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

2024-09-21

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精选11篇)

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 第1篇

1 岗位分析

老年康复保健是养老服务行业康复保健岗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以解构为4项工作任务 (见表1) 和5步工作过程 (见表2) 。

2 课程定位与目标

本课程针对养老服务行业康复保健岗位的核心能力, 面向老年人亚健康问题、慢性疾病、残障3个方面的康复保健需要, 侧重于传统康复保健的技术内容、操作方法与实施应用, 内容包括穴位保健 (针灸按摩) 、药物保健 (药膳药浴) 、自我康复保健、传统体育保健等多项传统康复保健技术。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熟练运用传统康复保健方法从事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康复、保健工作, 对培养学生康复保健岗位核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3方面: (1) 提高传统老年康复保健技术操作能力; (2) 提高传统老年康复保健知识的宣教能力; (3) 培养健康意识, 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3 设计理念与思路

3.1 设计理念

3.1.1 突出“敬老爱老, 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社会阅历、身体状况、心理活动都与一般成年人不同, 因此, 必须重视培养“敬老爱老, 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进行选择, 课堂所有案例均来自于养老机构, 授课过程中教师须强调老年人的特殊性, 课后实践利用“夕阳之春助老协会”这一学生社团来组织实施, 深入到社区老年人家庭进行服务, 见习与实习则将养老机构的康复保健科作为训练基地。所有专职教师每年必须在养老机构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实践, 兼职教师也来自于养老服务行业。

3.1.2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 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程从设计到评价,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把教学重心由“教”转移到“学”,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培养其科学的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为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 课程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确定, 理论教学推行PBL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采用“渐进体验”教学模式, 实施学生网络课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模式。

3.2 基本思路与实现途径

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行整个课程的设计,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包括课程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4个环节 (见图1) 。

3.2.1 运用DACUM职业岗位分析方法制定课程目标

目前, 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针灸学、推拿学等中医康复类课程变成了“压缩饼干式”的本科课程, 这显然不适合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DACUM是Developing A Curriculum的缩写, 其直译的意思是“教学计划开发”[3], 而它的本质是一种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方法, 由来自行业岗位的优秀工作人员分析、确定与描述本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 更符合实际工作需要[4]。

在传统老年康复保健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我们借用了DACUM职业分析方法, 邀请了8名来自康复保健、养老服务行业的技术骨干, 针对康复保健师、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行业康复类职业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另外, 我们连续两年组织实习生、毕业生进行康复保健岗位职业核心能力调查, 在确定岗位核心能力的基础上, 形成了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

3.2.2 通过解构和重构, 重新选择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方案是根据养老服务康复保健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 (见表1、表2) , 依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 按照由基础到综合、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构教学内容 (见表3) ;在组织与安排上采用“两基三能”的内容结构模式, “两基”即传统老年康复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能”即三大技能模块, 具体包括传统康复保健核心技术、康复保健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见图

2) 。

3.2.3 突出应用能力, 采用PBL教学模式

为了突出高职应用能力培养的特色,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PBL教学模式, 将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贯彻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通过大量来自于实际工作岗位的案例,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PBL教学采用“先问题, 后学习”, 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思考, 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资料, 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在养老服务行业和机构所提供的真实工作场景中, 学生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入手, 通过PBL问题导向教学模式, 了解到岗位的实际需要, 实现了课堂学习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模拟仿真与临床实战相结合, 角色扮演与实地见习相结合, 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培养, 缩短了专业与行业的距离、课堂学习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3.2.4 采用“渐进体验”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所涉及的实训项目都是以人为施术对象, 设备设施简单, 对场地的要求不高, 非常适合采用体验式实训法。因此, 我们按照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了“渐进体验”实践教学模式, 将实践教学分成过程体验、角色体验和现场体验3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的各种体验, 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和身体力行中发现规律、领悟要领、掌握技能, 教师为实践而教, 学生为实践而学, 并且在实践中学会处事, 学会做人。

4 启示

打破传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我们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 很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不如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 所以应充分把握课程目标, 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岗位职业能力, 用立体的、系列的实践教学平台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这一点十分重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关系, 需要几方面有机结合, 合理安排课程的学习。

4.1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

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做法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将知识传授穿插在能力培养过程中, 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突出工作过程, 满足让学生尽快熟悉实际工作流程, 适应岗位的需要。

4.2 关于实践教学

要充分认识到实训课对能力培养的作用, 特别是加强对核心能力的培养。实训课要做到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见习、顶岗实习相结合, 互为补充。校内生产性实训主要培养学生传统康复保健的基本操作技能, 熟悉岗位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校外见习和顶岗实习则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强化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职业能力, 形成职业素养。

4.3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教师必须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或从社会关注的与传统老年康复保健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另外, 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 或模型、生活环境, 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2) 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 也是自主性学习所必需的能力。

(3) 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应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 安排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 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4) 自主性学习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实现课程目标。

摘要:传统老年康复保健是一门体验式新型高职类专业课程。本文探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突出“敬老爱老, 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 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主动学习理念, 提出采用“DACUM职业岗位分析方法”制定课程目标, 运用PBL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

关键词:传统老年康复保健,工学结合,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蹇在金.现代老年病学精要[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9.

[2]刘政治, 黄岩松, 陈卓颐.中医康复专业发展的前景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0 (3) :95~97.

[3]亚当斯.RE.DACUM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学习及评估方法[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

[4]陶蓓.职业教育DACUM课程开发模式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0) :22~23.

老年保健知识 第2篇

一、老年心理健康保健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上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2、社会角色转变,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丧失;

3、丧偶、孩子的不孝、与后代的代沟、退休所造成经济压力;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孤独感和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老年人的特点

第一,热爱生活和工作;第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第三,情绪稳定、适应力强;第四,性格开朗、通情达理;第五,人际关系适应力强。

(三)世界卫生组织“人类健康新标准”:机体健康“五快”+精神健康“三良” : 机体健康“五快”

1、食得快:反应食欲好,口腔牙齿健康,咀嚼吞咽功能良好,上消化道功能健全;

2、便得快:大便通畅,没有便秘,下消化道功能健全;

3、睡得快:心理状态平稳,神经系统稳定,无焦虑抑郁情绪,无睡眠障碍;

4、说得快:大脑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健全;

5、走得快:骨骼肌肉健康,中枢神经系统无障碍。精神健康“三良”

1、良好的个性;

2、良好的处事能力;

3、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四点: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或者有效率的生活。

(五)如何做好心理保健

1、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各种途径使老年人回归社会。

如上老年大学,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社团组织,为社区做各种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做顾问等,总之,让老年人参与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去,重新建立社会关系、人际交往,找回自身价值;也可开阔眼界,舒缓身心,促进躯体健康;工作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达到心理保健的目的;同时,全社会应更多的了解老年人,老年人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应充分利用。

2、调节好情绪

人的情绪可以通过大脑影响心理活动和全身的生理活动,良好的情绪可以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相反不良情绪可以引发疾病,对健康造成危害。

老年人应客观唯物的面对老化这一现实,调整心态,克服自身消极情绪;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疾病和衰老;利用自身优势,再创造自身的价值。

3、和谐的家庭关系

一方面,老人应做好自我情绪的控制,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也应给予老人适当的心理支持,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夫妻关系及代际关系。

二、膳食与保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类膳食结构的改变,不合理不科学饮食逐渐成为很多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众多因素的评估结果:生活方式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60%;遗传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15%;膳食营养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13%;医疗条件的影响因素仅占8%;其他因素占4%。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营养过剩和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文明病”发病率大幅度提高,全球每年死于此类疾病者占死亡总数的45%左右。所谓“文明病”是指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西方称之为“五病综合征”。

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为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饮食是其中关系到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的膳食习惯应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1)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份,而每种营养成份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所以要合理搭配各种食物,达到营养全面均衡;

