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综合征范文

2024-05-20

Z综合征范文(精选10篇)

Z综合征 第1篇

下面将以简单的数据说明企业如何给各个指标赋权重值。首先, 应对选出的几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 对非财务指标建立比较矩阵。每次取2个因子Bi和Bj, 矩阵的数字表示Bi和Bj对A2的影响大小之比。以影响相关研究某对象的上述9个指标进行比较, 得到比较矩阵。各指标间两两比较结果依据来自于《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评分细则。权重结果见表1。

根据层次分析法, 必须对表4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 在此我们采用连乘开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结果见表1) 。由于矩阵A2中的各指标重要性是通过主观判断确定的, 必须对评分者的信度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方法如下:求得矩阵的特征根λmax=9.461, 由一致性指标公式有C.I.= (λmax–n) / (n-1) , 计算得一致性指标C.I. = 0.0576, 查表5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当n= 9时, R.I. = 1.46, 则一致性比例C.R.=C.I./ R.I.= 0.039 <0.1, 满足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条件。

综上所述, 综合模糊预警模型的函数为:

F=0.6A1+0.4* (0.1232B1+0.1232B2+0.1150B3+0.1150B4+0.1073B5+0.1073B6+0.1043B7+0.1027B8+0.1020B9)

其中A1=50Zx/[ (Z1+Z2) /2], Zx是根据Z模型得出的数值, Z模型中的2个破产临界值为1.81和2.675, 由于各个行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的财务预警系统各不相同, 因此, Z模型中的1.81和2.675只是一个经验数据。本文用Z1、Z2分别代表这2个破产临界值, 本文选择Z= (Z1+Z2) /2为财务困境企业和非财务困境企业的分界点, 评分50分。

依据经验数据, 非财务指标状况模糊评价等级集{优、良、一般、差、很差}={95、82.5、67.5、50、20}。根据经验, 综合评价结果见表2, 应特别注意, 分数在60以下的企业的财务风险非常大, 有破产可能。

参考文献

[1]TENGJ.T、CHANG C.T、GOYAL S.K, Optimal Pricing and Ordering Policy under Permissible Delay in Payments, 2005.

Z综合征 第2篇

先简单说说配置,Moto Z处理器采用高通骁龙820处理器,配合4GB内存。搭载的5.5英寸2K分辨率Super AMOLED屏幕。最快0.09秒解锁速度,不仅支持息屏指纹解锁和轻触指纹息屏,还支持黑屏指纹支付。SIM卡槽采用独特的机械式拨片卡托设计,可使用双nano SIM卡并支持最大2TB存储空间。641Wh/L高密度安全快充电芯配合急速涡轮快充功能,充电15分钟便可使用6小时,同时配搭Power Guard双重节能引擎,让手机使用时间提升35%。Moto Z Play则搭配骁龙625八核处理器和3GB RAM,能够提供36小时超长续航时间,充电15分钟便可使用7小时。MotoZ plav采用5.5英寸FHD Super AMOLED屏幕,同样具备0.09秒根速指纹解锁与激光对焦功能,复式三卡设计支持顶层双SIM卡与底层最大2TB MicroSD卡。

Moto Z秉承刀锋之道,5.2mm厚度勇夺全球最薄称号(Moto Z Play为6.9mm),同时采用了高端材质与顶级设计工艺避免出现“一屁股就掰弯”的惨剧。边框特别定制全球最高标号7475军工级冷锻航空铝,背部则采用航母级高精钢背板,在整体机身强度提升85%的同时厚度却降低50%。而对于轻薄手机散热差的难题,Moto Z使用了高端散热解决方案——液冷式热管散热,具有高热容散热快的特点。为有效避免信号门,Moto Z采用了智能闭环调谐天线,可智能检测用户握持手机方式,根据不同姿势优化天线信号。不仅如此,Moto Z还拥有P2i纳米防水涂层,通过脉冲等离子沉淀工艺,立体式斥水镀膜,经过长达50小时的10次喷涂让防水可靠性提高30%。独特的隐藏式扬声器采用Moto独家Smart Boost技术,让机身更加牢固的同时带来高品质音质享受;而在通话方面,传承Moto系列独有丽音通话功能,整机搭载4Mic降噪技术,可智能识别2万种噪音,让通话更加清晰。此外,反转两次打开相机,切两下打开手电筒,全时声纹识别,智能名片识别等等交互功能也自Moto X得以延续。

不过,对比下面的脑洞,以上种种只能算是开胃菜。与Moto系列产品同时推出的,还有与之搭配可更换的一系列智能模块。此次率先发布的5款智能模块包括了:摩影一投影模块(售价1999元)拥有专业级投影效果,可在任意平面投放70时投影画面,并通过智能红外自动对焦系统、+40°智能梯形校正,快速精准投射手机画面;摩音,JBL扬声器模块(售价699元)作为高保真音响,具有双声道立体声效果,模块自带全金属一体支架,既可随时随地享受视听盛宴,又可通过模块配备的专业语音电话系统移动办公,其内置电池可支持10小时连续播放,无需消耗手机电量;摩眼,哈苏摄影模块HASSELBLAD TRUE ZOOM(售价2299元)是Moto与顶级相机品牌哈苏共同打造,拥有10倍光学变焦,配备的氙气闪光灯,让你在任意光线条件下都能拍摄出清晰锐利的照片,并免费附送哈苏的PhOCUS软件,轻松编辑拍摄的RAW格式图像,实现高品质输出;摩电一电池模块(售价499元)可为手机增加18小时额外续航,同时支持无线充电;摩范,背壳模块(售价129元)采用原木、真皮等特殊材质,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定制私人风格。

