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范文

2024-05-13

高效课堂范文(精选12篇)

高效课堂 第1篇

课堂提问, 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 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 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 是促使政治课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是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体意识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巧妙把握政治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有利于学生掌握政治教材的重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政治教师获取即时的反馈信息。有经验的政治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 他们往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以疑引思, 以思解惑, 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

二、课堂无效“提问”的现状

有效的政治课堂提问, 是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 遵循一定的提问原则, 采用恰当的方法, 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提问。然而遗憾的是, 当前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政治教师的足够重视。政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的现象。课堂提问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仍广泛存在;“满堂问”成为“满堂灌”一种“时髦”的替代;少数政治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会出现一些提问不当的情况, 如信口开河、不假思索的问, 语意含混、题意不明的问, 故弄玄虚、为难学生的问, 千篇一律、不分对象的问等。有些政治教师提出的问题质量较低, 没有思考价值, 答案即在问题中, 无须学生思考, 缺乏启发性;有些政治教师提出的问题空泛, 难度太大, 让学生一时不知从何答起;有些政治教师提问的时机掌握不准;有些政治教师提问没有新意, 长此以往, 学生生厌, 等等。

三、课堂高效“提问”的原则

如何增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问的高效性呢?笔者认为, 一个精当的提问, 对于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使提问真正收到满意的效果, 提问不仅要做到具有启发性、有效性、梯度性、科学性、灵活性、新颖性、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全体性、开放性、趣味性、时代性、广泛性, 而且还要做到适时、适度。教师课堂提问要“巧”、要有“度”、要有启发性、要掌握好时机等。在一节课中, 提问什么、怎样问、什么时候问, 都要精心安排, 将课堂教学设计成“问题链”, 做到“精、巧、活、深”。政治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热点问题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设问;可以循循善诱, 步步设疑;也可以设计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课堂提问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程度。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好提问。提问要“点”“面”有度、难易适度。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一定要精心设计, 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的小问题。课堂提问还要有合理的坡度, 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 既不能过于浅白, 又不能太艰深。一般说来,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 不要提那些不假思索即可回答或书上有暗示性答案的问题。提问要数量有度, 以人为本。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在组织课堂提问时, 必须综合运用众多原则, 做到因学提问, 因需提问。课堂提问还要有适中的密度, 要精简数量, 直入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力求做到少而精, 力戒平庸、烦琐的“满堂问”。政治教师的课堂提问还要有亮度。教师提问时要注重讲究感情色彩, 根据不同的内容, 或幽默或渲染, 力求摒弃陈旧的提问方式, 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有效的迸发。课堂提问还要有适中的速度, 在学生的每个问题提出之后, 至少要等待一会, 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 切忌教师一问到底, 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 若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

四、课堂高效“提问”的方法

政治教师课堂提问要以能激发学生兴趣为根本, 要创建活跃的答问氛围, 要注意及时反馈信息, 要善于应变, 因势利导, 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 用提问实现“撑竿跳”。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是灵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提问的方法是灵活多变的, 形式上可分为“共问”“个问”“反问”“设问”;角度上可分为“直问”“曲问”“借问”“串问”;方式上可分为“大问”“小问”“真问”“假问”;手段上可分为“口头问”“板书问”“媒体问”等。它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设计出有效的问题, 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另外还可以用故设悬念法提问、抛砖引玉法提问、检查法提问、桥梁法提问、创设情境法提问、开放法提问、扩展法提问、层递法提问、反向法提问、启智法提问、突破法提问等来实现初中政治课堂的高效率。

高效课堂 第2篇

和谐君的好朋友尹老师最近一段时间很烦恼,她作为初二学生的班主任,工作已经很努力了,甚至有时候感到身心疲惫,可是课堂实效却不尽如人意。

课间忙着找学生谈心,课后找学生辅导,急得够呛,可是再看看学生,离开老师的眼就不知道学习了。

也曾听到老师抱怨说:“学生学习一点自觉性也没有,根本就不知道学习,天天都是老师逼着学习。”还有的老师说:“我都讲了好多遍,他们还是什么也不会,我是真没有办法了。”

这让和谐君想到网上一个段子:

老师纷纷表示认同,甚至有老师表示:还有拉个伴一起回去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

和谐君觉得老师讲了好几遍,学生可能一遍也没有真正听进去。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内动力,没有迫切想学习的愿望,没有追求的目标,没有在学习中寻找到快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这里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家庭的因素,有学生个人的因素,也有学校管理的因素。和谐君认为,更有我们长期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因素。

社会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我们应该去做我们能办到的事情,那就是从课堂教学结构入手,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建造高效课堂。

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对应于传统课堂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很好地补充了有效教学所不具有的指向的准确性。

高效课堂立足“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找到了这个“支点”,才能破解教育的诸多困惑,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实现我校自主高效、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的“幸福课堂”。

高效课堂从“解决问题”入手,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叫好课,能让学生学会的教师叫好教师。

最终实现三个解放,即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高效课堂与众不同的教育价值解读: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教室即成长。

高效课堂既是方法,也是行动;既重知识,更重生成,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与升学目标的统一。

和谐号名师到校《高效课堂》培训课程,本课程由知名校长和著名教育管理专家组成,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高效课堂的衡量标准、高效课堂的有效性、高效课堂的两个中心、传统课堂与高效课堂的对比分析、“271”解、“271”高效课堂实操解读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教你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课程内容

ABOUT

一、高效课堂的衡量标准

(一)引起学生兴趣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二)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三)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高效课堂(四)关注全人教育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五)是不是真正按教学进度并为开放的课堂

二、高效课堂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需求。

三、高效课堂的两个中心

在教学关系上,一切以学习为中心;在师生关系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四、传统课堂与高效课堂的对比分析

五、“271”解

(一)“271”的由来(二)271划分的内涵1、学习内容方面2、学生组成方面3、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4、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

六、“271”高效课堂实操解读

一、271高校课堂学习的三个阶段1、预习自学2、高效课堂3、训练拓展

二、271高效课堂学习的五个基本步骤1、读书自学,自主探究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5、总结反醒,当堂检测

