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规模经济范文

2024-06-24

金融规模经济范文(精选12篇)

金融规模经济 第1篇

关键词:国债规模,金融经济,分析

随着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理论界就如何界定国债规模的适度开展了激烈的探讨, 笔者就基于这些探讨, 以金融经济的视角分析我国国民经济和财政现状在应对债务的水平和能力, 并提出几点观点。

1 浅析金融经济视角下的国民经济应债水平和能力

国债负担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应对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金融经济视角下的国债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国家的外债余额;二是国内的债务余额;三是诸如不良银行贷款等隐蔽性强的债务。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债负担率还难以真实反映我国当前的应债水平和能力。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国债负担率固然很高, 但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较高, 且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财力与物力的集中度较高, 而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在GDP中的比重是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一点五倍之多, 造成我国的应债水平和能力相对较低。

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发行史很长, 已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二级市场, 且具有很强的流通性。而我国的国债发展史较短, 且大都发行凭证式国债, 上市流通率不大, 二级市场容量极其有限,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二级市场流通存量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能在二级市场中稳定保留的国债数量基本还不能减轻财政负担, 导致国家在还本付息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加, 使得我国的国债承受力比西方发达国家要低很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基于金融经济视角下的国债已存在很大的债务风险, 因此, 国家应降低国债发行速度, 制定合理的国债发行规模和类型的设计。此外, 还应化解银行不良贷款, 并在确保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前提下, 不断提升GPD中财政收入的占有比重, 降低GDP中国债余额的占有比重, 加大力度发展二级流通市场, 并增加国债市值, 建立并完善国债市场运行机制, 尽快拓展国债公开市场操作, 并将其作为货币数量调节的重要工具, 以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实力。

2 浅析金融经济视角下的财政应债水平和能力

从当前来看, 我国正在是经济处转型的重要时期,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持, 需要具有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可是, 当前我国政府性质的收入呈现粗下降趋势, 政府储蓄也也有逐渐下滑的态势, 而社会公众收入却呈现出逐渐增加, 社会储蓄越来越多。从我国城镇储蓄来看, 其总额已经突破20多万亿元, 假如能用这部分储蓄来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必然能够有效地助推我国的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当前, 我国的物价上涨速度较快, 而经济发展速度却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人们非常重视对通货膨胀的预防与处理, 想通过各种投资途径来确保货币的价值。在这个时候, 如果政府能够采取大量地实施发行国债的办法, 一定会很受欢迎。因为从投资价值来进行比较, 银行利率要低于国债的利息, 同时, 政府是国债发行的保障, 所以不必担心国债的销售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的办法筹集到大量的资金, 能够有效地助推国家基本建设的发展, 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拉动内需, 还可以通过投资项目的收益对一部分国债进行偿还, 如此, 国债发行才可能进入到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国财政应债能力相当薄弱, 财政债务风险正在与日俱增。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在财政支出无法推动偿债机制的前提下要降低国债发行规模, 从而降低政府财政还本付息的压力;二是及时调整国债的限制结构, 以发行长期国债为主。1994年以来我国国债规模以30%的速度急剧扩张, 但发行的国债大多为半年至十年期的中、短期国债。考虑到国债总量的政策惯性及以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在今后要大量压缩国债发行规模并不现实。因此, 在不对发行规模作出重大调整的前提条件之下, 只能选择改变国债发行的限期结构, 以长期国债来替代现行的中短期国债, 从而减轻中短期内还本付息的压力, 并降低近几年的偿债率。

3 关于国债规模调整的几点建议

当反映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和财政收入偿债能力指标反映金融经济体系内存在潜在风险时, 国债的发行规模就要作出适时的调整。在一定时期内, 一国举债规模应该具备以下的前提条件:

3.1 经济增长水平稳定

一国可发行的国债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该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如果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之内, 比如十年, 该国的GDP都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 那么国债规模就可以在此前发行量的基础之上进行稳定的扩张。对于相应的国民经济与财政负担来说, 国债的偿债将趋予一个较为稳定值, 国家债务风险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

3.2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这里说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绝对数据的增长, 另一方面是指在GDP中的比重上升。如果一国的财政收入在一国的GDP中所占的比重越高, 那么它的偿债能力也就越强, 国债规模扩大的信用风险就会越小;相反, 如果一国的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那么国债规模扩大的信用风险就会越大。

3.3 国债发行条件完善

在这些条件中包含有较为完善的国债市场、健全的法律法规、高效的发行方式以及合理的持有结构和期限结构等。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如果这些基础条件越好, 那么国债的发行规模就可以相对较大。

3.4 成本收益比合理

国债成本包括了其发行成本与可能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发行成本一般是指债券利息, 国债的印制费, 推销费, 发行费, 兑付费等费用对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了国债还本付息的财政支出压力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财政风险问题。另外, 由于国债发行还会造成一部分的挤出效应, 特别是当大量发行国债后引发了通货膨胀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而国债的收益则是指由于发行国债增加了财政收入后, 财政收入投资于社会建设而产生的各项收益, 其中包括弥补财政赤字, 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建设资金, 取得投资收益等。

结束语

总之, 国债发行规模的探究远比财政借贷的范围要广阔。国债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 更是组成国家财富的重要部分之一。只要控制好国债发行规模, 就能实现国债发行规模最优化, 以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梅研.我国国债规模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09 (25) .

金融服务创新:大规模定制 第2篇

风行全球的著作《体验经济》一书的作者之一约瑟夫 •派恩甚至预言:只需假以时日,超过一半的企业都得推出大规模定制业务,

比利时联合银行三年前推出的定制信用卡业务曾经格外吸引眼球。这项业务的流程并不复杂,客户只需提交自己选择的图案,几天后,就可以收到从银行寄来的个性化信用卡。如今在许多欧美国家,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一些专门从事消费者研究的调查公司发现,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这无疑加大了企业满足这类需求的难度。于是,企业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让顾客们根据个人喜好定制产品。这一做法不仅使企业可以大规模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通过顾客参与产品设计的过程,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你的卡片你做主

金融服务供应商正在努力地用行动证明他们可以为顾客量身订做产品。花旗银行改进了其网站,使个人客户能像小型企业和公司一样方便地进入网站,进行浏览和操作。这家银行提供了众多的小额银行业务和金融服务,使所有客户都能根据他们的爱好和需求建立名为“我的花旗”的用户主页。这样,不管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都可以在自己的“主页”上自行编排看到真正需要的内容。在花旗的 上,用户们可以自主操作,了解自己的信用卡、银行账户和投资的最新信息。

在像花旗这样庞大的金融机构里实现深度和广度如此之大的个人服务,着实令人吃惊!随着这类只提供客户真正需要个人主页的建立,花旗银行向它的客户提供了大规模个性化服务。

瑞典银行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顾客可以上传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可以是网上下载的)到银行网站,以设计独特的信用卡。瑞典银行因此成为瑞典第一家提供个性化信用卡的银行,

同在瑞典的另外两家银行汉德斯银行和瑞典北欧斯安银行,使用的是金雅拓的 “Card Like Me”。作为外包业务,金雅拓能更灵活地调整照片。

大规模定制的好处有很多,以瑞典银行的个性化信用卡为例,首先,顾客要继续使用这张卡,就得继续选择这家银行,这样可以提高顾客忠诚度。其次,用户又很自豪于展示他们的信用卡,就可能更乐意用信用卡支付,产品涉入度自然就会提高。另外,个性化信用卡费用比普通信用卡要高,对银行又是一笔额外收入。

体验改造品牌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完全定制,大规模定制是企业按顾客需要将产品进行部分调整。因此,价格波动不大且相对完全定制要便宜很多。如果产品质量、服务档次及订单交付效率都达到甚至超过预期,很多顾客都会欣然买单。实际上,如果能够参与产品流程,又有更多选择,在很多顾客看来,这一过程带来的完美体验才是最宝贵的。

顾客自己设计、参与生产流程的这个过程,决定了他们对品牌的体验深度。在新的“体验经济”时代,企业把握良好的客户关系,就可以提高顾客忠诚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正是商业的最终目标吗 ?

