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问题范文

2024-09-07

完全问题范文(精选12篇)

完全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完全竞争,房地产市场,调控

近几年来, 楼市发展势态迅猛, 房价不断走高, 中央屡次出台严厉的调控政策, 其中限购、限贷、限价等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过快上涨, 打击了投资投机购房需求。但用行政手段的调控, 很多人有支持, 也有反对的声音。在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出现疲软的情况下, 一些经济学家呼吁放松对房地产市场化调控, 一些地方试图放松调控的愿望十分强烈, 市场正走向全面回暖。2013年上半年, 在经济增速放缓、不少企业盈利困难的情况下, 楼市却出现了一波明显的回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 有25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出现上涨, 比5月份增加了19个。房地产贷款在连续8个季度环比回落后首次回升。这些信号都表明市场正在走向全面回暖。一些地方在稳增长的压力下, 试图放松调控的愿望十分强烈。今年以来, 已有约40个城市出台不同程度的楼市调控放松政策, 而且力度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市场快速回暖和政策松动, 对市场预期转变的影响正逐步体现。央行发布的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 未来一季度有意愿买房的储户占15.7%, 创两年来新高。

如果现阶段放松调控, 让市场自行调节, 重新走上过度依赖房地产拉动GDP的老路, 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增长起到刺激作用, 长期看则无异于饮鸩止渴。持续这样的发展模式, 会导致实体经济不振, 产业结构调整迟迟无法推进, 对于经济的长期伤害远大于短期拉动。而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经济并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 完全靠房地产市场化去推动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 无疑南辕北辙。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 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任何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由于存在着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任何一个生产者的生产量 (即销售量) 和任何一个消费者的购买量所占的比例都很小, 因而, 他们都无能力影响市场的产量 (即销售量) 和价格。市场完全竞争的结果就是实现帕累托最优, 实现整个社会资源最优化利用, 到达社会福利最大化, 从我们国家目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电子产品市场和汽车等市场来看, 由于存在激烈的竞争, 产品质量在不断提升, 而价格却是在不断下降的, 老百姓得到了最大实惠, 能接近帕累托最优。

然而从房地产市场来看, 土地供应量的有限性特别是是成熟商业圈土地供应的有限性, 决定了房地产市场永不可能实现完全竞争市场所要求的条件:可以有无数商品供应者。那么提高房地产的数量就在一定时期是极其有限的, 而需求可以是无限大, 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给必然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无限上涨, 现在中国一线大城市房价遏制不住的疯涨和三四线城市房价的低迷已经体现出了出售商业圈土地供应的有限性。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年份更是传导了一种经济信息:手里的钱在不断贬值, 物价在不断上涨, 可以说较高的通货膨胀催生了人们投资的需求。对黄金而言, 购买之后只要不出售, 每年并不会产生现金流入, 而且最后变现出售时并不能确定是否能有多高的增值幅度, 保值程度并不高, 而房子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必需品, 人们都希望实现居者有其屋, 即使不居住也可以将其出租, 每年可获得较高的租金收入, 更关键是人们都只看到房子价格总是在上涨的, 即使在政府的多轮调控下, 房子依旧保持增长趋势, 即使租金收入和房价不成比例, 房子预期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定势, 只要房子价格一上涨, 人们总会认为价格会涨得更高, 担心以后更买不起。房子已经变成和平时代最好的投资品种, 为抵御通货膨胀, 人们不得不把手中的钱变为保值增值程度更好的房子。

然而, 再好的保值产品如果目前价格已经远远超过现在的价值, 比如只值1000元的东西现在市场价格或许是2000元, 也许还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人们会认为以后价格会继续上涨, 但是要是价格继续上涨至10000元甚至100000元, 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者一般都能认识到这种风险, 然而一般的老百姓是无法辨明的, 我们国家的股市已经做了最好的诠释, 当时股市疯涨到6100多点时, 还有很多知名经济学家和基金经理一味鼓吹会涨到10000点, 当时全民的疯狂也带来了股市的大暴跌, 即使国家出台多项救市措施也无法阻止股市的暴跌至1600多点。

发达国家日本的经济泡沫更应该成为前车之鉴, 日本本来就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得到高速发展, 1945年后战后到1980年代的日本, 经历了战后重建和黄金几十年的发展。于1980年代达到了几乎顶峰, 甚至梦想着有一天快速超越并取代美国, 成为新的第一世界超级大国。1980—1987年, 日本房地产, 股市全面开动牛市。最牛的时侯。股市一天狂涨62倍。房地产也攀升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特别是进入1985年后, 到1991年为止, 日本国内6大城市的商业地价短短6年间上升了3倍多, 泡沫达至最大。到1989年, 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的地价市值总额达到了全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在最高峰时期, 有房地产专业机构测算的结果显示, 仅仅日本东京圈内的地价总额已经相当于全美国地价的总额。人们相信土地价格只升不降的神化, 争相购置房地产。正是在这样的消费者预期下, 日本的地价总额才会是美国的4倍。泡沫的破灭对日本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大量房地产公司以及与其相关的大量金融机构倒闭, 并由此造成了巨额不良资产, 破坏了金融正常的运转机制, 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 银行出现严重的借贷现象。其次, 泡沫时期形成的大量过剩的房地产投资, 使企业负债过度, 成为1990年代的日本企业投资不振的一个主要原因。再次, 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 日本平均储蓄率下降, 生活质量无法提高。许多在泡沫经济时期购买房地产的日本人生活陷入窘境, 甚至破产。最后, 泡沫的破灭也使“银行不倒”、“地价只涨不跌”的神话同步破灭, 企业和国民的心理状态跌入深渊。直到目前, 日本的楼市依然在走熊市, 股市继续在接近最低点徘徊, 已经20多年了, 仍看不到头。

房地产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为“衣食住行”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房地产业也因其本身与许多其它产业之间相当高的关联度而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为房地产业的繁荣势必会带动一大批与它相关的产业的繁荣, 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另一方面, 房地产作为商品具有唯一性, 没有可以替代它的其它商品。再加上其开发所需资源的客观垄断和较强体力劳动的大量凝结, 更导致了它目前的高价值性。所有行业中, 房地产业实际上是政府参与力度最强的。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我国政府才是土地资源的所有者, 开发商要开发房产, 须直接向政府购买土地。这就形成了土地资源的垄断。出售土地的使用权也因此成为了各地方政府创收的重要来源。

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很多, 但是无疑房地产不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 完全依靠房地产的市场化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是不可行的, 放开对房地产的管制只会导致中国重走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老路, 政府不应该把房地产问题交给市场处理, 而应该从顶层的制度设计谋划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既然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 政府就应该有分别继续加强对房地产特别是大城市房地产的调控, 合理使用行政调控措施, 如加强对大城市购房资格的严格限定, 建立健全全国的房屋联网系统, 在全国大城市范围内从严禁止购买第三套房。对只有唯一住房的购房者房贷款应该给予优惠比如财政贴息或者减免个人所得税, 而不是简单地对凡是贷款买过房的只有唯一住房购房者一刀切, 同时应该将保障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贯彻落实到各当地政府, 并形成长效机制。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和廉租房的执行效果差强人意, 调控的原则应该对于一般中等收入以上家庭可以买得起房子, 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可以买得起或者租得起政府公房。核心是保障房制度和廉租房应该确实具有很大优惠, 如果购买保障房的价格或者租房的租金远远低于一般市场价格, 刚性购买需求将会降低。但是政府采取类似与抑制股票价格上涨的方式以经济手段如开征房地产税和提高转让时的所得税政府, 希望通过增加购房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交易成本, 从而降低房屋买卖次数的做法是有很大问题的, 股票毕竟是虚拟经济, 交易成本太高无利可图, 投资者可以不再买卖股票, 买的人少了, 股票价格可能会降低, 投资者会另寻其它投资品种,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股票价格 (也只是理论上可能) , 实际上我们国家在历次上调或者下调印花税都没有起到预期效果, 对房地产这种老百姓必需品而言, 这样做的结果是最后依旧会把成本转嫁到购买方身上, 到最后会增加房屋出售价格, 就如同在普通商品里如盐巴多征税, 必然最后导致盐巴价格上涨, 这种经济手段是值得商榷的。

要稳定房地产价格同时应该稳定币值, 使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降低。目前房地产价格上涨一个重要因素是通货膨胀预期加强, 人们手里的货币越来越不值钱, 人们只能把钱变为更为保值的实物产品中去才能降低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而前段时间黄金价格才一降到1400美元左右即引起中国大妈疯狂抢购实质反映了人们普遍担忧人民币大幅贬值。由于房地产的限购迫缺乏投资渠道, 很多人不得不把人民币变为可能保值性较好的黄金, 因此如果能够保值人民币币值稳定, 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预期将会得到极大降温, 房地产价格也才能回到合理水平, 我们国家才能更好的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

参考文献

[1]严金海:中国的房价与地价: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J].技术经济数量经济研究, 2006 (1) .

[2]王学发: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需求动因与调控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7 (3) .

[3]张岑尧:地方政府的介入对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双重压力假说[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5 (6) .

[4]鲁风玲:房地产价格蕴涵的矛盾和土地管理模式的变革[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5 (11) .

