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龄范文

2024-05-26

退休年龄范文(精选12篇)

退休年龄 第1篇

一种观点是鼓励提前退休或反对提高退休年龄。鼓励提前退休的观点是在当时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针对当时国有企业改制的难点, 即在职的国有企业中的富余人员如何分派的问题, 学者们提出了鼓励提前退休的政策, 具体方案是距离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经本人申请, 可以提前离退休。企业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 也愿意将他们推向社会。近年来, 针对日益高涨的提高退休年龄的呼声, 一些学者提出了反对意见, 认为近期处于黄金劳动年龄的人将保持较大比重, 当务之急仍是解决年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2000年后,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养老保险“空账”问题的日益凸现, 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提高退休年龄来缓解这一困难。那么, 针对中国目前的状况到底应该如何面对退休年龄的调整问题呢?退休年龄的选择到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下文将一一展开。

1 退休年龄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政府确定退休年龄主要考量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均寿命。人均寿命的延长、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必定有助于工作年限的延长, 并且区分性别和工作性质实行差别退休制度。②养老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的完善对于退休人员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政府财力是否强大, 养老金是否能及时足量发放。③人口年龄结构。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为保障适量的劳动人口成为政府确定退休年龄的重要因素。④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 为缓解就业压力, 不得不推迟就业, 提前退休。

从劳动者个人来讲, 抛开政策性规定外, 选择退休年龄也会有自己的考虑。比如自身财富状况、退休后的收入状况和经济压力、工作性质和劳动环境、工资率、健康状况、配偶及家庭情况、休闲偏好等。当然, 政府在确定退休年龄时, 除了考虑宏观层面的因素外, 劳动者个人因素也应在政策层面得到体现。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仍然沿用20世纪50年代职工退休制度的规定, 即男职工满60岁, 女干部满55岁, 女职工满50岁。对于提前退休, 国家规定:男职工满50周岁, 女职工满45周岁, 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退休即病退;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有毒有害身体健康工种的工作, 男职工满55周岁, 女职工满45周岁, 可以提前退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人口年龄结构产生了变化, 老龄化的加速等种种原因, 对退休年龄的调整也提上了日程。本文将就目前呼声较高的推迟退休问题, 做两方面的分析。

2 推迟退休的积极方面

2.1 人均寿命的延长为推迟退休提供了基本前提

人均寿命的延长为推迟退休提供了生理基础, 并且许多老年人表现出较强的再就业欲望, 希望极大地实现其晚年的经济价值, 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也符合老年人心理需要。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是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 当时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40岁, 女性为42.3岁。但是, 2011年, 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男性为71.3岁, 女性为74.8岁。继续沿用原来的退休年龄制度不反映当前人均寿命大大延长的事实。而且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也在逐步提高退休年龄, 向66岁、68岁、70岁发展。

2.2 推迟退休有利于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

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 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 补贴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各级财政补贴金额为338亿元, 2006年为971亿元, 2010年1954亿元, 2011年新增补贴高达2272亿元, 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这意味着, 近2/3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 (1.9万亿元) 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据估算, 到2013年, 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 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 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 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 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 占当年GDP的38.7%。虽然各方统计数据不一, 但是, 养老金缺口所带来的压力已经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承认。推迟退休将有效克服当前养老金预支问题, 大量本应退休的人员不拿退休金, 反而仍然在缴纳保费, 为社保输血。根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 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 减支160亿元, 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推迟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使人们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时间延长, 另一方面又可以使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缩短, 以缓解目前养老保险所面临的“空账”困难。

2.3 推迟退休避免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 还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形成

由于中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健康状况的改善, 许多退休人员仍然有热情继续工作, 于是出现退休即再就业的普遍现象, 避免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推迟退休可以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平台, 作为熟练工继续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价值, 为企业节约了新人培训成本。根据李红岚在《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可行性分析》中通过数据模型预测了中国企业所承担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越来越高, 成为中国企业的一大负担。但是文中研究也表明随着退休年龄的延长, 缴费率呈下降趋势, 退休年龄延长的幅度越宽, 缴费率越低, 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 促进企业发展, 能够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

2.4 推迟退休年龄对总体就业影响不大

即使有压力, 但若为了当前就业压力而维持较低退休年龄, 会给将来养老金的支付带来巨大的基金压力, 老年人就业和年轻人就业也并不存在绝对的替代关系。中国就业压力大并不是出在老职工占着岗位不退休上, 根本原因是人口基数庞大和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 因此,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控制人口规模, 大力发展经济, 扩大就业门路, 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而且, 由于推迟退休, 一部分本应发放的养老金推迟发放, 这部分资源可以集中起来创造就业。

3 推迟退休的消极方面

3.1 中国人均寿命的延长不足以匹配推迟退休

观察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数据, 可以看出规定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的国家和地区最多, 有64个, 占38.32%;其中亚洲国家和地区, 退休年龄一般都规定在60岁左右。世界主要国家不乏将退休年龄定在60岁以后, 但是这些国家人均寿命都比中国高, 其中也不乏人口数目小、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和地区, 推迟退休符合这些国家国民身体素质条件, 也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中国人均寿命仅在世界占中等水平, 而且就目前而言中国仍处于劳动力充裕的水平。

3.2 推迟退休不是解除养老金缺口的良药, 仅仅是在饮鸩止渴

假若将中国女性和男性的退休年龄都往后推迟5年, 我们看到在最近5年养老金压力明显解除, 并且账户上基本保持只流入, 不流出。但是, 5年之后呢?压力将卷土重来, 由于这一批退休的人员工作年限增加了5年, 他们所要求的退休金比原来更多。而且在以后更长的时间里, 退休人员的工作年限都更长了, 要求更高的退休金, 由于退休年龄推迟5年流入不流出的结余将会很快被越来越高的退休金而消耗殆尽, 养老金缺口重现, 这时是不是又要推迟退休呢?显然不现实。解决养老金缺口, 推迟退休不是良方。德国、法国、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 基本实行的是男65岁、女60岁退休的制度。但在欧美国家和地区, 90%以上的退休者不单纯依靠领取政府发放的那块基本养老金来养老。这些国家还有一个非常发达的保障老有所养的辅助网络。比如, 美国在税收政策上实行间接的财政转移, 支持养老金制度;德国则是每年要拿出几百亿欧元支撑其庞大的养老保障系统运转。而发展中国家, 实行延迟退休年龄的就较少。这和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配套制度、物质和生活条件、就业形势都有直接的连带关系。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别, 不能照搬和硬套。

3.3 推迟退休将加剧年轻人就业

中国每年离退休人员最少在600万人左右。如果延迟退休, 那么, 每年将吃掉600万适龄就业人口的就业岗位。同时, 现在每年我国需要安排的就业人员在2400万人左右, 而每年真正能够实现就业的仅为1000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 每年将有1400万人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之严峻非同一般。而且, 这种就业严峻形势将会延续相当长时间才会逐渐出现拐点。就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第一位的任务, 是民生之本, 是社会稳定之根基。在我国就业形势如此严峻情况下, 为了所谓的养老金缺口就贸然延迟退休年龄是得不偿失。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看, 推迟退休无疑在一时间给社会猛然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在劳动力市场化的今天, 势必造成劳动力工资的下降, 这对于增加劳动者收入也是不利的。推迟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增加退休工人的工资收入、缓解养老基金缺口、缓解国家财政支出压力, 但也可能会严重影响就业, 使年轻人就业更加困难, 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社会压力和社会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其带来的副作用远远超过退休基金的缺口矛盾。所以,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就业形势, 推迟退休年龄的时机还不成熟。

4 结论

以上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 主要涉及两个变量:就业与养老基金。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为了缓解养老基金的压力, 而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因此, 持有何种观点主要看就业形势与养老保险“空账”问题在各位学者心目中孰轻孰重了。而退休年龄与就业形势的关系也是一个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一项政策建议的提出需倾听与这项政策利益最为相关的群体的声音, 即那些即将离退休的人群的意愿。①推迟退休要注重弹性和自愿原则, 给予劳动者足够的人文关怀, 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②推迟退休要深入调查研究, 细致区分, 区别对待, 分级施政, 严禁“一刀切”。③多渠道解决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 包括多方筹措养老资金, 完善养老金制度。

参考文献

[1]陈凌, 姚先国.退休、养老和劳动力供给决策[J].中国经济问题, 2000 (1) .