(2)谷物含营养素较全面,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3)注意谷物种类的均衡摄取;注意谷物的加工和烹饪方式,尽量不破坏谷物的营养成分;

(4)指南建议,每天应摄入谷物300-500克;(5)食物多样性,营养全面

(6)合理搭配:粗细搭配、主辅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1)蔬菜水果不可相互替代:水果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不如蔬菜,但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柠檬酸、果胶等物质;

(2)膳食纤维的良好保健作用:

1)膳食纤维是一类难以被人体消化的多糖,是维生素、半维生素、木质素和果胶的总称; 2)在肠道中吸附和稀释致癌物质,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质对肠黏膜的作用,预防消化道肿瘤;

3)膳食纤维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病; 4)膳食纤维可降低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

5)膳食纤维可吸收肠道水分,保持粪便容积和柔软度,刺激肠道蠕动,有利于排便,避免老年人便秘;

6)膳食纤维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保健功能的膳食成份,被人们称作第七种营养素。(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蔬菜和薯类400~500克、水果100~200克。

3、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1)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

(2)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是钙的主要食物来源,我国居民普遍缺钙,老年膳食中钙的摄入尤其不足。营养学会推荐老年膳食钙的供给量标准为800毫克/天,每100克鲜奶中含钙100毫克到120毫克,奶酪中含590毫克,每100克大豆中钙含量为200毫克到370毫克,豆腐为180毫克到240毫克;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进食奶类或奶制品100克,豆类、豆制品50克。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1)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蛋白质还有维持人体体液平衡、酸碱平衡、运载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2)禽蛋瘦肉含有优质蛋白质,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3)鱼类的蛋白质含量为15%-20%,还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海鱼可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禽和牛羊肉中含优质的动物蛋白,脂肪含量很少,适合老年人食用;(5)猪肉,尤其是肥猪肉,脂肪含量达40%-60%,老年人尽量少吃为宜;

(6)肥肉和荤油中含有大量对健康不利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长期食用易产生肥胖、高脂血症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应少吃肥肉,烹饪时多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7)蛋黄含钙、磷、维生素A、B等,蛋类含一定量的卵磷脂和较多的胆固醇(约250mg/个),为避免胆固醇过量,老年人两天吃一个为宜;

(8)老年人每日摄入禽、畜肉类50-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50克为宜。

为帮助老人合理安排每日的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形式提出了中国居民各类食物的适宜消费量。宝塔分五层:谷类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为第二层,每天应分别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日应吃125-200克,其中鱼虾类50克,禽畜肉类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

现状:老年人饮食结构不科学,造成食物能量摄入过多,而体力活动相对较少,能量消耗减少而出现肥胖。2002年城市居民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已超过全天能量摄入的30%,促进营养相关性慢性疾病,如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发生。2002年全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正常值在18.5-23.9之间。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普遍存在食盐摄入过多的现象,我国居民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3.5克。调查资料表明,人的血压与食盐摄入量呈正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6克。

7、饮酒应限量

过量饮酒可引起高血压,且与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30克,女性不超过20克。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生吃的食品要清洗干净,餐具要保持清洁,就餐环境要符合卫生标准,烹调食品要达到有效安全的温度;

不可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严格执行说明书,短期冷藏易腐食品,注意冰箱食品储存符合卫生要求,避免冰箱污染。

三、运动与保健

生命在于运动,进入老年后,科学有效规律持久的健身运动可以有效调节身体各脏器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制,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有助于某些疾病的康复,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手段。

(一)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意义

1、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1)可以有效增加机体脂肪消耗,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2)可以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减少脂肪的堆积,有效减肥;(3)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预防高血压的发生;(4)可以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加快心脏功能康复;

(5)可以增加脑血管病人患肢肌力,锻炼肢体的协调运动,加快肢体的康复;

(6)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使呼吸的频率加快,深度加强,长期坚持可以锻炼呼吸机,增加肺活量,增加有效通气量,最终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效果;

(7)可以加快胃肠蠕动的速度,增强食欲和食量,加快胃肠道血液流速,改善胃肠道功能;

(8)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9)增加肌肉和骨骼强度,加强韧带柔韧性,增强关节灵活性。

2、延缓衰老

衰老的一个重要学说是自由基学说,自由基在正常的新陈代谢中产生,老年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使其在体内大量的蓄积,最终导致细胞老化、死亡。有氧运动可使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数量增加,有助于推迟肌肉、心脏和其他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和老化,延缓机体器官组织的衰老过程。

3、增强机体免疫力

运动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活性明显增强,使机体具有更强的抵御外界各种病原菌的感染的能力,4、促进心理健康

运动健身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可使老年人心情愉快,眼界开阔;群体性运动,如扭秧歌、跳健身舞,可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消除孤独感,减轻抑郁情绪,所以运动也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某些心理疾病的方法。

(二)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形式

1、遵循个体化原则,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老年人群,比如爆发力强、对抗性强的运动、极限运动都不适合。总体来说,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分为三大类:有氧运动、静力运动、柔韧运动。

2、有氧运动

(1)有氧运动是指能够增强人体内氧气的吸入、输送、利用的耐久性运动;(2)有氧运动的特点是低强度、长时间、不间断而有节奏;

(3)适合老年人的有氧运动有散布、慢跑、体操、太极拳、太极剑、游泳、健身操、扭秧歌、钓鱼、门球、乒乓球等;

(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步行是最好的运动方式;

(5)老年人每周最好进行三到五次有氧运动,每次30-60分钟。

3、静力运动

(1)静力运动是避免肌肉萎缩的最主要运动方法,除增强肌肉力量外还可减少骨质流失;(2)运动方式可以是哑铃、举重等简单器械练习,甚至是自制机械;(3)建议老人每周两到三次静力运动,每次10-20分钟。

4、柔韧运动

(1)可以降低因年老引起的肌肉僵硬,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力;

(2)主要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瑜珈、舞剑等;建议老人每周进行3-5次柔韧运动,每次10分钟。

5、运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动静结合:老年人既需要消耗一定热量的运动,又需要安静内修,最终达成身心协调;

(2)掌握强度,劳逸结合:适度运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感到轻度疲劳,但无持久性心悸及气短胸闷,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改善;运动过度会出现头晕、恶心、胸部不适,疲劳、食欲下降、睡眠变差。

确定运动量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运动时心率,具体方法是1)计算极量心率(最大耐受心率)=220-年龄(次/分);2)运动靶心率(运动时最佳心率)=极量心率×60%-70%(次/分)。例如70岁老人最大耐受心率是220-70=150次/分,运动时最佳心率为150次/分×60%=90次/分。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简单运动开始,从小剂量低强度开始,不可急于求成,否则适得其反。

(4)讲究锻炼的时间和环境:很多老年人喜欢晨练,从医学研究的成果证明,无论是身体的适应能力还是生物钟的调节规律,下午和傍晚是最适宜运动健身的,此时最不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环境选择上,室内室外均可,室外更好,要根据天气和自身身体状况而 定。

(5)掌握健身禁忌证:没有被药物有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尚未平稳控制的心功能衰竭、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糖病人、未被有效控制的哮喘病人、肝肾功能不全者、骨折未愈合者。

四、吸烟与保健

吸烟有害健康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90%的肺癌、75%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25%的冠心病与吸烟有关。

(一)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分类

香烟点燃以后产生2720种化合物,其中的有害物质大概分为六大类,1、醛类、氮化物、烯羟类: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2、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3、胺类、氰化物、重金属:属毒性物质;

4、放射性物质:具有致癌作用;

5、酚类化合物、甲醛:具有加速癌变作用;

