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控制权范文

2024-08-14

定价控制权范文(精选9篇)

定价控制权 第1篇

一、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方式进行分析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方式主要有代理权竞争、直接购买股票和兼并等方式。由于公司的结构不同, 公司的控制权转让方式也不同。如果公司的控制权是可以用竞争的方式解决的, 有竞争能力的竞争者就可以出资购买相应的股份来获得控制权, 得到控股股东的许可才可以进行控制。但是这种形式只限于公司的所有权较为分散的状况下才可以使用;兼并方式有两种, 一种要约收购方式, 另一种是协议转让方式。所谓的收购方式就通过证券交易场所进行交易的方式, 当收购者具有一定比例的目标公司股份时, 可以以要约的形式向目标公司公开收购股份, 以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 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目标公司的一定数量的流通股, 使其成为目标公司大股东, 对目标公司进行控制。但是这种方式在成熟国家普遍使用, 在我国应用起来还是有一定限制的。二级市场的资源毕竟比较少, 再加上我国上市公司的结构比较特殊, 上市公司相应控股权都掌握在非流通的国有股东和法人手中, 这就加剧了流通股收购难度。协议转让方式主要是指公司在受让方在相应的金融机构中进行协商转让方式与出让发签订的股份协议, 进而达到控制目标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协议转让方式是协议转让定价, 以相应的金融机构为媒介转让协议并不完善, 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 虽有流通的股权结构, 但只能暂时的缓解矛盾。这种场外股权转让方式类似于二级市场, 一旦不与实际计和现代化发展状况结合在一起, 就会违法经济规律, 不能对目标公司的股份进行控制。

二、公司控制转权转让定价方法分析

公司控制权转让定价方法包括成本分析法、可比公司法、可比交易法及股利分析法。所谓成本分析法就是目标公司的净产值机上总确定值。净产值一般可分为账面价值、重置价值及清算价值。这种价值最大的好处就是计算起来比较方便, 也比较直观, 在不是持续经营公司下使用是比较合适的。其也有劣势, 就是不能更好的有效的反映出企业的盈利, 也不能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评估;所谓的可比公司法就是以股票市场价值及相关财务指标的比率来确定的公司价值。这种方法和公司财务类似, 不仅有一定的科学性, 而且通俗易懂, 也可以较容易的获取相关数据。其也有不足之处, 不能对购并定量进行相应的分析, 也不能为目标公司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更不能找到可以相比较的公司;所谓的可交易法, 就是市场上同类公司已经成为交购公司, 可以以交购公司的价格作为参考。这种可比交易可以使收购公司以市场的实际价格为依据进行自由支付。其劣势是不能找到可类比的公司, 也不一定能找到可比性的控制权溢价;股利折现法主要是以公司为价值的股东预期收益。股利折现法也有着其特有的优势, 其理论性基础比较好, 对于那些稳定性较好的公司比较适用, 但其也有劣势, 这种定价方法容易受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 如果是购并方收购被购并方, 购并方不会在乎并购方的利益, 而会在乎其是否能够给自己带来一定的价值, 而不是被并购方在乎的股利。

三、对控制权转让净资产定价原则进行分析

定价是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让上应该以遵守市场规律, 并对资产的质量及目标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综合考虑, 以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在我国市场中, 归有股票占有主导地位, 股票定价太低, 就会给国有资产带来一定的损失, 定价太高又不利于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 就出现了控制权转让净资产定价原则。然而净资产定价原则又存在一定的问题。净资产对上市公司来说, 能够反映公司的历史价值, 而控制协议转让的承受方在乎的是公司未来的价值, 然而历史价值和市场的价值是不等的;在场外进行转让交易的市场, 公司可以采取虚假财务报表、欺骗的手段来实现压低账面净资产;一些资不抵债的公司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的意义, 已经不能以控制权转让的方式为依据;净资产值的价格与二级市场的价格是有一定差距的。要以净资产价格来收购非流通股是可以在二级市场套现的, 这样可以获得一定的利益。

四、结束语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定价机制, 是在上市公司控制安全转让定价出现相应问题的情况下提出的。其真正的目的是更好的完善上市公司控制权, 为上市公司更好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方法和依据。保证在实现上市公司利益的同时, 也能给目标公司带来新的希望, 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红.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 2006.

[2]刘彤.基于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 2005.

[3]冯花兰.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探索[J].贵州财经学院报, 2003. (03)

产品定价及定价策略分析 第2篇

组员:胡盛分、何平、李静阳、李伟

此次产品定价我组只对心理定价策略中的尾数定价及招徠定价这两种方法

进行了调查。

尾数定价法

尾数定价法是心理定价的一种。虽然现在的人们都不怎么在乎那

个尾数,但是在购物时经常性的会由于这种求廉的心态而买下该产品。此定价法

经常性的被使用。

招徠定价法

招徠定价法是心理定价策略之一。它同样是根据消费者在消费时的求廉心理所用的方法。在单独的产品方面,它是为了占取多的市场。而在商场是为了促进更多

产品的交易成功量。

心理定价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容易接触的应该是心理定价策略。在7中定价方法中,尾数定价、招徠定价就由为突出。分级定价在一些大公司里也比较常见但不易察

觉,因为他们的分级定价被多品牌策略所淡化了。

尾数定价法与招徠定价法由于他们都是心理定价策略所以我组大胆对比。

尾数定价法适用于高档消费。一般是电子科技方面。

招徠定价法适用于低档消费。一般是日常生活方面。

定价策略分析

由于LED电视是属于高档消费,所以使用的定价策略一般为尾数定价。而

定价控制权 第3篇

一般来讲, 从理论知识层面进行着手, 内部转移定价主要是由市场定价和成本定价这两种方法组成, 此外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 又将内部转移定价分成市场定价法, 双重转移定价法, 协商定价法以及成本导向转移定价法, 并对它们所具备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进行阐述。

1. 市场定价法

优势:集团企业内部主要根据市场导向, 并以市场价格为立足点, 进行合法有序的经济交易, 这样会对集团企业内部的各部门的业绩进行有效的考核和更好的激励,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集团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促进集团企业的更好的发展并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不足之处:在实际进行经济交易的过程中, 要想有绝对的公平是不能存在的, 此外在市场价格的获取也是会受到各方面客观因素得影响, 从而造成获取的市场价格不准确, 导致集团企业在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的定价, 甚至使得集团企业损失利润, 最后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评定造成影响。

2. 双重转移定价法

优势:双重转移定价对于卖方而言是获利的, 承担成本负担的是买方, 而且买方仅仅是支付该交易产品的成本部分, 进而将二者之间的差额具体登记专门集中核算的账户当中, 这对于买方来说保留了成本数据, 并通过价格转移将利润提供给卖方, 有效促进内部的交易活动。另外, 通过双重转移定价法能够及时灵活的掌握交易价格, 并作出与此相对应的措施, 将交易成功后所获得的利润进行转移, 使得企业避免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不足之处:可能使得企业内部上级和下机部门之间产生一种在实际上不存在虚增收益, 也便是双方都是存在账面贡献, 这会导致各个部门没有正确理解自身与企业整体以及其他部门的利益关系, 从而对成本控制力度降低, 造成企业整体的利益损失, 此外, 还会增加企业会计核算和计量的工作量, 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变得更为复杂性。

