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情感教育范文

2024-05-15

兴趣情感教育范文(精选12篇)

兴趣情感教育 第1篇

一方面,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培养兴趣。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自觉克服困难, 努力学习。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兴趣是很必要的,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 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 而是让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胆怯、恐惧和过度焦虑之中, 无疑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另一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培养意志品质,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 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是希望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 以高中物理课为载体,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情感教育是渗透在整个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首先, 教师要寓教于乐, 给学生鼓励,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再次, 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完善自己人格, 用自己的高尚的情操逐步影响学生。还要和学生沟通感情,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学好物理的需要, 也是全面育人的需要。

总之,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 同时, 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 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 通过精心设计,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 结合教学内容, 巧妙地包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 正确引导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 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激发, 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培养乡土情感激发写作兴趣 第2篇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素质教育的提倡,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施,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笔者作为中学语文课教师,亦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作出相应的教学方法的调整,在语文课尤其是作文教学上有新的教学思维导向。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能根据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乡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关注家乡、描写家乡、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大有效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根据地方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对于农村中学,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力的训练环境还十分落后,课外阅读量少,学生知识面窄,写作确是苦事一桩。写什么呢?有什么值得写呢?还不知道。以往的作文训练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故写来写去,作文能力非但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反而越写越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学生越写越怕写。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把握教学契机,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引导学生以写作的形式介绍家乡,赞美家乡。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言之有情。以往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局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山区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垣的水泥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放牛坡如今成了披红挂绿的“花果山”,昔日低矮的小瓦屋如今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这一切都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这一切,也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契机,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学作的兴趣,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三步:一、拟题拟题具有导向功能,教师在命题或指导作文题时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培养情感,激发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一般文体的训练还是文学体裁、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写作,教师都应有意识地通过拟题引导学生多写家乡,并注重拟题的技巧,以点燃乡情之火为出发点来构拟作文题目。与发达地区相比,家乡虽然贫困,但贫困是落后,不是耻辱,在让学生正视家乡落后的同时,也要使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看到家乡的未来和希望,激发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的“花果山”》、《山村风景独好》、《家乡报上的头条新闻》,这类的题目都能较好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培养爱国爱家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了写作的兴趣。二、指导写作指导是选材布局主要环节,也是提升主题、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有了好的拟题,还应有好的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的一事一物,从深入了解认识中增进乡土情感,指导他们从中恰如其分地选择写作材料。学生初写家乡往往内容单薄,言之无物,是由于对自己的家乡缺少关注,熟视无睹,就好像每天走过的台阶不一定能说得清楚的它级数。因此,作文指导要因时制宜,多搞一些实物观察,实地观察和实践观察体验,平时可出一些小题目,如“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家乡地名与传说”、“一个有趣的老乡”等,让同学们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乡土气氛,增进乡土情感、从而产生介绍家乡、赞美家乡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冲动。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一次指导《家乡,我为你骄傲》时,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同学很是为难:“家乡四处是高山大岭,只见树木不见人,哪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呢?”教师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教师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这位同学不是提了一袋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黄榄来派给同学们吃吗?于是教师便趁机诱导:“谁知道某某同学家乡最好吃的是什么?”“黄榄!”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那倒是很多,满山满岭都是,听说村委会还贷款买设备准备办个黄榄加工厂呢!”这位同学似有所悟地回答,再一步引导他联想、思考、分析,他终于写出以“家乡的黄榄”为话题这篇以小见大,充满自豪感,通过家乡的进步体现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好习作。这样的指导,也同样开启了别的同学的`思路。

3、评讲

评讲是作文教学中承上启下的环节,又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时机。适时把握,也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实现写作能力再提升。作文评讲应着重肯定学生写作成果,再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一次写家乡风景的作文,一位同学写了篇《山村风景独好》,文中他以饱含热情的笔调对山村四野风光进行大量描绘。其中写到一群村童在榕树底下以一块大青石为凳进行晨读,别有情趣。教师在评讲时充分肯定了该同学的成功之处:“通过工笔描绘山村早晨这一特定时间内的自然景色,文字流畅,富有诗意,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同时又提醒全班同学:“这位同学写山村美景是成功的,但家乡可爱之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之美,作者如能把文章的重点放在“村童晨读”这一图面上,写出山村虽然落后(以天地为教室,大青石为台凳),但山村的人不甘落后,有着奋发图强的新一代,这才是山村最美的一道风景。这样构思文章的主题会更深刻,现实意义会更强。”听了这段评讲,同学们豁然开朗,在这基础上教师由组织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说出家乡最美的风景:一家有难百家帮的动人场面,赶集路上衣着一新的村民,披红挂绿的致富果园,……他们都能从家乡某一角度的美景去把握时代的脉搏,从中看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以上的作文教学法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实践的结果表明,这些教法切合学生实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无定法,笔者将紧随教学改革的发展足迹,在教学道路上继续探索。培养乡土情感,激发写作兴趣培养乡土情感激发写作兴趣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兴趣情感教育 第3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兴趣;作用

