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迷范文

2024-08-03

智能手机迷范文(精选5篇)

智能手机迷 第1篇

“研究数据表明, 截至2013年, 全球移动数据流量每年都将增加一倍。到2011年, 数据流量将超过语音流量。当互联网开始移动时, 它也就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了。”

——Vikram Saksena

今天, 很少有人在离开家时不带手机, 就像不忘带钱包和钥匙一样。

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热情引发了新一轮的创新热潮, 其目的是充分利用装在我们口袋中的这个“强大电脑”。这对电信业非常有利, 但每一个新应用的流行都会给移动网络增加额外负担, 而且不会带来任何收入。

对此, 有些人主张按照传统方式来扩容, 比如在“愚钝”的通信网络上扩充“非智能管道”, 这对运营商来说是最糟糕的选择。这样所付出的成本将造成运营商的利润缩水, 其结果是将电信运营商边缘化, 而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手机制造商和应用内容提供商将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苹果的“意识占有率”

前不久, 我上中学的女儿跟我说, 她想要一部iPhone手机。其原因是, 她认为iPhone给她提供的服务比以前她用的at&t定制手机要好。但她并不知道iPhone其实用的也是at&t的网络, 因为她已将i Phone与她的iPod看作是同样的设备——一台纯粹的“苹果”终端。

众所周知, at&t与苹果达成的iPhone独家合作, 为前者带来了巨大利润, 但同时也带来了重大挑战, 即无法在用户中保持核心地位。

智能网络是电信运营商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苹果率先推出了应用商店, 使用户可以在网上下载应用程序, 并绕过电信运营商环节, 其它智能手机厂商也效仿这一概念。而电信运营商则希望回到原来的合作关系, 将一些智能手机应用商店融入自己品牌的网络商店中。

同时他们也希望, 智能网络能够根据客户的行为、地点及使用的手机品牌等提供更多商业机会。而这些分析数据还可以帮助软件开发商进一步改进产品, 以此提升价值。更重要的是, 拥有智能的运营网络还可以使那些应用程序无法被复制。

分散式智能

我们希望电信运营商创造分散式的智能网络。一个在边缘具有智能的网络在建设和运营方面的成本会更低, 但却能带来更好的使用效果。通过改造网络进行流量管理还可以带来一种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与其在基站中接收一个个流媒体数据、语音或视频, 然后再把所有数据发送到网络中心整理, 还不如采取更为有效的做法, 即在网络边缘对流量进行分析, 然后直接发送到目的地, 无需将其发送至核心网。从网络边缘卸载数据可以增强网络使用效果, 而且无需大幅扩充核心网的容量。

在当今传统互联网上, 内容提供商很清楚他们的内容是通过PC或Mac电脑浏览的, 但如果采用移动互联网的设备就更加多样化。一种分散式的智能网络可以通过来自用户手机的参数进行分析, 进而调整速率, 为该用户创建一个优化的屏幕分辨率。该网络还可以为用户定制内容, 或插入用户同意接受的广告。

智能网络会了解很多关于用户的信息, 比如他们用移动设备做过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做的等等, 利用这些信息在网络边缘缓存一些数据或视频, 然后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快速提供, 这同样能够减少网络核心容量的负载。

贴身服务

移动设备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意味着即使人们使用同一款手机, 习惯也会大不相同。一直以来, 我认为用手机编辑DVR的功能是多余的, 直到我遇到一个人, 他为我描述了这个功能对他如何重要。他经常出差, 回家后常常忘记编辑他的DVR, 而这项服务可以使他的手机与家里的电视相连, 他认为这个功能非常有用。

因此, 对于提供三重播放服务的运营商而言, 这一应用将能够建立客户的忠诚度, 一个足球迷可能愿意用家里的高清电视观看比赛, 并希望将比赛的精彩镜头发送到他的智能手机。

智能网络则能够以不同方式、针对不同屏幕对内容打包, 这不仅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竞争优势, 还有可能带来新的收入来源。

移动安全

电信运营商应该在网络中加入分散式智能, 因为这样不仅节省资金, 还可以改进服务, 但智能网络还存在一个争议问题, 即移动安全性。

移动网络的安全需要智能网络跟踪并隔离病毒以及其它旨在攻击移动智能设备漏洞的恶意软件。电脑可以下载防病毒软件或其它程序来保护自己, 即使感染病毒也会被清除。但移动设备本身不具备这种能力, 只能依赖网络提供的“清洁管道”, 保护它们不受恶意软件的侵害。