3. 协商定价法

优势:对于集团企业的主观能动性较大, 价格弹性较高, 并且在双方交易的过程中, 能够及时全面的使得双方利益都得到保障, 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不足之处:在使用协商定价法的过程中, 对于集团企业内部的人力, 财力以及时间的消耗量较大, 而且在集团企业的上层领导的过多的干预之下, 会造成集团企业内部权力的分配失衡, 甚至会导致集团企业的管理层处于一片混乱的局面, 最后使得企业效益低下。

4. 成本导向转移法

优势:能够取得准确稳定的相关的成本数据, 存在的客观方面的因素较多, 在实践的运行和使用的过程中, 较为便捷简单。不足之处:可能会导致集团企业内部的积极性和活跃性降低, 最后在市场交易中缺乏竞争力。

总结:各集团企业需要综合自身的发展状况, 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来考虑选择的内部转移定价方法, 对于集体企业而言, 对制定转移定价也只是进行整体策略规划的一部分, 而且受到市场供求规律的限制较小, 因此集团企业在进行关联交易的时候, 主要会根据所规划的策略来对选取的定价转移方法进行调整。

二、对关联交易内部转移定价的动机进行分析阐述

在对集团企业关联交易内部转移定价确定的时候, 却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是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就是降低集团企业的税务负担, 制定企业的长远规划以及对集团企业内部员工的进行绩效考核等等, 故将动机主要分成以下几点:

1. 主要降低集团企业的整体的税务负担

在进行关联交易内部定价的时候, 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达到企业降低自身的税务负担, 第一:要灵活的运用在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之间的不同, 将自身获取的利润较大的那一部分转移到税收较低的地区甚至可以免税关联企业;第二: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 在税率是一样的情况之下, 通过集团企业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费用进行均摊, 把利润取得较高的企业转移到获取效益低的企业之中, 从而在根本上集团企业的整体税务负担降到最低。

2. 合理科学的进行利润调节

能将集团企业的利润转移主要是依靠以下两种定价方式:第一, 是在国内企业之间进行转移定价, 综合科学的利用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关系, 总公司一般为了提高分公司在市场上份额, 往往会将原材料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分公司或者会通过高于市场的价格来买分公司的产品, 最后使得转移利润以及可以提高分公司在市场的竞争力的转移目标的实现。第二, 在进行和国际企业交易的时候, 通过在定价的基础之上的差额, 来实现利润转移的目的。

3. 实现资金流的转移

在近几年来, 大多的跨国集团企业通过和分公司的之间的交易关系, 根据市场的价格变动, 来和分公司提供相应的低于市场价格的定价, 从而达到利润转移以及实现资金流转移的主要目的, 而且在中国的企业里这一方法经常使用。

三、对于内部转移定价所存在的税务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阐述

在伴随着集团企业的规模不断的在壮大, 对相关公司的收购和合并的步伐日益变大, 因此存在着各个方面的交易业务且性质复杂, 所以在不经意之间使得集团企业的税负处理的难度系数变高, 与之伴随而来的税务风险的增大。

1. 在宏观层面上把握税务风险的因素

目前, 在我国关于转移定价这方面法律法规还是没有完善, 存在许多的漏洞, 所以为了加强和补上这方面的漏洞, 在2009年1月8日,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国税发[2009]2号) 。特别对企业之间的转移定价, 被境外企业的控制等这类税负事项进行良好的规范, 但是在大局的角度来讲, 只是将转移定价的四种方法的顺序进行转换, 并没有在实质取得较大的作用。

2. 在微观的角度上准确掌握企业本身所存在的风险因素

(1) 由于在集团企业内部关联交易转移定价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健全, 而且对自我主动的管理措施的制定较少, 加之集团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的交易业务众多, 而且性质很是复杂繁多, 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运用中, 这样会缺乏公平性。

(2) 集团企业的上层领导的风险意识不是很高, 对其没有及时的应对方案, 集团企业进行关联交易转移定价的主要目的就是将集团企业的内部合作力和凝聚力发挥到极致, 因此转移定价是很容易被风险意识不强的企业错误使用的一种方法, 企业为了过多降低自身的税负甚至避税, 很容易导致违反法律法规, 最后降低自身的形象。

(3) 缺乏专业的税务人员, 在集团企业的内部员工, 对税务知识掌握的十分准确以及在实际的操作经验丰富的人员还是较少, 这是对转移定价造成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四、提出面对税务风险因素的相应解决方案

1. 对集团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加强, 以及建立健全关联交易内部定价的管理与控制制度

加强集团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并以此为主干, 再连接上各部门业务窗口, 最后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共同分享, 此外还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合作力的提高, 共同处理好相关的关联交易方面的交易。

2. 要及时制定面对存在税务风险因素的应对方案

第一, 需要全面准确的将集团企业涉及的税务进行分类和整理, 特别是针对那些核心单位, 重点企业的纳税状况;第二, 是针对那些收购或者并购的企业所面临的税务负担进行排查和仔细的整理, 从而找出具有危险的风险;第三, 需要集团企业内部主动去寻找和分析那些所有集团企业在进行转移定价时所面临的风险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3. 加大对专业的税务人员的培养力度

集团企业既要对企业内部专业税务人才的培养, 又需要不断将企业外部的税务人员的招纳, 所以要高度重视对专业税务管理人员培养工作, 并对企业内部税务人员的培训机制进行完善, 在此之上要分类型的对企业内部的税务工作人员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以及进行考查, 使他们要熟练的掌握相关的税务法律知识, 避免违反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

4. 借助于外部专业机构或专家

可以使用企业外部专业面对税收风险的机构以及相关的专家的能力, 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企业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更重要的是提高针对关键因素的风险应对能力, 对于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内部交易高难度的税收风险评估时, 需要借助于外部的专业机构或者专家, 以避免出现重大税收问题。

五、结论

集团企业在进行对关联交易内部转移定价的时候, 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的环境变化以及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因素, 并选定不同的转移定价的方法, 在进行关联内部转移定价的过程中, 集团企业需要及时调整和不断健全自身的管理机制, 重视对专业税务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工作, 树立强烈的税务风险意识, 达到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航, 姚如秀.集团企业关联交易内部转移定价存在的税收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 2015, (10) :68-70.

