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路基处治方法

2024-06-08

软土路基处治方法(精选7篇)

软土路基处治方法 第1篇

软土路基泛指在淤泥及淤泥质土上修建的公路路基, 我国内陆平原, 许多山区的湖泊等水流非常缓慢的情况下中沉积沉淀, 多年后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形成的软粘性土。我们知道由于软土形成的地方水流不通畅、致使这类土主要由细小颗粒组成。试验发现粘土矿物和有机质颗粒表面都带有大量负电荷, 在与水分子的运动结合过程中发生强烈的物理作用, 在水分子与粘土颗粒、有机质颗粒的外围形成很厚的结合水膜, 这样使得土壤液化变现出松软的状态, 并且土壤颗粒在液化后的沉淀时期将会发生颗粒于颗粒之间的静电荷引力, 还有颗粒和颗粒之间的分子引力作用, 由此形成的结构呈絮状和蜂窝状。软弱土的土颗粒由于自身的生成环境及粒度、本身内部组成和自身特征, 造成在没有处理时经常呈饱和状态, 种种现象造成的是软弱土无法压密, 往往在没有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来不及压密。因此, 软弱土一般呈欠压密状态, 具有高孔隙性和高含水量, 而且使淤泥, 以致其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随埋藏深度很小变化。所以, 软土含大量的结合水, 并由于存在一定强度的粒间连结而具有显著的结构性。淤泥质土一般则呈稍欠压密或正常压密状态, 其强度有所增大。

1 软土的主要指标

1.1 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

天然含水量大事一个特点,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大致在40%~80%, 甚至最大的超过200%。液限也很大一般在30%~60%, 土体的天然含水量和液限的关系是当土体的天然含水量增大的时候土体的液限也是增加的。经过多组实测的天然孔隙比统计得出的数据一般在1~2之间, 有些数值到达最大测得的数据达3~4。实际测的饱和度都在95%左右, 天然孔隙比与天然含水量这两个指标呈直线变化关系。软弱土具有的高含水量的特征和高孔隙性特征就注定软土的压缩性非常强但是抗剪强度相对比较低。

1.2 软弱土层的渗透性

实测数据表明, 特别是在滨海地区或者三角地带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在i×10-4~i×10-8cm/s之间, 这些土层基本上有夹层, 夹层的材质有细砂、微颗粒的粉土等, 这些特征就决定了在水平方向对水的渗透性要比垂直方向要大得多。由于软弱土质渗透系数小、始终处于饱和状态, 天然含水量大, 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土体的固结过程, 许多情况下的试验过程是加荷一开始, 土体就会出现比较高的孔隙水压力, 这对路基的强度有显著的影响。

1.3 软弱土层的压缩性

多年实践发现, 软弱土层基本都是高压缩性土, 试验室实测压缩系数的范围都在0.1~0.2大多数都是0.7~1.5MPa-1, 局部最大达4.5MPa-1, 它随着土的液限和天然含水量的增大而增高。由于土质本身的因素而言, 这些土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下列特征:1) 变形比较大并且不均匀;2) 变形时间很长但比较稳定。

1.4 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小是软土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并且它在加荷速度及排水固结条件都有密切的相关, 试验发现不排水三轴快剪所得抗剪强度值非常小, 研究发现与其侧压力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在排水时候的抗剪强度伴随固结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2 软土的鉴别方法

1) 最常见的鉴别方法是根据建设部的部颁标准《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JGJ83-91) 中的有关规定中符合下面特征的就可以定义为软土: (1) 在野外情况下人们用肉眼观察土质的外观颜色如果是呈现以灰色为主的细粒土; (2) 将土样带到试验室进行试验测定天然含水量, 如果实测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1。上述情况如果确定那就是软土。

2) 交通部的部颁标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017-96) 中规定软土鉴别的方法;土样在试验室试验测定天然含水量≥35 (%) 与液限, 天然孔隙比≥1.0, 十字板剪切强度 (k Pa) <35 (注:十字板剪切强度 (Su) 35k Pa所对于的静力触探总贯入阻力 (Ps) 约为750k Pa。)

3 常用处理软土地基的材料与要求

3.1 天然砂砾

公路路基用作底基层或垫层的天然砂砾料透水性应良好, 不能含有机质土、粘土块和其它有害物质。天然砂砾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3mm, 含泥量不得大于5%。具体指标的确定必须经过试验确定。

3.2 石料

石料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 工程中一般要有碎石, 碎石是由岩石和砾石轧制而成, 必须保证碎石洁净、干燥, 要保证其颗粒形状应具有棱角, 不得掺有软质石和其它杂质, 粒径一般在20mm~50mm之间, 含泥量不应大于10%。片石普遍用在填石路基中, 抛石挤淤应采用质地良好的片石, 规格尺寸一般应小于300mm。

4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

4.1 铺设垫层

铺设垫层的方法一般适用于路基填方较低的路段, 要求在使用中软基的沉降值不影响设计预期目的。施工过程中设置垫层时, 要根据合理利用原材料的原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材料, 工程常用的材料有水稳定性好的砂或砂砾、水泥或石灰灰土, 也可用土工格栅当垫层、局部可以采用片石挤淤、砂砾垫层等等材料综合使用的方法进行处理。

4.2 路基土换填法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遇到含水量高, 但是软弱层较浅, 很容易挖除软弱土层时, 基本上都采取全部挖除后换填透水性好的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有些路基受到压力后就会沉降甚至局部路段出现变形的这种软土路基或者沼泽地段, 采取换填处理这样地段, 我们在开挖前首先要设计好排水工作, 同时要提前找好合适的弃土位置, 将开挖出的软弱土层中不适合回填的材料及时运走或晒干处理, 按要求分层回填并且碾压, 重新回填的材料必须经过试验确定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

4.3 排挤法、表层排水法

对于路基处于含水量高、淤泥压缩性大的有水塘、鱼塘等精置的湖泊地段的, 我们可以采用排挤法来处理。工程实践中排挤法一般是分为两种情况:常见的好似抛石排挤, 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通过爆炸排挤。局部有些路段土质较好, 但是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路基土松软, 为此我们在填土之前, 先在地表面开挖出一条沟槽, 尽量完全排除地表水, 通过晾晒的方法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水, 一定要保障施工机械可以顺利通行。对于原来土质比较好的通过晾晒后回填, 对于不能用的弃土后改换填透水性好的砂砾土或人工机制的碎石。

参考文献

[1]林宗元.岩土工程治理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88-204.

