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管理范文

2024-05-18

临床用药管理范文(精选12篇)

临床用药管理 第1篇

1 制定药品采购制度及操作规程, 加强药品采购的规范化

1.1 采购流程

根据本院年度药品遴选结果与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编制的本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目录》、中标合同, 结合库存及临床使用情况, 由库管人员通过医院的HIS系统制订药品采购计划草案, 经药学部主任批准采购后, 采购员应登录“广东省医药采购交易平台”严格按照批准的采购计划中的品种、数量、生产和配送企业进行药品的网上采购。

1.2 采购数量

对市内的供货单位、货源充足的品种, 订货量一般为10d的使用量;对一些市场紧缺的品种, 其订货量可定为1~2个月的使用量, 如西地兰;特殊品种, 如需换批号需皮试的青霉素, 其订货量可以达3个月。但药库85%以上药品的库存周转率应少于10~15d。

1.3 非中标药品的采购

临床急需使用的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外的药品, 由临床主任填写《目录外药品临时购买申请表》, 由药学部主任请示药事会主任委员批准后方可采购。

1.4 新药采购

采购员根据新药申请表上提供的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 按批准的数量进行购买。

1.5 中标公司缺货

对于中标药品, 如果出现中标公司供应不上, 报经药学部主任批准后, 再选择其它的中标公司购买。

1.6麻精药品采购

根据本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临床使用实际需求, 单独制定麻精药品采购计划, 经药学部主任审批同意, 方可从指定配送公司购进, 保持合理库存, 供应临床使用。

2 严格把关药品入库验收

根据送货单或发票, 对品名、批号、规格、剂型、厂家、数量, 逐项进行核对、清点。须冷藏的药品是否达到冷藏所需温度, 检查外包装, 如包装、捆扎是否牢固, 文字是否清晰可见:检查内包装, 如有无渗漏、泄漏、破损。麻精药品要做到双人验收, 检查到最小包装。进口药品要查验是否有《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

3 加强药品的在库保管、储存

3.1 药品电脑入库

药品经入库验收后, 由采购员按照发票进行入账, 如发现某些药品价格发生变化, 应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处理并登录在册。

3.2 药品分区

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将药库分为黄色待验区, 绿色验收合格区, 红色不合格区。药品按片剂、针剂、中成药、外用药、特殊管理药品、冷藏药品分区放置, 进行编号定位并设有实物卡, 高位药品应有明确标识。麻醉药、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单独存放于保险柜。

3.3 药品存放

同一种药品若有不同批号, 不同效期, 应分开堆放, 以免混淆, 应按照“先进出、近期先出”原则进行发放。

3.4 药库的温湿度管理

药库的温度必须控制在10°~30°之间, 湿度控制在45%~75%之间, 冰箱、冰库的温度范围控制在2°~10°, 阴凉库在20°以下.库管应每天对药库的温湿度进行检查并记录, 冰箱和冰库均设立运行登记本, 定时记录每天温度变化。

3.5 药品效期管理

建立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设立《近期药品巡查登记本》, 每月对药品进行一次巡查, 将有效期在6个月以内的药品登记在册, 应积极和临床科室联系, 或与医药公司联系, 帮忙处理, 尽量减少因过期失效而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

4 规范药品的领用

4.1 领药部门制定计划

结合各部门情况, 指定各部门领药时间, 中心药房为星期一、三、五上午, 门诊药房为星期二、四上午。领用部门需提前1天通过HIS系统发送领药单。

4.2 发放药品

药库接到“领药单”后, 打印出库单, 按照出库单发药, 双人核对后方可出库, 并在领用单上签名。应按照“先进先出, 近期先出”原则进行发放。药库与各药房要及时沟通, 如某些药品的缺货, 更换厂家或规格, 要及时通知药房。

5 确保盘点及帐目准确

每月应进行一次盘点, 帐物相符率应达100%, 如有差异, 应立即查明原因, 请各部门配合盘查, 一般都能查出问题所在。

6 提供信息, 为临床及医院管理做好服务

能与各大医药公司及经销商联系, 提供药品的最新信息, 解决临床用药需求;对医保药品的维护, 保证医保患者的准确及时报销;对药品进行调价, 保证药价准确无误;HIS系统强大的查询功能, 可进行多种药品的统计工作, 为医院的管理提供数据。

7 待改进问题

7.1 改进入库方式

现在药品的电脑入库, 是通过采购员对着发票将药品信息逐一输入电脑, 需要输入药品的通用名、数量、批号、有效期、发票号码, 需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入库操作。如可以进行药品的扫描入库, 将可以减少大部分的入库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7.2 有效期自动提醒

现在的药品有效期管理, 是药库工作人员每月对药库进行巡检, 将效期为半年内的药品登记在册, 此种做法可能导致人为的漏查, 引起药品的失效浪费。如医院的HIS体统能将效期为半年内的药品做个警示标识, 方便临床医师和药库工作人员的管理。

8 结论

随着医院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完善提高, 现代物流公司的科学管理, 我院药库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 药品库存合理, 药品的滞销、失效、破损等问题发生率显著降低减少, 保证了药品的质量, 减少药品的浪费, 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库管和采购员应具有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各种表格的应用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 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思想素质。在药剂科主任的带领下, 努力寻找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药库管理新模式, 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田雪萍.医院药库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 25 (24) :3819-3810.

[2] 程民, 江鹏.关于加强医院药库规范化管理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32) :137, 140.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第2篇

一、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二、在药事管理小组领导下,药学、医疗、院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对本科室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监督、管理、培训。

三、临床用药须根据医疗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疾病治疗指南合理施治,原则上在本院《基本用药目录》范围内用药。

四、建立抗菌药物、血液制品,麻醉及一类精神药品、高价位药品使用管理规定。

五、建立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管理机制,医疗科室应定期评估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并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

中医临床用药技巧 第3篇

方剂的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需要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同时又有极大的灵活性,许多时候由于药物剂量稍有变化,就使方剂的功能主治迥然有别,这从古代医家传留下来的名方当中便可以得到验证。

先看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药仅桂枝9g、芍药9g、甘草6g(炙)、生姜9g、大枣12枚五味,却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剂。但张氏对原方中药物剂量加以改变,遂衍化出桂枝加桂汤和桂枝加芍药汤从而由治表之方变为治里之方。桂枝加桂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桂枝用量为15g,以加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作用,主治太阳病发汗过度,伤损心阳,心阳不能下煦于肾,肾之寒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气病。而桂枝加芍药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芍药用量为18g,以柔肝缓急止痛为主要功用,主治太阳病误下损伤脾气,肝木乘脾所致之腹满时痛。

笔者近日看到一篇《不同折算剂量桂枝汤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1】,按照考证经方折算剂量1两=13.8g,这样《伤寒论》桂枝汤的原含量应该为桂枝3两(41.4g)、芍药3两(41.4g)、甘草2两(27.6g)(炙)、生姜3两(41.4g)、大枣12枚(34g—由本院药房具体称量所得)。该剂量组称为大剂量组,由习惯认为1两折合3g计算的桂枝汤为小剂量组。结果是大剂量组能够明显下调升高的IL-1、PGE2水平而起到解热作用,下调升高的体温,接近正常组体温,并且较小剂量组作用明显;而小剂量组解热作用不明显。可以看出药物剂量的不同,药效差异明显,桂枝汤的解热作用与剂量有关。

再看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的名方——半夏泻心汤,该方由半夏9 g、黄芩6g、干姜6g、人参6g、黄连3g、大枣12枚、甘草6g(炙)七味药组成,张氏略使妙手加重炙甘草用量为12g,干姜为9g,黄芩为9g ,推出了甘草泻心汤,取炙甘草调中补虚之功效,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旋即边为主治胃气虚弱,寒热互结所致之痞证。

