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胸腺范文

2024-08-18

小儿胸腺范文(精选3篇)

小儿胸腺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患儿中, 男22例, 女16例, 各年龄组疾病分布特征:0~3岁20例, 其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6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4例, 其中急性支气管炎6例, 急性肺炎8例。4~7岁13例,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4例,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9例, 其中急性支气管炎5例, 急性肺炎4例。8~12岁5例,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例,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例, 其中支气管炎2例, 肺炎1例。均符合RRI诊断标准[1], 其中, 21例合并不同程度厌食;11例合并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100g/L;血液微量元素锌测定10例低于65μmol/L, 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2例肾病综合征。每年呼吸道感染次数8次者16例, 5~7次者15例, <5次者7例;每次呼吸道感染病程11~14d者26例, 7~10d者12例。

1.2 该组病例均给予常规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症状缓解后静脉或肌肉内注射胸腺肽5mg/次, 1次/d, 2~3个月为1个疗程, 3岁以下患儿减半, 一般为1~2个疗程。治疗期间如遇发热、呼吸道感染时, 在抗细菌, 抗病毒治疗的同时疗程继续。

1.3 疗效判定

控制:治疗半年以上未发病。显效:治疗后基本未发病或偶尔感冒、咳嗽, 症状极轻微, 很快痊愈。有效: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少, 症状减轻、续时间较前明显缩短。无效:治疗前后情况无变化或病情加重。

2 结果

9例控制, 10例显效, 15例有效, 2例无效 (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

3讨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制较为复杂: (1) 许多研究认为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研究发现, 呼吸道感染致病原可作用于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 使其活性降低, 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而使患儿易再次发生呼吸道感染, 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2~5]。胸腺肽是从动物 (牛、猪) 腺中提取的一类多肽活性物质, 其中主要含胸腺素组分5 (胸腺素R) 它可诱导前T细胞转化为活性T细胞, 并能促使其分化成熟为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类T细胞亚群, 并通过辅助性T细胞 (TH) 和抑制T细胞 (TS) 调节B细胞的功能, 影响体液免疫。因此胸腺素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增加机体免疫监护和防御的功能, 还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目的。

(2) 微量元素的缺乏:缺锌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微量元素锌生命元素锌作为人类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具有重要生理功的营养素。锌人体内的含量仅次于铁, 居第2位, 机体内含锌量为2~2.5g, 正常血浆锌浓度为12~20μmol/L。有研究表明, 锌参与体内100多种酶的形成, 缺锌可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其他生理功能, 缺锌会严重损害细胞免疫功能而容易发生感染, 免疫功能降低。血浆中锌大多与蛋白结合, 主要与白蛋白、α2~球蛋白和转铁蛋白结合。锌机体内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有维持生物膜正常结构及功;参与核酸及蛋白质代谢与基因表达有关;参与酶的构成与激活参与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影响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并且与胸腺素及细胞因子有关。铁缺乏者可使小儿呼吸道上皮细胞发生营养不良性萎缩性改变, 导致呼吸道免疫球蛋白合成受阻, 也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父母应该注意给孩子有意的加强锌及铁的补给。毕竟有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是极少数的, 大部分“免疫力”差的孩子属于后天性的。如果家庭护理得当, 也可以从饮食、运动等各方面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研究发现。呼吸道感染致病原可作用于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 使其活性降低, 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而使患儿易再次发生呼吸道感染, 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3) 环境因素:可使小儿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1) 刺激性烟尘、粉尘以及其他空气污染。据调查, 在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家庭中, 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人数比其他家庭高19倍。 (2) 被动吸烟。 (3) 室内通风换气不良, 如门窗封闭、不正确地使用空调等。 (4) 小儿周围患有呼吸道感染或化脓性疾病的患者可通过空气传播将病菌传播给小儿, 从而可增加小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摘要:目的探讨胸腺肽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观察。方法对我院收入的38例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 按年龄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36例在疗程结束后再发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明显减少, 病程明显缩短, 治疗费用显著降低。结论胸腺肽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范和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即可缩短治疗时间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减低RRI的发生率。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胸腺肽

参考文献

[1]江载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J].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 2003, 1:50.

[2]蒋利萍.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价值[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4) :209~211.

