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理论范文

2024-05-26

边界理论范文(精选8篇)

边界理论 第1篇

优质高效地完成软件项目是每个项目经理和他的项目团队追求的目标,但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尽管项目经理很努力,但是项目过程往往还是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离成功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很多项目都是开始的时候信心百倍,到中间的时候勉强支撑,到后来恨不得项目能马上结束。

项目管理很难,因为它涉及到了千头万绪方方面面的因素,确实很复杂。那么,项目经理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更好地控制项目的进程呢?

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得洪水不再泛滥。其实项目管理也是这样,也需要寻觅其中的一些规律,这样,问题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简化。笔者根据自己十余年的IT项目管理经验,认为识别和控制边界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项目进程,在此做一简要论述。

2 边界问题无所不在

其实,边界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从宏观到微观,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界了,当前世界上有边界争议的地区必然是热点地区。

与此类似,在软件工程中也有很多边界问题,涉及了软件过程中的所有人和事。

经常被项目管理理论提及的是范围管理,它主要划定了需求的界限。

现在的大型软件工程很少也很难通过一家公司来完成,通常涉及到复杂的软硬件环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开发技术,由多家公司协作完成。在系统环境之间、开发技术之间以及开发单位之间也存在边界,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引起问题。

在我们熟知的测试策略中,“边界值测试”是一个常见的而且十分有效的测试方法,在系统测试出来的缺陷中,有相当部分都是出现在边界值上。

由于边界的存在,导致了边界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会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产生负面的影响。那么,如何化被动为主动,使得项目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呢?

3 边界需要管理

边界需要管理,管理得好则受益,管理得不好则受损,不进行管理则难免失败。

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划了一个圆圈,让唐僧待在里面,妖魔鬼怪都无法进来。孙悟空划的这个圆圈就是边界。如果把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比作一个项目团队的话,那么唐僧自然是项目经理的角色。但是唐僧不顾边界的重要性,几次三番自己走出圈去,结果险些被妖怪煮了吃。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项目经理不但要识别边界,更要重视边界。

在软件项目中,边界不是简单的敌我关系,而是让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协作的关键要素。如果不进行管理,边界部分必然产生混乱,从而产生时间和成本的浪费。假设有多家公司合作开发一个系统,如果它们之间的系统接口不明确,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互相推诿,无奈之下只好重新设计。如果一开始就协商好访问的标准,就可以水到渠成。

在软件项目中,需求、设计、编码、测试以及时间、成本等诸多方面都有边界,都需要进行管理,需要项目团队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

4 识别边界

项目经理的大部分工作实际上是在管理各种各样的边界。但是这些边界不像一座座山峰那样天然地矗立在那里。它们需要人为地去识别,至于哪些地方需要确认为边界,完全从属于管理的需要。那些对项目进程造成影响的关键部分应该被识别出来。

要识别边界,需要项目经理对整个项目进行多维度的分解,比如:

从项目的参与方来看,需要划出用户方、监理方和开发方等项目干系人的边界,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相互之间的沟通方式。这个边界可以确定职责范围、提高沟通效率。

从项目的时间进程看,需要划分项目的阶段、标出里程碑。这些边界把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同时给项目成员以紧迫感和成就感。

从项目的质量要求看,需要设置质量合格的最低标准。这些标准会增强项目成员的责任意识,同时也作为项目验收的依据。

从项目的成本要求看,需要清楚地知道项目应投入的人月数底线。如果不清楚这一点,项目成本将成为“无底洞”。

从项目团队成员的内部分工看,需要明确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工作和职责。分工不明确极易造成成本的浪费,划定这个边界可使得项目组每个成员的绩效都有了评估标准。

……

所有的这些,都为项目经理划定了“红线”,随着项目的进展,项目在不断地逼近这些“红线”。如果项目经理心中没有这些“边界”,一不小心就会踩到。

5 管理边界

在项目管理中,应该如何管理边界?

首先,应定义出明确的边界条件和接口标准。

保证两个国家互不侵犯的通常做法是签订边界协议。整个软件体系,也是通过各种标准建立起来。项目管理中也是这样,需要明确的边界条件和接口标准,这样,相关方就能以边界条件为警示、以接口标准为约束。

2006年,我们在建设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的存量房网上备案系统时,与四个外部系统都有不同形式的访问接口,由于事先定义了严格的接口标准,各方都能严格遵守接口规范,从而使得集成测试非常顺利,仅用了一周就实现了各系统的对接。

边界条件和接口标准不明确对项目进程是有害的。如果说一个项目可以六个月完成,也可以七个月完成,那么这个项目很可能的结果是七个月还没有完成。

其次,应管理边界的状态。

边界的状态是时刻变化的,变化的趋势很可能是逼近边界值。合理的情况应该是边界状态在某个区间内小幅振荡,如果已经或即将跃出这个区间,就意味着风险已经或即将产生,就需要采取应对措施了。

因此,项目经理应在现有状态下,预测边界的未来趋势,及时做出处理,降低可能产生的风险。

再次,应处理边界冲突。

在一个项目的过程中,边界冲突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但是,如果有一个合理的有效的应对机制,冲突完全可以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修改边界条件和接口标准,使之更加明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这和需求一样,也是一个渐进明晰的过程。

同样是在前面这个项目中,我们是在客户方现场开发的。客户方时常会向项目组主要成员(如系统设计师)询问我们对于需求变更的反馈情况、设计的进展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节奏。经协商,我们确定了只有项目经理才是面向客户方的唯一人选。这个措施使得大部分技术人员能够专注于设计、开发和测试,从而保证了项目进度。

项目管理只有原理,没有定式。项目经理必须结合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划定和管理合理的边界,才能使得工作更有效。

6 结束语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界协议是为了和平共处,软件项目管理的边界管理是为了合作共赢。对于边界的识别和管理,实际上为项目经理提供了项目的全面视图,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它能够及时知道现在的状态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用好这个视图,将有助于减少项目中的浪费,加快项目进程,节约项目成本,提高项目质量。

参考文献

[1](美)施瓦尔贝(Schwalbe,K.)著,王金玉等译.IT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2.

边界理论 第2篇

(一)边界区域型城市发展的理论支撑

我国行政区划往往是以山地、峡谷、河流、湖泊等自然屏障为依据,这种行政边界的刚性约束限制了边界区域型城市间的文化互动、经济交流与市场合作,导致在行政区交界地带产生一种特殊的、具有分割性和边缘性的区域经济,使边界区域型城市处于“核心—边缘”经济区域结构中的“边缘经济地带”,而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常常都会首先发生在“核心”区域,在循环累积因果作用下,“核心”地区往往能获得更有利的政策和资源,强效吸引着“边缘”地区的各要素向中心流动,导致“核心”越来越强,“边缘”越来越弱,使省际边界区域型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塌陷区”。

(二)边界区域型城市发展的现实要求

1.政策扶持的积极性。早在党的十七大就提出“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的发展要求,党的十八大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为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指导。多项宏观政策导向为加快发展边界区域型城市,实现边界区域型城市的崛起提供了政策支撑。

2.区域合作的时代性。近年来,基于地域分工的理论基础及现实需求,以旅游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为纽带、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而建立的城市旅游联盟、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层出不穷,使各地区间的关系开始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其突出表现为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互求共赢,并在共赢中谋求发展和提升。由各区域主体所共同建立的区域联盟而形成强大的区域竞争力,已成为凝聚生产要素的主导力量。

3.精准扶贫的艰巨性。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往往由于在地理空间上的相邻性、在资源本底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在文化背景方面的同源性,而导致该类地区与周边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方式、经济发展模式、地区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高度同质化。为了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快速赶超,往往通过地方保护措施等行政手段切断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而盲目发展,往往造成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同时,由于边界区域型城市远离省会城市,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圈层往往无力带动边界城镇的发展,同时相邻边界区域城市间缺乏充分交流和有效合作,导致经济发展的外部推力欠缺,使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经济空洞”现象。为此,促进省际边界区域型地区的发展就成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举措与当务之急。