三、271高效课堂备课要求和课堂教学规范(一)集体备课1、总体要求2、具体要求(二)个人备课1、总体要求2、具体要求(三)课堂教学基本要求1、建设高校课堂2、上课基本要求3、自学要求四、271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培训流程:

事前:

在课程前的3-5天,和谐号的咨询顾问会通过发调研问卷的方式对贵校目前现状及此次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然后由和谐号讲师团为贵校量身制定学习方案。

事中:

课程当天,专家讲师会提前到贵校与校长单独沟通,确定课程内容,最大化确保学习针对性。

事后:

由和谐号客服人员为贵校提供后续跟进服务,确保结果落地。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崔艳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从教十年来一直努力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在这十年的实践中,我碰过壁、犯过错,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我自认为比较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的办法,借此机会向各位前辈汇报,希望得到各位的批评指正。为了提高课堂课堂教学效率,我主要是采取以下3个办法:

一、布置适当有效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充分预习

老师们都知道如果我们要上好一节必须要做好三备:备好教材、备好教法、备好学生。备课可以说是我们老师上课前的“预习”。同样对于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课前充分预习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充分有效的预习,对于课上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不熟悉的,甚至是陌生的,那么这堂课的效率肯定是大打折扣的。预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都非常清楚,学生在我们的狂轰滥炸下也很清楚。但是,由于作业负担重,由于懒惰,由于家长督促的缺失,真正能做到自觉预习、充分预习的孩子真的是少之又少。所以,在一开始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为了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我只是要求学生去把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认真读一遍,同时要求他们边读便在教材上把重点内容勾画一下。这样的作业在我看来,既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达到我的目的,应该是上上策。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课堂上的他们对于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一问三不知,有的学生甚至连课题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上课课堂的效率可想而知。后来,我对预习作业进行了改进。不再布置像看书这种没法检查落实的作业,而是根据备课过程分析出的重难点罗列出一些问答题,一般不会超过6道。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在书上找出答案并写出来。这样既可以逼着学生去看书,也可以锻炼学生读题审题,提取题目关键词的能力。在历史考试中有材料分析题,这类题目往往是学生最不擅长的,因为他们还缺乏阅读材料后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布置这种预习作业,除了可以使得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帮助训练提高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材料分析题的能力。可以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通过批改他们的预习作业,我也可以知道学生们对哪个知识点的理解存在问题,在课堂上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讲练结合,选好题,勤练笔

提高课堂效率,归根到底就要让学生在45分钟里学到该学的知识,锻炼了该锻炼的做题能力,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原来我在课上经常是一讲到底,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后来发现这样做,除了让自己口干舌燥、声嘶力竭外,学生一到做题的时候,该不会照样还是不会。后来在一次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时,那位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了大量的材料和大量的练习,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完成这些练习。听完这节课后,我恍然大悟,其实历史课也可以像理科的习题课那样,在课堂中找些好的习题、紧扣本课重难点的习题来带着学生做练习,通过做题来检测学生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于是,我就尝试着课件里增加了一些比较好的题目,比如中考题,尤其是学生最头疼的材料题来练习。在新课学习完毕后,和学生一起做做题,边做边讲解,遇到学生犯错比较多的题目就再把这一知识点拎出来再强化一下。有的时候,某课学习内容比较多,来不及做题,我就在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或产生的影响时,引用相关的史料,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样既解决了课堂学习任务,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效率因此也得到了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们每次小测的平均成绩有所提高,交上来的课后作业质量也提高了,原来最容易空着不做的材料题空题率也大大降低了。这就说明在历史课堂上引入习题讲练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是很有用处的。

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

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这些发生在过去的历史对他们来讲,如果是一个个像历史演义、穿越剧那样生动的小故事,吸引力还是蛮大的。但是如果这些小故事变成了教材上简略、概括、严谨的叙述历史,加上课堂老师严肃地照本宣科,那这样的课堂,学生肯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样。比如在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鉴真东渡”,我引用了郭沫若的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短短几句,不但突出了鉴真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鉴真对唐朝文化在日本传播做出的突出贡献。此外,为了方便学生记忆知识点,我还会给他们找一些小口诀来方便他们的记忆。比如,为了让他们更形象地记住战国七雄在地图上位置,我会让他们记这样一句话:“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也利用谐音产生幽默: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中,要让学生一下子记住八个侵华国家,比较困难,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谐音把“英法奥美日德意俄”记作“英法奥每日得一鹅”既新奇有趣,又方便学生记忆。在记忆南昌起义的领导者叶挺、周恩来、刘伯承、朱德、贺龙,我把在教参上看到的一句口诀“一叶轻舟流朱河”告诉学生,他们很快就记住了。由此看来,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记忆知识点,也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历史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还应该以科学严谨为大前提。

让高效课堂更高效 第3篇

目前,在课堂教学调研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些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准备,可课堂效果很不好,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好学乐学,让低效课堂转变成为高效课堂就势在必行。

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一是教学改革意识不强。有些教师还放不开手脚,担心教学成绩会下降,在教学中仍采用题海战术,或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加大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推行对教师课堂改革的评价机制,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把握高效课堂的精髓。二是高效流程把握不准。一些教师没有吃透高效教学的精神,导致出现各种问题:有的在 “温故检测”中花去太多时间,把一堂新课上成了复习课;有的在 “师导生学”中不能让学生放开手脚,形式上叫学生自学,但往往管不住自己的嘴,还没几分钟就又讲开了;有的在 “当堂训练”中误认为让学生自己做会耽误时间,还没等学生做完就急忙提问、对答案,导致当堂训练变成教师讲解,没有起到训练和检测的效果;有的在“归纳梳理”中要么不见踪影,要么草草收场,没有起到很好的课堂小结作用,甚至有的教学环节出现错乱,复习中含新授,新授中又复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严格推行高效教学法,依据评价细则进一步规范高效课堂流程。三是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不懂,所以要多讲,多用传授法讲解。在课堂中有学生讨论的形式,但没有具体讨论内容,课堂气氛沉闷。或者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太少,还没讨论两分钟,就要学生展示讨论结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让学生讨论问题必须指向明确,从简到难,由易入繁,给足时间,注重讨论内容并取得实效。