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重,偏好形象思维,而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教师的依赖感比较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互动,而且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刻板的“灌输”,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容易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所以,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应用,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且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基于此,本文简单地阐述了情感教育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作用,期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模仿性较强,对学习环境、学习氛围的要求较高,而且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生性好动,常常使得课堂教学比较混乱,再加上生硬的教学形式,往往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丧失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强化情感教育,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传授语文知识,并且使自身的情感水平符合小学生的水平,让学生感同身受,而且教师注意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且有效地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如用小学生的语气朗读一篇美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景,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思考的过程,便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和丰富的物产状况以及小兴安岭的其他基本状态在荧幕上呈现出来,小学生便可通过直接的情景对接,身临情景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即会产生情感共鸣,并加深对小兴安岭的认知,同时,相应的知识点也比较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采用“今天老师带大家出去旅游,去看看小兴安岭的美景,好不好?”开题,在引发学生的兴趣之后,让学生闭上双眼,聆听我对小兴安岭美景的讲述,并配以隆隆的飞机声,产生一种真实的去旅游的情景,让学生感觉到似乎真的坐飞机旅游了,在讲述完之后,并配以飞机着陆的音效,之后让学生睁开眼睛,教学荧幕上展现讲述的美景,当学生直接观看、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景的时候,便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其闭上眼睛时感受到的景象,并会加以讨论,如小兴安岭是一片美丽的森林、小兴安岭有好多宝贝啊……学生真切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怎能不油然而生喜悦赞美之情以及对小兴安岭深深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兴趣

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里根深蒂固。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容易打击教师的教学热情,甚至部分教师产生厌倦情绪,并且将自身的负面情绪带到课堂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需要不断强化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兴趣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还要对自身加强情感教育,注重聆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认知,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兴趣,继而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小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俗话说,教育要从小抓起。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的动画、视频、音效等功能,将教学内容立体化、形象化地呈现,并且要求学生主动观察学习,教师只负责知识难点的讲解,扮演好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这样既可以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继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地彰显了素质教育的价值,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春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1):331.

[2]徐淑霞,姜领弟.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45.

[3]钱心学.打造一节有情感的语文课堂[J].读写算:教研版,2015,5(22):301-302.

兴趣情感教育 第4篇

一、注重自我形象的树立, 以“情”催“动”

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谨而有序, 严而有方, 积极向上, 正直高尚;语言表达要充满热情, 保持必要的激情。着装要得体, 精神要饱满, 表情要轻松愉快, 目光要亲切, 态度要和蔼, 举止要大方、文雅, 谈吐要简洁, 语音要纯正、流利, 书法要规范、漂亮, 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就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 肯下大气力、花大工夫学这门课, 因而成绩优异。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教师的一言一行, 学生都急于模仿, 有时甚至是老师的某个口头禅, 或说话时的某种姿态, 学生也跟着模仿。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 一句赏识的话语或是一个赞许的表情无疑能促使他们积极上进,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鼓起他们的勇气, 增强他们的自信。一旦在情感上建立起信任, 学生就会认为你是最好的, 坚信你一定能教好他们。由于情感上的息息相通, 学生都爱与你亲近, 都愿意为你争气, 你所布置的任务都能自觉地保质、保量完成。让学生感觉到你值得敬重, 仰慕你的才学, 敬慕你的为人。学生会为有这样的一位老师而感到自豪, 引以为骄傲。

二、注重教学氛围的创设, 以“境”生“情”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感染力, 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让学生感受到满腔热情和一片爱心。使学生从心里想学、爱学、学得津津有味。例如在教授《变色龙》这篇课文时,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幽默与诙谐, 在教学中我就充分运用了声音、表情与体态语的综合展示, 把他们之间的情趣充分地表达出来, 学生在进行创造性表演中就愈发显得妙趣横生, 为课堂教学无形中注入了清新的活力。同时, 在语文教学中, 我尽量使教学形象化、直观化。如实物、图片、录音、投影、VCD及多媒体等直观教具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语言现象。

三、注重自身情感语言的运用, 以“情”激“情”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一种心理过程。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用坚定的信心去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树立语文学习的心理优势。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潜能, 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中学生普遍存在期望心理、表现心理、成功心理和交往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及时肯定他们的勤奋与努力, 赞许他们的进步及成就, 促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坚定他们能学好语文的信念。教育学家大卫·史华兹曾说过:“信心的功效在于:‘我一定能’的信念使你产生克服万难的力量、技巧与精力。一旦你相信‘我一定能’, 如何做也就应运而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你一定行”“我相信你”“听你读书是一种享受”等评价来鼓励学生,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总之, 我们对学生应该采用积极的、维护其自尊、树立其自信的话语。

四、注重情感调控的有效性, 以“情”促“学”

