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范文

2024-08-11

软件质量范文(精选12篇)

软件质量 第1篇

一、软件质量保证

1、实施SQA的目的

软件质量保证是建立一套有计划、有系统的方法, 来向管理层保证拟定出的标准、步骤、实践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被所有项目所采用。

软件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使软件开发过程对管理人员来说是可见的。并通过对软件产品和活动进行阶段性评审和审计来验证软件是合乎标准的。SQA组在项目开始时就一起参与建立计划、标准和规程, 使软件项目满足机构方针的要求。[1]

衡量一个项目优劣的主要标准是:成本、进度、质量。软件界已经达成共识:影响软件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的因素主要是“人、过程、技术”。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这三个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

2、SQA人员的素质要求

1) 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

2) 要熟悉软件开发过程。

3) 要有很强的计划性。

4) 要能应对繁杂的工作。

5) 要客观, 有责任心。

3、SQA人员的组成

软件企业中的SQA人员既可以由全职人员担任, 也可以由企业内具有相关素质经过SQA培训的人员兼职担任。由此组成的SQA小组可能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独立部门, 也可以是一个逻辑上存在的平台。

4、SQA工作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六类:

1) SQA计划的制订。

2) 参与项目的阶段性评审和产品审计。

3) 对项目日常活动与规程的符合性进行检查。

4) 对配置管理工作的检查和审计。

5) 跟踪问题的解决情况。

6) 收集新方法、提供过程改进的依据。

5、SQA工作中常见问题和对策

1) 最初给项目组配置SQA人员的时候, SQA的价值不被认可, 尤其是被向高层经理汇报的项目组难免会有抵触情绪。要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 从组织的角度, 要明确SQA人员的角色及其合法性;另方面, SQA人员也要以其专业的工作赢得项目组认可, 为项目组增加价值。

2) 一个全职的SQA人员可以同时兼任多少个项目的SQA工作呢?根据实施中的一些经验总结, 通常在第一次实施时, 承担一个20人左右的项目组的SQA工作约需占用一个人30%的工作量, 随着SQA的成熟, 这个比例会降低到15%。对于一个10人以内的项目组, SQA约需投入其10%的工作量。

3) SQA人员与项目组的关系难处理时, 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要在过程方面成为项目组的严师, 有错必纠, 但不能有错全报;要做项目组的朋友, 但不能包庇纵容。

4) 项目组有了SQA, 可是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的质量还是不高, 这不是SQA的直接工作范围。提高需求和设计的质量, 要从人员培训和严格评审入手, 让有经验有资格的人来完成需求和设计文档。SQA人员只能从规程符合方面进行监督。

总之, 在软件企业中建立SQA体系是软件项目管理由人治到法治的一个必经阶段, 也是软件企业以CMM (“能力成熟度模型”) 为参考, 进行软件过程改造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软件质量控制

产品的质量是产品的生命, 那么如何才能保障知识产品的质量呢?知识产品不同于传统的工业产品, 其生产的规律也有所不同, 要保证知识产品的质量同样也要有个方法问题。计算机软件产品是一项知识产品, 保证计算机软件的质量目前国际软件界普遍采用软件工程化方法。[2]下面从这一角度, 结合本人的认识和体会, 谈一谈软件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问题。

1软件产品的工程化

计算机软件是一项知识产品, 它的生产过程是一组严密组织的智力活动, 它的设计和生产有其独特的规律。在软件工程化出现之前, 人们一直认为计算机软件是软件工程师们的智力艺术, 没有把它用工程的方法加以控制,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爆发了众所周知的“软件危机”。人们对如何提高软件质量、保证项目成功等问题一直在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经几十年的实践和总结, 采用系统化、规范化、数量化等工程原则和方法去进行软件开发, 即走工程化道路。

1) 软件具备工业产品的共性

软件既然是一种工业产品, 它就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的共性, 必须具备4个要素:

(1) 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技术。

(2) 软件工程的标准和规范。

(3) 软件的组织和管理。

(4) 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

2) 采用软件工程化的方法为什么会保证软件的质量呢?

(1) 软件产品是一种逻辑产品, 描述的是逻辑思维的过程, 所以软件开发方法有其自己的规律性。

(2) 现在规模大的软件已不再是个别人的独创产品, 它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 (3) 对软件开发来说, 工程的组织和管理也相当重要, 它包括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通过有效的工程组织和管理, 保证了软件开发的进度和产品的质量。

(4) 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是软件产品生产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其功能分类可分为CASE集成环境、软件工具箱和专用软件工具三类。[3]通过这些工具, 使软件开发基本达到通用模块集成即软件自动生成的目的, 使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更接近于工业化的程度。

2、软件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设想

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采用工程化的方法, 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工程化建立阶段, 该阶段主要解决知识产品文档的规范、测试方法、评审方法, 解决由“无形变有形”的问题, 实现由“个人拥有变为集体监督”。

第二阶段为工程化的完善阶段, 即通过工程化的运行, 逐渐完善工程的标准和规范。

第三阶段为推广阶段, 即将成熟的标准和规范向同行业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 软件产品作为一类特殊的产品, 其质量可通过工程化的方法加以控制, 相信在我国未来的知识经济中将作为控制软件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得到广泛应用。

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质量控制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于管理工作, 而后者侧重于技术工作, 而两者都是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流程。[4]随着时间的推移, 软件质量保证和控制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 两者合二为一, 已无法分开。

参考文献

[1]加林, 《软件质量保证》,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0-21

[2]张凯, 《软件复杂性与质量控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35-36

[3]李健, 《软件过程质量度量与控制》,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0-42

软件质量承诺书 第2篇

软件测试是控制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还没有适应国情的、系列化协调配套的、工程化的信息系统生产过程管理、质量评测、控制技术的规范和法律规程指导,因此以第三方测试工程为基础,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质量保证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方测试可以避免开发方内部测试由于思维定势而造成问题的漏测和误判,尤其体现在涉及业务流程、安全可靠性、易用性和可扩充性等方面;同时也可以避免用户自测的盲目性和非专业性。

第三方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系统目前存在以及潜在的问题,借助长期积累下来的丰富的行业测试经验,更客观地从用户角度和专业角度出发,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运用专业的测试工具更好地进行测试以保证软件质量。

现在以某一集团公司的企业应用为例介绍第三方测试的实施案例。

该企业应用是该集团业务规范化运营和一体化管理的信息支撑系统,建设目的在于整合新、旧业务系统,实现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同时通过整合后的统一管理平台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为领导决策的正确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业务系统基于目前较为主流的`J2EE三层架构,采用B/S运行模式,应用服务器使用Weblogic并且采用集群策略,数据库服务器使用Oracle并且采用集群策略,具体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本次测试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针对企业应用的业务需求,对其在功能度、性能、安全可靠性、易用性、资源占用率、兼容性、可扩充性和用户文档八个方面进行了测试。

功能度方面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包括因果图分析、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等,根据用户需求说明书和用户操作手册,分别对系统的全部功能点和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测试。由于该系统多个模块涉及到工作流,公文和业务单据的流转是测试的重点,尤其是验证特殊流程分支中单据的走向和状态以及异常处理是否会导致单据的丢失等等。

安全可靠性方面,结合功能考察软件的用户权限限制、用户和密码封闭性、留痕功能、屏蔽用户错误操作、错误提示的准确性、数据备份恢复手段等方面。

易用性方面,考察软件的用户界面友好性、易学习性和易操作性等等。

兼容性方面,考虑软件、硬件和数据的兼容性。

可扩充性方面,考虑软件结构的功能可扩展性和异种数据库的结构等等。

用户文档方面,考虑文档的完整性、一致性、易理解程度和操作实例等等。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性能测试的关注点。

