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2024-05-16

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精选12篇)

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第1篇

每个幼儿都有一份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 他们的情感犹如灿烂的阳光、甘甜的雨露。有了阳光的照射和雨露的滋润, 幼儿才能拥有完美的童心, 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 我们要重视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

首先, 应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 培养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对于幼儿合理的需要, 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到满足幼儿物质需求的同时, 也应该考虑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如:作为一位幼儿园老师应该要像妈妈一样的去照顾他们、爱护他们, 在日常生活中, 要用微笑去面对所有的孩子, 让孩子们感到无比的亲切, 也可以和孩子们坐下来谈谈心、玩玩游戏等。通过沟通, 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来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

其次, 为幼儿创造宽松、友好的交往环境, 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再加上当今社会居住条件的限制, 还有家长一贯的圈养方式, 使孩子们变得孤独、孤僻, 使得他们在家里都是小皇帝, 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 即使交往也是以自我为中心, 所以为幼儿创造交往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我们老师要经常与幼儿进行交流, 特别是要多与那些胆小不愿意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交流, 鼓励幼儿在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我们班有一对双胞胎, 刚上小班的时候从来不跟老师和小伙伴讲话, 只是两姐妹之间讲话聊天。每天上课前点名, 只有她们姐妹俩不站起来喊到, 更不用说主动回答问题了。看到这样的情况, 我及时和她们的家长进行了交流。通过沟通了解到这两个孩子在家里还是很会讲的, 换了环境可能一时还不能适应。于是我决定每天给她们发表意见的机会, 用贴纸的方法鼓励她们交流, 一开始她们俩会用很小的声音来回应我, 到了小班下学期的时候, 两个孩子愿意讲话了。由此可见, 胆小的孩子更需要老师耐心的与之交流、沟通。另一方面要创造幼儿与幼儿交往的环境。如:老师在教幼儿玩自主性游戏的时候, 来鼓励幼儿们自由交谈, 或者模仿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来进行有目的的交流。家长们也可以在周末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给孩子们提供交流的环境。在集体活动中让幼儿感受集体的温暖, 培养他们的小主人翁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给予适当的磨炼, 培养幼儿的坚强意志

首先, 安排各种有益的活动。如父母多抽出时间来带孩子旅行、参加体育锻炼, 或者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让孩子从中体验劳动的辛苦, 这样既有助于幼儿增强体质, 提高适应能力, 同时也磨炼了意志。其次, 适当设置一些困境, 让幼儿品尝失败的滋味, 懂得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现在的家长都容易溺爱孩子, 往往将孩子的成长道路安排得一帆风顺, 从而造成了多数孩子赢得起输不起, 缺少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因此, 应该适当设置一些困境让幼儿体验失败的滋味, 在磨炼中锻炼自己。第三, 适当给予负面的批评, 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培养幼儿的忧患意识。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都是爸爸妈妈的小皇帝, 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 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过着优越的生活。当他们做错事情的时候, 我们要给予适当的批评, 让他们知道,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爸爸妈妈都能包办。让他们从小就学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然, 在进行负面刺激时, 必须适度和适量。在创设障碍情境时, 做到既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 又不能过度、过量, 否则就会使之产生恐惧感, 损伤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另外, 在幼儿遇到困难而退缩时, 要及时鼓励, 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在幼儿经努力取得成绩时, 要及时肯定, 使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新的挑战。

三、善于运用激励等手段, 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首先, 让孩子树立自信。只有树立自信心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如在教幼儿走过轮胎时, 我发现我们班的航航小朋友非常胆小, 他慢慢地从轮胎的边缘走过而不是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大步地跨过轮胎。而且明显看得出他很害怕, 手脚不停地哆嗦, 生怕会掉下来一样。看到这样的现象, 我走上前耐心地教他跨过轮胎, 在再一次尝试的时候我发现他身子往前冲, 脚还是在那里动也不动。我与他谈心, 了解到他是怕从轮胎上摔下来。我便扶着他一起观察其他小朋友是如何走过轮胎的, 接着, 我为了让他自信起来, 首先以鼓励的形式让他慢慢地走过轮胎, 在第一次、第二次的练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心理上的恐惧, 但是我还是让他坚持把轮胎走下来。就这样走轮胎练习大概有两个星期左右, 他不光能独立地走完轮胎, 还能和小朋友比赛走轮胎呢。那种高兴劲儿真是难以形容, 他发自内心的高喊:“老师我学会了!老师我终于成功了!”后来在其他的活动中, 他也都能克服困难积极参与。

由此看来, 老师和家长要积极创造条件,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特别是能力差、没有自信心的孩子更加要给予鼓励, 让他们参与各种活动, 在集体面前锻炼和表现自己。

四、重视行为培养, 使幼儿产生正确的行为观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 保护环境也是行为培养的重点。我们应当注意教育幼儿不要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乱画墙壁;再生垃圾与非再生垃圾应该分袋装;让幼儿给“饲养角”里的小动物喂食;定期到“种植园”浇水、拔草, 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做观察记录。通过各种活动, 培养幼儿一种宽广、积极、热情向上的健康心理, 逐步产生正确的行为观, 教育幼儿辨别行为的正确性。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并且积极主动帮助别人、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每天早上入园摆放桌椅, 离园前整理玩具和图书;请小朋友带玩具和图书到幼儿园交换着看和玩;帮助值日的老师整理卫生;带废旧物品到幼儿园装饰“手工角”、“自然角”等。每天的好人好事教师要及时表扬或肯定, 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摘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微笑去面对所有的孩子, 让孩子们感到无比的亲切, 我们可以和孩子们坐下来谈谈心、玩玩游戏, 以此来进入孩子们的情感世界。通过沟通, 来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

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有三大要素 第2篇

心理健康现在已经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在理念上产生一种共识:在未来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幼儿阶段年龄在三至七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和必要。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情感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情绪。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就是使其明辩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

