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化创新教学

2024-07-14

语文优化创新教学(精选12篇)

语文优化创新教学 第1篇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唤起其创新的意识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 引导学生多思、多问,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工作。如, 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方式, 课始就吊起胃口;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 把教学中“死”的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 唤起他们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质疑, 激发其创新思维,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 有思考才会有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 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巧设疑问, 引导学生质疑, 教会学生质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大胆质疑的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 大胆提出问题, 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二、营造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 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 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 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 “谁想说说……”“谁想谈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只有这样让孩子们言论自由, 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 在这样的情境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 又有情感的交流, 更能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让学生自主探究, 提高其创新素质, 因为课堂的主动权不能垄断在教师的手中, 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与习惯, 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发现中学会发现。同时把课堂内容延伸到与之相连的现实生活或相关领域的新知识。还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创新,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处于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状态, 疑难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 多向交流信息而解决。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减少焦虑, 不怕出现语言错误, 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 还特别创造条件, 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 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 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 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三、变“教”为导, 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因为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 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新情境, 导入新视角,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新情境, 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讲完《皇帝的新装》之后,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仔细想一想, 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有的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 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爸爸带我去拜访他的朋友, 他的朋友都说我长高了, 长得越来越漂亮了, 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会了课文所蕴含的意思,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第2篇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传统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加人性化,更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小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129-01

传统的教学模式崇尚教师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仅仅是把自己所理解的文本大意表达给学生,小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并不能及时的理解和把握课文的意思。而且基于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威严的形象,即使不理解不明白也不敢追问,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使小学语文课堂知识学习变得趣味生动,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迅速掌握课堂知识,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对语文的学习充满兴趣。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1.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教师主要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人物,新课程的改革需要的是新型的教师。他们已经逐渐变成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管理者,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新型教师应该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中去,将心比心,用感情来赢得学生的感情,与学生们一起交流、活动,并且同学生们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发展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只要教师们能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一定程度的从知识输出者转化成为学习者,变成可以和学生并肩学习的探究者,并在共同探究过程中共同地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和学生一起成长,与新的课程变动一同成长。总而言之教师的角色转变要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更有效率地适应全新的语文课程的教学。

2.加强教师情感投入,注重师生感情交流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仅限于课堂上对问题的问答,教师更多的关注点是在对知识的讲解以及题目的训练上。小学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相比之下小学语文更具有情感上的魅力,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得他们对语文知识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且在情感上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关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知识讲解上加强感情投入,可以在课堂阅读时可以通过音调的高低来增加一些感情色彩等。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创新并探索新的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增加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个体生来有差异,小学生在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上也各不相同,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也应该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通过一些视频、图片的展示,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加形象化,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创新理答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有效的理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兴趣。传统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理答,仅仅是单纯的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以对或者错的评价,不含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大大打消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决定着小学语文课堂理答应该是充满感情,富有浓郁的艺术色彩。小学生正处于对情感的敏感期,对教师的鼓励充满着期待,有效的理答能在小学生心中激起无限的水花,使得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充满激情和兴趣。对小学生来讲,教师有效的理答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寻找有效的课堂理答方式,提高理答的多样性,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通过多样性的理答,拓宽学生的视角,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5.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素质,有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

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小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形象思维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素质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已不适应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其教学模式以及素质有待改进和提高。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掌握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更新教学理念,一切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习新事物,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并力求教学手段的创新。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1.要创新语文课堂。一般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实施创新的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语文的教学中,只要时时刻刻将创新的手段融入到课堂之中,课堂才能充满创新的活力。教师要会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各种教学情境。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引导学生们排除学习障碍,标新立异的寻求新的教学模式。

2.构建一个师生可以互动的语文教学课堂。这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挑战,新的课堂模式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有对话交流,从而构建一个互动课堂。这种形式的互动不但能够凸显出学生是主体的地位,同时也可以培育出一批新型的教师。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语文课堂要有整体的树立语文教学的概念。此外还要注重培养有活力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来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老师们也要擅长于激发他们的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方法等方面,让学生们可以始终保持一个愉悦的学习心态。

3.构建一个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氛围也是很重要的。新的课程模式带给我们一个不但有效而且高效率的课堂。如果要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其中就必须首先确定属于现代学生的学生观念,除此之外教师们还要真正的发挥他们的主导力量,教师们也要把属于学生的主动权还给他们,从而让学生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要学着自主去学习思考并且学会探索研究,慢慢养成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必要的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把握同学们的学习心理状况,时常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始终保持快乐积极的心理状态。