在性能测试方面,针对该企业关注的用户登录、单据查询、批量转账等关键业务点进行负载压力测试,同时监控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包括CPU占用率、硬盘使用状况以及事务处理平均响应时间等相关参数,考察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测试前期需求分析中确定该操作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为50人,采用逐步加压的方式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分析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系统的承受能力。

关注点1:

交易吞吐量和交易响应时间是评估系统性能的重要概念。

吞吐量:系统服务器每秒能够处理通过的交易数。

交易响应时间:是系统完成事务执行准备后所采集的时间戳和系统完成待执行事务后所采集的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是衡量特定类型应用事务性能的重要指标,标志了用户执行一项操作大致需要多长时间。

关注点2:

随着负载增加,当吞吐量不再递增时,交易平均响应时间是否会递增。

随着负载增加,当吞吐量不再递增时,交易平均响应时间一般会递增。

当系统达到吞吐量极限时,客户端交易会在请求队列中排队等待,等待的时间会记录在响应时间中。

关注点3:

根据上述测试结果,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是否合理?

应用服务器资源合理。由测试结果来看,不同负载下的两台应用服务器CPU占用情况相当,并且都低于70%。

软件质量 第3篇

关键词:软件质量;软件测试;软件产品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oftware Quality in Software Testing

Wu Guofang,Wang Zhongsheng

(Shaoxing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Shaoxing312000,China)

Abstract:Software quality is the soul of software products.Software design,software test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oftware quali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oftware products from the enforceability investment rate of return considerations,to ensure the software quality in a significant way is through effective software testing,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oftware testing.This article show an overview of how software testing to improve software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ftware testing.

Keywords:Software quality;Software testing;Software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事业单位对IT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软件质量已成为开发商和用户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软件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对于软件质量管理人员来说,提高软件开发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把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

软件质量要达到国家标准软件质量的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六个方面的要求,就必须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上线验收进行控制。本人主要是从软件测试工作方面来阐述在测试过程如何确保提高软件质量。

一、必须正确理解用户需求

软件产品质量应该和用户满意度划上等号。考虑一个产品是否满足质量要求就是考虑一个产品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

软件需求需要关注客户和用户。简单的来说,客户是真正能够决定是否购买软件的人,而用户是实际使用软件的人。了解这类区别后,我们可在分析需求的重要性和在产品质量验证的时候根据需要做出不同的权衡。另一方面我们在考虑用户需求的时候,往往只考虑了实际使用软件的人员,而忽略了其它一些人员对软件的要求或对软件造成的潜在竞争,包括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软件上下游人员的要求、先前版本的情况、竞争对手的软件情况。为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软件需求。软件开发项目的提出,应由迫切的业务需求来驱动。软件项目业务需求的迫切性、技术实现的成熟性、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等方面的因素,都是软件项目考虑的要素,将对项目的成败产生直接影响。

软件版本管理

目前的软件开发技术更新迅速,开发人员流动频繁,因此对软件版本的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和适应应用的要求,软件在其生命周期中会频繁地被修改和不断推出新的版本,新版本的软件会添加一些新的功能或者在软件功能上产生某些变化。随着软件的改变,以及时间的推移,开发人员对自己机器上的不同版本间的差异就会模糊不清,导致代码版本和现场版本混乱现象。另外可能由于软件开发工期的压力,开发人员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设计和编码上,未将文档纳入到版本控制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软件质量监督就要注意跟踪记录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通过应用软件版本管理的工具软件实现对源代码和整个项目的管理,从而建立正常的软件版本管理机制。

二、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软件测试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影响到软件产品的质量。随着软件开发规模的增大、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寻找软件中的错误为目的的测试工作就更加复杂和困难。不足的测试势必使软件带着一些未揭露的隐藏错误投入运行,这将意味着更大的危险让用户承担。为了保证软件的开发质量,软件测试应贯穿于软件定义与开发的整个过程。因此,对分析、设计和实现等各阶段所得到的结果,包括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规格说明及源程序都应进行软件测试。对于测试过程的质量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目标——本次活动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测试标准),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开始,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视为结束?测试通过的准则是什么?在活动策划时这些都应明确下来。

(二)计划——有了目标后,就需要开始定制计划了,要包括测试过程的时间,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本期要分几次迭代,有几个时间点,可以按照项目的需要制定这个测试过程需不需要裁剪或增加哪些过程的迭代,并且建议在各时间点期间都要经过评审,还有测试所需资源、工具、测试工作所需的配置管理和保证方案、初始的测试策略、任务划分等等。

(三)执行——测试执行期间需要跟踪其执行效率,随时根据需要调整测试策略,以及从缺陷的产生到结束的生命周期管理过程,收集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效数据,分析并评估问题对用户和系统的影响等等。

(四)检查——对上述过程需要随时跟踪以便于及时发现测试期间发现的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

(五)行动——当测试结束后,需要对测试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测试报告里要有两个方面的分析,一种是对测试产品的质量分析和评估,一种是对测试工作过程自身的分析与评估,因为只有有效的过程才能保证有效的输出结果,同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对下一次测试活动的过程进行改进。

总的来说,软件质量、软件测试和配置管理都逐渐被各软件公司重视起来,软件测试的方法、技术和标准都还在探索阶段。国内软件行业普遍规模偏小,缺乏大型软件产品经验,开发过程不够规范,这决定了国内软件质量和测试行业,必须根据国内行业现状,确定软件质量目标和测试策略方法。“软件质量保证并不能够保证软件的质量”,但是我们可以把提高软件的质量作为我们从事软件质量保证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缙峰,王晓巍.软件开发的缺陷预防手段.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0,5

[2]郭运宏.对软件测试工作的几点思考.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吴国芳(1978.2-),女,浙江东阳人,硕士,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機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

加强软件管理提高系统软件质量 第4篇

软件管理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软件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的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都能在管理者的控制之下, 以预定成本按期、按质的完成软件交付给用户使用。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流程、技术、组织和进度成本。如何评估软件质量的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满足用户需求。一个软件如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设计的再完善, 也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点。 (2) 合理进度、成本、功能关系。软件开发中国有的管理都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的, 三者之间存在一种平衡。一个高质量的软件的开发过程中, 能够将这三者达成一种平衡, 保证产出的最大化。 (3) 具备扩展性和灵活性。 (4) 能够有效的处理例外的情况。 (5) 保持成本和性能的平衡。 (5) 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提高系统软件质量的方法其实有很多, 本文主要从软件配置管理和加强软件的系统测试工作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

1.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 (Sof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CM) 是一套规范化、高效的软件开发基础结构。在整个软件过程中, 软件配置管理起着保护性作用。对于软件的配置管理, 要求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 即软件配置标识、配置状况记录和报告、配置控制、配置审核、软件发行管理和交付。在软件配置管理时一定要制定相应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管理活动必须按照计划来实施。对于软件研制单位而言, 应对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库、成品库和受控库进行建立, 并且对各软件库的管理规程进行制定。某工程电子系统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更改, 因此, 系统软件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部分修改, 本文针对这部分的改变进行控制。

首先, 系统软件的更改控制。系统软件做过更改后一定要进行回归测试, 对其验证必须由实验室的系统联调试验和地面装机联调试验来实现, 检验通过后, 按照手续进行审批, 重新归档, 并且对软件进行标识控制按照软件配置管理规定来实现, 然后才能进行装机交付工作。