据官方介绍,智能手机的模块化仅是开始,其构建的开放生态,将为智能手机赋予无限可能。通过Moto Z系列内嵌的智能硬件扩展处理器(MPU)以及机身所带的16个Moto Smart Surface(摩磁触点),智能模块可利用触点调用手机计算、通讯、屏幕、感应、存储等功能,实现更多应用场景。联想为所有开发者提供了Moto Mods Developer Kit(智能模块开发套件),将源代码向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开放,支持开发者研发出基于不同消费者和行业需求的个性化模块,更设立百万美金的奖励,鼓励个人开发者或公司加入联想开发者计划。

Z综合征 第3篇

1 工作面概况

常村煤矿由于历史开采原因,在21采区下山煤柱中布置了1个延伸工作面,该延伸工作面回采后形成较高的侧向支承压力,对其两翼工作面防冲不利。21 132工作面整条胶带运输巷处于上分层煤柱区,该区域煤柱呈“Z”型分布,21 132工作面在巷道掘进时,曾多次发生冲击地压现象。

2 冲击地压危险性影响因素分析

2.1 开采深度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中的自重应力随之增加,煤岩体中聚积的弹性能也随之增加[3]。目前,常村煤矿21132工作面的采深在410~656 m,21采区作为常村煤矿主力采区,随着开采向深部延深,冲击地压的危险性会大幅度上升。

2.2 煤岩冲击倾向性

煤岩样的冲击倾向性对冲击地压危险性有重要影响[4],通过对常村煤矿2-3煤层煤岩样冲击倾向性指数及力学性能进行测定,煤样的弹性能指数为4.88、冲击能指数为2.65、动态破坏时间为170 ms,煤样具有弱冲击倾向;2-3煤层上覆泥岩岩样的弯曲能指数为10.22 kJ,岩样具有弱冲击倾向(表1)。

2.3 顶板岩层结构特点

根据常村煤矿的实际地质条件,在煤层上方有平均厚278.71 m的巨厚砾岩层,研究表明,厚度大的坚硬岩层顶板容易导致大量弹性能聚集,回采后不易冒落,形成较大的跨距和大面积悬露,在外力诱发下,可能会突然释放大量的弹性能,形成强烈冲击地压灾害[5]。

2.4 断层等地质构造

在向斜轴部,特别是构造区、断层附近,煤层倾角变化带,煤层皱曲,构造应力带是冲击地压多发区域[5]。当巷道接近断层或向斜轴部时,冲击地压发生的次数明显上升,而且强度加大。2113,工作面临近落差较大的F16逆冲断层,在工作面切眼附近存在数条小断层,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21132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发生造成一定影响。

2.5 煤层厚度变化

煤层厚度变化对冲击地压的发生影响很大,在厚度突然变小或者变大处,这些地方的支承压力升高往往容易发生冲击地压[6]。常村煤矿2-3煤的厚度在0~25.61 m之间变化,21132煤层的厚度局部出现急剧变化,这些厚度变化较为急剧的地方就可能有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

2.6 切眼和终采线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21132工作面切眼附近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性进行模拟。从图2中3个方向应力分布云图中可以看出,巷道切眼贯通后,在工作面的上、下端头出现较高的垂直应力,且分布区域较大。模型初始平衡应力为1.5×107 Pa,巷道开采后,上下端头出现的应力最大值为2.5×107 Pa,应力升高0.6倍。因此,在这个区域要加强防冲措施的实施。

通过对“Z”型煤柱区域的数值模拟,发现在煤柱区域3个方向的应力均很高。21132工作面开采后的Szz的最大值较原岩状态的值升高了2.5倍。

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延伸工作面与21132工作面开采后,在2个工作面采空区周围煤岩体中形成了高应力区域,其分布形态呈“Z”型叠加分布;距离终采线越近Sxx值越大(图3),致使在21132工作面推进到终采线位置时,将面临冲击地压威胁。

3 综合防治解危技术

3.1 合理调整接续

常村煤矿从减少应力集中、降低开采强度、缓解冲击地压的角度出发,对生产布局及开采接续进行调整,将21132工作面推采速度从55~60 m/月降为40 m/月,减轻该面开采强度,减少应力集中程度,降低冲击危险等级和冲击危险性。

3.2 三级让压支护

在冲击地压较严重的巷道采用“锚网索+O型棚+门式液压支架”三级支护,胶带头采用“锚网索+垛式液压支架”支护,有效降低了冲击地压对人身的伤害,保护了作业场所工作人员的安全,加强支护超前距离不低于150 m,对巷道两帮煤体及时进行松帮卸压,保证卸压间隙≥300 mm,避免应力聚积和支护破坏。

3.3 煤层注水

3.3.1 注水孔参数

注水孔∅75 mm,回风巷下帮、胶带运输巷上帮注水孔深度40 m,注水孔间距按煤的透水性确定,一般为15~20 m(透水性差的煤层孔间距应取较小值,透水性好时取大值)。注水压力不小于12 MPa,每孔流量为3 m3/h(图4)。

