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研究

2024-09-15

高校英语教学研究(精选12篇)

高校英语教学研究 第1篇

1 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深层次意义

近些年来,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所以, 我们可以将新形势下社会的需求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作为高校英语改革的着力点。其改革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1) 社会需要是进行改革的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受教育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升。事实上,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给高校英语教学带来的一些挑战。比如学生人数的增加加重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负担, 还有一些高校公共英语教师比较短缺, 在扩招的大背景下, 很难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 除了强化对英语教师的培训之外, 还必须对现行的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彻底的改革, 使之能够跟上新形势的发展。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 在“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引领下,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的紧密, 仅仅依靠英语专业来培养涉外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技能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势必会促使高校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2) 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明显与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社会需求不相称。非英语专业, 甚至包括一些英语专业的学生,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比较弱, 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比较费劲, 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实现从简单对话到复杂对话的跨越。另外, 课程的设置上, 也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妨碍。对课堂学习的重视导致学生忽视课外自主学习, 学生语言技能得不到平衡的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费时低效”的状况。

因此,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论述, 新形势下, 进行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对于提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英语教学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重任, 因此, 对于在实际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应该进行深入的剖析,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观念陈旧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 虽然时代在发展, 社会需求也在不断改变,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依旧是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学的主流方式。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占据主动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在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下, 教师认为学生只是需要掌握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点, 比如动词的时态、宾语从句的组织以及定语从句的类型及其用法等。学生没有机会阐述自己的新观点, 对内容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能进行询问。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主要来源于传统的授课理念:教师是权威, 学生没有否认教师权威的权力。这样的教学思想常常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 只会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被扼杀了。

2) 教学方式落后

落后的教学思想观念势必会导致落后的教学方式。笔者根据对多所高校的调查结果发现, 这些学校的公共英语课堂基本上都在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填鸭式”。其实, 对于这种教学方式, 我们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科目来说, 教师通过细致的讲解, 把知识点以及要注意的地方告知学生, 学生在课后进行整理思考, 也是有效的方式。然而, 对于语言学科的学习来说, 这种教学方式就不适合了。语言是活的, 它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的性质, 而实践性是其最本质的特性。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英语语言知识, 而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 语言知识积累已经到达了一定的程度, 如何灵活的运用才是最重要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只有在相互沟通和运用中才能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处在被动的位置上, 教师居于主体地位, 学生只能去适应教师以及教材, 没有办法将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理解与想法表达出来, 课堂互动程度较低, 最终的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

3) 教学内容陈旧、师资薄弱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普遍使用指定的教材。教材是传授知识的媒介, 根据笔者对高校英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 发现英语教材的内容许多都与时代相脱节。一些教材的内容有好多年没有更新和修订, 在单词量上也没有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更新。另外, 许多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改编的, 其写作风格都是中国式的, 没有运用欧美思维去编写教材的内容, 这样的教材是很难让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以及思维方式了解透彻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勉强应付英语考试, 而在外事交流或者商务交流领域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另外, 当前承担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比较缺乏。例如, 在笔者所担任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中, 英语听力课本只是下发给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中, 由于设备和师资的问题, 很少进行比较系统的听力教学。一节课短短的40 分钟或者50 分钟, 学生很难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 即便交流, 也是语言知识方面的, 对于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效果。

3 深化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前面分析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要正确地认识它们, 不断研究, 想方设法去解决它们。笔者经过相关的调研, 并向专家请教以及查阅各种资料后, 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解决之策:

1)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施

完善的教学设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现所教授的内容, 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资源。当前, 多媒体课堂教学是高校应该达到的基本硬件水平, 对于英语听力以及口译的练习还必须提供专用多媒体语音室。由于教学资源有限, 这些多媒体语音室一般只留给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公共英语学生人数多, 教学资源少, 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设备及资源的主要问题。为此, 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尽可能的在这方面多投入资金, 建立更多的语音室;另外, 要综合协调各个专业使用语音室的时间, 尽可能让有限的资源惠及到更多的学生。

对于教材内容, 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更新。市场上的英语教材种类很多, 一些高校为了节省成本, 使用高校内部教师自编的教材。这部分教材虽然出自本校教师之手, 但在质量上并没有经过多方的检验, 内容上可能并不适合当前社会的需要。因此, 如果使用本校自编教材, 可以每隔几年对教材内容更新一次, 并充分参考国外最新的教材, 对书中的词汇部分进行更新, 过时的课文要删除, 换上符合时代特点的课文。

2)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 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就是教师与学生, 因此,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首要的内容。首先, 作为英语教师, 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念, 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互动式”教学方式,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互动式教学侧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眼前的教科书上, 而是通过课堂的学习, 联系社会实际, 培养语言实践能力。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必须探索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 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研究, 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 增强课堂掌控能力。

3) 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师能力

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因素之一。由于公共英语是每个专业的必修课, 需求量大, 任务重, 需要大量的公共英语教师, 而大学英语教学又不同于专业英语教学,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 要引进高水平的师资来专门担任公共英语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 要让这部分教师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 主要研究如何提升高校英语的教学质量, 还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 举办各类讲座, 进行校际交流, 通过相互学习和沟通,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比如, 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名牌高校的英语教学研究专家, 来给教师讲授最新的教学理念,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创新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新形势下, 社会需求的变化对高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读与写, 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必须要被重视起来的。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在现有的基础上, 必须对高校英语教学理念以及方法进行革新。本文先论述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及重要性, 然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最后根据实际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期待本文的论述能够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 (10) :105.