类似的还有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等。笔者平時在浏览古代医家方剂时,还发现有时药味相同,但仅是用量变化,居然会产生剂型的变更,引出药力大小与峻缓的区别,导致主治病情轻重与缓急的差异。且看枳术汤与枳术丸,两方皆是用行气之枳实配伍益气健脾之白术,枳术汤中枳实量重于白术,消重于补,意在以消为主,适用于气滞水停心下坚满之证;而枳术丸中白术量重于枳实,补重于消,以补为主,且为丸剂,作用更缓,适用于脾虚气滞食停之胸脘痞满证。再如抵当汤与抵当丸,方中皆由大黄、水蛭、芒硝、桃仁四药组成。抵当汤为汤剂,主治下焦蓄血之重证,身热、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其人发狂或如狂;而抵当丸则是水蛭、芒硝减量,大黄同量,桃仁加量制成丸剂,主治下焦蓄血之轻证,其人身热,少腹满而不利,小便自利,无狂。古代著名医家李杲云:“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在浩如烟海的方剂中,我们不难发现,岐黄杏林的圣人先哲们,在对其中某些特殊用药的运用上,精当之处令人叹为观止。如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用量为当归的五倍,取其阳生阴长,气旺血生之意,用治劳倦内伤,血虚气弱之发热证,但若当归用量大于黄芪,则恐有成为活血方剂之虞,其原方的功用随之改变。再如用治阴疽的常用方剂阳和汤方中熟地用量是麻黄的十五倍,用少量麻黄,乃是取其达卫散寒,温通气血而和阳之意,如若麻黄量大则又有解表之弊。还有用治肝火犯胃的的左金丸,方中重用苦寒之黄连为君以清泻肝胃之火,同时少佐辛热疏理之吴茱萸,取之下气之用,可助黄连和胃降逆,但需留意黄连用量是吴茱萸的六倍,如若使吴茱萸的用量大于黄连,则恐有辛热燥烈,耗气动火之忧了。由此可见对中药剂量的合理应用,有很多的技巧。

在这里我们不光领略到古代医家对审证处方精益求精的风采,更重要的在于昭示我们:对方药配伍剂量的切不可等闲视之。笔者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遵循古训,将中药的应用技巧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将此举一反三,每每获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以小柴胡汤举例说明。

王某,女,52岁,2008年4月15日就诊。主诉:脘腹胀满,食欲不振2个月。现病史:2个月前因生气上火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未经治疗,逐渐出现两头角痛,心烦口苦,手足乏力,入睡困难,时有胸闷,头昏耳鸣,烘热阵汗,舌尖红,苔黄而湿润,脉弦细无力,月经停行2年。中医诊断为胃胀,肝郁脾弱。治疗以疏肝解郁,和胃健脾。方用小柴胡汤:柴胡12g、黄芩9g、人参6g、半夏3g、甘草6g、生姜2片、大枣3枚,日一剂,水煎半小时,煎两遍,分早晚饭前两次服用。六剂后,诸症明显好转,继服六剂而告痊愈。本证虽无外感,但有肝气郁结之史,肝为中枢之脏,肝郁则上下表里不和,上下不顺则脘腹胀满,表里不和则阴阳难以相通,故出现烘热阵汗,气郁久可化热,故苔黄,津液未伤故舌面湿润,肝木郁达而脾土受伤,则出现手足无力、脉弦细弱,仍然符合小柴胡汤证。但无呕恶,又有热像,故减用半夏量。其头角痛,入睡困难,系为肝郁所致,故未再加用安神镇痛之品,肝郁得解,其症自除。

刘某,男,12岁,2008年10月6日就诊。主诉:发热头痛3天。现病史:患者2天前,外出游玩时汗出受凉,继而出现发热恶寒交替出现,头痛咽痛,口干口苦,纳差恶心,周身酸楚,尿少色如茶水,舌苔薄白,脉弦。经静脉抗生素治疗一次无明显好转,今求中药治疗。证属邪入少阳,方用小柴胡汤:柴胡30g、黄芩12g、人参6g、半夏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日一剂,水煎20分钟,煎三遍,分三次服用。一剂热退寒止,三剂痊愈。本证为汗出太阳受寒,失治而寒邪进入少阳,但太阳尚未全尽,故见周身酸楚;正邪相争,正盛则热,邪盛则寒,故见往来寒热;胆有热则口苦,热伤津则咽干咽痛;热邪循经而上则头痛;胆病则肝郁,犯胃则纳差恶心;苔白为邪尚未入阳明,少阳之脉弦。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重用柴胡意在加大清透少阳,解表退热之功,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臣以黄芩清解少阳半里之热,两药相合,外透内清,使少阳之邪得以和解;人参、大枣、甘草扶正祛邪;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本方特点在重用柴胡。

以上两证迥然不同,但用方则一,仅药量相差,均收效很好,足以说明中药剂量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

探讨临床用药技巧,一定不要忘记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服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古代医家非常重视药物的煎法及服法,如《伤寒论》中每个方子后都有详细的煎服方法,如麻黄汤方后有“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桂枝汤方后有“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现代医生大多忽视中药的煎煮及服用方法,一般一剂或数剂一次煎取(煎药机),早晚分服。有许多正确的辨证施治,却收不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古人经验,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1]《中医杂志》2009.3 P258 作者:程光宽等。

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加强临床用药管理 第4篇

关键词: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制度,合理用药,临床用药管理

2009年8月18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9部委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这标志着我国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启动。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新医改方案的重头戏, 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 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是目前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

1 明确意义, 提高认识

基本药物 (essential medicines) 最早是由世界卫生组织 (WHO) 于1975年提出的。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现实的考量:昂贵的新药不断上市, 其中许多药品治疗同一种疾病的疗效可能稍有差异, 但价格却相差很大, 而许多国家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完全承担公众的医药费用, 因此人们的药品消费负担日益加重。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和完善, WHO最终在2002年对基本药物的定义、选择标准和目标加以详细描述:基本药物是指能满足人们卫生保健需求优先选择的药物, 是按照一定的遴选原则, 经过认真筛选确定的、数量有限的药物, 并在现有医疗保健体系下, 人们能获得所需数量的具有合适的剂型、可承受的价格、质量优良、药品信息客观准确的药物[1]33。基本药物的选择要考虑疾病的流行情况、安全和有效的证据以及相对的费用/效益比。WHO建议发展中国家制定符合国情的基本药物政策, 以解决民众预防、诊断和治疗用药的基本需求。

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存在严重浪费和严重不足两大问题。一是有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滥用进口药、贵重药 (尤其是抗菌药) 和保健滋补药, 导致国家医疗费用不堪重负;二是不少地区, 尤其是农民因为贫困, 尚不能享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日趋严重[2]。因此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公众用药特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的要求, 参照国际经验, 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 对过去相对宽泛的基本药物界定作了一个更为严谨、准确的筛选, 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品种 (剂型) 和数量。新的《基本药物目录》收载了307种药物,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可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层医疗机构及群众用药习惯, 适当增补品种。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是政府为维护人们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 是政府以其权威性对药品质量、疗效以及获得等方面向公众作出的承诺。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和保障公众的基本用药需求, 指导合理用药和规范用药, 避免药品滥用和浪费, 从而降低医药费用, 使得有限的卫生资源取得最大的健康效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优化医药资源配置、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机制的转变、有效解决长期诟病的药价虚高问题、切实减轻群众的基本用药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等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对照目录, 控制品种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 新药品、新剂型日益繁多, 医生用药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宽, 合理用药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药物使用的复杂性越来越高, 用药引起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 而且各个药厂技术含量和药品质量参差不齐。根据国内外医疗用药市场的经验, 在医院若不进行药品品种清理和控制, 就不利于保证患者的合理用药, 不利于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不利于加强药品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 也不利于临床用药管理水平的提高。