ERP完全安装手册及常见问题 第2篇

首先确保电脑中已经保存有“客户端540”的安装包。可以点击开始→搜索,在“要搜索的文件或文件夹名为(M):”一栏中输入“客户端540”查找,如果没有结果,则需要到OA中下载安装包,具体路径为:信息中心→文件下载→ERP项目相关下载→EAS客户端540。

二、安装过程

1、打开“客户端540”文件夹,双击“EASSetup.exe”,进入安装界面如图2-1

图2-1

2、点击左边“金蝶EAS客户端”进入安装界面如图2-2

图2-2

3、点击“OK”进入界面如图2-3

图2-3

4、点击“下一步”进入界面如图2-4

图2-4

5、选中“本人接受许可协议条款”,点击“下一步”,进入界面如图2-5

图2-5

6、点击“下一步”,进入界面如图2-6

图2-6 默认情况下的安装路径是“C:kingdee”,如果需要装在其他盘中,请直接修改。比如将“C”改为“D”,则会装到D盘中。如果需安装两个系统,则要将安装路径区分开来。

7、点击“下一步”,进入界面如图2-7

图2-7 初次安装,将“EAS服务器地址”改为“121.14.38.203”;“EAS服务器端口”改为“11033”;“文件更新服务器端口”改为“7888”。这是EAS正式服务器的端口,安装完成后需要重新设置“文件更新服务器地址”和“文件更新服务器端口”,这点放在后面介绍。

8、点击“下一步”,进入界面如图2-8

图2-8 按照默认直接再点“下一步”即可。

9、点击“下一步”进入界面如图2-9

图2-9 在此界面,建议选择“在新程序组”创建图标,后边的文本框默认显示“金蝶EAS客户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名称,针对装两个系统的情况可以避免名称重复。比如:先装了“金蝶EAS客户端”,再装另外一个时,就可以重新命名为“金蝶EAS客户端(测试)”之类的,根据自己的意愿修改。

10、选好位置后点击“下一步”,进入界面如图2-10

图2-10 此界面汇总了先前设置的安装信息,如果发现设置的不合理,可以点击“上一步”修改。

11、点击“安装”即开始安装,界面如图2-11

图2-11 在此安装过程中,有的电脑安装了瑞星杀毒软件,会有拦截提示,请点击“允许”,安装过程才能顺利进行。

12、安装完成后进入界面如图2-12

图2-12 直接点击“完成”退出

三、系统初始设置

安装完毕后,需要设置“环境变量”才能使ERP正常运行,如果先前已经装过ERP并且设置过环境变量,重新安装时一定不要更换盘符。环境变量的设置方法如下:

1、右键点击“我的电脑”,然后选择“属性”,进入界面如图3-1

图3-1

2、选择“高级”选项卡,进入界面如图3-2

图3-2

3、点击“环境变量”,进入环境变量设置界面如图3-3

图3-3

4、选择下面的“系统变量”中的“Path”,点击“编辑”,进图设置界面如图3-4

图3-4

5、将光标定位到“变量值”一栏中的末尾,添加一个“;”,请注意,这里一定要是英文状态下的分号,然后输入路径名。比如ERP安装在C盘,那路径就是C:kingdeeeasclientjdkbin 也可以打开C盘,按kingdee→eas→clientjdk→bin的打开方式进入bin文件夹,然后直接复制地址栏中的路径,粘贴在此处即可。

6、往下一直点击“确定”退出系统属性,环境变量设置成功。

四、服务器连接设置(端口)

如果按照以上的安装方法安装,点击“开始”,然后点“程序”,会找到“金蝶EAS客户端”的快捷方式,在下级菜单中可以找到“金蝶EAS客户端”和“金蝶EAS服务器连接设置”,这两个菜单是用来启动客户端和设置端口的。

1、首次运行程序前,先打开“服务器连接设置”,初始界面如图4-1

图4-1 先前安装时如果忘记设置端口,可以在此处重新设置,选中“按需更新”,去掉“启动助手”前边的“√”,然后点击“确定”即可。

2、然后登录EAS客户端,出现更新界面如图4-2

图4-2 当更新完成后,显示“正在启动EAS系统”,则表示更新成功,可以正常登录系统。

3、更新完成后,“服务器连接设置”将变为如图4-3

图4-3 因为全国部门比较多,都使用一个更行服务地址和端口的话容易造成网络堵塞,IT部已经按大区设置了不同的更新端口,详情请见“ERP服务器连接设置公告”,按照自己部门所在的区域修改“文件更新服务地址”,然后将“文件更新服务端口”统一改为8080。

五、卸载ERP系统

当系统遇到无法修正的问题时,需要重现安装ERP系统,但首先要做的就是卸载现有的ERP系统。

1、在快捷方式中点击“卸载金蝶EAS客户端”,进入卸载界面如图5-1

图5-1

2、点击“卸载”直接开始卸载,完成后退出。因为有些文件不能被卸载,就需要进行手动删除,进入原来安装的盘中,直接删出“kingdee”文件夹即可。

六、ERP安装与维护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出现更新失败的情况怎么办? 解答:首先要确定“服务器连接设置”中的服务器地址及更新端口无误,如果还是更新失败,可以进入bin文件夹。具体方式是:右键点击“金蝶EAS”快捷图标→属性→查找目标。在bin文件夹中找到名为“enforce-update”的文件,双击打开,更新完毕后即可。问题二:登录时界面闪一下,就消失怎么办:

完全问题 第3篇

一、内部控制本质

在1992年著名的COSO报告中,给出的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共同设计和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现有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界定了内部控制的主体、目标,并明确将内部控制界定为一种过程,突破了以往对于内部控制在手段、措施以及政策层面的限定。但是,这一定义虽然说明了内部控制是什么,却没有解释内部控制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内部控制目标、框架等其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变迁,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有可能发生重大改变,而内部控制的本质将始终是这些改变发生的原始作用力,因此有必要先对内部控制的本质进行研究。

在已有的研究中,诸多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的本质做出解释,但观点略有差异。林钟高和郑军(2007)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是企业内部各个控制主体之间为实现作为专业化结果的交换收益,是其财富最大化而作出的合约安排。张宜霞(2007)认为企业在不完备契约以及各参与主体效用最大化的选择之下之所以能够有效运转和发展,就在于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因此在系统和整体效率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实现企业内部的均衡与有效运作。蔡吉甫(2006)从产权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认为在现代企业不完全契约的特征下,内部控制实际上是为了弥补企业契约不完全性而产生的一个控制系统,是企业契约本质的实现机制。谢志华(2009)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由企业组织关系决定,由于企业组织关系中存在平等契约关系和科层等级关系,因此内部控制本质是在这种企业关系中的制衡与监督。虽然学者们对于内部控制本质的认识有所不同,但是在进行内部控制本质的研究中,却具有几个共同点:一是都是以企业的契约本质为研究基础;二是都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契约的不完全性具有密切关系。由于人类的有限理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现实中契约的不完全性是绝对的,因此企业实际上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集合。根据科斯(1937)的理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中存在的交易费用、提高契约主体产权交易效率而存在。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正是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交易主体内部效率的损失,而旨在节约交易费用提升内部交易效率的机制就应运而生。事实上,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弥补了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形成了节约交易费用的比较优势,有效地协调了企业契约主体的利益冲突,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蔡吉甫,2007)。因此,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弥补不完全契约的一组制度安排,目的在于节约交易成本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这一本质来看,内部控制有着超越传统认识上的更为广泛的边界。根据内部控制的这一本质,其主体边界就包括了董事会、管理层以及企业员工,其客体边界则包括了企业中基于契约关系形成的一系列关系及组合,其组织边界也就是企业的契约边界,即企业的组织边界。

二、内部控制目标

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得内部控制成为弥补不完全契约的一组制度安排。基于这一本质,内部控制的目标首先与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现代企业的目标发生重大变革,企业不再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实现全体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内部控制作为弥补不完全契约的制度安排,首先服从于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作为一组弥补契约不完全的制度安排,内部控制的目标还应包括为企业内契约的履行创造基础性条件。具体来说,这一目标即要求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业的契约主体进行约束与控制,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契约主体交易的公平与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对契约实现过程和结果提供合理保障,最终实现契约主体产权的保值与增值。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目标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要保证契约实施的效率,二是要保证契约交易的公平。保障契约实施的效率是内部控制的经济价值目标。内部控制通过制度安排对企业各交易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界定,这一系列的规则约束了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从而形成了对于契约不确定性与风险的控制,对契约交易双方进行利益的维护与监督,特别是对于组织内部资产专用性交易制定的制度安排将大为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林钟高、郑军,2007)。保障契约的公平实施是内部控制的责任目标。内部控制制度安排是否实现了内部控制责任,取决于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公正。制度公正指的是制度能够保证在此制度之下利益分配结果的公正。内部控制这一责任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内部控制经济目标的基础。在内部控制制度大力发展的制度环境中,秩序与效率的重要性逐渐趋于一致。内部控制制度安排的秩序即是制度安排原则与制度安排方式的公正性。

三、内部控制制度安排

内部控制的具体制度安排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根本途径。蔡吉甫(2006)认为,现代企业契约的特别之处在于契约中包含了对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使用。与非人力资本及其所有者可分离的产权特征相比,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产权天然属于其所有者,且无法分离,非“激励”难以调动。由此决定了现代企业契约只能采用一种不完全契约,要素所有者为维护自己的权益,需要对委托产权进行控制。因此,内部控制的制度安排即是权利的配置过程。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权利的配置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产权所有者对于代理人的控制,第二个层次即是经营者为履行受托经营责任而进行的控制。

郑石桥(2006)指出,内部控制机制的实现具有三种途径:一是契约方式,通过与管理者签订契约约束其机会主义行为,但由于这个契约一定是不完全的,因此,这一制度并不能有效解决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问题;二是监督方法,通过制度安排对管理者进行监管,包括通过董事会、非执行大股东以及债权人等的监管制度;三是激励机制,即与管理者签订激励契约,这一契约将管理的利益与企业股东的利益进行关联,使得管理者在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考虑到股东的利益。在这些制度安排中,前两种具有大棒性质而后一种则具有胡萝卜性质。第一个层次的控制必须采用激励加约束的方式,通过董事会及其所属委员会、债权人等所实施的治理控制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第二个层次的控制则表现为管理控制。其控制是以有效履行产权经营受托责任,实现产权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性为目标,现实中常用的控制措施有会计控制、财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和制度控制等(蔡吉甫,2006)。这两个相互管理的内部控制层次直接的关系形成,是以委托代理关系为基础,以要素所有者产权的受托责任为依据形成的。要素所有者居于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地位,是产权主体,因此要素所有者处于内部控制的主体地位。而经营者在第一层级的制度安排中,属于客体地位,但在第二层级的控制中,由于其受托责任的履行,变成第二层控制的主体。因而,经营者处于内部控制体系的中心位置。内部控制制度安排的核心在于权利的配置,因此如何在要素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层级之间划分权利,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关键。

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不完全契约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契约双方行为的不可完全观察性。不完全契约视角下,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弥补企业不完全契约的制度安排,而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则是这些制度安排的其中之一。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内部契约主体与外部契约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能够增加对于企业管理者的约束,是监督其履行委托代理契约的重要制度安排,能够降低委托人与代理人间的代理成本。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应包含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之中。管理学以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企业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将能够代表公司核心能力的价值信息传递给投资者,能够增强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信息沟通,提升投资者对于公司潜在竞争力的了解,从而使其对于偶那个是的未来更具有信心(何卫东,2003)。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来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本身就是弥补企业内部人与外部人契约不完全性的制度安排,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即是企业对于内部不完全契约弥补情况的信息。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对于企业外部人来说具有双重信息属性,从两个层面向企业外部人传达了企业追求契约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目标。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包括强制信息披露与自愿信息披露。虽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缓解企业内外部人的信息不对称,传达企业价值信息,但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是具有披露成本的。从理论上来讲,基于成本收益原则,只有当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收益大于披露成本的情况下,企业才会愿意自愿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美国《萨班斯法案》的颁布,被认为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更具有强制性要求,与此同时,这一法案对于财务报告舞弊也有更强的抑制作用,但也为企业带来了较高的披露成本。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信息披露十分有限。2008年5月,财政部等六部委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且这一规范将于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由此可以推断,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将在未来的法规强制披露要求下,进行更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这对于缓解我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维护资本市场秩序,降低上市公司委托代理成本将产生重大影响。