尽管目前将大规模定制作为品牌识别主体元素的企业还是少数,但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提高了大规模定制的可行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手开发这一市场。事实证明,只要有良好的总体战略、成熟的运营模式,以及完善的物流系统,就可以在这个新兴的领域大风行全球的著作《体验经济》一书的作者之一约瑟夫 •派恩甚至预言:只需假以时日,超过一半的企业都得推出大规模定制业务。

当然,大规模定制在不同市场,不同企业的适用程度也不同。只有在有助于大规模定制的经营模式下,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进行调查后,才能决定是否在这个领域进行投资。否则,很有可能面临失败。大规模定制并不意味着放弃普通的产品和服务。相反,它可以使传统业务和定制业务相互搭配,两者相得益彰。

规模农业“缺血”惠农金融待加速 第3篇

“中央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咱当大户。只是,种地越多风险越大,相关的政策保障能不能跟上去?”重庆开县赵家街道种粮大户陈流江现在最期盼的是,解决大户“贷款难”的问题。“过去种几亩地,一次只需几千元;现在种几百亩,动辄投入几十万元。“由于很难向银行贷到款,陈流江不得不经常找亲戚朋友借钱,以弥补资金缺口。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大户已达318万户,专业合作社近130万家。与土地加速流转,规模集中经营相伴的,是农业投入资金量大幅增加,这使不少职业农民感觉负担沉重,资金“缺血”明显。据统计,仅在重庆,市内的1.7万个农业合作社融资需求近65亿元,目前获得贷款只有1.4亿元,需求满足率仅为2.15%。涉农贷款除了要支付银行贷款利息之外,一般还要支付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手续费等,涉农贷款成本远高于城镇非农贷款。

农业大户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受阻,不得不时常通过社会融资,靠借高利贷搞生产。记者先后和重庆、河南、安徽等地20多个种粮大户座谈,发现种地规模超过500亩的大户,都不同程度有高利贷种地的问题。不少大户说:“种粮一亩才赚两三百块钱,有时收成不好,借款利息可能都赔不起。”

记者采访发现,银行信贷支持农民规模经营存在两大障碍,一是银行支农多为小额贷款,借贷资金有限,对大户而言“杯水车薪”;二是农业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不能作为抵押物,也就无法办理抵押融资。

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农业信贷项目风险高,不可预见性大,这与商业银行资产运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需求产生矛盾。大户种地资金投入大、借款成本高,一旦遭遇天灾或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大户多年积累可能一夜之间“血本无归”。

为了解决职业农民资金“缺血”难题,日前农业部联合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和11家金融机构联合发布了《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该《计划》专门提出,要推动各地组建一批以政府(含政策性金融机构)出资为主、专门从事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加快构建覆盖全国各省(区、市)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

金融规模经济 第4篇

关键词:农村非正规金融,农村经济增长,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数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 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 是在国家金融法律法规规范和保护之外且不受政府金融监管当局直接控制和监管的金融活动, 属于体制外金融。其主要组织形式包括自由借贷、私人钱庄、合会、典当业信用、民间集资、民间贴现和其他民间借贷组织。在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比较普遍, 来自IFAD的研究报告指出, 中国农民从非正规金融市场取得的贷款额大约为正规金融市场的4倍;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估算结果在7400~8300亿元之间, 其中, 农村非正规金融借款可占农户总借款的56.78%。因此, 在农村金融市场处于主导地位的非正规金融到底是不是一种有效的融资安排并最终体现在能否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实证分析农村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 研究现状综述

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非正规金融已经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 对传统金融发展理论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了拓展。但是由于非正规金融的隐蔽性、“黑色”性和“地下”性, 使得很多学者在做实证研究时, 获取数据相当困难。因此, 现有文献主要研究非正规金融存在形态、形成原因、利率特征、自身困境、治理模式或政策建议, 大都是在理论上的论述或者基于数理的推论, 实证研究的很少。即使实证文献, 大部分是基于问卷调查的简单统计, 真正建立模型分析内在关系的并不多, 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少之又少。鉴于此, 笔者拟在充分运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河南省作为一个案例来分析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2 模型设定和变量数据选择

2.1 变量选择

(1) 经济增长指标:经济增长可以通过GDP绝对值和GDP增长率来测度, GDP反映的是生产总量, GDP增长率反映的是经济总量增加状况。GDP绝对值用来判断国民经济是增长的还是衰退的, 而GDP增长率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快慢。由于GDP增长率受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较大。GDP绝对值更适合于本次的实证。但由于目前官方还没有农村GDP的统计指标与资料, 结合中国农村经济的实际状况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普遍做法, 用第一产业增加值估算农村GDP。

(2) 非正规金融发展指标:由于目前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至今尚没有公开的统计数据, 本文采用的是农村非正规金融估算值。具体的估算方法借鉴郭沛 (2004) 在《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估算》一文中所采用的方法。

(3) 财政支持指标:农村经济增长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必须考虑财政因素的影响, 本文用财政支农金额作为财政支持指标。

2.2 模型设定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在技术进步一定的条件下, 影响产出的因素主要是资本和劳动力, 由于一定时期内区域技术条件和劳动力投入变化不会太大, 所以本文建立资本类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Y=AKαLβeμ (1)

其中, Y为第一产业增加值;A表示综合生产力, 代表技术进步;K为财政支农金额;L为非正规金融规模;α、β分别表示各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系数;μ为随机扰动项。考虑到数据的经济学意义, 本文对模型两边取对数, 得到如下线性模型:

2.3 样本数据收集

本文研究过程采用1978~2008年的年度数据, 数据来源于相关年度的《河南省统计年鉴》。对模型采用的变量做如下说明:

(1) 第一产业增加值:以1978年为基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对第一产业增加值进行缩减, 以消除物价因素影响 (单位:亿元) 。

(2) 非正规金融规模:本文采用农村非正规金融估算值。具体的估算方法借鉴郭沛在《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估算》一文中提出的方法。

按照上述说明收集数据如下表 (表1) :

3 实证分析

3.1 OLS估计

借助计量分析软件Eviews6.0, 利用所选择的表一数据对模型 (2) 进行OLS估计, 输出结果如下表 (表2) :

由表2, 得如下回归结果:

3.2 模型检验

(1) 拟合优度检验:由估计结果可知R2=0.962, 可以认为被解释变量基本上可以用回归方程中的解释变量来解释。因而, 该回归方程通过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2) F检验:由估计结果F=349.72, 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 F0.05 (2, 28) =3.197, F>>F0.05 (2, 28) =3.197, 可以认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 农村经济增长对财政支农和非正规金融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即通过F检验。

(3) t检验:选择显著性水平α=0.05, 临界值t0.025 (28) =2.034, 由估计结果知, =2.18>t0.025 (28) =2.034, 说明财政支农和非正规金融两个解释变量在统计上都是显著的, 即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4 结论

从上述实证分析可以看出,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在其它投入要素不变的前提下, 非正规金融增加一个百分点, 农村经济增长能增加0.263个百分点。因此, 在政策方面应该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给予正确的引导, 发挥其提高融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效能, 让其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郭沛,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估算[J].中国农村观察, 2004 (2) :21-25.

