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竞争范文

2024-05-05

贸易竞争范文(精选12篇)

贸易竞争 第1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

引言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推动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服务经济时代。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对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的加深,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也得到加快,服务贸易也相应取得了长足进展。2010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一,进口方面,中国也超越德国排名第二。但是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差距就十分明显了。2010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只有1 702.5亿美元,排名第四。而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在2009年就已达到4 700亿美元,高居榜首。需要指出的是,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是贸易逆差国。中国虽已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总量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进展显著。从规模来看,随着货物贸易的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总量也不断扩大,多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 624.2亿美元。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在近二十年里有了较大提高,但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还非常低,在最多的2009年也仅占4.5%,而美国占了14.7%。从增长率来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并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26.4%,超过世界服务进出口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2007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33%,远高于美国的14.6%,英国的18.3%。此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低靡,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为-12.2%,降幅低于世界多数国家;2010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服务出口仍保持着32.4%的高水平增长率。

2.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行业分析。

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进出口部门,2010年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 006.9亿美元、974.7亿美元和527.6亿美元。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在行业结构发展上呈现三个特点:第一,中国服务贸易在进口和出口上均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支撑。2010年运输和旅游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47%,而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通讯等在中国服务贸易中占的份额很小。第二,传统服务贸易如旅游和运输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不断扩大,而且在服务质量与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型企业相比差距还很大。第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行业进出口总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还不到20%,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服务人才的匮乏和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3.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区域分析。

从国内发展来看,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省市,中西部地区所占份额较小,区域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从国际来看,2010年,中国香港、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继续成为中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中国与这些国家(地区)实现服务进出口2 209.1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61%。由于香港的发展对国内的依存度较高,中国对香港地区保持贸易顺差;然而由于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服务业高度发达,中国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中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均表现为逆差。

二、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评价

贸易竞争力指数(TC)主要从产品的进出口数额来分析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具有简单、直观、明了等特点,能够快速反映产品在某一时点或连续某一阶段产品竞争力的变化,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标不仅考虑了一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还考虑了其面对进口的竞争能力,它剔除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波动的影响,也排除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使得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较,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贸易竞争力指数具有相当的可比性。

贸易竞争力指数也称贸易专业化指数,表示一国某一产业或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TC=(Xij-Mij)/(Xij+Mij)

其中,Xij和Mij分别表示i国(地区)服务贸易j的出口额和进口额。该指数介于±1之间。指数值越接近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指数值越接近于1则竞争力越大,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完全出口专业化;指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等于-1表示该产业完全进口专业化。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数据计算得出。

各项行业的竞争力指数在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各行业TC指数都在缓慢上升,接近平均水平,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从各行业分项目来看,旅游和运输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较为突出,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运输服务作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大头,竞争力一直较低,近年来有所提高,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产生,2009年之后TC指数又有所下降。而同为中国进出口贸易老大的旅游服务业竞争力虽然高于平均水平,但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已低于平均水平。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与保险服务的贸易竞争力非常低,进口专业化程度很高。同时,通讯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竞争力指数虽为正值,但竞争力不强,相比之下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和建筑服务发展迅速。

数据来源:根据WTO数据库数据计算得出,不含政府服务。

与世界主要服务贸易国家相比,中国的竞争力略低于平均水平,与日本、意大利处于比较劣势,美国、英国、西班牙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并有所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这些劣势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改善,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强大压力。但这同时也说明,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空间还很巨大,应该积极制定战略提升对策并落实行动。

三、制约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1. 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匮乏。

缺乏智力支持是制约中国服务贸易等新兴知识型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人才紧缺、尤其是新兴服务行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所需的外向型高等人才紧缺。加之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与中国软环境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等原因导致人才长期外流。因此人力资本的匮乏使得中国难以深入对服务贸易的研究与创新,提高服务贸易的质量。

2. 服务贸易发展结构失衡。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主要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部门,而全球对现代服务业如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服务的需求迅速扩大,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却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偏小,这也一定程度导致了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日益增大。并且中国服务贸易在地区分布上也表现失衡,难以提升整体竞争力,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

3. 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水平较低。

中国的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时间很晚,还处在有选择的逐步的开放过程中,许多行业如金融、通讯业还处在对外资禁止或部分禁止状态,对外开放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高门槛的设置不仅使中国的企业无法完全参与国际竞争,获得海外市场,也使得外资和高新技术难以进入到中国。

4. 国内服务需求程度不高。

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消费需求迅速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一个商品或产业才有得以支撑的市场,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中国由于区域、城乡、行业经济发展不均衡,收入水平存在差距,直接制约了国内对服务的需求。

5. 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立法不健全。

目前中国对服务贸易的管理还存在很多缺陷。中央和地方部门对服务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也存在差异,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诸多空白,部分已有的规定也缺乏可操作性或不符合国际规范;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分工不明,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这就造成了经营混乱、行业垄断,不利于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四、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高等服务人才。

首先,中国需加大对高等、专科、培训院校的服务贸易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加强专门培训。其次,增加服务贸易专业科研经费投入,鼓励创新。最后,加强国内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尊重人才,科学评估,防止人才的流失。

2. 升级服务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旅游、餐饮、对外工程承包等行业,需要继续深化这些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用高新技术来改造,提高其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保持其比较优势。同时积极鼓励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造龙头产业,发展以知识、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贸易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尤其是鼓励金融、保险等行业以合资、设立分支机构等形式参与市场竞争,推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3. 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服务贸易“走出去”。

现阶段中国对服务贸易应实行适度保护政策,逐步推进对外开放。一方面,吸引外商服务投资,充分利用广交会、文博会等平台增加服务贸易内容,加速外资向服务产业部门移动,引入技术和竞争,增强国内服务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采取必要的限制保护措施,防止国外服务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过大、竞争过度给国内服务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并且,在国际上增进与主要服务贸易伙伴的合作,巩固提高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服务市场,开拓非洲、南美市场,增强国际直接投资,鼓励中国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4. 提高服务需求比重,扩大有效市场规模。

国家应首先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挖掘农村潜在服务需求;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对服务的需求;积极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从而提高服务需求的比重。

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

首先,政府应制定服务业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其次,建立行业协会,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加强行业自律。再次,加强政府在国际间的服务贸易谈判,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中国服务贸易行业的国际地位和根本利益。最后,还应加深对WTO、GATT、CATS等相关条款的研究,制定并完善有利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法律法规,增加服务贸易相关政策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卫旭东,胡君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1,(3):22-28.

[2]周少芬,何传添.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国际比较与提升竞争力之见解[J].现代财经,2011,(2):51-57.

[3]邢孝兵,张清.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0,(7):39-43.

[4]何亚东.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0,(3):5-15.

[5]李玲慧.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6):71-72.

贸易竞争 第2篇

原文题目:

《贸易公平与国际法治》 原文摘要:

公平贸易意味着在实力对比和历史发展的维度超越自由贸易的理论与政策,透过形式上的平等去实现实质和结果的公正。公平贸易是国际法治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和必然要求,也需要国际法治的宏观环境保障其真正实现。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作为国际机制,既表明了成员实力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也体现出对于成员的指引和制约。因此,基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观念的建构作用,这一国际机制有可能符合公平正义的伦理,从而在经济领域逐渐积累法治的特质。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良好的谈判策略和发展中成员的团结,公平贸易有可能部分实现。内容框架

(一)背景

2008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得经济总量收缩,在很多国家保护主义抬头,贸易问题具有了更复杂的经济与政治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公平贸易与自由贸易的关系,利用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分析WTO的性质及其实现公平贸易、构建国际法治秩序的可能,对于更深刻地认识国际贸易体制,特别是为参与谈判的各成员在立场和参与方向上提供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观点  自由贸易:超越重商主义

 自由贸易≠公平贸易:基于实力与历史的解读  公平贸易的内涵与要求

 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结构的基本特征:实力主导  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从相互依赖到国际伦理

(三)结论

从全球发展的维度逐渐建立起一套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是对全球化经济进行法律调控的远景目标之一。在谈判中因为实力强大而占据优势地位的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做出实质性的 关键利益让步是不可能的,但在实力主导构成公平贸易的制约因素的同时,相互依赖的发展和国际伦理作用的上升则成为公平贸易的促进因素。总体上看,多边贸易体制的存在和发展仍然应当被视为国际社会发展的成就,而不是教训。因为国际机制的存在毕竟优于纯粹无政府状态下完全的实力对比 在这种环境中,发展中国家毕竟可以用道义的力量和团结的实力获得一些对其本身有利的规范设置,国际贸易秩序的整体改观实际上也得益于逐渐的累积的进步,这既是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希望所在,也是国际社会法治化的希望所在。