3.3.2 注水量

注水量计算各项参数如下[7]:

(1)单个注水孔承担的湿润煤量按式(1)确定:

T=L·S·M·γ(1)式中,L为待注水煤体在钻孔轴向方向的尺寸,取40m;S为注水孔间距,取20 m;M为注水孔附近煤层平均厚度,取13 m;y为煤的密度,取1.4 t/m3。

代入公式计算得,T=14 560 t。

(2)单孔注水量根据注水孔承担的湿润煤量按式(2)确定:

Q=K·T·W/q (2)式中,Q为单个注水孔的注水量;q为水的密度,取1t/m3;K为富余系数,取1.5;W为预计含水率增值(取3%)或者设计含水率增值。

代入公式计算得,Q=655.2 m3。

通过冲击危险区域煤层注水,在水力压裂和长时间的湿润作用下,使煤体变形特性塑化,弹性能积蓄能力下降,煤的冲击倾向性显著降低[8],同时煤层注水还起到了消尘降温和改善劳动条件的作用。

3.4 钻孔卸压

钻孔卸压是利用钻孔方法消除或减缓冲击地压危险的解危措施,在高应力条件下,利用煤层中积聚的弹性能来破坏钻孔周围的煤体,使煤层卸压释放能量,消除冲击危险[8](图5)。

3.5 特殊防治措施

当工作面下拐头顶板未垮落或垮落不完全,从工作面下拐头后刮板机头上方顶板向采空区方向倾斜施工钻孔,实施下拐头强制放顶爆破,降低煤体中积聚的弹性能[9](图6)。

3.6 效果检验

根据微震监测、电磁辐射监测、钻屑法煤粉监测,矿压监测、地音监测系统监测、钻孔应力计等监测数据对深孔卸压爆破措施、煤层高压注水等防治措施对冲击地压防治效果进行验证,确定无冲击危险或冲击危险消除后方可生产。

3.7 安全防护

针对巷道冲击地压危险源,在冲击危险重点区域采用系统防护、作业环境防护、人身防护、制度防护“四保险”防护模式,提高了“Z”型叠加煤柱区域采掘场所防护能力,增强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4 结论

(1)常村煤矿目前主采的2-3煤为弱冲击倾向性,21132工作面采深为410~656 m,分析研究认为,较小采深频发冲击地压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巷道布局造成的。

(2)冲击地压发生位置主要集中在21132工作面胶带运输巷,整条胶带运输巷处于煤柱区域,且冲击地压多发的区域为煤柱叠加(“Z”型煤柱)区域,确定了21132工作面位置诱发冲击地压主要为“Z”型叠加煤柱诱发型冲击地压。

(3)借助电磁辐射法和微震监测,时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预警,通过采取煤层预注水,结合钻孔卸压和爆破卸压等解危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冲击地压防治体系,最大限度防止了破坏性冲击地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窦林名,何秋学.冲击矿压防治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2]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3]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4]李晓璐,康立军,李宏艳,等.煤-岩组合体冲击倾向性三维数值试验分析[J].煤炭学报,2011,36(12):2064-2067.

[5]窦林明,何秋学.采矿地球物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姜耀东,赵毅鑫,刘文岗,等.煤岩冲击失稳的机理和实验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章梦涛,宋维源,潘一山.煤层注水预防冲击地压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10):69-72.

[8]苏承东,李化敏.深埋高应力巷道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6(S2):3840-3846.

Z已死,Z1当立! 第4篇

马力更强劲

前辈Xperia Z搭载的1.5GHz处理器绝不能说有任何惫懒之处,可Z1搭载的却是2.2GHz的骁龙800四核芯片!用一个字来形容:嗖!其特别功能包括为4K超高清视频和7.1虚拟环绕立体声进行编码和解码处理,游刃有余。再加上2GB的内存,更凸显其超智能手机的英雄本色。

拍照也疯狂

Z1是如此的好胜!除了其他安卓对手外,更是把决胜目标锁定诺基亚最著名的拍照神器Lumia1020。索尼自称Z1在拍照方面有三大神器傍身,1/2.3英寸大型Exmor RS积层型影像传感器、索尼G镜头以及移动版BIONZ影像处理器,自信程度不服不行。打开拍照App,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精彩的附带应用,选项设置选择比之前更为丰富。对焦……开拍!

似曾相识

Z1在某些方面还是沿袭了Xperia的纯正血统。例如5英寸1080p、441ppi屏幕,同样通过索尼最新的Triluminos特丽魅彩移动显示技术为用户带来了更加生动、清晰的视觉体验,此外手感也基本一样,机身用料与之前相同,采用整块铝材和两条Dragontail玻璃。它同样配有microSD卡槽提供最大64GB的拓展存储空间。

耐力和防水性能更强

老款Z的电池续航性能有些不敢恭维。不可思议的是,索尼竟然把Z1电池容量飙升至3000毫安!且防水性能更好!在1.5米深的水下随意呆个30分钟不在话下。当然,电池工作时间延长也是需要付出些许代价的,至少Z1的身板不如从前苗条。下月我们将会把Z1与扁平系列的LG G2和iPhone 5s放在一起做一次超级评测,想了解详情的童鞋请留意了。