[2]叶书麟.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515-518.

[3]李声平.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 2005 (7) .

软土路基处治方法 第2篇

1.1 浅层软基处理技术

1.1.1 垫层法。

通常用于路基填方较低的地段, 要求在使用中软基的沉降值不影响设计预期目的。设置垫层时,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砂或砂砾及灰土, 也可用土工格栅、片石挤淤、砂砾垫层综合使用处理。

1.1.2 换填法。

在高速公路施工中遇到含水量较高, 软弱层较浅, 且易于挖除不适宜材料时, 一般采取挖除换填法, 包括受压沉降较大, 甚至出现变形的软基和泥沼地带。处理这种地基, 开挖前要做好排水防护工作, 将开挖出的不适宜材料运走或做处理, 然后按要求分层回填, 回填材料可视具体情况用砂、砂砾、灰土或其他适宜材料。

1.1.3 排挤法。

当高速公路经过水溏、鱼池和较深的流动性强的淤泥地段时, 常遇到含水量高、淤泥压缩性大、淤泥质粘土软基以及水下软基等, 对这类软基可采用排挤法来处理。排挤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抛石排挤, 另一种是爆炸排挤。

1.1.4 表层排水法。

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 在填土之前, 地表面开挖沟槽, 排除地表水, 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 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 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1.2 深层软基处理技术

1.2.1 袋装砂井法。

袋装砂井排水固结措施, 其施工简便, 费用较低, 加固效果较好。施工时将袋装砂放入套管井内, 填塞密实, 逐节拔出套管, 顶面铺设水平砂垫层或排水砂沟。软基中的水分在上部路基填土载荷的作用下, 通过砂与水平砂垫层或纵横相连通的排水砂沟相通, 形成排水通道, 使软基中的水分排走, 从而达到排水固结软基的目的。

1.2.2 挤密砂桩法。

采用类似沉管灌注桩的机械和方法, 通过冲击和振动, 把砂挤入土中而形成的。挤密砂桩的主要作用是将地基挤实排水固结, 从而提高地基的整体抗剪强度与承载力, 减少地基的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这种方法一般能较好地适用于砂性土, 不适用于饱和的软粘土地基处理。挤密砂桩用砂标准要求与袋装砂井的砂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挤密砂桩也可使用砂和角砾的混合料, 含泥量不得大于5%。

1.2.3 振冲碎石桩法。

碎石桩是一种与周围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的桩体。碎石桩处理软基过程就是用振冲器产生水平向振动, 在高压水流作用下边振边冲, 在软弱地基中成孔, 再在孔内分批填入碎石料, 这时振冲器边振动边上拔, 使得碎石料振挤密实。碎石桩桩体是一种散粒体的粗颗粒料, 它具有良好的排水通道, 有利于地基土的排水固结。在软基处理中, 特别是具有高填土桥头等过渡路段, 为了减少地基土的变形, 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 增强地基土的抗滑稳定能力, 采用碎石桩加固处理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1.2.4 粉喷桩。

粉喷桩是利用粉体喷射搅拌机械在钻成孔后, 借助压缩空气, 将水泥粉等固体材料以雾状喷入需加固的软土中, 经原位搅拌、压缩并吸收水分, 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 使软土硬结, 形成整体性强、水稳定性好、强度较高的桩体, 与桩间土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从而提高路基强度。其特点是强度形成快、预压时间短、地基沉降量小。粉喷桩加固软基主要适用于高含水量、高压缩性的淤泥、淤泥质粘土及桥头软基的处理。有关试验表明, 一般含水量大于35%的软基宜选用粉喷桩。

1.2.5 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是一种能够加速软土地基排水固结的垂直排水材料。当它在机械力作用下被插入软土地基后, 能以较低的进水阻力聚集从周围土体中排出的孔隙水, 并沿垂直排水通道排出, 使土体固结, 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塑料排水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足够的纵向通水能力、较强的滤膜渗透性和隔土性。

2 软基检测

换填质量检测包括:分层施工质量检查和工程质量验收, 主要是检验垫层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垫层的分层施工质量检测可采用环刀压入、灌砂法等。换填结束后, 可按工程的要求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验收方式可通过荷载试验或者静力触探试验等。桩体质量检测方法主要有载荷试验、静 (动) 力触探试验以及波速试验等, 载荷试验主要检验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静 (动) 力触探试验主要检验桩间土的加固效果, 波速法主要是通过测定地基处理前后基地中波速的变化来判断处理的效果。静力触探主要功能是评价地基处理前后土的容许承载力, 但不适用于大块碎石类地层和基岩。动力触探是一种较为粗略的定性方法。

强夯等表层处理的检测方法分为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可采用静 (动) 力触探、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以及平板载荷试验等等, 质量检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条件和公路等级确定。

深层搅拌法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取样检验、现场载荷试验、开挖检验等多种检测手段。在施工期间应及时检查施工记录, 确保工程质量。

另外, 在地基处理施工以及运营过程中进行变形观测也是常用的质量监控及检测手段。观测内容包括:孔隙水压力观测、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等, 在施工期间可根据观测结果控制施工进度。在实际工程中, 各种检测手段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也有多种检测手段, 在选取检测方法时, 应根据现场条件确定。

3 软基处理的常用材料质量要求

3.1 砂砾料

用作垫层的砂砾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它有害物质。砂砾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3mm, 含泥量不得大于5%。

