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然与人工自然

2024-06-01

利用自然与人工自然(精选12篇)

利用自然与人工自然 第1篇

一、现代人工生物自然的特征

与传统的人工生物技术和其他人工自然相比,现代人工生物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 现代人工生物自然对天然自然的作用具有普遍性和隐蔽性。

传统人工自然物具有显性特征,其结果可直接进入自然的再选择,表现出简单个体性,比如马和驴交配所产的骡子,自然直接取消其生育权,选择了遗传中断。现代生物技术以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分解和还原细胞,改变细胞或分子的原始遗传作用和性质,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并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品系。现存的生物是地球上亿年演化的结果,各种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形成一定的历史渊源和依赖关系,如同源关系、近源关系和远源关系等。在天然自然里,这些关系是自然和谐进化的共同载体;在人工自然里,它们为基因和转基因漂移提供了天然通道,为基因灾难的形成提供了种族性支持,为自然和人为克服这种灾难设置了屏障。现代的基因和转基因技术通过微观设计,将人类的目的性注入基因技术,破坏了自然对突然变异的屏障功能,限制自然进化能力的进入和选择介入的机会,逃避自然的过滤,剥夺了自然进化过程中的优先选择权,有可能影响自然的自主进化方向。

2. 现代人工生物自然在自然中的存在具有延续性和不确定性。

有些已经在自然中存在的人工基因或转基因不会轻易消亡,并可能自我积累、延续、演化和扩散,其他类型的基因和转基因动物植物可能携带被改造的基因逃出控制,导致有关基因漂移或暂时的沉睡。转基因生物以生命活体形式潜在于自然之中,只要环境许可,其自组织性就会被激活,并繁衍后代,以不确定性遗传参与自然的进化,形成基因污染。虽然自然界中生物个体或种群中突变一直在进行,不过,自然的演化过程表明:随机性是自然进化的机会点,机遇在自然演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地,获得自然选择认可的突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工操作的基因改变技术则是一种必然选择,自然的部分偶然选择机制被人为的强制性所替代。相对于自然选择和演化的可控制性,这种人工生物具有不可控制性,因为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依存关系,食物链就是其中很长很复杂的网状关系,任何一个结点上的人工基因都可能以此为始点四处蔓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会造成何种损失,目前科学技术自身还无法预料。

3. 基因和转基因技术具有非标性与多样性。

机械人工自然具有标准性,而基因和转基因技术是针对各种各样差异性很大的生物个体;同时,基因片段的截取、基因位点的选择等人为目的的多样性使之无法统一加工,导致基因和转基因的技术操作过程和产品都具有非标性。因而克隆和受基因修饰动物的身体和心理往往由于技术问题潜在巨大的风险,比如同一供体不同受体所产生的人工生命的种类行为、心理认同和遗传特征等将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现在已经开始的人兽胚胎生产干细胞实践,所产出的“人兽”或“兽人”的种属确定就十分模糊,从严格的自然意义上说既非人也非兽。如此,则生物的种属就不严格,生物的种属特征如何确定就是一个问题。自然本质意义上的许多概念将十分混乱,这种“生物多样性”可能是灾难性的结果。

4. 现代人工生物自然是一种特殊的技术和商品。

物理世界的人工自然没有自主演化、流动和自消费的能力,除机械运动之外,它们还是“死”的。而人工生物自然则不同,它们不仅以活的形式存在,而且具有不断演化的能力,能够在适当条件下自我寻求寄主,进入生物链并自我表现,改变生物属性。所以,涉及基因和转基因人工生物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它需要有严格的生产和消费规定。为了生态安全,基因和转基因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不能残留带有可逃逸的基因产品或基因垃圾。也就是说,人工生物自然不准许以半成品形式生产和消费,而漠视这种半成品人工生物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性是热衷于基因或转基因科研者和科学爱好者认为这类人工生物可以存在的根据与危险所在。

二、现代人工生物自然反映的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知,人工生物自然所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人工自然内部种属关系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和潜在矛盾。具体表现在:

1. 现代人工自然对天然自然正常进化和生态安全的威胁。

达尔文的自然进化理论强调生物进化的渐变性,否认自然跳跃式进化的存在。这个观点虽然遭到了新灾变论和间断平衡论的反对,但它仍然从实证的角度反映了自然进化的普遍规律。自然从自然美学的角度出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体系,并为每一生命种类的生存和进化设置了培养机制和异化的限制机制。所以,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往往生机盎然,各种生物各得其所,一切变化都在合理的可控制范围之内。传统的生物改良方法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或采取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传统生物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变异能力受生物体间的亲缘关系和自然的整体性限制,变异行为接受自然的直接选择。而基因或转基因技术则不同,它用导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在染色体内整合并表达,然后从一生物转入另一生物,它不受生物体亲缘关系的限制。虽然实验技术很成熟,但科学家仍无法预见生物基因化后产生新的、未知的蛋白质,也不能完全准确地预见对受体影响的结果。面对自然界的强大压力,有些人工生物可能导致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人们还无法掌握所有对人类可能造成影响的资料。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鼠、鸡、山羊、猪、绵羊、牛、蛙以及多种转基因鱼,并已经开始人兽胚胎实践。优势互补是自然生物进化的根据和原则,同时也是自然的自限制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维持自然生命的种的优良性和惟一性。而依靠技术操作的人工生物的基因和转基因能否实现在本代和以后遗传过程中的稳定表达,直接涉及到人工生物能否形成独立种群的问题。如果不能按照固定的技术和固定的基因信息比例去创造人工生物,则会出现物种混乱现象,并以系列人造生物的形式存在,出现种类繁多的不规则人造生物。人工生物走向自然之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没有进化能力,直接走向衰退;二是进化能力不断增强,更不排除人造生物的遗传基因突变,向原来设计相反的方向演变,从而失去天敌,超越自然的控制。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自然原序的破坏。果真如此,自然界将不堪重负,生态环境将无法维持平衡。那么后续问题就太多了,食物链问题、隐性病毒变成显性病毒问题等。已经有很多实验证明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事实,如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证实转基因玉米的花粉对一种蝴蝶幼虫具有杀伤作用,另有证明它对水体也有污染作用。

2. 现代人工自然内部生物种属关系确定的困惑。

生物学认为,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物种形成主要是通过继承式、分化式、爆发式等渐变方式实现,其中爆发式是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加倍、染色体变异或突变等方法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种。现代技术通过基因操作对动植物的形态、生理特征和生殖形式进行人工改造,修饰或改变了生物的种的特异性,增加了更多的通约性,使生物间的种属关系复杂化。自然原先控制物种混乱的方式———生殖隔离———被人工技术超越,自然内部的种属关系难以精确界定。现代人工生物,特别是跨物种的转基因生物,物种属性是由基因所占的份额决定,还是由生物的形态特征决定,拟或由生物的行为特征决定,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人工生物与自然生物的关系、人工生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人工生物和人类及人类后续技术的关系。根据物种的定义,经过基因操作的生物尽管种类不同,其形态和生理特征可能趋同,跨种交配繁殖的自然障碍将部分消失,这类生物的生态位将不稳定。

3. 现代人工生物对现存社会伦理原则的威胁。

现代人工生物的种属问题、健康问题、对环境的安全问题等直接威胁到人类传统伦理原则。人类传统伦理观的自然基础是自然的原序及其社会化的延续与演化,所以人类伦理的本质在于遵从自然秩序和崇拜自然秩序,并演化为人类的思维定式和行为规范。传统生物技术没有脱离自然的选择权限,而现代的生物技术已经有能力打破人与自然的对称性,直接威胁人对自然的伦理定位。主要表现在:(1)对转基因生物,特别是转基因动物的消费存在心理障碍。人类钟爱对自然界直接生产的生物的消费,而对像转基因之类肉体上杂和的人造生物的消费往往存有心理戒备。欧盟严格限制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和进口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原因。(2)人类对转基因动物的种属认同的问题。人们对动物种属特征的唯一性已有一个十分严格的自然认同标准,而转基因技术使动物的种属特征变得不确定,从而困惑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待特定动物的情感。纷繁复杂的变种生物,尤其是“人兽”或“兽人”之类的人造新生物,已经直接震撼了传统伦理的底线,威胁到人的尊严。人类应如何对待这类新生物,把它们(他们)归于何种动物,它们与人的本质关系到底如何界定,这些都将是十分困惑的问题。