[2]张军, 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温州案例[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1997 (20) :24-27.

[3]杜朝运, 制度变迁背景下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01 (3) :23-27.

[4]张杰, 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J].金融研究, 2004 (6) :1-12.

金融规模经济 第5篇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极大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中云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辖区内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与骨干企业负责人就当前企业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策进行座谈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我处规模以上企业基本情况

我处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86家,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办事处注重企业走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技术开发投入,不断增加自身竞争力。目前,已发展形成以松灵电力、强力钢构为代表30多家钢结构生产企业,以顺德塑机、华峰塑机为代表的20多家塑料机械生产企业,以平安锻压、辉腾机械为代表的20多家重型机械加工企业的三大产业集群。

二、我处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一是目前,受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我处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企业面临停产危险。同时,调研中发现,因企业资金、原材料使用、生产成本、市场销售、产品品牌等方面的差异,企业受到影响的程度不一样,机械加工业、出口企业产生的影响较大。

二是项目投资受影响。在现有市场环境中,部分准备投资企业自顾不瑕,也有部分有一定实力准备投资扩张企业对市场走向较为担忧,存在投资方向不明,等待观望现象。如顺利达塑机二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投资方向,有些项目的推进积极性减小等。同时受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实力不足的双重制约,导致部分项目推进缓慢,项目优势较难在近期转化为我处经济竞争力。

三是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在市场危机中展现生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同行业技术领先的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反而是一种机遇。如松灵电力设备、明珠钢结构、顺德塑机、建华食品机械等订单

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松灵电力投资1亿元占地100亩的二期即将开工建设。

三、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

目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制约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瓶颈很多。主要有:一是原材料价跌过快。去年及上半年原材料价格猛涨,下半年价格猛跌,原材料价格波动大而不稳带来连锁效应,产品价格严重下降,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过高,负债经营,加之很多供货企业停产、破产,导致企业举步维坚,生产困难。二是市场萎缩低迷。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用货企业限产、停产及至破产,造成市场萎缩,产品无法销售。同时,不少加工类企业工艺简单、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额低,销售途径狭窄,无法在短时间内拓展其它市场,很难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立足。三是资金不足。虽然国家出台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降低了银行贷款利率,调增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但是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不足,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下,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加紧收缩银根,对中小企业实行“限贷”、“惜贷”、甚至“停贷”。尤其是一些国家加工贸易限制类产业,更是无法从银行贷款。四是企业规模小,处在产业链的底端,抗风险能力弱。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带来了产品的快速降价,很多产品卖不出去,库存压力加大,企业维持艰难。五是企业基础管理缺失和弱化。不少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管理体制比较混乱,人员比较复杂,不具备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能推行流程优化、效率明显、节约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四、我处规模以上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于我处的发展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我们要理清工作思路,既要准确分析把握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要抓住国内外经济形势呈现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促进我处经济平稳发展。目前,针对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增大政府的投资来发挥带动作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并且

提出了放宽金融政策、鼓励出口创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等10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对我处企业发展又是一个良好的机遇。通过调研发现,很多企业自身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一是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目前,我处很多企业实行财务从紧政策,压缩各种开销,建立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同时,缩短物流链,降低物流环节费用,注重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全员劳动生产力。

二是回笼资金,抓产品技术改造和节能改造。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一方面利用这个时间,企业集中精力追缴货款,清理外债,回笼资金,为下步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适时进行产品技术改造和节能改造。

三是加大投资,加大市场开发。有很多企业为开拓市场,派出人员在外地寻求市场,改变以前在家等客户上门。

四是极力留住人才。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仍未裁减或辞退员工,员工工资不减,待遇不变,为企业业的蓄势待发提供人才保障。同时稳定了企业,也稳定了社会。

五、建议

一是提供政策扶持。支持中小企业多渠道融资。央行、财政部等部委于2008年8月18日提高了个人贷款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并拟进一步扩大政策支持对象范围及拓宽财政贴息资金渠道,以缓解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建议政府做好与银行的工作协调,相应出台包括财政、金融和其它功能性政策,建立灵活、有效的信贷机制,搭建多种形式的融资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发展。同时,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简化办事流程,降低企业交易成本。鼓励企业扩大出口。

二是加强政策指导和服务。要加强与企业在出口政策、形势预测、市场分析等方面信息的沟通、共享和互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出口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审批和服务效率,为企业出口提供宽松和谐的发展

环境。劳动部门做好企业裁员职工的劳动社保及再就业培训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合理解决裁员生活出路,维持社会稳定。

三是研究政策,抢抓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发展标准化农业、加强农产品品质监管、实施土地合理流转等强农惠农的具体措施,为招商引资发展农业产业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建议政府研究这一政策,出台新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用以指导招商引资工作。要积极引导企业抢抓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机遇,适时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注意引进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设备,抢抓市场调整机遇。对企业出口的产品,及时办理退税;对因资金困难等原因符合延期纳税条件的企业,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可延期缴税。

规模经济的终结 第6篇

从某个程度上来说,过去确实是这样,但现在情况变了。数字技术已经明显夷平了竞技场,竞争机会因此均等了很多。初创企业一夜间成为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而像柯达(Kodak)和百视达(Blockbuster)这些知名品牌却每况愈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形势的变化给企业管理者们带来了莫大的挑战。虽然目前仍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与规模相伴的劣势常常压倒规模优势。大企业需要取悦众多客户、庞大的员工队伍还有顽固守旧的机构投资者,这往往导致它们制订的战略过于僵硬,缺乏灵活性。想在新经济环境下打造竞争优势,我们就需要一种新的竞争策略。

规模经济

规模对企业而言有重大优势,这个概念有两大理论基础。第一个理论基础是英国经济学家兼作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在1937年所著的开拓性论文:《企业的性质》(Nature of the Firm),他还因这篇论文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该文认为,企业组织的功能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尤其是信息成本和搜索成本。

第二个理论基础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概念。他认为,企业需要优化价值链,价值链包括投入到产品或服务生产方面的全部企业活动。虽然波特没有直接地主张奉行垂直整合,但的确论证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扩大规模,通过他提出的五力分析框架,充分发挥价值链的优势。

上述两位学者都认为,规模优势不仅意味着通过降低管理费用与生产成本比来提高效率,还意味着企业得以通过更准确的信息,对市场施加影响力。实际上,他们都认为规模更大的企业还更精明。