我院的具体做法是对医院所有药品的种类、剂型和规格进行全面梳理, 对药品的生产厂家、供应商、质量情况、配送服务、科室覆盖、使用状况和成本-效果比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围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本省药品增补目录, 根据本院临床医疗需求和专科用药特点, 邀请相关专家和医院药事委员会对各药品进行科学评议, 对目录收载的品种优先选用, 对昂贵药、进口药进行品种和数量的控制, 对药品淘汰控制品种实施方案几经讨论和论证, 最终确定本院用药品种, 建立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同时积极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 逐步停止目录外品种的采购, 严格控制药品的库存数量, 使临床用药品种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当然医院用药目录并非一成不变, 会根据临床用药需求、药品安全信息、患者反馈意见等进行适时调整和补充, 使其既具有鲜明的本院特点, 又具有时代的先进性。

3 加强政策宣传, 促进合理用药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报道, 在因疾病而死亡的患者中, 约有1/3的人是死于不合理用药。由此可见, 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 它不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给当事人乃至社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还造成了药品资源的巨大浪费。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促进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药学界的专家赋予合理用药更科学、完整的定义: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 安全、合理、经济、适当地使用药品。从用药的结果考虑, 合理用药应当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大要素。安全、有效强调以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 而经济则强调以尽可能低的治疗成本取得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 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 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1]354。药物的安全有效是我国基本药物重要的遴选原则之一, 基本药物是同类药品中安全性、有效性较好的品种, 具有最佳的性价比, 这与合理用药的要求基本一致。因此, 基本药物制度和合理用药是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

虽然我国开展基本药物的遴选工作已近30年了, 但是从客观现状来看, 先前的基本药物政策尚未真正起到促进合理用药和规范用药的作用, 处方行为得不到完善指导和有效监督。一方面, 长期以来基本药物目录与医保目录是“双轨”运行, 各自为政, 只是作为医疗保险和公费报销的参考目录以及控制药品费用的手段之一, 两者之间缺乏权威性和一致性, 没有发挥指导合理用药的作用;另一方面, 以前的药物政策推动力度不够, 并缺乏约束机制和相关配套执行措施, 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数几乎是WHO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数的8~10倍[3], 因而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时用药的选择范围很广, 而且由于医生个人医药知识、临床用药经验的缺乏, 或者职业道德的缺失, 时常过度用药、盲目联合用药、滥用大处方、爱选贵重药及新药, 而不首选基本药物。

我国现行的基本药物制度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医疗机构对于推行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促进民众的药品获得及合理用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医药专业人员通过培训、报告、继续教育和讨论等形式进行了基本药物相关知识和文件的学习, 懂得了科学合理地选择并使用基本药物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意识到向公众推行国家药物政策并引导其选用基本药物是医药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由于绝大多数群众对基本药物知之不多或全然不知, 因此我们通过口袋书、宣传栏、咨询台、电子传媒等各种途径, 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国家药物政策和普及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合理使用知识, 提高他们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水平、对基本药物信息的了解程度, 从而使其真正懂得基本药物并不是廉价药、二手药、过时药、质量差的药, 而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 药品高价并不等于高效。公众是药物政策全面、有力推行的最终受益者[4]。对于一些偏好新药、贵重药、进口药、广告药等的患者, 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医药知识宣传和卫生健康教育, 达到修正对基本药物错误认知、改变不良用药习惯、指导合理对症用药的效果。

4 建立处方点评制度, 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处方点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处方质量和临床用药水平、促进规范用药和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 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2010年2月卫生部颁发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为此我院依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制定了处方点评制度, 由分管副院长、医务科长和药剂科主任组成处方点评小组, 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制度要求:药师加强审核每张门急诊处方, 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登记, 对不合理或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的处方, 应及时与处方医生联系并加以修正;点评小组每月随机抽查一天的门急诊处方和10份各临床科室的出院病历, 将抽查结果和药师记录进行汇总, 制成处方点评结果表。

处方点评主要以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超常处方的判断为内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包括格式是否完整、药品名称是否规范、使用特殊管理药品是否按国家相关规定处方等。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 包括用药选择是否恰当 (不恰当情况如:非适应证用药、撒网式用药、盲目联合用药、过度治疗用药、滥用抗感染药等) 、给药方案是否合理 (如药物剂型、剂量和用法是否适宜, 给药途径、时间及时间间隔是否恰当等) 、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尤其注意复方制剂和含有化学成分的中成药) 、是否首选基本药物、有无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尤其关注化学药物和中成药的联合应用) 等。超常处方的判断包括无适应证给药、安慰性用药、无故开具贵重药及进口药、无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给同一患者同时开具两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提前续开处方等。

点评小组及时通报点评结果, 综合分析处方所反映出的问题, 提出改进建议和奖惩制度, 并责成有关部门和科室落实处方质量改进措施。点评结果直接纳入相关部门、科室和人员的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指标。对药师未按规定审核处方、调剂药品、进行用药交待或未对不合理处方及时进行有效干预的, 医院给予教育培训和批评。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的, 对医师和药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予相应处罚。

5 结语

临床用药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临床用药管理的理想境界, 但它并非一朝一夕可从根本上改观, 它依赖于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涉及到医疗大环境的综合治理[1]354。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已成必然, 临床用药管理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吴蓬, 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解斌, 董震海, 王建忠.合理用药问答[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

[3]苏玉永, 伍三兰.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与合理用药的关系[J].医药导报, 2009, 28 (7) :955.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第5篇

组织机构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和“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和药剂科。(1)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组 长:江伟 副组长:谢军

成 员:任思华 唐奇 杨倩 董博 雷震

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江伟同志任办公室主任。(2)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 组 长:江伟 副组长:谢军

成 员:任思华 唐奇 杨倩 董博 雷震

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药剂科,谢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职责

(一)督导组职责:

1、制定医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

2、决定召开会议,讨论药品使用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等事项;

3、制定医务人员开展合理用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5、向临床科室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6、定期公布全院药品的使用情况并通报医师合理用药评价情况;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7、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对科室和个人的奖惩决定。

(二)专家组职责:

1、深入临床了解药品使用情况,掌握用药动态,为医院药品使用管理提供分析信息和改进建议;

2、临床药师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查房,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3、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师实施合理用药检查、考评,实施处方评价;

4、督促临床科室和医师对不合理用药限期整改;

5、整理、统计合理用药检查考评结果,及时上报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合理用药检查范围与判断标准

第五条 检查范围: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医师开具的门诊处方和住院部各病区的住院处方(结合病历),合理用药督导办公室在处方用药动态监测中发现存在用药不合理的科室和医师为重点检查对象。第六条 用药合理性评价结论分为合理、不合理。

(一)用药完全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为合理,具体要求为:

1、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所用药物有相应适应症;

2、药物选择适当;

3、药物剂量、给药方法、时间及疗程适当;

4、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5、符合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分级使用管理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应管理办法。(三)用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包括用药不适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用药适宜性不当处方:(1)适应证不适宜的;(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5)联合用药不适宜的;(6)重复给药的;

(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情况);(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超常处方(1)无正当理由的大处方的(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4)根据患者点药开具处方,而患者疾病又无治疗需求的;(5)其他人情处方和无正当理由的严重不适宜用药的;(6)医保患者的处方中自费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的。管理措施

第七条 管理方式以总量控制(全院及各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分级管理、动态监控、定期通报、知情告知等相结合,落实各科室用药、单品种用药总量、医师用药情况、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等监控,并通报监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控情况。

