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评判范文

2024-08-28

优化评判范文(精选11篇)

优化评判 第1篇

关键词:刻面检索,综合评判,打分排序,数据空间

0 引言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web信息的增加,数据管理呈现出海量,共享,多样化等新特点。数据已不再是关系模型下纯粹的结构化数据,图片、音频、视频、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大量涌入到应用中来。新的数据特点使数据管理技术面临挑战,传统的DBMS在这些挑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数据空间[6]作为一种新型的数据管理系统,是对多样化的数据源的统一集合与管理,具有分布存储,多数据源和模式松散等特点[1],适应了新的数据特点,同时对传统的查询检索技术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数据空间中,为了支持更加灵活复杂的的查询需求,需要将关键字查询和结构化查询结合起来,同时也

能够服务用户通过不同侧面的描述信息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这样无疑对检索等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刻面检索[7]广泛应用于软件工程的构件检索,在数据空间中,为了满足不同专业领域的用户需求,将精确匹配(过滤机制)与模糊匹配(排序机制)相结合[2],以刻面检索支持从不同属性对数据源的检索。例如查询创作时间为“2008.5.4”,包含关键字“建议稿”的pdf文件或Word文档。当返回大量结果时,如何对结果进行评判,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研究的综合评判方法是对刻面检索的优化,支持查询条件的模糊匹配,在一定的搜索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了查全率。

1 综合评判打分框架

对于大量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除了关键字检索的情况外,允许用户提供模糊的目录结构信息(存储路径信息)和元信息(文件类型,文件大小,创作时间等)去查询。这样,我们考虑三个查下的角度:内容、目录结构、元信息。对每个角度的查询结果分别打分,再使三个方面的分数整合成统一、有效的分数,将查询结果按照总得分的高低去排序并返回给用户。初始的刻面分类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如果从三个角度去评判返回结果,可大致分为如图2的情况:

1.1 内容信息TF.IDF打分

在IR领域[3]中,对涉及文本文档的查询情况,一般使用倒排索引结构,对其包含的内容信息,使用TF.IDF打分策略。

假设给定关键字查询Q,包含一系列短语t1,t2,…,tn,则文件F的内容信息打分为

其中TFt,F=1+log (Ft),IDFt=log(1+N/Nt),|F|为短语t1,t2…,tn,在文件F中出现的总次数,Ft为短语t在F中出现的次数,Nt为包含短语t的文件数,N为文件的总数。

1.2 元信息打分

我们对数据源包含的每种类型的元信息建立DAG索引图[2],使用DAG索引结构支持元信息的打分,文件所拥有的可能的元信息的值存在DAG的叶节点上。

例如文件类型元信息的DAG索引图的建立如图3所示:

若给定元信息查询Q,在元信息查询中的某一种情况C包含查询目标值VQ,文件F自身包含的元信息VF,在C情况下的打分:

其中N为文件总数,commonAnc(x,y)函数返回节点x和y最近的共同祖先,函数fileDesc (x)返回在元信息DAG图中,通过节点x的子孙节点能够到达的节点,含有这些节点信息的文件。

元信息打分的合并整理:元信息包含的各种情况:Cl,C2…Cn,文件向量包含各自的SCOREmetadata(Q,F,Ci),其中1≤i≤n,查询向量。合并统一的元信息打分是在查询向量上文件向量的工程规范化长度。

如果在查询中只有一种元信息类别的情况,则SCOREMetadata(Q,F)=SCOREmetadata(Q,F,C)。

1.3 结构信息打分

地址目录结构分级表示作为导航利于大多数用户组织、查找文件。很多情况下,用户不能清楚的记得存储文件的具体目录结构[5],但是如果用户能记得部分的结构信息或者目录名,可以用近似估略方法找到可能的文件。

根据存储层次的特点,给出相关的定义如下:

定义1.(目录树D)它是目录结构的分层表示,每个文件是树的一个节点。

定义2.(路径节点N)给定的目录树D,路径节点N可能是(a)给定标签L的单一目录,(b)目录树的根节点,(c)通配符目录(比如带有一些可能的标签的目录)[2]

定义3.(查询路径P)P是无循环路径,P的每条边表示上:路径父子关系(/),路径祖先关系(//)。为了方便表示,root/a/b,root//a/b//(c/d),root//a/b//*可以分别表示为/a//b,//a/b//(c/d),//a/b//*。

定义4.(节点群n)为了体现路径查询中存在的序列关系,引入节点群的概念。节点群由无循环的路径上的节点组成,其中路径上存在的边的关系是父子或祖先关系。在节点群中,边的关系固定不变,但节点的序列可能改变。

节点群n的扩展是一系列的路径查询被包含在n中而不被其它的节点群包含。

节点群中不能出现root和*,因为定义根作为路径查询头节点,通配符节点作为路径查询的尾节点。

例如:(a/b)是一个节点群,可扩展包含关系:a/b、b/a;(a//b/c)也是一个节点群,可扩展包含关系:a//b/c,a//c/b,b//a/c,b//c/a,c//a/b,c//b/a,总的来说是对节点序列的排列。这样,用户在结构信息方面查询时,给定大概的一个节点群,返回的是能够通过节点群扩展到达其中包含的路径的文件。

设在结构信息查询P下,目录树D,

其中N是目录树D的节点数,F (D,P)是返回在查询P下能够通过其查询目录树构成的节点群的扩展到达其中包含的路径文件数。

其中P’是结构查询Q的松弛变化下的路径查询[2],F (D,P')是返回P’下能够通过其构成的节点群的扩展到达其中包含的路径文件数。

1.4 打分的统一合并

为将三种打分有机的结合起来,令:

若文件F,查询Q,查询向量VQ下,,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毎一维的权重。

2 实验及测试结果

实验采用扩展倒排的索引结构[4],用空间编码[8]的方法实现刻面检索系统,索引结构见表1:

根据三种有效的打分机制,索引结构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可分三种类别:

1)在内容信息的检索上,我们用Lucene工具[9]提供的以倒排索引表为基础的内容关键字搜索引擎。

2)在元信息的检索上,对倒排索引加以拓展,对每个文件建立一个元信息表,表项为文件大小、文件类型、时间,每个表项再分别加入到相关的属性关键词对应的扩展信息中,可构建三个扩展倒排索引。

3)在结构信息的检索上,记录每个文档的相关路径(节点群的扩展信息),将这些信息加入到路径关键词的扩展信息中。

设三维打分的权重为0.3、0,4、0.3。以查全率和相关度为指标,实验数据为文本文档、多媒体文件和XML文件,与一般的关键字搜索引擎做比对,实验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

3 结论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1)基于综合评判的刻面检索的打分和相关度基本成线性关系。2)在查全率方面,随着文件数的大幅增加,性能衰减弧度不太大,且性能优于一般的关键字搜索。下一步工作是将打分中的不稳定因素去除,使打分与相关度更接近线性关系,同时由于综合评判的刻面检索打分机制具有一定的模糊匹配能力,查全率方面优于关键字搜索。

本文中的方法是对数据空间数据源刻面检索的优化,后续工作将机器学习等智能行为引入刻面检索中,进一步提高其模糊匹配能力,同时研究查询语言的有效转换机制。

参考文献

[1]Franklin M,Halevy A,Maier D.From databases to dataspaces:A new abstraction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C].SIGMOD Record,2005,34(4):27-33

[2]Christopher Peery,Wei Wang,Amelie Marian.Multi-Dimensional Search for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C].EDBT'08,2008,3:25-30,.