在语文教学中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态、学生的喜怒哀乐、追求与向往, 注意情感调控。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于无疑处生疑;于无趣中引趣;于揣摩中获知;于比较中鉴赏;于辨析中识误;于发散中扩思。例如在教授《与朱元思书》这篇文言文时, 让学生走进课文, 想象自己乘着小船, 扛着摄像机, 在拍摄富春江沿岸的美景。这时, 教室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学生们积极地阅读、讨论, 争着回答自己“拍摄”到的景物。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通过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等方式, 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得到长时间的维持, 并能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用灵活新颖的方式揭示教学内容, 把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氛围中, 如质疑引题、情境引题、以图引题、背景引题、谜语引题、自由交谈引题等等, 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融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用多种积极情感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通过学生的表情来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 不断进行调整, 让学生始终在心境良好、情绪亢奋的状态下学习。

“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 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 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 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同时, 为了不辜负你的赞扬, 他会在受到赞扬的这些方面全力以赴。”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爱, 既然赞美、赏识、关注能催生出如此多的“好处”,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当学生发言、提问、回答问题时, 要认真倾听、面带微笑, 用赏识、赞许的目光去注视他们, 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 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 提高他们说语文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导致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 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让他们从简单的语文说起, 由易到难。同时要善于发动全体学生, 对他们给予特别的鼓励。让学生的点滴进步得到及时肯定和表扬, 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产生上进的动力;学生遇到各种困难时, 教师要及时引导, 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增强自尊和自信;学生跃跃欲试时, 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满足他们这种积极的表现欲;学生的学习情绪一时受挫时, 要予以心理疏导、及时鼓励, 对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 让学生重获信心;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时, 要予以肯定并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学生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记得一篇名为《敬重生命》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你若想提升一个人的尊严, 就该设法保护好他现有的尊严, 因为尊严能催生尊严;你若想促使一个人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请不要忽略了对其精神层面的入微关照, 因为精神能派生精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一个人学习语言最旺盛的时期是青少年时期, 而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是模仿能力强——自觉或不自觉的。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 第5篇

数学 高安市村前中学 梅春林

乘着祖国60周年华诞的春风,教育的种子吹遍大地,作为教育者,怎样培养这一代的青春少年,是我们肩负的使命。国家近年来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也使我们欢欣鼓舞,数学教育要注重情感培养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创设愉快、和谐、激情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热情,下面是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引导,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因此,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感。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探索事物的底蕴,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智力的发挥。有的学生怕学数学,原因之一是他们不了解数学的真谛和“脾气”,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毅力。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的历史,讲解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根据具体情况讲述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钻研的感人故事及他们对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介绍我国中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美好欲望;要用教师自己勤奋进取、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用班级中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榜样,让其他学生学习,使他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好数学的毅力。

二、调节学生情绪,更新教法

教学就象演戏,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因此,要使表现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

如:讲《垂径定理》一课时,我采用“试验观察法”,要求课前学生用纸片剪一个小圆,课常上通过“动手画”、“动手叠”、“动脑想”,即通过“试验一观察一猜想一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很好。

同时,课前还可以进行小测试,课中开展小竞赛,课后参与数学活动课等,这些都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做到质“优”减“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他最喜欢的老师所任的学科,这是本人对初

一、初三学生作的调查的结果。因此,要使学生对教师教的课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只有教师教的好,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学的好,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教师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要注意自身激情的调控。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激情从何而来?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情绪。

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适当进行夸奖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式于评价之中,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

如在上述问题中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抢先回答。听了这个答案后,同学们都笑了,些时,作为教师,若加以批评或否定,无形就给

这位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对后来发言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于是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他的答案,只是用很幽默的语言从侧面点拨他,此时他也觉察到了答案中的错误,紧接着我还表扬了他积极勇敢发言。之后,同学们的讨论更加激烈,解法越来越多,新课的引入非常顺利。后来,这位学生上课发言依然很积极,而且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信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学好当前的课程,而且还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如:在平面几何《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引入时,我不是照课本中的引例(“铺设水管”)讲解,而是将其改成生活实际的设计问题(求水管的铅直高度),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一下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讨论,制定方案,有的作全等三角形,有的用相似三角形等方法,我充分肯定这些解法是不错的,但有一些在实际中是不可行的。那么是否还有简单易行的办法呢?此时学生沉默了,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仿佛有豁然开朗之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这一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也为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使学生效果更好 引导学生抓好学习的主要五一节:

1、计划。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按时实施计划,并自我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充实学习目标。

2、预习。可开展“三级”预习,暑假、寒假预习下学期功课,星期

六、星期日预习下周功课,晚上预习第二天的功课,做好预习作业,记好提问卡,提高自己能力。

3、听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踊跃发言,记好笔记,做好练习。

4、作业。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巩固知识,训练素质。

5、复习。通读教材,提纲契领小结学习内容,总结解题经验、教训、归纳解题思想、方法,挖掘解题规律,学会迁移应用。

6、考试。严禁参加考试,根据考试,根据考试情况调整学习方法,并制定新的目标。

情感·兴趣·学法 第6篇

关键词:数困生;情感教育;激发热情;启迪思维

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为数困生)的客观存在,已成为数学教学中沉重的话题。转化数困生成为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转化数困生的体会。