三、结语

语文优化创新教学 第3篇

一、精心引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以悬念激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教《故乡》,我问学生:闰土称我为“老爷”,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如教《孔乙已》时,我说鲁迅先生在自己创作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已》,为什么呢?接着我又问《孔乙已》描绘了孔乙已的悲惨遭遇,究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2、以情境激趣。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要善于设法创设情境,善于使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进入“共振”的境界。都德的《最后一课》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所上的“最后一课”是成功的,而韩麦尔先生之所以能成功上好“最后一课”,他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表现“最后一课”的重大意义,韩麦尔先生用服饰来表示这一课的不寻常,以自己满含悲痛的语言来表示失去祖国及不能讲法语的痛苦,面对异乎寻常之势,韩麦尔先生创设服饰、语言、动作、神态、板书、色彩、氛围等外化情感使一个贪玩、逃学、不谙世事的小弗朗士在这一课中成熟起来,从而使这堂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感情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我先用深沉语调讲述周总理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的一些动人故事;再反复深情朗读,诗尚未分析,但师生与作者已情感共鸣,师哽咽不能读,生则潸然泪下;如学习《春》,我朗读时声调欢快,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当然,还可以用游戏激趣、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总之,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二、践行由扶到放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知道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学生“众鸟乱飞”,其结果是“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的飞跃,以达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学习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时,我先组织学生比较系统地剖析了词的上阕;学习下阕,只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仿照上阕的思路来学习研究,学生兴趣特高,思维特别活跃。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

三、链接现实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链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如学习《阿Q正传》一文,分析完阿Q人物形象后,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阿Q?阿Q精神在当今社会哪些人中继续存在?”学生积极思维。后再引导学生阿Q这个典型人物是作者取于现实生活,又经过艺术提炼,集中雕塑而成,从而逐步调动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积极思维。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課文中的生活画面、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以激起学生产生共鸣,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如此,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经过链接现实生活的训练,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优化创新教学 第4篇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与其局限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化教学手段, 逐步被运用到教学当中。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主动学习, 达到开启思维、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引发了学习兴趣, 发挥了主体作用, 开阔了知识领域, 缩短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然而, 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既有其优势, 也有其局限性:多媒体教学程序化的特点, 使整节课只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 教师很难根据学生课堂实际表现, 临时改变教学计划, 而只能根据课件的程序, 把学生的思路引往课件的胡同里, 让课件牵着鼻子走, 让课件统治了课堂,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课堂气氛再难见“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 这不利于师生交流, 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

教学中只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与其他教学手段相互配合, 和谐相处, 扬长避短, 创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1.恰当运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主动地学习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釆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给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以至他们在亲自感知、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 乐于学习、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而这一过程, 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达到开启思维、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2.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层次分明的电子文档, 形象生动的视频、妙趣横生的插图、优美动听的音乐, 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习过程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语文教学过程中, 恰当运用多媒体, 配合文本、图片、影片、录音等媒体素材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恰当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有想象才有创造,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讲解课文时, 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 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 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 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 让学生观看我的叔叔于勒衣衫褴褛、贫困潦倒形象的画面和西装革履、百万富翁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探讨:通过这些变化反映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在进行作文训练时, 运用多媒体图片或动画启发学生想象力, 作文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4.恰当运用多媒体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达到教学快速高效的目的

利用多媒体处理数据强大的特点, 在课堂总结阶段, 高效地将整节课内容显示出来,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长时记忆。恰当运用多媒体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一节课可以完成大量练习题, 强化学习能力, 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 把一些松散的基础知识整理成系统, 编成习题, 展示给学生, 形成知识的网络, 扩大信息传递量。

5.恰当运用多媒体生动讲授课文, 加深理解作品思想感情

人物形象是通过他们的言行体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声音动画逼真的场景可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 剖析其内心世界及精神品质。

多媒体能展现人物的各种语言, 运用多媒体能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 可反复播放某些精彩片断, 插入课文相关的背景音乐及显示相关内容画面。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与其他传统教学手段相配合

在语文教学中, 传统的讲授、分析等教学方法是不可少的, 教师能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讲清楚, 并带有强烈感情色彩, 比多媒体简便得多。多媒体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 滥用多媒体, 甚至试图以多媒体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妥的。

在制作课件前, 首先要考虑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 如果传统的教学手段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没有必要化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在运用媒体时, 不是考虑怎样更多地运用媒体, 而是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配合, 相得益彰。如在教授诗歌时, 不能老是播放录音、图片。应多让学生朗读, 用心去领悟、用语言评析。

总之, 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 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与其他传统教学手段相互配合, 创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可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优化创新教学 第5篇

培养创新能力

烈山区古饶初级中学

杜淑玲 优化写作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烈山区古饶初级中学 杜淑玲

在人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点中,潜藏着很多创新能力。依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挖掘潜力,培养创新能力,对于以后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心理品质的培养,优化写作教学,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激发想象力

放飞创新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较好的发展。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想象,可把学生带到室外、走出校园。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的翅膀,让学生大胆想象。一次作文课上,我指着校园里的松树问学生:“松树的叶子跟其他树叶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很细、很尖。”然后我又问:“你们觉得它跟什么相似?”“像针”。颜色呢?请进一步联想。我的话音未落,学生们活跃起来了,出现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我眼中的那颗宝塔松,它像巨人一样挺立在校园里,茂密如针的叶子一簇簇紧挨着,像大一个家族;一阵微风吹过,发出铿锵有力的声响,似乎在给我们弹奏乐章······”由此可见:只有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合理想象,学生的语言才会生动,写文章也形象有文采,给读者以身临其境 之感。