6、一氧化碳:降低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能力。

(二)吸烟的危害

1、致癌:焦油等致癌物质造成细胞内肿瘤抑制基因突变,吸烟者呼吸道任何部位甚至口腔和咽喉都有发生癌症的可能;吸烟还与食道癌、胰腺癌、胃癌、膀胱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有关;戒烟10年后,患肺癌的危险性接近于不吸烟者。

2、破坏气道防御机制:吸烟者容易患支气管炎、肺部感染。

3、成瘾:尼古丁诱导成瘾,产生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大量吸入可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肌氧耗甚至诱发心绞痛。

4、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一氧化碳竞争性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引起组织器官缺氧。

5、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血栓形成。

6、减少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功能,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消化性溃疡愈合。

7、影响骨质形成: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易发生骨折。

(三)戒烟

吸烟危及生命的概率是50%,戒烟等于自救,是法国国家戒烟委员会和烟草预防办公室在巴黎举行的第30届法国医学沙龙上对所有吸烟者发出的警示和呼吁。

1、戒烟的益处

戒烟5~15年,中风的危险性降到从不吸烟者水平;戒烟10年,患肺癌危险性比继续吸烟者降低50%;患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膀胱癌、肾癌、胰腺癌的危险也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胃溃疡的危险也得到降低;戒烟15年,患冠心病的危险,与从不吸烟者相似。戒烟后死亡总体危险恢复到从不吸烟者的水平。

因此,任何时间戒烟都不算迟,而且最好在出现严重健康损害前戒烟,因此应呼吁老年人认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戒烟运动。

五、临终关怀

临终者需要关怀,一个生命在婴儿的啼哭中诞生,在亲人的哀痛和泪水中结束,这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自然过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给予死亡不同的描绘,但生命的终结总与黑暗、恐怖分不开,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惧怕死亡,忌讳死亡,临终者恐惧、孤独、绝望、渺茫的心理是不可避免的,加之病痛的折磨,生命最后的旅程显得艰难而悲凉,所以临终者需要关怀。

(一)临终关怀发展史

临终关怀始于中世纪的欧洲,设立在修道院附近为朝圣者和旅行者提供休息和获得给养的场所,重病者可以在这里得到教士和修女的照顾,死后也会得到妥善的善后料理,此时的 临终关怀仅限于宗教意义上的慈善举动;

1967年,英国修女兼医师桑德斯在修道院照顾一个濒临死亡的年轻人,在整个照顾过程中感受颇深,于是首创临终关怀医院,并在以后的几年里将这项服务传遍欧洲,传遍美国,20世纪90年代,临终关怀发展到亚洲;

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中心成立,至此,临终关怀成为我国医学领域一个新型的分支学科;

(二)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是通过缓解性的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给濒临死亡的人生理生、情感上、精神上全面的照顾和抚慰,使他们平稳、舒适、安详,有尊严的走过生命最后的旅程。临终关怀是有组织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是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

(三)临终关怀的对象

临终关怀的对象通常是医疗技术无法治愈,病情无法逆转,生命只有几个月甚至更短的病人;

1995年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统计,临终关怀病人中癌症者占60%,心脏病相关病人占6%,艾滋病者占4%,肾脏病者占1%,老年痴呆者占2%,其他疾病占27%。

(四)临终关怀团队

临终关怀由一支专业跨学科团队实施,其中包括内科医生、专业护士、麻醉师、药剂师、营养师、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牧师、接受过培训的志愿者和家属。

(五)临终关怀内容

1、满足病人的要求

接受临终关怀的病人,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对其病情已经没有逆转的作用,医院的程序化、技术化给他们更多的感觉可能是冰冷和绝望,因为很多人清楚那些技术挽救不了生命。此时,他们需要的是有人可以帮助他面对死亡,告诉他这段路程是每个生命必须的经历,他不是一个人,告诉他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痛的折磨,而身边的人会用各种办法让他免于痛苦。临终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面对丧失和离别,病人在情绪上呈现阶段性的变化,心灵的抚慰是最大的需求,而提供这样的需求,需要工作人员的同情心还有经验和技巧。此时,或许抚摸和倾听比药物更有效,很多医院用鲜花装点病房,用音乐和香粉将生命最后的乐章烘托得温暖芬香,而不是一片死寂,让病人感觉到生命,从始至终是个美好的过程。

2、给予丧亲者关怀

临终关怀不仅在于帮助病人舒适安宁的走到终点,还要关照处在特殊情绪中的家属,他们既有照顾病人的劳累,又有即将失去亲人的心理压力,病人安然辞世,身体心灵都得以解脱,而他们却会久久的留在悲痛的情绪里。帮助丧亲者最有效的帮助是和他们保持真诚的关系,倾听他们的诉说,由衷的宽慰,帮助他们走过悲伤的日子,克服消极的情绪,开始新的生活。

(六)临终关怀团队成员要求

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 第3篇

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2007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5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1.6%。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准,我国总人口为13.7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26%1。这意味着,我国老龄化的程度已经很高,社会跑步进入老龄化,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需求也将呈现跳跃式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养老设施存在数量严重不足,模式相对落后,结构不合理,设计理念相对落后等问题。我国各级养老机构如养老院、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护理院、疗养院等仍然主要局限在以生活照料为主,功能泛化的老龄服务业,十分缺乏以护理看护和社会化服务为重心的老年服务业。

2. 我国养老模式与设施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我国养老模式现状

一般而言养老模式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社会养老承担者的责任不同,将养老模式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二是按照养老地点即是老人的居住环境的不同,将其分为“居家养老”和“异地养老”2,而以房养老是近年来催生出的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主要是从养老资金问题角度提出的一种养老模式。

2.2 我国养老设施现状

(1)养老设施规模、数量不足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底,我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9万个,拥有床位数275.4万张,而老年人口约有1.7亿,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比例3。这种状况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病弱老年人的服务要求。

以泸州市为例,泸州市现有国办城市福利院8所,设有床位1000张;有农村敬老院150所,设有床位12099张,经过民政部门批准,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方式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有13家,设有床位824张4,这样算下来泸州市现有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数目是13923张,而目前全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65万,因此养其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是2.14%,虽然其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实际上早已无法满足现有的养老需求。

(2)养老机构的使用名称混乱,服务定位不合理

我国养老机构的使用名称混乱,服务定位也不尽合理。这些名称如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护理院等等,并未准确反映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如日本对于老龄设施的分类就比较清晰,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日本将老龄设施统称为高龄者设施,大致分为九大类,他们分别是护理型老人福利设施、老人保障设施、介护疗养型医疗设施、护理院、养护老人之家、生活援助小规模老人之家、全自费收费老人之家、认知症老人之家、面向高龄者的优良租赁住宅,以上九种养老设施都规定了相对应的服务对象,这样的命名和分类使得老龄设施的服务内容和对象更佳清晰

(3)养老产业服务和产品单一

目前国内高水准的养老产业项目还不是很多,服务和产品普遍单一,层次也不高,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卫生方面提供服务,针对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的内容比较少,而且缺少高科技的产品和高质量的品牌产品。这个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3 我国养老设施发展趋势

(1)养老设施功能全龄复合化

我国传统的养老设施功能单一,仅能满足老年人生活的基本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人对养老设施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因此,养老设施的功能也必然向着养老、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复合功能方向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舒适的社区大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而配套服务设施的大量出现,也使社区发展呈现全龄化趋向。

(2)养老院与养老社区一体化

将社会福利养老设施与全龄化老年住宅社区相结合,实现养老医疗和娱乐设施的资源共享,一方面可保障养老社区公共医疗和文化娱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维持养老公共设施的高水平运营。