感想主题

规范进口竞争和不公平贸易 原文引申

原文主要强调了公平贸易意味在实力对比和历史发展的维度超越自由贸易的理论与政策,透过形式上的平等去实现实质和结果的公正。公平贸易是国际法治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和必然要求,也需要国际法治的宏观环境保障其真正实现。

同时,提出了公平贸易的若干条思路:公平贸易与自由贸易的区别;公平贸易的内涵与要求;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结构的基本特征;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从相互依赖到国际伦理等。

但是没有探讨不公平贸易存在的现状及其原因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性规则如何充当国家政治利益的衡量标尺以更好的进行公平贸易。本文会以公平贸易的现状问题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不公平贸易竞争状况,规范进口竞争。正文

不公平贸易和规范进口竞争

世界贸易不公平的根源主要是不等价交换,世界市场中存在不等价交换现象,不等价交换就是不等值交换,即不按照国际价值而进行的交换。发达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的主要方法是:垄断不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商品的价格,不断扩大工业品和农矿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即垄断组织以垄断高价向不发达国家销售工业制成品,并以垄断低价购买其原料和食品。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竭力提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压低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使发展中国家蒙受许多损失。

贸易不公平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比如在全球化竞争市场下,贸易中的进口条例是把双刃剑。贸易战在国家主义的术语中,通常被描述成两个群体之间的问题。媒体中到处报道失业的工厂工人,政府呼吁要采取更强更有力的保障措施。当然,这些事情都有两面性:美国汽车工人和制造商,极力要求对进口轿车和汽车征收高关税,然而日本政府声称,日本生产商只是在生产美国人要的轿车。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美国便携式电脑显示屏生产商,希望得到保护,以抵御进口产品的冲击;但那些电脑生产商会有一定得立场:如果征收更高关税,他们将美国的工厂关闭,把资本转移到海外。类似的例子还存在于世界经济中的每个农业工业服务业部门。在反对进口保护的呼声中,要求自由贸易的意愿来自于担心进口消费品价格上升的消费者组织的领导人。

以下结合原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不公平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一)首先当今世界不公平贸易的现状包括包括倾销和补贴,这两种做法都使用国外产品能以不公平的低价进口到美国。比如某些法律准许一国对以低于正常价格进行销售的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或者允许对受补贴商品征收反补贴关税,以抵消外国政府的补贴。这两种情况下,不公平的行动必须实质性的损害到某国内行业。国家之间不公平进口的争端可由WTO解决处理。以美国对华反倾销为例今年上半年,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提起反倾销指控日甚一日,使中国受到严重损害。迄今为止,中国受到其他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已达600余起,加之其它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案件,中国作为被诉国的案件已高达700多起。2003年,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出口金额约为22亿美元。各国对我出口产品滥用反倾销已经构成了对我国经贸发展的实质性障碍。

原文提到补贴长期以来一直都被认为会危害世界经济。受补贴的行业可以用比常规价格更低的价格,在外国市场销售产品,这会给受补贴的行业提供不平等的竞争优势。一旦停止补贴,或许就会导致无利可图的商业灾难。以超音速飞机的案例可以证明。这种飞机从欧洲飞往美国所用的时间,比普通喷气式飞机要少一半以上,但是这种由欧洲开发的飞机并不是靠需求来刺激生产,而是依靠一系列由欧盟提供的补贴。从商业用途角度分析,这种飞机是无利可图的。没有补贴,这种飞机就会因成本太高而不值得生产。

(二)文章提到一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技术水平较高,其环保要求和标准也较高。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技术上的限制,根本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要求,客观上造成了绿色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一般都打着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幌子,貌似合理,实则是限制进口的不合理的制造贸易障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已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性发达国家甚至提出远高于国内标准的标准,搞双重标准,这更加剧了不公平性。

正如原文章中所说,自由贸易不等于公平贸易,贸易公平的最低要求是在贸易交往中的强者不歧视弱者。这可以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及减轻贫穷的策略,公平贸易的目标是为那些经济上弱势的生产者创造机会,这就需要国际贸易中的强者给予弱者一定的倾斜。与此同时,公平贸易要建立透明的管理模式和商业关系,以平等及相互尊重与交易伙伴相处。为此,要求在贸易中体现公平价格,它不仅考虑生产成本,同时从生产者的公平报酬、社会福利,弱势群体利益等方面特别考虑。

如前所述,公平贸易是国际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国际法在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价值因子。这一目标本身是国际法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法律的实施与法律的内容同等重要,这就要求在相关的国际经济法律规范中真正贯彻国际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将公平贸易的要求体现在国际经济法律规范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之中。

原文以WTO为例:WTO作为专门协调成员贸易政策的国际体制,基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观念的建构作用,这一国际机制有可能符合公平正义的伦理,通过良好的谈判策略和发展中成员的团结,公平贸易有可能部分实现。下面我从其他方面探讨如何推进不公平贸易竞争、以及结合原文章的国际贸易现状举出实例---如何应对不公平贸易市场、规范进口竞争。

(一)文章第二部分提到公平贸易的途径:国际法治的制度结构,因此必须形成完善的法律执行体系,而绝不能流于形式。如果能很好地将公平贸易的要求落实在实际贸易关系之中,则法律设定的价值标准就容易在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体现出来。

对不公平贸易的控制,对不公平进口竞争的控制,需要上升到法律层面,这些都影响到国际市场上所有的参与者---进口商,出口商,合资企业等等。

国家政府必须对出口国的贸易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竞争地位有一定掌握,行业中要形成一定得保护理念,找到对付外国竞争的保护方法。同时出口商还必须面对国外市场可能存在的贸易壁垒,同时需要考虑能否从政府得到法律援助以及像文章中的WTO实例,考虑WTO的国际争端机制能否有效的确保自身产品得到“公平“和非歧视的待遇。

(二)从我国的角度讲 宏观经济方面,就要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把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搞好了,搞成功了,那么这个时候,中国的企业就要据理力争了,比如说,我们云南生产黄磷的企业,我们福建生产石材的企业,都是证明它是一个民营企业,所以,要把我们国内的价格作为一个参考价格,这样,就能够间接的提供公平贸易的价值观念的强大经济基础和后盾。

法律制度方面,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自从中国过加入WTO就提出来,要建立一个反倾销条例和反补贴条例,这两个条例的建立,使得我们中国现在目前对国外产品在中国倾销,也更加地警惕,同时也要相应地征收它的反倾销税的问题,从政府的职能部门,也需要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三)在应对不公平贸易对策部分,文章提到:一个国家必须保护国内产业免于增加进口,提供进口援助或调整进口竞争等带来的严重损害。国家可以用临时增加关税或配额等形式,提供进口援助。援助的目的就是给国内行业以时间去调查市场状况。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意愿,是建立在国家利益之上的。

基于这个角度,我国要采取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使其免受进口商品激增带来的损害,比如,临时提高关税,抵制进口等等

(四)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从相互依赖到国际伦理,这就告诉我们,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并不完全是国家间力量的较衡,而有可能存在着其他的因素,左右着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向着更为理性化 更为制度化 更为伦理化的方向迈进。每一个国家的领域之内,既有生产者,也有销售者,还有消费者 这样国家利益复杂交错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国家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 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成了非单一的利益取向。

从我国的角度出发,要明确,国家之间并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还需要合作才可能获得各自的 共同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的立场都不是简单的,而是必须周全地考虑所有的因素。

总述

公平贸易是指透过负责任和具透明度的贸易活动,更公平地对待生产者,改善其生计及生产条件。提倡公平贸易、另类经济实践及消费者责任,有助抗衡不公平和不公义的贸易政策,为消费者提供另类选择,发挥消费者的集体力量,让生产者自力更生,重拾尊严。

国与国的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使国际贸易问题日益突出,尤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甚。发达国家依仗本国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技术水平、雄厚的资金,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压榨,发展中国家应建立更好的机制来应对这种贸易不公平。

在全球化的时代,试图孤立于全球经济体系之外而独立发展 独善其身是不可能,所有获得经济 社会较快发展的国家都是积极参与国际交往的;反之,所有闭关自守的国家都几乎处于民生涂炭的边缘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要想自由 发展,就必须积极加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来。而在这样的体系中,虽然存在着不公平不合理的规范,但是总体利大于弊

信阳毛尖贸易竞争力分析 第3篇

关键词:信阳毛尖;钻石模型;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2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03-1

信阳毛尖属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本文基于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产业竞争力理论——钻石模型对信阳毛尖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为提升信阳毛尖贸易竞争力提供合理化建议。