人的伦理也受人类的价值观制约,人类对传统人工生物的需求主要是其物质利益或工具价值,这都是基于人类对自然物的一元性认识;而现代的伦理实践决定现代的人工生物必须同时满足人对物质的、工具的、生态的、审美的等多元价值需求,否则人类伦理将不予认同。现代人工生物正是不能满足这些需求才对人类伦理原则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三、现代人工生物自然与天然自然和谐发展的条件

如此看来,人类对人工生物自然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如下困惑:现代人工生物自然是否符合自然进化的目的,是自然进化的必要补充还是一种退化或破坏;天然自然能否容忍人类这种超越客观生物需求的消费,如果允许,它的边界在哪里;现代人工生物自然能否与天然自然构成不悖的另类生物和过程的存在。

现在的人文学者对现代人工生物自然的建设提出了各种设想,有冲突论者、和谐论者、生态论者,等等。人将神请来了,但神是留下来还是走,是神自己走还是人把它送走,能不能送走,那就看人的造化了。

由此,就现代人工生物自然的潜在能力而言,将自然的目的、道德的目的和科技的目的与社会的制约相结合,来规制现代人工生物自然的发展与建设不失为稳妥的方法。因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哪项科技成果的正反面不用其极,剧毒的化学品如此,核子如此,谁能保证人造生物不如此?机械人工自然与现代的人工生物自然对天然自然的作用方式和力度有本质的区别,不能用机械人工自然当时的境遇平移给现代的人工生物自然,以求给其一个先发展的历史证明和借口,忽视了现代人工生物自然具有强制性蔓延的自演化能力。

目前来看,现代人工生物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遵从天然自然的先在权和进化的优先权。

人工生物自然不能对天然自然的进化秩序存在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必须遵从天然自然的先在权和进化的优先权。也就是说,人工生物自然只能对自然的原序和过程进行微小的修饰和补充,并且是独立于自然的自序和过程。

2. 遵从不伤害自然原则。

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建立自然允许的选择方式———类似骡子的基因自锁技术,从而建立基于自然又无害于自然的另类自然,也就是对自然的“不伤害”原则,这是对人的“不伤害”原则的基础,是现代人工生物自然与天然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3. 加强对基因技术或转基因产品的管理。

人工机械自然只是物理世界物质的存在形式和位置的改变,可逆性使它有逐渐发展的空间,可以有半成品存在。而现代人工生物自然则不同,它直接参与自然原序的编码与解码过程。相对于机械人工自然,它具有不可逆性。所以要加强基因垃圾的管理,限制不完全成熟的基因或转基因产品在自然和社会中传播。现代人工生物自然应该是成熟技术的成熟结果,必须有严格的完美性,盲目使用不完备的人工生物技术,可能导致天然自然的瘫痪,出现生态震荡,危害人类的生存,构成对自然和人的伤害。

现代人工生物技术本质上说就是去魅自然生物的复杂性,用机械的还原论方法直接操作生物结构,按照物理世界的方法去还原生物的静态特征,降解生物及其与环境的有机性,企图用有限的操作解释和改变自然生物的无限的特征和过程。技术的还原性与自然的整体性、技术过程的有限性与生命过程的无限性、还原技术的可逆性与生命过程的不可逆性的冲突是现代和将来的人工生物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人类对生命世界的理性回归,尊重自然生物的有机性、不可逆性和过程的无限性是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和谐共存的前提条件,也是人类伦理传承的自然根据。

参考文献

[1]朱军.遗传学(第3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美]丽贝卡.斯泰福.达尔文与进化论[M].丁进峰,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3][美]托马斯.内格尔.人的问题[M].万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第1版).

[4]肖玲.从人工自然观到生态自然观[J].南京社会科学,1997,(12):20-24.

[5]高照明.论人类基因组工程技术应用的道德风险[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利用自然与人工自然 第2篇

向海自然保护区丹顶鹤人工繁育试验与研究

2004~2007年,对向海保护区内的丹顶鹤进行了人工繁育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保证孵化期的`温度与湿度至关重要,温度应控制在37.0℃~38.0℃之间,湿度控制在55H~65H之间;在育雏期间应注意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鹤雏成长速度快慢随日龄而变化,30~50 d成长较快;90日龄后鹤雏便会飞翔,个体与成年鹤相差无几.

作 者:刘伟 徐荣 LIU Wei XU Rong 作者单位: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白城,137215刊 名:吉林林业科技英文刊名:JILIN FORESTRY SCIC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38(2)分类号:Q959.7+26关键词:丹顶鹤 人工繁育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3篇

1. 钛是一种活泼金属,具有密度小、熔点高、可塑性强、机械强度高等性能。工业上常用硫酸分解铁钛矿石来制备二氧化钛,用以冶炼钛,主要有以下五个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FeTiO3+2H2SO4=TiOSO4+FeSO4+2H2O

②TiOSO4+2H2O=H2TiO3↓+H2SO4

③H2TiO3[△]TiO2+H2O

④TiO2+2C+2Cl2[△]TiCl4↑+2CO↑

⑤TiCl4+2Mg[△]2MgCl2+Ti

A. 反应①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 反应②生成了两种酸

C. 反应④中的TiO2是氧化剂

D. 反应⑤表现了金属镁比金属钛的还原性强

2. 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应用于金属的冶炼。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冶炼铁的主要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等,其中石灰石的作用是除去铁矿石中的脉石(二氧化硅)

B. 湿法炼铜与火法炼铜的反应中,铜元素都发生还原反应

C. Mg可由电解熔融的MgO制取,Na可由电解熔融的NaCl制取

D. 铝热法还原铁的反应中,放出的热量能使铁熔化

3. 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

A. CO2、Cl2、N2、酸雨

B. SO2、NO2、CO、可吸入颗粒物

C. NH3、CO2、NO2、雾

D. HCl、SO2、N2、可吸入颗粒物

4. 下列金属的工业制法正确的是( )

A. 制钛:用金属钠置换出氯化钛(TiCl4)溶液中的钛

B. 炼铁:用焦炭和空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的铁

C. 制钠:用海水作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氯化钠溶液得到金属钠

D. 炼铜:用黄铜矿经电解精炼得到纯度为99.9%的铜

5. 工业上制取硫酸铜不是直接用浓硫酸与铜反应,而是将铜丝浸入稀硫酸中并不断地从容器下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这样做的优点是( )

①节省能源 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SO2 ③提高了H2SO4的利用率 ④提高了Cu的利用率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全部

6. 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关于海水制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干海带[灼烧]海带灰[沸水浸泡]悬浊液[过滤]滤液[H+H2O2]碘水[CCl4]I2的CCl4溶液[蒸馏]I2

A. 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

B. 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C. 在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D. 碘水加入酒精溶液震荡静置,该操作为“萃取”

利用自然与人工自然 第4篇

在蜜蜂群体内蜂王是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蜂王的生物学特征受遗传、激素、环境等因素影响。蜂王初生重与蜂王卵小管数量、受精囊大小等生理指标密切相关, 其大小是鉴定蜂王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躯大体重的蜂王, 其产卵力比躯小体轻的蜂王产卵力更强。发育正常的蜂王, 它们头部的重量差异不大, 但腹部的重量差异较大, 这是由于蜂王腹腔内卵巢发育不同的缘故, 蜂王体重的差异只受其卵巢的卵小管数量及其发育水平影响, 因此蜂王初生重是其产卵力的相关指标之一[1]。初生重大的蜂王卵巢发育较好, 卵小管数量较多, 其产卵数量更多, 产卵力比较稳定, 能产卵的时间也比较长[2,3]。

