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出口范文

2024-05-18

中小企业出口范文(精选12篇)

中小企业出口 第1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信息化社会的进程,中小企业如今需要面对的客户,可能不是乡音亲切的本地人,而是远隔大洋、素昧平生、不懂中文的外国人;中小企业如今需要面对的市场,也不一定是土生土长、知己知彼的本地市场,很可能是陌生又不断变幻的国际市场。中小企业出口战略已成为全球性话题,正在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报导,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0年9月份公布了未来5年内让美国出口增长一倍的战略,就如何拉动贸易提出了详细的建议。《国家出口倡议报告》是由美国奥巴马总统的高级顾问和政府机构组成的“促进出口顾问团”撰写的,意在凸显政府为支持苦苦挣扎的经济和创造就业所做的努力。这份报告指出,为了实现奥巴马政府在5年内让出口增长一倍的目标,到2015年之前,美国的出口必须从2009年时的1.57万亿美元增至3.14万亿美元。

美国出口网(www.export.gov)是美国对外商务服务机构专门为美国中小企业出口提供支持与服务而创办的,它的服务口号是“帮助美国企业出口(Helping U.S.Companies Export)”。

本文介绍美国出口网中“发现机会”和“解决方案”两个栏目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小企业出口应该关心的9个问题,以飨国内读者,期冀为国内的中小企业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出口战略提供借鉴,也为国内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开发深度服务抛砖引玉。

一、发现机会

(一)行业出口信息

美国出口网提供广泛的工业与行业的动态信息,帮助美国产品与服务的出口企业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并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它提供的以下四类基本信息对中小企业开展出口业务非常有用。

●出口帮助:美国对外商务服务机构是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在贸易促进方面的左膀右臂。商务服务机构的贸易专家在美国100多个城市和近80个国家,帮助美国公司在全球市场开展出口或增加销售。商务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包括:市场研究、贸易咨询、企业合作以及更多内容。

●贸易数据和分析:贸易数据可以帮助公司判别最佳的国家,明确其出口努力方向。公司可据此预测其产品的市场规模,开发价格战略,从而更有竞争力。

●在线研讨会:关注目前和早期记录的贸易信息。在线研讨活动涉及广泛话题,如出口基本对策,对特定国家的出口策略,出口规则,以及更多。

●行业网站:这些行业网站由世界各地的商务专家定期更新。所以企业要确保经常检查所在行业的更新情况,并可以通过市场研究、贸易展览、贸易指引等,查看最新信息。

(二)市场研究

做出市场计划,步入正确轨道。在首次开展出口业务之前,企业应该利用市场研究,了解在特定市场中自己产品所具有的潜在能力,寻求成功的最佳途径,明确市场中的商业模式。如果刚刚开始国际销售,要收缩重点,把注意力集中在两到三个最有希望的市场上。

中小企业还应该访问美国商务服务机构的市场研究图书馆网站(www.buyusainfo.net),那里有多达10万份的行业及国别市场报告,都是由长期在海外工作的专家撰写而成。图书馆的内容包括:国别商务指南、海外行业研究、市场信息更新、多国开发银行报告、最佳市场分析、行业或地区报告等。这些市场研究报告只对在美国出口网站注册的美国公司、学生和研究人员开放,注册后便可访问网站。

(三)贸易展览

贸易展览为美国出口商寻找国际买家、经销商和代表处提供了平台。在贸易展览会期间,通过组织贸易代表团和教育研讨会,提供匹配的出口服务建议,吸引买家代表团前往美国。

美国政府帮助美国出口商扩展全球性销售。美国出口网站的贸易展览名录提供了由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办公署资助的官方贸易代表团和贸易展览的活动计划。这份清单不包括农产品展览活动,农业贸易展览和其它专业贸易展览计划可在相关的链接上查询。

通过更多地了解上述服务内容,开阔美国出口商的国际视野,对提升国际销售业绩大有帮助。

(四)贸易指南

美国政府通过其驻外领馆,拥有世界范围的信息资源,帮助美国出口商确定有希望的出口方向。

●贸易指南数据。美国出口网站贸易指南数据包括经过筛选并具有时效性的信息,以及美国商务服务机构在全球范围的政府采购招标。出口商可以搜索这些信息,当有新信息公布时也可以收到相关通知。

●世界银行和多边发展银行的机会。每年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国际项目通过世界银行和不同的多边开发银行(MDBs)得到资助。中小企业对这些采购机会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可在上述的贸易引导数据中发现出口的机会。

●千禧挑战公司。千禧挑战公司(MMC)是一家美国政府的公司,专为与最不发达国家一起工作而设计。一个国家与MMC签署了“紧密合作计划”,就被称为“MMC伙伴国家”。MMC将开始在那里执行旨在帮助减少贫穷的项目,该国将需要获得不同的物资、工作和服务,出口商在这里可以发现机会。

二、解决方案

(一)国际销售与营销

充分利用美国政府和由国际商业专家、联络人以及伙伴所形成的广泛的全球网络所带来的知识和影响。通过在100多个美国城市和全球80多个国家的办公室,美国政府为美国公司提供出口信息、建议和具有成本效益导向的全程国际商务解决方案。

美国中小企业不论是刚刚开始国际销售,试图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或是希望扩大在特定市场的商业机会,都可以获得如下帮助:

——对美国公司

●信息与咨询:开放在线资源,提供专业人员的咨询。

●战略与计划:开发和改进出口企业的国际商业战略。

●市场研究与尽职调查:寻找最佳的国际市场,评估潜在的海外商业伙伴。

●广告和促销展览:增加美国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及市场曝光度。

●市场进入和扩张:寻找和建立与潜在海外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

●倡导合作和调节纠纷:为争取外国政府合约以及解决付款纠纷提供帮助。

—一对美国贸易展览组织

●吸引外国买家来参加美国企业举办的展览。

●提供美国政府对贸易展览的支持与保障。

(二)国际财政援助

想要出口的中小企业要熟悉专为公司获取出口交易资助的各种不同的政府计划,获得资金帮助自己的出口业务。出口商应阅读以下信息,联系当地商务服务机构的贸易专家,讨论通过这些计划来帮助自己实现国际销售目标。

●资助。

出口企业需要工作资金贷款吗?外国买家需要资助来购买产品吗?他们是否愿意接受租赁资助?查询美国政府国际资助计划,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保险。

美国政府为美国公司提供保险和风险降低政策,涵盖了出口交易和海外投资。内容包括未支付、现金不能兑换、资产征用和政治变革所带来的损失。

●补贴。

美国政府对美国公司提供补贴,对基础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对外国商业团体和政府官员提供有关在美国从事商业活动、规则调整和其它经济开发活动等方面的培训。

(三)国际物流

在海外运输产品时,出口商必须知道包装、标签、文件和保险要求等。为了向海外运输产品,出口商至少有四个选择:

●许多出口商依赖于提供全套服务的国际货运商。

●有些公司使用运输协会提供的服务。

●其它公司使用快递公司或邮寄服务。

●对出口商来说也可以安排自己的运输系统。

通过美国海关及边界保护网站,可以找到更多的关于运输方式的信息。中小企业应该评估每种选择以决定采取最适合自己情况的运输方式。

(四)国际贸易术语

《新版2010国际贸易术语》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生效。这是国际贸易术语的缩写,是销售术语系列。《新版2010国际贸易术语》由国际商会(ICC)印制出版,被广泛用于商业交易。修订后的《术语》还提供更进一步的指导,帮助使用者对每笔交易选择最适合的国际贸易术语,对电子程序的相关使用规则做了更明晰的说明,对运输安全条款提供了更具体的信息。

(五)协调系统编码

协调系统(HS)为国际贸易中的每件产品分配了一个6位数的编号。每个国家可以各自加编4个数字,形成一个完整的10位数字编号。

(六)关税和进口费用

关税是由政府根据从一个国家进口至另一个国家的产品价值而征收的税种。在出口至任何国家之前,企业需要明确自己商品的税率和该国的进口费用。

(七)通用出口文件

办理出口运输有很多通用的出口文件需要填写,包括承运的出口报关单、发票、装运清单、原产地证书以及出口许可证、标准和禁运规定等。有些出口产品需要出口许可证。出口商需要熟悉了解有些国家的标准。此外,还有些国家是不能对其出口的。

(八)出口许可证

在准备出口产品时,出口商应清楚何时以及何处需要出口许可证。出口许可证是根据产品、国别、最终用途及最终用户等,针对每笔交易而发放的。

(九)外国标准与证明信息

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进口证明,如:产品标准、证明、电气规则、包装和回收法以及质量指标。如果想在国外市场销售美国产品,出口企业应该清楚这些国家的标准及证明要求。

(十)贸易数据与分析

贸易数据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把自己的出口努力明确指向最适合的国家。公司可以评估自己产品的市场规模以及开发价格战略,从而更具竞争力。美国官方的进出口统计反映在外国与美国海关范围之间的政府与非政府货物运输情况,不论是否属于商业交易。

要获得进出口统计,首先通过商品分类编码辨别商品。这些分类系统分配6~10位数字的编码给特定类别,使得机构能够收集和分析每个编码类别的数据。

有两个获得贸易数据的渠道:

●《贸易状况快报》是由国际贸易管理局提供的一项服务。通过《贸易状况快报》,可以获取最新年度或季度贸易数据,并检索、展示、分析、打印和下载检查结果。

●《美国贸易在线》是由美国统计局提供的另一项贸易数据服务。它提供了大部分当期出口和进口统计,提供大量的细节,如在国外特定产品的单位价格(数量/价值)。

这两类贸易数据的不同之处是所提供数据的细节程度。《贸易状况快报》是获取大量信息,而《美国贸易在线》提供更多详细的贸易数据。

三、中小企业出口应该关心的9个问题

这些问题是成功的出口商所共同关心的。这些问题可以指导中小企业在美国出口网获得关于出口的更多信息。明确这些问题,有助于评价企业在出口方面的准备程度,并且明确在出口活动中需要加强和改善的方面。

1.你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中是否成功?

2.你公司是否已有或正在起草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战略的国际市场计划?

3.你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以满足将要面对的出口市场?

4.你公司是否有财政资源,能够对自己产品在海外目标市场的营销工作给予积极的支持?

5.你公司的管理能否满足开发出口市场并将能够提供人力、时间和资源?

6.你公司能否提供与国内客户同样水平的服务?

7.你公司在调整产品包装和材料方面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来满足外国的进口规则和文化偏好?

8.你公司在向海外运输产品时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比如辨别和选择国际货运商和货运费用?

出口企业出口货物单证备案自查报告 第2篇

诸暨市国税局出口货物单证备案自查报告 企业名称 企业代码 企业类型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地址 单证备案检查情况表 报关单号 发票号码 商品名称 出口日期 计税金额 存在问题情况 附 表 资 料 主营业务 预计年产值 约全年产量 生产厂房总面积 主要生产设备 设备名称数量:(台、套)、其他设备: 职工月均人数 2007 年申报出口退(免)税额 [万元] 预测2008 年出口退(免)税额(免抵额按上年比例)出口额 退(免)税税额 免抵 退税 出口额 退(免)税税额 免抵 退税 检查意见: 检查人员: 企业签证: 企业公章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企业类型填写外资生产、内资生产、外贸企业;

2、“2007 年申报出口退(免)税额”指企业所属期为2007 年1 月至12 月单证齐全退(免)税额,预测2008 年退税、免抵额按上年比例计算;

3、上列栏次不够填写的可增加附页。诸暨市国税局出口货物单证备案自查报告 附页: 单证备案检查情况表 报关单号 发票号码 商品名称 出口日期 计税金额 存在问题情况 检查意见:

1、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责令纳税人自检查之日起15 天内限期改正,并提交检查组人员复查,到期仍未改正的,按国税发 [2005]199 号文件规定依法处理。

2、检查人员: 企业签证: 企业公章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企业类型填写外资生产、内资生产、外贸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障碍分析 第3篇

摘 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出口贸易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出口依存度极高的国家,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加上我国经济结构处于转型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面临诸多障碍。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出口面临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危机;出口障碍

中图分类号: F75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7-2

1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现状

自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力度增大,出口已经和投资、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中占有高达99%的份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较大,并且集中于传统企业。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模式主要有原子式、产品链式、向前向后垂直协作式。这三类贸易模式对企业自身的才能要求呈递减趋势。原子式贸易出口模式对中小企业的自身要求较高,因为原子式是企业对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国际营销的全部覆盖,因此,此类中小企业必须具有技术的优势;产品链式要求出口企业具有自身核心的才能及优势,能在一定的区域内实现资源的共享;向前向后垂直协作式出口模式对企业的要求较低,实际就是在出口链中大型企业占有主导地位而其他中小企业附庸的协作关系。

当前,全球经济总体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新常态。据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面临诸多障碍。

2 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障碍分析

2.1 外部障碍

2.1.1 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创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遭到了重大打击。与我国有着紧密贸易联系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增长缓慢甚至有的国家经济日渐衰退,需求的一蹶不振也使对市场的争夺出现白热化。加之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增长,我国劳动力成本增加,在国际进出口贸易方面的竞争优势也日趋低下。各国经济的萎靡使得出口的部分产品受到了严重的打压,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比例也已经下降很多。

2.1.2 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

世界各国主要以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为主要贸易壁垒方式限制我国对外贸易。技术性壁垒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也日趋弱化。我国中小企业产品出口为跨越壁垒只能增加其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大大的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1.3 贸易手续繁琐

中小企业所进行的进出口贸易通常具有品种多、规模小、计划性弱的特点,通常中小企业哪怕是为了一丁点的贸易产量都需要找到多个政府部门,得到各种各样出口所需要的印章,这种标准过于严格、手续过于复杂、耗时并且费力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这一现象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出口的一大关键。