[2]李红岚.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可行性分析[M]//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世纪抉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构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0.

退休年龄六个退休标准 第2篇

退休年龄的年龄条件

一般情况下,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

20退休年龄的工残条件

因工致残,年退休年龄的工残条件经过与医院证明,操作岗位上的劳动者除由医院证明外,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不受年龄、参加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的限制,都可以提前办理退休。

2014年退休年龄的工龄条件

无论是按规定正常退休,还是因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和身体情况提前退休,都必须是工作时间满的才符合退休条件。对于操作岗位上的劳动者应为连续工龄。

2014年退休年龄的身体条件

经过与医院证明,操作岗位上的劳动者除由医院证明外,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凡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工作年满10年或连续工龄满10年的,均可提前退休,

2014年退休年龄的工务条件

操作岗位上的劳动者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2014年退休年龄的工务条件可以提前退休。

2014年退休年龄的`职称条件

退休年龄面临提高 第3篇

“你知道吗?我们以后要到65岁才能退休呢!”

“凭什么让我晚这么多年退休,要是真到65岁才能退休,我还能拿几年退休工资啊……”

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对话在网络上的各大民生论坛处处可见。“推迟退休年龄”,这个事关所有中国在职员工重大切身利益的敏感话题,一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一切都源于去年12月23日发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该报告指出,在“十一五”后两年,上海将重点探索适度延长退休年龄。尽管“重点探索”并非“正式推行”,但它所释放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推迟退休年龄已不再是前些年“狼来了”的呼吁,而是在今明两年内,上海就要开始动真格的了。

如果上海要率先试水延长退休年龄:又将怎么操作呢?

此前一个多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的一番讲话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他说:“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

据了解,我国目前实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为: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在企业工作的男性60岁退休,女性50岁。一旦新方案实施,我国男性的退休时间将延后5年,而女性的退休时间则将延长10-15年。

“未富先老”引发养老危机

要问政府为什么迫切想要推迟退休年龄,话还得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未富先老”尴尬局面说起。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实施,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由此而来的是新生婴儿和年轻人在人口中的比例逐年降低,而老年人口的数量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则不断升高,人口构成开始呈现出迅速老龄化的趋势。2007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1%,说明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更严重的是,由于我国目前人口基数依然庞大,计划生育政策依然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实施,出生率依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同时建国后的第一批“婴儿潮”(“50后”一代)则即将进入老年,因此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还在快速加剧中。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中国将在十几年内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15%,其比重将超过14岁以下少儿人口的比重。

除了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增加。以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为例,2000年,上海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的12.6%,但到2008年这一数字则达到了18%,2015年将上升到20%以上。而上海的人均预期寿命也已超过了81岁,已和欧美发达国家无异。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退休生活可能将占到我们一生的1/3时间,是我们一生中最漫长的人生阶段。

“晚退”只为保社保?

老龄化加剧,必然导致需要供养的人增多,劳动者减少,直接结果就是政府征收的社保养老金不够用了。通过推迟退休年龄,使得缴纳养老金的人数增加,而需要支付养老金的人数减少,从而弥补社保养老金的“窟窿”。这便是政府想要推迟退休年龄的主要动机。

那么,中国的社保养老金到底有多大的“窟窿”呢?

由于我国目前采用国家统筹基金和个人积累基金混合管理的养老金给付办法,所以当统筹部分收不抵支时,就向个人账户透支,也就是拿今天在职员工缴纳的将来必须全额还给他们的那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去补贴今天已退休人群的基本养老金,导致个人账户只能“空账”运行。

据人事部相关文件显示,2000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还仅仅为360多亿元,到了2005年底,“空账”已经达到8000亿元。据测算,到2033年老龄化高峰期,当年支付缺口将达4400亿元,空账运行14万亿元。换句话说,如果一个1973年出生的人到2033年退休后要实际支取养老金时,他将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养老金个人账户里没钱可领!因为这些钱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给他父母做养老金了!

而要弥补养老金缺口,无非两个选择,一是增加在职人员缴纳社保费用的比例,二是推迟退休年龄。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所缴纳的各种社保费总额已达到工资总数的60%,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负担都已过重,已无上调空间。但从建国以来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一直没有调整过,因此在政府看来,推迟退休年龄虽是无奈之举,却也是必然之举。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加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晚退”是把双刃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社保问题专家郑功成表示:“如果我们认可到2049年时可以且应当实现男女退休年龄同龄,并将退休年龄达到65岁这样一个目标,从现在开始制定相关政策即是一种理性的取向。因为愈晚愈被动,愈晚愈不公平,愈晚愈对子孙不利也不见得有利于当代人。”

不过郑功成同时表示,他不同意将是否延长退休年龄取决于养老保险基金是否充足。在他看来,随着居民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寿命也会持续延长,当然能够正常工作的时间也会增多,因此即使是养老保险基金充足,也应当适度延长退休年龄,这符合劳动者合理调整人生周期的要求和代际公平的要求。反过来说,如果居民寿命没有延长或者延长有限,即使是养老保险基金不足,国家也不应该以损害全体国民利益为代价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

然而延迟退休却也是一把双刃剑,最大的负面效应可能是导致本来就已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就在前不久,人保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表示,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正在逐步扩大,2009年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如果退休年龄推迟,老年人不退出岗位,在紧张的就业形势下,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将更少。这将非常不利于社会安定。

发达国家纷纷“晚退”

当然,老龄化问题实际上是21世纪的全球性难题。在许多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晚退”已是无可奈何的大势所趋。

英国公布的最新退休金制度白皮书宣布,自2024年起,退休年龄将逐步向上调高,到2044年民众必须一直工作到68岁才能退休。

新加坡政府则把退休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定位将退休年龄从62岁逐渐提高到67岁。

向来以高寿著称的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进行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决定逐渐把退休年龄提高到男性65岁、女性60岁。 在“晚退”问题上,美国可以说走在了最前面。美国原来的法定退休年龄就已高达65岁,而从2003年开始采用“小步渐进”的方式将退休年龄逐步延迟到67岁。比如说一个1942年出生的美国人,需要等到65岁又10个月后才能领到满额的社保养老金;一个1956年出生的美国人,则要工作到66岁又4个月;而1960年以后出生的美国人,退休年龄将统一变为67岁。

