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扬起兴趣的风帆

2024-06-06

让学生扬起兴趣的风帆(精选12篇)

让学生扬起兴趣的风帆 第1篇

一、导课新颖, 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导语, 用趣味横生的新课导入, 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诱发学生形成主动探求新知的兴趣, 如教学“年、月、日”时, 老师可先设置这样一个疑问:小明今年11岁, 可他到现在为止却只过了3个生日, 你相信吗?学生经老师这么一问, 心中肯定产生了疑惑, 11岁本来应该过了11个生日, 而他怎么只过了3个生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学生产生疑问, 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 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 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通过这堂课的探究, 你就可以找出答案了。教师的问题诱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二、运用教具, 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 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 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 让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6个面都糊上纸, 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 然后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 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 大家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 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 兴趣也很高, 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最后, 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地作了叙述, 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直观、形象的手段, 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使学生注意力能够集中、持久,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三、创设情境, 引发兴趣

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 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和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参与的学习情境。如教学“圆的认识”时, 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进这样的一个学习情境:小头爸爸带大头儿子逛公园, 大头儿子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 小车动不了, 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 车开动了, 但大头儿子被颠得忽上忽下, 惊魂不定。最后他坐在圆形轮子的小车上, 小车很平稳地向前滚动, 大头儿子开心极了。那么圆形与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子的小车开起来为什么平平稳稳呢?通过情境创设很自然地揭示出新知, 通过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 激发了兴趣, 激发了情感, 使学生自觉地、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 在新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

四、动手操作, 提高兴趣

教学中教师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 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 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 才有利于储存和提取信息,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 提高兴趣, 获取知识。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 让学生拿出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盒, 把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 展开后看看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高剪开, 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沿斜线剪开, 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柱体罐头盒沿高剪开, 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 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它们的长 (或底) 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 宽 (或高) 与圆柱的高相等, 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 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 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 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 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优化练习, 增添兴趣

教师可根据每节课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主动设计一些新颖的、有创意的、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探究, 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质数和合数”, 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 按老师要求站立, 看谁反应快。 (1) 学号是质数的同学; (2) 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 (3) 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 (4) 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 (5) 学号是合数的同学; (6) 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 带着成就感结束一节课。设计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多种感官参与练习, 达到“练一题长一智、练一题多一能”之目的。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增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巧妙结课, 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课伊始, 趣已生;课进行, 趣正浓”;而且还要“课结束, 趣犹存”,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结尾:同学们,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 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 下面我们完成本节课开始时所提出的问题:“一块蛋糕, 奶奶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妈妈吃了这块蛋糕一半的一半, 聪聪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达吗?当学生们回答出:奶奶吃了一块蛋糕的1/2, 妈妈吃了一块蛋糕的1/4, 聪聪吃了一块蛋糕的1/8后, 再追问:这块蛋糕还剩几分之几?谁吃得多?谁吃得少?为什么?这些知识就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先自学。此课的“尾”就成了彼课的“头”, 使新旧课之间有了衔接, 把一次一次的课堂教学连贯起来, 给学生带来一种学无止境的感觉, 有助于保持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

七、开展活动, 发展兴趣

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建立兴趣之后, 就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内容, 而把注意力转向课外。这时, 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获得开拓性发展, 产生自觉探求数学问题的强大动力。如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实验、制作、数学游戏、问题讨论;举行数学知识竞赛;出数学墙报;开展每日一题征解活动;开展专题讲座;适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家的生平趣事;揭示独特的解题方法等。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 可以以“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为题, 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解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学的内容、数学的作用、学习数学的方法等等。

八、人文评价, 保护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应采用激励性语言, 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 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 形成“乐学”的心态, 学生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哪怕是一句“你讲得真好!”“你真棒!”“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真聪明!”或是“奖励一面红旗、一颗星”, 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人文评价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益处的。如“简单统计”学习结束时, 老师给一个同学这样的评价:“近一阶段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统计数据, 该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 能收集、记录数据, 知道如何求平均数了, 也了解了统计图的特点, 制作的统计图很出色, 在这个方面是全班最好的。但该同学在使用数学语言解释统计结果方面有一定困难, 希望继续努力!”这个以肯定为主的评语, 实际上也是学生与教师的一次情感交流, 学生阅读了这个评语后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九、联系生活, 扩展兴趣

德育,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2篇

德育,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的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的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也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被赏识、被重视、自信心就会树立,就会表现为积极的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从全面育人的高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尝试成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成功的尝试首先就来自于老师对学生的赞扬、赏识。因此我想:新课程的德育工作者,更应该“扬起自信风帆”作为学生成长和前进的不竭动力!