小儿胸腺 第2篇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反复,胸腺肽,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在1年内有>7~10次的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病率为20%,以2~6岁最常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可能与患儿在感染的基础上免疫功能紊乱和营养物质缺乏有关,若治疗不当会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等病,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1]。因此,该病已成为当前儿科领域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免疫调解治疗可提高儿童的免疫功能,对于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作用。笔者以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55例采用胸腺肽进行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110例,均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排除具有心、脑、肾并发症,患有严重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及确诊为呼吸道异物、结核病、呼吸道发育异常等疾病。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0.67~11(6.39±4.12)岁;上呼吸道感染19例,下呼吸道感染36例。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0.67~12(6.96±5.01)岁;上呼吸道感染17例,下呼吸道感染38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治疗前均采集静脉血测定免疫球蛋白含量,然后进行抗感染、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胸腺肽2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5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时间为2个月,治疗3个疗程后停药。停药后再次抽静脉血,测定免疫球蛋白含量,坚持每月随访1次,持续随访1年,比较2组临床疗效、静脉血免疫球蛋白含量并观察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半年内呼吸道感染无复发或只发生呼吸道感染1次;有效: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半年内复发≤3次,或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虽未减少,但每次复发时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病程缩短;无效:治疗后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未减少,且临床表现及病程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静脉血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

2组治疗后静脉血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2组停药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程较长,病因比较复杂,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密切关系[3,4,5]。因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耗,自身抗体产生不足,或由于必需的微量元素失调、贫血、佝偻病等,导致免疫球蛋白和植物血凝素显著低于健康儿,或时高时低呈紊乱状态,导致小儿生理性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因此易被细菌或病毒侵袭,从而引起呼吸道感染[6]。此外,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可对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使其活性下降,致使机体免疫功能持续低下[7],因此易引起患儿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不仅会引起抗生素的滥用,而且对激发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8]。因此,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的重点是提高患儿的抵抗力和免疫系统功能,预防和避免其反复发作。

胸腺肽是从小牛胸腺中提取的一组多肽,为常用的免疫调节药,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能促使有丝分裂原激活后的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成熟,增加T细胞在各种抗原或有丝分裂原激活后各种淋巴因子(如:α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3)的分泌,增加T细胞上淋巴因子受体的水平,同时通过对T4辅助细胞的激活作用来增强淋巴细胞反应。此外,胸腺肽能影响自然杀伤细胞前体细胞的趋化,该前体细胞暴露于干扰素后变得更有细胞毒性。因此,胸腺肽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9]。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静脉血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未反生不良反应。总之,采用胸腺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较常规治疗疗效好,能增加免疫功能,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11.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

[3]孙丽丽,武广云,李大可.胸腺肽和维生素A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3,5(9):1281-1282.

[4]黄文瑞.多种微量元素佐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及免疫学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2):152.

[5]王斌,赫崇宁,朱丽鹃.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测定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3):148.

[6]蒋利萍.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价值[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4):209-211.

[7]田新平,曾小峰.新型合成免疫调节剂——皮多莫德[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1-114.

[8]杨永弘.社会环境因素与滥用抗生素和细菌耐药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3):149.

小儿胸腺 第3篇

关键词:胎儿胸腺,超声,测量

胸腺由淋巴上皮细胞组成, 是人体重要免疫器官。实践证明胸腺埋藏培养和生物制剂可治疗多种临床疾病。胎儿胸腺发育异常与多种疾病有关。近年来胎儿胸腺发育异常与其他器官畸形及临床风险的相关性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3D体积自动测量技术的应用, 使产前超声测量和评估胎儿胸腺发育成为最便捷有效的方式。

1 胸腺的胚胎学及生理回顾

胸腺出现于胚胎第9周, 在胚胎第20周发育成熟, 是发生最早的免疫器官。胸腺在胚胎早期由腮沟外胚层和咽囊内胚层的上皮发生而成, 故其早期原基是含有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上皮组织;在淋巴干细胞迁入后, 渐变为一种特殊的淋巴组织, 胸腺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前身。胸腺位于胸骨后方, 外形极不恒定, 分叶以两叶居多, 青春期前发育良好, 青春期后逐渐退化, 为脂肪组织所替代, 这也是35岁以后机体逐渐衰老和免疫机能减弱的原因。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中枢”器官, 是T淋巴细胞分化增值的场所。胎儿胸腺含有丰富的T淋巴细胞和多种胸腺多肽, 如人胚胸腺素、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等十余种物质。胸腺对于人体维持正常的免疫应答是必不可少的。它的生理作用为:一是培育大量T细胞群, 担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及调节作用;二是产生多种胸腺激素, 协同培养T细胞并诱导不同T细胞亚群。胸腺与机体的诸多生理进程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2 目前胎儿胸腺的临床开发应用

胸腺的应用研究源于对胸腺的理化特性的认识和现代免疫科学的突飞猛进。采用生物技术对胸腺进行开发应用, 可治疗多种疾病并解决部分临床棘手的疑难杂症。主要包括胸腺激素的提取纯化、生物制剂;胸腺及胸腺细胞的异体移植[3]。19世纪60年代Goldstein等最早报道从小牛胸腺匀浆的上清液中提取活性成分, 并命名为胸腺素 (Thymosin) 。当今从胸腺中提取有生物活性的激素和因子并发挥临床作用的种类很多, 主要包括:胸腺素和胸腺肽、胸腺体液因子、胸腺生成素及胸腺免疫抑制因子等。临床上用于治疗的疾病主要有: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机体功能紊乱、癌症等;并可预防和减缓衰老[2]。胸腺及胸腺细胞的异体移植一般用来治疗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主要表现为临床症状减轻, 寿命延长, 紊乱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增强了机体免疫力。国内有人用制成的胸腺细胞悬液静脉注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哮喘、肺心病、乙肝、肿瘤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疗效肯定[1]。由此所见, 胸腺的开发应用是多方面的, 其未来空间是广阔的。

