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替丁范文

2024-09-22

雷尼替丁范文(精选12篇)

雷尼替丁 第1篇

关键词:雷尼替丁,消化道疾病,常规护理,循证护理

消化道疾病主要是发生在肠胃的各种炎症、溃疡病、腹泻等疾病。消化道疾病种类繁多, 例如胃溃疡、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雷尼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 对良性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是国内各医院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首选药物。随着护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护理对于雷尼替丁的治疗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合适护理方式有利于雷尼替丁治愈铝的提高以及不良反应的减少。本文通过对82例患者的对比护理, 观察不同护理对雷尼替丁的临床效果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 年龄25~68岁的消化道疾病患者82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1例和循证护理组41例。常规护理组男23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 (43±17.5) 岁;循证护理组男25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 (40.5±16.5)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生活习惯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5 d内行胃镜检查或幽门螺杆菌 (Hp) 检测确证为消化道疾病。 (3) 本试验开始前60 h未用过其他治疗消化道疾病药物或用过后确认无效者; (4) 无药物过敏史。

1.2 排除标准:

(1) 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 (2) 需联合应用其他药物的消化道疾病患者; (3) 有严重并发症如幽门梗阻或正在大出血者; (4) 有明显肝、肾、心功能不全者; (5) 用药不足72 h无法评价疗效者。

1.3 停药标准:

(1) 用药3 d以上, 病情无改善; (2) 患者坚决要求停药。1.4治疗方法:常规护理组41例采取口服给药, 服用的方法为150 mg/d, 2次/天;治疗时间持续1周, 服药期间辅助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41例采取口服给药, 服用的方法为150 mg/d, 2次/天;治疗时间持续1周, 服药期间辅助循证护理。

1.4.1 常规护理:

定期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将报告医师, 严格按照现存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患者。

1.4.2 循证护理:

首先采取保证常规护理;另外,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因人而异增加护理项目, 一般包括病房环境、心理开导、转移患者注意力等。

1.5 疗效标准:

(1) 按临床症状缓解与否。愈合:治疗后症状消失;好转:治疗后症状较前好转, 但仍有不适;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未有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2) 按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愈合:溃疡及周围炎性反应全部消失;显效:溃疡未完全消失, 但面积较前缩小, 周边炎性反应亦有好转;无效:溃疡较前无变化, 甚至面积扩大, 周边炎性反应亦未有减轻, 甚至加重。 (3) Hp消除情况:治疗停止1周后再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测, 结果阴性为根除, 阳性为未根除, 数值较前减小则为好转, 增加或未减小则为无效。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周后行胃镜检查或幽门螺杆菌 (Hp) 检测;循证护理组40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总有效率为97.56%;常规护理组32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总有效率为78.05%。两组数据比较存在较大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步伐的加快, 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消化道疾病, 属常见病、多发病, 其病因复杂, 与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精神等因素有关[1,2,3]。雷尼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 对良性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是国内各医院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首选药物[3,4,5]。

近年来, 循证护理 (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 已经在我国护理领域迅速推广。循证护理通过寻求最佳临床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6]。

本次实验通过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的对比, 旨在探讨不同临床护理对雷尼替丁治疗消化道疾病的疗效影响观察。通过对82例患者的实验结果观察, 循证护理辅助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循证护理组40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总有效率为97.56%;常规护理组32例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总有效率为78.05%。雷尼替丁治疗期间, 良好的病房环境、心理开导、患者注意力的转移等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结果表明, 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在雷尼替丁临床消化道疾病有效率, 值得在临床其他疾病方面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相慰, 刘文伟, 石颖花.不同护理干预技术对静脉补钾致局部疼痛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26) :2419-2420.

[2]崔爱霞, 于学双.心理护理对消化性溃疡出血转归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4) :1962-1963.

[3]尚玉超.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浅表性胃炎效果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 2013, 34 (27) :5598-5599.

[4]刘伟.多潘立酮和雷尼替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24) :129-130.

[5]何开祥, 杨天娥, 张晋元, 等.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3) :95-96.

汇仁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说明书 第2篇

【主要成份】盐酸雷尼替丁化学名:N’-甲基-N-[2-[[[5-[(二甲氨基)甲基]-2-呋喃基]-甲基]硫代]乙基]-2-硝基-1,1-乙烯二胺盐酸盐。分子式:C13H22N4O3S×HCl分子量:350.87

【性状】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为胶囊剂,其内容物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缓解胃酸过多所致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

【规格型号】0.15g*30s

【用法用量】1.口服,一次150mg(一次1粒),一日2次,或一次300mg(一次2粒),睡前1次。2.维持治疗:口服,一次150mg(一次1粒),每晚1次。3.严重肾病患者,雷尼替丁的半衰期延长,剂量应减少,一次75mg(一次半粒),一日2次。4.治疗卓-艾(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宜用大量,一日600~1200mg(一日4粒~8粒)。

【不良反应】1.常见的有恶心、皮疹、便秘、乏力、头痛、头晕等。2.与西咪替丁相比,损伤肾功能、性腺功能和中枢神经的不良作用较轻。3.少数患者服药后引起轻度肝功能损伤,停药后症状即消失,肝功能也恢复正常。曾怀疑可能系药物过敏反应,与药物的用量无关。4.长期服用因可持续降低胃液酸度,而利于细菌在胃内繁殖,从而使食物内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形成N-亚硝基化合物