1 信阳毛尖贸易竞争力分析的理论依据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钻石模型”,“钻石模型”从产业层面系统阐述了行业和企业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套高价值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某一特定产业的贸易竞争力由四个基本决定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组成,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结构、企业战略、同业竞争;机遇和政府。六个因素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发展的竞争环境,这些关联的因素构成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模型——钻石模型。

2 基于钻石模型的信阳毛尖贸易竞争力分析

2.1 生产要素

2.1.1 初级要素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长江、陇海两大经济开发区之间,东邻沿海,西居中西部地区前沿,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城市。适宜的温度、光照、雨水、空气、肥沃的土壤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等,为信阳市生产优质茶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1.2 高级要素 河南省各级科研部门,围绕信阳茶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先后进行了建设优质茶园、茶业机械化、良种繁育推广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信阳毛尖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

2.2 需求状况

国内市场对绿茶的需求量保持强劲的增长。绿茶因具有降脂减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癌、抗衰老等神奇功效,被誉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据调查,2007年起,我国绿茶消费量占茶叶总消费量比重达70%,需求涨势强劲。东南部产茶区和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人均茶叶消费量更是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达1.0公斤。其他地区如辽宁、山东等地对茶叶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2.3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2.3.1 实力较强的加工企业 信阳市政府为扶植茶叶产业,以“车云、天云、连云、集云、云雾”五山之名,组建了“五云茶业公司”。目前,信阳毛尖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3家,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河南省名牌农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9个,市级知名商标18个,这些实力较强的加工企业有效提高了信阳毛尖的影响力。

2.3.2 便利的交通条件 信阳市与合肥、西安、武汉、郑州等大城市的距离都在300千米左右,位于枢纽位置。境内有三条国家级铁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贯东西。公路总里程达7660千米,公路密度40.5千米/百平方千米。三条国家级高速公路,106、107、312三条国道。四通八达的交通使得信阳毛尖运输极为通畅。

2.4 竞争力和竞争对手分析

一方面,信阳毛尖产量逐年增加,但占全国茶叶产量比重不足3%。产量仍是弱势。另一方面,信阳毛尖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市场上绿茶主要有信阳毛尖、碧螺春、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黄山毛尖、白沙绿等,其中碧螺春和西湖龙井是信阳毛尖最大的竞争对手,约占50%的市场份额。

2.5 政府对信阳毛尖的支持给信阳毛尖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信阳市政府为引导茶叶经济发展,增加茶农收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茶产业的发展,并且加大了投资力度。

3 提升信阳毛尖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3.1 提高无性系种苗比例

建立茶树新品种繁育中心,充分利用本地现有茶树资源,根据市场需求从中选育优质且易存活品种,因地制宜种植,使茶产业效益最大化。提高无性系种苗比例,以提高茶叶产量和机械化程度。政府部门应该根据茶农种茶情况,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和技术支持,保证茶农的经济收入。

3.2 规范商标和包装

政府需制定严格的规范,控制信阳毛尖商标和原产地标记的使用权。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在包装上设置防伪标识,便于消费者查询真伪,保证流入市场的信阳毛尖质量,取得消费者信任,提高信阳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3.3 改善信阳毛尖的营销策略

第一,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将市场进行细分。第二,丰富一年一度的“信阳市茶文化节”活动内容,并通过茶叶博览会、促销等渠道,提高信阳毛尖的知名度。第三,规范收购、加工、批发零售等环节,制定统一的加工标准和质量分级标准。

3.4 弥补产业主体的不足

要解决当前信阳毛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协助、扶持和指导。如选育优质品种,推广研发技术,建设优质茶园,改善混乱的市场秩序,使茶营销过程规范化,出台有利于增加茶农收入和提高茶农积极性的政策。

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分析 第4篇

一、文化贸易概念的界定、分类和数据说明

文化产业就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作为新经济的产业类型,国际上也没有一致的定义和分类[1],英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地称之为创意产业,美国称之为版权产业,欧盟称之为内容产业。尽管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于文化产业的分类与内容有不同的界定,但是始终都没有脱离开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生产的范畴。“文化产品贸易”属于货物贸易范畴,“文化服务贸易”属于服务贸易范畴。为了便于统计和国别比较,本文采用联合国贸发会、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际贸易中心五家机构共同编写的《2008创意经济报告》中对文化产业内容的界定。文化产品主要包括:手工艺品(地毯、纪念品、纸制品、柳编制品、抽纱制品等)、影视媒介、设计(建筑模型、时尚设计产品、玻璃制品、室内设计、珠宝、玩具)、音乐媒介(录音带、CD)、新媒体(数字媒介、游戏产品)、出版物(书籍、报刊等)、视觉艺术品(古董、绘画、摄影、雕刻等)。文化服务主要包括:版权转让和许可服务、广告和市场调查服务、视听服务、建筑工程和技术服务、研究开发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发会发布的1996-2006年世界各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数据库,这是该组织首次发布的关于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国别统计数据。关于文化服务进出口的数据统计中,多数国家的视听服务与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的数据是一样的,本文只选取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建筑工程和技术服务、研究开发服务属于创意产业而不属于文化产业,而且多数国家的这两类数据缺失,故在本研究中舍去。本文研究的文化服务贸易只包括版权转让和许可、广告和市场调查、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服务;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数据只是中国大陆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数据单列。

二、中国文化贸易规模和结构

(一)中国文化贸易的规模

表1比较了1997-2006年中国文化贸易进出口额、贸易差额的总体情况,数据显示中国文化贸易发展迅速,文化产品贸易额由1997年的252.8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741.1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2倍且为持续顺差,并一直为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在我国文化贸易总额中占绝对比重。相比于文化产品贸易,中国文化服务贸易规模不大、增长迅速,贸易额由1997年的11.31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75.6亿美元,9年间增长了5倍多,在总量逐步扩大的同时,文化服务贸易却出现了持续的贸易逆差,且逆差的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中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明:“-”表示数据缺失,下同。

(二)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结构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文化贸易结构,本文将文化产品和服务分为“核心”和“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多地产生自一些传统文化产业,既具有有形产品的贸易,又有文化内容版权的贸易,因此,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影视媒介、音乐媒介、出版物、版权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而“相关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多地与创意产业相关,包括手工艺品、视觉艺术品、新媒体、广告服务、建筑设计服务、研发服务等。表2所列为中国文化产品(服务)各门类出口额占当年文化产品(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从文化产品出口结构方面分析,设计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文化产品,平均占当年文化产品总出口的75%以上、其次是手工艺品、视觉艺术品和新媒体产品,这些主要为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是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强项,发挥了我国制造成本低廉的优势。而核心的文化产品如影视媒介、音乐媒介、出版物所占比重很小,三部门所占比重不到2%。在文化服务出口结构中,广告和市场调查占75%以上的比重,而核心文化服务如版权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的比重很小,两者所占比重约为26%,而且持续为逆差。说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结构不尽合理,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所占比重太小。

虽然中国文化产品贸易持续为顺差,但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持续为贸易逆差。2005年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出口收入1.34亿美元,进口1.54亿美元;版权出口1.57亿美元、引进53.21亿美元;影视和音乐媒介出口1.35亿美元,进口10.53亿美元;图书报刊等出版物出口11.44亿美元,进口4.88亿美元,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总体贸易逆差为54.44亿美元。

(三)中国文化贸易的地理结构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地主要是发达国家(见表3),前十大贸易伙伴国占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总额的75%以上,其中1/3流向美国,流向香港、日本的分别占15%和8%左右,流向英、意、法、德、荷等欧洲6国的占近16%。而中国文化产品的进口主要来源于日本、美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德国、台湾、意大利、法国、丹麦,这十大贸易伙伴占了中国文化产品进口总额的70%以上。

具体到相关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地理结构与总体文化产品类似,主要集中在美、日、欧和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十大输出地则集中在香港、美国、英国、印度、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出版物、版权输出方面,港澳台地区尤其是台湾地区依然是出版物和版权的主要输出地,并开始往欧美及日韩等国家输出版权,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演艺服务出口地区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欧洲、东南亚、南美少数国家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但主要市场还是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地区,这些地方文化市场需求量大,回报率较高,如运作得好,市场份额拓展得较快。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区域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贸易范围狭小,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三、中国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工具来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并将文化贸易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来。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是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统计显示从1996年以来,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额居于世界第一位,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见表4),主要源于手工艺品、设计、新媒体、视觉艺术品、广告和市场调查等相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较高,而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却很低,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从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国际比较来看(见表5),我国与文化贸易强国的差距很大,如美国版权贸易市场占有率为46.4%,而中国只有0.1%,加拿大影视媒介的市场占有率为47.9%,而中国接近于0。虽然《2008创意产业报告》中认为中国是文化产品出口大国,实际上中国是文化产业外围的相关文化产品出口大国,核心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不足,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而只有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对外贸易才真正具有成本递减优势、环境保护优势、边际收益递增优势,最能体现一国文化的竞争力。

