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调控艺术

2024-09-15

高中地理课堂调控艺术(精选9篇)

高中地理课堂调控艺术 第1篇

一、教法调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要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性, 就要对课堂中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控。在教学调控中, 首先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 才能使他们为了解决在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来投入较多的精力。在利用教法调控时, 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 而多变的、具有创新的、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

二、兴趣调控

很多人都提出过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在兴趣的作用下, 学生可以忽视很多学习上的困难, 能积极地应对遇到的各种难题。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调控,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方向的引导, 就需要把学生放到课堂主体的位置。

只有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地理产生喜爱之情, 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了兴趣, 就能使他们对地理的学习更积极。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很多知识,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 远及全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要在枯燥的地理知识中穿插一些地理小故事, 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也可以制作一些课件, 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的浩大, 体会到地理知识蕴含的丰富知识。对学生进行激发兴趣的教学时,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 要从地理问题的本质分析, 获得真正的提高。

三、语言调控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艺术, 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利用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利用语言来为学生解惑答疑所以,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对语言的运用。

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科学, 符合逻辑, 遵循语法, 通俗流畅, 学生才会乐于接受, 易于理解, 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明扼要内容具体, 生动形象, 富有感情, 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语音清晰, 音量适度, 语速适中, 有节奏感, 音乐性浓, 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 要生动形象, 造成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 要严密准确, 深入浅出, 化抽象为具体;总结地理规律时, 要抓住要领, 编成口诀, 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 可提高音量, 减慢语速, 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 可暂时变换声调, 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时, 要富于感情, 声情并茂, 使学生受到感染。通过运用语言来对课堂进行调控, 能使学生在思考和表达方面获得提升。

四、情绪调控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引导, 同时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 教师要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以饱满、热情、积极向上的情绪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情绪和教师的情绪是相联系的, 如果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带着负面情绪进行教学, 会影响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情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 教师要能对自己的情绪有很好的把握, 不把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上。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要用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充满向往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 也会满怀信心地去学习地理, 对教师提出的每个观点都深入思考, 认真分析, 使地理课堂能高效低完成。

教师在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时, 要根据内容的不同, 运用不同的情感语气。例如,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 教师可以采用激情、向往的语气。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人口问题和我国的环境问题, 教师可以用严肃的语气来表达。教师的情绪引导着学生的情绪, 学生随着教师的欢乐、生气而发生变化。所以, 教师要用心去体会地理知识中的情感, 把正确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五、反馈调控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负责知识的输入, 学生负责知识的接收, 属于单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的传输。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 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完全了解。在没有针对性的情况下, 教师的教学属于盲目性的, 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全面发展全民素质的同时, 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以, 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使他们能有效地获得知识, 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反馈调控。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例如, 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利用课前小测验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真实有效的反馈调控, 教师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和强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表情来对学生形成信息反馈, 从而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六、机智调控

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 而学生是思维处于发展变化的个体, 他们的思维随着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会产生很多突发奇想的观点。在课堂互动环节中, 不是一成不变地按照教师设定的环节进行的, 还会出现一些教师在事前无法预料的事情。这时,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机智, 灵活地处理发生的随机事件。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第2篇

教师自觉地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这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调控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教法调控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也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用教学方法对地理课堂教学加以调控,首先,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是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呆板的`、千篇 一律的教学,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情绪低落。反之,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兴而不衰。总之,地理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对地理课堂教学具有稳固的调控功能。

二、兴趣调控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而,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而应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调控艺术 第3篇