【禁忌】8岁以下儿童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1.疑为癌性溃疡者,使用前应先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2.对肝有一定毒性,但停药后即可恢复。3.肝功能不全者及老年患者,偶见服药后出现定向力障碍、嗜睡、焦虑等精神状态。4.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5.男性乳房女性化少见,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可降低维生素B12的吸收,长期使用,可致B12缺乏。7.对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过敏者禁用。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降低,为保证用药安全,剂量应进行调整。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1.与华法林、利多卡因、地西泮、普萘洛尔等经肝代谢的药物伍用时,雷尼替丁的血药浓度不会升高而出现毒副反应。2.与抗凝血药、抗癫痫药伍用时,要比西咪替丁为安全。3.与普鲁卡因胺并用,可使普鲁卡因胺的清除率降低。4.可减少肝脏血流量,因而与普萘洛尔、利多卡因等代谢受肝血流量影响大的药物合用时,可延缓这些药物的作用。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1.药理雷尼替丁具有竞争性阻滞组胺与H2受体结合的作用。抑制胃酸作用,以摩尔计为西咪替丁的5倍~12倍。因此为强效的H2受体阻滞剂。2.毒理小鼠口服的LD501440~1750mg/Kg。连续口服5周的每天大无毒剂量,大鼠(雄)为500mg/Kg,大鼠(雌)250mg/Kg,犬为40mg/Kg。连续26周的每天大无毒剂量,大鼠为100mg/Kg,犬为40mg/Kg。小鼠口服100~200mg/Kg达114周,大鼠口服100~mg/Kg达129周,均未见致癌作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F)约为50%,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1~2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5%±3%,有效血浓度为100ng/ml,在体内分布广泛,表观分布容积(Vd)为1.1~1.9L/Kg,且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药物浓度为血浓度的1/30~1/20。30%经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有N-氧化物、S-氧化物和去甲基代谢物,50%以原形自肾随尿排出。半衰期(t1/2)为2~3小时,与西咪替丁相似,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相应延长。该品可经胎盘转运,乳汁内药物浓度高于血浆

【贮藏】遮光,密封,在干燥处

【包装】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30粒/瓶。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6021340

【生产企业】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汇仁)的功效与作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汇仁)用于缓解胃酸过多所致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服用常见问题

健康咨询描述: 本人经常胃酸过多,主要是因为酒后胃酸(应酬多),每胃酸时就服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有很好的效果),已有好几年的历程。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上述情况未就医,自己掌握,胃酸时就吃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否则就不吃。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长期这样吃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有什么不好或什么副作用?

病情分析:

您好,您的情况是酒后经常服用雷尼替丁治疗胃酸。

指导意见:

雷尼替丁 第3篇

【关键词】雷尼替丁;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死率高,致残率高。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者二者都有。脑出血病情越重,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据资料报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9.4%~48.3%。上消化道出血发生越早,预后越差。下面将我科使用雷尼替丁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0例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行头部CT确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6~76岁,平均(54±3.2)岁。50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23例,丘腦出血11例,脑叶出血4例,脑干出血6例,小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44~78岁,平均(52±4.4)岁。50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21例,丘脑出血12例,脑叶出血4例,脑干出血8例,小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1例。脑出血患者应激溃疡诊断依据主要是发病后呕吐、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大便为柏油样便。便潜血试验阳性。

1.2 方法 治疗组50例患者常规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电解质平衡,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对症治疗。同时加用雷尼替丁100毫克加入0.5%葡萄糖注射液25毫升,每天1~2次,静点。血糖高于6.1mmol/L加入胰岛素4单位。14天为1疗程。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电解质平衡,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每天行胃液检查和黑便潜血检查,血常规每周2次,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时间测定等。排除下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咳血等因素。

止血判定标准:胃液无出血;大便转黄;大便潜血阴性。以上3项中的1项就可以判定出血停止。显效:24~48小时内止血。有效:48~72小时止血。72小时后还出血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

治疗组有2例发生应激溃疡,死亡9例,出血率3%,死亡率19%。对照组有5例发生应激溃疡,死亡13例,出血率11%,死亡率26%。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是脑出血常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在严重应激后数小时至数周,大多数在3~7天,病变部位在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渗血等无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特征,重症疾病合并应激溃疡大出血者,死亡率高达50%以上。

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病理机制主要是丘脑下部受损伤,病变累及下丘脑自主神经中枢或者脑干迷走神经核,迷走神经兴奋,大量乙酰胆碱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增高,释放肾上腺皮质素,损害胃黏膜屏障,交感神经张力改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胃壁血管收缩,黏膜缺血,胃黏膜血流减少,胃屏障受损加重,产生应激溃疡。在应激状态下,胃肠道的氧自由基大量产生,破坏黏膜细胞的完整性,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胃黏膜失去对H+的抵抗力,黏膜糜烂,加速溃疡形成,H+绝对或者相对增加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因素。选择快速抑H+增加的药物是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溃疡出血的目标。

雷尼替丁是H2受体阻断剂,能有效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后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胃酶活性,使受损胃黏膜迅速恢复,增加胃黏膜血流,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血流减少有保护作用。对胃泌素和性激素的分泌不造成影响。对胃和十二肠溃疡的疗效高,具有速效和长效的特点,安全,副作用小,可治疗良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本组资料显示,使用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使受损黏膜迅速恢复,增加胃黏膜血流,对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血流减少有保护作用。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治疗组有2例发生应激溃疡,死亡9例,出血率3%,死亡率19%。对照组有5例发生应激溃疡,死亡13例,出血率11%,死亡率26%。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综合上述,脑出血并发应激性出血治疗措施是积极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加用雷尼替丁可以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改变急性期预后。临床值得应用,特别是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窦艳.氩离子凝固术对兔消化道黏膜损伤和对肠系膜血管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

[2]赵忠岩.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关系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4.