[2]蒋莹莹, 吉哲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 2015 (2) :105-106.

高校声乐教学研究 第2篇

而声乐作为艺术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于歌唱的模式也随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现今在声乐领域出现了很多跨界演唱的情况,而该类演唱人员也获得了极大的好评,这一社会现状为我国各大高校的声乐教育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键词】声乐教学 跨界歌唱 培养方案

由于现今全球化一体模式的推进,音乐教学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之下,跨界歌唱这一全新的声乐模式也应运而生。

目前,跨界演唱似乎已然成为了一种潮流,同时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一、声乐艺术中跨界歌唱的实质

就跨界而言,其字面含义为突破原有固定思维的束缚,进而开拓出一个全新的领域。

声乐艺术中的跨界歌唱模式的兴趣主要是依赖与多个歌唱家的成功案例,他们不光是对自身原来所擅长的歌唱方法有着详细的认知,同时还涉足了其他的歌唱领域,并且在将其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好评。

就跨界歌唱的表现形式而言,大体分为两类:其一,各种艺术形式的跨界,也就是说歌唱者能够精确把控至少两种的演唱模式,同时还能够将其熟练运用于不同艺术形式的曲目之中,并具有较高的水平。

例如,我国的演唱名家吴碧霞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她不光是能够熟练掌握我国的传统唱法,还能够熟练运用国外的各类音乐形式,并且在她所举办的演唱会中,已经将这两种唱法运用到了实际,还被人们赠与了“夜莺”的美誉。

其二,各种演唱方法的跨界,也就是说歌唱者突破了曾经美声与民族这两种演唱方法之间的隔膜,把这两种演唱的方式加以有效的融合,最终构建出了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演唱方法。

这一跨界方式的典型人物非李谷一莫属,她借助我国传统精粹戏曲、民族唱法以及通俗唱法这三大方式加以融合,进而延伸出一种全新的演唱模式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二、国内各大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 第3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变量研究

1.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受传统教学理论模式的影响,英语文化教学知识只是纯粹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过程。主要体现在对英、美国家的传统习俗等进行笼统的概括,这样就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深刻的模板,导致在以后遇到这类文化知识的时候都会形成思维定式,甚至出现按部就班、盲目照抄的现象。这是个最严重的问题。要知道,英语教学最讲究的就是灵活多变,而非盲目的循序渐进。其次,在高校中进行英语文化教学,本来就是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实现中国与英美国家的文化交流为基础进行的。但是如今的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好像正在逐渐遗失这一点。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这也是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失误之处。此外,高校英语文化教学还应该存在的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口语表达。对于口语表达,不少高校大学生都会产生鄙夷的态度,觉得口语与自己形同陌路。但是,随着英语在世界的普及,学生应该逐渐在口语表达上多学习,提高口语水平。英语主要讲究的是听说读写译,说得多了自然会对其他要素有所领悟。

2.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1)帮助学生准确使用英语。英语是我们的第二语言,它在全世界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语言的表达产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语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的制约。也就是说,学习英语与了解英美文化蕴含或体现了一致的深层因素,只有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对日常英语表达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名言、典故等有用的信息进行准确熟练的应用。

(2)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英语虽然是第二语言,但毕竟不是母语,所有人在初次接触英语的时候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障碍出现。这时,如果在课堂上利用英语文化进行教学,就会起到一个衔接和贯穿的作用。英语不仅是在单词发音上与中文有区别,而且在语法、句式上都有区分。学习英语文化就可以对这些区别有所了解,进而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

3.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变量分析与总结

(1)内在因素。从自身的状况上分析,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并没有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本身没有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2)外在因素。它包括很多方面,第一,环境变量,包含自然环境和构建环境两种。前者指的是目的语言国家本身所具有的学习语言与文化的环境。而后者一般指的是以教室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环境,高校英语学习环境就属于此类。但是,据调查分析,教室环境对于文化学习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非真实性,所以,环境变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第二,教师变量。教师对外语文化的不同理解都与具体的文化教学行为的选择有直接的关系。由于英语教师对文化学习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习惯性地沿用前辈老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没有自己的创新。所以,要进行改善,首先应该从教师的知识体系框架进行革新,给其灌输丰富的文化知识,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选择时下流行方面的知识作为切入点,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第三,教学变量。这个变量可以从教学方式的不同来说,与前面的教师变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教学场所就会有不同的教师,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方式自然也会不同,不同的教学方式传送的教学知识也就有不同,这也是一个变量。

在如今的教学发展来看,英语教学已经逐渐深入到高校学生的学习中,所以,英语文化教学也就日渐被需要。在分析出变量的同时也要学会改进,同时进行深入的英语文化指导,才能够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冰冰.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3).