我担任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半个学期了,小强给我的印象始终是上课爱乱转,不愿发言,还常自言自语的不大讨人喜欢的“皮孩子”。面对全班40多个学生,我很少关顾他。有一天课堂上,我正在为小红同学的精彩发言表示赞赏时,突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我定睛一看:咦,哪阵风吹的?举手的竟然是小强!可刚才的同学已经把问题说得很圆满了,有必要叫他吗?正在犹豫着,小强已按捺不住了,眼睛急切的瞅着我,手不断地往前伸着,嘴里喊着:“老师,老师? 蔽?裁床桓??龌?崮兀俊靶∏浚?憷此怠!?“老师,我想向小红提个问题。” 我皱起了眉头,但还是耐着性子听着。 “小红你说不能随地扔纸花,你做到了吗?”是啊,我为什么就没注意到这一点呢?随即环顾地板,只见大家动手画画剪剪的时候,许多同学把纸屑随便扔在地上,就连印象中最优秀的小红也不例外,只有小强把纸屑装在袋子里地板是干干净净的。平常只知说教,而忽视了行动,想到这儿,我脱口称赞道:“小强,你真棒,你不仅敢于提问题,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同学,而且还是个讲卫生的言行一致的好学生。老师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当全班的榜样,好吗?” 我和大家一起拍掌鼓励,在掌声中,小强的脸有些红红的,朝着我坚定地“嗯”了一声。以后的课堂上,我就经常看到一只高高举起的小手,也常常会听到“老师,我想向×××提个问题,我认为……” ,他就是小强,自信的风帆已高高扬起。

21世纪小学教育的紧迫任务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应该抓住的其中一条就是重视人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赞扬的,学生更是如此。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需要老师去发现,去引导,去正确的评价他们,使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健康地成长。鼓掌与喝彩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催化剂,学生是在不断的喝彩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找到自信的感觉,萌发创造火花的。作为老师要及时肯定或表扬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因受到表扬而增强自信,由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融洽师生关系,逐渐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不要因为学生有一些缺点,就否定他的一切,埋没了人才。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就倡导注重个性化评价。因此,对每一个学生的正确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潜能的开发,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庆幸自己在不经意之中给小强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小强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使全班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这么良好的效果。

还记得有一次在上数学课时,课堂上忽然传来  “傻瓜、笨蛋……”一阵刺耳的喊叫,我循声走去。这时声音嘎然而止。几个学生瞅瞅我立刻就坐好了。“这是怎么回事?”我问道。“老师,东东连加法都不会算,这样的题我看一眼就知道结果了,真DD”我瞄了小伟一眼,他马上收住了后面的话。再看东东,他低着头,面带愧容,几乎要哭出来了。我连忙说:“同学有困难,我们应该帮助他,而不能嘲笑他,对吗?来,大家一起帮他算一算吧。”

课后,在我的劝导下,他如实地告诉我:“老师,我也想学习好,受表扬,为爸爸妈妈争光。我不想当笨蛋、傻瓜……”他强烈的自尊心被深深地挫伤了,说着说着,大声哭起来。“相信老师,我会帮助你的。”我说。为了帮他找回自信,在与家长交谈中,我了解到他经常自己呆在一个屋里做一些小玩意儿,还像模像样的呢。我就问他:“东东,听说你自己动手做了很多小玩具,你能带给老师看看吗?”“好吧。”第二天,东东果然带来了自己的小制作。其中有一件利用废旧物吕制作的带风扇的小台灯,不仅精致而且很实用。我拿到班上展示,一按开关,这时风扇在空中旋转,小台灯也这起来了,炎热的夏夜在灯下学习是多么舒服啊!看这些小制作,同学们都急着问:“谁做的,谁这么聪明呀?”“告诉大家,这?嵌???每斡嗍奔浠???裕?约荷杓浦谱鞯摹@鲜Χ己芘宸???派弦荒昙毒湍芊⒚鞔丛欤?ご笠欢ㄊ歉龇⒚骷摇!蓖?е斜欧⒊稣笳笳粕?!鞍簦?簦?阏姘簟!闭馐保?倏炊????α耍??牡匦α恕=淌依镎粕?黄??BR>从此,东东的自信心树立起来了,学习成绩很快地赶了上来,期中数学考了91分,还带动好几个同学一起搞起小制作,同学们都称他为“小爱迪生”,他的脸上经常露出灿烂的笑容DD这就是自信给予的魅力!

曾经有人把差生比作小草,把优生比作鲜花,然而我想一个德育工作首先不应该对自己的学生作如此的区分,而应当像阳光、像雨露那样地给每一个学生同样的一份爱,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茁壮的成长,在属于他们的领域中展示出各自的靓丽风采。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每一个德育工作都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用赞扬的口吻,用激励的方法去关爱自己的学生。

兴趣如风,扬起学生写作的风帆 第3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兴趣 积累素材 朗读经典 因人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62-01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写作文,而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很强的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每到写作文时都会“谈文色变”,愁眉苦脸,感叹无话可写。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呢?在平日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实施,并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1 朗读经典,在课文中渗透作文教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作文教学最好的范例。在平常教学中,可抓住一切与作文有关的因素,充分体现“以读助写”的教学思想。我在讲授每一篇课文时,都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打开闭塞的思维,进入作者的思想世界。让学生在感悟文章精美的同时,学习写作方法,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作文,学会了作文。例如,我在讲授冰心的《忆读书》时,先放一遍录音,然后让同学反复自由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冰心平实自然的语言、朴素真挚的情感;感受冰心从四岁识字起,至八十多岁依然对读书由衷的热爱;感受冰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肺腑名言。这篇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仿佛身边长者的殷切教诲。于是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写一篇《我的读书生活》,大部分同学都写得很好,文笔流畅,充满真情实感。后来一位学生对我说:原来写作文并没有想象的难。

2 积累素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面对抽象的作文题目或者一段材料,常会束手无策,无从下笔。或者简单几句交代完各要素就觉无话可写了。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建立材料档案,以便写作时“有料可选,有料可提”。如何指导学生建立材料档案,厚积薄发呢?首先,一方面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及身边的各种人物,并把所见所闻写在日记上;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有益书刊,把精彩片段和所想所感做好笔记。接着,定期举行优秀日记及读书笔记展示并给予奖励。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鼓励,学生所记的内容就会越来越丰富,写作素材也会丰富多彩。