虽然同样面对老龄化问题,但这些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而我国则是“未富先老”,国情极其特殊。从中短期的情况看,中国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老年人口过多,而是青壮年劳动力、尤其是“农转非”劳动力大量富余,摆在中国目前最严峻也最急迫的是就业问题,而不是养老问题。更何况,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均寿命和健康程度也不同,像上海人均预期寿命已高达8l岁,许多老年人退休后还在利用一技之长发挥余热。但在许多西部落后地区,人均寿命还不到70岁,如果真让他们65岁退休,留给他们的将只有不多的时间领取养老金。

延迟退休年龄研究综述 第4篇

关键词:退休年龄,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

退休年龄是指一个国家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及劳动力供应状况等因素,对劳动年龄所作的上限规定。退休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在我国,退休年龄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即男职工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职工满50周岁;一些特殊行业的职工,可在法定退休年龄基础上再降低五年退休。六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国民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退休年龄规定一直未变。伴随人口老龄化加速和我国养老基金支付压力的剧增,延长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已是大势所趋,而且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劳动者退休年龄较我国都有所延迟,同时,此举对缓解我国养老金空账和改善产业结构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延长退休年龄势在必行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占总人口13.7%,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 400万。同时,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中方案,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率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别达到15.7%和22.7%。因此,中国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1]。

(一)人口老龄化是延长退休年龄的必然原因

当前,“未富先老”给我国养老金给付带来巨大压力,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同时,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属于“先富后老”或“老富同步”,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多也已建成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我国却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是“未富先老”[2]。20世纪50年代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40岁,女性42.3岁;1995年,男性平均寿命达68.3岁,女性平均寿命达71.7岁[3]。按照我国的退休标准,男子的养老金负担年限为8.3年,女子为16.7年,而实际上城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要远高于实际平均值,如北京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5岁,说明城市养老金的负担年限远远高于上面的数字。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给养老金的给付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发达国家退休年龄制度为我国提供借鉴

近年来,西方国家普遍提出延长退休年龄。美国2015年将退休年龄由2000年的65岁提高到67岁[4]。英国2009年公布,计划2020年女性退休年龄提高到与男性一样的65岁。法国2011—2018年,将最低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2岁[5];德国也已把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意大利2012年宣布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与男性相同,都为65岁;希腊也已提高至63岁[6]。韩国2013年将公务员退休年龄再提高到60岁;日本2006年把养老金领取年龄提高到65岁[7]。西方国家纷纷延长退休年龄,为我国提供了借鉴。德国《明镜》周刊发表评论说,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减轻退休金的压力。穆光宗教授认为,发达国家生育率越来越低,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导致退休金压力增大。为此,延长退休年龄,把拿钱的人变成出钱的人,是一个自然的逻辑[8]。

(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并未彻底解决养老金危机

1997年我国对城镇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从现收现付式转向现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但是“老人”的养老金、“中人”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养老金“新人”的基础养老金都算在养老金的隐性债务里。综合相关研究,我国老年社会保险转制带来的隐性债务规模大致为3万亿元[9],而个人账户空账运转,就是转嫁隐性债的结果,是现在向未来透支,是老一代向年轻一代透支。养老金未来资金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长此下去必然隐含巨大的资金风险。

二、我国当前退休年龄的状况

(一)我国当前退休年龄偏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指出,从社会财富创造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城镇人均预期寿命在提高,加上劳动条件改善,平均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这就是说,劳动者平均有劳动能力的年龄段在延长。如果继续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将导致创造财富少而消耗财富多,会使得社会财富分配不平衡,从而不利于中青年人劳动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利于激发人们创造力;同时,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续、合理提高。另外,从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上看,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蓬勃发展,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并形成起始工作年龄普遍推后的格局。如果退休年龄仍维持较低水平,将限制中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女性人力资源充分利用[10]。

(二)不同群体对退休年龄的态度不同

我国对于退休年龄的规定基本上是统一的,但是不同行业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体力劳动者愿意早点退休,他们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收入较低,经过长期的工作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不好,为此他们希望早日退休,领取养老金,回家安享晚年。而脑力劳动者愿意晚点退休,脑力劳动者对身体健康的要求比体力劳动者低,他们大多在达到退休年龄时还能继续工作,一者可以做出更大贡献,二来工作收入比养老金要高。为此,脑力劳动者则希望继续延迟退休,获得更多的收入,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下岗职工,他们大多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费,他们也是希望早点退休[11]。

(三)延迟退休不利于待业劳动力就业

当前我国普通劳动力相对过剩,在近期内仍将持续,因而,退休年龄的延迟必然会使劳动力的供给总量增加,给劳动力就业带来更大压力,使得我国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大学生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是造成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虽然经济的增长会增加一些就业岗位,但是当前我国每年新增的退休人数大约为300万,法定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就会减少30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我国劳动力供给量也是不断增加的[12]。

三、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发展前景预测

一般而言,人均寿命的提高是延迟退休年龄的客观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退休年龄应随人均寿命的提高而延迟[13]。调整我国当前的退休年龄尽管是大势所趋,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少学者认为我们还是应当审慎延迟退休年龄。

邓大松、刘昌平根据人口发展的态势,建议2015年后提高退休年龄[14]。考虑到劳动年龄人口在2016年前后将到达峰值后开始减少,林义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应该在养老压力急剧加大而就业压力相对减轻的时候[13]。在制度安排方面,很多学者建议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这样会使退休养老保障比较灵活: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力市场供求压力,缓解失业矛盾,而且更适应老年人心理状态的调整[15]。

弹性退休是在考虑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让劳动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的选择继续工作或退休,同时还规定了最低缴费年限,并为个体推迟退休提供有效的、人性化的养老金激励机制。弹性退休制度在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实施多年,这在应对社会养老金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退休年龄改革的时机上,考虑到退休政策的逆刚性特点,林义指出人们对调整已经习惯的退休年龄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因而在人口老龄化压力下,这一制度的调整宜早不宜迟[16]。而李红岚在用定量的方法构建了退休年龄与失业率的测算表,分析认为过快提高退休年龄会造成严重失业、社会动荡的结果,所以要逐步提高退休年龄[17]。

退休年龄规定 第5篇

社保最新退休年龄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对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1.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累计工龄满十年的;

2.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3.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

二、退休年龄到了,社保不满怎么办

退休年龄到了,社保不满15年的处理办法有两种: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以退休年龄为核心的退休制度须改革 第6篇

现行制度已丧失全社会实施基础

当下的讨论似乎只局限于是否应该推迟退休这一焦点,没有综合考察目前中国整个退休制度的合理性。中国实行的是法定退休年龄强制退休制度,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辅以因病和特殊工种的提前退休以及部分高级人才的延长工作年龄的制度。5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独退休年龄和退休制度没有变化,早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不发达,其从业人员数量很小,而国有单位占多数,使得法定退休年龄和强制退休制度能够实施。目前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其从业人员数量迅速增加,强制退休的规定基本上不能在这类经济组织中实施。

当前强制退休的规定似乎只适用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2011年末全国城镇从业人员3.59亿人。其中,国有单位和除私营企业之外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共1.41亿,也许只有在这部分群体中能够实现法定退休年龄强制退休的规定,但其只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39.24%。此外,我国还有4.05亿乡村从业人员,其中大部分根本不存在退休一说。可见即使能够在对于1.41亿人实施强制退休制度,也只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8.44%。何况如果要在众多民营企业和外企中将女员工划分为“女干部”和“女工人”身份,在现实中也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劳动者自身的退休意愿难以维护