其次, 对于分系统和设备软件更改控制。软件进行更改后, 无论更改的部分是大是小, 都要进行回归测试, 并且先验证分系统一级的联调试验, 等到通过验证后, 再进行电子系统全系统的试验室联调和地面装机联调试验验证工作, 经过验证审核后, 对新的软件进行归档, 然后才能进行软件的升级工作。

2. 加强软件的系统测试工作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元素, 代表了规约、设计和编码的最终测试。软件测试是一个为了寻找错误而运行程序的过程, 一个。成功的测试是指揭示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无论从何种角度讲, 软件测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 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阶段的文档和软件的内部结构, 尽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 (包括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 , 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 以发现软件中不符合要求 (即缺陷) 的过程。而软件的系统测试是对整个软件基于一定的计算机硬件环境, 进行的一系列测试, 主要检查软件系统自身存在的错误和缺陷, 检查软件与系统定义不符合或与之矛盾的错误, 检查软件与需求的符合性, 检验并确认软件在整个系统中功能、性能的正确性。软件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在真实系统工作环境下检验完整的软件配置项能否和系统正确连接, 并满足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挡和软件开发任务书规定的功能、性能、接口等要求。由于该电子系统只是部分状态发生变化, 因此代表室针对性的加强对软件系统测试的相关工作。

2.1 认真做好试验室系统联调工作

首先代表室对总师单位的系统测试计划进行了评审, 主要对系统测试的范围、内容、资源、进度等是否明确以及测试方法是否合理、有效和可行等方面进行了审查, 在此基础之上对系统软件的验收测试规范和验收测试规程进行了详细的审查, 并监督总师单位严格按照验收测试规程进行了软件的试验室联调试验验收。

2.2 认真做好的地面联试工作

对电子系统全系统进行的最直接、最权威、最有效的验收测试是在地面装机的系统联调试验, 这种试验能够进行将电子系统软件的各种功能进行彻底检验。机上地面通电联试工作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加强: (1) 对总师单位提供的机上通电地面联试技术条件进行严格审查, 确保所需要的测试的全部内容都包含在技术条件中, 能够检测出所有涉及更改的项目, 从而使得测试的全面性得以保证。 (2) 严格执行地面通电联试技术条件, 监督工厂严格按照技术条件进行细化, 经代表室审查会签后形成工厂的工艺规程和装配大纲, 并保证文件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最后监督工厂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检验验收。

2.3 认真做好测试的记录工作

代表室要求承制单位对系统联试的所有测试, 都必须有详细的测试记录和测试报告, 并且根据报告认真进行软件问题的归零处理, 保证了测试的可追溯性、完整性, 使所有的测试工作能够得到闭环, 起到了提高了测试效果的作用。

3. 结语

软件研发活动中的全部开发资产就是软件配置管理的对象, 整个软件开发过程都被软件配置管理的对象覆盖, 因此, 加强软件配置管理能够提高系统软件质量。

摘要:软件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人们能够认识到软件质量的重要性, 但是能够清楚地了解提高软件质量的方法的人是很有限的。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 开发环境的日益复杂, 配置项也逐渐增多,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影响了软件质量, 而软件配置管理和软件的系统测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这是经过很多实验和实际工作中提取出来的, 因此,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本文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对提高系统软件质量进行分析。

关键词:软件管理,软件质量,软件配置管理,软件系统测试

参考文献

[1]吴晓姝.浅谈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软件质量保证[J].电大理工, 2010, (01) .

[2]覃忠台.软件工程与软件质量管理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 (24) .

[3]朱明广.按照标准要求加强软件管理[J].工业计量, 2006, (S1) .

军用软件质量管理规定 第5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军用软件质量管理,保证军用软件质量,依据《装备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作为装备或装备组成部分的软件质量管理。

本规定中所称的军用软件(以下简称软件)包括计算机程序、相关文档和数据,以及固化在硬件中的程序和数据。

第四条

总装备部按照国家军用标准和有关规定对软件研制单位进行软件研制能力评价,对软件测评机构进行认可,并以合格名录形式予以发布。未达到规定的软件研制能力要求的单位,不能承担软件研制任务;未经认可的软件测评机构不能承担软件测评任务。

第二章

职责

第七条承担软件研制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研制单位)对软件研制和服务质量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和改进软件研制能力,明确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

(二)实施软件工程化管理,制订本单位软件研制工作程序和规范,对软件研制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三)配备必要的人员、技术手段和设施等资源,建立本单位软件质量信息系统;

(四)对有缺陷的软件进行修复;

(五)承担软件的使用培训和技术服务;

(六)向软件测评机构提供软件测评所需的程序和文档资料。

第十条

软件测评机构对软件的测评质量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和改进软件测评能力,明确软件测评过程中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

(二)承担软件定型、鉴定、验收和成果鉴定的测评,外购软件产品质量评价及选优工作;

(三)制定本单位软件测评工作的程序和规范,实施软件测评过程的质量控制;

(四)配置必要的软件测评资源,建立软件测评质量信息系统;

(五)开展软件测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第四章

软件研制

第十七条装备主管部门在订立装备研制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软件的级别、质量保证条款、测评项目、测评机构以及研制单位应当提供的测评保障条件。

第十八条

装备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研制单位制订的软件研制计划和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进行审查和确认,并监督其实施。软件质量保证计划应当明确软件质量要求、软件质量保证的工作责任、控制项目和方法、编制的文档等。

第十九条

研制单位在进行软件需求分析时,应当广泛征求软件论证、使用、测评等单位的意见,按照国家军用标准要求的内容和格式,形成能够全面反映系统任务要求的软件需求说明。

第二十条

研制单位应当在软件研制的早期对软件保障进行规划,在软件需求说明中提出软件保障方案,并根据合同要求研制和交付软件保障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第二十一条

研制单位应当制订和实施软件设计准则;开展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按照软件工程化方法和国家军用标准的要求,形成与软件需求说明一致的、可理解的和规范化的软件设计文档。

第二十二条

软件编码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文档进行,确保编码和设计文档一致。

第二十三条

装备主管部门应当对研制单位编制的软件测试计划进行审查和确认,并监督其实施。软件测试过程应当完整、准确地记录所有测试结果,填写软件问题报告表,编制软件测试报告。

第二十四条

软件设计、编码和测试工作必须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承担。

第二十五条

研制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军用标准或相关标准要求的格式和内容,在软件研制过程中,同步完成各项文档的编制工作。软件文档编制项目的剪裁和合并必须经过装备主管部门确认。

第二十六条软件配置管理必须设立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并规定相应的控制和管理程序。软件文档的修改和完善必须纳入软件配置管理。

第二十八条

研制单位应当建立并运行软件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及时记录和报告软件故障,采取纠正措施。

第二十九条

装备主管部门应当对研制单位确定的转承包单位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转承包合同进行审查。转承包合同中应当明确转承包软件质量保证条款、监督和控制措施。

第三十条研制单位需要外购软件产品的,应当按照要求进行测试或者选型,并对其正确使用负责。

第三十一条

研制单位应当根据合同要求,向软件测评机构提供测试所需要的软件需求说明、设计说明、源程序及开发过程测试文档等技术文件,使测评机构能够充分了解软件开发情况,保证软件测评质量。