3 亲临实地,在情境中评析作文

作文课上,我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寻找根源”。之后,对这“根源”进行再认识、再观察,即重新认识事物,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在一次题为《美丽的校园》的作文中,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写到了学校的外在美,并没有写到实质。我评讲时,带领学生来到校园中实地讲评,先让几位写得较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他们的作品,然后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校园的“美”除了外在,还有哪些地方更美?帮助学生分析其外表的造型美、姿态美,然后认识其内在的丰富内涵及深远的象征意义。在身临其境的教学中,学生们打开了话匣,理清了思路,畅所欲言,很快便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写作的要诀。通过这样的情景作文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4 发现优点,用心写好作文评语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的作文训练,我都会认真阅读,用心批改。因为写好作文评语,是提高作文教学的很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批改作文时,不管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哪怕毛病再多,文笔再差,我也会给予“恰到好处”的评语。影响学生写作情绪的话尽量少说,对不足之处也要在表扬中提出。例如,有些学生文笔流畅,字体却非常潦草,我会批上:“心美,字也要美”、或者“字美,文会更美”等;有些学生平时说话滔滔不绝,但到写作时却只寥寥数语,我会批上:“把你平日的雄辩运用到写作中,你的作文会更优秀!”通常,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知道自己的不足,下次的作文便会有所改进。

5 因人施教,鼓励引导学生写作

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优等生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文章写得好,赞扬他,鼓励他,更会激发他的创作兴趣;文章写得不好的,哪怕毛病再多,也会有他的闪光之处,及时发现、充分肯定这些闪光之处,激发他的写作潜能。这样,他们对作文就不会望而生畏了。老师的一句赞赏,一句肯定,往往会使学生的思想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上学年,一位香港转来的女生,从来不写作文。我从多方面了解了她的特殊情况后,鼓励她把自己的经历、想法写下来,甚至可以不按作文的要求,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我每次都给予她单独详尽的指导和批改,历经几次的训练,她不再害怕写作文,写的文章也一次比一次好。

让学生扬起兴趣的风帆 第4篇

一、导课新颖, 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导语, 趣味横生的新课导入, 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诱发学生形成主动探新兴趣, 将产生重要作用。

例如, 我在教学《年、月、日》时, 先设置这样一个疑问:小明今年11岁, 可他到现在为止却只过了3个生日, 你相信吗?经老师这么一问, 学生心中肯定产生了疑惑:11岁本来应该过了11个生日, 而他怎么只过了3个生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学生产生疑问, 学习兴趣被调起以后, 我再顺势引导学生, 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通过这堂课的探究, 你就可以找出答案了。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深厚的求知欲望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诱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情境, 提高兴趣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 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参与的学习情境。

例如, 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进了这样的一个学习情境:小头爸爸带大头儿子逛公园, 大头儿子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 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 车开动了, 但大头儿子被颠得忽上忽下, 惊魂不定。最后他坐在圆形轮子的小车上, 小车很平稳地向前滚动, 大头儿子开心极了。那么圆形与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子的小车开起来为什么平平稳稳呢?很自然地揭示出新知。通过生动的画面, 言简意赅的解说, 悦耳动听的音乐, 既能激发兴趣, 又能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使学生自觉地、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 在新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

三、优化练习, 增添兴趣

数学课堂上教师应通过设计一定量的创新练习, 让学生在课后去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论, 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 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 形成创新意识。

例如, 我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 按老师要求站立, 看谁反应快。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2、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3、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4、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5、学号是合数的同学;6、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设计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多种感官参与练习, 达到练一题长一智, 练一题多一能之目的。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增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巧妙结课, 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 趣已生;课进行, 趣正浓”, 而且还要“课结束, 趣犹存”。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课堂总结时,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总结, 不仅能巩固知识, 保持兴趣, 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活跃思维, 开拓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 给学生留下一个激发兴趣的悬念, 使课开始引人入胜, 课结尾扣人心弦, 整个教学过程协调、完美。

例如, 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新课就这样结尾:同学们,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 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 下面我们完成本节课开始时所提出的问题:“一块蛋糕, 奶奶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妈妈吃了这块蛋糕一半的一半, 聪聪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达吗?当学生们回答出:奶奶吃了一块蛋糕的二分之一, 妈妈吃了一块蛋糕的四分之一, 聪聪吃了一块蛋糕的八分之一后, 再追问:这块蛋糕还剩几分之几?谁吃得多?谁吃得少?为什么?这些知识就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自学。此课的“尾”就成了彼课的“头”, 使新旧课之间有了衔接, 把一次一次的课堂教学连贯起来, 给学生创造一种学无止境的感觉, 有助于保持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

总之,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唤起学生自主学习, 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 不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促进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数学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让我们扬起的风帆作文 第5篇

“分享”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和别人分享我们的快乐,认真倾听别人的悲伤,减轻他们的痛苦。

从小我妈就教我学会分享。她告诉我,分享最好的是美德。分享给予和收获。小时候,我们和朋友分享玩具,获得友谊。长大后,我们和家人朋友分享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玩得很开心。