不过,正如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丽塔·冈瑟·麦格拉思在新书《竞争优势的终结》(Rita Gunther McGrath, The End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中指出的那样,现在企业拥有哪些资产不大重要,重要的是可以使用哪些资产。

规模失灵

当亚马逊公司的老板杰夫·贝索斯斥资2.5亿美元收购《华盛顿邮报》时,世人为之侧目。毕竟,《华盛顿邮报》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报刊机构,创办于1877年,因报道水门丑闻等重大突发性新闻而家喻户晓。这家报刊旗下有640名新闻记者,它传奇的历史带来了非同一般的影响力,正好体现了科斯和波特宣称的那种规模优势。

不过在2011年,成立短短六年的《赫芬顿邮报》却以3.15亿美元的高价盘给他人,这家报刊只有寥寥几个新闻记者。无论按哪个传统的标准来衡量,《赫芬顿邮报》在规模或地位上都比不过《华盛顿邮报》,可是身价更高。这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答案主要在于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主任詹姆斯·马尼卡(James Manyika)跟我谈论数据分析时讲述的内容。他表示,哪怕两家企业的规模一样大,处于同一行业,IT预算一样多,争夺同一批客户,各自利用技术的能力也迥然不同。

很显然,数字技术已造就了一种新的语义经济;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能否使用资产与规模大小失去了必然联系。当企业可以普遍或近乎普遍地使用资产时,规模其实不太重要。

权力的终结

正如政治学者莫西塞斯·纳伊姆在新书《权力的终结》(Moisés Naím , The End of Power)中解释的那样,这股趋势现在已经蔓延到了商界之外的广泛领域。无论政府、宗教界还是战场上的军人,大家都不得不学会接受规模优势日渐式微的现实。

他说:“现在更容易获取权力了,但想运用权力或保留权力更难了。”我认为,这番话精辟地概括了当下的情况。倒不是说规模大是坏事,而是说规模大根本无法像以前那样为企业带来优势。现如今,权力的传统象征(规模仅仅是其中一个象征)提供不了多大的保护。

事实上,这个世界已变得更加不稳定。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我们都已依赖于伴随更紧密的联系而来的相互依存。如果某个地方发生了某件事,它会影响其他地方的局势。你再也无法做到与世隔绝。

丽塔·冈瑟·麦格拉思说:“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下,最危险的状态是稳定而不是变化。”她说的很对。大企业过去能够依赖静态平衡的局势,确保永远屹立不倒。那样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而且极可能再也不回不来了。

新时代需要新方法

规模劣势一向就存在。连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那篇著名论文中也表示,到了一定临界点,组织成本会抵消规模优势。我们眼下就处于这种情况,只不过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已大幅下降,而组织内部的做事方式很少跟得上步伐。

幸好,目前有众多策略有助于限制组织成本,克服规模劣势。下面是其中三个策略:

网络化组织: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中,企业通过官僚层级体系运作可以行得通。命令从上头传下去,在组织底层得到贯彻落实。员工认真执行任务就可以领到薪水。不需要员工思考,也未必鼓励员工思考。

略带夸张地说,如今疯子打理疯人院,于是管理层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组织的网络化,帮助疯子打理好疯人院。Yammer等数字技术在这方面有所帮助,一些其他策略(比如最佳实践项目、开放办公室计划和内部培训计划)也可以很好地鼓励“异花传粉”般的交流。

开放式创新:创新在过去是关起门来、严格执行的一项活动,如今大企业在通过创业孵化园和开放式API(应用编程接口),以及通过创新中心(Innocentive,一家位于美国麻省的研发供求网络平台)和宝洁的联发(Connect + Develop)等平台,学习如何开放和合作。

这不失为集两者之长的一个好法子。开放式创新有助于结合小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以及大企业才有能力提供的资源。

模拟:近些年来,企业界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之一是,可以使用大数据来模拟商业活动。企业主管们不用再在枯燥乏味的董事会争辩数月之久,他们现在可以潜心研究众多的“假设分析”场景,并在成本低廉的比特虚拟世界,而不是在费钱费时的原子现实世界里面逐一检验。

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等新一代公司每天在运行成千上万个试验。在最近的美国总统竞选中,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所谓的“精英”团队没完没了地制定战略,而奥巴马的团队每晚要运行6.2万次模拟。最后的结果再明显不过了。

新的策略游戏

在奉行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和五力分析的旧经济下,管理者的任务是通过加大企业在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竞争优势。而在新经济下,丽塔·冈瑟·麦格拉思认为,“瞬间优势”(transient advantage)更切合现实。我们日益生活在充满不确定性,而非一成不变的环境下。

换句话说,在旧经济下,管理者如同下国际象棋。成功之道是比对手先看到下一两步。不过,新的策略游戏更像是玩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你执行任务,赢得新的技能和本领,但又转而寻找新的任务。

所以,规模不再是过去那样了,苦心孤诣打造企业帝国的旧日子早已远去。在新经济下通过竞争赢得成功更像是条漫漫征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项目。你必须有清晰的目标,不断磨炼技能,只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任何多余的完全是一种累赘。

(作者是博客DigitalTonto的作者,沈建苗翻译)

我国金融发展规模影响因素探讨 第7篇

通过研究以前学者对影响因素的选取并且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 发现我国金融发展规模主要受经济因素、经济结构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资本投入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主要表现为GDP的发展水平, 经济结构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贡献率, 政治因素主要表现为当年政府财政支出与当年GDP的比率, 社会环境因素城镇化水平, 资本投入主要表现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金融发展规模的直接因素, 二者呈现出反比例关系;经济结构因素是决定我国金融发展规模的一个因子, 第二产业贡献率增加, 相应的金融发展规模也会增加;政治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我国金融发展规模的两个间接因素, 政府财政支出与金融发展规模呈负相关关系, 二城镇化水平与金融发展规模成正相关关系。资本投入也是一个影响金融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 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会引起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 反之, 缩小。于是最终确定了以衡量金融发展规模的麦氏指数 (M2/GDP) 为被解释变量, 以经济因素、经济结构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资本投入为解释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

模型初步设定为:

Yi=β0+β1X1i+β2X2i+β3X3i+β4X4i+β5X5i+Ui

其中Y表示麦氏指标 (M2/GDP) 、X1表示经济因素 (GDP) 、X2表示经济结构因素 (第二产业贡献率) , X3表示政治因素 (当年政府财政支出与当年GDP的比率) , X4表示社会环境因素 (城镇化水平) , X5表示资本投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 、Ui表示随机误差项。

根据参数估计结果得出回归方程为:Yi=-1.204-0.051X1i+0.004X2i-0.415X3i+0.076X4i+0.043X5i

1 实证结果及分析

在经济学和统计学层面上进行检验。

1.1 经济意义检验

β0=-1.203629, 表示在剔除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资本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下, 金融规模指数Y为负值, 由此可见金融发展规模的大小与上述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同时, β1=-0.051033表示金融规模指标随着GDP的增加而减小, β3=-0.414663表示金融规模指标随着财政支出随GDP的增加而减小。

同样。β2=0.00388, 表示金融规模指标随着第二产业贡献率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产业贡献率每增加一个单位, 金融规模指数增加0.00388个单位。同时β4与β5为正数表示金融规模指标随着城镇化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1.2 统计学检验