第三十二条

研制单位应当编制软件使用培训教材,并根据合同要求对软件使用人员提供培训服务。

第五章

软件测评

第三十三条

关键软件和列入装备体制的软件,必须经总装备部认可的软件测评机构测评合格后,方可交付部队使用。

第三十四条

装备主管部门应当在确定软件研制任务的同时,确定软件测评任务并下达软件测评任务书。

第三十五条

软件测评机构应当从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开始进行测评准备工作,了解软件研制情况,参加软件评审;根据软件的级别编制软件测评计划和测评说明,经装备主管部门组织评审通过后实施。

第三十六条

软件测评机构应当根据测评计划建立软件测试环境,严格按照规程实施软件测评,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所有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

对软件测评机构发现的软件问题,研制单位应当进行分析、修改、测试和评审后,送测评机构进行回归测试。

第三十七条

软件测评机构应当根据软件测评结果出具软件测评报告。软件测评报告由装备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第七章

奖励与处分

第四十六条

对保证软件质量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四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和其他有关规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

(一)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

(二)违反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违反软件工程化管理要求,软件状态失控,质量问题突出,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伪造测评结果或出具虚假证明的。

第四十八条

论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第6篇

关键词: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1

Talking on Software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Ba Wenguang

(Dongying Office of Shando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Dongying257000,China)

Abstract:Software quality management throughout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software is very importan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contents of eye quality management,puts forward the measure improving software project mass.

Keywords:Software projects;Quality management;Research

海爾总裁张瑞敏说:“有缺陷的产品等于废品。”的确,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当前,IT企业越来越重视软件项目的质量,而质量管理对软件项目成败又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研究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探索提升软件项目质量的途径成为一个热门课题。

一、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

软件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软件质量形成的过程,涉及软件产品的各个层面。软件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软件项目质量计划编制、软件项目质量保证和软件项目质量控制三个过程。

(一)软件项目质量计划编制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是软件质量管理的行动纲领,通常由项目经理和质量人员共同协商制定质量计划。它包括确认与项目有关的质量标准以及如何满足这些标准。如果机构有独立的质量人员,就由质量人员起草《质量管理计划》,递交给项目经理和质量经理审批。如果机构没有独立的质量人员,就由项目经理兼任质量人员和质量经理的角色。质量计划的主要输出结果有:质量管理计划、质量度量指标、质量检查单、过程改进计划等。

(二)软件项目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的实质是检查项目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是否符合既定的规范。质量保证的要点:找出明显不符合规范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及时指导开发人员纠正问题,切勿吹毛求疵或者在无关痛痒的地方查来查去。质量人员首先设法与项目成员协商,给出解决措施。在项目内难以解决的质量问题,由上级领导给出解决措施。这个过程的主要输出结果是:过程质量检查结果、产品质量检查结果、问题与对策和经验总结。

(三)软件项目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主要是监控特定的项目结果,确保它们遵循了相关质量标准,并确定提高整体质量的方法。这个过程常与质量管理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密切相关。例如,帕雷托图、质量控制图和统计抽样。质量控制的主要输出结果包括:质量控制度量、有效和建议的缺陷修复、建议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请求的变更、质量基线更新、组织过程资产更新和项目管理计划更新等。

二、提高软件项目质量的措施

(一)确立有效的质量标准体系

建立必要的质量标准是进行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关键。根据在实施软件项目方面的整体战略规划与软件项目实施计划,实施软件项目的主体企业首先要确立衡量项目质量的标准体系。衡量项目质量的标准一般包括项目涉及的范围、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项目周期估计、项目成本预算、项目工作详细内容安排、质量目标要求以及客户满意度等。值得注意的是,项目质量标准体系一定要具备完整性、科学性与合理性,项目实施各相关主体应该事先进行讨论与沟通,以保证其完整、无漏洞,又具备较强的可实施性。

(二)做好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的目的是通过同行专家对工作成果的评审进行讨论,尽早地发现工作成果中的缺陷,并帮助开发人员及时消除缺陷,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质量人员应当参与重要的技术评审会议,这样既监督了技术评审,又加深对工作成果的了解。技术评审可以在任何开发阶段执行,不必等到软件可以运行之际,越早消除缺陷就越能降低开发成本。技术评审的价值在于“请同行专家评审工作成果,找出缺陷,给出改进建议”,而不在于是否按照规范召开了评审会议(形式是次要的)。技术评审时,项目经理一定要请真正内行的人参与评审,而且要让评审者投入一定的精力,这样才可能取得评审的效果。

(三)提高项目文档质量

按照软件质量管理的要求,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应该及时、认真的编制相应的文档。软件项目文档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评价文档的质量标准;二是对文档编写不够重视。质量差的项目文档会削弱对项目的管理,增高项目成本,甚至造成更加有害的后果。我们必须加强对文档质量的检查,提高项目文档的质量。一般在项目文档检查中主要检查“软件需求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和“软件测试报告”。另外,我们还要检查上述文档的评审记录,评审结论,重点检查文档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已经归零。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员工慷慨激昂、充满激情的全力工作,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马斯洛理论我们知道: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需要。因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需要实行多样化激励方式。项目管理者需要对员工进行分类,建立员工分类手册,并且要建立重点员工的个体分析表,以便采取多样化激励措施。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当行为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的得到强化,表现积极主动,愿意重复;当行为结果不利于个人时,行为得到弱化,表现消极被动,不愿意重复。若根据日常考核结果,进行即时化奖惩,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奖励的奖励,该处罚的处罚。人的行为即时反映出奖罚结果,那么他下一个行为就能即时根据奖罚作出调整。这样就容易发挥奖罚的作用,使项目按照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

软件测试对于提高软件质量的作用 第7篇

1.1 测试过程

软件开发是一个常规的过程, 在当今时代环境下, 一般分为4个阶段, 每个阶段中都需要对软件进行内部测试, 一般分为:静态分析、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部件测试、配置项测试。

1.1.1 静态分析

使用专业静态分析工具, 对软件应用的程序, 数据等参数进行剖析, 并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 将软件应用内部的静态信息和代码信息提取出来, 为未来的动态测试提供参考数据, 并根据现在的软件模型, 对软件的质量做出正确评价。

1.1.2 代码审查

主要是对代码进行一系列专业的检查过程, 对代码的容错绿, 代码运转结果的一致性, 代码的可读性等进行检查分析。重点对代码的逻辑性, 完整性进行检查, 保证正确率。

1.1.3 单元测试

按照软件设计的说明图, 模拟软件运行环境和运行部件, 针对软件的环境进行接口模拟, 并创造出软件的真实运行环境, 进行测试, 监测软件的运行结果。

1.1.4 部件测试

按照被测软件的说明图, 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 将各个测试成功的单元模块按需求和设计组装成一个符合设计需求的整体功能模块, 并进行测试, 其目的是监测软件各个单元和接口之间的兼容性和容错率, 保证软件的设计成功。

1.1.5 配置项测试

所谓配置项是软件中为满足不同用户的不通需求而设计的, 能体现用户个性化功能的配置功能项, 测试的目的是监测配置项在软件中的一致性。

1.2 问题现象

某产品软件到了后期阶段仍在进行频繁更改, 通过对其分析, 得出软件复杂度高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模块在结构上应使用单出入口的结构, 降低复杂性。

(2) 在模块的逻辑设计上进行改进, 采用分层次的结构, 并在不同层次上设计不同的扇入扇出数, 保证模块的扇出数较低, 一般不超过7, 并且尽可能的增加模块的扇入数, 以保证代码的简洁性。另外, 高层模块的设计应该采取不同策略, 比如高层模块扇出较高, 低层模块扇入较高等。