蜂王培育是蜜蜂育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季节的改变导致了蜜蜂食物种类变化, 造成了营养条件的差异, 使得蜂王初生重不同[4,5,6,7]。如果人工育王选择的幼虫日龄存在差异, 那么所培育蜂王的初生重将存在显著差异[8,9,10], 这种差异还会导致成年蜂王卵小管巢线的数目和受精囊的直径不同, 蜂王开始产卵的初始时间也不同[8]。

在自然界中, 蜂王均由蜂群内部选育, 蜜蜂群体这种遗传选育的方式一直保留至今。当蜂群需要分群或更新蜂王时, 蜂群内会出现自然王台, 进而出现自然蜂王, 这类自然蜂王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其优点。蜜蜂工作者发现, 蜂群内出现的一些自然蜂王比人工选育的蜂王行动力强, 性成熟早, 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交尾成功率更高等, 并利用这类自然蜂王应用于养蜂生产。

在自然蜂群中, 将蜂群内自然繁殖的蜂王与蜡质人工王台培育的蜂王的出生率和初生重进行比较, 旨在探讨滇南蜂王初生重的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滇南中蜂蜂王选育和种群保护等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013年6月份, 于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草坝镇红河综合试验站中蜂示范蜂场进行试验。该蜂场地处云南低纬高原,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年平均气温为18.6℃, 年平均降雨量为815.8 mm,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234 h, 周边有野藿香、石榴、枇杷、鬼针草等蜜源植物分布。

1.2 试验动物

滇南中蜂 (Apis cerana indica) 蜂群, 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提供。

2 方法

2.1 蜂王选择

自然蜂王:在自然状态下的分蜂期, 蜂群内由工蜂制造的自然王台, 并由蜂王产卵或工蜂移入卵、虫哺育而成。

人工蜂王:在自然状态下的分蜂期, 人为提供蜡质王台, 置于蜂群内让工蜂修整数小时后, 向王台内人工移入蜜蜂卵、幼虫使工蜂哺育蜂王。

2.2 王台制作

用滇南中蜂蜂群内回收的赘脾熔化成蜡液, 滤去杂质, 并将蜡液保温, 另外准备1个装有冷水的小烧杯, 备用;将木质蜡棒放入温蜡液中沾蜡, 然后迅速将蜡棒移入装冷水的小烧杯中冷却成型, 然后轻轻拧下蜡碗, 制作直径为0.7 cm, 高为0.6 cm, 厚约为0.1 cm的蜡碗;然后将蜡碗用蜡液粘连于长为1.5 cm、宽为1 cm的木或竹片上, 制作成试验所需人工王台。

2.3 样品采集

选择群势强的滇南中蜂蜂群, 通过自然育王和人工育王法在蜂群内培养蜂王。当蜂群内开始出现自然王台时, 同时将人制王台置于蜂群中让工蜂修造;当自然王台内出现卵、小幼虫时, 对自然王台进行标记, 并同时在人制王台内放入日龄相同的小幼虫, 随机标记小幼虫正常存活的自然王台和人制王台;待蜂王即将出生时, 统计其出生率, 同时将2组王台装入蜂王笼与工蜂隔离, 待蜂王出生即将其移出蜂群, 称量其初生重。A组为自然王台培育的初生蜂王 (自然蜂王) , B组为人工王台培育的初生蜂王 (人工蜂王) , 每组各30只。

2.4 初生重的测定

分别将A、B组初生蜂王装入囚蜂王笼内, 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并记录重量m1 (精确到0.000 1 g) , 然后将蜂王放出囚蜂王笼, 再次进行称量并记录重量m2;计算初生重:初生重 (m) =m1-m2。

2.5 数据的统计分析

将测定得到的蜂王初生重数据全部输入到Excel软件中, 然后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 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蜂王出生率比较

在滇南中蜂蜂群内, 当自然王台与人制王台内的幼虫不受外界干扰受伤时, 不同处理组间的幼虫存活率和出生率无显著差异, 见表1。

3.2 蜂王初生重比较

在滇南中蜂蜂群内培养的自然蜂王与人工蜂王体态、颜色等外部特征无明显差异;将自然蜂王与人工蜂王初生重数据进行差异分析 (t检验) , 结果表明, 自然蜂王初生重为 (0.159 1±0.020 3) g, 人工蜂王初生重为 (0.126 1±0.008 7) g, 自然蜂王初生重与人工蜂王初生重相比高26%, 且差异显著 (P<0.05) 。

注:同列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4 讨论

滇南中蜂蜂群内自然蜂王与人工蜂王的外部特征、颜色等无明显差异, 从这些特征不容易区分蜂王的优劣。将蜂王初生重作为评价蜂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与蜂王初产体重成正比, 初生重大的蜂王具有发育良好的卵巢和数量较多的卵小管, 这种蜂王具有较强的产卵力[5,6,7]。另外, 蜂王的初生重与季节、蜜源、降水量、群势等有着密切的相关性[2], 不同营养条件对蜂王初生重有明显影响[7]。

当自然王台与人制王台内的幼虫成活率相等时, 蜂群内的工蜂能完全接受并供给其食物, 不同处理组间的蜂王幼虫最终存活率和出生率均能达到100%。但二者的处理方法不同, 这种差异是否会被工蜂察觉, 而给予蜂王幼虫不同的发育温度、营养物质等抚育条件的处理效果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另外, 由表2可知, 不同处理组蜂王的初生重存在明显差异, 自然蜂王初生重更大。在自然处女王蜂群本群内蜂王产卵力、工蜂采集力等各种生物学性状指标优良的情况下, 试验结果可为更换或选育蜂王时提供参考。

蜂王培育是蜜蜂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培育蜂王的方法和技术不同, 最后得到的蜂王特征也有所不同。自然育王法受自然环境、季节和蜜蜂群体变化等条件限制较大, 但仍具有其优点。在自然育王法的基础上借助人工技术和条件建立人工育王所需条件, 可以解决自然育王法受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将更有效地促进滇南中蜂蜂王培育等育种研究和育种工作的开展。

5 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育王方法对滇南中蜂蜂王幼虫存活率和出生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但成年蜂王个体的初生重差异显著, 自然蜂王的初生重显著高于人工蜂王的初生重。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养蜂研究所情报资料室.蜂王的重量和它们的品质[J].中国养蜂, 1973 (2) :36.

[2]谢代癸.对蜂王初生体重与质量的研究[J].中国养蜂, 1983 (2) :13-15.

[3]许少玉, 肖洪良, 李桂仙.中蜂蜂王王台容积、初生重与卵小管数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养蜂, 1985 (1) :10-11.

[4]毕建璐, 李志勇.不同季节培育蜂王初生重比较分析[J].蜜蜂杂志, 2003 (11) :5-6.

[5]王静, 高夫超, 吕云岭, 等.不同培育条件对蜂王初生重和交尾成功率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 (2) :70-72.

[6]王静, 高夫超, 于文全, 等.不同培育条件对蜜蜂蜂王生殖潜能的影响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8 (3) :442-445.

[7]王志, 李杰銮, 丁艳波, 等.不同营养对蜜蜂初生重的影响[J].吉林畜牧兽医, 2005 (9) :5-7.

[8]WOYKE J.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ge at which honeybee brood was graft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ant queens, and results of insemination[J].J Apicultural Res, 1971, 10 (1) :45-55.

[9]RAWASHIA, EL-GAYAR F H, EL-HELALY M S.Effect of larval age and number of cell cupps on the quality of Cario-egyptian f1 hybrid of honeybee queens[J].Apic Abst, 1983, 36 (3) :925-985.

