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网络环境

2024-07-25

高校创新网络环境(精选12篇)

高校创新网络环境 第1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环境的日益成熟,传统的图书馆服务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于图书的借阅要求,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图书馆的改革与创新。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的来临,促进着高效图书馆进行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应用为手段的图书馆管理机制,图书馆馆藏建设,图书馆服务流程等多方面的创新。同时,也在促进着高校图书馆跟上新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一、管理机制的创新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机制主要是以人为工作单位,进行图书馆图书的借阅和归还,图书的整理,图书馆的卫生打扫等工作。但是这样传统的工作制度并不完善,存在着内部人员定位不清,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自主经营意识不高,缺乏奖励机制与鼓励机制等一系列的弊病。同时更是由于这样的诸多弊病造成了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淡薄,服务工作不周到等现象。所以,进行管理机制的改革是图书馆创新和改革的基础。

要进行图书馆的管理机制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进行人事管理的改革,仅仅进行奖励机制的改革并不能完全的实现创新改革的要求,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进行人文精神的改革,营造图书馆良好优秀的内部环境。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图书,信息和知识的需求,营造更好地和谐的人文社会,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图书馆应当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放在改革的第一位。与此同时图书馆要健全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岗位制度,岗位职责,行为准则,工作流程和奖惩措施等,来规范制约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的作为。例如,为了更好地创造图书馆的文化气息,图书馆可以设置专门的员工培训课,为图书馆的员工传授人文精神,文化知识和网络技术等,同时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加入奖励机制,在员工培训课中表现好的员工可以得到加薪奖励等。由此,形成一整套良好的图书馆管理机制,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

二、馆藏建设的创新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社会公众对于文化知识和网络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原有的图书馆馆藏图书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所以,各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进行网络技术的应用,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传播相联系,实现进行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创新与变革。各高校要根据现阶段社会公众对于网络的需求建立虚拟馆藏,实现图书馆馆藏信息多元化的发展目标。图书馆要丰富自己的虚拟馆藏,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指引库,为用户寻找资源和图书提供最大程度的方便。

在采用指引库的同时,图书馆还要对图书的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为网络图书进行信息分类,形成更加详细的文献,如形成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等。同时,为了丰富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图书馆可以进行购买,租赁等其他方式引进更先进的电子信息文库。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在自己学校的官方网站建立图书馆图书借阅模块,方便学生进行网上借阅。当然,为了完善网上图书借阅的流程,图书馆要建立自己的网络文献信息数据库,这其中可以包括期刊报刊数据库,特色书籍数据库,电子读物数据库,学术论文数据库等,图书馆要尽可能的将图书馆馆藏的纸质图书资源转化为网络电子信息资源,方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进行图书的浏览阅读。这样,通过对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创新,实现传统型图书馆向网络信息型图书馆的转换。

三、服务流程的创新

校图书馆服务流程创新的重点是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的创新。服务理念的创新要求图书馆的工作和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环境在图书馆服务流程创新中的重要性,要求图书馆的工作和管理人员树立和强化主动性,创新性和个性化的新型服务管理理念,在创新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服务方式的创新,应用网络技术完善网上借阅流程,充分发挥网络借阅图书安全性好且功能完善的优点。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都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服务手段的改革,这要求图书馆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为图书借阅者和图书资源的文献建设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专门的工作岗位,争取为现实读者和网络用户提供最优质服务。

例如,为了完善图书的借阅流程,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主页中开设网络培训模块,供图书馆工作人员学习服务理念,同时为了完善服务方式,图书馆可以在主页中设置借阅用户培训模块,文献检索等模块,方便用户学习网络借阅图书的过程,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文献检索模块轻松地找到用户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为了满足用户的多方面,多元化的需求,图书馆可以设置图书的专职导读员,通过网络的论坛,电子邮件,聊天工具和留言板等功能实现网络虚拟信息咨询,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精确型服务。当然,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建立影音室等休闲性的服务资源,争取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实现服务手段的创新。

高校创新网络环境 第2篇

网络环境下高校院(系、所)图书资料室工作的创新

目前,高校院(系、所)图书资料室已置身于网络之中,其服务方式、服务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资料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服务都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即服务方式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创新和图书资料内涵的创新;并指出只有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对图书信息资源服务的`多元化需求的理念.

作 者:刘雁 张立新 LIU Yan ZHANG Li-xin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昭明文选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2 刊 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8(3) 分类号:G251 关键词:资料室   网络   创新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德育创新的思考 第3篇

【关键词】网络 高校 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00-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的对教育的根本任务进行了界定,在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的进行深化后提出了“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抓住了教育的实质与核心,为我国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我国教育历来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在概念上,狭义的德育就是指在各类学校进行的德育活动,这种德育是有社会和阶级要求的,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学校德育受外部影响较多,与教育者、受教育者、实际的教育环境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教育媒介息息相关,这四个方面中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对德育的效果产生影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在人们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网络的效应也深入到了德育的开展之中,作为一种外部环境上的因素,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综合性、丰富性、快捷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就好象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它对德育的开展与实施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在此前提下,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网络对高校德育开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来寻求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德育创新的途径。

1. 网络对高校德育带来了机遇。近些年来,高校德育遇到了不少新的困难,在德育内容、德育方式等方面出现了很多与社会环境脱节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而网络的出现与广泛运用为高校德育开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在教育内容上得到了丰富。网络平台信息负载巨大、形式活泼,内容包罗万象,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与内容,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开始面对更多的信息载入,大大提高了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对改良德育方式有利。在网络条件下,传统的以教育者为主导的德育方式将被改变。网络的便捷性、实时性及资源共享的巨大便利使得受教育者在德育活动中能够摆脱被动的地位,弥合了传统德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分离,此外受教育者也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来获取德育内容,甚至将网络教育视为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这种新的方式使得传统的德育方式发生了改变。

2. 网络对大学生成长以及高校德育带来了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有益功能时也对大学生以及高校德育工作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网络带来的精神污染会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如今网络成为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宣传的阵地,也是西方国家试图分化我国的主要渠道,一些大学生由于阅历尚浅、认知能力有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影响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第三,网络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目前由互联网引起的心理障碍并不少见,网瘾、网络综合征等词汇已经成为了社会中热门词汇,过度沉迷网络会给大学生带来一系列心理障碍,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健康体魄的养成十分不利。第四,对高校德育来说,网络最大的一个危害源自于其对德育环境的影响。互联网对德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冲击,使得受教育者很容易对学校德育产生倦怠,影响了他们的参与度。如上文所述,网络对大学生以及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的积极与消极因素,我们在进行高校德育创新的时候要充分考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从德育观念入手,树立创新意识