第八条 将全院药品收入

占总收入的比例控制在40%以内。年初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对各临床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审定后下发,并按所定比例执行考核。第九条 将合理用药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并作为考核医师的一项指标。分级管理

(一)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收入的比例,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并负责对本科室合理用药实施管理职责.(三)药剂科负责监控全院用药情况,并定期将结果汇总上报。临床药师必须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报告。

(四)临床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疗程、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用药方案应强调个体化原则,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进行必要检验和影像监测,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五)临床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和剂量范围,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适应症和剂量范围者,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同时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六)使用贵重药品、医保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七)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必须报告药剂科及临床合理用药督导小组。检查考核

(一)医院分月、季、半年及公示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

(二)医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对每个科室的运行病历、出院病历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对象:

1、所有发生投诉的病人病历、死亡病人病历和病危病人病历;

2、当月药品使用比例超标的科室、用量过大有集中使用现象的药品、科室、医师;

3、实行“双十制”管理,即每月用量/金额前十位药品的品规和科室;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三)医院每年抽取各科室病历进行公示评比。

(四)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对抽查病历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将结果向科主任反馈,发整改通知书,同时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审议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

奖惩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奖惩规定

(一)以为奖励考核单位,对于在考核内达到医院确定的比例的科室,予以通报嘉奖和医疗考核加分。全年无一次考核超标者,将予以专项奖励,按年终实际比例每降低1%,按年人均奖金的0.5%系数奖励医疗组成员,科主任按0.5%系数奖励。

(二)以季度为奖惩考核单位,按医院所定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标准,对超出标准者作如下处理:每超过1%,按科室人均月奖金的0.5%系数分别扣发科室医疗组每个成员,同时按科主任奖金系数扣发科主任0.5%系数奖金,以此类推,扣完为止。年终年均药品使用比例未超标者,将全部返回所扣奖金。

(三)经专家组和督导组审议,对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医师纳入个人医疗考核,考核内三次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医疗考核为不合格,并予以通报批评;考核内五次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或因不合理用药导致医疗事故者除以上处罚外,暂停医师处方权,并转岗医务处学习1月,转岗学习期间为待岗待遇。

(四)因不合理用药导致严重后果和纠纷者按医院《医疗缺陷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五)同一科室在考核内连续出现三次考核不达标者,将对科室予以通报批评,取消科室年终评优资格,科室科主任将取消个人年终评优资格。

(六)每次医疗质量检查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按医疗质量考核办法处理。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七)经督导组、专家组评价,确属不合理用药的,按药品总价的1%-5%处罚责任医师。第十三条 申诉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第6篇

【关键词】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41-02

合理用藥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 或调整合理的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 。儿科患者在临床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能将儿童简单视为成人的缩影。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新生儿和早产儿,在解剖、生理、 生化、病理、免疫等方面有着许多与成人明显不同的特点,而且年龄愈小,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差异越大。药物治疗又是儿科治疗学的基本方法,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作用,又有不利的不良反应 。所以儿科用药的合理性在临床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儿科用药特点

1.1 儿科用药具有特殊性

儿科用药的特殊性是由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所决定的。新生儿 出生后的第 1 年, 生长发育特别快, 一般情况下体重可以增加 3 倍。 因此,小儿用药必须按每日或每月每公斤体重多少来定用药剂量。 除体重增长迅速外,在正常条件下,小儿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是逐渐成熟的,有特殊的生理及代谢,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有效性和潜在毒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儿科用药要根据患儿年龄区别对待

小儿的用药并不是简单的按年龄折算剂量就行。由于小儿正处于不断发育成长的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血循环时间较短,肝肾功能尚不成熟,一般对药物排泄较快;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药物的转运、分布、解毒、排泄等功能日趋完善,因此不同年龄段的儿科用药具有不同的特点。

1.3 儿科用药较成人易发生不良反应

由于儿童正处于发育期,药物不良反应在儿科用药中发生率比较高。儿科用药中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大致有如下几种:①影响儿童骨骼及牙齿发育;②儿童锥体外系反应;③影响凝血系统,诱发哮喘、瑞氏综合征;④急性肾功能衰竭;⑤儿童泌尿系统损坏;⑥听力受到损坏;⑦导致中毒;⑧生殖系统受到影响。 2 我国儿科用药现状

经研究发现,我国儿科用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诊断与用药不符。部分医生给患者开具处方时,不依据临床诊断,而是 由患者需要而定。②用药剂量不合理。新生儿处于发育时期,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均不成熟,因此,多数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和不良反应,在儿童与成人之间有显著差异,即使在不同年龄组的儿童间也存在着一定区别。③药物方法不当。主要体现在抗生素的给药时间间隔不当。④联合用药种类繁多。需要联合用药的感染通常包括:致病菌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株感染;需要长期用药并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单一抗菌药物有效时,不主张联合用药。若是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而采用联合用药时,也宜选用抗菌作用协同或相加的药物,减少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

3 儿科合理用药

儿科合理用药要求我们获得最佳临床治疗效果,即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最经济的药物利用,包括药物资源与费用。而且用药必须有针对性,针对病因,对症用药,少而精;抗菌药物一 般不用于预防;视患儿和全身情况选择给药方案,剂量视年龄甚至日龄而定; 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并随时调整,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力争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3.1 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药物

由于儿童的用药特点,临床选择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精心挑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的药物。儿童尤其新生儿不宜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较大患儿也尽量不用或少用。医生要做到明确特征,熟悉药物特性,合理选择药物,减少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检测结果表明,用药品种数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成正比,故应遵循“可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两种药物”的原则。

3.2 根据个体差异及患儿病情,选择合适剂量

剂量选择不当是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另一主要因素。儿科用药剂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儿童给药剂量的计算方法较多,根据体重、体表面积计算给药量较常用。但应注意,在婴幼儿时期对某些药物的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按体重计算有较大差别,尤其是新生儿时期差异更大。因此,按体表面积计算药量不适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年长儿用体重计算剂量,计算结果偏大,注意不要超过成人的用量。无论哪种计算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体质不同、疾病不同、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剂量上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应结合患儿当时的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作适当的调整 。

3.3 根据儿童生理特点,选择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不仅影响药物的吸收,也关系到药物的分布和药物发挥作用的快慢、强弱及作用持续时间。应根据儿童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病情轻重缓急、患儿年龄、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 决定。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及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应该注意的是给儿童用药,应因势利导。根据儿童年龄不同阶段生理特点和自主能力不同,采取适当的给药方法。特别是口服药,新生儿、婴幼儿吞咽能力较差,吞服片剂有一定困难,且大多不愿服药,稍有不慎还可误入气管。因此新生儿和婴儿最好给予滴剂,幼儿可给予糖浆剂、合剂、混悬剂等液体制剂,学龄儿童可给予片剂、胶囊等,并注意色、香、味,以减少或避免婴幼儿服药不合作等情况。喂药时还要耐心、仔细,防止药物的溅洒、量取误差等引起的给药剂量不准。同时口服给药要防止呕吐,切不能采取硬灌等粗暴方法,以防意外。

4结语

由于儿童处于迅速生长的发育过程中,生理特点独特,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所以儿童用药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临床在治疗儿童疾病时,不仅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状态,还要掌握药物相关知识。 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目的,这是我们儿科临床药师和医生、护理人员共同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姜攀,百色市2011年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2):162-163;

[2] 张亚玲,艾如银. 儿科用药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2,1:071.

[3] 庞昌生,结合儿童生理特点探讨儿科用药的合理性[J] 中国药业,2012,20(22) 60-60

[4] 杨春贵,儿科合理用药综述 [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6)51-52.