一、尊重和赏识、以“情”润教是转化数困生的先决条件

由于数困生长期被教师所忽视,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在心理上更需要他人的尊重和赏识,因此只有真正地理解数困生,给他们充分的尊重和赏识,才能让他们把老师当做知心朋友,教师的教育才能得以最佳的发挥。

1.尊重数困生,维护其自尊心

数困生有强烈的自尊心,这是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予以保护。

2.赏识数困生,培养其自信心

一般的,每个数困生都有要求改变自己的现状和上进的心理,但由于自身的原因,无法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老师平时要多用赏识的目光关注他们。所以应积极鼓励数困生的每一个进步,发现他们的优势,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让数困生在扬长中找到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二、激发和培养、以“趣”导教是转化数困生的关键条件

数学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的许多概念和定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它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要转化数困生应注重培养数困生的学习兴趣。

1.让数困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数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作为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数学“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要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也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進对数学的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使数困生能自觉地、主动地去获得知识,提高数困生的学习能力。

2.采取多种教法,培养数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和培养数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我采用以下方法:(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史,培养数困生学习兴趣。(2)借助记忆口诀、给学生以方便,培养数困生学习兴趣。(3)重视课堂设计,开展课堂活动,培养数困生学习兴趣。

三、指导和辅导、以“法”助教是转化数困生的必要条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数学教师,在注重教法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学习策略的指导(解题策略、复习策略)或让学习好的学生介绍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以培养数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1.指导数困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加强预习指导

预习是学生通过自己摸索、动手、动脑,自觉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老师可以在每节课后布置预习提纲。另外,由于数困生中普遍存在畏难及懒惰的心理,因此开始每一节课,我都认真检查预习情况,切实做到:讲清意义,从严要求,以多表扬、多鼓励为主,加强指导。

(2)加强听课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生听好每一节课,是学好功课的最重要的一环。我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心理、物质两方面的准备;带着问题专心听课;积极思考问题,大胆举手发言;认真做好课堂练习,手脑并用。

(3)加强总结归纳复习指导

结合复习,引导数困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一节、每一章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按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写出简明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对深化知识、积累资料,提高能力起着很好的作用。

2.加强个别辅导

数困生的学习障碍是多方面的,老师需要加以精心辅导,并且要以个别辅导为主,帮助数困生查漏补缺,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辅导时要新旧知识相结合

不宜全面复习旧知,也不宜过分强调数学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只有新旧结合,数困生才能看到自己可以学到新知识的希望,从而增强自信心。

(2)辅导时要重点突出,不宜面面俱到

辅导时还可以在了解数困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恰当的要求,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让他们对数学学习达到一个“自我满意”的状态,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达到转化数困生的目的。

转化数困生是一项讲究艺术而又艰辛的工作。只要老师能以数困生的兴趣培养,个性发展,素质提高为目标,让数困生把读数学、用数学当成一种乐趣,那么数困生的学习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参考文献:

[1]杜玉祥.数学差生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调动情感 激发兴趣 第7篇

一、利用教师自身的素质优势, 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 教师要注重提高修养, 用自身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一手漂亮的字, 渊博的学识, 丰富的阅历, 这些都是可利用的资本。适时地展示和示范, 可让学生在惊叹中效仿, 于效仿中产生兴趣, 在兴趣下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其次,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注重情感交流,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教学, 用满腔的热忱去帮助学生、爱护学生, 用实际行动真诚地感化学生, 绝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歧视他们。如在教学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时, 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与生活非常贴近, 我就让学生做“小老师”, 对作品“评头论足”。学生兴趣大大提高, 个个畅所欲言, 教师再加以适时点拨, 学生自我领悟其中的佳句和作者传达的感情, 效果很好。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让学生大胆创新,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

二、借助文学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 激发学生兴趣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现实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艺术再现, 有些形象甚至带有明显的原型痕迹。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艺术真实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真实, 品味作品的艺术魅力, 加强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 激发学生兴趣。如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散文, 表现的是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及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字字句句饱含真情, 非常感人。教学时, 我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母亲真实淳朴的情感去体会文中的母爱。我引导学生:“你觉得文中哪些事情最能表现母亲的爱子之情?文中的母爱有什么特点?你们感受过如此深沉慈祥的母爱吗?如一句简单的嘘寒问暖, 周末时给你做顿好吃的饭菜, 睡觉时给你盖好被子、关上窗户, 等等。”这一问, 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了, 纷纷说起自己的母亲。我再问:“那么你对自己的母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又踊跃发言。我顺势转入课文, 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感情。通过类似的情感教育, 使学生能够理解父母, 对父母心存感恩。

