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装置范文

2024-06-27

静脉输液装置范文(精选9篇)

静脉输液装置 第1篇

关键词:静脉输液,固定装置,佩戴装置,输液架

0 引言

静脉输液是门诊护理操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治疗方法[1]。由于静脉输液操作过程涉及的环节较多,持续的时间较长,因此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2]。且患者一旦进入输液状态,便不可随意活动,假若必须活动,常需要家属或护理人员帮助,极为不便[3]。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款新型佩戴式静脉输液固定装置,可将现有固定式输液架变成移动式或者佩戴式固定装置,既能保证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的安全,又可以解决患者活动不便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减轻一部分陪护需求,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佳利用,报道如下。

1 设计思路

通过对患者输液时的体位、姿势、穿刺点及穿刺手臂放置位置、输液皮条长度以及现有输液架的观察,笔者计划设计一款可以将输液架与患者合二为一的佩戴式静脉输液固定装置,旨在将所有输液要素集为一体,对患者穿刺手臂进行有效固定,保护其静脉穿刺点,预防静脉炎的发生[4]。

2 材料与结构

2.1 材料选择

佩戴式静脉输液固定装置采用弹力医用纤维材料制作。该材料是以医学应用为特色的一类纺织纤维材料[5],不仅符合耐消毒性以及生物安全性的要求,还具有通透、吸附功能强,重量轻、机械物理性能好,运动适用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6]。

输液架则选用316L型医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耐体液腐蚀性能、加工成型性等特点,便于护理人员日常消毒保养[7,8,9]。

2.2 基本结构

该固定装置主要由佩戴装置以及输液架两部分组成。佩戴装置主体由腰带及左右两条背带组成(图1),在腰带处另配有医用纤维材料制成的固定手环,用以固定输液手臂。

由图1 可见,腰带佩戴时置于患者腰间,在其两端分别设有6 个大小、功能不同的粘贴扣(1A、1B、1C、1D、1E、1F),其中1A、1B为腰带粘贴扣,用于固定腰带粘贴成环;1C、1D为两条背带的固定粘贴扣,分别与4A、4B相连接;1E、1F为输液架固定座,左右各一,可适应不同穿刺手臂的患者需求。2A、2B为两条背带,一端直接与腰带相连,另一端则设有粘贴扣(4A、4B),佩戴时与1C、1D相连。为防止使用时因两条背带外扩而导致输液架移位脱落,故在其之间安装有一条加强带,佩戴于后背位置,可使佩戴装置更好地贴合人体;两条背带均设有长度调节装置(5A、5B),可根据患者身材自由调节背带长度。6A、6B为输液架固定环,输液架由此穿过并固定于背带上,最终到达1E、1F。7 为固定手环,7A、7B为粘贴扣,用于使手环连接成环。该固定装置使用时的效果图,见图2 ;实物图,见图3。

注:1:腰带;1A~D:粘贴扣;1E~F:输液架固定座;2A~B:背带;3:加强带;4A~B:粘贴扣;5A~B:长度调节装置;6A~B:输液架固定环;7:固定手环;7A~B:粘贴扣。

注:1:腰带;1A~D:粘贴扣;1E~F:输液架固定座;2A~B:背带;3:加强带;4A~B:粘贴扣;5A~B:长度调节装置;6A~B:输液架固定环;7:固定手环;7A~B:粘贴扣。

3 临床应用

笔者选取2014 年1 月~12 月间独自来本院进行静脉输液的120 例门诊患者,其中60 例患者试用了佩戴式静脉输液固定装置,剩余60 例则使用传统输液方式,结束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研。

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输液过程中有无因滴数不稳定造成血液回流,堵塞针头;行走过程是否方便;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度;特殊条件下的输液是否满意如平车、轮椅上的输液;对恒量、恒速输液是否满意;输液是否能顺利完成;如厕或活动时是否需要旁人协助等内容。问卷不记姓名,当场填写并回收,共发放120 份,回收有效问卷120 份,有效率为100%。

调研结果显示,佩戴式静脉输液固定装置组的好评率(96.38%)明显高于传统输液方式组(83.57%)。其中两组在行走过程是否方便、如厕或活动时是否需要旁人协助这两方面的满意度差异最大,佩戴式静脉输液固定装置组为100%,而传统输液方式组为73.26%。

4 总结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日常输液患者较多,人群种类也较广泛和复杂,因此处理好输液室的护患关系,保证输液安全是输液室护理管理的重点[10,11]。患者的输液舒适需求是护理技术操作的第一需求,要求护理人员在输液操作过程中应按患者的层次需求提供相应服务,消除患者因环境变化所致的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积极投入到疾病的治疗与护理中。

笔者设计地佩戴式静脉输液固定装置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制作方便、成本低廉,使用时既有效保证了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的安全,又切实解决了患者输液时行动不便的问题,同时也明显减轻了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的看护强度,使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方云.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不适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04-105.

[2]郑红宣.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潜在护理风险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9):3669-3670.

[3]李慧芬,姜连英,田静.国内外静脉输液护理的现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16.

[4]常冉.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221-222.

[5]郁铭芳.纺织新境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朱尽顺,何方.生物纤维在医疗领域的应用[J].中国纤检,2011,(15):78-79.

[7]杨柯,任伊宾.医用不锈钢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0,29(12):1-10.

[8]罗静娣,郑倩卿,范玉梅,等.新型便携式输液架的研制及在院前急救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6):89-90.

[9]吴凯琳,姚丽文,郑雯.防倾倒可调式综合输液架的设计及临床应用[J].上海护理,2011,(3):34-36.

