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价格范文

2024-09-16

大宗商品价格范文(精选12篇)

大宗商品价格 第1篇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国际农业原材料、工业投入品和原油燃料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日益增长, 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的冲击渠道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频繁波动,尤其2014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一片萧条, 我国也开始面临较大的物价收缩压力。 本文认为,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我国CPI的传导影响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仅是一个值得检验的问题,而且有助于理解我国CPI的变动规律与形成机制, 为有效防范国际经济冲击和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效果、 实现物价稳定和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提供有益的经验依据和政策启示。

近年来, 已有许多学者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影响和传递机制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例如,肖争艳等[1]利用BVAR模型研究了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 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 粮食价格和工业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均会影响我国物价水平,而且这一影响存在滞后性。 陈玉财[2]认为,国际大宗商品波动主要通过直接消费渠道、生产渠道以及间接渠道在国内传导。 吴崇宇和周建涛[3]通过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的结构特征及路径, 结果表明大宗商品价格确实可以影响我国价格水平。 从现有研究看,尽管大多数学者均一致认为我国CPI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冲击,但鲜有学者检验和分析不同时期、 不同宏观经济环境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CPI影响的时变特征。 本文认为,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冲击渠道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使用传统的固定系数模型难以捕捉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此,本文拟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时变框架下实证检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我国CPI的动态影响。

二、数据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我国1995年1月至2015年3月之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三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作为研究样本,数据如图1所示,原始数据来源于中经网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数据库。

从图1可以看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波动趋势,而且波动幅度越来越剧烈, 其中国际燃料价格的波动幅度最大, 粮食价格波动相对平缓。 近几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全球的通货紧缩风险不断积聚,导致我国PPI持续在负增长区间运行, 并很有可能给我国带来输入型通缩风险。 从图1可见,我国CPI的变动幅度明显小于三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幅度, 但数据相关性检验的结果表明,三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我国CP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特别是全球粮食价格的波动与我国CPI之间的联动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全球燃料价格, 联动关系最弱的为全球工业生产投入品价格。 此外,三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之间均具有较高相关性,其中,全球燃料价格和全球工生产投入品价格联系最为紧密。 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峰谷”时间也都大体上先于我国CPI的“峰谷”时间,通过计算跨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同我国CPI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滞后一期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CPI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 说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CPI具有先行特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可能是国内物价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模型构建

为考察国际大宗商品对我国CPI的时变影响,本文在技术上选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 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其中,yt为CPI、 全球粮食价格变化率(PFOOD)、 全球工业生产投入品价格变化率(PINDU)以及全球燃料价格变化率(PFUEL)组成的4×1维向量,Γt、P1,t……Ps,t均为4×4维的时变系数矩阵,扰动项μt为4×1维的结构性冲击,s为模型滞后阶数。 令以及并将 Φ 中元素进行堆叠得到16s×1维向量 Φ t , 上述模型可进一步简化为 :

上式中时变系数Φt、时变矩阵Γt和时变协方差矩阵Σt意味着变量间的时变影响关系既可以来自冲击大小的变动,也可以来自传导途径的改变,因而可以有效捕捉系统中的异方差现象和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 本文借鉴Jouchi Nakajima和Toshiaki Watanabe[4]的研究思路, 假定上述时变参数均服从一阶自回归过程,根据VAR模型的滞后结构判别结果,选择建立二阶滞后 结构的四 变量TVP-VAR模型 , 在MATLAB7.0下完成了模型参数的MCMC推断 。 为节约篇幅,省略对参数估计结果的列示,直接基于时变脉冲响应函数考察我国CPI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的响应动态。

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CPI冲击动态的脉冲响应分析

图2-4分别描述了三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我国CPI在1、3、6个月之后所产生的影响动态。 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96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CPI的冲击影响具有显著的时变性, 可见利用变参数模型检测和分析国际商品价格传导机制的时变特征和非线性特征是极为必要的。

首先,从影响程度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CPI的影响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 但在我国加入WTO初期,由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商品市场的冲击渠道明显增多, 三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我国CPI的同向冲击均显著增强。 而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期间,三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影响均十分微弱,甚至在短期内形成了负向影响,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金融危机在重创各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 严重冲击原有进出口贸易的基础上, 对商品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形成了干扰;另一方面,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干预措施,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际商品价格的传导影响。

其次,从影响的持续时间来看,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三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我国CPI冲击影响均具有较长的持续期。 而后金融危机时代,特别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全球工业投入品价格和全球燃料价格变动对我国CPI的影响, 在1个月后即开始表现出收敛的趋势, 只有全球粮食价格变动对我国CPI仍然具有显著的持续影响。 可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传统的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模式逐渐淡出,全球工业投入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明显下降。 而尽管近年来全球燃料价格大幅下跌, 但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 决定了国际燃料市场中供过于求的情况在我国很难出现, 并且我国近年来也开始逐步推进重要资源类产品的价格机制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物价的助推力, 因此在目前全球燃料价格和工业投入品价格等大宗商品大幅下降的情况下, 紧抓这一价格去泡沫化的良好机遇, 积极优化和调整国内相关行业的价格形成机制, 对于新时期的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而言是十分有益的。 当然,值得重视的是, 无论在持续时间还是在影响程度上, 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变动对我国CPI的冲击影响仍然是较为显著的。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粮食生产周期较长,导致市场价格的调整相对缓慢;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的背景下, 处在价格链上游的粮食价格, 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仍然较大,因此密切关注全球粮食价格波动、进一步降低其对国内商品市场的传递影响, 对于稳定国内物价水平是极为重要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影响 , 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冲击存在明显的时变规律。 尽管受贸易开放程度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我国CPI的影响出现了一些转折, 但整体上我国CPI受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变动的冲击影响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全球工业投入品价格和燃料价格对我国CPI的冲击影响, 无论是在影响程度还是在持续时间上均明显减弱。 相比之下,全球粮食价格对我国CPI的冲击仍然是较为显著的。 因此,我国在物价调控实践中,仍需充分考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特别是粮食价格波动,对国内商品价格的传递影响,并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 密切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时变影响规律,综合运用各类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及贸易政策来维持物价稳定。 本文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防范或降低国际经济冲击对国内物价形成的不利影响。

首先,获得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 作为许多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方, 尽管我国近年来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有所提高,但仍不如发达国家显著, 因此仍然需要积极思考如何争夺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的主导地位,以稳定市场经济、保护国家经济安全。 例如,加强国内期货市场的建设,增加其影响力; 增强对外投资力度,扩张海外资源,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和跨国并购中,打破跨国巨头们的垄断地位;增强我国货币定价权,构建国际定价中心,推进人民币跨国结算方式的实施等。

其次,建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预警机制。 国际大宗商品对我国CPI的冲击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此我国需要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及时制定具有前瞻性和预防性的措施以维护物价的稳定。

再次,建设国际大宗商品战略储备体系。 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下,为确保经济增长,大量进口和充足的战略储备是大多资源短缺国家的必然选择, 而我国目前的大宗商品储备量较少, 宜进一步完善战略储备的运行机制及法律法规,建立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多重储蓄体系, 提高大宗商品战略储备以减弱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我国CPI产生不利影响。

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情况 第2篇

根据20年月下发的《xxxx》(【20xx】x号)文件,我部经行了认真的梳理,具体信息如下:

一、分行大宗商品业务开展情况:

20xx年我行共开立涉及大宗商品信用证xx笔,金额合计约xxx万美元;进口押汇xx笔,金额合计约xx万美元。涉及大宗商品主要是大豆、煤、镍矿、铬矿、纸浆。20xx年一季度开立信用证xx笔,金额合计约:xx万美元;进口押汇x笔,金额合计约:xxx万美元。20xx年一季度开立涉及大宗商品信用证x笔,金额合计约xxx万美元,业务笔数同比减少xxx,金额同比减少xxx,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未发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xx年x季度涉及大宗商品开立信用证企业都为自用型企业客户,对批发型、代理型贸易企业,审慎办理开证、融资类业务。