独生子女基本上是集众爱于一身,他们总认为自己小,需要别人照顾,别人都要让着我。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要让其理解我“小”我也“大”的观念,因为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接受集体教育,相对而言就已经长大了,在小班时就让其有这个概念,教育其和小朋友相处应当和谐谦让。我们幼儿园经常开展“以大带小”活动,在半天内,让大班幼儿带小班幼儿或中班幼儿活动,组织和照顾他们玩各种大型玩具、做游戏、入厕和自由活动等。这个活动可以使大班幼儿产生自豪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帮助、关心、爱护别人的情感。对中小班的幼儿来说,能激发他们产生我也快快长大的欲望,长大了我也能带中小班的弟弟、妹妹进行玩耍、活动,那该有多好。

“情感教育”还可以通过谈话、游戏、参观等形式来进行。如每天一题讨论“这件事该怎么办好”;集体过生日,分享快乐;走进成人劳动的世界;警察叔叔每天为忙碌的人们、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安全认真地指挥交通;你们的爸爸妈妈下班后既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买菜、做饭、洗衣等是多么辛苦;让幼儿目睹成人的劳动是辛苦的、高尚的,使其产生尊敬长辈的情感。

二、重视行为培养

心理健康与否,行为表现最为明显。我们经常发现幼儿搭积木时,只要他想要这块积木,不管在谁的手中,马上就拿过来;玩具掉在地上就当没看见一样,收拾整理玩具更是与她(他)无关。我曾对大中小班各十五名幼儿作过测试:布置一个场景,将扫帚、椅子、玩具、毛巾有意歪倒或掉落在地上。幼儿入园走进教室后,小班幼儿有一人捡起玩具说:老师,毛巾掉在地上了。中班幼儿没有任何反应;大班幼儿有一人将小椅子扶起来又放倒,我问他为什么扶起来又放倒,他回答说老师又没让我做什么。还有一项测试:我将多种玩具混杂在一起,让几名幼儿一起将其分类装在塑料篮子里,大班幼儿首先拿篮子,然后只装一种玩具装完就没事了。中班幼儿拿到篮子的就装,没有抢到篮子的就跑出去玩了。小班的幼儿和中班的幼儿一样,只是没有跑出去玩,而是站在旁边光看不不动手。

由此可见,对幼儿加强行为培养尤为重要。要使幼儿产生正确的行为观,首先要教育幼儿辩别行为的正确性。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积极主动帮助别人、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每天早上入园摆放桌椅,离园前整理玩具和图书;请小朋友带玩具和图书到幼儿园交换着看和玩;帮助值日的老师整理卫生;带废旧物品到幼儿园装饰“手工角”、“自然角”等各游戏角落。每天的好人好事老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保护环境也是行为培养的重点。我们注意教育幼儿不要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乱画墙壁,再生垃圾与不能再生垃圾分袋装,让幼儿给“饲养角”里的小动物喂食,定期到“种植园”浇水、拔草,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做观察记录。培养幼儿一种宽广、积极、热情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重视“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让幼儿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体会快乐,增强其自信心和进取心。“成功教育”必须符合每个幼儿的实际,适合幼儿的性格和爱好,让其跳一跳才能摘取成功果实的效果更好。

在教幼儿跳绳的活动中,我发现桑田小朋友非常害怕跳绳,明明带了绳子到幼儿园,却说没带;跳绳就在她的书包里,可她就是不拿出来。我耐心地对她说:“老师带你一起跳好吗?”结果当绳子悠过来时,她马上把双眼紧紧地闭上,我与她谈心,了搬到她怕绳子打着她。我同她一起观察其他小朋友跳绳,解除了她的恐惧心理后,她却又说不会,我慢慢地教,并分解动作:第一拍将绳子从头上悠过,第二拍双脚跳起,同时双手将绳子从脚下由前向后悠过。就这样分拍练习大概两个星期左右,她能独立地连续完成几个完整的动作,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边跑边跳,那种高兴劲真是难以形容。她发自内心地高喊:老师我学会了!我成功了!后来在其他的活动中,她都能克服难,积极参与。由此看来,“成功教育”的实施需要时间,需要正确的方法和耐心地坚持。

我们幼儿园还经常创造能让幼儿展示能力的机会,每月有“小舞台”,让每个幼儿都上台为全园“小朋友表演节目,赢得喝彩,培养其胆量以形成健康的心理。举办画展,每个幼儿都有作品展示,培养其自信心。

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策略 第3篇

关键词: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43-01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新的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智力、知识等智能素质,更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等心理素质。3—6岁幼儿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一、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心理素质教育观念

虽然相关政策文件已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受传统重知识、轻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多数幼儿园和家长并没有对幼儿开展实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并根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原则、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途径,促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同时,家长也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把家庭教育作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幼儿早期的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是一种具有自发吸收力的心理,这种心理不断自发地按照其自身的本性自己的尺度。自己的机制将周围环境的一切信息筛选加工,固结于自己的心理世界。既然幼儿早期的心理是自发的无意识的,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就要重视幼儿早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自觉地维护幼儿的主观自我意识!

二、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由于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长,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力潜能也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先天聪慧,口齿伶俐,有的幼儿活泼开朗,爱好广泛,有的幼儿则孤僻保守,不善言谈,教师应细心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用心接纳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爱,关心和呵护,作为教师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当中,并要预防幼儿抵触情绪的产生。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对幼儿的行为有重大影响。所以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心里健康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各尽其职,注重恰当的教育方式

1、家长方面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接触最多的场所,家长和老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家长应努力追求合理积极的教养方式,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和心理。放任、溺爱、过分保护或者对幼儿的行为、交往活动做出种种限制,都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只会导致幼儿各种消极心理的产生,如自私、易发脾气,太过依从成人而缺乏主观能动性。同样,家长自身也要做好榜样作用,如果家长表现出人际关系紧张、敌意、自制力差、与人不友好等,必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与不自觉地通过言行表现出来,因此,家一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积极的家庭生活氛围。

2、教师方面

幼儿教师同样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幼儿有较长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他们对幼儿问题的处理方法,对其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卫生方面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等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幼教工作中。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如协调的行为、适度的反应、较强的意志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自觉抵制与纠正幼儿不健康的各种行为。要不断丰富幼儿的心理卫生知识。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安排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营造公正活跃的班级气氛。帮助幼儿调整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克服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的倾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注重表扬和激励

根据各班幼儿不同的心理表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的心理卫生教育,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对幼儿进行表扬奖励,就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的过程!表扬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被教师广泛地接受和采用!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表扬奖励是把双刃剑,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消除其不良行为,强化其优秀品质的形成;适当的表扬奖励则有碍其优良品质的形成,甚至还会使幼儿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质!