高校德育不能忽视社会发展的规律,在网络条件下,首先需要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观念。与传统的德育环境相比,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多元性要求高校要树立更为包容开放的德育观念,从网络中汲取营养。而在充分考虑大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前提下,我们要在网络资源对大学生有深刻影响的环境下树立教育引导的德育观念,避免粗暴的灌输与说教。此外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资源获取观念,充分发挥网络的巨大作用丰富德育素材。

二、提高教育者网络利用意识

网络带来的信息化时代里,需要德育工作者拥有一定的信息素质,这种信息素质包含敏锐的信息意识,这需要德育工作者在网络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有效获取有利于德育工作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吸收的信息。信息素质还包括德育工作者需要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了解信息来源渠道,做一个素质过硬的信息接受者和传播者。教育者网络意识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能够将网络信息更好的在教学与实践中应用,对德育创新有利。

三、加强网络管理

网络对大学生及高校德育带来的弊端必然会引起我们的重视,减少危害的重要措施是加强高校网络管理,对学校而言,就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将信息审查纳入日常工作,净化网络环境。通过严格的管理,避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合理规范学生上网行为,高校管理要以学生长远利益为着眼点,不可放任学生无节制的上网行为,必要时要进行网络管制。

四、丰富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内容

目前,我国德育内容有着一套完备的体系,虽然还存在着一些瑕疵,但是其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条件下,我们要对原有德育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针对网络实效性强的特点,我们要注重高校德育内容的与时俱进,将时效性体现出来。对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及国际、国内的时事热点,我们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整理与挖掘,方式灵活的将其纳入德育的内容,将德育教育真正的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

五、加强高校德育形式创新

传统的德育方法与网络环境下的新的的形式與手段要结合起来,互相补充才能更好的发挥新形势下德育的育人功能。形式的创新需要我们把握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德育功能,从认识上、组织上、工作上将工作做到实处。必要时,可以建立德育相关的网站,将德育内容以网络的形式传播给大众。此外,高校要特别重视与网络伴生的各种新媒体的利用,特别是受学生喜欢的聊天软件等平台,要将德育通过社交软件渗透到学生生活之中,将各种新媒体的巨大传播作用运用到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中。

综上,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德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不少挑战,高校如何将网络这一资源运用好、发挥好是非常重要的,这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乎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挥。我们要从树立德育观念入手,提高教育者的网络利用意识,通过加强网络管理、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与手段来推进网络条件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琨.论高校德育的困境与对策[J]. 辽宁高职学报. 2005(04).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 第4篇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在网络背景下的新特点

1. 多样化的信息载体

多种多样的馆藏文献已经越来越多了, 计算机存储功能和数据库技术已经逐步的取代了传统的图书馆印刷型文献, 多种多样的电子信息资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电子资源存在着很多的新特点, 存储的信息量非常的广泛、有很高密度的存储量、传送速度极快、内容新鲜并且资源能够被多人共享等特点, 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认可和使用。电子文献在馆藏文献中的比例逐步增加, 电子文献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 而纸本文献的利用率在下降, 电子文献和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相比, 更具时代性、更具功能性、更具效率性。

2. 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个性化的特点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中, 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信息出现读者的面前, 读者们面对很多信息的需求都是逐步呈现个性化的需求。现如今很多的读者对于文献的要求大部分都是把焦点放在一些学术科研、相关学科、教育教学等方面上, 对这些信息逐步呈现为专业性与针对性。其次, 科学领域的不断进步、创新的知识体系以及重组, 其知识面聚集、科学领域高度综合, 很多的读者都是希望通过网络得到复合型的知识。总而言之, 在现代网络背景下, 读者们日益的需求个性化要求, 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关注个性化的要求, 分析读者们的需要情况, 然后有针对性的将个性化服务融入到读者当中, 图书馆才能将服务有针对性的运用到其中。

3. 现代化的服务方式

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已经通过网络环境融入到读者们的身边。改变了传统的文献服务模式, 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 面向网络环境, 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传播信息, 建立辐射型的开放型服务系统, 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工作从传统的借阅文献的方式转变为以知识量为主的需求, 主要的功能模式通过开放性的知识服务为主要的模式特点。现在的工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岗位, 分别为信息的检索、信息的合理组织、信息的合理加工以及知识的管理等工作体系。图书的管理员是网络信息的整理者以及导航者。

二、网络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性

1. 适应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一流的高校要有一流的图书馆做支撑, 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体现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意识不够强, 服务欠深度, 必须进行服务创新。图书馆图书馆只是将参阅的书刊进行整理管理, 把收藏管理的图书借阅给读者, 全部由读者们自己查阅, 没有将人性化服务的特点体现出来, 这样传统的服务不能迎合社会知识发展的需求, 更不能满足读者们对知识的渴望。为此, 高校必须要进行知识的改革创新, 高校的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科研和专业性职业人才, 这就要求高校不仅仅在教育教学上进行改革创新, 还需要在科研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为此, 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任务就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法, 这也就需要高校的图书馆进行个性化的服务理念。

2. 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现今社会竞争力激烈, 但是竞争满足于创新意识和科学理念, 没有创新理念就不能迎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完善和谐社会才是当今的社会局面, 各行各业都是通过以人为本的服务要求, 通过思想的解放和创新来实现科学的进步, 为此, 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渠道, 必须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才能适应网络背景下的竞争趋势、生存与应变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路

1. 合理开发及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给高校图书馆信息收集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最广泛的信息储备。但是, 网络上的信息动态往往随意性比较多, 无序性比较多, 没有办法合理的进行检索知识, 获取有效信息以及利用有效资源等, 给读者带来了不便。为此,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需要完善资源的开放, 管理整理好网络资源信息, 以达到利用率的最大化。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资源开放:第一, 图书馆藏入的资源需要网络化;第二, 网络资源需要图书馆馆藏化。图书馆藏入的资源的网络化就是将现有的资源通过电子传输方式床送给读者, 开发能够在网络上共享的特色实用数据库, 根据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 收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 将自身的高校图书馆建立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传阅。