对我家来说,分享就是一杯温热的开水。虽然简单,却温暖人心。

从小到大,父母因为工作一直很忙。家里总是只有我爷爷奶奶和我。虽然家里人少,但我从来不觉得孤独。我的祖父母非常爱我,总是给我带来温暖。

那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和往常一样坐在饭桌旁,等着奶奶做好吃的。后来奶奶拿出三碗面,香香的。看似普通的面条,我发现奶奶给我和爷爷的面条里有一个鸡蛋,但是奶奶的碗里没有鸡蛋。

我起身,转身进了厨房,打开冰箱,发现冰箱里没有鸡蛋。当我看到空的鸡蛋盒时,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回到餐桌后,我发现爷爷正在拿起碗里的鸡蛋,放在奶奶的碗里。奶奶从厨房出来。她看到后,马上说:“老头,干嘛给我,你吃吧。”爷爷笑着反驳:“鸡蛋有蛋白质,可以让你变漂亮。”坐在一边,看着爷爷和护士掉进了租界站,想起了刚刚想到的计划。我悄悄拿起筷子,把碗里的鸡蛋放进奶奶的碗里,但明眼人的奶奶发现后,奶奶说:“孩子,你现在长大了,你要补充营养,你一定要吃这个鸡蛋。”我拿起鸡蛋,咬了一口,假装味道不好,对奶奶说:“奶奶,这鸡蛋好咸啊!”“有吗?我放盐不多。”奶奶拿起鸡蛋,咬了一口,发现了我的把戏。“

爷爷看着我们,然后切了一半鸡蛋,夹给奶奶,笑着说:“嗯,我们都有。”我和奶奶面面相觑,笑了一个又一个。暖暖的灯光照在我们三个身上,嘴里品尝着彼此分享的美味,心里暖暖的。

爱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6篇

我刚刚接任这个班级的时候,一个女孩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她叫王含,大大的眼睛,齐耳的短发,眉清目秀。这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小女孩。可她总爱低垂着头,上课也不举手发言,下课也不和同学玩耍,总是独自一人呆呆地坐在教室里。经调查得知,她是一个连续两年留级的孩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决定用自己真诚的爱心去改变这个孩子。

首先了解情况,分析“病因”。询问曾经教过她的老师,得知这个孩子非常腼腆,从不敢在众人面前大声说话,而且思维相当迟钝,学习总是落在同学们后面。就连做游戏,同学们都不愿和她一组。于是,她越来越孤单。家访得知,这孩子小时患脑积水,脑部受到损伤,反应较慢,和她同龄的孩子都不愿和她玩,于是越来越孤僻。

找到“病因”后,我决定用“爱”这一剂良药来医治孩子。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信任孩子与孩子交朋友

人是有感情的,而情感又是容易互相交流和感染的,尤其是弱智儿童,更需要爱的呵护与情感的交流。首先,我让她感受到爱的温暖。利用课间和课外活动,我主动与她接触,以朋友的身份与她交流,闲聊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开始,她怯怯的,总是低垂着头,声音极小。慢慢的,她感觉到老师是那样的随和,并没有嫌弃她的意思。后来,她敢抬起头和老师主动交流。有一天,她竟然说:“老师,我很笨的,爸爸妈妈都说我笨,你不嫌我笨吗?” 我一把将她搂在怀里,亲切地说:“怎么会呢?你长的那么漂亮,把老师当作朋友,我会帮助你,使你变得既漂亮又聪明。”她听了咯咯地笑了起来。从此,她上课格外认真听讲,学习特别用心,虽然慢一些,但是她能够听懂了。月考中竟然取得了65分的好成绩。这是她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及格,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二、调动全体学生帮助她关心她

为了让王含同学不再孤独寂寞,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要发挥大家的作用,同学们共同关心她,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于是,我召开了“人人献爱心”主题中队会,会上同学用诗歌,小品等形式表达爱心。会后同学们纷纷伸出友爱之手,有的课间拉她一起做游戏,有的主动帮她补习功课。从此,那个总是低垂着头的小女孩扬起了笑脸,她的身影融入到了同学们的游戏之中。是大家的爱和关心使王含同学重新扬起了自信的风帆,是集体的力量使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三、和科任老师沟通,共同帮助她

面对王含的进步,作为班主任的我来说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可是,胆怯的她只是和我比较熟悉,上我的课比较放松,在其它课上还是不敢抬头。于是,我便找科任老师进行沟通,给科任老师提些建议,希望他们不要歧视这位孩子,在上课时提问她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在留作业时也要和其他同学区别开来,尽量能够让她摘到“桃子”,这样才能增加她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小王含终于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慢慢变得阳光起来。

直到毕业,我见识到了王含同学的成长历程,毕业考试时,在班级中,虽然没有名列前茅,但是,她用全部合格的成绩完成了小学生活。快乐地进入她的中学学习阶段。

从王含同学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内涵。同时,也意识到正确的心理辅导及无私的爱,将燃起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灵之火,使他们勇敢地走向辉煌的未来。

激趣导入,扬起兴趣的风帆 第7篇

一、哲理故事导入法

哲理故事简明扼要,新颖生动,使人听后感觉意味深长。教师运用哲理故事导入法,可以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透出深刻的道理,吸引学生的注意,为课堂教学作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我在讲高二上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时,引入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的故事,“四大美女”都是绝代佳人,各享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誉,但四大美女又都有生理缺陷:西施耳朵特小,王昭君脚大,貂蝉有狐臭,杨玉环则体形过于丰满,以至于走路时的响声不堪入耳。这个事例的导入使学生马上兴趣盎然,期待我的讲解,稍作停顿后我便开始分析:“‘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四大美女是如此,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如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样导入紧扣课文,简洁明了,直接入题。