一、机智调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来自自身和学生的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对于这些偶发事件,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导致一堂课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做出反应,当机立断,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控地理课堂教学。本学期我所教的一个新班第一堂地理课,进入班级刚一上讲台就被绊了个大跟头,引起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好不尴尬,我起来后,面带微笑,平静地对同学们说:“你看,教学工作多么神圣呀,一登上讲台就为之倾倒了”。一句话既解除了尴尬,又拉近了师生距离。新课导入是多数教师所关注的,并在课前做了精心准备,但教师更要善于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一次,学生刚刚上过体育课,一个个满脸通红进入教室静不下来,我灵机一动问学生热不热?学生乐呵呵地回答了一个热字,我说,我先给大家放一段录像,好让大家凉快凉快。录像中南极洲的烈风暴雪,冰天雪地,海洋中漂浮的冰山等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入了佳境。

二、兴趣调控

好奇心是學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内在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奇。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讲述地震释放能量巨大时,若平铺直述,学生不容易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我又采用了下列描述,一次8.5级地震释放出的总能量相当于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站连续10年发出的电量总和。学生听后发出一片惊叹声,若地震能被开发利用该多好呀。在讲述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时,我采用了如下形象化数据:我国仅黄土高原每年随水一块流失的N、P、K就有3000多万吨,相当于全国化肥产量的2倍以上。在讲述我国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时,我用了这样的形象数据,若把该盆地盐全部开发出来,足够全世界人民食用上万年,仅察尔汗一处就可供全国人民食用8000年之久。地理上有许多数据需学生记忆,对于枯燥的数据,教师要善于教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珠峰海拔8848米——爬爬试吧,京杭运河长度1794千米——一气就死。对一些难记的知识点,编成口诀:如记忆我国东部14个港口城市是个不小的负担,我给学生编一个口诀:大晴天烟似青云难上宁温府广占北。非洲重要的矿产资源有铀、钍、铌、钴、锂——泥土里鼓油,通过教师的引导记忆已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成为一大乐趣,同学们也自动搞起了记忆窍门大比拼并进行交流,相互借鉴,乐此不疲。

三、语言调控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教师的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几句幽默,提醒注意,有次我发现课堂上有几位同学思想溜号,我大声说:现在咱班已有几位同学被我带入了科学的迷宫,正在那遨游呢。当有趴桌子睡觉同学时,我又说咱班又有一些同学,学习非常专注,已达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步了,一句幽默的语言,既保留了学生的面子又起到了警示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牢牢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时而将他们引入宁静的遐想,时而将他们引向思维的浪峰,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驰有致,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

四、情绪调控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教材内容时,应表现出不同的神情,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的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如讲述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时,我这样描述:“我国有数不尽的名山大川,秀丽多姿的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的避暑胜地,阳光和煦的海滨浴场,四季飘香的春城美景,历史悠久的帝王古都,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珍贵罕见的历史文物,奇异多样的花卉禽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的风土人情。”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如在讲述草原荒漠化时,我用了这样的描述:“内蒙古的呼伦尔大草原,曾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丽景象,但由于人们长期毁草,致使许多地方那种美景已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阵大风沙,回头不见家的凄凉景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破坏草原是多么愚蠢的做法。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五、反馈调控

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通过学生的眼神、情态去识别他们那丰富的表情语汇,透视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满意、有兴趣、有疑问,进而适时调整教学措施将教学继续引向深入。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第4篇

一、教法调控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从美学的角度讲, 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而, 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 也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用教学方法对地理课堂教学加以调控, 首先, 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 追求教法的新颖性, 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 地理课堂教学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 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引路, 学生走路,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 独立地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让学生积极活动, 主动参与,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 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 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 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学习热情兴而不衰。

总之, 地理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才能对地理课堂教学具有稳固的调控功能。

二、兴趣调控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 总是学习积极主动, 乐此不疲。因而, 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以趣激疑, 以趣激思, 那么, 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心理学认为,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 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 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 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 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 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 或创造地理意境, 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 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语言调控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 知识的传播, 思维的引导, 认识的提高, 能力的培养, 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因此, 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 符合逻辑, 遵循语法, 通俗流畅, 学生才能乐于接受, 易于理解, 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 内容具体, 生动形象, 富有感情, 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 音量适度, 语速适中, 有节奏感, 音乐性浓, 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情绪调控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 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 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的。因此, 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首先, 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 精神抖擞, 目光有神, 满怀激情, 对上好课充满信心。这样, 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这种激情的感染, 精神振奋, 情绪高涨。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 情绪低落, 两眼无神, 则学生也将会情绪低落, 甚至睡意朦胧, 对于教师的讲授听而不闻。