2. 通过个性化信息需求满足读者, 主动开展多层次服务

在信息时代网络化的今天, 很多的读者对于信息的取阅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图书馆就需要完善服务力度。第一, 全面进行调研活动, 全面考虑读者的需求, 极大限度的来迎合读者的要求。第二, 改变传统的“为书找人”的模式, 以传统静态变为动态的服务理念, 例如, 通过图书馆网站的建设, 创办网络主页或者通过网络系统等多功能服务来满足于读者的要求。第三, 多种载体信息的多重手段传送模式, 提供给读者的信息不单单有文献、目录、索引等书面文字方面的, 还包括一些影像、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的信息, 将不同文献的方式方法结合起来, 作为实现服务模式转型的目标加以思考。

3. 加强网络设施的建设

加强网络设施的建设也是高校图书馆应该具备的基础环境设施, 应该为读者们提供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首先, 网络资源化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配置, 通过索引功能在多个地方创建终端模式, 当读者需要某个知识信息的时候, 能够通过网络电子技术在图书馆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内容, 达到在图书馆中就能够进行资源信息交流的作用。其次, 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设施用到高校的图书馆中, 充分的结合运用这些新技术, 提供优质化的索引、阅览的服务。

摘要:本文阐述了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不断进步,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突破传统服务方式, 不断的创新,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网络环境背景下,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以及创新思路。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宋琼.论信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之根本[J].现代情报.2008 (4) .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人才建设 第5篇

由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职能等都发生了转变.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状,阐述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着重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人才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作 者:詹纯  作者单位:上海金融学院,09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G25 G72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人才建设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第6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思想政治 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70-01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几乎应用到了现代社会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学生沟通交流、学习的重要工具,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性,网络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但网络虽给学生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网络上的大量不良信息同时却也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如网络中传播的暴力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等,这些不良文化扭曲了大学生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因此,各高校应通过网络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网络教育职能,正确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及其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品格和灵感的系统工程,不仅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面貌,同时还影响着学生人格品行的形成及心理健康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教育的首要内容,更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所以很多国家都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制定了相关策略和教育目标。如:美国很多洲都在通过法律强制要求各级学校将“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的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内容。日、美、英等多国政府纷纷拨专款资助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及调查工作,建立了专门机构,专业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儒学思想就是中国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但由于近些年,我国教育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预期教育效果,教学过程多是说教或理论灌输,学生积极性较差,甚至一部分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加之近些年,互联网的普及,更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构建与时代特征相符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迫切性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战略的实施,全国高校校园网建设基本完成,校园网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网络的普及给学生带来了极大影响,不仅给学生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影响。王丽霞在调查研究中指出,目前在我国高校中,每天使用网络的学生总数已经占到全国高校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十四;百分之八十二的学生认为网络是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百分之六十四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对网络有较强依赖性;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认为网络已对其生活产生影响。从该研究数据不难看出,网络在高校学生生活中有着较高的普及度和应用度。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容易受到网络环境影响,导致思想发生扭曲,价值取向发生转变,最终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甚至一些高校校园中出现了“网生族”群体。这部分学生不仅放弃学习,沉迷网络,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自控能力低下,性格越发暴躁,逐渐失去人际交往能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1]。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局势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教育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网络环境展开教育模式创新,通过网络对学生展开教育,利用网络与学生建立沟通,构建校园网络社区。

三、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思路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当代学生思维发生着转变,教育思路也应积极创新,加强改革,坚持与时俱进。因此,各高校应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2]。各高校应构建网络辅导员团队,让辅导员通过网络与学生建立沟通,通过网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挥最大化教育职能,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辅导。传统心理咨询模式,学生往往不好意思、害羞,沟通效果并不好,学生更是难以向教师打开心扉[3]。而这种网络心理咨询模式,具有保密性、距离性,不需要面对面进行交流,所以学生能够更愿意吐露心声,所以沟通效果更好,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更高。咨询方式可选择在线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但网络辅导员模式的构建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颠覆了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具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意识、网络意识、媒体意识,才能展开具有实效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4]。但目前大多高校思政政治教师不具备信息意识和专业信息技能。因此,各高校想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加强教师的培养,通过学习、交流、培训等多种方式强化教师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使其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以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可构建网络社区,通过建设校园论坛,在校园论坛上举办思想教育论坛主题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正确引导学生,传播正能量,规范学生网络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媒介道德。另外,在校园论坛上学生可发布一些优秀文章和作品,使校园论坛起到校报功能,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氛围的校园网络社区。并且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可通过学生在校园论坛中的言行与表现,更深一步的了解学生,便可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网络论坛具有开放性特点,因此校园论坛构建中必须要加强控制和监督,及时屏蔽、删除不良言论,维护好校园网络社区环境,应采用实名注册制度,这样一来教师发现问题学生后,就能够采取相应措施,对其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便能使教育效率和效果都得到大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各高校应加强对校园网站的建设,积极利用校园网站展开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校园网站树立学生榜样,宣传校园内优秀学生,提高榜样在学生间的影响力,让榜样在学生间起积极带头作用。校园网站是学生了解校园信息的主要途径,加强对校园网站的应用非常重要。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走多元化路线,构建多模式,以提高教育效益,保障教育有效性。很显然,网络时代背景下,展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主流趋势。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已经得到高度普及,然而网络暴力、网络污染、网络不良文化严重侵害着学生思想,展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各大高校应针对网络环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阙亚冠.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中北大学,2014,13(11):119-124.

[2]赵宇华.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1,11(14):132-136.

[3]李永乐.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J]. 衡水学院学报,2015,04:93-96.