[3]I.H.Witten,A.Moffat,T.C.Bell.Managing Gigabytes: Compressing and Indexing Documents and Images[M]. [S.1.]:MorganKaufmann Publishers,1999.

[4]Dong X,Halevy A.Indexing dataspaces[C].In:Proc.of the 27th Int'l Conf.on Management of Data(SIGMOD 2007).New York:ACM Press,2007:43-54.

[5]W.B.Croft,P.Krovetz,H.Turtle.Interactive Retrieval of Complex Documents[M].[S.1.]: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1990.

[6]李玉坤,孟小峰,张相於.数据空间技术研究[J].Journal of Software,2008,19(8):2018-2031.

[7]王渊峰,张涌,任洪敏.基于刻面描述的构件检索[J].软件学报,2002,13(8):1546-1551.

[8]张聚广,张维石,张秀国.基于空间编码的刻面分类构件检索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2006,42(17):153-156.

科目三智能评判和人工评判标准 第2篇

[01]综合评判

扣100-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

//扣100-不按信号灯标志标线或民警指挥行驶 扣100-车辆行驶中骑轧车道中心或边缘实线 扣100-车速超过限速规定 扣100-车辆行驶方向控制差

//扣100-驾驶汽车双手同时离开转向盘

//扣100-单手控制转向盘不能有效平稳控制行驶方向 //扣100-换挡时低头看挡或者连续两次换挡不进 扣100-制动、加速踏板使用错误 扣100-行驶中空挡滑行

//扣100-视线离开行驶方向超过2秒 扣100-行驶中不能保持安全距离和安全车速 //扣100-争道抢行,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 扣100-因观察、判断或者操作不当出现危险情况 扣100-不按考试指令驾驶

//扣100-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影响安全驾驶 //扣20-将车辆停在人行横道网状线等禁止停车区域 扣20-长时间骑轧车道分界线行驶

扣20-转弯时转回方向过早、过晚角度过大、过小

//扣100-起步前,未观察左、后方交通情况 //扣100-起步时车辆后溜距离大于30厘米 扣20-起步前不使用转向灯

扣10-起步前,开转向灯少于3秒即转向 //扣10-起步挂错挡,不能及时纠正

//扣10-启动发动机时,变速器操纵杆未置于空挡 扣10-发动机启动后,不及时松开启动开关 扣10-不松驻车制动器起步

扣10-道路交通情况复杂时起步不能合理使用喇叭 扣10-起步时车辆发生闯动

扣05-起步时加速踏板控制不当发动机转速过高 扣05-启动前不调整驾驶座椅后视镜检查仪表

[03]直线行驶

扣100-方向控制不稳,不能保持车辆直线运动状态 扣100-遇前车制动时不采取减速措施

//扣10-超过20秒不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交通情况 扣10-不了解车辆行驶速度

//扣10-未及时发现路面障碍物未及时采取减速措施

[04]会车路段

扣100-会车时不减速靠右行驶

[08]通过人行横道 扣100-不按规定减速慢行

//扣100-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不停车让行

//扣20-将车辆停在人行横道网状线等禁止停车区域

[09]掉头路段

扣100-不能正确观察交通情况选择掉头时机 扣100-掉头地点选择不当

扣100-掉头时妨碍正常行驶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10]超车路段

//扣100-超车前不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左侧交通情况 //扣100-超车时机选择不合理影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 扣100-超车时未与被超越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扣100-超车后急驶回本车道妨碍被超车辆正常行驶 扣100-从右侧超车 扣20-超车前不使用转向灯

扣10-当后车发出超车信号时具备让车条件不让行 扣10-超车前,开转向灯少于3秒即转向 扣100-超车不按考试指令驾驶

[11]变更车道

扣100-通过急弯人行横道不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 扣100-会车时不按规定使用灯光 扣100-在路口转弯时,使用远光灯

扣100-超车时未变换使用远近光灯提醒被超越车辆 扣100-对低能见度道路情况判断差

扣100-在照明良好的道路上行驶时使用远光灯 扣05-夜间在路边临停车不关前照灯或不开警示灯

接受 评判 引领 第3篇

【关键词】教学展示 独立思考 自主性

笔者曾经参与市里组织的一次课堂教学展示,上课的内容是《我有一个梦想》。就笔者的理解,认为《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浅显易懂的演讲稿,读懂读通上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学生学习此文往往有“隔”,首先是少情感共鸣。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的差异,使学生较难感受马丁·路德·金式的炽烈博爱情怀。因此,通过背景介绍、文本研习、诵读感受等手段营造情绪场,有助于实现移情入境,悟情明理。其次是少语言赏析。揣摩、感悟演讲语言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再次是少朗诵感悟。本演讲词可切入的知识点、情感点和能力点可谓多矣,但不管怎样设计都不能忽视用朗诵法感悟情感。

因此,我当时的教学设计确立以下了三个重点。一是重悟情。以感受情感为主线贯穿全课,充分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二是重品味。通过“删”“改”“比”等多种语言揣摩方法感受演讲语言的表达意义;三是重朗诵,设计散读、齐读、竞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法,还课堂书声琅琅。按照这样的设计,我顺利地上完了展示课,也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印象尤为深刻的还是当时评课的章浙中特级教师的一番话:“对这样一篇学生都能看懂,理解起来没有偏差的文章,怎样去拓展文本的深意才是关键。”章老师的一番话让我甚是忐忑。我原本以为我的教学语言精炼而富于激情,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得淋漓尽致,师生互动又很热闹,我还以为自己很成功呢!但是这种课上学生到底收获多少,却是老师未能关注的。

这就让我想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既非一味让学生讨论,也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师生的共同协作,心灵的默契,双方智慧火花的碰撞,师生在共同学习探究中的双赢。当然,对学生而言,要能有更大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老师的精彩点拨,老师优美的语言,精辟的论述,发人深思的分析,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他们探究知识、陶冶情操的一剂心灵鸡汤。因此,我们强调师生互动,并不是不要老师的精讲,只要讲得到位,讲得有意义,讲得深刻,讲得对学生有帮助,我想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因此,新课改不是反对教师讲,而是反对机械地多讲,滥讲;我们提倡的是精讲。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到底该注意哪些细节,以免进入误区呢?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变。

一、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淡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语文课堂仿佛久旱逢甘露,变得生机勃勃,热闹非凡。语文公开课上,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做代表发言,讲出本组探讨的结果。这种教学活动我们美其名曰“合作探究”。

这可以说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之处,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充满生气。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评价优质课的标准便悄然转变:课堂上,学生合作探究的气氛越热烈,那一节课便越成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之下,我们的莘莘学子不仅懂得了“合作力量大”,更学会了一昧依赖“集体智慧”,把一切问题都放到讨论中来解决,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似乎逐渐退化。难道就一定要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才是新课程教学吗?难道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就不是新课程教学吗?不管学生在课堂上合作探究如何成功,但归根到底,考试还不是要靠学生独立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吗?我们语文老师不能为了追求表面活跃的课堂气氛,而偏废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切不可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个人认为课堂上不要急于叫学生展开讨论,而应该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少一点预设,多点学生自足发问,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在课堂上或板书,或借助多媒体投影出来,或让学生即时回答,或开展讨论探究,学生或异口同声,集体回答;或随意举手,仓促回答;又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节节如是,周而复始,总不肯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也许有些语文老师是不相信学生具备自主发问的能力;又或者是担心让学生自主发问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未能按照自己既定的计划及方案开展从而无法如期完成教学任务;更有些老师可能担心学生提的问题过于尖锐,让自己无法下台,有损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形象……原因也许还有许多,但做法都基本一致:就是不肯让学生自主发问。