[3]余汁.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手术治疗22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7.

[4]李桂玉.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测因素及预后[D].吉林大学,2007.

雷尼替丁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来我院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 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男50例, 女34例, 年龄55~76岁, 胃溃疡26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8例, 病程3个月~20年, 疾病特点:胃痛多不典型, 性质以钝痛及隐痛多见。有伴随疾病者65例。其中伴心脑血管病30例、慢支肺气肿16例、肺及肺外结核6例、糖尿病8例、伴慢性胃炎者为44例, 其中18为萎缩性胃炎。将选择病例84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雷尼替丁 (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批号060402) , 每次150mg, 每天2次, 复方丹参片 (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批号20060510060407) , 每次3片, 每天3次;对照组只给予雷尼替丁, 剂量每次150mg, 每天2次, 疗程均为6周。观察症状及体征:包括乏力、纳差、疼痛、胃部不适等。用药6周后进行胃镜检查。

1.3 疗效判断标准

所有病例在完成6周疗程治疗后3d内复查胃镜, 均以胃镜检查结果作为断定依据, 临床症状则以腹痛消失和胃部不适缓解为据。治愈:溃疡面消失, 瘢痕形成和愈合,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有效:溃疡面明显缩小和 (或) 残留少许薄白苔, 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无效:溃疡大小和形状无明显变化, 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28例, 占62.2%, 有效17例, 占37.8%, 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9例, 占42.2%, 有效21例, 占46.7%, 无效5例, 占11.1%, 有效率57.8%。2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

3 讨论

目前认为溃疡是多病因疾病, 慢性溃疡的发生与高酸分泌,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1]。慢性溃疡时, 酸泵泌H+增多, 胃黏膜能量缺乏, 胃酸增多, 使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 导致溃疡, 因为高酸为胃蛋白酶进行自我消化作用提供了一个合适的p H环境。胃酸分泌过高, 在溃疡的发生机制中起有重要作用, “无酸即无溃疡”的论点是为大家所接受的, 而雷尼替丁是H2受体阻断剂, 抑制胃酸分泌, 是当今作用比较好, 同时雷尼替丁还有价格便宜的优点, 一次口服维持12h。但Tarnawski在溃疡病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使用上述药物溃疡虽然愈合, 但进一步进行组织学检查, 则可发现黏膜下血管的结构和腺体尚处于紊乱状态, 黏膜的厚度尚未恢复正常, 结缔组织处在过度增生状态, 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细胞的氧合作用、营养供应和黏膜的防御功能, 是溃疡复发的病理基础, 临床确实也发现单用H2受体阻断剂溃疡容易复发, 而且溃疡多在原来的部位或其附近复发。1990年Tarnawski提出了溃疡愈合质量的概念, 认为溃疡的愈合不仅需要黏膜上皮层的修复还需要黏膜以下组织结构的修复和重建[2]。尽管雷尼替丁对溃疡有一定疗效, 但是老年人胃黏膜呈退行性变且多合并动脉硬化, 胃黏膜血流量减少, 导致胃黏膜的防御能力降低, 故与年轻患者相比溃疡大而深, 愈合慢, 易复发。复方丹参片最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能阻滞钙通道, 在不增加心室做功及心肌耗氧的前提下, 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脉血流, 降低血管阻力, 促进侧支循环, 改善心肌微循环, 缓解心肌缺血, 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强心、活血、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使用复方丹参片过程中, 对心脑血管以外的属于“血症”范畴的疾病, 也进行了大胆的使用。临床证明:复方丹参片特别是在妇科血症方面, 眼科多种淤血疾患或血行不畅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方面, 在保肝、降酶、退黄、抗肝纤维化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复方丹参片是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 经现代药学新技术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 方中丹参, 味苦性微寒, 专入血分, 清而兼补。古人有:“丹参一味, 功同四物”之说, 的确, 丹参的活血祛瘀作用十分广泛;三七, 味苦甘而温, 具有良好的止血、止痛作用, 并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 尤宜用于瘀滞出血和各种瘀滞疼痛;冰片, 辛香走窜, 性寒凉, 善于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三药合用对临床各种疾病有很好的功效。从上述两组治疗的临床观察结果来看, 雷尼替丁与复方丹参片联合应用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优于单用雷尼替丁, 而且无明显的副反应。基于复方丹参片在中医学理论上是治疗“血症”这一观点, 所以配伍复方丹参片可以改善胃黏膜微循环, 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有利于黏膜上皮层的修复, 促进溃疡愈合效果比单用雷尼替丁好, 因此笔者认为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应配伍复方丹参。

摘要:目的观察雷尼替丁配伍复方丹参片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雷尼替丁与复方丹参片, 对照组只给予雷尼替丁。结果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雷尼替丁配伍复方丹参片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王崇文.消化性溃疡病治疗的新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 1999, 10:65~67.