二、培养观察力

练就创新慧眼

观察能力是发现问题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历史上的发明都证明:观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开端。记得一位科学家就曾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每件事物都有它本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努力发现与众不同的“一点”。在这方面,我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也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中抓住特点。如:学生写作文描写一个人的外貌时,大部分都常用“炯炯有神的眼睛,脸红的像苹果,一笑两酒窝”等。从描写中看不出人物的年龄、性别、特点。把所有的人物都美化了,成了“千人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在家中观察自己的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校园里观察同学,并趁机指导:观察人物要先看身高、体态、面部表情等。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写作中抓住了人物个性特点。有学生写到:我的奶奶背微驼,脸上布满皱纹,手像松树皮,说话时嘴角微微颤动······

三、重视发散求异

突出创新灵感

求异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作文教学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不邯郸学步。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如反映学校生活,师生感情的文章举不胜举,要想使文章打动读者的心,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或在结构上独创,不落俗套;或在内容上出新,选材新颖,构思独特。从小学到初中在校喝水本是司空见惯的,但却是不易察觉的写作题材。然而我班的学生独具慧眼,以 喝水的演变为线索,描写了真实的学校生活。将家长的关爱、学习生活的苦衷和学生纯真的懒趣、调皮劲,真挚的友谊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到生活如水一样既甜美又苦涩。中考拼搏向来激烈,很多学生作文时描述这段生活总是叫苦不迭,调子很低。但有位同学却与众不同,他描写的每个初三学生都乐观开朗洒脱,心态平常,状态很好,赢了就赢了,输了也没什么,还有感情,还有友谊······。这位同学的作文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下健全的学生风采,让人看到了创新精神,创新希望。

四、提倡敢于争论

拓宽创新空间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针对教学中的疑点、难点,有意识地设置争论情境,让学生参与争论。既给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例如,我指导学生写《小议“班门弄斧”》作文时,我先给学生一番点拨引导,然后让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实际上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争论。接着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做人必须谦虚,班门切忌弄斧。”有的则认为“在日新月异的年代每个人都应创新,班门偏敢弄斧.。”还有的提出“作为一个中学生在班门前要先学斧,再弄斧,将来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面对学生的种种意见,我适时总结:如果第一种见解为正向立意角度,而第二种见解就是它的反向立意角度的结合。当我们为一道作文题找出一个立意角度后,可以从反面想一想,看是否能成立。如果也能成立,那么一组“正—反—合”的立意角度就出来了。经过我的点拨,同学们的争论,学生的作文思路一下开阔了,新的立意也增多了。写作时择优而从,得心应手。

五、多角度开拓 多思维立意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一种事物、现象、甚至是一道作文题,思维不能单一。要多角度去看,也就是从事物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特点,直至每个因素出发,展开思考、联想。这样,每个思维都可能产生一个新的立意。

例如,我给学生们一副围棋,有黑白两种棋子。让学生据此实物为材料作文,这是有难度的。学生思维易形成定势,多数会围绕“棋”说话,写与棋有关的人、事、趣、德等。这些可以写,但全班都写,就难出新意。我摆脱这单一思维的束缚,引导学生去联想、思考。

从形状看,棋子像个馒头,白的是白馒头,黑的是黑馒头。黑的象征贫困,白的象征富裕。我们要从黑馒头走向白馒头,建设我们的家乡,创造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新的立意。

在我的引导下,有个学生说:“把两个棋子的平面相合,就成了一个球体,形状如地球,黑的代表南半球,白的代表北半球。南北半球要合作,白种人、黑种人要平等,不应有种族歧视。我们要消除对峙歧视,让世界各国共同进步,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共同建设和平繁荣的地球村”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其他同学也从不同角度思考立意,结果这次作文写得特别出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 创新

教育在改革,教学理念的革新也在不断的深入人心,教育教学的方法也在与时俱进,课堂教学地模式也必须革故鼎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地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与课堂教学模式,对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优化,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文化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会依据学生的年龄及相关语文课程的特点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方法。通过使用这套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显著地提升,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把握。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刻板、生硬、千篇一律的套路教学模式,在面对新时代不拘束于传统束缚的小学生时,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了。当今的小学生,思维比较灵活、跳跃,且学习的精力充沛。以教师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到语文课是极其无聊乏味的,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比较低。对此,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小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欲望,才能让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全神贯注地学习,进而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会有新鲜感,也能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的要点

(一)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采用的是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只是坐在下面被动地听讲,缺少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就让学生的思想注意力不集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发散,阻碍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设情景是优化教学方法的好手段,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中的图片、动画或者声音来进行情境创设。小学生们会很快地被这些丰富的内容所吸引,进而融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除此之外,创设情景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小组竞争情境、角色模拟情境等,都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其次,在优化教学方法中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相關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来分析解决的方法。相比于听,小学生们对自己亲身实践的事物的理解与记忆的程度会更加深刻。

