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探讨

2024-07-25

大学生体质健康探讨(精选12篇)

大学生体质健康探讨 第1篇

1测试室的建立

1.1测试室的地点选择与大小

测试室应远离有震动、有灰尘污染的地方, 以免给测试仪器带来损害, 尽量靠近教学楼, 便于测试, 并具有一定的采光和通风。测试室的大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最好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 可以选用一间教室来做, 现在的教室一般面积在54平方米, 如果条件可以, 可以征用两间教室来使用, 也可以调用生化实验室来做测试室, 因为一般的生化实验室面积在60~100平方米。

1.2仪器设备的配置

1) 辅助物品的准备。需准备桌椅 (用于放设备或测试记录) 、物品柜 (用于存放仪器) 、家用稳压器、移动式多位插座各若干, 录音机 (用于放台阶试验的音乐) , 电脑及打印机。

2) 体质测试仪器的配置。有一套较先进、较完备的测试仪器, 对完成标准测试工作和数据上报工作无疑会起到高效、快捷的作用。目前, 市场出售的测试仪器主要有智能型、电子普及型和电子 (机械) 经济型三种类型, 各校在购买时要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购买。总之, 选用上述三类中的任何的测试器材必须是经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检测达到测试要求的合格产品,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 (学生的总人数, 男女生比例) , 一般配置一套仪器就行, 若学生数超过1000人以上, 最好能配置两套及以上。另外用于测试肺活量的口嘴 (非一次性) 要多一些, 确保一个班的测试使用, 也要考虑到损坏, 一般至少要100只。

(2) 根据学校的选测项目进行仪器的购买。现在按《标准》共有九个项目可需要仪器, 学生只要测试其中六项就能完成测试的要求。

(3) 在购置仪器设备时, 对于《标准》中的身高、体重和肺活量必测项目所需的仪器外, 其它设置可以酌情配置, 如50米跑测试仪、立定跳远测试仪和仰卧起坐测试仪, 可以不用配置。

(4) 对于配置智能型的仪器, 一定要支持《国家数据库上报》的软件, 也就是能有把测试成绩上传到教育部数据中心的接口。否则, 还要另行对每个学生逐个输入, 既花费人力又耽误时间。

1.3测试室的设计与布置

1) 整体构成。测试室最好是采用混泥土红砖结构造成。内墙涂上白色的涂料, 地面是水泥或地砖都可以。然后需要几张桌子 (可用学生的电脑桌或普通学生用桌, 有条件可以定做) 用于放置经济型的仪器。若是配置普及型仪器, 因仪器都自带脚架, 桌子可用来测试时记录用。室内装有能用于正常照明的日光灯, 如果条件允许可安装是吊扇或空调则更好。

2) 合理布置。设备仪器的布置要科学性, 最好要与测试项目安排的顺序相一致。另外, 若配置的是智能型, 则要在测试室适当位置放置电脑, 用于数据连接。

3) 墙壁设计。为渲染测试室氛围, 体现测试室的环境, 我们要让无声的墙壁会说话, 让墙壁起到“隐性作用”, 真正科学、规范、正确地使用各种体质测试仪器, 延长使用寿命。我们可在各种测试仪器的墙壁贴上相应的操作图示 (有购买) , 如果没有图示, 可以自己动手将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打印贴在墙壁, 文字简明扼要。同时, 将测试室的规章制度也张贴于墙壁。

2思考与体会

1) 目前, 多数学校配置了一套各类体质健康测试仪器时, 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学校较多, 城市学校有配备两套以上。考虑到测试工作的方便及备用, 建议学校能配置两套及以上, 特别是必测项目所需的体重计、握力计和肺活量测试仪尽量配置两套, 若测试时一台损坏或故障, 还可以确保另一台正常测试, 而不致于影响测试工作。

2) 《标准》中的身高、体重和肺活量必测项目所需的仪器, 必须进行添置购买。对于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 一定要配置体重计和肺活量测试仪, 测量身高和坐位体前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对选测项目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购买, 对暂时没有添置的测试仪器要求纳入今后的学校工作计划中, 分阶段进行完善补充。

3) 《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 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 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各校要加快器材建设的现代化、科学化、智能化进程, 减轻测试人员的工作量, 保证测试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地进行。

目前, 全国生产的学生体质测试仪器设备厂家不多, 多数学校的仪器是在外地购买的, 为此, 对于售后服务较为不便, 加上测试仪器基本上是特殊的电子设备, 操作不当, 容易造成损坏, 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为此, 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保养。

摘要:本文通过实践对体质健康测试室的建立进行阐述, 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关键词:体质,测试室,建立,管理

参考文献

[1]顾渊彦.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单元构建.体育教学, 2006 (5) :1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大学生体质健康探讨 第2篇

健康促进是指个人和家庭、社区以及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改善促进人们实施健康行为的环境,增强人们改善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健康促进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内涵包括健康教育及其他能够促进行为和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方向改变的一切支持系统。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是制定健康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等五个方面[2]。

1.2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1.2.1ISO9000标准简介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标准,该标准体系最初应用于制造业,后逐渐延伸到服务业。ISO9000族标准实质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模式、方法的体现,它可以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它不受具体的行业和经济部门限制,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目前,ISO9000系列标准已逐渐渗入到中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学校国际通用管理标准》的问世,为学校管理的国际化提供了必要的指南。从上可以看出ISO9000标准同样适用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IS09000标准8项基本原则为:以顾客为中心原则,领导作用原则,全员参与原则,过程方法原则,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持续改进原则,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互利的供方关系原则[3],它们体现了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思想,也是组织的领导者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初探 第3篇

关键词:学生体质;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70-02

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每次的调查结果都显示学生的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数据公布之时,社会上一片哗然,惊诧和指责声不绝于耳,也曾引起教育等各部门的重视。所有真正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有识之士,应该坐下来冷静的思考、研究,各自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找出症结所在,应采取什么对策,来切实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这样才是务实的和必要的。

一、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是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我们还没有把学生健康问题放在第一位,这与现行教育的功利主义有关。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尊重学生的身体与人格,从而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而功利主义的教育是“见物不见人”的教育,这种漠视学生生命存在的教育,早在一百年以前就有学者批判过。因此,教育要打破知性对人的钳制,把教育过程变为对文化的摄取和人生的体验过程,通过文化理解,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唤醒人的精神和生命活力。现行的教育在不少方面还在重复这样的错误,功利主义教育的一大特征就是以牺牲学生长期的健康为代价换取所谓的“高分”和升学率。为了提高升学率可以剥夺学生休息的时间,体育锻炼的时间。经济建设中的功利主义是无视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用高环境污染、高能耗的代价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这样的GDP只能是“黑色GDP”。同样,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与权利的升学率也是“黑色升学率”。

其二,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急功近利的倾向。不少地方政府在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时,还是以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指标,把升学率指标层层下压,致使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不堪重负。不少地方初三、高三年级学生为了准备升学考试,陷入夜以继日的题海战,基本没有休息日,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年“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口号没有少叫,然而学生负担越减越重,这与不少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绩工程”不无关系。

