展的人, 推动学生人格的改善, 实现学生的可持续进展, 为学生的终身进展奠定基础。

其次, 是教学策略的反思。“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不同阶段, 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教的过程中, 让学生掌握知识, 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现行高中英语教材, 词汇量偏大, 这是横在学生面前的一大拦路虎, 为此, 教师可传授学生单词拼读法、单词速记法、构词浅析法等不同的单词学习法, 让学生又快又准地掌握每个单词的意思和用法, 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扫清障碍。对语法教学, 可采取先论述, 后练习, 再强化训练的策略, 把枯燥的语法知识趣味化, 不同模块用不同的教法。不管怎么变换教法, 一定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落后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剥皮的策略, 把复杂的教材简单化, 抽象的论述具体化, 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领会所学的内容。

再次, 教学经验的反思。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教师, 不能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而要不断地学习并汲取新的知识, 使自己得以提升。教师不仅要经常听同一学科教师的课, 而且还要听不同学科教师的课, 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将不足之处加以改善, 不断丰富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使自己成为新时代优秀的革新型教师。现行新教材词汇量增加了, 阅读课文难度加大了, 这就要求教师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开拓革新, 找到适合新教材的教学策略, 达到最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再次, 是对学生观的反思。作为高中英语教师, 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全面系统地讲述知识, 而在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因此, 我们要转变角色, 重新认识师生联系, 以传统的“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的角色中走出来。教学就好比演戏, 教师是导演而不是演员, 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 导演要给演员足够广大的舞台, 让他们能淋漓尽致地发挥, 真正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让学习效果得以最好体现, 让学生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最后, 是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可以每周或每月评价一次, 并对每次的结果有记载, 以利于下次的改善与更新。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进行中评价等。学生的成绩、同事的认可、领导的肯定等等, 都是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方式。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在成长中不断进步, 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成同事领导欣赏的教师。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 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进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进展建立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革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总之, 教师要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不但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改善教学策略, 更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态度, 求真务实, 不断革新,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满腔的热情展示语言的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打造真正的英语教学优质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 2011 (4) .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教学 第8篇

一、指导学生反思方法技巧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 解答完题目之后应及时疏理其中的方法与技巧.

【例1】要作一个三角形, 要求它的三条高的长度分别为, 则 () .

A.不能作出这样的三角形

B.能作出一个锐角三角形

C.能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D.能作出一个钝角角形

启示:在思考本题时, 首先联想到等面积法, 即把三条高线联系起来, 然后借助三条边的比, 用余弦定理判定最大角的情况即可.

二、指导学生反思解题规律

在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解题后及时总结解题的规律、特点, 以便今后更快更准确地解题.

【例2】如图1, 在△AOB中, |OB|=3, |OA|=4, |AB|=5, P是△ABO的内切圆上一点, 求以|PA|、|PB|、|PO|为直径的三个圆面积之和的最大与最小值.

分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使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 (4, 0) , B (0, 3) , O (0, 0) , 并设内切圆的半径为r, 点P的坐标为 (x, y) , 则2r+|AB|=|OA|+|OB|, ∴r=1.故内切圆的方程为 (x-1) 2+ (y-1) 2=1, 即x2+y2-2y=2x-1. (1)

由已知得|PA|2+|PB|2+|PO|2= (x-4) 2+y2+x2+ (y-3) 2+x2+y2=3x2+3y2-8x-6y+25. (2)

启示:求三个圆面积之和的最值, 实质上是求|PA|2+|PB|2+|PO|2的最值, P是△ABO的内切圆上的点, 是想求出点P的坐标, 必须从△ABO的内切圆的方程入手.

三、指导学生反思一题多解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 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 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本题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其中哪种方法最好?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例3】求经过两直线2x-3y-3=0和x+y+2=0的交点且与直线3x+y-1=0平行的直线方程.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15x+5y+16=0.

启示:先求交点坐标, 再根据平行直线求斜率, 最后利用点斜式方程求出所求直线的方程, 也可以利用直线系方程求解.