(3)“医、护、养”为一体的新型养老康复社区

将医疗、护理、养护三者结合,同时针对不同服务对象,进行分成分级服务,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设置不同类型的养老设施,打破以往养老产业服务和产品单一的格局,开创全新的健康养老模式,而这一模式现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2.4 健康生态城概念提出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研究,为了打破传统的养老模式格局,更好的解决当前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同时更好的满足老年人对养老设施的日益提高的要求,我们提出一种全新的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健康生态城。生态健康城意在打造一个生态环境良好,功能服务设施完善,为不同老年人群打造养老、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一体化服务的“医、护、养”为一体的全龄化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它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全龄化、分级化的服务体系

(2)高端医疗保健体系

(3)全新的康复养生体系

(4)完善的服务配套体系

(5)多维全面的健康增进体系

(6)健康养老产业研发科研体系

(7)立体多维的景观体系

3. 泸州健康生态城概念规划设计研究3.1总体规划理念

项目位于素有“川南鱼米之乡”的泸州市境内,近年来泸州市的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目前全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65万,占全总人口的13.6%,已经大大超出了人口老龄化的标准。预计到2030年前后,泸州市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以上。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泸州市养老机构较少,社会养老服务设施落后,已经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二者严重失衡。为了使泸州老龄服务设施的现状能跟上泸州经济与民生的发展,泸州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顺应民意的基础上,率先在四川省内市州中提出打造“健康城”的构想,确定建设“西南医疗康健城”和“卫生强市”目标,泸州健康生态城项目就应运而生。该项目主要由康复医学院、康复中心、生态休闲社区等设施组成,涵盖了包括康复、医疗、护理、养老、教育等众多服务项目,拟在建设立足泸州,面向全国的高水准、综合性、国际化的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和现代化老年保健康复社区。(图一)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泸州健康生态城项目基地位于泸州城西沱江上游两岸,沿着沱江两岸展开,地势沿沱江逐渐向两岸升高,基地内丘陵环绕,绿野成趣,景色十分宜人。在规划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基地内原有地形的影响,尽量保遵照原有基地高差,设计了不同高度的台地,叶脉状的道路在基地内自然游走。对于基地内自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在规划设计中尽量保留、保存,并有序的加以调整和丰富,使来此生活居住、养老康复的人们在碧水青山之上生活起居,休闲娱乐。

健康生态城内部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服务功能,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真正实现全龄化“医、护、养”为一体现代化老年保健康复社区,它包含以下功能区块(图二):

国际养护自理区:设置于北区和南区沱江岸畔,该区域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各种生活辅助设施帮助及他人护理的宾客。

国际养护半自理区:设置于南区,非自理、半自理养护区为星级宾馆式养护楼。为那些需要辅助设施和他人进行护理照顾的老年人,每栋楼为一个独立的健康养护区域,医生、护士、助理护士和护理员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不间断地为入住宾客提供服务。

高端医疗综合体:位于北区,高端医疗中心,拟与成、渝和京、沪、深、港合作开展高端医疗服务,集中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药学、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公共卫生等六个领域。设置医疗中心床位2000张,为患者提供全面高级的一站式服务。

康复中心:拟用现代科技为老年人进行各项身体功能康复,使身体达到正常健康状态。

康居生活社区:靠近城市道路一侧规划康居生活社区,包括商业综合体、娱乐服务设施,依托西侧的国际养护自理区,为健康生态城的居民提供最优质便捷的生活服务。

中医保健中心:中医保健中心,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及治疗服务。医疗养护培训学院:位于南区,该学院依托于泸州医学院,健康城所需各类医疗、养护、保健人才,在国际医护培训学校都可以得到最周到细致的培训。

孵化中心:研发孵化中心位于健康城南区高端医疗中心的西侧,用于搭建医疗研发孵化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展示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等,可以为入驻的生命健康产业的研发类、中小创业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2)顺应地势,分区合理

泸州健康生态城项目基地位于泸州城西沱江上游两岸,沿着沱江两岸展开,地势沿沱江逐渐向两岸升高,基地内丘陵环绕,绿野成趣,景色十分宜人。在规划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基地内原有地形的影响,尽量保遵照原有基地高差,设计了不同高度的台地,叶脉状的道路在基地内自然游走。对于基地内自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在规划设计中尽量保留、保存,并有序的加以调整和丰富,使来此生活居住、养老康复的人们在碧水青山之上生活起居,休闲和娱乐。

健康生态城内部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服务功能,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真正实现全龄化“医、护、养”为一体现代化老年保健康复社区。

(3)环境优美,健康生态

规划设计引入景观生态学中“生态廊道”的概念,以沿沱江两岸分布的沿江绿化带为“绿色廊道”之基础,向北向南分别生发出若干条叶片状“带状生态廊道”,形成枝叶般的绿色生态规划格局。叶片状的带状生态廊道连接了沱江岸边的沿江绿化带和低地丘陵基底。

健康生态城的功能组团分布在生态廊道之间,结合组团内部连续的线性绿廊,形成生态网状结构。植物、动物之间的交流得以延续,道路骨架与生态廊道形成上行下穿的局面,加强了生物之间的交流,让鸟语花香重新回归现代都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再此显现,相信老年人生活在如此景观优美,功能设施齐备的社区内一定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这个目标。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时期,跟其他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然而正是这个时期我们更需要对我国未来老年产业的发展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老龄化背景,养老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健康生态城这种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其不论在服务对象,功能设置,产业模式上都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而然,养老设施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和统筹,涉及经济、管理、法规、政策等各个不同的领域,应将其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优先立项,统筹安排,调配资源,整合力量,从根本上保证养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速,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与之相对应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我国养老模式和养老设施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参与的泸州健康生态城概念规划设计,对健康生态城这种“医、护、养”一体的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的规划设计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模式,养老设施,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

参考文献

[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一号).2011.4.28

[2]赵晓征著,养老设施及老年居住居住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陈友华。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与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以南京市为例。人口学刊,2010(2)

中老年保健计划 第4篇

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达70岁,在人口比率中中老年人口所含的比重将逐年增加。我国将不可避免的成为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为更好的为老年人健康服务,特指定以下工作计划 :

一、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依据老年人容易出现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健康教育内容。

二、老年人由于体质日趋衰竭,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逐年下降,其日常生活中许多问题都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所以必须有针对性的选择健康教育内容。

三、老年常见病、内科病、肿瘤、眼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多见的前列腺肥大等老年疾病防治是要点,教练老年人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使其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四、合理用药,了解用药时注意事项、方法和识别过期、失效、变质指导。

老年保健五个宝 第5篇

手掌健身球、核桃。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玺说,手掌和脚底一样,也有人体器官反射区,一只手就有70多个病理反射区和治疗穴位。手掌健身球通过挤压、摩擦,充分调动所有手部骨骼、关节,刺激按摩手部穴位相关的病理反射点,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多项研究也证实,经常活动手指,能健脑益智、提高记忆力、消除疲劳。玩核桃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其凹凸的表面有助于按摩保健。

木梳。头被称为“诸阳之汇”,是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汇聚的部位,同时也是人体其他经脉、几十个穴位和十余个特定刺激区集合的地方,用木梳梳理头发,可以疏通气血、醒目怡神。清晨可用木梳背由前额经头顶至后颈、自中间向两边轻轻叩打头皮3-5分钟,再用梳齿以适当的力度、同样的顺序反复梳头,每次5-10分钟。

护腰。对于腰不好的老人来说,常备护腰带很有必要,比如急性腰扭伤或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的老人,戴上它可保护腰部、缓解病情,但北京积水潭医院物理康复科主任郭险峰提醒,长期佩戴护腰,腰部肌肉在用进废退的原则下会逐渐萎缩,反而加重病情。佩戴护腰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周,需长期佩戴的老人一定要咨询医生意见。还需要提醒的是,护腰是腰部康复辅助治疗工具,分为软、硬两种,急性腰部扭伤等引起的腰痛,一般选用软护腰;腰椎骨折、脱位等应选戴硬护腰。护腰软硬度不同,功效也不一样,应遵医嘱合理选择。另外,晚上睡觉时最好不要戴。