五、结束语

在不完全完全契约视角下研究企业的内部控制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的新思路。在不完全契约视角下,内部控制本质上是弥补不完全契约的一组制度安排,其目标、制度、信息披露也都将围绕这一本质而进行。从不完全契约视角理解内部控制基础理论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理论,指导内部控制实践具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吉甫:《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产权理论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2]蔡吉甫:《内部控制的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3]何卫东:《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机、策略和监管》,《深交所》2003年第1期。

[4]林钟高,郑军:《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5]谢志华:《内部控制:本质与结构》,《会计研究》2009年第12期。

[6]杨雄胜:《内部控制的性质与目标:来自演化经济学的观点》,《会计研究》2006年第11期。

[7]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性质与概念体系——基于系统和整体效率视角的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8]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完全问题 第4篇

目前, 社会各界普遍关系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尤其是征地后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因此, 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 现阶段有必要对失地农民实行完全补偿。本文将在分析耕地资源价值的基础上, 提出征地完全补偿的意义、理论基础、范围和方法等。

一、耕地资源价值的界定及其与征地补偿之间的关系

1.耕地资源价值的界定

(1) 对耕地资源价值的传统看法。对农民来说, 耕地资源的传统价值往往仅局限于其经济价值。过去, 人们常常认为, 耕地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尤其是在农民外出务工比例较小的年代。当时, 耕地资源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虽然, 对农民来说, 耕地资源已经具有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对耕地价值的认识的局限性, 没有充分重视耕地在这两方面的价值。因此, 在评估耕地资源价值时, 也很少考虑耕地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2) 对耕地资源价值的重新认识。事实上, 耕地资源不仅具有经济功能, 还具有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而且两者在耕地资源总价值中的比例很大。隋雪艳等[1]认为, 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用地不仅丧失了经济功能, 还丧失了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在评估农用地价值时, 应该考虑对农用地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进行评估。蔡运龙等[2]在重建耕地资源价值时, 将耕地在多方面的功能划分为经济产出功能、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 并提出了三种功能的计算方法。陈丽等[3]对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进行了细分, 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各部分价值进行了度量。

数据来源:蔡运龙, 霍雅勤:《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 载《地理学报》, 2006年第10期。

从表1可以看出, 在东部地区的潮安县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 占耕地资源总价值的70%;而在西部地区的会宁县, 耕地资源的两部分之和却高达98%。由此可见, 耕地资源为社会提供的除经济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的价值是非常高的, 应给予重视, 并使其价值货币化。

2.基于耕地资源价值的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缺陷

(1) 补偿标准过低。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 没有充分体现耕地资源所有权的价值, 补偿标准过低。对于产值倍数法的补偿标准存在的弊端, 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讨论。[4]最近, 比较受到重视新型征地征地补偿方法——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法, 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5]在耕地资源被征用的过程中, 耕地资源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 因此, 在制定征地补偿标准时, 要体现耕地资源所有权的价值。现阶段, 虽然农用地估价方法的研究不够成熟, 但有些方法可以采用, 如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和成本逼近法等。[6]在充分认识征地过程中耕地所有权转移的前提下, 可以采用以上农用地的估价方法, 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评估。

(2) 忽视了耕地的社会功能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由于人们传统上认为, 对农民而言耕地资源仅具有经济功能, 因此在制定征地补偿标准时, 仅考虑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价值, 而忽视了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价值。人们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 影响耕地资源被征用时的补偿标准的制定。传统观点忽视了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所以在制定补偿标准时, 没有将耕地资源的这两部分功能纳入补偿的范围, 进而降低了补偿标准。

(3) 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由于对耕地资源价值的传统认识的局限性, 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从本质上讲, 也是来源于农民的辛勤劳动, 或离不开农民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因此这两部门功能的价值应该属于农民。而且, 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没有准确的评估耕地资源的所有权的价格, 对失地农民的权益构成了损害。西方发达国家对征地一般实行市场化运作, 从补偿范围、到补偿标准、补偿原则, 都对失地农民的损失进行了充分的补偿。[7]与此相比, 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损害了实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3.耕地资源价值界定与征地补偿之间的联系

(1) 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影响着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人们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影响着对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不管是在大多数地区实行的产值倍数法, 还是在部分地区实行的有一定进步性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法, 都主要基于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来制定征地的补偿标准。这与人们对耕地资源价值的传统看法, 即耕地资源仅有经济功能价值, 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的进步, 人们逐步重视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 进而将影响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在征地的过程中, 要重视对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的补偿问题。

(2) 耕地资源价值的大小决定着征地补偿标准的高低。耕地资源价值的大小是影响征地补偿标准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征地的过程中, 人们把耕地看作是一种商品, 虽然各国在征地补偿的原则上所不同, 但无疑在制定补偿标准时, 都主要依据耕地资源价值的大小。这也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商品价格的高低主要由商品的价值大小决定的。

传统看法认为, 耕地资源仅具有经济功能价值, 因此在确定补偿标准时, 仅考虑耕地资源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 人们对耕地资源的价值的认识将会越来越深入, 进而会越来越重视耕地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价值。在以后进行征地制度改革时, 将会考虑将耕地资源的后两部分功能纳入征地补偿的范围。

(3) 耕地资源价值界定的方法及成本也影响着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与耕地资源价值界定的方法以及界定的成本有一定的联系。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当产权界定的成本大于由产权界定所增加的收益时, 界定此部分产权是不经济的, 进而导致产权界定的失败。[8]目前, 人们普遍重视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 而没有考虑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而这两部分功能无论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耕地资源的后两部分功能是耕地资源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的有多种方法, 但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对其进行产权界定。然而, 产权界定的方法及成本又与科技水平有关。

产值倍数法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法的应用, 无疑都与耕地资源价值界定的方法及成本有关。这两种方法的应用都是基于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价值, 其原因是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从价值的角度比较容易界定, 即界定的方法简单, 界定的成本较低。多年来, 对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没有给予重视, 与这两部分功能的界定方法和界定成本有一定的联系。目前, 随着人们对耕地资源价值的深入认识和产权经济学的发展, 对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界定有了可行的界定方法且界定的成本并不高, [1][2][3]所以, 在进行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时, 有必要对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进行补偿。

三、基于耕地资源价值的征地完全补偿问题分析

1.征地完全补偿的意义

(1) 全面体现耕地资源的价值。征地补偿制度, 尤其是补偿的范围和标准, 能够体现耕地资源的价值。由于过去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不够深入, 未将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纳入补偿范围, 仅仅体现了耕地资源的部分价值。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 耕地资源除了具有经济功能之外, 还具有价值较大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9]如果对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等三方面进行补偿即完全补偿, 将全面体现耕地资源的价值。同时, 也将有利于保护耕地, 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等。

(2) 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以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 当耕地被征用后, 失地农民仅得到与耕地资源经济功能有关的价值补偿, 没有对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补偿, 因而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从产权的角度分析, 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与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一样, 是耕地资源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者均来自农民的劳动, 其产权归属应属于农民。如果在征地中忽视对耕地资源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补偿, 无疑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利益。因此, 对耕地资源的三方面功能进行全面的补偿, 将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3) 有利于耕地资源的外部性内在化。耕地资源除具有经济功能外, 还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和养老、就业等社会功能。由于人类对耕地资源价值认识的局限性和产权界定的方法与成本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导致现行征地补偿制度下, 没有将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没有从产权上界定, 即形成了耕地资源的正外部性。目前对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产权界定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如果采用这些方法将耕地资源的这两部分功能从价值上进行评估, 将有利于耕地资源的外部性内在化。同时, 也推进了外部性内在化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

(4) 有利于提高城镇土地的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耕地资源不断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耕地农业利用的比较利益低下。[2]如果实行完全补偿, 那么耕地资源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耕地的被征用成本也将提高,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将减少耕地资源流失的数量, 促进城镇土地的节约利用, 提高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我国城镇范围内存在大量的闲置土地和土地利用强度较低的土地, 这与征地成本相对较低有关。如果征地成本高于提高现有城镇用地集约利用的成本, 那么城市的经营者和城镇土地的使用者, 将会选择通过提高城镇土地的使用强度而非征地, 来满足自身对城镇土地的需要, 从而提高了城镇土地的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水平。

2.征地完全补偿的理论基础

征地完全补偿的提出有一定的依据。有的学者初步探索了征地完全补偿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和现实依据。[10]本文将讨论征地完全补偿的理论依据。

(1) 国外征地补偿原则。在世界范围内, 征地补偿的原则主要有三种:完全补偿、不完全补偿和相当补偿。发达国家大部分实行完全补偿, 如美国;或偏向于完全补偿, 如英国;或者是补偿的范围较广、标准较高等, 如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11]从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 我国现在实行完全补偿的时机已经成熟。农地非农化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增值收益, 与征地补偿标准偏低有一定的关系, 应该让失地农民分享部分增值收益。

(2) 等价交换理论。等价交换理论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之一。虽然商品的成本与收益是否一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 商品的价格的高低与其价值量成正相关。传统的观点认为耕地资源仅具有经济功能, 所以在制定补偿标准时, 只考虑对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进行补偿。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耕地资源除具有经济功能外, 还具有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因此, 在征地过程中应该把耕地资源的后两项功能纳入补偿的范围。

(3) 外部性内在化理论。外部性, 或称外部经济效应。由于外部性的存在, 会使资源配置产生一定的困境。一般来说, 正外部性使资源配置不足, 而负外部性又会使资源配置过剩。[12]解决外部性的传统方法是实行政府管制或干预, 这种解决方法有很多弊端。科斯从产权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外部性内在化的新思路。耕地资源具有很大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而这两部分功能并没有从经济上得到实现, 即产生了正外部性。通过对征地实行完全补偿, 可以将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等从产权上进行界定并从价值上得到测算。而且对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进行产权界定的成本并不高。因此, 可以说这是对外部性内在化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3.征地完全补偿的范围与标准