尼扎替丁胶囊说明书 第5篇

【英文名称】NizatidineCapsules

【拼音全码】NiZhaTiDingJiaoNang

【主要成份】尼扎替丁。

【性状】尼扎替丁胶囊内容物为浅黄色颗粒或粉末。

【适应症/功能主治】尼扎替丁胶囊适用于治疗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后的维持治疗;适用于治疗内镜诊断的食道炎(包括糜烂和溃疡性食道炎)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规格型号】0.15g*10s

【用法用量】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成人一日一次,一次二粒(300mg),睡前口服;或者,一日二次,一次一粒(150mg),疗程可用至8周。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后的维持治疗:成人一日一次,一次一粒(150mg),睡前口服,连续治疗一年以上的结果尚不明确。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成人一日二次,一次一粒(150mg),以治疗糜烂性食道炎、溃疡性食道炎和因GERD出现的烧心症状,疗程可用至12周。良性胃溃疡:一日一次,一次二粒(300mg),睡前口服;或者一日二次,一次一粒(150mg),疗程可用至8周。中至重度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以下方案减量服用:1.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及良性胃溃疡肌酐清除率剂量20—50ml/min150mg每日一次<20ml/min150mg隔日一次2.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后的维持治疗肌酐清除率剂量20—50ml/min150mg隔日一次<20ml/min150mg每三日一次部分老年患者肌酐清除率可能低于50ml/min,根据肾功能损害者的药代动学资料,这部分老年患者的药物用量应相应减少;肾功能不全者的药物用量减少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尚未评估。

【不良反应】6000多例患者参与的临床研究表明,尼扎替丁胶囊耐受性良好。患者服用尼扎替丁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贫血和荨麻疹,其发生率分别为0.2%和0.5%;安慰剂作对照,患者贫血和荨麻疹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0.1%,差异有显著性。服用尼扎替丁后出现大于1%的不良反应与服用安慰剂的大致相当。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全身性:头痛(16.6%)、腹痛(7.5%)、疼痛(4.2%)、无力(3.1%)、背痛(2.4%)、胸痛(2.3%)、感染(1.7%)、发热(1.6%)、外科手术(1.4%)和损伤、意外(1.2%)。消化系统:腹泻(7.2%)、恶心(5.4%)、腹胀(4.9%)、呕吐(3.6%)、消化不良(3.6%)、便秘(2.5%)、口干(1.4%)、恶心呕吐(1.2%)、厌食(1.2%)、胃肠功能紊乱(1.1%)和牙科疾病(1.0%)。神经系统:头晕(4.6%)、失眠(2.7%)、多梦(1.9%)、嗜睡(1.9%)、焦虑(%1.6)和神经质(1.1%)。呼吸系统:鼻炎(9.8%)、咽炎(3.3%)、鼻窦炎(2.4%)、和咳嗽(2.0%)。其他:皮疹(1.9%)、瘙痒(1.7%)、弱视(0.1%)和肌痛(1.7%)。

【禁忌】对尼扎替丁胶囊或其他组胺H2受体拮抗剂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应用尼扎替丁胶囊前需排除胃恶性肿瘤。2.因尼扎替丁胶囊主要经肾脏排泄,中至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减量用药。3.肝肾综合症患者服用尼扎替丁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尚不清楚.尼扎替丁胶囊部分在肝脏代谢。肾功能正常且无合并症的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与正常者相似。

【儿童用药】儿童患者服用尼扎替丁胶囊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清楚。建议儿童患者不使用。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服用尼扎替丁胶囊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年轻患者无差别,有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用药见[用法用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妇女慎用;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须停止授乳。

【药物相互作用】尼扎替丁胶囊与茶碱,利眠宁、氯羟去甲安定、利多卡因、苯妥英钠和华法令无药物间相互作用。由于尼扎替丁胶囊不抑制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系统,故不会发生肝药代谢抑制所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患者每天服用大剂量阿斯匹林(3900mg),同时口服尼扎替丁胶囊150mg,每日两次,则出现患者血清水杨酸盐浓度升高。

【药物过量】罕有服用尼扎替丁胶囊过量的报道。

【药理毒理】尼扎替丁(nizatidine,以下简称尼扎替丁胶囊)为组胺H2受体拮抗剂。尼扎替丁竞争性与组胺H2受体结合,可逆性抑制受体功能的发挥,特别是作用于分泌胃酸的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阻断胃酸形成并使基础胃酸降低,亦可抑制食物和化学刺激所致的胃酸分泌。口服尼扎替丁胶囊300mg,能显著抑制夜间(约12小时)胃酸分泌,抑制率为90%;显著抑制由食物、咖啡因、氨乙吡唑和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率分别为97%、96%、99%、和67%。口服尼扎替丁胶囊75-300mg不影响胃分泌液中胃蛋白酶的活性,但总的胃蛋白酶分泌量随着胃分泌量的减少而相应地减少;口服尼扎替丁胶囊75-300mg增强由氨乙吡唑刺激的内因子分泌;尼扎替丁胶囊不影响基础胃泌素分泌,在口服尼扎替丁胶囊12小时后,进食未见胃沁素分泌量增加。尼扎替丁胶囊不影响血清中促性腺激素、泌乳素、生长激素、抗利尿激素、皮质醇、三碘甲状腺氨酸、甲状腺素、睾酮、5α-二氢睾酮、雄甾烯二酮或雌二醇的浓度。尼扎替丁胶囊未显示有抗男性激素的作用。急性毒性LD50(mg/kg):小鼠,口服1698(雄)、1630(雌);小鼠,静脉注射,232。大鼠,口服,2210(雄)、1653(雌);大鼠,静脉注射,301。慢性毒性:小鼠,口服,170、800mg/(kg·d)与食物混合,连续90d,出现肝、肾重量轻度增加;犬和大鼠,口服,mg/(kg·d),连续30d,可见肝重量增加,但未见病理学改变。特殊毒理学研究:动物研究表明,尼扎替丁无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