二、古诗词导入法

古诗词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教师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既可以欣赏诗词以拓展知识面,做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又可以使学生通过分析古诗词的内涵,抓住其中与政治课有关的观点,增强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调动学生双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时,我引用了宋朝诗人卢梅坡《雪梅》中的名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与学生们一起赏析:梅花寒冬怒放,一片雪白,给人以报春之喜:而白雪降落,漫天皆白,也有送春之意,两者似乎都在“争春”,彼此各不相让,但二者各有千秋,难分高下,就连诗人也要为此搁笔,煞费一番心思来加以评判了。第三、四两句,诗人给予巧妙而合理的评价,富含哲理:梅花虽然不如雪花那样洁白,但是却多了一丝扑鼻的香味。我继续导入:“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特点,正是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那么,人们如何区分事物,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呢?这就需要学习矛盾的特殊性。”如此就直接导入了新课的学习。

三、事例导入法

新课标特别强调生活与政治学科的联系,真实的事例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有的事例更是感人肺腑,发人深省,能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所以运用事例导入法,一开始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时,我通过几次海湾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例呼吁人们反对战争,爱好和平。学生因此反应强烈。在导入发展问题时,我讲了一个感人的事例:一位苏丹小女孩在救济站的路上,眼看就要饿死了,她瘦弱的身躯甚至连自己的脑袋都无法支撑,而这时一只秃鹫正虎视眈眈地停在荒野路边,焦急地等待着这顿即将到口的“饭菜”。这时,一位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在苏丹摄下了这一让人为之落泪的瞬间。这张震撼人心的照片使他获得了美国普利策优秀新闻摄影奖。两个月后,33岁的他却在约翰内斯堡自杀。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产生疑问。我告诉他们,得奖后,卡特不仅赢得了赞誉,还招来了强烈的批评,甚至他的朋友也责问他当时为什么不去帮帮那个女孩。对卡特来说,这种现象在非洲触目皆是,他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在舆论的压力下,他走上了不归路,这是贫穷带来的恶果。由此可见,发展问题与和平问题一样,都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这样一个事例导入之后,学生们沉思不语了,可见他们已深刻地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如此重要。

四、漫画导入法

一幅幅简单明了的漫画,别有情趣,又寓意深刻。在讲解“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时,我采用了一组四格漫画导入(多媒体显示)。第一幅,一个人站在沟壑边思考自己到底能不能跳过去。第二幅,思考之际来了一只狼。第三幅,狼狂吠扑来,这人纵身一跳。第四幅,人安然落在对岸。教师提出问题,这个人本来就具备这种潜能,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因;而这个人最终能跳过沟壑,需借助外部条件———狼犬狂吠扑来,这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决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地起作用。漫画导入法在经济、哲学、政治常识课上都可以加以运用。

五、歌曲导入法

政治理论一般比较抽象、枯燥,通俗的歌曲可以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生动地再现教材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学之有味,思之深刻。教师以轻松的歌曲开始一堂新课,既可以寓教于乐,又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解“量变引起质变”时,可以运用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在讲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时,先请学生欣赏《十五的月亮》;在讲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时,可以先播放《雾里看花》;在讲解党的领导时,可以同时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歌曲进入政治课堂,学生学得轻松而且效果甚佳。

六、新闻焦点导入法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在课堂开头经常用热点、焦点等新闻时事材料导入,会使学生觉得:理论不是脱离社会实际的,而是与我们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如此,学生会很容易对政治课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对政治课的学习情趣。当然运用新闻焦点教学,也正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它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政治教学的根本所在。如在讲解股票知识时,我先给学生讲了我作为股民在股市是怎样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的。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顿时他们就特别渴望了解一些股票的常识,甚至有的学生也想到股市中去亲身体会一下。

除上述几种导入方法之外,还有提问导入法、设疑解疑导入法、小品话剧导入法、今日说法电视节目导入法等。要说明的是,不能千篇一律,只用一两种激趣导入的方法;也不要把上述方法人为地孤立起来,可以交叉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发挥聪明才智,利用教学时机,为政治课堂增添活力。

扬起兴趣风帆,走向成功彼岸 第8篇

大学生如何学好英语, 尤其是过好口语关呢?

一、学好英语的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想我们在大学里上的精读课、泛读课等, 教师有时让我们自己上台讲课, 并演英语短剧、课文等。生动的英语教学, 使人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人的认识与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 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较敏锐, 记忆较牢固, 想象较活跃。愉快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个特点, 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学习的主动性, 大多源于兴趣。正如高尔基所说:“哪里有兴趣, 哪里就有记忆。”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只能采取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策略, 因势利导。例如, 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时, 我制作了投影片:一只孤独的小船在海上行驶, 同时播放英文歌曲“Sailing”。歌曲中反复出现的是:I’m sailing.这苍凉、低沉的曲调一下子就震慑了学生的心。听完后, 他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接受了现在进行时态的教育。

