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钢铁企业范文

2024-07-05

中小钢铁企业范文(精选11篇)

中小钢铁企业 第1篇

一般来说, 生产企业的物流系统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和回收物流五个子系统 (如下图) 。

生产企业的物流活动都是围绕生产制造发生。

销售物流, 又称为企业销售物流, 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时, 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它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利益, 不断伴随销售活动, 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在现代社会中, 市场环境是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 因此, 销售物流活动便带有极强的服务性, 以满足买方的要求, 最终实现销售。企业在销售过程中, 将产品的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是产品从生产地到用户的时间和空间的转移, 是以实现企业销售利润为最终目的的, 是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的统一。

钢铁企业的销售物流, 是指成品钢材从钢铁生产企业到最终消费客户的实体流通过程, 它包括产品时间及空间的转移, 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增值加工, 涉及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

二、中小型钢铁企业销售物流存在的问题

1. 对钢铁销售物流不够重视, 缺乏全局性规划

认识是第一位的, 倘若认识不足, 就没有行动上的积极性, 更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 中小型钢铁企业在销售物流方面, 没有系统地计划组织, 只是被动地接受产成品下线后的销售安排信息, 销售物流环节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成本核算体系, 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生产企业的供应链中, 我们可将整个供应链比作一个电路板, 它是一个大系统。采购、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好比一个集成芯片, 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芯片嵌在电路板中, 能独立地发挥功能, 同时也是为与其他芯片协作, 发挥整个电路板的功能。销售物流正是衔接企业产品生产和客户需求的一个重要的芯片, 销售物流在生产企业中是应该受到关注的一环, 同时也应注重销售物流与其他部门作业的协调发展。但是, 由于企业对销售物流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只片面重视市场, 没能从整体上考虑物流作为提升企业的战略优势、加强核心竞争力的一大法宝而进行全面的战略规划。因此销售物流无法与其他部门资源和信息进行整合, 影响了整个钢材贸易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化。

2. 自营模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多年以来, 中小型钢铁公司销售物流都采取的是自营模式, 企业几乎每年都要对销售物流基础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设备和装备, 以促进销售的发展。但随着产品销售量不断增大, 继续对销售物流基础建设的投入, 不但没有从根本上满足产品需求以提高销售效益, 反而大大提高了销售物流的成本, 削弱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自营的销售物流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中小型钢铁企业销售的发展需求。

3. 缺乏钢铁销售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人才是钢铁行业物流发展的关键, 也是企业成长的保障。但我国钢铁企业和钢材流通领域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相对滞后。

世界先进国家钢铁工业都建立了多层次物流专业教育的在职培训教育。美国建立了物流业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日本物流协会也有两种在职培训。我国钢铁企业也需要大批懂得业务知识、拥有业务技能的、受过专业训练的物流管理人才。

中小型钢铁企业的员工队伍中, 几乎没有一个是拥有物流管理专业背景的。目前从事销售物流工作管理的人员, 多是从企业生产部门调过来的。从事销售物流工作的一线员工的相关物流基础知识严重不足, 上岗前也没有经过较为完善的培训。

中小型钢铁企业缺乏大量销售物流管理的人才, 以至于很多销售物流规划和设计不能付诸实施。

三、中小型钢铁企业销售物流改进策略

针对当前中小型钢铁企业销售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 提高对钢铁销售物流的重视程度, 整体规划物流工作

要改进企业销售物流现状, 必须首先对销售物流给予高度的重视, 因为认识到销售物流环节的运行好坏,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销售状况, 销售无法很好地完成, 企业就无法实现生产的目的, 企业的经济利益就必然受到损失。

中小型钢铁企业销售物流中的诸多问题都是缺乏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全面的、明确的销售物流战略为指导思想。正对目前企业物流的现状, 整合物流的思想应作为企业计划组织安排销售物流活动的指导思想。

在钢铁销售物流实施过程中, 企业应将物流独立进行系统地计划组织安排, 接受产成品下线的销售物流安排后, 根据销售物流内部运行具体情况安排物流工作。销售物流部门需要建立独立的成本核算体系, 以控制销售物流中不必要的成本, 保证销售物流工作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

除了对销售物流独立系统地进行计划组织安排, 重视销售物流内部运行的状况之外, 更应注重销售物流与生产物流等其他环节的衔接, 各环节协调运作, 有利于将整条钢材供应链的功能发挥到最高水平。

2. 采取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组织销售物流的模式, 集中发展销售物流中的核心业务

中小型钢铁公司销售物流产品量较大、流动频率较高、物资流向相对复杂且企业生产规模适中, 比较适合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组织销售物流这种模式。采取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组织销售物流的模式。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 减少对销售物流其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2) 将运输等其他销售物流环节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 (3) 保留配送中心和仓库。

实行该种销售物流模式, 首先企业在销售物流整体的投资比较少, 有效减少对销售物流投入的成本, 降低物流资源的浪费。其次, 销售物流经营的风险被部分转移, 企业不仅可以自主管理销售物流, 同时管理的难度也较自己组织销售物流的方式有所减小, 有利于企业更专注于发展销售物流中的核心业务。再次, 企业并没有失去对销售中配送中心和仓库拥有的管理权, 只将运输等其他销售物流环节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 这样供货的及时性、准确率比较有保障, 更能适应中小型钢铁企业销售物流发展的需求。

实行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组织销售物流的模式, 既解决了企业销售物流投入与销售额增长的不对称问题, 又使企业拥有较多的对销售物流的管理权, 企业可以更专注于发展核心业务, 从而提高钢铁销售的经济效益。

3. 大力培养钢铁销售物流专业人才

人力资源是第二利润源, 大力培养钢铁销售物流专业人才, 应该是解决目前中小型钢铁企业销售物流所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

中小型钢铁企业要培养销售物流的专业人才, 首先应大力引进和普及先进的销售物流理论和操作方法, 培养具备专业理论的销售物流人才, 这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其次, 要培养熟悉钢铁企业生产流程和经营状况的复合型销售物流人才, 这样才能从钢铁企业的实际出发, 将管理理念及物流技术落到实处。最后, 针对目前企业内部从事销售物流的员工多是从非物流岗位抽调过来的新人, 其物流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都急需加强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企业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 有针对性地组织编写培训教材、聘请企业物流相关的专家进行授课, 不失为较有效的办法。

目前我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很快, 但在钢铁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 钢铁产能过剩限制产能的现状之下, 如何保证物流顺畅、降低物流成本, 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成为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亟待解决的关乎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一些钢铁贸易商选择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 就是要看企业销售物流能否做到经济、及时、高效, 因此钢铁销售物流的改进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钢铁企业向前发展。

摘要:当前, 钢铁市场产能过剩, 钢铁生产造成污染严重, 政府要求限制钢铁产能, 中小型钢铁企业想要生存并获得钢铁销售利润, 需要从物流上要效益。但大多中小型钢铁企业物流现代化水平不高, 销售物流效率低下, 不能适应钢铁生产和钢材贸易的发展需要, 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中小型钢铁企业销售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结合钢铁销售物流已有研究成果和先进指导理论, 提出改进中小型钢铁企业销售物流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梅书荣.对钢铁企业物流系统整合的探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3) .

[2]李凌燕, 袁传镔.钢铁企业的销售物流策略[J].中国储运, 2006, (4) .

[3]杜轶峰, 孙朝太.钢铁企业物流模式研究[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8, (1) .

[4]誉景建, 姜大立.我国钢铁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储运, 2008, (2) .

[5]高博.论邯钢销售物流发展的新方向[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9) .

[6]姚海鹰.钢铁企业销售物流关键环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7.

中小钢铁企业 第2篇

翻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便轻叩我的心门,欲将他的一生向我娓娓道来。曾经的他,懵懂粗俗,诚然不知危险,四处碰壁,仍是咬牙前进,不改倔强,努力奋斗。后来的他,历经四次死里逃生的煎熬,通过与丽达的交往,终于明白如何为人处事,逐渐向理想、精神、信念皈依,在他的人生轨迹上立起红色的旗帜。

月光倾泻,水波粼粼,听着微风絮语,沉湎于灯下闲读时光,知保尔一生,明奋斗情怀。我想,我们不正也在途径坎坷与改变吗?不正像保尔一般需要朗润的风景来洗涤心灵吗?

想当时桐花飘零,墨香萦绕,我只是初学书法,不知所措的一个黄毛丫头。不娴熟的技艺,不得体的结构,漫不经心的状态,免不了老师的几顿教训。翻倒的墨瓶,被浸染的衣袖,迷离的双眸,更是让我急上心头,欲改变,却也无能为力。

漫步河畔,望见绯红的云际,看见粼粼波涛,便想起床边书籍里的那位不屈的勇士——保尔,他将整个生命献给全人类的一生再次撼动我的心房。别人能把如此艰苦事业淋漓地完成,我,又有什么是攀及不到的呢?

