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型人才范文

2024-07-26

互通型人才范文(精选3篇)

互通型人才 第1篇

1 闽台茶产业职业技术教育深度合作的意义

1.1 有利于实现闽台职业教育的优势互补

改革开放以来闽台两岸的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不同且各具优势。通过闽台茶产业互通型人才培养合作, 一方面可以促进茶产业职业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经验的交流, 积极推动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 教育工作者及在校学生可以获得互派教学、相互学习与培训的机会, 掌握教学技能、现场了解闽台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两岸教育资源, 相互引进原版教材和师资, 教师与学生间可更好地进行交流, 结成紧密型的合作关系, 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另一方面, 两岸人才互通培养模式可加强两岸文化和教育深入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优势互补, 实现双赢, 共同培养能够适应茶产业全球化发展的新型人才, 为中华民族茶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两岸教育交流与互动也是沟通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民族感情的纽带和桥梁, 是推动、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渠道之一。

1.2 有利于提升闽台茶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福建在茶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经验、监管与人员管理方面尚存在着一定不足。我国台湾地区茶产业国际市场相对更加开放, 因此在市场国际化方面积累了比福建更多的经验和人才, 通过两岸茶产业互通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两岸国际市场的合作、有助于两岸茶产业海外投资合作、有助于福建茶叶市场的国际化。借鉴台湾茶产业开发模式, 并根据国际市场发展趋势进一步整合两岸茶叶科技、茶叶科研、茶文化创意与茶产业观光旅游等一流机构全产业链开发, 从而提升闽台茶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3 有利于为推动两岸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由于闽台在茶产业在结构上各有特色与优势, 随着两岸茶产业合作的深入, 使两岸的产业发展更加紧密, 在两岸的合资茶企业以及各自到对方投资的独资茶企业数量、规模都将增加, 茶叶市场的基础来自企业的生产力, 尤其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两岸茶产业互通型人才的培养可为闽台茶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 从而有助于产生茶产业集聚效应。

2 闽台茶产业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的途径与模式探讨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核心区, 以茶产业为纽带闽台经济进入了实质性合作与互动发展阶段, 对“互通型”高技能茶叶专业人才数量的需求及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闽台茶专业职业教育合作途径与模式处于探索中求发展阶段, 本文通过分析并总结现状提出以下几种模式以促进闽台茶产业职教合作。

2.1 闽台高校间茶专业职业教育深入合作对接模式

近年来,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随着两岸间茶文化交流次数与形式进一步增多, 闽台高校间茶专业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模式趋向多样化。一是, 两岸茶专业院校间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与台湾大同技术学院间进行互派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与交流为例, 由此加强两岸间茶专业知识与文化的深入交流, 进一步探讨闽台茶文化间的传承与创新, 将福建茶文化优良的传统理念与技术更加深入地渗透至台湾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同时, 将来自台湾的近现代较为新颖优良的茶文化理念、茶树品种、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加工设备、包装设计、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等引入福建甚至推广至全国。如近些年由台湾蔡荣章教授创立“讲究无我并不分尊卑”的茶会形式——无我茶会, 目前在国内得到较好较快发展。二是, 两岸茶专业院校间学生进行联合培养与交流, 如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与台湾大同技术学院、大汉技术学院等多校合作, 互派交流生到校进行为期一学期或者一年的专业课学习交流, 并按两校合作要求互相认证交流学习期间的学分体系, 更好地实现闽台两岸茶专业职业教育校校合作培养模式。三是, 通过闽台两岸互派茶专业教育专家进一步深入职业教育的第一线, 如以开展专题讲座或论谈的形式, 将国内外最前沿的理念与技术渗入到两岸茶职业教育中, 进一步拓展茶专业职业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四是, 通过闽台两岸高校间茶文化竞技与交流等茶事活动的举办, 加强两岸茶专业人员间的互动与交流, 尤其是加强闽台两岸高校间学生交流, 进一步实现茶专业职业教育高校间培养模式对接的可持续性发展。