二、商丘旅游发展现状扫描

素有“豫东门户”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作为“中国旅游的发源地”、“商文化”和“火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商丘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两大全国铁路主动脉在此相交,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已开工筹建,310国道与105国道于此相汇,形成了著名的双“黄金十字架”,商周、商亳、商菏等高速公路的陆续开通,在此形成“米”字型。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为商丘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商丘作为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地、文哲大师庄子的故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发现有100 多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文化等遗迹遗存,永城芒砀山汉墓群、西汉“金缕玉衣”、汉墓壁画、黄河故道自然生态保护区等无不彰显着商丘的厚重文化与生态风光。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商丘建成并推出了商丘古文化旅游区、芒砀山文物旅游区、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木兰故里景区、睢县北湖等旅游片区;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商丘古城文化经济区、芒砀山汉梁文化经济区、黄河故道文化经济区三个文化产业经济区;打响了商文化、火文化、汉梁文化、庄周文化、木兰文化、孔祖文化六大文化品牌,使商丘形成了观光游览、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丰富灿烂的文化让商丘人感到骄傲,而商丘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南省排名较后的事实又使商丘人感到尴尬。旅游不是一项简单的经济产业,而是能产生多功能、全方位作用的动力型产业。因此,在全媒体时代、体验经济时代、国民休闲时代、散客来临时代,如何让商丘这座古城借助时代发展契机,把商丘的“古色”、“红色”、“绿色”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升级版的商丘旅游“特色”,就成为商丘面临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为此,商丘在旅游发展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大胆尝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提升商丘旅游发展路径探索

1.聚力提升节庆的文化魅力与张力。为形成本地旅游发展的品牌效应,延长游客在本地的游览停留时间,商丘相继举办了火神台庙会、国际华商文化节、国际木兰文化节、庄子国际文化节、梨花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国际华商文化节融“商”元素于城市之中,营造了浓郁的“尊商、亲商、安商、富商”氛围,在国际国内华人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同时商丘作为“火”文化的发源地,通过举办火神台庙会,吸引周边几百里内的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客商前去摆摊设点。通过这些节庆举办商品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活动,为客商进行商贸易货搭建了平台,拓宽了吸引外来投资渠道,为实现“以商招商”和“以节事养节事”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方式途径。

2.高度重视旅游专列的综合效应。旅游专列通常会连接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满足游客想一次出游游览众多景点的愿望,具有定时、定点、定线等特点,可以发挥“一线多游”的优势。而商丘作为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的交汇点,使北京、西安等主要城市的铁路时空距离都压缩在几小时之内,随着商丘高铁建设大幕的开启,使上海、南京游客到商丘旅游只需要4个小时。2014年7月,为迎接首趟旅游专列上的700多名上海游客,商丘方面高度重视,成立了7个接待工作领导小组,市旅游局等部门多次就线路设计、接站送站时间、交通协调等具体事宜进行协商,制定了《上海—商丘旅游专列接待方案》,详细规划了游客时间安排及行程路线等细节问题,协调城管、交通、卫生及景区等相关部门做好接待工作,并在火车站专门为游客开辟了绿色通道,为提升商丘旅游服务、塑造和宣传商丘品牌树立了样板。

3.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受到热捧,成为引领潮流的趋势表征。而商丘作为农业大市,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潮中,投入了大量的要素成本,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效,商丘乡村旅游节庆精彩纷呈、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乡村旅游商品推陈出新、乡村旅游示范村社特色鲜明。截至2013年底,商丘共建成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1个,共计发展乡村旅游农家宾馆、农家乐餐馆270 家,拉动农民就业岗位1.2万余个,接待游客168.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3.23 亿元,成为旅游扶贫发展的典型案例。

四、商丘旅游发展思路方向

在商丘市以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为其旅游发展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应根据商丘的区位优势、资源基础和产品特色,寻找商丘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做承东联西的桥头堡、旅游发展的排头兵、探索创新的先行者,努力把商丘打造成为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和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吸引世界客源的旅游目的地。

1.顶层设计先行:政策规划铺路子

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保证“用人、管财、理物”的高效衔接。而商丘作为一个农业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成为制约其旅游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同时专业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才的严重缺乏、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筹集困难、一些景区(点)的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商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阻滞了商丘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在旅游业人才方面的培养和引进、资金方面的合理分配、物资方面的有效管理等政策倾斜,为商丘旅游发展铺平前进的道路,成为顶层设计的当务之急。

同时,在边界区域联盟建设方面,由于商丘地处黄淮海平原,旅游资源丰富,但资源的空间分布较为分散,政区分割现象较为突出。为此,可积极联动商丘和中原经济带、淮海经济带的兄弟城市进行捆绑营销,联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交界城市,形成大景观、大旅游、大联动格局的政策导向。

2.战略机遇引领:抢抓机遇打底子

商丘作为农业大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底子薄弱,由于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不到位,导致商丘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弱化了商丘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的联动效应。因此,这就需要在国家政策指导、旅游新业态发展、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的情境下,结合商丘自身交通优势、资源优势,针对旅游信息化、旅游大众化、散客化等市场趋势,抢抓机遇、夯实基础、迎头赶上。深入学习和科学把握“互联网+”、“旅游+”、《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等行业趋势与投资热点,紧紧抓住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方圆200 公里范围内有一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机遇,加上其铁路、高速公路及国道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借助散客游的发展趋势,在“商丘人游商丘”的基础上,将更大的优惠范围惠泽到周边省市,促成周边的游客群体流向商丘,从而实现旅游流带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联动效应。

3.基础设施奠基:优化环境当引子

良好的综合环境是吸引外来投资的有利因素,能够对客商形成强有力的外在吸引力,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滚动发展模式。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商丘的硬件设施与服务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成为商丘旅游发展的较大障碍。为此,这就需要通过发展硬件环境、提升软件环境来吸引游客,在建立健全旅游监督和反馈机制的基础上,以旅游标准化为抓手,从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入手,提升硬件设施的普及率、适用性和使用率,使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化、全面化。最终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整顿旅游市场环境、打造安全卫生环境,形成“以旅带商,以商促旅,商旅互动”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最终达到“硬件提升、服务过硬、过程增质、产业增效”的良好效果。

4.文化协同构建:打响品牌撑面子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获得持续发展活力的根本,是城市竞争力的制高点。在打造以商丘古城为代表的“古色板块”、以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板块”,以黄河故道生态风景带为代表的“绿色板块”和以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为代表的“特色板块”的基础上,将各板块进行有效整合,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同时结合商丘周边几个主要旅游城市形态各异的资源本底优势,将开封的宋文化、徐州的汉文化、阜阳的徽商文化、济宁的孔孟文化与商丘的“商文化”与“火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豫鲁苏皖交汇处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圈,通过强势发展拳头产品、借势发展潜力产品、错位发展同质产品,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工程,形成黄金旅游线路和区域性旅游中心。

5.思路创新破题:深挖内涵筑里子

边界理论 第3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本质属性,边界,功能,体系

一、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

要想对管理会计边界范围及体系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控制,必须对管理会计本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管理会计的研究中只有从其本质出发,才能充分地认识管理会计的各项属性,构造出一个更规范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当前会计界对管理会计本质主要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广义定义,以美国全国会计师联合会对管理会计所下定义为代表;另一种是狭义定义,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管理会计所下定义为代表。

1. 广义管理会计。1981年,美国全国会计师联合会(NAA)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的表述如下:“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关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要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为诸如股东、债权人、规章定制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编制财务报告。”广义的管理会计把管理会计的边界扩大到除审计以外的会计的各个组成部分,内容上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括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学科。

2. 狭义管理会计。1988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对管理会计做出如下定义:“管理会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财务的和经营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当经营责任。”这种观点普遍认为,管理会计只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计划与控制所需信息的内部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与财务会计并立,功能涵盖预算控制、成本计量、内部控制等。