临床护理安全用药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第7篇

1 临床护士在安全用药中作用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虽不是下达医嘱开写处方,但在用药过程中,他们是各种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是为患者给药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第一线工作人员。因此,临床护士在安全有效用药中肩负着繁重的任务,从处理医嘱到执行用药工作链中的每个环节是否正确都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报道:在美国,住院患者所受到的医疗伤害占3.5%,其中因用药疏忽或错误占7%,用药错误一般发生在医嘱的开立与转录、药品的标识、包装与命名、药品的分发、使用过程和患者教育等[2]。据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认证委员会对美国1995年1月~2005年12月最严重的差错事件分析,在列举的15类差错事件中,用药差错排在第四位[3]。我国虽然没有相应的统计,但据文献[4]报道,200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医疗诉讼案件170万件中涉及药物纠纷的占37%。我国一项27年医疗纠纷法医尸检回顾性研究,针对1972~1998年间318例医疗纠纷的尸检中,查出有99例为医疗过失纠纷。医疗事故死因有3类,药物中毒引起死亡为第二大死因,有13例,占17.11%(一般药物7例、麻醉药品6例),其中用药错误12例。其中误将10%氯化钾当作生理盐水静脉输入致死亡1例;误将青霉素当庆大霉素注射[5]。触目惊心的现实说明安全用药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卫士,是病人健康和权益的维护者。

2 临床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 医嘱处理过程中的的问题

医护疏于沟通,缺乏交流,表现为医嘱开立后,医生未通知护士,护士也未查对,造成执行遗漏;医生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未与医生确认而盲目执行。医嘱开立错误,护士未能辨识出错误或虽有疑问,可能由于护士缺乏用药知识或责任心不强而仍然执行。

护理人员配备不到位或责任心不强,导致即刻医嘱不及时处理,影响治疗效果。

2.2 到药房领药过程中以及病区药品保管的问题

药房人员发放药物出现错误,与病房药班护士核对有误;病区药品存放条件不够规范,如不按要求冷藏、避光等;科室药品管理混乱,出现存放药品过多,药品变质,药品过期等;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未分开放置,未作醒目标识;精神病房未加锁管理;清点核对流于形式。

2.3 给药及观察过程中的问题

药品外包装相似造成药品混淆,例如:1 0%氯化钾与氯化钠针剂相似。

国产药与进口药品、一药多名、药名相似造成混淆,有些口服药片剂型、造型很相似造成临床查对困难。

护士执行治疗过程中三查七对不到位导致用药错误。如识别患者方法不健全,未采用主动辨识患者的方法;对精神科智力衰退,沟通能力缺陷的患者存在查对问题等。

技术操作不规范,有的护士为了图方便、简单,常常不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不戴口罩或切割安瓿时省略对瓶颈锯痕及砂轮的消毒,加药时反复穿刺输液瓶塞等,无形中造成药液微粒污染;应避光药品未采取遮光措施等,忽视了药物的疗效;抽吸药液未干净,药瓶内残余药液过多,使药品有效成份丢失,造成药品浪费而影响疗效;连续静脉用药未按规定更换输液器或留置针均会增加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不遵守用药原则,不考虑药品的安全有效。如对青霉素等抗生素不现配现用;有时因工作忙碌,夜班护士配好药液,等待治疗班护士上班后执行输液,放置时间过长不但易造成污染,而且可使药物效价降低;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不符合要求,如抗生素静脉输注医嘱为“q 12h”,执行时间应为8AM、8PM,而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为了减少重复操作的麻烦和减轻患者的穿刺痛苦,未按药物半衰期的性质间隔用药,使药物在体内难以达到平稳的血药浓度,从而影响疗效;有些口服药,本应饭后服用的,而改为餐前给药,可能引起病人胃肠道刺激,甚至引发不良反应;药品配伍不当,有些药物混合后,在外观上未觉察到变化,但药物效价已降低,而护士往往没有习惯对照配伍禁忌表,以是否发生色变作为依据,如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混合使用,虽外观未变化,维生素K1可被强还原剂维生素C破坏而失效;静滴速度不合理,有的护士没有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宜慢的不慢,宜快的不快,出现输液滴数与要求不符。

精神病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如有可能出现藏药、拒服药、抢服、顿服等。

非抢救情况下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后记录在特护单,而事后医生忘记补下医嘱,使医嘱与护理记录不相符,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举证无力。

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工作过忙导致输液巡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输液渗漏及药物不良反应。

部分护理人员对药品基本知识掌握不好,缺乏向患者宣教药物知识的能力,缺乏药物毒副反应的观察能力与紧急处理能力,因而对药物不良事件事前控制差。

2.4 用药安全管理滞后问题

护理部对用药差错的管理仍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一般是汇报、调查、检讨和处罚的形式,常常回避自身管理责任,往往重处罚,轻分析,导致临床发生差错,不敢上报,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药品使用监控管理力度不够,各临床科室缺乏主动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意识,对存在的问题未作分析与改进,不能及时发现苗头和及时纠正以及将重大过失或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药品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双检查制度和高危药品的管理机制。

3 临床护理安全用药管理措施探讨

3.1 完善药品安全管理系统,增强护理人员的用药风险意识

3.1.1 健全管理组织。

护理部将用药安全列为重要的护理安全问题,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护理部设立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科室成立安全用药监控小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定期分析形势,发现苗头,及时纠正,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1.2 改变管理理念,营造非惩罚性报告制度,鼓励上报差错。

防止差错首先应能正视差错,从而查明原因加以防范[6]。医院护理管理者应改变回避问题或重点责难出错本人的管理模式,从政策上营造积极主动报告用药差错和不良药物事件的专业文化氛围,改变发生问题后主要对出错者处罚的管理方法,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寻找在管理系统内存在的不足,鼓励出错者或发现错误者及时上报出错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轻发生错误的程度。

3.1.3 完善高危药物管理制度。

建立高危药物专门贮存处,红色醒目标识专柜专用;药房发出的高警讯药物有提示信息出现在配药瓶上,警示护理人员这些药物的高危性;建立双核对机制,在发放、取用、配制过程中必须由两人执行查对制度并签字;对一些高浓度的药物限制并设立标准化的浓度;在所有护理区域,标准化的药量计量应被应用于高危药物的计量[7];建议使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高危药品医嘱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高度关注黑灯和红灯提示医嘱,督促及时修改,确保用药安全。

3.2 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护士临床药学知识

安全用药的前提是提高护士的药学知识[8],因此,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必须掌握药理作用、用量、用法、禁忌等,才能及时发现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差错,做好安全用药的把关者。且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临床上使用进口药、国产药新品种越来越多,必须不断更新药物知识。临床护士除了个人加强自学外,护理管理部门还应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联合医教科、药剂科进行药物知识的讲座;我们护理部正与药剂科协作着手编制高危药品手册将每一种药物拍摄存档,注明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外观及使用注意事项等依分类及字母先后排放,使护理人员人手一册,从而对高警讯药物能清楚辨识,进而能正确执行。科室建立药物说明书手册与配合禁忌表,便于查阅。护理部经常组织考核,促进护士对药物知识的掌握与巩固。

3.3 规范操作行为,保证用药各环节安全

护理部从处理和防范医疗事故、保障患者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从临床用药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制定了护士对临床患者用药管理的规范及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措施和静脉输液反应防范措施,内容涵盖了临床用药过程的各个环节。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包括领药、配药、发药等。处理医嘱程序规范,执行医嘱及发药时,保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确认患者,至少使用两种方法进行识别。精神科药盘存放处应加锁管理,严防病人抢药事件发生。每餐发药时,让患者排好队依次分发,多人协作,一定做到发药到手,服药到胃,并认真细致检查,严防藏药现象。同时为加强管理力度,贯彻垂直管理,建立了护理用药安全督导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用药安全的监督与管理。