3 超声测评胎儿胸腺发育的研究现状

目前胎儿胸腺发育的超声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1989年Felker等[3]较早对胎儿胸腺进行测量, 证实了超声探查胎儿胸腺的可行性。2002年Zalel等[4]对406例14~38周正常胎儿胸腺进行测量, 其胸腺的显示率达99%。2011年Chauoi等[5]进行了正常胎儿和先心病胎儿胸腺发育状况的比较, 发现22q11.2区域缺失的相关先心病胎儿胸腺发育不良。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一些相关报道, 2008年章鸣等[6]对正常胎儿胸腺的周长进行测量统计, 并给出参考值范围。2011年Li等[7]不但测量了正常胎儿胸腺的常规二维参数, 还测量了其三维体积, 结果显示其与孕周相关性优于二维参数。但各个研究所列出的参考值范围有一定差别, 有待于进行大样本研究来建立不同孕周胎儿胸腺正常参考值范围。2013年玄英华等研究发现三维体积自动测量技术 (VACAL法) 测量胎儿胸腺更能真实反映这类不规则器官的体积, 遗憾的是样本例数较少[15]。我国是多民族聚居大国, 目前国人胎儿胸腺的超声测量及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汉族人口, 少数民族地区亦应纳入研究对比范畴, 以便发现更多与胎儿胸腺相关的畸形和临床疾病, 探讨如何提高不同孕周胎儿胸腺超声检查显示率、分析影响因素, 使胎儿胸腺研究更加深入完善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4 产前超声评估胎儿胸腺发育的临床意义

研究表明, 胎儿胸腺发育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2011年Li等[7]首先用三维超声测量了正常胎儿胸腺的体积, 发现染色体22q11.2微小缺失相关各种综合征胎儿胸腺体积缩小。染色体22q11.2微小缺失相关各种综合征包括先心病、胸腺发育受限、唇腭裂、面部畸形和低钙血症等[5,8]。另有研究结果表明, 锥干畸形先心病胎儿胸腺体积缩小的检出率明显增高[4]。Volpe等[9]的研究则表明胸腺发育异常与宫内生长迟缓和主动脉弓异常密切相关。

Yinon等[10]和吕国荣等[11]的研究发现, 宫内感染的胎儿胸腺体积普遍缩小。所以, 一旦发现胎儿胸腺体积短期内明显缩小, 要警惕有炎症反应及胎儿宫内感染的风险。胸腺萎缩可发生在各种应激情况下, 包括急性炎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外伤、营养不良等[13]。Mohamed等[14]还研究发现先兆子痫病例中胎儿胸腺明显变小。另外, 胸腺测量对于诊断免疫性疾病、点状软骨发育不良等亦有帮助[8]。

国内有学者[12]研究发现无脑儿胸腺的体积较正常大, 光镜下被膜较正常者厚而疏松, 被膜和间隔中含较多的脂肪细胞, 表明无脑儿胸腺细胞其分化发育成熟程度低。同时观察此类胎儿脾脏切片, 均未见胸腺依赖区, 表明无脑儿胸腺尚未行使向周围淋巴器官输送T细胞的功能。

5 超声测评胎儿胸腺方法学探讨及展望

胸腺位于胸骨后方、三血管前方与两侧肺叶之间, 二维超声图像主要以类长方形、类椭圆形和欠规则形几种形态为主, 内部回声均匀, 孕24周前的胎儿胸腺以略高回声为主, 孕24周后胎儿胸腺以偏低回声为主。胎儿胸腺的扫查主要在“三血管”切面或“三血管”切面略偏上方探查。使声束与胸腺两侧边界尽量垂直时边界显示最为清晰[6,8], 即胎儿侧位或仰卧位时较好识别并容易探查, 俯卧位时由于胸腺远离探头, 且被脊柱及肋骨声影遮挡不易探查。目前胎儿胸腺测量的参数除了有横径、前后径、周长、上下径、横断面积等二维参数, 还有三维体积的测量[15]。研究发现二维测量参数中以横断面积的相关性最好, 可信度最高。2011年Li等[7]首先利用三维体积自动测量技术测量胎儿胸腺的体积。2013年玄英华等[8]研究总结三维容积测量方法中VOCAL法对于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有优势。这是因为VOCAL法可以精确描画边界并修饰轮廓, 根据需要任意调整增减切面数目, 而多平面法有不易确认测量起始和终止切面的缺点[15]。且VOCAL法较现有其他方法具有方便省时的优点[8]。

上一篇: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下一篇:通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