3.2 碎石

碎石由岩石和砾石轧制而成, 应洁净、干燥, 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 其颗粒形状应具有棱角, 不得掺有软质石和其它杂质, 粒径宜为20~50mm, 含泥量不应大于10%。

3.3 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应符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 对土工织物, 还应具有较高的刺破强度和握持强度等。土工合成材料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土工合成试验规程》的规定。

3.4 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是由芯体和包围芯体的合成纤维透水膜构成的复合体, 应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足够的柔度,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的规定。

3.5 片石

抛石挤淤应采用不易风化的片石, 其尺寸应小于300mm。

3.6 水泥

水泥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图纸要求, 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质的劣质水泥。所用水泥指标还应符合水泥相应标准的规定。

3.7 石灰

石灰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表4.2.2所规定的Ⅲ级以上的要求。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3.8 材料的采购和保管

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的塑料排水板、土工合成材料、砂袋及石灰、水泥、砂等材料, 都必须按施工图纸和规范的要求的质量指标采购进购、堆放, 严禁材料被污染或混合堆放, 过期产品严禁使用。塑料排水板、土工合成材料和砂袋等材料应贮存在不被日光直接照射和被雨水淋泡处, 应根据工程进度和日用量按日取用。

4 结论

软基处理一直是公路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地形的复杂多样决定了不同的地质状况应采用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 即使相同的地质情况, 采用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也会有不同的效果, 我们只有综合各种技术处理措施, 才能真正处理好高速公路软基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 在科研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新的技术将不断涌现, 将不断地推动高速公路建设技术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 (JTJ017-96)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张晓春.软基处理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05 (1) .

软土地基的特点及处治方法探讨 第3篇

1 软土地基的特点

1.1 淤泥软土地基特点

《工程地质手册》 (第四版) 中规定, 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 液限指数大于1的细粒土称为淤泥, 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而小于1.5, 液限指数大于1的细粒土称为淤泥质土。《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规定, 淤泥性土是指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 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0的粘性土, 分为淤泥质土、淤泥、流泥和浮泥。

淤泥软土地基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构成的地基, 其承载能力低。淤泥土主要分布在沿江冲积平原区、沿海地区、内湖区, 主要由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河流作用、海侵地质作用等逐渐淤积而成。主要成因有滨海相、溺谷相及冲 (洪) 积相沉积等。淤泥土呈现灰-深灰色, 或灰-灰绿色, 或灰色-灰褐色, 流塑-软塑状念, 常夹有粉土、细砂或亚粘土薄层、腐植质和贝壳碎屑, 部分有腐臭味, 其工程地质特性有:含水量高、具有高压缩性、渗透性小、抗剪强度较低等方面。

1.2 砂性软土类地基特点

砂性软土类也可以称为软黏土, 它是第四纪后期形成的海相和湖泊相的黏性土沉积物或河流冲积物, 有的属于新近淤积物。砂性软土是砂粒粘土混杂构造, 内部常常含有封闭砂团, 出现在砂层与软土层的过渡段。砂性软土类工程特性受其砂粒含量多少、形成历史而变化, 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压缩系数的高和渗透系数小等方面。

1.3 斜坡软土地基特点

斜坡软土是一种分布于斜坡上、岩层间的坡残积、坡洪积、溶蚀沣地型斜坡软土。斜坡软土可分为断层型软土和层间型软土等两类。一般可通过地形地貌、岩性、岩层产状和气象资料等资料, 来综合判定该软土是否存在。斜坡软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山地、丘陵或平原到高原的斜坡过渡带中, 如自然坡度为5~20°的构造剥蚀山麓斜坡, 山前平原、山间洼地或盆地周边的缓坡等坡麓地带, 斜坡台地, 局部存在于20~30°斜坡间凸起的坡梁上等。斜坡软土工程特性为:天然含水量一般小于或接近液限、有机质含量一般为4%~31%、孔隙比较大、天然快剪强度较高和压缩性较高等方面。

1.4 粘性软土类地基特点

粘性软土分布广, 以长江口北侧粘性土为典型, 它是第四纪地层, 其成因主要为受到多次旋回海侵海退, 长江径流水体与海水水位的位能差以及成、淡水的交混等影响, 长江口北侧沉积类型较复杂, 多种沉积物混合。该软土特点丰要表现在:粘性土中砂层多、粉粒含量高、物理性指标偏差, 但指标偏好、孔隙比一般大于, 等于或接近1以及天然含水量一般大于或等于液限等方面。

2 软土地基的处治方法及施工

2.1 淤泥软土地基处治方法

对于厚度较小埋深较浅的淤泥软土可考虑采用置换法, 如清淤换填、抛石挤淤、强夯置换, 也可采用加筋土的方法如土工格栅, 或设反压护道进行处理。对于较厚的淤泥软土可采用排水固结法, 如排水预压法、堆载预压法等, 也可采用胶结法, 如水泥土夯实桩、灌浆法、CFG法、水泥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法、钢渣桩等。在一些工程地段如安徽省沿江高速公路大渡口段、福厦高速铁路等中, 淤泥软土地基处治取得很好的效果。

2.2 砂性软土类地基处治方法

砂性软土地基一般采用换填法、挤密法等。对于地下水位稍高的饱和砂土可采用重锤夯实法, 对于非饱和砂土可以采用爆破法, 对于松砂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砂石桩、注浆法、碎石桩、砂桩等方法。另外冻结法也可用于砂性软土地基处治。

工程中常铺设土工格栅来减少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 以达到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的目的。铺设土工格栅时, 应将土工格栅拉直、顺平, 并紧贴下层路基。土工格栅端头一般采用用“U”形钉固定, 搭接处至少重合10cm, 并用尼龙绳捆扎, 注意横向相邻两个重叠缝不应在同一条直线上, 土工格栅强度高的方向要垂直于道路线路中线铺设, 边铺设设边填筑, 尽量避免铺开的土工格栅遭遇太阳暴晒, 另外注意填土厚度以避免被挖机和运输车压坏。