[10]颜巧元,杨中香.输液患者舒适需求层次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0):697-699.

[11]陈秀兰.输液室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5):141.

静脉输液培训试题 第2篇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静脉输液:

2.输液微粒污染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1.静脉输液是利用和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补钾时不宜、不宜、不宜、不宜。3.静脉输液的原是、、、。

4.常见输液故障有、滴管内液面、滴管内面、滴管内液面自行。5.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应先从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移动,做到的使用静脉。

6.静脉输液时,应根据、和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成人滴/分,儿童滴/分。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

A.半卧位 B.端坐位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是()。

A.平卧位 B.半卧位 C.坐位 D.坐位,双下肢下垂 E.中凹位 3.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

A.0.2% B.0.3% C.0.4% D.0.5% E.0.6% 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5.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1、2%氯化钠液 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A、青霉素 B、细胞色素C C、链霉素 D、TAT 7.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8.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

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 D.主动脉入口 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10.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药物刺激性强

11.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B.输液管管径粗 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 D.输液速度过快

12.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漓。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

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13.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急性肺水肿,护士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立即通知医生 B.给病人吸氧 C.安慰病人 D.立即停止输液E.协助病人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

14.为缓解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可协助病人采取下列哪种体位()。A.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B.左侧卧位,防止空气阻塞肺动脉口 C.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D.抬高床头15~30°,减少回心血量E.抬高床头20~30°以利于呼吸

15.一病人静脉点滴青霉素30分钟后,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40℃,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判断此病人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E.细菌污染反应

四、问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请简述静脉输液的目的。

2.急性肺水肿的主要原因。

答案:

一、1 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大气压、液体静压过浓、过多、过快、过早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见尿补钾液体不滴、过高、过低、下降四肢远心端、近心端、有计划病人的年龄、病情、药物的性质、40~60、20~40

三、DDBAA

DDADD

ACDCA

四、1(1)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3)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静脉输液装置 第3篇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医疗手段,通常药液余量由患者家属或护士时时监视,以确定输液是否结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另外,一旦人为疏忽,当药液输完时,未及时进行处理,容易造成患者血液回流等意外,严重时造成医疗事故。输液监视报警装置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使输液安全得到保障[1]。

目前,输液监视报警装置能实现对药液液位滴速、液温等方面的监测、报警、显示,本文侧重分析液位检测原理。

1.光电式液位检测

光电式液位检测是通过红外、激光、光纤等光电检测器件接收强度有变化的光辐射,将相应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由输入、放大、整流滤波、比较等光电检测电路提取、控制有用信号是一种非接触测量液位的技术,可实现无污染的静脉输液液位检测。

1.1 红外传感器检测

1.1.1位置

红外光电传感器[2]由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红外光敏二极管构成,将它套在输液管的茂菲氏滴管的中部外侧。

1.1.2原理

利用药液滴对红外线的“遮挡”红外接收管的电位变化的原理,检测是否有液滴经过。实验证实,当无药液滴下时,接收的红外光强度较强输出电平为高电平;当有药液滴下时,由于液滴对红外线的折射、吸收等作用,接收管接收到的红外光强度减弱,输出为低电平。在输液过程中报警电路根据液位端口电平的变化就可检测有无液滴滴落,并通过声、光信号提醒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相应处理。

1.2 激光传感器检测

1.2.1位置

激光发射装置与光敏二极管构成液位检测装置,置于输液瓶两侧[3]。当然也可采用光敏三极管,它比光敏二极管灵敏度高。

1.2.2 原理

由于液体与空气的折射率不同,使得同一光源的光在有、无液体时产生不同角度的折射[4],根据光接收元件接收的光信号的强、弱来判定药液是否在设定液位之下,若在设定液位处瓶中只有空气,则进行报警提示。

如图1,使激光与输液瓶横截面平行入射,取某一高度的输液瓶横截面进行观察,当激光射入无液体的输液瓶液位时,由于激光的直线传播,接收端的光敏二极管可以接收到强光照信号;当激光射入有液体的液位时,输液瓶与液体形成了一个凸透镜,激光发生折射,光路改变,而使光敏二极管接收到的光照强度大大降低。光电电路会根据信号的突变情况进行处理,确定瓶内液位变化并报警。

1.3 光纤传感器检测

1.3.1 位置

光纤传感器放置在图2所示位置[5]

空气折射率约为1,若透明药液折射率为n,θ为液面全反射临界角,则根据可计算出θ。

光纤传感器使入射光线在液面处的入射角大于θ,发生全反射现象。

1.3.2 原理

光由光纤传输到吊瓶一侧,使光纤入射端的光线在液面处的入射角大于θ,如图2的光路所示,当药液液面在位置1以上时,入射光线不发生全反射;当药液液面到位置时1,入射光线开始发生全发射;输液过程中随着液面的下降,全反射光线也相应下移,当液面下降到指定报警位置2时,全反射光线将入射到光纤接收端,经过光电检测与脉冲信号识别,产生报警触发信号,并传递给报警电路实施报警。

2.电容式液位检测

2.1 位置

用两个一定面积的铜片作为电容器的两极,贴在塑料夹子的内侧,制成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输液时将其夹在想要检测报警的药瓶液面的部位[6]。

2.2 原理

实验证实[7]:两个铜片间电容与液位成正比,并且当传感器几何参数确定以后,两铜片电极间单位长度电容量仅取决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因此,检测瓶内药液的有无,可依据瓶内液面检测部位的相对介电常数变化来判断。