热水袋。用热水袋外敷,可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对因受寒引起的胃痛、关节疼痛都可起到缓解作用,平时可以用其敷一敷脚,能活络暖身,帮助睡眠,敷背则有助于提高抵抗力。但高芳玺提醒,热水袋的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以60℃-70℃为宜。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塞子的密闭性,热水袋外面最好用毛巾包裹一下再用。

按摩锤。市面上有不少操作筒单、便于携带、功能兼备的按摩锤,其有两个功用,一是减轻运动造成的疲劳和肌肉酸痛,另一个是通过敲打穴位,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强身保健,平时可以多敲打后背、脚底、小腿等部位,敲打时不要太用力,应该轻轻叩击。按摩锤的手柄也有用处,可以用其点按足三里穴(膝关节外侧下四指宽处),因为用手指按结实的腿部肌肉,往往难以保持足够压力,而呈圆柱形的按摩锤手柄大小适合,每天用其按压足三里2-3分钟,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强食欲、帮助消化等。

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探讨 第6篇

1开展老年妇女社区保健护理的必要性

1.1 社区老年妇女的心理特征及生理改变

社区老年妇女随着年龄的增加, 出现绝经期前后的卵巢功能减退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由于卵巢功能减退, 雌激素水平降低, 失去对丘脑下部-垂体的反馈作用, 出现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现象, 致使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亢进[1]。这些变化足以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感觉器官逐渐不能正常有效地接受信息。同时因记忆细胞的萎缩, 在感知和记忆方面的衰退, 使社区老年妇女易忘事, 理解和判断力下降, 动作迟缓, 反应迟顿, 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大多数老年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

社区老年妇女常常患有压力性尿失禁、陈旧性会阴裂伤、宫颈炎、附件炎等慢性妇科疾病[2,3]。而且, 妇女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 缺乏卫生知识和常见病的预防和防治, 自我保健能力差, 医疗保健条件差, 平时不知道保健预防, 小病抗大病拖, 有病不及时就诊, 使有些病错过治疗机会。日常表现出烦躁、心悸, 出现喜怒无常等精神症状、平时又肩负着带子孙和家务。因此, 大多数老年妇女表现出心情忧郁或和家庭成员关系紧张, 缺乏家庭的温情和关心。

1.3 社区老年妇女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变化

社区老年妇女在更年期, 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系统失调、精神紧张易激动、抑郁、烦躁、多梦、头痛等症状[3]。更由于与周围人群交往少, 情绪不稳定, 甚至产生抑郁。同时, 社区老年妇女因生理上听觉或视觉的缺陷, 接受信息能力较差。生理与认知的改变, 或社会环境变化可影响社区老年妇女与护理人员的交流。

2开展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对策措施

2.1 建立社区老年妇女健康档案

根据老年期妇女各种疾病高发的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组织体格检查, 早期发现疾病、诊断疾病和早期治疗, 追踪随访, 进行生命质量监测, 掌握重点或高危人群, 普查普治与重点治疗相结合, 一般服务与特色服务相结合, 一方面提供老年妇女所需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 如服药、打针、针灸、推拿、测体温、量血压等等。另一方面, 帮助老年妇女加强与医院的协调联系, 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人人都是一个合格的家庭保健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本区域的医疗保健服务中心。

2.2 开展家庭病房, 重视家庭与个人保健作用

提供病情观察, 阴道冲洗、上药、换药和注射等服务, 以及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并且教育家属学一些简单护理, 如拔针、烤电、按摩。同时进行健康教育, 包括食品卫生、消毒隔离, 妇女补钙等常识, 使其能很好配合。通过开展家庭病房, 为病人提供了治疗机会, 也为病人家庭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很受大家欢迎。

2.3 加强更年期妇科疾病治疗

更年期妇科疾病主要是因卵巢机能衰退, 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引起的一些疾病, 如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功血、老年性阴道炎及尿路感染等, 常成为影响更年期妇女健康的主要问题。更年期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 (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 的高发年龄, 必须提高警惕, 做到妇科恶性肿瘤的“三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有上升趋势, 亦必须注意防治。应每隔3~6 个月做一次妇科检查, 包括作宫颈粘液涂片细胞学检查, 及早发现生殖器肿瘤。做好疾病的筛查工作, 做到无病早防, 有病早治。如果除月经周期紊乱之外, 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 应及时就诊以免失血过多, 导致贫血。

2.4 开展各种有益于老年妇女身心健康的运动和活动

以社区区划为单元, 举办老年大学, 开设健康教育课, 组织观看宣传图片, 发放科普小册子, 组织老年人中的原医疗保健人员进行各类咨询义诊活动, 广播、电视、报刊等增设老年健康教育内容, 更重要的是,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加强家访时的宣传、咨询和指导, 以增强老年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治疾病的能力。社区一级卫生机构人员应帮助老年妇女建立多种兴趣和爱好, 组织和动员妇女们参加健身运动和预防医学活动。笔者设想, 今后是否以社区为主体, 建立老年社区服务娱乐中心, 走进家庭与集中娱乐相结合, 让老年人老有所托、老有所乐。

摘要:人的老年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含心理、生理、社会及环境方面对机体的相互影响, 老年期常常被视为生命中的一个阶段。加强社区老年妇女的保健, 提供完善的保健护理措施并协助提高其个人生活质量, 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社区,老年妇女

参考文献

[1]须晓东, 唐启进.试论健身运动处方对老年妇女健康的影响.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08, (1) :9-10.

[2]何宪平.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和宏观意义.社区医学杂志, 2008, (10) :1-2.

[3]黄鹂.关注老年妇女问题-以安徽为例分析.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4) :94.

老年人保健的日常护理 第7篇

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老年心理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为孤独、失落、自卑、固执、怀旧、多疑, 老年心理的病理特点表现为健忘、痴呆、抑郁、猜疑、急躁易怒等。另外老年人的近期记忆力下降, 老年人对于年轻时的事情可以记忆犹新, 但却不易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情。因此我们要根据老年患者的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 首先从言行举止和服务质量入手, 与老年人做好心理沟通, 经常与老人交流谈心, 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 听取他们的意见, 态度和蔼亲切, 使他们感到护士是可以信赖的[1,2]。另外由于老年患者感觉器官系统的老化衰退, 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给护士与之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护士要根据情况采取各种措施来尽量使沟通顺畅, 例如采取手势沟通、书面沟通、电子手段沟通等。对老年人的健忘和反复唠叨给予谅解, 使他们视护士为亲人, 愿意向护理人员倾诉、宣泄他们的内心痛苦。针对病情及个性的需求, 理解患者的处境, 尊重他们的人格, 帮助患者建立价值感、满足感, 使老年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快乐地治疗, 给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尽量不向本人暴露医疗费用。针对老年人容易孤独失落的心理特点, 要鼓励患者的亲人多陪伴他们, 使患者时时感到亲情的温暖, 想法消除各种不良情绪, 便于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另外在老年人的护理中, 护士要勤于细致观察, 如果老年患者心理已经出现明显的病理特点, 例如痴呆、抑郁等, 护士要及时告知医师才取必要的诊断及药物治疗。因此护士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 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 积极做好安慰和心理疏导工作,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以真挚的感情与患者交流, 以尊敬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老年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快乐地接收治疗,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 生活护理

老化是人的正常生命过程, 随着人的老年化进程, 机体在生理上出现了诸多变化, 了解这些变化并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工作, 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护理质量, 有利于老年人疾病的预防及康复。