四、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家长园地”等家园合作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促使他们改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样家园互通,形成合力,使孩子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独立性强、有责任感、善于社会交往等积极情感,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刘金华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 杜代章:大力加强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J].学前教育研究,1985(25)

[3] 毛海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03(12)

[4] 陈惠君、刘品梅,湛江市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1

幼儿健康心理培养 第4篇

一注重情感教育, 使幼儿的情感健康发展

情感对开发智力, 优良品德的养成, 以及一生成长非常重要, 幼儿美好的童心, 离不开健康的情感。只有健康的情感, 才有健康人格的形成。教师要重视对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

需要是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 我们在注重满足幼儿物质需要的同时, 要充分考虑、尊重和满足其合理的精神需要, 如教师、家长要随时以亲切的微笑、和蔼的面孔出现在孩子们面前, 跟他们亲切交谈, 适当地给他们以抚摸、拥抱等, 让他们获得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敢于放手, 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条件, 鼓励他们积极探索, 以促进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健康发展。

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 以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如大安市第一幼儿园经常开展“以大带小”活动, 让大班的幼儿带小班或中班的幼儿一起活动, 组织和照顾小朋友玩各种大型玩具、做游戏、如厕和自由活动等。 (教师要确保孩子的安全, 不能离开) 这个活动可以使大班的幼儿产生自豪感, 从而培养他们帮助、关心、爱护别人的情感。也可激发中小班的幼儿以大班幼儿为榜样, 树立目标。

为幼儿创造情感表现和情感调控的条件。当幼儿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 他们会有哭闹、摔物、打滚等消极表现。教师或家长应当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和场合, 让其发泄出来, 因为不满情绪的压抑有碍于身心健康。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情感, 提高情感表现的自控能力。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学会控制自我情感, 要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幼儿、面对生活, 绝不能把幼儿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教育幼儿为了他人的利益, 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情感, 这是他们情感生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注重行为培养, 使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观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 玩具掉在地上时不会捡起来, 不会主动收拾整理玩具;搭积木时, 只要他想要这块积木, 不管积木在谁的手上, 马上就去拿过来。因此, 对幼儿加强行为培养十分重要。首先要教育幼儿辨别行为的正确性。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并且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每天早上入园时摆放桌椅, 离园前要整理玩具和图书;让幼儿给“饲养角”里的小动物喂食;定期到“种植园”给植物浇水;教育幼儿不要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乱画墙壁等。每天的好人好事要及时表扬和肯定, 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通过各种活动, 培养幼儿一种宽广、积极、热情向上的健康心理, 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观。

三注重意志培养, 使幼儿正确面对挫折

学生在摔倒后, 成人第一时间将他抱起, 或埋怨绊倒孩子的物体, 久而久之, 当他再摔倒后他就会趴在那里等待有人去把他抱起来, 而不是自己站起来, 或把责任推给别人。这样做会剥夺幼儿成长中必要的生活经验, 当幼儿面临困难或挫折时, 教师和家长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引导并帮助幼儿一起面对挫折战胜困难, 而不是用“美丽的谎言”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无视挫折的存在。这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幼儿从小就要具备一定面对困难的心理素质。

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第5篇

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体是基础,体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技能的发展,增强体质,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幼儿在完成体育动作和参加竞赛性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各种心理感受,或成功,或失败,或欢乐,或希望,或失望。《纲要》在健康领域的教育要求中指出,要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的态度。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方式和引导儿童参加时,要更注重幼儿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把身体的锻炼与其他相关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体育活动中影响幼儿心理的因素

1、幼儿身体体能状况和取得成功的体验。

幼儿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的接受和肯定程度对其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极为重要。由于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体质较佳的幼儿,一般能够独立完成多种体育活动,容易形成自我肯定的概念,因而经常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相反那些动作迟钝、身体

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常常会遭受失败,因而,他们会产生自我否定的倾向,表现为行为消极、退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2、家长对孩子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序和对待成败的态度。

在体育活动中自信心较强,主动合作性较好的幼儿,大多数生活在家庭气氛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中,他们的父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注意孩子健康的心理发育。以鼓励启发教育为主,而一些家庭不完美或不重视孩子心理发育的情况下,孩子们缺乏协作精神,在遭受体育活动中的失败时往往更加显得沮丧、退缩。

3、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正确评价的反馈。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以来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父母的[评价。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能使幼儿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和满足,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愿望,而消极的评价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是长期的,使幼儿看不到自己的长处,遇到困难没有信心,不敢迎接挑战。对体育活动尤其是竞赛性体育游戏时,不能单纯地评价结果,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水平和个性特点,善于观察和分析。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措施.在体育活动中,教学任务和目的规定了幼儿应该做的事情和必须达到的结果,而幼儿的需要和态度则决定了幼儿“意愿”做什么事情,体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使两种相互联系彼此加强,化外在需求为幼儿内在的需要。这一过程的实现,有赖于特殊的心理调节力量——情绪、情感。一方面,教师要建立恰当的成功标准,及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标准,只要幼儿能在各方面超越自己,便是一种成功,便应得到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是对幼儿的一种巨大的鼓励、鼓舞,会成为他们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舒展大方的示范动作,来构建幼儿积极的心理定势,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

1、创设氛围

幼儿对成人评价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或反比,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尤其是心理素质、活动能力差的幼儿应更多给予鼓励和支持,不应轻易否定或批评。

在组织竞赛性游戏时,老师必须淡化输赢的观念,而引导幼儿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合作,如何胜而不骄、败而不馁,要让幼儿在游戏和同伴接受的气氛中,幼儿的积极情绪会在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有了被人接纳和受人尊重的体验。