当下反对延迟退休的人,主观武断地认为普通劳动者或低收入群体更愿意早退休,这只看到了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普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不愿意退休,每年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劳动争议,其中尤其以女性劳动者居多。其实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关于退休意愿的,目前还没有关于退休意愿问题全面、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即便有,也可能由于抽样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结论并不准确,更何况随着时间、劳动者年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养老金政策等各方面的变化,劳动者的退休意愿也可能发生根本变化。

从理论上分析,退休意愿不仅取决于工资收入,还与工作性质、工作强度、养老金替代率等其他因素有关。即便只从工资收入和养老金水平角度考虑,劳动者也不可能希望提前退休。2011年中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37.67元,同比增长14.3%;而参加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仅为1620.21元,不仅绝对数额低,而且养老保险平均替代率仅为45.79%,这意味着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到就业人员工资的一半,如果考虑在职人员大量的无法统计的隐性收入的存在,养老金替代率会更低。

不仅如此,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现在的调整完全是随机的绝对数额增加,没有任何制度化的约束能够保障养老金水平会随着物价和工资的变化而调整。但是如果一个典型的平均人晚退休1年、多缴费1年的话,以目前工资增长速度计算,基础养老金将增加18%,再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晚退休1年养老金水平将至少增加20%。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劳动者是否还会愿意早退休?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当然一些临近退休的下岗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和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员的退休意愿可能是越早越好,但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低收入群体就是希望早退休。

强制退休加大收入差距

正如前文所述,从社会整体来看,强制退休制度只能在一部分群体实施,而在其他群体无法实施,这就是不公平。为什么有的劳动者达到年龄必须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在家,而有的劳动者却能够继续工作,仅仅是由于所处经济组织类型不同?

目前法定退休年龄不仅有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还有“干部”与“工人”之间的身份差异,这本身就有悖于公平的价值理念,而且由于养老保险平均替代率较低和目前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对于同龄人而言,早退休者获得的养老金不仅要远远低于晚退休者的在职收入,而且也要低于晚退休者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仍继续从事有报酬的工作,但相对于普通劳动者,只有那些在职收入高、社会地位高、拥有较多社会资源的人退休后才更容易找到相对高报酬的工作,这部分人退休后在拿退休金的同时还在就业的现象不仅有违养老金制度设计的初衷,使退休金演变成一种工作以外的额外福利,而且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

改革的重点在于尊重退休意愿

综上所述,即便不考虑平均预期寿命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即便不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导致的劳动力资源变化的影响,即便不考虑养老金的收支平衡问题,目前以法定退休年龄为核心的强制退休制度也必须进行改革。

考虑到社会整体对延迟退休的不理解和反对意见,改革的重点不应只局限在退休年龄上,而应当将改革的核心转到如何尊重普通劳动者的退休意愿,如何赋予劳动者自主选择退休时点和领取养老金时点的权利。

在具体改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在当前法定退休年龄强制退休基础上引入弹性机制,在一定时间和年龄范围内允许劳动者个人自主选择退休时机,并缓慢扩大弹性范围(财政供养人口如公务员等仍应执行现行强制退休制度,以避免产生新的社会不公)。

第二,必须保证将来劳动者可以按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自主选择退休并且保证养老金待遇水平不降低,从根本上消除当前反对者的担心从而减小改革阻力。

第三,在保持养老金计发办法长期稳定的基础上,加大对延迟申领养老金的奖励机制。养老金待遇计发方面应该做到公开透明,让劳动者能够随时查询不同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为劳动者自主退休决策提供准确参考。

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第7篇

( 一) 我国的人口状况。

1.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速快。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我国总人口数为1, 339, 724, 852 人, 年均增长0.57% 。

2. 人口寿命有所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 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 人口死亡率在不断降低。2010 年11 月1 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为74. 37 岁, 男性平均寿命为72. 65 岁, 女性平均寿命为76. 09 岁。新华网报道: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4. 83 岁, 10 年提高3. 43 岁。

3.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从1971 年开始, 我国全面开展了计划生育政策,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人口总量的进一步增长, 但是,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 人口总数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因此, 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这一严峻问题。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3. 26% , 与2000 年相比上升了2. 93 个百分点。

( 二)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

1. 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众所周知,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参与率较高。然而, 近年来,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我国将16 ~ 60 周岁的男子以及16 ~ 55 周岁的女子视为劳动年龄人口。国家统计局于2015 年1 月20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16 ~ 60 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 583 万人, 与2014 年末相比减少了371 万人之多。2012 年至今, 不仅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在不断下降, 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逐年减少。

2. 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 高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缺乏技能型人才, 而在对技能型人才有很大需求的行业中, 高端技术人才更是严重匮乏, 可见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究其原因, 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中国, 每个公民都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我国在重视义务教育、普及基本知识的同时却忽视了专业技能培养。

二、延迟退休年龄的利与弊分析

( 一) 延迟退休年龄的积极影响。

1. 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难题。如今,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 养老负担与日俱增。面对这一困境, 延迟退休年龄的呼声高涨。延迟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面临的养老压力; 另一方面, 也可以缓解年轻一代人的缴费压力。总之, 延迟退休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缓解人口老龄化这一难题。

2. 缓解养老金缺口压力。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危机, 但是养老金缺口究竟有多大, 专家和学者各执一词, 不同地区、不同测算方式, 结果也不会相同, 但是可以达成一致的是, 当前的退休制度导致了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因此, 改革退休制度刻不容缓, 延迟退休年龄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 我国每延迟退休年龄一年, 可以缓解基金缺口200亿。

3. 充分利用老年劳动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上升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人均寿命相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如果让老年人很早退休, 一方面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另一方面, 也会使老年人的生活单调乏味。与其这样, 不如在老年人身体健康, 经验丰富的时候延迟退休年龄, 继续工作, 这样既可以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 也可以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

4. 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要。众所周知, 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工作稳定, 收入颇丰, 待遇极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希望退休在家无所事事, 反而更愿意留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 延迟退休年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 二) 延迟退休年龄的消极影响。

1. 延迟退休年龄会加剧年轻一代人的就业压力。每个工作单位的工作岗位是有限的, 延迟退休年龄会使老一辈的劳动资源继续留在岗位, 而造成新一代的劳动资源就业压力。由于高校的扩招政策以及工作岗位的有限, 每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高达60% 左右, 而延迟退休年龄无疑会加剧这一问题的严峻性。

2. 延迟退休年龄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延迟退休年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养老压力、缓解养老金缺口。但也会加剧年轻一代人的就业压力, 而且并非所有老年人都不想早些退休、安享晚年。这就可能造成“年轻人想就业却难以就业, 老年人想退休却难以退休”的尴尬局面。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一问题, 就可能造成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引发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

3. 延迟退休年龄不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目前, 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较低等问题层出不穷。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新旧更替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年老者退休, 年轻者就业符合这一规律, 因此, 延迟退休年龄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旧的更替, 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 一些新的事物应运而生, 而大多数年老者可能无法适应新兴事物的出现, 虽然社会经验丰富, 却缺乏创新能力。因此, 现阶段延迟退休年龄不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延迟退休年龄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三、做好延迟退休年龄工作的对策措施

( 一) 就我国现阶段状况而言, 应该缓行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目前,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 权利与责任尚未统一。延迟退休年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以及养老压力, 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由此引发的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 延迟退休年龄无疑会恶化就业问题, 加重就业压力, 从而增加失业保险的负担。因此, 延迟退休年龄就目前国内现状而言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我国还不完全具备延迟退休年龄的所有条件,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应该缓行。