二、业务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和风险防控对策。

1.风险点主要有:(1).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近年来,由于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在价格上升时期,大宗商品批发企业一般经营受益。但在价格下跌期间,大宗商品批发企业盈利空间下降、甚至发生亏损,下游客户弃货违约风险亦会大幅增加;同时由于国内需求偏弱,易造成大宗商品批发企业存货积压、资金周转效率下降、现金流紧张。(2).目前大宗商品业务面临贸易期限“长期化”、交易对手“关联化”等问题。企业利用授信期限和贸易期限错配,如开立明显超出企业贸易周期的超远期信用证,在回收货款后不立即偿还银行授信,而是将资金挪做他用或循环使用,导致银行资金风险加大。

2.风险防控对策:(1)进一步严把客户准入关口。对于自用型企业客户,维持原有业务;对批发型、代理型贸易企业,审慎介入;对于新增企业办理大宗商品转口贸易和保税区贸易等高风险业务,基本不受理。(2)严格审核客户贸易背景真实性,对于确需叙做90天以上的业务,重点分析其合理性及风险可控性。提示客户经理跟踪信用证项下的贸易上下游关系,严格落实资金流向监控,做好风险防控措施。(3)提早做好市场风险变动的预警工作。加强大宗商品市场跟踪盯市及价格趋势分析,定期收集分析重点贸易商品价格走势、供需情况变化,尤其须高度警惕价格下跌时期企业经营风险。

三、大宗商品业务下一步发展举措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测 第3篇

价格上涨原因

除了全球流动性过多的推动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美元加速贬值。美联储在2011年可能仍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使得弱势美元的格局难以发生根本改变,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强势上扬。从历史上看,美元指数与商品价格指数之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

二是需求稳步回升。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续性增加。根据欧佩克最新预测,2011年世界石油日需求增长将达到120万桶,整体需求有望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形成了推动油价上升的基础性因素。

三是供给依然偏紧。东南亚稻米出口国、黑海地区小麦出口国先后遭遇大旱,导致减产,澳大利亚的洪水也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天气持续炎热引发的旱情影响了阿根廷玉米、大豆的播种和生长,美国的严寒天气不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和运输。全球各地的恶劣天气是粮食价格飙升和供应偏紧的重要推手。

四是涨价预期影响。美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长期化,强化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出现新的特征,即美元指数与国际油价、金价的负相关程度减弱,显示了市场涨价预期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升作用。

价格走势预测

大宗商品间联动涨价效应明显。能源、资源和农产品之间存在价格联动机制,另外,能源价格上涨将逐渐拉升其他商品价格,包括粮食、电力、汽车和劳动力等商品价格。分品种来看,我们对主要国际大宗商品2011年的价格走势有如下预测:

能源 国际油价仍呈震荡上升态势。在全球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可能在某些时段再度冲击高位。但由于欧洲债务问题并未彻底解决,石油供需基本均衡和美元的逐渐走强,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价的进一步上涨。预计2011年油价主要波动范围为70~100 美元/ 桶,均价在90~100美元/ 桶之间。但不排除欧洲债务问题若继续恶化可能导致油价跌破70美元/桶,伊朗、朝鲜及中东等地区的地缘政治突发事件也可能刺激油价上冲至100 美元/ 桶上方。

国际天然气价格将延续上升势头,但在供需基本面较为宽松的前提下上涨幅度有限。三大消费市场的价格差异现象仍将继续,供应充裕的北美地区价格维持低位,甚至不排除出现略低于2010年水平的可能,英国国家平衡点价格预计会稳定在6~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内,而日本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变动预计会在10~1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之间。

国际煤价将保持高位震荡走势。预计国际三大煤炭价格均价将保持115美元/吨左右,比上年提高10%〜15%左右,局部时段不排除再创新高的可能。

有色金属 国际市场主要有色金属价格还将继续上涨,但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有可能转向紧缩以及部分有色金属储量、产量和产能进一步扩大的影响,2011年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幅度将低于2010年涨幅。铜仍然为最有潜力的品种,涨幅将超过铝、铅、锌和镍等。

黄金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的态势,甚至有再次冲高的可能。2011年美元的跌势或主要体现在上半年,金价可能升至每盎司1500美元上方,甚至不排除超过1600美元的可能。下半年,由于利空或已提前释放,有可能诱发黄金市场的投机获利调整。但在8月之后,伴随市场再度进入消费旺季,金价将重新转强,年末金价仍将维持高位。

农产品 全球粮食过剩时代或已终结,国际粮价可能已经进入上升通道。如果没有恶劣的自然灾害导致大米减产,或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国际稻米市场将保持相对平稳。由于普遍预计未来小麦和玉米产量走低,2011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下行空间不大。但由于供需依旧宽松,上涨动力略显不足。预计在有限区间内震荡前行将是未来全球小麦和玉米价格的走势特征,但不排除技术面炒作导致价格失真。

国际棉花市场短期仍难改变供给偏紧的局面。目前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棉花数据存在350万吨以上的供给缺口;纺纱企业棉花需求依旧高涨,特别是中国2011年仍可能继续增加棉花进口;再加上恐慌性抢购和游资炒作的需要,棉花价格将在2011年继续维持高位运行,甚至有再创新高的可能。然而,由于2010年棉价已经处于高位,美国和巴西等主要产棉国将会扩大棉花种植面积,2011 年2、3 月份南美棉花上市时,棉花价格将有所承压。

由于2010年以来极端天气频频出现以及部分油籽播种面积减少,导致全球油籽及植物油产量增长缓慢,部分植物油及油籽甚至出现减产趋势。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对油脂的需求量也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印度、中国等主要进口大国对植物油需求的猛增,拉动全球油脂需求成倍级地增长,这就决定了2011年全球油脂价格上涨将是大势所趋。

2010年国际糖价创出近30年的新高,短期内糖价上涨的压力不减。在高糖价刺激下国际食糖生产规模应有所扩大,但增产幅度受气候影响明显,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短期内,极端气候可能引发食糖减产预期,这将有可能带动食糖价格再次冲高。然而,在高糖价影响下,全球食糖需求会有所放缓,但出现单边下跌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全年表现为冲高回落后维持较高位宽幅震荡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南美大豆产量不确定、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美元持续疲软和油脂价格长期看涨等因素作用下,大豆将维持较高价格,不排除继续上涨的可能。但全球大豆总体供给充裕,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并不存在。

铁矿石、稀土与焦炭2011年年初受中国强劲需求、印度出口限制以及澳大利亚洪涝灾害影响,铁矿石现货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当前国际铁矿石基准协议价已经采用季度定价机制,必和必拓甚至还提出月度定价模式,由于现行采用的指数定价主要与现货市场挂钩,预计2011年三大国际铁矿石厂商提价可能性较大,第二三季度的协议价格涨幅可能会超过10%,再加上油价上涨推动的海运价格上涨,预计中国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涨幅可能会更高一些。

稀土价格持续上涨。未来几年,世界稀土价格将保持继续上涨的局面,速度将由快到慢,最终价格将稳定在略高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新开采稀土矿的成本水平。在需求保持稳定较高增长的同时,供给方面的变化可能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前不久,我国稀土产业五年规划已正式出台,可能会带动稀土出口价格新一轮上涨。预计在2012年之前,由于新的稀土开采难以形成,稀土价格还会持续走高。