现在, 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P2P服务, 如视频共享。此外, 移动设备的多样化以及移动网络上的各种应用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有效的做法是将流量交换到网络边缘, 而不是让所有流量都集中到分组核心网运行。流量分散不仅能够节省回程网络的容量, 还能使电信运营商在一个扁平的网络层次上使用同一智能网络设备处理多个任务。

手机迷老爸作文 第2篇

我家有个手机迷,那就是我的老爸。他上厕所时玩手机,有空时玩,遇到红灯时还玩。别不信,不信的话就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记得那一天,老爸在家休息。他一起床便悠然自得地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当我醒来的时候,我的肚子突然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于是,我便大声喊道:“老爸,我肚子饿了,你快点帮我做早饭。”说完后,我便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准备吃早饭。可谁知,当我起床去看早饭又没有烧好时,我傻眼了:老爸居然还没有给我烧早饭,而是一直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在我再三地催促下,老爸终于肯给我烧早饭了。可早饭刚下了锅了以后,老爸又急急忙忙地跑回来玩手机了。过去了半个小时,我便催促老爸快点去看一下,可他不肯,我只好自己去了。当我揭开锅盖时,大吃一惊:烧好的蛋炒饭已经焦掉了。老爸迫不得已,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去给我烧早饭。当我在吃早饭时,老爸便又坐在沙发上玩起手机来,他入迷得连我在叫他帮我收拾碗筷他也没有听见我又只好自己去收拾碗筷,而后又把他们洗掉。

我家的“手机迷”老爸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爸爸是个手机迷 第3篇

爸爸是个手机迷,他很喜欢关注汽车和钓鱼的信息。下班一到家,只要没有事情,爸爸就会拿起iPad,跷起二郎腿,躺在沙发上玩起来,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有时拿个东西还要妈妈或者我帮忙。

爸爸不仅迷恋iPad、手机,还很喜欢看电视。每次我弹钢琴的时候,妈妈不让他在客厅里看手机、玩iPad的时候,他就偷偷躲到房间里去看电视。澡也不洗就躺在床上,很舒服、悠闲的样子。有时爸爸看电视还会看到晚上12点才睡觉,爸爸真像一个离了电视睡不着觉的人。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迷恋手机、爱看电视的爸爸。

指导老师/吴丹婷 发稿/沙群

妈妈揭秘创作过程:朱沈依依刚开始学习写作文,这篇是她的处女作。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是要写一个熟悉的人时,她第一反应说要写爸爸。可写爸爸什么呢?她虚心地请教了我。我问她:“你觉得爸爸有什么特点?”她思索了一会儿说:“爸爸是个爱钓鱼的人,也是一个爱玩手机的人。”“你从哪些事看出来的呢?” “爸爸一回家就看手机,有时连等红绿灯都要看一下手机……”她滔滔不绝地描述着。“说得很好,那就用你的笔写下爸爸的这个特点吧!”于是,她不一会儿就写好了这篇作文。写完后,她还大声读了一遍,看着本子上这么多字的作文,她非常有成就感。

智能手机:加速手机媒介化进程 第4篇

1.1 定义

智能手机 (Smartphone) 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 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 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 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

智能手机常常和功能手机 (Feature phone) 进行比较, 虽然功能手机也具备安装JAVA应用程序等功能, 但其操作友好性、运行效率及对系统资源的操作都比智能手机差很多。

1.2 主要功能

智能手机具有以下一些主要功能, 包括:具备普通手机的全部功能, 能够进行正常的通话, 收发短信等手机功能的应用;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具有PDA的功能, 包括PIM (个人信息管理) 、日程记事、任务安排、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等;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 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 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得到无限扩展;人性化, 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机器功能;扩展性能强, 支持第三方软件等等。

1.3 基本硬件配置

智能手机不仅要支持打电话、发短信, 还要处理音频、视频, 支持多任务处理, 所以一颗功能强大、低功耗、具有多媒体处理能力的芯片必不可少。它更是一个可扩展的终端平台, 其上可应用的软件数量庞大, 这需要机身自带的存储空间和可扩展的存储空间来满足这一需求。

同时, 大面积触摸显示屏、高像素摄像头、大容量电池、无线网络接入、GPS、多种传感器等等, 也已成为智能手机的基本配置。

1.4 用户及使用情况简介

目前, 全球手机为40亿部, 其中智能手机占比越来越大, 已达27%, 数量达到10.8亿部。30亿手机具有收发短信功能。2011年, 50%的本地搜索来自于手机等移动设备, 86%的手机用户在看电视的时候使用手机, 2亿用户通过手机使用Facebook;61%的用户玩游戏;55%用户看天气预报。