其三,由于升学压力层层下压,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遭遇冷落,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体育课的课时大量用于补课,学生睡眠时间明显不足。1994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保证初中生9小时以上的睡眠,高中生8小时的睡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05年国内五城市未成年人发展联合调查中学阶段青少年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从初一到高二,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从8.1小时下降到7.1小时,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

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达标竞技”倾向明显,而面向全体学生的强身健体功能弱化。体育专家毛振明指出:中国体育教学的“达标考核”模式借鉴的是前苏联的“卫国体育健身制度”,当时中国教育界是为了丰富体育活动而选择了达标这一考核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如今的体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可以选择的面十分宽广,学校体育教学的达标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要了。毛振明还说:“有些学校放弃了篮球、体操和武术,专门为了通过达标而设置体育课,这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误区,也严重挫伤了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听到的反映是,孩子们喜欢运动,但是不喜欢体育课。”

其四,家庭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孩子培养方向的偏离,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为了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培养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热衷于早期“智力开发”,参加各种辅导班、提高班,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锻炼身体的权利。江西九江地区的一份调查报告发现:81%的家长没有主动为子女购置过锻炼身体的体育活动用品;家长对子女学习都有明确具体要求,而对孩子提出体育锻炼的要求仅占7%。二是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和溺爱,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由于害怕学生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学校也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教学项目,例如,“跳山羊”几乎已经在所有中学的体育课上销声匿迹。有位校長说,以前出了事故,家长还比较通情达理;现在如果孩子受了伤,家长就可能“讹”上学校。别说体育课,你去看看现在还有多少学校敢组织学生外出郊游?当然,肥胖学生的增多,除了运动时间少外,高脂肪、高蛋白食品的过度摄入也是重要原因。

二、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若干对策

1、贯彻落实体育法律法规,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

(1)转变国民的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生体质下降并不是偶然现象,其原因源自于家长、学校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如果要解决全面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首先要改变社会传统上对体育认识的偏差和误区,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要切实唤醒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体育锻炼有益于学习,健康体魄才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障的体育价值观,为保证新课程落到实处创设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

(2)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在现行高考制度指挥棒的指引下,国家的体育法律法规在学校大多是提在口上、挂在墙上,流于形式。据调查显示,“66%的学生表示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接近44%的小学生睡眠达不到规定标准;有34%的小学生和19.64%的中学生表示课业负担重。其中每天作业量超过3小时的中学生人数占到了12.48%。”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在分析造成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时表示,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成为主要因素,因此,各级学校,不得挤占体育课时和压缩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3)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和约束机制

教育部要求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但在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仍然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此,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开展以保证开足开齐体育课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的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督导结论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学校,不能评为示范学校和先进单位,其负责人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2、加强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

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的匮乏,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根据课程资源的调查,认为能满足教育、训练需要的仅占6.7%,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场地器材不足的因素(41.7%)排在第二位,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部分体育器材(如体操类)使用率不高,学生选项集中在篮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等,尤显得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如遇雨雪天气学生根本无法锻炼,只能呆在教室,更不要说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学校,更有甚者,一些学校把运动场租借给外单位或改建商品楼以谋取私利,牺牲了广大学生锻炼身体的场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因此,建议政府加大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学校建设规划,添置、改善体育场地、器材,保证参加学生体育活动的物质环境,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提高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1)不断加强学习和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实施程以来,学校开设了多个选修项目以尽量满足学生的选项要求,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可能不够,这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一专多能的教师,不仅要能教自己的专项,可能还要教自己不太擅长的项目,动作完美的示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高”才能“为师”,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和锻炼,提高自身运动能力和人格魅力,用教师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2)立足本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考试制度的原因,体育教师在学校可能不被重视,评先、评优或课时系数等待遇方面也存在不公,但是我们体育教师仍然要端正教学态度,要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呼,对得起学生,“身正”才能“为范”,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把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堂之中,使学生每次体育课都能够动动“筋骨”、出点汗,提高体质和健康水平,“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无为状况是对我们体育教师的侮辱。

4、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1)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悦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动机,据调查,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其中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对体育缺乏兴趣,占各种不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第3位。这些情况说明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形成运动的爱好和锻炼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入手,使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9年或12年的学校体育只能暂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据调查,有60.4%的学生认为造成自己體质下降的原因是从小没有养成锻炼习惯。记得有一句话:“把教师教给你的知识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就叫素质”。我们也可以说,把体育教师教给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全部忘掉后,剩下的东西是体育意识、能力,这是比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的内在东西,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体育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

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体质的下降不是一种偶然,是由客观存在的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我们相信:当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当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场地器材得到解决;当体育教师敬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参考资料

[1] 陈艳飞,刘成.再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5).

[2] 何志文,陈玮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4).

[3] 姚大林.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社会学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1).

[4] 张迪,李英玲.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与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分析[J].科技资讯,2010,(7).

大学生体质健康探讨 第4篇

1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当前,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而且呈现两个极端现象:有的学生过于肥胖, 有的学生则过于消瘦, 这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总体数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过胖或者过瘦的学生, 大多存在着耐力较差、肺活量指数偏低等问题, 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对200名大学生的随机检验发现, 当前大学生的男女平均身高为171.7 cm和159.95 cm, 平均体重分别为61.35 kg和51.61 kg。运用肺活量体重指数和耐力项目测试对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检测, 获得结果如下:对200名大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进行检测, 发现男女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优良率分别为38.65%和41.4%, 不及格比例达到11.35%和12.00%;为了测试学生的心肺功能, 安排了男生1000 m和女性800 m的长跑测试, 而男女大学生的不合理率分别达到了13.73%和14.16%。一直以来, 长跑项目都是学生存在很大畏惧感的项目, 因为很多大学生表示, 他们在参与长跑项目时, 会存在“喘不过气”的问题, 而这与学生心肺功能的薄弱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长跑测试项目也看出, 大学生在耐力素质方面也较差, 尤其是女学生, 为了减肥, 甚至采用节食的方法, 所以导致她们体质虚弱, 无法参与体育锻炼。总之,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从整体上看不够乐观, 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之处

2 . 1 体育教学活动在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没有明显成效

当前的社会有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念, 所以很多女学生都为了减肥而养成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观念和习惯, 过度的节食使得很多女学生都存在营养不良、贫血等问题, 而且大多身体虚弱, 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很多男大学生则存在着暴饮暴食的习惯, 往往要在运动后进食大量食物, 而且以肉类、油炸食品等为主, 所以男学生的肥胖比例相对更大。当前,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并没有从学生体质健康的角度出发, 所以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没有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和体育锻炼意识, 所以在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成效不大。

2 . 2 没有利用教学资源形成科学的体育教学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 需要以完善的教学体系为基础, 而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来看, 并没有形成符合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目标的教学体系, 这与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密切的关系。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为主, 对于多媒体等新的教学资源的利用十分有限, 而且没有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理念融入到新时期教学理念中指导体育教学活动, 所以导致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无法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开展。