当前,狭义的管理会计被各国学术界与实务界广为接受,是对管理会计本质看法的主流(余恕莲,2006)。管理会计是一个通过提供经营管理信息提升企业价值的价值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实质是旨在提高企业价值的管理。管理会计重点关注组织的经营活动,并通过管理会计信息来高度参与经营决策、规划与组织控制。

二、管理会计边界的确定

管理会计的边界是指管理会计学科研究的范围界限,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横向边界是指管理会计学与其他学科(例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外部关系;纵向边界是指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其本身与新发展内容之间的关系,即内部关系(冯巧根,2009)。只有充分了解内外部关系,才能真正有效地对管理会计边界进行规范和控制。

(一)管理会计的横向边界

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在会计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可以说是同源而分流的,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作用时效等方面的不同。

服务对象的差异是二者的根本区别。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属于会计学的分支,因此在广义上二者的服务对象是一致的,即企业管理。然而,具体来看财务会计侧重于通过对企业日常业务的记录,定期编制相关财务报表,向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具体服务对象主要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而管理会计则侧重于针对企业所面对的问题进行核算分析,向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制定决策和内部控制所需的各类信息,其具体服务对象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者。

二者在作用时效上也存在差异。财务会计记录和表述的是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其客观性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都在强调财务会计立足于过去。而管理会计不同,不仅要对过去进行分析,还要对现在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管理会计报告对企业未来的经营作出预测和规划,从而横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段,而且重点在于未来。

总之,财务会计重点在核算,管理会计重点在管理和决策。财务会计是对企业历史信息的反映,管理会计则是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提升(余淑莲等,2006)。财务会计主要为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服务,提供企业履行和完成经济责任的信息,以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因此是一种社会化的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服务,为其提供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信息,是一种个性化的会计。

2.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学科的内容交叉较为严重,二者在存货控制、资本预算等内容上是一致的。财政部在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参考书中曾经提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与管理会计的定义对比不难看出,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具有相同的管理属性,都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并且都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服务。然而,尽管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具有相同的管理属性,二者仍有严格的区别。

首先,二者的本质不同。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一个有关企业经营的信息系统,更关注于企业经营的信息需求,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信息的记录、整理、汇总,最终形成报告,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有助于其作出决策的财务或非财务信息。而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对企业资金活动的管理,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企业所拥有的资金,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其次,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由于内容的不同,在研究方法上二者存在明显差异,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反映、分析和管理,财务管理则侧重于在决策时依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对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管理会计主要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经营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控制、责任会计以及业绩评价控制等方法。而对财务管理而言,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这一思想贯穿始终,折现也就成为财务管理方法的核心。因此,财务管理研究主要运用的是时间价值分析、风险价值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方法。

3.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关系。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学科边界交叉最为严重,以至于有些专业课教材中直接把二者合并在一起,统称为成本管理会计。

成本会计向企业提供生产经营过程中与企业成本有关的信息,它不仅提供以决策相关性为目标,面向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成本会计信息,而且也提供以受托责任为目标,面向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信息。也就是说,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既具有管理会计信息的特征,也具有财务会计信息的特征。

在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成本会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管理会计则是在服务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重要区别在于执行主体不同,成本会计工作由计划、生产等业务人员执行,而管理会计工作则由确认、计量、评价报告等业务人员执行。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Krister Bredmar,2012)。

总之,企业信息利用者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共同提供的信息。尽管三者在事务中具体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有所不同,但三者总体上资源共享,只不过分工不同,各有侧重而已。而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均衡和合力,才是企业价值提升的坚实保障。

(二)管理会计的纵向边界

管理会计的纵向边界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集中体现在传统的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价值链会计的关系上。

1. 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会计,是传统管理会计在战略管理方向上的延伸,更重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市场。具体来说,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会计人员利用专门的方法向企业提供关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并对此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协助管理层制定并实施战略计划,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持久的优势地位,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管理会计是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而对传统管理会计进行的继承和发展。传统管理会计将目光集中在企业内部,目的是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战略管理会计则将目光投向了市场,开始关注竞争对手、客户、政策等因素,旨在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相对优势。战略管理会计能向企业提供一些独特的信息,例如自己及竞争者的产品质量、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信息,这些非财务信息在传统的会计领域并不被重视。为了实现对市场的宏观掌控,战略管理会计所运用的方法也更加的多样化、系统化,不仅面向市场和竞争者进行相对成本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等,还将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法等一系列管理会计工具进行系统整合,使之具有战略性效果。通过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企业可以对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有一个直接的了解,并针对市场作出应变,制定符合市场环境的战略决策,增强经营和竞争能力,保持可持续发展。

2. 价值链会计。价值链会计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即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阎达五,2004)。价值链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作用范围被扩大到了和企业相关的整个价值链,涵盖供应商、生产者、经销商、客户等。其目的是通过价值链上的合作关系,提升整个价值链上的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多赢”的结果。

实质上,价值链会计并不是会计学下的一个独立分支,而是传统管理会计在价值链理论下的延伸(余淑莲等,2006)。价值链会计运用的是管理会计的思路和方法,但由于价值链不同于单个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整个价值链上所有企业进行协同工作,努力弱化企业界限,将掌握的信息共享并集成,制定决策时从整体出发,对价值链进行全面的控制,加强整体优势。

(三)管理会计边界的融合与扩展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对静态的环境中,管理会计的边界是明确的,与其他学科有清晰的区分。然而,当代企业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经营环境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传统管理会计固定的边界已难以满足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为了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管理会计的边界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当代企业动态变化的环境下,管理会计的边界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融合。这种融合并不简单等同于学科边界和日常应用中出现的交叉重复,而是在结构上对企业会计体系进行的重构和结合,它将以提升企业价值为目的,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构建一个全新的价值信息会计系统。管理会计本质从狭义到广义的扩展,给管理会计边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只要是和企业经营管理相关,能够提升企业价值的研究领域,都应该划归于管理会计的范围之内。除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传统相关学科,绩效管理、社会责任会计、环境成本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这类能够反映企业社会价值的新兴领域,以及平衡计分卡、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工具,都应成为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并在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大管理会计体系。

在大管理会计体系中加入审计这一学科,是基于以下考虑:学术界普遍认为,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部分,首先,内部审计在本质上就是管理者为了提升企业价值、规范经营活动采取的管理手段,这是符合管理会计思路的,应包含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内。其次,外部审计是为了整顿社会环境,视国家为管理者,通过审计手段,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最大化,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与管理会计在目标和内容上是一致的(刘爱东等,2007)。

三、管理会计报告的构建

(一)管理会计报告的概念界定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管理会计报告还没有一个官方的统一定义,王兰英(2013)认为管理会计报告是企业内部为满足董事会、管理者及员工决策与控制的需要而编制的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

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需求上来看,管理会计报告要为管理者提供用于支持经营决策、内部控制、绩效评价的各种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如前文所述,管理会计边界在未来将呈现与其他相关学科融合的趋势,而管理会计报告与相关报告体系之间则不然。由于使用者的不同,各种报告在内容设计上必然有着明显的不同,形式上相对独立。

与财务会计报告相比,管理会计报告面向企业内部,向企业内部管理者反映经营状况,提供决策依据;财务会计报告属于对外报告,主要是向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例如投资人、债权人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由于管理者与投资人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管理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投资人的利益,因此管理会计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一定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张先治,2008)。但是,使用者的不同意味着内容上存在差异,财务会计报告向外部利益相关者展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管理会计报告还应该包括预算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等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无关,但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内容。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作用

1. 决策功能。管理会计报告的诞生就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需要。管理者可以从管理会计报告中,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发展趋势,并获得有关市场环境的宏观信息。通过对此类信息的有效整合,管理者可以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作出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帮助管理者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指导企业在下一阶段提升竞争力,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 控制功能。管理会计报告在信息收集方面比传统会计报告全面得多,能够对企业各方面的事务进行实时动态的反馈。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对比各种信息,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测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将预测的结果和企业希望达到的目标进行比较,对与经营目标不相符的活动进行控制、调整,能够使企业经营活动按预定的方向发展,顺利实现其经营目标。