于是我重整旗鼓,潜心学习,牢记着老师的孜孜教诲,一撇一捺,一字一句,都将全心倾注。从天明到日暮,从花香到茶凉,不畏惧,不驻足,潜心沉淀,只管奋斗,最终修得书法正果。

中小钢铁企业 第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方案构建

20世纪90年代,美国COSO委员会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五项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具有较强的理论可取性和实践可行性。控制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为依据,控制活动为手段,信息与沟通是载体,最后以监督为保证。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完善,构成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作出动态反应的整体系统。

西方国家,内部控制经过漫长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系统,并主导着国际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内部控制还不够成熟,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尚存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某钢铁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分析

(一) 企业概况

始建于2004年,总投资2000余万元的某钢铁有限公司经营项目主要包括:角钢、槽钢、工字钢轧制销售,自产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国家禁止、限制公司进出口的商品除外),年产量约15万吨,现该公司生产的10#—16#槽钢已远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00万元,资产总额为人民币3000万元,负债总额为1000万元。

(二)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控制环境

(1)对诚信、道德观念落实。09年初该公司一名库房员工擅自脱离岗位,顾客本来需要12#槽钢,装货的却是14#槽钢,结果运往哈尔滨的这批货不仅被返回来,还造成五万多元的损失。经过调查得知这名职工无正当理由,擅离职守,导致事件的发生,管理层的惩罚决定是扣除该月工资并辞退了这名职工。虽然公司管理层在企业管理理念中强调诚信道德,但公司没有成文的《员工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作为依据。

(2)对工作能力的重视。由于家族企业的特殊性,所有权和经营权大都控制在其家庭成员手中,所以对工作能力的评价和据此建立的奖惩制度更多是用来约束家族以外的员工,而对很多能力不足的家族成员不能一视同仁。如一位中层领导,因不懂技术致使大炉破坏,造成近二十多万元的损失,仍旧留在原岗位工作。做不到奖优罚劣,平等对待,容易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3)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参与管理程度。公司成立之初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效益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面对各种问题,管理层虚心学习、参考其他同行业企业经验,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管理制度,勇于挑战,多方筹措资金用于企业发展,使企业走上了稳步发展之路。2009年,又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筹建新建钢厂。因为家族企业的背景,该企业管理层积极性、主动性相对较高。每天企业领导都要亲自去生产车间监督轧钢情况,到销售部门、库房、磅房了解情况并建立了晚间轮流值班制度。

(4)组织结构及职权与责任的分配。出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又由于业务频繁、会计核算简单,管理者出于对管理成本的考虑,通常要求财务人员一人身兼数职,加上启用亲戚,导致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业务不精通,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监督和牵制机制。近几年,公司逐渐意识到家族企业的局限性和职责分工的重要性,改善了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如各部门科长全面负责相应工作的组织与协调,每个职位的具体职责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在设计权利和责任分配时,基本做到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

(5)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常取决于执行人,适当的人力资源政策有利于公司留住有能力的员工、引导员工达到公司期望的胜任能力。该公司采取一些薪酬奖励活动。如每位职工一个月内能按时上班不请假(公假除外)将会在基本工资基础上得到额外奖金。年底根据每个人的贡献程度,给与不同程度的奖金作为奖励。但在培训方面尚有不足,缺乏书面化和明确化的任职说明,没有组织过培训。

(二)风险评估过程

公司较为重视经营风险的防范,2009年钢铁销售并不景气,钢价大跌,企业存货成本成为很大一笔负担,很多同行业公司面临停产。而以谨慎经营为原则,少量购买钢坯、薄利多销、减少三项费用等措施的实施,使公司在危急中保持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三) 信息系统与沟通

公司的内部信息传递方式主要以电话、传真等工具为主,逐渐运用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如开办网上银行,实施电算化会计。在信息的沟通渠道上,设置了企业内部上下级、平级之间以及对外的沟通渠道,已有的信息沟通渠道较为畅通,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内部的沟通渠道尚未完全发挥各自的作用,领导不问及就无人管理,员工大多仅仅是机械的执行。信息沟通缺乏规范统一的范式,随意性较大,不能满足经济业务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对科学决策的要求。

(四) 控制活动

一般而言,组织内部应遵循各种规定的政策制度,对特定类别的交易授权必须有两个以上的领导人亲自签字。该公司定期清查、盘点资产、存货,并对资产安全进行防护性控制,没有出现异常损失。公司为了防止职位相容、舞弊现象,将出纳会计、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办公室。但由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的变化缺乏预见性,即使制定了一些基本管理制度,也因检查和考核的缺位而无法有效的发挥其控制功能。

(五) 对控制的监督

企业需要对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比如该公司实施对采购、销售等部门的内控进行监督;为了防止职员迟到早退,在门口特别安装划卡设置,并有专门人员负责统计,月末根据统计情况给与适当奖励和惩罚等。但是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也可能由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者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另外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置的,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测到的业务,原有控制就不能适用,就会对该类业务缺乏控制能力,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所以对控制的监督往往会因企业规模小、业务少等因素被忽视。

二、“某钢铁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方案构建

基于对该钢铁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五要素为指引,遵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参考相关的内部控制范例,结合企业管理实际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框架设计,为该钢铁企业确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案。

(一)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1、建立透明的决策程序和制定定期轮岗制度

在原有基础上,完善董事会决策程序,逐步减少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明晰各个员工的职责,逐步渗透到每个员工,使内部控制制度更规范,更具现实意义。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职责分离,防止单独作业的雇员从事或隐藏不正常行为。由于钢铁行业原材料价格等因素正处于敏感时期,公司更应科学、民主地进行采购、生产、销售等相关决策,并建立定期轮岗制度达到自检、互相牵制、共同约束、防止舞弊的目的。

2、落实人力资源政策

健全招聘、选拔、培训、绩效考核、激励与约束、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流程。企业应该明确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倡导员工行为规范,严格招聘程序,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加强业绩管理和考核奖惩力度,颁布书面化和明确化的任职说明书,针对具体岗位业务培养职工的工作能力。

3、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

公司在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时,要让所有人都认识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使其主动地参与公司的内部控制,而不是被动地执行内部控制。要强调以人为本,按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

4、优化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风范,它可以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要培养并传播一种正确的、适合企业发展并结合员工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使其与公司的战略目标趋于一致。

(二) 强化企业经营风险意识

企业管理层要树立风险意识,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密切关注各层次的风险,变被动为主动,制定有效的风险评估程序,建立风险应对机制以适应环境变化,以科学的论证、评估有效防范决策的盲目性。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及时识别自身面临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还要要善于转嫁风险。

(三) 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整个内控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该企业针对流程中发现的风险,要充分考虑自身风险的特点,设计各种不同的控制措施。同时,为了确保控制活动同时具备先进性与可操作性,必须充分考虑理想的最佳控制措施与企业现状的距离,以及企业现有人员对控制措施变化的接受程度。对于不能一步到位的控制活动,应考虑采取变通措施,分阶段逐步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四) 规范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它弱化了纸质原始凭证所具有的较强的控制能力。为了加强数据安全控制,远东应该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确定各类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人员培训计划和后续培训制度,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安全的信息沟通系统,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明确信息系统处理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内容,使所有员工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安全、迅速地传递。

(五) 加强监督控制机制

“某钢铁公司”需要建立和完善日常监督活动,包括内部监督人员对营运报告、财务报告等提出质疑、制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监督整个内部控制是否严格执行、定期将监督结果和强化内部控制的建议反馈给最高管理层及董事会等。还应将相应的监督活动纳入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业绩考核之中,形成持续监督的企业氛围。同时还应根据需要进行专项的检查与评审,这主要依靠审计部门中的内部审计来完成。内部审计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严格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督察制度,以达到修正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营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截至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 9.8%,在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而加强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则是帮助民营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格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关系到我国中小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市场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能否发挥出重要作用的关键。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小、数量多,在实际工作当中,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如果不能有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必然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方向,还是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企业管理现状分析,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宁向东.公司治理理论[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459-460

[2]、李梦玉.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环节[J].商场现代化,2006,(8):476

[3]、李伟,邵东华.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J].经济视角,2009,(2)

钢铁企业学习报告 第4篇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进入公司的各分厂进行学习。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公司钢铁从上料到出铁的整个生产工艺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让我们今后对采购过程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就这次学习做一个总结:

烧结是把含铁矿粉烧结成块矿,作为炼铁原料,烧结厂是炼铁原料准备的中间工厂。

烧结过程就是根据炼铁的要求,将细粒的含铁原料、熔剂、燃料,进行配料、混匀、制粒、铺料点火、抽风烧结,然后再降温固结,经破碎、筛分、冷却,经整粒后成品矿经皮带输送到炼铁厂,铁厂槽下筛分下返矿,重新参加配矿,混匀,烧结。

烧结生产用的原料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含铁原料,要求铁含量越高越好,有害元素杂质如二氧化硅、硫、磷等越少越好,化学成份要求稳定并且粒度要小于8毫米,最大不能超过10毫米;第二类是熔剂,如石灰石、白云石等,用来调整烧结矿碱度;第三类是燃料,如焦粉、兰碳粉等。