( 二) 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弹性退休制度, 是指职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办理退休手续, 领取养老金。但是由于养老保险缴纳的时间越长, 缴费越多, 领取的退休金就越高, 所以一般不会有人提早退休。目前, 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为: 男职工年满60周岁, 女干部年满55 周岁, 女工人年满50 周岁;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 男性年满55 周岁、女性年满45 周岁退休。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根据不同的工种和岗位, 规定只要满足相应的工作年限就可以退休。到了退休年龄以后, 一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 如果不想退休, 还可以继续工作发挥“余热”, 一些从事强体力劳动者可以申请提前退休。选择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 会在退休后养老金多少上有一些弹性变化。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可以适合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退休年龄, 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公平性。

( 三) 发展社会经济, 创造就业岗位。面对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状, 只有积极发展社会经济, 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才能真正解决就业困境。针对岗位的有限性, 政府应当鼓励创业, 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创业者予以政策扶持。如免息贷款、降低税费等等。

( 四)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美国1983 年计划将退休年龄从65 周岁推迟至67 周岁, 2000 年才正式实施, 这种渐进式延迟退休取得显著成效, 对社会的冲击很小。因此, 只有我们逐步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做好充分的准备, 养老问题一定会有所改善。

总之, 退休年龄是关乎每个人利益的重要事项, 是否延迟退休年龄应该谨慎考虑, 综合分析利与弊, 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国国情, 最终作出尽量保持公平、合理的决策。

摘要:经济不断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质量的上升, 人们的寿命也在逐渐延长, 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 延迟退休年龄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如今, 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消息备受人们关注, 对于是否应该延迟退休年龄, 大家争议也不断。因此, 综合考虑延迟退休年龄的利与弊, 同时分析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现状、人口现状等等, 为延迟退休年龄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年龄,利与弊分析,人口老龄化,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湛新民.国有企业就业弱势群体形成原因与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3, 1, 2

[2]高庆波.关于中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 2009, 4

我国退休年龄政策的探讨 第8篇

1、20世纪50-70年代:男女有别的退休年龄政策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形

建国后关于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动。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 女职工为50周岁。1953年, 政务院修正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规定: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60岁, 女工人与女职员年满50岁可退职养老。在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平均预期寿命大约40岁, 这些规定是适应当时的发展, 是正确的。退休年龄有了“女职工”和“女干部”之分, 源于195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女干部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此规定的初衷原是有利于人口的再生产, 并保护承担人口再生产重担的母亲的身体健康。

2、1978年至今:现实不平等退休年龄政策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探讨

后来又对某些特殊情况做了相关规定。1978年, 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中规定:男年满60周岁, 女年满55周岁, 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的干部均可退休。当时新中国第一批女干部陆续退休, 一些女工意识到现实的不平等, 建议将退休年龄延长到55岁。鉴于广大女子干部的迫切要求, 国家人事部和中央组织部曾先后对女干部的退休待遇进行了局部调整。199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事部 (组通字[1992]22号) 文件, 又从发挥女领导干部作用和有利于女干部培养选拔的角度规定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以及事业单位中担任党务和行政工作的女干部, 其退离休年龄可以到60周岁。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25号《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继续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应当退休以及公务员在工作年限满20年后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可以提前退休。

二、现行我国退休年龄政策存在的问题

1、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有碍于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男工人年满60周岁, 女工人年满50周岁, 女干部年满55周岁。特殊工种可以提前退休, 其他情形下提前退休或延迟退休有非常严格的限制。现行的退休政策主要依据1978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现行的退休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阻力。一是男女有别的退休年龄违背了和谐社会人人平等的理念。男女退休年龄的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对女性的职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许多尚有工作能力的女性被迫退出工作岗位。二是退休政策的滞后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跟不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步伐, 滞后的退休政策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尤其对养老保险的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三是提前退休现象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提前退休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尚可利用的人力资源, 对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资金的供求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加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负担, 有碍于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2、现行退休年龄政策与人口老龄化的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 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严重。现行退休政策与人口老龄化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预期寿命提高。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男职工满60周岁, 女职工满50周岁, 女干部满55周岁, 而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我国的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由40岁上升到65岁。偏低的退休年龄与提高了的人口预期寿命间存在较大差距, 而且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男性相对女性的高退休年龄和低预期寿命, 影响女性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低于男性。二是退休年龄偏低与老龄人口偏高的矛盾。我国制定提前退休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两类人的保护:特殊行业的职工和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政策性破产的国有企业, 距离法定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 可申请提前退休。一些人未满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 提早进入退休行列。提前退休人数已占离退休人数的1/3以上。大量老龄人口的再劳动, 加上提前退休者的隐性就业, 加剧了失业问题。三是退休年龄较低与养老金隐性债务较高。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及寿命的延长、出生率的降低, 特别是生命余岁的增加, 提高了老年赡养率, 增加了养老金成本, 这种成本最终还是要由人们创造的国民财富来支付的。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 随着养老金支出的增长, 要维持制度的收支平衡就要增收节支, 其中退休年龄是影响老年赡养率和制度负担的重要变量。

3、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缺乏弹性

法定退休年龄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 解除劳动者劳动义务, 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界限。现行的退休制度, 是以法定退休年龄为界点, 劳动者界时必须退休的一种刚性制度。弹性退休相对于强制退休而言, 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 有选择退休或者继续留在劳动市场的弹性空间, 对于提前或者推迟退休有相应选择性的一种激励制度。我国目前就业压力大, 结构性失业严重, 提前退休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我国企业职工退休时的平均年龄为53岁左右。近年来女职工按不同身份执行两种退休年龄, 在企业早已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的情况下难以操作, 实际工作中引发诸多纠纷。有些女职工40周岁左右就提早退休。每年不符合退休年龄的女性提前退休的人数占自然应退休人数的3%。政府并未对生理年龄的差异, 采取相应的政策调整或采用特殊的处理办法。

三、对现行退休年龄政策的建议

1、退休年龄的决定因素

决定退休年龄的可能性因素很多。一是人均寿命。人均寿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平均生存年限。50多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人均GDP发生了巨大变化, 目前人均寿命已上升到男性68岁和女性73岁, 而且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均寿命还将会延长。二是劳动力供求情况。如果劳动力的供给明显大于需求, 政府部门也可能考虑用提前退休年龄的办法, 使工作岗位能够在年老者和年轻者间得以调配。但劳动力的供求情况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 其还与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有关系。若仅仅依靠提前退休年龄来缓解劳动力供大于求, 将会引发相应的养老金供求严重失衡。三是养老保险基金储备。养老保险基金是指“为实施养老保险制度, 通过法定的程序, 依靠社会力量, 以一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用于保障离退休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货币资金。”在养老保险基金储备一定的情况下, 不同的退休年龄就会造成不同的养老金缴费率和养老金给付水平。在养老保险基金储备盈余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降低退休年龄;相反, 如果养老保险基金储备出现赤字或将要出现赤字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适当提高退休年龄。四是劳动环境与工作性质。劳动环境越差, 工作条件越恶劣, 体力劳动的成分越大, 劳动者体制下降越明显, 其退休年龄应该越早。但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在信息时代下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断完善, 主要是以脑力劳动者为主, 他们有效工作的年限在延长。五是初始劳动年龄。初始劳动年龄是指劳动力第一次进出劳动力市场, 进行经济活动时的年龄。如果退休年龄一定, 则初始劳动年龄越低, 参加劳动的时间越长;相反初始劳动年龄越高, 则参加劳动的时间越短。随着人们受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 从而使初始劳动年龄不断提高, 退休年龄也该相应地延长。六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劳动时间在缩短, 休闲时间在延长, 那么退休年龄的规定也应该考虑到经济发展的状况, 人们的休闲时间的变化, 从而制定合理的退休年龄限制。