Z1的全新

拍摄功能

Social Live

索尼精彩的拍摄App中最出色的功能是直接把实时拍摄的视频即时上传到Facebook主页。你可选择分享广播或仅做私人保存。输出视频的分辨率仅为240X360,但相机里仍然保存高清版本。

Info Eye

就像谷歌图像搜索Google Goggles一样,Info Eye能让你把手机指向某个物体的同时,让这个物体被“蜂巢思维”(集体智能)辨识出来。不同的是Goggles倾向于随机性,Info Eye则是更商业化的操作,当用户拍摄指定的地标建筑、红酒及书籍时,手机通过联网来显示相关介绍,帮助用户了解眼前信息。合作伙伴有亚马逊、TripAdvisor,Vivino等。这个功能实用性如何?不久后我们会告诉你答案。

Timeshift Burst

在这一模式下,Z1可以完美记录快门前后各1秒内共61帧图像,供用户从中选择最为满意的一张,便于抓拍一瞬即时的画面。这个功能我们已在三星Galaxy S4上领教过,虽然有些取巧,但也可算得上是较实用的吧。

就叫它G Pad Mini吧!

LG G PAD 8.3

和它的名字并不太相称,G Pad 8.3其实是一台平板电脑,且超越了目前最火的iPad Mini, 这将是全世界第一款全高清平板。G Pad因采用了8.3英寸的屏幕而得名,屏幕分辨率为1900x1200,像素密度达273ppi。搭载1.7GHz高通骁龙600四核处理器,运行Android 4.2.2系统不在话下。轻轻双击,就能开关屏幕,这种随意感很受欢迎。G Pad的外形做工都很入流,要是能兼容4G网络就更完美了。

尚未报价(预计今冬发售)

lg.com

井井有条

THE Q

搭载安卓系统的数码相机通常都有自己独到的App之类东西,例如你想用它来玩Skype时总有一款相机能满足你的愿望,可想要给朋友或恋人留下深刻印象那就难了。然而The Q机如其名,很潮很有新意,环形闪关灯围绕一个自动对焦的f/2.5镜头,还有9种炫彩机身颜色可选且防水,最适合邀约三五好友进行街拍了。此外,theQ支持3G网络,主打一键社交分享。相机自动为你上传相片到时尚的照片编辑和分享网站TheQ LAB,让你尽享简便的摄影社交之乐。

海外参考价 约1230元

theqcamera.com

数学课堂Wiki携手Z+Z 第5篇

1.Z+Z智能教育平台

由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及广州大学院士张景中先生研制开发的Z+Z智能教育平台, 是一种能够引用知识、运用知识、传播知识、学习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计算机软件平台。它由初中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等课程的知识平台组成, 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支持教师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多媒体课件的二次开发, 是一个便于在课堂演示教学和学生利用光盘进行个性化学习的知识平台。它以其智能化的制图功能、人本化的动画功能及简易化的操作功能, 在数学教学中显示其独特的魅力。 (如图1所示)

2.Wiki (维客) 网络平台

Wiki是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性软件, 它是一个开放、合作、平等的网络书写工具;一个支持快速检索、浏览、共建、共享和积累的百科词典;一个符合课改理念、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它适合网络环境下协作教学。 (如图2所示)

●●Z+Z和Wiki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及互补性

1.Z+Z智能教育平台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 智能的工具箱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无论用什么模式来教, 学生无论用什么方法来学, 他们都要画图和计算, 这些实践中有些部分是机械、重复的。Z+Z智能教育平台不仅是参考书、笔记本、计算器和教学资源库, 而且是智能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它的智能性、知识性和专业性, 能用简单的操作代替复杂的编程, 用普通的指令代替挖空心思的设计。

讲课时, 它使屏幕变成智能的黑板, 既能在课堂上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材料, 又能即兴写字画图以及计算、推导、实际测量、解方程等, 它还可以让图形变成动画, 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学生, 它还是预习、复习、完成作业以及动手实践的良师益友, 通过运动的图形、动态的测量与计算帮助理解,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2) 真切展示知识的表现环境

数学中有许多数量关系、空间的变换和运动的过程,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环境中, 教师只能讲一讲, 学生只能想一想。有了Z+Z智能教学平台之后, 过去许多可以想到而做不到的事, 现在可以演示、操作了。

例如, 可以任取一个平面截割正方体生成截面, 拖动平面了解从不同方位切割正方体产生的截面的形状;让正方体旋转或切成两块进行观察以及测量正方体异面直线的夹角等。以往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要通过实物设置具体情境比划讲解, 结果一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例如, 一个正方体的截面若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都很好理解, 而截面若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况就很难想象, 过去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活动来辅助理解, 但效果不佳;现在有了Z+Z智能教育平台后, 这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通过演示让学生真切感受截割的过程。

(3) 强大的教学资源库

Z+Z智能教育平台系列数学软件目前已经推出5种: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和初中代数。它们都是面向学科知识的通用平台, 中学教学需要的资源应有尽有。它的资源除了已有的现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外, 另一类是根据菜单命令用程序即时生成的, 如画各种立体图形 (柱、锥、点、旋转体以及5种正多面体, 空间的点、线、面) , 各种动态曲线 (函数曲线、参数曲线、极坐标曲线、二次方程曲线、过指定点列曲线等) 等。各种正多面体用鼠标一点便可以画出来, 还可以进行操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等, 这些操作用利用实物都是难以进行的。