2、鼓励尝试

幼儿期是个体主动性发展的良好时期,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大胆尝试,由被动完成动作,转变为主动探索思考完成要求的途径。

例如在“小马运粮”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练习跨过“小河”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尝试探索各种不同的过河方法,河的宽窄不同,过河方式也不同,幼儿可以单脚跳、双脚跳、助跑跨跳等,教师及时对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自信心得到大大增强,获得成就感,对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

3、坚持教育性原则 体育活动的教育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自信、自强的品质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在设计活动时,应既能表现个人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所有表现个人技能的游戏最好都用组队的方式来进行,使幼儿在获得成就感或失落感的同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不仅有利于互助观念的形成而且幼儿在活动中的不良情绪也会在集体中得到化解。

4、克服两种极端心理

自卑和自责是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两种极端心理结果,为了帮助幼儿克服自卑感,教师应尽量多挖掘孩子在活动中的专长,少批评多鼓励,让幼儿重新评价自己,认识到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劣势。没有必要低看自己;在活动中对能力低的幼儿降低要求,尽量使之多获得成就感,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对自负感强的幼儿,教师主要在平衡家时全面考虑幼儿个性品德表现,智慧发挥,适当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使他们摆脱骄傲与依赖。

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培养;健康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43-02

幼儿教育《纲要》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幼儿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将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呢?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的好坏对幼儿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环境是幼儿园的一种隐性课程,能对幼儿产生感染和熏陶的教育作用,尤其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

首先,教师应与幼儿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应该注重与幼儿间的互相交流,这可以让他们在情感上、认识上达成一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在沟通中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这样有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引导和帮助。

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个性。和善、耐心、公平、尊重、信任幼儿。教师不仅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关心每个幼儿,还要努力成为幼儿的朋友,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在幼儿犯错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这样的教师会受到幼儿的喜爱。相反训斥、严厉、责骂、惩罚幼儿、脾气坏的老师则让幼儿惧怕,这些都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以自己良好的个性作为榜样来影响幼儿。

二、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健康情感

我国早期教育,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尤其忽视对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培养,以至于让一部分孩子心理不健全,甚至造成心理疾患。幼儿阶段年龄在3~7岁,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所以,要为幼儿创造情感表现和情感调控的条件,培养他们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情感修养。当孩子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跺脚、哭闹等消极情绪。教师、家长应给孩子提供一些适当的机会和场合,让其发泄出来,因为不满情绪会压抑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情感,提高情感表现的自控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家长首先应学会控制自我情感,无论遇到什么打击和不幸,都能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孩子,面对生活,而绝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成人要做一个情感健康的人,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对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有意识地教会他们为了他人的利益,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情感,这是他们情感生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情感教育”还可以通过谈话、游戏、参观等形式来进行。如,每天一题讨论“这件事该怎么办好”;集体过生日,分享快乐;走进成人劳动的世界;你们的爸爸、妈妈下班后,既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买菜、做饭、洗衣等,是多么的辛苦;幼儿通过目睹成人的劳动,会产生尊敬长辈的情感。

三、教学活动与心理素质教育的融合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打破班级界限,让同龄班和不同年龄组之间幼儿相互融合,开展活动,例如让小、中、大班在一起过元宵节、做元宵、下元宵、吃元宵,一起玩“办家家”游戏等。从单一的同龄伙伴发展成不同年龄伙伴交往,为幼儿提供了扩大交往的空间,增强孩子群体感,提高合群性。学生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鼓励孩子敢想敢说,不怕讲错、不怕做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克服胆小、惧怕的心理。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发现一个幼儿把他的嘴画得特别大,遮住了整个脸蛋,这可能是无意的个性化行为,也可能是一种创造行为,这时老师不但没有指斥他反而有意夸奖成幼儿的一种创造:瞧!画的嘴巴多大,真会想象,嘴笑得这么大,一定有个非常开心的故事吧!教师的语言点燃了孩子创造的火花,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灵感。促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发展,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四、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竞争意识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实现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

1、放手让孩子独立生活。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是重要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给孩子自主权,引导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如让孩子拿十元钱去超市给妈妈购买节日礼物,让孩子为幼儿园某一位老师送一张纸条等。当预见到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时,采取“帮助而不是替代”的态度去解决,当孩子受到挫折和失败时,不要讥讽他们,以免孩子产生羞怯和自卑感,形成“不好的我”的自我意象。而要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欢乐。从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不畏困难的自我意识。

2、培养竞争意识。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小游戏比赛、画画比赛、作品展览等活动,为幼儿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竞争气氛,提高他们竞争意识。并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成败,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幼儿敢为人先的自信心和顽强的毅力。

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第7篇

关键词:性格,心理健康,个性

纵观历史, 古往今来, 任何一个成功者, 无一不是在良好性格的支配下, 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才取得事业的成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因此, 培养幼儿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温馨的环境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温馨的生活环境能稳定幼儿情绪, 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可以萌发幼儿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心理氛围, 幼儿园的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温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让幼儿适应幼儿园, 喜欢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快乐地生活、成长。

1. 在区域中投放幼儿喜欢玩儿的玩具。

在玩玩具的过程中, 幼儿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合作, 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也体验了分享合作的愉快。

2. 在种植区培育植物。

引导孩子们每天为植物浇水,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求知欲。

3. 饲养区饲养小动物。

引导幼儿给小动物喂食, 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这种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 也萌发了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4. 在明媚的春天, 让孩子们在院子里看

迎春花吹喇叭、看桃花笑红了脸、看柳树姑娘的长辫子……在炎热的夏天, 让孩子们捉蚂蚁、找蚯蚓、聆听小雨的歌唱……在凉爽的秋天, 让孩子们捡落叶、采摘水果……在寒冷的冬天, 让孩子们在风雪中感受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 体验着什么是克服困难?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坚强……

二、在快乐的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伙伴, 是最有效、最具意义的活动, 也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孩子们通过游戏不但锻炼了身体, 学会了各种技能技巧, 发展了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多种能力, 还培养了意志力、自制力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