2.1.4 中介组织发展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在技术、信息等方面都需要专业中介组织的帮忙。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审计所、咨询公司、同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等。此类中介组织在我国的发展也较为缓慢、不平衡,并且实力较低,国家对这类中介组织的扶持力度不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出口方面缺乏了来自社会体系的有力支撑。

2.2 内部障碍

2.2.1 产品质量缺乏竞争力

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三来一补”的模式,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这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只发挥出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大大忽略了产品的研发以及生产技术改造的关键。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出口产品时只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的高低,而一些大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十分强硬,这使很多中小企业失去了抓住固定大客户的机会。

2.2.2 企业成本大幅度增加

自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那些“三来一补”模式的中小企业影响十分巨大,使得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度增加。同时,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虽然银行贷款是主要的融资平台,但是也有不少企业选择民间融资、网络融资以及小额贷款。但是无论是哪种贷款融资的渠道,资金筹集费用以及利率的上升使得融资成本居高不下。①这无疑削弱了中小企业在出口时的价格优势。

3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障碍的应对对策

3.1 树立国际化经营理念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化程度日趋增高,企业必须按照国际规范、国际惯例来加强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我国中小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反应灵活的国际化经营方式。

一是可以与外商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不仅满足自己的资金缺口,也可以引进其他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办法,通过得到授权商的商标技术、经营管理等方式,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

二是可以与国内外的大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全力融入到全球市场中。

三是利用集体经营的方法,按照“人多力量大”这种做法,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

四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与海外华人的联系,借用其合理有效的经营方式,真正做到“走出去”的经营战略,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一部分企业可以考虑在当地生产经营。

3.2 准确定位目标市场

中小企业可以开拓被大企业忽视或者无法深入,或者被别的企业舍弃丢掉的细分市场,开发适合这些细分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并进行一系列有关产品的生产,从而占领该市场。美、日、欧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十分宏大,进入这些市场的关税以及其他方面都有适当的优惠,但是市场竞争却是十分的激烈。相反,如果我们背其道而行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开拓拉美、非洲、东欧和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的WTO成员国的市场,我们同样也会获得让人意想不到的高利润。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我们应争取各种进入国际贸易博览会、展销会等的机会,大范围的接触各种国外商人,以此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获得国际市场中十分新鲜的难能可贵的资料。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发达国家或经济发展十分成熟地区的重要城市,进行投资,获得更多客户的信息。

3.3 中小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

在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趋向于知识经济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网络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推广电子商务。中小企业要采取这种信息化模式的前提就是有一个规范的管理模式,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以及业务操作的流程应相对的简单、标准。信息化工作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更多的是管理才能,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拥有一群强有力的信息化人才才是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资源储备。这必须是一支既能够有效管理好企业同时也有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4 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对于中小企业中出口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最好的躲避贸易风险的方法就是利用金融工具。中小企业技术以及规模的逐渐扩大,单独的内部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很多企业需要选择更多的外部融资。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出台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同时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认可普惠金融、允许互联网创新都是为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规范的财务控制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保障,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自身公司的财务系统融合到一起是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网络技术也可以对财务系统中的资金预算以及控制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此来规范公司财务系统。

3.5 促进科技创新

中小企业应花费更多的时间以及金钱在生产技术以及产品的创新上面,同时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以及设备,将高科技和创新能力结合,研发生产出属于自己的高新技术产品,并且逐渐进行推广出口。中小企业在建立的初期应该加大自身的科技力,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研发人才。在以后的发展中坚持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技能、依靠进步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新型高新技术的产品,以先进的技术代替传统产业。

3.6 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要长远的发展则要求其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并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的前提就是企业的决策必须做到高质量、高标准;除此之外,必须协调好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优化人员结构,减少所谓的办公室问题;其次,规范的岗位角色管理体系是指必须完善公司各个职位角色的管理能力以及意志和情感情绪的管理,努力做到保障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应履行的完整无误的职责;规范的业务流程则要求企业提高自身组织的效率;同时,努力打造属于自身企业的优秀文化,增强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注 释

①2015年1月14日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研报告。

参 考 文 献

[1] 张磊.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4).

[2] 赵兴明.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北方经贸,2015(08).

[3] 茹庆华.我国中小企业有效参与国际贸易的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08.

[4] 许群爱.浅析中小外贸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3(92).

[5] 肖玉玲.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8).

中小企业出口 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出口现状,出口路径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及国内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 国内经济总量不断提升, 经济对外依存度也逐步提升。在对外经济中, 中小企业的贸易量已经占据重要的份额。但由于受历史及现实原因的影响, 中小企业在出口经济中存在着融资难、缺乏自我品牌、对外贸易人才缺乏等问题, 影响中小企业良好的出口态势的保持, 使得中小企业在出口过程中的困境越发凸显。因而, 加强对中小企业出口现状及路径的研究, 对扭转中小企业现存困境, 提升出口份额具有重要作用。

一、基于中小企业的概述

1.中小企业的概念

对于中小企业的定义, 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对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 且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还会产生一定的动态变化。但就国内外普遍的观点来看, 中小企业是指与该行业的大型企业相比, 其企业的人员数量、企业资产规模以及企业的经营规模都较小的经济单位。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 通常采取“量”和“质”两个指标来衡量。所谓的“量”是指企业员工数量、资产总额、实收资金等。所谓的“质”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所处的地位以及企业的融资渠道等。

2.中小企业出口的渠道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其出口渠道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其一, 间接出口。指的是企业不直接将产品进行出口, 而是转卖给国内的出口商或者外卖代理机构由他们负责出口。这类出口方式, 其优点在于中小企业出口费用低, 承担风险小, 对企业现有产品销售及销售利润不会产生影响, 且可以依托间接销售积累相关对外出口的经验, 为企业后期进行直接销售奠定一定物质基础及经验积累。其二, 直接出口。所谓直接出口是指企业直接参与一切对外出口活动。这类出口方式, 其优点在于企业可以更好的获取世界市场信息, 并依据国际市场信息, 进行产品更新和性能提升。

3.中小企业出口的特点

中国中小型企业的出口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认识:第一, 出口的产业类型。中国的对外出口型中小企业的产业主要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该类型的企业生产成本低, 技术含量低, 因而在国际市场上售价低, 依托低价优势抢占国际市场。第二, 出口产品的类型。中国中小型企业的出口产品主要以服装、玩具、鞋帽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以2014年为例, 纺织服装占据出口量的28.5%, 轻工类产品占据17.8%。第三, 出口产品的市场分布。中国中小型企业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以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为主, 以2014年为例, 销往欧盟的产品占据总出口额的46.14%。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现状分析

中国中小企业在对外出口过程中, 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企业融资困难, 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及出口的规模。就市场经济而言, 企业的融资有两种途径即内融资和外融资。所谓的内融资是指企业将自身的积累转化为对外投资的一种行为过程。而所谓的外融资, 是指企业将市场上的闲散资金吸引为企业所用, 再进行投资。而在中国,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以内融资为主, 这就限制了企业的融资量, 进而影响企业进行开拓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的能力。第二, 缺乏自主品牌, 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现阶段,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对外出口的产品多为一些服装产品及轻纺产品, 这类产品技术含量低, 中小企业本质薄利多销的观念, 通过规模庞大的出口量, 来获取企业的利润, 进而忽视对企业产品的改进升级, 致使长期以来企业无自身的自主品牌。伴随着, 国内市场的生产原料及劳动力成本的提升, 企业便无法继续维持“薄利多销”的销售理念, 以低价为主的竞争优势被弱化, 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第三, 人才缺乏,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过程中, 必须具有一部分富有国际经济经营知识, 熟悉国际惯例及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还需要一批专注产品研发, 进行新产品革新的专业研发团队。然而, 这些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中小企业都是十分缺乏的, 致使中小企业研发能力不足, 精通国际销售的人才缺乏。

三、中小企业出口的路径选择

1.改革融资方式, 拓宽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企业资金不足, 运行资本有限, 常常使得企业无力进行硬件设备更新, 技术研发, 产品升级等, 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良性发展, 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对外出口。因而, 若想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就必须改变中小企业目前的以内融资为主的现状, 大力吸纳资金, 激活企业运作。国际企业发展大量融资实践证明, 企业的融资渠道多样化, 充分进行融资市场细分, 利于增加资金来源, 便于解决不同类型,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为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具体可以这样做:第一, 企业自身方面, 应加强和完善企业自身的会计审核、审计制度。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应提高审计及信息的透明度, 建立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 依据国家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企业自身的财务预算决策制度。在会计资料处理方面, 应保证资料的完整、信息准确无误, 杜绝会计信息弄虚作假, 虚报瞒报现象出现。第二, 重视中小型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 扩大中小企业资金的来源。相对于大型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来说, 中小型地方性金融机构具有人缘优势、地缘优势, 且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小的特点。而中小企业在资金需要方面具有资金需求额度小, 资金需求及时、贷款期限短等特点, 这些特点正好与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所以, 中小型金融机构更愿意支持中小企业资金发展需求。因而, 大力发展中小型地方金融机构, 利于缓解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外, 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 除了运用银行的资金外, 还应该积极利用好非银行的资金, 大胆利用私募资金和社会上一些个人的闲散资金。

2.重视出口型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多数由一些家庭式小作坊发展起来的, 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员工的知识水平有限, 管理方式陈旧。即便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 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他们仍然因外语水平有限, 缺乏外贸知识等而在经营中受到限制。所以, 在对外出口的过程中, 出口型人才的欠缺制约了中小企业对外出口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要想在对外出口中, 做到更好走得更远, 就应该重视出口型人才队伍的建设, 具体可以这样做:第一, 重视高素质专业人才引进。在引进人才过程中, 一方面政府应建立个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 促进人才流动。另一方面, 企业应改革薪酬制度和完善人力管理制度, 让企业能够吸引来人才, 留得住人才。第二, 加强校企联合, 注重人才培养。企业要注重与高校结合, 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委托高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以解决人才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

3.优化产业结构, 树立品牌经营理念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面对国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大趋势, 自身也应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及出口产品的类型, 推动企业由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及资本密集型企业转变, 这样更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为优化出口企业的产业结构, 一方面企业应认清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自觉进行产业调整。另一方面, 政府应利用出口退税的政策对企业进行引导, 优化产业结构。另外, 中小企业以往靠“价格低廉”、“物美价廉”的牌子, 进行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已经慢慢失去, 企业应该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 进行市场细分, 找到企业应有的市场服务群体, 确定企业的主导品牌, 树立品牌经营的理念。因为, 企业的品牌就是企业的一种象征, 一种名片, 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 对增强企业的对外竞争力具有无形的价值。

4.重视网络营销, 拓展对外贸易路径

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下, 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网络营销的价值及优势, 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平台。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网络营销可以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 使得小企业能够和大企业一样, 通过网络平台, 公平的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市场, 抢占商机。因此, 中小企业应重视网络营销的价值, 积极开展网络营销, 具体可以这样做:第一, 了解网络营销的特点、方式及营销渠道等。很多企业对网络营销认识不清, 认为在网上注册一个网站就是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 其实这是片面的, 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前, 应对网络营销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第二, 注重企业自身网站的建设以宣传。企业建立网站后, 为开展网络营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还应该注重对网站的建设和维护, 让网站能更好的展示企业的产品, 更好的能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互动, 为企业的发展收集更有效的市场反馈信息。另外, 还应通过其他广告、电视媒体、报刊等途径, 对自身的网站进行宣传, 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的网站。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出口 第5篇

2011-7-4 8:55 阿坝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检查重点

(一)外贸企业检查重点

1.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利用“假自营、真代理”、“四自三不见”等方式违规办理退税或涉嫌骗取出口退税问题。重点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国税发[2006]24号文第二条列举的七种违规行为。

2.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舍近求远”、通过陆路运输异地报关(尤其是通过深圳口岸、拱北口岸)出口太阳能电池晶片、CPU、手机、存储卡、耳机、笔记本电脑等体积小、价值高的产品情况。

3.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多申报出口退税行为。重点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有无采取以下手段,多申报出口退税行为:一是出口报关单与进项发票计量单位不一致,折合数量申报出口退税;二是同一笔出口业务或同一出口商品涉及多个供货方;三是按商品扩展码多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四是出口换汇成本过高出口货物;五是毛利率偏低的出口货物;六是同一出口货物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商品代码的,是否存在因退税率的调整而人为调节海关商品代码的现象;七是委托加工出口货物和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是否按规定办

理免税证明,有无多申报退税。

(二)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检查重点

1.计税出口销售收入的准确性。一是检查计税出口销售收入依据是否与企业账面外销收入一致,是否存在少记、漏记、瞒报出口销售收入等情况。二是检查对红字冲减出口销售的“运保佣”,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虚设“运保佣”项目转移企业利润行为。三是检查退关退运的出口货物是否按规定冲减出口销售收入,是否存在未退运的出口货物冲减出口销售收入行为。

2.“运保佣”项目的真实性。一是检查企业发生的运费、保费所获取的支付凭证是否真实,是否存在接受虚假票据的情况。二是检查企业发生的运费所列支的范围是否扩大、保费对应的险种是否属货物运输保险。三是检查企业佣金的支付形式、合同(协议票据)、方向(与收款人关系)和佣金率的比率是否与