2 . 3 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评价

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中, 大多将考核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期末考核结果方面, 运用数据作为教学质量唯一的评价依据, 却没有将大学生体质健康作为一个衡量标准纳入到教学考核体系中, 所以导致考核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 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 基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3 . 1 形成以大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指导与依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 而且也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 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引入更多与时代发展相符的教学元素, 充分体现体育教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并且重视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改善, 使学生可以在参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3 . 2 以大学生体质健康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

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 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以设置教学内容时, 要保证其满足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需求,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加入更多实践训练的内容, 使学生可以更多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不仅是技术和动作的学习, 而且也要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健康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体质健康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并且引导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 3 丰富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大多是在学校中开展一些课外体育活动, 这种局限于每周一个或者两个课时的体育教学形式, 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为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有效开展, 需要将体育教学的形式进行拓展和延伸, 将校内教学和校外锻炼进行有效结合, 比如开展一些校外篮球比赛、野外探索等形式的活动,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学习中, 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3 . 4 将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到高校体育教学考核体系中

以往的体育教学考核方式, 大多是将学期末的学生集体考核作为评价依据, 对学生完成动作的标准度就行考核, 但是这种考核体系仅仅从技术方面提出要求, 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 要将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纳入到考核体系中, 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参数进行量化和细化, 学期末对各项参数的变化进行综合评价, 以此促进体育教学考核结果的全面性, 可以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依据, 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 面对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的现状, 需要积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因此, 高校教学改革的实施, 应当以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为基础, 通过有效的改革策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上升, 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摘要:近些年来, 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 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家长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不断丰富餐桌上的营养, 肥胖因此成为很多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 受到以瘦为美的思想影响, 很多女学生在饮食方面无节制的缩减, 造成了营养不良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也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带来了一些新问题。该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并且以此为背景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高校教学改革,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唐静萍, 唐峰.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150-151.

[2]徐元玉, 周烈, 王林.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势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4) :141-142.

[3]唐月香.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11) :193-195.

[4]李帅许.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5 (2) :138-139.

学生体质健康制度 第5篇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为规范我街道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保证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获取客观准确的学生体质健康资料,推动全体学生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我街道教育教学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任务是:对监测对象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统计与分析监测数据;公布监测结果,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决策和研究提供服务。

2、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应坚持科学、统一、系统的原则,做到组织严密、取样客观、操作规范、结果准确。

3、各校教导处负责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学校协同体育组、共同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4、各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5、体质健康监测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程序,遵守操作规定。

6、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由教导处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布后,各班级可以公布本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7、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属保密资料。学校各科室应当采取必要的保密及安全措施,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做好监测数据和资料的保管、保密工作。未经学校同意,不得向任何个人提供监测数据和资料。

浅谈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探究 第6篇

摘 要 运用问卷调查法、资料文献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健康 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运动程度、锻炼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表明,最近几年来,大学生的体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正在逐年下降。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以及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各项指标等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下降,反映学生肺功能的肺活量也在持续的下降,与此同时,我国肥胖的大学生正逐年增多,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仍在持续上升,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现在有些年轻人连引体向上都做不了,我还能做20个!”由此可见,现在大学生体质正在逐年降低,与以前人们相比,在体质健康方面远远不及以前。大学生体质也照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解决。本研究以扬州大学的学生为例,研究大学生当前的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大学生以后的体质健康锻炼提供理论依据。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一)身体形态:通过问卷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体重与身高比有着明显差异,有25%的同学体重偏重,有15%的同学体重指数偏小,只有60%的同学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之内。

(二)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1]。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的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由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2005年国家制定的是伤身体素质评价指标还相差甚远,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能达到指标,无论是在速度还是力量,耐力等方面。

(三)身体机能: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2]。身体机能得到发展可以使呼吸肌的力量增强,胸廓运动的幅度加大, 从而改善呼吸机能;还可以使心肌力量增强,血管壁弹性加大,从而改善心血管机能[3]。通过调查研究,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存在这很大的问题,只有极少数同学的肺活量体重指数能达到优秀状态,大部分同学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合格。

(四)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一部分,只有良好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才会使他们的身体体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4]。由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中较为明显的差距体现在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六个方面。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结论与分析

(一)通过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大部分同学的身体体重偏重,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与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联系。而有一部分同学则体重偏轻,这部分同学体重偏轻主要是因为减肥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及盲目追求“骨感”注重自己的身材美而形成的。这样往往会带来由于缺乏营养而造成身体的各种疾病。

(二)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国家指定的指标低很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不够重视而引起的;另外,在大学里,课时比较轻松,使大部分同学都变得懒惰了,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上网,喝酒,吸烟上了,从而身体的不到锻炼,身体素质逐渐下降。

(三)大学生的身体机能也成下滑状态,大学生的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息息相关,由于大学生得不到充分的身体锻炼,使大学生的心机下降。也有一部分是由于盲目的锻炼,超过了身体负荷能力,使身体机能处于疲劳状态。从而也造成身体机能下降。

(四)对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5],是学生无法充分发展自己以及自我思考能力,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其次,大学生开展的实践活动只对部分人感兴趣,使一些同学不愿意参加,从而缺乏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另外,大学生宿舍一般都是两人间或者三人间,同学们之间得不到充分的交流,使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三、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建议

(一)在教学模式方面,应该转换教学模式,使课堂活跃起来,由“灌入式”课堂转化为“启发式”课堂,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开发自己。在课下的实践活动中得出结论,提高同学们的认知以及实践能力。

(二)同学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课下多锻炼一下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同时课下锻炼身体的同时一定要对自己制定一个准确的运动处方,了解自身的运动身体负荷,要做到健康锻炼身体,才能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

(三)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进来,鼓励同学们多参加课外活动。使同学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四)由于社会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不要刻意去追求身材给人带来的骨感美,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营养的摄入,以免长期营养缺乏引起疾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 宋振镇.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6(3):66-69.

[2] 曲宗湖.学生余暇体育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6):1-22.

[3] 王茹.12周灵敏训练对初中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3).

[4] 江崇民,张一民.中国体质研究的进程与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8.28(9).