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 手机用户包括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庞大, 业务活跃度高, 用户对手机及其业务的依赖程度也非常高。

2 智能手机——新型电子媒介

2.1 第五媒介

随着手机功能的扩展, 它已由最初的单一的双向语音通信工具, 变成了人们随时随地获取、接收、传送信息的工具, 特别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进入3G时代后, 多媒体内容、高效传输速率、高互动性的移动增值业务不断丰富, 衍生出手机电视、手机报、手机广播、微博、手机阅读、上网浏览等应用, 手机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资讯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方式, 手机可以被人们拿来听音乐、看小说、读新闻、看电视, 而且由于智能手机终端的性能不断提高, 集成了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功能, 其用户体验良好度不断提升, 应用可以不断丰富完善, 还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扩展, 用户对其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可以说, 智能手机早已超越通信功能, 开始扮演传播信息和文化娱乐的新角色, 它的传媒工具特性凸现出来, 它已不再是通信工具, 而成为第五媒介, 同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相互补充。有学者已提出:“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 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 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 以定向为传播目的, 以即时为传播效果, 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

手机的人机互动、实时、随身携带、个性化等特征, 让移动通话工具成为满足人际联系需要的首选, 智能手机对娱乐数码设备功能的集成、丰富的应用让它又增强了对用户的黏着, 智能手机的这一核心特征还在进一步增强, 这加强了其作为新媒介的竞争地位。当人们对媒介渠道的选择日趋多元化时, 选择具有了相对诸多媒介的稀缺价值, 手机成为其中最具有吸引人们选择的竞争力, 可以说, 第五媒介的核心特征是对用户的黏着度, 而且非别的媒介可比。传统的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甚至互联网都必须寻求与手机媒介合作, 第五媒介的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内容制作等正在形成产业集群, 各类媒介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积极效应使媒介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总量增大, 媒介生态系统必将发生系统而深刻的变化。

2.2 媒介特点与业务形态

“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 都是一种补救措施, 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这就是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手机媒介作为一种后起之秀, 有着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传播特征。

(1) 高度的便携性。手机机身越来越小巧, 重量越来越轻, 人们出行随身携带, 几乎成为必需品。

(2) 广泛且迅速的交互性。手机的信息传播不是单向的, 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传播, 和互联网结合起来, 有着极强的广泛性、交互性。

(3) 传播快捷, 更新速度快。手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限制因素少, 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时效性。

(4) 用户群大, 受众资源丰富。截至今年5月底, 我国手机用户总数突破了9亿, 3G网络、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成为推动手机用户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 其中手机网民约为3亿, 智能终端和手机上网的数量已经超越了笔记本和固定PC机上网的数量。

(5) 手机还是信息采集工具。手机用户可以是信息的传播对象, 同时又可以是传播主题, 和互联网结合起来, 用户可以及时发布信息。

(6) 强大的内容整合性, 融合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7) 定向性。传统大众传播是面向不确定的广大受众传播的, 信息发送给谁、是否成功接收都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而手机信息传播是点对点、点对多点, 每一条信息的传播都是有针对性的具体传播过程, 信息发送给谁, 是否发送成功, 都可以做出判断。

(8) 私密性。手机是一种贴身媒体, 用户在选择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体形式时免受外界干扰。

所以人们常说, 它比报纸更生动、比广播更丰富、比电视更易携、比电脑更普及, 相比传统媒介, 它所具有的传播优势非常明显。

在新闻、信息传播中, 有以下一些手机业务, 凸显其媒体性:

(1) 手机短信、彩信:用户可以通过短信或彩信发送、传递新闻信息, 具有人际传播的特点。此外, 还可以评论、点播节目、提供新闻线索等等, 也是受众参与新闻传播的一种方式, 较之传统媒介, 其互动性优势凸显;

(2) 手机上网:智能手机用户可以通过3G网络或者无线热点进行上网, 浏览网页内容、阅读最新新闻动态等等;

(3) 手机报:手机报一种是彩信手机报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传统纸媒, 就是报纸通过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 用户可以离线观看。另一种是WAP网站浏览模式, 类似于上网浏览的方式。

(4) 手机电视: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流媒体视频功能的手机电视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业务。

(5) 微博:微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

2.3 文化特征

无论从什么意义上看, 文化总是和传播密不可分, 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文化史家把文化传播的漫长历史做了精致的分期。大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口传文化阶段、印刷文化阶段和电子文化阶段。在口传文化阶段, 面对面的在场交流形式与语境, 既使得交流是双向互动的, 又使得传统的权威得以维持;印刷文化阶段, 信息不再依赖于在场, 它贮存在可移动的媒介 (印刷物) 中, 使得不在场的交流成为可能。印刷文化出现, 在跨越时空限制的同时, 也动摇了传统的权威。由于读者和作者不在同一时空里, 阅读活动较之于面对面交流, 更加带有批判、怀疑和“改写”原本的倾向。