2.Wiki平台在网络协作教学的应用优势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的相关技术, 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 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讨论、交互与合作, 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用作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平台, Wiki在开放共创共享等方面的特性, 使它在为师生搭建网络协作学习平台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 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围绕某一主题的知识共建, 发挥群体的优势, 实现学习活动中问题的解决, 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协作、学会学习;另外, 它还非常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3.Z+Z平台与WiKi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互补

由于Wiki系统本身的特点, 在理科中出现的大量的图形、公式与特殊符号, 系统都不予支持与认可。Wiki不具备有音视频、动画、图像处理等功能, 尤其是数学教学中计算、推导、数量关系和空间的变换和运动的过程, 都不能在Wiki上进行。而Z+Z强大的数学功能却可以完成这些任务。

Z+Z虽然可以给学生提供数学学习、探索、研究的平台, 可是缺乏合作交流的平台。Wiki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利用Wiki的协作性, 让它成为数学教学的互动平台。学生可以把在Z+Z上学习、探索、研究的结果经过一些处理放到Wiki上, 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实现范围更广和质量更高的学习。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往谈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大部分情况是运用某一种多媒体技术。这次尝试两种新型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运用, 是希望打破传统数学课堂的局限性。例如, 学生在课堂外的任何时间、地点, 利用Z+Z进行探索学习, 经过技术处理放到Wiki上与他人分享、交流。这一模式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机会和时间。

●●Wiki与Z+Z平台组合的应用模式

基于以上两种多媒体平台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互补性, 尝试运用协作式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应用。协作式教学策略是一种适合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又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教育策略。它要求学生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的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综合分析, 对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知识掌握运用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大有裨益。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 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 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目前网络上的协作学习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问题讨论模式;二是基于项目的小组合作模式。我选择了第二种协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1.明确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即学习的内容, 包括学习的主题和目标。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及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基础上, 尽量选择与现实生活相接近的学习任务,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明确的文字描述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利用Wiki发布, 可以让学生上课之前随时通过网站了解本次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做好课前的预习与准备工作。例如, 在“课题学习——吸烟危害”的教学中, 教学目标和任务是: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程度。

2.分解学习目标和任务, 建立学习小组

在确立学习的总目标和任务后, 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把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学习目标细化后, 确立学习小组。小组形成的方式有三种:第一, 自主选择, 由学生自由组合;第二, 教师分组, 由教师确定每个小组的成员;第三, 师生共同主导,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小组成员。在这次课题学习中, 主要是让学生自由组合,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原有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式来进行小幅度的调整, 尽量做到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又发挥他们在小组中的作用。

3.制订组内分工计划

小组成员确定后, 学生必须注册成Wiki成员。推荐一位组长, 由组长根据教师布置的各小组学习任务, 在Wiki创建词条。学生通过充分讨论, 制订组内每位成员的具体分工和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着, 由组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在组长的词条下建立小条目。该组成员可以邀请别组成员加入本小组, 也可以邀请浏览的网友加入本小组。版面与Word一样, 既可对本组的条目进行编辑、添加, 也可删除。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 主动、有选择地进行信息加工。这样, 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并预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主要是自主探索研究。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科目相比较更加抽象, 而Wiki平台只是文本平台, 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难点。此时, 运用Z+Z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止为动态、化繁琐为简明。例如, 在“课题学习——吸烟危害”的学习中, 各小组要将经过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提取、加工, 制作成各种统计图, 既繁琐又费时。而把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输入Z+Z的统计表格中, 同时根据需要复制一个或多个相同的统计表格, 在让这些表格转化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的统计图, 如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以往学生画统计图表需要很长的时间, 更何况要同时画出三个统计图。而利用Z+Z, 学生大约只要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三种统计图形, 熟练的学生几分钟就完成了, 作品既精美, 完成得又轻松。学生获得了较大的成就感, 节约出来的课堂时间还可以对统计图里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充分的讨论, 在网上浏览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 互相交流、评价, 为实现有效课堂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5.利用Wiki平台汇报学习、探究的成果

学生利用Z+Z自主探索研究或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后, 还需要与其他组的学生交流互动, 继续完善学习成果。学习小组成员根据Wiki上创建的词条, 分别把他们用Z+Z探索的学习成果放到Wiki的词条下, 每个小组的组员在网上可以看到每个同学所获得的探索成果。此时, Wiki充当了成果演示以及与他人分享成果的平台。例如, 在课题学习的课堂上, 每个小组选出做得最好的统计图表进行演示, 并由组长介绍自己组是对哪一问题进行统计的, 选择了什么样的统计图表来处理数据, 又从这些图表中获得了些什么样的信息。接着, 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将课题的问题进行量化处理, 解决了数学学习的问题后, 在课堂的结尾部分, 让数学回归生活, 学生根据分析的数据, 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6.总结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习内容的评价、对学习成果的评价等。在全部小组汇报完毕后, 我们可以采取组内互评、组间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在Wiki上阅读词条时就可以发表评论, 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计的评价标准进行量化评价。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这些工作可以利用Wiki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来完成。Wiki为师生、生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开放、平等、自由的平台, 这样的学习环境非常有利于学生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

=z的充要条件z∈R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z (z∈R) ,充要条件,应用

复数的性质中提到, 实数a (虚部为0的复数) 的共轭复数仍是a本身, 用数学式子可表示为:z¯=z的充要条件是z为实数.而课本中却没有相应的配套练习题, 换句话对上述命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仔细探究它在复数的证明、求复平面上点的轨迹以及实系数一元多项式的非实复根双双成对定理方面的作用, 却不可低估.