【药代动力学】尼扎替丁胶囊口服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超过70%。尼扎替丁胶囊口服150mg或300mg后0.5-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分别为700-1800μg/L和1400-3600μg/L。服药12小时后血浆浓度低于10μg/L。清除半衰期为1-2小时,血浆清除率为40-60L/小时,分布容积为0.8-1.5L/kg。由于半衰期较短和清除速度较快,肾功能正常者睡前一次口服300mg尼扎替丁胶囊或150mg一日两次,均不会使药物在体内积聚。尼扎替丁胶囊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35%,主要是与α1-酸性糖蛋白结合。同时摄入普鲁本辛不影响尼扎替丁胶囊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与食物同服,血中曲线下浓度面积和峰浓度增加10%。一般多次口服尼扎替丁胶囊无蓄积。尼扎替丁胶囊口服的主要代谢产物为N2-单脱甲基尼扎替丁(少于7%口服剂量),它也是一种H2受体拮抗剂,是尿中排出的主要代谢产物。其次为N2-氧化物(少于5%口服剂量)和S-氧化物(少于6%口服剂量)。口服尼扎替丁胶囊主要经尿液和粪便排除体外。尼扎替丁胶囊口服在12小时内,90%以上的药物从尿中排出,其中60%为原形排出,肾脏清除率为500ml/min,提示通过肾小管主动排泄。经粪便排泄的药物少于6%。中至重度肾功能障碍明显延长尼扎替丁胶囊半衰期并降低清除率。极重度肾功能衰竭患者,服用尼扎替丁胶囊的半衰期为3.5-11小时,血浆清除率为7-14L/h。为避免药物蓄积,对有显著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障碍程度适当减少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

【贮藏】置阴凉处保存。

【包装】0.15g*10粒/盒。

【有效期】36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034

【生产企业】天津君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雷尼绍发布Primo系统 第6篇

雷尼绍近日宣布推出Primo系统,它是制造技术的一项革新突破,为各类规模的制造商转向高附加值制造业提供了契机。机床测头是精密制造技术的基础。Primo系统采用“即付即用”模式,通过降低前期的投入成本、免费的自学培训和提供更换服务,在机床测头领域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Pr imo系统包含用于确定工件位置的PrimoRadio Part Setter(工件测头)、用于测量切削刀具长度与直径的 Primo Radio 3D Tool Setter(3D对刀仪)和Primo Interface(接口)。此外,它还包含三个重要元素:Primo Credit Token(充值币)、 Primo Total Protect(全方位无忧保障方案)和GoProbe培训组件。雷尼绍亚太区总裁Jean-Marc Meffre先生表示:“精密测量连同机床测头是达到竞争所需的高质量要求的关键。我们的研究显示,测头的购买成本、易用性及耐用性都是令客户对使用测头却步的原因。因此,我们推出了Pr imo系统,一项可解决客户顾虑的创新解决方案 —低投入成本、免费培训和更换服务。Primo系统使亚洲的制造商把握住了转向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机遇。 ”(详细报道见本刊第14页)

雷尼替丁 第7篇

关键词:慢性胃炎,多潘立酮,雷尼替丁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 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发病率以>50岁人群居多, 占50%以上。但现代生活节奏快、饮食不均衡、不规律等因素促成慢性胃炎年轻化, 常见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 严重程度以胃黏膜的病变程度不一定一致。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饱胀不适 (特别是餐后) , 无规律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烧灼痛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胃出血及腹部剧痛难忍。体征有上腹部压痛外无明显体征, 确诊主要依靠胃镜检查、胃黏膜活检[1]。50%~80%可查到幽门螺杆菌。有学者认为胃黏膜炎症以胃动力不足为主要原因, 多潘立酮为胃肠动力类药物, 具有增强胃肠蠕动、胃排空作用。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60例, 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60例, 均有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及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其中观察组男20例, 女10例, 年龄19~70岁;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0~63岁, 病程3~8年。我们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如年龄、性别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 结果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进行治疗, 150 mg/次, 3次/d, 餐前30min, 连用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 10 mg/次, 3次/d, 连用2周, 并叮嘱患者停用其他药物, 禁食生冷辛辣食物。治疗结束后,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判断标准: (1)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 胃镜检查患者胃黏膜病灶也全部消失。 (2)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灶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 (3)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灶未发生变化或加重。将治愈和有效均计为总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中所获得的所有数据资料, 我们均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对于数据中的计量资料, 我们使用t检验, 对于数据中的计数资料, 我们使用χ2检验, 检查水准α=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疗效:经过2个月的治疗, 对照组30例, 无效7例, 好转率76%;观察组30例, 无效2例, 好转率93%。观察组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讨论