大学生体质健康探讨 第7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1、前言

在探讨学校体育教学是否应该进行改革?如何进行改革?研究这些问题之前, 我们首先要清楚,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学校现行的体育教学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只有了解清楚这些情况, 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根据调查了解, 从我国中小生体育的考试成绩来看, 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这是学生们身体素质下降的反映。体育课若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 本来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来学的课程恐怕就变成了“放鸭子”教学。可是即便纳入了中考的范畴, 学校也只是采取“针对性”的训练:要不是提前个把月进行集训, 要不就是针对体育优等生进行培训。这样为考而考, 为考而练, 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只能落为一句空话。再者,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到大部分体育课的课时设计一个星期只有一节, 个别学校增设到两节, 极个别的学校是三节的, 而学生也反映, 体育课形同虚设, 大多是列个队, 做一下课前准备操就解散, 各忙各的。甚至还有学校因为经费、课时的问题, 尚未举办, 或者取消了学校运动会。最后就是相较于男学生来说, 女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参与惰性比较大, 原因是体育课中缺乏女生感兴趣的活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 导致了学生得不到足够恰当的锻炼, 身体健康状况下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要深化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一定要把提高学生身子素质作为根本任务和出发点来着想, 才能够发挥体育课的作用。

2、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学校体育的改革, 首要的一点就是对目前的主要现状进行分析和掌握。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结合实际的分析和调查以及数据研究, 可以明显的发现, 我国学生目前在体重、身高以及胸围等方面, 都有所增加, 这说明了学生的营养以及饮食条件在不断的改进, 水平较以前有着明显的提升。但是, 在学生的身体机能等方面, 有部分的指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例如, 学生的肺活量水平, 在近几年以来持续的下降, 同时, 在中小学生当中, 肥胖的趋势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 这一点问题比较引人担忧。此外, 在我国的中小学生当中, 近视的比例正在逐年的升高当中, 在近些年, 近视比例更是居高不下, 学生的速度、力量以及爆发力等指标, 也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在学校当中的相关体育课程之中, 中小学生的合格率也是出现了逐年下降的态势, 并且, 在近几年下降的较为明显, 总体的来讲, 学生的饮食条件、营养条件以及卫生条件在不断的提升, 相关的疾病情况也在减少, 但是身体素质并不如以往, 引发的健康问题让人担忧。同样的, 在征兵的合格率这一方面, 也存在有较大的问题, 在近几年合格率在明显的下降, 这样的情况, 也就说明, 我国目前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逐渐的下降, 不仅仅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问题, 更是在一定程度之上威胁到了我国全民族的发展, 所以, 需要在实践的教学当中引起较高程度的重视, 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使营养条件和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 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很好的提升。

根据我国相关的部门针对有关地区中小学生的身体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分析表明,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生体质状况, 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 有的学生明显的偏胖, 同时, 有的学生又骨瘦如柴, 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体重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 并且, 在中小学生当中, 年级越高的学生, 其身体健康的水平就越差, 主要的表现, 在速度、力量、肺活量以及身体的耐力等方面, 能够达标的学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其中, 在某地区的初中男生引体向上这一测试当中, 优秀率和好评率竟然为零, 不合格率甚至是超过了95%, 这样的结果, 让人们无比的担忧目前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根据上述针对我国目前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和研究, 可以对目前的实际情况有着一个详细的掌握和了解, 需要有效的解决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就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分析学校的体育课程对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 并且针对具体的措施方案, 进行改进和提升, 力求能够转变目前的情况, 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3、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影响

针对学校体育对于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际影响, 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入手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 在体育课程之上, 按照教师的要求, 进行体育锻炼, 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当中的体重偏胖的情况, 可以起到明显的改善, 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锻炼, 达到健身的目的和效果, 并且, 对于近几年以来呈现出逐年下降的几项指标, 如肺活量、耐力、速度以及爆发力等, 也都会有着明显的改善。根据相关的研究分析表明, 积极的参与学校体育课程进行锻炼的学生, 在各项指标当中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并且对于各类课外锻炼以及课间的出操等, 积极性会有着明显的改善, 所以, 学校体育课程对于中小学生身体体质健康的重要影响, 第一个方面, 就是可以非常明显的改善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各种指标当中, 都可以看出明显的改进。其次, 积极的参与学校体育锻炼, 学校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再加上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可以在很大程度之上提升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得到全身心的发展,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及兴趣, 促使更多的学生爱上体育锻炼, 并且乐于进行一些活动, 在这些活动当中, 学生又可以得到体质上的提高, 身体素质状况也可以得到加强, 并且, 还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小学生奠定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基础。同时, 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 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等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 可以使性格变得开朗, 一些内向的学生也可以更加活泼, 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此外, 学校的体育, 还可以很好的促进学校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德育发展, 对于学生的智育以及美育等, 也有着显著的提高效果。总的来说, 学校体育对于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去, 可以非常明显的改善目前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当中的偏胖以及偏瘦等问题, 同时, 对于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以及肺活量等体质重要指标, 也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 此外, 学校积极的开展相关的体育教育, 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 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德育以及美育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提高, 学生在积极的参与相关的体育活动过程当中, 还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 对体育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更加有利于在将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身体素质, 达到使学生身体素质逐渐增强的效果和目的, 并且,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当中的身体素质健康问题, 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改善效果。

4、学校体育改革的探讨

4.1、端正教学思想, 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而开设体育课

体育课在中学来说还能纳入考试的范围, 让对课程产生惰性的学生, 至少抱着某种完成任务的心情去参加体育训练, 某种程度上也是达到了体育锻炼的效果, 但是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 体育课只是副科, 没有纳入考试, 如果学校没有一个正确的教学思想作为指导, 那么作为嫩苗的小学生们, 大都只能面临着偏瘦或者虚胖的体质, 不利于对疾病的抵抗, 更加无法迎接学业升级而带来的压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这样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而开设体育课, 应该实施“针对性”教学, 区别于前者的是开设针对不同体能学生的针对性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体育课教学的参与性, 更加实在的是能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时里, 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逐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4.2、科学设置体育课课时, 严格抓好体育教学内容, 细化教学分类

学校应该严格根据教育部的课程设置要求来合理设置学科的课时, 除此之外, 应该还要考虑到不同的学校的不同情况,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对某些科目的课时设置。体育课本来就存在着课时不足, 难以发挥课程作用的矛盾, 因此一个星期一节的体育课对本来就缺乏体育锻炼的学生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一个星期两节的体育课则较为合理, 一个星期三节的体育课则能够使得课程的教学发挥得比较充分, 教学活动也才能实施得比较到位, 但是这些都还需要长时间的普及, 各学校应该视情况来决定课程安排。其次就是严格抓好教学内容的问题, 体育课是少有的课外活动课, 可是把握不好分寸的话, 就会真的成为课外“活动课”, 任课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构想和设计, 细化教学分类, 比如按体能分为体能较好、中等和较弱三类学生的教学, 还可以将男女生的体育教学活动区分开来, 这样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保证。

4.3、丰富学校教学形式, 开展运动会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

运动会对于丰富学校教学形式来说是最普通的一种, 也是最能够深入到各个层面的一种, 因为课时或者经费不足都不能成为取消运动会或者尚未普及运动会的借口。运动会的举办, 能够加深学生对体育的了解, 通过运动会的宣传、准备, 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 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都是经过学校精心挑选的, 划分了男子组和女子组, 不但让学生找到了发挥特长的平台, 也使得整个比赛更加的公平和人性化, 最重要的也是为学生发现自我, 展现自我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以校运动会为契机, 能够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竞技比赛能够促使学生互帮互助, 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的提高对于日常体育课的教学也是具有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的。

5、结语

笔者所提到的不过是碍于笔墨有限的几点浅见, 真正在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 在着力于提高全国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素质水平的伟大进程中, 还有许多未能一一探讨之处, 唯有能寄期望于各体育教学工作者对教学创新孜孜不倦的努力与追求, 方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雄杰, 曾妮, 纪进.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28) .