天长日久,学生便习惯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习时若教师不提出问题便如“老鼠拉龟——无从下手”。试问,一个无法自主发问的学生有怎能学会自主学习呢?一个不会自主学习的人又怎能成才呢?其实,老师的担心是大可不必的。我们的语文教材无非都是例子,语文老师无需过于拘泥于教材讲解的按部就班,应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于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要充分肯定和大加赞赏,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发问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流于形式,盲目提问。只要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发问,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可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变革必然是一种扬弃。处理好课改中的诸多问题,会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健康迈进。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我相信,经过我辈的求索,课堂教学会绽放出绚烂的色彩。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高级中学。

优化评判 第4篇

1 优化评判的模糊优选模型

现如今, 矿井通风优化评判中往往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例如通风的方式和风量的供需不平衡等因素, 因此在建立模糊优选模型时常常使用数学的方法, 尤其是模糊数学法, 这种具体的模糊数学法曾被用在很多领域的模型构建中, 但常常出现很多问题, 例如其中的目标决策法,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单项指标小于理论偏离值或者大于指定的积分值, 再例如综合评判法这种方法使一些加权模型的评判值过于平均化, 这些都导致方法与实际操作的离散度不够, 从而影响最优方案的评选, 因此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 研究者设计出了新的评判模型, 即模糊优选分析模型, 用模糊数学法可以做如下阐述。

假如A是所有矿井通风系统的集合, 用符号可以表示为:A={a1, a2, a3, a4, …, an}, ab其中a代表其中任意一种通风方案, b=1, 23, …, n。从这个公示中可以确定其中每个通风方案的隶属度, 从这些隶属度中可以看出方案的优劣, 隶属度越大, 方案越优化, 这就给方案的选择提供方便, 使通风系统的优化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安全。在进行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评判时, 要制定科学的评判标准, 假如把所有的评判标准设为集合X, 在X里有N个评判标准, 用公示表示为:X={x1, x2, x3, …, xn}, 其中评价标准对a个通风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用公示可以表示为Xi={xi 1, xi 2, xi 3, …, xi n}, i=1, 2, 3, …, n其中xin就是b个方案中第i个评价标准的特征量, 从以上数学公示中可以看出评判标准有两种, 一种是越大越好型;另一种是越小越好型, 可见, xia和xib都是n个方案中的个评判标准同隶属度相比较的结果, 而a和b分别为所有i个评判标准中的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规范的最高上限值和最低下限值, 由此可以凭借优选时的相对性原理, 把这些方案的隶属度和评判标准相结合, 在全体方案中选出评判标准隶属度最大的方案, 用公示可以表示为Z= (Wr1, Wr2, Wr3, …Wrn) = (a1, a2, a3, …, am) T其中Wr=max{Wn}, 1

2 优化评判的模糊优选程序

模糊优选程序在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评判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尤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模糊优选程序往往更多地也利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便利, 例如矿井调节系统中常常使用Windows系统和Visua basic语言, 在后台技术上使用Access2000, 另外, 一些矿井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特点, 对模糊优选模型进行了实际的应用, 利用Visu al C++编写了一套具体的模糊优选程序, 从这个模糊优选程序流程可以看出, 由计算机的操作到图纸的构造, 再到专家的评定, 最后到最优方案的选择, 整个过程都是严谨、科学的, 因此, 优化评判的模糊优选程序有助于通风系统优化评判的科技化、现代化的进行和发展,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通风系统的自动化和系统化工作, 从而使矿井的工作人员减轻复担, 提高工作效率, 使矿井工作人员把时间和精力更加投入到监督、管理工作中去, 最终提高矿井的产量和质量。

3 模糊优选法的应用实例

模糊优选法在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评判中常常被人们所使用, 并且可以给矿井企业带来实在的经济效益, 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例如江苏南京的一个煤矿在1970年一年的预计目标产量是38万T/A, 为此, 这个煤矿对通风系统设计三条具体实施方案, 目的都在于把旧有的主干井改变成风井, 从具体的方法上来看, 第一条方案是使旧有的风井承担起西二采地区的回风, 减少两个风井之间的共同使用地段, 第二条方案是放弃旧有的风井, 最大限度地简化体系, 第三条方案使用的方法是在放弃旧有风井的基础上, 在旧有风井和新风井之间挖一条回风道, 这三种方案提出之后, 该企业便运用模糊优选法进行分析, 发现方案1的模糊优选分析指数为0.349, 方案2的模糊优选分析指数为0.483, 而方案3的模糊优选分析指数为0.871, 由此可见, 方案3为最优方案, 因此, 该企业淘汰了方案1和方案2, 使决策工作顺利完成。

4 结语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评判应该使用合理、正确的办法, 多方面地考虑到有可能影响矿井通风的因素, 并且运用科学的评判手段, 在多个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进行实施, 而在评判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模糊因素, 例如矿井的抗灾能力和稳定性等不确定因素, 因此, 只有把模糊优选法充分、有效利用到实际的矿井通风工作中, 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评判矿井通风系统。

摘要:在制定矿井通风系统过程中, 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尤其在技术支持、安全性能、经济效益等方面, 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考量, 设立一个最佳的优化评判方案, 而其中模糊优选分析是近几年常用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 本文将结合矿井通风现状对系统优化证券的模糊优选法进行深入探讨, 以期提高模糊优选法在系统优化评判中的应用, 使模糊优选法为促进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进程提供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评判,模糊优选分析法

参考文献

[1]杨兆兰.多目标决策模糊物元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 .

[2]何懿.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法及应用[J].矿业工程, 2009 (5) .

[3]张斌, 卫德俊.轴流主要通风机在矿井通风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 2009, 28 (2) .

[4]王志亮, 徐景德, 周心权.矿井通风巷道最优断面的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 2007, 35 (4) .

当你面对评判时 第5篇

后来,有个胖女孩成为那位法国老太太的护工。谁也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后,她和老太太相处得非常好。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老太太还动员她在法国的社会关系,让胖女孩到法国去深造。

不久,胖女孩获得了法国一所大学的正式邀请,还获得一笔奖学金。来年春天,她就可以赴法国学习了。

许多人都觉得非常奇怪。胖女孩解释说:“老太太的确很苛刻,我刚去照顾她时,她经常批评我神态不好,气质不优雅……有一次,我帮她取萨其玛,我是用手直接取给她的,老太太突然大怒,她斥责我没有教养,说应该把萨其玛放在碟子上递给她。当时,我眼泪差点儿流下来,真的想辞职。但事后,我冷静下来,一个人重新审视自己,才发现,她对我的指责都是对的,只不过因为自尊心的原因,我在心里排斥批评而已。既然老太太的批评正指出了我自己的缺点,那我为什么不去改正呢?”