(二)优化思维训练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思维是跟着老师的教学思维来思考的,其思维的活跃程度较低。教师在讲课时需要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学习能力,因此对于学习程度稍好的同学而言,其思维的活跃度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对于学生进行字词句的教学,重视其基础能力的学习,进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在新的教学方法中,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小学生的思维一般来说是非常活跃的,但是由于其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成熟,其思维在运转时会经常出现逻辑混乱的局面。因此,对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的思维训练,能够使其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更加的富有逻辑性。与此同时,小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后,利于培养他们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能力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只需要通过耳朵听老师讲解的内容,并进行记忆就可以了。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有关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仅凭着听课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小学生的其他感官没有得到有效地刺激,因而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致使课堂学习的效果较差。

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与创新,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能力而言,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的教学内容,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眼睛去进行观察,耳朵去聆听,大脑去思考以及嘴巴去交流,同时培养与提升相关能力。除此之外,对于教师布置的探索任务,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惊奇地发现当自己拥有探索的主动权后,自己会摇身一变成为策划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者,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交际、逻辑能力均能得到提升。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不仅能够培养、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的方法

(一)结合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育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翻转课堂教育。翻转课堂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学过程予以改变,使教学的实质性内容在适时的地方得以呈现。

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可以通过制作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将相关的语文知识通过视频传递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视频可以是自己或是其他老师录制的,也可以直接从网上选择优秀的视频资源并对其进行补充等。因此,内容的选择上必选明确其教学目标。

通过翻转课堂可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作业能够对自己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相关的知识结构网络,进而提升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时,老师不再站在讲台上,而是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与交流,学生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交流,能够真正地融入学习中。对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堂参与的能力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能起到有益的助推作用。

(二)加强课堂交流,重视团体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学习具有多元目标,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增强其主体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等。新型的教学模式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小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相关的认知水平。让每一个学生不仅学会课堂教学的知识,还增强其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学生们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同时还可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优势,进而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其合作学习的精神与能力。

(三)引导课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光是在课堂中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久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任务完成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去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除了家庭作业,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强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查找资料,完成作业。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就对这项任务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学生就会对这个课后实践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大增,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求知欲大增,进而就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与水平,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研究活动,小学教师应该依照小学生的特点及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来制定出与之相符的教学计划与模式。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时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等。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付兴超.以读促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377.

[2]吴丽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2(2):60.

语文优化创新教学 第7篇

一、注重创新教学———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理地运用“求异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所说的“求异法”主要是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因此, 在教学当中, 不应该让学生去找寻一个问题的答案有什么相同之处, 而是需要找到富有新意的答案。

例如, 在学习语文的时候, 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这就要求了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 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去体味, 用独特的见解来描述文中的观点。在课堂上, 我们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上尽可能地找到新的解决方式, 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比如, 我们在教学《司马光》这一文章的时候, 我们也可以尝试着问学生一下:“除了这一个方法, 我们还可以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呢?”对于这一个问题, 学生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小组之间开展了激烈的讨论, 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也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此外,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避免定向思维, 引导正确进行逆向思维, 避免小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会“人云亦云”的方式, 在生活中或者是面对教师的时候不能够将自己想法, 不同的意见提出来。

又如, “狐假虎威”这一个词语在强调某一方面上比较固定, 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狐狸通过虎威, 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呢?这样不也是难能可贵的一种方式吗?通过这样的教学, 才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 展开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飞翔”

想象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想象, 人们可以创造出许多伟大的发明。实际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要创新, 就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多进行想象。作为教师, 应当多鼓励学生利用自身实际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经验对于存在的问题开展想象与思考。由于小学生本身的天性, 他们也可以成为想象的“大师”, 因此, 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想象自由空间最大限度的放松, 鼓励学生去大胆的探索、挖掘。在课堂上, 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去想, 自己去说, 不受到别人的思维干扰, 让学生张扬个性。此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图解文的方式, 这样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启发也有帮助作用。通过插图的运用, 也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去解图。这样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也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 在教学《山雨》一文的时候, 教师通过插图, 尝试着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很多学生都回答我们看到了雨、山、树木, 也有的学生看到了泉水、花朵。这时, 我们问学生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色彩呢?这时, 我播放了文中所描述到的雨声, 这也让学生尝试着想象一下, 将情感融入到课文的教学中去, 与作者的思绪之间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方式, 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热情, 活跃课堂氛围,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发挥激励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 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需要科学地运用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措施

孩提才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代, 也是天真烂漫、最无忧无虑的时代, 在孩提时, 充满了欢声笑语, 但是却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人生价值观。这时, 家长、教师所给予的评价看法, 就成为学生言行标准的衡量指标。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眼神, 都可能成为对学生表现的一种肯定。