慢性胃炎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其发病率较高, 可发于各个年龄段。研究表明, 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2周内疾病临床症状相似, 主要临床表现上腹痛、恶心等。慢性胃炎病因比较复杂, 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酸分泌增多联合作用外与饮食和环境、自身免疫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2]。发病诱因有很多, 常见包括长期大量饮酒、吸烟、饮食不规律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 因此戒烟戒酒、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 对预防、治疗慢性胃炎有积极作用。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为保护胃黏膜, 防止进一步发展, 消除消化不良症状,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慢性胃炎治疗原则是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抑酸抗酸治疗, 无论是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胃炎都存在消化不良症状, 均可使用胃肠动力剂药物如多潘立酮, 安全疗效可靠, 无配伍禁忌证[3]。因此选择促动力剂对改善患者消化不良减轻患者恶心呕吐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多潘立酮属于胃肠促动力类药物, 直接作用于胃肠壁, 可增加胃肠道蠕动和张力, 促进胃排空, 增加胃和十二指肠运动, 达到止吐效果。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多潘立酮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有效率93%, 而对照组雷尼替丁治疗有效率76%,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 并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说明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均有一定的安全性[4]。

综上所述, 多潘立酮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胃炎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 笔者认为应用吗丁啉治疗慢性胃炎可取得良好效果, 对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瞿艳芳.多藩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21) :41-42.

[2]王晓岩.多藩立酮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27 (48) :15.

[3]薛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型胃炎96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22) :238-239.

雷尼替丁 第8篇

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为探讨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该院2012年5月—2013年4月将两种药物进行疗效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于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85例, 其中胃溃疡36例, 十二指肠溃疡41例, 复合性溃疡8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2例, 其中男29例, 女13例, 年龄21~63岁, 平均年龄 (43±9.58) 岁, 病程3个月~4年;治疗组43例, 其中男31例, 女12例, 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 (44±9.81) 岁, 病程4个月~4年。

1.2 病例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关于PU诊断标准和HP感染的诊断标准[4,5]。①患者有腹痛, 腹胀, 嗳气, 反酸等症状;②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活动性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③溃疡直径在0.3~2.0 cm, 溃疡数目为1~2个;④排除以下患者:溃疡为恶性;有严重并发症情况;患有心肝肾等其他脏器疾病患者;不适用该研究所用药物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阿莫西林胶囊1 000 mg口服, 2次/d;甲硝唑片400 mg口服, 2次/d, 共2周。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150 mg, 2次/d, 共4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 1次/d, 共4周。以上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随访观察患者上腹部不适, 嗳气, 反酸等临床表现的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 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4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胃镜检查溃疡消失或疡灶由活动期转为疤痕期;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胃镜检查溃疡面积减少≥5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胃镜检查溃疡面积减少<50%, 溃疡仍为活动期。以痊愈数和有效数之和为总有效数。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19%,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 均有少数病例发生较轻微的不良反应, 如恶心、纳差等胃肠道反应, 患者均可耐受且不影响继续治疗, 停药后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是世界范围的多发病, 有学者早在1910年就提出“无酸无溃疡”的理念, 因此抗酸或抑酸是临床治疗PU的基本原则[6]。奥美拉唑为胃酸分泌抑制剂, 阻断H+-K+-ATP酶 (质子泵) 的活性且不可逆, 使胃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移到胃腔中, 可显著减少胃酸分泌, 同时还具有抑制细菌生长、保护胃粘膜的作用[7]。雷尼替丁是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 可选择性与组胺竞争结合壁细胞的H2受体, 从而抑制胃酸分泌。有文献报道, 其抑制作用超过H2受体拮抗剂, 这可能是奥美拉唑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雷尼替丁的机制之一。该研究结果表明, 联合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中, 奥美拉唑具有显著的治疗优势, 可临床推广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

摘要:目的 探讨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口服, 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口服, 均治疗4周。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19%,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有较轻微不良反应发生, 停药后均自行消失。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优于雷尼替丁, 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雷尼替丁,奥美拉唑,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尹江燕.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J].医学综述, 2013, 19 (11) :2000-2002.

[2]邓世发.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1) :484-485.

[3]申素琼, 顼国华, 王多姿, 等.消化性溃疡复发原因分析[J].大家健康, 2012, 6 (5中旬版) :7-9.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若干临床方面的共识意见[J].中华内科杂志, 2004, 43 (4) :316-317.

[5]刘绍田.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对比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 2010, 36 (3) :184-185.

[6]杨玲, 高明宽, 赵学军.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05, 3 (2) :9-10.