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第4篇

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教学的内容

首先。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应善于应用学生较为常见较为贴切的生活实际例子,以此来拉近学生与英语学科间的距离以及创建学好英语的条件。例如,英语学习应该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英语的使用也应该是和生活中的实际情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同学展示生活中常见到的公园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雨过天晴的七彩虹桥、人们欢聚时开心的笑脸等情景,借助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景观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变得更为生活化,同时在展示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有关的文章,并且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实际典例意识到英语研究知识很多就在身边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对其学习的乐趣从而学生更加愿意去接受学习这方面知识。而且这部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的很紧密,所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拥有取之不竭的备用资源。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会更加的令人满意。

二、做好难易度的区分

其次,教师也要注重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待英语教学某些关键部分的详细讲解,哪里需要学生提前课堂预习,通过预习学习来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施开展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相应的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棘手问题,为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应该在课前备课多下功夫,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小嘘,只有教师对问题娴熟掌握才能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深入浅出,运用知识游刃有余。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选择不同的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加轻松。举个例子来讲,一般性的名词解释和短句的语法和翻译等都是很简单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一笔带过。但是对学生的对话能力、分析思考等方面的训练教师就必须要改变教学的模式。比如教学biotechnology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除了对基本的内容进行阐释和分析以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就相关的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而后开展小组之间的辩论。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要去学生就辩论的内容写一篇文章,谈一谈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看法。因为有课堂讨论的内容作为基础,并且上课的时候教师会进行重点的讲解,所以学生在处理的时候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升课堂教学的自由度

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的倾向于松散化、自由化,如果教师强制性的规定和要求学生的话,可能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升课堂教学的自由度。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在自由的课堂上自由的思考和发言。这样学生的写作情绪也会比较高。比如说教师在教学信件的写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写一封信,但是教师不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只需要将信得基本格式告知学生就可以。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最后选择其中最优秀的信件进行表样。在不涉及隐私的情况下,对其优点进行分析,找到其文章中的最闪光的地方,这样可以比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四、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现代高校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过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这是因为现代学生的个性更加的强烈,情感偏好对其的影响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

五、利用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于高校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的互动,通过互动,教师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师就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会有所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会得到更加稳健的发展。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然会有更加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状态也会更加的理想。

总结: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切以实际教学情况作为基础,在实践中检验教学策略是否完备,检查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只有这样高校英语的质量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学生才会真正的喜欢上英语学习。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而高校教育是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因此高校教育中必须要特别强调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而写作时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以写作教学作为重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提升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莉.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7):200-20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7.029

体育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多的。对于现代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来说,往往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经过长时间的改革研究发现,如今的高校体育教学效率是比较高的,但还存在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本文主要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措施研究。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现代高校已经增设了必要的体育教师培训机构,且有充分的研究人员进行体育课程研究,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制度和体系是比较完善的。但很多大学生不注重体育锻炼和知识学习,毕业前未深刻掌握和理解体育概念,也没有掌握良好的体育技能,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如今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比较低的。

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降低的原因比较多。第一,因为高校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式太过于单一,教学枯燥。很多高校体育教师仍旧应用以往的体育教学方法,没有加强体育实践教学,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身心需求。第二,高校体育教师没有注重体育分层次教学,没有实现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且没有注重增强大学生们的终身体育理念。②第二,针对如今的高校,虽然体育实践研究力度是比较大的,但体育基础理论研究是非常不足的。很多高校体育教师没有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性功能,无法将其运用到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上;无法全面了解体育运动规律和运动锻炼控制方法,无法创新和完善体育教学实践模式。总之,对于我国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理论创新来说,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2.1 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措施

针对我国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来说,由于受到相关管理体制的影响,相关经济类体育项目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因此也成为核心教学内容。在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内容不衔接、过于陈旧等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来说,目标也不够明确,往往定义为学生体质提升,却没有重视深化学生的终身运动理念,不符合如今的体育教学要求,要想解决相关问题,必须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尤其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③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必须掌握多种健身技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明确终身体育的理念。必须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制定体育教学改革目标,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学习。

2.2 教学目标改革措施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必须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要想达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的,必须首先实现小学和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大学时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前期,是关键阶段和基础阶段。因此,针对高校体育教师来说,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终身锻炼和科学运动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大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改善大学生的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最终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让大学生真正热爱体育运动和锻炼。

2.3 教学项目改革措施

在现代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项目改革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大学生更加喜欢娱乐体育项目教学以及休闲体育项目教学。所以,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课程种类、教学项目等推进改革,丰富高校教学内容项目,还要大力提倡多个课程组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设置体育教学项目。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增设健美操、交谊舞、太极拳、跆拳道、国标舞、瑜伽等多种选修课程,这样不仅能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出他们的运动兴趣和活动参与兴趣,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④因此,针对高校体育教学项目改革来说,实际作用和价值是非常显著的。2.4 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要想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仅要进行目标和内容改革,还要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长期稳定发展,不仅能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还能增强大学生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具体来说,第一,要实现以往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多开展娱乐活动;第二,要实现主要教材和辅助教学的有效结合,注重对大学生兴趣的培养;第三,要实现课内教学活动和课外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第四,要大力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第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凸显出学生的核心主体地位。此外,还可以采取社团组织、竞赛组织以及俱乐部开展等模式,激发出大学生们的体育运动兴趣。