(3) 软件单元的圈复杂度 (即Mc Cabe指数) 应小于10。

(4) 简化软件单元的源代码数量, 高级语言实现的单元, 不应超过60行。

1.3 问题分析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更正软件的错误, 降低风险率, 一般来说经过几个阶段的测试后, 软件中的缺陷基本都能被修复, 但是没有重视静态分析中的软件圈复杂度, 基本复杂度超标的现象, 软件在后期的高复杂性往往会带来潜在的风险。

2 测试指导设计

2.1 软件质量的pareto原理

pareto原理[2]指出, 20%的软件模块包含了软件中80%的缺陷, 20%的软件改进, 需花费80%的适应性维护费用。从这里可以得出结论, 高复杂的模块会导致软件中可能出现的绝大部分错误, 而且不容易修复。因此, 在软件设计早起杜绝复杂度过高的风险十分必要。

2.2 降低软件圈复杂度

2.2.1 圈复杂度定义

圈复杂度作为一个衡量软件结构复杂性的标准, 数量上表现为独立线性路径条数, 即合理的预防错误所需测试的最少路径条数。1976年Thomas Mc Cabe提出了圈复杂度 (Cyclomatic Complexity) 的概念, 依据圈复杂度定义了软件的复杂性。1977年Halstead提出了软件科学复杂度度量。文献[3], 在这个理念中重点分析了嵌入式软件的位置的重要性, 并通过模型的方式展示了软件复杂度的度量对识别代码错位的重要性。可以看出, 软件的错误和缺陷并非随机分布的, 而是有迹可循, 和软件的个性化, 复杂度息息相关。

2.2.2 复杂度计算方法

C语言常用的软件模块逻辑结构 (结构流图) 有如下几种, 如图3所示。

2.2.3 降低圈复杂度

如果圈复杂度高于标准值的时候, 可以提前做出判断, 降低代码的复杂度和重复性。在判断语句中采取单一的判断条件, 或者将重复代码用一个函数来替代。都是降低代码复杂度和重复性的有力措施。

2.3 降低软件基本复杂度

运转正常的语句或代码应带保证单入口和单出口结构, 保证程序的简洁性, 不应过多使用异常跳转语句增加程序的运转复杂度, 如果非结构化语句过多, 出入口增大, 只会导致结构的复杂度增高, 增加软件后期运行的风险。

因此, 只要控制程序语句的结构单一化, 简单化, 避免各种非正常跳转语句的使用, 复杂度就会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有利于程序的运行稳定。

2.4 降低软件扇出数

扇出的意思是函数调用其他函数的个数, 如果扇出过小, 则会导致程序代码过长, 如果扇出过大, 则会增加程序内函数的调用次数, 影响速度, 一般来说扇出最好为3或4个, 最高不超过7个。

扇入的意思是一个函数被其他程序调用的次数, 扇入较多会增加模块的使用频率, 但是过高的扇入会影响程序的聚合性, 如果扇出扇入次数过高, 可以考虑重新调整该函数或过程。

3 结语

本文通过以测试结果来倒向改进软件设计的思路, 提高了软件的设计质量和可靠性, 可以看出, 在软件代码内部进行早期分析, 在软件设计早期对软件代码, 复杂度等指标进行优化限制, 对软件后期的稳定运行, 错误率降低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帮助, 成为软件改进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尹平, 许聚常, 张慧颖.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评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SCHULMEYER G G.软件质量保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软件项目质量保证 第8篇

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涉及到项目最终能否成功,更涉及到人身安全乃至公共安全。而1996年欧洲航天局阿丽亚娜5型火箭发射后40秒钟火箭爆炸,发射基地2名法国士兵当场死亡,历时9年的航天计划严重受挫,震惊了国际宇航界。爆炸原因在于惯性导航系统软件技术和设计的小失误。2007年美国12架F-16战机执行从夏威夷飞往日本的任务中,因电脑系统编码中犯了一个小错误,导致飞机上的全球定位系统纷纷失灵,有一架战机“折戟沉沙“。这些惨痛的教训说明,在软件开发项目中认真抓好质量管理。

2 项目质量管理的难点

每个项目的实施总是拥有同样的总体目标:质量、时间和成本。三者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其中任一项目标变化,都会引起另两个目标变化,并受其制约。如何合理地保证项目质量,正确处理质量与时间、成本之间的矛盾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一个难点,这需要整合项目所有方面的内容,保证按时、低成本地实现预定的质量目标。

要解决这一难点,必须立足于软件全面质量管理,需要从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着手,建立覆盖项目计划、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等阶段的过程规范,将提高质量的目标分解成各个过程,以过程质量的提高来确保结果的质量。

3 项目开发各阶段的质量保证

3.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软件工程的关键过程,系统分析员和软件工程师确定顾客的需要。只有在确定了这些需要后他们才能够分析和寻求新系统的解决方法。从系统开发实践中得知,在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时犯下的错误,会在其他阶段被成倍地放大,错误越晚发现,开发系统的成本越高,系统的工期和质量也会受其影响。

解决需求分析错误的方法。公司通常邀请用户参与需求评定,然后对其用户的意见由项目成员跟踪验证是否写入需求规格说明书,同时根据用户的意见形成需求基线,交由配置员放入配置管理库。

尽管在需求分析阶段做了很大努力,但可以肯定的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变化,这种变更有时是如此的频繁和琐碎,以至于往往不能将变更及时反馈到项目的各个角色中,那么做好需求变更日志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需求分析后面附上变更日志,并将修改后的需求分析指出新的版本,保留每次更改的版本而不是覆盖,这样就比较容易地跟踪到需求变更过程中带来的工作调整。

关于需求分析和变更可参照图1。

3.2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项目质量的关键阶段。由于在这一阶段设计变更相对容易发生,因此,必须设计优良的软件架构,采用好的设计方法,才能开发出可扩展性和健壮性良好的软件,从而降低与软件构造相关联的风险。

软件架构是一套构建系统的规则。软件架构设计能够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按时和按需交付产品的关键因素。架构设计能够满足系统的品质,使受益者达成一致的目标。同时,它能够有效地管理复杂性并能够降低维护费用。由于架构的重要性,在设计阶段应尽早和尽可能多地关注系统架构,用体系结构描述语言和多视图结合的方式来描述系统的架构,使系统更易于理解,方便系统相关人员之间进行交流,并且有利于系统的一致性检测以及系统质量属性的评估。在概要设计阶段结束时,应组织一个有分析人员、客户、设计人员、测试人员小组对架构需求进行评审。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所获取的需求是否真实反映了用户的需求,分类是否合理,构件合并是否合理等。必要时,可以在“需求获取----标识构件----需求评审”之间进行迭代。

3.3 实现

实现也就是编码过程。在这一阶段中,软件设计人员不仅要编码,同时也包括对用例进行测试。根据前一阶段得到的详细设计,程序员开始编码并且调试程序,测试人员则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测试用例,设计出来的用例在得到项目组成员认可并通过项目经理审核才能进入配置库。同时程序员调试完程序提交测试人员进行程序正确性检测。

3.4 维护

公司应成立维护小组,其任务是一方面对项目客户进行跟踪服务;另一方面是整理文档,检查评审的文件,寻找改进的机会。通常维护小组主要由项目组的部分开发人员组成。他们不仅要了解目标软件,还要与客户进行沟通,以便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修正错误。对于一般性的错误,如操作不当等引起的问题,全部由维护小组执行完成,但需要用户测试确认上线。如果较大的修改则需要用户或者维护人员填写变更申请,经专家会议讨论分析可行,方案再由维护小组和开发小组实施。

4 结语

对软件项目进行质量管理,需要从客观因素、具体情况出发,根据企业的质量方针,制定详细的质量规划,抓好项目各阶段的质量保证,以确保项目的最终成功。

摘要:软件项目管理的对象是软件工程项目,它的质量保证和如期完工与有效的项目管理是分不开的。阐述了软件质量管理的难点,提出了解决这一难点的见解。

关键词:质量保证,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强.软件项目质量管理[M].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2]杨文波.浅谈软件项目的管理[S].信息与电脑,2009.