雷尼替丁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治疗前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 男46例, 女10例;年龄23~52岁, 中位年龄37岁;病程1.0~9.5年, 平均5.5年;Hp阳性28例;其中胃溃疡20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2例, 复合性溃疡4例。对照组42例, 男32例, 女10例;年龄21~59岁, 中位年龄39.5岁;病程2.0~9.0年, 平均6.2年;Hp阳性21例;其中胃溃疡16例, 十二指肠溃疡24例, 复合溃疡2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庆大霉素8万U口服, 每天3次;雷尼替丁150mg口服, 每天2次。对照组仅给予雷尼替丁150mg口服, 每天2次。2组均连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全部停用其他药物, 治疗结束作胃镜复测Hp (尿素酶法) , 观察治疗情况, 治疗前后作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测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 溃疡灶转为瘢痕期或消失;好转:症状基本缓解, 溃疡灶转为愈合期或缩小≥50%;无效:症状缓解不明显, 溃疡灶仍为活跃期或缩小<5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用药1个疗程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缓解率

治疗组用药1周内症状消失21例, 缓解率为37.5%, 2周内症状全部消失56例, 缓解率为100.0%;对照组1周内症状全部消失26例, 缓解率为61.9%, 2周内症状缓解或基本缓解38例, 缓解率为90.5%。治疗组缓解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Hp清除率

治疗组Hp清除率为75.0% (21/28) 高于对照组的42.9% (9/2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不良反应

2组用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 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发现。

3讨论

目前采用某些抗菌药物 (如庆大霉素、甲硝唑等) 治疗Hp感染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庆大霉素口服后通过弥散在胃小凹达到高浓度, 有效地抑制和消灭Hp, 达到治疗溃疡的目的。而雷尼替丁为组胺H2受体阻滞剂, 具有强而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本结果表明, 庆大霉素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 无论在总有效率、症状缓解率上还是在Hp阴转率上均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雷尼替丁,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为基层治疗消化性溃疡较为经济、方便、满意的方法。

摘要: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庆大霉素8万U口服, 每天3次;雷尼替丁150mg口服, 每天2次。对照组仅给予雷尼替丁150mg口服, 每天2次。2组均连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病状缓解率、幽门螺杆菌 (Hp) 清除率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症状缓解率及Hp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且均无不良反应产生。结论 庆大霉素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溃疡, 消化性,庆大霉素,雷尼替丁

参考文献

[1]江绍基.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源革[J].中华消化杂志, 1991, 11 (5) :249-250.

雷尼替丁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月的CA患者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17~51岁,平均38.6岁。病程2.1~7.0个月,平均2.3个月。均为门诊患者,均经醋酸白试验和(或)病理及HPV-DNA检测确诊。有婚外性接触史者29例(80.56%)。所有患者于就诊前1个月无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病毒及免疫药物应用史,亦不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心、肝、肾疾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女性为非妊娠期及非哺乳期,治疗及随诊期间无再感染史。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皮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正常组21例,均为健康献血人员,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19~42岁,平均28.8岁。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将疣体彻底切除或行激光治疗,术后内服雷尼替丁150 mg,2次/d,口服,连用2个月;左旋咪唑25 mg,3次/d,服3 d停4 d,连用2个月。对照组:单纯激光或手术治疗,不服用任何药物。分别在治疗后0.5、1、2、3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情况,包括自觉症状、皮损数目、皮损大小、复发情况及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1.3 白介素-2(IL-2)水平检测

人血IL-2酶标试剂盒购自法国Coulter公司,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3个月)及正常组血清IL-2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3个月评定疗效。1次治疗后皮损全部消退,呈正常皮肤,观察3个月无新CA皮损出现者为痊愈。术后3个月内在原皮损处或其周围又有新的CA皮损出现者为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经SPSS 12.0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疗效

治疗组19例中,痊愈17例(89.47%),复发2例(10.53%);对照组17例中,痊愈9例(52.94%),复发8例(47.0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情况见表1。

2.2 血清IL-2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2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3个月后IL-2水平无明显改善,结果见表2。

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轻度腹泻1例,男性乳房增大1例。血、尿、粪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CA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多数学者认为HPV的感染与免疫缺陷、HPV类型及感染部位有关,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CA的发生、转归关系密切[1,2]。现行的众多治疗方法中,均以被动消除疣体为临床治疗目的,对亚临床及带毒感染者几乎无法治疗。因此,临床治愈后复发是难免的[1]。据报道,国内复发率为1.5%~1.7%,国外为3.0%~9.5%[3]。机体免疫状态对CA的发生、生长、消退及复发至关重要[1]。郭华阳等[4]对CA复发的病因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再感染和隐性感染是其复发的重要原因,且CA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Th/Ts比值降低,IL-2及干扰素水平下降,NK细胞活性低于正常。因此,在整个CA的治疗过程中,提高细胞免疫力,对于其治愈及预防复发均有重要意义。雷尼替丁有免疫增强作用,可通过阻断Ts细胞组胺H2受体,具有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如调节混合淋巴细胞反应、IL-2的生成及NK细胞的活性等[5]。小剂量的左旋咪唑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作用,能使异常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使T细胞增殖,产生淋巴因子,对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有增强其吞噬、趋化和溶体酶活力的作用[6],还可诱导T细胞产生干扰素(IFN),且其在血中形成的“抗病毒状态”较外源IFN维持时间长[7]。高丽琴等[8]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预防CA术后复发取得显著效果,说明左旋咪唑治疗CA疗效可靠。笔者选择36例CA患者,在排除常见复发原因的前提下,手术或激光去除疣体,然后给予雷尼替丁及小剂量左旋咪唑内服治疗。经检测证实,CA患者IL-2水平均较低,与报道一致[9,10,11,12]。给予雷尼替丁、左旋咪唑治疗后,血清中IL-2水平明显升高,其复发率为10.53%;对照组治疗后IL-2水平无明显变化,复发率达47.06%,说明雷尼替丁联合左旋咪唑口服治疗对CA患者有较强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和良好的临床效果,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雷尼替丁联合左旋咪唑预防肛门尖锐湿疣(CA)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月的36例C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在激光或手术切除疣体的基础上,采用雷尼替丁(150mg,2次/d,口服,连用2个月)联合左旋咪唑(25mg,3次/d,服3d停4d,连用2个月)治疗;对照组17例,单纯激光或手术治疗。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CA患者治疗后血清IL-2水平。观察两组治愈率、复发率及治疗前后IL-2变化,术后3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9.47%,对照组为52.94%;治疗组复发率为10.53%,对照组为47.06%,两组治疗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IL-2水平均低于正常组,治疗组用药后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雷尼替丁联合左旋咪唑可有效预防CA术后复发,值得临床应用。