有一次, 孩子们想玩“狼和小羊”的游戏。但是, 谁都不想当“大灰狼”, 游戏有点儿进行不下去了。这时候, 老师及时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 并在游戏中扮演“大灰狼”, 不仅促成了游戏顺利进行, 而且还引导孩子们通过躲藏、追逐、周旋等过程, 抓住了“大灰狼”, 培养了孩子们的机智, 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 提高了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三、在正确的观念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应该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尊重儿童的权益, 把他们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来看待和教育。教师应把爱、尊重和严格要求融入培养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过程中。幼儿虽然年龄小, 但他们是有独立意识的个体, 幼儿虽然单纯幼稚,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

一次, 和孩子们一起洗手时不小心把水溅到了维炜小朋友脸上, 维炜仰起头说:“老师, 你把水溅到我脸上了。”我赶忙说:“对不起, 我不是故意的。”并帮维炜擦干了脸。孩子们悄悄议论:“老师也说对不起了。”老师的一句对不起, 看似很平常, 却是对孩子独立个体的一种尊重和承认, 是孩子正确认识自我的前提。

在爱与尊重的教育过程中增加适度的严格要求, 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严格要求是让孩子知道我们是社会的一分子, 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 要适应社会。

四、在家长的配合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当今的幼儿教育是师幼互动、亲子互动教育。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不单是幼儿园的事, 家园共育, 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最佳途径。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场所中, 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 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就得不到衔接, 幼儿就会出现两面性的倾向, 非常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1. 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要保持一致性, 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良好培养, 让孩子在统一的要求、规范下成长。

2. 家长自己也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因为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 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与孩子平等相处, 多运用鼓励的语言, 切忌使用语言暴力。

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第8篇

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要十分注重挖掘其在发展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方面的潜力, 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主动性的发展。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产生“我能、我行”的自信心, 感受“我成功”的愉悦, 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为孩子将来走上工作岗位, 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加强幼儿“我行”的信心, 积极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要求未来人才应具有很强的竞争、创新意识与能力、及抗挫折能力。许多民间体育游戏如斗鸡、跳皮筋、捉鱼、跳房子、捉迷藏等, 都带有一定的竞争的性质, 参加游戏的每位幼儿都会面对失败或输赢, 尽管游戏本身是愉快的, 但面对游戏中的失败, 他们会产生挫折感, 自信心会受到打击, 个人情况处于不安、烦躁的状态之中, 他们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 过高估计各种困难或暂停游戏。但幼儿都有好胜的心理, 生动有趣的游戏又深深地吸引着他们, 为了参加游戏, 他们只有不断克服困难, 发展自身的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要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 必须教幼儿知道什么是勇敢。勇敢不等于蛮撞和冒险, 有的孩子喜欢做一些自己认为很勇敢, 但却比较危险的事情, 这时, 教师除了要及时阻止幼儿的这种冒险行为之外, 还应该让幼儿了解其中的危险性, 教给幼儿一些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让幼儿了解勇敢和冒险、蛮撞的区别, 认识勇敢的真正含义。幼儿时期, 孩子们经常出现遇到困难逃避的现象, 小班尤为明显。有的幼儿明明通过努力, 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由于害怕在某过程中遇到困难, 往往不想做、不去做。

情景一:民间体育游戏《跳房子》中, 要求参加的幼儿, 不仅能双足跳, 而且要能够单足跳, 在后来的改编游戏中, 要求孩子在单足跳的同时, 在另外一条腿的弯部夹沙包等物品, 并且要求不能掉下来。这个游戏对孩子的要求是严格的, 在游戏的过程中一旦腿部的物体掉下来, 就算失败了, 所以许多孩子在游戏之前, 都积极地训练单足跳, 单足夹包跳。一次游戏中, 所有的孩子都在尽情地玩, 突然在一个角落里传来了“呜呜”的哭声, 我发现天天坐在地上, 双手捂着眼睛在哭呢?我以为是谁伤了她的眼睛, 连忙跑过去, 拉起她的手问:“天天, 是谁伤着你了?”“不是, 老师, 我学不会单足跳!我不能玩跳房子的游戏!”说完又哭了。我拉起天天的手, 说:“老师有一个办法, 你只要站起来, 马上就会单足跳了!”“真的?!”天天半是相信半是疑惑地站起来, 我和她双手相牵, 用单足跳起来了, 天天能熟练单足跳了。在她沉浸于单足跳的快乐中时, 我悄悄放开了她的小手, 她自己也能单足跳了!我大声说:“天天, 你自己已经学会了单足跳了!老师为你高兴!”

反思:在有些时候, 孩子们因为一时的耐性不足, 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 这个时候老师的鼓励和适当的用手拉一把, 会给孩子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在上面的案例中, 天天其实已经作了大量的练习和努力, 只是在时间上, 她有点等不及了, 对自己产生了“我不行”的失望感, 在老师的及时帮助下, 她很快就能自己单足跳了, 同时也产生了“我行”的自豪感和愉悦感。所以孩子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帮助的, 鼓励对胆小的孩子来说, 确实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适时地鼓励能使幼儿增加信心和信念。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做为教师首先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孩子, 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对于那些胆小的孩子就应该倍加的关心和爱护。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 当孩子取得成功时, 应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你真行”、“你真棒”。

二、给幼儿“我成功”的体验, 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民间体育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自我学习、发展创新的过程, 能否顺利游戏, 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 取决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及对同伴的监督, 幼儿必须在游戏中及时调整自已的动作, 注意吸取别人成功游戏的经验, 才能取得下一次游戏的胜利, 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学习同伴的长处, 判断同伴的失误, 学习主动性在这过程中逐步形成。幼儿在自已游戏过程中还会不断尝试新动作、新玩法, 以提高自身游戏能力, 更能刺激其他幼儿, 想早日学会, 展开游戏的主动性日渐提高。