2、我国退休年龄的调整方案

(1) 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由于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退休制度的改革当然成为每个国家都要面对的事实。然而提高退休年龄并不是一开始就被采用的, 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就业压力增大或严重的失业问题, 各国才逐渐采取了提高退休年龄这一措施。20世纪50年代, 我国规定女性退休年龄比男性低, 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 这种政策选择主要基于女性的生理特点、身体条件等情况, 是可以理解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的健康状况、精神和心理需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 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 尊重和保障女性权益, 顺应时代的发展。一方面提高女性退休年龄消除了年龄歧视和退休政策上性别不平等, 落实了男女在各种社会权利上平等,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人人平等;一方面延长女性高级专门人才的退休年龄, 充分发挥女性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有助于增加女性收入, 提高女性年老时物质生活质量和水平。

(2) 适时提高退休年龄。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采用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比较符合我国国情, 也会减少一些改革中的障碍。一方面,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保障养老金的收支平衡, 应该考虑适当适时推迟退休年龄。另一方面, 提高退休年龄实际上是延长了劳动者的劳动年龄, 因而会增加劳动创造的收入, 也会增加退休金的本利积累。由此提高退休年龄对减缓退休金的压力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在设计适时推迟退休年龄的改革方案时, 需重点考虑推迟的时间和推迟的具体操作方案。

(3) 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弹性退休制度是指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方面具有某种弹性的较为灵活的退休制度。“弹性”强调了:退休年龄的弹性和延长退休期间实行的工作时间的弹性。其益处有以下几点。一是弹性退休制度有助于养老金的平衡。合适的弹性退休制度设计可以有效地推迟退休。要在老龄化的情况下保证养老金的收支平衡, 可以提高缴费率和推迟退休年龄。当增加社会保险的缴费率时, 劳动成本也会增加, 相应地生产成本也会增加, 这有碍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迫使企业裁员, 造成大量人的失业。二是弹性退休制度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强制退休制度以年龄为标准, 没考虑到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差异, 不利于个体能力的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由劳动者的先天禀赋以及其资本形成的过程等因素组成。若实施弹性的退休年龄, 劳动者可以理性地对社会资本进行再投资, 其社会资本也会相应地延续。实施因人而异的弹性退休制度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三是合理的弹性退休制度的设计可抑制提前退休。合理的弹性退休制度可以通过对达到法定最低退休年龄而继续留在劳动市场的雇员给与适当物质激励, 对未达到法定最低退休年龄而提前退休的予以经济上的惩罚, 鼓励推迟退休, 减少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压力。四是弹性退休制度不会必然增加就业压力。目前我国的失业问题主要源于结构性失业, 是劳动力供给结构和劳动力需求结构不匹配。退休年龄的高低和宏观就业总量并无直接相关。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就业岗位, 适应职业上并不存在完全的替代性。利用老年人的资源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态势发展相当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下, 应采用逐步实施弹性退休政策。国家可以规定两种退休年龄:可以退休年龄为55-60岁和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60-65岁。首先针对知识水平的差异做出弹性规定, 达到退休年龄后当事人可自由选择是否继续工作。其次根据地区经济差异情况, 职工可自愿退休, 未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前, 国家不予补助。最后对于某些特殊情况, 需区别处理。如对待重体力劳动者, 可以考虑适当允许提前退休并给予一定的养老金补偿。

参考文献

[1]徐爱荣: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J].财经论坛, 2006 (11) .

[2]波斯纳:衰老与老龄[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3]黎文武、唐代盛:弹性退休制度与养老保险保障制度整合初论[J].西北人口, 2004 (3) .

[4]饶茜、江永旭、姜宇:提高我国养老保险退休年龄的相关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05 (1) .

[5]孙玄:关于退休年龄的思考[J].人口与经济, 2005 (3) .

关于延迟我国退休年龄的分析 第9篇

一、其他国家退休年龄制度改革经验

法国在2010年通过了新的退休改革方案, 将用6年时间逐步上调法定退休年龄到62岁。从目前法定退休年龄60岁起, 由2011年7月开始每年上调4个月, 到2018年法定退休年龄将增至62岁。此外, 领取全额退休金的法定年龄也将由65岁延长至2023年的67岁。法国的改革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 包括公职部门和私营部门人员。

美国法定年龄的设计是按照人口出生时间动态设定的, 而且男女退休年龄是相同的。例如, 根据美国法定退休年龄标准的设计, 1924年到1937年之间出生的人口, 统一执行65岁的退休年龄, 1938年到1942年之间出生的人口, 则执行每年等距延长两个月的递增退休年龄。其他各阶段与此类似, 并且各阶段之间相互衔接。同时, 为了鼓励劳动者延迟退休年龄, 并抑制早退现象的发生, 美国对于公民所领取社会保障福利水平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劳动者只有以正常退休年龄退休才能领取到100%的福利, 早于正常退休年龄退休的则只能享受到少于100%的福利水平;相反, 推迟退休的则可享受到高于100%的福利水平。

瑞典在1999年进行的退休年龄改革中, 允许劳动者在65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 可以选择61-67岁之间退休。但是, 如果劳动者在61到65岁之间领取养老金, 则实际养老金每月将会减少0.5%, 最大降幅为24%。如果在70岁以后领取, 则实际养老金每月将会增加0.7%, 最大涨幅为42%。

二、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建议

1、制定延退鼓励政策

从企业方面来讲, 我们可以针对鼓励职工晚退和平均退休年龄延后的企业制定一定的减负政策, 允许其以低于正常的企业缴纳保险费比率为其延迟退休的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对于职工个人, 我们要采取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鼓励措施。首先, 降低延退职工的保险费率。与企业鼓励政策对应,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设定不同的个人缴费率, 年龄段越高, 缴费率越低。其次, 将劳动者的退休年龄与其领取的养老金金额挂钩。借鉴西方国家退休改革的经验, 我们可以规定几个不同的退休年龄段, 如有60-62岁、63-64岁、64-65岁三个阶段, 雇员可以在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 自愿地选择退休年龄, 其退休年龄处于哪个阶段, 就相应的享受哪个阶段替代率水平的养老金待遇。

2、选择代表性地区作为延退试点

从就业与养老的博弈角度来看, 我国当即采取全面地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条件还不够成熟, 只有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 即适龄劳动人口增长停滞后, 才是我们全面地延迟退休年龄的最好时期。而目前比较稳妥可行的办法应该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地区作为试点, 诸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相对发达的东部城市, 然后再由东向西, 逐渐将延退政策推广至全国。

3、逐步由退休年龄法定化向弹性化过渡

弹性退休制度是指对于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等的规定具有一定弹性、相对比较灵活的一种退休制度。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将弹性退休制度作为了延迟退休年龄、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弹性退休制度并不是对所有方面都做硬性规定, 实施起来较为灵活, 因此为了保障其能够准确地贯彻实施, 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弹性退休政策进行指引。依具体行业、具体岗位不同, 制定多样化的退休方案。

4、强调延长女性的退休年龄

我国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三岁左右, 而退休年龄却低于男性十岁。适当延长女性退休年龄, 缩小男女退休年龄的差距, 不仅迎合新时代女性的价值取向,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而且对于缓解我国目前巨大的养老支付危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5、加大监管力度, 控制非正常退休现象