雷尼替丁 第11篇

胃酸过多是许多患者上腹部不适的重要原因,包括各种急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等。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抗酸药,一是抑酸药。抗酸药(如碳酸氢钠、铝碳酸镁等)口服后能直接中和胃酸,但对胃酸的分泌没有抑制作用。而抑酸药能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主要药物。临床常用的抑酸药主要有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小陈所见到的就是这两类药,但它们的抑酸原理大不相同。

“替丁”PK“拉唑”

替丁类药物替丁类药物是H2受体拮抗剂,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其作用机制是H2受体拮抗剂可高度选择性地与组胺H2受体结合,竞争性地拮抗组胺与H2受体结合后引起的胃酸分泌,产生抑酸作用,主要影响基础胃酸分泌,尤其是夜间胃酸分泌。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主要包括腹泻、头痛、困倦、便秘等。

拉唑类药物拉唑类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阻断了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与H2受体拮抗剂相比较,作用位点不同,抑酸作用更强、起效更快,且持续时间长,服用方便,可明显减少由于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

拉唑类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首选

拉唑类药物在抑酸强度、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和持续时间上都优于替丁类药物。替丁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往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治疗效果会下降,治疗溃疡的效果也远不如拉唑类药物。所以,目前一般将拉唑类药物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尤其是对于病程长、多发性溃疡或并发出血的溃疡,通常优先考虑使用拉唑类药物。

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抑酸药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因此,患者应在短期内使用有效剂量治疗,一般不宜长时间大量服用抑酸药。此外,不宜将拉唑类药物和替丁类药物联合使用,两者虽然同为抑酸药,但作用机制完全不同。若将两者联合使用,药物之间产生的拮抗作用,反而可能导致疗效降低。

特别提醒 在使用拉唑类药物之前,患者最好先排除消化道恶性肿瘤,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应先进行胃镜检查,以免发生误诊和漏诊。

雷尼替丁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治疗实践研究主要选取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急性上消化出血患者57例作为临床治疗研究的对象,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的28例患者中,男19例,女9例,患者年龄在24岁到7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73±2.12)岁。对照组的29例患者中,男20例,女9例,患者年龄在22岁到7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72±2.2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每日2次,每次40mg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每日2次,每次50mg,稀释后缓慢静滴1到2小时。两组患者均在用药期间停止用其他相似药物[1,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呕血等临床症状消失,大便颜色转黄;有效:患者呕血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大便颜色逐渐变浅;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或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治疗实践研究主要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急性统计和整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28例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18例,有效的患者为8例,无效的患者为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的29例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8例,有效的患者为15例,无效的患者为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发病较急、病情反复等特点,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3]。

奥美拉唑(Omeprazole)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对胃蛋白酶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是当前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等症状的常用治疗方式[4]。雷尼替丁(Ranitidine)也可以称之为呋喃硝胺,是一种强效组胺H2受体拮抗剂[5]。雷尼替丁药物治疗的作用时间相对较长,能够有效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等对患者胃部所产生的刺激,降低患者胃酸和胃酶活性,从而产生缓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均为当前临床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方式,但是奥美拉唑相较于雷尼替丁,能够更为快速的发挥抑制,产生降低患者胃酸分泌的效果,快速产生止血的作用,为患者的胃黏膜屏障产生一定的保护机制[6]。在奥美拉唑的药物治疗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止血效果会更好,止血时间相对较好,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在本次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研究中,观察组的28例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18例,有效的患者为8例,无效的患者为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的29例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8例,有效的患者为15例,无效的患者为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本次临床治疗实践研究能够看出,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康复的效果较为理想,呕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短。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患者Hp转阴率明显也会明显高于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临床实践研究证明雷尼替丁对于抑制刺激的胃酸分泌的作用低于奥美拉唑。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患者康复情况较为理想,相较于雷尼替丁,能够产生更好、更快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桂良,文萍,文剑波,徐林芳,等.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及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成本-效果分析中国药房,2010,21(10):871-873.

[2]王磊,赵培西,朱彦荣,王志睿,等.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1):42-44.

[3]王莉红.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成本-效果分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51-54.

[4]林海燕,蓝健.奥曲肽联合血凝酶、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0):28.

[5]郑强,李磊,赵敏.持续静脉输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3):142-14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雷尼替丁】相关文章:

复方雷尼替丁07-16

雷尼替丁配合维生素E治疗口腔溃疡200例临床疗效观察02-10

上一篇:液压支柱下一篇:“双专业”特征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