输液时,药液液面未下降到传感器所在检测部位,电容式传感器检测的是药液的(介电常数约为80)相对介电常数;液面降至检测部位时,传感器检测的是药瓶内空气或真空的(介电常数约为l)相对介电常数。传感器会以两铜片间的电容变化为依据[8],将介电常数的变化转换成相应的液位变化信号,并驱动声、光报警装置,提醒护士处理。

3.超声波传感器检测

3.1位置

超声波传感器由发射传感器和接收传感器构成,将其放置在输液瓶底部,如图3所示。

3.2原理

利用超声波进行液位测量时,主要采用脉冲回波法[9]。即当发射传感器发出超声波脉冲,经空气传播,传到液面时,超声波被反射,接收传感器接收反射波,引起压电晶片振动,产生电信号,电信号经放大、检波后进入单片机,由单片机测算从发射到接收超声波所用时间t,根据其传播速度v,就能得到从传感器到液面之间的距离S,再根据传感器的安装高度H,就可得出液位高度L。由图3可知,液位高度L=H-S

4.力学原理检测

4.1位置

装置如图4所示。

采用纯机械装置[10],重力作用在滑轮组的大圆上,弹簧作用在滑轮组的小圆上,为减少滑轮转动时转轴与固定装置之间的摩擦力矩对实验的影响,转轴内嵌钢珠,利用滚动摩擦替代直接将转轴穿孔固定的滑动摩擦。

4.2原理

利用力学原理[11]实现液位检测。用同轴滑轮组放大输液系统的重力变化量,并将重力变化量转变为弹簧形变长度的变化量,再次利用滑轮,将弹簧形变长度变化量转变为滑轮转过的角度,最后,通过测量滑轮转过的角度θ测量输液瓶内液体体积V。

输液液位可以用液体体积来反映,推理过程如下:

液体体积......(1)

(1)式中G为液体重量,ρ为液体密度

力矩平衡公式GR=Fr.......(2)

(2)式中R、r为大、小滑轮的半径,F为弹力

由胡克定律知,F=kx.......(3)

(3)式中x为弹簧受力伸长量

转角显示盘显示角......(4)

因此,液位体积......(5)

5.图像传感器检测

5.1位置

CCD摄像机和输液瓶平行,光线配置良好,以便采集到的图像清晰、噪声少。

5.2原理

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用CCD摄像机采集输液器液位图像经数字化,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获得效果好且易于识别的输液器液位边缘图像,利用液位边缘投影识别法得到精确的液位边缘信息,最后根据系统的要求进行无液判别[12]。

6.小结

从静脉输液报警装置中液位信号检测原理的分析看,液位的变化可用与之相关量的变化来反映,即光电式、电容式、超声、力学、图像液位检测方法中,分别用光强度、电容器介电常数ε、超声传感器与液面的距离S、滑轮转过的角度θ、液位边缘图像等物理量的变化来反映液位信息,再将信号传送到后续报警电路实现自动报警。

目前,学术研究中已实现对药液液位、滴速液温等的监测、报警、显示,静脉输液报警装置的临床意义是肯定的,但临床应用还不普及。因此,还应结合临床实际,一方面为保障输液安全,要能保证可靠报警;另一方面还应具备以下特点:1)外观小巧,简单宜学,操作简便,利于医护人员实际工作。2)安装布线不能太复杂,输液报警装置既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医院护理对讲分机使用。3)成本不能过高,易于推广到社区诊所、乡村医院等小型医疗场所,更贴近实际生活,使更多人受益。

参考文献

[1]张中华,谭婷,陈明兰,王建.对输液瓶液位监控报警系统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31):79,111

[2]袁境男.红外传感器测量液位报警装置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3):130-135

[3]刘亚军,王佩,王佰明.激光液面监测与报警模拟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10,33(5):122-125

[4]吴误,张小洪.模拟输液瓶液位测量及报警系统[J].中国西部科技,2010,09(21):22-23,26

[5]李长胜,柴石婷,马迎建,张春熹.光纤型输液器液位自动报警装置[J].激光杂志,2006,27(5):91-92

[6]郭树怀.数字显示静脉输液无线监控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15):167-168

[7]张爱华,张克平,朱亮.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医疗输液液位的研究[J].传感器术,2004,23(8):9-11

[8]唐善华,熊友珍.感应式输液完毕自动报警器的研制[J].护理学杂志,2007,22(14):80-81

[9]刘彬,杨子建,白楠,贾丽,袁小平.超声波液位监测装置的研制[J].科技资讯,2009(5):13-14

[10]张小洪,吴误.输液瓶的实时液位测量及输液报警[J].中国西部科技,2010,09(23):41-43

[11]童耀英.输液自动报警器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2):59-61

护理基础静脉输液 第4篇

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填空题

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补钾时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不宜过早

3.静脉输液的原则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见尿补钾。

4.常见输液故障有液体不滴、滴管内液面过高、滴管内液面过低、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5.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应先从四肢远心端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近心端)移动,做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

6.静脉输液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 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成人 40~60 滴/分,儿童20~40 滴/分。

三、选择题

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d)

A.半卧位

B.端坐位

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是(d)

A.平卧位

B.半卧位

C.坐位

D.坐位,双下肢下垂

E.中凹位

3.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b)

A.0.2%

B.0.3%

C.0.4%

D.0.5%

E.0.6%

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5.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1、2%氯化钠液

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D)

A、青霉素

B、细胞色素C

C、链霉素

D、TAT 7.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D)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8.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A)

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

D.主动脉入口

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D)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10.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D)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药物刺激性强

11.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A)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