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听到鼓励与表扬, 获取热咳;不愿意受到任何的批评。小学生是最不喜欢受到批评的, 尤其是当着同学、伙伴的面前批评他们, 就会让他们感觉到非常没有面子。细心的教师就应该认识到, 教师的讥讽、谩骂很可能导致学生情绪低沉, 不愿意学习, 疏远教师与同学, 这样的情况短则几天, 长则好几个月, 对于部分内心较为脆弱的学生来说, 很可能就会一直消沉, 一蹶不振, 也会为他们后期的成长埋下阴影。所以,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为了学生健康成长, 为了让学生愿意接受语文学习, 就需要把握好表扬与鼓励等激励机制。并且这一种心理特征还要懂得科学利用、因势利导, 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树立学生语文学习信心, 需要科学地运用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措施

一个人想要陈旧事业, 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每一个人都会说行行出状元, 但是状元没那么好当, 想要做好一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 再配合上竞争, 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 能够成功的毕竟是少数。想要成功, 就需要拥有信心。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 相信自己能够做好, 才能够获取成功, 才能够抵抗风雨的吹打。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 同样也是如此, 想要将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 除了利用表扬、鼓励等激励措施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信念, 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语文, 能够驾驭语文。

通过长期的总结、观察, 我们不难发现, 当第一次接触东西的时候, 很多学生都会尝试着去做看看, 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成功, 但是一旦遇到困难, 或者受到了挫折, 就很可能失去信心, 从而不敢再做下去。小学语文学习一样也是这样, 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 是最为明显的。由于基础较差, 努力程度不足, 学生就有可能比其他的学生差了一点, 导致学习上也比其他的学生落后。这一部分学生, 就是教师、其他同学眼睛中的“差生”。对于这一部分学生, 我们就需要利用表扬、鼓励等激励措施, 帮助学困生重树信心, 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追赶上其他同学, 甚至超越他们, 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总之, 新世纪的教学, 很大程度上都是进行创新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我们就需要了解到创新教育的关键, 同时, 也不能够忽视了激励措施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所以,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应当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采取创新的方式、方法, 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柴桂萍.质朴高效, 去尽浮华寻语文教学之本真[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09) :99-101.

[2]罗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导刊, 2010, (09) :75-78.

语文优化创新教学 第8篇

一、重中西思维优势兼容, 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 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 于是传统习性印记着民族渊源的“语文才情”。中国传统多一元化思维, 有利于政令一统, 却常常异己难容;西方则允许多种思想并存, 能多角度解剖事物与现象。我们当知:真正的创新要以全人类为范围, 真正的艺术没有国界, 语言文学作为崇尚创新的艺术, 当然应该有许多全人类共同认可的艺术水准和审美水准。直面时代, 聆听风雨, 将全人类的思想和文化精华优化起来为我所用, 在弘扬本民族思想文化传统优势的同时, 积极学习西方理性的、抽象的、多维的创新思维方式, 在中西合璧中谋求超越和新生。这当是今日中学生“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既然希望语文教育伴随着我们的文化思想超前而超前, 就要切实把中西思维的优势运用到我们解析语文现象——包括阅读鉴赏、审美判断、语言表达、写作方法之中去, 用它来增加民族智慧的时代能量, 焕发民族语言文学的潜在生机。

二、重人文修养情商化, 为语文“才情”优化奠精神之基

作为人类自身制造的反映人类思想、价值、生存意义的思想文化、审美意识之人文精神, 从来就是深刻烙印于各民族语言文学之中的, 汉语文学尤其如此。语文教育本应就是关注社会、荡涤灵魂、洗礼人生的人学教育。中学生正处于情商发展的关键年龄, 突出情商优化就是要培养他们信仰与道德的自律能力、自我情绪的处理能力、感物表情的准确力、为人的亲和力, 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力。笔者作了如下一些努力:

(1) 教学生用健康的人生观对待生活, 思考文学。爱祖国, 爱人类未来, 爱生活, 爱他人也爱自己。在文学熏陶中伟岸理想, 坚强意志, 充沛激情, 净化道德。品泰戈尔诗则懂得“艺术即建造真与美的人格”, 读东坡词则贵贱贫富不改豁达乐观, 学鲁迅则刚正不阿负起社会责任。

(2) 教学生在心态、情态的健康调控中舒展才志。给心灵以自由, 多些舒畅愉悦感;给方法以利发现、研究, 多些新奇创造感;给成绩以彰扬, 多些成功自勉感;让教与学心理互换, 多些师生忧乐共鸣感。阅读中, 文之心, 师之心, 生之心, 心心相印;写作中, 人之情, 景之情, 事之情, 情情相通。

(3) 教学生多情感万物, 慧眼看世界, 诗意度春秋。懂得花木有情, 虫鸟能歌, 像德国海德格尔梦想的那样“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让内心世界与外部生活和谐灵动。在通达事理、明辨是非中提高人际关系理解力, 用思想支配眼睛去观察事物, 去发展好奇天性。用多情兼激情去收获人生感慨, 收获人间真爱。