首先, 政府要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退休年龄以及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 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劳动法》、退休年龄制度和规定, 重新划分可以提前退休的人员范围, 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工作环境的提高与改善, 当年规定的特殊工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我们的政策也理应随实际变更, 与时俱进。

三、结论

延迟退休年龄, 是大势所趋, 也是顺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 贸然地讲什么延迟退休年龄是不理性的。我们在改革初期主要还是要以激励性措施为主, 强制性措施为辅。延迟退休年龄, 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遵循适时、适势和适度的基本原则, 分步骤、分类别地进行, 同时应考虑重新调配劳动力资源、合理调节养老保险金等因素, 尽可能缩小因政策的调整给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带来的冲击, 使改革能够在和谐的社会大背景下稳妥、有序地进行。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现状, 主要从拉长人口红利、缓解养老压力、充分保障公民劳动权等方面分析了延迟我国退休年龄的必要性, 并就人口平均寿命和初始就业年龄两方面讨论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 借鉴西方国家退休制度改革的经验, 提出了试点研究、弹性退休、着重延长女性退休年龄和渐进改革等改革方案, 并针对改革初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鼓励性措施。

关键词:退休年龄,延迟,弹性

参考文献

[1]林熙:《建立弹性制度是大势所趋》, 《中国社会报》, 2009-08-26 (B02) 。

[2]《上海柔性退休政策引发的对我国退休年龄的思考》, 《商业经济》, 2011 (1) :45-47。

延长退休年龄的困惑与思考 第10篇

当“ 延长退休年龄”的讨论席卷神州大地时,无异于在底层民众中投放了一枚重磅炸弹,瞬间非议四起,几乎口诛笔伐,群起而攻之。 公众不是学者,更不是经济学家,他们认为,一旦从法律上确定“ 延长退休年龄”,就意味着他们将会延长劳动时间,多缴社保,晚拿退休金,减少闲暇享受的时间。 届时,垂之老矣,如何能饱览华夏大地的大好河山,又何言幸福感增强,实现中国梦。

那么,官方为何提出“ 延长退休年龄”的提议呢? 其宗旨无外乎是弥补未来社保基金的缺口,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的诸多矛盾等等, 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静态上考察,我们可以通过规范分析来逐一驳之。

一、关于退休年龄

官方认为,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0岁以上,最低的法国为62岁,美国则达66岁。 这就能说明中国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是短于发达国家吗? 事实上:中国的法定休假时间在全球排在倒数,仅11天;带薪休年假制度几乎成为一纸空文;中国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我们可以从宏观上用简单平均数进行概算:

一是发达国家的工作时间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6小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年工作时长为:52( 周) ×5( 天)×6( 小时)=1560( 小时)。

二是中国的法定工作时间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年工作时长为:52( 周) ×5( 天)×8( 小时)=2080( 小时)。

两者的差额数为:2080-1560=520( 小时) 。

三是中国比发达国家每年多工作的时间为:520小时 /6小时 =86.7( 天) 。

四是按平均年龄20岁就业,依据规划的退休制度,男60岁,女55( 50) 岁测算,其实际工作时长比发达国家要多,具体分析如下。

男:40 年( 60-20)×86.7( 天)=3466.7 天

折算为年:3466.7/250天 =13.87年

说明:一年365天扣除52周×2的假日,扣除11天的法定节日,实际劳动日数为250天。 即使60岁退休,加上多干的13.87年,实际上是73.87岁( 60+13.87) 。 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我国公民的平均寿命73.5岁。

女:35 年( 55-20)×86.7( 天)=3034.5 天

折算为年:3045.5/250天 =12.14年

这个数字亦接近我国公民的平均寿命了。

这就意味着,我国公民几乎一生都在劳动,何来闲暇, 又何来幸福感? 又如何实现中国梦?

如果考虑到发达国家公民落实到位的每年带薪休假制度,法定节假日较多等因素;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基层一线生产员工加班加点,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每天工作12小时左右,每周工作6~6.5天的实际情况( 月休2~4天) , 其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在我国国人的健康年龄平均为62.5岁。 长期的超负荷劳累,使其在延长期的工作将大部分时间都会处在亚健康状态。 这种做法除了降低劳动生产率,无谓多消耗社会资源( 增加公共交通的压力和风险、医疗资源增加、凸显瓶颈等) ,延缓新生代就业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二、弥补社保基金的缺口

靠“ 以新养老”的模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在人口日趋老龄化的社会, 注定会使社保基金产生巨大缺口,据央行研究团队发布的《 重塑国家资产负债能力》 测算,2010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达到16.48万亿,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缺口将逐年放大。 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占当年GDP的38.7%。 但缺口的存在, 不应转嫁给公众来承担,现有领取退休金的老年人口在其就业期间实际上就以多种利税的形式把社保基金上缴给国家财政了。 当下,政府应当履行发放养老金的义务,而不是仅靠新人缴纳社保基金来支付这笔款项。 所以,这一缺口理应由政府来弥补。

我国公民已承担了全球次高额的税赋,财政收入已达11.7万亿之巨,且逐年还在递增。 同时,CPI同比仍呈上升之势,居民的购买力实际在逐年下降。 虽然宏观上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同比在增长,且超过了CPI的涨幅。 但实际上由于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致使收入分配结构严重失衡,扭曲了实际收入格局,以致公众的可支配收入“ 被增长”。 而财政供养的庞大群体和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高收入,拉平了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所得,改革开放所获得的巨大成就极少惠及到平民百姓头上。 所以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GDP中的比重应与国际惯例接轨, 再分配也要体现梯度原则,倾斜力度应逐步加大。 而政府要做的是“ 雪中送炭”,不是“ 锦上添花”。

靠延长退休年龄的方式来弥补未来社保基金的缺口, 无异于杀鸡取卵。 通俗地说,就是让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 缩短领取养老金的时间。 有统计数据显示,每延迟一年退休,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减支160亿,仅能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十年也只有2000亿。

因此,社保基金的缺口,不能以牺牲公众的天伦之乐和颐养天年为代价。 如果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就要与高福利政策一并进行。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薪酬等政策,实际上是相对或间接的高薪养廉,那么就应该效仿我国香港地区,其特首宴请客人是私人买单。 西方国家的部长们骑自行车上班,将每年节省下来的“ 三公”经费( 据说有9000亿之巨,远比延长退休年龄一年的200亿要多,是其45倍) 充实社保基金。 这些做法是弥补缺口的最佳选择。 剩余部分,应由大型国企的红利划拨来弥补。

但实际上,2012年央企利税仅代转20亿。 2013年国有股减持收入补充社保方面仅安排了11.34亿的预算,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 社保等专属民生支出”部分也只有65亿,而总收入预算高达1083.11亿,社保方面的预算仅占7%。

政府完全有理由让国人能普遍感受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国企的红利和股份的减持收入理应是全体国民共享,而不是哪个企业或个人的一亩三分地。 普惠民生, 才能真正体现出效率和公平的和谐统一。

三、关于就业

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真能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吗?