其次, 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 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的风景秀丽、资源丰富, 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 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 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 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教师的最佳情绪状态, 是学生产生最佳心理状态的先决条件之一。教师上课时进入“角色”, 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投入地理教学, 真正用情去讲授, 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 而且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 将全身心投入地理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教师教学生动活泼, 思路流畅;学生学习情绪饱满, 思维活跃。整个地理课堂教学便处在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调控之中。

五、反馈调控

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策略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调控

学生是地理课堂探究活动的主体,探究能否有序进行,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的水平和投入的程度。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这是现代高中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为此,教师在课堂探究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参与的有效性,必须加强对课堂对学生的有效调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以下几种常用的调控方式有:

一、兴趣调控

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而,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而应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如南北极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厄尔尼诺现象等,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调控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应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情绪低落。

三、语言调控

在地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高中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語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地理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

四、反馈调控

信息反馈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是单一的信息输出式课堂结构。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大,而学生反馈的信息源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里没底,教学过程的调控也往往处于盲目状态。因此,要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信息反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有练,教师要善于创设信息反馈的教学情境,开辟多种信息反馈的渠道,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哪些已达到了目标,哪些还有差距,并做出简捷、精辟、深刻的分析,及时调控教学进程,调整知识信息的再输出,扬长救失,亡羊补牢。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透过学生的眼神、情态去识别他们那丰富的表情语汇,透视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满意、有兴趣、有疑问,进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并将教学继续引向深入。

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要重视和强化教学反馈功能,创设种种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诱导学生作出及时反馈,并善于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因势利导,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就能够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最佳的程序之中,使地理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

高中地理课堂调控艺术 第6篇

关键词:中等艺术类学校,地理教学,课堂调控,有效教学

现阶段中等艺术类学校学生生源并不理想,许多是由于初中文化成绩不好而中等艺术类学校的文化分数线较低而填报了此类志愿。中等艺术类学校学生对地理课也并无多大兴趣,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地理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另外,由于比赛、排练演出及其他活动较多,因此无法保证学习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水平,积极进行课堂调控,优化学习效果,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

1. 课堂调控和有效教学

1.1 课堂调控。

调控是指调节和控制的意思,课堂调控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控制,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达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斟酌教学设计,却很难预设调控环节,因为课堂动态生成中信息发生有不可预见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

1.2 有效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有效,什么样的教学无效、低效?这是教师应当关心和多加研究的问题。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师能用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最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最有效。这就要求教师确定好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的过程,组织学生实施好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效。

2. 研究与实践

2.1 做好课堂教学设计,预先调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明确目标,充分做好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实现。

2.1.1 存在问题。

中等艺术类学校文化教学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往往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出现了以教师讲授代替学生探究、教师没做好引领与指导而强逼学生去探究的现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没有升学压力,表现在只按教学计划赶完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自己不相干;考试前布置练习、复习题,给学生施加压力,没有思考提高效率的办法。

2.1.2 确立课堂教学设计与操作原则。

教学目标设计不仅要考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而且要注重情感目标的设计。可确立以下原则:动力原则: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相结合,淡化功利,力争使学生对学问本身产生直接兴趣;主线原则:按一个主题形成问题链,先主线后延展,将延展作为探究的资源;平衡原则: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适度平衡,找准转换关键点,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适度平衡。

2.1.3 设计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幻灯、电影、电脑;适时开展学生活动,大胆创新教学方式。

2.2 组织教学,纪律调控。

中等艺术类学校的学生思维活跃,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普遍较差。所以正式上课前的纪律调控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而上课时的调控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2.2.1 坚持教学民主。