2.3 斜坡软土地基处治方法

对于斜坡软土, 选线时应首先考虑绕避, 必须要通过时应优先考虑桥梁方案, 慎重选用隧道方案, 特别是浅埋隧道。在斜坡软土地带施工要注意排水, 且不得轻易加载扰动。斜坡软土地基处治方法主要有排水、地基置换和挡护等方面排水处治就是在软土分布地段设置完整的纵横向排水系统;复合地基处治先应考虑采用振冲碎石桩法, 若软土中含碎块石较多, 且土层不排水, 抗压强度低, 造成无法做振冲碎石桩, 可考虑做强夯碎石墩;挡护措施就是设置桩基托梁、衡重式路肩挡土墙, 路肩墙顶应埋设边桩, 并按相关要求进行位移观测。

2.4 粘性软土类地基处治方法

粘性软土类地基可采用置换法 (如夯坑基础、砂桩、钢渣桩、CFG法) 、加筋土法 (如土工织物、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搅拌桩) 等方法处治。对松散的非饱和粘性土可采用挤密法, 如挤密碎石桩、热加固法;对于地下水位稍高的饱和粘性土可以采用重锤夯实法、粉喷桩等方法。

3 结语

选择软土地基处治方法一般可从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层厚埋深、填筑高度、填筑材料、场地情况、公路等级、建设工期、经济、可靠、施工等方面考虑。除在一些试验工程选用一些新的方法外, 一般工程均采用常规、传统的方法, 因为这些方法具有技术可靠、效果明显、施工容易和经济等方面的优点。在实际工程中, 常常几种处治方法综合使用, 以达到最佳效果, 如抛石挤淤法和加筋土法组合使用, 抛石挤淤法与反压护道法综合方法、抛石碾压与深层搅拌法组合方法、抛石挤淤法与强夯法相结合的方法等等。各类软土地基的处治方法相互联系, 但有各自的特点, 如处治原理、施工工艺、注意事项等。

参考文献

[1]吴国光.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白涛.关于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J].科技风, 2010.

[3]余能.水泥土搅拌桩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科技, 2010.

[4]张加谋.软土地基基础设计与探讨[J].水利水电, 2001.

[5]车欣燕, 于新.浅谈软土地基路基施工方法[J].丹东海工, 2006.

[6]姜志强, 冯悦.湿喷法水泥搅拌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施工实践[J].科技资讯, 2010.

软土路基处治方法 第4篇

1 公路软土地基病害现象及原因分析

公路是一条带状的, 承受动静两种荷载的特殊人工构造物。由于它分布较广, 使用标准要求较高, 因而对公路地基施工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同时公路这个特殊的构造物不可避免地要经过大量的软土地质地区, 因而对软基处理不当, 将会使路基沉降过大, 导致路堤失稳, 路面开裂, 桥台与路基的沉降不同而产生桥头错台, 路的中心沉降过大引起涵管弯曲和路基路面横坡变小等问题, 严重者甚至被彻底破坏。因此, 从高标准, 高质量的使用要求出发, 合理、可行地处理好软土地基, 已成为公路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公路软土地基病害处治方法

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虽然在对其认定上尚无完全一致的结论, 但从广义上讲, 只要外在荷载加在土基上, 就有可能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型和强度不够等问题, 都应视为软基而认真对待, 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一般按处理的部位可分为地基处理和路堤处理。处理的目的是针对软土基层采取人工的方法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增加地基承载力, 改善地基土的压缩特性, 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软土地基病害处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砂垫层、置换填土、抛石挤淤法

2.1.1 砂垫层

砂垫层使用范围:路堤高度小于极限高度的2.0倍以内, 软土层不厚或虽厚但有良好排水条件, 且砂源丰富、工期不紧的情况。在软土层顶面铺设排水砂层, 以增加排水面, 使软土地基在填土荷载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 提高其强度, 满足稳定性的要求。

砂垫层的铺筑厚度一般为0.6~1.0m, 视路堤高度和软土层厚度及压缩性而定。砂 (砾) 垫层用料要求级配良好、含泥量低、质地坚硬的粒料, 一般以不均匀系数大于10、含泥量不超过3%的洁净中、粗砂为好, 也可采用天然级配砂砾料, 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cm, 砾石强度不低于四级。砂垫层施工中, 砂垫层的密实化处理是施工中的关键工序之一, 直接影响垫层质量。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振动法、水撼法、碾压法等, 这些方法都要求对砂 (砾) 适当洒水, 逐层密实, 每层铺填厚度主要根据振动能量大小、设备质量和密实化原理的不同确定, 一般在15~35cm。如采用砂砾石, 应无粗细料分离现象, 且砂垫层应宽出路基坡角0.5~1m, 两端以片石护砌以免砂料流失。

2.1.2 置换填土

在泥沼地带及软土厚度小于2m, 路堤高度较低时, 一般采用置换填土法处理。首先将软土全部或部分挖除, 并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 (必要时添加适量水泥、石灰) 进行分层填筑。实践证明:置换填土可以有效地处理某些荷载不大的建筑物地基问题, 例如:中小桥涵等的地基。

2.1.3 抛石挤淤法

淤泥厚度小于3m, 表层无硬壳, 呈流动状态, 排水困难, 石块易于取得的条件下可采用挤淤方法, 挤淤施工用料采用不易风化石料, 抛投的顺序应沿路中线向前抛填, 再逐渐向两侧扩展, 以使淤泥向两旁挤出。当软土或泥沼底面有较大横坡时 (陡于1:10) 抛石应从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展开, 并在低的一侧多抛一些, 使低侧边部形成约有2m宽的平台顶面。