1、人口老龄化是与生育少子化相伴而行的。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毋庸置疑,历史已经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 现实是我国60周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79亿,65岁以上的人口达1.2亿。

据中国社科院专家测算,目前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超过1.1亿人,而每年的退休人员约300万人左右,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3%。 但我国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只有1000万左右( 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目标是900万左右) 。 如果提高退休年龄,那么这些即将退休的人员就会占去就业机会的30%,中国社会就业就会出现祖孙同争一个就业岗位,老年人耕耘年轻人收获的现象。 这显然有悖于社会的公序良俗,与优秀的传统文化背道而驰。

2、经济的高速发展,逐步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传统的高人力资源、高资本投入的模式已被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所替代。 其显著的特点就是生产效率得到迅速提高,资本替代劳动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现实对劳动力的需求会随着科技进步而逐步递减。 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会越来越低。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就业的形式依然严峻,我们不能被目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所欺骗。

3、大量失业者与岗位空缺同时并存,是人力资源市场当前面临的窘境。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房价、高物价、巨额医疗费等使得劳动者的生活成本显著提高,他们对薪酬的期望值甚高;二是厂商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不堪忍受的高额税赋,又不能随意提薪,致使供求双方的薪酬标准相去甚远;三是技术进步使得传统的劳动力无法胜任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四是“ 根”文化的进一步延伸,使得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愿背井离乡;五是现行的户籍制度制约了外出闯天下者的行踪;六是国家的“ 三农惠民”政策收到一定效果。

4、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仅2013年就有近700万毕业生角逐约900万的就业岗位,加上社会各类需就业人员,将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僧多粥少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我国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平民教育,而社会发展的变型却没有得到根本的变革,致使现今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投入与产出之间反差太大,导致失业者逐年增加。 因此,劳动力在中短期内不会出现用工荒的现象,也不需要靠延长退休年龄来弥补。

四、思考的对策与措施

如果必须采取延长退休年龄的办法来弥补社保基金的缺口和劳动力的不足, 本文认为只能作为一种权宜之计。 而当务之急要解决的是养老保险的“ 双轨制”或“ 多轨制”并轨的问题。 在具体操作上,顺乎民意,宜分门别类,切忌一刀切。

一是公务员的退休年龄, 必须用法律的形势固定下来,即男性60岁,女性55岁,可提前,不能推迟。

二是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 含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 非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一律遵照公务员执行。 在岗的尖端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双向选择,退休年龄适度延长五年。 上述两大群体,无论是“ 双轨制”、“ 多轨制”,还是并轨,都不容有任何更改。 因为他们仅是社会财富的间接创造者,延长退休年龄,并不能增加社会财富的有效供给,同时也不利于人才的吐故纳新,阻碍富有朝气、锐意进取的年轻人成长。

三是大型垄断型国企 ( 含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 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一律参照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执行。 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蓝领,则可根据职工本人意愿,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时,自己决定是否继续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聘, 聘期不能超过五年,但无正当理由不得提前退休。

四是其他企业( 含民营、三资等) 的各类人员,则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和本人的实际需要,本着自愿、互惠的原则,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双向选择,签订固定期限或无固定期限的聘用合同,不受自然年龄的制约,但必须逐年足额缴纳社保等各项基金。

五是养老金并轨。 2013年两会期间,人民网曾经就社会保障问题做过一次调查,在59万参与调查的网民中,有98%的人同意取消双轨制。

据来自中国社科院《 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2012)》 的数据显示,不同群体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其养老金待遇差别较大,75.4%的职工养老金不高于2000元,92.3%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却都高于4000元,最低者只能拿到200元保障金,最高者却能拿到10000元,两者相差50倍。

子曰:“ 不患寡而患不均”。 公共政策理应一视同仁,否则,有失公允。 缴费的少拿钱,不缴费的多拿钱,而且还是拿的缴费人的钱( 纳税人) ,公理何在,不结束多轨制或双轨制,实行并轨制,就难以体现公平与正义。

从目前的体制来看,养老金的发放形式呈现多种模式并存的格局。 公务员、事业单位、央企和一般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形式迥异,且差距较大。 不缴纳社保基金的公务员及参公执行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拿的养老金比缴纳社保基金的普通企业退休人员拿的养老金要多出很多, 且差距越拉越大,导致群众的心理落差也越来越大。 未来养老金存在的缺口, 不能仅靠一般企业及职工来弥补,公有制条件下,不仅是所有制形式的共有,而且还应有公平、 公正的含义在内。 目前公务员的退休金是一般企业的三到四倍,其退休金来源仍然是靠财政拨付,纳税人到底要为这些“ 公仆”们负担到何时?

为何要渐进延迟退休年龄 第11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符合我国实际。

“渐进式”包含多层含义

胡晓义介绍,“渐进式”延迟退休包含多层含义,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预告;二是要分步走,比如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三是要迈小步,比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四是要多措并举,在延迟退休的同时,严控提前退休,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的岗位并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业的扶持政策等等,以最大限度降低对相关群体的不利影响。

延迟退休确需提上日程

胡晓义说,目前我国城镇人均预期寿命达75岁以上,加上劳动条件改善,平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大大降低。如果继续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一方面不利于调动中青年人劳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得不到合理提高。

“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总体平衡、可持续发展,需要多种措施,如扩大覆盖面、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资等。”胡晓义说,“但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减缓抚养比迅速提高的趋势,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他指出,如果退休年龄仍维持较低水平,将限制中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女性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许多专业技术岗位(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五六十岁正是技艺纯熟的阶段。如果早早退休,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决策具有三大特点

我国现行职工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劳动保险条例》和有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政策规定的,至今仍在执行。

“建国初期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依据当时的劳动条件和男女生理特点等因素,规定这样的标准,符合实际情况。”胡晓义说,“目前,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4岁(城镇更高),而企业职工男女平均实际退休年龄只有54岁,明显偏低。”

他介绍,目前世界上170个国家和地区中,正常退休年龄,男性集中在60岁和65岁,女性集中在60岁。凡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家,都已实施或准备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虽有不同意见,但已成普遍趋势。

退休年龄 第12篇

这样一则新闻报道, 标题为“过半数人同意男女工人同龄退休”。如此说法显然欠妥, 因为我们必须认清其中的真相, 超过半数人持同意态度的要么是女干部、女技术人员, 要么就是男性, 而真正应该为社会所关注的是身处相对劣势的女工, 而她们同意男女同龄退休的比例不到一半。如果省妇联代表她们的利益, 就不能让“平均”把女工认同的比例拉高。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 多数女性工作者认同男女同龄退休, 就是女性延长工作时间, 源于这些人得天独厚的优势。女干部在位与不在位有着极大的区别, 在位时可以呼风唤雨, 各种灰色收入不断, 而一旦退居二线, 就会门前冷落, 她们自然愿意多在官场呆着;女技术人员同样也是, 越老越吃香, 各种福利与待遇, 都是极佳的, 而一旦退休, 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了, 未免会遭遇冷落。她们这些人, 希望延长退休年龄, 显然在情理之中。

可女工呢?她们日夜劳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 越来越不被企业所倚重, 要力气比不过年轻人, 要干活也没有年轻人手脚麻利。这种情况下, 她们自然希望早点退休, 而不愿早点退休的, 也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生活所迫。因而, 对于不同的女性, 有不同的观点与态度, 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如今, 我们不能让女工的声音消失在过半数人同意男女工人同时退休的声音中, 女工的权利不应被忽视, 而她们逼仄的现实也不能被掩盖。事实上, 要调节不同职业的女性对退休年龄的不同需求, 一方面可以实行退休“双轨制”, 那就是女干部、女技术人员60岁退休, 女职工55岁退休;另一方面, 也可实行自愿制, 女性过了55岁, 她们可以自己选择退休或者不退休。

上一篇:色彩运用网页设计下一篇:会计与税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