1 证明复数为实数问题

例1 已知2n个互不相等的复数z1, z2, …, z2n (n∈N) , 满足z1=z2=…=z2n=1.试证:z1z2z2n (z1-z2) (z2-z3) (z2n-z1) 为实数.

证明 因为

z1=z2=…=z2n=1,

所以z¯1=1z1z¯2=1z2z¯2n=1z2n.

令原式为z, 则

z¯=z¯1z¯2z¯2n (z¯1-z¯2) (z¯2-z¯3) (z¯2n-z¯1) =1z11z21z2n (1z1-1z2) (1z2-1z3) (1z2n-1z1) =z1z2z2n (z2-z1) (z3-z2) (z1-z2n) =z1z2z2n (z1-z2) (z2-z3) (z2n-z1) =z.

故根据z¯=z的充要条件, 知z为实数.

2 求点的轨迹的问题

例2 设复数z满足不等式1z+2z3, 求复平面上复数z对应的点M 的轨迹.

解 因为复数不能比较大小, 故可知z+2z是一个实数, 因而z+2zR, 即有z¯+2z¯=z+2z.整理后得

(z-z¯) (1-2|z|2) =0.

所以

z-z¯=01-2|z|2=0.

z=x+yi (x, y∈R) , 则有y=0或x2+y2=2.

y=0时, 已知的不等式可化为

1x+2x3, 解得1≤x≤2;

x2+y2=2时, 已知的不等式可化为

1≤2x≤3, 即1z+z¯3.

联立x2+y2=2, 解得12x2.

故点M所表示的轨迹是实轴上一条线段y=0 (1≤x≤2) , 或以原点为圆心, 以2为半径的圆x2+y2=2 (12x2) 上的一段弧.

3 证明实系数多项式的非实复根两两成对问题

例3 若实系数多项式f (x) 的一个非实的复根a, 那么a的共轭复数a¯也是f (x) 的根, 并且aa¯有同一重数.

证明 令

f (x) =a0xn+a1xn-1+…+an,

其中ai∈R, i=0, 1, 2, …, n, 由假设

a0an+a1an-1+…+an=0,

两边同取共轭复数, 得

a0an+a1an-1++an=0¯.

因为a0, a1, …, an, 0都是实数, 因而有

a0a¯n+a1a¯n-1++an=0,

a¯也是f (x) 的一个根.

由此可知多项式f (x) 能被多项式

g (x) = (x-a) (x-a¯) =x2- (x+a¯) x+aa¯

整除.由共轭复数的性质g (x) 的系数为实数, 所以f (x) =g (x) ·h (x) .此处h (x) 也是一个实系数多项式.

af (x) 的重根, 那么它一定是h (x) 的根, 因而根据方才所证明的, a¯也是h (x) 的一个根, 这样a¯也是f (x) 的实根, 重复运用这个推理方法, 容易看出, aa¯的重数相同.

参考文献

[1]刘仲奎, 杨永保, 等.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Z综合征 第7篇

在课改初期,也有教师补充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期望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数学课程标准对“相似三角形”没有补充以上内容,也没有公理化的要求,没有公理化的要求,就谈不上推理证明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单纯利用纸笔来“探究”是很难的,同时补充“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也是不妥当的,于是笔者尝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这一内容的教学。2 0 0 4年,笔者所在学校配置了“z+z”智能教育平台,并利用“z+z”的测量功能和动态功能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其步骤及要求具体如下。

1.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相似”的定义,而后呈现问题: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利用“z+z”软件任作两个三角形△ABC、△A′B′C′,使∠A=∠A′,∠B=∠B′。

学生们的方法会很多,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

3.出示问题:∠C=∠C′吗?为什么?能得到

的结论吗。

4.引导学生通过“z+z”的测量功能,测出AB、A C、B C、A′B′、A′C′、B′C′的值。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精确数位,包括线段的长与第6步中角的度量。正是由于任意选择,学生才会信服“z+z”实验平台的可靠性。

5.要求学生显示的值,并观察、比较,说出各自的发现。

学生各自测得的线段长不一样,但总有的结论。

6.测量∠A=∠A′=?、∠B=∠B′=?并在电脑上显示出来。结果的产生是不是在∠A=∠A′=?、∠B=∠B′=?才得到的?(即是不是∠A与∠A′,∠B与∠B′在特定值情况下得到的?)

7.如果改变这些角的大小(“z+z”仍保持∠A=∠A′,∠B=∠B′),还有的结论吗?