2.5 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必须促进三大方面的转变。第一,要实现传统式讲授式教学向现代化引导式教学的有效转变;第二,要实现形式化教学到实质性教学的有效转变;第三,要实现枯燥性教学到趣味性教学的有效转变。要想实现以上目标,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在加强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开拓新课程和新学科。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凸显大学生的核心主体地位,大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等,赋予体育教学课堂趣味性和动态性,营造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⑤

2.6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措施

如今,在很多高校当中,对应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都是不完善的,必须创建出一种综合性的体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根本性作用,不仅包括良好的反馈作用,还包括良好的督促作用。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标准化要求和原则,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必须同时注重“教”与“学”的评价,还要加强价值判断。

具体来说,针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来说,不能单纯对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以及运动技能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和活动参与态度进行评价。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必须实现多种评价方法并存,包括教师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相互评价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对自身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评价,加强自我评估,并加大教学总结力度,及时明确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明确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

2.7 加强教学设备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培训

要想保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实,还必须大力应用现代化的新型教学设备和技术,同时要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足够高的师资力量。只有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设备和技术足够完善,才能保证高校体育教学效率足够高,高校要保证体育设备、器械足够多,还要保证体育活动场地足够广。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来说,教师改革是核心内容。针对高校体育教师来说,必须明确终身体育理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完善自我,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和体育技能。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还必须增强教学责任感,提升自我文化素质,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长期稳定发展。

结语

高校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第6篇

【关键词】专业英语 机电一体化 教学模式

当前,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其中,基础阶段注重英语共性部分的教学,即公共英语教学;应用提高阶段则对应于各专业的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即专业英语。在教学环节中,专业英语起到了促使学生从英语基础学习阶段到专业使用阶段的过渡作用,使得英语教学能够贯穿大学教学活动中。专业英语的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及翻译能力。针对如何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对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一) 专业英语教学目的

专业英语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及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成为世界各国在日益频繁交往过程中最常用的交流语言,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也随之从最初的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学习英语不再是为了获取良好的教育,而是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等方面的需求联系起来,专业英语便应运而生。如今,在高等教育教学中,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相关专业领域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以及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二) 机电专业英语的特点

自19世纪70年代出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以来,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得到不断的发展、完善,机电一体化产品遍及各行业,涉及许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机电专業英语不仅有英语科技文体的一般特征,而且涉及丰富的专业内容,仅仅依靠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部分很难完成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我院机电专业英语安排在学生经历了公共英语、专业课程等知识的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环节的锻炼之后进行,在专业英语的教学方面则应把这些环节融入到教与学的教学活动当中,因此,应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并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作为早期的翻译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已难以胜任。专业英语的目的是基于基础英语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预言的综合能力。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两部分组成,具体则包含了传感器、转换电路、电气驱动系统、机械结构、信号检测与处理、伺服控制系统、数控机床、柔性制造、集成制造及先进制造系统等内容。若仍然采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翻译成汉语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只是被动的进行学习,即把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课堂气氛将会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而且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专业领域语言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其对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理解运用能力有着综合性要求,对学生的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英语语言与专业方面的业务水平,而且需要教师应适应社会的发展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要求。

二、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方式

对于机电专业英语,包含了对公共英语与专业课程知识两方面的要求。因此,合理利用大学教育中公共英语课传授的阅读能力和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并有效地把二者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和联系能力,是本文要探讨的教学方式。

教与学贯穿着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专业英语是后阶段设置的大学英语课程,主要侧重预言的“变体”部分,也是基础阶段英语的应用提高。大纲对专业英语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能顺利阅读有关专业的原版教科书、参考书及其他参考资料,掌握较高的阅读技能。要在短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该目标要求,需要联系机电专业的特点,充分将学生已修过的课程内容联系起来。

(一) 教学内容的选取

机电专业英语专业知识面广,内容多,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需要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在经过基础阶段英语的学习之后,学生普遍具有自学英语的技巧和能力,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如果仍然统一采用语法分析和翻译的方式,学生从学习积极性上,会影响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在选材上应该突出专业英语的特点,并根据专业英语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对于机电专业英语,主要包含机械结构、数控机床、伺服驱动控制和信号检测与处理等部分,这些内容在机电类专业的前期课程中均已讲授过,因此在有限的专业英语课时内,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对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选择,按照选择结果进行分组安排教学进度,这也符合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目标。

(二) 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定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以及专业基础等相关课程中,较多采用的是课堂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对于专业英语如果仍然采用语言学习与英汉翻译的教学方式,学生将会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因此,可按照分组结果,让每一组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课后准备,在课堂上则由各小组选出的代表进行讲解和学习,教师则查缺补漏,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加强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则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集体观念,活跃课堂气氛。

(三) 紧密结合已学专业知识

专业词汇被认为是影响阅读的最重要因素,掌握足够的专业词汇成为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机电类专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其专业英语术语词汇量庞大繁杂,在有限的课时内限制了阅读量。因此,机电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专业英语,即专业术语词汇的理解。在经历了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我们认为,学生大都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应以自主阅读为主,引导学生把与本组内容紧密相关的前期学过的课程结合起来,帮助理解和掌握专业英语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学习动力。

(四) 机电专业英语考核方式

采用分组的教学方式后,相应的考核则不再单独看期末考试成绩,应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及专业英语阅读能力,计入最终考核成绩,以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理解运用能力。

三、 结束语

本文围绕机电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及机电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机电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分组及学生自己讲解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引导学生紧密联系已学相关专业知识,在有限课时内加强对专业英语的理解和阅读技巧,培养出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红双,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114-115.