三、利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典型环境, 激发学生兴趣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环境都是作者精心塑造的, 有的还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 凝聚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创设情境, 让学生体验此境此景中作者的情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其环境描写堪称典范, 作者运用精细的笔法描写了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典型场面。我逐步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 提问:“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最后却遭到了无可挽救的失败。可为什么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通过这样提问, 引导学生认识到老人不屈服于命运, 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 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奋勇抗争的坚强性格, 他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 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 一个失败的英雄。此外, 还指导学生理解小说中大海这一典型环境, 它是与人作对的社会和自然力量的象征, 老人在与之进行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 不失人的尊严, 虽败犹荣, 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 老人这一形象, 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通过这样教学, 让学生明白, 人生虽然面临种种自然和社会的挑战, 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 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不屈服的精神, 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激发兴趣注重情感效应 第8篇

1.精心筛选, 以“熟”激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挖掘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兴趣材料。例如:在讲到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发展区域经济这个知识点时, 我首先叫同学们对平时在社会中观察了解到的本地的或外地的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进行大搜索, 将搜索的结果一一列出在黑板上, 同学们回答十分地踊跃:关注家乡的学生对绍兴的名人资源和轻纺产业如数家珍;爱好汽车的同学则对各种汽车的品牌和产地娓娓道来;喜爱旅游的同学讲起名山大川滔滔不绝……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筛选、补充、分类、整合, 便可大致了解到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确千差万别, 这就为进一步了解发展区域经济时, 应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 才能使经济得到健康、快速发展这一知识点打下了基础。

2.设置悬念, 追“新”索趣。

在这方面, 主要是选用典型事例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到当今世界威胁到和平事业的诸多因素时为引起学生的注意, 我首先借用了大家都熟悉的“9·11”美国遭遇袭击的恐怖事件, 将事件经过及后果进行了简短的阐述, 在使学生了解到恐怖活动危害性的基础上, 我话锋一转指出:“9·11”事件的头号嫌疑犯本·拉丹, 其实是美国一手扶植培养起来的伊斯兰英雄。学生听到这里, 在心中就会产生一系列问号:既然两者关系亲密如此, 怎么又会反目成仇呢美国为什么要扶植本·拉丹呢而且急切想知道下文并迅速解开谜团。从而为学生对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对外政策是威胁和平事业的根源这一问题的了解铺平了道路, 同时也使学生得出玩弄霸权、强权的国家对待恐怖主义搞双重标准, 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玩火者必自焚的深刻认识。这样一个精心设计的悬念, 使学生的求知欲受到了激发, 学生的积极情绪得到了调动, 注意力高度集中, 整个课堂处于活跃而紧张的气氛中, 为课本理论的讲授创造了适宜的氛围。

3.独树一帜, 出“奇”制趣。

例如, 将寓言、武侠小说术语应用于教学中, 这些东西和社会课教学好像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但如果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上却会起到出奇制趣的作用。比如, 在讲述我国国防政策之前, 给学生讲《狮子和小鸟》的寓言故事, 狮子说动物都怕它, 却拿小鸟没办法。借题中小鸟关于“我谁也不怕”的声明, 使学生了解我国防御性国防政策的实质。在教学生们用排除法去做组合单项选择题时, 我套用武侠小说的常用语言, 什么“四两拔千斤”、“无招胜有招”之类, 配合例题来说明排除法的巧妙之处, 增强了趣味性, 加深了印象。通过这一奇特的形式,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兴趣盎然, 整个课堂充满了轻松活跃的气氛, 既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听课效果, 而且也诱发了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探索欲。

4.巧妙设问, 借“疑”增趣。

常言道, “多疑善问, 增长才智”。作为教师也应如此, 不仅自身在备课中要多疑, 更要在课堂上善于设问, 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好奇心, 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5.立足直观, 多途“引”趣。

社会学科教学较其他学科最大的优势是它有着丰富多彩的直观内容, 这对学生正确概念的形成和持久兴趣的培养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把各种直观教学方式即电影, 漫画, 图片和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恰当地选择直观教材, 有目的、有准备地实施直观教学, 使所采用的直观材料和直观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 只有这样, 才能起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的作用。

6.明确目的, 巩固兴趣。

社会课教学中, 学生需掌握的知识很多, 面对繁琐的知识要点, 要使学生掌握就必须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既对每一节所学的知识感兴趣, 体会到学习知识的愉悦, 又必须把长期以来经不断激励、培养起来的短暂的兴趣和愉快的情绪巩固起来, 成为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使学习成为自身的一种需要和渴望, 让学生了解历史社会知识在末来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到到社会科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和在政治、经济、国防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科学的认识水平, 培养学习社会科学的爱好和持久兴趣。

综上所述, 通过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但是, 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远远不够, 还必须把激发起来的暂时兴趣转变为永久性的稳定兴趣, 将一时的快乐情绪转变为长期的积极情感, 使之得到巩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更好地完成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任务。