3.4 增进医务人员之间沟通交流,有效避免用药差错

护士在执行医嘱中,若发现医嘱差错或有疑问时应及时与医师或药师沟通确认或更正,绝不能盲目、被动地去执行,更不应该图方便、省事,或抱有无所为的态度。

3.5 加强责任心教育,强化护士慎独精神

许多护理工作都是护士独立完成的。在配药时,药物的配伍,配药剂量的准确性,配药的浓度和时间;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输液的速度调节、输液巡视观察等全凭护士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与业务技术水平相关性小,因此应加强对护士的思想素质教育,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培养慎独精神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以职业的责任感把好药品使用的每一个环节,确保用药安全。

3.6 推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合理性

医院集中配置静脉药物,减少了人员和物品的交叉流动,对减少院内感染起到了积极作用[9]。集中配置使医院对药品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减少了病房的存药量,方便了病房的药品管理,减少了药品的浪费。

3.7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理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持临床护理人员数量适宜,各层次护理人员比例适当。使护士保持良好的身心工作状态,避免因护士疲劳违反操作原则只图省事方便不考虑患者有用药安全和疗效,而违背患者的利益。

3.8 加强对病人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患者有医学常识有助于预防某些医疗差错和其他意外[11]。告知患者什么时间用什么药,使患者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以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10]。为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药物知识教育向患者交待清楚服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时间、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鼓励患者参与治疗过程并对治疗或操作有疑问时提出质疑,及时反映用药后的自我感觉。警惕和询问是防止用药差错的好办法[11]。另外,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以便达到对药物治疗的共同理解,从而增强患者的理解、参与和依从性,最终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摘要:护理人员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从执行医嘱到实施治疗的任一环节,如果出现工作缺陷或失误,均可能引起不良事件发生。如何保证临床护士用药安全,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一直是护理管理的研究课题。本文作者参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就用药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临床护理,安全用药,工作缺陷

参考文献

[1]薛素兰,伍晓莹.护士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5,19(4b):718-719.

[2]Harris J,Schmitt L.National pational safety goals guide safe care.Journal of Nurrsing Care Quality,2004,19,(2):88-91.

[3]Helen Hoesing,李子明.护理与患者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7-28.

[4]张振伟.防止用药差错护士责任重大[N].健康报,2006-11-30(5).

[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0.

[6]Cohen,Michael R,Kilo.Medication Errors[M].WashingtonDC:American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1999:15.

[7]邓伟生,陈玉文,袁红梅.国外传统医药知识保护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医药导报,2008,27(11):142021421.

[8]李宁.安全用药之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2,(8):86.

[9]雷蕾,王丽军.加强安全输液管理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73.

[10]郭晓燕,徐芳.避免临床用药差错的护理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3,17(2):226.

临床用药管理 第8篇

1 药品采购, 入库验收的管理

1.1 按需求制定药品采购计划

药剂科根据医院每月的用量和库存药品确定采购量, 对医院常用药品、使用量较大、有效期长的药品, 可以根据季节, 常见疾病等情况增加药品采购量, 以减少购药的频率, 对有效期短的及临床使用量比较少的药品, 要适当控制进药量, 以保证临床正常使用来确定购入药品量, 上报院领导批准后及时上报相关的配送企业。

1.2 对入库药品应严格执行药品验收制度, 严禁伪劣药品进入医院

(1) 首先对药品的外包装进行检查,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 有无破损、短少、检查注册商标、生产厂家、批准文号、批号、有效期等是否符合规定, 还要注意检查外包装颜色是否均匀、印字是否清晰、有无错别字等, 避免假药进入医院。 (2) 对照“清单”逐项检查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单位、金额、是否“中标药品”还是“非中标药品”, 要求中标药品采购率达到100%, 若有不符, 应及时与配送企业联系, 给予及时退货。 (3) 进口药品还需要检查的是是否有合格的进口药品检验报告单及海关单, 并盖配送企业的公章, 若无进口药品检验报告单及海关通关单, 也不得验收入库。 (4) 麻醉药品, 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应做到货到即验, 双人开箱验收, 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 做到双签字。 (5) 应建立严格的药品入库验收记录, 对检查合格的药品应建立真实, 完整的入库验收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到货日期、药品名称 (通用名) 、规格、剂型、单位、数量、供货单位、生产企业、批号、生产日期、批准文号、注册商标、有效期、外观质量、验收结论、验收员、验收日期及负责人签字, 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验收记录应做到由验收员和保管员双人签字, 验收记录保存2年以备查。

2 库存药品的管理

药品库存应具备冷藏、避光、防潮、防鼠、防火及必要的储存条件, 做到分类定位, 整齐存放, 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等, 应放在冰箱中冷藏贮存, 温度控制在2~8℃, 注意防冻, 每日应有冰箱储存温度和干湿度的记录, 避免温度和湿度波动影响药品的质量, 如果有特殊的情况应做特殊处理 (如温度过高应采取地面洒水、拖地、开窗通风等降温措施) , 需要存放在阴凉库的药品, 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 确保药品的质量, 特殊药品应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将药品储存在专柜内 (保险柜) , 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并配备报警装置, 确保此类药品的安全。

3 药品出库的管理

药品出库时应做到先进先出, 近期先出的原则, 为了避免药品在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和急诊药房贮存时过期, 一般有效期<3个月的药品不得出库, 质量有问题者不得出库, 药品出库时实行领药人、发药人双方复核, 核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批号、药品质量合格后签名, 确保出库药品安全有效。

4 加强药品有效期的管理

《药品管理法》中对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由于医院日常工作较繁忙, 用药品种逐年上升, 药品过期后就会出现效价降低, 毒性增加, 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因此, 加强药品效期的管理是确保药品质量的措施之一, 药库可利用微机查询三个月内的效期药品, 门诊药房, 住院药房和急诊药房可将药品柜分配到人, 责任到人, 建立药品有效期一览表, 每月对药品柜中的药品逐一清理, 有效期在3个月内的药品填写在效期一览表上, 并上报科主任及时与科室联系, 争取在效期内用完, 减少医院的损失, 如数量较大应及时与供货商联系换货或给予退货。

5 加强药品批号的管理

药库发给门诊药房, 住院药房, 急诊药房时, 出库单上要注明药品生产批号, 一方面方便各药房药品质量的管理, 另一方面在为患者退药时可根据药品的品名、生产厂家、批号确认所退药品是否本院售出的药品, 以便核对患者从药店买的药品来充当我院的药品, 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完善, 药学工作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6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加强药品质量的管理, 我科设立药品质量考核小组, 每月对药品的采购、验收、库存药品分类贮存、冷藏药品的管理、药品效期的管理、特殊药品的管理等进行专项检查, 起到监督、促进作用, 以便有问题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 在检查中发现管理不到位的, 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并限期整改, 同时, 药品质量小组成员每月不定期下临床科室检查备用药品使用情况和收集药品使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全面加强药品质量的管理, 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 体现了药学人员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临床用药管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骨折复位11例, 甲状腺全切术13例, 阑尾炎切除术17例, 良性肿瘤切除术9例。患者术前均未出现感染。排除标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患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肿瘤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19~69岁, 平均 (32.1±12.1) 岁。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19~68岁, 平均 (32.2±12.1)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 各科室医生负责对每位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 患者出院后, 由医院感染科统一进行登记分析。感染科根据资料, 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反馈给药剂科, 使用相同的措施与赏罚制度, 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照组患者根据具体进行常规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我院药剂科参与管理的情况下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具体方式如下: (1) 药剂师参与用药医嘱点评。药剂师对临床医师开出的医嘱要进行充分点评, 对患者进行定期探查, 观察患者的具体状况, 将患者的用药效果及相关表现及时反馈给医师, 优化治疗方案; (2) 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 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最优的抗菌药物; (3) 用药跟踪。患者在用药过程中, 药剂科要进行用药跟踪, 包括用药方式、用药部位、药物吸收等, 查看用药效果是否与预期相符, 要考虑药物是否及时有效地到达了感染部位, 防止因浓度不够导致治疗无效, 进而导致细菌耐药性[2]。