如何让高效课堂更高效呢?首先,理念更新很重要。实施高效课堂,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学校高位推动,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和分组讨论,高效理念在大多数教师头脑中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基本上都能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面向全体,当堂训练,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实践表明,正因为有了理念的更新,高效课堂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效果。

其次,抓好落实最关键。不但有健全的高效课堂的组织机构,而且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更要有具体的四步高效操作的流程以及评估和评价的监督机制,让高效课堂在具体落实中稳步推进。

高效课堂 第4篇

一、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应彰显学科本色

在学科领域内探索课堂教学的“优效”, 最基本的是对学科基本规律的把握和领悟。就数学学科而言, 课堂教学应该根据数学的发展规律来进行, 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把握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 可创设生活情境: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在北京举行, 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 金牌数和奖牌总数两项指标创下了中国自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高纪录, 特别是在跳水、乒乓球、体操、举重等项目上创造了辉煌的成绩, 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让我们共同回忆比赛的一些精彩场面, 要求学生仔细看比赛成绩表。

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射击比赛, 中国队的得分是55.80分, 澳大利亚队的得分是54.90分……

师:你们发现比赛的得分都是用什么数来纪录的?

生:小数。

师:根据刚才观察到的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澳大利亚队多少分? 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澳大利亚队多少分?前两轮比赛中国队一共是多少分?前两轮比赛澳大利亚队一共是多少分?

师:解决这些问题, 要用到什么知识呢?

生:小数的加减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加减法。

(师板书课题)

这样的教学情境, 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 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二、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应凸显求实风范

叶澜先生认为,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扎实的课。在这样的课中, 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产生了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再发展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就是数学课堂的求实风范。

在教研课中, 我两次执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 第一次教学时, 我从对同时同地的人影与身高的关系讨论中引入, 第二次教学时我提供了《跟我学数学》这本书的相关信息, 让学生在感知“单价不变”中引入新课。第一次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人影和身高的关系中, 结果他们回答了一些与教学内容全然无关的话题, 最后还是我自己绕回到课题, 学生显然不知我煞费苦心究竟意欲何为, 也使“比例的意义”的教学显得生搬硬套。而在第二次教学时, 由于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马上领悟了由于“单价不变”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也举一反三地说出了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比例现象, 比例意义的教学水到渠成。可见, 情境的创设不能流于形式, 不应只图一时热闹, 而应该扣紧所要呈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再如, 在教学“猜猜是单还是双”一课时, 我只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谈话作为课的导入, 但生动有趣的话语,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奇数和偶数的运算规律。老师有特异功能, 你们信吗?

生:不信!

师:不信就试试!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游戏, 伸出你们的两只手, 在上面写上两个数, 但必须一个是奇数, 一个是偶数。然后左手上的数乘3, 右手上的数乘2, 并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你们只要告诉老师得数, 我就能猜出你们两只手上的数分别是奇数还是偶数。

这个情境创设简洁有效,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只用寥寥数语就激起了思维火花。

三、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要以读懂教材为前提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知识和线索, 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方略的重要资源。教材把握不好, 或者把握偏了, 教师的教学就会南辕北辙。读懂教材, 不仅要宏观上理清思路、细节上学会推敲, 而且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教师要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这些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它与其他知识有怎样的联系?

如四年级下册中的“植树问题”, 在学生理解了植树问题中的间隔数、棵树后, 创设情境, 引出探究的问题:四年级的同学在全长20米的跑道上植树, 每隔5米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分组设计植树方案, 并画出模拟植树图。

师:观察设计方案, 你发现植树棵树与间隔数有什么样的关系?结合各自设计的方案说出植树问题的规律。

让学生经历自己动脑设计植树方案、动手画植树图、动口交流植树方案的过程, 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了植树问题的特征,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 突出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意义。

再如, 在教学“认识几十几”时, 教材上有一道题: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五角星。认真钻研教材后, 我决定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星星, 并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对又快。学生兴趣盎然, 方法各异, 有的1个1个地数, 有的2个2个地数, 有的5个5个地数, 有的10个10个地数……在组织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好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教材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文本,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很难“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所反映的实质, 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 创造并生成新鲜的学习资源, 让教材成为教师、学生之间互动探究的载体。

四、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要以读懂学生为基点

读懂学生, 就要读懂学生的经验, 读懂学生的思维, 读懂学生的情感。在以学生为基点的教学中, 教师要不停地叩问:这节课准备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学生现在在哪里?如何带他们到那里?

高效课堂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

小学科学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通过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及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增加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实践性及科学性,实验操作能力既是学生深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实验的重要基础,又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做好课前实验操作准备工作

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来说,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实验探究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对于一些未知、新鲜的事物及科学现象都会充满探索求知的欲望。这是构建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对新知识及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成的,这种探索求知的兴趣是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内化而成的[1]。因此,在日常实验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相关课堂教学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例如,在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提前列出实验材料清单,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材料,允许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实验验证,通过这样灵活的课前准备环节,引导学生打开探索知识的大门。

二、注重课堂实验示范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观念

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师的实验示范,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课堂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每一步操作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与榜样,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验教学时必须严格按照实验要求与步骤,在使用及装配仪器的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动作的准确有序[2]。例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托盘天平地使用必须用镊子取用及移动砝码;连接电路时要先接线路、后通电,拆卸时先断电、后拆除线路等。同时在示范试验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探究,并根据实验现象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及探索求知意识。

三、提高实验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

在实验课堂中教师的示范实验是学生参与实验实践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实验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时间与空间,学生只有在自己参与实验后才能有新的体验与发现。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实验体验,并在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例如,在“蚯蚓”的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体验挖蚯蚓的过程,让学生注意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环境,并根据需要适时为学生普及蚯蚓对植物的帮助作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既能在观察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又能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与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逐渐普及。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将教材内容上抽象、单一的知识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与记忆[3]。例如,教师在“花的构造”这一章节教学时,根据教学需要解剖一朵桃花,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将解剖的过程及桃花的构造清晰地投放到荧幕上,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内容进行相关的讲解与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节省实验讲解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取知识。实验教学又是以观察和操作为基础,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活动,获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所在。”作为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充分把握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开展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验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及科学素养。

参考资料:

[1]朱建兵.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J].速读旬刊,(5):170.

