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企业变形记

2024-08-07

产能过剩企业变形记(精选3篇)

产能过剩企业变形记 第1篇

然而, 据调查显示, 虽然楼市新政引发了装修热潮,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瓷砖产品的销量, 消费者需求也在同步增长着, 但也远远跟不上行业产量增长的速度。其中, 部分企业生产规划不合理, 没有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策略, 而一味生产产品, 导致产品产量过多。另外, 一些瓷砖企业只看到了短期利益, 为了追求产品数量和生产速度, 忽视产品质量。因而产品质量不佳和产品同质化, 无法吸引消费者购买, 导致产品严重积囤, 近一步加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 当前的瓷砖行业正处于相对“市场饱和”状态。产能过剩成为了行业无法避免的问题, 行业竞争也逐渐趋向白热化。

诚然, 虽然瓷砖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但也有少数企业, 通过合理、精细的战略规划, 积极应对产能过剩问题, 在市场中站稳了脚步。

产能过剩, 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基本都会出现的问题。而企业应对这个问题, 应该从合理生产和产品差异化两方面做好规划。瓷砖企业应该随时根据市场情况, 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 制定生产策略, 做好生产规划, 避免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同时, 企业需要打造专业的研发设计团队, 致力于打在瓷砖产品的差异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瓷砖企业只有生产差异化产品, 做到款式、功能优于其他企业, 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销量自然会攀升。

总之, 瓷砖行业要真正做到避免产能过剩的问题, 还需更多企业意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 并采取相关措施, 做到企业自身不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自然能有效解决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企业变形记 第2篇

当前,处在煤—焦—钢产业链中间的焦化行业深陷前所未有的产能过剩困境。首先,政策压力加大,企业经营环境严峻。根据这一系列的政策方针来看,焦化企业在用地、环保、信贷和政策上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愈加严峻。其次,炼焦煤资源紧张,价格持续上涨。受焦煤储量大省山西煤矿整合的影响,其他产煤大省也开始进行煤矿整合,煤炭资源逐渐为少数大型煤企集团掌握,市场控制力增强,炼焦煤资源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直接增加了焦化企业生产的成本压力和经营风险。再次,下游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不断,行业集中度提高,大型钢铁企业控制焦化企业能力在不断提升。目前国内钢铁市场产能产品也已严重过剩,流通环节库存钢材较多,钢材价格下行压力巨大,同时,铁矿石谈判的最新结果显示,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已成定局,钢铁企业出于总成本控制的需要,可能会转而在焦炭议价上寻求平衡,焦炭市场所面临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焦化企业将经历一个去产能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企业来说是生与死的考验,在这一过程中,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亏损严重,不断被兼并、重组或关闭破产,直到与上下游产业链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二、河南焦化企业摆脱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一)联合一致,提高市场话语权;限产提质,确保有序竞争

产能过剩从供需关系上看,就是生产大大超过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首先要联合一致,避免在有限的市场上恶性竞争,从而对企业、对资源、对环境造成破坏,企业联合一致,采取统一行动,限产保价,就能够提高市场话语权,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主动权。从实践上看,山西焦化联盟定期根据焦炭市场情况发布指导价格和产量措施,就是力促联盟企业一致行动,抓住市场主动权。其他省份也有类似组织。虽然河南焦炭产量占国内焦炭总产量比重不大,但是也应该联合一致,确保行业有序竞争,可以组成行业卡塔尔形式的焦炭协会,也可以组成结合紧密的焦炭集团,无论组成何种形式,都要限定产量,以需定产,保持合理价位,避免价格倒挂,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渐改变行业困境,扭转行业不利局面。

(二)强化管理,杜绝各种浪费;运转高效,追求成本优势

随着焦化市场的不断演变,小焦化企业将不可避免地被淘汰,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技术和水平将成为决定企业在行业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管理科学,运转高效,杜绝各种生产与管理中的浪费,企业的综合产品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从而获得成本优势。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强化管理,是对企业全方位的科学、严格、精细的管理,要求生产活动中的精细化管理,能提高生产效率。对于生产活动之外的企业营销、采购、服务、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等活动,也要赋予严格、精细的管理,采用何种营销、采购方法,降低营销费用,降低采购成本。