说明:[]内数字表示中国的排序。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

格鲁贝尔和劳埃德[2]提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是某一产业净出口与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描述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也经常被用来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水平[3],因此又被称为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取值介于±1之间,该指数取值接近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该指数取值大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较大,而且越接近于1,该行业竞争力越强;反之,行业竞争力越小。我国文化产品的贸易竞争力逐年提高,竞争力指数由1997年的0.78提高到2006年的0.89,而我国文化服务的贸易竞争力不断下降,竞争力指数也由1997年的-0.46降为2005年的-0.65,主要源于版权贸易的竞争力指数非常低,约为-0.94,文化休闲娱乐的竞争力指数也为负数,反映了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相当低下。表6为文化产业各部门竞争力变化情况,我国极具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主要是手工艺品、设计、视觉艺术品和新媒体,而且新媒体、出版物、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的贸易竞争力逐渐增强。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如音乐媒介、影视媒介及版权贸易的竞争力非常弱,而且这种极弱竞争力的趋势逐渐扩大,文化贸易的相对劣势过于集中于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部门,对我国文化贸易的稳定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4]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值占该国所有出口商品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的出口值占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例。这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该产业的相对优势。一般而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说明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外贸竞争力相对较弱;该指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取值越大比较优势越大;指数接近1,表示无所谓相对优势或劣势。表7表明我国影视媒介、版权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接近于0,贸易竞争力非常弱,与2005年世界服务出口前10名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表8),除了出版物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略高于日本外,中国核心文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低于上述国家和地区,表明我国核心文化贸易处于较大的劣势地位,核心文化贸易规模的继续扩大后劲不足。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方面分析了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但是我国文化出口的结构问题十分突出,以文化内容、文化服务为主的影视媒介、音乐媒介、出版物及版权、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所占比重太小,国际竞争力非常弱。文化贸易的不平衡结构,影响了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出口的推动力度,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转化成独特的竞争力,加快我国文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要积极制定和实施支持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府服务体系,为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从事对外文化贸易的国内文化企业,国家应该在产业政策、项目审批、外汇管理、财政支持力度、投融资渠道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制度和资金上给予文化内容和版权输出企业或产品相应补贴,建立奖励表彰等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助基金或专门贷款等措施,提高中国核心文化产品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

二要重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文化资源的多寡,并不是文化贸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创新[5]。中国文化资源丰厚,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化资源,都有一个在今天文化语境中重新阐释和创新开发的问题,都要经历一个与今天的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需要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转换过程。这就需要在研发手段、生产环节、传播渠道、接受方式、文化产品的保护等方面,借助科技的力量予以创新,用现代意识和先进技术来处理传统文化资源,以国际化的视野打造民族文化资源,才能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也应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针对目标市场国的特点,加以中国化改造,拓展中国文化出口的市场空间。

三要注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营销策划,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同其他产业一样,文化产业在整体经营过程中,营销策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布鲁姆斯伯利出版社在畅销书《哈利·波特》的营销上就同时运用了多种方式,如设计推出不同版本以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群的需要、开发衍生版权展开交叉促销、拍摄同名电影促销等。通过这些方式的组合运用,为《哈利·波特》的畅销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文化企业也要逐步摆脱重编辑生产轻宣传促销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完整的市场开发体系,建立从产品策划、制作、发行到衍生品开发、销售的以版权价值为核心的产业链,争取将更多更好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李小牧,李嘉珊.国际文化贸易:关于概念的综述和辨析[J].国际贸易,2007(2).

[2]H.Grubel,P.Lloyd.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M].NewYork:John Wiley&Sons,1975.

[3]喻志军.中国外贸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探源——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比较分析[J].统计研究,2009(5).

[4]B.Balassa.Trade Liberation and 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J].The Manchester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etal Studies,1965(33).

中国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研究综述 第5篇

李创任荣明王丽萍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系统总结了我国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研究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纺织工业;国际贸易;竞争力

纺织业是我国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面对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绿色贸易壁垒进一步增强的国际经济环境,我国能否持续稳步地发展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亟待认真研究。为此需要客观而准确地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及其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建立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及理论模型,研究我国纺织业国际比较竞争优势之所在,以及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这些对于制定和调整我国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以及纺织行业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现状

国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些年来取得较大进展,主要集中在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界定、经济分析范式研究和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1]。首先,国内理论界对于何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争论颇多,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产业的界定与分类;二是对于产业层次上的国际竞争力含义的理解。其次,国内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范式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理论;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行业分析、市场类型(结构)和价值链三种方法相结合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框架。最后,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论界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试图构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对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还有很多方面尚待完善。首先,国内现有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体系,无论是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法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其次,现有研究成果多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缺乏本土化的研究,缺乏在现实意义上的理论创新。比如,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范式研究中,很少有学者注意到中国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制度背景,中国是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尚未发育成熟,体制因素仍然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将体制因素引入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非常重要。

2.1 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研究

近年来,我国许多纺织业相关专家从三个角度对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评价多相测度指标体系,并以陕西省15家纺织外贸样本企业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运用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纺织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从而提出了提高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的建议。认为我国纺织外贸企业近年来在竞争地位和竞争主体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竞争地位下降,纺织外贸企业由市场竞争的“领头羊”变为“追随者”;竞争主体多元化,往往造成“1+1 < 2”的竞争劣态。但并不意味着纺织外贸公司无竞争力可言,相反,我国纺织行业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纺织外贸企业既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又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当然,竞争地位的局限性将使企业对自身竞争能力缺乏有效的分析,从而无法确定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有利的竞争战略。因此,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找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选择有效战略并加以实施,评价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势在必行[2]。

(1)对外贸企业竞争力研究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整个竞争进程来考虑。

(2)通过多元统计方法的组合使用能够将竞争力评价定量化,从而增加了评价的可靠性。

(3)从研究中可以看出纺织外贸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来自于“市场因素”和“技术进步”因素。因此,纺织外贸企业必须从提高外贸人员素质入手,培养出既懂管理又懂技术和外贸业务的专业人员。

(4)纺织外贸企业必须培养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培养其市场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了解市场,挖掘自身潜力,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2.2 技术改造对纺织企业竞争力影响的评价指标研究

主要针对纺织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技术改造对纺织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技术改造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

纺织企业竞争力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3]。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投入性指标,体现了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来提升竞争力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外显性指标,体现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三是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效益性指标,体现了通过技术改造企业在经济效益上的提高;四是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内在性指标,体现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持久性和保障性。

2.3 从政策方面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遵循以下思路: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剖析当前世界纺织工业发展的新特点及纺织品市场竞争的新趋势,并根据我国纺织工业的现有实力与差距,探索在新时期提高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及建设纺织强国的有效途径。相关研究在国内较多,但只停留在理论与政策方面,缺乏实证研究与理论模型[

42.4 国内各地区对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国内针对不同地区的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还很缺乏,主要是一些沿海经济实力较强的、纺织品国际贸易量较大的地区,针对该地区作了一些比较笼统的政策上的分析,而没有深入的理论与实证上的分析[8~11~7 ]。]。

2.4.1福建纺织服装企业入世竞争力分析

价格上的比较优势是福建省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但是弱势也非常明显;企业制度与国际接轨还有明显距离;缺少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品牌竞争乏力;利用外资格局潜在的变化将使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面临冲击。

2.4.2上海纺织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在分析了上海纺织业的实际情况后,提出了如下一些政策建议:适应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纺织新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加速技术开发的国际合作。

2.4.3 天津纺织工业综合竞争力的分析与比较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天津纺织工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2.4.4 其他地区的分析研究

其他地区的相关分析也主要集中在一些政策建议的提出,缺乏成熟的理论与评价方法支持,可见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有待研究。

2.5 针对不同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贸易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及管理研究;外销定单的风险决策模型研究;如何建立比较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以及纺织品的MIS 系统研究;如何在纺织品生产和非生产国家,配额与非配额国家区分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全球化营销

2.6 现有研究的不足

目前在国内对于纺织品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还相当缺乏,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层面上的分析,缺乏成熟的理论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也很少看到,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国外资料上。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对我国纺织品产业与贸易的历史、现状及变动趋势,特别是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的区域分布、产品分布及其贸易贡献率等方面的全面系统总结。