利用自然与人工自然 第5篇

【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在广袤的国土上各族人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两百多万年前开始的旧石器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巫山人(距今约200多万年)、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和北京人(距今约50万年),就已经能够使用一些用坚硬的矿物和岩石——燧石、石英与石英岩、板岩、石灰岩等制成的粗笨石器,砍伐树木,刮削木棒,切割兽肉,挖掘植物块根,扩大从自然界获取生活的来源。到了距今1万年左右开始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的我们的祖先,开始采用以矿物原料打制成的石镰和比石斧更薄的方形石器,在当地栽培植物、饲养役畜,并能够从事植物栽培、动物饲养供生活需要,同时也开始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的土地垦殖成为耕地,利用草原来放牧牲畜。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青铜冶炼业成为社会生产发展重要物质基础。距今约5970年,大约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我国便有了最早的用铜记录。由于大量矿物采冶生产知识的积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中就曾留下关于我国矿物资源分布的丰富记载。秦代秦始皇曾专设铁官管理全国的矿冶事业。汉晋时期,我国已懂得用天然气煮盐、从硫化汞中提取汞,还曾有陕西延长地区石油可燃现象的记录。到西汉时代(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用煤当燃料在我国已是相当广泛了。

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海洋作为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基地。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地利用海滩晒制海盐,并大力发展沿海捕捞。西汉时代便发展了海洋运输,与日本等国开展了频繁的海上交通往来。唐宋时代(618年~1279年),我国商船队已成为航行南海和印度洋海域最活跃的船队。明代我国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航海船队,于1405年~1433年间,七下西洋,途经40多个国家,更为世界航海史增添了光辉篇章。

【各项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迅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各项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取得显著成就。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50年代中期,各省、自治区、市都相继成立了地质勘探及矿山开发的专门性机构,用于矿产勘探的钻探工作量,每年平均达二百几十万米,为1949年前最高年份万余米的数百倍。已探明储量的矿种已从1948年的18种,激增至目前的148种;其中有些矿种如铁矿,30年代全国探明储量仅18万吨,而目前其探明储量几近500亿吨!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50年代,我国就开展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对我国辽阔海域所蕴藏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潮汐资源等作了专项调查。目前,除海洋捕捞、海盐生产(海盐年产量世界第一)和海运等产业继续有所发展以外,正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新兴的海洋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大规模地查勘大陆架海底油气资源,潮汐发电、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的研究试验工作,也都在蓬勃发展。

【开发利用尚有巨大潜力】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业绩,但由于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水平尚低等原因,目前总的来说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尚有巨大开发利用潜力。据统计,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0%左右,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仅4%~50%,化工原料的利用率仅33%,木材利用率为40%~50%,能源利用率仅33%,冶金行业有色金属冶炼中的总体利用率不到50%,含铁尘泥只利用了15%。按此计算,我国通过废水、废气、废渣每年排放的纯硫达33万吨,有色金属7.3万吨,铁80万吨,煤230万吨。

又例如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全国现有耕地的复种指数平均约为150%,长江中下游地区高达218%;但光、热、水条件比较优越的华南地区,按可能一年可以3熟甚至4熟,而实际复种指数却还只有195%;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一年可以二熟,复种指数也仅为148%。因而,假使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提高现有耕地的复种指数,实际就意味着扩大耕地面积,其农业增产潜力实是相当可观的。还有,我国现有耕地,大体是高、中、低产的耕地各占1/3,也就是说中低产耕地要占2/3。如果能改善生产条件,使高产地区保持稳产高产,力求稳中有增,中、低产耕地逐步提高单产,努力实现地区间平衡增产,则必将使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登上新的台阶。另据研究,在耕地保持18.45亿亩(1.23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在21.15亿亩(1.41亿公顷),灌溉面积达到10.35亿亩(0.69亿公顷)的前提下,我国粮食的理想生产能力约9.4亿吨,经土地质量综合订正后认为,全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力约8.3亿吨,播种单产接近6吨/公顷(400公斤/亩),是现有单产的2倍多,粮食尚有1倍的增产潜力。

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也具有巨大潜力。例如海水养殖,仅我国沿海水深在15米以内的水面和滩涂就有0.13亿公顷以上。假使能利用其中的一半来发展海水养殖业,以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的平均生产水平计算,就可使其产量每年达到2000多万吨,全国人均每年即可获海产品20公斤。有人认为,如在渤海放养对虾苗50亿尾,即能使我国对虾产量翻一番,年创外汇收入可达数亿美元。

【资源浪费、破坏情况相当严重】

诚如上述,我国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悠久历史,这一方面积累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丰富的、宝贵的经验,发展起了规模巨大的产业经济活动,把自然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成了现实经济优势;但另一方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断变更居住地,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留下了原始农耕文化对自然资源的破坏遗迹;以后又经历代统治者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战乱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在我国广袤国土上各项自然资源所遭受的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1949年后,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改善保护,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国民经济令人瞩目的发展和局部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但因历史上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缺乏应有认识,以及我们在政治、经济、人口等方面多次决策失误,先后造成了“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两次对自然资源的大冲击、大破坏。近些年来,有些地区贪图近利的短期行为,还在对自然资源搞掠夺式经营,乱挖滥采,造成了破坏性开发。例如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部分地区对土地长期搞集约经营,重用轻养,不适当地使用农药、化肥,绿肥种植面积和施用有机肥减少,水利等农用基础设施失于修缮,丢掉了传统的有机农业耕作模式,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农业减产;同时,城市工业迅速增长和不少乡镇企业盲目发展,使环境污染迅速蔓延,直接威胁农业增产。此外,城市(包括众多小城镇)和农村建设大量占用有限耕地;部分沿海地区,农村由于弃农从工经商,耕地荒废或被挪作它用,这就使原已十分紧张的人地关系,随人口压力不断增加而显得愈加严峻。

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失调,还使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地丘陵地带,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的116万平方千米增至约367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38.2%;据推算,每年水土流失的土壤至少在50亿吨以上,相当于耕作层为33厘米厚的耕地116.7万公顷。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年生产的化肥总量。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因水土流失减少的耕地达270多万公顷,造成经济损失每年约100亿元!每年木材消耗超过林木生长量,赤字近1亿立方米;全国草原退化面积已达0.51亿公顷;沙漠化面积已从原先的13.7万平方千米增加到17.6万平方千米;陆地河流、湖泊也出现面积日益减小的趋势,势必对有些大江大河流域内洪涝灾害的形成起着加剧作用。

佳木斯市蚕业自然资源评价与利用 第6篇

关键词:蚕的基本性质;资源利用情况;制约因素;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8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12-1

1 蚕的基本性质

1.1 蚕的种类

柞蚕、桑蚕、蓖麻蚕、天蚕。

1.2 蚕的分布

柞蚕为野外山上人工养殖,有林山区都可以养殖。目前,桦南、汤原、桦川等有养殖。桑蚕为采摘桑叶饲养,桦南、汤原有种植桑树,饲养桑蚕。蓖麻蚕为采摘蓖麻叶片饲养,种植蓖麻地区皆可养殖,目前富锦有尝试。佳木斯市柞林资源丰富,林内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较丰富,柞树生长茂盛,叶质肥厚。空气湿润、水分充足、光照时间长、环境优良的地區野生天蚕资源十分丰富。有野生天蚕栖息,其蕴藏量占世界之首,个别年份发生量大。

2 资源利用情况

2.1 柞蚕方面

自1958年开始,已形成生产、科研、推广、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在市县设有蚕业技术指导站、蚕茧收调站、蚕种场。有些柞蚕生产重点市县蚕业生产基础建设比较完善,蚕场管理较好。经过50多年的生产实践,已经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然条件的保护、制种、放养等一系列比较成型的二化一放柞蚕生产技术。同时,培育出了德花系列、华白1号等适合黑龙江省气候特点的优良柞蚕品种,并引进驯化了青黄1号、青六号、河六等优质高产品种,成为蚕区的当家主导品种。

2.2 桑蚕方面

历史上有过桑蚕生产,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相应树种的适应性正在接受抗寒性试验阶段,生产技术成熟,产品供不应求。