“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艺术类学校的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要充分体现他们的地位、意愿和作用,但又要服从教师引导调控,步调一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如果学生思维中萌发出新知识的幼芽,教师则要及时予以鼓励,激发他们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探求的热情,但也不能过于突出其个人的“意愿”胡说乱说。

2.2.2 突发情况处理,仔细观察区别对待。

课堂上学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捣乱课堂,各种不期而至的“偶发事件”常令教师头痛不已。例如,课堂中一学生突发怪叫、两个学生突然扭打在一起。教师不应动口就训而影响课堂气氛,要设法让课堂归于平静。教师要善于用眼睛表达情感,学生在捣乱或开小差时总会不时地看老师是否注意他,这时教师可通过眼光暗示来消除学生的捣乱和开小差的念头,用手势、身体接近暗示或者用提问或点名暗示,等等。当然,如果学生的捣乱行为影响较大时,教师可直接纠正他们的行为,提醒他们应该遵守课堂纪律。

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由于地理课的知识包罗万象,中等艺术类学校学生见识广、思维活跃,加上教师个人知识有限,而有时学生也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快速作出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扭转被动局面。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有效地调控地理课堂教学。

2.3 激发兴趣,引导调控。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往往与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是一种智慧,教师应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更要适时适度。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

2.3.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教师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堂刚开始,教师如果运用精彩的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很快被吸引,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有利于后续教学。因此,教师可适当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和电影电视节目,如美国大片《2012》、地外文明、各种自然现象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热情,层层深入。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讲到“常见天气系统”时可让学生担任天气预报员,师生合作共同主持“天气预报节目”,让学生参与教学。

2.3.2 让地理课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社会处处皆地理,地理是最开放的边缘学科,是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学以致用,许多地理知识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从中体验地理知识的价值。比如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大家都知道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出现了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我反问:“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转,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因而,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这样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2.4 语言调控。

2.4.1 研究教师课堂话语。

乌申斯基说:“语言是一条最生动、最丰富和最牢固的纽带,它把古往今来世世代代的人连结成一个伟大的、历史上活生生的整体。”教师课堂话语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研究教师课堂话语,揭示其语言本质与规律,有助于改进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帮助地理教师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语言,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和具体的话语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调控能力。

2.4.2 地理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地理课涉及面广,许多的自然现象、人文景观,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的限制,往往缺乏感性认识,使得一些教材内容也因此变得枯燥无味。教师对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化抽象为具体;总结地理规律时,要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要提高音量,适当重复,想方设法创设最佳状态,实现情感体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2.5 情绪调控。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高低相关的。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课堂上应该情绪饱满,满怀激情。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感染,精神振奋。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情绪低落,学生也会情绪低落,甚至睡意朦胧。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比如讲到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时,要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这样整个地理课堂教学便处在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调控之中。

3. 结语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第7篇

一、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生动形象的言词材料

1. 深挖教材内容, 从教材本身发现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

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兴趣。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地方语言都是很生动形象的, 如地形、地貌、地势描写的内容“有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藏北高原地貌特点是“远看是山, 近看成川”, 新疆的地形轮廓是“三山夹两盆”等。又如对环境、河流、沙漠景观的描写有:苏南运河水环境的恶化及我国水体污染的发展迅速时, 可用“五十年代淘米洗菜, 六十年代水质变坏, 七十年代鱼虾绝代, 八十年代不洗马桶盖”概括, 黄山有“奇山、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再如物产丰富的描写有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包头有“草原钢都之称”, 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又如对气候的描写有昆明的“四季无寒暑, 一雨便成秋”及“春城”之称;贵州有“天无三日晴, 人无三两银, 地无三寸平”的说法, 可以说对当地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类似的描述还有很多, 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用表情朗读, 或者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下, 就都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突出主题, 增强记忆, 达到并超过预定效果。