片石高出软土面后, 应用较小的石块填塞垫平, 用重型机械反复碾压, 以使填石紧密, 然后在其上铺设反滤层, 再行填土。

2.2 土工布加固地基、路堤法

土工织物作为补强材料加固地基, 其作用类似柔性柴排, 路堤基底铺设土工织物时, 土工织物的布端要折铺一段并锚固, 铺设两层以上土工织物, 两层织物中间要夹0.1~0.2m砂层。在地下水位较高, 松软土基路堤中, 采用热隔土工布加强路基刚度, 有利于排水, 在高填路堤, 可适当分层垫隔, 在软基上隔垫土工布可使荷载均布。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质量轻、整体连续性好、抗拉强度较高、耐腐蚀、抗微生物侵蚀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各点:

1) 在整平好的下承层上按路堤底宽全断面铺设, 摊平时应拉直平顺, 紧贴下承层, 不得出现扭曲、折皱、重叠。在斜坡上摊铺时, 应保持一定松紧度。

2) 铺设土工聚合物, 应在路堤每边留足够的锚固长度, 回折覆盖在压实的填料面上。

3) 为保证土工合成材料的整体性, 当采用搭接法连接, 搭接长度宜为30~90cm;采用缝接法时, 接缝宽度应不小于50cm;采用粘接法时, 粘接宽度不小于50cm, 粘接强度不低于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强度。

4) 现场施工中, 一方面注意土工合成材料破损时必须立即修补好, 另一方面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 错开长度不小于0.5m。

5) 在土工材料堆放及铺设过程中, 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和暴晒, 以免性能劣化。

2.3 碎石桩法

振冲碎石桩法是利用振冲器作振动贯入, 以端部高压水流边振边冲在软弱地基中成孔, 在孔内分批填入碎石加以振密制桩, 与周围粘性土形成复合地基。桩的施工顺序一般是由里向外或由一边推向另一边, 这样有利于挤走部分软土。对抗剪强度低的粘性土地基, 为减少制桩时对原土的扰动, 宜用间隔跳打的方式施工, 其工艺流程为:整平原地面→机具定位→成孔→清孔→固壁→填料制桩→机具移位。碎石桩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强度较低的软粘土中施工时, 关键是保护好孔壁。使孔道畅通, 应采取“先护壁、后制桩”的方法, 即在开孔时不要一下到达加固深度, 可以先到达第一层软弱层, 然后加些料, 进行初步挤振, 让这些填料挤到此层的周围, 把这段的孔壁保护住, 接着再往下开孔到达加固深度。

2) 在粘性土中制桩, 当土中泥浆太稠时, 骨料在孔中的下降速度将减慢。不仅影响施工进度, 而且影响成桩质量。所以在成孔后留有一定的时间清孔, 将回水把稠泥浆带出地面。

3) 施工中遇到地基中有硬层时, 成孔时要适当进行扩孔。

4) 加料时应本着“少食多餐”的原则, 每次倒入的填料数量在孔内堆积约1m高, 然后用振冲器振密, 再继续加料。否则一次加料过多, 使堆积在孔内的填料过厚, 振冲器难以穿过, 不宜把填料振实, 导致“断桩”或“缩径桩”。

3 结语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很多, 总之, 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在于增强路堤的稳定性, 减少工后不均匀下沉, 为此, 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保证施工质量, 达到处理目的。

摘要:软土地基通常情况下指地基承载力达不到其上面的构造物要求的承载力, 或虽在建筑物施工时能达到要求, 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本身的原因或水的原因, 使得地基失稳, 造成构造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以至彻底破坏构造物的不良地基。

路基不均匀沉降病害分析与处治方法 第5篇

1 病害成因分析

路面沉降病害的两大成因, 一是路基填土出现压缩变形, 二是路基的地基发生沉降变形。通过多年地质勘探和路基状况检测可知, 路基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的成因是多样的, 本文把路基沉降病害的主要成因列举出来, 包括:

1.1 地基固结沉降

路基之所以出现不均衡的沉降或者过大沉降现象, 其发生的原因有:路基中软土层发生固化, 原有路基高度下降, 导致部分地基出现沉降。同时在进行公路施工时, 对于公路的部分周遭是水塘、小溪、河流、涌的路段假设清淤物质处理不净, 在原有清淤物质的基础上回填材料则导致路基中含有软土层, 当软土层发生固结时, 该部分公路路段则会出现地面沉降导致公路断裂或开裂。对于部分地表水以及地下水存在排泄不通的地基不是常言的软土地基, 部分之所以出现地表水或者地下水排泄不通是因为对该路段进行设计时不合理或者施工时出现施工不当, 导致等载预压工作没有依照要求落实。所以在道路通行时, 因为地表水渗入路基, 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通常在进行公路施工时面对软土地基的情况, 因为对地基开展等载或超载预压的时间不充足, 往往施工后该路段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由其是对于那些属于半填土半挖路的地基而言, 软土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更易发生, 沉降程度也更大。

1.2 路基压缩变形

路基填土在负荷过大以及超载时会发生非线性变形, 路基变形的类型包括:塑性变形以及弹性变形。路基发弹性变形的成因是路基负荷过重, 在连续累积的负荷下逐渐发生内部结构的变形最后导致地基变形开裂、同样路基在时间的迁移下会逐渐累计发生压缩变形。路基在填土压实时, 受到施工条件, 进度, 以及安全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在进行高路堤施工时, 对于部分地段的地基填土压实不足时, 由于土体的重量和外加的重量下, 也会导致该路段发生差异变形, 最终导致路段出现裂痕或断裂。对公路开展施工, 要求施工方严格遵守填土材料以及级配的把控。因为施工时的填料和级配不当同样会导致路基出现变形裂开。对填料和级配进行把控的具体方法:首先, 开展路基填土时要求掌握好分层碾压的厚度, 尽量做到降低其厚度以实现对小颗粒以及软弱填料进行有效碾压, 防止在超负荷状态时, 回填料发生沉降变形。另外, 对填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和质量把控。因为填土材料包括多种成分, 不同成分的属性不同, 那些发生膨胀的回填料会在水的渗入时出现隆起, 所以当地基排水不通时, 水渗入地基导致基地隆起变形。