1.3 效果评定

本研究结合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药物敏感性等5个方面评定用药合理性[3]。合理:用药时间为术前2h, 术后3d以内, 剂量、给药方式正确, 联合用药中无不良反应, 药物敏感度高;基本合理:用药时间、剂量、给药方式基本正确, 联合用药不良反应较少, 药物敏感度一般;不合理:与上述情况完全不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情况比较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32例, 基本合理8例, 合理用药率为80.0%;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21例, 基本合理9例, 不合理10例, 用药合理率为52.5%。观察组合理用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736, P<0.05) 。

2.2 两组药物费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药物费用、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药物是人类维持生命健康、对抗疾病的必需品, 作为一把双刃剑, 药物错误使用会给人类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4,5]。如何正确用药, 充分发挥出药物防治疾病的作用是每一位医疗机构从业者需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临床药师的协助下, 药物的配伍与剂量将会控制得更为精确, 不但能实现各类药物的有效结合, 还能帮助医生解决一系列影响药物治疗的因素。就我国现阶段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开展情况来看, 大多数临床药师的专业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6,7], 同时, 部分基层医院临床药师严重缺乏临床用药经验, 为改善这一局面, 有必要积极促进临床药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鼓励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增强联系, 通过增强双方工作的协同性, 充分发挥出各自特长, 为提高治疗水平与医疗质量做出不懈努力。

长久以来, 我国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采取宽松政策, 随之而来的是抗菌药物使用的泛滥和耐药菌的大量繁殖。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更好更快地治疗疾病, 医院感染率也会大幅度降低[8,9]。药剂科参与临床用药管理是我院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的有效举措之一。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 近年来, 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 患者服用一些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屡屡发生。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结合自身掌握的药物分析与药物化学理论, 对所选药物的配伍禁忌与作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 及时发现用药隐患, 能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率为80.0%, 高于对照组的52.5%;另外, 观察组的药物费用、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能有效提高合理用药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药物费用与住院费用, 与潘荣华[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用药管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利于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提高药物有效利用率, 对改善临床用药合理性意义重大, 具备临床推广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用药管理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用药管理情况下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药物费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合理用药率高于对照组, 药物费用、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用药管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利于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提高药物有效利用率, 对改善临床用药合理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抗菌药,药剂科, 医院

参考文献

[1] 杨继琰.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分析[J].北方药学, 2013, 12 (3) :102-103.

[2] 于燕芳.药剂科参与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用药体会[J].当代医学, 2013, 32 (4) :20-21.

[3] 徐建民.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5 (2) :590-591.

[4] 许谙, 顾蓓青, 赵振华.加强药剂科管理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海峡药学, 2012, 24 (9) :211-213.

[5] 艾合买提·托乎尼亚子.浅谈医院药剂科抗菌药物管理过程的控制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13 (15) :328-331.

[6] 李明华.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用药管理探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13) :1761, 1776.

[7] 付明耀.药剂科参与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用药分析[J].食品与药品, 2006, 8 (9) :64-65.

[8] 蒋绍艳, 常宏, 宋丹妮, 等.2011年下半年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8) :77-78.

[9] 楚建杰, 王艳华, 乔逸, 等.西京医院开展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工作的效果分析[J].抗感染药学, 2012, 9 (3) :226-229.

临床用药管理 第10篇

1建立医院药库药品信息

医院药品采购控制是药品供需链衔接运转总部, 要使药品库存控制良好, 必须要有与这个流程相对应的, 合理的供需组织结构。医院药品信息有来自临床的药品需求, 有来自药品供货单位和市场的药品信息, 还有医院库存药品信息, 来自不同方向的药品信息在医院药库汇集, 对汇集到医院药库的药品信息进行妥善处理, 使临床药品需求信息与库存药品信息和药品供货单位的供药信息相对应。其中, 临床用药需求是最核心的信息, 其他药品信息都是围绕它、满足它。

2建立药品库存信息“预警”制度

一般情况下, 市场能够满足医院临床用药, 医院药库的现代化管理必须考虑到为临床供药的特殊情况, 并向临床及时通报做好应对准备。而某些药品属于非常用药品, 但有些患者又必须要用, 也有一些药品由于价格原因, 供货单位不愿配送, 加之天气、交通、突发事件等情况, 药库都应该订出应对方案, 准备替代药品。凡药库药品存量达某一警戒线, 则自动亮红色警示灯, 药库则安排采购, 及时入库补充, 将仓储调整在合理水平, 必要时还要查药库及各药房某一药品数量, 互调库存, 确保药品供应和药品效期管理, 自动及时发现近期、效期药品, 及时处理, 减少损失, 保证医院药品质量及患者用药安全。

3建立药品通用快车道[1]

医院药品流动呈单向性特点, 药品从医院外流向医院药库, 再由医院药库发药到住院部药房, 门诊药房及各分部, 然后通过发药部门到达患者。临床所需药品都是急需药品, 必须快速送达, 要做到医院药品的快速运送, 应采用能满足快速运送要求的专门药品运载工具。运送药品的路径要符合短运输距离的要求, 要选择障碍最少, 通畅性最好的药品运送途径, 药品运送的各个环节要做好接应的准备工作, 尽量缩短接应时间。

4做好医院药库与临床和供货单位的沟通关系

医院药库对临床的药品供给, 即有通常情况下的供给, 又有特殊情况下的供给, 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涉及的方面和因素很多。医院药库与临床沟通, 使药库对临床用药要求的轻重缓急情况有一个完整深入的了解, 供货公司根据医院的药品要求情况备货和及时供货, 并对供应紧张的药品提前做好供货准备, 且不易造成药品积压、损耗。医院药库与临床和供货公司通过沟通, 调整采购方案, 做到既能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又不造成药品压库。

5结论

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是医院药库的重要职责, 但医院药库与临床用药之间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 只有在协作的情况下, 并应用现代的管理模式药库才能在特殊情况下也能满足临床用药要求。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子计算机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不断用于仓储管理。我院目前正在引用PASS (合理用药监测系系统) [2], 以药品固有的标签密码通过医院成熟的药品信息系统建立我院药品仓储供需链接管理模式, 这样可以减少出库药品的繁琐程序, 调节药库与各级药房库存量。不但保质保量供应临床用药, 还可监测医师临床用药情况, 防范药师职业风险,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医院,药库管理,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高天来, 沈顶茂, 甘建光.医院药品物流行为与计算机自动领购算法[J].中国药房, 2007, 18 (4) :277-278.