(三)分析需求,锁定不同客户;分类服务,保持区位优势

焦炭的主要消费用途就是炼钢,除此之外,也有部分作为化工原料。焦炭企业要分析不同的客户需求,抓住需求特点,根据订单分类管理,锁定客户。

与其他省焦化企业相比,河南焦化企业具有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因此,要抓住区位地理优势,拓展华中、华南焦炭市场,锁定战略大客户,利用现有的交通便利的优势,向市场前沿布局,进一步巩固这种优势,将来随着西北铁路运输网的升级改造,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和北部的煤炭资源,发挥煤炭加工厂和调配枢纽的角色。

(四)纵横联合,建立战略联盟;统一行动,锁定上下游产业

产能过剩背景下的焦炭企业,面临下游钢铁企业和上游煤炭企业的双重挤压,生存空间狭小。要摆脱如此困境,焦炭企业必须采取纵横联合的策略,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使上游涨价的压力能够及时向下游传递,下游带来的压力能顺利反馈到上游,从而达到整个产业链条的动态均衡,战略联盟企业之间也会在市场竞争中同甘苦,共患难。

与山西、河北等省的焦化企业相比,河南焦化企业规模较小,产量占全国的产量比重小。因此,河南焦化企业在焦炭行业价格上没有决定权。所以,横向的联盟,即河南焦炭企业之间的联盟,只能促进企业之间不发生无序竞争,在行业困境中抱团取暖。要彻底打破困境,必须走纵向联盟之路。

(五)政府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转变发展方式

淘汰落后产能,既是企业脱困之策,也是政府调控产业发展之策。产能落后、设备落后、生产方式落后的企业在市场发展中已经走到了尽头。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这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一定能率先走出困境。

焦炭企业兼并重组,要主动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政府应大力支持,给予这些企业土地、政策方面的扶持,尽量减少企业在转型期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缩短转变历程,加快升级换代,使企业顺利实现过渡。

产能过剩企业变形记 第3篇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 是“十二五”和“十三五”接替转换的过渡之年, 也是各个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新秩序的关键之年。2015年, 玻璃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 “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实施, 基础实施建设投入加大, 为玻璃行业创造着持续发展空间。但是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 环境约束和资源能源倒逼行业转型,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制约着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1]。

近些年来,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建材, 平板玻璃行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房地产业、汽车等行业极大的拉动了对平板玻璃的需求[2]。然而, 平板玻璃行业在其迅速发展过程中, 存在发展无序、产业结构不合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现象, 导致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快增长, 供求关系失衡[3]。

截至2014年12月底, 全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企业89家, 共计投产312条浮法玻璃生产线, 浮法玻璃总产能为11.28亿重箱/年。其中:在产生产线246条、产能为9.41亿重箱/年。进入2015年, 由于市场整体产能过剩, 企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14年平板玻璃产量为79261万重箱, 较2013年77898万重箱增长了1.75%。增长幅度较往年有下降, 但仍难缓解当前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2 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

1) 企业数量众多, 但产业集中度仍然较低。截至2014年12月底, 全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企业89家, 而这89家中, 前10家的集中度仅为57%, 同质竞争现象严重, 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很多小规模的平板玻璃企业生产设备小型且老化, 工艺技术水平低。若采取兼并重组的手段, 不仅要考虑生产、市场、技术改造、人员等问题, 还因为相关政策的不到位而进展缓慢, 所以企业为增加规模往往直接进行投资[4,5]。

2) 平板玻璃产品结构不合理, 普通浮法玻璃产能过剩, 优质浮法比率偏低, 深加工率不足50%。高档浮法玻璃、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等仍需进口, 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

3) 行业协会对企业项目投资的监督和咨询缺乏有效手段。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核准项目投资中未能听取行业协会的意见, 使行业协会的作用仅仅局限于“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反映行业问题和企业诉求”等。由于政府手里掌握着投资决策权, 但政府干预下的投资水平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投资的需求, 使得行业的监督缺乏有效手段, 造成产能过剩无法有效治理。