2.3 天蚕方面

天蚕是世界上珍稀野生昆虫,在昆虫分类学上属鳞翅目、天蚕蛾科。其丝呈天然绿色,以晶莹、美丽的绿宝石般光泽和高昂的价格被誉为“绿色金子”,并称为“纤维皇后”。此外,天蚕蛹含有18种氨基酸,可以作为医药、保健、化工的原料。处于保护和适度开发蚕茧时期,人工饲养有过尝试,受限制于柞树的规模与面积及其相关条件。

2.4 蓖麻蚕方面

蓖麻蚕养殖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有望解决土地效益增值的问题,佳木斯市民间有尝试。

2.5 蒿柳方面

蒿柳在佳木斯市广泛分布,适应性强,抗旱、抗寒,发叶早于柞叶,利用蒿柳饲养柞蚕在2003年已经进行了两个批次的实验,取得了成功。2007年,得到省科技项目的支持,目前正处于相关试验当中,有望实现在有柳树的地方饲养柞蚕,可以扩大蚕业生产规模和地域,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2.6 野生桑树方面

野生桑树多为裂叶,在佳木斯市有分布,适应性强,可以作为嫁接材料,提高抗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使有耕地的农民依靠养蚕提高收入。

3 制约发展的问题和原因

3.1 现有蚕场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柞蚕丝、柞蚕蛹、柞蚕蛾等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强劲,农民养蚕不愁销路、收益高,所以要求养蚕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近年来林业部门少批或不批新蚕场,无法满足农民养蚕的需要,目前全市已有上百户出县出市出省养蚕,蚕场问题成为制约佳木斯市蚕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3.2 蚕业科技更新步伐较慢

佳木斯市蚕业生产传统方式比重较大,很大程度靠天吃饭,抵抗灾害和风险的能力较差,蚕病较重,单产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3.3 蚕种自产不足

质量不优。佳木斯市有2个柞蚕育种场,没有科技投入,企业运转困难,目前产蚕种100万粒,只能满足全市用种的20%,其余80%要外购,价格高、质量没保证,不利于蚕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3.4 龙头企业拉动作用不强

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导致佳木斯市只生产原料,产品没有深加工,没有附加值,就没有利税。

4 发展蚕业生产的建议

4.1 全面认识柞蚕业的生态合理性,解决林蚕矛盾

日益突出的林蚕矛盾已成为我们发展柞蚕产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无论从地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林业和蚕业应该是完全统一的。前者支持后者的发展,将持续得到以蚕养林的效果,后者为保证持续发展,也必然会注重保持蚕场的生态功能,殊途同归,却生发出一项为民造福的新产业。打开山门,开辟致富新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4.2 实现依法管理,保证蚕业健康发展

制定落实蚕场管理办法,是稳定蚕业生产、减少林蚕矛盾的必要措施和手段,提高生产的质量和监督管理水平,使养蚕用柞林场地的管理达到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柞蚕业向生态效益型农业持续发展。农业执法部门应根据农业部下发的《蚕种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当地《蚕种管理办法》。加大蚕种市场管理力度,依法打击倒卖劣质蚕种坑农害农的不法分子。

4.3 场局共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柞蚕生产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为林业职工带来丰厚的收入,是林业局、林场和地方共建发展的切入点,是实现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有效措施,尤其佳木斯市森工系统柞林资源更多,开发潜力更大,应该科学发展柞蚕产业。

4.4 强化领导,稳定机构

发展柞蚕产业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高对柞蚕产业的认识,通力协作,共谋发展。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柞蚕产业纳入工作日程,定期研究,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各地蚕业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做好蚕场管理、技术推广、生产指导、信息交流等工作,并维护蚕农的合法权益。蚕业管理部门要与林业部门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蚕业生产。为适应蚕业发展的需要,各地要确保蚕业管理机构、编制、人员的相对稳定。

利用自然与人工自然 第7篇

为了建立模拟海南湿热气候的汽车外饰件光老化试验方法, 通过对整车自然暴晒试验的环境数据进行统计, 确定了模拟海南典型湿热气候的汽车外饰件光老化试验主要参数的大致范围 (表1) [1]。

表1中某些参数的设置范围较宽, 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自然暴露试验与人工加速光老化试验的相关性来确定有关参数的精确范围;另外, 由于各国标准对人工加速光老化试验的每个循环中是否应当包含黑暗周期未做统一规定, 也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试验来明确有关事项。为此,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设计了不同的人工加速光老化试验方法。通过对不同人工加速试验与自然暴露试验相关性的研究来确定各参数的精确范围和是否需要设置黑暗周期。

2 研究方法

材料或产品的自然老化与人工加速老化的相关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自然老化受环境因素、地理位置和工业污染等影响, 具有随机性;人工加速试验的条件可以受控, 不受上述诸因素的影响, 但模拟的程度和可靠性还存在问题, 尚不能很好地解决模拟自然环境因素的随机性等问题。因此, 目前还没有评价自然老化与人工加速试验的相关性的公认方法和标准。

一种最简单并且常用的方法是使试验样品在自然暴晒试验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中接受相同程度的紫外辐照, 然后根据样品性能的变化情况考察两类试验方法的相关性, 即性能变化情况越接近, 相关性越好;

反之, 相关性越差。

3 试验

3.1 主要设备和仪器

a.旋转式水冷氙弧灯:Ci4000型, 美国Atlas公司。

b.台式色差仪:Ultra Scan PRO, 美国Hunter Lab公司。

3.2 人工加速试验方法

根据目前常用的汽车外饰件氙灯暴露试验标准, 设计了3种氙灯暴露试验方法 (表2) 。

3.3 颜色的测量及色差的计算

根据ISO 7724-2:1984对老化试验前、后的样品进行颜色测量, 并根据ISO 7724-3:1984对老化试验后样品的色差进行计算。

4 结果与讨论

4.1 人工加速试验方法的差异分析

分析表2中几种试验方法的参数设置情况, 可以看出, 方法B的各项参数均在表1的参数设置范围内;方法A的辐照和温度高于表1中参数设置的上限, 但湿度偏低, 并且没有喷水过程;方法C滤光管组合与前两种方法不同, 光谱的截止点包含300 nm以下的紫外波段[5] (图1和图2) , 并且增设了黑暗周期, 用来模拟大自然中的昼夜循环现象。

4.2 外饰件在各种试验方法中性能变化的比较

图3为某个汽车外部的高分子材料部件在整车自然暴晒试验与3种氙灯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方法中的颜色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在承受相同辐照的条件下, 3种人工方法的部件颜色变化在试验初期阶段与自然暴晒试验结果的吻合度都较好;但在试验后期, 方法A的部件颜色变化速度远远超过自然暴晒试验, 方法C的部件颜色变化速度则严重滞后于自然暴晒试验, 方法B的部件颜色变化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都与自然暴晒试验结果同步, 两者的曲线几乎重合。

4.3 外饰件在各个试验方法中颜色变化的规律

分析图3中外饰件在各个试验方法中的颜色变化趋势, 可以看出, 不论在哪种试验方法中, 外饰件的颜色变化在试验初期非常缓慢;当色差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后 (约0.7~1.0) , 会急剧增大。

在GB/T 1766-2008的表5中有如下规定:当色差值△E*≤1.5时, 变色等级为0;1.6<△E*≤3.0时, 变色等级为1, 此时肉眼可观察到明显的颜色变化。由于上述外饰件的色差从1.6变化至3.0的时间极短, 因此可粗略地认为, 该外饰件色差等级超过0级后即为失效, 并以此作为该外饰件失效的判断依据。

4.4 自然暴晒试验与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相关性的探讨

从图3可见, 在紫外辐照量相同的情况下, 方法B的试验结果与自然暴晒的试验结果最为接近, 说明方法B与自然暴晒试验的相关性最好。

方法A由于各参数的设置超出了自然暴晒试验统计结果范围的上限, 综合作用效果最强, 使部件的老化速度加快, 但与自然暴晒的相关性变差;方法C中外饰件颜色的变化速度滞后于自然暴晒试验, 可能是由于每一循环中黑暗阶段时间较长, 并且喷水时间也较长, 这些条件对高分子链光氧老化后发生的自由基反应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降低了外饰件的老化速度。

4.5 试验结论

综上, 在3种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方法中, 方法B的试验结果与海南自然暴晒试验结果的相关性最好, 说明方法B可以用来模拟典型湿热环境并且不需要设置黑暗阶段。在人工加速老化试验中, 当外饰件变色等级超过0级后, 即可以判定外饰件已经失效。

参考文献

[1]张晓东, 等。汽车外饰件光老化试验主要参数的设计思路[J].汽车工艺与材料, 2012, (8) :48-50.