(1) 征地完全补偿的范围。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耕地资源对农民来说, 不仅是主要收入来源, 也是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保险的来源;此外, 耕地资源对于社会稳定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生态的角度分析, 耕地资源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促进生态平衡等功能, 这些作用都是社会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 耕地资源不仅具有经济功能, 还具有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而且后面两部分在耕地资源总价值中的比重较大, 所以, 应将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纳入征地补偿的范围, 即实行完全补偿。

所以, 本文所指的征地完全补偿范围包括: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2) 征地完全补偿的标准。一些学者在探索对耕地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时, 多采用对耕地资源的三部分价值分别进行估算。①经济功能价值测算。在征地过程中, 耕地资源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 而且是无限期的。所以, 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价值, 可以借助收益还原法在耕地资源纯收益和合理确定还原利率的情况下, 进行估算。

undefined

式中:V1表示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价值, R表示耕地资源的年纯收益, r表示还原利率。②社会功能价值测算。由于不同学者对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的具体内涵的理解有差异, [1]本文认为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功能可以细分为社会保障功能和社会稳定功能。

V2=Va+Vb

式中:V2表示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价值, Va表示社会保障功能价值, Vb表示社会稳定功能价值。

社会保障功能价值的测算有两种方法:[1]一是安置补助费法, 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二是比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以最低人均月总收入为参照对象, 采用个人养老保险法。

农用地的社会稳定功能价值, 根据替代原则, 可以采用耕地开垦费和土壤培肥费作为社会稳定价值的量化值。[1]③生态功能价值测算。对农用地生态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源法、重置成本法、影子工程法和旅行费用法等。本文测算农用地生态功能价值的方法是谢高地等人[1]在Costanza等学者估计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上, 假定生态服务功能强度与生物量呈线形关系, 提出的适合我国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

资料来源:谢高地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 载《自然资源学报》, 2003年, 第18卷第2期, 第189~196页。

根据被征用耕地的面积, 并参照表2, 就可以测算出被征用耕地的年生态功能价值。然后利用收益还原法来确定农用地用途变更后的总生态功能价值。用途变更后, 土地的生态功能价值将永远灭失, 所以期限一般采用无限年期。还原利率取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

V3=Vo+Ve

式中:V3表示农用地的总生态功能价值, Vo表示农用地的年生态功能价值, Ve表示生态功能价值的还原利率。④征地完全补偿标准的测算。从上面的分析可知, 耕地资源价值包括经济功能价值、社会功能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 所以, 征地完全补偿标准就是耕地三部分功能价值之和, 即:

Vt=V1+V2+V3

式中:Vt表示征地完全补偿金额, V1表示被征用耕地的经济功能价值, V2表示被征用耕地的社会功能价值, V3表示被征用耕地的生态功能价值。

四、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 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具有巨大的价值,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征地中这两部分功能应和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一样, 对其进行补偿。

(2) 实行完全补偿有重要的意义。对失地农民实行完全补偿, 有利于全面体现耕地资源的价值, 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耕地资源的外部性内在化, 提高城镇土地的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

(3) 征地完全补偿的范围包括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价值、社会功能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征地补偿的标准可按各自功能价值的计算方法分别进行测算, 最后加总。

2.讨论

(1) 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产权归属问题。耕地资源是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耕地被征用后, 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 耕地资源的生态功能价值是否全部归属于失地农民, 还是由失地农民和国家共同分享, 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同理, 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价值的归属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2) 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价值评估问题。虽然近年来一些学者积极探索耕地资源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 但是由于采取的方法不同, 测算的结果将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因此, 学术界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耕地资源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

(3) 征地完全补偿的范围。从耕地资源价值的角度分析, 征地完全补偿应该包括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价值、社会功能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但是, 即使对耕地资源的三部分价值均进行了充分的补偿, 是否达到了完全补偿的目的和要求。与国外征地补偿范围相比较, 本文中提出的征地补偿范围仍然较小;依此为标准进行补偿, 能否保证失地农民在被征地后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因此, 征地完全补偿的范围仍需要深入的探索。

摘要:征地补偿制度对耕地保护、城市土地利用和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制定主要依据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 而忽视了其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本文从耕地资源的价值分析入手, 提出了在征地补偿时, 应对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等进行补偿, 即完全补偿。此外, 本文还分析了征地完全补偿的意义、理论基础、范围和标准等。

关键词:耕地资源,征地补偿标准,失地农民

参考文献

〔1〕〔9〕〔17〕〔18〕〔19〕隋雪艳, 周生路.城市化背景下农用地价格体系的构建与量化——以宜兴市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 (04) .

〔2〕〔10〕〔13〕蔡运龙, 霍雅勤.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J].地理学报, 2006, (10) .

〔3〕〔11〕陈丽, 曲福田, 师学义.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测算方法探讨——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J].资源科学, 2006, (06) .

〔4〕钱忠好, 曲福田.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J].中国农村经济, 2004, (12) .

〔5〕赵金龙, 何玲.征地困境成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01) .

〔6〕周生路.土地评价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7〕苑邵峰.中外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6, (10) .

〔8〕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12〕谢高地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

〔14〕梅付春.失地农民合理利益完全补偿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03) .

〔15〕陈和午.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世界农业, 2004, (08) .

完美、完全、完整美文 第5篇

其实,即使只差一个字,这个词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完美的意思是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完全的意思是齐全,不缺少什么;而完整的意思是具有或保持着应有的各部分,没有损坏或残缺。(引用《现代汉语词典》)

我们每个人既不完美也不完全,但绝对是完整的。

有人会问:“这是什么意思?那么残疾人也是完整的么?”

我的回答是:“残疾人也是。”

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下完整的意思:具有或保持着应有的各部分,没有损坏或残缺。那么,残疾人肯定少了一部分,怎么会是完整的呢?其实,一个人的完整不在于他的躯体,他的功能,而在于他拥有了优点和缺点,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长处,也接纳自己的短处;

接纳他人的长处,也接纳别人的短处。

在接纳别人的时候,我们会得到最大的释放和自由,以更宽的心胸,包容周围每个完整的人。(读者文摘)

---------------

一位佛教大师像选择衣钵传人,便吩咐徒弟外出捡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

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师傅一片不是很漂亮的叶子,说道:“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却是我所看到的之中最完整的一片。”

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空手而归,对师傅说:“我见过很多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来完美的。”

大师把衣钵传给大徒弟。

想想,为什么师傅要把衣钵给大徒弟呢?是因为大徒弟比二徒弟回来得早么?好像不是。

如果大徒弟比二徒弟回来的早的话,那应该是二徒弟继承这个衣钵才对阿!

冬季配件完全清理 第6篇

毛皮材质的皮包需使用专用清洁剂去除污垢,例如麂皮等一些容易起毛的素材如果沾满污垢的话,会失去原来的风貌。所以清洁这类皮包少不了专用的橡胶刷。特别是包包的手持处以及边缘较易沉积污垢的地方,要注意用刷子彻底清洁。其他地方可先用刷子将毛逆梳一遍,使污垢能够浮现出来,再用麂皮专用橡胶刷轻轻地刷一遍,特别注意易沉积污垢的地方。污垢脱落后用刷子将毛梳顺,仔细检查一下包包是否清理干净,最后把毛整顺就可以了。

皮革包包清理法

皮革包包应依素材及颜色的不同,分别选用清洗液或乳液来清理。但布革类制品使用清洗液易产生斑点,所以最好不要直接倒到包上,可用软布沾上清洗液来清洗。擦拭时先以底部不明显的地方开始,可将皮包倒置,去除沉积污垢后再用柔质布蘸皮革专用清洁乳液将污垢擦除,特别要注意手持处。然后涂上可使皮包产生光泽的乳液,涂抹时应保持同一方向。若是布革类制品的包包,只需用刷子轻轻刷过就清理完毕了。

人造毛料皮包清理法

人造毛料的皮包必须用挥发油才能常保毛料的亮泽感。虽然人造毛料是很时髦的流行品,但很易沾染灰尘,所以更要注意清洁。清洁时首先用刷子将污垢刷出,再将表面的污垢用挥发油去除,然后用刷子将毛整顺就不会有污垢沉积了。纯毛料皮包的清洁方法也一样。若其上有金属饰品,可用布蘸些清洁剂去除污垢,如果不是太脏,只需用干布擦拭一遍即可。

尼龙包包清理法

用了整整一个冬天的尼龙包,在底部往往会沉积一些黑色污垢,特别是颜色越浅淡的地方,沉积的污垢便会越明显。一般的尼龙材料都是可以用水清洁的。而且在较容易沉积污垢的底部还可直接用刷子刷,但有时洗后可能有掉色的情况,所以你最好在水洗前先用布渗些清洁剂在包包的边缘或较不显眼处试一下,看看它是否掉色,再决定要不要用水来清洁。

清洁时,先在桶里装满水,再加入约一茶匙羊毛专用清洗剂,将皮包全部浸入后再轻轻地刷洗。污垢较多的地方可用刷子刷除。清洗时千万不要让清洁剂残留,洗净后用手轻压包包,置于阴凉处晾干。

弹性布料长靴清理法

长统靴一直是女性冬季的首选,但若保存方法不适当,便会使其失去原有的光彩。清洁时先用鞋刷轻刷一遍,使鞋面污垢浮出,再用干布蘸些水仔细擦拭干净。对于较明显的泥污,可多蘸些水反复擦拭。在保存时建议你将废报纸卷成长统靴大小塞入鞋中,因为报纸既有除湿的作用,而且纸上的墨印成分还有防虫的效果,是一种很不错的长统靴保存物。

麂皮鞋清理法

麂皮鞋一沾上水就无法显出轻柔的感觉,所以需使用麂皮专用刷子清理,而且要用专门的保养喷雾剂来保持鞋子常年如新。

清洁时先用刷子全部刷一遍,使污垢浮出,再以麂皮专用刷仔细地清理干净,尤其注意脚尖及脚跟易残留污垢的地方,接着喷上毛皮专用喷雾剂,既能保持毛的部分柔顺,又可防止鞋子沾上污垢。最后千万别忘记鞋带也很容易沾上污垢,同样需要使用专用刷将细缝里面刷干净。