实际相符,是否虚设从而转移企业利润。

3.进口保税料件核算的准确性。一是检查核实企业实际进口料件与进口报关单上注明的商品名称、数量、价值证是否相符,有无高报、多报等情况。二是检查核实进口料件流向是否合理,即其进口、存储、转让、转移、销售、加工、使用、出口等是否符合海关有关管理规定。加工后的成品是否全部出口;手册核销申报的边角料、乘余料件和残次品、副产品耗用的进口料件金额与实际发生是否一致。三是检查核实进料复出口货物的进料实际单耗与报关核销单耗是否一致,对实际单耗低于报关核销单耗标准的,多余进口料件是否如实申报。四是检查核实进料深加工结转情况,对进口料件的转入、转出是否如实申报。五是检查核实核实有无发外加工情况,外发加工运回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等是否如实申报,有无将加工贸易货物转卖给承揽企业。

4.使用出口商品编码是否准确。一是检查出口企业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后其自产的出口货物是否使用不同的商品编码,是否存在将低退税率出口货物按高退税率商品编码申报;二是检查出口企业是否将农机

方面的电子产品按其他普通电子产品申报。

5.外购出口货物申报免抵退税是否符合规定。一是检查出口企业是否将外购货物按自产货物申报免抵退税;二是检查出口企业外购出口货物是否符合总局规定的四种视同自产货物的范围。

(三)供货生产企业的检查重点

1.是否具有所销售货物的生产能力。投入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设备的生产能力、耗用的燃料动力等

与其生产的货物、产量是否符合逻辑。

2.是否发生生产所必需的费用,如工资薪金、水电费、运输费、办公费、差旅费等。

3.进项发票里是否有免税农产品、废旧物资收购发票,是否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

4.是否存在委托加工经营行为。

二、检查流程

(一)收集出口业务的资料

1.收集所有出口协议、外销合同、国内采购合同(购货合同、生产企业收购非自产货物出口的购货合同,包括一笔购销合同下签订的补充合同等)等,特别要注意各合同协议运编号的对应关系。

2.出口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的各类申请表,包括退免税汇总表和明细表、纳税申请表、进料免税申请表;申报退税原始凭证的装订册,内附以下原始出口凭证: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或远期收汇证明、出口货物外销发票、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和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或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进口货物海关代征增值税完税凭

证。

3.单证备案资料。包括出口货物明细单、出口货物装货(箱)单、出口货物运输单据(海运提单、航空运单、铁路运单、货物承运收据、邮政收据等承运人出具的货物收据)、出口收汇核销单等。

4.企业内部的相关单证。

通常包括:《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保险单》、《信用限额审批单》、《短期出口信用综合险出口申报单》(或《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险出口月申报表及保费计算书》)、商会核价章、检验检疫证明、原产地证明、商标授权、商标品名许可证、配仓回单、十联单以及如《客户信息审核记录单》、《信用证分析(审核)单》、《盈亏核算表》、《费用审批表》等企业内部流转的其他单证。

(二)询问相关人员,了解出口业务的全过程

向国际业务部门询问业务的发生与洽谈、货物的种类与价格构成、合同的具体条款和相关约定;向国际结算部门询问客户信息的审核、资信调查与动态跟踪管理情况;向信用管理部门询问信用限额申请与出口信用保险情况;向单证管理部门询问单证缮制、单证审核、托单管理、相关许可证明的审核与办理等情况;向财务核算部门询问资金流转、货款收付与跟踪结汇情况;向物流储运部门询问货物的运输、仓储、订舱、装箱、理货等流程情况及货代公司资质审核情况,等等。

(三)外围调查取证

1.向海关、商检局、外管局和其他税务机关进行取证。

2.向其他机构或公司取证。如: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调查海外买方的资信情况,向报关行调查企业出口货物的报关情况,向货运公司调查企业出口货物的装运提付情况等等。

(四)凭证资料的审核与比对

1.对已收集的各种原始凭证资料进行审核

(1)外销合同的审核

主要内容:国外购货方国别、企业名称、货物品名、单价、数量、合同总额、贸易方式、价格构成、付款方式、运达港;货物质量要求、交货时间;是否需要原产地证明、商检证明,其他检验证明等;争议的预防和处理等。

(2)国内采购合同的审核

国内采购合同(购货合同、生产企业收购非自产货物出口的购货合同,包括一笔购销合同下签订的补充合同等)审核的主要内容:供货企业名称、货物品名、单价、数量、合同总额、付款方式、交货地点;货物质量要求、交货时间;相关检验证明;违约责任;质量风险、结汇风险、退税风险由谁承担;合同签

订人签名及印章等。

(3)报关单的审核

主要内容:报关单号、贸易方式、价格构成、报关口岸、出口日期、运输方式、起运地、到达港、货物名称(商品代码)、计量单位、数量、单价、金额、运保佣金额、合同协议号、集装箱号、报关行等。

(4)收汇核销单、结汇水单的审核

主要内容:核销单号、收汇币种、金额、核销日期、收汇日期、报关单编号等。

(5)出口(外销)发票的审核

主要内容:买方名称、货物品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等。

(6)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审核

主要内容:发票是否通过认证;发票开具时间、品名、数量、金额等;有无重复申报退税和抵扣;从征税部门调取企业开具红字通知单的信息,查实企业开具红字通知单后有无收到红字发票冲减进项税额。

(7)销售凭证的审核:

主要内容:审核记销售的金额是否与出口收汇金额、合同、销售发票一致;有无支付运、保、佣冲外

销收入,相关运、保、佣费用是否真实。

(8)其他备案单证的审核

(9)企业内部业务资料的审核

外贸业务案卷审核的主要内容:审核业务洽谈、操作过程中的各种传真件,出口商品成本的预算,出口商品的各种具体要求,与生产厂家(供货方)联络的各种记录等。通过业务案卷的审核,可以排除一些真代理假自营或挂靠经营的情况,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业务实质,获取真实业务信息。

信用证分析(审核)单审核的内容:信用证金额、币种、付款期限规定是否与合同一致;货物名称、货号、规格、数量、包装等是否与合同一致;装运(卸货)港、装运期限等是否与合同一致;要求收款人提交的单据包括哪些,获悉单据种类后可要求企业提供或外调取证。

盈亏核算表审核的内容:所对应运编号项下收入、成本是否与其他凭证相符;运保佣等费用是否合理、真实(佣金是否超过规定比例);盈亏情况是否正常;对盈利极低或异常亏损的,应分析原因,重点关注。

费用审批表审核的内容:企业有无相应费用审批制度,费用审批是经过哪几级层次审批,所对应运编号项下收入、成本是否与其他凭证相符,费用申请人是否业务经办人员,发生费用是否合理、真实等。

2.各种凭证与凭证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对

(1)各种原始单证的形成时间是否符合业务正常流程。主要流程顺序为外销合同、采购合同、进货发票、报关单、结汇单据、付款单据,进货发票也可能在结汇后付款时才开具。其他内部单证时间也应符合正常业务流程。通过比对本关单证,判断各项单证的形成时间是否符合先后顺序,对各环节时间极为靠近,整个出口运作时间极短的,也应关注。

(2)各项原始单证中出口货物品名、规格、数量的比对。主要对出口环节的相关单证以及进货发票、采购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核,比对各单证反映出口货物相关信息是否一致。对出口货物真实性以及出口货物品名、规格的审核,应结合国内运输单据、装箱单、出口海运提单进行,必要时可赴海关调查货物出

运时,船公司装货后的配仓回单。

(3)出口货物单价、总金额的比对。主要比对出口合同、报关单、出口信用保险单、结汇水单、收汇核销单等单据中对价格方面的内容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是否有合理原因。

(4)出口货物采购价款的比对。主要比对国内采购合同、进货发票、付款凭证中相关信息是否一致。

(5)其他相关信息逻辑关系的比对。除以上内容外,对出口地,应结合外销合同中的买方与报关单中的到达港、结汇水单中的付款方进行比对;对货物来源,应结合采购合同中的供货方、进货增值税发票、国内运输单据、付款凭证中的收款方进行比对;对业务盈亏是否正常,应就结汇单据、记账凭证、付款单

据以及盈亏核算表、费用审批表等进行比对。

3.排查各种疑点,确定下一步检查的重点

(1)对提取换汇成本低于且极接近汇率的,核对企业财务系统中反映的毛利,对出口业务利润率极低,一般在每1美元出口额毛利仅0.1元人民币的业务,重点检查是否是“真代理假自营”或挂靠经营。检查其是否既签订采购合同又签订代理出口合同,对只签订采购合同的,应就采购合同条款进行分析,判断质量风险、结汇风险、退税风险由谁承担。检查外贸业务员有无业务案卷,案卷内容是否能反映业务操作过程,分析出口业务的实质是由谁操作完成的,是否发生报关、商检、货代、国内运费等相关费用。

对通过检查怀疑为代理或挂靠经营的,还要注重其对应费用的检查,分析企业是否通过虚列佣金、运费、咨询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形式,将代理业务、挂靠经营产生的利润转付给实际从事出口业务的单位

或个人。

(2)对换汇成本偏高的出口业务,核查进货发票、采购合同,确定是否有高开进项发票或实际出口数量小于进货数量的情况。对核查有疑问,重点检查采购合同、海运提单、运输单据以及对供货方进行协查。

(3)对确定是敏感商品的,重点检查相关业务的货物流、资金流、票据流以及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等。

4.审核进货发票、报关单等资料,核查供货方地址、报关口岸及相关运输单据是否符合货物的合理物流流程。对不符合正常流程的业务,如异地报关和舍近求远购进货物的,应重点检查相关业务的货物流、资金流、票据流以及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等。

5.对供货方是流通企业的,应重点检查货物流、资金流,通过检查,核实发票是否虚开。

6.对单项商品出口增长异常的,通过对商品品种的分析,审核、比对业务中的各类单证、进项发票、付款凭证,查找疑点,核实有无骗税可能。

(五)分析出口交易的真实性

1.货物流

(1)核查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采购的具体途径、送达方式、存放仓库(入库及出库情况)。对生产型出口企业应核查原料的领、用、存情况,出口商品(产成品)的收、发货记录。

(2)根据出运方式的不同,审核海运提单、空运单据、陆运联运单、邮寄包裹单,是否与外销合同信息一致。出口业务绝大部分是海运方式,对无正常理由采用空运等方式的,应着重检查。对怀疑出口企业提供的提单有篡改的,可赴海关核查货物装船后船公司提供的配仓回单。

(3)对出口企业业务经办人员、仓库保管人员、承运单位相关人员、货运代理单位经办人员进行了解、询问。

(4)协查供货企业货物出、入库及发运情况,对相关人员制作询问笔录。

2.资金流

(1)审核收汇核销单、结汇水单,是否与国外购货方所在国别、地区一致,不一致的,是否有合理原

因。

(2)核查向供货方付款的结算方式、资金流向,付款与受票、付款与购货之间的对应关系。

(3)分析报关单出口日期、收汇时间、接受进项发票开具时间、付款时间之间是否符合正常交易流程。对取得报关单后数天内即收汇,收汇后数天内即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付款的流程时间极短的出口业务,应着重检查。

3.票据流

(1)对出口企业单证部门进行调查,有无将空白报关单据交供货方或其他人员办理报关手续,报关手续是谁委托报关行办理。海关通关手续办理完毕后,返回的单据是如何取得,报关费用单据如何取得。

(2)对财务人员、业务人员进行询问,查清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来源、取得的方式及途径。注意从企业的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仓储物流部门分别调查,结合商品(材料)采购、资金支付以及财务处理进行多方

位和不同侧面的查证,加以相互印证。

(六)供货环节的延伸检查

对经过单证审核,货物流、资金流、票据流的检查后,仍未能排除疑点的,应向供货环节延伸检查。

具体措施为:

1.向供货方税务机关发函协查或函调,核实业务是否真实,发票是否虚开。主要内容包括:

(1)对方辖区内有无该供货企业;该企业是生产型企业还是流通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何时认定;该企业纳税信用等级。是否存在欠税情况。

(2)所开具发票是否真票,有无申报纳税。该企业近年有无虚开发票的行为。

(3)所销售的供出口货物是否自产,销售的全部货物与其生产能力是否相符。

(4)该企业取得的增值税抵扣凭证是否真实,抵扣凭证中废旧物资发票、农产品收购凭证、运费发票、进口货物海关完税凭证占比如何。

2.对疑点较严重、骗税嫌疑较大的供货企业立案检查。

可采取突击调帐的检查方式,调取被查企业的各种资料及电脑数据,询问相关人员,必要时可请求公

安机关配合立案调查。

三、主要检查方法

外贸企业检查方法

(一)“真代理、假自营”的检查

1.全面了解被查企业的机构设置和业务人员构成情况。

(1)按业务部门的具体业务人员编制《出口情况汇总表》。

(2)根据被查企业提供的出口总额分别与海关提供的出口电子信息中反映的出口额和申报退税的出口额进行总量比对,检查其是否存在少报、漏报出口情况。

(3)根据被查企业提供的业务部门名称,进行实地核实,检查其是否存在虚设业务部门、在异地设立

或其它企业挂靠情况。

(4)根据被查企业提供的业务人员名单,到人事管理部门核实该业务人员是否属于被查企业的正式员工,是否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到财务等相关部门核实业务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以及工资的支付情况。

(5)了解被查企业对业务人员出口创汇的奖励分配方法以及具体落实情况。

2.了解被查企业的境外客户信息。对境外新客户、境外进口中间商、注册地在港澳地区的境外企业、境外企业进口额较大以及被查企业新发生出口货物的出口业务,要重点排查,从中查找不属于被查企业的自营出口业务。

3.按运编号汇总出口货物的经营费用。检查人员根椐运编号项下发生的经营费用进行分析,如果某笔运编号项下没有发生费用或者虽有费用但与正常出口费用不一致,此类业务代理性质的可能性比较大。