1.2.1 拟合优度检验

R2=0.975664, Adjust R2=0.968904

上述结果说明, 估计的样本回归线方程可以解释96.89%的估计模型, 拟合优度较高, 很好地拟合了样本观测值。

1.2.2 T检验

(1) 提出假设。

H1:βi不全为0 (i=1, 2, 3, 4, 5)

(2) 比较T值。

查T统计量表可知t0.025 (18) =2.1

T t0.025由上述估计结果可知:

β1的t统计量绝对值=3.987797>2.1=t0.025 (18)

β2的t统计量绝对值=1.458102<2.1=t0.025 (18)

β3的t统计量绝对值=0.410845<2.1=t0.025 (18)

β4的t统计量绝对值=8.596195>2.1=t0.025 (18)

β5的t统计量绝对值=3.349615>2.1=t0.025 (18)

(3) 分析结果。

有上述结果可知:t1、t4、t5绝对值都大于2.1, 所以否定H0;t2、t3的绝对值都小于2.1, 所以接受H0。

1.2.3 F检验

(1) 提出假设。

H1:βi不全为0 (i=1, 2, 3, 4, 5)

(2) 比较F值。

查F统计量表可知:F0.05 (5, 18) =2.77。

由上述分析结果知, 线性回归方程F统计量的值=144.333>2.77=F0.05 (5, 18)

(3) 分析结果

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出:拒绝原假设, 肯定备择假设, 总体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2 得出结论

(1) 在剔除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资本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下, 金融规模指数为负值, 由此可见金融发展规模的大小与上述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2) 金融规模指标随着GDP的增加而减小, GDP每增加一个单位, 金融规模指数减少0.051033个单位。由此可见, GDP的发展水平对金融规模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3) 金融规模指标随着第二产业贡献率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产业贡献率每增加一个单位, 金融规模指数增加0.00388个单位。第二产业贡献率衡量的是工业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 第二产业贡献率越高, 说明我国工业化水平越高, 进而带动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

(4) 金融规模指标随着财政支出与GDP比率的增加而减小, 比率每增加一个单位, 金融规模指数减少0.414663个单位。在金融规模发展的过程中,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守夜人的政府, 必定会对金融规模的发展起到适度的干预作用, 一般情况下, 政府干预的越多, 金融市场发展的自主性就会越差, 运作效率就会越低, 从而影响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

(5) 金融规模指标随着城镇化率的增加而增加, 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单位, 金融规模指数增加0.076204个单位。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水平越高,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越高, 这就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故金融发展规模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扩大。

(6) 金融规模指标随着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 金融规模指数增加0.042631个单位。社会固定资产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的进程, 政府预算投资在投资总额中的地位迅速下降, 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私人储蓄通过银行贷款渠道和资本市场投资, 已经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私人自筹资金投资以及外资投资在总投资的地位逐步提升, 对我国的金融规模的发展壮大发挥了积极作用。

3 解决措施

3.1 争取信贷支持再上新台阶

各家银行要发挥好融资主渠道作用, 争取今年信贷规模稳定增长, 大力开展创新型业务, 提供综合性融资服务。

3.2 多层次利用资本市场

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扩大债券市场融资总量, 积极利用保险资金。

3.3 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创新

创新项目融资机制, 支持面向“三农”的金融创新, 积极谋划、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工作, 推动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 支持在重点领域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

3.4 下更大功夫完善金融体系

加快引进各类金融机构, 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 推进城市金融机构向市县延伸, 提升政府投融资公司发展水平, 积极引进金融人才。

3.5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积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坚决守住不发生地区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影子银行的监管, 依法打击各类违法金融活动, 积极稳妥做好各类违法案件处置, 确保金融稳定、社会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严厉打击失信行为。

参考文献

[1]谢家智, 王文涛.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率:影响因素与传递机理[J].财贸经济, 2010.

[2]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4.

[3]谢伏瞻.研究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和措施[D].中国地质大学, 2003.

[4]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11.

社会融资规模和金融业综合统计 第8篇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金融业统计,货币调控政策

一、社会融资规模概述

社会融资规模指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时期内,经济实体从金融体系所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社会融资规模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金融机构为经济实体提供的资金支撑,其包括了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全部资金,如分金融业务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等;二是经济实体通过市场经济在各个证券市场中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等,以及由此而获得的资金支持;三是其他金融机构产生的如贷款、产业投资等资金。

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有效的监测,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个地区的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中获得的资金总额进行科学的把握,一方面能够对全国社会融资规模进行科学的比较,对货币供应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则能够通过对某个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状况进行分析,来对当地经济宏观经济的调控情况进行掌握。

(一) 社会融资规模在事实上已成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由于货币流通具有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特点,因此货币供应量不可能有相对应的地区性指标,也就是说没有地区货币供应量这一概念。而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指标显然可以有与全国性相对应的地区性划分,这样就避免了货币供应量的不可比性,更有利于及时掌握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相关信息。

(二) 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贷款指标反映政策的松紧度有很大的缺陷

由于没有地区货币供应量这一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区域分析中,货币供应量就缺乏可比性。因此新增贷款这一指标就成为反映某地区货币政策实施的松紧度的最主要指标。

二、调整社会融资规模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保证资金的投向更多地向实体经济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并且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的基础,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使得我国在融资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为此,我们应当对资金的投向进行有效的把握,避免其产生脱实向虚的现象,防止以钱炒钱的现象出现,同时要防止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针对资金投向的问题,我国各大金融机构也采取了积极的政策,防止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例如从股市的角度出发,对于股市账面的基本涨跌变化能够充分体现其晴雨表的作用。如果从股票市场中能够对企业的融资和金融配置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把握,同时在企业发展和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则能够对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真实的反应,也就是说,股市充分体现了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作用。另外,从金融市场的角度出发,其主要的资金作用在于为企业和社会经济活动服务,这也充分体现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作用。

(二)加大对微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微小企业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金融服务体系在普遍加大对大中型企业的融资支持的同时,需要注重对微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信贷结构方面,我国也做出了科学的调整,并且着重加强对在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建设,对于符合政策的微小型企业,对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更新给予更多的信贷支持。与往年相比,今年我国加大了对银行信贷投放步伐的速度,尤其是对于微小型企业、三农、保障性住房等几个方面的信贷支持。另外,在建立统一的征信平台方面也要加大建设力度,这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瓶颈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有效的防范金融危机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对金融危机的防范也成了当前金融工作会议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今年的金融工作会议汇总提出,要坚持将金融危机的防范和化解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并且持续的进行。当前,我国正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下行的双重风险,在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金融结构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要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要发达国家中吸取经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同时,在国内推广一些能够满足实体经济需求发展的证券化产品。另一方面,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建设,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存在着政府债务规模偿还方式不合理的现象,这些可能会引起宏观经济的较大波动,为此,相关人士认为,中央政府有必要提出一系列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方案,并且推进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金融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尤其是在社会融资规模方面,不断的增加,这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不断增强,国内金融市场面对日渐增多的外汇业务,如何科学的控制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应当不断地加强对社会融资规模的研究,使其在金融行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水.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扩大社会融资规模[J].商, 2012 (03) .

