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叙事论文范文

2024-09-15

生态叙事论文范文(精选4篇)

生态叙事论文 第1篇

1 电视新闻内部生态对叙事的影响

1.1 电视新闻叙事的基础与动力是制播技术

第一,技术进步可以拓展电视新闻叙事时空。技术的进步解决了电视新闻叙事中空间与时间的组合问题,实现了运用多维时空进行新闻活动的叙事,如视频连线与音频连线。技术的进步为电视新闻叙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实现对新闻内容和新闻节目的双机或多机拍摄,在同一时间内将记者与受访者呈现给观众;同时,技术的进步实现了直播的常态化,增加了新闻叙事时空的复杂性。第二,技术进步使电视新闻叙事素材更加丰富。对电视新闻叙事而言,内容与形式二者是无法分离的,电视形式便是电视新闻叙事的内容,而电视形式又依赖于制播技术。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演播室的制作方式,诞生了虚拟演播室,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节省了大量成本,丰富了电视新闻叙事的视觉效果;另外,技术进步可以为电视新闻叙事提供丰富的音响素材。

1.2 节目定位决定电视新闻叙事特征

第一,定位于宣传角度的电视新闻叙事节目,主要以“联播”类节目为主,具有明显的仪式功能,传播国家政策与方针、展示国家建设中获得的成果;另外,此类电视新闻叙事节目主要采用传统的电影化叙事手法。第二,定位于舆论监督角度的电视新闻叙事节目。此类节目积极承担自身的舆论监督职责,通过舆论监督来塑造自身媒体形象,借助对电视语言的运用揭露各种与中央方针政策相违背的丑恶现象。在电视舆论监督节目中,主持人和记者往往是叙事的主体,通过自身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与认识,及时将有效信息传递给受众。由于主持人和记者个体间的差异,往往可以赋予新闻节目个性特色。

1.3 叙事主体专业素养对电视新闻叙事的影响

第一,叙事主体对视听语言和电视摄制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影响叙事理念。作为电视新闻叙事主体品质的重要构成元素,专业素养是完成电视新闻叙事活动的重要保证。第二,叙事主体的叙事理念决定电视新闻叙事手法。我国的电视新闻理念经历了形象化政论时期和目前的多元化新闻纪实理念时期,前者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主要运用新闻记录电影的方式进行电视新闻叙事节目的制作;后者的出现改变了编导的观念,开始注重对声音、画面、对话的运用和主持人的参与,并借助自身的叙事经验,丰富了电视新闻叙事理念。

2 电视新闻外部生态对叙事的影响

2.1 传媒体制对电视新闻叙事的影响

第一,传媒政治属性影响电视新闻叙事。虽然我国新闻传媒领域经历30多年的改革,但是其“事业单位”性质并未改变,其主要职能仍然是承担党和政府的宣传舆论工作,因而政治领域的认可与评价仍然是重要的评价标准。第二,传媒经济属性影响电视新闻叙事。当代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产业化和市场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层面对电视传媒的影响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为市场化与收视率对电视新闻叙事的影响。

2.2 政策规制对电视新闻叙事的影响

第一,政府对文化领域的规制。传媒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与我国文化产业改革如影随形。而文化产业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各类“纲要”和“意见”推动开展的,逐渐形成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和产业化运作”的核心改革理念。第二,政府对新闻领域规划对电视新闻叙事的影响。政府确立的传媒体制对电视新闻叙事活动的影响不容小觑,政府实际上对新闻媒体的活动范围进行了实际圈定,要求新闻叙事主体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电视新闻叙事节目的制作与播放。

3 结语

电视新闻叙事并不单纯是一项创作性工作或技术操作工作,而是一项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牵制的社会活动。为此,对电视新闻叙事的研究,要突破主流研究思路的局限,将电视新闻叙事作为一项完整的社会活动进行研究,从传媒生态视阈下分析此项社会活动的各个细节。

参考文献

[1]蔡海龙.传媒生态视阈下的电视新闻叙事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2008,(6).

[2]蔡海龙.传媒生态视阈下的新闻叙事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5).

小学体育教学生态环境教育叙事 第2篇

如在启发学生练习情绪的小游戏中,在模仿操“小鱼儿游泳”、“小鸟飞飞” 等练习中,结合模仿操讲水是生命源泉,小鸟是人类的朋友等故事,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野生动物等常识。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涨,动作也做得十分逼真,在同伴中间,努力表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环保教育课堂氛围。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联想,并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陶冶学生性情,全面发展个性。

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语言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渗透教育的主要手段。如在进行体育练习,有时会碰到尘土飞扬的天气,特别是中长跑的练习时十分辛苦,此时,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另一方面正好引导学生要珍惜绿色,爱护绿化,保护植被,以减少扬尘。如在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中上体育课,不但学的效率高,锻炼效果好,而且人的心情舒畅、精神爽朗,这时可以启发学生设想如果我们周边的环境都这么好,那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更美好呢?要有这么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应该怎么做呢?