4.从毛利率偏低的出口货物中查找有嫌疑的出口业务,并检查相对应的出口合同。外贸企业自营出口的毛利率低于3%的出口业务可能存在真代理假自营的现象。

5.查找新增出口业务和新增国内供应商。对出口额较大的新增出口货物以及新增供应商销售出口额较

大且又是敏感货物的,要重点检查。

(二)异地报关行为的检查

1.了解异地报关出口货物的原因,计算出口货物的进销差率和进货换汇成本,分析出口货物是否正常。重点核实进口商对装运口岸、装运时间、装船条件、进口货物的规格和生产厂商等特殊要求的出口合同。

2.到供货商进行实地调查或利用税收协查系统进行发票协查。

3.了解异地报关出口货物的操作流程,分析该批出口货物是否正常。

4.去货代公司调查办理该批出口货物的货运代理全过程。

(三)从商贸企业购进出口货物的检查

1.调查该批出口货物的货款支付情况。

2.对商贸企业进行实地调查。

要与当地的税务主管部门(征管部门、稽查部门)进行联合调查,一要摸清该商贸企业的基本情况,二要向商贸企业了解销给外贸企业的出口货物这笔业务是如何交易的(包括与上游企业签订的购货合同、与外贸企业签订的销货合同),具体成交的过程,涉及的相关人员;三要了解销给外贸企业的出口货物从何处购进,具体付款情况(包括支付的金额和日期和方式),资金来源;四要查清上游企业的性质(是商贸还是生产企业)、上游企业与该商贸企业的关系;五要延伸检查商贸企业的供货情况,如上游企业仍为商贸企业的,再延伸至上游企业,一直追查到生产厂商或进口商,如上游企业为生产厂商,则重点对其生

产能力等方面的检查,分析是否真有货物销售。

3.了解国外客户的信誉情况。

4.向被查企业的业务部门、单证储运部门、财会部门分别了解该批出口货物的操作过程。

5.去货代公司了解办理该批出口货物的货运代理全过程。

(舍近求远采购出口货物经营行为的,对其实施检查可比照上述方法进行。)

(四)供货生产企业的检查

重点调查供货企业的生产能力,可以根据生产企业的特点,从以下八种方法中选择入手:

(1)生产工艺流程核查

检查人员在实地调查中,通过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了解,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成品的产出,分析判

断该供货企业能否生产出口货物。

(2)设备生产能力核查

设备生产能力核查就是按照纳税人投入生产的设备数量、设备的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率,估算、分析纳税人的实际生产量。这种核查方法适用于生产设备、工序单一的加工业。生产设备能力核查需要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充分了解企业单台(套)设备单日的生产量,并与总台(套)数、生产日相联系,估算其实际总产量,并根据估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进行对比,确定实际销售数量。

(3)产品物耗情况核查

物耗情况核查主要是根据纳税人的行业和生产特性,通过耗用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与成本、收入的对应关系,估算产品产出。也可以从产品物耗审核入手,与产废率核查结合起来考虑。此外,还可以从原料间的配比关系,分析投入的真实性、合理性。另外,在产品物耗审核上,除了对主要原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外,还可以从产品耗用辅助材料情况入手,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4)单位产品能耗核查

能耗核查是指根据纳税人的水、电、煤、气、油等燃料、动力的耗用情况,利用单位产品能耗定额估算其生产、销售数量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单位产成品耗用的燃料、动力指标相对稳定,耗用数量容

易控制的行业,如纺织、塑料加工、榨油等。

(5)工资支付、职工人数核查

工资支付、职工人数核查主要从纳税人工资计算方式、支付情况,生产工人出勤、上岗情况估算其完成工作量,进而估算销售数量。如对计件工资的核查,即按照关键工序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估算。这种方法适用于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采用计件发放工资的行业,如服装加工、玩具制作、工艺品加工、鞋

业、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等。

(6)产品特定指标核查

产品特定指标核查,主要根据产品特性,对如镀金行业使用的氰化金钾,炒西瓜子过程中的食用植物油,贴牌生产企业的外购商标,包装物,印染行业的蒸汽等辅料耗用情况,作为关键指标进行核查,以正常企业的使用量为模板值,估算出纳税人实际产量。

(7)进项材料核查

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和购进原材料的特点,分析其取得的进项凭证是否合理合法,特别是用废单位、以农产品作为原料的单位,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以及运输成本较高的单位要重点分析。根据原材料的投入产出比,分析是否有虚构购入业务,分析其付款方式、供货单位、材料入库手续、运输方式是否存在疑点。

(8)产品价格构成情况的核查

对纳税人产品销售单价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包括产品单价中含有的原材料、工资、费用、利润等情况。通过对价格构成的了解,与纳税人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疑点环节。

(五)多申报出口退税行为的检查

1.计量单位不一致折合数量申报的出口货物的检查。

检查人员可通过“退税管理系统”中的《进货明细数据》, 对照上表中列举的商品代码,确定相对应的申报年月及申报序号,进而查找原始退税凭证。检查方法如下:

一是核对同一关联号项下的报关单上注明的数量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与申报的电子数据是

否一致;

二是核对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货物明细单、运输单据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出口货物名称、出

口金额、出口数量、出口单价等是否匹配;

三是计算该笔出口货物的进货换汇成本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各地有不同的规定,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标准),超过上限,存在多退税情况,可能部分进货票已开但货未出口,企业多申报进货。有的虽在合理范围内,如是进料加工贸易采用不作价方式的,企业很容易将接受虚开的专用发票用于申报退税,此时要延伸检查两方面的事项:一要检查被查企业从事的保税进口料件,在交付受托方(生产企业)加工时,采用的是作价销售还是不作价调拨,凡是作价的,当地退税管理部门有记录,一查便知,如不作价,进货换汇成本偏高可能有多退税嫌疑;二要检查同一关联号项下,用于申报退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涉及的开票单位有多少,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的,有可能存在接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退税或企业将其它出

口业务上的单证用于退税(属单证错配)。

2.同一笔出口业务涉及多个供货方的检查。

检查人员可通过“退税管理系统”中的《进货明细数据》,以一个关联号为单位,汇总两个或两个以上供货方的进货数据,确定相对应的申报年月及申报序号,进而查找原始退税凭证。检查方法如下:

一是根据申报的退税凭证及发票号(大多数外贸企业填运编号)等相关资料,要求被查企业提供相对应的内外销合同,检查人员根据已签订的内销合同,判断用于申报退税凭证上的供货商是否为被查企业的合作伙伴;

二是检查同一关联号项下所出口的货物,是否属同一笔出口业务,出口的时间、出口货物名称、出口

总额、境外客户是否相匹配;

三是分析同一关联号项下所涉及的供货方所销售的货物,一方面相互之间有何关联,另一方面与境外客户签约所要的货物相一致。对不一致的,都要延伸到供货方,重点调查供货方的生产能力。

3.按商品扩展码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的检查。

检查人员可通过“退税管理系统”中的《进货明细数据》, 对照商品扩展码进行查找,确定相对应的申报年月及申报序号,进而查找原始退税凭证。检查方法如下:

一是根据“申报年月+序号”查找企业已申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对照海关编码,分析判断专用发票

上注明的货物名称应适用的海关编码;

二是当检查人员认定的海关商品编码与该企业申报出口的海关编码不一致时,一方面到海关、货代公司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可向专门行业协会咨询,通过多方的调查以此来确定相对准确的商品编码;

三是延伸到供货企业进行实地调查。

4.出口换汇成本过高出口货物的检查。

目前使用的“退税管理系统”对出口货物换汇成本这个指标都作了控制,规定一个上下幅度,在这个幅度范围内视同正常,电子审核通过,对低于或高于规定的指标,审核不通过。但企业通过申请,说明特殊理由,经税务主管人员核实后,也可以作人工挑过处理,忽略该指标。因此检查时:一是审核被查企业申请人工挑过时所陈述的事实是否属实;二是重点检查该笔出口货物的真实性(方法可比照前面的方法进

行)。

5.委托加工出口货物的检查

一是检查外贸企业申报的委托加工出口货物是否真实,要检查企业与开具加工费生产企业是否签有加工合同,加工的品名、数量、加工期与实际是否相吻,核实所购的原辅材料与所加工的货物之间关联点;

二是实地到加工企业进行调查:加工企业是否具有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入库的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的记录,车间领用材料的记录,将加工货物运至机场码头港口的运输记录等;

三是通过出成率(成品数量与主要原材料之比)来检测出口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是否合理,出成率高于本地区同行业水平的,说明申报出口货物的数量不足或者虚增了原料数量,对虚增原料数量,相当于接

受虚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退税;

四是检查加工费发票上注明的数量与实际出口数量是否一致;检查申报退税的凭证中,有没有加工费的发票,特别是当原材料所适用的退税率高于出口货物的退税率时,更应检查加工企业开具的发票是否符

合规定,外贸企业申报的退税率是否准确;

五是检查开具原辅材料上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纳税人与实际销货单位是否一致。

6.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检查

一是查清被查企业从事的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所采用的材料核算方式。检查人员可根据主管退税税务部门已出具的《外贸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所对应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上的手册号,与进料加工贸易海关信息比对,核对一致的为作价加工形式,核对不一致的为不作价调拨;

二是进料以作价形式加工的,检查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作价的进口料件是否低于进口时的到岸价格,造成少计算抵扣税款;另一方面申报的进口料件征税率是否准确,是否初级工业品以农产品名义按13%征税率申报;第三是否存在申报办理免税证明时复出口货物的商品代码与报关出口不一致,且按低退

税率申报,造成少计算抵扣税款;

三是进料以不作价形式调拨的,检查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该笔进料加工业务是否己开具了销售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加工企业是否与被查企业签订加工合同,加工的数量、品种是否如合同所签;是否取得加工费发票;其它辅料的进货凭证是否合理合法;将调拨的进口料件还原,重新计算该批

复出口货物的出口换汇成本。

生产企业检查方法

(一)出口销售收入的检查

1.通过比对反映出口销售额的各种凭证依据,查找与现行税收规定有差异的出口销售收入。

2.检查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是否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计算。

3.将被查企业免抵退税申报情况与企业账面收入额进行比对,如账面记载的出口销售收入与海关信息出入较大的,必须按出口报关单号进行逐笔比对,查找差异的原因;查找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手续的出口货物,再与企业销售账比对,查找差异的原因;查找出口未核销信息,通过与企业账册上销售收入的比对,查找企业有无因未收到货款而不作外销收入的情况(其中要排除企业以无偿赠送的样品、展品等特殊报关方式出口的货物)。

4.对大笔出口业务或有异常的业务进行重点检查。一是了解客户的信誉情况;二是如属委托报关的,到货代公司了解货代的全过程;三是检查该合同的执行情况,货款的收取情况等。

5.对退关退运出口货物的检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退关退运出口货物已收汇、已核销的,一是检查是否有外汇管理局出具的已冲减出口收汇核销证明”,是否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付汇手续,并作相应的对外付汇国际收支申报;二是检查是否盖有海关验讫章的退运货物进口报关单;三是检查是否有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四是检查外管、海关、税务三部门出具的退运证明所注明的退运数量、金额是否一致、与原出口是否一致,检查账面已冲减出口销售收入与实际退运的金额、实际支付的金额是否一致。

(2)若是在出口收汇期间发生货物全部退运进境的,一是检查海关签发的进口报关单与原出口报关单是否一致;二是与出口销售收入核对,对已作出口销售收入是否作冲减处理。

(3)若是部分退运出口货物,一是检查海关在出口报关单上批注实退运数量、金额与海关重新签发的出口返运货物进口报关单(备注栏上注明原出口报关单号)是否一致;二是检查实际退运的出口货物与税务部门出具的《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上注明的退运数量、金额是否一致;三是检查账面已冲减出口销售收入与实际退运的金额、实际支付的金额是否一致。

(二)运保佣项目的检查方法

生产企业无论出口货物采用何种价格成交的,均按实际成交价做出口收入,按实际支付的境外运费、保险费、佣金红字冲减出口货物销售收入。

1.运输费用检查

①根据被查企业已发生的冲减出口收入的运输费用,按运输方式的不同,编制《货物运输费用明细表》。

②审核运费凭证的合法性。对不属于列举的运费单据或非原始单证为非合法的凭证;对国内承运人开具运费单据或货代公司开具的货代发票,数量较多、金额较大的,要进行实地调查或发函至承运人主管的税务机关,请当地税务部门协助调查。

对运费金额较大的,要审核其与所对应出口货物的品种、金额是否相符。

检查国内货物运输发生的运输费用、吊装费、口岸杂费等其他费用是否冲减了出口销售收入。

③审核运输费用支付合法性

检查合同上注明的货物的结算方式,以FOB价或CFR价格方式成交的,检查其发生的费用是否冲减

了出口销售收入。

在《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未注明运费发生额,视同该批出口货物是以FOB价成交的,其发生的运费为

非正常。

海关出口信息上注明的金额、出口发票上的金额与企业账册上记载的收入金额基本一致,再发生较大的运输费用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其发生的运费为非正常。

2.保险费用的检查参照运输费。

3.佣金项目的检查方法

(1)编制《佣金支付明细表》

检查人员在对企业检查中发现有款项支付的同时冲减出口外销收入情况,要求被查企业按附表的要求,逐笔填报《佣金支付明细表》。

(2)检查外销合同的签约条款

检查人员一方面根据被查企业提供的《佣金支付明细表》中相对应的出口合同,从中判断合同所签订的外销价格中是否含佣金;另一方面根据企业提供的《出口货物盈亏表》,检查企业在核算出口货物的价格时,有没有考虑佣金这个因素。通过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确定该出口合同项下所支付的佣金是明佣还是不含佣价。如是明佣的,支付的佣金相对正常;属于不含佣价的,应重点检查。