四、指导学生反思变式训练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改变题目中的条件或结论, 或弱化或强化, 往往可使一题变一串, 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打开学生的思路, 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4】已知直线的斜率k=2, A (3, 5) , B (x, 7) , C (-1, y) 是这条直线上的三个点, 求x和y的值.

变式1:已知直线l经过点 (3, 5) , 且斜率为2, 则直线l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

变式2:斜率为m的直线上有两点 (m, 3) , (1, m) , 则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__.

变式3:已知a>0, 若平面内三点A (1, -a) , B (2, a2) , C (3, a3) 共线, 则a=_________.

五、指导学生反思错误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深层学生经常反思解题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最容易混淆的内容, 最容易遗漏的要点, 最容易省略的过程, 等等, 及时总结归纳应注意的事项, 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辨析思维能力.

【例5】如图2, a∥b, 点P在a、b所确定的平面外, PA⊥a于点A, AB⊥b于点B, 求证:PB⊥b.

错解:∵a∥b, ∴a、b确定一个平面α.∵PA⊥a, a∥b, ∴PA⊥b, ∴PA⊥平面α, 又∵AB⊥b, ∴PB⊥b.

分析:上述证法错误在于没有正确使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由PA⊥a, PA⊥b, 得PA⊥α, 而忽略了a∥b, a与b不相交.

正解:∵PA⊥a, a∥b, ∴PA⊥b, 又∵AB⊥b, 且PA∩AB=A, ∴b⊥平面PAB.又∵, ∴PB⊥b.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 第9篇

一、开展课堂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俗话说“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事物不会永远处在最完美的状态, 总会存在着可以改进的地方, 只有不断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教学不是静态的, 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是变动的, 如果坚持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 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 更难以提高教学的质量。由此可见,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反思是十分必要的。高中历史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好处有:通过反思, 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不断探索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思, 教师对自己进行再认识, 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并扬长避短, 为下一次教学活动积累成功经验。

二、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反思的办法

1. 要善于与学生交流, 听取学生意见

在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主体, 因此, 教师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历史课堂上, 学生往往由于没有学习兴趣, 以致思想容易涣散, 注意力不集中, 而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是与我们的教学模式息息相关的。因此, 笔者常常会定期与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交流,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设计与改进中来,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对每节课进行总结, 及时地做好反思

有些教师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对教学进行反思, 这样的做法笔者是不提倡的。因为时间久了, 就很容易会淡忘些本应该记住的内容, 所以笔者提倡每课一小结、每月一大结。上完每节课后, 教师都应该对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得到的收获等进行总结, 最好是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可短小精悍, 但一定要记下问题的关键所在。时满一个月后, 再将这些课后小结进行整理, 做一个比较全面的阶段性总结, 并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 教师能够更加容易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并及时地纠正过来。

三、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堂教学反思成果

我们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并坚持进行严谨的教学反思后,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反思后的实践。只有将我们反思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了, 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反思的效果, 切莫纸上谈兵。例如, 我们仔细地分析了学生厌学历史学科的现象, 并寻找到了其中原因, 比如或者是因为历史教材内容枯燥, 或者是因为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单调等等, 那我们就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知识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对自己综合素质的一种提升, 以及认识到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同时, 探索运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 如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演绎, 运用多媒体来播放历史短片等, 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因此, 我们不能将好的想法仅仅停留在思考中, 还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 在实践中验证其正确与否,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也是一样, 我们不能仅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简单的反思, 还应该将反思的结果付诸于行动之中。

总之, 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 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风.历史教学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

[2]张向阳.历史教学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11.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 第10篇

一、“反思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1. 范围有限

对于教师来说, 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消化、理解是最重要的目的.就现阶段的教学方式来说, 绝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只是硬性的听教师讲课和接受知识的传播, 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这就造成了多数学生没有办法学习和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化学知识, 再加上化学的多变性和复杂性, 致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难上加难.“反思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应用范围有限, 只有一部分学校敢于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方式, 多数的学校依然坚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对于“反思教学”, 很多教师没有办法理解和良好的运用, 因此, 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被大量的运用到化学教学中.