此后,每当老太太提出批评时,胖女孩都会认真去想自己到底对不对,如果不对,她就努力去改正。慢慢地,胖女孩真的变了,她的神态变得安祥了,她的气质变得优雅了……

那位老太太很难找到不满意之处,她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愈来愈融洽了。而那个胖女孩,也在无尽的苛责中完善了自己。

点灯

CSR的舆论评判 第6篇

舆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与评判分为三个层面:企业的职业责任、企业的环境责任、企业的道德责任。

首先,企业的职业责任。是指每个企业的股东都要求他们的投资有合理收益;每个企业的雇员都要一份稳定且收入相当的工作;每个企业的客户都要求产品质量好、价格公道等等;其次,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包括对于行业竞争规则和环境的完善而非破坏,在自身开发、生产、销售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乃至社会人文环境进行保护而非破坏,尽可能减少企业的“负外部性”或者将企业外部性内部化,遵循法律规定,遵循自己所在领域的“游戏规则”,并做出相应的完善;再次,企业的道德责任。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责任标准。该责任是社会对企业的一种期望,要求企业无论是否在法律制度的强制之下,都要做正确的、合理的事。

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建立在这三者整体协同的基础之上的,任何一个层面都不可偏废。

同时,舆论还有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基准尺度,那就是企业地位尺度、同类平均线尺度和社会动员尺度。

企业地位尺度:这是按照企业大小不同,其所承担的责任大小亦不同的一种评价尺度,这里通行的是“影响越大,责任越大”的原则。

同类平均线尺度:即在同类企业、同级别(指不同行业、但在规模、影响力等方面相仿)企业的各自表现中取中值(即平均线)作为衡量的标准尺度,高于平均线的,报以美誉;符合平均线的,判为合格;低于平均线的,则给予恶评。

社会动员尺度:对于不同的事件和不同的对象,社会的卷入程度和动员尺度是不同的,在社会卷入度越高的事件中,舆论要求企业的参与强度就越高。如果不能与这种社会动员尺度相吻合,就会招致恶评。

了解了企业社会责任舆论评判的层面和衡量的尺度以后,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的行动策略和具体模式就被提了出来。

其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形式多种多样。俗话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以汶川地震中的企业表现为例,在汶川地震中,除了现金捐助外,很多企业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捐助形式,它们和现金捐助一样受到好评。比如,湖南山河智能公司向地震灾区捐赠了20台挖掘机和滑移装载机;江苏龙蟠石化公司向运送赈灾物资的车队捐赠了数百桶润滑油并提供现场免费换油服务;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向灾区捐赠了大量的饮用水、牛奶、饼干、罐头;吉林修正药业集团向灾区捐赠价值2500万元的药品。

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模式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集中化模式。要在众多优秀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中显山露水自然不易,在集中资源方面企业有两条可选的道路:要么平时点滴积累最终成为某个救助方面的不可替代的领跑者、主导者;要么选择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时刻大量集中投入、赢得出色的表现,例如冰雪灾害、地震、奥运等时刻。

第二,差异化模式。并非每个企业都适合追求履行责任的热点。有些平时不太为人所关注的救助“冰点”亦有可能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突破点。追求“冰点”有两大优势,不但付出的资源和代价要比追求在热点中显山露水要小得多,同时追求“冰点”如若能够长期坚持,往往有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

教育,不是评判而是唤醒 第7篇

学生正在津津有味地画画儿。突然, 第二组的女生A紧皱眉头, 用手指着前桌的女生B生气地说:“杨老师, 她把我本子里的彩色纸撕去了一张不还给我。中午, 她趁我不在, 从我抽屉里偷偷拿走的。”说着, 她扬了扬手中的那个本子。本子只有香烟盒那么大, 很精致, 纸张有好几种不同的底色。

女生B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立刻反驳说:“我没拿!”

“你拿了!我的同桌也看见了。”女生A更加生气。

女生A的同桌马上搭话了:“杨老师, 中午我在教室里吃饭, 看见她拿了。她骗人!”

“不能骗人!”第一组的一个男生郑重其事地说, “我们的李老师说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骗人就变成‘小偷’了!”后面又有一个男生也认真地喊出来。

女生B涨红着脸, 沉默了。

一个手臂上戴着“两道杠”的女生接着说:“爸爸妈妈说, 没有得到允许, 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这样才不会被人瞧不起!”

女生B听了, 犹豫了片刻, 便低头用手在抽屉里翻了几下, 做出认真找的样子, 既像自言自语又像对大家说:“没有!你们看, 就是没有!”然后抬头望了望我, 马上又低垂着头说:“老师, 我这里没有……”

可以看得出, 刚才这几个学生自发性的“道德评判”, 让女生B感到难堪和失落。我知道, 假如她真的拿了, 她也不会主动交出来, 而是想尽办法地遮掩。因为, 对有些“犯错”的学生来说, 常常是越对他们进行否定的道德评价, 就越是让他们难以承认和改正错误, 特别是当他们觉得这个道德评价很“得人心”, 众口一词, 尤其是来自孩童时期的“权威者”———教师和父母之口时, 反倒更是在无形中强化了他们对抗到底的心理。而且, 当否定的道德评价越强烈, 他们就越会认为一旦承认自己错了, 那“问题”就越发严重了;于是, 就想方设法地否认、辩解、隐瞒, 以避免陷入被孤立、被歧视、被另眼看待的境地。

我本应该当场肯定和赏识这几个学生的鲜明“态度”, 但我的理智和情感都在提示我不能按这个思路去做, 虽然他们说的话的确值得表扬, 只是现在急需得到“关注”的是女生B, 无论是考虑到她的心理承受力, 还是为了尽量把事情处理妥善, 我都有责任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想到这里, 我对大家说:

“A同学本子里的纸真的很漂亮, 老师也很喜欢!B同学如果有拿去, 可能是一时忘记放在哪儿了, 等一下要是找到了, 记得还给人家。老师相信, B同学只是喜欢这样的纸, 老师可能也会不等A同学回来, 就急着撕一张作为留念了。真的, 老师也很喜欢啊!”

女生B听了我的话, 又低头在抽屉里翻着书包, 停了停, 突然快速地从里面抽出了一张粉红色的纸, 高兴地说:“杨老师, 你看, 我找到了!”一边说一边把纸举了起来, 眯着眼睛望着我。

我微笑着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她马上转身把纸拿给了女生A:“还给你。”

我试探性地问女生A:“她这么喜欢你的彩色纸, 送一张给她, 行吗?”

女生A想了想, 又把那张纸递给了女生B:“送给你!”

女生B愣了愣, 开心地接了过来, 说:“谢谢你!”

女生A也笑了, 看了看我, 随手从本子里撕了一张递给我:“杨老师, 你也喜欢, 这张给你!”……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周国平先生的自传《岁月与性情》中的那篇《乖孩子的劣迹》。他说自己小时候是个乖孩子, 但也做了一些错事。一次因为嫉妒, 偷偷地把姐姐养的金鱼放进开水里烫死了, 还有两次偷过同学的东西。他在文章的结尾说了一段让人震动和深思的话:“现在我交代自己童年时的这些‘罪行’, 并不是要忏悔。我不认为这些‘罪行’具有道德含义。我在分析童年的我的内在状态。作为一个内向的孩子, 我的发展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如果一个孩子足够天真, 他做坏事的心情是单纯的, 兴奋点无可救药地聚焦在那件事上, 心情当然紧张, 但没有罪恶感。”