2.2 闽台校校企茶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所谓校校企茶专业人才培养是指“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和“台资企业”的三方合作关系。以福建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台湾大同技术学院及台资天福集团、天仁集团合作为代表。合作三方的职责义务为三方共同培养, 学制为三学年。学生在漳州科技学院学习一学年半, 在台湾大同技术学院学习半年, 第三年在台资天福集团、天仁集团等企业毕业实习。

采取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 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在课程结构与内容设置上, 闽台两岸茶专业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实地调研, 咨询业内人士的专业建议, 在开设的课程方面, 要求在基本与传统的茶专业课程保持一致的基础上, 进一步突出两岸高校间茶专业的教育特色, 从而实现知识与教育模式的互通。

突出实践教学模式, 重点强调实践培养特色。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让学生真正从课堂中吸收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艺, 闽台两岸茶专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从学时安排、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与设备投入等多方面入手, 全力打造科学高效实践教学, 使实践课程更加贴近生产, 保证茶专业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如漳州科技职业学院近年针对茶专业职业教育, 投入大量资金陆续建成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实训基地及茶文化实训与推广实训基地并获评为福建省级财政支持项目与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师资建设方面, 两岸从事茶专业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除应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外更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 使其能在实践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提升实践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的硬件设备配套方面, 两岸高校应投入大量资金为实践教学配备精良的仪器与设备, 同时台资合作企业提供充足的配套学习工位, 注重现代化的多种教学手段应用, 实现课堂与岗位的“零对接”。

2.3 茶产业职业资格技能证照互通认证

职业资格鉴定是保障从业人员职业资质的重要手段, 应充分发挥人才考核与鉴定的作用, 使其成为衡量职业技能人才是否优秀的重要评价依据。目前, 闽台茶产业职业资格技能证照认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 如闽台两岸茶产业专业证照都从制茶、评茶、茶艺三方面进行相关认证, 发证单位虽不同但报名与认证要求大致相同。从茶产业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认证流程上总结, 无论台湾还是祖国大陆相关证照均涉及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 (台湾称学科与术科考试) 两方面内容, 认证理念一致, 均为从实际出发服务于两岸茶产业发展。

随着两岸茶产业的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闽台茶产业职业资格技能证照的认证工作相互影响与渗透。如台湾自1975年开始举办各式茶类的比赛, 俗称比赛茶。随着比赛茶制度日渐成熟、参加茶样数量年年增加及初审人员培训不易等因素, 故我国台湾地区自2016年开始采取大陆评茶员资格认证制度, 台湾茶业改良场推出初级评茶员证照, 其后规划有中级、中高级、高级及特级评茶员。由此可见, 通过近年闽台两岸茶产业交流合作、台湾选派大批量茶专业人员来闽培训学习以及考取相关证照, 将祖国大陆较为完善的茶专业职业资格技能证照认证体系渗透至我国台湾地区相关证照的认证体系中, 为两岸证照互通认证打下良好基础。

3 结语

闽台同文同种, 教育传统一脉相承。闽台两岸茶产业拥有广阔的交流与合作空间, 相信以上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互通, 必将有助于实现两岸在茶产业互通型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摘要:闽台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具优势, 通过研究两岸茶产业对接职业技术教育深度合作的意义与现状, 进一步提出互通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高等职业院校间深入合作、校校企合作及两岸茶产业职业资格技能证照互通认证等培养模式探讨与实施, 进一步实现两岸茶产业职业教育优势互补, 全面提升闽台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闽台茶产业,职业教育,互通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金道.两岸高校对口交流合作的可能性与心理需求——以嘉应学院、台湾美和技术学院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 2010.

[2]刘小芹.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两岸高职 (技职) 院校教育合作的路径探索[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6) .

[3]吴跃平.两岸高职教育主要特色分析及其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6) .

[4]张向前, 银丽萍.两岸四地创新型人才战略合作与中华区域自主创新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17) .