对于半填土半挖路的旧地基进行施工时, 新地基和旧地基两者存在应力差异, 该路段的地基也极易出现不均衡的地面沉降。

2 常用的应对策略

路基的不均匀沉降的的解决办法的大前提维护路基的稳定, 尽可能降低路基的总体沉降量, 尽可能保持地基均匀, 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常用的不均匀沉降的治理办法有:

2.1 地基处理

面对软地基的其治理办法是严格把控施工后地基的沉降差异以及地基的总体沉降度。在国内, 常用的软地基处理办法包括:在地基增设塑料排水板以及装一袋袋的砂井, 等载固结排水、水泥粉喷桩、超载预压等。其中最具备优势的软地基施工法是超载预压, 该办法有利于减少施工后地基的固结沉降, 地基出现沉降的数值也较小。

2.2 压力灌浆法

对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通常采用压力灌浆法对其进行处理, 其原因是压力灌浆法的施工挖凿量少, 处理效果明显并且对路段的交通影响时间少, 对市民、居民的生活影响小。

2.3 采用强夯法, 提高路基密实度

对于路基密实度低的路段多使用冲击碾压法以及强夯法。强夯法的不足在于采用该办法对路基进行治理能够有效冲击路基的内部结构, 不能用于公路的桥头、涵洞等部位。路基内部结构的冲击不利于路基边坡的稳定, 采取这两种施工法也加大了施工工程的费用。

2.4 部署过渡性路面

低等级过渡性铺筑是一种常用于解决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治理办法, 其原理是首先对路面进行铺筑, 沉降过后对其进行加罩面处理, 是一种被动的地基沉降治理办法。

2.5 应用土工合成材料

采用土工格网地基沉降处理办法的原理是首先对地基的中心位置分层进行土工格网的铺设。实现路基填料的加筋, 提升填土的支撑力度, 降低填土路堤的重量。降低了新旧路基衔接处的地基沉降差异。土工格网的铺类别包括:顶部和底部加密、中间中空、顶部加配2到3层格网, 其间距0.5~0.6m, 中间间距在一米左右, 路基填筑部分地基表面使用满铺方式进行布置, 其他的格网则伸入到原本路基的2米处, 新路基的3到4米处, 对新旧路基进行衔接。

土工合成材料对路基进行不均匀沉降进行有效治理外, 还有加筋固土排水、滤层以及隔离等功能, 但是对于路基填料的要求较高。

3 土工格室处治方法

在1980时期, 出现了土工格室的新型三维土工合成材料, 如下图1所示。新型的土工格室的优势是化学性能稳定以及高强度以及适应性好。所以至土工格室出现后, 被国外的公路施工以及水利工程中广泛使用, 并且施工成果好。土工格室的办法在中国对用于对软土地基以及铁路基的沉降中, 土工格室的优势被学术界和建筑施工界所推崇, 因为其具备高度的优势, 是其他土工材料所没有的。

3.1 土工格室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机理

土工格室能够对地基进行不均匀沉降治理其原理包括:土工格室通过格室对填料进行约束, 增加了填料的紧密度, 由此产生了填料的支撑力, 构成了一个整体的高强度和抗弯拉、对应力作用和位移进行隔离过渡的复合体。土格网室的加筋作用, 使地基的荷载均匀, 增强其加筋作用, 分散了应力维护路基的稳定。

3.2 土工格室的施工工序

土工格室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工合成材料, 施工快捷、方便、省力, 具体施工工序见 (图2) 。整平施工场地, 清除杂物。铺设施工垫层并压实, 然后铺设土工格室, 铺设中要尽量拉紧, 不得有褟皱。及时用填料填充格室内并压实, 同时观测格室变形和检查密实度, 最后修正完工。

3.3 土工格室与其它材料的经济分析比较

土工格室加强夯处理方案和粉喷桩加土工布砂垫层方案处理软弱地基作比较, 按每公里造价计算:

(1) 土工格室+强夯处理方案:a.强夯地基费用约15元/平方米;1000米长线路;路基底面宽12米;费用:15×1000×12=18万元。b.级配砂石25元/方;费用:25×1000×12×0.4=12万元。c.土工格室单价70元/平方米;费用:70×1000×10=70万元;合计:100万元 (不包括其它零散费用) 。

(2) 粉喷桩+土工布垫层处理方案:a.粉喷桩市场最低价格约30元/米;30×1000×12×3×1.6=172.8万元;b.土工布12元/平方米

12×1000×14×1.1=18.48万元;c.级配砂石料, 25×1000×12×0.3=9万元;合计:200.28万元。

由以上数字看出:土工格室加强夯加固综合处理方案仅是粉喷桩加土工布处理方案费用的50%左右。

综上述所见, 土工格室在处理软弱地基方面具有施工简便、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施工工期的特点,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是值得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

4结语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设计部门应把地基、路基、路面作为一个系统去综合考虑。实践证明, 土工格室是处治路基不均匀的一种有效方法, 值得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颜春等.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分析与处治措施[J].广西交通科技, 2002 (4) .