[2]徐军华.加强实践教学,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知音励志,2016(20):15-17.

[3]尹梦东.浅谈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常见策略[J].学周刊,,25(25):110-111.

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高效课堂 第6篇

新课程的改革如滚滚洪流,势如破竹,强势推进,优化课堂结构,探索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精彩展示。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再“涛声依旧”,那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成为很多数学教师都应该共同探讨的话题。

评价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严格遵循教材,是很多老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怕学生不明白,上课总是说了有又说,生怕有所遗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总想迎合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很多学生学习漫无边际,尤其学习主动性较差,底子薄弱的学生,更是在滥竽充数,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2)教师的评价太过于关注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的意义上的评价,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有效的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且注重评价语言的灵活性、趣味性和激励性,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肯定了自己,增加了自信和参与意识。同时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思维会越来越好。

(3)备课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只是在一贯教学的经验上,结合新课改的模式,备课备教材,但是忽略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对于导读单的设计,紧扣教材,但缺乏趣味性和探究性,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对于导读单的预习就像是在做练习,导致了“教”与“学”的严重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实施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有部分学生还不能真正的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习惯那种灌输式的教学,在加上自身条件的问题,学习更加的被动。底子差,自觉性差的学生不能做到自主的预习,与小组紧密的合作,课堂上有很强的依赖性,自己不愿意主动的去思维,在小组探究时钻空子,看热闹,课后又不复习。有些学生是学习不得法,总是事倍功半。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

二、探究数学实践,优化课堂结构,

对于数学教师,要大胆的借鉴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认真编制导学案,在导学案中体现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经过近两年的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积累经验,初步形成“预习------探究------展示---------反馈“的高效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甚至于能与其他同学进行辩论。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对于高校是实施,推行“问题式导学法”很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学习和借鉴。

“问题式导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展示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问题领域,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是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教学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几个环节的特点可以灵活的调节,变换应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线。

二、总结经验形成模式,不断探究。

数学课一般有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在这三种课型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高效呢?

(一)新授课

新授课采用以“导学学案”为载体五步教学法,即把课堂分为以下五步来进行:

1.学生自主预习、学习,教师答疑解惑

教师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后,学生根据学案采用预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去完成任务,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2.学生尝试解题,教师点拨规范

采用小组内讨论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学知识完成典型例题,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展示讲解,师生再一起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并要求学生整理完善。

3.变式拓展,巩固强化

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提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强化当堂知识。本环节仍然是学生先做,再展示修正,教师最后点拨强调。

4.自主整理,归纳总结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重点、难点、注意问题等;归纳主要题型,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

(二)复习课

1.基础演练,掌握双基

课前让学生通过自学学案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梳理,做好相应的基础知识测试题。上课一开始,对自学学案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2.典例剖析,培养能力

在复习课中,要精心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题,在例题教学时应坚持“不做不讲”的原则,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题,必要时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探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其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板演例题,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解题障碍与典型解法.通过学生的板演、批改,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总结典型例题的通性通法。

3.变式训练,提高能力

针对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紧扣典例,通过变形条件、变形结论等手段再训练,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通性通法、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达到提升学科能力的目的.

4.反思总结,巩固升华

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解题所应具备的各种意识、通性通法、最易犯的错误等.

5.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高效:语文高效课堂点滴谈 第7篇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觉得教师为迁就学生而放慢节奏, 搞“一碗水端平”, 学生的思维节奏变得更慢, 最终陷入“疲软”的状态, 形成“少、慢、差、费”的格局。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严重制约着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高效发挥。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首先应理清高效课堂的内涵。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即为在相对固定的时间 (课堂) 里, 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而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高效课堂包括学生高效地学和教师高效地教两方面。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最根本的准则;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没有高效课堂的支撑, 所有的教学改革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1. 教师应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写作, 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传统语文教学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应当有一桶水。”很多教育者对此话大多持批评的态度。这句话传达的教学理念是单向的“给予式”的, 这种教学理念当然是偏颇、落后的。但这话所传递的教师应具有更多的知识容量这一信息是永远都不会落后的。语文教师的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一定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教师拥有更高的语文素养, 才可能对教材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 才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形成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细加咀嚼教师就会发现, 朱自清先生创作此文时一定深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春》所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每篇图画都是与一首古典诗歌相照应的:春草图中的小草应当就是韩愈眼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小草;春花图与“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相契合;春风带给人的当然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受;而春雨滋润万物的绵密轻盈、无声无息, 自然与杜甫的《春夜喜雨》意韵相通。教师如果没有一定古典诗词阅读量的支撑, 对《春》自然无法准确解读, 当然也就无法引导学生很好地领悟《春》的美好、精妙了。

2.“独辟蹊径”的备课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

部分老师语文书大致翻翻, 按照教参书照本宣科的备课, 然后勇敢地走进课堂, 对课堂毫无敬畏之感。而现今的学生几乎每人都有参考书, 教师按照教参书的设置提问, 学生按照参考书回答。直接的、机械的提问, 无思维过程的回答, 共同构建了毫无生机的课堂。而“独辟蹊径”的备课则能带来深刻而富有生机的师生对话。这里所说的“独辟蹊径”不是为了追求“独特”而去追求“独特”, 应是教师对文本进行的合理且富有个性的解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课《羚羊木雕》, 如果按照教参的解读设置课堂教学, 那么简单的故事情节很可能会使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薄。而我在备课时发现, 此篇文章无论从情节的设置、人物的描摹、情感的抒发、顺序的安排, 都是一篇相当规范的记叙文, 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作文的教学上。以此为范文让七年级学生很好地了解了记叙文的写作要点。“独辟蹊径”是很好地规避某些教师不认真备课、肤浅上课的好方式。因为只有认真深入地研读文本, 才有可能产生“独辟蹊径”的灵感。