情景二:我们通常在秋季到冬季的时间里, 让孩子参加拍球游戏, 刚开始的时候, 孩子们根本不能掌握小小的球, 有些孩子说:老师, 我的球又跑了!我们老师一边和孩子们一起拍球, 一边用语言鼓励孩子们要不怕失败, 坚持训练,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 积极投入拍球的训练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许多的孩子都熟练地掌握了拍球的技巧, 纷纷跑到老师的面前, 高兴地说:“老师, 你快看!我会拍球了!”孩子快乐之情溢于言表。在我园举行的拍球比赛中, 一个孩子在3分钟内拍出了五百多个的好成绩;孩子们掌握了单手拍球后, 我们又启发幼儿训练了双手拍球, 和单手拍球一样, 孩子们也经历了不会———较熟练———熟练———很熟练的过程, 在双手集体比赛中平均都在2分钟之内拍出了近四百个的成绩, 活动中, 孩子们除了体力得到了锻炼, 右脑得到了开发, 充分体验了成功, 增强了参加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反思:在任何的活动中, 只要孩子有了参加的信心, 就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小的民间体育游戏带给孩子的不仅是成功的体验, 同时也让孩子的恒心和毅力得到了锻炼, 有了恒心和毅力, 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功的呢?我们幼儿园在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中, 充分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游戏, 让孩子们都有了游戏的信心, 并且体验了成功, 为孩子们在其它各个领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第9篇

关键词: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途径

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实施定向培养教育是贯彻“办好学前教育, 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学习型社会”精神的需要。关于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对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解决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失衡问题, 培养幼儿刚毅和果敢的品质, 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对男幼儿免费师范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1994年8月31日) 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入其中。该《意见》第9条指出:“要积极开展教育, 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 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科性质上来说, 属于教育类学科, 更多的是和教育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相联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等。是通过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 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 使其形成的完善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内在联系, 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8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两者都以人 (学生) 为工作对象, 都和教育学科密切联系, 都是为个体实现全面发展这一目的服务的, 都涉及人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一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 积极的内心体验, 良好的社会适应, 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身心潜力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了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 帮助学生正确地树立人生理想、信念, 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二、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省教育部门贯彻《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文件精神的具体落实, 并从2010年开始尝试在全省招收免费男幼儿师范生。2013年江苏省幼儿师范免费男生招生数量已扩至每年600人。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实行定向招生, 均安排在中考招生提前批次录取。拟报考免费师范生的考生, 需在中考前参加招生学校统一组织的面试。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四星级高中录取分数线。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学制为五年, 毕业时成绩合格的颁发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五年一贯制专科毕业证书。除了免交学费和住宿费外, 还与其他在校生享受相同待遇。江苏省教育厅规定, 取得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 毕业后可参加教师公开招聘到生源所在省辖市公办幼儿园任教, 也可通过双向选择到民办幼儿园任教。经公开招聘、双向选择未落实工作单位的, 由省辖市教育部门负责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任教。经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 应承诺在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不少于5年。各地将确保到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有编有岗。

男幼儿免费师范生的入学年龄在15、16周岁左右, 这一时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 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他们的心智水平与认知发展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阶段, 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叛逆性。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 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的减少, 许多免费师范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社会经验, 面对新的环境不适应而导致心理上的失衡。

1. 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由于学校专业的心理学教师人数有限, 补充了一些年长、经验丰富的辅导员、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一般都是兼职, 时间和精力有限。 (2) 没有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于开讲座、个别保密谈话等, 没有采取开设课程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停留在知识的了解上, 没有使学生在行为的层面上掌握一些技能, 学生是被动参与的。

2.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 学校尚未形成思想政治课与文化课、专业课及其他形式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的局面, 教学内容枯燥, 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教育实际, 严重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过于机械化, 教育者重于说教, 硬灌输, 过分强调社会要求等外在影响, 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教师教学的创造性的发挥, 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将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与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进一步有机融合, 建设一支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专职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特别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 使他们在日常的教育管理活动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人员要加强与辅导员、班主任的沟通与联系。对学生在思想、心理、行为上的问题细心观察, 尽早沟通, 以判断问题的性质并及时反馈。

2. 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努力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多样化。

男幼儿免费师范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男孩子在心理上具有波动性大、叛逆性强、自我意识强, 更加独立, 有更平衡和完整的个性, 可塑性强等特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影响的结果。要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的知识, 与社区管理人员及时沟通学生发展情况。学校应当注意协调学校和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 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巨大作用, 形成教育合力, 共同参与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 男幼儿免费师范生思维活跃, 往往对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学校要发挥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 积极开展讨论、辩论等方法, 避免采用传统的“说教式”、“压制式”教育方法, 把“人文关怀”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重要途径, 贴近学生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 重视两者教育自身的特点, 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

3. 要努力营造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加强理想志向教育, 努力做到“性别差异教育”。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的培养政策, 学生在校就学五年期间学费、培养费等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分别承担, 学生入学没有经济负担, 只要达到所签协议要求, 政府保证每一个学生毕业后有编有岗。由于毕业后没有就业压力, 在读期间经济压力较小, 特别是大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等都发生较大变化, 很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太适应, 内心空虚、生活没有目标、迷恋网络虚幻世界, 更有甚者用谈情说爱消磨时光, 有的学生产生消极自我、极度孤独等心理问题, 缺乏对自己人生职业的合理规划。对于五年制男幼儿免费师范生, 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首先, 学校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认识。其次,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学生才艺大赛等,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舞台, 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发展学生广泛的兴趣。第三, 加强理想志向教育。理想志向教育是一个人不断追求、奋进, 个人发展的意图、决心的表现。男幼儿免费师范生要以理想志向教育为核心, 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第四, 通过“因材施教”, 努力做到“因性施教”。“因性施教”是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重要体现, 强调教育工作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差异, 适应学生的性别特征, 使不同性别学生都获得充分、自由、平等的发展。对于男幼儿免费生师范生, 教育工作者要根据男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性特点, 确立培养目标和教育措施, 使之获得充分、自由、平等、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201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11.8.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8.

[4]王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10 (8) .