烧结工序是整个生产环节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主要将烧结混合料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发生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最终成为烧结矿。

烧结过程的基本原理:准备好的混合料在烧结机上进行点火并通过抽风的作用,使混合料中的固定碳燃烧,产生高温,混合物局部软化或熔化,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生成一定数量的液相。随后,由于温度降低,液相冷却而凝固成块。

由于破碎选矿的发展,使得精矿粉品位提高的同时,矿粉的粒度也大大下降,粒度过小的矿粉烧结性能差,不适于烧结,因此球团矿应运而生。球团矿粒度小而均匀,冷强度及抗压,抗磨强度好,有利于改善高炉透气性;铁份高,渣量少,还原性好,有利于提高煤气利用率,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污染小,烟尘少,因此,近年来球团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原料系统主要由翻车机,堆取料机,以及皮带运输系统组成。进厂原料由翻车机进行翻卸,翻卸完成由堆料机按品种进行分堆处理,根据配料的需要由取料机分取不同料种送至配料仓进行配料。

配料系统主要由配料仓,运输皮带组成。膨润土是属于外配范畴,在混磨工艺阶段之前配入。由于造球对水分有严格要求,在原料进入造球系统前如果原料水分含量过高则进行干燥处理,干燥设备是圆筒干燥机,物料在圆筒干燥机通过热风干燥后由辊筛筛出大尺寸杂物,然后进入混磨系统。

链篦机的主要功能是对生球进行干燥和预热,以减少生球水分,提高强度,减少因快速升温而造成的爆裂。若不经干燥和预热直接进入焙烧阶段,则水分蒸发耗散大量热量,阻碍Fe3O4和硫化物的的氧化;球层透气性下降,焙烧速度下降,成品求还原性和强度下降,硫含量升高。鼓风干燥段可以减少料层下部的水分的集中而造成透气性下降和生球粘结。链篦机各段的废气通过风箱及卸灰阀后经过除尘后排出。其中回热和鼓干除尘为旋风除尘,主抽风为电除尘。

焙烧系统主要设备是回转窑,经过干燥预热后的生球进入回转窑在氧化性气氛中进行焙烧,主要反应有碳酸盐的分解,铁氧化物以及硫化物的氧化,铁氧化物的固相结晶,以及其他固相反应。在回转窑中的焙烧阶段铁氧化物形成微晶连接桥,晶粒长大;均热阶段晶粒继续长大,消除内应力;在进入环冷阶段后,球团继续氧化,强度提高。由于Fe3O4在焙烧是放热反应,有利于节省燃料,但

以Fe3O4为主的物料亲水性差,造球性能差,应该适当利用造球性能好的褐铁矿。在回转窑中温度不宜过高,过高则球团表面成壳,O2无法扩散至内部,随着温度升高,Fe3O4因再结晶而收缩,从而形成同心裂纹。另外升温过快,球内外温差大,热应力大,易产生裂纹。回转窑煤气由窑头箱煤气管鼓入,另外抽取环冷Ⅰ段热风(约1000℃)助燃。

通过对炼铁实业部的学习,基本上弄懂了作为炼铁支柱的高炉炼铁系统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前在炼钢学习中,了解到炼钢没有铁水就没办法炼钢了,因此,炼铁厂与炼钢厂息息相关,只有保证了有充足的铁水才能保证转炉炼钢的顺利进行,也为轧钢的提供了原材料,而高炉的副产品也为球团、烧结、铸管、轧钢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煤气。

在高炉炼铁生产中,高炉是工艺流程的主体。从其上部装入的铁矿石、燃料和熔剂向下运动,下部鼓入空气。燃烧燃料产生大量的高温,还原性气体向上运动。炉料经过加热、还原、熔化、造渣、渗碳、脱硫等一些列的物理化学过程,最后炉顶部分回收高炉煤气,炉缸生成炉渣和液态生铁的工艺过程。

高炉的主要组成部分:高炉炉壳、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炉底、炉基、炉衬、炉喉护板。

高炉供上料系统由贮矿槽、贮焦槽、槽下筛分、称量运输和向炉顶上料装置等组成。其作用是将来自原料场,烧结厂及焦化厂的原燃料和冶金辅料,经由贮矿槽、槽下筛分、称量和运输、炉料装入料车或皮带机,最后装入高炉炉顶。随着炼铁技术的发展,中小型高炉的强化、大型高炉和无钟顶的出现,对上料系统设备的作业连续性、自动化控制等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以此来保证高炉的正常生产。

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燃料、熔剂

炼铁工艺是是将含铁原料(烧结矿、球团矿或铁矿)、燃料(焦炭、煤粉等)及其它辅助原料(石灰石、白云石、锰矿等)按一定比例装入高炉,并由热风炉向高炉内鼓入热风助焦炭燃烧,原料、燃料随着炉内熔炼等过程的进行而下降。在炉料下降和煤气上升过程中,先后发生传热、还原、熔化、脱炭作用而生成生铁,铁矿石原料中的杂质与加入炉内的熔剂相结合而成渣,炉底铁水间断地放出装入铁水罐,送往炼钢厂。同时产生高炉煤气,炉渣两种副产品,高炉渣水淬后全部作为水泥生产原料。

短暂的学习转眼而过,回顾学习生活,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对好多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未能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事情,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但是通过学习,加深了我对炼铁工艺的技术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对工作的认识。也很感谢学习期间各个分厂的师傅对我的指导与栽培。

采供部:尹刘晓

李玉田:创造钢铁企业发展奇迹 第5篇

上任18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三次发展定位,两次百万吨跨越及四次产品结构调整。18年间,企业累计投资约50亿元,使济钢实现了“由铁到钢、由钢到材、由建筑用钢到工业用钢、由普钢到优特钢”几大跨越。一个昔日年产16万吨生铁的炼铁厂已经成为铁、钢、材产能各300万吨,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河南省第二大钢铁联合企业,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世界钢铁企业百强行列。

比起其他获奖的年度人物,他多了些矜持,少了些犀利。他注重细节,统领全局,但也就是这样的风格,成就了现在的济钢。1993年,李玉田从焦作市人民政府调到济源钢铁任济钢党委书记、总经理。并不了解商业运作规则的他义不容辞地拾起了这个年产生铁仅仅十几万吨的烂摊子。他彻夜未眠地为企业发展谋点子,想出路,他带领济钢左冲右突。

2000年,在李玉田的果断决策下,济钢在全国率先完成国有企业改制。改制后的企业管理制度与用工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释放了企业生产力,企业效益更是得到大幅度提升。

2010年11月18日,是济钢改制十周年纪念日,李玉田和他的团队交上一份骄人的答卷與2000年同期相比,济钢钢材产量由28.2万吨上升到257万吨;销售收入由6.6亿元上升到118亿元;上缴税金由2001年的1.07亿元上升至5.40亿元。今日的济钢,已经拥有完整的长流程钢铁企业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精良装备,技术力量跻身国家工业企业先进行列。

“我们敬重李总,他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一位在济钢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对自己的上司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李玉田提出了“打过一次交道,便是永远的朋友”。现在这句话也成为济源钢铁的合作理念、成功之基。

只要是行为正当,那么勇气会使你获得一切。事实上,民营资本和企业家精神但凡投射到重工业中,往往能体现一种铁的精神,比如王传福,比如沈文荣,其对事业都有一股“铁”劲。

十年来,李玉田用一年等于四十年的时间,再造了一个济钢:用一年等于四十年的速度,再造了一个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用了一年等于四十年的历程,让济钢站到了河南民营企业第11位。当谈到中原经济区建设时,他用更简洁的词语做出了回答:“让济钢走出去,让中原经济区火起来。”已经63岁的他,仍然战斗在钢铁第一线,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

而就在济钢实现大跨步发展之时,与湖南华菱钢铁的重组又使它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有专业人士分析,与国内钢铁巨头华菱的“联姻”,不仅会使济钢进一步做长做深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也会使济钢的区域竞争实力更为强劲。济钢从此站在了世界钢铁企业发展新的起跑线上。

颁奖词

改革开放30年,他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面旗帜。

他,从容谋定,重磅出击,时刻冲锋在潮流的最前端,引领济源钢铁在全国率先亮剑,历史性完成了由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的转变,导演出一幕企业的蜕变大戏,演绎着一场又一场“钢铁”神话,为后继者留下了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经典案例。

从建筑用钢到工业用钢,从普钢到特质钢,李玉田率领济钢集团披荆斩棘,冲进了中国企业500强、河南企业100强。2010年,济钢集团销售收入达118亿元,稳健地坐上了河南民营企业的头把交椅。

在诚信、创新、团结、奋进的创业理念下,他让自己的员工品尝到了当股东做主人的滋味,让济源“篮球城”的美誉远扬四海。在钢铁行业拼杀激烈的版图上,李玉田韬略卓越。济钢集团左冲右突,一次次跨越,一次次腾飞,在一块块未知的地盘上,骄傲地插上了济源钢铁高高飘扬的旗帜。