人造皮毛鞋清理法

人造皮毛鞋必须将毛皮整理齐顺,才能给人以轻柔的感觉。这种鞋子的毛料处是最容易附着污垢的地方,要先用去渍油将污垢彻底清除掉,而毛料以外的部分可依其材料的不同来做相应的清理。

清理时要先从鞋口处开始整理,可渗少量的去渍剂,用布轻轻擦拭,然后在靠近鞋底最容易出现污垢的地方,以猪鬃鞋刷将污垢刷掉;而对皮毛部分可先将毛逆梳使污垢浮出,再用皮毛专用刷轻轻刷除,使污垢和灰尘脱落。接着喷上毛皮专用喷雾剂,以保持毛的柔顺,防止沾染污垢。待喷雾剂干了之后再仔细检查,确定清理干净并维持毛的流顺就可以了。

合成皮鞋清理法

合成皮鞋一直是流行鞋中的基本型商品。它的鞋边很容易沉积灰尘,在行走时鞋子内侧也会因摩擦而弄脏。清洗前必须先用专用清洗液将沉积的灰尘去除,在顽垢上再蘸些水就能彻底清除了。

要考虑有机物不完全燃烧的问题分析 第7篇

一、题目明示有机物发生的是不完全燃烧

例1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在供氧不足时燃烧, 常常产生CO, 它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将某液态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0.40 mol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 该有机物反应完后, 气体体积减少了8.96 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 并在电火花作用下充分反应后, 体积又减少了31.36 L, 最终所得气体只有氧气, 而固体质量减少了56.0 g. (气体体积都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1) 写出该有机物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O的系数用m表示)

(2) 求燃烧后的产物中n (CO) ∶n (CO2) 的值.

(3) 求有机物可能的分子式.

由此可知, 以上反应循环发生, 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CO”原子团的质量.

通过Na2O2固体后气体减少的物质的量为:

解 (1) (2) 两式可得:

讨论:z=1, 则y=10, x=5, 分子式为C5H10O, 符合题意;z=2, 则y=12, x=5, 分子式为C5H12O2, 符合题意;z≥3, 则y≥14, x=5, 不符合题意.

该有机物可能的分子式为C5H10O或C5H12O2.

二、解题时需要讨论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

例2将标准状况下224 m 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点燃, 充分反应后, 把生成的气体通入100 m L 0.02 mol·L-1的澄清石灰水中, 得到0.1 g白色沉淀.求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认真分析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话语, 特别要注意讨论有关物质间量的关系.甲烷和氧气“充分反应”并不等于甲烷就是“完全燃烧”.标准状况下, 当氧气充足时, 甲烷完全燃烧, 生成的气体是CO2;当氧气不足量时, 甲烷不完全燃烧, 生成的气体中肯定含有CO.以上情况都应在“充分反应”的考虑之列.

100 m L 0.02 mol·L-1的澄清石灰水中:

n[Ca (OH) 2]=0.02 mol·L-1×0.1 L=0.002 mol;

反应生成0.1 g CaCO3:

n (CaCO3) =0.1 g÷100 g·mol-1=0.001 mol.

可见Ca2+没有被完全沉淀, 应考虑CO2的过量问题.

(1) 若甲烷完全燃烧, 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是CO2或CO2和O2的混合物.

(1) 若Ca (OH) 2过量, 根据C元素守恒, 可得:

n (CH4) =n (CO2) =n (CaCO3) =0.01 mol

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 所以n (O2) =0.009 mol.

V (CH4) ∶V (O2) =n (CH4) ∶n (O2) =1∶9.

(2) 若CO2过量, 将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Ca (OH) 2+CO═2CaCO3↓+H2O

CaCO3+CO2+H2O═Ca (HCO3) 2

根据Ca元素守恒

n[Ca (HCO3) 2]=n[Ca (OH) 2]-n (CaCO3) =0.001 mol;

根据C元素守恒:n (CH4) =n (CO2) =n (CaCO3) +2n[Ca (HCO3) 2]=0.003 mol.

由此可求得:V (CH4) ∶V (O2) =3∶7.

(2) 若甲烷不完全燃烧, 本题中反应所生成的应该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

(1) 若Ca (OH) 2过量, 由 (1) (1) 知

n (CO2) =0.001 mol.

设CH4的物质的量为x, 则

n (O2) = (0.01-x) mol.

根据C元素守恒:

n (CO) = (x-0.001) mol;

根据H元素守恒:n (H2O) =2x mol;

根据O元素守恒: (0.01-x) ×2= (x-0.01) + (0.001×2+2x;

解得x=0.0038 mol.

由此求得V (CH4) ∶V (O2) =19∶31.

(2) 若CO2过量, 由 (1) (2) 知n (CO2) =0.003 mol, 根据 (2) (1) 的解题思路, 同样可求得:V (CH4) ∶V (O2) =17∶33.

三、有关数据隐含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

例3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中燃烧, 得到产物的总质量为27.6 g, 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 g, 请写出符合题意的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根据题意, 燃烧时产生的水的物质的量为0.6 mol, 根据关系式:C2H6O~3H2可知, 参加反应的乙醇为0.2 mol, 乙醇完全燃烧可生成CO2的质量为17.6 g, 生成CO的质量为11.2 g, 故得到的碳的氧化物为CO2和CO的混合物.根据碳原子守恒及产物的质量守恒, 可解得n (CO2) =3.5 mol, n (CO) =0.5 mol, 所以产物中C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 反应方程式为:

四、确定答案时要谨防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

例4将10 m L某气态烃和50 m L氧气混合点燃后, 烃完全燃烧, 恢复到原来状态 (25℃、101 kPa) 时, 测得气体的体积为35 m L.试求该烃可能的分子式, 并写出其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解析:本题可以用常规的方法或差量法求解, 下面用差量法解答.

设该烃的分子式为CxHy, 烃完全燃烧, 则:

因为常温下该烃为气态, 所以1≤x≤4, 满足碳、氢原子个数要求的烃可以是C2H6、C3H6、C4H6, 很多同学都会毫不犹豫地写出以上答案.

以上三种分子都是可能的吗?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C4H6不符合题意.10 m L C4H6完全燃烧需要55 m L氧气, 即10 m L C4H6在50 m L氧气中会发生不完全燃烧, 因此这是一个“增根”, 应舍去.

完全问题 第8篇

(一) 权益法的优势与缺陷

虽然没有明确指出, 但是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的相关规定, 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所采用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属于完全权益法的范畴。无论是简单权益法、不完全权益法还是完全权益法, 本身都要求投资企业所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所享有的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密切挂钩。因为, 与成本法相比, 权益法更加侧重于经济业务的实质, 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视同为一个利益整体, 因此即使在被投资企业没有实际对外分红的情况下, 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投资企业都应当按照持股比例计算所应享有的份额以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本身也有缺陷, 即如果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产生了内部交易, 那么投资企业简单按照持股比例所计算出的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损益的份额很可能包括了自身已经确认过的收入或者尚存在实现风险的现金流入, 这样不仅会虚增投资企业的当期会计利润, 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也会出现账面实际现金流入与账面利润偏差较大的情况, 增加投资企业的分红压力。

(二) 完全权益法与简单权益法、不完全权益法的区别

完全权益法要求在计算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时要对在取得投资时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进行调整。如果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存在内部交易, 还要将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对应调整投资企业应当确认的投资收益。因此, 完全权益法下,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的确认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简单权益法以及不完全权益法存在的弊端。但是同比简单权益法以及不完全权益法, 完全权益法的会计核算过程更加繁琐、复杂。

二、逆流交易下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的确认问题分析

完全权益法对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内部未实现交易损益的调整按照资产的流动方向分为逆流交易和顺流交易两种情况。如果被投资企业将资产出售给投资企业, 而投资企业未能在会计核算期间内将该资产对外售出则形成逆流交易。对于逆流交易, 由于被投资企业当期所确认的净利润包含了从投资方取得的收入, 而如果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视为一个整体, 该收入应当不存在, 因此, 投资企业在根据被投资企业当期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时应当按照持股比例将该部分收入抵减。

例如, 甲企业于2011年1月1日取得乙企业30%的股份, 甲企业于当日能够对乙企业实施重大影响, 采用权益法对其进行后续计量。2011年1月1日乙企业各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 甲、乙两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式完全一致。2011年6月12日, 乙企业将其库存商品以650万元的销售价格出售给甲企业, 甲企业将其作为存货进行管理。乙企业生产该库存商品的成本为450万元。到2011年12月31日为止, 甲企业仍未能将该批存货对外售出。乙企业2011年度共实现净利润800万元。假设, 除以上事项外, 甲、乙两企业不存在其他内部交易, 乙企业未进行现金分红。

2011年12月31日, 甲、乙企业之间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为200万元 (650-450) , 应当从乙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扣除, 甲企业最终按照30%比例持股, 能够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80万元 ( (800-200) ×30%) 。甲企业所作会计分录为 (以下会计分录单位为万元) :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80

贷:投资收益 180

上一笔会计处理完毕后, 甲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收益被抵消, 但存货的账面价值仍然高于其生产成本200万元 (650-450) 。如果甲企业存在子公司, 会计期末需要编制企业合并报表, 甲企业尚需进一步调整虚增的存货账面价值。由于从集团角度来看, 乙企业并不属于甲企业的合并范围, 不是甲企业的子公司, 因此乙企业向甲企业出售资产而实现的营业收入以及发生的营业成本不能抵减合并报表的相关账户, 甲企业需要通过投资收益项目的减少来反映未实现内部交易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乙企业的2011年度账面会计利润是800万元, 甲企业对应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应增加240万元 (800×30%) , 这样才能反映甲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对企业集团的真实价值。

综合以上所述, 在编制企业合并报表时, 甲企业最终会计分录为:

甲企业个别报表中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80

贷:投资收益 180

甲企业编制集团合并报表时, 对未确认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所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确认。甲企业所作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 (200×30%)

贷:投资收益 60

抵减未实现内部收益所对应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 (体现为甲企业的投资收益) , 同时减少甲企业存货价值中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收益。甲企业所作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60 (200×30%)

贷:存货 60

三、顺流交易下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的确认问题分析

如果投资企业将资产出售给被投资企业, 而被投资企业未能在会计核算期间内将该资产对外售出则形成顺流交易。对于顺流交易, 投资企业在个别会计报表中所作的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与逆流交易类似, 处理方法都是从被投资企业的当期会计利润中抵减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后, 再按照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确认所应享有的利润份额, 同时增加投资企业所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