是的, 孩子做了某些“错事”本是无心的、单纯的, 但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 总会有家长和教师给这种“无心”和“单纯”赋予道德的含义, 进行“成人化”的道德评价与思想评定, 从而使孩子恐慌莫名, 产生罪恶感, 进而出现自暴自弃或攻击他人的现象。周国平先生还说:“我庆幸我的偶尔不轨未被发现, 否则几乎必然会遭到某种打击和屈辱, 给我的成长造成阴影。这就好像一个偶尔患梦游症的人, 本来他的病完全可以自愈, 可是如果叫醒他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这不能不让为人师为人父母者警醒。回头想想, 在每个教师接触到的学生中, 类似女生B这样的言行是有的, 但我们实在应当考虑到, 小孩子即便有“说谎”、“偷窃”的行为, 也是和我们成人的观念不尽相同的。女生A和女生B最后在愉悦中和好如初正说明了这一点。其实, 就算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上述“罪行”, 我们要做的, 也不是急着去进行道德评价和判定, 而是用爱心和宽容去关照, 用潜移默化的言行去引导。

恶意民事错诉评判 第8篇

一、恶意民事错诉的认定

恶意民事错诉不单累及法院, 更重要的是使相对人无端遭受损失或扩大损失。界定恶意民事错诉, 充分认识这一社会现象, 是遏止恶意民事错诉的首要问题, 也是有效地减少错诉现象的发生的前提条件。恶意民事错诉的构成要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恶意民事错诉主体存在着严重过错。

故意是恶意民事错诉主体的一种典型的主观心理状态。民事诉讼实务中存在着许多“无理乱告状、恶人乱告状”的情形, 这些行为人的主观过错非常明显。重大过失是恶意民事错诉主体的另一种典型的心理状态。有的当事人不积极调查取证, 盲目轻率行使诉权, 结果证明判断错误, 主观上存在重大过失。而一般过失是指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的过失, 轻微过失是较小的过失。因重大过失而形成错诉, 即主观上虽非故意, 行为上却非常轻率地行使诉讼权利, 是完全不应该发生此类错诉情形的。

(二) 客观上实施了恶意民事错诉的行为。

恶意民事错诉行为侵犯了他人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 且该行为从其特性上而言, 不是被动消极的, 而是积极主动地实施该行为。所以, 该行为是积极的作为。恶意民事错诉行为, 不单是一种积极作为, 更是一种违法的加害行为。我国宪法明确确立了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任何人不论享有什么权利, 都不得滥用, 诉权也当然如此。

(三) 恶意民事错诉行为造成了相对人权益损害的后果。

损害事实的发生, 是侵权行为的一个构成要件。损害是受害人合法民事权益被恶意民事错诉行为所侵害而产生的结果。该种损害结果包括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在恶意民事错诉致人受损当中, 财产损害是最明显的, 受害人无端身陷诉讼, 不得不调查取证, 聘请律师等, 要耗费大量金钱和精力。所以在恶意民事错诉行为当中, 财产损失是明显的。在财产损害的同时, 还可能同时有非财产损害, 如社会评价的降低和精神损害。因为恶意民事错诉行为有时产生损害受害人的名誉权及法人的名誉权和商誉权。而名誉权及商誉权的遭受侵害, 有可能使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及精神受到损害。

(四) 受害人之损害与恶意民事错诉者的违法行为存在着因果关系。

受害人的损害皆是恶意民事错诉行为直接引起, 诉权不当之使用, 损害了受害人的现有利益, 破坏了受害人现有利益的现存状况。二者不但存在着因果关系, 而且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 符合以上几个要件就足以认定为恶意民事错诉的行为。那些行为人主观上并无过错而只是过失的行为, 且过失行为并没有造成损害后果的, 就不应认定为恶意民事错诉的行为。这几个要件实际上符合侵权行为的各项要素, 所以, 民事错诉所引起的实质上是民事侵权责任。

二、恶意民事错诉表现形式的扩张

大多数错诉形式上具有合法性, 但动机、目的上具有隐蔽性。从表面上看, 原告人行使的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法人都有的诉讼权利, 其要求的是人民法院保护“合法权益”, 而这种“合法权益”在诉讼终结前, 尚无法否定其存在的可能, 这就给行为人的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无法立即断定他的行为是否为违法行为。行为人实施诉讼行为时, 并非真正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主观上非常清楚他自己实施恶意的错诉行为, 而他之所以仍要进行这一诉讼行为, 就是想让被告在财产上或精神上蒙受损失。现阶段, 理论上从诉权行使全过程以及从民事诉讼的各种保障措施等多角度来全面研究民事错诉的极为少见。

(一) 从诉讼主体错误来认识恶意民事错诉行为。

不该由当原告的人或单位主动提起诉讼, 企图凭借法院失察的过失获取不正当利益;不该将某人或单位列为被告的却将其诉至法院, 让那些本来不该接受讼累的人浪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原被告在诉讼中都可能实施大量的错诉行为来获取不正当的诉讼利益, 实践中甚至出现不少原被告串通制造诉讼来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例如, 不归属于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抢先当原告;为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或贬损他人的社会评价而提起诉讼;将适格被告的配偶或其他家族成员列为共同被告;将职务行为人或被授权行为人列为共同被告;因子公司的业务纠纷将母公司共同被告;因公司的业务纠纷将股东或法定代表人列为被告;父母子女互诉名义上争夺财产实质上为其中一方在后来的离婚诉讼中争取主动;这些都是诉讼主体存在错诉可能的表现。

(二) 从恶意主张或请求行为来认识民事错诉行为。

错诉的行为不限于诉权的主动错误行使, 也包括诉讼中的消极参诉行为。例如, 原告的故意错诉行为表现为:存在侥幸心理, 在诉讼请求上过分夸张;故意错诉管辖法院, 以期法院地方保护等;被告的故意错诉行为表现为:随意提起反诉, 毫无根据地提起管辖异议, 制造理由不能出庭拖延开庭时间等;原被告都可能实施的主观错诉行为有:如恶意提起上诉、恶意申请调解、恶意申请回避、恶意延期举证、恶意申请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调查取证、司法鉴定、延期审理、申请再审等等。这些行为, 行为人主观上都存在过错, 利用法律赋予的正当诉讼权利实现自己不正当诉讼利益。甚至还有性质恶劣的错诉预谋、诉讼欺诈等更是错诉的范围。

三、恶意民事错诉产生原因的深层分析

恶意民事错诉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有这几个方面:一是行为人认识因素。有的人法律意识淡薄, 对提起虚假民事诉讼的法律后果缺少应有估计;有的人并非由于对法律无知, 而是公然蔑视法律, 胆大妄为;另外, 还有人不是简单的法律意识淡薄或公然蔑视法律, 而是做事盲从, 甚至是在冒险、侥幸等心理因素的作用下“铤而走险”。由于受不正确思想认识支配, 司法在这部分人眼中, 就变成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二是权利意识因素。在民事诉讼实践中, 行为人不仅享有法律规定的实体和程序权利, 而且享有法律之外的事实支配控制权。他可以单独或串通他人, 编造事实和证据, 而实际上法官和第三人对此无法控制, 也很难查知。三是司法实践因素。司法实践中, 有多重因素间接助推虚假民事诉讼, 如责任部门不明、查证工作不力等。四是立法因素。我国现行法律中, 有关虚假民事诉讼的规定缺位、不到位问题突出, 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直接削弱了法律的应有威慑力和控制功能。除此之外,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才是恶意民事错诉产生的深层原因。

(一) 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缺失是恶意民事错诉产生的基础原因。

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 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 恪守诺言, 诚实不欺, 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却没有规定这一原则。但是现在, 在各个实行市场经济的法治国家, 诚实信用原则都已渗入到了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之中。不仅在审判程序, 就是在执行程序、破产程序等诉讼程序中, 法官也积极、频繁地使用诚实信用原则以解决新型的、复杂的事实纠纷和法律问题。当事人一旦违背该原则, 比如当事人恶意起诉, 或妨碍对方当事人的陈述等等, 法院就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 行使审判指挥权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干预和制裁。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以及司法实践对此原则都已严重忽视, 立法存在不足, 司法实践中, 当事人诚信欠缺, 法官对缺乏诚信的诉讼行为有足够的容忍, 这导致错诉现象愈演愈烈。