高校创新网络环境 第7篇

一、预算指标控制模块构建

(一) 模块界面内容

预算指标控制模块至少应反映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代码、项目起止日期, 上年经费结余、申购资产名称、规格型号、预算价、审批后指标结余、实际价、项目经费结余等内容。其中, 指标是指各类经费计划数, 经费是指各类项目实际可动用资金。

(二) 各类角色定义

在预算指标控制模块中要定义各类项目经费管理员的角色及其职能。其中, 财务处项目经费管理员的主要职能是项目划分定性、项目指标及其他经费指标下达与调整, 其项目代码设定可根据归口管理部门提供的经费分配明细及项目代码编排规则确定;申购单位管理员是院系部处指定的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员, 主要职能是根据财务平台的项目经费收支账目填写提交各类经费采购申请单、以及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变动处置申报;项目经费归口管理部门, 如研究生院、科技处、教务处、后勤处、图书馆等资产管理员, 主要职能是下达项目计划书中固定资产采购指标与审核申购单;项目经费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 主要职能是对资产申购计划审批;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主要是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处、图书馆等单位, 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校同类资产登记、日常管理、变动处置审核、报表上报、定期将固定资产入账记录导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并自动校对各类资产入库信息等内容。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与项目经费归口管理部门在职能上虽有交叉, 但管理侧重点不同。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校同类资产的管理任务, 项目经费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三) 经费指标管理

此项工作应主要由财务处项目经费管理员及项目归口管理员完成。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划分资金来源。笔者认为拟作财政拨款、非税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等类别划分, 其中财政拨款细分为纵向科研经费、预算拨款、其他拨款;非税资金细分为学费住宿费、其他学历教育收费;自筹资金细分为横向科研经费、事业收入、捐赠收入、其他事业收入;其他资金细分为代管经费、工会经费、其他经费等。以上资金来源细分选项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中, 应当简化为在资金来源类别前的空格内直接点选, 由系统自动生成明细菜单。二是在划分资金来源基础上, 要对往年项目类别进行定性、归类, 并对往年项目完成截止时限进行甄别、写入。三是提取未完成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的各类项目属性, 导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此项工作亦可由软件公司完成。四是新增项目编码应由财务处项目经费管理员完成, 项目归口管理员负责采购指标下达。项目归口管理员登录财务平台查询项目代码, 并按项目计划书内容, 将新增项目所有属性写入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对应模块, 填制申购单时, 以不突破可使用额度为限。涉及经费指标调剂, 必须提交财务处审核。五是采购计划落实后, 资产归口管理员登录系统, 依据申购单位管理员验收通过报告, 登记资产各项信息, 确认后, 系统自动生成项目经费余额。

(四) 申购工作流程

申购单位管理员, 以学校资产管理员给定的系统角色, 通过认证, 登录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选定需动用的经费类别, 在可管控的项目代码下拉菜单栏选填规定位数代码, 填写申购单, 确定后提交, 申购单自动进入下一流程, 项目经费归口管理员审核申购计划, 提交项目经费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或授权指定人审批申购计划, 点击通过后, 系统将自动扣减项目指标。下一流程, 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登录系统, 查询审核待采购资产细目, 组织采购, 组织验收, 申购单位管理员依据验收结果, 提交验收报告, 采购成功, 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发布指令, 同意办理入库手续, 打印资产入账单, 办理款项支付手续, 采购失败, 安排重新采购或取消采购。

二、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模块构建

(一) 折旧对象确定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征求意见稿) 要求高校进行折旧核算, 并对高校固定资产归类管理作了重新划分, 将高校图书、文物及陈列品作为“文物文化资产”管理, 不计提折旧。这样, 纳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象只有土地、房屋构筑物、设备和家具等。笔者研究了国有资产大清查的情况后认为, 土地、家具也不宜计提折旧。主要考虑土地是稀有资源, 在不断增值, 以买入时费用成本计提折旧, 账面净值虽在缩小, 但土地现值却在不断增大, 净值与现值严重背离。而家具, 种类多、规格多, 量大、价小、易损、无残值, 又容易移动, 因此, 管理效果不理想, 管理效益不明显, 可作为耐用消耗品管理。而房屋构筑物及设备等价值占高校固定资产的绝大部分, 应作为折旧对象。一是高校长期重视该类资产的管理, 原始数据信息容易获得也容易整理, 特别是师生员工亦把此类资产当作办学的重要物质条件, 认识上一致。二是房屋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电气设备、电子设备、仪器仪表、文体设备等固定资产, 预计使用年限、预计报废残值易于确定, 又有比较成熟的工业企业计提办法参照, 操作性强。因此, 网络环境下高校应将房屋构筑物及设备作为折旧对象, 应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中加以设计创新。

(二) 折旧模块设计

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办法, 应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 统一分类设定折旧率和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对于存量资产净值也应由上级部门确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并根据分类资产使用年限决定是否补提或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模块内容, 主要应由三大模板组成:房屋构筑物模板、交通工具模板、仪器设备模板。每一模板大致应当包括数据输入、数据修改、数据查错、数据整理、数据审核、数据输出等功能。本文仅以仪器设备模板为例说明其功能内容。数据输入应提供单台件的输入和修改以及批量的数据录入, 并以树状结构进行设备的分类和具体使用部门的落实功能。每台设备应反映的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资产分类、卡片序号、规格型号、厂家、出厂日期、使用部门、使用人、购置日期、验收日期、支出项目、购置价、添置附件价、使用现状、使用方向、损坏维修记录、维修价、入账凭证号 (应定期成批导入) 、当月计提折旧、累计折旧、净值等字段, 其中应当至少有一个字段是系统生成的对应每台设备的唯一号, 如设备编号;数据修改应允许给定权限的操作者根据分类号关键字段进行快速修改和成批修改, 修改变动的数据可以进行变动恢复, 并保存相应的修改数据轨迹, 以备待查;数据查错主要是检查数据录入时有没有逻辑性的错误, 比如数据卡片序号的重复、出厂日期与购置日期的前后一致等;数据整理提供按相应字段进行分类排序;数据审核通过相应的授权让相关职能部门、归口部门对经费使用方向、进度、到货设备的型号规格是否相符、是否付款及付款百分比、是否入固定资产账等进行相应的审核;数据输出应允许职能部门资产管理员自定义提取特定属性, 自动生成汇总截止日应提折旧原值、应提月折旧额, 应提固定资产净值等数据。总之, 要使经费指标、使用进度、设备的采购、到货、安装、检验、报账、付款、入账、使用、折旧、报废、处置等环节, 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值得说明的是:在设计和使用折旧模块进行资产管理时, 一要关注如何将账实、账账、账册相符, 并经过整理后的存量资产数据导入信息管理系统;二要统一计提折旧起止月份。