培养兴趣的妙方——激活情感 第9篇

书法固然是一门艺术, 中华文字历史悠久, 结构严谨、造型美观, 更是艺术的结晶, 每个汉字都倾注着书法者的情感, 每幅作品更应该是书法者本人情感的自然真实流露, 是有生命的。当然情感更是一种心灵的坚强动力, 也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动力, 尤其是学习各种能力获得的催化剂。只有具备高度热情的人, 方可发挥自己的智商, 才能主动拼搏, 顽强学习, 大胆探究, 获取真知, 成为理论精通、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小孩子最初就是学习画画、写字、唱歌、跳舞, 正确激发孩子们的心灵情感, 对其各方面都有启发, 尤其是对写字兴趣有着直接的帮助。

我们可以在写字教学课中同时开展思想教育。在写字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注意创设既严肃认真又愉快活泼的新型课堂气氛。这样对学生来说, 学习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很重要, 写好文字同样很有必要, 学生要把汉字学会写好, 要把祖国的文字传承下来, 把民族文化弘扬下去。全面激发小学生写字方面的爱好情趣, 使他们对中国的书法产生浓厚的情趣, 焕发出大量的、足够的情趣爱好。

精心设计生动趣味的教学方案, 开启小学生幼小美好的心灵, 排除传统的写字教学中的机械练字法, 坚决杜绝那种单一、重复的机械练习法。所以我们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应采用写字游戏、编写儿歌等趣味活动, 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和信心。如在教学基本笔画时, 可让学生看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图片。要使学生写好字必须让他们掌握写字要诀, 教师应把平时收集的录音磁带当场播放, 让他们知道“要想写好汉字, 先从笔画练起, 记住笔画名称, 看清它的样子。描描写写比比, 认真耐心仔细。”还有《写字姿势歌》:“头摆正, 肩放平, 腰挺直, 脚踏实, 手握笔, 一寸间, 胸离桌, 一拳头, 眼看纸, 一尺远;一寸一尺一拳头, 三个一字要记牢, 养成习惯最要紧。”其实, 这样的顺口溜很受学生欢迎、认可、欣赏, 他们听了后马上可以改正自己写字的不良姿势, 出自教师口中的口诀学生最容易记住, 也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应用。如果学生学会编写口诀或者认真观察, 逐步触摸写字的奥秘, 一定可以学会写好汉字。

教师应努力创设成功机会, 全方位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因为成功是对能力的一种正确肯定。我们在实际写字教学中, 必须要留给学生成功机会, 让他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才的空间, 特别让所谓的后进生要有获得成功的愉悦。这是最好的激励方式, 最能激起他们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 也可激起自我奋进的积极情绪。在校园或教室里, 我们完全可以开辟“书法展示栏”, 把所有书写练习的优秀作业展示出来, 让大家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在此, 我们营造一种氛围, 会使字写得好的学生产生荣誉感, 其他同学也会受其感染, 坚定书写的积极信心。对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 可以在全班进行巡展, 让学生感受到写字的乐趣。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作业, 不能冷落和放弃这些字写得较差的学生, 相反对他们更应该关心呵护, 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性的话语会激励学生, 中肯性的建议会引领学生, 教师要学会巧用鼓励性语言, 如“你的书法很不错啊!”“你的进步就是快!”“你的字写得太棒了!”等等。学生心情好了, 字也就写得更好了。及时的鼓励和当场的赞赏是促使学生写好字的强大动力。

课堂气氛是弥漫在整个课堂内的一种活生生的心理情态。积极、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反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正常和谐关系。要让学生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动等积极情景, 教师必须始终热情洋溢, 精神饱满, 用自己振奋的神态来感染学生, 鼓动学生。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将手势动作放得灵活自然, 语言声调把握得更加抑扬顿挫, 举止言行要适中得体, 创设好课堂情景, 善待于每个学生。实践证明, 学生特喜欢、爱好书法, 而且愿意写得活神活现。在此, 教师千万不要唱"独角戏", 学生也不能当"旁观者", 教师更要热情洋溢, 学生就会情绪高涨, 师生应沉浸在"人人来参与, 个个是主角"的学习氛围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激活学生情感, 培养写字兴趣的良好方式之一。我们之所以能够优化课堂教学, 就在于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 注重学生情感与智力相结合, 要让学生感受到写字本身是一种陶冶情操的享受, 而利用优美的钢琴曲和民乐演奏曲, 可以对学生情感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注重情感因素激发学习兴趣 第10篇

1. 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对学生倾注情感

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实施者, 教师应努力加强自身的素质, 使学生亲近自己, 才能更顺利地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讲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学困生, 教师要更多地与他们交流, 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用真诚的心去拨动他们的心弦, 影响他们, 感染他们。

2.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具体做法是:一是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二是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三是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通过多方面的学习,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好奇心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所以, 我们要靠物理学本身的魅力去感动学生,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如讲“电势差”时,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高压线上, 鸟可以站而人却不行?在学习“惯性”后, 我们可以提到, 交通规则中严格要求骑摩托车或乘坐摩托车时必须戴上头盔, 这是因为在交通事故中一旦头部受到强烈撞击, 脑髓就要撞击颅骨内侧, 因此很容易引起脑震荡和脑血肿, 即使颅骨不破裂, 脑髓也会受到损伤。在教学中,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新鲜感和轻松感, 还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如组织物理兴趣小组, 开展物理知识竞赛等,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应当指出: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应该在学生不经意之中完成,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 将情感因素的渗透和物理学科内容结合起来, 多动脑筋, 一定会达到渗透的最高境界。