3. 评价功能。企业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会选择对员工进行激励,而激励的依据之一就是对其业绩进行的评价。管理会计报告是对企业现状的全面反馈,自然涵盖了各部门的业绩情况,利用管理会计报告对各个部门的业绩进行考核,根据管理会计报告的情况,明确奖惩,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效率。同时,管理会计报告能够对企业的管理制度作出全面综合的评价,方便管理者在管理手段、控制制度方面进行优化调整。

(三)管理会计报告的设计原则

1. 强调目的性与实用性。管理会计报告是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工具,为了使管理者在作出决策时能够对企业状况充分了解,应特别强调信息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与财务会计报告具有规定的格式不同,向企业管理层提交的管理会计报告并没有严格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只是在编制管理会计报告时,一定要从管理者需求出发,对格式和内容进行适当选择,对管理者决策没有帮助的信息不需要在报告中列示。

2. 充分重视信息相关性。企业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报告中提供的信息必须符合会计准则,满足可靠性;而管理会计报告不同,在管理会计报告中提供的信息只要和企业决策相关即可,凡是能帮助管理者对企业和市场进行准确判断的相关信息,都应该在管理会计报告中披露。从信息的来源上看,为了保证决策能够充分考虑到企业经营涉及的各个方面,管理会计报告不仅需要收集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外部的社会信息也应该包含在内(刘淑群,2009)。这一点也强调了管理会计报告对信息相关性的要求。

3. 合理把握形式的多样化。由于管理会计报告并不受特定准则或者规范的约束,同时考虑到其实用性和信息相关性,管理会计报告在形式上、内容上和时效上是十分灵活多样的。从形式上来说,报告既可以是图表,也可以是文字,甚至是多媒体,以便于使用者理解;从内容上来看,报告既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简单的,以提高其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效上来说,报告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但一定要是及时的,能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状态。

(四)管理会计报告的体系构建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最先需要解决编制单位是谁这个问题。由于管理会计报告主要是面向企业管理者的,其目的是帮助管理者制定和调整策略,内容涉及企业各个方面(牛志红,2012),因此,类似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部门编制的模式并不合适,而是应该根据企业的组织特征和报告要求,多部门协同合作,共同编制。首先,可以按照生产、销售、研发、财务、设计、管理、人力、市场等不同的部门单位来划分责任,各部门提供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报告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分析,将信息提供给报告编制中心。然后,报告编制中心将各部门提交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明确各类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信息作出简单的解释说明,形成对企业经营现状的宏观描述。最后,报告编制中心向制订公司总体决策的管理者提供成型的管理会计报告,管理者可以根据管理会计报告的信息制定企业总体战略,维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从内容上来看,管理会计报告比较复杂,为了便于整理和报告,应根据相关性,对报告信息进行区分,在不同的模块中分别列示。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定决策往往从资本规模、资产状况、产品市场、运营成本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因此,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该主要涵盖资本报告、资产报告、市场报告、成本报告四大部分。

1. 资本报告。资本报告是为了描述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资本结构,内容应该包括资本结构报告、筹资能力报告、资金成本报告等,提供有关各类资金成本和变动信息、资产报酬率、资本结构、税收变化状况等相关信息。

2. 资产报告。资产报告反映企业对资产的配置使用是否合理。要想提高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关键在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优化资产结构,避免资产闲置。资产报告内容应包含资产结构报告、资产损失报告、资产利用报告等反映企业资产状况的信息。

3. 市场报告。市场报告向企业提供关于企业所处大环境的信息,涵盖包括供货商、经销商、客户在内的整个价值链。其内容应包括采购成本报告、销售收入报告、产品结构报告、市场占有率报告、市场需求报告、经济政策报告等部分。

4. 成本报告。成本报告反映的是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各类成本,内容包括产品成本报告、材料成本报告、人力成本报告、管理费用报告等部分,向管理者展示为了维持企业稳定运营所需的各项基础投入。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部分应由以上四大报告组成,对于其他相关报告,如内部审计报告、业绩评价报告、全面预算报告等内容,可以以附属报告的形式列示,以便管理者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瞬息万变,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管理控制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管理会计的边界变化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设想。然而,从管理会计的边界出发,构建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绝不仅限于本文所述,需要更多的学者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更多的持续研究。毕竟,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有着重大的意义,明确管理会计边界,建立起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综合竞争力,为企业甚至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射程推进与边界控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

董红晔.基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1(13).

余恕莲,吴革.管理会计的本质、边界及发展[J].经济管理,2006(6).

边界优秀作文 第4篇

这个星期,老师把TOM调成了我的同桌。我决定先给他个“下马威”,让他尝尝本小姐的厉害!于是,我“手起笔落”,桌上马上出现了一道“三八线”。我还以为他会大动肝火呢,可他瞟了一眼,就玩去了。真气人,也扫兴!

一次,老师要听写英语单词。我本来有一个单词就不熟,不禁在心中默念:“老天保佑,千万别听写这个单词呀!”以前我用这招呼风唤雨,无所不灵。我鼓足勇气听下一个单词。不知道是这次不灵验,还是那位神仙正好“请假”了,下一个单词正是CAT(猫)(也就是那个我怎么背也背不会的单词)。就在我绞尽脑汁的时候,灵光一显,我竟然想起了这个单词的写法,我赶紧迅速向本子写去。“啪”!一只手猛撞了一下我的胳膊,作文本上立刻出现了一条“小尾巴”,把我的灵光也撞没了。我愤愤地对他说道:“你为什么碰我的胳膊?”“谁让你超过边界线的?”他振振有辞,我无话可说。从此,我对边界线是小心翼翼,对TOM也是更加讨厌他了。

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同学之间应象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只要你们和好,抹去了心中的边界,桌子上边界的又算得了什么呢?”妈妈温柔平静的话语打动了我的心。

第二天,我主动向TOM诚恳地道了歉。终于,TOM原谅了我,我高兴地差点跳了起来。

中国边界谈判策略 第5篇

2005年8月3日,就中国在边界问题谈判过程中,奉行怎样的方针政策;中俄、中印边界谈判的过程及走向等问题,《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刘振民。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目前的现状是怎样的?还有哪些尚未划定?

刘振民:中国同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与陆上邻国的12条边界有的没有划定,有的虽划定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而形成一些争议。50多年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睦邻友好外交方针的指引下,经过不懈努力,逐步、稳妥地解决了与大多数邻国间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与12个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的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的90%。

我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上世纪60年代,我们先后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另一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与俄罗斯、老挝和越南以及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经历过怎样的困难?而它的最后解决又带来怎样的启示?

刘振民:中俄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前苏联(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先后举行了三次边界谈判。第一次在1964年,第二次从1969年到1978年,第三次谈判自1987年开始至2004年。

1991年5月16日,《中苏国界东段协定》签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该协定。1994年9月3日,《中俄国界西段协定》签署。

1994年4月26日,《中哈国界协定》签署。此后中哈双方分别于1997年9月24日、1998年7月4日签署了两个国界补充协定。

1996年7月4日,《中吉国界协定》签署。1999年8月26日,中吉双方签署子国界补充协定。

1999年8月13日,《中塔国界协定》签署。2002年5月17日,中塔双方签署了国界补充协定。

2004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外长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2005年4月27日和5月31日,中俄两国最高权力机关分别批准了该协定。2005年6月2日,协定在双方互换批准书后正式生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标志着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同时也标志着我与前苏联7600公里的边界全部划定。

中国与苏联,以及后来与俄罗斯的边界问题,是经过漫长、艰苦的谈判才解决的。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消除了两国关系中的障碍和隐患,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有利于我国内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与俄、哈、吉、塔边界问题的解决表明,只要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尊重国际法基本准则,以公正合理为出发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实现互利双赢是可以做到的。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中印边界划界进展如何?主要存在哪些障碍?