B.输液管管径粗

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

D.输液速度过快

12.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c)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13.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急性肺水肿,护士首先采取的措施是(d)A.立即通知医生

B.给病人吸氧

C.安慰病人

D.立即停止输液 E.协助病人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

14.为缓解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可协助病人采取下列哪种体位(c)

A.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B.左侧卧位,防止空气阻塞肺动脉口 C.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D.抬高床头15~30°,减少回心血量 E.抬高床头20~30°以利于呼吸

15.一病人静脉点滴青霉素30分钟后,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40℃,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判断此病人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a)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B型题

(16~20题)

A.致热原

B.多次输血

C.输入异型血

D.输入速度过快、量过多 E.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16.过敏反应是由于(b)

17.溶血反应是由于(c)

18.发热反应是由于(a)

19.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是由于(d)

20.静脉炎是由于(e)

X型题

21.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是(ace)

A.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B.局部组织发痒

C.局部组织肿胀

D.局部组织发暗 E.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2. 对输液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ace)

A.是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B.是代谢性颗粒杂质 C.其直径一般为1~15μm D.其直径一般为1~12μm E.少数可达50~300μm 23. 输液时,溶液不滴的可能原因是(bcde)

A.压力过高

B.针头紧贴血管壁

C.针头阻塞

D.静脉痉挛

E.针头滑出血管外

24.防止输液时发生空气栓塞的有效措施是(abcd)

A.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在旁看守,不能离开

B.输液管内空气要排尽

C.开放式输液时要及时添加药液

D.输液导管连接处要紧密 E.要用一次性输液器

25.对输液病人巡视时应观察的内容包括(abcde)

A.有无输液反应

B.有无液体外渗

C.液体是否滴完

D.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

E.橡胶管有无扭曲、受压

26.输入液体速度不宜过快的病人有(bde)

A.发热病人

B.婴幼儿

C.严重脱水的病人

D.患心肺疾病的病人

E.年老体弱的病人

27.输液时防止空气栓塞的护理措施是(cd)

A.认真计算输液量

B.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C.排尽输液管内的气体

D.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在旁看守

E.加强巡视,防止药液渗出

28.无菌药液自输液瓶输入到静脉内应具备的条件是(abde)

A.液体瓶必须有一定的高度

B.需要具有一定的水柱压

C.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隔绝

D.液面大气压强大于静脉压

E.输液管道通畅

29.晶体溶液的特点有(bd)

A.分子大

B.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

C.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

D.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 E.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30.胶体溶液的特点是(cd)

A.分子小

B.在血液内存留时间短

C.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D.可改善微循环

E.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 31.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有(acd)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的溶液有刺激性

C.输入药物制品不纯 D.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

E.输入液体温度过低

32. 液体不滴的常见原因是(abce)

A.针头滑出血管外

B.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C.针头阻塞

D压力过高

E.静脉痉挛

四、问答题

1.静脉输液的目的1)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3)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

(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2.急性肺水肿的主要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二、填空

1、小儿输液常选用的静脉输液法_________.2、输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3、静脉输液常用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血液制品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常见的输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单项选择题

1、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E.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2、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

A.肺静脉入口B.下腔静脉入口C.肺动脉入口D.主动脉入口E.上腔静脉入口

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局部紫绀、水肿

E.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4、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输液管附着硫化物 E.药物刺激性强

5、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B.输液管管径粗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D.输液速度过快 E.压力过大

6、因静脉痉挛导致输液滴注不畅的处理方法是:

A.简慢滴速B.加压输液C.抬高输液瓶D.注射局部血管进行热敷E.调整肢体位置

7、输液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典型症状是:A.紫绀、胸闷B.心悸、烦躁不安C.胸痛、咳嗽 D.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E.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8、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 A.5%的葡萄糖溶液 B.10%的葡萄糖溶液 C.0.9%的氯化钠溶液 D.5%的碳酸氢钠溶液 E.低分子右旋糖酐

9、患者李某,男,42岁,患胰腺炎,于上午8时开始输液,输液量共1500ml,每分钟滴注60滴,预约下午做B超检查,请估计何时完成输液:

A.2:15PM

B.3:30PM

C.2:30PM

D.4:15PM

E.3:15PM

10、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量过多,患者突然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出泡沫血性痰,下列急救措施中何项不妥:

A.立即停止输液B.20%~30%乙醇湿化吸氧C.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D.四肢轮流结扎 E.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和利尿剂

11、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检查无回血,此时应:

A.改变针头位置B.提高输液瓶C.用手挤压橡胶管,使针头通畅D.局部热敷E.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12、20%甘露醇250ml,在20分钟内输完,每分钟滴数为(滴/分):

A.147

B.157

C.167

D.177

E.187

13、输液时除哪项外都可引起溶液不滴:

A.针头滑出血管外B.针头阻塞C.压力过低D.情绪紧张E.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14、输入两袋血之间应输入少量的溶液是:

A.0.9%NaCl

B.5%GNS

C.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

D.10%葡萄糖酸钙

E.5%GS

15、静脉输液利用何种原理:

A.负压作用B.虹吸作用C.液体静压D.空吸作用E.以上都不是

16、输液时,病人诉胸部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前区听诊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此属:A.发热反应B.右心衰竭C.过敏反应D.急性肺水肿E.空气栓塞

17、溶血反应第二阶段的典型症状是: A.胸闷、呼吸急促

B.腰背部剧痛、四肢麻木 C.黄疸、血红蛋白尿 D.少尿或无尿 E.寒战发热

18、不宜快速大量输液的疾病有:

A.急性胃肠炎

B.直肠癌

C.糖尿病

D.高血压心脏病

E.休克

19、间接输血法时,须凭取血单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

A.三查、七对

B.二查、七对

C.三查、八对

D.三查、六对

E.四查、七对

四、简答题

1、如何防治急性肺水肿?