定价管理 第4篇

根据成长周期,我们把产品分为新产品和成熟型产品。新产品和成熟型产品定价也是有区别的。

一个新产品要想成长起来,除了功能上有所创新,合理的价格体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新产品的零售利润和批发利润比较高,这是为什么有些完全竞争成熟的市场,品牌商品和非品牌商品都在市面拥有立足之地。且在一些信息相对闭塞的区域,非品牌商品布满零售商店的货架,说明零售商、批发商对利润的追求。同样对新产品来说,利润才是诱使零售商愿意试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例如,根据经验,快速消费品行业新品的普遍毛率在20%以上。不管是总经销商、二批商、零售商都期望有一个好的利润率,而一个成熟型产品可能只有10%或者更低。

现在我侧重讨论一个成长期或者成熟期产品的定价问题。我们要对某一单品修正批发价,首先要考虑到我们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考虑主要竞争对手类似型号、类似功效、类似规格产品价格如何?产品的最终诉求是消费者,所以消费者方面的因素是值得仔细考虑的,制定分销价格是在分销价格在经过分销商和终端的正常加价之后到消费者前,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价格是否能够承受,对于同类竞品来说 ,你的产品的价格 是否还具有竞争力。所以要一个全局地把握、动态地考察整个渠道中的利润分配,从而为制定分销价格提供参考。

内部环境:对于立白一个在大型日化厂商,我们的总经销如何制定适合本地的价格体系的,

在粉、精、皂、超威消杀等日常必需品上,倾向于成本定价法。而对于一些非必需品我们要基于一个消费需求来定价。

下面我着重讨论如何进行成本定价保证经销商的利润最大化,从而可以让我们的经销商有更大操作空间,更多的资源来投入市场来适应市场的变化。或者说保持渠道链条的各个环节合理的利润。

首先要对我们一年的开支,比如人员工资开支、仓库费用、车辆费用、其他管理费用有一个大体的估计,对我们一年预计的销售额进行一个估计,从而计算出我们一年的费用率。

剩下就是我们要对我们一年的市场操作方式进行一个规划。

我们的二批占据我们的多大的销售额、我们的零售终端占据我们多大的生意?二批的零售生意和批发生意比例为多少?这样我们可以了解这个市场的基本格局。了解我们的零售终端的心态,对利润的最低需求率(即最低利润率为多少时,零售商可能会放弃该笔生意)?了解我们需要了解的二批商最低需要多少利润空间(即最低利润率为多少时,二批商可能会放弃该笔生意)?个别总经销一厢情愿地认为促销力度大,二批商肯定会囤货,这一定是被假象所蒙蔽。短期的拉大促销确实能提高个别单品的销量,但绝对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而个别总经销商过分迷信、依赖促销,导致自己毛率的下降不说,二批商、零售商也深受其害。总经销做促销其意图是提高二批商、零售商订货积极性、让渡利润给下游客户、降低物流、管理成本成本。而二批商、零售商本想通过囤货想获得额外的利润。

定价控制权 第5篇

由于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 市场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 对供应链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库存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基本环节, 对于易变质商品和易过时商品 (如:电子产品) 来讲非常重要, 快速的变质和贬值使得库存成本成为管理者不得不重视的首选问题。另一方面,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 产品的价格有很大的波动。因此, 如何有效地降低库存, 采取成本更低的库存补货策略, 并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定价是管理者面临的实际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 人们在不断地优化各种存贮模型使它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二、模型描述

我们假定需求函数具有如下的形式

其中g (p) 是价格p的二阶连续可微的凹函数, ε1和ε2是随机变量, 满足E (ε1) =1, E (ε2) =0, P{ε1≥0}=1并且ε1和ε2是相互独立的。p>0是价格的上界, c为单位商品的成本价格, 故p≥c。Chen和Simchi-Levi[2]指出, 通常的加需求函数和乘需求函数都是这一需求函数的特例。因此, 这一需求函数是十分一般的需求函数。

接着我们引入Weibull函数来描述易变质品的变质特性。Weibull的三参数模型已经成为失效建模和可靠性领域中最广泛使用的模型。三参数Weibul1分布函数和它的密度函数的具体形式可写为:

其中α, β和γ分别为Weibull函数的变质尺度因子、形状因子和位置因子。

本文在建模过程中, 引入了下列假设和符号:

有关假设:

(1) 允许缺货, 并且缺货会带来一定的收益损失;

(2) 固定周期, 并且补货达到固定的水平;

(3) 需求受价格影响, 需求函数满足式 (1) 的形式;

(4) 货物的变质率为θ (t) ,

三、模型求解

为求解上述模型, 我们先找到目标函数的所有驻点 (函数的极值点必是驻点) , 分别对0T和p求导数

运用MATLAB语言编程解方程组, 求得所有实数解, 即求得一切驻点, 代入R (T0, p) 找出使其取得最大值的一组解。

四、算例仿真

本文引入算例来验证该模型及求解的可行性。其中g (p) 是价格p的二阶连续可微的凹函数, 这里假设g (p) =p2-10p, 其中p≥c, 成本价格设为:c=10, 单位商品单位时间的存储成本设为:h=2, 单位商品短缺成本设为:l=10, 而送货周期T=20。α, β和γ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和以往的经验取值。对算例求解后, 在其它参数固定的情况下, 考虑价格对利润的影响, 以及在库存控制中, 变质率因子和价格变化所带来的波动对比。

算例当α=0.01, β=1, γ=0时, (4) 式为:

由 (2) 式得:

用MATLB语言计算 (5) 式求得:T0≈7.29, p≈15.77, 代入 (6) 得到:S≈681。

五、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类变质为三参数Weibull分布并且需求为一般函数的易变质物品的库存控制模型, 得出了求最优补货量和最优价格的方法。由于需求函数为一般函数, 使线性函数, 均匀分布等成为其的特殊情况, 本文更具有一般性, 并且本模型采用了Weibull函数描述物品的变质, 可以更好的描述易变质物品的变质特性, 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潘德惠:《分销系统中随机需求变质率呈Weibull分布的易腐货品最优补货策略》, 《系统工程理论与践》, 2008年。

[2]裘民民、赵晓波、王建才:《基于 (s, S) 库存策略的分销系统最优分配问题》,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OO6年。

[3]戢守峰、曹楚、黄小原:《基于随机补货间隔期的库存控制优化模型及算法》, 《系统工程》, 2006年第24期。

并购定价影响因素与定价风险判断 第6篇

一、并购定价方法

并购定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净资产法、清算价值法、市盈率法、净现金流折现法等。

净资产法和清算价值法是从静态清算的角度衡量目标企业的价值, 忽视了资产整体经营的价值, 适用于评估长期处于困境、业已停产或等待破产清算的企业。

市盈率法和净现金流折现法是从持续经营的角度出发, 从市场股价和未来现金流量方面评价企业价值, 考虑了目标企业的后续经营能力, 对于一般的并购对象或者在估计协同效应时较为适用。

二、并购定价影响因素

虽然并购定价主要由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确定, 但实际交易中会受到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是否存在竞购者、并购谈判时间、就业安置问题、政府制定的收购规定等。