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沉陷处治方法 第6篇

1 换土复填法

因为填筑土质不符合要求,路基出现下沉但面积,不大且深度不深,且不影响通车运营,采用换土复填方法是一种快捷的方法,此方法是将原路基出现病害部分的土挖去,更换新的且符合规范要求的土。一般采用级配较好的砂砾土,或塑性指数满足规范要求的亚粘土为宜或改良后满足要求的土,回填时,挖补面积要扩大,且逐层挖成台阶状,由下往上,逐层填筑,碾压密实,压实度要求高出原路基压实度1~2%个百分点为宜。如需要时,可结合土工合成材料进行施工,这种方法是只要掌握好路基的填筑方法即可,细节处理到位,没有复杂的技术要求,比较经济的一种处理方法。

2 固化剂处理法

在处理高填方路基下沉中,如果更换路基填料受到限制,且填筑料数量不大时,可在原填料中掺入一定品种与数量的固化剂处理路基病害。固化剂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其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决定了不同的类别、特点和固化方法、路用材料固化剂从形态上看可分为固体、液体两大类;从化学构成上看,可分为主固化剂和助固化剂两大部分,其中固体粉状固化剂中主要以石灰、石膏水泥为主,助固化剂采用高聚物如聚丙烯酰氨,聚丙烯酸或含有话性基因的有机化合物;液态状固化剂主要多采用水玻璃,助固化剂则采用各种无机盐,如:碳酸钙、碳酸镁等,前者与土混合加压,适合于表层,或浅层土的固化,后都使用时,采用特殊工艺将浆液注入土中使土固结,适合于深层土的固结。目前固化剂的各类很多,在道路工程中使用时可根据用土的各类与固化剂的成分、类型选用,其各种固化剂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可参照有关材料。

3 粉喷桩法

对于处理10m以内路基下沉病害,采用粉喷桩加固技术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粉喷桩处理软基之间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在原地基中形成了强度,刚度较大的桩体,同时,也使桩周围土体性质得到改善,桩体与桩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外来荷载。

使用粉喷桩加固路基应认真调查路基病害的情况,认真做好粉喷桩施工设计(桩径、桩距、固化剂掺入量,桩身强度等)施工中严格控制固化剂掺入量,粉喷桩龄期,土样含水量,混合料搅拌的均匀性,着重抓好施工中的几个环节:严格按粉喷桩施工规范施工,严格掌握钻机的就位、钻进、提升、停喷、重复的工艺流程。做好粉喷桩的质量控制,粉喷桩处理软基属隐蔽工程,通常是昼夜施工,必须做好粉喷桩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桩距。桩位检查,逐桩控制喷粉量,桩长等。

4 压浆法

4.1 压浆法

压浆法是利用液压,气压等原理,通过注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浆液充填渗透,和挤密等方式占据土粒间或岩石裂缝中的空间,经人工控制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颗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合体,压浆法已在我国煤炭、水利、建筑、交通和铁道部门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浆液的扩散能力与压浆压力的大小密切相关,所以对不同填料及形态的路基,采用多大压力注浆,主要取决于路基的密实度、强度和初始应力,钻孔深度、注浆位置及灌柱次序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难于准确预知,因而必须通过现场试验来确定。水泥浆液在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注浆压力条件下,在地下流动的形式不同,当注浆压力较低时,路基填料渗透性较好,水泥浆在中等程度的情况下以渗流的方式渗入路基土的孔隙,这时认为路基原结构未受扰动和破坏,注浆量及浆液扩散半径常用线性渗流理论求解,当压力逐渐加大,其它条件不变时,浆液的流动由线性转变紊流、在紊流条件下的注浆量与浆液扩散半径常用紊流理论求解。上述两种情况总称为渗流注浆法,适用于碎石、砂砾土填筑的路基,对于粘性土填筑的路基,由于其渗透性很小,通过渗入注浆法难以奏效,当注浆压力提高到一定程度的会发现单位时间注浆量明显上升,实际上粘土路基已在注浆孔周围发生径向劈裂,浆液沿裂隙流入土体,并将土体切割成不规则的块体,在块体之间形成互相穿插的脉状水泥结石,粘性土又受到充填浆液的压缩,形成一种复合材料,从而提高路基的强度和刚度,还有一种化学注浆,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作为填充物,进行注浆的。

灌注透水性良好材料的路基压力可由小到大,压力控制在1~2MPa即可,不可过大,否则会使路面鼓形成新的病害,粘土路基适用于劈裂法常用注浆压力范围在1.0~6.0MPa且注浆浆孔渗透范围在1~1.5m左右,另外水泥注浆,一定要注意地下水对注浆质量的影响。

4.2 压浆法施工程序

1)布孔原则及方法。根据路基的强度要求,结合固结注浆的特点,路基形态等因素考虑,遵循慨要充分发挥注浆孔的效率,又有保证浆液留在路基有效范围以内的原则,布孔时,不应祝路基实际情况而定,若全幅注浆,应采用等距离梅花形方格网布孔,中间孔浅,边缘孔较深,孔间距应为1~2m为宜。2)成孔钻机选用。成孔必须是干法钻进,钻进时绝对不允许加水,孔径在3~5m为宜,尽量选用小型潜孔钻,成孔较好,其优点是进度快、易移动,操作简单,成本低。3)注浆花管。注浆花管应根据钻孔的孔径与孔深而定,一般来说注浆结束后注浆花管就不在拔出,作为非预应力锚杆留在路基内,可起到管架作用,对于提高路基强度有很大好处。4)注浆施工方法。注浆施工主要包括注浆压力,浆液浓度、注浆量,注浆次序等内容。如何选择和控制注浆压力和浆液浓度等因素,是注浆施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注浆压力是保障注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压力过小,浆液射流达不到预计范围内,达不到注浆的目的,因此在大面积注浆之前应提前做好试验,注浆次序是注孔的受注顺序。一般以三次序注浆为好,应事前根据注浆孔平面图设计好注浆次序。第1、2次序孔以单孔注浆量为控制标准,第3次序为回压注浆,注浆结束应以设计的终孔压力和平均单孔注浆量为双重控制标准。单孔注入量=排距×孔距×孔深×路基孔隙率。路基孔隙率依据路基压实度确定,由于路基压实度确定的比较复杂,我们应在注浆时加一块流量表以便对单孔注入量进行校验。

摘要:高填方路基沉陷是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该文详细介绍了高填方路基沉陷处治的压力灌浆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对浆液的经济性与可灌性、结石率及灌浆过程中的路面抬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填方路基,沉陷处治

参考文献

[1]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0-2004) .人民交通出版社.