二、学好英语的法宝是要敢于冲破心理障碍

在中学阶段由于学校注重书面教学, 学的是“哑巴英语”, 因而有了“哑巴心理”:平时不讲英语, 也“不敢开口”。“哑巴心理”成为我们英语交际中的一只“拦路虎”。究其原因就是我们过于要面子, 怕说错了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不敢开口”而要学习非母语的其他语言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常言道, “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只有平时多开口, 才能记住单词, 记住语法, 记住名句, 而且熟能生巧, 使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 能脱口而出地用英语会话。因此, 平时我们要敢于开口, 敢于“南腔北调”。我们学英语就像幼儿学说话一样, 幼儿说错了话, 大人们不会过分地纠正错误, 反而为之雀跃欢呼, 只要幼儿能多说一个字, 多说一句话, 大人们就会觉得他们非常聪明、了不起。因此, 我们不论在课上还是在课后, 都应发挥“厚脸皮”精神, 不怕出错, 树立自信心, 坚信只要说, 别人就能听懂。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的英语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从而迈出英语交际化的第一步。

三、学好英语的捷径是要讲究学习方法

大学英语学习, 既要讲勤奋、踏实, 因为勤能补拙, 也要讲方法, 因为方法好, 才能事半功倍。但方法是存在于学习细节之中的, 我们要在每个细节上动脑筋, 找诀窍。首先, 背单词。对很多学生来说背单词无疑是件很痛苦的事, 背了忘, 忘了背, 最终还是达不到效果。背单词时, 不应按照词汇书上单词的顺序一个一个背, 因为这样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 而且很容易忘, 而应在每一页抽几个背, 就是很随机的。在平时, 我们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 把很难记的写在上面, 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一下, 或者可以在床头放一些卡片, 每天睡觉前看几眼。更有效的就是在睡前和寝室的同学相互提问。每次大家互相把当天学的单词提问一遍, 这样就记得牢了, 这绝对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当然背单词最重要的是要不间断地进行温习。英语是要靠平时的积累的, 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成功的。再次, 阅读理解。很多学生都很头疼阅读理解, 一是时间紧, 二是难理解。如果觉得时间紧, 那就要把每次的练习当作考试, 自己限定时间, 做不完的就猜。久而久之, 你的心中就会有一只无形的闹钟, 使你在做题时总有一种紧迫感。练习时间长了, 你也就习惯了。如果觉得难理解, 可在拿到文章后先把每一段的第一句话用铅笔画出来, 然后直接看每一段的第一句话, 这样可对全文的大意有个大体的了解, 最后再逐段阅读, 这样对提高正确率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理解, 我们应扩大阅读的范围, 可以看英文报、杂志、小说等, 看中英文对照的世界名著, 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很有效, 随着词汇量的增加, 可以看英文报, 补充各方面的英语讯息, 这样不仅可以摄取更多的知识, 而且可以培养语感, 练习阅读速度。最后, 听力问题。要提高听力能力, 光靠听力磁带是不够的, 我们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听英语新闻BBC, 网上可以听得到, 其发音比较纯正, 男生可以多听听克林顿的演讲, 女生可以多听听希拉里的演讲, 并可以适当地进行模仿, 因为他们的发音比较标准。当然另一个方法便是去英语角 (English Corner) 。我是从去年开始上英语角的, 在那里有外教老师和一大群的英语爱好者在一起亲密接触, 大家用英语聊天, 发表言论。多说多听, 听力和口语的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到英语角去说, 去听, 去感觉, 你会发现原来讲英语并不是一件难事。

学英语, 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对于街上的英文招牌或网上的英文缩写, 你有没有去想过它的全称呢?BBS, 它的全称Bulletin Board System你知道吗?在报纸上经常看到RMB, 这是什么的缩写呢?当然是人民币的中文缩写了。还有GDP, MBA, MPA等。时间长了, 你就会发现, 原来英语不仅出现在课堂里, 它还融入到整个社会中了。

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 这些方法是因人而异, 因事而异的。或许你自己寻求的方法更有效。有一位哲人说过, 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 交换后你终究只有一个;但两个人都有思想, 交换后你就会多出一个思想来。如何学好英语, 应多交流。

摘要:中学阶段, 学生基本上学习的是“哑巴英语”, 只注重书面的死知识, 不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文指出学好英语, 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法宝是要敢于冲破心理障碍;捷径是要讲究学习方法。

让后进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9篇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一定愿望的心理状态, 是人们采取自觉活动的心理动力源泉, 更是学生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找回孩子们失落的自信, 应该是每一个关爱孩子未来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一多用鼓励性评语, 保护自信心

多萝茜·洛·诺尔特曾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平时, 后进生犯了错误, 尽量避免批评, 总是说他 (她) 下次会做好的, 不是故意的。后进生经常被人轻视和呵斥责骂, 评价较低, 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肯定和称赞来保持进取的心理状态。对后进生所取得的成绩, 教师要及时反馈, 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让他们感到“我还行”“我还有希望”。对后进生的成功教育, 最好采用鼓励性评语。心理学研究表明, 鼓励性评语 (表扬与奖赏) 比否定性评语 (批评与惩罚) 效果好。批评和惩罚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自卑心态, 降低教育效果;而表扬与鼓励则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增强教育效果。鼓励性评语既适用于学生成功时, 也适用于学生失败时, 它除了含有表扬因素外, 还暗寓某种批评成分, 并为学生下一步努力指明方向。这样, 有利于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 朝明确的方向努力争取成功。