解读2010年对关键词

中小钢铁厂轧钢机结构改造设计 第6篇

关键词:轧机机,短应力,刚度

1 轧钢机的现状

中小钢铁厂是我国钢铁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中小型轧机灵活多变, 能够生产各种类型钢材, 满足了国内各行业的需求, 所以发展中小型轧机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1.1 中小型轧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型轧机存在的问题, 总结起来说有3个方面:材料的精度低;轧制的效能低, 主要依靠工人技能维持生产, 生产条件不稳定;轧机成材率低[1]。

轧制效能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轧机本身刚度不强, 很难轧制精密材料。目前国内的老式轧钢机生产出来的产品, 只能达到一般精度公差, 无法进一步提升精度等级;2) 生产条件不稳定。旧式轧机轧制期间径向弹跳很大, 辊系自锁功能达不到要求, 致使轧制的版型出现偏差, 精度更是没法提高;3) 轧钢机调试性能比较差。旧式轧机不能进行冷调试, 只能进行热调试 (即在轧制期间进行的调试) , 主要凭借操作手以往的经验, 因此调试期间会形成很多废品, 变相的降低了利润。4) 轴承寿命低。受到轧机本身结构的限制, 促使滚动轴承的寿命变得很低。

1.2 小型轧钢机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引导钢铁行业向高效率, 高精度、高质量、高品质, 智能化和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应从以下几种技术方向考虑[2]:

1) 轧制工艺的合理安排, 选择合理的退火处理方式, 从而减少了能源消耗同样节约了能源;2) 中小型轧钢机采用柔性轧制技术。连续轧制工艺, 不但要满足生产要求并能实现量产, 而且同时需要满足客户不同要求;3) 中小型轧钢机在设备上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装置;4) 采用短应力线轧机, 其结构与传统的结构不同, 增加了轧机刚度。辊子所承受的轧制力通过轴颈上的四列圆柱滚子轴承依次传递给轴承座上面的螺杆。

2 中小型轧钢机主要零件材料选择、尺寸确定及校核方法

2.1 轧辊材料的选择

在选择辊子材料时, 不但要考虑材料性能、工作要求和特点外, 还要根据辊子常见的失效模式来选择合理的材质。一般选用铸铁轧辊。球墨铸铁轧辊价格便宜, 耐磨且有较高的强度。

2.2 轧辊基本尺寸的确定

1) 辊身长度L的确定。轧辊是由辊身、辊径、轴头三部分组成的, 而轧辊的基本尺寸:轧辊的直径D辊身长度L, 辊颈直径d和辊颈长度l。轧辊的直径为320mm, 对于短应力线轧机, 则L/D=1.5-2, 所以L的取值范围为480mm~704mm, 取L=600mm。2) 轧辊辊径尺寸d和l的确定。辊子的直径d和长度l与辊子的轴承形式和工作载荷有很大的关联, 辊子直径和轴承的过度处的强度一般是最低的, 只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辊子直径和轴承过度处半径r要尽可能大些。

d (28) (0.5~0.6) D, 所以取d (28) 180mm;对于l, 考虑四列圆柱滚子轴承的选取, 所以取l=165mm。

2.3 轧钢机辊子的校核方法

辊子的破坏能力体现在各种应力的变化, 辊子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辊子铸造过程中产生的会残余应力, 轧辊的破坏一般由下列三个原因造成:

1) 轧辊的形状设计不合理或设计强度不够;2) 轧辊的材质热处理或加工工艺不合要求;3) 轧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合理。因此, 通常只对轧辊进行扭距计算, 对辊径则计算弯曲和扭转, 对传动端轴头只计算扭距。

2.4 轧辊轴承的校核方法

由于所设计的轧机是以刚度高为主要特点, 因而对轧机轴承的要求尤为严格, 这种轧机选则的是四列短圆柱滚子轴承同时这种轧机专用轴承的优点。由于四列短圆柱滚子轴承只能承受径向载荷, 轴向符合必须由其他轴承来承受, 本轧机则选择的是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其最大的优点为:不但能承受双向轴向符合, 而且能够精确控制轧辊的轴向位置。其另一个主要优点是再承受相同轴向负荷情况下, 轴承所占的轴向尺寸最小。

按照常规设计, 轧机轧辊轴承的平均寿命为2000~5000h。

3 轧钢机的拆装与维护要点

3.1 短应力线轧机的拆装

短应力线轧机的拆装要求:

1) 拆装以前必须清理干净表面灰尘, 去除磨表面铁锈和黄油, 禁止带泥土安装;2) 轧机辊缝调整到需要的位置, 拆装部分放在固定的位置, 避免丢失影响后期安装;3) 使用轴承加热器加热内圈时期膨胀从而方便安装 (重型汽车滚槽, 轴承内圈完整不拿出来) ;4) 保证油管内干净、无铁锈、无灰尘, 并且仔细检查零件是否损坏, 损坏零件坐下标记, 方便及时更换;5) 仔细查看螺纹连接位置, 螺纹是否脱丝, 脱丝应该使用板牙进行重新掏丝, 不合格是不可以进行安装的;6) 轧机主轴承润滑油脂, 必须使用320润滑油进行润滑, 保证润滑的全面性;7) 安装要严格按照图纸技术要求进行安装, 剩余的尺寸必须符合图纸的要求;8) 滚动轴承装配时, 先清理干净表面防锈油、并且进行涂润滑油。

3.2 短应力线轧机的维护要点

应用短应力线的轧机的实践证明, 轴承径向窜动量大影响了产品尺寸精度, 降低了产品质量, 提高了材料的生产成本, 造成企业利润降低, 减少了对这种机型的投入, 影响着短应力线新型轧机发挥预期的效能[3]。

本次设计改造的短应力线轧机, 使用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四列短圆柱滚子轴承拆装时应该注意, 轴承的内圈提前装到辊子的轴颈上面。安装时可以轴承感应加热器对轴承内圈进行加热, 温度加热到95℃~120℃范围内, 在装配到辊子的轴颈上面, 自然使温度降低到室内温度。才能保证其轴承能够平稳运转, 并能增加使用寿命, 让轴承的承载能力得到合理的发挥, 辊子和轴承的内圈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这种配合原理可以改变内圈与轧辊轴颈的表面产生爬行现象, 相反的轴承外圈和轴承座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4], 这种配合原理可以让轴承外圈在轴承座的孔内工作表面中发生轻微转动, 但不影响使用, 还能改变其轨道的受力点的最大位置, 增加了轴承的寿命。

轴承两端应该加有轴承保护套防止空气水分的进入。引起轴承疲劳寿命降低的根源就是水分。如果轴承两端密封不严是, 会使乳化液渗入轴承内部, 降低油脂的润滑作用, 降低轴承的寿命, 然而空气于轴承表面接触形成的铁锈, 会造成轴承接触疲劳破坏。

轴承出现下列情况任意一项是必须进行更换:a) 内圈辊面出现划痕;b) 辊珠缺少或损坏, 不全时;c) 轴瓦边缘损坏;d) 轴承间隙过大, 轴承晃动过大, 轴承径向跳动过大时。

4 结束语

中小钢铁厂是我国钢铁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型轧机所生产的各种类型钢型材, 在国内的钢铁生产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充分展现中小轧机的能力。所以发展中小型轧机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改造后的短应力线轧机, 增加了轧机刚度。在设备上都采用十分先进的自动控制装置自动化程度更高如, 取消了轧机的牌坊单机架, 采用悬臂式机架模式, 应用双模块轧机形式进行轧制。

参考文献

[1]杨智宇.浅谈轧钢机械振动故障的诊断[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4) :53+55.

[2]刘智仁.短应力线高刚度轧机动力学分析与仿真[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 2012.

[3]杨益强.轧钢机械设备轴瓦的检修与维护[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0, (4) :45-46+28.