[2]李新,崔学深,盛慧慧.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7):51-54.

[3]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22(1):40-43.

[4]韩萍,朱万忠,魏红.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 外语界,2003(2):24-27.

[5]陈世强,成剑林,李轶群.重构式建环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104-107.

谈高校英语教学研究及对策 第7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研究,对策

一、高校英语教学现状

1.仍然存在应试教育。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大学英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进行交流信息。但是由于受到四六级以及考研对英语的要求, 大学老师还是把英语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过级上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忽略了对学生听、说、译等方面的培养。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同初高中一样, 老师将重点放在课文的讲解以及课后练习题上面, 忽视了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起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作用, 老师注重去讲解语法、单词, 而没有让英语发挥自己作为语言的作用。

2.缺乏运用英语交流环境, 使英语学习变成做题。之前就有人将我们的英语教学称之为哑巴英语。好多的学生尽管四六级过了, 但是还是不能流利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一方面是学校对英语环境运用没有引起重视, 还有就是我国没有英语语言社区, 我们的学生语言环境缺乏, 接触英语并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很少。并且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英语只是为了要过四六级。由于四六级对口语和英语的实际运用要求不高, 所以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时候, 只是埋头做模拟题目, 应付期末和四六级考试。英语仅仅成为大学生们拿证书和学位证的一门必修课, 失去了本该具有交流的实际运用。

3.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目前, 好多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都还是以老师讲课为主, 运用黑板、收音机和教材的模式。有的学校也引入了多媒体教学, 但是多媒体使用的不是很多, 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放听力或者是看图片等方面。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主的语法翻译, 而不是以学生的实际交流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就导致学生的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并且在大多数课堂中, 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没有主动地思考, 智能被动的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 也没有还有许多其他的课程, 也没有把运用英语来进行交流和阅读作为自己的练习的方向。

4.学生水平有差距。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许多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英语, 但是这些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 从初中才开始接受英语, 英语底子比较薄弱, 并且老师的师资力量也不行, 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而相比较发达的城市, 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上英语课, 这些城市里的学生明显英语成绩要比农村来的孩子成绩好。像这样的情况, 农村的孩子学英语就是为了高考, 他们的口语水平和英语交流水平明显不行, 到了大学这样的孩子更加不好意思开口说英语。这也是学生的英语交流水平提高难的一个原因。

二、解决方法

1.改变教学主体,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只有在想要学习, 乐于学习的情况下, 思维才会出于激活状态, 学习效果才会提高。老师要改变英语课堂死板的现状, 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活动。比如分小组表演小品、英语演讲比赛、用英语讲解自己最喜欢的明星或者是东西, 等等一系列需要学生开口说的节目。也要转变老师的教学思维, 大学的英语不是为了考试的, 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能够读懂外国文献等等。英语不同于其他科目, 考试通过不应该作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唯一标准。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能够不断发现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英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 而是英语学习与交流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督促者, 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 学生心灵的探索者。

2.改变现有的评估机制, 实现英语交流功能。外语的教学评测机制是为了检验学生的英语掌握水平, 以便对后阶段的英语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改变。也是检验老师的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但是英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不同于其他的学科, 仅仅从学生的卷面分数上来判断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何是不科学, 也是不合理的。并且现在的考试机制基本上不含有运用英语交流的部分。这也是我们需要做出相关改变的。而且,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了解简单的语法知识和掌握单词, 更要涉及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这种不同文化的转变是需要联系的和实践的。所以应该让老师有更多的自主权, 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外国文化。

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首先要有高素质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首先要抓好英语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加强英语教学的学术交流, 提高老师的学术水平。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能力高、素质强的教学人才。在英语教学方面开创新的教学方式, 让老师能够创新, 改变现在相对比较枯燥的教学模式。

虽然现在的英语教学还有许多的问题, 但是只要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之策, 进行改革和完善, 我们坚信我们一定可以找到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余娜, 张蓉.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分析[J].科技信息, 2010 (6) .