[2]陈海波.推进我国学校体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5, (6) .

[3]王庆丰.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6, (9) .

大学生体质健康探讨 第8篇

体育健康促进是以改善不同人群的健康状态为目的, 以体育干预为手段, 改善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 促使人们形成有益健康的体育意识, 完善体育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因此构建以学校为基础的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将成为提高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

1 当前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健康促进面临的问题分析

1.1 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出现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

教育部等5部委于2005年所进行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与体能素质呈下降趋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根据2008年《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 经常从事体育健身的学生仅占19.12%, 还有65.6 8%的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许多一线体育教师的感受是:“现在的大学生肌肉力量、心肺耐力水平等指标比从前有了明显的下降, 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年不如一年。”曾锡银的调查结果表明, 体质弱势群体的学生已占学生总数的41.9%。刘成对学校体质弱势学生增长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超重及肥胖学生是体质弱势群体的主体, 在国家相关法规及教育政策指导下, 残疾人和患有某些慢性疾病者陆续进入学校学习, 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1.2 学校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重视不够, 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干预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学校体育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体育教师短缺, 场地设施缺乏, 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而学校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健康关注不够, 没有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干预是学生体质水平总体下降的重要因素。学校缺少对该群体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正确引导, 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 都忽视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弱势地位, 是导致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意识薄弱, 没有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原因。各个高校并没有为体质弱势群体营造一个广泛参与体育的氛围, 虽然他们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但在各种竞赛中, 弱势群体并没有为称为真正的参与者, 而只是旁观者, 这就使得他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同时这也是影响他们体育健康促进的重要的客观因素。

1.3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促进行为缺失和不良生活方式并存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意识薄弱, 没有认识到自己本身体质的弱点, 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 自觉锻炼意识不强, 缺乏体育参的积极性、主动性, 体育锻炼频率低、次数少, 而且运动量明显不足, 也没有坚持锻炼的习惯, 这是导致他们的体质比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饮食没有规律、饮食营养搭配不合理、沉迷于网络、睡眠休息时间不足、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普遍存在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当中。体育健康行为缺失与不良生活方式并存, 加速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下滑。如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是体质弱势群体大学生健康促进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1.4 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的缺失

目前, 选项课加体育保健班这是我国高校体育课堂普遍采取的模式, 其中对于普通学生主要是选项课, 而身体有残疾或者疾病的学生主要是参加体育保健班。身体健全的弱势群体直接进行体育选项课的学习, 不需要参加保健班。现行的选项课在教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上, 忽视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差异性, 没有按体质弱势学生特点与需要进行, 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国许多大学生, 特别体质弱势群体学生, 不仅缺乏必要的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 更缺乏基本的体育精神和正确的锻炼态度。对于这些学生, 普通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显然不是合适的教学形式。但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缺乏专门针对这一群体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因此, 积极探索合适的体质弱势群体的课程和教学形式, 改善这些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并且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思想认识对当前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健康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构建以学校为基础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模式

青少年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 学校除了授课外, 也应当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场所, 而且学校的组织和纪律性强的统一管理模式和统一规律的集体生活使健康促进干预活动更容易开展, 也为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促进干预活动提供了保障。以学校为基础的体育健康促进是以体育为手段 (包括体育课程和非体育课程) , 通过学校的有效组织管理,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以及合适的体育健康服务, 以促进学生健康, 逐步形成科学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的有效策略。构建有效的以学校为基础的体育健康促进模式是改善体质弱势群体体质健康现状的有效措施。

2.1 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组织管理机构

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健康促进干预活动必须构建一个体质弱势群体体育健康促进的校园管理平台, 成立一个能够协调学生工作各部门的组织机构, 该机构要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 下设由教务处、体育部、学生处、团委、校医院、后勤等部门主管领导组成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健康促进委员会, 承担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促进工作的协调、沟通和组织实施工作。该组织机构要做到人员固定, 经费保证, 要有详尽的计划和有效的措施, 各部门各负其责, 协同配合, 共同组织实施 (见图1) 。

2.2 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健康促进干预模式

以学校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是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健康促进的有效策略。通过健康意识教育、运动干预、营养饮食干预以及营造体质弱势群体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氛围等措施, 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体育健康促进干预模式, 使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见图2) 。

2.3 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健康促进模式运行机制

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运行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和有效管理来共同实现。体育部可以通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咨询服务、课外群体干预等措施, 培养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教务处与学生处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理论讲座、广播、网络宣传等方式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以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并且要负责对他们日常生活的监督管理;团委可以通过成立体育社团、开展各类体育活动等为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吸引他们广泛参与体育活动;校医院要做好学生的体质监测工作, 为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建立体质健康档案, 并负责学生的健康咨询以及体质跟踪监测;后勤部门要加强体育设施与环境建设, 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健身环境, 并要加强食堂管理, 为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提供营养配餐服务。通过以上措施的共同实施, 就能够实现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健康促进模式有效运行, 对有效改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见图3) 。

3 结语

当前, 随着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多数健康问题都可以追溯并归因于个人的生活习惯”。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场所, 学校体育对改善学生体质状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创建以学校为基础的体育健康促进模式, 以促进学生健康, 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以学校为基础的体育健康促进模式是一个综合的、多层面的、全方位影响学校生活的系统工程, 渗透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涉及到学校的执行力度、各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学生的广泛支持与认可, 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需要通过实践来总结经验, 进而不断完善。以学校为基础的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将成为改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 具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在分析当前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健康促进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健康促进模式, 阐述了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内容、组织管理形式及运行机制, 以期为改善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健康促进,模式

参考文献

[1]周二三, 刘成, 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构建[J].体育学刊, 2008, 15 (7) :46-49.

[2]黄小波, 李一玉.高校体育与健康促进相关问题及策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0 (1) :102-106.

[3]王汉臣, 吕晶红.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促进干预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13 (1) .

[4]颜昶, 徐丽平.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创建与“终身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11) :1534-1536.

大学生体质健康探讨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未来的栋梁之材,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使其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是一项长久的、不容忽视的工作。2002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此标准旨在为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仅是对学生健康水平的直接反映,更是对学生锻炼效果的量化呈现,亦是检验学校体育工作效果的有效手段。高校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作为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具体实施,其工作的规范性是学生体质健康真实水平的基本前提和有效保障,是学校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政策措施和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是高校体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持续性下降,升达学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亦是如此。如何提高升达学院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已经成为了一项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任务。笔者曾组织并参加近十年的升达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发现测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和客观的问题,并可能对测试数据准确性产生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影响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准确性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期为河南省三本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更加科学合理提供借鉴。

一、升达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理解程度不够

学校在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之初,对学生进行了宣传和教育。但作为被测试者的学生,在测试时的虚假反应是直接导致测试成绩不准确的原因之一。学生从最开始的带有“好奇心”的测试心理逐渐转向“走形式”的测试过程,测试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严重影响到《标准》的顺利执行,对获取测试数据产生不利影响。《标准》实施的目的就是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通过对学生调查研究,学生对于测试目的了解程度普遍不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测试仅仅是走形式,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在测试过程中就不会全力以赴,所以很难得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而造成了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不够。