3.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良好情境的设置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充满学习兴趣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的课堂。讲授《看云识天气》,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特意截取了中影大片《赤壁》中诸葛亮看云判断天气与风向的一段视频来创设情境。课堂效果说明学生学习的欲望明显增强, 教学的环节的推进顺畅而快捷。

4. 关于导学案的设计。

很多学校在推进教学改革的探索中, 都使用了导学案, 对于导学案的使用赞扬者有之, 批评者有之, 由此产生了不小的纷扰。笔者认为导学案的最大功用应体现在学生的预习环节。从前语文的预习大多是划好小节和字词、熟悉一下课文内容、研讨几个小问题, 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是粗糙的, 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当然更粗糙。而中学阶段的文章信息容量较大, 学生如果课前对课文没有较好的感知, 那么课堂上师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自然就是囫囵吞枣了。而导学案可以把学习的任务细化, 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完成两个任务: (1) 把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设计出来, 使学习任务更具备可操作性。 (2) 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授学生以“渔”。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 能够较充分的预习文本, 为高校课堂的构建做好了必要的课前准备。

5. 注意“讲练”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的, 教师满堂灌, 学生一直在听讲。现在流行的教学强调师生互动, 教师少讲, 学生多说。无论是传统还是现在流行的教学都缺少一个必要的环节:课堂的训练。部分教师喜欢把训练的时间安排在课后, 布置大量的作业, 致使学生课余大量的时间埋在大量的作业中不能自拔, 教师课余的大量时间消耗在作业的批阅上、精神疲惫。学生和教师就在这样恶性的循环中失去了学与教的兴趣。孰不知, 课堂是最佳的训练时间。每节语文应当在读读、议议、练练中完成, 这一定是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

摘要: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首先应理清高效课堂的内涵。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即为在相对固定的时间 (课堂) 里, 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而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

关键词:语文素养,备课,学习兴趣,设计,讲练

参考文献

[1]黄之海.刍议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教研版, 2010, (18) .

高效数学活动 高效数学课堂 第8篇

笔者认为, 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 是数学课堂的灵魂。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高效的数学活动, 高效的数学活动是高效数学课堂的保证。但是, 有些操作、探索活动对于部分学生来讲难度较大, 进行起来很费时间。于是有些教师在自觉不自觉中压缩了活动的时间, 甚至直接舍去, 把结论告诉学生, 或者进行大量的练习, 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试想, 这样和以前的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那么, 怎样做才能既保证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又不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保证课堂教学高效顺畅地进行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吃透教材, 全面把握整个活动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数学活动中, 教师的引领方向是否正确, 点拨是否恰当, 是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 教师必须准确理解教材, 明确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 了解学生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状况, 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活动, 并在关键地方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引。

在全等图形的初步认识中, 有这样一个操作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沿着网格线把一个4×4的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这个活动,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全等图形, 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锻炼其动手能力, 提高其思维灵活性。

在活动时,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网格纸, 进行操作。首先想到将正方形上下或左右对折, 即可分割成两个全等的矩形。然后有学生尝试沿着对角线分割, 这种想法立刻被其他同学纠正:“不是沿着网格线进行的。”大家继续进行尝试, 但不得要领。师环顾四周, 感受到学生的迷茫和沉默, 启发到:是思维定势在作怪 (沿直线分割) 。鼓励大家超越常规思维进行思考。恰好此时有一位刘姓同学沿曲线将正方形分割成两部分, 他把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 但并不完全重合, 自语到:“错了, 不全等。”师将他的图形展示给全班同学, 并安慰道:“虽然他错了, 却可以给大家以启示。”这时, 全班同学思维豁然开朗, 顺利找出了其他的分割方法。

二、注意课前引导, 不打无准备之仗

搞好操作活动, 课前准备工作尤其重要, 准备工作是保证操作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课堂最后一两分钟是笔者班中的活动准备时间。每当有操作活动, 笔者总是在前一天说明需要准备的操作材料、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学生在准备好材料后肯定会按照课本自己先进行尝试, 有疑难的话还会相互讨论。新课未上, 操作活动已先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导, 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中, 需要学生测量物高、影长, 并通过计算得出:“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 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其影长成比例。”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全部完成, 并把整理好的数据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让笔者很是惊喜。

可见, 做好准备工作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操作活动的效率, 不仅节省时间, 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 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以巩固教学效果,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

三、设计问题串, 引导活动顺利进行

对于有的操作活动, 我们可以设计问题串, 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索, 以保证操作活动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

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时, 有这样一个操作活动:把等腰三角形沿顶角平分线对折并展开,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 可以说出许多发现。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交流, 然后出示设计的问题, 引导学生有序地说出自己发现的结论。

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什么是它的对称轴?

2. 从边的方面观察, 有什么发现?

3. 从角的方面观察, 有什么发现?

4. 观察折痕, 有什么发现?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 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将自己的发现进行整理, 从而快速准确地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

四、坚持反思, 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每次操作活动后, 笔者都要反思, 记录成功的经验, 对不如意的地方进行分析, 并加以修改, 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更加贴近数学课堂教学。

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图形的旋转, 增强感性认识, 师在黑板上演示三角形绕形上及形外一点旋转的情景, 并画出示意图, 但效果并不理想, 也较费时间。于是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 去掉了这一部分内容, 直接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画好的图形, 进行观察和探索, 这样, 不但节省时间, 学生利用课本也更容易测量、记录与交流,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笔者在数学活动上的尝试与努力也得到了回报, 这些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兴致勃勃地观察、实验、猜想、交流, 不光获得了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被誉为“教育总统”的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有句名言:“当我展望未来时, 我认为只有教育才是答案。说到我们与全世界进行竞争的问题, 教育还是答案。”“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这些都说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效果在一个人身上的显示与呈现也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过去的应试教育, 重速效而轻积累, 重短期而轻长期, 重结论而轻过程, 重考试成绩而轻学生成才。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 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希望我们的数学课堂, 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 创新的沃土。用高效的数学活动, 打造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理想课堂”与“高效课堂” 第9篇

《学记》有言“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我以为此乃理想课堂的不二标准。教导孩子但不要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给孩子规范但不要压抑孩子的个性;启发孩子思考而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孩子。

理想课堂应该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是内容和方法的统一, 是主导和主体的统一, 是开与达的统一, 是严与爱的统一, 是导与牵的统一。

“新教育实验”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伟大魅力;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理想课堂, 就是能够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的课堂。知识与生活共鸣, 就会从“僵死”走向“鲜活”, 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 课堂才会进发生命活力!