8.让学生分别拖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来改变∠A=∠A′与∠B=∠B′的值,观察三角形的形状变化、数值的变化(包括角的大小、线段的大小、比值的大小),引导学生根据定义归纳出判定方法一。

通过第8步的“拖动”,学生可以发现边的大小、角的大小、图形的形状都在变,包括的值也在变化,但总有。“z+z”的这种动态功能很好地说明了“一般性”,有利于学生从实验操作层面提炼出结论“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图)。

Z综合征 第8篇

有布线处见西蒙, 端到端处新革命!美国西蒙推出的全新的Z-MAX端到端网络布线解决方案, 突破了先前公认的RJ-45接口极限。这套革命性的6A铜缆系统包括6A类非屏蔽和屏蔽解决方案, 各种配置都可以保证提供业界最好的6A性能余量和最快的端接速度。

Z-MAX跳线

◆基于PCB (印刷电路板) 的RJ-45 Smart-Plug设计为超越的性能提供了精确调谐;

◆Zero-CrossTM端接工序完全消除了线对分叉或者线对交叉的情况;

◆后端的触点可以保持线对对称直到端接点, 并能释放线对张力, 确保卓越的性能一致性;

◆固定的前端触点能确保与模块完美匹配以消除传统端接方式中出现的性能变动性;

◆采用7类S/FTP多股软线作跳线, 使传输性能包括外部串扰都最佳;

◆瘦护套设计使得跳线可以在高密度环境中仍然可以紧密地并排放置;

◆悬臂式搭扣使得高密度环境中也有很好的接入性, 只需按住后面与护套相连的一端即可插拔;

◆可移除的彩色扣环可以为已连接好的跳线两端现场加色标。

Z-MAX信息模块

◆有6A屏蔽和非屏蔽两种;

◆与MAX系列兼容, 也有Keystone版本;

◆两侧清晰的线对色码和紧线束安装使得端接非常简便;

◆Zero-Cross端接模块和Z-TOOL端接流程的配合, 使得端接时间少于1分钟;

◆同一个模块在同一个面板可以支持平面和斜角两个方位安装;

◆彩色的模块定向前座使得屏蔽和非屏蔽模块都可以采用彩色标示, 方便用户识别;

◆紧凑并可侧面堆叠的设计成就了高密度, 且模块可以从面板前面或者后面穿过安装;

◆创新的色标系统含有语音、数据和额外空闲的标识, 易于辨别;

◆强劲的铰链可以保持固定多种线径的线缆;

◆Quick-GroundTM端接——不需要额外的步骤即可完成线缆和模块的接地连接。

Z-MAX配线架

◆高密度, 1U支持48口, 节省宝贵的机架和机柜空间;

◆放大字体的高清晰度端口标识;

◆轻便高强度的钢结构, 上有黑色末道漆和防刮伤/防褪色的端口标识, 持久耐用;

◆高灵活性——有平面和斜角两种配线架选项;

◆集成的Quick-GroundTM——配线架内配有传导条, 当Z-MAX模块接入时就自动完成了模块和配线架之间的接地连接。

Z-MAX集束线缆

◆适当的定位——扇形分束后每条腿上都标有标记以确保模块的适当定位;

◆采用高品质的Cat.6A F/UTP线缆;

◆使用屏蔽的Z-MAX模块, 由工厂端接和测试确保高性能;

◆每根集成的线缆都标有唯一的一个数字标识;

◆独特的分束器形成了最佳的线缆定位并避免了线缆交叉;

◆Quick-GroundTM——当Z-MAX模块插入配线架时就自动完成了接地连接。

欢迎加入西蒙Z-MAX革命!

网址:www.siemon.com.cn Email:info_china@siemon.com

“新品秀场”——您的产品直通车!

为了帮助广大产品厂商在第一时间, 最直接有效的将新产品呈现给最有效的关注群体, 我刊自2009年特别全力打造, 隆重推出的全彩栏目——“新品秀场”, 将会成为产品厂商最高效快捷的产品直通车!

已婚女人的“z”形生活 第9篇

离婚女人想怎么做,不用想另一半的感受。而我是说什么也不敢这样的,因为还有另一半在看着。我要注意另一半的感受,所以我不可能为所欲为。

于是,我有时候想离开一阵出去走一走,但是男人和孩子一反对就没戏了,也不是他们会拴住你的手脚,是自己的决心动摇了。离开自己,他们是不是吃不上穿不上,上班上幼儿园都会迟到呢?

有人劝我,你不在家,他们也会成长,而你会在脱离烟火的日子里做一做梦。我照着做了,狠狠心走了。回来后,我受到了儿子热烈的欢迎,但是他绷着脸,不说话。

我也不理会,快乐地做饭,打理家务。他发现了我有了比以前更好的状态。心安了,我的快乐也带动了全家的快乐。

已婚女人的生活是个“Z”字形,在事业和家庭生活之外,在一个奇妙的点上驻足一下,那是自己的一刻,那时候是没有琐碎家常的梦,醒了时再向前时会滋润一些。

已婚女人的梦也是一段段的,活给人一段,再有一点时间关照自己的内心,不然,不断付出的结果是更多的怨言。家的气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我并不主张已婚女人都定时离家出走。只是在很忙很累的时候,有没有过静下来,一个人出去坐一下的时候,有没有晚上不守在家里的时候。女孩时期做的事,偶尔温习一下,或者在小书房读一会书也是好的。偶尔不说话地沉思一会也是好的,适时沉默的女人是神秘、性感的。所以,自我的空间说大很大,要有很多思想做伴,说小很小,只要坐在里面休息。

Z型触指装配工艺改进 第10篇

高压开关设备中使用的Z型触指, 结构紧凑, 接触面均匀, 能有效解决瓣形触指导电面接触不均、导电性能不稳定等缺陷。Z型触指在一些国外的高压开关产品中被使用广泛, 其效果已得到很好的验证, 而我公司以前除在部分产品、小范围内中曾经使用过外, 在其他产品中尚未正式使用。目前鉴于Z型触指的结构紧凑, 接触面均匀, 导电性能良好等优势, 公司拟定在其他产品中使用该种触指。为保证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满足批量装配的需要, 需设计制造一套Z型触指的装配工装, 以满足Z型触指批量装配的使用要求。