软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 第7篇

所谓的软土指的是那些土层中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的软弱土层。因为软土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和孔隙比大的两个特点。所以其“含水量通常保持34%~72%之间, 液限一般集中在35%~60%, 饱和度一般不小于95%, 孔隙比也在1.0~1.9之间, 塑性指数基本为13.3”。综合以上因素考虑, 若想在软土地基上进行路基的修筑, 则需要实现对软土进行处理。故在某些时候, 我们习惯上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土都划归为软土的分类。

2 软土地基路基处理的基础方法

如果经过稳定验算或者沉降计算发现路堤不符合设计要求时, 则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重新加固。加固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 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作为一种带有孔道的板状物, 插入到土中之后就会形成竖向的排水通道。由于其具有施工简单、方便快捷和应用性较为广泛的特点, 同时, 其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18m, 所以被广泛地应用到软土地基的路基处理办法当中;2) 砂井:所谓砂井指的是利用多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 或者通过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的使用在地基中实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孔眼, 同时将中、粗砂灌入其中, 最终形成砂柱。因为这样的砂井在软粘土中具有排水和通道的作用, 又称其为排水砂井。在砂井的顶面需要铺设垫层, 以达到构成全面、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的目的。需要强调的是:砂井的适用范围为:软土层厚度不小于5m和极限有效处理深度为18m的情况;3) 袋装砂井:目前, 使用得较为广泛的是用使用网状织物袋装砂井, 虽然其直径大多数在8厘米上下, 但在用料方面要节省喜多, 因此造价同一班的砂井相比也低廉很多, 更重要的是它不会因为使用方面的误差发生变形而失去其连续性。其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同样为18m;4) 排水砂垫层:所谓的排水砂垫层指的是于路堤底部的地面上铺设上相对较薄的砂层, 然后使得水可以从砂层中排出去, 以便达到最终的目的。其极限有效处理深度为路基最高限度的2倍;5) 土工织物铺垫:为了减少路堤填筑后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 需要在软土地基的表层铺陈上一层或多层的土工织物,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的抗压能力, 同时也不会影响它的排水功能。所以在处理以淤泥为主的、含水量较高的超软弱地基时, 为了提高施工的可能性, 可以在采用砂井和其他深层加固的方法之前, 利用土工织物进行前期铺垫的处理;6) 预压:出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 若想在软土地基上进行路堤修筑, 在工期较为稳妥的前提下, 可以先将一部分或全部的路基进行填筑处理, 然后再填足和铺陈路面。其极限有效处理深度为30m;7) 挤实砂桩:挤实砂桩的极限有效处理深度围为20m, 形成过程主要是利用冲击或者震动的作用将砂石等挤入到软土地基中, 最终形成比较大型的密实柱体, 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粘合强度, 减少沉降现象的发生;8) 旋喷桩:旋喷桩的有效处理深度为20m, 工作原理是“利用工程钻机的作用, 将旋喷注浆管放到原有的的地基中, 加固深度, 并通过钻杆的旋转, 将原有的浆液通过一定的压力喷出”, 在极力地冲击土体之后, 使得土和浆液完全搅拌成混合体, 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的人工地基;9) 生石灰桩:通过对生石灰碎块的作用使其置于桩孔中形成巨大桩体, 我们便称为生石灰桩。其极限有效处理深度同样为20m;10) 换土:换土的工作方法就是利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挖除路堤下的所有软土, 换成强度较高的粘性或沙石等渗水性材料。其极限有效深度为3m;11) 反压护道:反压护道利用的是力学平衡的原理, 具体做法是在路堤的两侧填筑一定宽度且具有一定高度的护道, 以达到保持路基的稳定的目的。

3 施工现场处理软土路基的常用方法

为了加强工地技术的管理, 软基处治的施工在原则上要求必须确严格保证施工质量, 做好施工组织的科学设计, 并遵照相关操作规程实施, 严肃、认真地做好工程质量的相关检查和验收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软基处治前, 有一些准备工作需要特别处理, 其中包括熟悉相关施工图纸、地质检验报告、土工实验报告及地下管线的布置;编辑制作施工组织的设计;对于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检验;对于相关机械设备的调试;必要的成桩试验的检验以及安排好施工期间的排水工作等等。在施工中碰到的多数情况指的是,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 出现有局部地段地质情况和原来设计有所出入, 或者出现的局部地基负载力达不到设计的实际要求, 根据出现的这些情况总结出的一般常用的施工方法主要有:1) 换填。换填作为最常用的方法, 其极限有效处理深度为3m。施工方法采用的是人工或机械的方式挖除路堤下所有的软土, 改换成填充强度较高的粘性或砂石等渗水性材料, 其中换填的土层深度要根据路面的承载力而定;2) 抛石填筑。具体指的是针对有软土、弹簧和有积水的路段进行石头的填充, 填充石头的高度要与露在外面的、需要处理的路段的原有土层高度为根据。填石时注意必须要使用推土机将石块压实, 以免出现软弹现象。然后再进行土方的填筑;3) 盲沟。盲沟的操作方法指的是根据需要处理的长度, 通过横向或纵向的方式进行盲沟的挖掘。盲沟的填充物通常使用的的渗水性大孔隙填料或者片石砌筑, 或者也可以使用同级配的石块进行填充, 以起到排水的作用;4) 排水砂垫层。排水砂垫层的操作方法是首先在路堤的底部地面上铺陈一层砂层, 以达到在软土蹭的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的目的。在填土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随着荷载逐渐增加, 要加大力度促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渗出的水的流量, 这样就可以达到将水从砂垫层中排走的目的了;5) 石灰浅坑法。由于粘性土具有含水量高的特点, 导致在施工中经常出现“弹簧土”的松软现象。所以针对粘性土粘性较轻的可以采用挖土晒干的方法, 粘性较重的则可以采用敲碎回填“石灰浅坑法”的方法解决。

参考文献

[1]李怀述.浅谈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 2007 (16) .

[2]陈艳.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的预防与治理[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6 (2) .

上一篇:新品上架下一篇:品德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