钢铁企业钢铁产品营销渠道问题研究 第7篇

受国际经济下滑、我国经济增速变缓、部分行业用钢量负增长、市场需求萎缩、钢价大降, 特别是原料成本支撑因素较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部分钢铁企业出现亏损局面, 整个钢铁行业运行十分困难。为了应对众多宏观及行业中的不利因素, 我国钢铁企业应在大力发展研发能力、提升核心技术的同时, 大力推动核心营销能力的提升, 进一步适应市场对现代化企业的需求。

1 国内外钢铁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现状

美国钢铁工业是国家少数传统核心工业之一, 它与美国其他一些核心工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美国成熟的流通市场上, 钢材销售渠道模式只有4 种:一是钢厂直供用户;二是面对中小用户的加工配送服务中心, 这种渠道服务商共有350 家; 三是钢材进口经营商;四是钢材分销商。其中分销有3 个方法: 批发、直接零售和通过中间商或者是钢铁仓库销售。日本国内钢铁行业的营销渠道主要由3 部分构成:一次批发商、二次批发商和加工业者。一次批发商主要由综合商社、专业商社和专业批发商组成;二次批发商主要指特约经销店;加工业者主要由剪切制造者和卷板中心组成。韩国POSCO的营销渠道结构由3 部分组成:国内经销商、国内直供厂家和国外渠道。在韩国几乎没有单纯的仅基于贸易的钢材经销商, 所有的钢材经销商都附带加工、配送的职能。

我国自计划经济时期向市场经济转型以来, 钢铁企业开始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根据市场需求配置资源, 同时为了促进销售, 纷纷建立了各自的销售渠道, 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钢铁企业大规模连续生产, 钢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需求变化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新时期对企业渠道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建立或形成稳定、成熟的营销渠道成为当前钢铁企业的主要工作之一。从渠道主体来看, 钢铁企业销售渠道可分为3大类型:钢铁企业自建营销渠道、中间商渠道和直供用户。

2我国钢铁企业营销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销售渠道不畅

2.1.1 市场覆盖率小, 反应速度慢

外埠销售分公司是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采取的渠道形式, 这种形式通常只能覆盖较小的地理区域, 不能形成广泛的销售网络。同时外埠销售分公司在决策权上受到很多限制, 层层审批形成了企业的内耗, 不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2.1.2 缺乏有效的推销激励机制

大多数钢铁企业的销售仍停留在20 世纪的营销水平上, 没有制定良好、适当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销售人员待遇偏低, 业绩奖励与利润挂钩不明显, 使得销售人员缺乏销售积极性, 企业渠道也不能有效铺开, 失去了应有的渠道活力。

2.1.3 储藏、运输能力差

由于我国钢铁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不一, 有些钢铁企业受铁路局车辆到达数量、外运数量的影响, 一定时期内运能不可能得到很大缓解, 而我国钢铁企业的产品绝大多数都销往外地。车辆到达很不均衡, 再加上今后我国钢铁企业源、燃料到达半径缩小, 可用局车减少, 造成产品输出都十分艰难。

2.2营销渠道不稳定

追求稳定的营销渠道是各钢铁企业渠道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钢铁行业的特点是任何一个渠道成员都不拥有足够控制其他成员或渠道的能力, 这种状况必然导致渠道的不稳定, 钢铁企业受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市场环境好的时候, 钢材供不应求, 市场疲软时钢材又大量过剩, 这就导致企业很难通过渠道调节产能, 也造成了整个行业的渠道不稳定。

2.3 分销体系比较落后

我国钢铁企业通常采取自销渠道、直销渠道和合作购销渠道3种分销体系形式。自销渠道主要是销售分公司、销售处、独立子公司等, 直销渠道主要是代理生产厂、终端生产厂、加工配送中心、现货市场等。普遍地, 这些形式的弊端是企业、渠道和顾客之间缺乏信任, 导致交易成本高、协作效率低、风险大等缺点。而且各方之间的信息传递不顺畅, 数据共享和获取都较难。

2.4渠道成员忠诚度不够

忠诚度低的原因是多数渠道成员缺乏远见卓识。部分分销商认为有钱赚就好, 没有考虑远期规划和发展, 通常置钢铁企业的“串货贵定”于不顾, 只从最便宜的商家进货。价格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没有能够在扩大市场、了解需求等方面帮助企业出力。这样的客户忠诚度很低, 没有远见卓识, 只能将其作为短期合作伙伴, 也只能通过短期激励手段促进其增加销售。企业应引导这些渠道改变短视的观念, 将其纳入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中来。

2.5 渠道冲突

销售分公司、直供用户和经销商是我国钢铁企业的主要营销渠道, 钢铁企业通常会同这些渠道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体。但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 各种渠道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最终导致钢铁企业与渠道之间也产生较大的矛盾。

各经销商之间存在多家经销商争夺同一个市场或终端客户、相互压价、相互“挖墙角”的现象。经销商与销售分公司之间也会发生渠道冲突。

3 解决我国钢铁企业营销渠道问题的措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进行渠道管理, 激发经销商的积极性、制约经销商的不合作行为, 确保渠道稳定健康地发展, 可以通过加强渠道合作、渠道结构调整、促进营销渠道的扁平化建设、发展网络营销等新型渠道来解决目前存在的多种问题。

3.1 加强渠道合作

(1) 积极推进营销伙伴关系建设, 要双方以长期契约的形式来明确共同目标和双方的责权利, 尽力使渠道成员与生产企业的利益达成一致, 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

(2) 合理解决渠道冲突。渠道冲突可以通过信息沟通、人员调换、资源平衡、非价格歧视等手段来分别逐步加以解决。

(3) 优化与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 保持与终端用户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需要在提供技术支援、提高信任度、改善服务等各个方面多下工夫, 还可以通过相互持股方式建立与下游企业的战略同盟关系。

3.2 进行渠道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直供户

要实施以资本、资源为联系的, 向钢铁企业下游大型用户渗透方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最大限度地发展终端用户, 开发直供用户, 减少中间环节, 优化营销渠道, 努力扩大直供直销的销售比例, 确保资源效益最大化, 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可以委托中间商对直供用户进行物流管理过程的一系列服务, 如订单等单据处理、合同货物组织、储运、加工配送、用户需求、资金融通、常规异议处理、信息传递等。直接为直供用户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支持等工作。这样生产企业、用户和中间商之间可以形成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铁三角关系” (见图1) 。

3.3 促进供应链扁平化

扁平化是降低渠道成本的有力途径。我国钢铁企业现有流通模式的供应链环节过多, 交易成本明显偏高。应减少中间的流程, 优化中间环节, 实现渠道扁平化。钢铁企业应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经销商, 从而降低渠道费用和中间商的中间受益。改善渠道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 可以降低销售风险, 提高对整体市场的快速适应性。

3.4 充分发挥外埠公司优势

细化市场划分和产品定位, 在发展、壮大区域特色经营上取得新突破。通过制度明确外埠分公司的权力, 全部独立运作, 有效调动积极性。推行客户经理负责制, 对有实力的协议户进行跟踪, 重点维护, 巩固稳定的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外埠分公司处于市场最前沿的优势, 根据当地市场特点和优势, 加大新产品、品种钢的开发与销售。不断探索、创新多样化销售模式, 采取“落地销售”“定金销售”和“定金集港”等灵活销售方式, 在做大、做强区域特色经营方面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李朝前.浦项钢铁公司的全球化投资战略研究[J].冶金信息导论, 2013 (4) :29-33.

[2]李敏, 邓泽宏.武钢钢材的营销渠道管理策略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 2012 (18) :180-181.

[3]张庆伟.分销渠道选择中的“大陷阱”[J].企业活力, 2013 (1) :29-32.

[4]陈家进.构筑企业战略营销渠道的思考[J].四川冶金, 2010 (2) :71-74.

中小钢铁企业 第8篇

关键词:钢铁,能耗,节能

1 企业能源消耗结构

公司2010年共耗能336.033 5×104t标准煤。其中焦炭231.746 2×104t,焦粉39.860 7×104 t,动力煤73.937 0×104t,重油4 917 t,电力182 987.72×104k W·h,新水466×104 t,外购氧气49 418.10×104 m3。

2 主要产品各项能源消耗指标

2.1 产品综合能耗指标

2.2 产品工序能耗

3 能源利用效果评价

3.1 产品综合能耗

吨钢综合能耗由2010年同期709.81 kgce/t,下降到2011年的649.03 kgce/t,下降了60.78 kgce/t,下降8.56%,按此计算,年可节约31.468 8×104 tce,吨钢综合能耗的下降主要是铁钢比的变化,铁钢比由2010年的1.073下降到2011年的0.975 9,仅此1项就少耗能源30.67×104tce。吨钢可比能耗由去年同期730.85 kgce/t,上升到734.34 kgce/t,上升了3.49 kgce/t,上升了0.48%。

3.2 工序能耗

烧结工序能耗由2010年57.66 kgce/t,上升到了59.19 kgce/t,增高1.53 kgce/t,升高了2.66%;竖炉工序能耗由2010年的23.42 kgce/t,下降到2011年的19.49 kgce/t,下降了3.93 kgce/t,下降了16.78%;炼铁工序能耗由2010年的440.32 kgce/t,上升到2011年450.64 kgce/t,增高了10.32 kgce/t,升高了2.34%;其中综合焦比由2010年的581 kg/t升高到2011年的593 kg/升高了12 kg/t上升2.06%,炼钢工序能耗由2010年的18.91 kgce/t,升高到22.81 kgce/t,升高了3.9 kgce/t,升高了20.62%;轧钢工序能耗由2010年的52.66 kgce/t,升高到55.15 kgce/t,升高了2.49 kgce/t,升高了4.73%。