三、固定资产处置模块构建

(一) 处置申请

资产使用部门管理员登录系统, 在网上输入待处置资产申请单, 经本部门领导审批同意后提交学校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审批, 归口管理部门审查确认后, 统一进入学校待处置资产汇总库, 等待学校领导审批。上述每一审批环节不通过, 资产状态都应自动退回到原始状态。如全部通过, 表明学校审批环节工作完成, 下一流程进入校内调剂环节。

(二) 资产调剂

在等待提交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过程中, 学校各部门都可以登录系统待处置资产调剂平台, 在网上提交调剂申请, 一旦通过归口管理部门认可, 则待处置资产身份立即转变, 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应在系统中办理资产调拨手续。

(三) 处置审批

调剂后余下待处置资产打包提交省教育厅审批, 资产管理员通过对分类表、详细清单认真审核后, 分批、分次、分项确定学校待处置资产数。

四、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模块构建

(一)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对象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象可以简化为三大类:房屋构筑物、交通工具、仪器设备。每类资产都应当纳入绩效评价范畴, 因为高校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其使用效益好坏直接决定学校的整体管理效益, 也反映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

房屋构筑物利用率可按其使用方向、具体用途、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人数、单位人均占用面积等指标分析考核;交通工具利用率可通过登记交通工具行驶里程、维修保养次数、费用及万公里油耗指标比较分析考核每台车效能;仪器设备利用率可通过登记仪器设备使用机时、采样数、培训人员数、人均占用办公设备、参与实验项目数、利用实验数据在一定规格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数等指标, 考评仪器设备, 特别是贵重仪器设备效能。

(三)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人员

资产归口管理部门, 可参照贵重仪器使用考核办法, 赋予资产保管人、单位资产管理员权限, 按年度登记资产利用指标数据。

(四)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流程

资产保管人、单位资产管理员登录系统, 进入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界面, 选定资产类别, 登记上年度的使用数据, 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提交资产归口管理部门, 归口管理员整理筛选提取生成各类资产绩效评价指标数值, 归口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在系统中公布结果。

参考文献

[1]曲桂贤、张剑飞:《论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9期。

高校创新网络环境 第8篇

关键词:网络,高校图书馆,机遇,挑战,创新方法

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四代媒体”以及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第五代媒体”日渐成熟, 网络已无处不在, 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在这种背景下, 促使高校图书馆转变成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互结合的模式, 这就给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及发展机遇, 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必须积极面对的重大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膨胀促使高校图书馆对管理进行创新

高校图书馆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存储巨大的信息, 为学生提供有用的资源, 也就是学生的资源服务中心。然而,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网络上的信息数量越来越大, 呈现出信息膨胀的现象, 这就导致学生能够很容易地获得需要的信息, 使得高校图书馆的作用逐渐变小, 地位逐渐变低。网络环境下, 网络技术的革新迅猛发展, 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大量信息的存储, 因此在高校图书馆进行资料存储以及提供信息资源的方式上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目前, 大量的文献期刊等都采用了数字化及电子化资源来存储, 与以前纸质文献存储方式相比较, 发生了很大变化, 也更加高效快捷, 为校园的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网络阅读平台, 这凸显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二) 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管理进行创新能够节省资源, 创造效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信息资源的传递也更加快捷[2]。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模式需要有所改进。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非常烦琐并且复杂, 图书管理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整理图书馆的图书资料, 对其进行整理与分类, 从而使得读者便于查阅。这种对信息进行传递的模式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信息传递速度相当缓慢。因此, 我们需要应用全新的信息传递模式, 有效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 加强管理模块之间的整体联系, 形成比较综合的、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并且加强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与联系, 共同构成强大的网络信息系统,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

(三) 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管理进行创新能够促使高校教学与科研事业更好地发展

高校具有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能, 不仅能够培养人才, 很多科研成果都来自于高校的科研人员[3]。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库, 能够为教学与科研工作者提供大连的文献资源, 为教学与科研工作担当强大的信息支撑, 促进其顺利高效地进行相关工作。高效图书馆聚集着丰富的文献资源, 能够充分促进高校教育事业以及科研事业的发展。因此,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应该具有一个更加完善的体制, 对其进行创新, 才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要, 更好地促进教学与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 网络环境势必会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 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机遇

1. 网络环境能够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服务层次。网络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资源的获得、存储、传播以及查阅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同服务平台不断出现, 这些都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 将高校图书馆发展成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相结合的模式, 不仅能够极大丰富图书馆的资源, 还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采用传统借阅形式与利用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开展的服务相结合的服务,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2.网络环境能够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效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 并且数量庞大。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尤其是能够改变传统的通过投入人力、财力、物力的管理模式[4]。由于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转变为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这使得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项管理工作, 把高校图书管建设成为信息的“集散地”与“服务链”, 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以及特色化的服务, 这种模式可以使高校图书馆跨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来进行管理, 最大限度地加强自身管理效能。

(二) 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

1.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带来了冲击。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在努力朝着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方向转变, 然而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体系以及服务方式并不适应网络化的要求, 并没有改变简单检索、传统借阅的模式, 在信息处理、虚拟参考、移动服务以及云数据管理等方面依然没有获得重大突破。在云计算、大数据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 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管理模式, 否则将会被淘汰。

2. 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的安全性带来了挑战。众所周知, 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向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转变的过程中, 必定会面临到各种安全问题, 例如, 高校图书馆在云计算技术应用方面必须要面对长期的调查支持、数据隔离、可审查性、数据恢复以及特权用户的接入等多方面的安全性挑战, 与此同时, 也会面临计费标准、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管理风险挑战, 诸如此类情况都需要高校图书馆高度重视图书馆安全管理问题。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方向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需要将资源建设作为依托、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信息服务作为支撑、用户需要作为动力。基于这几点要求,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信息管理的创新

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赖以依托的重要基础, 也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基本保障。因此, 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首先, 需要优化资源结构。优化资源结构需要以本校的学科专业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基本, 合理配置纸质网络以及电子资源的馆藏比例, 并且对其合理的整合;其次, 应该完善信息内容, 使信息类别齐全、使用频率高并且专业性强。值得注意的是, 必须密切关注最新前沿信息资源, 保证资源的最新性。同时加强全文数字化资源的建设, 例如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最后, 加强资源的整合。高校图书馆应该收集信息资源使用频率与用户信息使用的反馈等, 对视频、图像、文本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整合, 呈现出内容明确、针对性强、开放性的导航分类信息, 并且操作简单, 易于理解。