例如, 接上例, 假设2011年6月12日不是被投资方乙企业向投资方甲企业出售资产, 而是甲企业向乙企业出售资产, 截至2011年12月31日, 乙企业尚未将该资产对外售出,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 在2011年12月31日,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甲企业在个别报表中确认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分录与逆流交易下相同。甲企业所作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80 ( (800- (650-450) ) ×30%)

贷:投资收益 180

对于该笔会计分录, 本文认为值得商榷。因为在顺流交易下, 乙企业2011年度所实现的800万元会计利润并不包括与甲企业内部交易所形成的未实现损益, 而是由乙企业独立经营实现的真实会计利润。甲企业所享有的投资收益的份额应当是800万元的30%, 而不应当扣除包含在甲企业自身会计利润中的未实现内部损益200万元。因此, 甲企业确认投资收益所作的会计分录应当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40 (800×30%)

贷:投资收益 240

如果甲企业在会计期末还需编制企业合并会计报表。那么此时该内部交易所产生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体现在甲企业的个别报表之中, 金额为200万元 (650-450) 。对于这200万元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进行理解:一部分为甲企业通过高价向被投资方乙企业出售资产, 而从乙企业其他股东处获取的收益, 所占比例为除甲企业外其他股东对乙企业的持股比例, 金额为140万元 (200× (1-30%) ) , 这一部分由于是从独立于甲企业的其他会计主体处获取, 甲企业可以将其确认为收入。另一部分为甲企业从自身获取, 金额为60万元 (200×30%) , 企业从自身获取收入不和常理, 因此, 甲企业应当将与之相对应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抵消, 二者之间的差额增加合并报表中的投资收益。该笔分录调整后, 对甲企业利润表的实质影响表现在60万元收入与成本的差额由原先的营业利润调整为投资收益项目。同时, 由于在顺流交易下, 存货资产的增值体现在乙企业, 甲企业无需将存货的价值调整为原账面价值。甲企业在合并报表中所作的调整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收入 195 (650×30%)

贷:营业成本 135 (450×30%)

投资收益 6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完全问题 第9篇

一、电子商务交易双方之间的博弈分析

(一) 基本假设

现实的电子商务交易环境十分复杂, 为简化分析, 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 做出如下假设。

H1: 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买方与卖方均为理性经济人。

H2: 买方与卖方的策略选择是离散的, 买方为购买或不购买, 卖方为诚信或欺诈。

H3: 市场中存在政府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监管, 当卖方欺诈时, 需要承担被处罚的风险。

H4: 该博弈建立在市场信息完全的基础之上, 买卖双方可以互相掌握对方的信息。

(二) 构建模型并分析

对于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卖方来说, 选择诚信和欺诈的成本并不相同, 分别设为c1、c2, 其中c1>c2, 售价均为p, 选择欺诈的卖方还需要对其虚假产品进行伪装, 还可能会要承担政府或第三方监控平台的罚款等, 这部分记作d, 诚信卖家则不会出现这部分预算。 所以, 选择诚信的卖方的收益为 (p-c1) , 而选择欺诈的卖方的收益为 (p-c2-d) 。

那么, 对于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买方来说, 他们获取的则是一种消费体验, 与诚信的卖家交易, 其消费体验肯定高于与欺诈的卖家交易, 我们可以把这种消费体验分别设为e1、e2, 其中e1>p>e2。 那么买方的效用则可以表示为 (e1-p) 与 (e2-p) 。

1.一次性博弈

首先, 建立一次性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如表1 所示。

因为 (p-c1) 和 (p-c2-d) 的大小不确定, 所以接下来分两种情况讨论。

(1) 当 (p-c1) > (p-c2-d) 时, 即卖方选择诚信经营的收益大于欺诈经营的收益, 该情况下, 存在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 (诚信, 购买)

(2) 当 (p-c1) < (p-c2-d) 时, 即卖方选择诚信经营的收益小于欺诈经营的收益, 此时, 若卖方选择诚信经营, 买方则会购买其产品, 而若卖方选择欺诈经营, 买方则不会购买其产品; 当买方要购买产品时, 卖方会选择欺诈的经营模式, 而当买方不购买产品时, 卖方又会选择诚信的经营模式。这种情况下任意一方改变自己的选择策略, 都可以获得更大的支付, 纯策略纳什均衡不存在。

所以, 接下来, 将模型进行扩展, 考虑混合策略博弈的情况, 设卖方选择诚信的概率为Ps, 则欺诈的概率为 (1-Ps) ;买方选择购买的概率为Pb, 则不购买的概率为 (1-Pb) 。 双方混合策略支付矩阵如表2。

此时, 买方获益的期望值为:

卖方的收益的期望值为:

对上诉效用函数求微分, 得到最优化的一阶条件分别为:

对于这个解, 可以做出如下解释。 如果Ps>Ps*, 买方的最优选择是购买; 如果Ps<Ps*, 买方的最优选择是不购买;只有当Ps=Ps*时, 买方才会选择混合战略。 如果Pb>Pb*, 卖方的最优选择是欺诈;如果Pb<Pb*, 卖方的最优选择是诚信; 只有当Pb=Pb*时, 卖方才会选择混合战略。 这也就说明, 当消费者的购买比例小于d / (c1-c2) 时, 企业就会用诚信来挽留客户, 而当购买的比例大于这个值时, 企业欺诈现象便会横行市场;同样, 当卖方诚信的概率大于 (p-e2) / (e1-e2) 时, 购买率就会逐步上升, 一旦低于这个值, 就几乎没有市场可言。

另一方面, 从求得的结果, 可以看出, d的值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当d的值越大时, 说明产品的伪装成本、监管系统的惩罚力度越大, 消费者对产品就更加信任, 购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这样就能带动市场活跃起来。 并且, 当 (e1-e2) 越小时, Ps*的值就会越大, 这说明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好坏的敏感程度越小, 卖方欺诈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2. 重复博弈

在整个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中, 交易不会是进行了一次就结束了, 就算这个消费者在被欺骗之后不再在这个平台上交易, 总还会有新的买家进入这个市场, 并且新进入的买家可以看到之前的买卖双方的交易信息, 这样也属于是在进行重复博弈。 因此, 运用该模型的分析建立在以下三个假设前提之下。

H1: 市场中存在一个卖方和无限多个买方, 博弈可以无限重复进行;

H2:每一个买方在进行交易时, 充分掌握了之前交易双方的策略选择;

H3:当卖方一直选择诚信经营时, 买方就会一直选择购买, 而卖方只要有过欺诈经营的策略选择, 那么买方就不会再选择购买, 此时交易终止。

设贴现率为r, 则若企业一开始便诚信经营, 且后面交易一直都进行了下去, 那么企业的收益为:

而企业一旦选择了欺诈, 那么它的收益 η2为:

那么, 只要η1>η2, 即, 卖方诚信经营的收益高于选择欺诈的收益, 那么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就会失去占据市场的能力, 这样就能够促进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

将上述不等式化简可得, 只要 (p-c2-d) < (p-c1) , 上述不等式恒成立, 所以卖家会选择诚信经营。从这个结果我们同样可以看出, d值的大小影响着卖家的策略选择。

二、对策与建议

( 一) 电子商务监管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

通过对电子商务交易双方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分析可以发现, 对假冒伪劣的产品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 并且制定与实施一系列必要的惩罚措施。一次博弈的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无良商家的监管力度越重, 卖家要付出更多来承担欺诈经营的风险, 即d的值越大, 购买率就会上升, 这样就能形成电子商务交易的一个良性循环。重复博弈的分析结果同样也说明了只要d值大于 (c1-c2) , 卖家就会选择诚信经营。

(二) 企业需改善自身服务质量

1. 产品本身

卖家要将自己的产品尽可能真实的展现给消费者, 特别是那些产品质量优良的企业, 这样可以减小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让消费者能够更加清晰的对该产品、甚至该企业有一个了解, 也是为企业品牌本身做了宣传和推广。

2. 产品物流配送与售后

不要以为买家下了订单, 这笔生意就算成功结束了, 往往, 这才是一笔生意的另一个开始。 从物流到售后, 这些都决定了一个企业能不能留住消费者。 每当“双十一”时, 物流都是一大难题, 各大快递公司仓库爆仓, 收货严重延时, 不仅仅是大促销当天的货物堆积,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货品都无法准时送达, 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在这一点上, 京东自营自建的物流体系的优势就凸显而出, 这也是京东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电商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仅仅是物流, 产品的售后也是需要企业引起重视的大问题, 苏宁与国美不断扩充的售后网点为他们的线上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苏宁的线上交易, 实体店提货的营销策略也吸引了一大批顾客, 顾客们总会觉得能看到实实在在的货品会更放心, 这同时也是一个缓解线上交易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三) 电子商务法制环境需逐步完善

立法才能保证电子商务发展之路走的更加长远, 才能形成规范的、有法律保障的电子商务交易市场。 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才会出现诸多不和谐的现象, 致使消费者和市场都遭受侵害。 电子商务中涉及诸多相关监管部门, 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政策需要协调一致, 政府对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需要与银行等其他部门相配合, 建立标准统一的电子商务信用评级体系, 保护电子商务诚信交易。只有在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中, 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摘要:不断兴起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使网购成为被大家所广泛接受的交易方式, 但日益突出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双方的信用问题成为了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文章基于完全信息博弈角度, 对电商交易双方之间的信用问题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认为监管方的惩罚力度对电商企业的策略选择起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结论, 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并从监管系统、企业自身和法制环境三个方面来概括整改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用问题,博弈分析

参考文献

[1]Willamson O.E.Transaction Costs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 Relations[J].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9 (22) .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3]程云喜.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再思考:一个博弈分析视角[J].商业研究, 2007 (11) .

[4]魏明侠, 夏雨, 肖开红.网上信用风险的演化:一个探索性分析框架[J].经济管理, 2015 (01) .

[5]韩剑鸣.电子商务市场上企业进入条件及交易双方行为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 2012 (03) .

[6]王晓燕.Cto C电子商务中的信任问题:一个进化博弈分析模型[J].商业研究, 2005 (06) .