刘振民:中印边界长约20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双方争议地区约12.5万平方公里。

20世纪80年代中印关系正常化后,双方开始讨论边界问题。为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两国先后于1993年9月和1996年11月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和《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2003年,两国总理任命特别代表,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双方特别代表经过5轮会晤,就《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达成一致,并在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时正式签署。

《瞭望东方周刊》:在边界问题谈判过程中,中国奉行怎样的方针政策?

刘振民: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边界问题也是在这一政策和睦邻友好外交方针的指引下,通过与邻国的平等协商解决的。

我国的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情况错综复杂。同时,边界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关系着我国能否与邻国和平相处、能否有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非常敏感。为使边界问题获得圆满解决,我国政府从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中提出并遵循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一)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二)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协商,通过互谅互让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问题解决之前维持现状不变;(三)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照顾历史背景,又照顾已经形成的现实情况;(四)按照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对待历史上的旧界约,遵循国际惯例划界和勘界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的边界政策经历过怎样的变化?

刘振民:新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是一贯的,即准确把握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稳定周边的关系,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地与有关国家解决边界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边界工作涉及国家重大利益,在边界谈判中,中国如何实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与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的有机协调?

边界理论 第6篇

网络经济的到来,使得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组织形式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也极大的动摇了一些建立在对传统企业研究之上企业理论。

在此背景下,以科斯为代表的基于交易成本的企业边界理论受到了某种质疑,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使得企业交易信息的收集、交易半径的扩大和交易过程更具效率,节约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但并没有出现理论逻辑上的市场对企业功能的进一步替代,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规模并未单纯的向“微型化”发展;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企业边界变化的纷杂无序,企业形态上既有跨国企业集团利用网络优势不断拓展其经营边界,也有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大量中小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出现,更有诸如虚拟企业、战略联盟、企业集群和企业网络等中间型组织形式的出现,企业边界理论陷入某种“失灵”[1]。

为此,本文拟从企业能力的视角对网络经济下的企业边界进行界定,试图弥补传统的企业边界理论对网络经济下企业边界问题解释的不足。

1 企业边界理论的评述

企业的边界问题一直是企业理论工作者研究的焦点之一。对此,学者们也是见仁见智,而与此相关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我们通过对现有理论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主流的企业边界理论主要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以企业交易属性为出发点形成的交易成本理论;另一条则是以企业生产属性为出发点形成的企业能力理论。

1.1 交易成本理论的解释

一直以来,对于企业边界的解释,都是由科斯提出的,并且由Williamson等人所发展的交易成本观(Transaction Cost View)所主宰。1937年,科斯在他的著名文章《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企业的最优边界确定于边际成本(MC)和边际收益(MR)相等的点(O)[2],见图1。

对于企业的边界,用科斯的话说就是:当一个企业扩张到如此规模,以至于再多组织一项交易所引起的成本既等于别的企业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也等于市场机制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时,静态均衡就实现了,企业与市场的界线也就确定了。自此便开创了以交易成本为前提研究企业理论的道路。随后以威廉姆森为代表一批经济学家对交易成本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威廉姆森(O·E·Willianmson)提出了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三个刻画交易属性的维度,从这三个纬度实现了对交易费用的度量,并指出资产专用性是企业边界划分的主要依据[3]。

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边界的界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该理论强调企业对交易成本节约的同时却忽视了企业间生产能力的差异性[4]。另外,交易成本理论将企业与市场描绘成非此即彼的二分关系,而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原来企业———市场二分关系向企业———网络组织———市场三分关系的转变,动摇了交易成本对企业边界问题解释的理论基础,使交易成本理论受到某种程度的质疑。

1.2 企业能力理论的解释

鉴于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边界问题解释的局限性,许多学者致力于发展企业能力观的边界理论,试图从新的视角来解释企业在边界与规模决策上的行为本质,梯斯(D·Teece)就是代表之一。梯斯认为:企业的边界在于能力的适用边界,企业作为一种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制度安排,创造了能使得许多个人集中使用各自拥有专业知识的环境和条件,而市场并不能承担这种协调功能[5]。

企业能力理论从核心能力角度,对企业边界作了界定。由于核心能力受制于激烈的外部竞争而处于不断调整状态,因此,企业是自产还是外购,也随之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边界与规模因而随之调整[6]。在现实市场中的外购与分包,都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保留核心部分不断优化,而非核心部分则进行外购或分包给他人。

2 能力理论对网络经济下企业边界解释的适用性

通过上述对企业边界理论的评述,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能力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呈现出一种差异互补的关系;交易成本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企业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7]。两者之所以沿着两条不同的线索发展,是因为企业边界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各种经济组织进行生产和交易的主要资源是土地、厂房、原材料等有形资源。此时,企业的边界扩张实际上就表现为企业规模的扩张。

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各种经济组织开展生产服务活动的关键已变成知识、信息等构成企业能力的无形资源,经济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就依赖于对企业能力的掌握和有效运用。在此背景下,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边界的解释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能力理论基于是无形资产的能力或知识的集合体,以无形资源能力为切入点进行企业边界的研究,无疑是对传统交易成本理论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3 网络经济下企业边界的界定

3.1 网络经济下企业能力体系的构成

按照企业能力理论,我们将网络经济下企业的能力按其创造价值的大小分为:核心能力、附属能力和基础能力[8]。如图2所示。

(1)核心能力:能为企业提供最大价值的能力称为核心能力,如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与知识整合能力等。它具有特异性、非竞争性和不可模仿性;

(2)附属能力:能为企业提供较大价值的能力称为附属能力,它具有可竞争性和源于显性知识的同质性。如企业的技术能力、营销能力、售后服务等。

(3)基础能力:除上述以外的其他能力,均属于为以上两种能力提供辅助作用,如物流、采购等,因此被称为基础能力。这类能力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很小,只起辅助作用,如果企业能充分运用外包、合作或企业联盟等方式完成这些活动,就能够节约企业的资源,而企业能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9]。

因此,企业边界的确定就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能力有关,与企业为其战略的实施所需拥有的附属能力有关,与对企业成功经营所缺乏的基本能力的识别有关等等。

3.2 网络经济下企业边界的界定

3.2.1 核心能力决定了企业边界的下限(即企业存在的最小内核)

核心能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这种能力反映在以下方面:

(1)首先,企业核心能力表现为特异性。能力理论学派认为,企业竞争的优势来源于企业内生的知识的积累,其中,对企业竞争优势其关键的知识和能力被称为核心能力[9]。在有限理性的约束下,企业之间的知识和能力积累的长期动态是不同的,存在着个体差异。由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的复杂性的作用,每个企业内部长期积累的核心能力都是特异的;即它们往往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共享只能发生在产生积累的团队之中。因而,从企业内在成长的角度看,企业是异质的;企业组织之间的长期动态优势,来源于组织内部积累而成的核心能力的差异。

(2)其次,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非竞争性。对此,R·N·Langlois认为,如果所有的资源都是可竟争的,生产成本将无法解释企业的存在,因为市场总是可以做得和企业一样好,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成本是企业存在及其规模扩张的唯一决定变量[10]。但是,动态地看,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更多取决于企业内部长期知识和能力积累过程中所形成的长期的动态生产成本优势,这首先表现为企业关键性资源的非竞争性。

(3)企业核心能力还具有不可模仿性,关键性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固定性。这使得拥有核心知识和能力的企业获得租金收入;而产业内其他企业要想获得相同的盈利水平,必须通过模仿和试错积累起相同或相应的核心知识和能力。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一个集体长期学习过程,并且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许多联系常常是隐含的,无法进行明确的分析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企业的模仿行为将面临不确定性和较高的模仿成本。

正是由于核心能力的异质性、非竞争性和不可模仿性,所以它只能产生于企业内部活动过程之中,无法从市场中获取。核心能力往往被网络经济下企业作为其战略环节紧紧控制在内部,也就是说,它是企业的最小内核,即企业边界的下限(OA),如图3所示。