朱永新先生提出理想课堂六度———参与度、亲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 可以作为评判课堂的具体指标。

至于“高效课堂”, 我以为高效的“效”, 首先是“效果”, 其次是“效率”, 根本上指的是“效益”。

高效课堂要关注两个度:精力流失度和目标达成度。精力流失度考察效率, 目标达成度考察方向和程度, 即效度。效度是以目标为衡量依据的, 没有目标, 效度便毫无意义。高效课堂, 关键在于我们设定怎样的教育目标。而教育目标的设定反映着我们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应包含三重: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反映在教学目标上就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应试出发, 只关注学习性质量的课堂, 也可以高效———知识的高效传递。高效肯定比低效好, 但仅有这个显然不够, 只有秉持全面、和谐、可持续的教育质量观, 既关注学习性质量, 也关注发展性质量, 更关注生命性质量, 在这个基础上的高效, 才是我们需要的。

因此, 高效只是理想课堂的价值取向之一。高效课堂不一定是理想课堂, 但理想课堂一定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 第10篇

在高效课堂改革中, “效”很重要。这个“效”, 一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 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产生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 高效率的学生学习, 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 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那么, 怎样认定某个课堂教学是高效的呢?它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 回归教学本质,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 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依据这两个出发点, 我以武汉市《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指导, 以武汉市近几年的几例历史优质课为例来谈谈如何打造历史高效课堂。本文仅从教师教学策略部分来谈高效课堂的建设。

一、以目标预设为例:关注三维目标, 兼顾学生需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可见, 教学目标的预设有效与否, 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

那么, 如何使教学目标的设计有效化呢?好的目标预设应该关注两个方面:三维目标和学生实际。

如《辛亥革命》这一课,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下面, 我们一起来看看杨老师确定教学目标的大致思路, 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借鉴。

第一步是读课标。本课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知道武昌起义,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武昌起义属于史实性知识, 主要通过课堂展示和创设情境加以落实;辛亥革命的意义属于结论性知识, 通过呈现过程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步是析教材。《辛亥革命》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从结构上看, 本课由“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和“武昌起义”两个子目构成。第一目介绍了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第二目介绍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经过和结果以及影响。两目之间是因果关系, 从而支撑了课程标准, 展现了近代化探索中政治制度的探索。

第三步是知学情。为了上好这节课, 教师进行了课前调查, 从这次课前问卷调查和学生提问的结果中得出三方面结论: (1) 学生希望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的方式来学习这一课; (2) 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史实性知识还是知道一些, 但不完整, 而这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3) 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一些相关的结论性知识的了解显得很肤浅, 甚至很幼稚。

第四步是定教学。首先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与能力目标, 是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的客观表述, 而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是教师在课标要求的基础上, 针对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的个人升华, 是突出本课特色的地方。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方面, 突出了课前走访调查, 以学生的课前走访作为课上进行多媒体展示的线索, 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同时利用导学案落实知识点来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表述方面, 教师强调了两点目标的达成:评价人物孙中山, 和感知辛亥革命中的首义精神。前一个目标是让学生感知重要历史人物的功绩, 从而认识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后一个目标是结合本土丰富的历史资源, 对教材进行的特殊处理, 它关注的是通过乡土教学来体现历史的现实意义。

以此为基础, 教师接下来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思路上, 首先标题就极具特色:“辛亥革命———踏寻百年足迹, 体验辛亥之旅”, “踏寻”, “体验”二字就点明本课侧重学生的实地走访感知, 侧重于对乡土资源的运用, 突出了本课设计的独具匠心。整个教学设计的大致结构也清晰明了。

因为这部分主要讲述的是有关如何进行目标预设这一主题, 因此有关杨老师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我就不再具体说明了。通过对杨老师教学思路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目标的预设要做到以下三点: (1) 研读课标是根本, 一节好课首先应该充分体现课标要求, 不能偏离课标这一导向; (2) 关注学情是基础, 只有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有充分的了解, 才能知道运用怎样的教学方式达成最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很好地完成三维目标的落实; (3) 资源取舍是关键, 什么样的资源可用, 运用资源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任务, 采取什么方式运用资源, 通过这些资源的运用要体现本课的什么特色, 这些都是在取舍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也影响着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

二、以资源利用为例:合理使用课程资源、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资源利用举例一:结合本土课程资源, 丰满教材内容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优秀的历史教师应该能够正确理解教材, 抓住教材特点, 思路清晰;同时还能够将教材知识与本土课程资源相结合, 大胆取舍, 重塑知识结构, 使课堂充满乡土气息。像刚才我们讲到的杨老师的《辛亥革命》一课, 就利用了武汉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发生地这一历史特点,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 设计了实地走访辛亥革命纪念馆和一些相关历史遗址等活动环节, 同时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部分, 强调了学生对首义精神的感悟, 这就将本土资源与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又如《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 由于湖北地区是历史上的荆楚之地, 师老师以湖北地区的历史资源为主线, 先通过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展现西周的礼乐文明, 再展示不同时期, 周王室与楚国实力对比的三段文字材料, 通过对比, 使学生了解当时周王室由强转衰, 诸侯相继争霸这一社会背景;而在对比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战争的不同之处时, 教师也大胆取舍, 抛弃传统做法, 不将城濮之战与长平之战拿来对比, 而是以晋楚邲之战与秦灭楚之战这两个不同时期与楚国有关的战争作为例子, 从而得出春秋战争是争霸之战, 战国战争是兼并之战, 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更大、人数更多、更惨烈这一结论。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结合本土资源, 大胆取舍和整合教材知识点, 使它成为一堂带有极强地域色彩的历史课。