(2)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内涵及外延缺乏研究,对纺织品贸易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和评价方法,缺乏系统分析与评价,具有我国纺织产业特色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模型还没有建立。

(3)缺乏对国内外纺织产业和国际贸易的相关数据分析,例如对世界纺织品主要进出口国的产业现状及结构变化趋势缺乏了解,对我国各地区纺织工业企业经营效率和我国各地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势缺乏实证分析。

(4)对我国不同纺织品,如棉、毛、丝、麻,服装及产业与装饰性纺织品等国际竞争力缺乏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对我国不同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真实情况了解不足。

(5)对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出现的新发展缺乏动态研究,例如应用DEA、CGE 模型的动态分析等等。对提升我国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若干现代管理方法,如供应链管理(S C M)、快速反应系统(Q R)等认识不足。

(6)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与评估还有待完善,包括入世对我国纺织业及其对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加入WTO后我国纺织产业和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等。结语

中国加入WTO以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就是纺织行业,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空前的。而在国内,对于纺织行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研究还相对比较缺乏,研究的方向也主要是从现实情况推导出一些相关政策建议,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难以适应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

政府决策也起到了制约作用。因此,研究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一项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第6篇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陕西;竞争力

本文侧重于陕西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结合旅游服务贸易市场的特征,最终选择了国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增长优势指数这三个指标。

一、指标分析

1. 国内市场占有率

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即国际市场占有率。这是衡量一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研究陕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若分析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在整个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则意义不大。所以文章研究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即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P=S/C

其中,P代表陕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S表示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C表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即入境旅游外汇收入。

通过查询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陕西统计年鉴,可以得到2002-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这样就可得到国内市场占有率数据。通过计算发现:由于受到“非典”事件的影响,2003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相比较2002年来说都明显下降,从而导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但随着事件结束,这两者都有所回升并明显增长,从而带动市场占有率的回升。直至2009年,由于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这势必会吸引大批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使得这两者纷纷增加,从而带动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总的来说,2002年到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基本稳步提升,表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在逐步加强。但是,整整十年时间,市场占有率仅从1.7%增至3.2%,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规模还是非常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即一个经济体某种商品或服务出口的比率对于该经济体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率之比。若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而大于1.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用到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中,则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就等于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比重的二者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RCA=X/aY/b

其中,X表示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a表示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Y表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b表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若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而大于1.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根据2002-2012年所需数据计算,陕西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一直在0.5处上下波动。由于受到2003年“非典”事件、2007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事件和2008年金融危机事件的影响,这几个年份的RCA指数都低于0.5,位于0.4左右的水平,其他年份都位于0.5水平之上。总体来看,从2002年到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有增有减,相对来说呈现了不稳定的趋势。而且,整整十年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没有一年是超过0.8的。根据前面RCA指数的分析,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也就是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3.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指的是一国或一地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增长率与该国或该地区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之差。把这个概念应用到本文,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优势指数,就是指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与陕西省货物、服务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的差值。二者差值越大,表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越明显。其计算公式为:E=P1-P2

其中,P1表示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P2表示陕西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E大于0时,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E小于0时,说明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下降趋势。

通过计算可知,2002-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毫无规律可言。值得注意的年份仍为2003和2008年:2003年“非典”事件的影响,使得当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为负值,而其他年份都为正值。除此之外,当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优势指数也是这十年间最低的。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当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在其余十年的正值之中较低。2002-2012十年间,陕西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变化范围比较大,数值忽高忽低极其不稳定。陕西只有2004、2009和2011年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大于0,说明这三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而其余年份的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均小于0,说明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十年以来,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有正有负,且负数多达6个,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极其弱。因为影响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才会如此大幅波动,不过,这一点也恰恰体现了旅游服务贸易较强的灵活性和不稳定性两大特征。

二、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总结

从市场占有率指标来看,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还不到3.5%,且大多在2%左右浮动,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规模还是非常小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来看,其没有一年是超过0.8的,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来看,其多为负数,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极弱。

三、结语

综上所述,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薄弱。但是,这也表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提升空间还很大,发展前景也还很广阔。只要政府高度重视,合理规划,给予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会得到明显提升的。(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陕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2

[2]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2

中泰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第7篇

关键词:中泰贸易,竞争性,分析

一、中泰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竞争性分析

(一) 中泰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竞争性静态分析

中国和泰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相似度极高, 进出口商品品类较雷同, 这种雷同使两国的对外贸易的竞争很激烈。外贸商品结构雷同表现在进口方面上的竞争比出口方面的竞争更激烈, 而且这种进口竞争对泰国的影响较大。

以2010年两国的25种重点进出口商品为例分析, 两国的进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原油、铁矿砂及其精矿、初级形状的塑料、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汽车 (包括整套散件) 、钢材等。

两国均进口的产品情况如下:原油进口量占7.04%, 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占4.14%, 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量占2.27%,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量占1.71%等, 总计为17.80%。在泰国2010年重要进口商品总额中,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进口量占20.30%, 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进口量占19.50%, 钢铁进口量占6.78%, 车辆及其零附件 (但铁道车辆除外) 进口量占4.82%, 塑料及其制品进口量占4.27%等, 总计为61.16%, 超过一半。

2010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连续第二年位列全球首位, 进出口总额1.59万亿美元, 占我国外贸总额的53.6%, 增长32.3%, 超出同期全球平均增幅12.4个百分点, 占全球机电贸易额的12.4%, 高出第二位的美国0.9个百分点, 出口增量占全球的20.8%。中国是机电产品的出口大国。泰国的机电产品对外贸易额虽然没有中国的量大, 但机电产品也是泰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

(二) 中泰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竞争性动态分析

从动态角度看, 中泰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导致的竞争性会日趋激烈, 两国对上述商品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不断增加, 尤其是中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一直在大幅上升。商品结构雷同导致的竞争性会日趋明显, 对中泰两国的对外贸易影响程度也会日趋加深。从中泰对外贸易的主要竞争产品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类产品进行动态分析。选取商品的HS码对应商品名称 (84: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85:电机、电气、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39:塑料及其制品。)

如图1所示, 中泰两国85章产品的进出口额都在不断上升, 中国的贸易额数量较泰国大, 上升幅度也较快, 且由贸易逆差向贸易顺差转变, 泰国的贸易总额较中国小, 上升较平稳, 贸易顺差额不明显。中国在85章产品上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比泰国大, 中泰两国的贸易顺差均不明显。

由于两国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对外贸易额都呈不断上升趋势, 所以两国贸易的竞争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剧。中国的进出口额增长势头比泰国的进出口额势头强劲, 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 泰国的进出额增长幅度较平缓, 在中国的强势增长下, 略显劣势。

二、中泰两国的共有市场竞争性分析

(一) 中国和泰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中国和泰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地域上有重叠, 主要集中在亚洲。中泰两国和共同贸易伙伴的贸易额较大, 占两国各自的贸易总额比重较大。其中进口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23.9%, 泰国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30.8%。

2010年, 中国和泰国的主要十个出口国家中, 共同出口的国家有日本、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四个国家, 对四个贸易伙伴的出口额中国为6550.3亿美元, 泰国为627.57399亿美元, 分别占各自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的70%和51%, 两国有超过一半的进口商品相互竞争。

在中泰两国的主要进口国家中, 共同的进口贸易伙伴有日本、美国、中国台湾、新加坡, 在两国共有贸易伙伴中, 中国的进口额为4191.49亿美元, 泰国为616.41亿美元, 分别占各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的56%和49%。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很大。除了目标市场的交叠外, 两个国家的主要竞争市场覆盖的重点有一定的差别, 中国更专注于几个经济较发达的邻国, 如俄罗斯、韩国。泰国注意开发周边的经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如印度尼西亚、南韩等国家, 而且泰国的国际市场延伸到了中东地区。

中泰两国的主要出口地区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和主要进口国家有一定的相似性。

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对外贸易贸易总值迅猛增长, 相较于2002年, 2010年同比增幅达到283.6%, 这其中主要贸易伙伴的贡献十分明显。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目前的状况是仍然十分的集中, 中国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值占进出口总值的比例仍然有八成之多。

(二) 中国和泰国共同贸易伙伴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竞争性

中泰两国在贸易伙伴的战场上, 狭路相逢。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塑料橡胶等商品是两国和贸易伙伴的重要出口商品, 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等商品则是两国从贸易伙伴国进口的主要商品。

机电产品, 是中泰两国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主要进口商品, 且是金额最大的商品, 机电产品是两国进口贸易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商品, 其次是运输设备, 两国主要竞争国家是日本。两国进口贸易的竞争性主要体现在工业产品上, 竞争国家主要是日本和美国。