1. 竞购者与自大假说。

Roll (1986) 提出的自大假说认为, 主并企业的管理者可能会高估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目标企业的价值, 从而高价收购目标企业, 并在并购整合中失败, 减少主并企业的股东财富。这种定价高估的现象在存在竞购者的情况下更易出现。其后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当存在竞购者时, 主并企业容易出价过高, 主并企业的股价会随着并购公告的发布而走低。

2. 并购谈判时间。

重大并购事项从谈判直至交易完成费时较久, 有的甚至长达数年, 这可能导致之前认为合理的并购价格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得不适宜。2008年中联重科高溢价收购CIFA公司, 业界存在不少质疑和争议。待雷曼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时, 中联重科出价过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因为其定价所依据的预期盈利均难以实现。

3. 就业安置问题。

在我国, 不少并购交易中民营企业是主并方, 国有企业是被并购方。主并方扩张的欲望越强, 其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就越大。尤其是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 扩大市场份额比维持近期盈利可能更为管理者所看重。对被并购方而言, 由于多年经营不善、连年亏损, 集团、大股东、政府将之视为包袱, 急于摆脱, 这时的定价往往不会太高, 谈判的关键在于如何妥善解决众多国企职工的就业安置问题。如在三九万东并购项目中, 被并购方东风药厂所拥有的北京三环的土地资源变卖后是足以偿债的, 但若破产, 则近千名职工的就业安置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因此企业选择并购之路。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主并方来说, 若能妥善解决就业安置问题, 则降低并购价格是有商量余地的。

4. 收购法规。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历来是我国并购政策的底线。我国政府部门 (主要为证监会和国资委) 在批复国有资产转让时, 都会要求转让价格应高于国有企业的净资产, 即净资产溢价转让。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 证监会甚至提出将来应以股价而非净资产作为是否溢价转让的参考, 以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些政策为并购国有企业设置了价格方面的限制, 并购定价过低可能会受到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 甚至导致并购项目搁浅。

三、定价风险的判断

对于主并方而言, 并购定价中的主要风险在于定价过高, 导致依靠后续整合经营不易回本, 给主并企业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如在香港电盈并购案中, 高昂的并购价格令并购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甚至出现负值, 尽管当时各方媒体对此项并购案赞誉有加, 但定价过高的客观事实为日后的经营困难埋下了伏笔。因此, 如何判断定价是否过高, 成为并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通常, 财务上可以用溢价率判定法和净现金流折现法来判断并购定价是否过高。此外, 资产账面价值和清算价值还可以作为持续经营企业的静态定价底线。在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 对并购交易的市场反应好坏也可以用来评判并购定价是否过高。

1. 溢价率判定法。

溢价率判定法是指将并购交易的溢价率水平与当时市场同类并购交易的溢价率水平相比较, 前者超出后者较多, 则表示溢价支付明显, 存在定价偏高的可能。

1990年12月, AT&T收购NCR公司时, 收购溢价为120%, 每股收购价格从最初的85美元上涨到110美元, 当时电脑行业的市盈率 (PE) 为12.9, NCR公司的PE为11.5, 然而AT&T最终的出价所对应的PE为18, 这意味着它接手NCR公司后, NCR公司的盈利必须迅速提高近50%, 其收购出价才合理, 这显然颇为困难。市场对此的反应是AT&T的股价在并购谈判期间下跌13%, 数年后的经营状况也证实了这场收购的惨淡收场。

溢价率判定法在我国的应用有其特殊性。如前所述, 我国以往的溢价率指标参照基准均为净资产, 这是由于当时国有股、法人股不能直接上市流通所致。过去, 并购定价在应用溢价率判定法时, 依据的是净资产溢价率。虽然证监会已经提出将改为以市价为基础计算溢价水平, 但由于股改有关于股票锁定期的规定, 目前的并购交易主要还是考虑净资产溢价率。在2006年思源收购平高案中, 初始协议价格为每股7.09元, 虽比平高2006年第三季度报告的每股净资产溢价150%, 但只有收购公告前日收盘股价14.05元的一半。由此可见, 以市价计算溢价率来判断定价高低还需假以时日。另外, 由于净资产溢价率历来是审查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的关键指标, 为使并购交易顺利通过审查, 部分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提高溢价率, 这使得净资产溢价率指标失真, 限制了其判断定价是否过高的作用。

2. 净现金流折现法。

净现金流折现法是指利用目标企业产生的现金流折现来评价目标企业的价值, 如定价超过计算出的折现值, 则表明主并企业可能存在定价过高。除净现金流折现法外, 财务上还常用异常盈余折现法来评价企业价值。这两种折现方法在我国都有一定的应用, 它们都要求企业能较为准确地估计出企业收益方面的财务数据, 还要能计算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 。

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并购定价的判断, 而估计本身是一种复杂且技术含量高的财务行为, 不仅要基于并购双方的现有经营状况进行考虑, 还要对未来整合所取得的协同效应进行预计, 所处行业经济形势可能的变化对企业业绩造成的影响同样需要考虑。中联重科收购CIFA公司案之所以不被业界看好, 是由于其在进行盈利预测时没有估计到经济大环境的巨变, 使其对并购后的收益预期过高, 从而收购定价被普遍认为是偏高的。

具体计算目标企业价值时, 应计算目标企业独立存在 (无并购) 时的价值 (P1) 和目标企业对主并企业的价值 (P2) 。

(1) P1的计算方法。估计无并购交易时, 目标公司权益资本所对应的异常盈余/自由现金流, 用并购前的权益成本折现, 或目标公司总资产所对应的异常税后经营净利 (NOPAT) /自由现金流, 用并购前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 折现, 再扣除债务的价值。

(2) P2的计算方法。估计无并购交易时, 目标公司权益资本所对应的异常盈余/自由现金流, 用并购后的权益成本折现, 或目标公司总资产所对应的异常税后经营净利 (NOPAT) /自由现金流, 用并购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 折现, 再扣除债务的价值。

根据并购的一般情形推断, P2>P1或者P2

3. 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判断。

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并购时合理评估企业价值提供了参考, 但尽职的现场调查要远比只看报表或账册重要。在三九万东并购项目中, 被并购方东风药厂的账面亏损不过700多万元, 但其流动资产的价值却早已大打折扣, 包括积压已久的中药产成品难以收回的诸多坏账, 这些财务窟窿要6 000万元左右的资金才能填补, 且这些国有资产还不能轻易折价销售, 因资产流失的责任无人能承担。最后, 主并方选择收购其中的有效资产。由此可见, 通过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判断持续经营企业的价值是有效的, 若是长期亏损的企业, 其资产质量可能早已大打折扣。当然, 对于土地、矿产等稀缺资源, 会计上的处理可能并不能把它们升值的部分反映在账面上, 这方面的价值重估也会影响并购定价。