[2]PV3929-2008干热气候环境下非金属材料的老化.

[3]PV3930-2008湿热气候环境下非金属材料的老化.

[4]SAE J2527-2004使用可控辐照度的氙灯装置对汽车外饰件进行加速曝晒.

基建矿井自然风压的计算与利用 第8篇

但塔拉壕煤矿副斜井井口标高为 +1510, 回风立井井口标高为+1540, 两者相差高度为仅为30m , 但自然风压的影响确十分明显,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 大巷的不断延伸, 系统的不断形成, 自然风压对矿井通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我们必须考虑, 不能忽略。在建井时期, 要注意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利用自然风压通风, 我们在井口防爆门安装期间及选取主通风机参数区间, 便综合考虑自然通风, 既兼顾了生产安全, 有保证了有效节约能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自然风压及其形成和计算

1.1 自然风压与自然通风

由自然因素作用而形成的通风叫自然通风。

冬季:如图1所示, 空气柱0-1-2比5-4-3的平均温度较低, 平均空气密度较大, 导致两空气柱

作用在2-3水平面上的重力不等。它使空气源源不断地从井口1流入, 从井口5流出。

夏季:相反。

1.2 自然风压的计算

由上述例子可见, 在一个有高差的闭合回路中, 只要两侧有高差巷道中空气的温度或密度不等, 则该回路就会产生自然风压。根据自然风压定义, 图1所示系统的自然风压HN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Z———矿井最高点至最低水平间的距离, m;

g———重力加速度, m/s2;

ρ1、ρ2——分别为0-1-2和5-4-3井巷中dz段空气密度, kg/m3。

由于空气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与高度Z成复杂的函数关系。因此利用式1) 计算自然风压较为困难[2]。为了简化计算, 一般采用测算出的0-1-2和5-4-3井巷中空气密度的平均值ρm1和ρm2分别代替式1) 中的ρ1和ρ2, 则式1) 可写为:

1.3 风机与自然风压串联工作

1.3.1自然风压特性

自然风压特性是指自然风压与风量之间的关系。自然风压随风量增大略有增大。风机停止工作时自然风压依然存在。故一般用平行Q轴的直线表示自然风压的特性。

1.3.2 自然风压对风机工况点影响

自然风压对机械风压的影响, 类似于两个风机串联工作。

结论:当自然风压为正时, 机械风压与自然风压共同作用克服矿井通风阻力, 使风量增加;当自然风压为负时, 成为矿井通风阻力。

2 自然风压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1 自然风压的变化规律

自然风压的大小和方向, 主要受地面空气温度变化的影响。根据实测资料可知, 由于风流与围岩的热交换作用使机械通风的回风井中一年四季中气温变化不大, 而地面进风井中气温则随季节变化, 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导致一年中自然风压随季节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例如在冬季, 地面气温很低, 空气柱1-2比空气柱5-3重, 风流由1流向2, 经出风井3-4排至地面;夏季, 地面气温高于井筒3-4内的平均气温, 使风流由2—1排出。而在春秋季节, 地面气温与井筒内空气柱的平均气温相差不大, 自然风压很小, 因此, 将造成井下风流的停滞现象。在一些山区, 由于地面气温在一昼夜之内也有较大变化, 所以自然风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夜晚, 1-2段进风;午间, 2-1段出风。

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浅井和我国北部地区深井的自然风压随季节变化的情形。由图可以看出, 对于浅井, 夏季的自然风压出现负值;而对于我国北部地区的一些深井, 全年的自然风压都为正值。

2.2 自然风压的影响因素

由式1) 可见, 影响自然风压的决定性因素是两侧空气柱的密度差, 而空气密度除了受温度T的影响, 还受大气压力P、气体常数R和相对湿度φ等因素影响。

3 自然风压的控制和利用

1) 在建井时期, 注意因地制宜利用自然风压通风, 在表土施工的阶段利用自然通风;在主副井与风井贯通之后, 有时也可利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时候还可利用钻孔构成回路, 形成自然风压, 解决局部地区的通风问题。

2014年6月2日, 根据塔拉壕煤矿矿建施工计划, 5月末2煤与3煤设备运输通道贯通, 为保证贯通后矿井2煤、3煤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 在2煤、3煤设备运输通道贯通前启动2#基建风机运行, 我们在2#风机未启动实测矿井自然风量为副斜井入风量为140~200m3/m in。

2014日11月2日, 根据矿井施工需要, 需进行 风井防爆井盖的安装, 防爆井盖安装时间即临时主要通风机停止工作时间定为2014年11月1日 -2014年11月4日, 每日8:30-16:30。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及安全, 风井安装防爆井盖时2#基建风机停止工作, 由基建风机的全风压通风方式变为采用自然风压与主斜井局部风机地面供风的通风方式, 为了确保安全与施工需要, 除3煤西翼辅运大巷、3煤集中辅运大巷2个工作面正常检修外, 其余工作面均停止工作。于是我们对当时的矿井自然风压进行测算, 我们选取几个关键点, 对其进行了数据测算。具体见表1。

经过计算我们得出自然风压为201Pa。

在现场临时主通风机停止运行后, 实测矿井副斜井入风达到2200m3/m in, 完全满足了井下施工需要并解决了局部通风问题。

2) 根据自然风压的变化规律, 应适时调整主要通风机的工况点, 使其既能满足矿井通风需要, 又可节约电能。例如在冬季自然风压帮助机械通风时, 可采用减小叶片角度或转速方法降低机械风压。

我们考虑自然风压, 结合风机性能曲线, 选取矿井主要通风机频率为30H Z, 叶片角度为-6°, 全年有效节约电能, 取得良好效果。

摘要:根据基建矿井施工过程中, 在井口高差不大的条件下, 实测自然风压并对其进行计算, 合理利用自然风压, 辅助现场施工, 确保矿井正常施工。

关键词:二期施工,自然风压,计算,利用

参考文献

[1]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中国矿业大学, 2005.

谈谈农业自然资源的作用与利用 第9篇

关键词:农业自然资源,范围,作用,利用

1 农业自然资源的范围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进行的物质生产, 受到自然规律的严格制约。农业自然资源一般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资源和自然能量亦并非都属于农业自然资源, 例如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以及水力、风力等自然能源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但它们并不能称为农业自然资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合成有机物的重要原材料, 符合于农业自然资源的范围, 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取之不竭, 不虞匮乏, 所以一般不把它作为农业自然资源加以研究。相反, 农村能源以及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各种资源, 虽不属于农业自然资源, 但从农业区划的角度, 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各种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如人口、劳力、资金、技术、装备、交通、市场等) , 都应加以调查, 以便进行综合分析, 做出综合评价。