2. 注意学科的横向联系, 结合其他学科中有关地理方面的片段来丰富地理课堂语言。

可以把语文适当用于地理教学, 如陈毅在《赠缅甸友人》中写道:“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 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上流, 君喝川下水, 川流永不息, 彼此共甘美。”通过对横断山区怒江的描写, 歌颂了我国与缅甸友好邻邦关系, 进而使学生了解到怒江向南流入缅甸更名为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 符合现行高考的文科综合教学。又如讲到长江三峡时, 引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蹄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和《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长江三峡和江西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景象, 进而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娇美姿态, 使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到祖国山河的无限好, 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寓数学知识于地理, 如可用“若将耀斑在短短几分钟内发出的能量折算成百万吨级的氢弹, 再按地球上现有60亿人口均分, 则每人可以分到一至两颗氢弹”突出耀斑能量的巨大;可用“我国城市年产生垃圾6000万吨, 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这些垃圾有80%运往城郊堆积起来, 大有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说明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严重状况。“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据水文站观测, 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大约37千克, 暴雨时最多超过600千克。每年输往下游泥沙约16吨, 占全国外流河总输沙量的60%。如果把这些泥沙用载重4吨的大卡车运送, 每天装载110万车次, 也要一年才能运完。若把这些泥沙堆成1立方米一块, 一块接一块摆放, 可绕地球赤道转27圈”。可以用以上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树立根治黄河泥沙的雄心壮志。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因材制宜地引入其他学科的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精彩内容, 不仅能加强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加强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其知识迁移的能力。

3. 运用地理诗歌加强课堂的语言艺术。

教师要善于学习, 平时注意收集一些诗、词、歌谣或自己编写一些地理诗歌,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加以引用, 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课本知识, 并能扩大知识面。如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增强学生对东亚季风的了解, 我引用了《黄土高坡》这首歌的其中一句: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东南风, 还是西北风,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听完这段歌, 学生既记住东亚的冬夏风, 同时又为解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了基础。又如唐代诗人张藉“天星附地能为石”的佳句, 科学地说明了陨石的来历和成因;刘禹锡的“海潮随月大, 江水应春生”, 反映了海潮与南方河流涨落的规律。总之, 运用生动形象的地理诗歌增强课堂的语言艺术, 已被大多数地理教师所肯定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相信地理诗歌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4. 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谚语、古语、俗语、典故以丰富课堂语言。

谚语、俗语等都是人们长期生活和生产斗争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有些谚语或俗语看似粗俗, 但极富哲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准确及时地插入一些谚语或俗语, 有时可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在讲授“四季更替”时, 可指出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在历法上一个独特的创造, 同时, 引用一些农谚来创设教学情境。如江南农谚:“清明谷雨两相连, 浸种耕种莫迟延”、“插秧过立夏, 插无 (不) 插也罢”、“七葱、八蒜、九荞头” (闽南话念起来都是有压韵的) , 这些农谚揭示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要求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要因时制宜, 如果违反农时, 就会造成农业减产。

二、在艺术语言材料确定后, 教师要在肢体语言上下功夫

高中地理课堂调控艺术 第8篇

一、新课改下自主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方面, 很多教师都做了很好的有效的尝试, 但并不完善,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抑制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转变, 所以很多教师的地理教学仍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形成。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仍主要是说教, 而不是新课改提倡的引导式教学。而学生也仍是被动听讲, 只作为课堂教学的听众, 没有自由的课堂氛围, 无法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习惯于依赖性学习, 只能依托老师才能学习知识, 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发展都将受到限制。然而, 高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对世界、对社会、对学习已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 他们希望改变旧有的沉闷的学习模式, 他们需要可以充分展现自我的一个新的课堂氛围, 他们希望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而现今, 大多教师, 仍在课堂上使用旧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一味地单调地讲, 书面语言多, 条条框框呆板, 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动手实验等实践行为的机会很少, 探究式学习、小组研究讨论、互相交换心得体验则更少。这样, 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危害很大, 而且也无法达成新课改的要求。