(二) 争议解决诉讼化趋势激起当事人追求诉讼利益。

我国民事争议的解决机制包括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三个方面, 具体体现为多种解决方式, 如自决、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不同的纠纷可以选择不同的解决方式。司法资源的稀缺导致并不是所有的纠纷都必须通过诉讼方式来解决。私权受到侵害在合法的范围内应该鼓励个人自己自行解决。对簿公堂只是最后的, 也是成本最高的法律手段。

公民权利意识伴随着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增长而拓展;公民权利的增强, 在权利不安定时寻求权利保障和救济之观念随之增强。民众开始积极地利用诉讼的救济方式来实现权利, 纠纷解决的诉讼化迎合了民众法意识的需求。而且由于诉讼方式可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 也可以通过司法最终解决所具备的权威性和强化性解决纠纷, 并弥补权益的调控机制。

(三) 诉权启动审判请求权的制度弊端比较明显。

在现代法治国家的制度设计框架下, 由当事人自己主动行使诉权而启动审判权, 已经成为民事权利保护的最常用手法。法院作为救济机关, 也有义务在当事人起诉后行使立案、审判权, 从起诉到立案, 法院对当事人诉权行使正当性的审查只限于形式审查, 如起诉书内容、被告人身份地址是否确定翔实、能否送达等等。同时, 诉权作为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 其行使的原因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 比如通过对起诉进行的定义就是:起诉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或依法应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他人的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 而以自己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 给予司法保护的诉讼行为。起诉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发端, 是诉权由文本到实践的桥梁。法院为保障当事人诉权而必须受理、审判, 法院在立案审查时, 只能要求法院查明起诉者有无程序意义上的诉权, 有则受理, 无则不受理。只要具备法定起诉条件的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都可以行使程序意义上的诉权, 启动诉讼程序, 诉权就具有了被滥用的可能性。在恶意民事错诉的案件中, 当事人行使诉权没有合法的前提和事实基础, 其目的不是请求法院澄清事实、解决纠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是滥用诉讼这种合法形式来追求其非法利益, 是当事人为追求非法利益而采取的法律投机行为, 是想形成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诉讼结果。

现行法律制度为恶意民事错诉行为提供的安全保障, 促使某些当事人滥用诉权。在现有法律制度下, 恶意民事错诉均以合法形式出现, 不仅不构成妨碍诉讼, 而且按照传统的侵权理论, 这种行为因缺乏侵权构成的法律要件, 而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四) 实践中我国民事诉讼的正当程序还存在重大欠缺。

正当程序虽然是一个法律概念, 但是其定义难以准确表述。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基本一致都认为正当程序在诉讼过程中的作用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公开性。即诉讼程序必须公开透明。如诉讼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 那么不管它的结局如何, 人们对它的公正性总是抱有怀疑。第二, 中立性。指主持和参与庭审的法官在制作裁判之前必须是中立的。它要求裁判者对各方诉讼参与均一视同仁, 不偏不倚, 保持一种超然的无偏袒的态度和地位。第三, 对等性。指参与诉讼的双方当事人的地位、权利与义务应当是对等的。在正当程序得到实施的前提下, 程序过程本身确实能够发挥给结果以正当性的重要作用, 这样的作用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使由于程序的进行遭受了不利结果的当事人不得不接受该结果。第二个方面则是对社会整体产生的正当化效果。人们判断审判结果的正当性一般只能从制度所具有的正当程序是否得到了贯彻落实来看。如果法院在正当程序方面得到了公众的信赖, 自己的决定也就获得了极大的权威。人们对诉讼结果公正与否的判断将从诉讼过程以外的客观、实体公正标准转向诉讼程序过程本身的公正、合理性标准, 即正当程序原则是否被忠实、彻底地得以贯彻。

在恶意民事错诉的问题上, 英美法系以使用正当程序的理念作为标准去辨别和制约当事人实施错诉的行为。正当程序的基本原则就是使与程序的结果有利害关系或者可能因该结果而遭受不利影响的人, 都有权参加该程序并得到提出有利于自己的主张和证据以及反驳对方提出之主张和证据的机会。可以说, 正义同诉讼权利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即违背这种权利都意味着对正当程序的违背, 同时也意味着对正当性的背离。因此, 当事人恶意错诉这一违背正义的行为也就因走向了正当程序的对立面而被英美法系所广泛研究和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纠正。

(五) 错诉的成本太低不足以遏制恶意民事错诉行为。

现行法律制度不能为被错诉损害的一方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滥用行为的发生。恶意民事错诉的成本支出与所获收益形成巨大反差, 促使当事人心存侥幸。根据现行的人民法院诉讼费收费办法, 当事人有恶意民事错诉的行为, 在把对方拖入诉讼后, 只需申请撤诉, 支付一半的案件受理费, 即可脱身。如果只是主体告错了, 只需负担几十元的案件受理费即可了事。而对方当事人不仅要为这场无端的诉讼支付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甚至还要遭受到人格、信誉或者经济利益等方面的损失。正是由于恶意民事错诉的成本很低, 甚至根本不需要成本, 而司法秩序和对方当事人却要为其恶意民事错诉的行为付出巨大代价。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利差”, 促使某些当事人民事错诉的恶意行为不断扩大。

现行法律制度对恶意民事错诉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使恶意民事错诉的行为不能得到应有制裁。根据现行法律规定, 只有当事人妨碍诉讼时, 才有可能受到制裁。恶意民事错诉的行为, 虽然行为人存在主观故意, 也必然会对诉讼的顺利进行及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且行为与损害结果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 但因其以合法形式出现, 而无法对行为人进行相应的制裁, 客观上纵容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诉讼中, 当事人的诉权以及法院的审判权以当事人的权利为中心而配置和运作, 但当事人诉权在行使的过程中应受到法律规定的限制, 从而保障其他当事人的诉权得到应有的承认、尊重和保护。

摘要:恶意民事错诉在实践中已经非常普遍, 其消极影响非常恶劣。其一方面使许多无辜的人被拖上讼累, 耗费了巨大的时间、财力和精力;另一方面, 大量消极的诉讼, 也浪费了国家的司法资源, 使许多正常的纠纷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因而探讨恶意民事错诉的构成要件、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寻求解决恶意民事错诉的合理机制有着紧迫性和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事错诉,表现形式,诉讼成本

参考文献

[1].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4

[2].黄龙.论恶意诉讼问题[J].法治时代周刊, 2003, 1 (27)

[3].章晓洪.论恶意诉讼[J].河北法学, 2005, 5

[4].张晓薇.滥用诉讼权利之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 2004, 4

[5].张卫平著.民事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11

新闻娱乐化的辩证评判 第9篇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出现的原因

(1) 电视新闻本身存在着竞争。近年来电视节目不断出新, 为了吸引受众, 电视新闻也在不断改革, 电视节目越来越走向娱乐化, 以吸引受众。

(2) 互联网的普及, 对电视的冲击越来越大, 促使电视的改进。媒介之间相互竞争, 优胜劣汰, 使得电视新闻不得不进行改革, 来谋求新的发展。

(3) 娱乐化的方式更符合受众的消遣需要。能够赢得更多的受众, 提高收视率, 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 成本的需求。相对来讲, 只要一条新闻具有娱乐性, 娱乐性的新闻都可以拿来大加报道, 相对硬性新闻来讲大大减少了成本的支出。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主要表现