试论我国金融发展的规模及影响因素 第9篇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现状与规模

我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不断的推动金融业技术改革,引进专业人才并加大培训力度,从长远利益考虑,可以减少融资成本,技术的提升会促进经济的良性增长。从经济体制革新的角度出发,认为金融体制的革新必然会形成新的金融格局,得出金融体制的改革会推动经济的发展。虽然在我国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已经渐渐成熟,但是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也没有哪一个结论和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在有些研究结论的指印之下,譬如,金融体系的规模和效率对经济的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使得金融业的发展只关注规模的扩展和效率的提升而忽略了金融具体业务的质量。所以,在这些严重不一致的理论引导之下,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变现为:规模不断扩张、金融体系质量明显不高。随着金融体制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经济的增长对金融行业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金融体系的效率已经成为能否促进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也是相关也就课题应该努力探究的方向[1]。

二、我国金融发展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金融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联系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对于国外学者来说,主要考查的是金融发展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影响关系,金融发展会带动市场经济结构的变化,所以国外学者认为金融的发展只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侧面因素,他们主要研究的重点放在产业的发展,很少涉及产业的结构和体系。通过研究金融的发展规模和产业成长之间的联系,国外学者发现,金融的发展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所以在外来资本融资成本不断下降的情况之下,新企业便会迅速崛起,这也同时体现了新的产业增长的形成,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市场体系的欠缺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投资和企业的成长,金融发展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和产业的集中度。在相关的研究中可以发现,金融体系主要分为美国主导式金融体系和德国主导式的金融银行体系。

在推动经济不断增长的层面来看,不必探究哪一个体系更加科学或先进,但是,在促进企业的成长方面,两种模式各有不同的积极意义。两者都认为一旦企业的投资趋于成熟,银行体系便会先进于金融体系。在金融体系欠发达地区,金融体系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成长空间较大的企业,对于可能会迅速衰退的企业则无人问津。国内学者对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并不太多,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水平相对落后,金融结构的调整速度缓慢,这严重阻碍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滞后,导致金融和经济的增速放缓。

三、我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900)

金融体系作为一种复杂网络系统,金融系统的主体金融中介(银行、证券公司等)充分动员国民储蓄资源,广泛吸收和积聚社会储蓄,通过自身金融体系的中间运作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速度,把资金配置到资本边际效率最高的项目中去,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最终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说金融系统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风险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存在“门槛效应”,是多投入、多产出的生产系统。

1、金融市场的开放性程度

开放的金融市场能够使得本国的金融企业参与到国际金融的竞争中去,进而可以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也必然带动一系列的经济效应。金融体系相对较弱时,提前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会严重影响本国金融企业的发展。所以,在本国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备的阶段,要适度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对于金融对外开放度的控制,有关学者也做过相关研究,金融的开放度直接反映对外投资开放度,也是以WTO的开放度来衡量。对外金融贸易的开放度和投资开放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只不过两者分别注重资本和市场贸易。

2、金融体系的效率

金融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效率息息相关。金融发展贸易能够冲击甚至打破国内金融市场的垄断,同时能够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水平。我国金融体系效率的提升决定这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程度,进而影响着金融的发展。

3、外资的流动以及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

专家指出,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发展中的优势地位的参数是FDI,我国学者同样指出FDI和金融发展之间相互促进。在研究中是把海外的投资总量直接流入到外资中进行计算的。金融发展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一部分,金融的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贸易发展的结构、措施以及规模都会金融服务贸易产生影响。所以外资的流动以及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对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金融的相关政策

金融体系的效率影响这金融的发展,国家的金融政策对金融体系的效率产生影响,进而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国际金融的相关政策主要设计金融行业的监管,金融体系的创新以及金融服务贸易的调整等。金融相关政策是整个金融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金融政策可以引导金融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金融的消费者会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而参与其中,金融行业的生产者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和相关规范进行安全生产。同时,金融的相关政策会对外来的金融投资者产生影响,只要政策限制,就会降低外企在国内金融中的竞争,同时在经济疲乏的时候,可以大体提倡外资的入驻,这样可以冲击国内金融的发展,在竞争中完善自己的产业结构、提升自己的不足、借鉴外企的成功经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每天都在经历不同的变化,只要牢牢把握影响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金融体制的改革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的革新,而且随着金融行业发展的不段深入,开放性模式使我国的金融体系效率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还需加强,资源浪费、专业人才流失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明显阻碍了金融体制的转变和经济的发展,所以,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不应局限于金融规模的扩大,更加要注重金融质量的提升,使各个层面有序发展。金融体系效率的区域性差异显著,金融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得金融资源快速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使得地方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被拉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应该从金融整体水平的提升上出发,不断的促进地方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进而提高整体金融体系效率,保证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体系效率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取决于金融效率的提升,所以相关政策的引导同样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

[1]余官胜.东道国金融发展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动机异质性视角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03:138-145.

[2]霍伟东,邓富华.金融发展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08:145-155.

金融规模经济 第10篇

金融危机仍会蔓延

尽管”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已经实现了国有化,美林被美国银行成功收入囊中,雷曼已经寿终正寝,AIG获得了美国政府850亿美元的贷款援助,但华尔街金融危机却并不会因此划上句号。

华盛顿互惠银行成为次贷危机的又一牺牲品。这一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今年前两个季度已经亏损了108亿美元。尽管,美联储积极为它寻找私营买主和外部市场注资,但仍避免不了华盛顿互惠银行遭遇雷曼式劫难。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次贷危机对金融市场的破坏性已经传导到了货币市场。在美国,货币市场多用于短期资金融通,通常是收益稳定、风险很低的投资工具。购买这类市场的基金,也被认为是储蓄的一种很好替代方式。但是,目前极度动荡的美国金融形势已经让投资者信心产生动摇,在他们纷纷将各类资产变现的同时,基金公司面临着赎回甚至不得不清盘的压力。根据监测机构iMoney Net的数据显示,仅在9月17日前的一周时间,美国货币基金市场上投资者就抽回1690亿美元的资金,导致货币基金市场总市值急剧萎缩5%,而且这种情况对于规模在3.4万亿美元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行业闻所未闻。

对冲基金可能是货币市场中最容易出问题的领域。在美国,许多对冲基金是靠借贷资金(即运用杠杆)来扩大收益的,但由于各家银行都面临着资产减记的压力而惜贷,导致目前很多对冲基金的资金来源被封死,从而令其利润受到挤压。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转向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数量在减少,而且不断有人在撤资。这些不详之兆都会导致未来数月有更多的对冲基金倒闭。

随着风险资产的被抛售,投资者前所未有地涌入美国国债以求自保,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和收益率的扬升。目前公司债券和美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之差已经升至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垃圾债券的收益率比美国国债高出9个百分点以上。货币市场是短期融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而在债券收益率走高的前提下,短期融资市场必然受到遏制甚至陷入停顿,而这种情况又会迫使银行减少同业短期资金拆借的额度,从而令银行不断减少的资本金进一步枯竭。