4. 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对于判断定价高低也有重大影响。因或有事项导致未来现金流支出, 则并购定价应适当高估;因或有事项导致未来现金流流入, 则并购定价可适当低估。可以依据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 参照会计上对或有事项的处理来估计其对并购定价的影响。如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竞购CIFA公司时在所做的尽职调查中发现, CIFA公司面临30多项诉讼, 可能遭受巨额赔偿。但是, 若能在并购条款中明确排除或有事项 (尤其是或有负债) 的影响, 则可较准确地判断并购定价的高低。

除了担保、诉讼等常见的或有事项外, 技术使用费也是常见的或有事项。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时, 并购协议价为17.5亿美元 (6.5亿美元现金、价值6亿美元的股票及承担5亿美元的负债) , 但除此之外, 联想还需向IBM支付总计7.05亿美元的服务费用 (分三年支付, 第一年支付2.85亿美元, 第二年支付2.23亿美元, 第三年支付1.97亿美元) 。虽然联想最终支付了两年的服务费用后停止接受IBM的技术支持, 但这不菲的服务费用显然应计入并购定价才能对并购支付成本进行完全反映, 因为它是取得未来现金流的保证。

【注】本文受霍英东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101087) 资助、系河海大学并购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84140801129) 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海峰.三九万东项目蛇吞象的回忆.中国投资, 2005;3

[2].毛学麟.李泽楷腾挪收购债.新财富, 2006;9

[3].佩普等著.孔宁宁等译.运用财务报表进行商务分析和评估.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2

期权定价的策略及定价方法研究 第7篇

关键词:期权,定价模型,布朗运动,维纳过程,B&,S模型

一、引言

期权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 期权最主要的特征是赋予期权的购买者一种交易或者操作的权利, 在满足一定条件或者发生某种具体事件时, 期权的买方通过执行权力可以转移风险或者获利。

期权不仅包括以金融资产为标的资产并在公开市场交易的期权, 也包括以实物资产为标的物的实物期权和以期权为标的资产的复合期权。但是, 实物期权是一种不可交易的、依附于实体投资的选择权, 分析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会显著地影响实物投资未来收益状况。

在分析期权定价问题之前, 首先需要认识目前存在的期权产品, 因为不同性质的期权拥有不同的价格分布、风险特征、波动率交易规则和偏差率等问题。由于不同的期权行权条件、到期标的资产价格计算方式、期权标的资产种类以及权利性质是不同的, 因此, 在期权定价问题上目前的学者都是根据具体期权的性质和特征, 并寻找可以复制或者描述该具体期权价格分布、波动性或者收益率变动的数学模型或者资产组合, 最后通过合成投资组合或者数学模型加以计算期权的价格和价格变化轨迹。

二、Black-Scholes模型

1973年布莱克和斯科尔斯推导出以无股利支付的股票为标的资产的欧式期权的定价模型。该模型假设: (1) 期权为欧式期权; (2) 期权的标的资产的收益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3) 在期权有效期内, 标的资产不支付股利; (4) 市场是无摩擦的, 不存在交易费用、税收、无风险套利机会; (5) 无风险收益率和标的资产收益率的变量是恒定的; (6) 市场交易是连续的, 不存在间断性和跳跃性特征; (7) 标的资产波动率为恒定值; (8) 标的资产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规律, 即:dS=tSt (µdt+σd Wt) , 其中St表示股票的在t时间的价格, σ和µ分别表示股票的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率, tW表示标准布朗运动。

B&S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影响标的资产价格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也会对以该资产为标的资产的期权产生影响, 在标的资产和期权都服从维纳过程 (布朗运动) 的条件下, 通过建立期权和标的资产的适当头寸的投资组合, 用以抵消连续时间随机运动过程, 则投资组合实现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和零风险, 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B&S模型微分方程为:

S表示标的资产价格, P (S, t) 是欧式买入期权在t时期的价值, T是欧式买入期权的到期日, X是欧式买入期权的执行价格, r是无风险利率, σ2是标的资产收益率的波动率的方差。对微分方程 (1) 求解, 得到欧式买入期权的定价公式为:

Φ为标准正态分布, 。同理欧式卖出期权的定价公式为:

B&S模型是现代金融期权定价模型的基础, 之后所提出的期权模型有些是根据对B&S模型假设的修改, 从新推导新的期权定价模型, 或者是根据具体期权的性质从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分析具体期权的定价问题。

三、蒙特卡洛模拟法

由于解析法的数学模型拥有十分严格的假设条件, 因此很多期权产品受到标的资产种类、交易规则、执行价格决定方式等的限制, 使用数学模型求解期权价格可能存在很大的误差, 甚至是错误的。为了避免使用数学模型估计期权价格所面对的维数问题和收敛问题, 可以通过多次运算进行大数统计的方法求解期权平均价格和期望值。

Monte Carlo模拟法是一种统计与概率论相结合的综合性计算方法。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基本思路是:在风险中性的假设前提下, 通过已知的标的资产的价格分布函数, 将期权的有效期平均分割成若干的小时间段, 在每个小时间段通过计算机对已知的分布函数进行随机抽样用来模拟标的资产的价格可能的走势, 再根据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期权的最终价值, 利用具体的收益率进行折现计算期权的当期价值, 将此次计算出的当期价值作为期权价格的一个样本, 不断地重复以上的计算步骤, 求解更多可能的期权价格随机样本数值, 重复至少几千次同样的运算步骤, 在根据求得的期权价格随机样本数值计算算术平均值, 求得期权的平均价格。

美式期权可以在整个期权有效期内的任何时间执行, Longstaff和Schwartz (2000) 提出利用最小二乘蒙特卡洛模拟法。在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美式期权价格时, 一般来说引入收益率概念, 通过比较持有期权的收益率和执行期权的收益率, 判断是否执行期权。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持有期权的期望收益的系数, 收益率的期望数方程为 , 需要通过模拟的标的资产价格走势进行逆向求解的方式获得。

在确定蒙特卡洛模拟法的模拟次数的时候, 需要平衡运算量和期权价格准确性, 保证最有模拟次数。可以引入边际模拟价值概念来决定最优的模拟次数, 公式为: , 当边际模拟价值接近或等于0时, 表明此时的模拟次数是最优的。

四、二叉树模型

二叉树模型是由Cox、Ross和Rubinstein在1979年提出的, 二叉树模型与蒙特卡洛模拟法一样, 是一种确定期权价格的数值法。本质是通过预测标的资产价格变动方向和价格, 根据概率和风险中性假设, 得到具体期权的预期价值, 通过逆推方法得到期权的当前价格。

五、其他期权定价模型

目前, 随着数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 更多其他专业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期权定价问题的研究上, 极大地丰富了期权定价领域的内容。但是, 现实中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受到本国国家发展的影响, 有些国家的期权市场很难实现经典模型中所要求的“复制”, 从而造成使用风险中性假设、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投资组合原则的经典期权定价模型实用性降低。