2 问题提出及解决方法

因为Z型触指具有结构紧凑, 接触面均匀, 导电性能良好的优点, 某些高压输变电线路中的开关设备中使用的Z型触的闭合圆直径较大, 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利用弹簧的压紧力将多个触指压成一整圈后装入触指座中, 在装配时需要同时满足触指闭合圆尺寸和触指压紧状态的要求, 因而装配难度较大, 工作效率较低。设计本工装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从内外支撑面压紧触指保持触指的闭合圆尺寸和压紧状态、使触指顺利装入触指座中的Z型触指的装配工装。为了满足我公司产品的实际需要, 我们在分析已有触指装配工装的结构特点及其优缺点的基础上, 考虑Z型触指装配工装的通用性, 重新设计研发结构, 对工装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的研制步骤如下:

2.1 研究Z型触指装配工装的使用特点, 了解其装配性能, 分析其装配工艺。

2.2 针对不同产品所使用的Z型触指装配, 绘制工装零件图, 并进行三维造型。

2.3 结构特点:

本Z型触指的装配工装, 包括具有内、外两个环形挡沿的支架、通过两挡沿可拆装配于支架上的内、外支撑, 所述支架的内、外环形挡沿之间留有供外支撑插入的环形间隙, 所述外支撑具有外圆与外环形挡沿的环口插接配合的导向套, 所述内支撑具有与内环形挡沿的环口插接配合的柱面, 插配于支架上的内支撑的柱面外圆、外支撑的导向套外圆及内环形挡沿的顶面之间形成环槽形的Z型触指装配间隙。利用支架上的同轴内、外环形挡沿定位装配内、外支撑, 并使插配于支架上的内支撑的柱面外圆、外支撑的导向套外圆及内环形挡沿的顶面之间形成环槽形的Z型触指装配间隙, 在装配时将Z型触指及弹簧依次压入环槽形的装配间隙即可实现Z型触指的整圈结合, 由于工装的定位件全部采用插接配合, 在完成结合后的Z型触指可方便的从工装转移压入触指座中, 采用本装配工装装配整圈的Z形触指可保证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解决了装配困难。

3 实施

根据我们设计的Z型触指装配工装图, 进行工装制造。完成所有零件的加工工作后, 进行了工装的装配工作, 然后对工装进行了初步验证。

在工装的验证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a.内支撑在加工中发现缺口较大, 适当缩小了缺口的尺寸, 可以保证工装的性能。

b.触指用压紧弹簧, 弹性较大, 不容易压缩, 造成压触指时困难;

c.卡圈材质为铝, 较软, 弹性不够, 在装入导体座后出现不回弹现象, 起不到压紧触指的作用;

d.卡环为不锈钢, 加工较困难;

e.外支撑不锈钢板外圆尺寸与导体座内孔直径相同, 虽然有缺口, 但是由于0.5厚不锈钢板强度较大, 不容易压缩, 在装配触指时插入导体座较为困难;

f.外支撑座倒角较小, 容易在压触指时使触指镀银面。

发现问题后, 针对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a.适当缩小外支撑座内孔尺寸φ189和φ190, 使不锈钢板与其焊接后能够保证顺利插入导体座内;

b.将外支撑座内倒角, 由C0.5改为R2, 且在其与不锈钢板焊接后增加钳修工序, 将二者结合处打磨圆滑, 保证触指在装配时不至于划伤镀银面;

c.增大压头圆柱面上的缺口, 减轻了压头的重量, 且在缺口四边增加了较大的圆角, 方便装配者操作;

d.建议设计将卡圈的材质修改为不锈钢, 使卡圈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 在压入导体座内时可以回弹, 卡环的材质修改为铝合金, 既满足定位触指的作用, 又使加工变得相对容易, 且节约成本。

e.改良弹簧的性能, 使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经过以上改进, 在后来的验证过程中, 最初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 Z型触指装配工装以达到使用其进行批量装配, 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

4 结论

目前, 该种Z型触指装配工装已用于我公司部分产品中, 使用效果良好, 可以满足装配要求, 且省时省力, 方便快捷, 可以在今后其它产品的批量生产中使用。

摘要:高压开关设备中使用的Z型触指, 需设计制造一套Z型触指的装配工装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根据实际情况, 提出解决方法, 并进行了实施。此方法使用效果良好, 可以满足装配要求, 且省时省力, 方便快捷, 可以在今后其它产品的批量生产中使用。

关键词:热胀冷缩,挤压法,返修

参考文献

[1]关俊英.谈机械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 .[1]关俊英.谈机械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 .

[2]张全.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J].工具技术, 2007 (8) .[2]张全.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J].工具技术, 2007 (8)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Z综合征】相关文章:

撞击综合征05-19

肾综合征05-29

疲劳综合征05-29

月经综合征06-09

疼痛综合征06-18

皮肤综合征06-23

障碍综合征08-01

综合标准化综合标准05-15

复苏后综合征05-26

腕管综合征05-31

上一篇:多路径路由下一篇:乡村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