生态叙事论文 第3篇

美国科幻动画电影《阿凡达》自上映以来,就取得了杰出的票房成绩,并吸引了全世界影迷的目光。其天马行空般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美轮美奂的自然场景,以及3D特效在影片中的完美运用,无一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仅于此,电影中隐含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关怀也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有别于过去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态思想,且这种新的生态思想贯穿电影始终。本文将对该影片进行生态叙事解读,以期警示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为青少年观影热衷者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一、美国科幻动画电影《阿凡达》的生态叙事内涵

(一)反人类中心主义

基督神学理论强化了人类中心主义,赋予了人类以特权:“辖制海里的鱼,空中的飞鸟,地上的牛群,乃至整个地球及一切在地球上爬行的动物”。在漫长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一直处于中心位置,而自然则被边缘化。然而,如果人类继续征服统治自然,那么终将有一天会面临世界末日。人类在自我经济发展中,逐渐与大自然形成强烈对抗。自然环境污染严重,人类为获得更多的利润仍继续破坏美丽的森林与山脉,大自然终将以各种形式来报复贪婪的人类,导致人类与自然严重失衡。著名导演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这部影片设定的时间是2154年。那时地球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人类为经济发展,仍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资源,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全球资源的耗竭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中心问题。于是,这部影片将自然界化身为美丽的“潘多拉”星球,这个星球就如同梦中的奇幻花园。当影片主人公杰克·萨利到了潘多拉星球,他发现这里的美景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高达900英尺的参天巨树、飘浮在空中的群山、色彩斑斓充满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晚上各种动植物还会发出光……在潘多拉居住的纳威族人一直以来都与星球的其他物种和谐相处,过着一种简朴天然的生活。这里原本是美好和谐的,但贪婪的地球人为挖掘蕴藏巨大利润的矿山,付出巨额代价在并不适合地球人居住的潘多拉星球上建造采矿基地。采矿公司为驱逐纳威族人,聘请了科学家通过实验制造了地球人的化身“阿凡达”(杰克),这个克隆纳威人可以让人类的意识进驻其中,成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自由活动的“化身”。而杰克在潘多拉星球上遭遇毒狼的袭击并被当地女孩那塔丽救起的爱情唯美桥段则让观众唏嘘,杰克在和这个纳威女孩相处的过程中逐渐转变了对人类来这里采矿的看法,他意识到他已经找到值得为之战斗的东西了。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从影片一开始便出现了,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说明一切:“every living thing that crawls, flies or squats in the mud wants to kill you and eat your eye for Ju-Ju Beads”。从电影开场防务长官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出人类对纳威人的敌视态度,认为“潘多拉”是一个地狱。而且,他们去潘多拉星球的重点就是要杀死纳威人。地球人极度鄙视纳威人,当把任务分给杰克的时候,防务长要求杰克赢得纳威人的信任,将纳威人直接称为“savage”(野蛮人)。影片中象征和谐自然界的潘多拉星球也无时不展现出其与地球人的强烈对抗性。那里的空气对人类有毒,本土的动植物是凶猛的掠食者,非常危险。那里的环境也造就了一群与人类不同的生物:10英尺高的蓝色类人生物。纳威族对于人类拓荒者的到来非常不满,他们也不喜欢人类的机器在这个星球的土地上到处挖矿,留下斑斑伤痕。

(二)对科学至上的批判

爱因斯坦曾慨叹:科学家一方面可以引以为豪,因为他们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生活,但另一方面,科学家又不得不感到苦恼,因为他们的工作已经落到那些盲目行使权力的人手里,他们的科学劳动成果竟成为对人类生存的一种威胁。科学和技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不仅给人类带来了舒适与便捷,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与传统的科幻动画电影相比,《阿凡达》影片的现代科技并未得到赞扬,而更多的则是谴责与批判。在《阿凡达》中,两个不同的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是人类世界,为了聚敛财富,人类试图用先进的科技来征服潘多拉星球;另一个则是纳威族,在潘多拉星球上过着简单淳朴而又原始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在影片中,纳威人一直捍卫自己的家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虽然没有先进的科技,但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荣耀无比。从另一方面来看,地球人将自己视为所有物种的主宰,认为自己优于任何物种,自己的使命则是拯救世界。而先进的科技则是试金石,能帮助地球人得到想要的一切。例如,在影片中,有一段描述地球人刚到潘多拉星球的片段,阿凡达计划的执行者Selfridge与科学博士Grace的对话可见人类利用科技之邪恶。

Selfridge: Look, you’re supposed to be winning the hearts and the minds of the natives, isn’t that the whole point of your little puppet show? You look like them, you talk like them and they’ll start trusting us. We build them a school, we teach them English... But after how many years relations with the indigenous are only getting worse.