二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 培养自信心

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任何教师都可帮助所有的学生学得优秀、迅速, 并充满自信。”后进生之所以没有信心, 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症结。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首先要把他们心中的结解开。为此, 我决定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 采取一些措施, 进行心理疏导, 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 即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因此后进生在学习方面很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 认为自己智力不如别人, 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后, 厌学情绪更加严重。因此作为老师, 一定要找出每名后进生的闪光点, 创造机会让其展示才华, 让他体验成功, 让其他同学对他刮目相看, 从而使其知道自己有过人之处, 并不是天生比别人差, 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人都有自尊心, 对自己的缺点都有一种潜意识的保护, 即使再调皮的学生也想赢得别人的尊重, 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 要抓住他们的优点, 适时、适度地真心去赞扬他们, 哪怕是很小的一个方面, 让他们懂得自己只要努力, 也能做得很好, 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树立起自信心。“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圣人的品德也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养成的。

三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 增强自信心

谬·詹姆斯说过:“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 一个有成就的人, 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有一技之长。平时我留心后进学生的“独特方式”, 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 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 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后进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 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 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 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 并逐步走向成功。可在平时的学习中, 那些后进生却很少有表现的机会。为增强他们的信心, 我尽量给他们提供展示特长的机会。特别是让他们去完成一些他们百分之百能做好的事情, 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教育教学实践表明, 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渴求在学习上有新突破的愿望。事实上, 大多数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一无所长的。教师应创设情境, 让他们有成功的机会, 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后进生发现自己的长处, 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正确认识自我, 提高自信, 看到自己发展的希望和可能。随后, 再把这种成功的体验迁移到其他活动领域中, 谋求更大的成功。

当然, 这是一项艰巨而繁复的工作, 要想做好这项工作, 一定要持之以恒, 我们一定要采取恰当、科学的工作方法, 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给学生无限的关爱, 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让学生扬起兴趣的风帆 第10篇

“是的是的, 她上课从来不发言, 美术作业也不交。”美术课代表说。

“她还迟到。”同桌说。

“老师, 你不知道, 权X上二年级时还旷过课呢!”一个男孩说。

说到权X“旷课”, 我在接任这个班时就听其他老师说过, 有一次还被我撞见过。那是班上有一名女生忘带口风琴, 她主动要求陪这位女生回家去取。由于权X的右腿走路一瘸一拐, 等她们回到学校时已经上课了。她俩害怕老师批评, 就没敢进教室, 趴在后花园里写作业。权X不能按时交作业, 是因为她的右手不能长时间握笔写字。

我等到同学们不再你一言我一句说出权X不能评为“嘉小之星”的理由后, 走到权X身旁请她站起来, 问她这两个月还有没有迟到过, 或者旷过课。只见她怯怯地站起来, 声音小得几乎让人听不清, 答道:“没有。”

“既然没有, 为什么不大声告诉同学们呢?”我微笑着, 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

她抬起头看了看我, 鼓足勇气说:“我再也没有迟到过, 也没有旷过课。”

我轻轻摸了摸她的头, 说:“权X, 你真棒!既然做得对, 就应该大声说出来。”我又对同学们说:“权X虽然在学习上像大家说的那样, 但在她身上还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刚才有个同学推荐她当“嘉小之星”, 就说明他发现了权X身上的闪光点。请大家说说, 她符合学校设定的哪颗星?”

我的话音刚落, 坐在权X后面的一个男孩站起来说:“卫生之星。因为她做值日时非常认真, 每次把黑板、前后门擦得干干净净的。”有的说:“我贪玩, 忘了擦黑板。是权X替我擦的。”有的说:“她的手和腿虽然不灵活, 拖起地来一点都不马虎。”有的说:“她还帮我揽垃圾。”……

听着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夸奖, 再看看权X, 她的脸上露出我从未看到的笑容。最后权X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当选为“嘉小之星——卫生之星”。当她在学校表彰大会上手捧奖状时, 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看到权X的性格开朗了, 不再像以前那样畏畏缩缩, 还能积极参加社区少年宫合唱小组, 和大家一起练唱, 一起游戏;课堂上能主动举手发言, 大胆读课文。她为了能按时交上作业, 总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写作业。我多次提醒她:“权X, 下楼活动活动, 让手休息休息。”

她摇摇头说:“我不累。”

“那, 你也得上个厕所呀!”我再次劝她。

她用左手掰了掰右手指说:“我不上。”

……

每当我看到她的作业一天天能认真按时完成, 学习成绩一次次在进步时, 我不由发出感慨:“鼓励, 真的只需一张奖状!”

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是班集体中的特殊个体, 因为他们或行动不便, 或听力受阻, 学习成绩不理想, 加上又不善于与同学交流, 所以, 时间一长, 就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清楚地认识到, 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他们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多么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权X以前在班中几乎没有朋友, 常常是独来独往, 同学们由于她行动不便, 也不愿意和她一起玩。而如今她之所以变得自信起来, 就源于这一次评选“嘉小之星”的举动。这一举动在她身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得一个原本不爱与人交流, 甚至会受一些同学歧视的残疾随班就读生重新找回了自信。