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模式探索研究 第8篇

一、构建“三维一体”知识结构,优化课程设置

1.建立“三维一体”知识结构。在高校英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三维一体”的教育模式,而这种教育模式是通过“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结合才保证了基础的英语教学。一从“知识方面”来讲,通过了解和认识英语的语言学和英国的一些文化、科技和人文方面的知识,能对我国目前的国情和英语国家在技术、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次进行比较清晰的认识。二是从“能力方面”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多方面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掌握多个方面的技能,如:听、写、读、说、译等技能,还要具备一些自我查询资料、文献等方法的科研能力。三是从“素质方面”来说,其中有包括了有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所以高校英语的教学创新模式是通过加快高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可以按照学生自身的情况,允许学生可以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并且可以进行跨院系选课,从而使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使学生综合素质也得到很大提升。

2 . 优化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可以实现将“通用英语”转变为“专业用途英语”。低年级课程设置和高年级课程设置是高校人才课程的两个设置,也是两个层次,而低年级课程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能力,是为了使英语基础得到明显的宽厚性和系统性,而高年级课程设置是为了让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实现“通用英语”到“专业用途英语”的转变。

二、把CIA系统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培养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

1.将CIA系统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根据教学的方法,需要对教学模式的探索进一步扩大,比如像英语语言教学、英语写作、英美文学教学、视听教学等模式。而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语言技能练习的力度和利用好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拥有牢靠的语言基础。最主要是要创建CIA系统(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让知识教学实现系统性和创新性,把以前教师传统的系统性教学方式发展成使用计算机辅助系统的教学方法。并且使高校的专业教师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然后通过校园网进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进行学习知识,使学生更好学习。

2.培养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构建语言学习机制。而英语教师的重要目标应当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把外语知识点当做讲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技能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思维,可以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积极的把语言知识引导给学生,使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变成语言经验和语言能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把语言和思维的有效结合,使外语教学产生系统思维的能力。而在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技能训练的过程,必定会出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错误方法,这会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知识拓展空间占满,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比较弱,不能很好的独立的解决和分析问题。

三、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所以高校人才的培养,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相关的学科进行了解,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工作有计划和有步骤的进行,所以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加强教师的学术方面,还需要优化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从而使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和有素质。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第9篇

一、教学能力的内涵

有关教学能力的定义,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外国学者认为,教学能力是个体的综合特质,是进行有效教学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总和[1]。《教育大辞典》将教学能力定义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构成。”[2]尽管学者们对教学能力的界定不同,但都认同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能力的结构

Ronald D.Simpson等人认为,教学能力包括学术能力、计划能力、管理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评估和反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3]。L.Dee Fink则认为,教学能力包括专业技术知识、课程设计能力、教学实施及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4]

国内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对教学能力的构成有不同的认识。教育学学者认同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社会学学者认为,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心理辅导及国际化适应能力、信息化能力是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心理学学者认为,教学能力由教学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监控能力三个因素构成[5]

部分学者认同教师教学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教师的认知能力,特殊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独特的能力。李旷认为,教师教学能力是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综合,一般能力指智力、操作能力、言语能力;特殊能力指教育教学能力、管理学生的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自我意识能力[6]

此外,研究者强调教学中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如李晓静等认为,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更新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7]。张建敏认为,观念革新能力、学习提升能力、指导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双语运用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8]

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界定,虽然国内外学者、不同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看法,但有其共性。首先,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实现培养人才的教学目标、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所表现出的个人能力;其次,教学能力是由多个维度、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能力;再次,教学能力还包括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及教学研究能力。

三、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困境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研究是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一些研究者认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组织能力不强、教学研究能力欠缺等方面。佘远富认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模式单一、过分依靠多媒体且使用不当、教学研究不深入等方面[9]。赖富强等人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组织技巧、课堂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同时缺乏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磨炼,教学业务能力不足[10]。智安然通过调查发现,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不平衡,在驾驭教学内容、因材施教、脱稿讲课、教学创新、反思以及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11]

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研究者多从个人因素和学校因素探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而个人因素包括受教龄、从业态度、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等。袭雅楠调查发现,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包括择业心态与教学热情、教师道德与责任心、知识结构与转化能力、教学反思与自我发展动机[12]。此外,身份角色意识、专业文化素养、教学实践经验、教学反思等个人因素是制约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13]

学校因素包括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政策制度两方面。学校的文化氛围指学校的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校园建筑、绿化、校风、学风、学校的文化底蕴、人际氛围等。学校的政策制度包括学校的职称评审制度、教学科研制度、考核制度、师资培训制度、激励机制等。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原因包括:学校考核评价方式不完善、轻视内部培养、欠缺能力助长机制[14]。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等校园文化,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13]

五、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旨在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讨。西方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如美国发起了“未来师资培训计划”,旨在对博士研究生进行教学能力培训[15]。北美高校建立了“教学研究中心”,如加州高校为新教师开设了“教学和资料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州高校建立“终身学习中心”等,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16]

国内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多以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提升路径多从教师、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三位统一体的方案。束仁龙认为,需要改革教师培训模式,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方能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17]。张宇庆提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地位;搭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成长体系,构建有效的教师考核制度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倡导教学学术,加强教学研究[16]

摘要:教育乃立国之本,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对前人研究的综述,探讨教学能力的内涵、教学能力的构成、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困境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以期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高校双语教学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认识误区,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大中小学校掀起双语教学的热潮。对于大学来说, 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各高校越来越认识到开展双语教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是, 这项工作应如何起步、如何推动和规范尚在探索之中。在这种形势下, 地方高校面对外语水平有限的师资条件、学生基础和周边环境, 更应及早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双语教学的研究, 以促进双语教学的开展, 提高教学效率。