本世纪电子媒介的出现, 特别是第五媒介的出现, 是人类文化传播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革命, 它可以跨越时空限制, 信息传播瞬息万里, 地球上的重大事件借助电子传媒已实现了同步化, 空间距离和时间差异不复存在, 它又使得交流是双向互动的, 它的受众极大, 受众本身又是传播者、参与者, 传播的信息是海量的、多媒体化的。

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 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也改变了文化自身的形态, 甚至改变了生存于其中的人类生活。我们所居住的地球, 好像是一个“地球村”, 因为新媒体同步化、互动性等性质, 使人类结成了一个密切相互作用、无法静居独处的、紧密的小社区, 人类似乎进入一个更高层次上的重新部落化过程。毫无疑问, 古往今来, 没有一种传播媒介像电子媒介这样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

2.4 对用户受众的作用力

新媒介对受众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媒介增加受众的参与度, 模糊受传双方角色, 受众也是信息传播与发布方, 人人皆媒体, 进入了“全民记者”的时代;提高了受众的信息选择权, 信息来源不再是用来的几个权威性的声音, 变得非常丰富, 来自众多平等的声音;由于新媒介本身自产生起就有的商业化和娱乐化思维方式, 工作与娱乐的界限也变得模糊, 工作与生活也越来融合在一起, 人们通过新媒介形成社会关系、建立新身份并发展新文化, 受众有意无意受到媒介的文化形态的影响, 信息形态、娱乐形态甚至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同质化倾向日益明显。

2.5 需要思考的问题

手机媒体正在改变现有的传播格局, 形成新的交流环境, 媒体生态走向复杂, 传播主体趋向多元, 用户分化相对明显, 这些均冲击舆论调控机制, 容易出现不良信息传播、侵犯个人隐私、破坏信息安全等问题, 社会控制力被弱化。

(1) 信息传播盲目, 大众行为成熟度有待提高。受众普遍参与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 但信息发源端不便于详查, 很多行为带有很强的随意性。

(2) 信息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 易造成混乱。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和准确性待查, 加上手机传播功能的强大, 快速传播且范围极广, 造成信息控制难度大。

(3)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界限模糊。手机拍摄的便利性, 加上实时传播、分享等功能, 易造成个人隐私受到侵犯。

(4) 碎片化、商业化、娱乐化思维方式。新媒介自产生起就有很强的商业化和娱乐化思维方式, 在信息海量、存在大量信息垃圾的情况下, 原来更加系统化、深刻的思维方式, 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3 结语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指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不是各个时代传播的内容, 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 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智能手机的硬件配置越来越精良, 功能越来越强大, 可以对外部世界感知并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分享与接收, 更有着极好的可扩展性, 终端技术有效结合无线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使得手机媒介化优势进一步凸显, 加速了手机媒体化进程, 进一步确立手机第五媒体的特质。它的出现, 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 而且深刻地影响到文化传播的方式, 也改变了文化自身的形态, 甚至改变了生存于其中的人类生活。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商务印书馆, 2000

[2]贾楠.3G时代手机媒体的优势与前景[J].新闻爱好者, 2011 (3)

手机迷妈妈作文 第5篇

我妈妈最近呀,迷上了手机,简直就成了个手机狂。怎么,还不信?现在我来给你们讲一讲吧!

记得有一次我去同学家玩儿,我记得妈妈那天不上班,会一直在家,所以我也就没有带钥匙。可是等我回到家的时候,敲门好几遍,就是没有反应。我心里疑问重重,不对呀,妈妈今天不上班,能跑哪儿去?但是无论怎么敲门,就是没有人来开。我灵机一动,叫旁边的路人打个电话,看看妈妈在哪里。一个老奶奶帮了我的忙,打了个电话,这时候妈妈才开门,我可生气了,气冲冲地对妈妈说:“你在家,为什么不开门啊?”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我在家里玩手机,听歌啦,没听见声音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智能手机迷】相关文章:

智能手机视频05-14

智能手机平台05-24

智能手机应用06-15

智能手机系统06-24

影像智能手机07-05

双智能手机09-10

智能手机安全问题05-14

智能手机产业洗牌09-03

智能手机取证应用09-19

智能手机论文题目04-02

上一篇:通信网络安全与维护下一篇:内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