(3)检查收款人的真实性

检查人员根据被查企业提供的《佣金支付明细表》中收款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核实真实性:

①收款人与交易双方的关系。如果收款人属于买卖双方的分支机构及其雇员、代理人和代表人等,所支付的佣金不成立;收款人如是企业性质的,要通过网络及情报交换方式等手段,核实其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具有中介服务的经营资格。

②核实付佣协议(合同)的签订情况。有付佣协议(合同)的,一是要核实协议的真伪,二是要核实付佣协议(合同)与出口货物的外销合同是否相吻合,三是要核实支付的金额、比例及付款的时间与付佣协议(合同)、出口合同是否相吻合;无付佣协议(合同)的,要求企业书面提供付款的理由及付款的过

程,从中分析判断其合理性。

③核实佣金的收付款真实性。一是根椐被查企业提供的佣金支付银行名称,实地到银行调查了解被查企业提出支付时的资料;二是对单笔付汇金额超过1万美元或者超过交易合同金额的5%的佣金,要到当地的外汇管理部门了解付汇是否经过审批;三是对付汇金额较大的,通过情报交换形式,请求收款人所在国家的税务机关调查收款人是否收到该笔款项。

(三)进口保税料件的检查

检查人员在对加工贸易企业检查之前,必须事先被查企业的主管海关了解进料加工相关情况、到被查企业主管的退税管理部门了解相关情况,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检查:

1.全面核对进口保税料件的进口情况

(1)检查人员要求被查企业根据材料等相关会计科目,对已核销的进料手册号或核销(实行联网监企业)账上记载情况填写《进口保税料件购进一览表》。

(2)检查人员根据被查企业提供的《进口保税料件购进一览表》和掌握的海关进口信息,编制《进口

保税料件购进对比表》。

(3)分析检查进口保税料件差异的原因

检查人员通过对上表的汇总统计,查找海关信息上反映的出口金额与企业账面金额不一致的原因。由于海关进口信息上人民币进口金额,是海关将进口报关单上注明进口外汇金额按当时的人民币外汇牌价折算而成,所以对差异金额不大的,可以视同一致。对差异金额较大的,要整理进料手册号项下所有的进口报关单,在此基础上查找差异的具体金额,分析差异的原因,判断差异的合理性。有以下情型之一的,视

同不正常:

① 无进口报关单及进口信息;

② 账上反映的进口保税料件金额明显高于进口报关单金额;

③ 实际付汇金额小于进口报关单上注明的金额;

④ 同一手册项下进口料件总金额占复出口货物95%以上。

2.检查进口保税料件的流向

对进口保税料件流向的检查,检查人员可通过对“原材料”等材料会科目贷方的记载内容,编制《进

口保税料件流向表》。

3.检查进口保税料件生产耗用情况

检查人员通过对“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借贷方发生额的检查,查找企业领用的进口保税料件是否全部用于进料复出口货物,是否存在改变用途的行为。检查人员椐据“生产成本”借贷方记载的内容,编制

《进料复出口货物耗用进口料件统计表》。

4.进料加工贸易项下特殊货物的检查

加工贸易项下的特殊货物主要包括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

如对特殊货物采用退运和内销的方法,则对复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额、进口料件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即进项税额转出冲减额)、企业销售利润都会产生影响。特殊货物发生退运的,必须报经海关批准。可根据海关出具的《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的内容确定,也可查询企业的出口信息(海关003或统计信息较全),贸易性质代码为“64”的出口货物即为进料加工复出工料件。

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发生内销的,必须报经海关批准。可根据海关签发的《加工贸易内销征税联系单》上批注的意见确定,也可检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等其他收入会计科目。对边角料发生内销的,直接通过检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等其他收入会计科目来确定。

(四)使用不同商品编码的检查

检查人员可根据海关出口信息,统计被查企业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后的出口情况(一般要半年以上),据此来查找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商品编码的出口货物。

检查人员根据统计情况,对比发现退税率调整后大幅缩减出口甚至没有出口的货物,并将调高出口退税率的新增出口货物应作为检查对象。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了解企业的投资情况。检查“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看其借方发生额是否发生,如新增了固定资产,与新增出口货物有何关联。

2.了解新增出口货物的生产工艺及耗用的主要原材料,根据企业技术部门提供的生产工艺情况,检查“原材料”会计科目的借贷方记载的明细情况,判断与生产工艺所需是否一致。

3.根据新增出口货物的生产工艺、产品用途、规格型号、使用对象等情况,与海关商品编码注释进行核对,判断企业新增出口货物所报的出口商品编码的应用是否准确。

4.检查人员对新增出口货物判断的适用商品编码与企业实际报关出入较大、被查企业又有不同看法时,一方面可通过产品的行业协会、相关的科研机构等部门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用途、使用对象等;另一方面请求海关出口商品归属签定中心对出口商品代码归属重新进行认定。

(五)外购出口货物的检查

生产企业在申报免抵退税时有两种做法:一是外购的货物与自产货物混在一起申报,对外购出口货物未加注标志;二是外购的货物全部作“视同自产货物”申报,同时加注标志。对上述两种情况可从以下几

方面开展检查:

(一)未申报外购出口货物的检查

1.根据海关出口信息,编制《出口货物结构分析表》,查找三方面的信息:一是检查有货物出口但检查的上没有货物出口;二是某个出口货物检查的出口额很大或增幅很大;三是被查企业检查的出口总额增幅较大。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存在外购货物用于直接出口。

2.检查“产成品”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将“产成品”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中所对应往来科目、银行存款、现金科目的金额进行汇总,根据“供货方名称”,查找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检查其外购的货

物是否用于出口。

3.检查“原材料”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一是检查“原材料”科目的明细账,核对记载的品名是否属于材料类、是否属于经常采购的料件;二是检查生产车间领用的料件与完工产品结转产成品的总额是否匹

配。

4.查找异地报关的出口货物。根据海关出口信息,按信息中“口岸代码”进行归集汇总,从中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地报关的行为。据此再进一步核查对应的出口货物及供货单位等。

5.评估企业生产能力。对于出口增幅很大,要分析被查企业是否有生产能力,对企业生产能力的检查方法可参见前面对供货方生产能力的八种检查方法。

(二)已申报外购出口货物的检查

如被查企业对外购的货物已申报了免抵退税且进行了说明,对此类情况的检查,主要检查以下方面:

1.申报免抵退税的外购货物是否属视同自产货物范围,具体对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进行核对。

中小企业出口的障碍及对策探析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外贸出口;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8312009)04-0064-02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使得全球经济动荡不安,中国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从海关数据显示,2006年到2008年。虽然我国的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进出口差额的数值都在不断增长,但是从增减率来看,2006年到2008年出口总值的增长率从27.5%下降到19.3%,这意味着我国企业的出口明显受阻。

1中小企业出口现状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拉动民间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活跃投资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数量比例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占企业总体数量规模的90%以上。因此,中小企业对出口总值增长率的下降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中国沿海一带。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将近20%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倒闭。即使中小企业没有倒闭,由于国外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已经基本停止出口业务,而是在企业内部做着一些调整,比如员工培训、库存货物清查等事宜,等待国际环境的改善,以准备寻找新的机会发展。

2中小企业出口的障碍分析

基于以上出现的种种状况,对中小企业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发现,现阶段下,中小企业遇到以下的几种障碍:

2.1人民币升值

2008年,人民币升值迅速,中小企业的出口渐渐缓慢,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欧美,而这些市场上,人民币的升值是显著的。因为人民币的升值,给这些中小企业直接带来的是汇差损失。看起来汇率的上升只是个位数的变动,但是给企业带来的确是七位数到八位数的利润损失。有些外国客商甚至凭借在贸易话语权的优势地位。故意延长合同期限或付款期限,想把风险转嫁给我们的出口企业。由此可见,人民币的升值成为了出口的一个主要障碍。

我国的出口产品基本上是以美元计算的,人民币升值使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优势下降,原来显得“物美价廉”的产品现在已经涨价不少,这对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中国产品是个沉重的打击。正因为这种优势的减弱,使外国客商将选择产品更便宜的国家,不仅使中国企业的利润减少,损失加大,同时也是中国企业接的订单更少,产生一个恶性循环。中国企业将对出口逐渐失去信心,难以维系企业的生存。

2.2国际消费市场环境

从2007年夏季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日趋严重,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美元贬值,全球金融动荡,造成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各种原材料价格应声上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发展速度放缓,居民经济信心指数下降,消费者预期降低,各种商品市场需求下降,以致本应出口的商品滞销。同时由于次贷危机造成的美元贬值,使国际热钱更多的流入中国,加剧了人民币的升值,全球性的通胀环境使我国坚定的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生产无法顺利展开。在这样需求下降、生产难以进行的情况下,企业的正常经营已经成了问题,那么出口则更加步履维艰了。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的最新数据,2008年1-6月中国出口金额6663.6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7%,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5.68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美出口金额1167.90亿美元,同比增长8.88%。比上年同期回落近9个百分点。在国际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之下,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中小企业的出口因这些国家的需求下降而逐步减速,造成了出口困难。

2.3国际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直都是出口的一大障碍。2l世纪以前,贸易壁垒主要以关税壁垒为表现形式,各国政府通过征收高额的关税,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而2l世纪之后,出现了贸易新壁垒——非关税壁垒。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以及社会责任贸易壁垒。这些新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其保护作用也更为强烈,同时隐蔽性非常高。

2008年年初发生的“日本饺子事件”,日本3个家庭因食用中国河北出口的速冻饺子而中毒,通过日本警方的调查发现,怀疑饺子是在中国被投毒。因此全面停止销售中国生产及加工的出口食品。而对出口速冻饺子的河北天洋食品厂进行调查显示,此工厂十分干净整洁、生产加工过程也十分规范,没有任何异常现象。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此事可以归结为日本政府对中国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日本在台湾、人常、东海、钓鱼岛、煤炭资源进口、稀有金属进口等问题上,都有求于中国或者缺少讨价还价的砝码。唯独在农副产品和食品进口上,占据优先话语权。此时此刻,精心导演一出“毒饺子”事件,对中国造成强大的压力,确实产生了效果。2008年10月份我国出口值达3.9亿美元,增长19.3%。但值得注意的是,对日本食品出口下降明显。类似于这样贸易壁垒还有很多,其隐蔽型很强,效果显著,对出口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2.4企业经营管理

除了以上的国际经贸环境,企业经营管理也造成了出口的一定障碍。中小企业本身具有其劣势,不论在产品、价格、分销、促销,还是在产品品牌开发与宣传,以及整个营销战略的规模和管理方面都处于一个较低的经营阶段。在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上,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仅是依靠价格取胜的方式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容易招致有些国家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商品采取反倾销的歧视行为。

同时中小企业内部人员,员工流动性高,很多年轻的员工做事时间不长,以致熟练工、技术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一大缺口。有些企业超前意识不够,对于产业变革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生产设备不能满足需求,以及技术赶不上先进的行业标准,造成了企业发展缓慢,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出口标准,出口面临着困难。与此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执行不力。合理政策得不到落实而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间的竞争、地区间的竞争以及国际间的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使得同行之间陷入了无情的价格战之中。

3改善中小企业出口的对策探析

针对以上原因,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加强管理以便在国际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寻求一条合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1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

在这种人民币升值显著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接订单应当倾向于短期订单,少接长期订单,大订单拆分为小订单来规避汇率风险。在签订合同时,把合同期间预计的人民币升值比例考虑在内。让业务双方共同来承担汇率风险,比如签订合同时提价,尽量要求买方支付定金,分期付款,缩短结汇期限,避免合同后期的风险。转变业务结算币种,例如出口

到澳大利亚,直接用澳币结算,或者允许的话。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同时可以在海外建立销售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省去货币交换的程序、费用和风险,提高企业对出口的掌控。

3.2拓展国际出口市场

国际环境的恶化主要原因来自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既是如此,中小企业一定要谨慎美国方面的订单,以防加大信用风险。其次,可调整出口市场,企业可将出口市场转向受影响较小的东欧地区,其中中东、东南亚、拉美市场受次贷危机的影响也比较小,出口的话可以锁定这些市场。如果国外市场需求实在过小,难以出口的情况下,可以转向国内市场,很多中小企业不仅仅有出口业务,国内业务也是其中一部分,那么在现今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可以把重点主要放在国内业务上,拓宽国内业务的营销网络,趁着中央加大力度在扩大内需的建设之上,加强国内业务的发展。

3.3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对于现在贸易新壁垒的多样化以及隐蔽化,中小企业能够做的就是对于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应该据理力争,通过政府的外交手段、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来度过这道难关。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做到与国际接轨。不管是技术标准,环境标志、安全标准、卫生标准或社会责任标准等认证都要达到进口国的要求。企业还可以采取一些较为灵活的方法来规避贸易壁垒,比如说转口贸易。在这之上,我们还可以建立一套预警机制,及时的预测或者了解国外某些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出台,在其措施出台之后,我们立即想出突破此层贸易壁垒的办法,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出口。

3.4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情况,内部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善。在员工问题上,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员工管理体制来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同时也要--更好的激励员工的斗志,让企业本身充满着活力。面对现在社会更新迅速,企业应当与时俱进,根据社会以及顾客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走在行业的前列。对于企业、地区、国家之间的不良竞争,政府应该采取一定措施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规范企业之间的行为。同时政府也应该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帮助,为他们建立出口服务的组织机构,加强对他们出口的宏观指导,尽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