2.1 呼吸系统的变化及护理

老年人呼吸道的纤毛逐渐受损, 弹性变差, 肺脏的弹性和扩张力降低, 肺泡的数量减少, 血流量降低, 换气量减少, 气管和膈肌的肌肉张力与力量减弱。这些变化使呼吸道的清除力下降, 肺活量减少, 对氧的有效利用率下降, 最终导致老年人肺功能下降, 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因此老年人日常护理中要保证其室内的温度、湿度要适宜, 室内要勤通风, 保持空气清新, 光线充足, 地面保持清洁, 干燥, 避免潮湿。老年人由于肺活量减弱, 肺功能下降, 咳嗽反射力差, 有痰不易咳出, 因此应勤翻身、拍背、有利于痰咳出, 必要时给予吸痰, 以防止积性肺炎的发生。

2.2 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及护理

随着老化的进程, 心脏会出现下列一些变化:心排血量减少, 心脏传导细胞和节律细胞数量减少, 心脏瓣膜纤维化和钙化, 血管硬化或钙化及弹性降低等。这些变化导致老年人心功能受到影响, 容易出现供血不足, 心律不齐, 高血压等, 因此日常护理中要引导老年人保持平和的心态, 避免情绪的过分波动, 减少外界环境的强烈刺激, 避免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要叮嘱其按照医嘱服药。另外老年人血压容易随着体位改变出现较大的波动, 因此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体位的过快过猛的变化, 例如起床时不要过快过猛等, 以防意外的发生。

2.3 消化系统的变化及护理

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 加之胃肠蠕动减缓, 消化液分泌减少, 影响了其对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排泄等。因此日常护理中, 要引导老年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定时上厕所, 如有小便失禁, 除勤更换尿布和尿袋, 还应施行膀胱训练。如出现便秘现象, 可遵医嘱给予小量灌肠或使用肛门栓剂, 以促进排便, 保持二便通畅。饮食以均衡、容易咀嚼、吞咽及消化为宜。食物多采用蒸煮方式烹调, 忌食油炸、生硬食品, 一日三餐不宜吃得过饱, 以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为宜。多食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 鼓励在两餐之间饮水, 定时按摩腹部增强结肠蠕动, 注意戒烟、戒酒, 不服刺激性饮料、浓茶或咖啡。

2.4 神经系统的变化及护理

老年人的神经元数量减少, 神经传导的速度变慢, 反射动作也较为缓慢, 因此老年人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都差, 对外界的反应也较为迟钝。神经系统的改变影响了老年人的睡眠, 老年人睡眠较浅, 容易中断, 失眠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失眠者有两种治疗方法: (1) 了解患者睡眠和觉醒的习惯, 鼓励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律, 进行阳光浴和户外活动, 夜间避免过度饮茶饮水影响睡眠, 白天适当缩短睡眠时间。 (2) 必要时选用安眠药。但是用安眠药者夜间不宜下床入厕排尿, 需将便器置于床旁, 以防意外的发生[3,4]。老年痴呆患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多方面的智能障碍与人格改变, 记忆、思维、理解、判断及语言功能均受到损害, 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此类患者须由家属陪护, 而足够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和心理道德上的支持是照顾痴呆病人的关键。

2.5 运动系统的变化及护理

随着老化的进程, 老年人的骨骼大多出现骨质疏松, 容易发生骨折;关节的退变使关节的弹性和伸缩性受限, 老年人的动作和步伐因此变慢;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脊柱变短变弯曲, 老年人因此出现驼背。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要适当进行户外锻炼, 散步、慢跑、做操和练习各种拳等, 是老年人增强自身素质, 提高抵抗力, 减少疾病的手段。针对老年人不服老, 不愿麻烦别人的特点, 应加强主动服务意识, 反复提醒患者及陪护人员注意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加强巡视。老年人病房或房间内要有安全设施, 夜间有照明, 配备床档, 最好安装报警或呼叫装置等。尽量让老年人穿防滑鞋, 有拐杖助行等, 以免摔倒发生骨折。此外老年人要避免搬重物等, 以防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

3 社会护理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 医院及老年护理人员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增长的需求, 为了使老年人有一个较好的生活质量, 除了医院对于老年人护理的努力之外, 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备的老年保健制度体系和服务网络, 加强老年人的社会护理。

3.1 提供以生活照顾为主的老人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即使机体没有疾病, 其生活自理能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顾、心理护理和身体机能的康复是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老年护理院和老人福利院的出现为解决老年人的社会护理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形式。老年护理院配备了现代化设施, 主要收治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人, 具有老年公寓和医院的性质。为老年人实行24h全日制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善终全方位服务。如今全国许多省市都先后建立了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托老所和敬老院等多种形式的养老结构[5]。

3.2 提供以疾病治疗和功能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性老年护理

我国医院医疗资源有限, 老年患者疾病多为慢性病, 且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长期住院治疗会加剧医疗资源的紧张, 使一些院外急需治疗的老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住院治疗, 社区护理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一种形式[6,7]。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为服务范围, 对社区内的不同人群提供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的综合性服务[7]。社区护理可以为慢性病人及不需住院病人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 这样可以缓解医院的压力及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 老年人护理工作不但需要护理人员学会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巧, 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 针对性的进行老年人护理, 而且需要社会护理的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的老年人获得好的生活质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及医学技术的提高, 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 老年人的护理问题已经逐步受到大家的重视, 本文就老年人保健中的日常护理进行了阐述, 包括老年人日常护理中的内容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老年人护理工作不但需要护理人员学会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巧, 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 针对性的进行老年人护理, 而且需要社会护理的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的老年人获得好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护理

参考文献

[1]王亚杰.老年人慢性病的心理护理[J].医药产业资讯, 2007, 16 (6) :64.

[2]杨竞.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特殊性[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9) :1332- 1333 .

[3]杨春梅.行为异常老年患者的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1999, 18 (4) : 169-172.

[4]王新德.老年人安眠药的使用方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2, 11 (4) :251-254.

[5]叶露, 王娟娟.上海老年护理院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 2005, 8 (1) :23 - 24.

[6]赵婉丽.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4) :235 - 236.

论中医养生与老年保健 第8篇

1 中医养生与保健的关系

1.1 衰老及背后的缘由

从摇篮到坟墓, 人会经历成长、繁盛、衰老等过程, 这是人类生命的基本规律。划定老的标准从古至今都有很多说法, 有“年过五十以为老”的说法, 也有“年过七十方为老”的记载[1]。追究“老”这一背后的原因, 除了先天遗传给予不同个体不同的身体特质和寿命差异, 后天的诸多因素对人的生老病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文中有“上古之人, 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2], 与今人相比较, 其后一句其实就是在对“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一寿命特征的完美阐述。不注重调养, 作息无规律等原因很容易导致提前衰老。而当今人们在时常面临着各种压力、环境恶化、情绪脆弱等, 生活无规律方面的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 要求对中医养生引起足够的重视。

1.2 病因及病机

人体五脏六腑等各种器官的衰退会造成阴阳失调、气血不足, 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 所以五脏六腑的虚弱与衰退是造成人衰老的根本原因。这在许多医学论述中都可以证实。肾气盛利于延长寿命, 反之则减短寿命。老年人最易出现肾气亏虚, 常见表现为耳聋耳鸣、阳事不举、月经早停、夜尿频多、腰酸背痛等。脾胃衰退是内脏功能衰退的关键, 与此有关的常见病理包括食后作胀、便秘腹泻、木讷呆板、消黄瘦弱等[3]。另外, 衰老的诱因还与情志失调等方面的心理因素有关。过度的思虑会加快人的衰老, 当今老年人的心理情绪方面普遍不佳, 而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征都不同于年轻人, 血管老化在中医学中主要表现为血瘀气滞。同时, 呼吸系统特别是肺的衰老与老年人所困扰的气短、气喘、咳嗽等密切相关。