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第10篇

一、本书概况

从本书的前言中了解到,本书的编写思路是:第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强调预防;第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促进;第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系统性。根据编写思路,刘文博士将该书分十章进行阐述,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三章:幼儿教师与幼儿心理健康;第四章:幼儿游戏发展与指导;第五章:幼儿认知能力发展与指导;第六章:幼儿情绪发展与培养;第七章:幼儿良好适应能力发展与指导;第八章:幼儿人际关系发展与指导;第九章:幼儿人格发展与促进;第十章:幼儿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对策。刘文博士曾经担任过幼儿园园长,她非常了解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因此在书中她循序渐进,既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意义、原则、途径等进行了理论性的阐述,又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以让一线幼教工作者在理论的支撑下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二、收获和体会

1. 明确了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适应能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围绕心理健康展开的教育活动,是为了使幼儿懂得保护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态度,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习惯,预防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从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幸福感。

2. 懂得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我们随心所欲的,而是在采取教育的同时还要遵循必要的心理教育原则。即:一是整体性原则,在这个原则中应该把握:树立幼儿全面发展的观点,采用保教并重的方式,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一致;二是个性化原则。工作中应注意:了解每个孩子的气质特点,了解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三是活动性原则,其中我们应该注意:游戏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活动,自发活动与教师和家长的设计活动相结合,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四是全体性原则;五是发展性原则;六是保密性原则。

3. 思考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思考。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修炼,调节自我,保持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他人,教师蕴含于中、形之于外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幼儿的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宽宏的胸怀爱护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2)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评价能力。

第一,应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邀请幼儿教育专家来园讲座、指导,使教师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和技巧,为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打下基础;第二,为了使孩子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需要具有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的能力,学会使用各种方式对幼儿的动作、认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平时可以开展案例分析、研讨学习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能力。

4. 学会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游戏是养成合群性、培养独立性的极好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游戏本身的教育价值,而且要忘记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位幼儿都应成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而不应该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一位幼儿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指导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尝到进步的甜头,享受成功的喜悦。

最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中,儿童交往相对频繁,心理品质会自然显露。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练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照顾自己和周围环境,以及文明礼貌训练等,这种日常的练习可以满足幼儿模仿成人的心理需求。其次,在一日生活的各种环境里都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幼儿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

5. 重视家庭和幼儿园同步教育

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第11篇

案例:墨墨

场景(一)早上来园,墨墨跟奶奶告别之后就开心地投入到区域游戏中去了。不一会哭声传来,闻声望去看见墨墨张大嘴巴大声地哭泣,我过去询问,旁边的小朋友告诉我墨墨刚才抢别人玩具,别人不给她就哭了。我摸着她的头说:“筐里还有很多玩具呢,你玩这些,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我不要!我就要他那个球,筐里没有!”“你先玩会别的,等他玩好了再给你玩,好吗?”“不要,我就要那个球!”……

场景(二)上课时,我正在提问,孩子们都踊跃举手发言,有幼儿回答地好我表扬了他。这时墨墨就不开心地冲到我前面举手:“老师你还没叫到我呢,我也要表扬!”在下一个问题时,我请了她,回答完我也表扬了她,她开心地笑了。可是在接下来的提问中,她又冲到我面前举手,我告诉她“你已经讲过了,要把机会让给别人!”“不行!就不行!我要回答!”不一会儿她就大哭着坐到了地上。

分析:任性的孩子做事情时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听不进别人善意的劝告。如果事不遂愿,就大吵大闹、乱发脾气。墨墨就是典型任性的孩子。在与墨墨的家长沟通中了解到,墨墨在家里就是小公主,爸爸十分宠溺她,对她的任何要求百依百顺,看不到她的弱点,对其行为不分好坏,一味欣赏、赞扬,一旦放弃要求,墨墨就会任性、霸道。所以墨墨在园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和集体格格不入。其实墨墨妈妈和外婆也为此头痛不已。她们一致认为这样的坏习惯必须及时纠正,否则孩子到社会上必然碰壁,也无法立足。

措施:

(一)把关爱融入到教育方法中

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特别是特殊性格的幼儿,我们有疑惑过、有疲惫过、有无奈过,但是我们是教师,教师是爱每一个孩子的。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爱是一个社会人最基本的情感。要教育幼儿,我们的教育者先得自己心中充满爱。教师用博大的胸怀把关爱和宽容融入到教育方法中,更能感染和影响幼儿,也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使他们幼小的心理也充满了爱。对于墨墨的任性表现,我并没有直接去批评她,让其起逆反心理,而是先以鼓励加赞扬的方式来说教,(如:“我知道墨墨最乖了!/相信墨墨能坐得最神气!/墨墨今天肯定是个好孩子!……)类似的话语对墨墨还是较管用的,等墨墨消气了之后再辅以关爱,搂着她和她好好谈心,(如:……假如墨墨这样做的话那老师就更喜欢你了!)让其明白自己刚才的做法是有错误的,这样和谐充满爱的气氛中墨墨是很容易也很开心地接受的。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由于方法不当,语气、言词过重或偏听偏信,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如果这种心理一旦形成,教师和幼儿就很难沟通交流。因此,针对逆反心理,消除幼儿戒心,对及时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还要善于和幼儿打成一片,多通过学习、游戏和各种活动让幼儿熟悉你、喜欢你、信任你,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觉得你是他们的一分子,是知心朋友,从而建立相互间友好的关系。处理幼儿的事时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不因孩子顽皮而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横加指责,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的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因此,克服凭主观臆断不能容人的作法,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引起足够重视。不翻旧帐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应做到的。本着“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学会展望未来、一致向前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在关爱与尊重的教育过程中增加“适度”的严格要求。