2. 有待改善

“反思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是一个良好的实践.但就现阶段的“反思教学”而言, 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反思教学”并不能从字面上的“反思”二字来理解.所谓的“反思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现阶段的“反思教学”, 教师往往停留在某一个方面比方说行为或者决策, 总是在单一的方面进行反思, 而在其他方面有所遗漏, 这就大大降低了“反思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效果, 影响了学生有效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对于学生而言, 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此, “反思教学”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二、“反思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 在实验中的运用

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的时候, 无可避免的需要进行化学实验.实验是化学教学最好的方式, 经过“反思教学”的加入, 更是如虎添翼, 对学生而言, 有助于快速的理解和记忆所学习的知识.在化学实验中, 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 并且在实验结束后认真地回忆, 将每一个细节都回想清楚, 在全面的审视和分析以后, 会将结果罗列出来, 这样就知道哪些方面可以改进或者加强.有些学校在化学中运用“反思教学”以后,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上升, 而且成绩也有较大的提高.有些学生发现, 每一次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 效果都会比上一次好, 而且教师的行为和态度都有一些改变.这就是“反思教学”所带来的效果, 它能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行为, 以及教学态度朝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对学生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2. 在理论课程中的运用

对于学生来说, 化学的理论课程和“天书”没什么不同, 一样的听不懂和看不懂.鉴于这种情况, 教师在化学教学的理论课程中也开始运用“反思教学”.主要表现在减少理论课程的枯燥乏味, 多一些有趣的理论教学, 让学生对化学的理论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 从而引导学生努力的思考和探索.化学的理论教学主要体现在一些化学公式和某些计算方法以及固定的反应现象等.学生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 又没有办法将所有的知识全都通过实验表现出来, 这就使得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成绩下降.教师鉴于这种情况, 在化学理论教学中开始运用“反思教学”, 主要表现为改善自己的教案和教学课堂的气氛.在教案方面, 教师将以往的教案和现今的教案进行对比, 从而在自我察觉水平上有所提高, 教案改进以后,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在教学课堂气氛方面, 教师会多举一些和生活有关的实例, 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的理论知识就在他们身边, 这样就减少了枯燥和乏味, 多了一些趣味.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 按照新式的教案学习, 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反思教学”的两个现状, 范围小和有待改善都是针对“反思教学”本身而言, 只要努力的扩大范围, 并且认真地运用“反思教学”, 相信能够获得一定的突破.

对于学生来说, 只要有好的教学方式, 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知识, 他们是很愿意接受的.“反思教学”能够适应化学多变和复杂的特点, 在现阶段的教学方式中, 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良好教学方式.将“反思教学”运用到化学教学中, 是一种非常明智的举措,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 “反思教学”可以为化学教学带来更大的发展, 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显春.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4) .

[2]李家黎, 陈荟伉.论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5 (1) .

反思新课程实验中的高中数学教学 第11篇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那么,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调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效转变数学教学观念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即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新课程认定课程知识不是由专家、学者发展出来传递给教师,再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教师要在课程实施中加以实验,与学生交互作用,与同事讨论、对话,只有经由这种过程建构的结果才是知识。

当然,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育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这些观念在我们实际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目前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的认识局限在数学教科书上,课堂教学就是对数学知识的解读,教学模式仍以练习模仿为主。这些认识与时代发展的趋势不相吻合,这就阻碍了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例如在教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第一课时,有时教师将此创设情景的引入课上成了三种圆锥曲线的“总述课”,类似于复习课。由于对教材这样安排的不理解,导致老师认为新教材太难,学生对老师如此“高要求”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就产生了一定的“畏惧感”。