[5]柯原.论两岸证券投资互通型人才培养模式[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3) .

[6]丰翔, 张艳英, 苏颖宏.闽台校校企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探讨[J].金融经济, 2014 (16) .

[7]张如意, 徐大真.台湾地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14 (8) .

[8]刘宇峰.“一带一路”战略下闽台茶产业合作发展策略[J].台湾农业探索, 2015 (6) .

[9]林景沛.闽台产业合作的新契机及重点推进领域[J].福建金融, 2016 (1) .

[10]管曦.闽台茶产业合作前景展望[J].茶叶科学技术, 2005 (3) .

互通型人才 第2篇

吴卫东

(江汉大学商学院旅游系)

摘要: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出现一方面饭店企业虚位以待却招聘不到优秀学生,另一方面,众多饭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遭遇求职困难而纷纷改行的尴尬局面。本文从教学角度分析认为,创业型饭店管理人才培养呼唤创业型教师。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饭店管理人才教师

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在1988年10月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创业教育已是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中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始见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一.创业型人才的内涵与创业教育

创业型人才是指能在社会和生产实践过程中把知识、科技创新的成果物化为一种新产品、新服务,开发出一种新的市场需求,创造出一种新的工作岗位,乃至创建出一种新的企业的人才。

创业型人才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崇高的理想与抱负、事业心、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2)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助人为乐;(3)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4)顽强的意志与毅力、乐观豁达不怕挫折、自强不息、不断学习;

(5)善于在认知中强化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处处表现出积极主动,敢于拼搏,勇于进取;(6)善于胜任各种职业角色,面对现实,适应力强;(7)敢想敢做、不怕风险,既有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又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合作精神和感召力,能在实践中逐步锻炼成企业的领袖人物。创业型人才除具备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和素质外,还要兼有生产者、管理者、发明家和社会活动家角色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

创业教育在美国亦称为 “企业家教育”,是指提供人们以概念和技能,辨

别他人忽略的机会,具备洞察力、自我评估能力和知识技能,在他人犹豫不决时果断地行动的过程。它包括机会辨识、面对冒险时的资源调度以及进行商业冒险诸方面的教育。同时,它也包括商业管理运作过程中的教育,例如商业计划、资本开发、市场营销和资金流动分析等。

创业教育的内涵具有三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首先,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第二,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质;第三,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社会变革的参与者。这三者是层层递进、互为因果、逐步深入的。

二.饭店管理创业教育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饭店管理行业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行业,这种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饭店行业的实用性,比如是否有一种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二是对于饭店单位的实用性,即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三是对于具体职业或岗位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等是否满足职业或岗位的要求。结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饭店管理创业教育应该涵盖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从事饭店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意识等基本知识教育;二是进行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创造性、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坚韧性、意志与毅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人际关系与合作精神和感召力等创业品质教育。

然而,在我们实际的饭店管理教学实践中,在饭店管理创业教育中师资方面存在多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

1.饭店管理专业师资条件差。由于开办饭店管理专业进入门槛低,受利益驱动,许多大专院校、职业高中、中专纷纷开办饭店管理(旅游)专业。许多院校缺乏应有的师资和教学经验,教学设施相对落后,软、硬件都不符合现代饭店管理教育的标准。同时许多教师缺少专业素质,既未受过正规、系统的饭店管理专业教育,也未受过岗前专业培训,又无饭店管理实际工作经验,只能照本宣科、因书施教,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缺乏针对性,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很难适应饭店业发展需要。偶尔有一些科班出身的青年教师又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或认为从事饭店管理专业教学无前途而转行。培养创业型饭店管理人才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从事饭店管理行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意识,同时还应具备创业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而现实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全面具备上述基本素质。

2.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责任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合作精神等创业品质教育。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辅导员制(很多由高年级同学担任),一个辅导员要管几个班级(甚至年级),任务很重;专业教师平时不坐班,负责专业课程的讲授,往往上课来,下课走,课余时间跟同学们沟通很少。因此这样一来,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几乎成为空白。