4) 缺乏完善的企业退出机制。由于环保的压力, 近几年来, 国家相关部门对平板玻璃行业的准入提出了很多限制条件。2014年工信部组织修订的《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 (2014年本) 》, 明确表示新建、扩建平板玻璃项目应当坚持等量或减量置换, 并且要配套深加工。但是在政策制定上还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退出壁垒较高, 导致企业退出有一定的难度。在产业结构上, 一些落后产能的中小企业因为不能有效退出市场, 不但降低了平板玻璃行业的产业集中度, 更不利于该行业的结构升级, 阻碍了行业的长远发展的步伐。

3 企业应对产能过剩的发展战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产能过剩部分的描述, 措辞比以往要严厉得多。政府工作报告5处提及产能过剩, 并且今年“去产能化”的目标颇高, 淘汰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但是我国平板玻璃的产能过剩并不是整个行业和所有平板玻璃产品都出现过剩, 而是中低端产品由于结构性矛盾等原因造成的产能过剩。对于平板玻璃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 只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玻璃行业协会的引导是无法解决的, 企业更应该从自身出发, 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 推进玻璃行业联合重组进入2.0时代, 引领大企业集团形成集群效应。2014年, 中国建材联合会发布了水泥和浮法玻璃“两个第二代”标准。这给玻璃行业在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 指明了行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在推进行业整体升级改造的同时, 浮法玻璃行业也要拓展“两个第二代”的理念, 本着“行业利益大于企业利益”的原则, 对行业内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实行颠覆性创新, 以实现在新常态下行业企业间的抱团取暖、共同发展。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 以大企业集团为载体, 痛下决心、加速推进提高玻璃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在集中的过程中, 以浮法玻璃“第二代”为准则、以淘汰落后产能、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 对联合重组后的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通过产业集中度的逐步提高, 带动全行业渐进式的实现浮法玻璃“第二代”。同时也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提高玻璃行业集中度、加强企业联合重组的问题上, 帮助企业在联合重组融资、淘汰落后产能的优惠政策等方面, 出台一些操作性强且实实在在的政策来鼓励和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2) 行业企业要充分认知到“行业利益大于企业利益”, 企业利益从行业利益中取得。通过市场协同, 切实维护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扩产扩建, 已经严重影响了玻璃行业在全国的形象, 也给行业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带来的恶果就是被动的停产放水、高昂的财务费用、产品持续的低价位。要解决这个问题, 建议采取市场协同的方式, 通过限产保价的手段, 挽救行业危局。

第二、在过剩产品中寻找短缺,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重点研究开发新型玻璃。

加强传统玻璃产品优化升级。当前浮法玻璃应通过节能技术改造、清洁能源替代、余热发电、烟气治理等手段, 不断降低产品能耗, 减少污染排放。浮法玻璃生产线应以天然气作为优先能源, 并通过余热发电、脱硫脱销除尘一体化等, 促使传统产业调整结构, 优化升级。

重点研究开发新型玻璃。新型玻璃是在化学组成、生产工艺、加工技术等方面实现了创新, 从而拓宽传统玻璃的领域, 满足人们的需求[7]。比如电子信息产业用超薄玻璃, 太阳能产业用超白玻璃, 以及节能环保产业用LOW-E玻璃、现代农业用的LED生态转光玻璃等都属于新型玻璃范畴, 应从政策上促进和鼓励其发展, 是目前行业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总之, 玻璃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和行业形势的“新常态”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也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短期内不会因经济的适度放缓而出现类似08年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局面, 因此在这种预判下, 玻璃企业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淘汰落后、联合重组、市场协调、限产保价是唯一能够拯救行业危局的有效措施。对玻璃行业来说, “新常态”带来的压力和风险将是长期的, 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是客观的, 不因我们的主观需要而改变。玻璃行业更是要调整观念, 主动的转变来适应新常态,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调整, 谋求纵深转折, 实现新发展。

参考文献

[1]2015年我国玻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Z].中国报告大厅.2015-7-22

[2]吴思晨.我国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2

[3]徐美君.中国平板玻璃产能现状剖析[J].玻璃与搪瓷, 2010, 38 (3) :29-32

[4]庄健.如何看待产能过剩.金融时报[N], 2006-2-27

[5]谢国忠.谁应该为中国产能过剩负责.21世纪商业评论[N], 2005-8 (12)

上一篇:低碳产业集群下一篇:马斯克的标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