2. 部分教师在践行自主学习方面过于形式化。

虽然新课改一直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但这并未引起部分教师的重视, 并未从根本上进行改变, 而只是形式化地进行了一些提倡, 致使虽然口头上一直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 但并无实质进展。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高考成绩, 当然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实际情况下, 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但现今地理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学到基础的地理知识这一层面, 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并培养其自我学习能力。不成熟的教学理念使教师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造成了部分教师在践行自主学习方面的形式化, 使其无法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二、如何打造智慧课堂, 践行自主学习

教师应认真落实“课标”的精神, 以学生为主体, 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行引导和培养, 使其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1. 要增加教学趣味性,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教师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当学生开始感兴趣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那么对于学习, 其主动性、积极性是不可小觑的。所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开始。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还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旧有的教师一味教授的教学模式, 为互动式的课堂, 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互相交流的能力, 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2. 教知识不如教方法, 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

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这和“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是一样的, 教学生再多的知识都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 提高学习成绩,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 地理图表的使用能力是必须的, 那么教师就应注重教会学生对地理图表使用的方法, 方法学会了, 对地理课程的学习也就更得心应手。而且地理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与生活进行联系, 可以多设计一些学习活动, 让学生去研究思考。

所以,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 应摒弃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尽快地由被动式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进行转变, 打造智慧课堂, 践行自主学习, 创造自主学习条件与氛围,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与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袁书琪、李冰洁.高中地理课程创新的几个重要问题[J].地理教育.2010. (03)

[2]李家清、李文田.中学地理课程改革30年回顾与启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 (Z1)

高中地理课堂调控艺术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提问艺术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62-01

1.前言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构建问题情境,提出疑问的教学方式,其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此同时,教师能从问题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来说,提问教学是沟通师生情感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

2.立足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设计课堂提问

因材施教是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因此,在课堂提问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承受力等各个方面考虑,设计满足学生需求,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高中地理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大气环境保护”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低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全球增温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和“全球增温现象的出现会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什么影响?”,这类问题较为容易,可以从教材中直接找到。针对中层次的学生和高层次的学生则应该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可以提出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环境问题所承担的义务相同吗?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需要学生针对低层次问题作出分析,进而给出相应的解析,所需要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较为广泛。

3.根据学科知识规律,注重发散学生思维

由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的,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根据地理学科的知识规律,有层次性的提出问题。一方面,是为了逐步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另一方面,由浅入深地教学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性[1]。例如: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时,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遵循:自然区位-社会经济因素的规律。首先,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从地形、气候等因素分析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趣味因素有哪些?”当学生从政治、市场和交通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地理教师在提出:“影响农业的因素有什么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有哪些?”通过步步深入的提问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学生宏观把握地理知识。

4.从基础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课堂提问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营造开放而活泼的学习气氛,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塑性问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提问,切忌平铺直叙。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的过程中,尽管过去黄土高原以前拥有草原森林和繁多的野生动物,但是经过几百年人类的掠夺和开发,如今的黄土高原已经成为荒山野岭,自然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导致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恶化的认为原因有哪些?”、“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于何处?”、“如果有一天,黄土高原的环境得到改善,你希望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这类问题都具有探究性,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2]。

5.针对地理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将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空间思维等多向思维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例如:在进行讲解新疆地形特点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把“疆”字作为学习主题,从文字的形象解释,提出问题:“三个一是指哪三座山?”“两个田是指哪两个盆地?”,当学生回答完这两个问题后,就可以轻易得到心墙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另外,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从地理教学特点出发,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如:在学习“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植树节是哪一天?”这样高中地理教师既教授学生相应的地理知识,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协调人地关系的良好理念。

6.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问题;应该遵循地理学科的知识规律,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还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另外,高中地理教师要针对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优化课堂提问艺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J].学周刊,2015,4(11):139.

上一篇:应急通讯下一篇:新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