资源利用举例二:结合课内课外资源, 大胆开发教材

教师还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只要适合教学的需要, 就要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资源, 并敢于对教材和资源从地域、时空等方面做必要的加工、调整、活化, 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身心愉悦地学习。

如《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这一课, 这是教师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 北京8分钟表演的主题———“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为课文标题, 结合学生已知的历史知识, 自己开发的一堂生动有趣的历史课。

这堂课主题鲜明, 结构清晰, 先以2008年奥运圣火采集的相关视频作为导入, 让学生初步感知中西文化之美, 再从服饰之美、建筑之美、神话之美三个方面具体品味中西文化之美, 并从中提炼出在这三个方面两国各自的文化特点;由此自然过渡到本课的第二部分内容“探中西文化之源”, 通过分析两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上的差异, 得出环境的差异使得两国的发展模式出现不同, 进而分析不同的具体表现, 让学生为这两种文化命名 (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或海洋文明, 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 含蓄之美和开放之美等等) , 并结合两国文化的差异概括两种文明的特色。

最后教师设计“扬中西文化之光”环节对本课内容进行拓展活动, 让学生布置展馆, 展现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成就,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本课体现了教师极强的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能够将奥运会这一重大事件与历史知识相联系, 将教材资源进行整理和再加工, 结合丰富的课外资源, 再造了一节风格独特又趣味横生的新课。

三、以问题设计为例: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和思辨性

问题设计举例一:把握三维要求, 层层设问, 拓展思考深度和广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提出, 教学过程本身, 就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 根据目标达成的难易度, 设计有坡度和层次的问题, 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 教师讲授的是一节云技术条件下的信息整合课, 教师借助互联网的云空间发布任务, 用QQ中的群共享作为平台, 师生共同上传资料,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资源, 课前学生下载群共享中的资源包, 课堂中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 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解读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历史材料, 利用互联网,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小组之间, 师生之间信息的实时交互。

除此之外, 本课的问题设计也非常独特:教师以问题为主线, 在不违背课标要求, 不损坏知识的系统性的前提下, 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了适当整编重组, 形成三个具有一定层次的问题序列, 通过红军的“远征”———红军“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 这三个活动环节来层层设问。

第一个环节红军的“远征”, 教师展示动态地图, 学生上台利用电子白板画出长征路线, 讲述长征经过, 说出“长”体现在哪? (历时长, 路程远) , 进而利用云空间资源包中的信息, 探究长征原因以及长征的影响;第二个环节“红军远征难”, 分组讨论长征途中, 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然后归纳总结答案;第三个环节“红军不怕远征难”, 分析究竟是什么支持着红军战士克服困难走完长征的?学生通过阅读一个个长征故事, 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难, 坚韧不拔, 团结友爱的优秀品质, 进而总结什么是长征精神, 以及在今天长征精神仍有哪些重大意义。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从课标要求来看, 重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目标达成, 而这又是以完成课文知识的学习, 也就是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基础的。第一个环节就基本完成了课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后两个环节则是在此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 三个环节环环相扣, 问题设置步步深入, 教学思路独特且流程清晰。

问题设计举例二:问题内设于生动情节之中, 创设情境跨越时空界限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可以围绕某个专题, 引入鲜活的历史资料, 创设全新的历史情境, 师生互动, 生生合作,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这课, 黄老师以一位虚拟人物“阿虎”为主线, 创设东汉末年的时空情境, 学生以“帮帮团快行动”的形式来帮助阿虎解决问题, 而问题的设置正好对应本课内容的四个方面的知识点:造纸术、数学、天文、医学, 每个内容又独创一个情景故事, 分别设计学生参与解决的任务。

“书海探源”环节为本课重点, 教师以帮助阿虎列出文章提纲为任务, 让学生结合图片, 归纳纸出现之前书写材料的演变, 讲解纸的发明历史和优点, 借助动态演示图让学生讲述造纸术传播的过程, 谈谈造纸术传播对世界有什么贡献。

“巧思妙用”环节, 以学生完成数学题的形式引出对《九章算术》的学习;“地动之疑”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抛出问题, 接着让学生结合动画视频, 讲解地动仪原理, 并根据这一原理来实际解决问题, 从而肯定地动仪发明的积极意义;“妙手回春”环节给出虚拟情境, 以学生为阿虎看病及康复提供建议的形式, 引出对张仲景和华佗的学习, 既生动有趣, 又能让学生快速了解和区分两位医学家的成就。

四个环节的任务完成后, 以帮帮团的形式将知识归纳总结。最后, 回归本课主题, 设计思维拓展部分, 让学生回答为什么秦汉时期有如此昌盛的文化, 通过归因分析, 将本课知识点, 与整个单元知识点相联系, 让学生了解秦汉文化的昌盛, 是以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民族和地区交往频繁为基础和条件的, 从而把握本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

本课在问题设计方面的特点, 在于以虚拟人物创设历史情境, 以情景故事的方式抛出问题, 既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又体现授课知识的整体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 既帮阿虎顺利解决了难题, 又很好地掌握了本课知识点。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 第11篇

关键词:牛津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构建

根据新课改的这些新理念,牛津大学出版社主编的初中牛津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编者意图重在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运用,提倡任务型教学,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初中牛津英语教材具有贴近生活的实际性、语言教学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任务性三大特征。

一、 初中牛津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难题

根据初中牛津英语教材的特征,不难看出,提高初中牛津英语的课堂教学效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基础,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以及跨文化社交能力。那么,教师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到底面临哪些教学上的难题呢?