我们很容易从现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 越来越多的节目都趋向于娱乐化, 大多数的表现手法是:首先, 由电视台选出一位或者几位颇具娱乐天赋的艺人做主持或者是请来做嘉宾, 来娱乐观众, 这样一来, 他们就成了新闻娱乐节目的核心与主要地位, 使大家得到了一定的娱乐效果, 也使节目更加的节目与娱乐化。其次, 在新闻娱乐报道上更加显示了娱乐的效果, 而最近兴起的娱乐访谈式的节目, 也就是聊天式的节目, 这样的娱乐节目更加地贴近人心, 使大家明白了新闻娱乐节目是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身边的, 更加能够提高娱乐节目自身的收视率, 这样主持人与请来的嘉宾也更加地贴近人心。最后, 新闻娱乐的节目主要大多是以时事新闻来做文章, 大多数内容主要是围绕最新的暴力新闻、体育新闻以及娱乐八卦新闻等等。这类新闻在表现形式上大多都是以讲故事为主来陈述的, 具有一定的情节与节目性。近年来, 有的地方台“娱乐形式化的包装”, 有些新闻栏目的市场收视率甚至达到45%~80%, 这就使得其他地方台竞相仿效, 越办越多, 引发一种地方电视新闻“泛娱乐化”现象。这种新闻报道的方式根本就是毫无最新的方法, 有的就是模仿, 但是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更大的竞争。

三、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辩证分析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 当然任何一个问题都不例外, 自然新闻的娱乐化也是如此, 既存在着他自身的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我们一定要掌握好事物的尺度, 把握好事物的双面性。

(一) 积极影响

(1) 新闻报道的方式简洁明了, 并没有多余的废话多言, 大家觉得新鲜, 出奇创新。

(2) 大家现在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新闻报道的方式正是迎合了广大群众的心理和感兴趣的话题。

(3) 访谈节目的出现越来越获得广大群众的关心与关注, 增强了新闻媒体人与观众的距离感, 使观众倍感亲切, 拉近了媒体人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4) 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接受良好的教育, 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5) 新闻娱乐节目的出现,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定群体的心中苦闷之情, 这样也帮助了一定的群体缓解了社会上的矛盾, 这样的新闻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6) 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介参与到竞争中, 这种局面有利于娱乐新闻媒介在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样就可以使新闻局面更加的优胜劣汰, 这样才会使新闻界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及走得更长远。

(二) 消极影响

新闻媒介的出现大多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心理和观众的好奇心理, 但是反之, 有的时候也具有反作用, 那就是新闻娱乐仅仅是一个娱乐工具而已。

(1) 大多数的新闻媒介都是为了争夺更多的观众, 有的时候甚至会夸大其词、夸张报道;有的时候甚至会丢失了新闻本身也就是最重要的新闻真实性。新闻一旦丢失了所具有的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新闻报道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2) 严肃新闻娱乐化表现, 造成新闻的重要性和严肃性降低, 不利于重要的事件、情况通报的传达。例如, 1999年, 在加拿大出现的裸体新闻节目, 主持人和出镜记者均裸露上身或者全身播报新闻, 之后英国、韩国的国家纷纷效仿。这一新闻播报方式是完全的新闻娱乐化行为, 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 但是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美女主播和记者的曼妙身姿而非新闻内容, 起不到新闻信息的有效传达和告知的作用。

(3) 过度的新闻娱乐使用不当, 造成新闻娱乐化, 容易使新闻栏目或节目整体素质水平的滑坡, 影响到公众对其的社会评价, 损害公信力。

(4) 不合理的新闻报道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甚至会造成人们思维的混乱,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社稷与安定, 社会风气不正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生活, 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所以对于新闻报道我们一定要求树立健康的社会风气, 只有健康的风气才会使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防止电视新闻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策略分析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一个“度”, 只有在度的范围内的事才是可以做的, 一旦超过了事情的度, 我们就很难把握了。下面我将要论述的就是针对越来越严重的娱乐化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

(1) 社会出现的新事物很快, 传播的也很快, 社会上的诱惑也是如此, 做新闻媒体人的很多, 他们面对的诱惑也很大。例如, 权利、金钱、女色等等, 所以如果要想做好新闻媒体人, 一定要具有公正的态度和巨大的恒心, 只有这样, 才能对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进行准确无误的报道, 才能做到对信息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

(2) 很多新闻的报道都是要求针对事情的真实发生为依据的, 我们不能凭空想象, 不能依靠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报道新闻, 也就是新闻报道要根据发生的真人真事来报道, 不能随意报道, 也不能随着个人的主观臆断来进行。

(3)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任何事物的处理都不能超过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 任何事物都会变得无法可依, 无法能依了, 新闻报道一定要接受世人的监督与监管, 同时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道德底线, 我们一定要在一定的底线内做事。

(4) 新闻媒介由于社会的进步也得到了极快的发展, 但是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 要求新闻媒体人要不断地对新闻事务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摒弃不好的思想, 推陈出新, 不断为新闻界注入新鲜的血液, 新闻界才会不断地变大变强, 得到更好的发展。

(5) 除了以上的各种方式和措施外, 政府也要执行一定的手段来组织不正当的行为的发生、政府官员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使得新闻媒介在政府的管理与监督下正常地进行, 只有这样, 新闻媒介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也会朝着更好的方向进行。

五、信息技术普及带来娱乐“泛化”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也会很快地被传播开来, 这样既有好的事情出现, 也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好的方面大家都能及时而快速地掌握信息, 满足大家对于知识的好奇心, 这样可以使大家及时而快速的解决问题;而不好的问题则是信息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充斥着人们的视觉。

本人认为发展娱乐的精神与态度固然是好的, 但是我们不能只顾着发展娱乐精神的同时忽视了做人的道德底线, 无论什么事的出现都是有着两面性的, 我们虽然不能一味地揪着坏的方面不放手,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坏的方面于不管不顾, 否则会出现很多我们不能意料到的问题, 无论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时刻做好防范。

六、娱乐不是传统的优秀文化

从当今的电视节目上, 我们看到很多电视剧节目上都出现了传统文化的身影, 如某地方台举办的成语接龙、汉字读写以及传统诗词等都是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 这些节目举办都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很大程度上了都是起着积极作用的, 有利于从小使他们学习与掌握我国的优秀传统。一般来说, 传统的道德规范或德目都是分为两种:一是由伦理学家概括出来的或是由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伦理规范。二是那些虽然未能在理论上体现和表现出来的, 上升为德目, 但在世俗生活中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奉行的习俗性规范。前者比后者更加自觉, 后者则比前者更加丰富, 并且比前者往往更加淳朴、更加直接地体现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建构起了十分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 同时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个人伦理道德体系, 从内在的情感信念, 到外在的行为方式, 都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就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基本内核或合理内核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体系。

七、总结

娱乐化的新闻消息, 劣质娱乐流行, 对文化业健康发展、对社会和谐都是一种危害。现代是大众传媒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我们不能将新闻媒介仅仅局限在通俗之中, 我们要努力发现, 使通俗的事情脱俗, 否则一旦通俗得不到进一步发展, 就会朝着低俗与媚俗走去, 这种事情都是不能发生的, 这也就是说俗与雅只有一墙之隔。我们要把握好尺度, 我们要努力追寻工作的重点与中心所在, 切不能弄混了工作的重心所在, 但是我们在保证新闻娱乐性的同时, 最重要也是核心的一点要求就是新闻的真实性, 无论新闻界今后怎样地高速发展, 他的真实性都是不能忽视的, 如果我们将这一点忽视了, 也就意味着新闻播报毫无意义可言了。

摘要:近年来, 电视新闻节目备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成为受众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 感知周围事物的窗口, 但是电视新闻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闻娱乐化的倾向。本文主要分析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产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探析新闻娱乐化的具体表现, 并对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进行辨证的分析, 最后探求防止电视新闻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策略。

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表现形式,辩证分析

参考文献

[1]李良荣.娱乐化——美国传播的潮流[J].新闻记者, 2000 (10) :2-6.