3.教师对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专业认识不清。目前众多院校培养的目标是饭店管理人才,而饭店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必须从基层服务做起。高校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更注重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意识的培养。很多教师认为服务人员应该是职业中专、职业学校的学生去做的事情,大学生应该更多地学习理论知识,饭店管理专业的特殊性造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方面赶不上硕士,动手能力、技能、服务意识赶不上职业中专生,培养的学生不被市场认可,结果难以就业,更谈不上自己创业。教师对培养目标不明确还表现在其言谈举止中有意无意透露出对“服务”的轻视,这种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对专业失望。

4.教师不安心于教学,教学内容、方法陈旧。高校人才济济,教师岗位竞争也相当激烈,这样让很多教师一方面要忙着去读硕士、博士,一方面还要搞科研、写文章以便顺顺利利地评上副教授、教授。高校对教师的学位、科研、职称的看重甚于讲课的好坏,这就必然让教师将重心转移到学位、科研和职称上,有些教师上课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精神,讲课不看对象,上课缺乏激情,教学方法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效果不理想,更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反感。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和教师的原因,有些应该开设的课程,因为无教师能胜任而停开,而有些可开可不开或课时可减少的课程因教师工作量问题不得不将就着开设,出现因人设课的现象。

三.培养创业型饭店管理教师的思考

1.教师要进一步树立创业教育的观念。在创业型饭店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很重要。教师要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必备的创业素质,在教学中须懂得实施创新教育的艺术和方法,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的授受型、忽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

进取、自由探索、不断完善,鼓励学生勤于思考、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在教学中“标新立异”、敢于求新,需要在教学中构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改革中应结合学科教学规律和饭店管理专业学生特点,更多采用研讨式、启发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精神、主体意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关心教学目标的实施和实现,关心教学过程的发展和完善,进而体验到实现教学目标的乐趣,从而自觉参与到饭店管理创业活动中去。

2.加强对饭店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培养,加强饭店管理创业教材的建设。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没有太多的经验和方法可循,更缺乏有专门的创业导师和系统的创业教材,如果缺乏科学的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容易出现急功近利、流于形式、层次低等问题。针对目前饭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都必须尽快加强对饭店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以及饭店管理创业教材的建设。

加快对教师知识、技能的培训培养,改变因人设课的现象,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对课程设置从“刚性”向“柔性”的改革,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在创业教育中完善学生创业所需知识结构的关键。一般来说,创业者的知识结构分为三种类型: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因此首先要加强饭店管理学科与其它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根据创业型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的要求,我们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突出针对性、适应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知识以够用为度,应精减内容,满足学生学以致用、掌握一技之长的需求;在课程的安排上对传统饭店管理类课程进行改造,鼓励教师编写特色课程教材;教学组织上注重教学实效,大幅度增加实践内容,并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与饭店产业发展相联系,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新的饭店管理创业带头人。

加快对教师知识、技能的培训培养,还应打破自我封闭的格局,加强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要在各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合作企业和有关单位聘请有关专家、有经验的一线饭店管理行业技术能手和学有所长的教师组成相对稳定的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定期与教师与学生学习交流。安排教师到饭店企业一线

亲临学习,积极进行创业师资的培训和创业教材的编写,要积极鼓励饭店管理专业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学习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饭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深入了解饭店企业实际情况和听取教材委员会的编写意见的基础上,自编适合饭店管理专业的教材。积极进行交流总结、探索完善,形成一个创业教育的整体优势,开拓创业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新局面,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指导的科学性。

3.改革对教师的考评方式。改革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方法,尽快建立一个相对科学的教师考评体系,综合考评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卫东论旅游企业人才危机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席升阳 “中国创业学”学科体系探讨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年第5期