三、重悟性创新个性化, 让语文智商出类拔萃

社会越文明, 越需要独立思考, 越需要个性, 因为个性既繁荣物质又丰富精神。于是市场选择和热爱个性, 教育越来越强调面向市场, 深入个性。高于一般吸收和认识意义上的“悟性”, 是一种包括灵感又大于灵感的心灵升华的“内化”境界, 是人的认识在某些作用力下产生的新的有序思维结构, 或深化有序思维结构而产生的飞跃。它最能激励人们“自我求成”的高层需要, 它是个性优越化的突出表现。多“悟性”的学生最善于学好语文, 其境界往往胜人一筹。“悟性”包括透悟、醒悟、顿悟、再悟、悔悟等多种多样。“学贵心悟, 守旧无功” (宋·张载) , “诗道亦在妙悟” (宋·严羽) 。语文阅读教学要有“悟性”, 就是要通过文学获得语感, 能解微言, 辨疑似, 察隐境, 识讽喻, 从而准确析文论事。写作教学更需要“悟性”, 悟性越多创新越多, 个性越鲜明生动。近几年中高考“话题作文”, 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意义上的悟性创新, 包括立意、文体、取材、结构、语言表达的全面自悟自得, 目的是希望唤起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要崇尚理性的透悟, 心灵的舒展, 视界的敞亮, 在悟彻人间百态、世间万物中“赞美崇高, 鞭笞丑恶”, 从而用七彩的个性繁荣七彩的语言文学。

四、重语言素质优化和表达艺术, 让表情达意展示“才情”锋芒

语文“才情”最终要通过表达展示给人看, 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从个性发展看, 语言素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 (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多向性、深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 对学生创造力发展, 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完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把思维品质与语言表达熔为一炉来训练。语文教师要做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艺术示范, 教学语言能思绪激扬, 语汇形象, 文采荡漾, 解人观象既抵达深心又追逼苍穹。要尽量设计多种语文活动让学生主动说写, 如课内的, 感一句名言, 评一首歌曲, 释一首诗词等, 课外的如“模拟记者招待会”“话题辩论赛”, 让思维与表达碰撞出智慧之光。句型表达要知难而进, 学会长句、短句交糅, 整句、散句齐驱。改写、仿写、缩写、扩写、续写要新意不穷。重视炼字炼句的深刻简约。对表达中直陈、婉曲、幽默等多方式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要巧妙运用, 多训练那些寻常语言艺术化和力破常规的思维转换表达方略, 如一话多说、一情多表、一果多究, 在多尝试、多储备中娴熟表达的精当与策略。

五、重多学科, 多才艺辅佐互助, 让“语文才情”花团锦簇

语文优化创新教学 第9篇

一、设计分层作业

作业设计的基本标准是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才有思考的价值,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巩固已学到的知识。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需求,施行作业分层设计。根据作业的难度,将作业分为基础、发展、创造三个层次,这种作业方式增加了学生的选择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作业,不但达到了锻炼的目的,而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

1. 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 熟读课文,并且能够复述故事;

3. 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一篇读后感。

三层作业设计,三个训练目的:第一项是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增强学生遣字造句能力;第二项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业布置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作业设计分层,不但扩大了选择范围,而且保护了差等生的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使其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同时满足了优等生的发展需要。小学生拥有强烈的好胜心,作业分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设计表演类作业

小学生天性爱玩,活泼好动,表演类作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将表演类作业分为:个人表演和团体表演。下面是适合个人表演的一些例子,例如,如果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古诗词或者适合朗读的文章,学生可以加上表情或者动作进行演绎;如果是寓意深刻的文章,可以要求学生将文章内容复述给家长听。个人表演的作业形式,弥补了课堂时间的不足,同时巩固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能取得双赢的效果。新课改以后,为了响应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在教材中增加了童话、话剧、小说等题材的文章,对于这类的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表演,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置身故事情境中,能够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每组依次轮流进行表演,不表演的学生充当观众,每组表演结束后,首先由学生进行评价,其次是教师的点评。教师要采用正面语言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舞台临场反应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三、设计体验式作业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因此有些文章理解得不够深刻,无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体验式作业,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进行体验和感悟,逐步实现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提高思想深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例如,学习《秋天》时,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然后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增加学生的感悟和体会,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课标要求教师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除了上述三种以外,还有自主探索式作业。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毫无新意,学生对作业态度就是敷衍了事,这样不但无法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且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得到进步。

例如,学习《丑小鸭》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 自主学习;

2. 了解童话创作的背景;

3. 了解作者的简介;

4.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学生天性爱玩,活泼好动,这种作业形式迎合了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需要,这种作业布置形式,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个摸索前进的过程,教师奋斗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一定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发现更多有趣并且有效的作业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有趣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一举两得。