焦炭价格震荡上行。2011年国内煤炭价格将在国内通胀加剧和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助推下,进入一轮上涨周期。受此影响,国内焦炭价格也将步入“成本驱动型”的价格上涨周期。2011年焦炭价格可能会呈现在1700~2200元/吨的区间内震荡上行的态势。

缓解上涨压力的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不仅会加大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会加大国内企业转型的压力。

大宗商品物流最优解 第4篇

目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基于市场经济建立起的大宗商品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基本形成。这种处于非零售环节, 可以进入流通领域, 具有商品属性, 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大批量商品, 不同于一般商品, 其交易市场主要集中在原料消费和生产地, 这些交易市场以所在地区中心城市的重要商品和大宗物资的集散地、交通枢纽或者说是物流节点为依托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可见, 在以大宗商品为对象, 经过加工、包装、存储、运输和配送的物流各环节中, 大宗商品物流依托于特定区域的大宗商品属性, 需要发展成适用于这一特别属性的物流方式。

而目前单纯强调大宗商品运输或是简单的物流形式已经很难满足经济发展对于该类商品高效、低成本以及“绿色”的物流要求。因此, 大宗商品物流在其属地受限等特性的制约下, 需要依托现在较为发达的信息管理技术, 应用供应链管理方式, 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于大宗商品物流的要求。毕竟, 作为物流管理发展高级阶段的供应链管理, 不局限于只单纯考虑自身物流资源调配, 而是在全局上, 沟通上下游的协调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时间上的分散的市场和流通活动, 能够做到使在大宗商品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高效的运转起来。

大宗商品流通新模式的探讨 第5篇

近几年来消费品类电子商务的销售量达到了一个拐点,以淘宝、京东、1号店等为代表的电商的销售额有着惊人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3万亿,网购交易规模突破1.85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在7.8%,过去四年这一比重分别为2.0%、2.9%、4.2%、6.2%。实体店铺的萎缩、快递行业的崛起、品牌网店的试水等等迹象表明,消费品的传统流通模式正悄然发生改变。电子商务无疑是商品流通的一个大趋势,大宗商品也不例外。大宗商品的市场容量比消费品市场的容量要大2倍以上,商品的特性与消费品迥异,大宗商品流通模式的革新与电子商务该如何结合,将是我们要探索的一个大课题。

一、传统电子商务模式服务大宗商品贸易的瓶颈

以阿里巴巴网上商城为代表的b2b电子商务形式在工业品领域是先行者。这个商业模式,对于产业客户扩大客户群体而言是突破性的,但这个商城模式更大的作用是发挥了信息集散的作用,大多数客户更多的选择是线上联系,线下交易。与淘宝现在线上展示—线上交易—线上结算相比差距较大。而且参与此类平台较多的也是产品类企业,像阴极铜等原材料的产销企业在平台上完成购销的极少。事实证明,适用于日用品领域的网上购物形式的发展路径,在大宗商品领域还有待完善。

我认为三大因素,制约了大宗商品利用消费品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的空间。一是大宗商品的销售渠道与日用品的销售渠道差异大。大宗

商品的价值巨大但毛利率低,中间销售环节较少,不能像b2c模式通过压缩中间环节,进而提高购销利润。因此,购、销双方从网上销售、购买大宗商品的利益不大,动力不强。二是大宗商品网上购物的流程与传统方法差距大,体验差。通过网上购物,结合支付宝一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虽然可以避免交易中的违约风险,但资金周转的效率太低,与现货市场的当日款项到账相比,毫无优势。三是市场参与主体与消费品市场参与主体的关切点差异大。大宗商品贸易更加注重货物生产与供应的连续性、稳定性,对交易风险的把控,对价格波动的防范。这些功能是消费品电子商务模式所无法给予的。

二、大宗商品电子商务未来的革新方向

以传统的消费品b2c模式开展的大宗商品的电子商务模式,只能是大宗商品传统流通模式的一种辅助和补充,还看不到成为大宗商品流通重要手段的趋势。大宗商品的流通模式改良,可预期的方向无疑仍是电子商务,只是要对目前的电子商务的模式做出重大的突破。从大宗商品贸易的参与主体的需求点和关切点出发,我认为大宗商品垫子商务要符合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的需求:

第一是基础层面包括两个需求:一是更为广阔的市场,更为众多的贸易伙伴。从开拓客户层面来说,传统的b2b或b2c模式基本能够胜任,更高的要求是要降低甄别客户所需带来的时间成本和信用成本。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的准入门槛和信用保障机制应该较日用品为主的电子商务更加严格和完备;二是更为自如的货物流转。大宗商品有别于以自如的货物流转。大宗商品有别于以自用为主的消费品市场。

大宗商品在市场内的再次流转或多市场内的多次流转是常态化的。大宗商品电子商务除了有紧密配合的第三方物流(或是交易中心监管的物流)外,商品的标准化、仓单的统一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电子化仓单、仓单互认、仓单窜换等是必备的要素。第二是信用层面包括两个需求:一是更为便利的交易流程和更为低廉的交易成本。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大,参与企业的规模差异大,需要有实时的报价系统和交易撮合系统,将以往一对一交易的局限,改造为一对多或多对多交易,提高企业之间报价询价的效率;二是更为可靠的信用保障。大宗商品贸易违约的危害巨大,电子商务平台应该提供独立的资金结算中心,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是金融层面包括两个需求:一是提供贯穿全程的配套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与金融服务的高度结合是大宗商品贸易的内在需求,提供产业链的全程无缝金融支持是电子商务平台与银行合作的一个方向;二是更完善的价格波动风控工具。大宗商品的相关企业防范价格波动风险除了参与期货套保以外缺乏其他的风险工具。有些大型企业为了开展掉期、合约互换等业务,要绕道海外市场。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如果能够成为产业客户一个重要的风险管理平台,离成功就不远了。

三、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的开拓与尝试

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简称甬商所)是华东地区唯一一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大宗商品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作为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开拓者,甬商所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实现集中交易,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实现多点交收和就近配送,通过整合现代金融技术

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开创了“智慧贸易”的现代流通新模式。

一是创新交易模式、再造流通环节。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甬商所突破了传统现货贸易的时空限制,使全国甚至全球各种形式、各种成分的投资者汇聚到一起参与交易,方式便捷,机会丰富。通过电子商务的集中报价,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撮合配对完成电子合同的订立,省去了搜寻交易对手的时间和费用成本。现货递延交易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的交易环境,方便高效的聚集了相关商品的交易信息,形成了公允的现货市场价格。同时,现货递延交易的保证金制度,与经济合同中的“订金或预付款”对接,在确保合同真实有效和完全履行的同时,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降低了交易成本;现货递延交易中的每日交收制度,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情况灵活选择交收申报时间,配对成功即能当日提货,有效满足了企业的现货需求,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库存。

二是整合仓储物流资源,提升物流效率。现货递延交易制度通过指定交收仓库的方式,实现严格、统一的集中交收制度,改变了传统现货贸易中单一的点对点关系。甬商所上市的阴极铜与上期所的阴极铜,交割单位与货物标准完全一致,交割仓库基本重叠。这不仅使客户可以轻松做仓单转换,便捷做跨市套利,而且弥补了上期所的每月仅有一次交收,增加了企业的自主选择权利,做到每日都可便捷交收。此外,电子仓单和电子合同相匹配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物流信息受纸质凭证的束缚,使注册仓单的申请、货物入库指令的发送、货权的过

户、提货指令的发送等业务操作环节因信息变化变得安全、高效和便捷,实现了商流和物流的无缝对接。

三是建立第三方存管和结算,保证资金安全。甬商所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制定结算银行建立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关系,对客户资金实行专款专存,确保客户资金的安全。甬商所的交易系统和银行系统之间用专线联系,客户在甬商所的资金只能通过该客户与银行约定的银行账户实现存、取,实现客户资金的“全封闭”管理。甬商所作为资金结算的中介,建立了实时存管和日终对账的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不仅确保客户资金安全和交易顺畅,还使得交易所衍生其他金融服务成为可能。