二、双语的认识误区

对“双语”望文生义的理解是片面的, 不科学的, 甚至是错误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1) 将双语简单地理解为“加强英语”, “双语”班就是英语强化班或“尖子班”; (2) 将双语理解为“计算机语言”+“英语”; (3) 将双语理解为“汉语”+“英语”; (4) 将双语理解为二门外国语, 如“英语”+“日语”; (5) 将双语理解为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英语兴趣小组等。这些理解抽去了“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内核, 违背了“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初衷。

三、双语教学的定义

关于双语, 至今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双语本身指从以两种语言为母语到除母语外能够使用至少一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所有情况。通常, 双语使用者是指能在任何场合, 根据语言交际的需要, 熟练有效地使用两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进行听、说、读和写的人。

所谓双语教学, 就是指除母语外, 还将一门外语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用语。双语教学就其功能而言, 是通过两种语言 (即母语和所学的外语) 在教学中并用而确定的教学原则。

双语教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简单渗透层次, 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外语讲述重点内容和关键词等, 主旨是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层是整合层次, 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外文, 让学生学会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层是双语思维层次, 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 以培养学生使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四、双语教学的模式

“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1) 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 (2) 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 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 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 (3) 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 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因此, 过渡性双语教学即指开始前有一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 以避免学生进校就因不适应有接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 而其目的仍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

中国不像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双语国家, 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 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保持型双语教学”。

五、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可以肯定的是双语教学确实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但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 在普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出国经历, 他们的口语发音不是很纯正, 尽管授课前均进行了短期的口语培训, 但对英语的应用尚不能流畅自如, 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 我国高校中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 教师能力单一, 专业教师英语能力较差, 普通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从长远着眼, 必须尽早建立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体系。

可以派出培训或校内培训, 建议有条件高校把专业素质高、口语流利的专业课教师送往国外著名高校进行业务培训, 或者请一些国外高校的教学名师到校进行交流讲学, 也可以由校内高水平专业教师或外语教师进行培训, 有条件的可聘请外教培训;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自学提高, 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比赛等形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双向交流来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培养出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

(二) 教材的选用

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有些学校的双语教学就是随便找一本外语书做教材, 多加几节外语课, 就称之为双语教学, 显然是不科学的。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没有原版教材, 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适当引进和借鉴国外名牌大学的原版教材, 无疑是一条捷径。但是, 引进国外教材要注意学科体系与国内教材的衔接问题。

(三) 语言环境的创造

教育是讲环境的, 校园中的一景一物, 皆具教育意涵,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由于校园里缺少英语类学术活动或对外交流, 学生在课外几乎没有英语实践的机会, 使得双语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作业上, 缺少双语学习的整体氛围。

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 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 从点滴细微处入手, 给学生以语言的熏陶, 使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双语的气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演讲比赛、英语文艺演出、英语文化节等项活动来强化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四) 应考虑教学对象的水平

目前, 有些高校学生外语水平不一致, 这样教师实施双语教学就很难把握深浅, 达不到双语教学预计的教学效果。

因此, 教师起码要保证学生听懂外语。如果教师外语不太好, 或语音不准确则不必勉强使用外语。同样的, 若是学生外语水平不一, 双语教学也是无法进行的。毕竟, 专业课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 而用外语授课和用母语授课其对学生传输的信息量是大不一样的。双语教学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六、结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界, 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教学方式, 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教师的师资水平、教材的选用、学校的语言氛围、学生的英语水平等因素都制约着双语教学的成效。同时, 专业课程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双语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 只能在某些共性的基础上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这对教学双方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 立足于学校层面, 根据专业特点, 倡导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 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措施, 构建双语课程框架, 进一步拓宽双语教学研究领域, 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双语教学研究, 是我国高校今后双语教学研究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我的双语教育[J].外国语, 2004, (1) .

[2]李萍, 夏新娟.大学双语教学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2 (3) :77-79.

高校英语教学的能力本位论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校;英语教学;主体性

1 能力本位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特点

对CBE(Com petence based Education)进行分析,其含义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这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由美国休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的研究后所研发出来的,其理论依据有三:其一,掌握性学习;其二、反馈教学原则;其三,目标分类理论。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在北美发达国家中广为流传,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目前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北美地区是能力本位运动的发源地,随着教育的发展产业界人士可以针对教育和培训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产业界一直以来推崇经济理性主义,重视实践操作能力,认为完成工作需要掌握操作技能更加重要。从程度开发程序的层面看并不存在固定的程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从指导思想的层面研究,属于学科导向型的课程模式,其过程体现出严谨性,学科专家制定课程,课程开发是以学科为出发点而进行的;从课程内容组织方面进行研究,学科的逻辑性不同,以此为顺序来排列课程;从课程实施的角度看,更加重视统一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相同的,没有针对个性差异来安排课程内容;从课程评价的角度看,进行评价时主要从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等方面进行。