在关爱的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尊重孩子,在尊重中增加“适度”严格要求。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是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幼儿虽然单纯幼稚,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常常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什么?怎样做才能尊重幼儿?怎样掌握严格要求幼儿的尺度?新《纲要》也着重提出了我们要本着尊重幼儿的观念来教育孩子。在孩子们发生“矛盾”的时候,认真倾听争论,并帮助解决,引导幼儿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学会友好交往和团结友爱,不断培养孩子们优秀的性格。当然,在爱与尊重的教育过程中增加“适度”的严格要求,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都喜欢“慈”而害怕“严”。 “严格”二字虽然令人畏惧,但是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重视把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会因为喜欢哪个孩子而放松对他的教育;也从不因为哪个孩子小而迁就他的不良行为。在要求中,使孩子们懂得了为什么要遵守集体规则?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通过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就是在爱他们,就是在尊重他们。当然,温馨的家庭环境亦是幼儿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摇篮,应积极宣传幼儿心理保健知识,端正家长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促进家长自身素质提高。家园携手,共育幼儿。

重视和加强幼儿个性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教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且无法回避的课题。作为一线工作者,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不能要求幼儿 “齐步走”。本着为幼儿负责,为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适时调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幼儿个性培养中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的生理、心理健康成长开创阳光大道。

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第12篇

1 促进幼儿健康自我意识的养成

1.1 因材施教, 确定科学的活动目标

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幼儿是借助于动作来对周围事物进行感知的, 这些也包含着对自身的认识, 并按照自己曾经的一些成功或者失败的评价来获得当前的一种自我认识。体育活动中的一些基本动作, 能够帮助幼儿获取自身动作的正确感知, 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因为幼儿身体发展是量变到质变这么一个过程, 其变化有着特定的连续和阶段性。此外, 幼儿个体间客观差异的存在, 更加要求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要有效设置, 要因人而异, 这样更能够保护幼儿健康, 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1.2 教师要做好活动课的各项准备工作

面对刚刚入园的幼儿, 教学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和安排,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幼儿教学的需要。幼儿体育活动课需要教师课前做好物质材料准备, 如呼啦圈、小跳绳等;同时也要做好知识准备, 如体育活动知识、保健知识等。在活动前, 教师通过提供各种丰富的幼儿体育器械, 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通过对活动场地的合力布局, 能够更为充分的应用场地, 提高安全系数。同时, 教师的知识准备, 能够帮助教师更为科学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课, 更好的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3 加强对幼儿体育评价的有效使用

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首要表现就是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由于心智、年龄等问题, 其自我评价能力较低, 更多的是依赖于成年人的评价。收到自我认识水平的限制, 幼儿的自我评价更多的是主观情绪的体现。因此, 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要科学地、多鼓励性地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 以更好的促进其自信心的形成。

1.4 促进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

幼儿自我意识的有效发展, 主要表现为幼儿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因为幼儿的大脑发育没有完善, 尚处于不成熟状态, 这就造成幼儿不可能很好的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自我控制, 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的刺激、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比如教师的表扬和奖励, 同伴对自己的友好态度、幼儿自身扮演的角色等, 都能够对其调节能力产生影响。因此, 教师在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要有意识的通过表扬、角色扮演、同伴交往等来加强对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

2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健康发展与引导

相关的试验和研究表明, 情绪情感能够对幼儿的心理、幼儿的行为产生显著的刺激作用。情绪情感的控制作为个体心理品质的一种, 也是导致心理产生异常的原因之一。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各种体育动作和体育器材, 能够对幼儿的感官产生有效的刺激, 从而更好的提升幼儿大脑髓鞘化的速度, 帮助幼儿神经系统综合调节能力的提升, 使得幼儿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更为和谐, 实现幼儿情绪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2.1 避免幼儿体育活动的被动参与

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有大量的体育基本动作需要幼儿进行学习, 幼儿习得这些体育动作, 是开展活动的需要, 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将体育动作化繁为简, 找到教学的重点, 以生活化的展示方法, 传授给幼儿, 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避免幼儿被动参与体育活动, 以保护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练习的过程中, 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 教师要通过创编儿歌等形式, 来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教师要多和幼儿交谈, 以更好的解孩子们的需要, 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 提供更多感兴趣的活动材料, 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让幼儿主动活动尽兴活动;有了老师与幼儿的沟通, 从中老师能够准确的认识孩子, 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把握孩子的真实意愿、兴趣、爱好。

2.2 教师要积极的对待每一个幼儿的活动表现

幼儿因为心智发育的不成熟, 其情绪很容易就受到成年人的影响, 教师作为幼儿体育开展的主导者, 教师对幼儿的态度能够直接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因此, 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的发现和总结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有点, 以鼓励和欣赏的眼神来激励每个幼儿, 促进幼儿自我肯定的提升。在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有的教师往往注意到动作能力较高的幼儿, 而忽视了中间的幼儿, 没有及时的发现活动过程中情绪低落的幼儿, 导致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收到影响。另外, 教师的情绪也能够对幼儿的心身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以要求教师保持一颗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

2.3 创设体育活动的各种美育情景

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美育因素。人们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情感体验, 这些情感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是体育美学因素带来的。因此, 教师在幼儿体育活动准备的时候, 要用美观、有效、健康的体育用品, 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大方、熟练, 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有效, 教师的态度要有亲和力。这些积极的因素构成了体育活动课的美学因素, 给幼儿的情感、视觉、心理一个积极的引导和刺激, 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积极发展。

2.4 加强对幼儿心理障碍的克服和引导

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幼儿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惧怕、不合群、积极性低、攻击行为等, 这些心理障碍作为幼儿发展中的现象, 是正常存在的。但是教师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要通过体育活动的各种积极作用, 来发展幼儿的团结、积极、互助的优良心理品质。并借助于体育活动的场景、内容等来对幼儿的心理障碍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正确的引导, 以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

3 结语

综上所述, 幼儿体育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幼儿体育活动开展内容、开展的形式、开展的情景都会对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产生影响, 同时, 教师作为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主导者, 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很容易就影响幼儿的情绪。因此, 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活动开展的准备、加强对活动场景的布置、丰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器材、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及时的对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消极情绪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干预。以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来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实现体育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和干预, 更好的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俊鸣.把握体育活动特点,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J].幼儿教育, 2009 (13) .

[2]曾桂兰.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J].贵州教育, 2009 (17) .

[3]苏斌.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3) .

上一篇:卫生医疗机构下一篇:角色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