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商品中总量最大的三类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家具、矿物产品、机械零件、纺织品及其织物、贱金属及制品等。最主要的产品是机电产品, 对主要贸易伙伴中的9个贸易伙伴都出口机电产品。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 第8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策略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经济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 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关键因素。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将服务贸易作为本国的主导产业, 对其进行大力度支持。因此, 顺应服务贸易的发展大形势, 发展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服务贸易产业就显得至关重要。虽然世界服务贸易在不断发展, 但与此同时国家之间竞争也更加激烈, 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3650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64261亿美元, 增长了17.6倍, 这一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中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从1998年的265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580亿美元, 而出口总额也从239亿美元增加到了1465亿美元, 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19.5%和19.9%。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大幅度下降, 影响我国也略有下降, 一直到2010年, 服务贸易总额才有所缓和, 出现了增长的现象。如今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点低、起步较晚, 竞争力依然很弱, 因此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就成了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 服务贸易开放度较低

在服务行业中, 虽然我国大多数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开放程度相对较高, 但对于通信、保险咨询、金融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来讲, 其开放程度却相当低。从服务贸易不同行业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 新型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 而传统服务的比重则较高, 例如2009年金融、保险、计算机及信息服务、通讯服务出口额在我国服务贸易总出口量中的比重分别为1.%、1.2%、5.1%、0.9%, 其合计仅为服务贸易总出口量的8.2%, 这些都说明我国新兴服务业开放程度较低, 这也是我们当前应当解决的问题之一。

2. 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均衡

目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 而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 我国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主要地位, 主要集中在资源禀赋优越的部门和劳动密集型部门。出口仍然是以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为主;而进口则仍然以技术、资本密集型服务为主。而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专利和特许等新兴服务贸易在我国贸易总额中占的比重较小, 许多高新技术和专业服务领域, 则处于净进口的状态。这种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均衡正在妨碍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 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均衡

中国服务贸易不仅在项目上的发展不均衡, 其各个地区间的发展也呈现了明显的不平衡状态, 大致情况如下, 各个地区间服务贸易发展发展差距较大, 西低东高的贸易现象仍然存在, 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了东部少数的几个省市。在国内, 东部地区、沿海发达地区服务贸易较中西部地区在政策和地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它们也是中国开展服务贸易的重要区域。2009年仅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辽宁八省市服务贸易总额就占全国的85.66%;而在国际上, 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又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少数国家, 2009年上述国家的服务贸易额就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近66.8%。这种地区发展分布的严重不均衡, 导致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低下, 当发生金融危机时, 全球经济萎缩, 这对于地区发展不均衡的中国就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导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4. 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发展缓慢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慢于货物贸易, 且不能为货物贸易的发展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所支撑的货物贸易的顺差, 不能真正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因为这种优势容易被印度、越南等资源和劳动力价格更加低廉的国家所逐渐替代, 那时我国的这种贸易顺差将不会存在, 所以, 一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只靠货物贸易,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尤其是具备一定优势的服务贸易就必不可少, 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 服务贸易长期逆差并不断扩大

中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地位, 2000年的服务贸易逆差为57.1亿美元, 然而到了2008年服务贸易逆差就达到了115.6亿美元, 8年间增长了2.02倍, 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显著增加, 达到296亿美元;2010年, 其逆差为219.3亿美元, 贸易逆差略有下降, 但我国服务贸易仍然处于逆差的状态, 要改变这种状态只有不断的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6. 我国对服务贸易的立法仍不够健全

由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 许多法律仍然不健全, 甚至多数重要服务部门尚无立法或欠缺配套法律。如旅游业、电信业;现有的相关法律如《税法》、《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也缺乏配套法律条款。随着服务贸易开放领域的日益扩大和国外企业的大量进入, 国内还缺乏《移民法》、《竞争法》等相关法律。己颁布的法律又比较宽泛, 缺乏可操作性, 未能形成一定的体系, 这些都会削弱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1. 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 缩小地区间服务业的差距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与各地区服务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得依存关系, 因此, 就相当有必要加快各地区之间开放式发展的步伐, 促进各地区经济的相互融合, 通过一些手段来实现地区经济融合和地区服务业融合的相互促进, 同时实现地区经济和地区服务业的共同发展。

2. 发展传统服务产业, 加快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步伐

在我国服务贸易中, 旅游以及其它商业等传统服务贸易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应该保持和促进原有的优势产业, 同时不断的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 开发服务贸易新领域, 不断提高服务贸易新领域的竞争优势, 但由于旅游等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科学技术含量较低, 不具有核心竞争优势, 因此要在稳固这些行业的传统优势的基础之上, 不断发展新兴服务业, 如海运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这些行业的发展, 能够解决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的逆差状态, 同时也可以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3. 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 发挥政府的作用

首先, 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 我国必然要面对国际高水平服务业的冲击, 那么我们必须要制定一定程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来给予幼稚型产业一定程度的保护, 来防止由于竞争过度造成国内幼稚服务业的崩溃, 从而达到使整个经济稳定的增长不断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其次, 政府要适度地、有选择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 充分灵活地利用GATT条款, 处理好适度保护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尽量避免服务市场过度开放大幅度冲击幼稚产业。与此同时通过一定优惠政策, 引导服务行业一定程度的转移, 同时调整服务产业结构, 大力技术密集型的非要素服务业, 让非要素服务行业在世界市场上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而这些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可以极大地提高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4. 扩大国内服务需求, 增加地区的居民收入

国内服务需求主要来自居民的服务消费, 而居民服务消费既是居民消费中不可或缺的, 同时也是构成服务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人们平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居民服务消费的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所以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就要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机制,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使农民收入增加, 为服务业扩展出更广的需求空间;同时加快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步伐, 增加这些地区的居民收入, 从而改善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状态。

5. 加大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程度, 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

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加大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 不断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 尤其是在新型服务行业中, 要为外资提供较好的投资环境;与此同时逐步改善我国服务业中过度保护和行业垄断的形势, 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 有目的的减少市场准入的限制, 从而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6. 加强服务业的人才培养, 提升各服务行业人力资源素质

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我们就要逐渐摆脱对初级和一般性生产要素的依赖, 不断增加高科技型生产要素的利用, 提升各服务行业人力资源素质, 人才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硬实力, 因此我们要培养出一批熟悉和精通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金融家、会计师、工商企业家和工程承包商等, 尤其要培养熟练掌握服务贸易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加大力度开发和培养服务领域的人力资源才能把握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机遇, 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7. 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 促进服务贸易健康发展

我国应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 制定配套的相关法律, 使我国服务贸易企业利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查找相关法律进行索赔, 同时应该尽快为新兴服务业立法, 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有法可依。并随着经济的发展, 对一些过时的不适用的法律及时的进行调整, 这样我国的服务贸易才能健康的发展,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不断的增强。

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因此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就成为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不断发展适合中国的新型服务贸易, 要进一步加强和其他国家服务贸易的交流与合作, 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大力培养服务贸易的精英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使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盛洪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障碍分析与策略选择[J].边疆经济文化, 2011 (6)

[2]逯宇铎, 李丹.中国区域服务贸易竞争力差异化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 2011

[3]杨洁.浅析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J].云南科技管理, 2011 (3)

贸易竞争 第9篇

我国被冠以“世界加工厂”、“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的称号,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承接了世界加工业, 使得我国货物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 出口产品层次低, 且受到大量外国贸易壁垒和反倾销调查等贸易阻力。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在贸易结构方面, 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于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占我国贸易总额比重小且逐年降低, 大大低于世界总体水平;在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中, 以运输、旅游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一直占主要地位;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新兴服务贸易项目由于受制度、技术、资本等因素制约, 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中国国际贸易地位不相匹配。

二、结合世界及主要国家的贸易竞争力, 提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本文研究贸易竞争力指标采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TC指数) , 即TC= (出口额-进口额) / (出口额+进口额) 。并且采用TC指数研究成果, 即当-1<TC≤-0.6, 表示贸易有极大竞争劣势;当-0.6<TC≤-0.3, 表示有较大的竞争劣势;当-0.3<TC≤0, 表示有微弱的竞争劣势;当0<TC≤0.3, 表示有微弱的竞争优势;当0.3<TC≤0.6, 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当0.6<TC≤1, 表示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为了便于数据统一, 采用2005—2007三年时间序列数据, 所用数据多采自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 以及其他引用的WTO数据, 并在不影响研究结论的情况下作出适当处理。

在研究服务贸易竞争力之前, 先看看世界经济中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情况, 这里借用TC指数表示世界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 (下面国家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同) , 即世界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 (服务贸易总额-货物贸易总额) / (服务贸易总额+货物贸易总额) 。