2 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本位教育

2.1 开设多种形式的英语课程

英语课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模式,精读课、泛读课、听课这三种形式将成为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单一的统编教材已不能满足需求,而听说教材和泛读教材等多种教材形式被应用到教学之中。通过语音教学,学生可以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或者课外资料,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词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在构词等方面取得提高,基础知识更加牢固扎实,使学生具备简单的组句能力。语法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但要以理解语法规则为基础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听说课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的音素、意群、句子的分辨能力都是通过听说课来实现的,在课程安排上要有所侧重,加强训练可以更好的分辨出失爆、同化、连读、弱读等语言特征。为了能熟练进行口语会话,听觉记忆力非常关键的步骤。可以从训练对数字的快速反应入手,要求学生把听到的数字用语言反馈出来,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在数字训练结束后,再进行词和词组的训练,在这些训练完成后进入句子训练,对所听到的句子进行准确的复述或者回答问题。

2.2 改革考试形式,突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检验教学成效最直接有效的评价方式是考试,如果考试与大纲精神相吻合,则会推动教学的发展。教学大纲一直以来都认为语言知识最终要为语言能力而服务,所以考试要采取多样性的方式进行,单项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效果更加突出。为了更好的落实大纲精神,我校所进行的语言考试分为笔试和听力两大部分,笔试占总成绩的80%,听力占总成绩的20%。笔试目的是考核学生的能力,从分数比例看,基础知识占20%,能力考查内容则占80%,从笔试的题型看,分别是综合运用、阅读理解、写作。基础知识所占比例较高,能够达到60%,而中难度题则占30%,难度较大的题占10%。这种比例划分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听力考试则分为两部分,即听力基础和能力本位教育,基础部分主要集中在单词辨析、音素辨别、单句理解等方面;综合部分则以听对话、短文为主,在听和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并做好完形填空。

3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英语能力本位教育的形成

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差别性较大,语言、思维、文化等方面形成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最大的阻力并不是这些,而是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切忌过于依赖课堂教学,学生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使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以提升。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和科目设置的改革已初见成效,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英语能力本位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促进学生英语能力本位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构建出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的英语活动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活动课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活动课这一模式始见于美国,美国在外语教学中有着先进经验,他们认为之所以进行外语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外语交流能力。他们在外语教学中更加重视活动课,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得到显著提高。我们要合理利用声像设备,使英语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另外,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模式,通过多媒体传递知识和信息,使学生能够协调运用多种感官能力,使各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种方式与人的学习规律相吻合,可以使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建中.高职英语能力本位教育初探[M].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2]薛勤.素质教育、跨文化能力与英语教学[M].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作者单位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策略研究 第12篇

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一课程的设置与学习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英语语言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将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高校英语语言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高校英语语言学的教学水平。为了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本文选择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策略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其次,结合现阶段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高校英语语言学的实际教学环境,提出相关教学策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学学习水平的目的。

1.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的重要性

英语语言学课程是构建英语学科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它的设置与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高学生英语基础学习能力

英语语言学内容丰富,可以从发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学生了解更多语言知识,促进英语知识系统化、全面化。通过英语语言学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语言学习的目的、方向,对学什么、怎么学有更加明确、完整的认识。学生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到英语语言的基础理论,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英语基础学习能力,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随着现阶段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始逐渐成为一个“没有专业的专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就越来越弱,这导致学生对英语专业丧失信心。语言学课程的设置正是增加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通过英语语言学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了解现代语言学这一领域的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丰富学生语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意识,同时还能使学生对英语语言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提高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专业素质。

1.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相对不足。英语语言学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课程之一。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语言的本质、结构、特征、功能、发展规律等。通过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帮助他们掌握语言的本质、结构和规律,在实践中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语言现象和语言问题,对相关理论和观点作出批判性评价,增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水平和整体素质。

2.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发现英语语言学课程设置与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水平,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本章节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2.1学生对语言学课程缺乏足够认识

在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对语言学课程缺乏全面认识等问题。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或者不是很清楚什么是语言学,对语言学课程的性质、特征,语言学的具体研究内容,以及学习语言学的目的、意义等也不甚了解。对语言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其在就业求职中没有太大的帮助,没有意识到语言学课程对提高英语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这就导致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无法受到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2.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难以取得突破

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质量最关键的环节。好的教学方法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这导致语言学的教学效率难以取得突破。大部分的语言学教学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一知半解,无法深入的进行理解,学生跟教师之间也缺乏互动。这导致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被忽略,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因此,学生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降低、厌学等现象,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2.3重理论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学理论宽泛而抽象,内容复杂而枯燥,学习难度较大。大部分的语言学教学课堂上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内容理论性的知识较多,过于重视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导致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相关实践教学活动较少,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和畏难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改善英语语言学教学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从高校英语语言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3.1提高学生认识,培养学习兴趣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素质,提高语言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学的相关认识,让学生了解进行英语语言学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实用性,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喜爱这门课程。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2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抽象、深奥的教学内容深入浅出,使之通俗易懂。注重学生对语言学学习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语言学的学习兴趣,不断实现学生的动态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QQ、BBS等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让教学不拘泥于时间与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质量。

3.3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习积极性

英语语言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言理论知识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语言交际中去,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语言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活、学习中的例子,将抽象的概念、理论具体化,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总结

通过以上对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策略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的设置与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能够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同时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哲学的修养。除此之外,通过语言学的学习还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探索英语知识的兴趣,因此,要重视对英语语言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本文针对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仲彬.多媒体技术对提高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9:103-104.

上一篇:高速公路投标造价控制下一篇:学校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