2 中医养生之道

2.1 非药物调理法

2.1.1 利用运动调理

运动可以促进老年人体内血液循环, 疏通筋骨, 因此应坚持每天早晚运动。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主要包括太极、健身操、气功、散步、慢跑等相对较柔和的运动。老年人长期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 调和气血, 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2.1.2 善于调节心情

中医养生非常注重老年人的精神调养, 保持心情怡悦、情绪稳定和平和的心境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很重要, 这可以减少心脏病、脑血栓、中风等疾病的发生[4]。书法、下棋、旅游、养花等诸如此类的日常活动可以培养生活兴趣, 激发老年人的生活情趣以达到调节心情的目的。

2.1.3 注重饮食方面的调理

老年人更应该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 年寿高的人, 器官非常衰弱和脆弱, 脾胃功能减弱, 更要特别注重营养的合理搭配, 食宜清淡, 忌贪食、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性, 避免食用生冷的食物凉胃, 尽量食用低脂低糖、高维生素、高钙、易消化的食物。养成饮茶的好习惯同样也有利于脾胃的调养[5]。

2.1.4 起居调节

老年人养生长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则是保持有规律的生活。通过对现代老人的调查发现, 长寿的老人都养成了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如早睡早起, 保持睡眠充足。过剩的睡眠时间或者睡眠时间不足都会对老年人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应该每天坚持加强锻炼, 做有氧运动,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久坐或者久立等。相反, 一部分老年人由于不科学的生活习惯, 时常受到失眠多梦、尿频等的困扰。为改善这种情况, 建议多吃水果多运动, 少吃辛辣食物, 坚持睡前一杯热牛奶[6]。

2.2 药物调理法

2.2.1 健脾

大多数老年人都脾胃虚弱, 有研究者以SOD和D-木糖排泄试验为指标, 对100名老年人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健康老年人脾虚重于肾虚, 衰老过程中脾虚先于肾虚[7]。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老年人的脾胃之气的衰减主要表现为升发功能的障碍, 因此常常患有因阳气下降导致的纳食不香、腹部胀痛等症状。应加强对脾胃的调养, 比如服用升麻葛根汤合四君子汤加柴胡、苍术、黄芪等。对于便秘者, 可建议多食用葵菜等性质冷的蔬菜。另外, 欲达到健脾益气、养阴生津的目的, 可服用茯苓、地黄、黄精、天门冬等。食用木瓜、杨梅、山楂、胡萝卜等可以帮助消食。

2.2.2调肾

人到中年, 肾气渐衰, 常伴随着健忘、小便增多、耳聋耳鸣等症状。临床发现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肾虚表现, 可服用钟乳、仙茅、硫磺等。比如古代蕲州卫张百户, 通过服用鹿茸、附子药, 年过80且一直保持身体健康。不过服药也应因人而异, 切不可盲目跟从, 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而定。

2.2.3 舒肝清肺

人的情志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肝脏的健康。情绪易波动不稳定、低落或者易怒都会导致肝失疏泄。因此需要适当的药物进行调养, 通常建议服用佛手、降香、郁金、包心菜、茼蒿、葱、刀豆、莱菔、生姜汤等。一般人的肺气衰退始于30岁左右, 因此人到中年, 更应该注意对肺气的调养, 忌食用寒凉的食物。感染伤寒后要注意化痰止咳, 通常可服用枇杷、芥菜、竹笋加川贝、白果, 或者饮用润肺汤。

3 讨论

中医养生之道从多个方面对老年人保健进行阐述, 从分析因果到得出解决对策, 提出了一套完备的方法论, 不仅重视在药膳方面的辅助调养, 更强调非药物的调养, 以润养五脏六腑、调节起居、适当运动、舒畅情志等, 使老年人达到气血和谐、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之道对我国在老年保健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代医学大家通过前人的不断积累与总结, 不断传承和发展, 对老年保健做出了十分详尽的论述, 也使得中医养生的理论更加完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强, 中医养生在老年保健方面将得到更多的实践与应用, 这对中医养生之道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 中医养生之道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实用性强且内容博大精深, 它与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其养生与保健的理念与观点一直沿用至今, 中医文化在老年保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非常值得借鉴。在利用中医养生之道对老年人的身体进行调养时要因人而异, 采取恰当的疗法, 从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对老年人的饮食、运动、起居等日常生活的正确引导来调补五脏六腑、滋养气血, 实现老年人健康长寿、安享晚年的愿望。

摘要: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飞速进步, 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平均寿命得到延长,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老年人这一群体所占比例不断增加, 对自身养生与保健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中医养生之道与老年保健也成为热门话题。本文主要从中医养生中的药物辅助调理与非药物调理等方面对老年保健进行系统的论述, 解释中医养生对老年健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养生,老年保健

参考文献

[1]张学梓, 钱秋海, 郑翠娥, 等.中医养生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75-76.

[2]邱友文.从祖国医学养生学探讨老年病的防治.湖北中医杂志, 1985, 7 (1) :47-49.

[3]金戈.朱丹溪对老年养生理论的贡献.甘肃中医, 2000, 13 (5) :2-3.

[4]马红磊.“活血化瘀”法在老年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探讨.医学信息, 1994, 8 (5) :17-18.

[5]靖玉仲.古代养生长寿术对老年前期及老年人肺功能的影响.气功与科学, 1992, 11 (2) :14-16.

[6]郑蔚, 段秋花, 王风, 等.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老年人出院后康复训练.河南医药信息, 2002, 10 (3) :3.

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 第9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学的进步, 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老年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高,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我国人口结构面临着同样的变化。199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9.8%, 2000年己达1.3亿, 占总人口的10.6%, 按国际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预计到2020年, 老年人将增加到2.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上升到19.3%, 有资料统计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 又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老龄化社会使老人有更多患慢性病的机会, 79.1%的老人至少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

人一旦进入了老年期, 躯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 由于离退休以后, 即伴随着社会地位的改变, 心理方面也就有一个适应的问题。但是许多人即使进入了老年期, 仍可保持健康的心身而作出非凡的贡献。因而有人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的第二阶段”。其还能富有创造性, 预防和推迟衰老是完全可能的。为此, 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及时发现和治疗老年人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即使在老人的急性躯体疾病的过程中, 有精神方面的改变, 会比体温和脉搏率等变化更为突出, 注意心理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症。

1第一老年人的心理改变

1.1 感、知觉减退

视、听功能减退是老年人常见的生理现象。常因此而影响与周围和社会的交往, 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衰老和失落感。但其减退的速度常因人而异, 还可通过其他辅助手段和锻炼加以补偿。由于感、知觉功能减退, 对外界各种刺激反应迟钝, 动作缓慢, 因而对周围错综复杂的情景会理解困难。

1.2 情绪改变

随着大脑神经细胞的老化和脱失, 调节机能减退, 自我控制能力差, 情绪容易波动。其情绪反应程度与所遇到的不遂心事情并不相对应, 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反应, 兴趣目益减少, 往往只注意自身健康方面的变化, 容易怀旧, 好谈论过往的情景, 固守平时的生活习惯, 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差, 有固执粘滞和僵化的特点。

1.3 记忆减退

老年人中记忆减退是一种普遍现象, 一般对远事记忆仍可保持良好, 而对近期内发生的事或信息, 常瞬息即忘。

1.4 多疑与妒嫉

进入老年期后, 由于身心的变化而产生“衰老感”。常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度关心, 因主观感觉加强, 容易引起焦虑不安, 产生疑病倾向而到处求医。也有的气量变得狭小, 容易生气, 还有思维迟缓, 反应不灵敏, 对变换较迅速的情景不易适应和理解。如爱吃零食, 节制能力差, 容易为细小的事情而情绪波动, 心理防卫和适应能力减退, 一旦遇到生活事件后, 不易重建内环境的稳定。以致造成心身障碍。