2、静脉输液时,如何选择血管?

3、如何评估静脉输血病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是指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快速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填空题

1、头皮静脉

2、直接静脉输血法,间接静脉输血法

3、晶体溶液,胶体溶液

4、全血,成分血,其他血制品

5、发热反应,空气栓塞,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三、选择题

1、D

2、C

3、E

4、E

5、A

6、D

7、D

8、E

9、A

10、C

11、E12、E

13、D

14、A

15、C

16、E

17、C

18、D

19、C

四、简答题

1、答:预防:输液中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老人及儿童尤需注意。处理:①如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②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加,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吸氧时使氧气经过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因酒精能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减轻缺氧症状。③根据病情应用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行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保持动脉血流通畅,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此外,对无贫血的病人可通过静脉放血200-300ml以减少回心血量。

2、答:根据患者的病情、输液量、液体的种类及病人的年龄选用血管。一般选择四肢浅静脉。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

3、答:(1)身体状况:全面收集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评估病人的情况,心肺功能与有关需要可作为合理输血的依据。(2)血型、输血史及过敏史:这些可作为输血时查对及用药的参考。

(3)穿刺静脉:根据病情、输血量、病人年龄选用静脉,一般采用四肢浅静脉;急需输血时多采用肘部静脉;周围循环衰竭时,可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

(4)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对输血有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为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常见的输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微粒本身作为抗原,可引起机体____及______。

如果病人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给予高流量______氧气吸入,同时湿化瓶内加入______乙醇。

“输血前,一定要做_______和_________,以免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所造成的溶血。”

大量输入库存血时,要警惕________和_________。

输血时的三查指的是检查_________、________、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输血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溶血反应,和大量快速输血后反应,其他反应。

输血开始滴数宜慢,约_______,观察______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调节滴数。

输血时的八对,即对床号,_____,_______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的种类和剂量。

通过输血传染的乙肝在输血后_________时间发病,疟疾在输血后_______时间发生。

静脉输液的技巧 第5篇

1持针手法

静脉穿刺时, 右手拇指、食指持针头针柄的上、下面, 刺入皮肤后, 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方, 穿刺成功率高, 病人痛苦轻。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时, 手持针柄的上下面, 接触面积大, 用力均匀, 针头稳定, 针头进皮速度快, 痛觉作用时间短, 病人疼痛轻。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 以暴露针梗的尾部, 便于观察静脉回血, 以免刺破血管。

2不同病人的静脉穿刺法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的患者, 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血管易滑动者, 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 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 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张, 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 然后轻轻挑起皮肤, 当针头进到1/4时, 针头稍向下倾, 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 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 以免刺破血管;对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 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远端使之暴露, 消毒后快速进针;对头皮静脉穿刺的病人以5°角采用直刺, 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下潜, 见回血后前进少许即穿刺成功。

3易回血法

按常规输液排气后关闭调节器, 将调节器下部的输液管前端返折, 并挤去前端液体0.2~0.5 mL, 固定返折处。穿刺针进入皮下后, 松开返折处, 按常规法穿刺血管, 一旦刺入血管, 可快速见到回血。若不见回血时, 可用手向远端挤捏头皮针塑料管, 增加头皮内的负压即见明显回血。

4非握拳穿刺法

穿刺手背部的静脉血管时, 在扎止血带后, 患者手背向上自然平伸, 护士掌心向下, 紧握患者手指根部及手指, 拇指、食指分别在患者手背两侧, 绷紧手背皮肤, 选择血管进行穿刺, 穿刺角度为5°~15°。此法穿刺血管暴露明显, 易于穿刺成功。

5不同进针长度对血管壁的损伤

通过临床观察, 在同一个体、用同一种药物、在同一部位进行静脉穿刺时, 针头进入血管越短, 对血管的损伤越小、血管使用寿命越长、病人疼痛反应越小, 反之则相反。这主要与注射针头对血管壁的局部机械性损伤有关。进入血管的针头越长, 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面积越大, 对血管壁的损伤越严重, 红细胞及其血浆成分渗出越多, 血管淤血越明显。由于大量血管内皮细胞被破环, 胶原暴露, 极易激发血栓形成及血栓机化而阻塞管腔。提示临床上静脉输液穿刺时见回血后, 确定针头在血管内, 在能达到牢固固定好针头的前提下, 应尽量减少进入静脉的针头长度, 特别是长期输液的危重病、慢性病、肿瘤化疗病人, 对延长病人的静脉使用寿命、减轻病人的痛苦、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静脉输液装置 第6篇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评估,输液计划

根据患者输液的目的、药物性质、血管情况、皮肤情况等检查结果, 进行输液前评估, 制订输液方案是护士的基本准则。正确的评估方法、内容、输液方式是保证医疗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1]。笔者总结2008年10月-2011年10月住院输液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住院输液患者186例。其中男96例, 女90例。年龄最小7岁, 最大86岁, 平均 (35.7±5.6) 岁。心血管系统疾病46例, 脑血管系统疾病39例, 呼吸系统疾病32例, 肾脏系统疾病31例, 小儿内科疾病28例, 创伤骨科10例。