完全问题 第10篇

1、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是将全部生产成本计入成品成本,只有非直接生产该产品的成本才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如果生产当期的产品产量为零,则该产品就没有生产成本这项内容了,但是各种固定资产等机器设备还要照旧计提折旧,这样就产生了产品产量为零而成本不为零的现象。而变动成本法则可以很好的解释这种现象,从这个角度看,固定生产成本只是定期地创造了可供企业利用的生产能量,与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不管这些能量能否在当期被利用,其成本发生额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它的效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不会递延到下期。

2、销货成本与存货成本不同

产品有销货与存货两种实物形态,在期末存货和本期销货都不为零的情况下,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最终要表现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当期末存货量不为零时,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被计入产品成本,所以要根据存货量与销货量进行分配,使一部分的固定生产成本被期末存货吸收递延到下期,另一部分则作为销货成本被记入当期利润表,在变动成本法下,全部的固定生产成本被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记入当期利润表,不可能转化为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

3、损益的确定程序不同

完全成本法采用营业收入扣减本期实现销售产品的营业成本,确定本期的经营毛利,再用毛利减去营业费用,最终确定当期营业利润。而变动成本法采用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不同的是,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是由营业收入减本期实现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得出贡献边际,然后再减去固定成本得出当期营业利润。由于二者计算损益的程序不同,从而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也存在差异。

4、特点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根本差异在于如何看待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完全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共同负担,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一种可以在将来换取收益的资产。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产量越大,期末存货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越大,则已销产品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越小,则企业的利润越大,即产量越大利润越高。在变动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属于期间成本,从本期收入中得以补偿,它是一种为取得收益而丧失的成本。所以销量越大,在期间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润越大,即销量越大利润越大。

5、所服务的对象不同

完全成本法下所反映的信息更多的是为企业对外提供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服务,符合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而变动成本法不符合相关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只能用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

6、对决策的影响不同

完全成本法下产量的波动会导致利润的波动,这种方法下的成本信息不仅无助于正确的决策,有时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变动成本法下,多销售可多获利润。可以以销定产,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短期决策。

综上所述,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应用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调整两者对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除此之外,其他各成本项目几乎相同,由于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之间不同之处很少,十分有利于两者的结合和转化,处理也比较简单,因此两者的结合应用是可行的。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1、实现二者完美结合

要使两种成本法完美结合起来,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以哪种成本核算方法为基础,由于企业不仅要编制对外的会计报表,还要编制内部的各种报表来满足投资者和经营者的需要,特别是上市股份公司,有年报,半年报和季报,报表编制频繁,成本的核算量大,大多数会计人员倾向于完全成本法,因此核算体系最好以完全成本计算法为主,变动成本计算法为辅。

2、按照两种成本计算法编制损益表

完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称为职能式损益表,它是在产品销售收入的基础上扣除已销产品的销售成本后,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税前净利润=产品销售收入-已销产品的全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按变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称为贡献式损益表,它是在产品销售收入的基础上,扣除已销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计算出贡献毛益,然后把固定性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税前净利润=产品销售收入-已销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相比较而言,变动成本法能更真实地提供产品的生产盈利能力资料,更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如果企业同时有若干种产品准备投产,可通过变动成本法下的核算资料,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以选择最优产品进行生产。

3、关于成本的划分方面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结合运用的一个基础就是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实际工作中,纯变动成本和纯固定成本是不多的,大多数费用是混合成本,对成本划分工作的重点是对混合成本的分解。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通常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分析法。我们应根据混合成本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解。在进行成本划分时,我们要注意一个“相关范围”的问题,由于生产经营能力及环境因素(物价、政策等)的影响,超出了这个“相关范围”,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可能变为混合成本,相反亦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尽可能地简化工作。

三、结论、展望及提出的建议

1、通过本文分析得出的结论

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各有利弊,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在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生产工艺改善的前提下,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比重呈逐渐升高趋势,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决策需要了,而变动成本法因其在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方面的特点而有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2、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确实能起到完全成本法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为了使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发挥各自最大的效用,应当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运用,建立以完全成本为主,变动成本为辅,同时增设相关账户核算体系。当然,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我们应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研究如何使变动成本法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特点,使变动成本法的科学性能被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真正地意识到,从而改变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严重脱节的现状,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实质性合作,以此来提高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3、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提出的建议

通过本文对完全成本法以及变动成本法的分析,比较二者的不同及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建立以完全成本法为主,变动成本法为辅的核算体系,这种核算体系不仅能被企业管理者接受,而且也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应对其灵活应用、不断完善。在二者结合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如下:

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工作,应当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在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实施并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在企业管理较薄弱时,可采用一些较直观、易于接受的方法。在企业管理逐步深化时,则需通过细致、深入的研究,应用较为复杂的方法。

其次,要综合运用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中的理论和方法,如财务会计中制造费用的归集及分摊方法等。还有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制定产品销售价格时,可以运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及其他方法提供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比较有价值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卢珊.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之比较分析.时代经贸,2007年5卷12Z期.

[2]、杨化峰.谈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财会月刊,2006年10期.

[3]、林万祥.现代成本管理会计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春节完全保健手册 第11篇

一、吃得太油怎么办?

俗话说“正月里都是节”,春节过后,元宵节、情人节又接踵而至。春节期间吃的大鱼大肉还没消化,再加上汤圆、巧克力等美味,很容易使人们积存大量脂肪,导致体内环境酸化,甚至产生亚健康状态。在此,我们推荐一些简单有效的解油秘诀,让您在享受节日饕餮美食的同时,也能享受健康的美好。

解油秘诀之饮品篇

说起解油腻,人们最常用的就是搭配饮品这种方式,吃完油腻的菜肴后喝上几口可以去除油腻的健康饮品,即有益健康又是另外一种美食享受。有解油腻功效的饮品种类很多,比如我国传统饮品茶、酸梅汤,还有国外的葡萄酒,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茶水口感比较苦涩,并不适宜搭配菜肴,葡萄酒含有酒精,多饮不益。因此,酸梅汤相对来说更为适合。

酸梅汤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健康饮品,早在清代就得到了皇室的青睐,被奉为日常保健饮品。酸梅汤是以乌梅、山楂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的,营养物质极为丰富,而且酸梅汤中还富含植物化学物质——花表素,可以极为有效地帮助人体排出油腻。另外,酸梅汤的味道酸甜可口,可以与各类风味的菜肴相搭配。

解油秘诀之食品篇

除了以饮品解油腻外,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也可以去除体内油腻。按国人的饮食习惯,节日餐桌上少不了浓珍海味、鸡鸭鱼肉,而清淡菜肴、蔬菜水果却难觅踪影。其实,节日饮食更应合理搭配荤素,不应过多吃大鱼大肉这类酸性油腻食物,不妨多选用脂肪含量少的鱼、虾,搭配抗氧化能力强的叶绿素、维生素C,纤维素含量高的鲜美菇类、藻类和芹菜、菠菜、青椒等,再适当添加些豆类、杂粮。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口味多样化的需求,也有益于保持人体酸碱平衡,避免摄入大量油腻。

二、喝酒太多怎么办?

春节期间,聚会难免,喝点酒更是人之常情。但是,怎样喝能够既尽兴又不伤身?怎样喝酒不容易醉?来看看下面的秘诀。

秘诀1:如何防酒精中毒

一般饮少量低度酒不会产生明显的健康损害,若是饮酒过量或酗酒则可能出现躁狂、语无伦次、行走不稳、意志失控等酒精中毒症状,所以饮酒首先必须有节制。如果想喝酒烘托气氛,最好避免喝烈性酒和白酒。如果要喝洋酒,可以加一些冰块或果汁,这样可以降低酒精含量。如果要喝葡萄酒,建议不要选择廉价产品。因为很多廉价葡萄酒是用酒精和饮料勾兑出来的,更容易发生酒精中毒。像红枣酒一类的果子酒,度数不高,又有保健作用,很适合女士和中老年人选用。

秘诀2:怎样喝酒不容易醉

怎样喝酒不容易醉?下面几个小方法你可以试一试:1.喝酒前打点底,不要空腹喝酒;2.喝酒前不要喝碳酸饮料;3.喝点热汤;4.多吃蔬菜;5.宜慢不宜快;6.吃点水果不容易醉。

此外,喝酒的时间也最好放在晚上。因为人体肝脏中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有时间规律,中午时活性降低,晚上活性增加。因此,中午时喝酒乙醇不容易被代谢排掉,此时喝酒比晚上容易醉,对身体的伤害也较大。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早上空腹饮酒极容易造成胃黏膜的损害。

三、节日病患怎么防?

新春佳节期间,不仅吃喝要讲究,我们对自己和家人的保健工作也不能放松。这里给大家提醒一些节日期间容易发生的病患,做好防护,平安过大年。

一防传染病:春节是感冒、病毒性肝炎的易发时节,大多数家庭都没有使用公筷的习惯,餐具也没有做到完全消毒,食品、食具以及唾沫往往在不经意间成了疾病传播的媒介。

因此最好备些新筷子,以备待客之需,不仅家人安心,客人也吃得放心。还要注意的是,准备食物和吃饭前一定要洗手,如果刀具、案板等没有生熟分类,处理生鲜食物后,一定要彻底清洗和消毒。

二防食物中毒:过节的时候,每家都会“囤积”大量食品,餐桌上冷盆热炒、点心糖果样样俱全,如果未烧熟煮透,或是生熟交叉污染,或是当天吃不完,隔天加热又不彻底,就有可能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

建议采购食物前一定要考虑就餐人数和气温变化,不要贪便宜大量采购。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物,食用前一定要慎重。如果怀疑水果和蔬菜上的农药洗不干净,一定要先用清水浸泡、清洗,煮熟或者削皮后再食用。在外面就餐时,饭菜打包要注意生熟“分家”。

三防美味综合征:鸡鸭鱼肉等鲜味食品中往往富含麸酸钠,麸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可大大刺激味觉。食用过量的麸酸钠可出现头晕、心慌、脉搏加快、血压上升、气喘、上肢麻木等一系列症状,即所谓美味综合征。

美味综合征的预防很简单,烹饪时味精不要放得太多;对味精放得较多的食品,一次不宜吃得过多;多吃绿叶蔬菜,饭后吃些水果或喝些茶水。

四防急性胰腺炎:人体在高蛋白、高脂肪和酒精的刺激下会激活胰腺分泌胰蛋白酶,当胰蛋白酶分泌过多时,会出现持续而剧烈的腹痛,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急性胰腺炎症状。因此,节日期间饮食要荤素搭配,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大量饮酒,以减轻胰腺负担。若出现上述不适,则应及时就医。

五防胆囊炎及胆石症急性发作:节日期间高脂肪饮食较为常见,这也是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其发病特点是右上腹疼痛,伴阵发性绞痛,并向左肩、右背放射痛,还可有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有规律的清淡、少油饮食是预防胆囊炎及胆石症的较好办法。此外,尽量不要熬夜,以免抵抗力降低。

六防心脑血管疾病:节日期间吃得过饱、过咸、酗酒及吸烟,都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脑溢血等病症,疏忽了有时会致命。特别是老年人,春节期间休息不好或是劳累过度,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在节日期间要注意休息,若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七防痛风:每年新春佳节都是痛风病的高发时段,有嘌呤代谢紊乱的人,若多吃了海鲜、动物内脏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再加上喝酒或是过度疲劳,极易诱发以拇趾或其他关节剧烈疼痛、红肿等为特征的痛风病。

管住自己的嘴,避免高嘌呤食物是预防的关键。含嘌呤较多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肝、肾、心、脑等)、沙丁鱼、蛤、蚝等海味及浓肉汤,其次为鱼虾类、肉类、豌豆等,而各种谷类制品、水果、蔬菜、奶制品等含嘌呤少。

四、慢性病患者有哪些禁忌?