中小企业出口 第7篇

机床是指能够完成机械加工的设备, 可以分为金属切削机床 (车、铣、刨、磨床等) 和成形机床 (锻压、铸造、冲压设备) 两大类。数控机床是基于普通机床, 将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进行结合的产物, 是机械制造业的主流装备。中国是世界机床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2011年产值达到146亿欧元, 在世界机床中的占比为23.3%, 机床消费总计229亿欧元, 进口95亿欧元, 三者均居世界第一。然而2011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的出口额仅为11.85亿欧元, 占世界机床市场3.6%, 排名世界第八, 出口仅占产值为8% (1) 。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机床出口额与生产大国极不相称。那么, 中国机床出口的现状究竟如何, 未来将会面临哪些问题, 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扩大出口, 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二、机床出口现状

(一) 增速较快, 但总额不高

如图1所示, 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 2008年以来中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额连年增长, 且增长幅度都高于当年外贸出口的增长率。但是从总量上来看, 出口总额不高, 在世界机床出口市场的排名也相对靠后。例如2010年, 中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总额是18.53亿美元, 2011年是21.1亿美元, 均居全球第八位。而且金属加工机床的出口总额和增长速度基本上都低于当年的进口额及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协会, 美国Gardner公司。2012年的数据除外贸出口增长率外为1-10月份数据。

(二) 出口率较低

如图2所示, 中国的机床出口率一直不高, 自2009年以来一直徘徊在9%左右, 并且有小幅度的下滑。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机床生产国和地区。例如, 瑞士出口占比高达89%;中国台湾也高达76%, 德国70%, 意大利60%。就连主要满足国内市场的韩国和美国, 出口占比也达到了41%和45%。究其原因, 除了国内需求旺盛, 更重要的就是中国在开拓国际机床市场的力度和渠道还不够。

数据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协会, 美国Gardner公司。机床出口率=出口额/产值

(三) 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但新兴市场增长较快

如表1所示, 2008-2011年上半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去向位列前10名的国家占全部出口额的一半左右, 显示出中国机床出口相对比较集中。其二, 对美、日、德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总额较高, 但增长幅度比较小, 而对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增幅较高。例如, 除2009年外, 对巴西、俄罗斯出口额增长均在80%以上, 而且对它们及印度的出口额均排在前10位。

(四) 低端产品比重高, 出口单价低

我国出口的金属加工机床中低端产品比重较大。2008-2011年数控机床的出口比例分别只有33.2%、29.03%、34.59%、37.7%。而日本2009年数控机床的出口比是91.6% (2) 。由于我国机床出口以中低端为主, 因此出口单价也比较低。2009年, 出口单价为217.85美元/台 (1) 。2010和2011年分别为403.15美元/台 (2) 和519.67美元/台 (3) 。2012年上半年是572.57美元/台 (4) , 而同期金属加工机床进口价格为79029.06美元/台, 进口均价是出口均价的138.02倍;进、出口如此大的单价差距, 说明我国金属加工机床产品附加值明显偏低, 竞争力弱。

(五) 私人企业的出口比重突出

2012年1-10月, 私企和外企是机床工具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金额占比分别达到46.8%和25%;国有企业占18.4%。外商独资企业在数控装置、机床零部件的出口中均列第一位。但是在金属加工机床出口中, 私人企业是主力军。2011年, 占比均超过40%以上, 其中成形机床更是达到60.1% (5) 。

三、未来机床出口面临的问题

(一) 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机床是制造业的基础, 它对世界经济的变化非常敏感。例如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机床消费额同比下降了26.3%, 中国的出口也下降了29.1% (6) 。从国际市场来看, 虽然2012中国对发达国家的机床出口量都有增加, 例如2012年1-10月份对美国的出口便增加了62.3% (7) 。但是由于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待解决,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另一方面, 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发生后, 由于经济复苏较慢, 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明显增多。发展中国家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 但面临中长期工业化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任务, 就业压力长期存在, 同样也有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动机。

(二) 机床消费趋势的变化

数控机床已经成为当前机床市场的主流产品, 普通机床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维修工具。目前世界对数控机床的消费量约占30%, 消费金额占到70%。在发达国家, 机床产量数控化率和产值数控化率已经达到60%和80%, 中国则只占30%和50%左右。目前数控机床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汽车、航空航天、造船、电子信息等行业。因此, 以高速化、高精度化、复合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方向, 多轴联动加工中心、复合加工机床、高速精密数控机床等将是未来需求的重点品种。随着用户的个性化要求日趋强烈, 专业化、高科技的机床, 大量采用人机工程技术的机床将越来越得到用户的青睐。此外, 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也将会使轻量化、低能耗、采用回收材料制造以及报废后可回收的机床将大受欢迎。

(三) 核心竞争优势的减弱

成本、质量、交货期和服务是机床的四大核心竞争要素, 国产机床在后三个要素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如在质量方面, 国产数控系统的MTBF (平均无故障时间) 可靠性指标为1万小时, 而国际先进数控系统已达8万小时。国际上一般数控机床交货期为3个月, 高档数控机床为5-6个月, 而国产机床的交货期普遍较长 (8) 。虽然中国机床目前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但其生产率, 仅是美国、日本的1/3-1/5。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 土地因素制约增加, 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资源短缺状况突出, 对依赖要素投入的出口扩张约束越来越强。所以从长期来看, 中低档机床的出口价格优势将逐渐丧失, 出口量必将随之减少。

(四) 机床销售的服务化

服务也是我国机床出口的薄弱环节。从国际发展趋势看, 为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机床制造商需要提供从规划、设计、制造直至安装调试的成套服务。发达国家企业早已达到了能向用户提供一次性全方位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水平。而目前国内企业在成套服务方面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机床出口到了国外, 但售后服务站却遍及不到, 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形象、口碑。而且传统的数控机床维修服务也已拓展到帮助用户创造价值和为客户设计解决方案上。同时, 从大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是机床产业的总趋势。可以预见, 相当一部分只专注生产和销售传统通用机床的企业将被为用户提供模块化、可重构、柔性化的全面解决方案的竞争者逐步取代。

四、机床出口企业对策

(一) 大力发展新兴市场

由于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未来中国机床出口企业应该重点开拓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 尤其是金砖国家、VISTA (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 五国。同时巩固出口有望继续增长的北美、欧洲、亚太等传统市场。虽然目前中国的机床产品在技术、价格、质量上能够适应新兴市场的需求, 但还需大力开发适应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需求的产品, 寻求更符合这些国家特点的经济贸易合作方式。另外, 由于我国与这些国家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不断扩大, 比如与东盟6国建成自由贸区, 与智利、秘鲁、新加坡等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等, 所以要大力利用已签署的自贸协定, 努力将对新兴市场的出口比例提高到40%以上。

(二)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中国企业应把出口重点放在提高和优化产品结构上。2012年1-10月, 金属加工机床出口22.7亿美元 (1) , 出口量同比增长2%, 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6.6%, 平均单价明显提升。其中数控金切机床出口同比增长28.3%, 在金切机床出口额中已接近2/3 (2) 。所以未来中国企业应该重点发展市场容量大、盈利能力强的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出口。要围绕世界机床的消费趋势逐步增加个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绿色化、集成化机床的出口。要从单机出口, 逐步扩展为机组、生产线或工程项目成套出口。从以出口产品为主, 向产品、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此外还应通过分析市场现况、趋势和企业现实, 集中有限的资源, 聚焦到最能成功且有发展前景的主要产品上, 并以此来带动系列产品, 形成细分领域的优势机床产品。

(三) 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中国机床出口企业首先应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主研发、联合研发、海外直接并购等途径, 实现对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和共性基础技术这3个方向的高效研发, 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其次要提高机床的质量和可靠性。随着机床日益高速、精密和多轴联动, 不可靠因素和故障隐患增多。使其先进性能和功能不能维持, 降低或失去了使用价值。因此要通过加强产品制造、装配、配套件和外购件的采购以及早期故障消除等过程的可靠性保证措施, 降低机床平均无故障时间, 最终保障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再次, 出口企业还要注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人力成本。此外, 出口企业还需针对机床行业发展的趋势, 在产品结构上压缩低档、普通商品生产, 加快经济型数字控制机床升级换代步伐。

(四) 提高售后服务能力

机床出口企业要把服务与制造销售结合起来, 加速从传统产品制造商向现代工业服务商转型。即从出售单一产品向出售个性化的多台机床成组、成线问题的解决方案及系统服务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延伸和扩展服务范围, 建立或帮助客户建立数控机床的远程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中心, 提高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出口企业还应大力在海外开设机床4S店, 在销售设备的同时, 提供安装、维修检测、配件供应、技术培训、改造升级、解体回收、金融信贷、租赁中介、二手交易等一系列服务, 紧紧把上下游的客户连接起来。通过逐步建立全球销售服务网点, 为进一步扩大出口创造条件。中小型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共建4S店或者服务外包的形式来提高自己的售后服务能力, 以增加销售的持续性。

摘要:近年来我国机床出口增长很快, 呈现出出口总额不高、出口率低、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和新兴市场增长快、低端产品多竞争力弱、私人企业出口比重突出等特点。在未来的出口中也面临着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机床消费趋势的变化、核心竞争优势减弱、机床销售服务化等问题。为此, 中国机床出口企业应当通过大力发展新兴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提高售后服务的能力来扩大出口。

关键词:中国机床,出口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卫青.2009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分析[J].木工机床, 2009, (02) :8-10.

[2]刘秀玲, 谭会萍.从进出口状况看我国机床行业竞争力[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08) :67-69.

[3]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产销保持快速增长[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2011, (02) :87-91.

[4]郑国伟.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形势与2012年展望[J].数控机床市场, 2012, (01) :40-41.

中小企业出口 第8篇

一、“出口双保理”业务的主要内容

出口双保理业务是国际保理业务的主要运作方式之一, 指出口商在采用O/A或D/A等信用方式向债务人 (进口商) 销售货物时, 由国内出口保理商和国外进口保理商 (即“双保理”) 共同为出口商提供的集贸易融资、账务管理、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及坏账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其内容主要有:第一, 预支货款。出口商在出卖单据后, 保理商立即向其预支货款 (一般为80%) , 提供贸易融资;第二, 保理商承担了信贷风险。出口商将单据卖断给保理商, 即如果国外进口商拒付货款或不按期付款等, 保理商不能向出口商行使追索权, 全部风险由其承担。“双保理”是一项广泛的、综合性业务。出卖应收债权的出口商多为中小企业, 对国际市场了解不深, 进出口国双方的保理商不仅代理他们对进口商进行资信调查, 并且承担托收或催收货款的任务, 还代其办理会计处理等业务。

目前, 我国大多数银行侧重于对大型企业提供保理业务, 对中小企业设置的融资门槛较高。由于我国出口贸易基数巨大, 保理业务在中国有较大发展空间。据官方预测, 未来10年内, 保理业将会进入超期发展阶段, 有望形成一个年规模超过1 000亿美元的新兴产业。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

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仍将持续, 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面对不断恶化的内外部环境, 出口难度也会加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资金短缺且融资困难

授信难、流动性紧缺一直是困扰中小出口企业的主要难题。从总体来看, 企业总是资金需求者, 金融危机时期对资金的渴望尤其明显, 虽然我国投入了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复苏, 但是“马太效应”决定了这些资金只会投向大型项目、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资金融通。加之2009年, 国家上调多项产品出口退税率, 但由于出口退税流程较长, 给出口企业资金周转带来困难。

(二) 进口商信用风险提高

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是中小出口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金融危机爆发后, 国外许多买家破产, 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坏账率大幅攀升。中小型出口企业限于自身规模实力而无法对国外进口商进行详尽专业的资信调查, 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对进口商的不信任而不敢接单, 使出口商业务难以拓展。

(三) 结算风险加大

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国际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 赊销和承兑交单等方式取代传统的信用证方式, 在发达国家市场成为主流, 使得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的结算风险加大。出于安全收汇考虑, 很多中小型出口企业几乎是死死抱住信用证支付方式不放, 最终错失市场机会。

(四) 国外订单减少

危机期间, 居民购买力明显下降, 居民储蓄意愿增强, 从而减少了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中小型出口企业主要占有的是非生活必需品市场, 危机之后, 许多发达国家的进口商压缩了产品进口, 其实就是对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下降, 导致国外订单有了一定幅度的下跌。而中小出口企业自身又缺乏开拓新兴市场的能力, 使出口前景堪忧。

(五) 人民币升值影响

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日益扩大的贸易规模、迅速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 将会使人民币继续升值。据路透社的调查显示, 截止2010年底, 人民币兑美元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已升值25%, 今后会每年上升2%~3%。人民币持续升值必将减少出口企业结汇收入, 加大交易风险, 使出口产品的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 劳动力成本上升, 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利润会更加微薄。

三、出口双保理业务对中小企业的出口促进作用

一般地, 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出口商品大多是金额小、批量多的消费品, 如服装、针织纺织品、鞋类等日用消费品, 需分批发货, 每次发货数量较少, 发货频率较高, 若采用信用证结算, 手续繁琐且资金占压严重。而出口双保理所具有的综合融资功能, 对中小企业的出口具有多重促进作用。

(一) 可以获得灵活的贸易融资便利

若中小型出口企业与保理商签订了无追索权的保理协定, 在出口商发货后, 即可将应收账款单据卖断给保理商或商业银行, 立即获得80%的融资款, 并无需担保或抵押品, 其偿还期限可长达60天至180天。这对于中小型出口企业而言, 解决了因赊销引起的现金流不足, 加速资金周转, 及时补充营运资金。在当前情况下, 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有利于企业从金融危机的坏账损失中解脱出来, 更好地开展国际贸易。