四是交易、结算、物流三折有机结合,创新金融服务。银行传统的质物监管、价格评估、放款流程和授信规模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流通周转快的要求。甬商所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交易、结算、物流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开展仓单质押和未来仓单质押等双向融资服务,一方面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和贷审成本,另一方面满足了贸易企业对流动资金“周期短、时间急、次数多”的融资需求,为中小企业开辟了快速的融资渠道。

五是交易模式多样化,经营效果显著。甬商所推出的电子化的招标和拍卖交易模式,服务实体经济、贴近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个性化需求。阴极铜品种更是趋于成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知名的兴业铜业、世贸铜业、博威电子也都相继成为甬商所的交易商,参与了交易,一

大宗商品价格 第6篇

非农就业数据出现异动,美元回调

最近对市场影响较大的基本面数据中,重点关注4月3日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该数据的意外下滑对美元和非美货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经过2014年5月以来的稳步增长后,2015年3月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达到29.5万人,这是该数据在2010年6月以来的最好表现。但是,暴涨之后出现了意外下滑,4月初公布的就业人数增幅为12.6万人,明显低于预期的24.6万人。受到疲软的非农就业数据的影响,美元指数延续了近期的回调节奏,而非美货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同时受到非农公布当日为欧洲主要国家的复活节假期的影响,非美货币短线的涨幅也进一步扩大。

澳洲联储议息前后澳元出现异动

除了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之外,澳洲联储维持2.25%的基准利率不变,也引发了澳元短线的迅速攀升。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一个资源出口型国家,原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出口对于澳大利亚经济的影响较大。近期,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的影响,澳洲联储的降息预期也出现了进一步升温。澳洲联储在最近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并未采取进一步的降息举措,受其影响,澳洲联储利率决议公布前后澳元短线升幅超过了该货币1%的日常规波动(一般情况下非美货币的日常波动幅度基本维持在1%左右),但是从澳元中期走势来看,下落格局不变。

影响澳元走势的主要因素

影响澳元走势的两大基本面因素为:一是澳大利亚国内经济前景不乐观;二是美联储升息预期对澳元走势形成打压。与2014年12月底的走势相比,截至2015年3月底澳元兑美元跌幅已经超过了6.8%。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国际铁矿石价格在4月初跌破50美元/吨,受到供过于求的影响,未来国际铁矿石价格仍有进一步下滑的压力。而作为全球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的矿业投资必然会受到影响。澳大利亚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2014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季率增幅为0.5%,低于预期的0.7%。年率增幅为2.5%,这也是2013年三季度以来的最差表现。

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引发矿业投资放缓的同时,澳大利亚消费和出口状况也不乐观。最近3个季度澳大利亚的生产者物价指数一直表现疲软,通胀指标(CPI)跟2014年同期相比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受到通胀压力放缓的影响,澳洲联储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升温。自2014年5月以来,受到美元指数走强的影响,澳元出现加速下跌,而澳大利亚的贸易账重新出现恶化也支持澳洲联储进一步降息。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失业率进一步走高,澳洲联储在2015年2月的第一次议息会议上将基准利率由2.50%下调到2.25%,同时将失业率预期进行了上调而通胀预期进一步调低。虽然在4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但是5月降息的预期进一步升温。

通胀压力放缓、出口下滑、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和铁矿石价格的进一步回落对澳大利亚经济增速形成拖累。受到美联储年内升息与澳洲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澳元走势仍然承压。

澳元兑美元中期跌势保持不变

从澳元兑美元月线图走势来看,今年年初澳元直接突破了2010年6月以来的低点0.8081,澳元2008年11月以来的涨势阶段性结束。澳元兑美元当前在2013年3月以来的下跌通道内运行,长期运行到通道下沿0.7500获支撑,跌势放缓,预计经过接近1年的连续下跌之后,澳元接下来面临一定的技术性调整需求,预计经过长线的调整之后跌势延续。

从动能来看,澳元从2014年7月至今的下跌过程中的斜率接近60°,下落过程中连续收出大阴线,同时在下跌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一条像样的阳线,连续性非常好,MACD指标也处于下跌动能充盈阶段,有利于超长线涨势的进一步展开。

从澳元超长线走势来看,无论是趋势还是动能方向均为向下,同时在下跌过程中的连续性非常好,有利于超长线跌势的延续。但是,经过连续的下跌之后,澳元将面临一定的技术性调整需求,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整才更利于长线跌势的进一步展开。

从澳元兑美元的中期走势来看,2014年9月至今,澳元兑美元一直以创新低节奏运行,均线系统处于压制排列状态,客观方向向下。虽然在3月底的运行过程中,澳元一度对55均线形成向上穿越,但是仅仅是影线被越过,反弹遇阻重新受到均线系统的压制。澳元兑美元中期虽然一直以创新低节奏运行,但是创新低的力度逐步降低,从MACD指标来看,澳元兑美元在创新低过程中形成了一连串底背离,限制了中期跌势的进一步展开。而从形态来看,澳元兑美元在4月2日创出近期新低后,一直围绕创新低点位0.7532形成斜率在30°左右,属于明显没有力度的低位调整,有利于中期跌势的进一步展开。受到澳元近期创新低力度明显减弱的影响,澳元未来虽然仍预测有进一步的新低,但是创新低的力度受到限制。澳元中期下跌过程中的关键阻力在0.7936,对这一价位形成有效突破之前,澳元的中线跌势不变。

我国大宗商品物流业态研究 第7篇

目前, 大宗商品物流已成为我国物流的主要部分;煤炭、 矿石、钢铁、粮食、矿建材料等大宗商品物流已成为消耗我国物流运力的主力, 化肥、农药、水泥、木材、盐也占有重要份额。总的来讲, 我国大宗商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呈以下重要特征:

1物流总量大, 且在增加。现今, 我国已成为大宗商品的消费大国, 大宗商品需求量逐年上升, 众多品种大宗商品需求量位居全球首位。1993年, 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 此后, 大豆、铁矿石、镍、锌、白银、精炼铅、玉米、煤炭等大宗商品, 先后从出口国变为进口国,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大宗商品消费国。截至2011年底, 中国已有多个大宗商品品种出现“中国时刻”, 即中国对某种大宗商品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的拐点。我国是钢铁、粮食、石油生产、消费和流通大国。我国钢铁物流总量高达约85~97亿吨;全国粮食年物流总量约为1.7亿吨, 其中跨省区粮食年物流量为0.7亿吨。2002~2007年, 全国石油加工量从2.196亿吨增加到3.268亿吨, 年均增长7.6%;汽油、柴油、煤油产量年均分别增长6.7%、10.0%、6.9%。2001~2007年, 汽油、 柴油、煤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10.3%、 7.1%, 燃料油和LPG表观消费量先增后跌。近几年, 我国各种油品的消费量在总体上仍持续增长, 油气进口量大, 物流总量在增加。