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节能潜力的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a)能源管理基础较薄弱,耗能设备的仪器仪表配备不够齐全;

b)能源亏损高达31.17×104 t标准煤,占总耗的9.28%。主要是高炉煤气放散量大,虽然已采取措施,仍放散20×108m3多,折27.8×104t标煤;

c)有的耗能设备需更新改造;

d)应大力筹措资金,抓好重点节能措施。

4.2 节能潜力分析

该企业是1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2010年总能耗达335.997 1×104t标煤,吨钢可比能耗为724 kgce,如果通过节能降耗,加强能源管理,降低产品单耗,减少企业亏损,吨钢可比能耗至少可以降低30 kgce/t,那么节能量为5 177 492 t×0.030=155 325 t标煤,按2010年每吨标煤954元计算,节能效益14 818×104元。

5 节能技术改造措施和建议

a)加强能源管理。尽快加强能源基础工作的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能源数据台帐、报表,形成严格的能源数据统计网络,制定考核定额,纳入企业经济责任制中进行考核[1];

b)通过对能耗数据的分析,找出工业炉窑余压、余能、余热的节能潜力,将能回收利用的余压、余能、余热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回收能源改善工作环境;

c)下大力气减少企业能源亏损。理顺能源流通的各个环节,加强对焦碳、焦面、煤油盘库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能源的损失和流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d)加强焦碳的筛分工作。把焦面和粒焦从焦炭中筛分出去。筛出的焦面可供烧结使用,从而减少外购焦面的数量;

e)建立健全节能办公会议制度。加强与能源有关部门的协调和协作关系,制定节能技术措施,检查节能措施的完成情况,健全和修改完善各项能源管理制度检查各项能源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f)抓好重大节能技术措施,筹措资金,实施节能技术措施计划,抓好重大节能技术措施项目的投资规划,进度实施情况,节能效益、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g)加强能耗分析。找出影响能耗变化的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和同行业进行能源工作情况交流.在公司内部对能耗指标进行同比,掌握公司年度节能情况和能耗指标完成情况。

参考文献

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 第9篇

一、钢铁企业物流现状

1.大多数钢铁企业物流管理制度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钢铁企业物流缺乏整体规划、各环节没有理顺、布局不合理、物流市场无序竞争, 导致整个钢铁行业效益不佳, 物流成本过高, 直接阻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而且占用大量资金。

2.许多大型钢铁企业厂内没有合理的物流运输管理体制, 造成车辆的空载率较高, 运输效率低下, 加上厂内运输车辆众多, 容易造成道路阻塞, 物料不能及时运送, 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3.企业的物流化和信息化不到位, 现代营销和经营水平太低, 不能准确掌握物流信息和有效运用相关资源, 在产品的生产、运输、调配和销售等方面不能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沟通, 使企业物流成本过高。

4.钢铁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 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 而我国现在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不能满足钢铁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5.钢铁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 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 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 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二、钢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

1.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对物流成本控制,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物流机构和设置专业物流管理人员, 建立物流管理系统, 抓住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 控制物流成本。

2.加强物流活动和物流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在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时首先对各项物流活动如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进行分析。在遵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的同时另外设置管理会计记录簿, 设置物流成本账户, 按物流成本项目归集物流成本情况, 实施对物流成本的控制。

3.建立企业物流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 以信息流替代物流、速度取代库存是信息技术渗透到物流过程的重要特点, 也是依托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流程的依据, 大大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准确率, 有效地降低各项成本。

4.加快培养引进专业物流人才。培养方式应侧重于岗位理论和业务培训, 立足培养物流人才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引进所需的人才, 包括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参与钢铁企业物流的经营与管理, 改变钢铁企业物流管理落后的局面, 实现钢铁企业物流的科学化运作和管理。

三、钢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

1.建立稳定的原燃材料供应系统。保证原燃材料的正常供应, 加强原燃料管理, 减少不必要损失。从原料采购到生产一线, 经过长途运输, 存在一定的途耗。同时, 在原燃料采购中, 存在着缺损、短吨和丢失现象。因此, 企业在原燃料管理中, 应加强与供应商和运输企业的诚信合作关系,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成本发生。

2、改善物流运输管理。在钢铁企业中, 运输成本和原燃料采购成本相差不大, 有时候, 运输成本还高于原燃料采购成本, 降低运输成本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内容。

3.合理安排仓储, 降低库存成本。必要的仓储能有效地保证企业的连续生产, 但过量的仓诸不仅大量占压周转资金, 同时要付出额外的仓储成本。因此, 应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 计算出企业的经济订购批量, 科学合理仓储, 降低库存成本。

4.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成本。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 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通过构筑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使生产商配车计划的制订与生产计划联系起来进行, 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也能使批发商将配车计划或进货计划相匹配, 从而提高配送效率, 降低运输和进货成本。

浅谈钢铁企业内部审计 第10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一、我国钢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

(一)生产中特定工序很容易影响到产量进而影响成本。很多大型的联合钢铁企业由于所涉及到的工艺流程相对较长,因此其具体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矿物开采、矿物选择、矿物烧结、提炼铁和钢以及热轧、冷轧深加工等多个方面。一般上道工序加工完成的产品也即是其下道工序进行深加工的原材料,因此其工序间的衔接较为紧密。而且由于其生产流程的问题,其各个工序间必须进行独立考核,由于其各个工序考核指标难易程度的不同,直接促使各个工序间串通舞弊的情况开始发生。就比如A和B两者互为上下工序的关系,当其中的A工序的考核指标较好的完成时,可能会出现担心更严格的指标出现。而

B工序方面却并不能更好的完成相应的考核指标,因此A工序就可以直接借助少量的产量来给B工序实现一定的帮助,促使其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1]。

(二)燃料消耗大,促使其成本风险增加。一些特别的工序生产单位,很容易为了部门利益而从复杂化的原材料下手进行成本的调节,大多数内部的审计人员主要由于其自身知识、技能的匮乏导致审计人员即使是通过实地盘点的形式也无法确认企业是否盈亏,因此直接表明现行的审计方式仍然无法有效的核实明确。通常铁矿石和煤等原材料堆放在料场当中主要是为了对其质量、品位以及供应商进行区分,一般都是让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目测,以此来找出其中的问题。而一些单位为了能够完成考核,通常都会将消耗好的原料直接改善其经济技术指标,从而直接造成大宗原料的亏损情况。虽然其实物方面并没有亏损,但是所具有的价值量却严重亏损,甚至直接损害了企业的整体利益。

(三)评价标准不明确。主要需要按照国际方面审计师的执业要求来进行,通常在内部审计的过程当中,都需要对其某项事项做好相应的评价,因此首先就需要明确进行评价的标准,其次直接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来核实评价事项的具体情况,最终将标准评价和真实的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有效的对比,从而以此来计算的出钢铁企业内部审计的最终结果。通常对钢铁企业效益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环节主要在于其供销两个方面,而相应的内审工作的难点,主要在于其评价标准的确定方面,比如在钢铁原矿石的采购方面,其中的钢铁品种种类高达几十万种,因此就很难真正确定好内部审计人员们的评判标准,而且在程序合格的采购过程当中,也很难直接对其采购价格的高低进行有效的评价,因此相应的评价标准仍然有待明确。

二、我国钢铁企业内审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内控制度失效。如今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都有自身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制度,而内控制度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内部人员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所致,所有的一切都以领导的意志来转移。通常都是由于企业单位当中的管理人员权力过于集中,底下员工们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或者是发展前途等,就必须要迎合领导人员的想法,促使各个环节方面的经办人员开始篡改数据,导致内部审计的风险大大增加,促使企业内控制度失效。

(二)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由于绩效考核本身是企业生产及发展的根本性管理目的及方法,其所设置的是否科学合理对于企业内部员工们积极性的调动有着极大的影响。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通常都是以企业实际完成的指标为基础来进行制定,主要包含了企业的发展规划,年度任务发展目标以及同行业的相关数据等进行计算[2]。在这其中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就必须要考虑到绩效考核人员是否对整个公司的经营和生产熟悉,而不是坐在办公室算数据,算决策等。还有就是完成指标是否存在水分,是否合理等多方面的问题,以此来防止考核单位为了满足指标要求而进行造假,因此必然会影响到指标测算的准确性,从而增加了内审部审计的风险。

(三)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从原先的财务岗位直接转岗而来,因此其在面对较为复杂的审计环境时,仅仅只是拥有财务知识仍然不足,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钢铁轧制、冶炼等工艺技术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发掘出其中的疑难点,从而有效的开展审计工作。比如炼焦过程当中附带的化工产品数量及种类、炉石的品位以及铁水产量,还有各种钢材轧制后的产量及数量等等,这些都是钢铁企业需要进行内部审计的重点。

三、控制钢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优化内部管理结构,防范审计风险。通常钢铁企业的内部治理都必须体现出企业所有者们的利益,并做好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们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激励、约束以及控制的有效形式,其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决策、权力以及执行等三大机构之间的制衡关系。而且通常公司治理的有效程序也都是直接通过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构建完成。所以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都必须要作为其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监督及评价。因此要想真正展开相应的工作,就必须要获的权力机构方面的支持,从而以此来提升其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最终增强其所具有的独立性质,保障其自身能够不受束缚的开展相应的工作,最终有效的发挥出内审部审计工作的威慑作用。

(二)构建岗位轮换制,预防审计风险。在钢铁企业当中的负责人、统计员、会计及相关经营人员等多种涉及到财物的岗位都应做好定期的轮换,特别是其中的一些二级单位方面的负责人员。一旦其接手的工作较为复杂,而工作人员本身比较理性,就必然会影响到其自身的前途和利益。否则,前者必然会希望获的外界的肯定,因而会做好本职工作。所以在这种制度管理之下,相关人员都无法长期的进行这种舞弊的行为及工作。

(三)积极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钢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其审计职业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所能胜任的能力等。这其中,并不要求审计人员是一种全能型的人才,但必须要求审计组应当作为一个重要整体,必须要具备会计、审计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在钢铁企业当中,应当重视并熟悉钢铁生产工艺,同时要将其内部控制的关键人员直接安排进入到审计人员队伍当中,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保证所有的参与人员都能够完成其任务。一旦审计人员本身缺乏相应的审计业务知识、能力及技能,则审计组必须要想法设法的获取到最为关键的帮助和建议。

结语:综上所述,钢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通常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为了有效的防范及控制此类风险,就必须要优化内部管理结构,防范审计风险、构建岗位轮换制,预防审计风险以及积极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风险,促使钢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顺利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春阳. 钢铁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探讨[J]. 中国商贸,2013,10:96-97.