(二) 可以规避收汇风险和汇率波动风险

无追索权是保理业务的重要融资特点, 即保理协议签订后, 由于出口商的应收账款被保理商 (或商业银行) 买断, 这批应收账款就具有无追索性, 即使买方因倒闭、资金周转不灵、外汇管制等原因而不能按时支付货款, 商业银行也不能向应收账款的卖方行使追索权, 即中小出口企业把不能收回货款的风险转移给了保理商, 由保理商承担了信贷融资风险。同时, 通过FCI遍布全球的保理成员, 凭借其专业知识和途径, 客观分析进口商在当地市场上的资信情况, 核定买方信用限额, 给出独立的专业意见, 亦使出口商的应收账款得到充分保障。另外, 出口商在提前得到80%的货款融资之后, 还可以马上办理结汇和提前核销退税, 也避免了因汇率波动而带来的结汇风险。

(三) 可以优化公司财务报表, 节约交易成本

如果中小型出口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融资, 在财务报表上则表现为负债, 而通过保理业务融通资金, 不但不增加负债, 反而使企业现金流增加。这对于中小型上市公司而言, 可以降低资产负债率, 优化企业财务报表, 协助企业再次成功融资。同时, 保理业务是针对中小出口企业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保理商负责应收账款催收和销售分户账管理, 减轻了出口商的业务负担, 节约了财务管理成本, 即使发生坏账也可由保理商承担损失, 免去了后期追账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虽然从表面上看, 保理的收费似乎比信用证或托收的费用高一些, 从而会增加出口商的成本, 但因此而获得的风险担保、资金融通以及管理费用的降低等带来的收益足以抵消保理费用的开支。

(四) 可以提高出口效率, 加强国际竞争力

在传统信用证业务中, 出口商要承担催证、审证、改证等一系列单证手续, 一旦发生理赔, 更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如果运用出口双保理业务, 进口商无须开立信用证, 大大简化了贸易手续。在整个贸易环节中, 进出口双方的保理商紧密配合, 针对出货、收货、商品质量检验、相关争议及两地经济环境变化等细节进行过程监管, 有效转移中小出口企业售后分户账管理、款项催收等大量出口辅助性业务, 使中小出口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外贸业务, 提高出口效率。新出现的“反向保理”业务更有利于拓展市场, 这是一种以进出口商为开端, 由进口保理商主动为出口商提供订单, 并先行为进口商垫付部分资金, 使出口商获得境外融资的国际双保理业务。因此, 有保理融资支持的出口业务将会更具国际竞争力。

四、中小型出口企业采用出口双保理业务融资应注意的问题

出口双保理与出口信用保险一样, 都属于为出口企业解决安全收汇和资金占用问题的手段, 但中国目前开始逐渐使用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在增加, 而对于出口保理业务, 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业还不甚知晓。虽然出口保理业务主要是为中小企业而设计, 但该业务具有创新性, 是一项具有高技术含量、也存在一定操作风险的业务。因此, 在使用过程中, 一定要掌握其基本特征, 充分利用保理业务的优势促进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具体来说,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出口双保理业务适合于结算周期较短, 贸易条件和贸易合同简单且买卖双方对商品质量容易达成共识的商品和服务

就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结构来看, 一般是发货数量小、批次多的消费品, 如服装、针织品、鞋类、小家电、玩具、文体用品等。这些产品可直接进入进口国家的商店销售, 进出口双方对产品质量易达成共识, 不易引发贸易纠纷。而大型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一般不适合采用保理业务, 可考虑出口信用保险或信用证。

(二) 出口双保理业务主要针对赊销或承兑交单的结算方式, 以信用证 (不包括备用信用证) 、凭单付现或任何现金交易为基础的销售除外

赊销和承兑交单作为完全建立在商业信用上的贸易形式, 对中小型出口企业来讲风险极大, 能否收到货款完全取决于进口商的商业信用。而一旦有进出口双方保理商介入, 就可以把这种单纯的商业信用提升到介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之间的保理商信用, 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扩大。如果在贸易中遇到进口商坚持采用保理方式支付, 只要有合适的保理商愿意叙做保理, 出口商可考虑采用。

(三) 必须在规定的信用额度范围内叙做保理

《国际保理通则》第17款规定:在保理协议达成后, 根据卖方的请求, 保理商在10天内必须对买方的资信情况做出书面说明并核准其信用额度;在核定的信用额度内, 保理商承担买方的信用风险, 对超过信用额度的金额, 不负担保责任。因此, 出口企业发货应严格控制在进口商的信用额度内。如果进口保理商核准的是循环额度, 出口商应掌握好发货节奏, 把已发运的货物金额控制在信用额度之内。当前一笔应收账款未收回或者出现争议未能及时解决时, 就应停止发运下一批货物。

(四) 区别选择出口保理和出口信用保险

由表1可知, 相比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保理在两方面有所欠缺。一是国家担保的出口信用保险抗风险能力强。但遍及全球的国际保理商联合会也能够对企业的资信进行详尽调查, 将风险降到最低。二是尽管出口信用保险能适用于所有国家, 但由于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的主要贸易伙伴基本集中在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因此, 综合考虑到这些因素, 中小型外贸企业在与欧美等国进行交易时, 更应当选择出口保理业务。如要开拓新的市场, 自然也可以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将企业面临的收汇风险降至最低。

(五) 真正能得到保付代理的关键在于全面切实地履行合同

虽然保理合同和销售合同主体不同、标的各异, 是两个独立的合同, 但是出口商是保理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同时也是销售合同的当事人, 这样两个原本独立的合同就通过共同的一方当事人——出口商联系起来:保理合同的标的是产生于销售合同的应收账款权利, 销售合同中的条款影响产生于该合同的应收账款能否成为保理合同的标的, 并制约保理商的收款权。因此, 保理商为维护自身的权益, 就会通过保理合同要求出口商在销售合同中列入某些条款。对于中小出口企业而言, 应切实全面地履行两个合同项下的义务, 做到在两个合同中权利义务的协调, 才能使保理业务带来的效益达到最优。

五、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 在目前国际贸易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形势下, 中小出口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和大量应收账款的安全性等问题。而从国际结算的发展潮流来看, 国际保理业务已成为目前最主要的结算融资方式, 其中出口双保理业务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又可以缓解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 对中小企业的出口具有多重促进作用。因此, 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应积极了解并主动运用保理业务来解决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快适应这种国际支付方式, 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

参考文献

[1]GENERAL RULES FOR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2003) , http://www.exlaw.cn/dis.asp?id=1700.

[2]Assoc.International Factoring-A Viable Financing Solution for Firms[J].The Young Economists Journal.2010 (1) .

[3]Ray Pereira.International Factoring.http://www.fita.org/aotm/0100.html.

[4]萧朝庆.国际保付代理[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

[5]肖筱林.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保理融资研究[J].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2010 (3) .

中小企业出口支持政策研究 第9篇

自从出现金融危机以来, 全球经济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衰退或增长迟缓。需求不振导致出口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同时也导致各种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我国对外贸易在迅猛增长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各项出口指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出口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 分析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 并积极分析可能的对策就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分析

1.经济下滑导致各个出口市场竞争激烈。金融危机发生以来, 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国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经济低迷状态, 导致进口需求下降, 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业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实力不强, 出口的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而6.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业。我国对外贸很大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与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结构类似。在出口目标市场上, 中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且, 为了维持市场份额, 中小企业往往都是亏本在签单, 仅仅依靠出口退税才维持基本运营, 对于这些竞争往往力不从心, 导致我国出口份额不断缩减。

2.中小企业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欧美各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 制定了各类保护政策。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产品的技术含量不够, 而且有很多是模仿国外产品, 在国际出口市场上, 主要是靠价格取胜。但是在金融危机环境下, 各国政府为了解决国内就业问题, 都把中国的产品当作是替罪羊, 纷纷对中国采取反倾销调查、反补贴调查、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 导致中国中小企业出口举步维艰。实际上, 近年来的大部分对华反倾销案件都分布在我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例如鞋类、电工刀、打火机、油漆刷、自行车、、铅笔、抽屉滑轨、箱包、树脂餐具、不锈钢餐具、刹车盘、刹车鼓、电缆绳、等达千余种产品。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就美国一个国家, 对中国发起了多起贸易调查, 最终对58个来自中国的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对中小企业的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另外, 中小企业由于技术和资金问题, 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容易遭到别国的调查。就美国而言, 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共发起58起337调查, 其中有19起调查被诉方涉及中国企业, 占调查总数的1/3。这19起案件的特点是均为专利侵权诉讼。

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制约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在更新产品、升级技术、开拓市场的过程中, 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但是由于流动性和贷款额度紧张, 即使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旺盛, 也很难得到资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 很多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不透明, 征信数据不完善, 且缺乏抵质押物, 无法通过银行的风险考评, 因此银行不是很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虽然各地设立了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中心, 但是由于手续繁杂和费用高, 担保中心、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任问题, 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的效果要大打折扣。

三、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主要指的是出口产品的价格和质量, 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等等。关于出口竞争力的分析指标有很多, 主要是有三类;第一类是贸易竞争力, 指的是某一产业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在国外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 (Normalized Trade Balance, NTB) ;第二类是显示性比较优势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 国家在产业或产品贸易上的比较优势, 可以用该产业或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品占贸易额的份额之比来显示出来;第三类是显示性竞争优势 (Competitive Advantage, CA) , 即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 从而得到该国某产业或产品的真正竞争优势。CA表示该产业在某时期的贸易竞争优势。

我们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进行分析, 发现服装、纺织品、办公设备、照相设备等产品具有较高的显示性比较优势, 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则相对较低。表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主要还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 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则是我国的短板。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这个问题更加明显,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我国中小企业在出口竞争力方面的弱势显得尤为突出, 导致出口面临严重困难。

四、支持中小企业出口的政策建议

(一) 政府要在资金援助上向中小企业倾斜

世界各国实际上都对本国的中小企业有各种各样的资金援助计划, 德国和法国以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为主, 美国和日本以贷款援助为主, 美国甚至建立第二板块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直接融资。因此, 给予本国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刻不容缓。

首先, 政府要积极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功能。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是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但是中小企业却不是各大银行的主要目标客户, 导致资金需求无法满足。而且, 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也有助于更好的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其次, 政府要重视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国内各大银行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愿意之一就是因为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 不公开, 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相互信任。政府作为调控者, 要加强银行和中小企业双方的信用体系建设, 增强双方的信用意识, 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只有这样, 才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在银行无款可贷的问题。最后, 也可以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到融资市场直接融资。

(二)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 要建立良好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初试阶段, 我们要采取多种手段保证企业的顺利成长。我们应该简化各种企业建立的申办手续;不断简化各种行政管理和税收手续;制定合理规则来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制定合理的采购政策来保证中小企业有机会获得政府采购份额;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资本积累。其次, 要建立相应的中小企业配套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和支持, 政府应该要从这几个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支持。政府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培训, 增强企业家的能力;也快通过技术推广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在用人政策方面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

参考文献

[1].刘迎秋, 徐志祥.《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 (第一版)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张永成, 张东.《永续基业——中小企业生存力提升法则》 (第一版) [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策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网站:www.cass.cn2004-07-03.

中小企业出口 第10篇

下面, 笔者以某化工有限公司2008年1~5月份发生的实际业务为例, 建议该自营出口企业设立与其相关联的外贸企业, 进行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 以避免“低进高转”这种不合理现象所造成的高税负。

2008年1~5月某化工有限公司有关资料如下:内销金额为111 295 937.75元, 外销金额为254 203 647.45元, 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8 920 309.42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为40 937 467.05元, 上期留抵税额为0, 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为338 273 177.03元, 三项期间费用合计为17 852 256.87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为644 651.23元, 账面利润为8 729 500元。

假设该企业生产的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增值税进项税额中适用税率为13%的部分占90%以上。出口退税率为5%, 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税”的7%, 教育费附加为“三税”的4%, 地方综合基金为销售收入的2‰。

假设该企业没有发生涉及消费税和营业税的销售行为, 则转出的进项税额=254 203 647.45× (17%-5%) =30 504 437.69 (元) 。应纳增值税=18 920 309.42- (40 937 467.05-30 504 437.69) =8 487 280.06 (元) , 已全部申报入库。

免抵退税额=254 203 647.45×5%=12 710 182.37 (元) , 因产生应纳税额, 则全是免抵调库数。合计收入=8 487 280.06+12 710 182.37=21 197 462.43 (元) 。

该企业合计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综合基金= (8487280.06+12710182.37) × (7%+4%) + (111 295 937.75+254 203 647.45) ×2‰=2 331 720.87+730 999.17=3 062 720.04 (元) 。

综上所述, 企业实际应纳增值税=8 487 280.06+12 710 182.37=21 197 462.43 (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综合基金=3 062 720.04 (元) ;税负率= (21 197 462.43+3 062 720.04) ÷ (111 295 937.75+254 203 647.45) =6.64%。销售利润率=8 729 500÷ (111 295 937.75+254 203 647.45) =2.39%;应纳企业所得税=8 729 500×25%=2 182 375 (元) 。

假设为企业筹划成立“一对一”相关联的外贸企业, 并且不增加任何增值额, 则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作为内销处理, 应纳税额=111 295 937.75×17%+254 203 647.45÷ (1+17%) ×17%-40 937 467.05=18 920 309.42+36 935 572.71-40 937 467.05=14 918 415.08 (元) ;其中, 工业企业的销售额=111 295 937.75+217 268 074.74=328 564 012.49 (元) , 则内销企业合计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综合基金=14 918 415.08× (4%+7%) +328 564 012.49×2‰=2 298 153.68 (元) 。