2整体技术与管理水平不高, 作业效率低。我国大宗商品物流的整体技术与管理水平不够高, 作业效率较低。以粮食为例, 从我国粮食物流全过程看, 原粮主要以包装方式进行流通, 以人工拆包入库、灌包出库、人力装卸车为特征的 “散存包运”作业模式, 不仅粮食损耗高、作业费用高, 还增加了灌仓、拆包等作业环节, 机械化程度低, 很难实现粮食的快速调、运、接、卸, 影响了作业效率。因此, 以包装为主的粮食运输方式成为提高粮食流通速度、减少流通损失、 提高资金效率的主要阻碍。再以煤炭为例, 我国煤炭物流管理的基本特点是物流里程长、成本高、效率较低。此外, 从我国大宗商品的运输环节上看, 我国大宗商品的运输不但涉及到公路、水路、航空、海运等运输方式的选择与联运问题, 还涉及到这些运输方式的主管部门各有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由于许多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缺乏对现代大宗商品物流业的总体上的构想, 已经不适应现代大宗商品物流发展的需要, 进而直接造成我国大宗商品物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受限。目前, 我国大宗商品物流的整体技术与装备水平与国外先进的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由于大宗商品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升级换代需要大量资金与人力, 并涉及到政策的扶植问题, 因此, 我国目前大宗商品物流的整体技术与管理水平还难以一下子全面提高。

3大宗商品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 第三方物流发展迟缓。 我国大多数大宗商品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以中储粮为例, 中储粮总公司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央储备粮的收购、储存、调运、销售及进出口接运业务, 以“藏”为主, 未能较好地形成仓储、转运、加工、贸易一体化, 因此, 功能单一。目前, 我国在大宗商品物流上, 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连锁企业、电子商务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 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保持着“大而全”的经营方式, 习惯自己干物流, 不愿意采用供应链模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石化行业企业为例, 很多石化企业对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 且缺乏先进的物流理念, 原本应该由社会物流公司承担的职能现在仍然由企业内部物流单位承担, 从而导致第三方物流市场薄弱, 影响了第三方物流的进一步发展。C.H.Robison是全球最大无车承运人, 已有105年的历史。公司的经营理念是:并不拥有运输工具和其他固定资产, 而是侧重于利用其遍布全球的网点和信息网络, 以及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客户资源, 集约整合社会物流资源, 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运输服务。 C.H.Robison作为全球前十大第三方物流企业, 全年收入达到70亿美元。但C.H.Robison在进入中国市场后, 由于其特有的无车承运模式与中国既有的“有车承运”管理制度的冲突, 至今仍难以获得道路货运经营资质, 更难以获得自开票纳税人的资格, 只能依附于国有运输企业从事物流经营。 目前C.H.Robison公司仍在为一张道路货运经营资质而到处奔走。我国大宗商品物流企业功能单一, 第三方物流发展迟缓现今已成为我国大宗商品物流业的显著特点之一。

4运输方式多样化, 联运、联动趋势明显。我国大宗商品物流总量大, 涉及海运、水运、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 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趋势明显, 且行业、企业之间的联动也在加强。以钢铁行业为例, 青钢集团与青岛港集团就形成了两业联动。2010年2月, 青钢集团与青岛港集团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在矿石、钢铁等物资的装卸、仓储、 运输业务上进行全方位合作。青钢集团与青岛港集团两业联动效果:青钢集团大大降低企业物流营运成本, 青钢港的港口吞吐量和收入进一步增加。

5信息化程度不足, 专业人才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我国大宗商品物流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目前, 我国大宗商品物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足。以石化行业为例, 我国多数石油化工物流企业信息手段落后, 物流信息收集、处理和跟踪的效率较低, 企业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的全面、准确和动态的把握, 无法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运作, 更难以实施数字化的物流运作管理,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还不高, 物流的各个环节之间还缺乏有机的联系, 对物流活动的控制还属于事后控制, 一些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的水平。我国大宗商品物流技术装备的水平随着各大宗商品物流企业的发展正不断地提高, 但各大宗商品物流企业短缺专业人才的现象仍是普遍的。为此, 我国许多大宗商品物流企业正在构建物流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的激励机制。许多大宗商品物流企业正加快搭建企业与高校互动对接平台, 积极开展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 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积极支持建立多层次的物流综合培训体系、实验基地和人才孵化基地, 努力开展多渠道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训。

2我国大宗商品物流发展趋势

大宗商品物流业是我国整个物流业的一部分, 大宗商品的物流业与其他物流业具有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大宗商品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总统讲, 谁控制了流通, 谁就控制了这个国家的经济。胡锦涛也指出, 中国正在进入由消费决定生产的阶段。 国际上有一种观点认为, 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 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国的大宗商品物流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呈现着自身的发展趋势的。这些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1一体化的大宗商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必将升温。世界级的大宗商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对于一个城市, 乃至于一个国家, 其诱惑是毋庸置疑的。目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 已逐渐成为世界大宗商品的中心。由于横向一体化的大宗商品物流中心可以实现空间上的集成, 可以实现不同企业的物流业务的联合化共同化处理, 因此, 横向一体化的大宗商品物流中心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省车次、 节省物流工作量,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纵向一体化的大宗商品物流中心可以实现不同物流功能、物流环节的集成化运用, 因此, 纵向一体化的大宗商品物流中心可以简化和减少物流环节、减少物流作业量、降低物流成本, 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数据的利用率, 可以有效地提高作业处理速度和处理效率。因此, 中国各地对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大宗商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在未来的若干年里必将进一步升温。

2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与物流服务集成的发展进一步升温。我国大宗商品物流业务发展正在由传统的生产、销售环节向系统集成优化迅速发展。提高大宗商品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 促进大宗商品物流服务和电子商务集成创新;推进煤炭、钢铁、塑料和粮食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与物流服务集成健康发展已是我国大宗商品物流发展基本趋势。

3大宗商品供应链系统优化, 第三方大宗商品物流企业逐步升温。过去十几年中, 我国物流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是, 打开了大宗商品物流外包的大门。 比如, 大豆、棉花等农副产品在过去都是由国家一手掌控的, 现在这种局面已被打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 我国大宗商品物流业的体系结构还将会进一步地发生改变, 大宗商品物流业的外包将得到进一步地深化与完善。大宗商品物流业的未来将更关注以供应链为对象的系统优化, 大宗商品物流服务越来越深入大宗商品经营全的过程。未来将有更多的第三方大宗商品物流企业, 在搞好基础物流服务的同时, 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逐步开展一些更加深入的大宗票数物流运作服务或物流管理服务。集成供应链所有环节上的物流功能, 对总体物流成本进行管理, 对供应链库存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管理, 提供基于大宗商品供应链的需求预测, 面向多元化产品线及客户提供仓储运输及相关运作服务, 为大宗商品供应链的系统集成与优化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等已是大宗商品现代物流发展基本趋势。

3我国大宗商品物流发展对策

着眼于国计民生, 我们要积极推进大宗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农副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 我们要极推进现代大宗商品配送物流体系的建设, 努力减少大宗商品流通环节, 降低中间费用。为此, 下面给出一些针对我国大宗商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3.1构建政策支持体系, 营造良好的大宗商品物流业发展环境

既要争取国家和省的保税和扶持政策, 也要结合宁波实际, 研究出台配套优惠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增加财政投入, 降低税费, 进一步改善投资审批、口岸进出等发展软环境, 吸引国内外著名大宗商品交易商和重点项目入驻, 或设立分部, 促进本地大宗商品物流企业的快速成长。

3.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智能化的大宗商品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大力推广应用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 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 加快大宗商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进一步健全与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整合资源, 构建联接国内外企业、客户以及有关物流管理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网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智能化的大宗商品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实现资源共享, 促进与大宗商品市场配套的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的发展。

3.3大宗商品物流企业必须做大做强, 增加规模效益

为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 大宗商品物流企业必须做大做强, 增加规模效益。国家要在政策和经济手段上有意识的采取扶植措施, 促进中国大宗商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现有物流企业间的重组兼并, 促进集约性大宗商品物流企业的发展, 再造几个“大船”, 努力提高大宗商品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 以应对国外大宗商品物流企业的挑战。要加快对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等的建设, 要积极促进分拨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发展, 要积极发展国际性的大宗商品物流中心, 要确保重点的大宗商品物流企业的优先发展。