2、学院对于贯彻执行《标准》的力度不够

由于学院发展中的客观原因,在贯彻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执行力上由于诸多原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只有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才能参加奖学金的评选;测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在学年末补测一次,若补测不及格,则该学年的体育测试成绩不达标,测试成绩低于50分的学生按肄业进行处理”。但是学校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依照标准行事,在加上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办法,促使数据的采集不能够完全真实。

3、学院对于贯彻执行《标准》的经费支出不够

由于学院办学的特色和理念不同,对于各项经费的支出也就各有不同,在贯彻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执行力上,由于诸多原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学院的体育经费有限,体质健康测试从测试开始到后期数据统计,最后到上传国家教育部,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学校由于经费的支撑不够,致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拿不到应得的报酬,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改进测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探讨

1、加强升达学院《标准》目的和意义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

在开展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之初,学院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宣传和重视程度,让每一位学生都深刻了解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彻底改变学生消极的心理意识,认真对待每一项测试,发挥自身最好水平。通过参加体质健康测试,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对测试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到真正掌握每一项的测试方法,提出相应的奖罚制度,加强教师的责任感,保证数据从测试到统计上报的真实性。

2、定期召开升达学院“达标”运动会,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测试的目的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体质与健康的状况,还可帮助学生监测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变化程度。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新的一年里设定自己的锻炼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在每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各校召开“达标”运动会,全校上下师生引起重视,学生的成绩会更加准确和真实。

3、制定相关政策,将升达学院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与体育、学业考核挂钩

通过对自己学校学生的全面掌握,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水平进行体育课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出发点,利用学校全部体育设施资源,开设相应的体育项目学科,通过测试和体育课成绩挂钩,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自我主动锻炼的意识。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只有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才能参加奖学金的评选;测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在学年末补测一次,若补测不及格,则该学年的体育测试成绩不达标,测试成绩低于50分的学生按肄业进行处理。在这样要求的同时还能促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很大作用。

4、充分保障,满足测试开展的内外需求,完善管理体制

高校给予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充分的资源保障是测试工作开展的前提,是形成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的基础。为了满足体质测试工作开展的内在需求,高校要充分保障测试所需的基础资源,具体表现在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人力资源是指测试工作的主管领导、管理人员和测试人员;物力资源是指测试所需的场地、器材;财力资源是指测试工作所需的一切经费,包括人力和物力资源的财力转换价值。

不断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管理体制,最后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协调完成健康测试工作,进行更加专业化的管理,将体质测试工作量计入教学工作量,加强测试教师队伍的规范性。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参加完测试以后,可以在校园网络查询到自己的成绩,并提出相对应的提高办法,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的体测成绩,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达到不断增强体质的目的。

大学生体质健康探讨 第10篇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枣庄八中高二年级和高一年级的部分学生。

1.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并且查阅了大量有关中央、教育部相关文件, 参阅了相关课题研究和文献资料, 进行梳理, 获得理论支持,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问卷法。

通过进一步加工和整理资料, 设计出相应的调查问卷, 并用于研究。具体实施时, 发放问卷高一和高二各100份, 剔除回收中的无效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42份, 高二年级72名学生, 其中男生20名, 女生52名。高一年级70名学生, 其中男生22名, 女生48人。回收率分别为70%和72%, 有效率均为100%。

(3) 数据统计法。

本文运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因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2年试用、2007年修订完善是满足我国学生体质变迁的时代需求, 是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力保障, 是为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而制定的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功能:激励功能, 它是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所选用的指标可以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反馈功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并规定了各校应将每年测试的数据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 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加了一些简便易行, 锻炼效果较好的项目, 并提高了部分锻炼项目指标的权重, 同时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 学生还可以查询到针对性较强的运动处方, 用于自身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2.1、体质健康测试

表1可看出体质健康检查, 成绩良的男生5人, 女生18人, 占总人数32%, 成绩是及格男生10人, 女生15人占总人数35%, 成绩是良和及格占总人数的67%, 居于首位, 成绩优的男生2人, 女生6人, 占总人数的11%, 属于少数, 不及格的男生3人, 女生13人, 占总人数的22%。可以看出体质健康检查总的都是在及格线徘徊, 居于主题, 成绩优的和不及格的属于少数。可见,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待提高, 需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2.2、运动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 是抽查高一年级的72名同学并且对他们在初中和小学体育课上课次数进行统计比较。由此表可以看出, 小学和中学 (高中、初中) 上课频率明显不同, 小学以上一周上课四次以上占比重比较大, 占66%。中学上课情况也存在着差异, 初中上课频率要比高中上课高, 高一年级一周只有一节课, 初中体育课以一周上课三次为多。主要是因为高中生课业比较繁重, 同时, 在应试教育下学校和教师都对体育的重视不够, 认为文化课比较重要。

2.3、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1) 活动内容。

调查中不少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项目与内容仍然比较单一, 变化少, 缺乏趣味性, 一年四季重复几个相同的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长此以往, 必然导致学生兴趣的降低。为了避免教学内容匮乏和活动形式单一的现象, 应积极调动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力量, 充分利用校内外、家庭、社区、社会媒体、自然环境等各种人力、物力和资源来开发课程资源。

(2) 教育体制。

如今社会升学的压力大,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 一味的追求考试分数, 家长和任课老师都会想方设法的减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只要其他任课老师要求占用体育课, 体育教师也束手无策。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 加强素质教育, 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各项体育活动。

(3) 安全问题。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 教学中如稍有考虑不周, 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学校和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要时时谨记“安全重于泰山”, 对体育器材要定期进行检查,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也要常抓不懈, 消除安全隐患, 教师们才可放心地开展阳光体育。否则, 学校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 也只好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的消极处理办法了。总之, 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 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 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3、建议

3.1、学校方面

各级领导在重视的基础上, 要做好学校各级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开足开齐体育课, 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使此项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 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切实加强对体育经费的投资力度。

3.2、学生方面

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 精神处于高度的紧张的状态, 更应该按时上体育课, 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 如跑步, 打球, 做游戏等。不仅能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 更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家庭方面

家长不但要在饮食方面注意加强, 给学生最好的营养, 同时应注意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只有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有效学习。应该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并起到榜样带头作用, 带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 强身健体。

4、小结

在了解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 提出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学生体质的健身规划有着实际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在学校或部门院系, 将健身规划应用到体育工作中, 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让他们更好的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 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近期体质健康检测表明, 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 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 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 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据统计法的方法。研究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做了体质健康测试和运动情况调查。得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是活动内容、教育体制、安全问题。提出了从学校方面、家庭方面、学生方面进行解决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高丽.大力宣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 17 (8) .

[2]许餠.借助“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1, (20) .

[3]但雪莲.基于高师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健身规划研究[D].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巨晓山.对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存在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25 (12) .