2 护理评估

2.1 病史

静脉输液前应评估患者的病史, 询问患者既往和现在的用药情况, 包括诊断、病情、目前情况、危险因素、年龄、过敏史、输液史、药物治疗史、手术史、深静脉穿刺史等。

2.2 临床评估

生理评估:体格检查、身高、体重、水和电解质平衡、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出入量、皮肤、外周血管及血压、临床症状、主诉等资料。心理评估:患者文化背景 (对疾病和输液知识的了解程度) 及焦虑、恐惧等。临床检验结果评估:出凝血指标、电解质、血清蛋白、肝肾功能、其他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及X线检查等。输液治疗方案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特性、用药方式、既往输液史、患者的皮肤、静脉状况、心理准备、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治疗方案及疗程等进行评估。社会及经济状况评估:经济收入、工种、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水平、家庭情况等。

2.3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监测

静脉输液要求快捷、准确、安全、有效。因此, 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做好各项指标的监测。精神状态:烦躁、嗜睡、乏力等症状;脱水征象口干、皮肤缺乏弹性、眼窝内陷等;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生命体征监测;有创压力指标的监测:RAP、PAP、PAWP、CO、CI、CVP等。尿量、末梢循环、血及尿生化等监测, 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量。

3 制订输液计划

根据医嘱开出的输液量、输液种类、输液方法、输液时间、输液顺序制订输液计划。护士在临床输液过程中,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所用的药物等情况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顺序, 并做好相应的观察记录, 为医生制订输液方案提供依据, 从而达到应有的输液治疗效果。

3.1 输液量

输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已丢失体液量、继续丢失量。生理需要量指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液体量。一般成年人每日需2000~2500 m1, 儿童平均80~l00 ml/ (kg·d) 。一般可用5%或1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等补充。已丢失体液量 (或累积损失量) 即从发病到就诊已经累积损失的体液量, 纠正患者现存的脱水、缺盐、酸中毒等需要的水分和电解质含量, 临床上根据患者脱水程度来判断。继续丢失量 (或额外损失量) 即治疗过程中继续丢失的体液量, 如高热、呕吐、胃肠减压、气管切开、大量出汗等损失的液体, 临床上应按实际丢失量来补充[2]。临床上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上述3种液体量。明确输液目的, 输液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 输液过多会增加患者心脏负担。一般来说, 应该遵循“缺多少补多少”、“量出为入”的原则, 这对有明显外源性丢失的患者尤为适用。液体量补足的临床观察指标: (1) 患者精神好转; (2) 皮肤弹性恢复, 血管充盈; (3) 舌面由干燥变成湿润; (4) 血压趋向正常, 脉搏有力, 呼吸均匀; (5) 尿量增加至正常范围。

3.2 输液的顺序和原则

遵循先晶后胶, 先盐后糖, 定时定量, 计划输液的输液原则。但是, 随着患者病理生理的演变和病情的不断变化,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这些原则。

3.2.1输液顺序

先晶后胶:无论治疗何种脱水, 只要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 首先必须迅速恢复血容量, 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其次是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一般是先输入一定量的晶体液进行扩容, 既可改善血液浓缩状态, 又有利于微循环。常首选平衡盐液, 然后输入适量胶体液 (代血浆、成分血) 等, 以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稳定血容量。对于大失血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 在抢救时尽早地补给胶体液, 如代血浆、成分血等。护士应根据病情按医嘱输液[3]。先盐后糖:一般先输入无机盐溶液, 再输葡萄糖溶液, 因为糖进入体内迅速被细胞利用, 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意义不大。先输入盐类则有利于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和恢复细胞外液容量。

3.2.2输液快慢的原则

补充已丢失体液量:包括抢救休克所用的液体量在内, 在6~8 h内补完。休克患者, 为迅速补充血容量, 恢复有效循环, 小儿开始按体重计算 (30 ml/kg) , 成年人可给500~1000 ml的溶液, 快速静滴, 于30~60 min内输完, 如病情好转, 继续输液以补足已丢失的体液量。这就是所谓的“先快后慢”的原则。为快速补充血容量, 临床上常采用加压输液法或同时开通多条静脉输液通路, 但“先快”这一原则对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患者不适用[4]。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液体量:在补充完已丢失量之后的16 h内, 以一般速度补完。只需要补充生理需要液体的患者, 或需要由静脉滴入某种药物的输液, 可以用均匀的速度在8~12 h内输完。

3.3 补钾四不宜原则

(1) 补钾不宜过早:即临床上所说的“见尿补钾”, 钾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脏, 而且排泄特点是“入多多排, 入少少排, 不入也排”。在没有尿排出的情况下补钾, 有导致高钾血症的危险, 因此无尿时一般不宜补钾。当患者补液后, 有尿排出时, 钾随之排出, 此时如不注意补钾, 可能会出现低钾血症。患者尿量每小时20~40 ml才补钾, 否则有高血钾及急性肾衰竭危险。 (2) 补钾量不宜过浓:即指浓度不超过0.3%。这一浓度仅对一般缺钾而言, 对严重缺钾者, 在监测下钾盐的浓度可提高到0.5%~1%, 待病情稳定后再按0.1%~0.3%浓度滴注。 (3) 补钾量不宜过多:即指每日补钾量成年人一般不超过6 g;小儿不超过0.2 g/kg。 (4) 补钾速度不宜过快:钾离子输入人体后, 约需15 h才能于细胞内达到平衡。如补钾速度过快, 可引起细胞外液钾浓度急剧升高, 导致高血钾的危险。所谓速度不宜过快, 是指每小时滴注的氯化钾不超过1 g。但对周期性瘫痪和特发性低钾血症等严重缺钾患者, 钾的滴入速度达2 g/h, 仍然是安全的。