信用违约掉期(针对与公司债和按揭证券相关的资产违约提供的保险)是未来可能发生风险的高危地带。目前信用违约掉期覆盖的债务规模超过62万亿美元,而且信用违约掉期的最大卖主就是AIG,其为超过4460亿美元的信用资产提供了信用违约掉期。但随着金融机构特别是AIG恶化的财务数据公之于众,投资者不仅担心交易对方能否履行合约,更担忧AIG对违约交易是否具有提供保险服务能力。果如此,目前发行在外的大量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将成为一张废纸,金融机构资金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我们还须指出,在参与次贷产品及其金融衍生品的主体阵营中,除了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外,还有许多非金融类组织。在这些企业供给大量抵押贷款的前提下,借款方大都运用杠杆手段进行投资,比率甚至达到其资本基础的20倍或者30倍,而一旦这些杠杆式资金发生周转性危机,其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冲击也将成倍放大。

史上最大救援之举

对于金融危机的严峻现状和未来走向,美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警觉和重视。正如布什日前在白宫玫瑰花园的讲话中所指,“美国经济正面临空前的挑战,而我们也在用前所未有的行动来应对。”

金融重建计划可以看成是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对金融市场力度最大的干预措施。按照这一计划,美国财政部将成立一专门机构,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收购金融机构手中巨大的按揭不良资产,而且政府将持有这些按揭至期满,平均年期为7年,等到市场恢复需求后再把它们售出。据悉,这项收购计划将动用财政部至少7000亿甚至上万亿美元的资金。受此影响,原来准备出资50亿美元从“两房”手中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资金额度将提高至100亿美元。

对于货币市场的“输血式”救助也为美国历史所罕见。日前,美国财政部宣布动用500亿美元的外汇稳定基金为美国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持有资产提供担保,与此同时,美联储表示扩大紧急贷款计划,资助商业银行从货币市场基金购入资产票据,以缓解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不仅如此,美联储已经批准两项向金融市场注资的法规,包括银行控股公司和州际银行将享有美联储在某一法律的临时有限豁免权。

鉴于股票市场的不稳定状况,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了严禁卖空交易的禁令。卖空是股市上的一种投机行为,指的是投资人从券商手里借入看跌的股票并抢先卖出,等股价降低时再买回股票还给券商,利用差价来谋利。目前,799种金融类股票被禁止卖空,时间为一个月。SEC宣称,如果需要,将延长禁令的时限,甚至不排除扩大禁令的实施范围。

致力于运用国内政策工具进行空前救市的同时,美国政府对外与主要经济体寻求联合的态度也可谓空前。日前,美联储宣布,将授权全球几大央行的美元掉期协议规模提高1800亿美元。外国央行可以通过美元掉期协议这一安排,从Fed获得美元资金。受此影响,欧洲央行目前与Fed的美元掉期协议规模将从550亿美元提高到1100亿美元,瑞士央行的美元掉期协议规模将从120亿美元提高到270亿美元。另外,Fed还首次与日本央行、英国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实行货币掉期协议,规模分别为600亿美元、40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上述掉期协议均将于明年1月30日到期。

美国政府目前之所以对金融市场竭尽全力,除了对金融时局的清醒认识外,当然吸收了前车之鉴。当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发生时,Fed本应放松货币政策但却顽固收紧了钱袋子,这一经典错误延长了美国经济的衰退时段。无独有偶,当1990年代日本陷入陷入危机泥沼时,美国敦促日本采取果断措施处理其问题银行,但日本没有接受建议,结果危机持续数年之久。以史为鉴可知兴颓。今天的美联储主席贝南克显然不想重蹈Fed在大萧条时期的覆辙,而美国财长鲍尔森同样也不想重复日本在1990年代犯下的错误。

在利弊得失之间

美国政府一个又一个的政策“大手笔”无疑缓解了金融市场的危局,并有可能引导情势向乐观的方向发展,不过,由于政策力度很大或者可能出现偏差,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甚至负面效应也值得认真度量。

“政府干预”是否超越边界和“金融寡头”的出现是市场所垢病的重要话题。当美国财政部接管“两房”时,“有形之手”完全伸进了商业房贷市场;当美联储拨出巨资为贝尔斯登纾困时,政府之手已经伸进投资银行,当政府决定接管AIG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行政力量开始深入渗透保险业,而如今政府大规模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结果,更表现为行政权力向商业领域的大幅延伸。许多专家认为,美国大萧条之后生成的金融“自由化时代”已经或即将被“政府干预时代”所替代。不仅如此,在美国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下,摩根大通收购了贝尔斯登,美国银行收购了美林证券,这种兼并将缔造新的金融寡头,政府日后可能更容易被大型企业“绑架”,为将来的金融稳定埋下隐患。

财政赤子的巨量攀升是一系列拯救行动后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政府对受次贷重创的美国金融巨头的援助已达到6000亿,而仅仅一个“金融重建计划”所需要的资金就等于美国一年的军费开支。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在经济持续疲弱,政府开支显著增加的情况下,美国财政赤字在9月底本预算年度结束时将达到4070亿美元,而在10月1日开始的新财政年度中,财政赤字将刷新纪录,达到4820亿美元。为此,美国已将国债最高法定限额从现有的10.6万亿美元提高到11.3万亿美元。

对于投入巨资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所能产生的“杠杆效应”也值得怀疑。按照收购程序,金融机构将对持有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资产各自提出报价,政府从中选择最低报价进行收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收购价格过低,意味着银行不得不以较大折扣出售不良资产,并在其资产负债表上记入巨额损失,这可能导致银行本已脆弱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而如果政府以较高价格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则未来在出售这些资产时可能出现巨额亏损,这意味着广大纳税人将为这场金融大救援埋单。

当然,和任何私营公司一样,美国政府向金融机构慷慨注资不可能不求回报。以向AIG提供贷款支持为例,美联储提供的贷款利率不仅比伦敦银行同业拆息高出8.5个百分点,而且作为贷款的回报,联储还取得了AIG80%的股份。众所周知,AIG旗下的人寿、家庭财产和汽车等保险项目一向被视为优质而稳健的业务,而通过注资来解决其在投资领域蒙受的损失,美国政府不仅可以收取一笔可观的利息收入,还可以等AIG起死回生后出售手中股份获得惊人的红利。

金融规模经济 第11篇

关键词:广东省GDP;信贷规模;DF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

一、引言

金融机构信贷数量对于广东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广东省GDP从1990年的1471.84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35696.46亿元,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也相应地由1990年的1209.21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30655.65亿元,变化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金融机构信贷数量与GDP的增长存在密切的关系,两者的增长具有一致的趋势。

近几年国家把金融机构信贷额度控制作为了一种货币政策手段,通过调节银行的信贷资金数量来调整市场中的流通货币数量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研究广东省GDP增长与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广东省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政策实施效果的预测。

二、数据选取

本文把信贷资金划分为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由于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性质和用途不同,所以它们对GDP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这里选取1990—2008年广东省金融机构人民币短期贷款余额和长期贷款余额作为解释变量。数据来自于中国金融年鉴。数据处理及分析运用Eviews5软件。

三、单位根检验

用DF检验法对广东省1990—2008年GDP、短期贷款余额和中长期贷款余额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GDP与中长期贷款余额是二阶单整的,即经过两次差分处理之后是平稳的;而短期贷款余额是一阶单整的。检验结果如表1。

平稳性检验的结果说明了广东省GDP的变动与中长期贷款余额的变动很有可能具有相同的趋势,也即是说广东省GDP的增加值△GDP与中长期贷款余额的增加值△longloan可能存在协整关系。相对来说,短期贷款余额的变动比较平稳,利用短期贷款余额变动预测和解释GDP变动可能不太理想。