[3](美)凯西.施瓦贝乐,王金玉,时郴.IT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彩超软件质量控制方法 第9篇

彩超研发是一项涉及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工作, 对该领域的研究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且一些基础研究的投入需要一定周期。在一些发达国家, 许多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做了大量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工作, 为彩超技术不断的深化与完善, 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随着整个超声行业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的提高, 海鹰医电实现了从黑白超声到彩色超声的跨越, 成为国内能够完全自主完成彩超研发、生产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彩超软件与以往的黑白超软件相比具有更多的软件功能、提供更复杂的用户操作, 如何保证规模庞大的彩超软件的质量成为一大挑战性问题。保证软件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就是制定和实施贯穿于开发全过程的技术与管理规范, 实施工程化管理, 运用软件工程的原理、思想和标准, 通过技术规范与管理规范的有效实施来提高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及开发效率[1,2]。

2软件生命周期分析

软件生命周期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 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 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 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 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 以提高软件的质量。但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 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1,3]。常用瀑布模型来描述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内容, 如下图1:

结合软件生存周期和企业实际研发、生产水平, 彩超软件质量控制可以在软件计划、软件实现、软件测试三个过程着重把关, 控制软件质量。

3在软件计划过程中控制软件质量

软件计划以软件需求分析为母体分解实施。软件产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软件开发的主要任务, 而需求分析正是用户需求的提炼。在项目初期及开发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不能很好理解用户需求及用户需求频繁变更的情况, 正确地对待这些变更并在计划中灵活安排可以保证软件产品在预计的进度内完成, 可以保证计划工作的严肃性, 可以维护软件计划、产品和活动与需求的一致性, 从而从制度上控制软件质量。

4在软件实现过程中控制软件质量

软件的实现过程对于软件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统一软件过程 (RUP) 框架和面向对象 (OO) 程序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运用能明显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降低整个项目风险, 从而提高软件质量。

4.1 RUP框架。RUP框架由Ratinnal公司在吸取多种软件过程和模型的长处的提出, 利用用例驱动、以系统架构为中心、迭代增量的开发模型, 能全面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所以一经推出市场, 就迅速得到业界广泛的认同[4]。

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型瀑布式模型是一个单维的模型 (如图1所示) , 在RUP框架中,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根据时间和RUP的核心工作流, 划分为二维空间, 可以用二维坐标来描述。横轴通过时间组织, 体现开发过程的动态结构, 用“周期”、“阶段”、“迭代”、“里程碑”等术语描述;纵轴以内容来组织, 体现开发过程的静态结构, 即在某一时刻软件开发所要进行的工作, 可以用“活动”, “工作流”, “产品”, “工作者”等概念来表示[3,4]。

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被分解为四个顺序的阶段, 分别是: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和交付阶段。每个阶段结束于一个主要的里程碑, 在每个阶段的结尾执行一次评估以确定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否已经满足。如果评估结果令人满意的话, 可以允许项目进入下一个阶段。

在彩超软件中, 初始阶段的目标是根据医生对彩超的软件需求建立模型并确定模型的边界条件。本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阶段中关注的是整个超声软件中总体需求的风险。细化阶段的目标是分析超声软件各模型领域, 建立健全的体系结构基础, 编制超声软件计划。在构造阶段, 实现所有模块并集成为产品, 所有的软件功能被详细测试。交付阶段的重点是确保软件对最终用户是可用、易用、好用。交付阶段可以跨越几次迭代, 包括为发布做准备的产品测试, 基于用户反馈的少量的调整。

4.2 OO程序方法。OO程序方法一个重要的优点是支持信息隐蔽、数据抽象与封装, 使得软件的开发、修改和维护易于进行;OO程序方法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 它可以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达到概念、原则、术语及表示法的高度一致, 这种一致性使得各个系统成分尽管在不同的开发与演化阶段有不同的形态, 但可具有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良好映射[3]。

在彩超软件制作过程中, 采用这两种开发过程和开发方法可以使整个超声软件开发、维护、升级更为容易, 提高软件生产效率、降低软件生产成本, 控制软件质量从而提高软件的整体质量。

5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控制软件质量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在西方软件发达国家, 软件测试受到普遍重视。在国际著名软件企业中, 软件测试的费用占到了整个开发过程费用的40%以上。特殊情况下, 对于性命枚关的软件, 如飞行控制、核反应堆监控软件等, 其测试费用甚至高达所有其他软件工程阶段费用总和的3-5倍[3,5]。

5.1彩超软件的测试项目。针对彩超软件, 需要制定和不断修订严格的测试项目, 其主要包括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两大部分。每个测试项目由可定量描述的测试项组成。

超声软件的性能测试包括每个探头的黑白分辨率, 选取标准模块两个不同深度对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进行定量检测;性能测试还包括每个探头的频谱分辨率, 选择人体两个不同器官进行血流定性检测。

超声软件的功能测试包括每个探头的功能调节的测试, 有声功率、发射频率、扫描密度、动态范围、平滑处理、帧平均、二次谐波、焦点数、扫描范围、图像优化、边缘增强、灰阶曲线、深度、扫描范围、2B切换、4B切换、黑白翻转、图像旋转等测试项目;探头的预设值测试;测量功能测试, 有2D常规测量、M常规测量、Doppler测量、产科测量、男科测量、妇科测量、泌尿科测量、外周血管测量、多胞胎测量、小器官测量、矫形外科测量、心脏测量等测试项目;内置工作站测试, 有妇科、男科、泌尿科、小器官、血管、心室、二尖瓣、主动脉、左心室、常规报告、检索、诊断模板、等测试项目;其他功能测试, 有回放功能 (自动手工, 速度调节) 、语言调节、日期、时间设置、图像存储格式选择、图像存储模式、体标目录、患者信息输入、i Touch (预设值) 保存/回调、穿刺功能、体标选择、Dicom传输、3D/4D、宽景成像、注释功能、字符输入、输入法切换等测试项目。

5.2彩超软件的测试主体。彩超软件的测试主体包含软件开发人员内部自测、研发团队总体测试、生产检验二次把关三级。不同的测试主体使用同样的测试标准, 但合理的测试结果是, 不同的测试主体发现的问题应该不尽相同。软件开发人员内部测试的工作重点是软件功能错误的检测, 在内部自测将绝大多数功能错误解决的基础上提交研发团队总体测试;研发团队总体测试的工作重点是软件性能指标的检测, 在将绝大多数性能误差解决的基础上提交生产检验进行二次测试;而二次测试的工作重点是绝对软件在批量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6总结

随着彩超的发展, 功能越来越复杂, 彩超软件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通过在计划、实现过程、测试三个环节的科学管理, 可以有效控制彩超软件的质量, 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摘要:随着彩超的发展, 功能越来越复杂, 彩超软件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通过在计划、实现过程、测试三个环节的科学管理, 可以有效控制彩超软件的质量, 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关键词:彩超软件,质量控制,计划,实现过程,测试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赵爱静.软件质量评价在航天测控软件中的应用[J].无线电工程, 2009, 39 (8) .