3.4 特殊药物的计算方法

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过程中, 治疗上常需要精确地每分钟输入一定量的某种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如:硝酸甘油 (Ni) 、硝普钠 (SNP) 、利多卡因 (Li) 、多巴胺 (DA) 、多巴酚丁胺 (Dob) 、肾上腺素 (Ar) 、酚妥拉明 (立其丁) (Ri) 、异丙肾上腺素 (I) 等。简单计算方法: (1) 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 (Do, Dob) 计算法:运用常数3×患者体重=毫克 (mg) , 算出的毫克数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至50 ml, 得出每毫升每千克体重含l mg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例:50 kg的患者, 需要输入5μg/ (kg·min) 的多巴胺。配制方法:3×50=150 mg, 将150 mg多巴胺加生理盐水至50 ml, 每小时输入5 ml配制好的多巴胺, 即输入5μg/ (kg·min) 的多巴胺。 (2) 硝酸甘油、硝普钠、酚妥拉明 (Ni, SNP, Ri) 计算法:运用常数0.3×患者体重=毫克 (mg) , 算出的毫克数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至50 ml, 得出每毫升每千克体重含0.1μg硝酸甘油 (或硝普钠、酚妥拉明) [5,6]。例:60 kg患者, 需输入0.5μg/ (kg·min) 的硝普钠。配制方法为0.3×60=18 mg, 将18 mg硝普钠加生理盐水至50 m1, 每小时输入5 ml配制好的硝普钠, 即输入0.5μg/ (kg·min) 的硝普钠, 以此类推。

参考文献

[1]裴小玲.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22) :11-12.

[2]汪映霞.静脉大剂量补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5 (35) :23-24.

[3]王海玲.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整体护理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20) :46-47.

[4]李蕊, 唐海英, 须俊滟, 等.急诊临时输液室的责任分区管理[J].护理学杂志, 2012, 23 (3) :56-57.

[5]袁双凤, 杨跃杰, 王俊英.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双肽对水痘合并脓毒症患者影响分析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8 (3) :23-24.

静脉输液快速排气法 第7篇

方法:将莫菲氏滴管直立, 折叠滴管根部的输液管。挤压滴管至半瘪, 迅速松开, 输液瓶内的液体则快速流入滴管, 当液面达1/2或2/3时, 松开折叠处, 打开调节器, 右手将过滤器及乳头向上, 使液面逐渐升高, 直至排尽管内的空气。

讨论:快速排气法, 由于先折叠滴管根部的输液管, 挤压滴管产生负压, 瓶内的液体快速流入滴管, 液面达标仅须花费数秒钟, 排气时间较传统排气法显著缩短, 因滴管下端折叠呈直立状, 液体快速下流产生的气泡会自动上浮, 然后松开折叠, 气体就不易进入滴管下端的输液管, 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

加强静脉输液的管理 第8篇

1 静脉输液的道德要求

输液质量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输液质量。因此, 应注重两方面的道德要求。

1.1 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输液是一项侵入性操作, 在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大意都可影响输液质量。

因此,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输液时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 做到关心、体贴患者, 热情帮助患者, 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提高静脉输液的一次成功率,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配液中做到认真负责,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应保持情绪稳定, 严格“三查三对”, 做到忙而不乱,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输液全过程以患者利益为重, 自觉用护理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努力达到文明行医、礼貌待患的道德境界。

1.2 钻研业务, 勤奋学习要提高输液质量, 护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操作技术。

为适应新的护理模式的转变, 还应懂得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 做好患者身心的整体护理。近年来, 输液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 如输液微粒危害性的实验研究、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拔针按压部位的选择及进针方法的研究等, 需要护理人员及时获取和掌握新信息, 更新知识结构,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高质量护理。

2 做好输液全过程的整体护理

2.1 强化病房的环境建设。

如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空气清新, 使患者感到舒心、安心, 同时护士应以娴熟的操作技术、热情和蔼的态度, 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能积极配合治疗。

2.2 根据不同患者做好输液准备。

如对惧怕打针的患者, 给予耐心解释, 说明输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对血管穿刺难度大的患者, 根据需要协助大小便、更换体位, 以减少搬动, 防止液体外渗。

2.3 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及输注各种液体和药物的基本知识, 合理安排输入时间、顺序等。

特别对不能进食的危重患者, 由于他们完全靠输液维持机体所需能量和用药, 液体量大、种类多, 尤应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出入量, 做好输液的全程安排。

2.4 输液过程中应经常巡视病房, 了解患者身心需要,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输液反应、故障等, 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输液中及时为患者处理出现的问题, 液体输完后主动更换或拔针。

3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细菌污染是导致输液反应的原因之一, 而配液的操作方法与环境条件是输液污染的主要因素和途径。此外, 还有器具污染、不合理用药等。因此, 输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 强化无菌观念, 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准备用物应齐全、无菌, 严禁使用过期物品。严格执行“三查三对”, 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应现配现用。做好治疗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3.2 稀释物抽吸空气应在密封无菌空瓶内采集, 并在稀

释药物过程中将此空气保留在无菌注射针筒内再使用, 以减少配药环节污染。

4 微粒污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近年来, 微粒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已普遍引起人们的关注, 微粒进入人体可引起静脉炎、肺部肉芽肿、血栓形成等, 甚至危及生命。