金融市场作为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交易环境, 市场中所有的组成要素都在随时随地发生变化, 传统的线性模型经常无法满足现实中金融市场的条件。在期权定价领域中, 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非线性模型就是基于神经网络的期权定价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对生物的神经网络系统进行模拟, 神经元作为基本的计算单位, 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由网络单元的输入输出、拓扑结构所决定的一个典型的神经网络系统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组成, 如图所示:

如果想要获得所预期的结果, 就必须经过训练, 每条连接的弧线都有自身相应的权重, 学习导致弧线的权重数值变化, 从而影响实际输入和预期输出之间的误差。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一个激活函数, 输入值Xi是激活函数自变量Zi的函数, 即:Zi=Zi (X i) ;输出结果iY是激活函数因变量, Yi=Yi (Z i) 即:, 并且存在反馈效应。描述期权定价问题, 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定价模型中的参数的混合密度网络, 并基于参数的混合分布计算一段时间后标的资产的价格, 进而确定期权的价值。

六、结尾语

现代金融学, 金融资产的定价理论是以无套利定价原则和投资组合复制原则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未来在金融工具定价的问题上, 需要不断引入更多其他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用以帮助定价理论的发展, 再者更需要寻找除了无套利原则和投资组合复制原则以外的其他定价模型推导的原则, 深入研究金融市场的特征和与产品市场、甚至政府之间的关联, 在模型使用上扩大涉及的范围, 在原则上更加贴近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海龙.期权定价方法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 2002, 5 (02) .

[2]赖欣, 冯勤超.亚式期权定价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4) .

[3]邓国和.随机波动率与双指数跳扩散组合模型的美式期权定价[J].应用数学学报, 2009, 32 (02) .

[4]马文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4:12-34.

[5]李长林.不对称跳跃-扩散过程的期权定价方法及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5:10-24.

[6]陈超.跳-扩散过程的期权定价模型[D].湖南:中南大学, 2001:11-34.

定价控制权 第8篇

关键词:资产定价模型,信息不对称,媒体情绪,环境资产

一、资产定价模型概述

基于Sharp(196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在资产定价上的缺陷,后来的研究试图从不同层面做出不懈的探索。首先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论证了CAPM模型的不适用性,其次基于投资者同质预期与否的假设,对CAPM的修正模型分别进行了评述,继而提出跨学派综合视角研究CAPM理论,最后融合心理学、行为金融学、新古典金融学等理论对传统CAPM进行全面系统的修正,以提高其适用性。

研究者对处于弱式有效的中国资本市场,传统的CAPM模型是否适用进行了持续的研究。陈石清、帅富成(2009)发现处于弱势有效的我国股市不能满足CAPM模型的严格假设,CAPM模型不适合我国市场。丁琳、刘文俊(2013)指出传统的CAPM模型中预期收益率与β系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在中国市场上仍然成立,不过,传统的CAPM中仍然有一些假设与中国市场情况不吻合。很多研究表明CAPM模型与市场实际结果不符合,对资产定价问题的解释力稍显不足。因此,学者们从同质预期和异质预期角度对传统CAPM进行修正以提高其对资本市场的适应性。

对于同质预期、异质预期下的CAPM理论,陈建、曾世强、李湛(2009)指认为非系统风险不能通过调整市场组合得以完全分散,他们将非系统风险融入传统CAPM中形成包含非系统风险的CAPM,该模型为非系统风险的定价提供了直接依据,但并未实现非系统风险定价的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张志强(2010)针对非系统风险能否被完全分散掉的问题展开了研究,运用考虑全部风险的ZZ确定当量模型和ZZ Jordan系数模型求出代表全部风险的贴现率,并将其带入传统CAPM中求出了包含全部风险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ZZCAPM,该模型中风险因子β包含了不可分散的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降低了资产定价偏差,但ZZ增长模型还未得到广泛认可,其合理性有待验证。

传统CAPM的系统风险并不包括资产的流动性风险,但是流动性风险也是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之一,近些年来流动性问题备受关注。周芳、张维、周兵(2013)在王金安、陈浪南三阶矩CAPM基础上依据布朗运动模型求出市场风险和流动风险的市场价格,运用数学代换求出相应的β系数,并将其代入传统的CAPM,推导出包含流动性风险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LCAPM(Liquidity Capital Asset Model)。该模型简单易懂,并且给出了相对量表示和绝对量表示的两种LCAPM,得到投资者认可。

以上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修正了传统的CAPM,提高了它对市场的解释能力,但是并没有同时将各个因素都考虑在内,所以上述修正模型只能缩小定价偏差但不能完全消除。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心理学成为CAPM研究的一个突破口,许多学者针对投资者个体的差异展开了异质性研究。

对于异质预期下的研究,异质预期认为投资者对未来资产期望收益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会得到不同的投资机会集合,虽然也运用均值方差分析但得到了不同的效率边界,进而导致资产组合选择的差异。异质预期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将其分为CCAPM(Consumption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及其拓展模型和BAPM(Behavioral Asset Pricing Model)及其拓展模型。Hansen(1982)引入消费函数构建CCAPM,试图融合新古典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但并未取得完全的成功。学者们在Hansen的基础上对CCAPM进行了拓展。储小俊(2010)以Hansen的CCAPM模型为核心,考虑市场流动性的约束,建立流动性调整的CCAPM,弥补了我国目前尚缺乏利用CCAPM对证券截面收益解释的不足,并且选用A股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我国市场并不存在“股权溢价之谜”,为以后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张永莉和邹勇(2013)从传统效用函数出发,将前景理论中损失厌恶的思想引入传统CCAPM中,形成了考虑委托代理人的资产波动幅度对代理人影响的优于CCAPM的BAPM。该模型把代理人资产波动幅度影响代理人效用的非对称思想融入到CAPM中,这与投资决策实际情况符合,在目前经济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学界也探讨了治理生态环境与CAPM的关系。Andreas Ziegler(2011)选取2001—2006年间欧洲市场的499家公司和515家美国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气候变化与公司股票披露之间的关系,发现气候变化时那些披露气候对股价影响的企业的股票比较畅销,仅验证了气候变化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并未对CAPM进行修正。

二、主要文章分析

1、信息不对称与股票价格变动———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传导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顾娟、刘建洲(2004)从简化假设和模型出发,从理论上得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关系,从原理上说明信息向资产价格传导的机理。

他们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投资者对资产的预期提高,则资产的均衡价格升高;反之则相反。

(2)如果信息是有利的,那么获得信息的投资者的比例越小,资产的均衡价格就越高,收益就越大;如果信息是不利的,那么获得信息的投资者的比例越大,则损失越大。

(3)获得信息的投资者的比例越大,则整个市场的风险溢价水平也越低。

这篇文章把信息的传导刻画成影响投资者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在这个条件下文章考虑了信息对资产均衡价格形成的影响。在实际中信息不仅会影响投资者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还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和心理,从而通过更为复杂的方式影响到资产均衡价格的形成。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与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类似,在初期,他们也是先把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抽象出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忽略很多次要因素,最后得到的研究结果可以说明信息是如何从容量和传播范围两个方面影响资产均衡价格的形成。但由于他们对信息的描述仅从两个方面入手,因此文章对信息的刻画存在着局限性。实际生活中刻画信息与资产价格之间关系的模型肯定要复杂得多。