工业企业向关联外贸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254 203 647.45÷ (1+17%) =217 268 074.74 (元) , 税额=217 268 074.74×17%=36 935 572.71 (元) , 则外贸企业出口可退税额=217 268 074.74×5%=10 863 403.74 (元) ;应纳地方综合基金=254 203 647.45×2‰=508 407.29 (元) 。

两个关联企业合计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综合基金=14 918 415.08× (4%+7%) + (328 564 012.49+254 203 647.45) ×2‰=1 641 025.66+1 165 535.32=2 806 560.98 (元) 。税负率= (14 918 415.08+2 806 560.98) ÷ (111 295 937.75+254 203 647.45) =4.85%。

对工业企业来说, 由于外销, 销售收入比原来减少36 935 572.71元 (365 499 585.2-328 564 012.49) 。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部分的产品销售成本=254 203 647.45× (17%-5%) =30 504 437.69 (元) 。

假设不考虑其他费用的变化, 则利润=8 729 500-36 935 572.71+30 504 437.69=2 298 364.98 (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2 298 364.98×25%=574 591.25 (元) 。

对外贸企业来说, 假设不考虑成立关联企业发生的相关费用, 则利润=254 203 647.45-217 268 074.74-26 072 168.96=10 863 403.75 (元) 。这也是外贸企业得到的出口退税应退税额。

应纳企业所得税=10 863 403.75×25%=2 715 850.94 (元) 。关联企业合计应纳企业所得税=2 715 850.94+574 591.25=3 290 442.19 (元) 。

关联企业税前利润合计=2 298 364.98+10 863 403.75=13 161 768.73 (元) , 则企业的销售利润率=13 161 768.73÷365 499 585.2=3.60%。

为出口企业保驾护航 第11篇

十年前,福建信保服务企业26家,一年的承保额大概是3000万美元,今年预计服务企业数量将超过1300家,承保额将超过73亿美元。十年之间,投保企业数量增长了约50倍,保额增长了约240倍,一般贸易渗透率从不足1%增长到了25%,客户覆盖面从2%增长到了20%,增长了10倍。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了伴随着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力度的逐步加强,信保的政策性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当前,全球经济继续处于缓慢复苏状态,美债、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中东北非动乱不休,新兴经济体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国际市场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速趋缓,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物价整体上涨,信贷政策收紧,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企业经营困难重重。

在这样的形势下,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外经贸事业“助推器”、“安全伞”、“平衡阀”的地位继续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温家宝总理在第110届广交会开幕式、天津滨海新区调研座谈会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发挥蝴保险政策的作用,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和基本平衡。今年以来,福建信保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满足市场需求,努力改善保险服务,及时出台相应的应对举措,全力以赴为出口企业排忧解难。

政策性特征进一步凸显

首先对外经贸事业的支撑作用得到加强。1-10月,福建信保累计承保了约63亿美元的出口,同比增长40%,—般贸易渗透率达到25‰其次大幅扩大信保的客户覆盖面。1-10月,新增投保企业255家,累计服务企业户数约1200家,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达到了19.2%。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公司服务保障的公司客户中,中小企业总数占比将近90%。我公司利用各设区市服务网点全覆盖的优势,采取区域统保、开发风险全覆盖区域保单等做法,通过与“七县两区”的全面合作以及“中小企业信用保险E计划”网上投保的形式,有效扩大了信保覆盖面,特别是让相应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享受到国家的政策优惠。

支持开拓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1-10月,虽然面临中东危机、日本地震、欧美债务危机等国际风险的冲击,福建信保仍保持着较为积极的承保力度,帮助企业应对风险。累计为出口企业新批限额44.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有力支持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如福建新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2006年与福建信保合作前,当年出口额仅300万美元,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该公司通过信用保险的买家调查与限额审批的风险控制,合理的筛选买家,争取到了国际上的大买家、大订单,5年间,业务量呈几何倍数增长,今年预计出口总量将达到1亿美元。

支持企业出口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19.8亿美元,同比增长58.4%;如宁德电机企业福安市鑫旺电机有限公司面对独联体的订单需求,在投保前考虑到独联体国家处于风险高发区,往往最终都只能遗憾地放弃订单,有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该司灵活采用了积极的结算方式,深化了几个俄罗斯买家的合作,开拓了新市场,实现了出口业务的稳健跨越增长。2010年全年累计出口独联体市场约200万美元,今年仅前10个月就已经对独联体国家实现了700多万美元的出口目标,业务量翻了三番。

承保OA等赊销结算方式金额合计45.8亿美元,同比增长44%,支持企业以更灵活的结算方式抢占市场。如漳州欧圣食品有限公司,在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大胆采取更加灵活的交易方式重新拿回了那些原先被迫放弃的订单,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出口额比2010年全年翻一番的目标,达到3000万美元。

对重点行业的支持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针对我省的重点产业和传统优势行业如鞋业、水产等行业诸多限额买方资信不足、满足困难的情况,福建信保主动邀请总部专家深入企业调研,为客户企业提供专业的风险建议,并加大企业的限额需求,满足企业出运安排。1-10月,福建信保支持轻工产品出口17.3亿美元,同比增长35.3%;支持机电产品出口14.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0%;支持纺织服装出口10.6亿美元,同比增长78%;支持农产品出口7亿美元,同比增长90%。在水产行业集中的漳州、宁德两市的水产出口企业实现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均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

协助进行融资的功能进一步提升

一是与有关银行进一步加强合作,优化流程,为企业打造融资平台。与省工商银行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福建信保的合作银行已经达到14家。

二是为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项下保单融资17.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5%。如福州鸿程投资有限公司利用信保保单项下融资功能,获得了银行的贷款,盘活了资金,规避了汇率风险,降低了成本,从而做大做强了业务,成功实现了企业发展的“三级跳”,出口量从2009年的2000万,2010年的5000万,今年预计可以实现8000万美元。

三是提供多样化的融资选择。通过订单融资支持企业融资5600万元人民币,通过担保服务为企业解决项目融资及保函额度1.2亿人民币。

管控信用风险的能力进一步体现

1-10月,福建信保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进一步帮助企业管控化解信用风险。一是在事前审查方面,调查了约1.1万个新买方的资信信息,帮助出口企业筛选新客户,甄别优质买方。发布了约4000条买方或银行的风险预警信息,提示企业注意风险。二是在事中管理方面,通过积极介入、有效协调,帮助企业减损金额1627万美元,同比增长59%。如受欧债危机影响,省内某大型台资家电企业被一意大利老买家拖欠货款330万美元,多次催款不利,企业正常运转受损。接到客户报案后,我司及时介入,并对买家进行干预和施压,最终迫使买家与出口商达成分期还款协议,并成功收回逾期全部货款。泉州某鞋服公司被一印度买家托欠货款22.5万美元,接到报案后,福建信保及时介入,也最终成功为客户追回了货款,挽回了损失。

中小企业出口 第12篇

关键词: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对策

一、中国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服装业出口现状表现为以下几点:服装出口量和服装出口额增长缓慢、服装出口价格连年走低且目前服装出口大部分为低利润的贴牌加工模式。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 我国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

1. 低价格竞争日益严重, 低成本优势在减弱

我国的非自主品牌的生产型企业数量众多, 僧多粥少, 于是就造成了订单分散、企业间竞争加剧的局面。为了抢到更多的订单, 在生产水平相似的情况下, 企业只能通过不断压价来获得竞争优势, 低廉的价格虽然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抢占价格优势, 获得更多订单, 但是逐渐微薄的利润使得企业的生存愈加艰难, 即使在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升高, 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 为保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出口企业提价幅度仍远低于成本的上升幅度。目前随我国物价水平的上涨导致各种费用的增加使得制造成本不断上升, 且由于无法转嫁也就无法一再压低价格。再加上制造业普遍面临的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些困扰我国服装出口的问题则变成了周边东南亚国家的服装制造业崛起的有力条件, 最终受威胁的只能是同样经营着代工业务的中国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企业, 我国的制造成本优势减弱。

2. 贸易摩擦日益严重, 加剧出口阻碍

我国低廉的出口价格容易使我国的服装出口企业陷入“反倾销”的贸易壁垒。根据WTO反倾销数据调查显示, 我国已成为纺织品服装遭受反倾销最为严重的国家。而反倾销案件的涉案金额一般都比较大, 因此一旦卷入将会对企业带来严重影响。此外, 反倾销还可能引起纺织服装企业的价格战, 使得原本就微薄的利润被一压再压, 企业也就无法抽出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 想要打破当前的贴牌加工模式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更是难上加难。

除了日益增多的反倾销, 绿色贸易壁垒也在增加。现今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变化, 更多的去追求绿色健康、舒适环保。不少发达国家以此为着力点, 变相对发展中国家的服装出口实行管制并制定出一系列与此相关的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对服装的面料、辅料的标准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而我国的服装生产技术还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和环保标准, 这就提高了我国服装进入国外市场的门槛。此外, 我国的环保法规与标准不完善, 无法与国际接轨, 增加了服装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

3. 受制于中间商, 发展空间有限

纵观国内的非自主品牌的服装出口企业的运营模式会发现, 他们中的大多数出口贸易方式都是借助中间商与国外客户联系。虽然只是多了一个中间环节, 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对于出口企业在订单操作、利润以及往后的业务发展方面都存在不利影响。

作为非自主品牌的服装出口企业, 出口价格太高, 则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唯一的竞争优势;而价格太低则会在缩减自己利润的同时为自己筑起一道道贸易壁垒, 无形中更加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再加上由于自身实力和国际市场发展等原因造成的无法摆脱的中间商操作模式使得中国即使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的同时也仍然受制于他国, 无法取得长远的战略性发展的出口困境。

4. 企业创新不足, 对外依赖性过高

我国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尚有待提高。一方面表现为创新机构不健全, 研发活动层次大多处于低端, 基本上没有涉及战略性的超前研究开发。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水平低, 尤其是中小型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企业, 能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已实属不易, 实在是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科技研发。

此外作为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企业, 一直遵循着“看样下订单”的贴牌加工操作模式, 而没有自己的服装品牌, 自然也就很难在国际服装出口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而只能作为发达国家的服装制造工厂, 大批量的生产低附加值的中低档产品。

5. 缺乏有力的政府支持

除了企业自身实力以外, 政府的政策对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企业的服装出口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国家的相关部门虽然一直在相关方面提供支持,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中小型服装出口企业融资难;企业税费负担过重;出口退税手续缓慢;未能建设有效的出口服务平台。

二、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存在问题的对策

1.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获得更多竞争优势

为了获得更多优势有必要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里的技术既是指生产技术也是指管理技术。在生产技术方面, 首先是面料工艺的创新化与绿色化, 力求使用的面料更加舒适、环保、美观。其次, 要求服装生产工艺更加先进。运用最新型的科技成果, 实现标准化。在管理技术方面, 则要实现生产线的信息化管理。对生产流程严格把控, 实现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无缝衔接, 及对各订单的生产情况进行实时掌控, 以方便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随时做出生产计划变更, 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机器的使用效率。

2. 改进技术, 减少贸易摩擦

如果没有严格的检验标准, 那么即使企业生产了绿色环保服装, 也很有可能由于没有达到国外的检验标准而被贴上“非生态纺织品”的标签。所以为了使我们的绿色产品能够顺利被国际市场接受, 国家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行为, 同时要确保我们的标准以及质量认证体系与国际接轨, 完全符合国际标准。

此外在有国内环保法规和标准的规范下, 需要提升生产技术实现生产出更高质量、无污染的产品目标。首先, 一直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印染技术要得到改进, 减少对大气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其次, 对于服装从原料到制成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要有完善的处理措施, 使其不至于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3. 高质量完成国外客户的订单, 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正如前文所说, 国外客户有时更倾向于通过中间商与我们做生意大部分是由于我们的服务水平还是偏低, 无法做到让客户完全放心、满意。因此, 为了打破中间商这个壁垒, 获得更多更直接的利润, 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企业需要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提高服务意识, 实现从供应商向服务商的转变。

首先, 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争取高质量的完成客户订单, 提高客户满意度。其次, 为客户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务也至关重要。比如及时向客户提供所需信息, 站在专业角度和客户利益角度提供专业意见和解决方案以及增值服务, 使客户能做出对未来的业务发展有利的正确选择。

4. 提高创新意识, 创立个性化的独立品牌, 降低对外依赖性

一方面, 企业要提高创新意识, 积极进行科技研发, 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技术优势, 还可以通过新技术来降低制造成本, 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 组建一流的研发团队, 研究出更加环保更具创新力的新技术是未来企业取胜的关键。

另一方面, 作为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企业, 没有独立品牌是很大的软肋, 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就只能做一个代工企业, 一旦成本优势彻底丧失, 企业将会毫无出路。因此, 企业要将眼光放在更长远的市场战略目标上, 努力建立自己的品牌, 同时提升产品品质和产品形象, 得到海外消费者的青睐。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降低我国服装对外出口的依赖性, 减少因别国经济或时局动荡给我国的服装出口带来的风险, 还可以使我国的服装出口企业从“微笑曲线”的底端走向两边, 从而帮助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5. 政府加强政策方面的支持

对于我国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企业的发展方面, 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 针对上面对政府方面的不足之处, 政府应该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支持:多渠道的帮助企业获得融资帮助;进一步完善服装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制度, 缩短退税时间;建设专门的针对服装出口的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魏晓红.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商贸, 2011 (24) .

[2]杨吴星.中国服装出口产业现状及行业发展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 2011 (12) .

[3]周灏.反倾销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影响的研究[J].观察思考, 2014 (9) .

[4]李易昕.中国服装出口与绿色贸易壁垒[J].才智, 2010 (10) .

[5]朱丽娜.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服装出口的影响[N].科技咨询导报, 2009 (15) .

上一篇:语音质量评价下一篇:地理教学点滴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