3.2.2 附属能力的获取方式决定了企业边界的上限

企业能力理论强调的企业核心能力及其活动只产生于企业内部活动过程中,在市场上无法购得。但是,仅凭核心能力难以确定网络经济下企业的明确边界。因为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获取与其相互补的其他企业的能力,使其成为企业的附属能力。因此,从能力观点看,要界定企业与市场的边界部分就需要考察在企业内部形成附属能力和以合约形式从其他企业购买附属能力的相对成本。根据上述观点以及图1,企业边界的决定可用图4表示出来。如果以横轴表示企业从事的生产活动,以纵轴表示成本,△C表示相对成本,那么,当△C<0时,特定活动内部化或内部形成附属能力有成本优势。当C>0时,通过市场交易获得该竞争性资源则具有成本优势;当△C=O时,企业才停止附属能力内部化,企业边界上限确定在B点上,OB以外的留给市场。

3.2.3 附属能力的属性决定了企业和市场的中间地带的控制权

以上论述只是给出了企业边界内核与上限,即OA之内的活动控制于企业内部,OB以外的活动属于市场;但对于AB这段企业与市场中间的模糊地带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这是因为以上论述仅从获取附属能力不同方式的成本上对企业的边界界定,而其忽略了附属能力内在的特性对企业边界的影响。企业的附属能力是具有两种不同的属性:一种是同质性的,另一种是可竞争性的。对于同质性的附属能力而言,由于它是基于显性知识的,因此,企业很难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核心能力;而对于可竞争性的附属能力而言,由于其竞争性的特性决定了,当其通过组织内的集体共享,应用、学习和改进后能够具备组织独特的印记,因而它具有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可能。由此看来,这两种不同属性的附属能力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仅从成本的角度来界定是不充分的,必须考虑到附属能力的特性。

因此,在基于上述对附属能力特性的分析上,则可对AB这段企业与市场的模糊地带给予一定的界定。假定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可以明确区分两种不同属性的附属能力,则在AB段必然存在一点C。其中AC段表示企业的可竞争性的附属能力,CB段表示企业同质性的附属能力,因此,AC这段企业与市场的模糊地带更倾向于由企业来控制,称之为倾向企业控制的企业与市场的中间地带,相同的将CB这段称为倾向市场交易的市场与企业的中间地带,如图5所示。

4 结论

网络经济的到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组织结构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边界的解释显得有些不足。本文通过梳理主流企业边界理论的相关观点,阐释了能力理论对于分析网络经济下企业边界的适用性。从企业能力理论的角度来看,企业边界的界定取决于以下三种形式的能力:(1)企业核心能力决定企业的最小内核;(2)企业基本能力的属性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最大边界。(3)企业附属能力的属性决定了中间地带控制权的归属。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我们改变企业“做大”“做强”的认识误区有着重要的启示。在传统企业理论的指导下,不少的企业都喊出了要做大做强的口号,追求企业边界的扩张;我们的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做大做强,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边界并不依赖于厂房、土地、原材料等实体资源,而是由构成企业能力的知识、信息等无形资产所决定。所以,企业做强不一定要做大,只要企业应该专注于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的内核)的建设,合理的做小也能使企业做强。

摘要:网络经济的到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组织结构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边界的解释显得有些不足。通过梳理主流企业边界理论的相关观点,阐释了能力理论对于分析网络经济下企业边界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从核心能力、附属能力和基本能力三个纬度对企业的边界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经济,企业边界,能力理论

参考文献

[1]曾凡涛:《中小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4:10-15。

[2]Foss N J.Knowledge-Based Approaches to the Theory of the Firm:Some Critical Comment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6,(5):470-476.

[3]Lorin M Hitt.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rm Boundaries:Evidence from Panel Data[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9,(3):134-147.

[4]张光海:《企业边界的确定——交易成本观与组织能力观的比较与整合》[J];《经济评论》2007(2):125-127。

[5]David J Teece,Gary Pisano,Amy Shuen.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Vol.18,No.7:123-132.

[6]Barney J B.How a Firm’s Capabilities Affect Boundary Decisio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9,(3):137-145.

[7]王国顺:《企业理论:能力理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41-150。

[8]张建明:《企业边界的界定——能力、知识和生产经营的分析》[D];武汉大学,2004:12-18。

[9]Penrose E T.The Theory of Growth of the Firm[M].Oxford: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1959:128-136.

边界理论 第7篇

滚动轴承广泛应用于中厚板轧机轧辊 (特别是工作辊) 的支承中。由于轧机轴承在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径向负荷、轴向负荷和热负荷, 同时受轴承座尺寸的限制, 故在工作中不得不采用多列辊子轴承。工作中多列辊子轴承极易产生偏载, 使轴承的寿命急剧下降, 对生产的正常进行有严重影响。当润滑良好时, 轴承的载荷及其分布成为影响其运行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轴承中载荷分布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轴承系统的承载情况, 承载情况包括承载滚子数目、承载量大小等, 尤其是最大滚动体负荷, 因为接触应力峰值直接影响着轴承系统的疲劳寿命, 是影响轴承系统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1]。由于滚动接触的摩擦因数远小于滑动接触的摩擦因数, 而且在多数工况下, 轴承滚子还有弹流润滑效应, 因此在研究滚动轴承载荷分布问题时一般不考虑摩擦。

在三维无摩擦弹性接触边界元法的基础上, 根据滚动轴承的特点, 用板单元模拟滚子[2], 用子单元和微单元解决轴承载荷面力不连续问题[3]。由于接触问题的非线性, 滚子与内外环接触的宽度是未知的, 为便于计算, 首先假设一个滚子与内外环接触的宽度, 得到计算结果以后, 再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对接触宽度进行修正, 重新对面力子单元进行分配, 然后再进行迭代计算, 直到假设的接触宽度与赫兹接触理论修正的接触宽度满足收敛判据, 从而得到精确的轴承载荷分布。

1 圆锥滚子轴承受力分析

滚动轴承由内环、外环和滚动体组成, 对于圆锥滚子轴承, 忽略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摩擦, 滚动体受力如图1所示。

图1中, Qd为大挡边对圆锥滚子的作用力;Qi、Qo分别为内外环对滚子的作用力;αβθ分别为Qo、Qi、Qd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由于受力平衡, 得到径向和轴向的力平衡方程如下:

其中

由式 (1) 和式 (2) 可得

由几何关系可得

θ=π2-α+β2 (4)

将式 (4) 代入式 (3) , 可得

式 (5) 为圆锥滚子轴承建模分析提供了力学依据。

2 面力子单元和微单元

滚动轴承属多物体接触, 由内外环和许多中间滚子组成。轴承中的载荷通过滚动体从一个套圈传递到另一个套圈。若把每个滚子看成独立的接触物体, 则一个单列滚动轴承可看成由内环、外环和n个滚子组成的接触体, 接触体个数为n+2, 这样计算量就会很大。为了简化滚动轴承的计算模型, 文献[3,4]提出了一种方法:用板单元模拟各个滚子, 并将滚子视为固接在轴承内环上。板单元的宽度为滚子与轴承外环接触区的宽度, 长度为滚子沿轴向的长度。假定内环为物体A, 外环为物体B, 图2为滚子、内环和外环的接触状态及板单元示意图。

针对滚动轴承的特点, 图3所示为滚动轴承的内外环在周向的离散单元划分示意图。

取离散后内环接触区的任意一个单元i, 此单元一定处于接触状态或者非接触状态, 若此单元处于接触状态, 则其上的接触面力等于滚子的接触压力, 在该单元上具有位移连续但面力不连续的特点。因此引入子单元Γ1、Γ2和Γ3, 子单元Γ1和Γ2上作用有连续面力, 子单元Γ3上面力为零。对于八节点等参单元, 假定子单元Γ1和Γ2上的面力沿宽度方向呈抛物线分布, 在长度方向上为线性分布, 如图4a所示, 那么子单元Γ1和Γ2上的面力分布如下:

式中, ξ1、ξ2为单元中局部坐标系的两个坐标;j为单元中节点编号;ξ2 (0) 为子单元Γ1和Γ2的内侧边在ξ2方向的坐标绝对值 (即1-ξ2 (0) 为接触区的半宽度, 即接触半宽) 。