因此,认识教材中每部分内容的作用与意义,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我们的广大教师能有效转变观念,我们必须多加强研讨交流。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到自己是数学课程的建设者,是课程的主体;认识到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结构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拓展丰富学生、教师数学知识与感悟体验数学内涵与价值的过程,教师才会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妥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课程功能,结构的改变,使学生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高中数学新课程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帮助学生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新教材具有可读性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并形成习惯,使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同时也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消除学生过分依赖于老师讲授的被动学习状态,最终达到教与学活动和谐统一的发展。所以,我们应持积极稳妥的态度对待新课程,只要认真实施,领会课标,落实双基,不断调整,促进学生发展,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积极研讨课堂教学方法

我们多次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开设研究课,通过认真学习课标要求,仔细领会教材精神,多次研讨教学方法。通过课例的研究,使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产生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用教材”是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他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活动机会。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再创造。教学实践让教师认识到: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来处理教材。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能深入挖掘新教材的潜在价值;按需调整新教材的结构;适当延伸新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合理把握新教材的度。用活教材还必须从学生的三个基本点出发,即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心理发展与需求。

四、强化有效集体备课功能

目前形势下,教师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因此加强集体的力量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工作的教师所必须认识和执行的。为了细化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必须加强集体备课。众所周知,数学教师的师资力量良莠不齐,特别是青年教师是一支生力军,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不少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他们有较多的新时代的工作能力,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良好的外语基础、更容易与学生交流沟通等,但他们很多是独生子女,有时还缺少与他人合作的习惯等。

因此,通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一方面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精神。我们每一周星期一下午为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每一周确定一位主讲教师,就上一周的教学中好的地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例(习)题的编排等方面进行主讲,然后全组教师进行讨论,最后定案。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认知活动,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是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是广大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只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让数学课堂充满真实, 更加精彩。

谈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反思的意义 第12篇

1. 从问题出发, 积极开展教学反思

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 任何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 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教学中的问题, 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 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 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 “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 有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掌握得非常好, 但有的学生需要2课时甚至3课时。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 需要教师细心体会,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 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 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 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 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 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总之, 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 才能发现问题, 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 解决问题, 积极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 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 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 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 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 即使发现问题, 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 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例如, “细胞的化学成分”中有关蛋白质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 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 有的学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有机化学知识, 因此不易理解氨基酸的结构以及肽键的缩合, 有的学生是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 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较难展开形象思维, 因而对蛋白质结构的层次理解较差。因此, 同样是难点, 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 教师要会悉心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 可以是言语的, 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 在讲授基因的分离规律时, 我们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学习以及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 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等位基因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等, 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 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 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 课堂教学中, 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 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 通过教师的言语与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 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 一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 就立即想法去纠正。

3. 反思教学, 不断进步

调整反思, 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 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 如果已解决, 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 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 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 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 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 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例如, 在学习“矿质代谢”一节中, 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的观点, 将水分代谢与之割裂出来, 所以在对这两方面的知识进行具体运用时显得不是非常顺利 (如为什么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白天与夜晚的差异很大, 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则相差无几等现象的解释) 。意识到这个问题, 再进行教学时, 在矿质代谢学习前, 我们有意识地对水分代谢特别是对水分的吸收进行强化复习。但尝试了以后, 发现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于是, 我们又对教学进行改进、在学习矿质代谢时, 引入相关问题, 如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 那么这两类物质的吸收是否会是同一过程?请根据以下现象对上述问题作出判断:甘蔗对P的吸收, 白天比晚上只稍微多一些而甘蔗对水分的吸收, 白天比晚上多则倍等。以此类问题开始教学,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指向:矿质代谢到底与水分代谢有何异同。在矿质代谢学习结束时, 对上述问题再进行追问:什么原因使两者出现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认识。要成功地调整反思, 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 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应该说, 教师教学方法得以实施, 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关联度;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也是相互关联的。例如, 我们发现前几年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相对较难开展, 学生配合性较差。但近两年,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有些我们一直认为是较难的知识点现在解决起来也好像比较容易了。细心研究, 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 因为现在生物在高考中的比重增加, 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作以积极的处理, 调整教学思路和对难点的认识等。

上一篇:心痛的重逢下一篇:书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