因此,后续的研究可以通过逐步放宽假设条件,使其与实际市场条件接近,使分析的结果越来越接近问题的本来面目。另外,还可以根据这一原理具体对我国证券市场由于信息非对称造成的一些异常现象做更为深入的实证分析,从而提出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建议。

2、沉默的螺旋:媒体情绪与资产误定价

游家兴、吴静(2012)借用传播学媒介效果研究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以金融市场上长期存在的异象———资产误定价为切入点,首次从媒体情绪的视角研究新闻媒体对金融市场运转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通过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从报道基调、曝光程度、关注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衡量媒体情绪指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媒体情绪和资产误定价二者关系展开了细致的考察。

(1)主要结果:一是当新闻报道所传递出的媒体情绪越高涨或越低落时,股票价格越有可能偏离基本价值水平。二是当公司信息透明度越低时,媒体情绪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越显著。三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媒体传递的情绪不同,其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乐观的媒体情绪更容易推动价格向上偏离基本价值,导致股价泡沫产生。

(2)创新点及贡献:一是已有文献在分析时往往假定新闻报道是无偏的,将媒体视为中性的信息中介角色进行探讨,忽视了新闻报道可能存在的偏向性以及自身的情绪性。这篇文章借用传播学媒介效果研究中“沉默的螺旋”理论,首次从媒体情绪的视角探索新闻媒体对金融市场运转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丰富了在新闻媒体对金融市场影响问题上的学术研究。二是在检验上,迄今多数的研究主要关注媒体报道的量化信息(报道数量)对资产价格行为特征的影响,忽视了媒体报道的质化信息(报道内容)对投资者认知乃至股价行为特征的潜在影响。文章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从报道基调、曝光程度、关注水平三个维度构建衡量媒体情绪指数的综合评价体系,既考虑了媒体的报道数量和关注强度,也区分了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弥补了我国学术界在该研究内容上的不足。

(3)样本选择:2004—2010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以《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作为媒体报道的主要数据来源,选取目前在我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知名度和权威性均很高的8家全国性财经报纸;

对样本做了下列筛选:剔除银行、保险等金融类上市公司;剔除媒体报道数据缺失的公司;剔除交易数据以及财务数据不完整的公司。

选择季度作为研究周期。

最后获得1493家上市公司7年28个季度共计15895个样本数据。文章的交易数据及财务数据主要来自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

(4)模型方法。对于媒体情绪的衡量:

“报道基调”主要分析媒体对公司持有的态度倾向(乐观的,中性的,抑或悲观的),它是决定媒体情绪最为重要的指标;

“曝光程度”主要分析新闻报道是否密集、连续,采用新闻报道的篇数进行衡量;

“关注水平”主要分析新闻报道对读者的吸引程度。显然,新闻报道越能吸引读者关注,所传递的媒体情绪越强烈。

采取3级计分法:如果公司名称出现在新闻标题中或者是深度报道的主要对象,赋值为3;如果其它报道中提及公司名称超过3次则赋值为2;其余赋值为1。在t时期,媒体对第j个上市公司的情绪指数为:

对于资产误定价的衡量。基于现有的三种方法,将三个误定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再进行加总,获得误定价综合指标(Misp4)。这些误定价指标的正值(负值)表示市场股票的定价高过(低于)其基础价值,取其绝对值(|Misp|)来反映误定价的绝对程度。

(5)检验及结果。用以下两式进行回归。

基于实证发现,文章启示了大众应从更广阔、更全面的视角重新审视新闻媒体在金融市场中所起到的作用。它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十分积极的舆论监督角色;在强化市场信息传递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上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浸润下,媒体在新闻报道时往往过度裁剪、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会对投资者产生较大的误导,进而可能引发非理性的市场情绪与投资行为。因此,我们在看到媒体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媒体对金融市场运转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

3、环境资产定价研究评述

周宏、何艳华和刘彤(2012)回顾了近年来环境资产定价问题,对基于资产组合理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期权思想、一般均衡框架和动态思想的定价模型做一比较全面的综述,并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随着统计、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国外学者开始将高等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运用于环境资产定价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动态模型。与期权定价和均衡定价模型相比动态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环境资产价格的动态变化。Saphores,Khalaf&Pelletier(2002)对太平洋西北部的立木价格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的价格并不是一直是连续的,其中存在跳跃—扩散的过程。Janetal(2008)研究了二氧化碳排污权的动态价格行为,用偏微分方程描述了现货价格过程,并得出了与预期不同的结论,即二氧化碳的价格并没有跟随任何季节模式。George&Dimitris(2009)研究了三个主要的排污权交易市场(Powernext,Nord Pool,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实证结果表明,使用跳跃—扩散模型来模拟与估计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现货价格随机行为能更好地近似于波动增强了的几何布朗运动,并认为在欧盟排放权交易框架中禁止排放权交易中的借贷行为在衍生工具定价方面具备重要意义。Taschini(2010)在已有排放权静态和动态定价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存贷机会、减少污染措施、战略性贸易的相互作用以及许可权市场非对称信息存在这一系列因素,建立了新的定价模型。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在数学等交叉学科引入环境资产定价分析后,国外研究者主要将研究对象集中在排放权定价的研究,而传统环境资产如森林、土地、湖泊等的研究相对缺乏。Bernard et al(2008)利用动态博弈模型对俄罗斯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根据东京协议规定的国际排放权市场进行了分析。因此,本文认为在放松传统公式假设条件,利用随机跳跃扩散模型进行模拟以及基于博弈论,从市场博弈和政府博弈两个方面进行环境资产定价研究将是未来环境资产定价研究的主要方向。

三、总结与扩展

由于资产定价这个主题的相关研究已经成熟,以《经济研究》近几年的出刊方向来看,2005年后关于资产定价的传统研究几乎不可见了,所以关于资产定价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考虑结合跨学科领域,找到具体领域的证券资产进行深度的交叉探讨。

关于资产定价,后续的研究方向可以具体关注某一种领域的定价,例如2010年以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媒体与环境领域的资产定价影响,结合跨学科,更倾向于解决实际特定的问题。对于无形资产的定价(艺术、文化)虽然国内很少涉及,但是也可以做出相关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石清、帅富成:基于上海股市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09(8).

[2]丁琳、刘文俊:中国沪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检验——基于动态分组方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4).

[3]张志强:考虑全部风险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J].管理世界,2010(4)8.

[4]周芳、张维、周兵:基于流动性风险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5).

[5]储小俊:流动性调整的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证据[J].系统工程,2010(1).