3.4广为吸纳人才与资金

中国大宗商品物流业要做大做强就需要有更多的资金、 知识和人才, 就需要有更先进的管理技术, 就需要更多、更好的技术设备。因此, 中国大宗商品物流业要广为吸纳资金与人才。

3.5进一步扩大大宗商品物流市场向国际、国内开放, 推动联运联动物流体系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世界资源配置中心向东亚特别是中国沿海转移, 我国已成为重要的大宗商品贸易的发生地, 包括石油、煤炭、铁矿石、钢材、有色金属、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因此,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我国大宗商品物流市场向国际、国内开放, 努力加强我国企业与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合作交流, 积极支持我国大宗商品物流品牌企业“走出去”, 努力建设开放的大宗商品市场体系, 努力优化我国大宗商品货物运输结构, 充分挖掘与发挥我国海、陆、空交通的优势, 大力推动海运、内河、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有效衔接, 进一步推动大宗商品区域物流联动的发展, 加快形成多式联运联动物流体系。

4结束语

目前, 我国已成为大宗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大国, 对大宗商品物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大宗商品物流现今已成为我国物流的主要部分, 煤炭、矿石、钢铁、粮食、矿建材料等大宗商品物流已成为消耗我国物流运力的主力。研究我国大宗商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勾画出我国大宗商品物流业态的基本面貌, 指出我国大宗商品物流业所存在的基本问题, 这对我们有的放矢搞好我国现在与未来的大宗商品物流工作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大宗商品物流在我国现代物流业中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着眼于国计民生, 我们必须搞好我国大宗商品物流业的工作, 包括对我国大宗商品物流业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发展现代物流与提高运输效率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 9:58, 81.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 2011:13-48, 213-214.

大宗商品金融化文献综述 第8篇

一、大宗商品金融化的概念界定相关文献

目前学术界对于大宗商品金融化 (B ulk C om m odity Financialization) 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

国外学者D ore (2012) 对于大宗商品金融化这么表述:大宗商品金融化指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大宗商品交易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较高。Epstein (2005) 认为大宗商品金融化是指金融动机、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在大宗商品交易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具体到期货市场, 金融化表现为期货市场在大宗商品定价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定价权逐渐由现货市场转移到期货市场。

吕志平 (2013) 这样界定大宗商品金融化:大量货币资本介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 使得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波动幅度加大, 暴涨暴跌。王劭臻 (2015) 将农产品金融化定义为:在商品市场中金融性动机、金融市场行为以及金融机构及其从业者在行业的运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经济系统或者金融市场弱化了可交易商品的商品属性或者实际价值并在其中渗入金融因素, 使之成为可交易的金融工具或者金融衍生工具。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界定大宗商品金融化:不接触零售环节, 主要作为原材料、半成品的大批量生产的商品在交易过程中, 交易的方式由现货交易转向期货交易为主, 参与人员包含了大量的中介投机者, 其商品属性得以弱化, 金融属性得以强化, 演变为可交易的金融工具或者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过程或者现象。

二、大宗商品金融化原因相关文献

国外学者G eer (1978) 研究中提到商品期货作为一项独特兼保守的资产, 相对于普通股而言具有相似的流动性, 但是风险更低, 为最早涉及大宗商品金融化的研究文献。后期学者G orton和R ouw enhorst (2005) 通过实证研究, 证明大宗商品与股票的投资收益率在持平的情况下, 大宗商品的标准方差更小;通过大宗商品的的收益率与股票债券收益率相关性较小证实了大宗商品可以作为对冲股票和债券风险的有效工具;通过研究大宗商品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正向相关性, 表明大宗商品作为新的投资资产可以有效抵御通货膨胀。

国内学者崔明 (2012) 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原因。内因主要有:投资者投资大宗商品增加了投资组合的多样化, 同时能有效抵御通货膨胀, 对冲汇率带来的汇率风险, 还可以作为投资新兴市场的替代资产, 增加套利机会;外在因素有:低利率政策及货币宽松环境等刺激了投机者在大宗商品市场追求高收益的投机行为, 新型金融产品的广泛应用及新的投资机构的加入, 商品期货交易机制的完善, 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宗商品金融化的进程。汤珂 (2013) 在欧盟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大宗商品的价格并不仅仅受供需影响, 而十分显著地反应在金融因素引起价格变化上。这个问题和目前中国遇到的定价权有关。大宗商品的金融化可以把大宗商品的价格风险进行分摊, 而且可以降低对冲成本, 是大宗商品金融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大宗商品金融化是由其内在独特的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共同决定的, 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展现的, 至于大宗商品更多的属性, 将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展现出来。

三、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影响相关文献

近几年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 以石油为例, 2003年初价格维持在30美元/桶, 2008年7月份涨到147美元/桶,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又回落到32美元/桶左右。大宗商品价格如此剧烈波动不仅反映了商品基本需求的变化, 更反映了大量货币资本的投机行为, 此种现象对各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 很多学者投入了大量经历予以研究。

国外学者G reta (2005) 认为大宗商品金融化改变了人们的经济行为, 更多的参与者通过金融途径获取利润而不是通过贸易和生产实体经济行为获取利润模式将影响实体经济, 短期将促进经济发展, 长期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

国内学者李江鹰 (2010) 分析了商品金融化的利弊两方面, 指出在投资领域和投资策略的拓展与丰富上商品金融化具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 套期保值却由于增加的价格波动的负面影响而变得复杂。李书彦 (2013) 研究发现在市场供需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 大宗商品的价格在短期内暴涨暴跌, 反映了在大宗商品金融化背景下, 大量货币资本活跃的投机行为, 同时其研究发现大宗商品金融化导致交易主体的金融化和价格形成金融化, 价格金融化主要表现在商品的定价机制由传统的定价方式走向金融化定价。

由此可以看出, 大宗商品金融化对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 中国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有相关性, 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利益, 特别是下游的公司和企业。因此, 全面分析、掌握大宗商品金融化对经济的影响程度, 尤其是价格波动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论

目前很多学者对大宗商品金融化的概念、原因及影响都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及探讨, 相关理论比较丰富;但关于大宗商品金融化边界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对大宗商品金融化边界的系统研究基本是空白。由此可见, 大宗商品金融化边界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足够认知和重视。但是大宗商品金融化是有边界的, 其过度金融化将会催生金融风险。因此, 本文提出金融化边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摘要:大宗商品金融化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现存文献较多, 但是鲜有大宗商品金融化系统的文献综述。总揽各专家学者的观点, 梳理大宗商品金融化的成果, 总结其研究的不足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文献的回顾, 对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定义、原因及其影响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本文的研究以期丰富大宗商品金融化的理论研究, 并为我国大宗商品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大宗商品,大宗商品金融化,大宗商品金融化边界

参考文献

[1]Gorton G, G.Rouwenhorst.Facts and fantasies about commodity future[J].Financial Analysts.journal, 62:10-68.

[2]Krippner, G.R.The financialization of American Economy[j].Socio-Economic, 3:160-200.

[3]Domanski, Dietrich, and Alexandra Heath.Financial Investors and Commodity Markets[J].BIS Quarterly Review, March, 2007:53-67.

[4]Eisenmann T., Parker G.and Van Alstyne M.Platform Envelopment.Strategic Man-agrement Journal, 2011 (10) .

[5]史晨昱.大宗商品金融化.中国金融, 2011 (7) .

[6]张雪莹, 刘洪武.国际大宗商品金融化问题探析.华北金融, 2012 (4) .

[7]徐清军.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日益走向金融化.国际商报, 2011-06-27.