中小钢铁企业 第11篇

钢铁行业作为新疆经济的基础产业, 为新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经济持续、 稳定、 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随着大企业大集体纷纷进军新疆, 大型钢铁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产能过剩, 生产物流的问题不断涌现,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道路运输系统存在的瓶颈问题, 既影响了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生产物流的混乱, 运输是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中心要素, 运输方式的选择、 运输工具的配载及运输线路的规划都将影响企业生产物流成本, 最终影响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因此, 结合钢铁企业自身生产物流的特点, 建立科学的运输组织体系, 对提高新疆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运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钢铁企业生产设施是固定的, 一旦建成则很难更改, 从调整生产布局的角度来优化厂内运输的做法并不现实。本文以S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 针对其道路运输系统存在倒流运输、 重复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 装卸等待时间长及车辆利用率低等问题。 可以考虑从运输组织的角度进行优化, 降低车辆装卸时间, 缩短车辆行驶距离, 减少在途车辆, 提高车辆的利用率, 以此达到降低厂内道路运输成本的目的。 经调研, 不管是理论研究, 还是国内外的运输实践, 都证明了甩挂运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车辆运行组织形式。 它能增加牵引车的有效工作时间, 加快车辆周转, 提高货运生产效率, 减少牵引车和驾驶员的使用数量, 节省人工成本及车辆购置成本[1]。 因此, 针对S钢铁企业道路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建立双目标循环甩挂运输调度模型, 以用最少的牵引车, 最低的运输费用, 优化其路径来解决道路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

1 S钢铁企业甩挂运输方案的选择依据

1.1 S钢铁企业甩挂运输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1) S钢铁企业厂内总的布局及生产工艺设计存在缺陷, 是导致厂内存在不合理运输现象的主要原因。 由于生产设施一旦建成则很难更改, 要想从调整生产设施的角度来理顺S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的方式并不可取, 因此可以考虑从运输组织优化的角度, 采用有效的运输组织形式, 减少厂内在途车辆, 降低车辆装卸等待时间, 提高车辆利用率。 在国内外理论研究和运输实践中, 均已证实甩挂运输能够减少牵引车和驾驶员的使用数量, 增加牵引车的有效工作时间, 加快车辆周转, 提高运输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车辆运输组织形式[2]。

( 2) 甩挂运输一般适用于运输量大、 运输距离较短、 运输频次多、 装卸能力有限且装卸等待时间占车辆运行时间比重较大的情况。 汽车列车的技术速度偏低, 在距离过长的情况下使用甩挂技术, 会使运输生产率低于同级别的单车, 没有现实意义。 S钢铁企业厂内运输就属于短距离运输, 在0.2 公里至8 公里之间, 其运距在甩挂运输适宜开展的运距范围之内。

( 3) 通过对S钢铁企业厂内运输时间的现场调研, 发现厂内运输车辆的装卸等待时间较长, 有相当一部分车的装卸搬运等待时间占整个运输时间的比重高达80%以上( 如表1 所示) , 当车辆运输距离越短, 行驶速度较快时, 装卸等待时间越长,汽车运输生产率越低。 甩挂运输应用了平行作业原则, 它利用汽车列车的路线行驶时间来完成甩下挂车的装卸作业, 可以将载货车辆的装卸等待时间缩短到最低, 从而显著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

1.2 S钢铁企业甩挂运输组织模式的选择依据

甩挂运输是指一辆载货车或牵引车与一辆或一辆以上挂车组合成汽车列车, 按照预定的计划, 在某个装卸作业地点甩下挂车并挂上指定的挂车后, 继续运行的拖挂运输组织形式称为甩挂运输。 这种运输组织形式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牵引能力, 充分发挥运输效率, 缩短车辆停歇时间[2]。 根据装卸点的装卸能力及线路网的特点, 常见的甩挂运输组织模式主要包括: “ 一线两点” 甩挂、 “ 一线多点” 沿途甩挂、 “ 多点一线” 轮流拖挂及循环甩挂运输组织模式。

( 1) 甩挂运输组织模式的适用场合

“ 一线两点” 甩挂运输组织模式适用于两个装卸点间往复线路的甩挂; “ 一线多点” 甩挂运输组织模式适用于装( 卸) 货点集中、 卸( 装) 货点分散的单一线路的甩挂; “ 多点一线” 甩挂运输组织模式适用于装( 卸) 货点集中、 卸( 装) 货点分散的多线路的甩挂; 循环甩挂适用于车辆沿环形线路运行的甩挂。 因此, S钢铁企业在选择甩挂运输组织模式时, 应考虑各种甩挂运输组织模式的适用场合与钢铁企业现实作业情况是否匹配, 根据其厂内运输线路的特点, 选择相匹配的甩挂运输组织模式。

( 2) 钢铁企业生产设施的布局

厂内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受钢铁企业生产设施布局的影响。 对于生产工艺设施布局比较分散和混乱的情况, 为提高车辆里程利用率, 一般采用环形的行驶路线, 适宜循环甩挂运输组织模式。 对于生产设施按工艺流程布局的情况, 车辆一般采用往复式行驶路线, 适宜“ 一线两点” 或“ 一线多点, 沿途甩挂” 的运输组织模式。

( 3) 生产工艺设施的数量

钢铁企业厂内装卸作业点的个数是由生产工艺设施的数量决定的。 生产工艺设施越多, 相应的装卸作业点就越多。 对于生产工艺设施数量较少, 布局较合理的钢铁企业, 适宜采用“ 一线两点” 的甩挂运输组织模式; 对于生产工艺设施数量较多, 布局较合理的钢铁企业, 适宜采用“ 一线多点” 的甩挂运输组织模式; 对于生产工艺设施数量较多, 布局较分散混乱的钢铁企业, 适宜采用循环甩挂运输组织模式。

由于S钢铁企业是20 世纪60 年代建立的老厂, 生产工艺设施布局比较混乱和分散, 加之生产工艺复杂, 生产设施较多,对应的装卸作业点也就越多, 因此适合采用环形路线行驶的循环甩挂运输组织模式, 以提高里程利用率。

2 S钢铁企业循环甩挂运输调度模型的构建

2.1 问题的描述与分析

S钢铁企业生产工艺复杂, 生产设施多。 在某个时间段内, 包含多个运输任务, 每项运输任务的装货点和卸货点固定, 所运货物的运量也已知, 各项任务允许开始的时间窗非常接近。 由于生产单元的装卸能力不足, 导致使到达车辆装卸等待时间较长。 S钢铁企业原考虑在环形线路上组织车辆进行集货配载运输, 由于装卸等待时间过长, 在规定的时间内大部分运输任务无法完成, 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因此只能实行“ 一对一” 单车调度模式, 使得车辆利用率非常低。 为了保证生产按时进行, 提高运输生产效率, 减少车辆的装卸等待时间, 本文提出S钢铁企业生产物流道路运输系统采用循环甩挂运输组织模式。

循环甩挂运输问题实质上属于车辆调度问题的范畴, 是一个带时间窗的装货与卸货问题。 涉及到牵引车分配、 路径选择、甩挂时间安排等。 具体可描述为: 在调度开始时刻, 将其要外发货物在各装货点先装入预先准备好的半挂车, 待货物装上半挂车后, 牵引车从停车场出发, 前往装货点拖挂半挂车, 将装有货物的半挂车运送至相应的卸货点, 然后甩下半挂车, 牵引车再前往下一个装货点拖挂半挂车, 如此反复, 直至调度周期内的所有运输任务都被完成, 最后牵引车返回车场。 要求给出牵引车行车路线设计和出行时间安排, 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 使用最少的牵引车、 最低的行驶费用及时完成该时间段内的运输任务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3]。