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 肥胖;大学生;体质健康;偏瘦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9-0079-06

Research on the Trend in Physical Health of 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YIN Xiao-jian1, DU Jian-qiang2,JI Liu1, XIONG Jian-ping3,JI Cheng-ye4

(1. 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Health Assessment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Sport and Health Dept., East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2.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42, Henan China;

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 Jiangxi China;

4. 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ata of National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urvey from 1985 to 2008, analyzes the change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the relation between body physique and th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recent 23 years. Results: The height of students increased in all students, but the height of rural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students; The gap between them reduced gradually in recent years. Student's weight all increase year by year, the BMI of male who lived in rural were bigger than those lived in urban. But the female students'BMI were the opposite.  In the physical aspect, lung capacity, 50 meters and endurance running, the male and female all declined in recent years. The female and 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general endurance running result rur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ity group. Male and female'standing long jump, endurance running and vital capacity index in each age group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significantly below the normal group, and in addition to standing long jump, they were all decreased gradually in recent years. Conclusion: The gap of male and female's height between the rural areas and the cities were gradually diminishing,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physique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in recent years. the proportion of the female and male college students overweight and obes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significantly fast growth, on the other hand the rate of the girl leaner is still at high levels, the main cause of this i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backwardness of education health system; Overweight and obese affect China's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development. The physical health campaign in the universities shall be enhanced.

Key word:obesity;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 thin

我国不同大学生群体间在体格发育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1],这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之一。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这个时期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体型是否匀称和健美、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否形成,将对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择业与就业及以后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以1985-2008年间六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资料,分析探讨我国大学生20多年来体质的变化趋势,包括肺活量和其他身体素质指标以及超重和肥胖等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互关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85、1991、1995、2000、2005及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选自全国15个省及直辖市19~22岁汉族男、女大学生。其中1985年24 576人,1991年16 362人,1995年17 721人,2000年16 382人,2005年19 779人和2008年12 887人,共计107 707(男54 220;女53 487)名身体健康的大学生。

1.2 测定方法 调查在同一时间段(5-7)月份,使用同型器械,按《检测细则》技术规范完成,现场质控符合要求[2]。

1.3 分析方法 利用身高、体重测量值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肺活量、体重测量值计算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mL)/体重(kg)] , 两组间的比较采用 t及χ2检验法,三组间的比较采用F 检验法。

以WHO[3]所规定的体质指数(BMI)为标准,并参照WHO1999年针对亚洲人的特点又颁发《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所规定肥胖标准:BMI<18.5为偏瘦组,18.5≤BMI<23.9为正常组,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以上统计处理均采用SPSSv.11.5。显著性差异以 P <0.05为标准。

2 结 果

2.1 城乡间大学生体格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 1985-2008年男生的身高及体重均为城市大于农村,城乡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年代的推移,身高及体重均逐渐增大,但城乡间身高差距逐渐缩小,体重差距则呈逐渐加大的趋势;胸围虽然同样是城市大于农村,但是随着年代的推移有逐渐下降的趋势;BMI则1985-1995年农村大于城市,而2000-2008年则为城市大于农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年代的推移,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均有增大的趋势。对于女生而言,身高与男生一样,均为城市大于农村,具有统计学有意义,同时城乡间差距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体重及胸围方面,1985-1995年为农村显著性大于城市,而2000-2008年则为城市显著性大于农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BMI均为农村大于城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大学生超重及肥胖和偏瘦现状 从总体上而言,除了1985-1991年外,均为城市组超重及肥胖率均显著性大于农村组,随着年代的推移,无论城市组还是农村组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均逐渐增加,特别是与1985年相比,2005年及2008年城市组肥胖率分别高出8.8及11.1个百分点,而农村组则只分别高出5.4及7.4个百分点(表2)。

从男、女分组的情况来看,男生从1985-2005年,城市组超重及肥胖率均显著性高于农村组,随着年代的推移,无论城市组还是农村组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均逐渐增加,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城市及农村组分别达到18.7%,13.5%。从1985-2000年,农村组女生的超重及肥胖率高于城市组,但是2005及2008年则正好相反。男生除了2005年及2008年外,城市偏瘦组的比例均大于农村组,女生除了2008年以外,均为城市偏瘦组的比例大于农村组偏瘦组,并且各年代城市女生的偏瘦比例均在20%以上,2005年更是到达了43.1%。

2.3 超重及肥胖与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 在立定跳远方面,男生各年代超重及肥胖组的成绩显著性低于正常组,超重及肥胖组成绩最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女生除了2000年以外,其他各年代超重及肥胖组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及偏瘦组,偏瘦组与男生正好相反,成绩最好,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

男生各年代正常组50 m跑成绩均好于超重及肥胖组和偏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可以看出各年代50 m跑成绩均呈下降趋势。女生超重及肥胖组成绩最差,并且除2000年以外,均显著性低于正常及偏瘦组(表4)。

对于耐力跑而言,男生各年代超重及肥胖组的成绩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及偏瘦组,正常组成绩最好,并且随着年代的推移,成绩逐渐呈下降趋势。而女生各年代超重及肥胖组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并且与男生相同的是随着年代的推移,成绩逐渐呈下降趋势(表5)。

男生各年代超重及肥胖组肺活量指数均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及偏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时代的推移肺活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女生的情况几乎与男生相同(表6)。

3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男女大学生在身高上仍然表现为城市大于农村,但是城乡间男女大学生身高差距逐渐缩小。农村青少儿是我国儿童青少年人群的主体(占70%以上)[4]。在我国因为大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大部分学生基本上不会离开他们出生所在地,因此,出生地域的社会经济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均会影响到大学生体格的生长发育[1]。因长期历史原因,农村来的学生体格发育水平历来显著低于城市同龄者[4]。这一状况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加之政府和全社会付出的努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本研究的种种迹象都提示,农村组大学生在体格发育水平的持续提升方面,潜力巨大。但是,要使农村群体学生平均身高增长趋势持续而稳定,以最大限度实现遗传潜力,还取决于今后较长时间内,通过快而均衡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给予的支持,政府倾斜性政策提供的保障,来促进农村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进而从源头上解决城乡间大学生身高的差距。尹小俭等[5]的研究表明,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的身高与上海市城市学龄儿童的身高之间已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距。另外,根据长期趋势的遗传影响机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人口大规模迁徙,可能通过远缘通婚等方式,促进遗传潜力更充分发挥,进而可以促使我国城乡大学生群体间的身高差距逐渐减少直至消除。