一般来讲, 农业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是有机物的原始创造者, 只有绿色植物才能利用太阳辐射的光能、热能, 进行光合作用, 把来自空中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因此, 光、热、水、气及矿物质等这些能量和物质是农业生产最原始的原材料。动物性生产是第二性生产, 是建立在植物性生产基础之上的, 再经过一系列的物质、能量转化, 形成多种动物产品。但动物在生命活动中同样需要光、热、水和空气等自然要素。生物再生产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第三个过程是有机物的分解过程。这个过程由各种微生物将植物和动物的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元素或简单的化合物, 提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从而构成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循环的系统。微生物的活动也必须有一定的光、热、水和空气等自然条件。光、热、水、气和矿物质养料等能量和物质来自气候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这些资源又必须通过生物体才能体现它们的物质生产能力, 形成各种农产品。所以, 气候、水、土地、生物等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人们在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自然资源的同时, 还要采取各种措施, 对自然资源加以培育改造, 以进一步发挥它们的生产潜力。所以, 农业自然资源又是发展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对象。概括地说来, 农业生产活动就是通过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培育改造, 把资源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产品的过程。

2 农业自然资源的作用

农业自然资源的作用不仅是能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而为人类提供各种需要的农产品, 且常能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生存条件。某些情况下, 农业自然资源对保护环境的生态效益, 比提供产品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农业自然资源也不能看作仅仅是属于农业的资源。例如, 土地资源不仅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工业、交通等一切生产建设也必须占有土地。因此, 必须从国民经济整体来认识和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3 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

利用自然与人工自然 第10篇

关键词:人工剥离,剖宫产术,自然剥离,出血

据相关医学方面文献报道,针对临床行剖宫产术患者,减少术中出血,可以降低剖宫产手术风险,对改善临床手术疗效发挥重要作用[1]。本研究对近年医院妇产科收治剖宫产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剖宫产术人工剥离与自然剥离胎盘产妇术中出血情况。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行剖宫产术患者500例,符合临床相关疾病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24.3±1.8)岁,也均符合施行剖宫产术,患者怀孕次数1~2次,且患者生产次数1~2次。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在对患者进行剖宫产术中,应用人工剥离,对患者采用腰麻方式施行麻醉,进行常规剖宫产手术,在分娩胎儿以后吸干净羊水,并立即为产妇注射20 U催产素,可以立即注射250μg欣母沛药物,欣母沛可以增强产妇子宫的收缩强度,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挥药物疗效,能够有效降低行剖宫产术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同时在胎盘剥离中,可以由手术人员在对手掌进行严密消毒后,将其伸进入患者的宫腔之中,用手指铲动胎盘创面,应用人工的方式将产妇胎盘剥离,并清除产妇宫腔残留物质,结束手术。②研究组:在其行剖宫产过程中,当吸净分娩胎儿的羊水之后,可以向产妇注射20 U的催产素,并同时可以密切观察产妇的出血量以及子宫底高度,动态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并监测产妇的血红蛋白以及凝血功能状况,待产妇子宫收缩之后,能够模拟胎盘的自然剥离过程,并可以适当挤压腹壁,轻拉产妇脐带,同时捧着胎盘往同一方向进行旋转,即可剥离胎盘。最后,分析临床行剖宫产术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

评定标准:分析两组剖宫产患者的临床出血情况,对于剖宫产术中,可以根据两组行剖宫产术患者在生产时的实际情况,对其应用容积测量排出的子宫腔内积血,以便可以准确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总量。

统计学处理:对于本次研究结果处理,可以采用统计学SSPS 20.0版本软件,其中计量资料可以采用(+s)来表示,进行t检验,并以结果P<0.05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研究指出,我国临床行剖宫产手术比例的增加,不仅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婴儿的安全风险,也能够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的预后13]。同时,由于选择剖宫产人数的增加,优化胎盘剥离方法对减少术中出血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4]。自然胎盘剥离方式与人工剥离方式比较,人工剥离胎盘方式导致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明显高于自然剥离患者,研究组剖宫产术中,选择应用胎盘自然剥离方法,在患者出血量方面,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在临床中应用胎盘自然剥离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临床剖宫产术中产妇出血量,发挥实际应用效果,提升临床手术疗效。

术中出血作为剖宫产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中出血量的多少不但会影响患者手术预后,且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过多,也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孕妇生产之后,因为孕妇体内会产生生理性的止血机制,极其容易导致子宫收缩,致使产妇胎盘创面直径将会缩小到8 cm,从而会压迫产妇胎盘剥离面动静脉的血管,使得产妇的出血量减少。

临床应用剖宫产手术中,对于其剥离胎盘过程,可以采取自然剥离胎盘的方式,有效控制胎盘娩出速度,可以避免过快、过早地牵扯脐带,其临床效果好于常规人工剥离胎盘方法,有效降低患者出血率。人工剥离极其容易导致胎盘胎膜剥离不全,从而导致胎盘组织残留在宫腔,影响剖宫产患者子宫收缩,增加人工胎盘剥离方式术中出血量。人工剥离胎盘时间较短,极其容易导致子宫不同步收缩,从而无法使子宫发挥止血功能,使术中出血明显增加。在剖宫产术中,运用自然剥离胎盘方式,可以遵循胎儿娩出1 min、胎肩娩出1 min、胎体娩出1 min原则,使产妇子宫有收缩、缩复过程,可以充分发挥机体止血作用。剖宫产术中,自然剥离胎盘,可以明显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从而减少对产妇患者的伤害;同时,应用自然剥离方法,也可以在等待胎盘自然剥离过程中,用钳夹出血点,这样可以减少局部渗血,不仅有利于术中操作,也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剖宫产患者健康恢复。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针对剖宫产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自然剥离胎盘手术方式,其术中出血量少,降低术后出血率,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曙光,陈晓园.两种剥离胎盘方式对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10):87—88.

[2]曾爱芹.剖宫产术中两种胎盘剥离方式对术中出血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76—177.

[3]王玉玲.胎盘自然剥离和人工剥离对产后M血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8):1208—1209.

利用自然与人工自然 第11篇

【关键词】自然资源 废弃材料 美术课程 开发与利用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93-01

传统的美术教育也已经转变成培养综合素养能力的教育。那些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了,现在的美术教学,都应该是一种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学。目前美术课程改革特别提出要重视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中对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在湘美版的美术书里就设计了这样的课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究,我发现“自然资源”中的废弃材料是美术课程中非常有价值的媒材。

一、“自然资源”中废弃材料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1.取材

“自然资源”中的废弃材料就是在大自然里生长存在的资源不能被循环利用的就是废弃的材料,比如:树叶、玉米皮等。这些材料在农村随处可见,资源很丰富,取材容易。“自然资源”中的美术材料范围非常广,只要我们悉心留意,会发现美术材料处处皆是,而且各具特色,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自然材料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发身边的各种自然美术材料。

2.操作

在对这些材料进行装饰、造型的时候,所需要用的工具如剪刀、胶棒、画笔、颜料、针线、碎布等都便于采购又容易操作,制作成本低,制作场地不受限制,在班级课桌上就可以完成操作。

3.用途

这些材料通过学生的观察、构思和设计制作,也能作为漂亮的工艺品装饰家里,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情趣,获得美的体验。还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家人和好朋友,表达自己的情谊,这些都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望。

二、“自然资源”中废弃材料的教学意义

1.在废弃材料收集中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应该具备良好的环境意识,关注自身所处的社会生活。比如每年麦子收获时节就会有很多农民焚烧麦秸,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如果我们都能利用好这些废弃材料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污染了。那么学生在收集这些自然材料的时候,无形中亲近自然,进而对自然获得更直观的感悟。当学生在利用这些材料时,就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到自然地博大而产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和态度。

2.在废弃材料制作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技能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无论是认知学习还是技能学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有意和无意注意。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很强,通过美术活动特有的愉悦性和教师别出心裁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运用这些废弃材料的过程中,学生眼、脑、手合理配合是他们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如果美术活动本身能给学生带来快乐,使他们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功感。

3.在废弃材料应用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美术素养

学生在利用“自然资源”中废弃材料进行制作的活动中,充分体验了美术活动的乐趣,了解了这些资源的价值,敢于创新,并灵活的运用美术技巧将自己的构思表达出来,产生热爱美术学习的情感,从而逐步形成对美术学习抱有持久兴趣的态度。通过这项活动,学生能够打开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想象和探究所带来的愉悦与成功感。