(二) 管理机制的创新

管理机制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日常活动的基础与保障, 其不仅能够在整体上提升图书馆管理的效率, 也可以促使管理创新顺利进行,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运行机制, 首先需要明确网络环境带来的影响、图书馆创新积极性以及评估基础等机制的制约因素, 进而对决策机制进行创新, 从而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动力机制, 这方面需要将以网络为参考与平台来进行创新管理, 以适应网络环境以及用户需求作为管理与发展的动力, 并且将其作为重要依据来进行准确合理的自我定位;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需要把个人需求作为切入点, 综合运用不同的并且有创意的激励手段, 使其真正能够发挥效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激励的程度与范围、奖惩的平衡与方式需要正确拿捏。

(三) 服务管理的创新

服务的理念、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点[5]。想要做到这点, 需要充分地认识到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的重要影响, 以便能够树立和加强个性化、主动性以及创新性的服务理念。在这些基础上, 着重构建安全性强并且功能完善与强大的信息服务系统, 充分发挥其优势, 将查阅者、文献资源建设者以及读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 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例如, 可以设置文献检索等模块, 帮助用户熟悉信息检索的方法、使用流程以及操作技能等, 方便用户查询与获取信息;此外, 还可以设置专门负责的导读员, 通过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留言板等方式为用户提供虚拟咨询, 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平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汤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4, (12) :13-17.

[2]张晓敬.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和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5, (3) :170-171.

[3]周浩波.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1) :1-4.

[4]贾建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 2010, (18) :21-23.

高校创新网络环境 第9篇

为此, 在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中, 应着手开始调整业务流程, 调节管理机构和流通服务程序, 将图书馆管理重点逐步向数字资源管理转移, 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 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新趋势

1.1 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普遍趋势

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 数字资源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表现数字资源的阅读平台主要以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现代电子设备为主, 它们大部门以电子文档、PDF、CAJ等格式转化而为广大读者提供充分的阅读服务, 此外, 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也不仅仅局限于纯文本的表现形式, 还容纳了大量的声音、图像、视频, 这大部分是传统的图书资源无法实现的。因此,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数字资源的广阔性, 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也已经成为图书馆流通服务发展的普遍趋势。

1.2 人性化服务也逐渐成为新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又一主流趋势

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行其道的现今社会, 贯彻“人本”理念, 提供充满人性化色彩的服务方式也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式之一。高校图书馆的受众主要来自于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以及学校的教师, 这也就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根据广大师生的具体要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最大的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从而实现图书馆的价值。

1.3 馆藏资源的充分利用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永恒的主题

图书馆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读者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 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 因此,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也成为了检验图书馆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在现阶段网络化的流通服务模式下, 可以将内部的不同信息资源实现一体化管理, 这样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都能够实现有效的流通和利用。

2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促使高校图书馆工作重心转移

数字资源的迅猛增长和便捷的网络获取渠道给纸本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而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流通服务同样面临着读者借阅量逐年递减的实际情况, 纸本资源的采购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达到评估指标要求, 入藏后资源利用率低的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一直以来, 流通工作都被认为仅仅是上架、整架、借阅等基本服务内容, 流程简单, 没有技术含量, 仅仅延续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手段, 不会有太多的服务创新和工作亮点, 因此, 为了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 一些图书馆几乎把全部工作重心转移到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方面, 流露出重视技术部门而轻视冷落流通部门的倾向, 而这种倾向进一步加剧了流通部门所面临的困境, 服务能力和水平无法适应新时期图书馆整体工作的要求, 馆藏纸本资源使用率大幅降低。

2.2 各地图书馆资源共享推行不利

在传统的图书馆发展历程中, 以纸质图书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图书馆与外界图书馆的联系不密切, 图书馆的发展较为封闭, 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本校内的师生读者, 这就造成了图书馆资源被控制在一定界限内, 而无法实现更大突破。例如, 我国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级图书馆, 而每地的图书馆资源也仅仅局限在本地的财政承受范围内, 而无法进行更多的资源扩充。

此外, 重复的图书资源购买, 既浪费了资金, 又造成图书资源使用率极低的情况, 无法发挥图书资源的作用。因此, 在信息网络背景下, 应积极推进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从而为图书馆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2.3 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工作过于被动

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发展模式的影响,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大部分停留在被动型的服务方式上, 工作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整理图书、提供借阅服务等基本的工作环节。然而, 随着图书资源内容的增加、数字资源的出现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检索、借阅功能的产生, 工作人员的服务职能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过去的服务方式上, 图书馆发展的现实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转变工作方式, 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 网络环境下加强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模式

3.1 扩大资源使用, 推行各地资源共享

在信息网络环境下, 推进各馆际间、校际间的资源共享服务, 扩大资源使用率, 同时还可以为图书馆其他方面的建设节约发展资金, 因此, 要建立资源共享网络, 以本地图书馆发展为中心, 建立多层次、多系统、多方位的局域网络, 在这种网络环境下要加强分工协调, 实现资源与信息的网上共享和网上服务共享。此外, 还应该加强网上数据库建设, 为网上资源提供充足的资源, 促进资源共享的进行。

3.2 以人为本, 丰富图书馆服务形式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也应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方式。首先从服务理念方面来说, 图书馆应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服务工作中应以读者的满意度作为考核流通服务工作的标准。其次, 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 图书管理和阅读服务人员还应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在接待读者和提供借阅服务时应保持礼貌, 对于读者的问题要耐心解答, 从而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选择力和接受力。再次, 在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中, 还应该积极完善服务信息, 完善服务流程和信息服务, 图书馆管理人员还应该及时建立与读者的联系纽带, 并将读者反馈的意见进行处理和改进, 进而建立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3 利用现代化技术来加强科学管理

加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 要制度明确, 权责清晰, 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实施分类管理, 要从思想上确实认识到读者满意才是图书馆能够生存的必要, 而对于高校的图书馆流通管理和服务来说, 就是要将图书馆的服务面向广大师生, 因此, 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此外, 还应及时更新图书馆管理设施, 及时对图书馆的计算机技术和设施、声像、通讯、微缩等技术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 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能够适应读者日新月异的阅读需求。