食管疾病用药的临床体会 第11篇

食管自咽至胃,杨玄操称之为“胃之系”(《难经集注》),赵献可《医贯》指出“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柔空”反应了食管的解剖生理特点。诸凡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均可引起胃病,同样地也易导致食管疾患。食赞自啊币胃杨玄操称之为“胃之系”‘《今路集拄时,赵献可《医贯》指出,尽系柔空,行按胃七方饮食之路。’,“柔空“反应了食管的解韶生理特点。诸凡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等因泰。在临床上诊冶食管炎症(包括溃疡、憩室炎)、功能障碍等患者甚多,通过中医中药治疗,有较好效果,现将治疗用药体会简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润燥适当

尤在泾《金匮翼》曾指出“虚者润养,实者疏沦”的治疗原则。凡阴液不足,食管失于濡润者,当用滋阴生津;营血亏虚者,并宜养血和营。如有气滞、热郁、痰阻或血瘀等,治法应理气、清热、化痰、行瘀,均属疏沦范畴。食管疾病经久不愈者,每多虚实兼夹,所以用润用燥,必须妥为兼顾。如自觉食管部位灼热而兼嘈杂,甚则吞咽有干涩不利之感、口干、舌质红者,需用润剂,据证选用麦门冬、玉竹、生地、杏仁、白蜜等品,兼血虚者配用当归、白芍、枸杞子、首乌、桑椹子之类。润剂之中,还当酌加枳壳、川朴花、橘皮等微辛理气药物,俾气机调畅,胃得和降,有利于润剂更好地发挥药效,有利于改善食管功能。

若证属气滞为主,咽际至胸骨后不适,有窒闷感,善太息,得嗳则舒,每于情志不畅之时症状发作或加重者,自宜疏理气机,一般选用苏梗、青皮、陈皮、郁金、枳壳、佛手片、木蝴蝶等。兼有痰阻者,常须加法半夏、夏朴、茯苓以行气化痰。个人经验,于上述方中可加入白芍之酸柔、芦根之甘润,俾刚中有柔,刚柔相济,润燥相合,改善症状尤为明显。若证属气滞食管有炎症或溃疡者,加入白及、山药藕节等品,清润而兼护膜,又不致气滞,颇有良效。

2 升降得宜

食管为“胃之系”,与胃相连,功能上亦以和降为宜。患病之后,升降失常,气机不调,治法当从和降胃气,以理气升降人手。对一般病例投以理气降气之剂,可渐见改善。但遇久病顽疾或反复发作者,治效尚不满意,需从升降二字推敲用药,如枳壳配桔梗,沉香配升麻,杏仁配瓜蒌,竹茹配刀豆壳,桔梗配牛膝(一般用怀牛膝、伴咽际及胸骨后隐痛者用土牛膝),木蝴蝶配柿蒂等等,均属升降相配之例。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降得宜,对食管疾病的应用,甚为重要,能注重升降法度,配伍恰当,常可提高治疗效果。

3 宣通为贵

食管有病,每易影响其正常之蠕动、下行功能,甚则引起不同程度之阻滞。或因无形之气滞,或由痰、瘀之阻碍,治疗当以宣通为贵。前述理气、化痰等药均有宣通之功。此外,个人在临床上常选加鹅管石、娑罗子、橘络、通草、急性子、威灵仙、王不留行等宣通药。鹅管石治胸膈痞满,古方“焚香透膈散”(《宣明论方》)早有记载,先师朱春庐早年治噎膈病常用鹅管石配母丁香,每见良效,谓有“扩张食管”之作用。现因丁香不分公母,余仅用鹅管石,辨证配用,亦颇应手。娑罗子行气而宽胸膈,且能宣通心脉、宣通食管,对胸骨后隐痛、刺痛,或兼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连及心前区疼痛者.用之甚验。橘络宣通气血,善疗膈上疾患,虽非主药,但轻清而行,久服无弊。通草人肺、胃,甘淡而凉,凉而不寒,亦是食管病具有宣通功能之辅助药。急性子《本草纲目》早载“治噎膈,下骨鲠,”破瘀、软坚,对吞咽不利、困难者用之有效,即使是食管功能障碍,病久而一般诸药效果不著者,短期用之,亦较有效。威灵仙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历来用治骨鲠在咽喉,实际上是食管疾病之常用良药。王不留行行水化瘀,对食管疾患痰瘀互结者,“疏沦”之功甚著,且无不良副作用。

4 改进服药方法

用药治病,常须注意病位。汤剂下咽,迅即经食管而流入胃中。欲冀药物在食管稍稍停留,俾能对食管起到直接作用,必须改进服药方法。据证处方,汤剂浓煎,头煎与二煎各煎成150ml左右,加入藕粉或山药粉二匙,文火调匀,边煮边搅,煮熟呈薄糊状。糊剂煎成后,置床边,嘱病人解衣卧床,左侧卧、平卧、右侧卧、俯卧各咽药1-2口。服药毕,温水漱口,平卧勿起,不少于半小时,若是晚间服药,服完后即睡,作用尤佳。

护士临床用药中的监护与安全管理 第12篇

1 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处理医嘱过程中的问题

医师和护士的沟通不到位, 表现在医师下出医嘱后, 没有及时通知护士, 护士没有查对医嘱造成执行遗漏。护士没有检查出错误的医嘱或者患者有疑问时, 仍然执行。护士处理医嘱时“慎独”意识不到位, 思想开小差, 核对医嘱不认真导致错误。

1.2 取药与保存过程中的问题

药剂科发放错误药物, 取药护士和执行护士核对时出现错误。药物保存不当, 如不按要求避光、恒温保存, 存放药品数量、种类过多, 没有及时清点造成药品失效过期, 清点查对不符合要求等。

1.3 配制药品过程中的问题

同一厂家生产的药品较多且药品外包装相似造成混淆, 例如:环磷酰胺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相混, 溶解药物的液体不符造成药品效价改变, 如胺碘酮只能与5%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配药方法不规范药物剩余过多或外漏浪费, 造成患者用量不足, 影响效价与治疗效果。加药不能做到现配现用, 容易造成污染和药物效价降低, 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1.4 给药过程中的问题

(1) 临床上使用的各种药品制剂种类繁多, 多种药物配伍禁忌不清楚, 常发生不良反应。 (2) 护士执行治疗过程中未做药敏试验或对患者的病史掌握不全, 没有详细了解过敏史而使用患者有过敏史的药物, 没有做到三查七对一注意, 导致用药错误。未严格按医嘱治疗时间给药, 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3) 护士药学知识掌握不全面, 未及时了解药品使用说明, 没有及时对患者实施安全用药的宣教, 导致护士及患者均不能正确使用药物。

2 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监护管理措施

2.1 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

为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加强护士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 必须强化护士自我管理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自觉遵守各项制度,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对有疑问的医嘱, 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2.2 满足工作需要

培训更新护士用药知识, 积极与药剂科协作, 定期不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药学知识与药事法规的培训, 同时也搜集药品的说明书, 组织各科室护士进行讨论、学习, 不断完善和更新护士的相关理论知识, 保证用药安全。

2.3 制定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护士行为

(1) 护士必须严格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根据医嘱给药, 不得擅自更改, 对于有疑问的医嘱, 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 不可盲目执行。 (2) 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目的, 熟悉各种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安全教育。 (3) 做治疗前, 护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 用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 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 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 (5) 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 要注意配伍禁忌。 (6) 安全合理用药, 掌握给药时间、方法, 药物要做到现用现配, 避免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7) 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处置。

2.4 完善药品监管办法, 责任明确

(1) 推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 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合理性。减少院内感染及输液不良反应纠纷, 保证药物配置的安全、准确, 很好地实施对护理人员的职业保护, 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2) 严格规定病房内药品备用数量, 病房所有药品, 班班交接交班, 急救、贵重及毒麻药品应专人、专柜、加锁保管。各级护理人员做到“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人人掌握“五常法”知识, 树立“五常法”理念。

2.5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教育

目前临床用药种类繁多, 针对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遵照医嘱服药, 需要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安全教育。在使用新药、药品用法出现变化时, 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讲明注意事项, 使患者了解一些基本的用药常识, 主动配合医护人员, 协助做好用药后的观察工作, 并特别强调患者不可擅自使用药物, 保证用药安全。对高血压的患者应告诉患者及家属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 并提供书面材料。教育患者服药剂量必须遵医嘱执行, 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

总之, 我们必须从临床用药的各个环节入手, 改善工作流程, 加大监管力度, 充分发挥护士在用药中的监护作用, 保证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安全, 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护士,临床用药,监护,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设备工作状态优化下一篇:协作软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