2第二老年人的心理社会问题

进入老年期, 由于离退休等原则, 社会地位、经济来源有了变化, 生活习惯与家庭及社会的联系也有了很大不同。再加上健康因素等都会对老年人产生不同影响。

2.1 离退休问题 这是老年人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动。不论是在生活内容、生活的节奏和规律, 社会地位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事先是否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离退休后能否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 这对能否顺利转换有着重大影响。

2.2 家庭关系问题 由于离退休后主要生活范围是在家中, 感情上的相互依赖, 生活上的互相帮助, 是幸福和长寿的必要保证。但是, 有的人退休后居家时间增多, 由于家务上意见不一致, 经济问题等发生争吵也难免增多。再加上复杂的婆媳关系和邻里纠纷, 也成为老年人精神刺激的常见原因。子女离家外出, 配偶丧亡, 丧偶后的再婚问题, 两代人之间的认识和观念的不一致而造成的代沟, 都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

2.3 住房和经济问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经济还不发达, 不少老年人所遇到的家庭问题和受到的精神压力常与住房及经济问题有关。很多的家庭纠纷和两代人关系的紧张, 也常由此而引发。

2.4 衰老与疾病问题 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老化而各种疾病逐渐增多, 据统计有68.5%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 一个老年人可多种疾病集于一身。由于疾病而伴发的情绪障碍十分常见, 往往产生焦虑、抑郁、对前途无望、担心成为家庭的累赘, 甚至出现消极厌世等意念和行为。

以上诸问题, 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和处理, 必然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也会使医疗效果受到限制。不仅使病情拖延不愈, 甚至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必须照顾到心理和社会等方面。

2.5 由于心理社会因素与多数躯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 心理障碍也可影响对老年人躯体疾病的康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均有直接影响, 被列入心身疾病范围的病种日益增多。因此在治疗各种躯体疾病时, 必须重视对老年人的心理障碍的诊治。即可提高医疗效果, 还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

3第三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3.1 生命在于运动, 动则不衰, 医护人员多做宣传、鼓励工作, 使老年人理解运动的重要性。

3.2 保持乐观情绪, 乐则长寿, 应知足长乐, 助人为乐, 自得其乐。

3.3 不断学习, 更新观念。

3.4 转换角色, 适应环境, 重建生活秩序, 继续发挥余热, 充实晚年生活, 做到老有所学, 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 才能生活更有价值。

3.5 培养兴趣, 广交朋友, “一天交一个朋友, 让身体, 心理健康”。

3.6 注意保健, 防治躯体疾病, “一天一个苹果, 让医生离开我”。“早起早睡, 精神充沛”。

3.7 采取适当措施, 补偿功能不足。

4小结

老年春季保健四要点 第10篇

注意防风保健

春季乍暖还寒,温差悬殊,“风性善行数变”,老年人切不可过早脱掉棉衣。否则,寒气会乘虚而入,导致伤风感冒,稍不注意,还会导致四肢沉重,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也易复发。因此,老年人应遵循“春捂秋冻”的规律,注意随天气变化和体质状况及时增减衣服。

合理调节饮食

《千金要方》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故老年人的饮食应讲求性味甘平、饭菜温热、容易消化、品种多样。多食鸡、鱼、肉、蛋、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野菜、水果、干果等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高糖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对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应注意吃点姜,以驱寒养胃;哮喘病患者应常吃些生姜、蜂蜜水,以润燥、止咳、镇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禁食辛辣、高盐食物,还应忌烟戒酒。

注意起居有时

春光明媚、风和日暖之际是运动养生的好时节。老年人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在保证6-8小时睡眠的情况下,应到室外活动,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根据体质状况和天气情况,还可结伴春游,不但能增添生活乐趣,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能提高大脑神经的调节功能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抵抗和减弱“春困”等不适。

加强体育锻炼

老年人食品安全现状与措施 第11篇

老年人安全问题现状

卫生状况差

一些老年人生活条件简朴且他们不注意饮食卫生, 食品堆放混乱, 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另外, 很多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小, 加工环境条件较差, 贮藏食品所用的工具、容器、包装材料等不符合卫生要求, 加之生产产品未达到工艺要求, 杀菌不彻底, 以致食品中残留病原微生物。

老年人生理功能缺陷

老年人的味觉功能下降, 且牙齿易松动, 咀嚼食物有困难, 而且营养吸收和毒素排泄能力普遍减弱, 导致很多对正常人无害的食品却对老年人有着巨大威胁。

假冒伪劣的“三无”山寨食品

一些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小, 分散度大, 其生产的大都是无生产厂家、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日期的“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由于这些食品价格低廉, 因此, 老年人更青睐于购买它们, 但极大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

保健食品的滥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的保健意识逐渐提高, 一些商家趁机针对老年人进行推销, 鼓吹疗效。然而, 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 并不起治疗作用。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 但老年人禁不住商家及推销员的夸张宣传, 依旧钟情于保健品。此外, 老年人对报刊、网络、电话等渠道销售的保健食品的防范意识不高, 对保健食品中违法的添加物不了解, 法律意识淡薄, 即使出现问题, 也不会选择投诉举报。

农用化学品对食品的污染

农药在谷物、果蔬、畜产品、水产品中的残留, 兽药如激素、抗生素等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在农村地区, 很多老年人自己耕作, 对农药的施用量以及休药期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或没有将果蔬清洗干净就食用, 易引起食物中毒。

非法使用添加剂

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 吸引更多消费者, 不科学规范地使用添加剂甚至滥用食品添加剂, 或在食品中添加违禁的有毒有害物质, 如苏丹红、孔雀石绿、吊白块等, 极大影响食品安全。此外, 食品添加剂若超过国家标准, 极易对身体造成伤害。由于老年人较少关注食品添加剂, 对其认识不足, 导致购买一些不益健康的产品。

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些法律法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农村地区,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比较薄弱, 缺乏具有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监管人员, 而且食品安全检测设备不足, 无法利用仪器精确检测, 备案管理也无法严格落实。

老年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

要深入人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宣传工作应多样化并持续开展。如培养食品安全宣传员, 通过发传单或组织老年人参加食品安全健康知识讲座, 将食品安全常识带入千家万户, 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此外, 也可设置一些举报箱和投诉电话, 让老年人能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来进行食品安全监督, 以提升监督效果。

加强企业责任意识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的前提是提高企业的的自律性, 不要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 从而降低食品安全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企业有责任研发无毒无害的食品添加剂、农药和兽药等, 保证食品的安全性。此外, 企业应认真对待商品包装的文字设计, 字体、字号和颜色等都应方便老年人阅读, 有关的商品说明文字应尽可能通俗易懂, 以满足老年人的阅读需求。使产品更加人性化, 这也是企业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表现。

开发老年食品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如基础代谢率下降, 骨骼结构退化, 胃肠功能衰退等, 开发老年人食品, 尤其针对不同特点的老年人, 开发不同的产品, 改善有生理缺陷老年人的营养状况。

提高老年人的食品安全意识

老年人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一方面需结合自身生理状况, 选择合适食品。如患糖尿病的老年人, 控制糖分的摄入却不注意坚果类食物的摄入, 其实大部分的坚果热量较高, 使用后也可致血糖升高。另一方面, 注意日常饮食卫生, 做到不喝未完全煮沸的水, 少食剩餐, 也要避免加热后食用, 外出就餐时尽量少用公共餐具等。此外, 老年人对保健品应有足够的认识, 切勿轻信保健品宣传的治疗效果。

加强政府管理

首先, 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相关条例法规的执行力度, 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协作, 严惩和打击加工违法食品行为;其次, 要丰富监管手段, 建立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不留监管空白, 及时解决监管与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 加大投资力度, 引进先进仪器设备, 满足新材料和新产品检测需求, 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最后, 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条例和标准。

结语

上一篇:网络学习行为下一篇:药业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