[6]张永莉、邹勇:基于前景理论的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3(12).

[7]Ziegler Andreas,Busch Timo,Hoffmann Volker H.Disclosed corporate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and stock performance:Aninternational empirical analysis[J].Energy Economics,33(6).

[8]顾娟、刘建洲:信息不对称与股票价格变动——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传导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4(2).

[9]游家兴、吴静:沉默的螺旋:媒体情绪与资产误定价[J].经济研究,2012(7).

定价控制权 第9篇

我国药品的定价形式分为三种: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企业自主定价。政府对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其他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少数特殊药品 (包括国家计划生产供应的精神、麻醉、预防免疫、计划生育等药品) 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管理形式。除列入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范围的药品, 其他药品均实行市场调节价, 由生产经营企业自主定价。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药品市场, 如何选择定价策略是决定自主定价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 (RaymondVernon) 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 (product life cycle) 简称PLC, 是产品的市场寿命, 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引入期是指产品从设计到投入市场阶段;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 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 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成熟期是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衰退期是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

2 自主定价药品各生命周期特点

2.1 引入期的特点

药品市场作为商品市场的一种, 有着普通商品在引入期的特点, 即引入期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 销售量很少, 销售额呈缓慢增长趋势, 销售增长率一般在10%以内。但药品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健康, 又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

2.1.1 研发成本高, 风险大

根据福布斯最新的研究报告,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 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每种原研药开发的平均成本高达40亿美元。国际咨询公司Booz & Company发表了2010年“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1000家公司调查”的结果, 榜单前5位中有4家是制药企业, 罗氏公司更以年研发投入96.46亿美元位列全球研发投入第一位。

2.1.2 药品市场不遵循“购者自慎”原则

在普通商品市场,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 需要为自己的投资、购买决定负责任。而在药品市场, 购买使用药品时需要很强的专业性, 一般的消费者需要在专业人士 (医生、药师) 的指导下才能购买和使用药品。因此, 在引入期, 产品获得医生和药师的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2.1.3 药品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普通商品市场中存在买方和卖方两个市场主体, 而在药品市场, 最终的消费者是患者, 但是由于药品知识的专业性, 患者往往无法自行决定购买, 大部分实际购买者是医疗机构 (医生) 。医疗机构作为患者的代理人, 具有药品购买的决策权。

2.2 成长期的特点

在成长期, 药品进入市场后, 医生和患者对产品的品牌忠诚度在逐渐的提高, 市场份额扩大, 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 产品知名度也不断的提升。生产规模扩大, 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利润迅速增长。

此时, 对于专利药而言, 由于短期内不存在仿制药, 其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而对于非专利药, 其他厂商看到较大的收益率, 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另外, 由于药品市场的特殊性, 政府对于药品的监管程度较大, 绝大部分药品需要通过集中招标采购流程进入医院销售。如果今年产品没能在该省中标挂网, 那么该产品在该省的市场份额将会丢失;同时, 根据招标文件, 今年没中标, 下一年的招标评分将会受到影响, 那么下一年度很可能再次流标。因此, 成长期也要考虑到招标采购环节。

2.3 成熟期的特点

进入成熟期后, 药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 生产成本低产量大, 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 企业不得不将产品的差异化体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药品的包装、规格、剂型等方面。

由于药品具有生命关联性, 消费药品带来的是生命的延续、病痛的缓解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价格对患者需求的影响有限;同时, 患者虽然作为最终的购买者, 但处方权却在医生手中, 医生作为患者的“代理人”, 患者只能被动接受价格。所以, 药品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

2.4 衰退期的特点

产品进入衰退期, 其销售量和利润持续下降, 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 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市场上已经有其它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价格更低的新产品。此时成本较高的企业就会由于无利可图而陆续停止生产, 此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相继结束, 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场。

3 自主定价药品各生命周期定价策略

3.1 引入期的定价策略分析

在引入期, 新产品上市初期, 药品研发的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 消费者对该产品还缺乏普遍的认识, 主要的了解渠道包括两种, 一种是企业对产品投入的大量广告;另一种是通过专业人士 (医生和药师) 的推荐。由于药品自身的特殊性, 药品具有生命关联性和药品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 患者购买和使用该产品主要还是通过第二种途径。所以, 在对医疗机构 (包括医生和药师) 进行学术推广的前提下, 自主定价药品较适合选择快速撇脂定价策略。

快速撇脂定价策略是以高价格和高促销方式把新产品导人市场。采用高价格是希望从单位商品中获得更多的毛利, 巨额促销在于向市场说明产品有其优点。

3.2 成长期的定价策略分析

进入成长期, 药品的购买者不断增加, 其疗效和品牌等也逐渐得到患者的认可, 此时, 选择定价策略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尤其是对于非专利药品, 在成长期, 有竞争者参与, 在疗效、副作用等类似的情况下, 患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会提高。

在集中招标采购的背景下, 招标机构作为第三方参与药品的供需环节, 制定了一系列的招标采购原则, 以保障药品流通环节的有序进行。价格是该产品能否中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 在确定定价策略时, 需要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 采取需求导向定价策略, 把握好消费者的接受度, 以便使企业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又能获得一定利润。

3.3 成熟期的定价策略分析

在成熟期, 产品销售量大, 平均成本降低, 而且此时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在普通商品市场, 大部分产品会采取盈亏平衡点定价法。但是, 考虑到药品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企业在确定盈亏平衡点价格的基础上, 可以综合市场份额的变化, 如果价格不变, 市场份额变化也不大的话, 可以按原来的价格来定价;如果价格不变, 而市场份额在逐步缩小, 则可以适当的降低价格, 来迎合消费者的价格接受程度。

3.4 衰退期的定价策略分析

产品进入衰退期, 消费者日益减少, 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该产品的销售价格下降。此时, 企业应该把产品的变动成本作为降价底线, 在此基础上, 高出变动成本的部分可以分担一部分的固定成本, 以尽快消化产品库存量, 把握住最后的市场。

4 结论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药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而药品自身具有特殊性:生命关联性、不适用“购者自慎”原则、信息高度不对称性、需求价格弹性小以及涉及招标采购等因素, 本文根据这四个阶段的特征, 分别选取了撇脂定价、需求导向定价、综合盈亏平衡点和需求定价以及变动成本定价策略, 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天进.基于生命周期的城市轨道交通定价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6) .

[2]Forbes.The Truly Staggering Cost Of Inventing New Drugs[EB/OL].Accessed at:http://www.forbes.com/sites/matthewher-per/2012/02/10/the-truly-staggering-cost-of-inventing-new-drugs/.

[3]常峰.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10, (1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定价控制权】相关文章:

财务定价05-16

定价过程06-09

精算定价06-23

定价技巧07-09

保险定价07-23

资本定价07-26

定价因素08-12

汽车定价08-23

关系定价08-31

转移定价09-12

上一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标准下一篇:猪增生性回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