[3]熊策.软件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 2004.

[4]丁峰, 等.RUP软件工程过程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工程, 2000, 26 (10) .

浅析软件质量管理 第10篇

1定义合适的软件过程

软件过程是一个为建造高质量软件所需完成的任务的框架, 即形成软件产品的一系列步骤, 包括中间产品、资源、角色及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工具等范畴。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信息化背景下过程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和有效工具, 随着外部环境与组织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作为一个好的软件项目过程, 必须针对企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 确定软件项目运作流程, 定义软件功能及相关性能明确各阶段的进入条件和退出条件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与管理, 在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项目的成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所开发软件的质量。

2确定软件需求

对于任何软件项目而言, 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也是软件开发的基础。需求获取可能是软件开发中最困难、最关键、最易出错及最需要交流的方面。往往用户需求明确变更少的项目的成功率就高, 因此, 需求分析的成败直接决定后期软件产品的成败。但是, 在现实软件开发过程中, 用户的需求总会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而不断发生变化。这就给软件项目过程实施带来不确定因素, 导致项目组在开发阶段不停的返工, 进而造成代码质量低下, 测试拖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为了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和最后交付的产品质量, 应该对项目需求变更进行管理。

⑴需求应尽量明确。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要尽早明确用户需求, 有些内容一时无法确定则应该暂缓该部分的开发, 尽量降低因需求变更而带来的风险。

⑵对需求变更进行管理。当需求分析完成后项目就进入开发阶段, 用户可能会因为市场或策略的变化而提出需求变更的要求。此时, 若是合理变更则有利于项目实施, 但有时所作的变更可能会影响项目整体的设计和开发, 造成项目进度的延期。对于这一情况, 项目组应该积极与用户沟通, 制订需求变更说明书, 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3 迭代开发

通过转向迭代开发, 改变客户和开发团队之间的交互模式, 客户和开发团队都可以避免产生大量的分歧。在一个迭代开发的项目中, 客户应该是构建应用团队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客户与开发团队的其他成员协同工作以确保最终交付的应用系统满足被需要的业务价值。客户的组织应该尽可能的保持与开发团队之间交互的兴趣, 以确保开发团队可以理解他们应该构建什么和项目中具有什么样的风险和问题。

4 代码走查

代码走查是一个开发人员与架构师集中与讨论代码的过程。代码走查的目的交换有关代码是如何书写的思路, 并建立一个对代码的标准集体阐述。在代码走查的过程中, 开发人员都应该有机会向其他人来阐述他们的代码。通常地, 即便是简单的代码阐述也会帮助开发人员识别出错误并预想出对以前麻烦问题的新的解决办法。

5 进行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就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 甚至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工具, 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 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执行测试用例后, 需要跟踪故障, 以确保开发的产品适合需求。

测试是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 应加强测试的力度。如同软件开发一样, 测试在执行之前同样需要测试计划和测试策略的设计, 如针对正确性测试、功能性测试和性能测试等。在实现阶段我们基本上完成了单元测试和绝大部分集成测试。项目组测试人员根据详细设计文档对软件实施功能性测试, 确保项目组开发的软件产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6 结论

软件质量保证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 忽略任一环节都是不可取的, 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 对于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还有其他要考虑的因素, 如风险控制、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等等。这些年来, 软件行业CMM的认证较为流行, 获得认证可使公司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得到较大提高, 其实, 美国软件工程研究所 (SEI) 开发的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I) , 侧重于质量和过程管理。而且在组织结构方面, 国外成熟的软件企业一般都设有单独的QA (Quality Assure) 部门, 它与开发部门独立, 负责监督流程的执行。但是, 对于任何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都应制订合适的质量管理方案, 不能生搬硬套而这些需要项目经验的积累以及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摘要:为了保证软件产品在交付后能够按照用户的需求发挥正常的功效, 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结合作者的经历就软件项目中的质量管理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危机,质量管理,质量认证,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变更管理,ClearQuest变更管理

参考文献

[1]梁洪宜.计算机软件质量和软件质量保证.广州大学学报 (综合版) .2001年5月.[1]梁洪宜.计算机软件质量和软件质量保证.广州大学学报 (综合版) .2001年5月.

[2]傅丞操.质量管理软件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科技咨询导报.2007第2期.[2]傅丞操.质量管理软件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科技咨询导报.2007第2期.

如何做好软件工程质量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管理

在实际的项目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总是围绕着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e)过程和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过程两方面。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会发生交叉。正如引言所述,关于软件的质量,很难下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本文主要针对软件工程中的质量管理来进行讨论。

1、做软件“大餐”的工序

软件质量保证(Software?Quality?Assurance,以下简称SQA)的目的是验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合适的过程和标准。软件质量保证过程一般包含以下几项活动:

首先是建立SQA组;其次是选择和确定SQA活动,即选择SQA组所要进行的质量保证活动,这些SQA活动将作为SQA计划的输入;然后是制定和维护SQA计划,这个计划明确了SQA活动与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关系;还有执行SQA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选择与整个软件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质量保证工具;最后是不断完善质量保证过程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改进项目的质量保证过程。

独立的SQA组是衡量软件开发活动优劣与否的尺度之一。SQA组的这一独立性,使其享有一项关键权利——“越级上报”。当SQA组发现产品质量出现危机时,它有权向项目组的上级机构直接报告这一危机。这无疑对项目组起到相当的“威慑”作用,也可以看成是促使项目组重视软件开发质量的一种激励。这一形式使许多问题在组内得以解决,提高了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选择和确定SQA活动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策划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质量保证活动。质量保证活动应与整个项目的开发计划和配置管理计划相一致。一般把该活动分为以下五类:

1)评审软件产品、工具与设施?

软件产品常被称为“无形”的产品。评审时难度更大。在此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评审时不能只对最终的软件代码进行评审,还要对软件开发计划、标准、过程、软件需求、软件设计、数据库、手册以及测试信息等进行评审。评估软件工具主要是为了保证项目组采用合适的技术和工具。评估项目设施的目的是保证项目组有充足设备和资源进行软件开发工作。这也为规划今后软件项目的设备购置、资源扩充、资源共享等提供依据。

2)SQA活动审查的软件开发过程

SQA活动审查的软件开发过程主要有:软件产品的评审过程、项目的计划和跟踪过程、软件需求分析过程、软件设计过程、软件实现和单元测试过程、集成和系统测试过程、项目交付过程、子承包商控制过程、配置管理过程。特别要强调的是,为保证软件质量,应赋予SQA阻止交付某些不符合项目需求和标准产品的权利。

3)参与技术和管理评审

参与技术和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此类评审满足项目要求,便于监督问题的解决。

4)做SQA报告

SQA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报告对软件产品或软件过程评估的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SQA应将其评估的结果文档化。

5)做SQA度量

SQA度量是记录花费在SQA活动上时间、人力等数据。通过大量数据的积累、分析,可以使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有定量的认识,利于质量管理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个项目的质量保证过程都必须包含上述这些活动或仅限于这些活动,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定。

SQA计划中必须明确定义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是如何进行质量保证活动的。它通常包含以下内容:质量目标;定义每个开发阶段的开始和结束边界;详细策划要进行的质量保证活动;明确质量活动的职责;SQA组的职责和权限;SQA组的资源需求,包括人员、工具和设施;定义由SQA组执行的评估;定义由SQA组负责组织的评审;SQA组进行评审和检查时所参见的项目标准和过程;需由SQA组产生的文档。