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城市组还是农村组,男女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08年的数字显示,城市男女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已接近或达到欧美各国中小学学生1997年的水平[6],同时也接近日本成人2003年的水平[7]。因此正如季成叶[6]所述的那样,倘若从现在起还不采取有力预防措施,我国将以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更快的速度出现肥胖和超重的成倍增长,从而影响新一代人的健康和将来的生活质量。造成我国城市大学生超重及肥胖迅速发展的原因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密切联系。我国1985、1991、1995、2000、2005年及2009年[8]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分别为690元、1 570元、3 893元、6 280元、10 493元及17 175元。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这些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是直接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李明等[9]的研究也表明,在我国家庭富裕的青少年的超重及肥胖风险是不富裕家庭的1.6倍。Fei Xu等[10]的研究则表明,在英国儿童肥胖的快速增长的现象主要发生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阶层。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家庭收入以及职业等社会经济因素经常会改变人们的诸多生活习惯(如饮食习惯、运动习惯),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必将促使人们在食物的摄取、能量的消费以及能量的代谢方面发生根本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肥胖程度。类似于中国这样刚刚摆脱贫困地国家而言,人们仍然以食用肉类和高能食品,使用优越的代步工具作为富裕和成功的象征。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特别是城市女性大学生偏瘦率处于较高水平。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社会对女生人才的需求和媒体对流行潮流的宣传报道,导致女生过分关注自己的体型,进而发生不良体重控制行为[11]。同样,国外日本也有相关的报道。山口[12]研究表明,当今日本的大部分女子学生认为偏瘦的身材漂亮、可爱。龟山[13]同时指出:现代日本女子从小学生到大学生期间,小学就开始减肥的人占约7%,初中开始减肥的约占31%,而到高中这个数字竟达到50%左右。超重和肥胖会引发人们产生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因此控制青少年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是现代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但相反BMI太低,身体过瘦也是一个问题。Frisch等[14]指出体内脂肪达到体重的17%是初潮到来的必须条件,体内脂肪达到体重的22%是维持排卵性月经的必要条件。日本学者本郷[15]以BMI为标准将女性分成普通群、瘦弱群和肥胖群3群,结果表明瘦弱群里经常有痛经现象的概率是其他两组的1.3倍,因此,我们在关注控制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率的同时,也应正确加强青春期青少年女性的健康教育和审美意识的诱导,这也是今后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肺活量指数是反映单位体重上的肺活量,是人体体质状态中最为重要的静态心肺功能指标,而耐力跑则是反映动态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9]。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组的肺活量指数及耐力跑的成绩显著性低于正常组,说明超重及肥胖对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产生显著性负面影响。另外,随着年代的推移,男女大学生肺活量指数及耐力跑成绩均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超重及肥胖率的逐渐增大,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也逐年下降。王培勇[16]等的研究也指出,超重与肥胖对青少年女学生肌体产生损害以及危及他们的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立定跳远是反映无氧代谢能力的一项有效指标,主要测试学生肌肉快速运动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男女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组立定跳远成绩显著性低于正常组,说明超重及肥胖对大学生的下肢快速运动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与男生不同,女生各年代偏瘦组的立定跳远成绩基本上显著性高于正常组及肥胖组,这可能与男女身体脂肪的比例不同等有一定的关系。尹小俭等[17]的研究也表明,同样一个因素作用在男性体格上和作用在女性体格上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男女在这方面的差异仍需进一步验证。

4 结 论

1) 身高仍然为城市大于农村,但是城乡间男女大学生身高差距逐渐缩小,各年代大学生体能状况呈下降趋势。

2) 一方面城乡男女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女生的偏瘦率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快速的经济发展与滞后的健康教育体制。

3) 超重及肥胖影响了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尹小俭,黄超群.试论我国大学生的出生地域与体格的

关系[J] .体育科学,2005,25(6):59-62.

[2]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 2000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M] . 北京:高等学校出版社,2002,9-33.

[3] 王健,马军.健康教育学[M] .北京:高等学校出版社,2006.

[4] 陈春明,季成叶,王玉英. 我国贫困乡村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状况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26-49.

[5] 尹小俭,贾立强,高向东.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与上海城市学龄儿童体质健康的比较研究[J]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7):66-69.

[6] 季成叶,孙军玲.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年流行趋势[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2):194-197.

[7] 日本文部科学省. 体力·運動能力調査[M/OL] .http://www.mext.go.jp/b_menu/toukei/chousa04/tairyoku/1261241.htm.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M/OL] .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0/indexch.htm.

[9] 李明, 颜虹,Michael JD. 2004年西安市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2):234-239.

[10] Xu F, Yin XM, Zhang M, et al. Family average income and body mass index above the healthy weight range among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regional Mainland China[J] . Public Health Nutr. 2005, 8(1):47-51.

[11] 章燕,陶芳标,黄朝辉,等.医学生不良体重控制行为与健康危害行为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129-131.

[12] 山口明顔.痩せ願望青年期女子学生の「美容」か「健康」か志向の違いによる体型および減量法に関する意識について[J] . (日本)学校保健研究,2000,42:185-195.

[13] 亀山良子.女子短大生のダイエット実施時期およびその方法に関する研究[J] .(日本)学校保健研究, 2001,43:267-274.

[14] Frisch RE. Fatness of girls from menarche to age 18 years, with a nomogram [J] . Human Biol, 1976, 48:353-359.

[15] 本郷利憲.標準生理学[M ] .东京:医学書院, 2004.

[16] 王培勇, 傅兰英, 王林高. 青少年女学生减肥工程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5):10-12.

大学生体质健康探讨 第12篇

本研究界定了体质与健康的相关概念,提出健康体质与运动体质,以及拥有良好的健康体质除了可以胜任日常活动及工作的负荷外,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疾病等意义和作用。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生理健康指标和心理健康指标与体育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特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研究依据及意义。

作者从环境、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生活方式、生物学基础等多角度分析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根据对健康概念的分析,提出健康是由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4个层面组成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作者探讨了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现状,如我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国家在体质学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进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的研究,使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更加具体、明确,为高校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特征进行有效干预模式的培育和发展,有针对性地发展基于高效能、高质量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模式奠定了基础。通过比较,提出了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如自身健身意识淡薄、不良生活方式、学校体育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

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评价,对于促进学校体育和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学生自身来讲,通过具有代表性、有效性、科学性的指标,对其体质健康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能够合理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反馈与健康紧密相关的信息,可以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帮助学生不断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同时,通过长期的监测与评价,能够预测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趋势,以便开发适宜的运动处方,促进大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最终目标。

作者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统计与评价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河北省5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和评价。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800m(女)/1000m(男)等。研究结果显示,近三年河北省高校学生体质状况各项指标均呈现下滑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必要手段,体质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还可以促进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但是据目前学校体育的现状来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重视,体质健康教育多数流于形式,实效性很差。另外,包括社会、家庭及大学生自身等对体质健康教育也不够重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目的,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加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变化,由此健康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多,大学生中亚健康的发生率呈现上升态势。如何促进健康,管理好自己的健康等这些问题严峻地摆在了高校的面前。高校实施大学生健康管理,从生命关怀角度,真正做到关心、关怀、关爱大学生的健康,提高并促进大学生全面而健康的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健康管理对于人与社会的健康促进和健康维护必然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通过实证方法对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模式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干预、生活方式干预、膳食营养干预、心理健康干预等干预策略与常规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证明,实施体育教学干预策略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干预策略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肺活量、速度、弹跳力、耐力素质、腹肌力量与柔韧性有较大的提高。

本研究成果旨在推动高校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我国高校的体质健康教育体系、体质健康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为体质健康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是理论层面的问题,也不是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能够解决的,需要改变人的认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综合各方面的合力才能够实现。

上一篇:安全壳体下一篇:密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