[2]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1 (3) :29-35.

[3]肖云.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 (2) :7-8.

[4]方立克,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许结.中国文化史纲论 (第二版) [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77.

[7]洪浚浩.美国电视产业启示录[DB/OL].人民网,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

书面表达训练、指导与评判 第10篇

字数:120左右。

指导:这是一篇现象评论文,写作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把握写作时态

现象评论文是对现阶段存在的社会现象所做的评价,因此无论是介绍支持性观点还是反对性观点,还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均应用一般现在时。同学们应熟悉这一时态规律,把一般现在时的时态落实到每一个句子的每一个动词中去,以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2.熟悉常识性语句

现象评论文有不少语言是有规律出现的,如文章开头过渡下文时可使用Recently our class has held a heated discussion on whether we should…。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it。描绘一部分人的不同观点时可用Some think that…, Some believe that…, Some hold the view that…。描绘不同观点时可用Some dont think so。描绘自己观点时可用 I think that…, We can…but we should…。

3.正确使用过渡词汇

现象评论文过渡词汇的使用非常有特点。列举支持性观点可用besides, whats more;列举反对性观点可用whats worse, to make the matter worse, whats worst;介绍自己观点可用in my opinion, in the opinion of me, in the eyes of me;由支持性观点向反对性观点过渡时可用however。无论是列举支持性观点、反对性观点还是自己观点均可使用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eanwhile, also, still等过渡词汇。

评判:

习作展示:

Now, many students like to wear famous clothes, and some even show off their clothes.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it.

Some think every one① likes beauty, so those wear② famous clothes can better show their personal appearance and character. Whats more, famous clothes are usually with③ high quality, and last longer.

However, some think famous clothes are usually expensive, so wearing such a④ clothes can give the parents a heavy burden. Whats worse, wearing such clothes can cause students to compete for better clothes,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ing of bad social custom⑤.

In my opinion, there are many ways to show our personal character, so we neednt show it by wearing famous clothes. Meanwhile, students dont earn money and shouldnt spend too many ⑥ money on famous clothes. Saving is a good virtue but wearing famous clothes is surely against it.

修改说明:①这里指每一个人,every one应改为everyone。②此处作定语而不作谓语,wear应改为wearing。③此处表示具有,with应改为of,构成be of+抽象名词句型。④clothes前面不可用不定冠词修饰,应去掉a。 ⑤custom为可数名词,此处应用复数形式,custom应改为customs。⑥money为不可数名词,many应改为much。

精彩提炼:

参考答案:

Now, many students like to wear famous clothes, and some even show off their clothes.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it.

Some think everyone likes beauty, so those wearing famous clothes can better show their personal appearance and character. What's more, famous clothes are usually of high quality, and last longer.

However, some think famous clothes are usually expensive, so wearing such clothes can give the parents a heavy burden. What's worse, wearing such clothes can cause students to compete for better clothes,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ing of bad social customs.

数学教学技能模糊综合评判 第11篇

以综合评判法为基础,在对评判事物进行初步量化时不采用直接量化评分的形式,而采取相对模糊的评判,如:优秀、合格、不合格等. 考虑到数学教学技能评价常涉及多个因素和指标,适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数学教学技能.

一、建立数学教学技能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四大要素: 因素集U、评语集V、因素权向量W、单因素评判矩阵R.

1. 确定因素集

根据前期分析,确定影响数学教学技能综合评判模型的因素集有8个因素,分别是U = { U1,U2,U3,U4,U5,U6,U7,U8} . 其中U1= 数学教学语言技能,U2= 数学教学导入技能,U3= 数学教学讲解技能,U4= 数学教学提问技能,U5= 数学教学板书板画技能,U6= 数学教学变化技能,U7= 数学教学强化技能,U8= 数学教学结束技能.

2. 确定评语集

按照所考核技能考核标准,设定评语等级及分数段为V1= 优秀( 90 - 100 ) ,V2= 良好 ( 80 - 90 ) ,V3= 中等 ( 70 80) ,V4= 及格( 60 - 70) ,V5= 不及格( 0 - 60) . 这样,评语集V =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记为: V = [ V1,V2,V3,V4,V5].

3. 确定因素权向量

各因素权向量由调查结果按层次分析法确定. 在深入分析数学教学技能分类及其在大学期间训练培养可能性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教学技能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其中准则层为U,按照两两比较重要性准则( 参照1 ~ 9比较尺度) 构造判断矩阵,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为简化计算过程,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采用和法进行计算) ,再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 经计算调查结果符合相关检验,由此可以确定因素权向量为:

W =[W1,W2,W3,W4,W5,W6,W7,W8]=[0. 13,0. 15,0. 20,0. 13,0. 09,0. 11,0. 12,0. 07].

4. 确定单因素评判结果———隶属度矩阵

邀请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10名教师作为评委,分别对学生数学教学技能进行单因素评价,得出单因素评价结果ri =( ri1,ri2,…,rim) ,并就此构造隶属度矩阵R85= ( r1,r2,r3,r4,r5,)T.

5. 建立模型

按照统计成绩( 数值形式) ,计算评价结果. 结果的模糊分布C与因素权向量W及单因素评判矩阵R有关系: C =W·R.

建立评价模型为: X = CVT.

二、案 例

以某次试验中,A班学生A1的某课教学为例,10位评委对A1的单因素评判结果分别为: r1= ( 0. 4,0. 2,0. 2,0. 2,0) ,r2= ( 0. 4,0. 3,0. 2,0. 1,0) ,r3= ( 0. 2,0. 3,0. 2,0. 2,0.1) ,r4= ( 0. 3,0. 3,0. 2,0. 2,0 ) ,r5= ( 0. 5,0. 3,0. 2,0,0 ) ,r6= ( 0. 3,0. 5,0. 1,0. 1,0 ) ,r7= ( 0. 4,0. 5,0. 1,0,0 ) ,r8=( 0. 3,0. 5,0. 2,0,0) . 就此构造隶属度矩阵R = ( r1 ,r2 ,r3 ,r4 ,r5 ,r6 ,r7 ,r8)T.

由此可计算得: C = W·R = ( 0. 338,0. 347,0. 177,0.118,0. 02) .

综合得分计算: X = CVT= 83. 15.

由此可得该 同学本次 教学技能 评价最终 得分为83. 15分.

摘要:构建数学教学技能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以案例对其进行求解及说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优化评判】相关文章:

安全评判07-10

综合评判08-30

模糊评判09-10

性能评判标准05-12

评判性思维能力07-06

问题分析与评判07-23

多层模糊综合评判08-10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08-19

评判性思维讲稿05-11

评判性护理论文09-10

上一篇:库存物流下一篇:CAD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