选择合适的SQA工具并不是试图通过选择SQA工具来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而是用以支持SQA的活动。选定SQA工具时,首先需要明确质量保证目标。根据目标制定选择SQA工具的需求并文档化,包括对平台、操作系统以及SQA工具与软件工程平台接口的要求等。

1、如何使白壁“无瑕”

按工序去做也不一定能得到一盘完美的“大餐”,因为火侯等因素实在很难掌握。万一掌握不好怎么办?软件质量控制主要就是发现和消除软件产品的缺陷。对于高质量的软件来讲,最终产品应该尽可能达到零缺陷。而软件开发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活动,所以出现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想交付一个高质量的软件,消除缺陷的活动就变得很重要。缺陷消除是通过“评审”和“测试”这类质量控制活动来实现的。

缺陷在软件开发的任何阶段都可能会被引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含了许多可以识别缺陷、消除缺陷的过程。“识别缺陷”和“消除缺陷”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在这里为了简便统一用“消除”来代表它们。潜在的缺陷越大,用来消除它所花的费用越高。因此成熟的软件开发过程在每一个可能会引入潜在缺陷的阶段完成之后都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这些为了消除缺陷的活动包括:需求评审、设计评审、代码走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验收测试等。

质量控制的任务就是策划可行的质量管理活动,然后正确地执行和控制这些活动以保证绝大多数的缺陷可以在开发过程中被发现。

软件质量 第12篇

1 软件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

什么是软件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1) 从用户角度, 主要是对软件的功能、安全性、易于学习使用以及软件带来的工作效率的提升;2) 从软件制作者角度, 主要考虑的是软件的可修改维护性能 (升级性能) 、可广泛移植于不同操作平台性能和可重复利用性能。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 是多方面的。

1.1 管理方面的因素

随着国际近几十年来对软件质量问题的越来越重视, 对软件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日渐提高, 国内、国际的软件开发企业中, 超过50%的软件开发人员都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软件开发人员的素质的提高, 仍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很好的保证软件质量, 软件产品在完成交付使用后仍然经常发生各种问题。这样的情况, 让从业者意识到, 技术的发展, 并没有对软件质量的提高提供足够的保障, 软件质量问题的提升, 不能单纯依靠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软件开发管理方面的影响因素也至关重要。管理因素可以概括分为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项目管理和过程管理以及产品管理 (配置管理) 等, 但所有的质量管理因素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软件质量标准的建立。标准即尺度, 是衡量产片质量、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 每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 都不可避免的伴随着标准的建立, 软件质量标准的建立代表了产业的标准化——可以促进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 可以推动软件资源的共享, 减少资源的浪费, 同时, 软件质量标准的建立, 也有利于软件质量检测, 影响着软件的整个开发、测试、维护和后期使用的全过程。用产品化的思路和方法对软件开发进行管理是提高软件质量的必经过程。

1.2 技术方面的影响因素

首先, 是人才素质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批批专业软件开发团队人才, 但面对日益广泛的需求和日益发展的科技需要, 高素质高端软件开发人员的缺失, 仍然是限制软件开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 技术手段的应用, 包括软件分析、设计、实现的技术方法。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也会明显影响软件产品的质量。技术因素分为软件开发技术以及应用领域技术两方面。软件开发技术方面, 如软件的编程语言, 常见的开发语言就有数十种之多, 不同的软件领域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来实现, Fortran语言更多得应用于科学计算, 汇编语言和C语言常常被应用于驱动系统设计和嵌入式设计, 所谓的四代语言则被用于开发商务流程软件, Java语言更倾向应用于网络设计。所以, 针对不同的软件开发项目, 选择相应的实现语言才能更好的保证软件质量。而软件开发平台方面, 我们常用的平台是Unix平台和Win/Intel平台, 针对不同平台的软件项目也需要不同的软件开发特征和质量控制措施。随着更多领域的应用, 不同的开发工具和标准也在不断出现, 例如传统企业为了企业信息化改造, 而出现的ERP和CRM系统, 在一些特定行业和企业也越发收到欢迎。选择适当的技术开发手段, 对软件质量的控制具有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

1.3 辅助开发工具

辅助开发工具也分为很多方面, 包括CASE、测试、软件配置管理工具等。想要有效地提高开发效率, 降低失误几率, 保障质量, 必然需要一组合适的开发工具;相反, 如果开发过程中没有采用合理的辅助开发手段, 将软件质量决定于人为因素, 所开发出的软件必然缺乏可管理性 (维护和移植性) 和可靠性。

2 该如何避免出现软件质量问题

2.1 首先, 要明确用户的真实需求

一个软件的开发, 必须有明确的功能需求, 也就是目的性要明确。是否能够明确用户的真正需求是软件开能否真正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需求过多, 会抓不住软件开发的重点, 影响软件质量和效率;需求不明确, 不明白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或者用户的需求变化太快, 会让软件开发无所适从, 资源造成极大浪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往往由于软件开发方与软件用户的沟通没有达成一致, 或者软件开发方以自己的标准来判断软件开发是否成功。所以, 为了避免出现这类质量问题, 明确用户的真实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2.2 各司其责有机组合

软件开发项目的实际参与人员, 可以划分为软件开发人员 (分析员、程序员和测试员等) 、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内容编辑人员、市场人员和用户等五个角色。软件开发人员需要负责软件的扩展能力、代码的可读能力和后续的可维护能力;系统维护人员负责软件质量的稳定、可扩展、高并发和高访问量;而内容编辑人员负责软件易用性能和易操作性能;市场人员负责面向销售的统计分析;而作为最后阶段的用户阶段, 会关心软件能否提供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项目组编制需要分别针对这些需要制定质量规划, 并严格控制。

2.3 实行代码走查

软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代码的质量。一般的软件开发项目, 要进行完整的代码评审是很困难的, 所以, 要求程序员对软件进行交叉代码走查重点功能模块。这样的措施能够起到很大影响:首先能够促使程序员重视代码质量;其次程序员在走查过程中可以得到别人的意见, 有利于改善代码质量;另外, 组内成员可以通过这一过程交流软件开发遇到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及方法, 加深理解, 有利于进一步协作。代码走查, 可以令项目组成员更加重视软件的质量问题, 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软件质量。

2.4 严格软件测试

严格的软件测试才能有效保证软件质量。在软件测试环包括单元测试、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以及压力测试等。测试覆盖了项目的各个阶段, 通过测试, 有利于提前发现软件存在的不足。在软件上线前, 进行压力测试非常必要的。压力测试, 可以通过软件来模拟多量用户同时使用软件的情况, 根据模拟结果预测系统正式运行后的情况, 有利于改进软件质量

只有所有软件开发参与人员严格要求自身, 提高软件管理标准, 明确软件功能需求, 建立质量管理标准以及选用正确的开发工具及平台, 才能有效提高软件开发质量。

3 结论

提高软件质量是开发人员和用户的共同需求。而提高软件质量并不是一个静态过程, 只有软件开发中参与的每个人都提高了软件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自觉遵行软件质量管理要求, 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摘要:软件的质量可以看成是软件的生命力。一个有严重质量问题的软件不仅在开发中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成品使用中也会给用户甚至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简要介绍了软件开发中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 以及如何消除这些影响因素。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软件质量,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谢春, 等.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多进程图形用户界面GUI系统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3 (05) :28-29.

上一篇:选煤厂节能减排措施下一篇:微型机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