(注:贸易数据根据《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2008》 (中国商务出版社) 整理。)

从表1可以看出, 世界货物贸易绝对数额远大于服务贸易绝对数额, 世界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有极大竞争劣势, 其原因主要是服务贸易以货物贸易为基础, 现代世界服务业起步晚。1986年9月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首次才将服务贸易列入国际贸易的谈判议题, 在取得《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谈判成果后, 才标志着国际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注:本表贸易数据根据《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2008》 (中国商务出版社) 整理。)

从表2可以看出, 对世界影响较大的主要国家, 不论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 在绝对数额上逐年高速递增, 如2007年美国、德国、印度货物贸易的增长率分别为12.2%、19.3%、16.7%, 服务贸易增长率则分别为17.3%、20.1%和17.8%。上表中, 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取得绝对数额的优势, 其原因是英国、德国、美国以及日本曾经依次取得近代世界经济中的制造中心和科技中心地位, 使得其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得到长足发展。根据上表可以计算他们的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和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如表4和表5。

根据表3可知, 选择的主要国家的相对竞争优势指数除英国和印度外, 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均小于-0.6, 表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服务贸易也处于极大竞争劣势, 这符合世界服务贸易规律, 而我国的服务相对竞争优势指数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劣势最大。对于英国和印度他们的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却大于-0.6, 且小于-0.3, 表明这两个国家服务贸易有较大竞争劣势, 也较符合世界服务贸易规律, 相比较其他国家有竞争优势, 其原因是英国是近代最早的世界制造中心和科技中心, 首先在工业经济取得成功后, 在工业经济的带动下, 服务经济相对于其它国家起步早, 获得了先发优势;而印度也取得同样竞争优势, 主要是由于印度通过国家战略规划, 成功取得美国软件服务外包机会, 取得瞩目成功。

从表4可以看出, 世界服务贸易有微弱竞争优势, 在选择有较大影响的国家中, 美国、英国和印度, 三国的服务贸易都有微弱竞争优势, 而其它国家的服务贸易都具有微弱竞争劣势。英国和印度取得服务贸易微弱竞争优势主要由于上面分析的原因;对于美国, 则主要由于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率先启动信息高速公路战略, 率先发展了新经济, 使得美国在1995年以后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中取得主导地位, 一方面为其货物贸易提供了助推器;另一方面为服务经济, 特别是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打下基础。

服务经济以货物经济为基础, 服务经济又反作用于货物经济, 并决定了货物贸易是服务贸易的基础, 服务贸易反作用于货物贸易。在科技的推动下, 为货物经济服务的服务经济得到发展, 服务经济对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贡献也越来越重要。在西方发达国家, 工业化高级阶段, 服务经济独立于货物经济之外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于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资本重点发展服务经济, 表现于第三产业结构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于货物经济的贡献, 在世界经济与各国经济的发展着重依赖于国际贸易的今天, 表现为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领先于世界并主导世界服务贸易。

纵观表2至表4, 从发达的四个国家美、德、英、日四国, 不论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的绝对数额都比“金砖四国”的大 (中国除外) , 间接地说明了货物贸易是服务贸易的基础发展又反作用于货物贸易的道理。新兴市场的“金砖四国”存在某些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相对优一点, 主要是由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起点低、数额小造成。而中国在货物贸易总额位于世界前三, 服务贸易总额也位于世界前十,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30年的吸引外资、粗放式发展, 以及我国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大国。

三、结语

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贸易, 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信息事业的快速发展, 以及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普遍抬头, 需要我们制定应对服务贸易发展的策略。

遵循服务经济与货物经济的关系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发展路径, 通过后发优势, 取得服务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为达到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需要做到:应该坚持一手抓货物贸易, 一手抓服务贸易, 并且两手都要硬;应该坚持走技术创新道路, 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变, 通过技术应用于现代服务业建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和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 发挥货物经济与服务经济相互促进关系, 为我国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走向国际打下基础;应该通过国家战略, 科学处理科技、制造、服务和经济的关系;应该抓住当前国际服务外包的契机, 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超越发展。

(注:本文获得三江学院经济学院青蓝工程创新团队项目资助, 项目号:Q07085。)

摘要:在世界各国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贸易的今天, 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如同服务经济与货物经济的关系。由于国家战略以及各国科技存在差距, 本文就从差距中吸取经验, 做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发展, 提出了通过技术进步建设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服务贸易策略。

关键词: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参考文献

[1]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EB/OL].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

[2]中国人民共和国统计局[DB/OL].http://www.stats.gov.cn/.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EB/OL].http://www.mofcom.gov.cn/.

[4]赵明、常鸣:服务贸易竞争力定量分析及竞争力提升对策[J].学术探讨, 2006 (4) .

[5]车文立: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 2009 (7) .

[6]王铁山: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内涵、效应与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 2009 (6) .

[7]孙文海:积极应对国际服务贸易的新变化[J].经济纵横, 2009 (7) .

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第10篇

一、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中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服务业才有了较快的发展。1982年, 我国服务贸易只有46亿美元, 2004年已上升到1286亿美元, 2007年这一数字已超过2000美元。1982年, 我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还不足0.6%, 居世界第34位;2003年, 这一比重已经提高到2.8%, 居世界第9位。但从总体看, 我国服务业短期内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据统计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 2001年我国占有33.6%, 而发达国家大都在65%以上, 美国则高达76%, 像印度、巴西、埃及等发展中国家也在45%左右。在此产业基础上, 我国服务贸易, 一方面, 自改革开放来的确获得了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 服务贸易发展与总体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具体而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 在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于货物贸易且存在巨额逆差, 出口结构不合理, 以传统服务行业为主体, 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 区域发展不平衡, 管理落后。

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虽然中国的服务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 无论是从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服务领域, 还是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看, 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选取以下指标分别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 国际市场占有率

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 即国际市场占有率。其计算公式为:

国际市场占有率=该国出口额/世界出口总额×100%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直接反映某产业或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实状态, 用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同一产业或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近几年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但与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几个国家相比,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全球中所占的比重仍较低。服务贸易出口居于世界首位的是美国, 其占全球的份额保持在两位数, 而中国的份额还不足4%。这样低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与中国整体的服务贸易地位是不相称的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居世界排名第七位) 。

(二) 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 (TC指数) 表明一个国家的i类产品是净进口国, 还是净出口国, 以及净进口和净出口的相对规模, 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差额的比重。它能表明各类产品的国际分工状况和分析行业的竞争优势状况。其计算公式为

Xi=Ei-Ii/ (Ei+Ii) (-1≤Xi≤1)

式中, Xi为贸易竞争指数;Ei为产品I的出口总额;Ii为产品I的进口总额。

贸易竞争指数Xi的取值范围为[-1, 1], 其值越接近0, 说明竞争优势越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时, 说明竞争优势大, 越接近1, 竞争力越强;反之, 则说明竞争力越小。如果Xi=-1, 表明该国的i类商品, 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如果Xi=1, 表明该国的i类商品, 只有出口没有进口。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指数一直徘徊在-0.05到-1之间, 一直是负数, 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仍相当低下, 与发达国家相比更为落后。而各行业中, 除了旅游、商业服务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外, 其他服务贸易项目并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尤其是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附加值的新型服务贸易领域则明显处于劣势。

(三)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用来测定该国或地区这一产品在世界出口格局中的地位, 这一指标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份额的比例, 即

RCAij= (Xij/Xit) / (Xwj/Xwt) ,

其中RCAij是i国j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Xij是i国j产品的出口额, Xit是i国的出口总额, Xwj是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Xwt是世界各类产品的总出口额。如果RCAij>2.5, 表明i国在j产品上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ij介于1.25~2.5之间, 表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ij介于0.8~1.25之间, 表明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ij<0.8, 则表明国际竞争力较弱。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RCA指数一直小于0.8, 且呈逐年递减的态势;而美国这一指标一直在1.3-1.5之间, 可见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真的很弱。

三、结语

综上分析, 中国虽处于服务贸易大国之列, 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讲, 服务贸易整体的国际竞争力还处于相对劣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可以从全面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一是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 应积极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 提高服务需求的比重。二是要加快调整产业政策, 形成有效的政策支持系统;同时, 推进企业制度改革, 加强企业战略管理, 建立动态指标评价体系, 加大对优势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 实施"走出去"战略。三是要加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重视教育和人才, 加强对高新技术, 高素质人才等高等要素的孵化, 鼓励竞争和创新, 实施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李慧中.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28-237.

[2]汪素芹.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19-244.