大宗商品价格 第9篇

一、导论

通货膨胀主要受到三个主要因素驱动:总需求、货币供应和外生冲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通胀就是典型的外生冲击。由于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断上涨, 相关行业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相关产品价格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的影响。观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于未来物价走势的判断非常重要。

二、计量分析

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进行计量分析:

(一) 模型选择

被解释变量:CPI (Y) 和IMF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X) 。选择依据:通过对CPI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就能够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Y=β0+β1*X+u;其中:β0是常数虚拟变量, 包括许多难以量化的因素的影响;β1是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的弹性, 介于-1和+1之间;u是随机误差项。

(二) 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大宗商品网2008年1月到2012年6月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和CPI两个指标的月度数据作为分析基础。此时期可以说明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程度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三) 模型回归分析

1. 平稳性检验:采用ADF单根检验方法, 对Y, X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Y和X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2. 协整检验:

对原始数据做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对应的残差u做单根检验得ADF (u) =-3.33

3. 误差修正模型ECM:

由于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且它们都是一阶单整, 所以用ECM模型进行估计, 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 回归结果可以表述如下方程:DY=-0.09+0.027*DX-0.119*u (-1) , tx=2.94, X对Y统计显著, n=53, R^2=0.183模型的拟合度为18.3%, 两个变量变化的拟合程度很低, 所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变化不是我国CPI变化的主要原因。

4. 自相关检验:DW=1.77, 在显著性水平为5%, 自由度为

1下, 从DW检验表查得模型数据无自相关性。

5. 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F检验值与F检验临界值得比较可以看出, DX不是DY变化的原因, DY也不是DX变化的原因。

(四) 模型结论

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 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就会相应增加或减少0.027个单位。我们可以看出,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 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 在这段时期大宗商品价格因素对CPI的影响程度较小。

三、大宗商品与CPI的关系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传导有多个渠道:一是通过进口消费来影响CPI食品价格, 如国外大豆油、糖价格上涨, 很快传染到我国相关食品价格;二是成本传递渠道, 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将影响炼油企业的成本, 从而让发改委调整成品油价格 (属于CPI非食品)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 国内供应商也会“跟风”涨价, 这是联动效应发挥作用;四是预期和扩散渠道。一旦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形成, 企业通常会增加购买量, 从而引起产品价格进一步提高, 并扩散到其他部门, 引起社会各部门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

四、小结

我国是一个能源、原料进口大国, 受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很大, 我国作为世界的加工中心, 其产品价格受制于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虽然现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但是大宗商品的价格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我国CPI, 随着我国2001年加入WTO,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 国际大宗商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密切, 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合理的机制, 采取有效措施, 减缓大宗商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摘要: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 但是一直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影响。当前, 我国通货膨胀压力陡升, 2007年3月以来, 受一系列因素影响, 我国物价水平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持续攀升, 处于高位。通货膨胀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很多, 本文主要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 寻找传导途径, 采取合理措施稳定我国物价, 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计量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2]周菊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经济周期关联性研究[J].西部论坛, 2012 (3) .

[3]任峰.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J].宝鸡社会科学, 2011 (1) .

大宗商品价格 第10篇

农业产业安全面临新挑战

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农业效益。但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持续攀升, 国内粮棉油糖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对提高农业效益、维护农业产业安全带来新挑战。

大宗农产品国内外价差不断扩大。随着劳动力、土地、环境保护等成本不断提高, 我国农业成本快速上升。2006~2012年, 我国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甘蔗价格年均涨幅均低于同期成本涨幅, 到2013年我国大宗农产品国内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价格。2014年前5个月, 大米、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食糖国内外价差分别为每吨318元、451元、924元、1484元、7078元、2766元。

关税的防火墙作用受到削弱。近年来, 主要农产品进口税后价低于国内最低保护价和临时收储价, 关税的防火墙作用受到削弱。这导致边收储边进口, 政策成本过高。2013~2014年度我国临时收储玉米6919万吨, 临储棉花629万吨, 每吨棉花库存1年的利息和维护成本在2000元左右。临储菜籽油高达600万吨, 若按当前市场价格销售, 价差损失超过150亿元。食糖临储库存累计500万吨左右, 隐亏估计超过200亿元。

进口对国内农业产业影响加深。受价差驱动, 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激增。“大豆之殇”是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的典型表现。我国大豆种植户均面积小, 难有规模效益, 生产成本比美国高30%以上。由于大豆市场高度开放, 国内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低, 导致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食糖进口价格过低, 导致国内价格持续下跌, 造成糖企全面亏损、蔗农收入下降。国内外价差不断扩大, 是造成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根本原因。

粮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受到威胁。虽然当前我国粮食进口量并不大, 但由于进口受国内外价差驱动, 国内粮食产业发展受到威胁。在国内粮食连年增产、库容紧张的情况下, 进口激增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卖粮难”局面。

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

中央“一号文件”把“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第一条, 凸显了确保粮食安全、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的重要性。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产能达6亿多吨且库存充足,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业开放度提高,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

增产潜力减弱, 保持产能难度加大。2003~2014年的粮食十一连增实际是波动型的微增。11年间, 不同年份增产幅度差异较大, 最高增幅是2004年的9%, 最低是2009年的0.4%, 且近4年有逐年减小趋势, 在高基数上继续增产难度越来越大。我国粮食发展纲要要求到2020年粮食产能达5.5亿吨以上, 尽管2013年粮食产量已超过该目标, 但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自然灾害和资源环境制约, 在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 保持现有粮食产能难度加大。

生产成本快速上升, 粮食价格提升空间减小。据测算, 从1995年到2011年, 我国3种谷物和大豆每亩产出量分别增长29.1%和32.8%, 但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期每亩总成本分别增长110.2%和91.8%, 收益率都明显下降。直接生产成本上升是推动农业生产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力量, 包括化肥、农药、农膜、机械作业、劳动力等, 这些投入占总成本的80%以上, 而且近几年仍在上升。粮食价格缺乏高关税保护, 难以相应上涨, 这就使粮食生产缺乏必要的利益激励。

进口快速增长, 粮食安全战略受到挑战。自2009年我国谷物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以来, 进口量一路激增。尽管目前我国三大谷物进口量保持在关税配额之内, 但按目前生产成本和价格增长趋势推算, 今后5~7年三大谷物以配额外关税税率进口将成为现实。我国对于征收配额外关税后的进口是完全放开的, 这将给“以我为主”和“适度进口”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带来挑战。

种粮比较效益低, 流转土地“非粮化”较为普遍。2011年, 种植苹果、蔬菜、花生的每亩净利润分别为4612元、2558元、723元, 而种植3种主粮的平均收益只有251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接手流转土地后“非粮化”现象较为突出。截至2012年底, 全国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面积为1.56亿亩, 占总流转面积的56%。截至2013年底, 有些种粮大省土地流转后“非粮”比例增加了20%~30%。

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新挑战

调查显示, 目前城市居民感到最不放心、最不安全的社会问题是食品药品安全。因此, 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多。一是农业生产环境影响。据专家估算, 我国粮食生产每年因重金属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二是农业生产技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 非科学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现象屡见不鲜。三是经营方式及市场影响。我国有2.5亿农户和约50万个农产品加工企业, 组织化程度较低, 分散经营的模式很难实行标准化生产, 在利益驱动下农产品质量控制往往被忽视。

确保我国农业安全的对策

农业安全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生活和国家安全, 必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要求, 从战略高度积极应对。

完善农业产业安全战略。在涉农国际贸易谈判中坚持粮棉油糖关税税率不减让、关税配额不扩大、农业“黄箱”支持空间不削减。加强产业损害预警, 积极利用“两反一保”措施, 使贸易救济常态化。研究建立农业产业损害补偿机制, 加强对国内产业的贸易补偿, 对因进口农产品竞争而受到损害的农业产业和农民提供补偿性援助。