Grace: That tends to happen when you use machine guns on them.

nlc202309082220

Selfridge: Right, come here. This is why we’re here, Unobtanium.

Because this little gray rock sells for 20 million a kilo. That’s the only reason. It’s what pays for the whole party. It’s what pays for your science.

Comprendo?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推断:他们科学的终极目标就是研究“Unobtanium”,它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具有矿物元素的超导性。阿凡达是一个成功的克隆产物,科学家让阿凡达帮助他们达到入侵潘多拉星球的目的:接近纳威人,赢得他们的信任,获得矿产资源。由此可见,科技只是科学家(地球人)用来满足一己私欲的工具。地球人准确地探测出矿物存储所在,并利用技术迫使纳威人搬离自己的家园——生命树,不由得令人怀疑科学和技术是一个真正的恶魔。地球人无法说服纳威人离开,便开始了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纳威族人的杀戮——现代科技催生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未使地球人解决自身的问题,还给自然带来重重危机。在人类与纳威人的冲突中,影片给予我们以警示:科技带给人类的并非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美丽风景,而是掠夺、战争和死亡。影片最后,杰克加入纳威族,打败了Quaritch上校,也意味着在这场人类与自然的较量中,高科技失败了。

二、美国科幻动画电影《阿凡达》的生态叙事策略

在这部美国科幻动画电影中,主要通过以下策略进行生态叙事。第一,巧妙转换叙事视角,从非人类的叙事视角出发。在《阿凡达》这部影片中,设置了阿凡达以及众多潘多拉星球上的外星人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达到奇幻效果,也能突出叙事的主体性。另外,影片还设置了“第二”性言说视角。在这部影片中,除了有直接的“第一”言说身份外,还有现实世界里创作层面创作者的“隐蔽化”生态言说和接受层面观影人的“旁观式”生态体验(统称“第二”性言说视角)。第二,善于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媒介来进行跨媒介综合叙事。在这部震撼全球的影片中,其CGI技术在继《终结者》《泰坦尼克号》等作品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就《阿凡达》的CGI制作过程谈到:“当CGI开始上了轨道,我们都明白这部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会是什么样了。我们为这部电影设计了全新的表情捕捉系统,它可以捕捉到演员的每一个细微表情。”而这个系统可以让詹姆斯·卡梅隆立即从监视器中看到真实演员和虚拟环境中的换装小游戏互动,这让他可以更好地执导演员,并将电脑生成的角色和环境配戏。在这部影片中,整个拍摄过程中唯美的生态画面,有传统电影的文字阐释,但更注重借重音乐、图像等“视听”叙事元素,使电影里的角色造型“立体化”、画面铺呈“意象化”、声乐奏陈“情感化”,既增强了其表现力、感染力和言说力度,又传递出更为深厚的生态意蕴。第三,对《阿凡达》中生态理想之“童话式”建构策略,其中主要是对影片中杰克这一英雄原型的构建以及那塔丽佳人原型的构建,还有Quaritch上校魔鬼原型的构建。借助以上多层原型的映射,《阿凡达》的叙事潜移默化地触及观众的心理,进而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正是这种力量所带来的震撼和认同感,将信息的传播变得更简便、有效,持续并且牢固。正如荣格所说的:“一旦原型情境发生,我们会感到一种不寻常的轻松感,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运载或超度,在这一瞬间,我们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族类,全人类的声音在我们心中回响。”这种激发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可以在观众传播中获得更多的感性支持,从而使电影符号传播效果达到最佳,进而促使观众对整个故事产生认同感。

三、结语

作为美国科幻动画电影,《阿凡达》在高科技的帮助下,运用文学想象,在虚构的叙事中,以预言的方式呈现了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旨在揭示和警告人类忽视自然环境会产生的严重后果:由先进科学技术所造成的失衡与缺陷导致了地球人对纳威人的暴虐行为,触发了毁灭性的战争,而最终地球人被驱逐出潘多拉星球。影片告诉我们,纳威人对世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是值得人类学习的,人类更应理性和冷静地面对科技所带来的变化。而这部影片较强的生态意识无疑是一本人类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而进行自我反思的正面教科书。