情感、信心、兴趣与作文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激发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不少学生脱离实际、生搬硬套。更有甚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的作文指导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让本来应该丰富多彩、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作文,学生作文变成是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毫无兴趣,习惯于照抄照搬,胡编乱造。

古人云:“言为心声。”作文如不能真实地表现学生的真情实感,就会成为一篇失败的作文。因此要让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关键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有想表达的欲望,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再者,学生普遍对作文怀有畏惧感,缺乏信心,也就没有表达的勇气。另外,学生对写作普遍缺乏兴趣。记得小的时候,看过一本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叫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多年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兴趣同样是作文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一些做法,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注重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

在写作的指导过程中,有很多老师对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相当重视,把它作为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手段。材料的积累,不外乎直接与间接两种途径,直接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撰写观察日记;间接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汲取他人的精华。但我们应该看到,同样一种事物,一件事情,一种景色,在不同的学生看来,他们的感受是不同的。如一片农田被挖开,准备建大楼,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一名学生写道:“绿茵茵的毛发被拔光,连带着支离破碎的皮肤,在各种现代机械的吼叫和狞笑下,大地母亲颤抖着,鲜红的肌肉翻绽出来,混着红土的水,如鲜血一样四处流淌。”在他笔下,是触目惊心的一幕。小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现代工业破坏自然的厌恶情感跃然纸上。如果没有真情实感的注入,小作者怎能观察得如此详细,表达得如此富有艺术性。因此,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不能只用眼,更要用心,用充满感情的心灵去体会事物。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事物,教者可利用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观察自然景观或图片、电视画面等等,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情感。

同样,在进行阅读积累时,也不是让学生去单纯看一些优秀作文选,或名篇名句,而是让学生去体会文段的情感,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段。切忌只言片语。教师在指导时,要注意文段的整体性,不要每句每字解剖式的讲解,而要引导学生,平时在类似情形下自己的心情如何,由此感悟文章,与文章产生共鸣。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少年闰土》时,笔者就让学生说说平时与小朋友一起玩的情形,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文章中表现出的快乐情感,也深深理解好朋友分手时的遗憾心情。小学生的情感是十分丰富、敏感的,只要教师善于引导,那么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也就积累了丰富的情感,也就容易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先仿后活,多加肯定,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在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有的教师矫枉过正,将传统教学中好的做法也一概摒弃,如在作文教学中,以各种花架子或放任自由来取代一切,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无所适从,甚至会影响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与信心。

作文教学中采取先仿后活的方法,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能较好维持学生情感表达的热情,逐步树立其信心。模仿的好处就是针对性强,容易入手,是合乎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比如书法,绝大部分书法家就是从描红临摹到最终自成一派、卓然成家的。当然,模仿是为了创新,不能一味模仿。教者要在学生模仿中鼓励其创新。但如果一开始放任自由,或随意拔高教学的起点,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同样,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语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整体并不是很好,但在词、句等方面有某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树立其写作的信心。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三、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说话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既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其次,可要求学生平时进行练笔、记日记,能把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高年级每位学生每周至少练笔两次,从对时政国事的评论到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还有,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比如笔者在电脑上搞了一个叫《小荷》的主页,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好的习作,编入《小荷》。并在课堂上大力表扬,造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以点带面。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网上人人都能看到的文章,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分量,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学生情感的培养、信心的树立以及写作兴趣的激发这些非智力因素,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写作。

提高写作兴趣 培养写作情感 第12篇

然而, 与这种改革形势极不协调的是当前令人头疼的作文常规教学。一上作文课, 一些学生便叫苦连天, 唉声叹气;一写起作文, 就抓耳挠腮, 眉头紧锁;作文内容往往七拼八凑, 无病呻吟;交起作文更是拖拖拉拉, 不能完成字数。“怕”、“厌”二字制约了这些学生的思维, 他们品尝不到创作成功的快乐, 自然也就无法产生写作的激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有人说:“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 是创造能力开始发生的催化剂。”兴趣产生的威力是巨大的, 兴趣是创作欲萌芽的沃土。可见, 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写作情感。那么, 究竟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在教学中, 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把握时机, 进行即兴的片断作文训练

所谓片断作文训练, 就是对某一人、事、物、景、情进行片断的描绘、记录, 字数往往二三百字即可。对于即兴的片断作文训练, 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 在学生感受最强烈的时刻, 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进行片断作文写作, 把此情、此景、此事、此物、此人描绘下来, 就好像是现场实录一样。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 而且使他们有一种急于把内心感受倾吐出来, 不吐不快的激情。

进行这种训练,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善于把握时机, 善于启发诱导, 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的情绪。为了说明这一方法的实际操作, 现以我的一次指导过程为例。