实施差别化的粮食安全战略。根据“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 区分口粮、工业用粮和饲料粮的不同需求特点, 明确国内必须保有的基本面积和基本产量, 确定农业支持优先重点。合理确定粮食进口预警阈值, 运用有效手段把握进口时机和节奏, 确保进口规模适度适当。

强化农业支持战略。一是完善财政支农长效机制。探索“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的财政支农政策, 使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得到更多补贴。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 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二是明确金融部门支农责任。加大国家对涉农贷款的补贴支持力度。三是明确大型涉农企业粮食安全方面的保障责任。对经营大宗农产品且达到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型企业, 实行强制性信息报告制度和库存储备制度, 规定规模以上粮油经销企业必须建立相应规模的粮食安全储备库存, 明确其在粮食安全方面的法定保障责任。

推进农业“走出去”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完善农业“走出去”政策支持体系, 加强组织和监管。一是抓住重点环节, 突出重点领域, 主攻周边国家,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二是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进口渠道, 充分利用双边协定和多边协定, 把握好农产品进口规模和节奏, 稳定进口来源。三是把农业“走出去”与市场多元化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提升“走出去”对象国的生产能力, 为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进口渠道夯实基础。四是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市场交易, 争取掌握粮食价格国际话语权。

大宗商品盛宴散场 第11篇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在过去三个月持续削减大宗商品的净多头持仓,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最长看空周期。

事实上,近期商品市场的调整是从3月份开始的。表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延续指数从605.48点的年内高位最低跌至502.28点,最大跌幅达17.04%,而国内文华商品指数从年内高位190.30点跌至169.42点,最大跌幅为10.97%。

如果从更长期的时点来看,不管是国内商品市场还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都是在2011年上半年运行至历史高点出现的调整,CRB延续指数是在2011年4月见顶,国内文华商品指数是在2011年2月见顶。

在上周本刊《大宗商品市场:12年牛市已然终结未来熊途漫漫不言底》一文中指出,持续了12年的大宗商品牛市已经结束,商品市场已经进入熊市周期。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牛市基础不再

短期来看,近期大宗商品市场暴跌主要是受到欧洲形势的影响,尤其是希腊大选的不确定性。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经理Mihir Worah认为,商品价格下跌主要是因为投资者正在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于欧洲充满不确定性,市场上存在规避风险资产的普遍趋势。

未来一段时间,这一因素仍将成为主导市场的核心因素。无论是否留在欧元区,未来希腊问题仍会继续困扰市场,宏观面难言乐观。而从长期来看,大宗商品牛市的基础已经动摇。

经济周期从大的方向上决定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主要经济体5月制造业PMI指数较上月环比出现回落。PMI反弹经济体的数量继续降低,全球经济总产出在继续放缓趋势中。有分析人士表示,一季度全球工业产出总体增速的反弹过程可能在二季度终止,至于回落的程度和速度可能取决于美国经济在二季度的表现。

一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格局一方面刺激了大宗商品市场的终端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高风险偏好资金提供了投资渠道。而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速的趋势性放缓,大宗商品牛市基础已经动摇。

以文华商品指数为标的,其从2001年11月至2011年2月运行了一轮长期牛市,技术面看,走出了清晰的五浪上行结构。目前运行的可能还只是A浪下跌过程中,未来熊市仍会持续较长的周期。

铜、原油、贵金属仍有较大下跌空间

笔者认为,在本轮商品熊市中,以铜、原油为代表的工业品以及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将成为领跌品种,而农产品由于需求稳定、成本提升等因素将表现得相对抗跌。

在上一轮大宗商品牛市中,铜、原油属于受“中国因素”驱动最为强烈的两个品种,其价格最高都出现了10倍以上的涨幅。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高价难以为继,未来回归合理价位应属大概率事件。而黄金等贵金属,因为避险需求因素表现得较为抗跌,随着欧债危机的逐步明朗化,补跌在所难免。

而技术面看,LME铜、美原油都已进入熊市周期,未来存在较大下行空间。

大宗商品与A股市场或呈现背离走势

大宗商品市场进入熊市,A股市场是否亦将出现较大的下跌,这可能是投资者更为关心的话题。但笔者以为,大宗商品市场下行初期,更多的属于金融属性因素,这一时期表现出股市与商品市场齐跌的特征。但大宗商品市场下行中后期,更多的将会是商品属性,即产能过剩主导下的价格下行。这一时期,股市与商品市场的走势未必同步。

其实,国内市场也出现过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走势明显背离的阶段。1996年初至2001年初,国内商品市场处于熊市周期,而上证指数却呈现出明显的牛市特征。

我们认为,在A股市场处于低估值的大背景下,即使未来经济增速放缓,但伴随着经济转型,仍可能呈现出慢牛走势。而商品市场则可能出现阴跌慢熊的表现。预计今年三季度到2013年全年,将可能呈现出二者持续性背离的走势。

共建大宗商品平台经济生态圈 第12篇

目前, 制约大宗商品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宏观政策引导的力度不够。另外, 行业缺少监管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行业监管和发展是有部分矛盾的, 但又是相互统一的。

我认为,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 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将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政府应该考虑如何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当然, 这项工作也是行业分会要做的, 至于所面临的体制和机制的问题, 是需要政府和行业分会共同推动的。

我认为, 要提升市场的主体活力, 就要提升服务的能力, 要创新服务模式。目前市场的重复化建设和同质化竞争还非常严重, 尤其在整个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因为有很多的假李逵存在, 导致发展的过程当中很难进行创新, 制约了大宗商品对国家经济的贡献, 大宗商品的这种潜力没有得到体现。所以我认为, 行业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大家都有一个愿望, 那就是能够找到行业未来发展的道路。发展市场, 改善环境很重要, 这不仅是行业分会要做的事情, 同是也是市场要做的事情, 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因此我们向政府呼吁,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作为一个核心的纽带和桥梁, 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 支持其充分地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 形成管理体系, 加快发展。另外, 目前全世界的大宗商品开始向中国转移, 更多的向新加坡、印度等国转移。我们要看到, 整个行业的发展面临很重要的机遇,

我认为我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要向电子商务服务的平台转化。现在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还是一个交易中介, 在未来五到十年间,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要进行整合, 这是历史的推进。只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核心定位, 真正进行跨界融合, 融合所有的资源, 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交易市场, 实现从交易平台向物流平台的转化, 最终形成一个资源配置的转化。

有专家说, 大宗商品的未来都在大家的思考之中, 如果站在一个将军的位置上, 就要思考更长远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把大宗商品市场作为一个配角来看, 那么大宗商品就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了。所以我认为,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必须向服务平台转化, 必须向更好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国内外多层次区域市场的协调发展很重要, 一是要东引, 就是以天津、上海、广东、福建省为先导, 建立国际法制化的贸易体系。要发挥东部沿海省市的人才优势, 使我们国家尽快融入全球一体化。二是要西进, 现在在国内提的最多的就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一带一路。因此, 我们要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为依托, 沿着长江经济带延伸, 把市场建立好。三是要南联, 就是以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港澳台为重点, 推动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 推进我国贸易发展和更广泛市场的融合。

目前, 大宗商品行业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市场和不好的市场, 它们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壁垒, 甚至是隐患, 是地雷。我认为, 净化市场扫除壁垒不能靠别人, 要靠自己。我们要把一些好的市场的资源进行共享, 以这种资本和资源为纽带搭建一个联盟, 这个联盟在未来会以一种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 来代表这个行业的先进生产力, 能够真正成为中国流通的实践者。

上一篇:学会思考下一篇:烟气再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