三、“自然资源”中废弃材料的利用方法

1.收集、挑选

指导学生在收集这些废弃材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比如树叶,要挑选完整的纹理比较明显的;玉米皮,要挑选新鲜一点长一点的;石头,它的挑选要从外形、颜色、纹理和光滑度几个方面入手;泥土,要从洁净程度和易于塑形的程度考虑,等等一些材料都要大致的挑选一下。

2.欣赏、参考

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通过媒体让学生欣赏和了解不同材质的废弃材料制成的手工作品,鼓励学生自己收集图片材料,认真探究他的做法,通过参考不同的制作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3.探究方法

由于各种废弃材料的材质和性能的不同,所要求的技巧和制作过程也不一样。

例如:①树叶,收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树叶,根据构思摆放出大致的图案,摆放好树叶后用胶水固定在背景下,使用重物压一下,使树叶保持平整,还可以在树叶上添画东西,丰富画面。

②玉米皮,制作玉米皮娃娃时,可以用编织的手法编出娃娃的辫子,还可以用经纬穿插法和卷折法加以剪刀和针线配合使用,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③泥土,可以用各种不同颜色和质地的泥土,经过研磨处理后,兑上蛋清和水,调配出丰富而细腻的色彩。精致的淡粉、鲜艳的赭石、原始淳朴的土红,还有微微发亮的灰色等等,虽然和普通的颜料比起来,画面的色彩还是显得有些许的“单调”,但是这种土地原本的气息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使得每一幅作品都显得那么富有生命力。

四、总结

借助“自然资源”中的废弃材料的利用,引导学生对之加工和再创造,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发散性思维,从而获得对自然材料美的感受。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更要发掘身边的美术素材,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与专业素养,才能为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专题突破 第12篇

1.金属冶炼的原理

金属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金属冶炼的实质是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单质.

2.金属冶炼的过程

矿物或海水中金属的含量较小,需要富集以后才能进一步炼制,炼制得到的金属一般不纯,还需要进一步精炼,故金属的冶炼过程一般包含矿物的富集、冶炼、精炼等步骤.

3.金属冶炼的方法

根据金属活泼性的不同,金属的冶炼一般有三种方法:活泼金属(K、Ca、Na、Mg、Al)用电解法,较活泼金属(Zn-Cu)用热还原法,较不活泼金属(Hg、Ag)用热分解法.

例1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B)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C)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D)越活泼的金属越难冶炼,冶炼方法与其活泼性有关

解析: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其成分金属,而硬度高于其成分金属,性质不完全相同,(A)正确;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因此工业上通过电解氧化铝来制铝,(B)错误;金属的冶炼实质是将化合物变成单质,即金属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C)正确;金属越活泼,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越难得电子,冶炼越困难,(D)正确.答案为(B).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海水的淡化

主要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是化学实验室对相互溶解且沸点有一定差异性的液体进行分离的常用方法;电渗法是对胶体与溶液进行分离的常用方法;离子交换法是工业上大规模去除特定离子的常用方法.

海水淡化与化工生产结合、同能源技术结合,将成为海水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如图1所示.

2.海水淡化实验

(1)原理:加热到水的沸点,使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再冷凝得淡水.

(2)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3)注意事项:①蒸馏烧瓶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暴沸.②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以提高冷凝效果.

3.海水的综合利用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资源包括钠、镁、溴及其化合物等.对于钠等活泼金属,主要是通过还原手段将其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对于溴等非金属,主要是通过氧化手段将其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1)海水提镁(如图3所示)

(2)海水提溴(如图4所示)

例2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中没有置换反应发生

(B)从海水中提取铀等微量元素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方向之一

(C)海洋经济专属区的资源开发可获得Fe、Co、K、Au、Mg、B等金属

(D)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

解析:镁的制备原理是:①CaCO3→CaO→Ca(OH)2,②Mg2++20H-=Mg(OH)2,③Mg(OH)2+2H+=Mg2++2H2O,④获得MgCl2晶体,⑤↑,没有置换反应发生,(A)正确;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有许多微量元素,因此可以研究从海水中提取微量元素,(B)正确;B不是金属,(C)错误;海水蒸发后可得食盐,然后可制氯气,(D)正确.答案为(C).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一)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煤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还含有少量的氢、硫、氮、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因此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2.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方法有: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

(1)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目的是用来制取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

(2)煤的气化:使煤中的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取清洁燃料(水煤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目的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3)煤的液化:是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煤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叫干馏

(B)煤的气化属于化学变化

(C)煤是工业上获得芳香烃的一种重要来源,主要存在于煤高温干馏所得的焦炉气中

(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解析:干馏是物质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A)中没有“隔绝空气”这个重要条件,错误;煤气化时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煤的高温干馏产物主要是焦炭,同时还有焦炉气、煤焦油、粗氨水等,焦炉气主要成分是氢气和甲烷等气体,芳香烃主要存在于煤焦油中,(C)错误;煤的主要组成是有机物,但这些有机物并不是简单的苯及其苯的同系物等分子,而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苯及其苯的同系物只存在于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D)错误.答案为(B).

(二)石油的综合利用

1.石油的组成.石油所含主要元素是碳和氢,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氮、氧等元素,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2.石油的炼制.主要方法有:分馏、裂化和裂解.

(1)石油的分馏:利用石油各成分沸点不同,经过加热、汽化、冷凝把沸点不同的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其分馏产物即馏分仍为混合物.

(2)石油的裂化:在一定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目的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其中以产量为主要目的.

(3)裂解是在更高的温度下,将石油分馏产物中的长链烃分解成乙烯、丙烯等更小的分子的过程,又称为深度裂化,属于化学变化,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短链不饱和气态烃.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主要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无固定熔沸点

(C)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成分完全相同

(D)石油的分馏是物理过程,而裂化和裂解属于化学过程

解析:石油、汽油都是混合物,(A)错误;石油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正确;直馏汽油中不含烯烃,而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两者组成上不完全相同,(C)错误;石油的分馏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而裂化和裂解都有新物质生成,(D)正确.答案为(B)(D).

(三)以石油、煤、天然气为原料通过聚合反应获得用途广泛的合成材料

利用石油、煤、天然气的产品,如乙烯、丙烯等,通过加聚反应可以得到许多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

例5由石油裂化和裂解得到的乙烯、丙烯来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图6所示:

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CH2=CH2制得有机物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2)由A与B反应制取丙烯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3)由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合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是_.

解析:类比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可知有机物A为CH3CH2OH,有机物B为CH2=CHCOOH,故A为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聚乙烯是以乙烯为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故合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可得.

四、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1.环境污染与保护

工业三废主要指废水、废气、废渣,三废的任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水源、生态环境的污染.为消除化学工业的副作用,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进行环境保护.

例6环保问题是现在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无论是环境税还是节能减排,每一个有关环保的说法都牵动着从各级政府,到企业,再到百姓的条条神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B)倡导人们在购物时使用纸袋或布袋,最好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C)在含硫的燃料中加入适量生石灰,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D)家中做卫生保洁时,严禁漂白粉与浓盐酸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有毒气体

解析:汽油是石油产品,不是可再生能源,(A)错误;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等白色高分子材料,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应减少使用,(B)正确;燃料燃烧会生成SO2,加入生石灰,CaO+SO2=CaSO3,继续氧化生成CaSO4,可减少SO2的排放,(C)正确;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其与浓盐酸发生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12↑+2H2O,(D)正确.答案为(A).

2.绿色化学

(1)特点.①开发绿色反应,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②使用无毒、无害原料,选择无毒、无害的催化剂;③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发展“绿色工艺”.

(2)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3)原子经济性.原子经济性可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其定义可表示为:

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例7下列措施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有()

①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②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③研究开发太阳能汽车和氢氧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④工业废水经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道路保洁、城市喷泉等

⑤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⑥改进工艺,提高煤的利用率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⑥

上一篇:成本价值模式下一篇:范围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