对于四节点等参单元, 假定Γ1和Γ2子单元上的面力沿宽度方向上和长度方向上都为线性分布, 如图4b所示, 那么子单元Γ1和Γ2上的面力分布如下:

ti=j=12[1+ (-1) j+1ξ1] (ξ2-ξ2 (0) ) ti (j) / (1+ξ2 (0) ) ti=j=34[1+ (-1) jξ1] (ξ2-ξ2 (0) ) ti (j) / (1-ξ2 (0) ) } (7)

由式 (6) 和式 (7) 可知, 接触半宽的坐标值 (1-|ξ (0) 2|) 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

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可知, 子单元的长宽比很大, 因此在积分计算过程中会引起较大的误差。为得到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结果, 应把子单元Γ1和Γ2进行再分割, 使微单元的长宽比限定在3以下。对包含奇异积分点的微单元, 再分割时必须保证奇异点所在的微单元的长度和宽度相等[4]。面力子单元再划分示意图如图5所示。

3 弹性接触边界元法

边界元法是一种别具特色的数值方法, 它将描述问题的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了边界积分方程, 并采用了有限元法的离散化技术而发展起来的[5]。

下面给出两弹性体AB接触时, 不考虑摩擦的边界积分方程如下[6]。

对于物体A:

对于物体B:

式中, X为源点;Y为积分点;Cijm为物体m (m=AB) 与源点X处几何形状有关的函数;Γ m、Γ mF、Γ mC、Γ mCC和 ΓmCF分别为物体m的整体边界、非接触区边界、接触区边界、已接触边界和预接触边界; tmj、umj分别为物体m上的节点在j方向上的位移和面力;tmξl、umξl分别为物体m上的节点在局部坐标系ξl方向上的面力和位移;αmlj为物体m上局部坐标系ξl相对总体坐标系xj的方向余弦;T*ij、U*ij分别为面力和位移的基本解。

4 用赫兹接触理论修正滚动体与内外环的接触宽度

接触问题属于边界条件非线性问题, 接触区的边界条件是未知的, 因此在计算轴承接触问题时, 滚动体与内外环的接触宽度也是未知的, 在计算积分系数时, 需要先假设一个接触宽度。为了得到精确的结果, 需要对这个接触宽度进行修正, 最后得到真实的接触宽度值, 才能求得轴承接触压力精确值。本文使用迭代算法, 利用赫兹接触理论对接触宽度进行精确修正。

首先初步假设一个接触半宽b0, 一般b0比实际接触半宽要大, 这样在对面力子单元进行再划分时, 可以少划分一些微单元, 在积分过程中节省计算时间。经过计算, 得到所有接触节点的压力值。由于接触半宽值b0设得较大, 使得计算结果不精确, 且接触压力峰值较小。根据受力平衡, 轴承承受的合力等于外加载荷, 所以需要计算面力子单元上的总力。

对于某接触单元i, 经过计算以后得到各个节点的压力值为tki, j (第i个单元上第j个节点在k方向上的力) , 子单元Γ1上的总力为Tki, 1 (第i个单元的子单元Γ1上k方向的总力) , 在计算Tki, 1时, 需要逐个对微单元进行积分, 写成离散形式如下:

Τki, 1=p=1nr=1hj=12[ϕj (ξ1, ξ2) ω1rω2r|J (ξ1, ξ2) |v1pv2ptki, j] (12)

作用在单元外法线方向上的总力, 即接触正压力的值为

Τξ3i, 1=k=13Τki, 1α3k (13)

子单元Γ2上的力为

Τki, 2=p=1nr=1hj=34[ϕj (ξ1, ξ2) ω1rω2r|J (ξ1, ξ2) |v1pv2ptki, j] (14)

Τξ3i, 2=k=13Τki, 2α3k (15)

式中, n为子单元Γ1或Γ2上的微单元个数;h为高斯积分点数;ϕ为形函数;ω1、ω2为对应积分点的权系数;ξ1、ξ2为高斯积分点坐标;J为雅可比值;α3k为ξ3方向在整体坐标系下的方向余弦;v1、v2为接触单元到微单元的坐标转换系数。

对于圆锥或圆柱滚子轴承, 利用赫兹接触理论[7], 滚子与内环接触时, 接触半宽为

b1=4πR1rR1-r (1-μr2E0+1-μ12E1) p (16)

当滚子与外环接触时, 接触半宽为

b2=4πR2rR2+r (1-μ22E2+1-μr2E0) p (17)

式中, R1为外环内径;R2为内环外径;r为滚子半径;p为单位长度上的载荷;μ1、μ2和μr分别为轴承内环、外环和滚动体的泊松比;E1、E2和E0分别为轴承内环、外环和滚动体的弹性模量。

通过式 (16) 、式 (17) 计算以后, 可以得到各个滚子的接触半宽, 从而可以对接触单元的子单元和微单元重新进行划分, 然后与假定的接触半宽b0进行比较, 直到修正的接触半宽与假定的接触半宽满足收敛判据时结束迭代, 然后利用最后修正的接触半宽计算轴承的载荷分布。由于此时采用的接触半宽经过赫兹接触理论进行了重新修正, 是在实际外载荷作用下比较精确的接触宽度值, 所以计算的轴承载荷分布将更精确。

5 计算流程图

利用赫兹接触理论对滚动体与内外环的接触宽度进行修正, 计算轴承载荷分布的边界元程序的计算流程图如图6所示。

6 数值算例

以某2800mm中厚板二辊轧机为例, 该轧机采用四列圆锥轴承, 辊身直径为1200mm, 辊颈直径为682mm, 辊身长2800mm, 最大轧制力为22MN, 轴向力为550kN[8], 轧辊与轴承座的弹性模量都取210GPa, 泊松比为0.3。

取上轧辊辊系的一半 (操作侧) 为例, 离散模型如图7所示。表1列出了离散数据。

利用本文提出的用赫兹接触理论对接触半宽进行修正的算法对轴承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对轧辊施加11MN的轧制力, 轴向力为0, 轴承座采用固定约束方式, 在此工况下轴承载荷分布如图8所示。

对轧辊施加11MN的轧制力、550kN的轴向力, 面向操作侧, 轴承座采用固定约束方式时, 轴承载荷分布如图9所示。

对轧辊施加11MN的轧制力、550kN的轴向力, 面向传动侧, 轴承座采用固定约束方式时, 轴承载荷分布如图10所示。

由图8~图10的轴承载荷分布图可以看出, 四列圆锥轴承载荷偏载严重, 靠近辊身一侧的滚子承受的载荷最大, 偏载系数远远超过了惯用的偏载系数1.33。由于四列滚动轴承的选用是在轴承滚子各列均载的理想条件下进行的, 而实际轴承的异常偏载系数远远超过许用偏载系数, 因此, 轴承的实际寿命取决于轴承某列的载荷大小, 从而大大降低了轧机轴承的使用寿命。

7 结束语

本文在利用三维无摩擦弹性接触边界元方法计算滚动轴承载荷分布时, 使用迭代算法, 利用赫兹接触理论对滚动轴承的滚子与内外环的接触宽度进行修正, 能够更精确地计算出轴承的三维载荷分布。数值算例说明了本方法的精确性。

摘要:在采用边界元法分析轧机轴承载荷的研究中, 提出了一种修正算法, 即首先假设一个接触宽度, 利用赫兹接触理论进行修正, 使用迭代算法进行计算, 直到假设的接触宽度与修正后的接触宽度的差值满足给定的收敛条件, 从而得到一个精确的结果。以某二辊轧机的四列圆锥轴承系统为例说明了方法的精确性。

关键词:赫兹接触理论,弹性接触,边界元法,滚动轴承

参考文献

[1]陈家庆, 周海, 徐琳琳.滚动轴承载荷分布问题的理论研究进展[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0, 6 (1) :47-52.