(1.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2.嘉兴学院中文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1990年以来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生态叙事研究”(项目编号:14WX08)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生态叙事论文 第4篇

1. 传媒生态理论对新闻叙事的作用

文本研究分为文字文本和影视语言文本, 可以通过物质条件物化, 因此, 研究者在分析、收集文本的时候具有便捷性。对文本进行新闻叙事方式分析, 有助于了解新闻的叙事结构和行文技巧, 同时加深对文本的了解深度, 有助于批判其意识形态。很多新闻叙事依然使用传统的研究框架, 只能够对文本孤立地进行研究, 无法对新闻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分析, 忽视了在产生新闻文本的过程中, 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 例如:市场、组织价值取向、工作人员素质水平、新闻理念和技术等。新闻叙事主要包含文本、故事和素材等三个部分。其中, 对文本的研究着重于叙述层次和叙述者;对故事的研究着重于聚焦、空间、频率、节奏和顺序;对素材的研究着重于场所、时间、事件和行为者。

新闻叙事的本质指的是将叙事主体置于特殊的环境之中, 使用传播技术和相关叙事理论, 对新闻事件报道。实际指的是在选题、策划、采访、写作、审查和修改的整个过程中, 新闻文本多呈现最终形态, 但是文本研究不能对新闻叙事本质进行深入研究。为了提高对新闻叙事本质的认识, 研究者应该将自身处于相应的环境之中, 对叙事活动后期和前期进行综合性考察, 但是在对叙事活动过程进行分析、记录和观察的过程中, 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很难把握。传媒生态理论为新闻叙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转变了以往对新闻操作技巧和新闻形式的归结。

2. 传媒生态视角下新闻叙事的立足点

传媒生态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 内部因子为影响新闻叙事的微观因素, 外部因子为对新闻叙事产生影响的宏观因素。电视新闻的叙事活动为线性的、复杂的流程, 在叙事的过程中, 将制播技术作为基础, 在选题的过程中, 叙述主体应该对技术因素进行考虑, 避免无法用电视语言表达好的想法。叙述主体为群体概念, 但是记者和编导起到主导性作用。新闻在后期编辑、拍摄、策划和选题等过程中, 应该明确节目定位, 避免盲目创作, 叙事受到体制因素的制约, 体制因素决定了话语空间。叙事活动产生于社会背景中, 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因素都会对新闻文本产生影响。制约和影响叙事活动的因素主要有:社会背景、新闻体质、价值取向、专业素质、节目定位和技术等。内部生态环境指的是叙事主体的工作环境, 由环境因子组成, 外部生态环境指的是叙事活动所处的宏观环境, 一般为社会背景、新闻体制和电视体制等。在上述环境中, 制播技术指的是叙事主体传播信息、后期编辑和录制素材的工具, 为符号制造的工具。电视新闻的定位指的是对节目形态和功能的定位。功能定位指的是节目提供新闻信息、进行思想和观点沟通、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进行宣传教育等;形态定位包含新闻专题、消息、访谈、直播等节目形式。和报纸新闻相比, 电视新闻具有复杂的叙事主体, 例如, 在调查报道的过程中, 叙事活动通过摄制组完成, 摄制组可以由一位摄像和记者构成, 甚至可以由一位记者担任摄像和文字等工作。谈话节目具有复杂的叙事主体, 除了主持、编导和策划之外, 还有参加节目的人, 个体的情况会影响叙事活动。新闻节目播出机构和制作机构的人员受到传媒制度的限制, 叙事活动受到传媒制度的规范和约束。

3. 总结

总之, 生态学研究方式具有发展性、动态性和实地性, 为新闻叙事方式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美国学者最早提出传媒生态的概念, 着重强调媒介在人和文化中的影响力。在新闻运作的过程中, 应该将叙事作为核心问题, 并将其置入特定的传媒生态环境中进行考察, 对作用机制和构成因子进行深入分析, 了解影响新闻的社会力量。■

参考文献

[1]林文刚, 刘月莲.媒介环境学在北美之学术起源简史[J].中国传媒报告 (电子版) , 2010, (1) :118—120.[1]林文刚, 刘月莲.媒介环境学在北美之学术起源简史[J].中国传媒报告 (电子版) , 2010, (1) :118—120.

[2]邵培仁.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J].新闻大学, 2011, 4 (2) :178—192.[2]邵培仁.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J].新闻大学, 2011, 4 (2) :178—192.

上一篇:Excel的应用技巧下一篇:发情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