摘要: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优化作业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的重要知识点。

优化教学措施,培养创新思维 第10篇

一、在质疑驳问中培养创新思维

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应根据学生实际,鼓励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后,我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与搬家”、“移山与挖隧道”的看法。通过讨论比较,认为移山不如搬家,但为什么课本写移山呢?学生质疑后领悟作者意在颂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此过程中学生触类旁通,解决疑难,培养了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来自质疑驳问。“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项链》时,当玛蒂尔德得知佛来思节夫人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时候,她的命运如何?学生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为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不同方向大胆驳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学生的观点独到,如果教师还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在自己预选设计好的圈内打转,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反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思维创新的成功。如教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中“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学生当堂驳问:流星应用“颗”,为什么用“朵”呢?是作者写错了。我引导学生把“花朵”、“烟花”等现象与流星结合起来,学生思维中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流星形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对“朵”字产生了一种审美的体验,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求异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创新思维,还要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鲁迅先生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时,我问学生:“皇帝赤身裸体游行大典之后,想起那个诚实小男孩的话,会怎么办?”教《古代英雄石像》,我引导学生想象:石像半夜突然倒下来,碎成千万块,在倒塌之前,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课堂上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又如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人公是谁时,我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一般小说标题中所涉及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如《孔乙己》、《骆驼祥子》、《范进中举》等,为什么《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不是主人公?”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比较时,我从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找出答案。在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因势利导,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在求同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

中学生积极求异,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许多创造性的设想和推测,往往是良莠并存。教学中必须设计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焦点问题,通过讨论争辩,再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求同的方向上,使学生认清是非曲直,统一认识,培养创新思维。如学完《俭以养德》后,我设置这样问题:本文证明总论点的三个分论点之间关系:(1)三个分论点可以任意颠倒,因为三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2)第一个分论点和第二个分论点可以颠倒,第三个则不能,因为第三个分论点在含义上比前两个分论点深刻;(3)都不能颠倒,因为三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问题提出后有学生意见不一。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不同思维,我把每种情况选一个代表,让他们各自陈述自己观点的理由、依据,然后组织学生针对他们所说的理由、依据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互不相让,据理力争。最后,我把学生的认识统一起来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机统一,变异为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四、在联想想象中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是异想天开。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从而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我们要竭力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创新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奇思妙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拥有知识和思想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如学习《天上的街市》时,我先讲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后表情朗读,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训练。朗读后提问:“天上有街市吗?”当学生回答“没有”后,引导学生懂得“街市”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怎样由联想到想象?我把课文再朗读一遍。学生回答道:“街市———明星———街灯———想象。”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当学生问:“此诗中的牛郎织女怎么与传说不一样呢?”我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优化创新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76-0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关系着学生知识获得、技能掌握和能力形成的程度。而中职学校低质的教学质量往往是由教师呆板、单调的教学方法造成的。因此,为使学生能够激情洋溢的自觉投入语文知识的探索,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需要其和谐民主课堂氛围的创建。

1 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作为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基地,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增强其学习的热情。

1.1 师生关系融洽

融洽师生关系是和谐语文课堂构建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积极努力拉近师生距离。

(1)常露微笑。伸手不打笑脸人,微笑对于人类之间距离的拉近有重要作用,课堂上,教师的微笑犹如一缕春风吹走学生焦虑的情绪;犹如一轮暖阳,温暖学生孤寂的灵魂;犹如一阵春雨,洗净学生的心灵。在教师的微笑中,学生迟滞沉睡的思维得以激活,沉闷枯燥的气氛得以扫除,在活跃的氛围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2)赏识教育。中职院校的学生平常很少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赏,作为其最大的遗憾往往容易是学生厌学原因。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结合学生的闪光点,将赏识教育渗入语文课堂教学。赏识教育并不是无原则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而是要善于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使其行为得以强化。可以为学生创造环境,为其发展指明方向;可以适当的提醒学生,增强其心灵体验。当然,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因此,在及时、真诚赞赏学生的进步,培养其自信心的同时,还要将艺术性的批评教育与之相结合,使其对自己的错误有明确的认知,并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完整认识事情的同时,形成其完整、健全的人格。

(3)双边提问。语文教学,需要对学生强烈探索精神及求知欲望的激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意识的设置适当的问题,在学生尝试回答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兴趣。对于其不完整、不正确的回答,教师也要善于进行引导,使其注意力从结果转移到答案方向上,在保护其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方法。另一方面,教師还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师生关系拉近的同时,有利于其思维的开阔。

2 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特点,凸显语文在其学习中的服务职能。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语文教学方法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使语文能够更好的为其专业服务。