激发写作兴趣 扬起写作风帆 第11篇

一、 创设写作情境

小学生的感情是容易受到感染的。因此,教师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十分必要。如,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当学生看到一片片绿洲被吞噬、一条条河流被污染、一只只珍禽被捕杀时,不禁发出一连串的叹息。然后让他们写《只有一个地球》的读后感,学生的文思如泉涌,只用一节课就完成了作文。这里摘录一小段,供读者评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身边很少听到清脆悦耳的鸟鸣了,我们眼前很少看见自由飞翔的鸟群了。有人为了挣钱,有人为了享乐,大肆捕杀野生动物,而野生动物在被捕捉、运输、贩卖的过程中,成活与死亡的比例是1∶20,也就是说,每有一只鸟上市,就要付出20只鸟死亡的代价。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地球上可能只剩下一种动物——人。这时,我耳边好像听到地球的哀鸣:‘救救我吧!”这就是一个小学生发出的感叹!如果没有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是很难写出这样的作文来的。再如,在指导写《我可爱的家乡》时,可以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谁不说俺家乡好》等歌曲,用音乐渲染情境,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从而产生写家乡的欲望。在写《颠倒的分数》时,让学生扮演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真真实实地演出事情的经过。这样,不仅扮演者能亲身体验,就是旁观者也能身临其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快乐地作文。

二、 推销美文佳作

学生稍有进步,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给予精神鼓励,让学生看到“光明前途”。可以出班级作文选,把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汇编成册,拿到家里让家长、亲友欣赏。可以开一个“×××作文展”,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激起写作欲望,使作文越写越好。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寄给报社,争取享受作文被刊登后的那份喜悦之情。

三、 开展作文接力

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开展作文接力。由学生自愿分成5个小组,每组准备一本硬壳笔记簿,每天各小组让一名学生来写,作文内容、题材、形式不限,但不得说假话、空话,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每周星期五队日课,全班同学一起对这5本作文进行欣赏。小组中的每个人写完后,再接下去进行下一轮,如此循环往复。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了写作热情,作文也就容易了许多。

四、 举行写作竞赛

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为了获得优胜,写作兴趣会相应提高,因而一般会比平时写得好。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适当开展作文竞赛。但值得注意的是,比赛的次数要适当,不宜过多,而且要注意方式,因为比赛过于频繁,反而会造成紧张的气氛,使学生怯场,从而失去对写作的兴趣,那样就适得其反了。◆(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恩江小学)

扬起学生和谐发展的风帆 第12篇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面向全体

韩愈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全面推行新课改的今天, 教师已变成“平等中的首席”, 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由此可见,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他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学生的个性也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关爱学生, 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若不爱学生, 就无法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 更不可能成为创新型的教师。教师要有博爱之心, 孔子之所以被誉为“万世师表”, 关键在于他有一颗“爱满天下”的博爱之心。作为新世纪的教师, 更应有博爱之心, 要“面向全体”, 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对学困生要给予偏爱、厚爱, 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 研究他们, 将浓浓的爱洒向他们, 让他们这些迟开的“花朵”多沐浴些阳光雨露。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 我们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困生, 不能轻易否定他们, 不能在不经意间毁了他们美好的一生。

尊重学生是形成和谐关系的重要条件。唯有尊重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未来的主人, 允许学生犯错误, 给予改正的机会, 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具备民主作风, 要放弃师道尊严, “蹲下去看学生”, 悉心听取他们对自己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春风细雨滋润其心田, 致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理解学生是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的感情基础。少年儿童与成年人在生理上、心理上有着不同的特征。同时, 由于他们受到的社会影响不同和心理差异的客观存在, 使他们品德表现、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方面表现迥异。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不是教师可以任意捏塑的泥团, 而是有着独立的人格, 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我们只有走进少年儿童的心灵, 才能与他们有感情上的共鸣。

二、强化师生双边活动, 扬长避短

教师的一切教育影响, 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内化过程才会被接受, 才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教育与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如果一味讲空话、套话, 就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乏味, 造成师生之间的不和谐。基于此, 我注意运用学校、班组里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等同学的事迹, 在班会、晨会中予以宣传、表彰, 把空洞的说教具体化、形象化, 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是非曲直, 明确做人之道。例如, 我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我班的×××, 就是我的榜样”的演讲竞赛, “我的榜样”可以是勤奋学习、热爱劳动方面, 也可以是文明礼貌、孝亲敬老、助人为乐等方面, 每月一次, 要求人人参与小组讨论, 让同学们评出某一方面“之星”, 开诚布公, 并把其先进事迹形成书面材料, 编辑成册, 全班同学人手一份, 使得人人都有追求的目标, 都有竞争的对手。让每个学生的内驱力得到强化, 个性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形成一种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共同成长的良好态势。

诚然, 促进学生智力的健康发展,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完善的教学乃是发展着学生智力的教学, 教学过程中实现着智育的主要目的———发展智力。为此, 我让每个学生每年培植一盆花, 坚持写观察日记, 并举行日记比赛。这期间, 他们不断有新的发现, 产生新的思维, 并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 词语成为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 而思想是他们通过劳动发现了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和相互联系所持的见解。学生经常为不断揭示新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有趣劳动所吸引, 他们的思想不再杂乱无章, 语言不再呆板僵硬。他们不仅提高了观察和写作的能力, 而且智力、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三、“家校社”三管齐下, 张扬个性

家庭、学校和社会只有合作共育, 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 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为达成这一目标, 我做到了以下“四点”:

一是每月召开一次家长会, 开展“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等讲座, 与家长座谈, 鼓励家长发表见解, 相互交流。

二是定期举办“家长开放周”, 邀请家长来班级听课, 检查作业, 观赏学校特色, 共谋教育大计。

三是对单亲、特困及富有等特殊家庭一周一家访, 借此与家长沟通, 为他们推荐阅读书籍, 共商教育孩子之策。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应用下一篇:半导体制造中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