[3]张岚.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07, (10) :90-92.

[4]白孝忠.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8) :35-36.

贸易竞争 第11篇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肖璞、侯俊军在2011年9月15日的《人民日报》发文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投资大国,开始由贸易大国向贸易投资大国转变。要避免“大而不强”的尴尬,建设贸易投资强国,除了采取提高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等根本性举措外,还有一重要途径就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竞争,获得标准竞争优势。标准竞争已成为当前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标准具有典型的网络外部性,其整体效用和价值会随着标准用户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同时,标准还具有技术锁定效应,一旦某项技术被确定为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在其有效生命周期内将被锁定在这项技术上,即使它并非相关领域的最优技术。而且,随着标准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从被锁定的技术转换到其他技术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我国具有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有利条件。获得标准竞争优势的前提之一是具有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是其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最大劣势。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获得标准竞争优势的另一个前提是用户基础。在技术水平等于或低于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基于用户基础而获得更大的网络外部性是获得标准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国内消费市场巨大,是我国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巨大优势,而且这种优势会随着对外贸易投资的发展而得到强化。

物价之惑 宏调之变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经济学博士、经济观察员胡敏在2011年9月14日的人民网发文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物价形势和通胀态势不容乐观。此次物价上涨,原因极其复杂,为国内因素和国际背景双重叠加,多因交织:其既有国际输入性通胀的牵引,又有国内结构性矛盾的累积;既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投资的集中拉动并伴随之的流动性泛滥,又有美欧债务危机引发的资产泡沫恐慌;还有国际经济治理的结构性失衡与生产者、消费者心理预期失衡的深层次影响,物价上涨最终形成了“棘轮效应”。尽管决策层综合使用一揽子宏观政策工具,似乎也难以隔断价格上行的各种因素相互传导和相互推动,宏观调控的难度非比寻常。

继续收紧流动性是控制物价涨幅的源头。政策的落脚点是加大力度,平抑大中城市房价的上涨,隔断流动性过剩引发资产泡沫、最终推升各类生产要素价格叠升的路径。同时,信贷政策又必须有扶有压,以保障房建设和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减缓上一轮去库存化后可能出现的经济增长下滑。同时要加快中小企业信贷改革。继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切实降低过高的流通交易成本,通过打击行业垄断,规范市场秩序,来平抑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既遏制住输入型通胀,也进一步扩大主权货币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网络团购亟须净化市场环境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红灿近日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指出当今网络团购市场出现的主要问题亟须解决。目前,消费者反映的网络团购的问题主要包括:货不对板、退换货难;服务注水、价外有价;高标低折、吸引眼球;线上诱人、线下限制;服务超售、兑现困难。当前,由于我国的消费环境还处于不断改善中,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加之网络团购涉及环节较多,暴露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与目前团购行业诚信意识的欠佳有关,还与监管和法规滞后有关。

网络团购环境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根据团购服务的特点,要从规范交易主体、保障知情权利、严把支付环节、完善售后服务、畅通维权渠道等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2010年7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颁布实施《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今年4月21日,国家九部门联合下發《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购物领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的通知》等。这些措施加大了对网络购物市场的管理力度,对于建设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必将产生重要作用。参与网络团购的广大消费者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第一,了解信息,理性消费;第二,选好网站,安全付款;第三,交易证据,妥善保存;第四,权益受损,积极维权。

坚持“升华版”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2011年9月8日的《中国经济时报》发文称必须坚持“升华版”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不动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从根本上决定财政分配、社会生活、民生水平。当然不能就此落入“唯生产力论”和“完全的经济决定论”的极端。现在出现一种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张,论据和表述不一,直接背景主要是中国前些年“黄金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凸显,建设蒸蒸日上,但建设质量(增长质量)却滞后,社会福利增进赶不上人们心理预期的提升,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更激发了大幅改善民生的普遍热望和不满情绪。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放弃、不应淡化、不可动摇,但必须“升华”或“升级”。有人提出,应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这在逻辑上是似是而非,是紊乱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实质上是从不同角度表述的同一件事情(过程)的内在要求,不可将两者对立起来,也不应简单化地提出只取其中之一的命题。关于反对 “GDP主义”、“GDP挂帅”,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决不能以GDP等同于经济建设进而否定后者的中心地位。理论上说,“GDP”并不等于经济建设,所以,改变“GDP挂帅”和“以GDP为中心”,并不等于要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质量、安全,防范事故,决不应因噎废食,忽视发展这个硬道理。

中国企业提高外贸竞争力的四条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2011年8月31日《经济参考》报发文提出中国企业提高外贸竞争力的四条建议。中国的外贸有一些新的趋势,宏观角度上看有五个特点。其一,进口的增长大于出口的增长,贸易顺差减少;其二,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加工贸易;其三,对新兴市场的外贸增长速度比对传统市场快,但是因为基数小,在总体上占的比重也小;其四,传统出口产品的增长快于机电产品的增长,说明出口产品的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其五,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但近两年增长比较快。

对此,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第一,外贸竞争是品牌的竞争。要想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就要创造中国自己的品牌,让中国品牌走向全世界。现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仍然以低端产品为主,品牌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第二,进出口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加强对国际贸易知识,特别是有关国家的法律、贸易规则的学习和了解。第三,注意金融汇率带来的挑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从最初的8.7元上升到了6.4元,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出口企业要利用金融手段处理这些问题。第四,企业应注意优化整个供应链。现在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个别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企业要与上下家结成更紧密的联盟,这样走出去竞争才有获胜的希望。

必须彻底转变宏观调控模式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12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 优势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起步晚, 但增长速度很快。通过与外资服务业者相互间的竞争、合作使得外国先进的服务产品、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得以流入中国, 以提升我国服务业行业水平, 从而促进潜在服务需求变为现实;为我国的工程承包、远洋运输等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的条件, 这无疑推动了我国服务业发展。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禀赋比较高的国家, 且地大物博, 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 因而我国在传统服务贸易领域还是占有相当大比较优势的。

(二) 劣势分析

1、主要以资源消耗大、劳动力耗费多的传统服务贸易为主。

虽然我国是一个出口大国, 且服务贸易出口额列居世界第四位, 但出口的对象主要是传统产业部门如运输业、旅游业等。

2、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我国服务贸易自2001年以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2007年以后,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服务进口发展平稳而出口却出现大幅度下滑, 导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2009年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为295亿美元达到峰值, 比2008年多出180亿美元的逆差, 到2010年时, 虽然逆差值有所下降但仍然在200亿美元以上。

3、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我国新兴服务业如保险、运输、计算机以及信息、广告宣传、咨询等服务行业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截至2010年, 我国3/4的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以及专利使用和特许经营的进出口地都聚集在北上广三地;除去东部城市服务贸易额, 中西部的服务贸易出口合计占比还不到10%。

资料来源:WTO世界贸易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统计年鉴.

二、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总体分析

(一)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

在国际上, 通常会采用TC指数来衡量某一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它是指该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净进口总额之比, 其取值为-1与1之间。当TC的值大于0时, 说明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比较强;当TC的值接近于0时, 说明其竞争力接近于平均水平;如果TC等于-1, 则说明该国服务贸易只有进口;反之, 如果TC等于1时, 则说明该国服务贸易只有出口。

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TC指数尚未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如表1所示, 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TC指数一直为负, 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一直处在逆差状态, 尽管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由2001年的-0.08上升到-0.01, 但2010年又降为-0.06, 这期间, 世界同期的平均TC值高出我国近三倍左右, 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还很薄弱, 整体上还处于劣势地位。 (表1)

(二)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的比重。它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提出来的用以衡量一国某种商品或服务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 如果RCA>1, 则说明该国的该种商品具有比较优势;若RCA<1, 则说明该国的该种商品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对于服务贸易, 若RCA>2.5, 表明该国服务行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若1.25<RCA<2.5, 则表明该国服务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0.8<RCA<1.25, 则说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平均一般的国际竞争力;若RCA<0.8, 则表明该国具有较弱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RCA指数一直在0.5与0.7之间, 严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表明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还比较弱, 不具备比较优势, 属于服务贸易发展较为滞后的国家。

综上, 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较为薄弱, 在国际上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

三、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趋势研究

加入WTO以来, 中国政府逐步放宽对服务贸易的限制, 在WTO分类下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 我国开放了100多个, 开放程度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使得我国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然而, 我国仅在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竞争力能与发达国家相较, 其他行业的服务竞争力都很薄弱, 特别是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还不够合理, 体现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非平衡化趋势。

参考文献

[1]文华, 崔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其政策性启示[J].2012.5.

上一篇:二战下一篇:沉默权规则的适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