[2]束学道, 申光宪, 张连东, 等.滚动轴承滚动体板单元模拟的边界元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0, 12 (22) :50-53.

[3]束学道, 邢希东.子单元和微单元在轧机轴承载荷边界元法中的应用[J].轴承, 2004 (8) :5-8.

[4]陈占福.2050CVC热连轧机工作辊滚动轴承运行行为及自适应均载方法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2000.

[5]申光宪, 肖宏, 陈一鸣.边界元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6]束学道.铝薄轧机二维微尺度可控辊系理论与实验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2000.

[7]白明华, 刘洪彬.工程弹性力学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思维“无边界” 第8篇

杰克·韦尔奇从基层做起,曾经有不少新鲜大胆的设想被官僚体制所拒绝。他对此很伤心,甚至一度要辞职离开GE。在执掌GE后,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始终缠绕着他:如何让公司雇员头脑里闪耀着的智慧火花能够温暖所有层次的人?

当杰克·韦尔奇长久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无边界”这个词突然跃出脑海。想到就做!韦尔奇立即创立了一个“公司行动集团”——业务拓展部,以促进员工坚持不懈地分享、交流各自最好的思想。业务拓展部由20名左右的MBA组成,他们不仅要促进新理念的传递交流,而且要帮助企业领导实施这些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公司行动集团”不仅传播思想,也在实践中创造着自己的思想。“每天发现一个更好的办法”是当时GE最流行的口号。

“公司无边界”是一种强势的企业思维。企业家善于创造新秩序,他们太懂得“无边界”的价值了。甲骨文的CEO拉里·埃里森还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去掉内置的帽子”。那一年,拉里·埃里森被邀请去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作演讲。面对期盼的学生,他却提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劝告:“收拾好你的东西,带着你的点子,别再回来。退学吧,开始行动。我要告诉你,一顶帽子和一套学位服必然要让你沦落!”

这些看上去荒谬绝顶的话,却包含着一种冰冷的现实。放眼望去,我们身边的许多人物,也没有什么独特禀赋,也没有什么宽阔的视野,更没有显示出什么雄才伟略,可他就是认准一条道走下去,居然就能成就一番事业!而另外一群人,遇到事情首先找理由、找根据、找可行性。一大圈论证完后,往往是风险大于机会。这样,他们就名正言顺地停住脚观望。此时,他们已经被诸多语言的真理固住了。过量的知识或过量的历史,都会形成很大的重负,窒息一个人最强烈的本能,如热情、反抗、忘我和想象力。武学的极致讲求忘掉招式和套路,身心融于一种自然:商业的极致讲究的是去掉“内置的帽子”,让思维进入一种自由的状态。

对“内置的帽子”提出质疑的不是拉里·埃里森一个人,而且拉里-埃里森也不是最早提出质疑的人。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安迪·葛洛夫、比尔·盖茨、山姆·沃尔顿以及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都持有同样的看法。乔治-索罗斯早年师从英国自由主义哲学大师波普,深受其开放社会的理念影响。与一般实用主义投资家不一样,乔治·索罗斯是用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理念,并结合自己志趣的方式,来认识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并进行操作的。在较深刻的层次上,乔治·索罗斯形成了其独特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而波普关于人的认知的可错性(FALLIBILITY),就是他思维的出发点。

乔治·索罗斯把那顶“内置的帽子”归结为人们的偏见,它们往往又会集成为诸多理论的假说,约定俗成的规则,甚至难以动摇的体制。这些偏见的集成缺乏对人类知识可错性的意觉,也缺乏对认知作用和参与作用互相干预的了解。乔治·索罗斯赚钱的奥秘恰恰在于其反向思维,发现市场与制度缺陷,并自觉利用这些缺陷赚钱。乔治·索罗斯成功地预测了1987年的崩盤,还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赚得钵满盆溢。因此,他对市场原教旨主义泼去的所有污水,也都更有市场。他认为,对放任市场的盲目信仰,是建基于市场机制趋向均衡实现最优配置的这项假设。这顶“内置的帽子”正是市场的根本缺陷,以及全球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

人类对事情的认知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天生就容易出错,这是他判断世人和他自己的基本尺度。乔治-索罗斯相信:使他与众不同的就是他能很快地察觉过错。能做到这一点,势必拥有较为敏锐的心智及高人一筹的勇气。当然,找错误对乔治·索罗斯来说,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且像呼吸一样自然。他清楚,只要知道大众和他自己的缺点所在,他就能乐观地引领市场。乔治-索罗斯常与实际操盘人就投资问题做检讨及辩论。他的问题又专业又刁钻,一直到再也没有问下去的必要了,才放心进行投资。

抹掉永远正确的光环,扔掉“内置的帽子”,使得拉里·埃里森和乔治·索罗斯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力量。这种力量并不是我们通常想像的远见卓识与果断魄力的结合,而常常表现为目光短浅与一根筋到底的融合。这种境界用西方语汇表达,有了“去掉内置的帽子”或“反向思维”,而如果启用东方语汇就变成“空性法则”了。

空性法则是佛学的一个核心概念。《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件事物好坏,发展的潜力与潜能,是困境还是新契机,关键是看主体能否专注凝神、敞开心胸来化转。“随缘”并不是被动地随波逐流,而是去除蔽障、主动地去把握诸种潜在可能的心态与思维。空性法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种境界的获得,不是靠理性思维,而是靠生命的涅槃和证悟。痛苦、无聊和去执是一个人得以到达圆满空性境界的三种推动力量。实际上,许多人能够跳出“痛苦”的深渊,甚至能够渡过“无聊”的沼泽,却唯独做不到去执。习惯的见解,通行的规则与统摄的生活式样,深深地拘押着他们。

能够去执的人,注定有所创造。而江南春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

当人们习惯于在大众媒体上刊登广告,习惯于在晚间电视节目中集中式地冲击广告的时候。而江南春则看到了另外的东西。他发现当等人、等车或是坐电梯时,往往是一个人最无聊的时候。在无聊的时候任何一点无关紧要的信息都可能引起他的注目。于是,他异想天开,能不能抓住人们无聊的空当推销广告呢?由此,江南春开创了他的分众媒体。这个见识很快得到了风投和市场的认同。楼宇广告与车载广告不是一个简单的赢利载体,而是一个把广告变成消除人们无聊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恰当地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搭起了桥梁。与其说江南春创造了一种新的赢利媒体,倒不如说江南春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推而广之,人们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是不可穷尽的。因此,企业家们的创造也是不可穷尽的。只要他们能够去执和随缘,进入一种空性无边界的思维中去,将会发现新的“蓝海”,就会创造出无限多的新产品和服务。这些创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创造所带来的利润和回报,远不只是创造了一种机制,并给现有体制接轨生发出许多利润。他们借用企业这个终端,输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造就了新的商业模式,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创造是无止境的,这是企业体制与企业家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

去掉了“内置的帽子”、恪守着“空性法则”的企业家们,看上去毫无负担。什么前人的经验、行业规矩、通行准则、个人资历、关系网络、权威视野、个人尊严等一切都不存在,唯有现实的焦点问题能引导他们追求一个又一个方法和一个又一个更新的商业模式。这种建设无边界公司的领导力,永远是一个漂移着的神谕。只有当一个人充作将来的建筑师,充作现实的力行者才能够占有它。

尼采说:“有着1000条路还没有被人走过;1000种健康和生命的隐蔽岛。人与人之大地仍是无量无边,没被发现。”当企业家们执着于对这种创造、简化、生成和建构之力的彻底尊重和追求的时候,他们也就正在努力把公司的边界向着无穷性拓展。至于这种拓展是沿着“短头”或高端,还是循着长长的尾巴,那都无关紧要。

个性化的时代,创造是不可穷尽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边界理论】相关文章:

业务边界05-31

边界检测06-23

能力边界06-30

边界文化07-02

责任边界07-04

艺术边界08-16

边界条件09-05

政策边界09-06

边界管理05-26

热边界层06-27

上一篇:系统温度下一篇:制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