四、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可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通过协整检验的时间序列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Johansen检验,广东省GDP增加值△GDP与中长期贷款余额的增加值△longloan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结果如表2。

接下来估计△GDP与△longloan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为了使协整方程有更好的经济学解释意义,这里估计ln△GDP与ln△longloan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通过估计得出的误差修正项即ln△GDP与ln△longloan的协整关系为:

ln△GDP=4.89+0.38ln△longloan

对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DF平稳性检验,结果证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说明ln△GDP与ln△longloan的协整方程性状良好。

五、结论

通过对广东省GDP增长与广东省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余额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短期贷款余额相比较GDP和中长期贷款余额稳定,GDP的变化受短期贷款余额的变化影响不太明显。

2.中长期贷款余额与GDP的增长有较明显的相同趋势变化,中长期贷款余额是解释GDP增长的一个有力变量

3.广东省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度增加值△longloan与广东省△GDP年度增加值△GDP之间的弹性关系约为0.38,即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度增加值△longloan每增加1%可以带来GDP年度增加值△GDP增加0.38%。

参考文献:

论城市规模经济与城市规模发展 第12篇

所谓城市规模, 通常是指城市的土地、人口及经济等方面的数量规定, 它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时间内, 构成城市的各种物质和经济要素的集聚程度和数量多寡。通俗地说, 城市规模就是城市的大小, 它是城市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大小的标志, 是一个含有社会经济意义的数量概念。

按照城市内集聚的要素不同, 可以把城市规模分为城市空间规模、城市人口规模及城市经济规模这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其中, 城市空间规模是指城市占用、使用土地范围的大小, 通常是指城市建成区的土地面积;城市人口规模是指城市人口的数量, 通常以市区的常住非农业人口作为标准;城市经济规模是指城市经济中诸经济成分, 诸产业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诸方面在城市空间范围内量的聚集程度, 它是城市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 一般用城市资产规模、城市市场规模和经济当量等复合指标来表示。城市资产规模是指城市自身所拥有的财产规模, 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它是城市规模扩张的基础, 城市资产规模越大, 城市规模相对也越大。城市市场规模是指城市市场的数量、等级、辐射力以及市场交易流量。市场规模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城市规模扩张是否具有较强的张力, 市场规模越大, 这种张力也就越大。经济当量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 主要反映在一定城市规模下的单位经济实力。

按照城市内各种要素集聚的程度和数量多寡, 一般可以把城市规模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以及小城市等几种类型。这种类型划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具体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总数、城市人口数、城市化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政治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则将200万人以上的城市列为超大城市。人们一般都把中国的城市规模划分为五个等级, 即超大城市 (城市人口在200万以上) 、特大城市 (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 、大城市 (城市人口在50万—100万人) 、中等城市 (城市人口在20万—50万人) 和小城市 (城市人口在20万以下) 。

二、城市规模经济

城市规模经济是一种外部规模经济, 它是指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 城市生产、生活以及建设与运营的单位成本递减、经济效益递增的现象。城市较高生产力和递增收益首先来自城市规模经济, 城市规模经济还表现在居民个人、企业和城市。

从居民个人的角度来看, 城市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居民工资收入的增加和福利水平的提高两个方面。美国的有关研究表明, 城市的工资水平是城市规模的一种函数, 不同城市之间工资水平的差异可以用城市规模的大小不同来解释, 并且工资水平大致上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上升的。在消费上, 一个更大规模的城市会具有更加多样化的消费品和生产投入品, 这种多样性可以增加产出和效用, 使大城市具有更高的生产力, 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也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生活的居民能够得到相对较多的便利或相对较高的福利水平。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城市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城市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生产效率的提高及市场容量的扩大。美国58个大城市研究结果表明, 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生产率要比规模较小的城市生产率高出8%。城市人口增加一倍, 与之相联系的劳动生产率大约增长6%, 市场容量大小与城市规模大小成正相关, 市场容量越大, 企业获得的需求支撑也越大, 而且市场容量增大势必带来劳动力队伍的壮大和劳动技能的提高, 企业更会因市场容量的扩大而享受到更多更便捷的服务。这些因素, 都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从城市角度来看, 城市规模经济带来的城市规模效益是指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规模经济。是由于中间投入品的规模经济, 生产中的范围经济, 商品交易中的规模经济以及信息传递的规模经济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城市范围内的规模经济的出现。以信息传递的规模经济为例, 信息和知识的交流由行业内部扩展到了行业之间, 不仅使人力资本的的形成获得了正外部性, 而且交流作用于生产活动, 提高了生产力和工资水平。

一般来说, 城市规模与城市规模经济存在一定的正的相关性。超大、特大、大、中等以及小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存在较大的不同, 这一点有不少研究并得到相同或相似的结论。在我国, 城市规模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韩士元 (2004) 选取了2000年的20个超大城市、20个大城市、20个中等城市的GDP和利税总额数据, 分别计算这些城市的人均GDP和利税总额数据, 分别计算这些城市的人均GDP、人均实现利税指标, 通过计算得到以下结果:2000年, 20个大城市的人均GDP和人均实现利税分别为20个超大城市的49%和50%;20个中等城市的人均GDP和人均实现利税分别为20个大城市的88%和65%, 20个超大城市的人均GDP和人均实现利税分别为20个中等城市的2.32和3.08倍。

城市增长与城市规模发展所谓城市增长, 其实是指城市综合体由小到大, 由弱变强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很显然, 城市增长包括量的增长和质的增长。城市量的增长包括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增长, 城市规模的增长具体表现为空间规模、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等量方面的增长。城市质的增长是指城市素质的增长, 表现为城市自组织能力的增强, 城市结构的优化、技术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制度的变迁、管理的改善、环境的优化以及市民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城市质的增长会使城市更为美丽、更清洁、更和谐、更文明、更富裕、更高效、更民主、更富有活力。

城市规模和数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其影响和制约因素包括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以及政治的文化的等多个方面。影响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等地区资源;交通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设施的供给量以及城市的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双重制约。其中, 客观因素包括城市的地形、地貌, 水资源、矿产资源、地震地质、对外交通、规模经济、科技进步, 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结构。主观因素包括:重大工程项目布局, 人口生育政策, 城市规模, 特殊优惠政策。客观因素决定城市规模的基本框架, 主观因素则对这种框架进行必要的调整。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还包括:城市的性质、城市的空间位置和容量, 城市基础设施的容量以及城市的资源条件和容量等。

城市科学研究表明, 城市比较优势、城市内部规模经济、城市集聚经济、城市技术进步、信息城市五方面是决定城市规模、等级差异的决定因素。比较优势体现较强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城市内部经济体现经济效益和效率;城市集聚度体现低成本和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是城市规模增长的内在持续动力。因为技术进步通过对城市经济增长推动城市发展;信息空间的进入权和对信息空间结点的控制权是城市成为世界城市的关键。

摘要:城市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经济聚合体, 城市化能够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 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但城市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 过大的城市规模反而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 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发生。因此, 需要研究最优城市规模, 并对城市空间规模增长进行适当的管理。

上一篇:长输原油油气管道下一篇:示范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