4 小结

随着人们信息价值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献资源共享的逐步实现, 图书馆流通服务正沿着社会化和自动化方向迅速发展, 要求我们以人为核心, 全方位提升图书馆创新服务水平, 必须时刻从心里装着读者, 以读者为重心, 图书馆服务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创新求发展, 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 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创新, 营造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 让图书馆成为一个真正的无围墙大学。

摘要:在网络信息时代, 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和流通也受到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 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也随之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 高校图书馆的流通管理和服务也应该积极与时俱进, 创新流通模式, 促进高校图书馆顺利开展。

高校创新网络环境 第10篇

(一) 可以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网络时代的到来, 使得社会各界充满着挑战与契机。21 世纪什么是最贵的资源———人才和信息。知识是人才的构造基础,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

对于各大高校而言, 培养人才, 让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知识作为一种传播和应用的软实力, 对人类社会价值观, 以及资源配置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而作为高校的“知识宝库”———图书馆, 具有重大的责任和义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做好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创新。

这对于读者而言, 有利于增强阅读的效率, 有利于缩短时间, 抓住重点去阅读, 寻找知识。

(二) 有利于图书馆与时俱进, 良好发展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创新有利于图书馆与时俱进, 良好发展。图书馆的工作创新应符合现在社会的发展特征, 只有跟着社会的步伐, 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高校学生思想活跃, 走在时代的前端, 对图书馆工作有更高的看法, 对现在的网络功能需求越来越高, 图书馆只有按照现代化思路去转变, 增加网络设备的设置, 增加信息量的储备, 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才能给高校带来生机勃勃的文化印象, 反作用于图书馆的发展, 引起各方加大对图书馆的建设与维护, 引入先进的设备为图书馆创造更多的服务功能, 提高图书馆的功能与水平。

(三) 有利于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环境对人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工作方式的创新有助于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这一点要从网络环境的转变来说, “书中自有黄金屋”, “一日无书, 百事荒芜”是对知识的真实写照。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 拥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利用, 如果在网络环境下的工作能取得重大改善和突破, 引进网络先进技术和智能化数字系统来管理书籍, 必将减少图书馆的工作量以及增加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参与到阅读的习惯中, 有助于提升师生的阅读兴趣, 进而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当前众多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现状

(一) 图书馆信息匮乏, 难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不怕没有读者, 就怕没有符合学生需求的书籍, 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 经常要整理校方从外部购进的书本, 进行标签和类别的区分, 然后陈列在书架中。

现在很多高校还采取人工模式进行书本的摆放和贴标, 任务量繁杂, 不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读者在归还书籍的时候经常看到排队等候的现象, 没有数字化只智能还书的设备, 某些高些只能人工等级信息, 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时间的浪费。读者需要寻找一本书回去, 在图书馆没有先进的搜索设备, 只能去书架上寻找, 或询问工作人员, 不能准确的提供有效地信息, 图书馆信息缺乏, 是很多图书馆的缺陷。

有的图书馆只有国内的期刊和文献资料, 没有国外各学科的文献资料, 不方便学生的需求, 图书馆工作不创新难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 读者阅读信息的方式单一, 枯燥无味

毋庸置疑, 图书馆最多的便是书籍, 但是很多图书馆工作缺乏丰富的阅读方式设备, 单一从陈列的书架上借阅书籍浏览观看枯燥无味, 有的学生喜欢手机阅读和网上浏览, 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杂志和报纸, 有的喜欢浏览电子书, 有的需要光盘等学习资料, 有的在查阅资料后需要立刻上网查询, 但是图书馆工作现状满足不了需求, 致使读者兴趣下降。

图书馆工作应该注意增加读者阅读信息的方式, 应尽相关设备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工作可参照先进的图书馆工作转型。

(三) 图书馆缺乏服务意识

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工作做得不到位, 缺乏服务意识。图书馆内的公共卫生时好时坏, 没有准确的卫生标准, 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茶水间的摆放, 水温不能够很好的控制, 经常水温不够, 或出现缺水现象;图书馆没能够设置多间卫生间, 导致排队现象时常发生;图书馆本该是一个安静的地方, 由于没有先进的工作设备致使很多人在图书馆变得狂躁, 引起喧哗;没有设置咨询台, 让很多初去图书馆的人摸不着头绪;没有设置进出图书馆的关卡和感应器, 导致人来人往, 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比如书籍的丢失现象。

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需要图书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共同创新。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策略

(一) 丰富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应该引进先进设备对图书信息进行分门类别的数字化智能处理, 将信息储存于先进设备中, 方便读者查阅。

有了这一步的推进, 才能丰富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增加书籍报刊杂志以及国内外的各学科文献资料, 包括光盘, 磁带等非印刷型资料, 还得提供多种网络电子期刊方便读者阅读, 将图书馆划分为几个区域, 分别进行外文和中文的分类:中文文学归类, 中外小说分类, 各学科专业的分类等。比如会计类和军事类等摆放要遵循科学的摆放方法, 一个类别一个类别的摆放。增加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 拓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质量, 借助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 丰富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 满足网络环境下读者对图书馆馆藏的信息资源的获取。

(二) 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信息阅读方式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工作首要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目前太多的平板, PC, 智能手机浏览频率普遍高于书籍的阅读次数, 需要高校图书馆重点注意, 在图书馆内引进大型先进网络设备, 丰富读者的信息阅读方式, 图书馆需要增加大型手机终端和网上阅读的先进设备, 使得读者的阅读方式多样化。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信息不受地域或环境的限制, 大大扩展了读者范围。图书馆务工作的根本变化在于以读者为轴心, 加强和提高工作水平, 指导读者如何利用网络技术, 尽快获取本馆文献信息和本馆以外的网络信息资源。努力开展各种各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

以网络为主体的现代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大量的读者、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连接起来,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拓展服务方式, 利用网络提提供更多的阅读方式。