2.1 语文与专业相结合

中职生作为即将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实用性人才,开展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在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下,决定了语文教学要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保持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突出语文的服务功能,使其与专业课能够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将语文知识“学以致用”的理念灌输给学生,使其看到语文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明确语文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其主动学习欲望。比如:我曾经带过一个音乐专业的班级,这个专业的学生普遍对乐理课比较感兴趣,他们认为乐理知识的学习是自己选择中职院校的原因,也是自己走上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而语文课上不上都无所谓。针对这一现状,我在课下专门搜集了大量关于音乐的知识,包括中国古典音乐和西方音乐的渊源及与之相关的小故事,在授课过程中,我有意识的进行渗透,通过灌输这些丰富的专业知识,改变了学生的错误观念,激起了其兴趣,语文课堂教效果明显提高。

2.2 语文与时代相结合

语文教学也是传授做人理念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际动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明辨社会中的假恶丑与真善美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汲取丰富知识,使学生从健康成长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对自己的人生良好规划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时代特点和鲜活实例渗入语文教学。比如:在讲授《奥林匹克精神》的时候,我就结合当时电视上正在热播的《我是特种兵》和《火蓝刀锋》,让学生在明确生命真谛的同时,树立起爱国的情怀。在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爱国的情怀指引下,学生才能够从内心深处对语文充满热爱,其创新的意志、激情和灵魂才能形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在考察科学史、挖掘科学精神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真实和直观的情感体验。因此,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品格修养及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使其在挖掘科学史的过程中获得智慧,实现对其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3 重视语文教学互动体验

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的互动体验能够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3.1 降低教学难度

教学难度的降低,是有效互动活动展开的前提。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以中职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教学难度的把握要以实现知识传授、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原则,避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学习老舍的《茶馆》一文时,可以这样制定教学目标:

(1)比较“共商国是”和“莫谈国事”的不同。

(2)分析文中吴祥子和宋恩子带走刘麻子的原因。

(3)分析文中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及刘麻子和唐铁嘴等人物形象。

(4)小组合作表演文章片段并分析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在这样难易结合的教学目标中,学生通过探究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2 结合心理特点

处于情窦初开时期的中职生,往往对爱情充满期待。然而,不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友情和爱情为话题展开讨论。在活跃、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充满激情阅读的同时,也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总之,在涉及学生兴趣的话题中,教师都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学生高效学习语文的同时,为其健康发展指引方向。

4 结语

总之,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改变语文教学一潭死水的状况,使师生间在友好互动的基础上形成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语文学习,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熊瑛.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浅谈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2009(5):28.

[2] 杜静.浅谈中职教学中如何教“活”语文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131.

创新校本教研双向优化教学 第12篇

一、为实现教师教研、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校区主要在两个方面做了努力与尝试

1. 大力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我校区重点建设了“永安之家”论坛、永安路小学资源库和永安路小学微信公众平台。“永安之家”论坛注册数达70人, 发帖数达1883条, 回帖数达6500条, 资源库容量达53.9G。永安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一年来, 共发布170条教研信息, 实现了“每日加餐”由纸质下发到网络推送的提档升级。教师的学习更为方便快捷, 实现了学习资源碎片化、系列化;教师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交流愈加频繁, 互相学习、相互促进成为一种共识、一种氛围。

2. 创新小课题研究方式。

以前, 教师的研究课题都是自选, 自主研究, 题目分散, 力量薄弱。本学年, 我校区率先开始实施教研组统一课题、独立研究的形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 结题时更易撞出思维的火花。也有教研组尝试了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 即课题由几位教师同时进行合力完成。如品德与生活 (社会) 教研组四位教师合力完成《课堂教学之有效导入研究》, 从导入应达到的效果、导入应达到的要求、一般的表现方式和类型几个方面结合教学案例层层深入, 获得集团领导的认可。本学期, 我校区进一步拓宽研究渠道和思维方式, 各教研组围绕学校申报的三个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有效课堂建设”、“如何通过创新作业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如何通过开展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本领”, 结合学科特点进行选择性研究。学期末“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有效课堂建设”课题组成员的小课题研究报告全部入选校刊, 受到集团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为进一步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爱学习, 会学习, 我校区又做了两种尝试

1. 微课教学。

以五年级3班数学为例, 本学期田世强老师和学生共完成23节微课, 其中学生录制12节, 容量共达3.16G。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难点, 田老师和郝晋同学共同完成了郝晋系列微课之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和差问题。这些微课很好地帮助学生突破了知识难点。郝晋同学也在期末考试中获得98的高分。微课让学习无边界, 学生利用手持移动平台, 通过3班微课平台, 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微课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也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尝试。

2. 蝴蝶计划。

“蝴蝶计划”是在“创新作业布置方式, 提高教育质量”课题引领下, 我校区所积极尝试实施的作业布置与监督方式。过去, 让孩子读课文三遍, 家长签字, 教师很被动, 不能如实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现在, 各班建立了家长微信群, 家长把学生读课文的视频上传到群里, 其他同学和家长可以点评, 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辅导。有的孩子为了读得更好, 实际不止读3回。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晒字、晒预习、晒作业等, 使教育教学工作更趋实效化、科学化。

上一篇:示范供电所下一篇:陶瓷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