记得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 我到校上早自习, 一路上呼吸着潮湿的雾气, 在白纱一般、烟云一般的雾中穿行, 看着若隐若现的人影, 我不禁激情满怀。走进教室, 我没有让学生进行常规的早读, 而是激动的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感受, 本来毫无感觉的学生在我的激情引发下也激动了起来, 活跃了起来, 纷纷展开了自己想象的翅膀。这时, 我立即让学生拿出纸笔, 只20分钟, 80%的学生就完稿了。我又利用剩下的时间, 鼓励学生毛遂自荐, 主动朗读自己的作品, 学生异常活跃。结果表明, 这次作文的质量非常高, 学生想象丰富奇特, 语言活泼, 充满了孩童的天真、调皮。有的把雾比作仙女, 有的比作捉迷藏的小姑娘, 有的比作调皮的小弟弟……;用的动词也丰富有趣, 如滚、涌、扑、闪……等等, 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了, 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也增强了我的信心。

这样的写作时机有很多, 比如:夕阳落山的傍晚;阳光明媚的清晨;大雨滂沱、电闪雷鸣的日子;春游未成行, 极度失望之时;文艺汇演兴奋紧张之际;上《背影》一课时, 对人物某一特定的情形下的动作描写;上完《我的叔叔于勒》之后, 对身边熟悉人物的神态描写……

事实证明, 抓准时机, 进行即兴的片断作文训练,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养成了学生仔细观察, 细心体会生活的能力, 并培养了他们抓准灵感, 及时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法的良好习惯。

二、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进行再现教学尝试

所谓再现教学, 就是师生力求站在作者的时代, 持守作者的视点, 立足于篇章, 共同再现作者成文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再现构思的程序是:提取———再现——比较。提取, 就是从原文中或提取立意、或提取结构、或提取材料;再现, 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提取的内容, 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想象, 重新构思成篇, 对原文进行再现;比较, 就是把作者的原文和自己的文章从语言、结构、立意等方面进行对比, 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而明确自身的不足, 找到努力的方向。

有人也许认为, 这样改革以后, 阅读教学怎么办?其实, 这种再现教学并没有抛弃阅读教学, 相反地, 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教给学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有何妙处;而再现教学则是让学生在再现、比较的过程中, 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我这样写为什么没有作者那样写好, 我以后在写作中该注意些什么,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如此, 在创作比较的过程中, 为自己的文章与课文的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甚至比课文处理的还好时, 学生能品尝到写作构思的喜悦, 引发学生想读爱写的激情, 达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文之前,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母亲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四个片断, 分析这些片断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精神品质, 然后要求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 写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最后, 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与邹韬奋的文章进行比较, 看看自己的文章与课文相比有何优劣, 学生情绪会十分高涨。

除再现整篇文章外, 还可进行片断再现。比如,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中“雪地捕鸟”片断时,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演示, 然后, 让学生把这个片断进行再现, 再与课文进行比较, 想想自己用的动词好还是课文用的动词好, 为什么好。这样训练后, 既完成了品味阅读教学的任务, 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事实证明, 使用这种教法, 学生会感觉到好像自己在与著名作家进行写作比赛, 很有挑战性, 极易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希望自己的好文章能见报、登墙, 或读给同学们听, 让别人共同欣赏。教师若能采用有效的途径, 满足学生强烈的表现欲, 就能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写作兴趣。

1. 鼓励学生投稿。

在学生看来, 自己的文章能登报是件很神圣、很自豪的事情。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 并对见报文章的小作者予以精神和物质的鼓励。这样, 其他同学也会产生创作冲动, 教师在这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的进步会很大的。

2. 优秀作文及时上墙报。

班内开辟一块“习作赏析”园地, 对学生的优秀作文教师及时推荐上墙。应注意的是, 不能光推荐作文水平高的学生的作品, 也应推荐那些平时作文水平低、现在进步大的学生的作品, 这样既能激起优生的竞争意识, 也不会使其他学生丧失信心。

3. 定期举办作品朗读会。

作品朗读会是学生展示自己作文的天地。教师定期在班里举办朗读会, 让学生选择自己这一阶段最好的作文朗读, 学生会在教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四、定期交流摘抄和日记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许多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日常做摘抄和写日记。教师往往只是检查学生按时完成了没有, 不会做详细的批改。于是学生往往应付差事, 敷衍了事, 只摘抄不背诵, 只写日记没有提高, 不能达到这项活动的的目的。所以, 教师应定期进行摘抄和日记的交流活动, 好的摘抄共同欣赏, 好的日记共同学习, 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高涨起来, 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任何一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最重要的, 所以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 要有激情, 要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

摘要:语文教学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应随时把握生活中的各种有利时机, 对学生进行即兴的片段作文训练;同时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进行再现教学尝试;以及通过鼓励学生投稿、经常举办优秀习作展示及朗诵会、交流摘抄和日记等多种形式,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写作情感。

上一篇:班级管理创新模式下一篇:城市热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