第一,初中牛津英语教材对于现在大部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材词汇量太大,内容较多,这是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客观难题。对于大部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小学阶段学习的英语词汇和语句等都比较简单,在进入七年级后面对词汇量的剧增,很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

第二,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的激情和主动,习惯了过去老师讲台教课、自己在台下学习和模仿的模式,对于老师在课堂上安排的一些小活动缺乏积极主动参与性,老师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面临困难,造成有些课堂教学的情景教学难以进行。

第三,教师面对新的教改,观念没有根本转变,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对自己的角色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学和学习方法指导不够,激励学生学习热情的方式不够多样等。

二、 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学

由于初中牛津英语新教材与小学教材的在语法和词汇上衔接不好,加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心里负担,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初期,首要的是要尽快填平和补充英语基础,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面着手:

首先,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发言和提问,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常言道,兴趣是学习语言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通过语言、音调、表情、动作和神态等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要经常使用激励性语言。

然后,要复习音标,纠正发音。在初中英语学习的初期,帮助学生克服哑巴英语非常有必要,为此,老师应该通过单词读音归类、音标接龙等形式来激活课堂,帮助学生回忆小学学习过的音标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最后,指导方法,帮助学生强记单词,尽快增加词汇量。

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 从语音入手

特别是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要反复讲,例如ea字母组合可以读i: 有treat, meat, cheap等词,同时也可以读e, 有head, bread等词。

(2) 从词性转化入手

许多英语有多个词性,由于句法功能不同,因而用法也不同,例如在Do not laugh at someone when he makes a mistake. 一句中, laugh是动词,在What a big laugh on her face. 一句中,laugh是一个名词。

(3) 从词汇方面增加词汇量

如friend~friendly-friendship, 朋友,友好的,友谊。

(4) 从同义词的角度增加学生词汇的联想记忆

如fast-quick-speed, 都有快的意思。

(二) 情景教学,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气氛,鼓励学生进行语言交际

例如Unit 5 Going shopping的教学中,老师如果创设真实的商场交易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购物者和营业员,在熟读文本后,熟练地使用“What can I help you?”, “I am looking for water ...”, “What’s the price for it? /How much is it?”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互动能力,也能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的语言交流。

(三) 注重生活实际,合理布置学生课后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Going Shopping的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放学后陪父母前去超市购物,让学生用英文列举出5-10商品的名称和主要成分等。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印象,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结语

高效课堂 第12篇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待提升的地方

1. 课前教学备课不充分。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一样,初中语文互动学习课堂要求教师摒弃原本按本照宣的教学方式,而是使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然而,根据调查统计的情况看,目前,初中语文课前教学备课的情况远远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备课工作方面表现出两种极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中老年语文教师,一直相信沿用多年的教学方案是最有效的,不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较为年轻的语文教师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在备课环节中缺少把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意识,制定的教学策略容易受到挑战。

2. 课堂教学效果不乐观。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扮演好学生知识的指引者,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方面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大部分初中语文课堂上,依旧是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为了在预设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几乎所有教学环节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渐渐地学生会进入老师预设的套路中,教师只要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教学即可;其次,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表面上看是被引入了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但是实际缺少明确可行的教学策略,只是营造出看似热闹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3. 课后教学反思不理想。

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初中语文互动高效的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课后反思技巧,培养课后反思的教学习惯。然而,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初中语文教师普遍没有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习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课后反思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作用,大多数教师认为课后反思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二、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对策思考

1. 科学安排,塑造高效课堂。

重视课前预习。充足合理的课堂备课是开展互动高效课堂的有效保证,可见课前备课十分重要。教师应反复多遍地阅读教学内容,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弄清楚弄明白,每一知识点需要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应该非常清晰。同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有预见性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疑难困惑,并且能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困难,让学生更轻松更容易地掌握学习的要点,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找准课程切入点。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把握内容的切入点,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灌输式教学”就是把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生字生词中心思想,平铺直叙地向学生介绍,这样不仅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要求语文教师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介绍文章前,让学生首先明确本次课堂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结合文章细节体验自身的生活经验着手,以正确领悟生活的苦与乐为教学重点,从而对文章开展每章节的学习。

强化课堂训练。无论是巩固旧知识,还是接触新知识,都必须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练习的题目。怎样才能挑选设置出好的练习题目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教学的重点任务,通过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最终营造互动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的课堂训练设计中,教师可以提问:“假如登上了月球,你们将会在月球上做什么呢?”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分享想法,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2. 加强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初中语文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神态是营造良好氛围,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的桥梁。言行亲切、情绪饱满的教师,更能够以满腔的热情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互动探究学习中。初中语文互动高效课堂应该展现为“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使用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科无穷的乐趣。所以,教师应该在深入摸索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和设置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问题,进而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适时恰当地提出问题。问题提出的实效性也是影响互动、高效教学课堂塑造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能充分发挥提问对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在最合适的时候,以最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创设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在大概把握文章,理顺文章情节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桃花源里有怎样的景色?生活着怎样的人民?文章最后南阳人刘子骥为什么没有找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呢?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在全面分析课本塑造的环境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3. 做好反思,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后教学反思,从四大方面着手,包括思效、思得、思失和思改。思效就是对上完课后对本课教学效果作自我评价,例如哪些内容学生掌握得好,哪些部分教学有待提高;思得,课堂教学结束后,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并及时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思失,课堂教学有得必有失,面对性格各异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可能会有出入,教师要勇于总结教学工作的不足,认真琢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思改,进行课后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深入剖析问题,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科教师每个星期集中进行一次课后反思的交流会议,分享自己的看法,学习他人的经验,也是做好课后教学的有效办法。

总体而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设互动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我们要认真观察和反思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创新思维,改变思路,不断摸索,从而探寻出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当今学生需求且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推动教育事业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快速发展。

摘要:创设互动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课前教学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效果不乐观、课后教学反思不理想三大问题影响互动高效课堂的创设。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作者提出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实现师生课堂互动和扎实做好课后反思三大途径,进而提出几点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高效,策略思考

参考文献

[1]高绍山.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考试周刊,2012(36).

[2]刘玉梅.中职语文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天地,2012(10).

上一篇:△2条件下一篇:国际版权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