4.1 正确使用安瓿药物。

实践证明:安瓿划痕后即折断和安瓿药物抽吸法其玻璃微粒明显增多。安瓿折断后, 在断口处玻璃微粒最多, 因此要正确使用安瓿药物。安瓿划痕后, 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周可将安瓿壁上的微粒拭去, 并起到消毒作用。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抽药方法:安瓿倒置, 针头于安瓿中部抽吸, 在抽吸过程中尽可能使安瓿内液面与安瓿口间距离增大, 防止安瓿断口处微粒混入药液中。

4.2 合理用药。

不合理用药可致药物结晶而产生微粒, 因此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另外, 应注意药物溶解度, 浓度越高, 微粒越多, 稀释药物应使其充分溶解。

4.3 针头穿刺胶塞致微粒污染与针头大小、穿刺次数、针头重复使用有关。

因此配药时, 应减少针头穿刺胶塞次数, 尽量使用一次性针头。

4.4 静脉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污染主要与患者本身皮肤、穿刺技术、针头型号、进针角度有关。

因此须注意, 皮肤要彻底清洁,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减少回针次数, 穿刺失败应更换针头, 勿将拔出的针头插入瓶塞内。尽量选择锐利小号针头, 正确掌握进针角度、速度, 减少进针时带入的微粒成分。

4.5 配药中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空气污染。

5 正确用药

5.1 配伍用药临床不合理的配伍用药可造成药效降

低、毒性反应增加等, 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混合后分解代谢加速, 可使青霉素的效价明显降低, 而先锋霉素与庆大霉素配合肾毒性增加。因此, 两种以上药物配伍, 应查配伍禁忌表, 新药应详看说明书, 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5.2 溶媒的选择药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p H值有关,

如果选择的溶媒p H值不符合药物p H值的稳定范围, 就会降低药物疗效, 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5.3 药物应现配现用药物溶解后其稳定性受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 温度上升, 反应速度加快, 效价降低;

放置时间愈长, 分解也愈多, 致敏物质增加。另外, 稀释药物放置时间过久, 易增加污染机会, 导致输液反应, 因此要现配现用。

5.4 药物残留量在配制药物及更换输液瓶或拔针时, 都存在药物残留量。

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 第9篇

1 配药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三查七对”制度, 避免使用过期、变质药液, 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配制粉针剂药品时, 当抽有稀释液的注射器针头刺入安瓿后, 将安瓿倒转, 瓶口向下, 针头向上, 再推入足量稀释液。拔出注射器后, 用力摇晃一下安瓿, 直立静置, 这种方法使药粉不会贴于瓶壁, 药粉与稀释液充分混匀, 加速溶解, 省时省力, 对一些难溶解的药品更为适用。

2 排气

右手挂输液瓶前, 左手把茂菲氏管倒转向上, 反折茂菲氏管上端的输液管, 同时捏住茂菲氏管及下段的输液管, 输液瓶倒挂好后, 右手接过倒转向上的茂菲氏管, 当液体流入茂菲管1/3时, 迅速将茂菲管倒转回来, 并轻轻挤压茂菲管, 这样可以避免形成气泡, 既省时间又不浪费药液。

3 选静脉

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 常选择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易于穿刺固定和观察的静脉, 避免使用靠近关节、静脉瓣的血管。对长期输液者, 应有计划地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血管。当输入高浓度及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 应选择粗直的血管, 并交替使用静脉, 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 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

4 穿刺

静脉穿刺除要有娴熟的技术外, 操作者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 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也是提高穿刺成功的关键。

对老年人因血管壁增厚, 血管弹性差, 脆性增大, 皮肤组织松驰, 穿刺时应特别注意绷紧皮肤, 进针力度要轻小。消瘦病人血管易滑动, 皮肤松驰, 穿刺时宜用握指法, 从血管的侧面进针, 进针力度要稍小些。肥胖患者血管较深较固定, 从血管上方进针, 进针角度和力度要稍大些。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回血后不易浅行, 应立即固定, 否则易刺破血管。

顺利的输液是保证临床治疗的关键[1]。临床操作中一般是手持针柄, 针尖斜面向上, 刺入静脉较快。对小儿及细小静脉者, 针头斜面容易紧贴血管壁而造成输液不畅。传统方法是采用垫棉球或变动输液肢体位置, 而将针柄逆时针反转180°, 使针头斜面处于血管较为空虚的腔内, 输液通畅, 操作起来快捷简便。

5 滴速调节

根据病员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对老人、小儿心肺疾患等滴速不宜超过每分钟40滴。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 含钾药物、升压药等应慢滴。

6 拔针

拔针是静脉穿刺最后一项操作, 拔针时应先关紧调节器, 针头拔出血管壁后迅速顺着血管方向按压, 这样可将进血管和皮肤的2个针眼同时压住。注意不要揉搓穿刺部位导致淤血。先拔针后顺着血管方向按压[2], 减轻了局部压力, 对已被损伤的血管和真皮刺激变小, 能明显减轻疼痛, 避免或减轻发生皮下淤血。

摘要:随着静脉输液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静脉输液的护理操作技能尤为重要。通过相关资料的借鉴学习及自身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 对静脉输液操作包括配药、排气、选血管、穿刺、拔针与按压等环节的技巧探讨。

关键词:静脉输液,技巧

参考文献

[1]杨付莲, 王秀兰, 孙宛玲, 等.改良静脉穿刺针柄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4) :10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静脉输液装置】相关文章:

临床静脉输液07-03

静脉输液调配07-24

静脉输液港08-23

静脉输液输血08-26

足背静脉输液05-11

静脉输液药物渗漏08-31

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输液的选择09-10

静脉内输液范文05-23

输液静脉内范文05-24

静脉快速输液范文06-02

上一篇:优先受偿下一篇:科技人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