2.2 变量说明

W={O, P}为运输网络结构变量, 其中O={0,1,2,…,n}为任务节点的集合。 O代表停车场, 1,2, … ,n代表各任务节点。 P=(1,2,…,w)代表w个运输工具可以到达任务节点的线路[3]。 M— ——规定时间内全部运输任务的项目总数; W— ——执行运输任务的牵引车数量; qm— ——任务m需完成的运量; hm— ——任务m的装货点; sm— ——任务m的卸货点; Qw— ——牵引车w的额定拖挂质量; g———半挂车的整备质量; d0i— ——停车场到任务节点i的距离, 其中d0i=di0; dij— ——任务节点i到j的距离, dij=dji, dii=0, i≠j; thm— ——车辆在任务节点hm的平均装卸等待时间; Rhm———牵引车到达hm的时间; tmh— ——任务m的开始时间, 也就是指牵引车在hm开始拖挂半挂车的时间; tms— ——任务m的结束时间, 也就是指牵引车在sm甩下半挂车的时间; tp— ——甩挂作业时间; tm— ——任务m完成需要的总时间; tw,n,h— ——牵引车w执行第n次任务的开始时间; tw,n,s— ——牵引车w执行第n次任务的结束时间;[ETm,LTm]———表示任务m要求开始的时间窗的上下限; C1w———牵引车w空载运输费用系数; C2w— ——牵引车w负载运输费用系数; a———牵引车早于时间窗上限到达时的惩罚系数; V1w— ——牵引车w在厂内空载运输的平均速度; V2w— ——牵引车w在厂内负载运输的平均速度;

2.3 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问题的分析及基本要素假设, 建立S钢铁企业厂内循环甩挂双目标调度模型:

模型的约束条件:

公式( 1) 为求解最小化牵引车使用数的优化目标; 公式( 2) 为求解最小化牵引车运输费用的优化目标; 公式( 3) 要求每项任务只能由一辆牵引车来完成; 公式( 4) 为牵引车拖挂能力约束; 公式( 5) 、 ( 6) 、 ( 7) 确保每辆车从停车场出发, 完成任务后原回停车场; 公式( 8) 表示完成任务所需的持续时间; 公式(9) 表示任务结束的时间; 公式( 10) 表示任务最迟开始的时间窗的约束; 公式( 11) 表示牵引车必须在完成前一项任务后才能开始后一项任务; 公式( 12) 为汽车列车距离成本系数的分类; 公式( 13) 、 ( 14) 为变量类型约束[2]。

3 算法性能分析

3.1 算例设计

针对S钢铁企业生产物流道路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上, 拟采用循环甩挂运输模式来优化车辆的运输组织。 以一炼钢核心区的业务为例进行研究, 为便于描述, 现将各节点用字母表示, 如表2 所示:

S钢铁企业厂区一炼钢核心区任务节点的相关数据如下:

( 1) S钢铁企业厂内停车场O到各装卸点的距离, 如表3 所示:

单位: 米

( 2) 一炼钢核心区各装卸点之间的距离, 如表4 所示:

单位: 米

( 3) 各装卸点的平均装卸作业等待时间, 如表5 所示:

( 4) 各装卸点之间的运输任务量, 如表6 所示。

根据日常的生产作业方式, 每天由生产单位分三班( 白班、 六点、 夜班) 下达运输任务。 此次运输任务以白班为例, 工作时间为10:00~18:00。 其中10:00~10:30, 是司机交接班的对单时间; 13:30~15:00 为午餐及休息时间, 因此白班可利用的有效工作时间为6 小时。 为便于计算, 将任务时间集中在10:30~16:30 内连续6 小时完成。

( 5) 执行运输任务的牵引车的具体数据, 如表7 所示:

半挂车载货质量为60 吨, 整备质量为18 吨, 牵引车的早到惩罚系数为0.8。

3.2 算法求解结果分析

需要由4辆牵引车完成任务,具体路径如下:

牵引车1的行驶路径:

0-A-B-C-D-F-A-B-C-D-F-A-B-C-D-A-B-C-E-F-A-B-C-F-A-B-C-F-A-B-C-F-A-B-G-A-H-0 发车时间为10:56 分,行驶里程25.284km, 行驶总时间359min, 行驶费用91.022 元, 惩罚费用14.4 元。

牵引车2 的行驶路径:

0 -A -B -G -A -H -A -I -G -A -B -G -A -H -A -I -G -A -B -G -A -H -A -I -G -A -B -G -A -H -0 发车时间为10:56 分, 行驶里程28.139km, 行驶总时间358min, 行驶费用101.3 元, 惩罚费用56.8 元。

牵引车3 的行驶路径:

0-A-B-G-A-H-A-I-G-A-B-G-A-I-G-A-B-G-A-I-G-A-B-G-A-I-G-A-B-G-A-I-G-A-I-G-0 发车时间为10:56 分, 行驶里程29.795km, 行驶总时间352min, 行驶费用107.262 元, 惩罚费用29.6 元。

牵引车4 的行驶路径:

0-A-I-G-A-I-G-A-I-G-A-I-G-A-I-G-A-I-G-A-I-G-A-I-G-A-I-G-0 发车时间为10:56 分, 行驶里程37.773km, 行驶总时间360min, 行驶费用135.983 元, 惩罚费用0 元。

3.3 甩挂运输与传统单程车辆绩效比较分析

3.3.1 甩挂运输车辆绩效分析

( 1) 甩挂运输出车时间利用率(T)

T运———车辆的实际运行时间;T出———车辆的总出车时间;T停———车辆的停歇时间。

(2)甩挂运输营运速度(V运)

V运———车辆的营运速度;L———车辆行驶距离;T运———车辆行驶时间;T等———车辆装卸等待时间。

(3)甩挂运输里程利用率(L)

L———里程利用率; L总———一定时间内车辆行驶总里程; L重— ——一定时间内重车行驶里程; L空— ——一定时间内空车行驶里程。

( 4) 甩挂运输实载率

∑Q1— ——车辆实际完成的周转量; ∑Q2— ——总行程载质量; q实— ——车辆实际完成的货运量; q额— ——车辆额定载重量; L总———一定时间内车辆行驶总里程。

计算结果: 甩挂车与单车车辆利用率如表8 所示。

3.3.2 甩挂车与单车车辆利用率比较

通过上述计算, 按4 辆牵引车车辆利用率的平均值与单车利用率比较, 说明甩挂运输在S钢铁企业实施的可行性( 如表9所示)

3.3.3 车辆成本比较

使用单车完成上述任务需要19 辆车, 司机19 人, 若采用甩挂运输车辆完成上述任务, 需要牵引车4 辆, 司机4 人, 能节约78.9%的车辆数及78.9%的驾驶人员数目, 与之相关的人工成本、 燃油费、 车辆维护保养费都会大幅度下降, 从而大大节约生产物流运输方面的成本。

4 结束语

以新疆大型S钢铁企业为例, 在分析其厂内实施甩挂运输可行性的基础上, 针对道路运输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循环甩挂双目标调度模型, 通过编程求解, 对甩挂运输与传统单车车辆绩效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循环甩挂运输在S钢铁企业的实施对提高车辆利用率, 降低厂内运输成本成效显著。 证实了在钢铁企业厂区内采用甩挂运输组织形式, 能增强厂区运输流动的合理性, 减少消耗和浪费、 有效拓宽利润空间, 提高新疆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运作效率。

但是本论文是在恒定运输作业时间、 确定运输量、 车辆状态完好的假设条件下对牵引车循环甩挂方案进行研究的。 在现实中,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 例如, 厂内某段道路突然堵塞, 牵引车需绕道行驶, 有额外运输任务出现, 需要紧急运送等, 上述情况都会影响牵引车甩挂方案的制定。 因此, 对于需求不确定情况下的牵引车甩挂方案的制定, 仍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摘要:以S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厂内实施甩挂运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道路运输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甩挂运输组织模式的选择依据,建立了循环甩挂双目标调度模型,通过编程求解,对甩挂运输与传统单车车辆绩效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循环甩挂运输在大型钢铁企业的实施能增强厂区运输流动的合理性,减少消耗和浪费、有效拓宽利润空间,提高新疆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运作效率。

关键词:钢铁企业,甩挂运输,循环甩挂,绩效分析

参考文献

[1]田新华.大型钢铁企业厂区运输优化问题探讨[J].冶金管理,2006(1):32-36.

[2]裴育希.大型钢铁企业甩挂运输实证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5-51.

[3]梁波.大型钢铁企业厂内车辆循环甩挂运输模式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7-42.

[4]王倩.基于企业道路运输生产物流优化钢铁厂总平面布置[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5-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小钢铁企业】相关文章:

钢铁企业07-29

钢铁企业市场07-08

钢铁企业物流07-11

钢铁企业论文08-07

钢铁企业对标08-11

钢铁企业市场论文05-07

钢铁物流企业分析07-13

钢铁企业煤气平衡07-13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07-13

钢铁企业发展趋势07-14

上一篇:高校自主招生联合考试下一篇:视频监控的几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