对图书馆工作的评定标准已经由馆藏信息扩展到读者人数, 借阅次数, 人流量到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和获取信息的速度等, 只有丰富阅读方式, 转变其封闭的工作管理模式, 逐步向网络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 呈现多种方式的阅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 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需要提供更贴心更周到的服务。强化图书馆工作的服务理念, 提高服务意识, 从读者的角度出发, 进行信息的传递工作。增加图书馆内卫生间的设施及普及程度, 茶水间的服务工作必须到位, 将服务理念灌输到每一位员工脑海中。为了系安全起见需要在图书馆的门口设置感应器和必要的关卡。增加电脑的数量方便学生查阅信息, 开展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工作需要采集分析用户在的信息需求和使用频率, 了解读者的兴趣, 爱好和特点, 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图书设备, 采取相应的网络设备进行资料的传递, 定期为用户检索, 分析, 提供信息查询。

四、结论

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应满足读者的需求, 增加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和多样化阅读方式, 做到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从传统封闭的模式中走出来, 结合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 利用现代化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手段,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收集, 整理, 储藏, 检索, 分析, 查询等, 提供读者方便。

总之, 现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对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冲击很大, 而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则是服务于大众, 促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 所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 注重开展和创新图书馆工作服务, 收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迎接更高的挑战, 是图书馆转型必不可少的动力。图书馆工作要根据时代的变革创新才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朝晖.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南方论刊, 2013, (12) :85-87.

[2]袁静.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基于用户知识管理视角的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4, (5) :41-45.

[3]陈宜林.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20) :250-251.

高校创新网络环境 第11篇

第一,缺乏交流。这里所指的缺乏交流,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主要的宗旨和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满足读者的合理需求。但是,很多图书馆员在流通服务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素质相对较差,对于流通服务的理解程度不够,造成与读者之间交流缺失,读者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第二,对网络依赖性较强。很多高校图书馆员在网络环境下,在流通服务中过于依赖网络和计算机。高校学生在归还和借阅图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相应的高峰节点。很多图书馆员在这个高峰期为了加快工作速度,过于依赖计算机和网络,没有注意图书的合理注销,造成工作出现问题。 二、如何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进行合理创新 (一) 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在网络环境下,想要对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进行合理创新,首先就要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只有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创新工作才能真正得以实施。

某高校图书馆为了对流通服务进行创新,着重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由于该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主要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因此,该校图书馆管理者着重加强了对图书馆员计算机方面的技能培训,管理者专门聘请了专业的计算机从业人员对图书馆员进行培训,主要指导图书馆员在操作计算机及图书馆借阅系统时出现的问题。在培训结束之后,图书馆的管理者还对图书馆员进行技能考核,看其是否能顺利应用计算机借阅系统。该校图书馆员在经过培训与考核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保证了流通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了流通服务的整体质量。 (二) 应用Unicorn系统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想要得到创新,就需要应用新型的系统技术,Unicorn系统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之一。高校图书馆应用Unicorn系统,可以很好地将图书馆在流通服务工作中的主要数据及相关的情况完整体现出来,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对于图书馆员的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Unicorn系统可以将读者的借阅频率进行记录与分析,图书馆就可以根据读者的借阅频率对于馆内藏书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就不会出现馆藏资源无人借阅或馆藏图书数量不够的情况出现,可以实现图书馆内部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此外,Unicorn系统还具有先进的图书催还功能。由于读者的借阅情况会被记录在Unicorn系统中,因此,在读者借阅的图书即将到期的情况下,Unicorn系统就可以对读者进行提醒。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图书过期未还的情况,对于高校图书馆自身工作与读者的后续借阅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三) 开展网上咨询

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馆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对于读者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做到合理解答。但是,随着读者需求的不断增加,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多样和丰富,并且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质。高校图书馆为了对流通服务进行创新,就需要开展网上咨询,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与问题解答。

高校创新网络环境 第12篇

一、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问题

第一,缺乏交流。这里所指的缺乏交流,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主要的宗旨和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满足读者的合理需求。但是,很多图书馆员在流通服务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素质相对较差,对于流通服务的理解程度不够,造成与读者之间交流缺失,读者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第二,对网络依赖性较强。很多高校图书馆员在网络环境下,在流通服务中过于依赖网络和计算机。高校学生在归还和借阅图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相应的高峰节点。很多图书馆员在这个高峰期为了加快工作速度,过于依赖计算机和网络,没有注意图书的合理注销,造成工作出现问题。

二、如何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进行合理创新

(一)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在网络环境下,想要对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进行合理创新,首先就要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只有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创新工作才能真正得以实施。

某高校图书馆为了对流通服务进行创新,着重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由于该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主要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因此,该校图书馆管理者着重加强了对图书馆员计算机方面的技能培训,管理者专门聘请了专业的计算机从业人员对图书馆员进行培训,主要指导图书馆员在操作计算机及图书馆借阅系统时出现的问题。在培训结束之后,图书馆的管理者还对图书馆员进行技能考核,看其是否能顺利应用计算机借阅系统。该校图书馆员在经过培训与考核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保证了流通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了流通服务的整体质量。

(二)应用Unicorn系统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想要得到创新,就需要应用新型的系统技术,Unicorn系统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之一。高校图书馆应用Unicorn系统,可以很好地将图书馆在流通服务工作中的主要数据及相关的情况完整体现出来,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对于图书馆员的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Unicorn系统可以将读者的借阅频率进行记录与分析,图书馆就可以根据读者的借阅频率对于馆内藏书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就不会出现馆藏资源无人借阅或馆藏图书数量不够的情况出现,可以实现图书馆内部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此外,Unicorn系统还具有先进的图书催还功能。由于读者的借阅情况会被记录在Unicorn系统中,因此,在读者借阅的图书即将到期的情况下,Unicorn系统就可以对读者进行提醒。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图书过期未还的情况,对于高校图书馆自身工作与读者的后续借阅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三)开展网上咨询

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馆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对于读者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做到合理解答。但是,随着读者需求的不断增加,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多样和丰富,并且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质。高校图书馆为了对流通服务进行创新,就需要开展网上咨询,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与问题解答。

某高校图书馆为了解答读者的各种问题,加强流通服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在借阅系统中应用了FAQ系统。读者在网上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要了解的内容,FAQ系统会将这些问题进行一定整理与分析,使其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变得更加直观。这样一来,图书馆员通过FAQ系统就可以清晰看到读者所提出的问题都有哪些,分门别类的进行解答,满足了读者的不同需求。该高校图书馆在应用FAQ系统进行网上咨询后,提高了流通服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图书馆员的工作强度,也实现了流通服务工作的有效创新。

上一篇:主题影响力下一篇:碘125放射性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