节日期间,亲朋欢聚应酬频繁,极易将生物钟打乱,抵抗力下降。专家提醒,春节期间应保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春节期间更要注意一些禁忌碰不得。

1.肝病患者忌“酒”

肝病患者饮酒,会直接伤害肝细胞,甚至会使肝细胞变性或坏死,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2.胆病患者忌“油”

节日期间食物油腻,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腻食品,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因此,有胆病的患者要忌食油腻食品。

3.胰腺病患者忌“饱”

节日期间,美味佳肴丰富,如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

4.高血压患者忌“闹”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人多热闹,可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

5.糖尿病患者忌“甜”

过年糖果多,糖尿病患者应忌“甜”食,否则会使人体内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6.脉管炎患者忌“烟”

节日期间常有亲朋好友来家“拜年”,脉管炎患者为了招待客人而陪着频频吸烟,这样会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并能抵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使病症加剧。

7.消化性溃疡患者忌“熬”

我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也同家人一起熬夜,或通宵看电视,使身体过于疲劳或睡眠不足,极易引起疾病发作或病情加重。

8.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凉”

春节期间,气温较低,因此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以防旧病复发。

过节须有节,健康最重要。春节期间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规律,少熬夜,避免看电视或玩电脑时间过长,合理安排饮食,多一分健康意识,就少一些疾病发生。在此祝您和家人度过一个祥和、平安、快乐的春节!

完全问题 第12篇

西方博弈理论研究做了一个基本假设:参与者是完全理性的。博弈研究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开展的。事实上, 这种情况经常被打破, 现实生活中基于人的主观意识的强烈影响和各种外部环境等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博弈的参与者并不完全理性, 信息也并不完全。在这一点上, 东方的博弈研究, 更准确的说中国的博弈研究就是在参与者不完全理性的事实基础上进行的。古人的智慧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大成智慧是在经验和实战的基础上考虑到双方的所有可能情况而衍生出的博弈智慧。在商业竞争中, 企业会以自身获得最大利益为目的, 但是同时也会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竞争对手的策略变动计划, 选择对己方利益最大对敌方利益最少的策略、中间策略、双赢策略或者双失策略。后面谈到的三种策略, 是在商业博弈中的参与者不完全理性的体现。所以企业中既存在完全理性又存在不完全理性的竞争。这种综合性竞争方式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参与者人的人格特征:感知与认识层面上的感性与理性并存。此背景下本篇讨论博弈参与者行为情况, 并对各类情况进行分析。

1故事

1.1参与者的明确

我们在一个商业背景下阐述一个故事。有A、B两个公司企业 (假定两个企业规模类似) , 消费者, 旁观者政府, 背景是在政府赋予相对完全市场权利条件下, 充分竞争。

消费者没有直接参与竞争, 但是是利益相关者, 同时也是A、B公司设定博弈策略的条件。在A、B两个公司博弈阶段, 消费者不会自己制定策略来和A、B竞争, 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影响选择队列或弃权以此来干系A、B公司竞争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间接博弈参与者。所以在此归类为参与者之一。

对于两个公司来讲, 竞争的产品市场。产品的关系, 可以是同类产品, 可以是相关产品, 可以是不同类产品, 也可以是实体或虚拟产品。消费者, 即购买者, 从事产品购买行为或非购买行为。A、B公司可以是竞争关系, 也可以是合作关系。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我们看作是与公司的合作关系, 非购买行为为不合作关系。此外,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中的关键角色以旁观者身份间接参与, 在恰当时候作为协调者。

总体来讲, 相对于有限的博弈边界企业竞争不限制理性。这是任何环境下默认的相对规则。

1.2参与者的行为

上文简略提到几种情况, 参与者之间有以下几种行为:企业A和企业B竞争市场或合作开拓市场, 消费者购买使用或不购买使用企业产品, 政府干预。鉴于讨论的意义, 不考虑企业A和企业B放弃市场的行为。

企业进入市场, 首先需要分析市场, 搜集信息并处理, 制定相应策略。鉴于前文的假定:两个企业规模类似, 信息的搜集处理程度和策略制定的优越程度成正比。如《孙子兵法》第二章所说“未战而庙算”, 则有如下讨论。根据A、B公司的关系, 有下面几种不同情况。我们设A公司搜集处理的信息为信息集{A}, B公司搜集处理的信息为信息集{B}, 收益概率为P。

在AB竞争时存在两种情况, 根据人的完全理性和不完全理性情况, 有如下解释。

当A和B竞争时, 如果信息集{A}>{B}, 那么A制定的策略会优于B, 从而A盈利概率PA大于B盈利的概率PB。但PB存在着两种情况, 大于0和小于0。根据参与者的完全理性分析, 当处在竞争情况下, 两个参与者会以一方的失败而告终, 从而使获胜的一方达到最大的盈利而不顾及失败方的利益, 他会以最大限度的盈利来制定策略霸占市场, 从而导致失败方的利益破坏, 所以当AB竞争时, 会有PA>0>PB;而根据参与者的不完全理性分析, 当双方竞争时, 获胜方会存在给失败方留有余地的可能性, 因为获胜方可能会有利用失败方促进自己长久获胜的长久备战不懈怠来促进产品的继续优化, 通过失败方的策略调整也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来达到长远发展的目的, 所以所以当AB竞争时, 会有PA>PB>0。当当A和B竞争时, 如果信息集{A}={B}, A、B的策略会具有类似效果, 所以PA=PB。但根据人的完全理性分析, 竞争双方都希望获得最大利益, 所以会尽力使自己盈利, 所以有PA=PB>0;根据人的不完全理性分析, 当双方竞争时, 可能存在恶性竞争, 双方宁可鱼死网破也不愿让对方利益得逞, 有“破釜沉舟”嫌疑, 所以有PA=PB<0。当这种情况影响恶劣至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时, 那么作为旁观者的政府会出面调停, 干预竞争来缓解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或者说社会福利的负值更正, 调解参与者的不和谐均衡。情况信息集{A}<{B}与信息集{A}>{B}同理。

当A、B合作, 参与者完全理性时, 会尽力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但由于双方是合作关系, A盈利会带动着B盈利, 由于信息集的差异导致策略的差异, 所以会有当信息集{A}>{B}, PA>PB>0, 信息集{A}={B}, PA=PB>0, 信息集{A}<{B}, 0<PA<PB。当参与者不完全理性时, 由于双方是合作关系, 会顾及合作的长久性或有效性, 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打破规则的人, 由于信息集的差异导致策略的差异, 所以会有当信息集{A}>{B}, PA>PB>0, 信息集{A}={B}, PA=PB>0, 信息集{A}<{B}, 0<PA<PB, 从而达到同一种均衡状态。

对于消费者来讲, 该参与者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福利的体现。消费者通过购买行为影响企业的行为, 从而影响A、B企业的均衡态, 使它处于动态均衡中, 企业A、B所提供的产品所满足的消费者的需求、服务、功能就是企业的社会福利的一方面。我们将消费者购买行为视为合作, 不购买行为视为不合作。那么, 消费者存在以下四种行为:与企业A合作与企业B不合作, 与企业B合作与企业A不合作, 与企业A、B均合作, 与企业A、B均不合作。我们通过决策树来分析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与A企业合作与企业B不合作时, 企业A会获得消费者提供的利益。那么消费者会选择A而不选择B的原因用逆向归纳来解释。企业要获得利益, 要做出让消费者购买其产品的策略, 通过产品的质量或价格等优势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而产品所提供的质量保证或价格优势等正是消费者获得利益的一方面, 消费者关注所获得的产品能否满足个人需求能否达到其所注重的产品性价比, 这里解释为产品提供的福利。

当A所提供的产品福利大于B时, 那么以参与者完全理性的角度出发, 消费者会选择A的的产品而与A合作, A盈利。以参与者不完全理性的角度来看, 消费者可能已经习惯某企业的产品, 不论双方企业所提供的福利如何都不会影响消费者的决定, 那么消费者可能选择与A合作, A盈利;消费者可能选择与B合作, B盈利。当A、B所提供的福利不相上下时, 以参与者完全理性的角度出发, 消费者可能选择A, A盈利, 也可能选择B, B盈利, 或者二者皆选, 故有与企业A、B均合作, 双方盈利。以参与者不完全理性的角度出发, 无关产品福利, 消费者可能认为两者都可以选择, 不抱有比较的态度, 所以也会存在与企业A、B均合作, 或者与企业A、B均不合作。当A所提供的福利小于B时, 那么以参与者完全理性的角度出发, 消费者会选择B的的产品而与B合作, B盈利。当A、B所提供的福利不满足消费者要求时, 从参与者完全理性的角度出发, 不论双方哪方所提供的福利较高, 消费者也选择均不合作。

2总结

通过在完全理性和不完全理性两种条件下对参与者多种可能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 当参与者处于完全理性和不完全理性情况下时, 做出的行为可能存在差异, 也可能相同。这与我们常规人始终完全理性条件下的博弈有着一定偏离和耦合。但是, 这也正是实际中存在的多角度分析下的结果。实际中的分析更侧重于两种情况下的综合分析得出概率最大的可能情况, 然后做出策略选择。又由于信息量的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博弈双方仍然可能做出差异策略表现出不同行为。这就类似于条件概率原理, 只要条件有些许差异, 分母就会改变, 当你的策略即分子相同时表现出的行为是不尽相同的, 而当策略有偏差时又可能表现出相同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陈世清.孙子的管理智慧[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下一篇:非公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