浅析互通式立交T型平交口渠化设计 第3篇

互通式立交是被交路与高速公路之间连接的交通枢纽, 车辆的进出均是通过立交实现的, 所以立交处的交通量往往比较大且集中。在进行互通式立交与被交叉公路的T型平交口设计时, 根据其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渠化设计, 能使立交的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使这部分不至于成为阻碍立交正常运行的瓶颈。我们目前所建的高速公路在收费方式上基本为封闭式, 在立交的布置上为了便于集中收费, 统一管理, 大部分采用了将立交的匝道置于高速公路的两侧, 通过设置一些平曲线、直线与被交路相接就产生了T型平交口, 这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互通式立交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和交通安全, 因而在立交设计时, 就需要将平交口纳入其总体设计中, 进行必不可少的渠化设计。

2 平面交叉的渠化设计

渠化是通过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 引导各方向车流沿一定路径行驶, 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网的规划和周围建筑或地形条件, 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等, 这些交叉口在平面上的几何图形一般不易改变。但是具体设计中, 常因交通量、交通性质以及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 把交叉口设计成各具交通特点的形式。

渠化的目的是减少冲突或明确分开冲突, 以控制交通流。设计合理的渠化交叉口比同样面积的非渠化交叉在通行能力上将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如果设计不当反而会引起交通流的紊乱, 这就要求在渠化设计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渠化的行驶路线应简单明了, 过于复杂的设计容易使车辆误行, 反而降低其使用效果;应避免交通流的分流、合流集中于一点;导流车道的宽度应适当, 过宽会引起车辆并行, 容易发生碰撞事故;驾驶者驶近导流设施前应能醒目地觉察到导流设施的存在。以上四点为平交口的渠化提供了设计的依据, 也是设计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3 互通式立交T型平面交叉

3.1 加铺转角式平交口设计

此类平交口设计为非渠化设计, 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平顺连接相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 占地少, 造价低, 设计方便, 但是车速低, 通行能力小。此类设计不适合用在互通T型平交口处, 适用于交通量小, 车速低, 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或地方路, 也可以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叉处。设计时主要解决合适的转角半径和足够的视距问题即可 (如图 1) 。

3.2 分道转弯式平交口设计

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 使单向右转或双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此类平交口为部分渠化设计 (如图2) , 交叉口转弯车辆, 尤其是右转弯车辆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都比较高。此类设计适用于车速较高, 直行和转弯车辆不太多的一般平交口, 但是对直行有干扰, 不适合用在互通T型平交口处。设计时主要解决分道转弯半径、保证足够的视距和满足导流岛端部半径的要求, 若直行和转弯交通量均较大则采用全渠化设计方法。

3.3 扩宽路口式设计

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 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这种交叉可以单增右转或左转车道, 也可以同时增设左、右转弯车道。此类交叉口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 车速较高, 事故率低, 通行能力大, 但是占地多, 投资较大。适用于交通量较大, 转弯车辆较多的互通T型平交口渠化设计。设计时主要考虑解决扩展的车道数, 同时也要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

3.3.1 仅设分隔岛的互通T型平交口渠化设计

被交路为二级公路时, 且直行交通量较大时, 则采用图3中所示的在主要公路和次要公路上均设分隔岛的渠化T形交叉。通过分隔岛的设置, 以起到分流的作用。同时针对交通量的大小, 在引线上增设等待车道, 缓解平交口的压力。另外由于此时被交叉公路的直行和转弯的交通量都比较多, 在通过交叉口时可将双车道公路改为分隔式断面, 在路中心加设变宽的中央分隔带。除直行的车道外, 另外再加宽一条左转弯车道, 一般宽度为3.5m, 这样使得平交口起到分流的作用, 满足了车辆的转弯运行以及车辆沿直行方向继续运行的需要。左转弯等待车道的长度可参照路线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3.3.2 设导流岛的渠化T形交叉

互通T型平交口处当被交路为四车道公路, 或者设计速度≥60km/h且有相当比例转弯交通量的二级公路, 采用图4所示的设置导流岛的渠化T形交叉。当被交路为双车道公路时, 被交路上的分隔岛宜为隐形岛。根据交通量合理选择图4中a、b、c中平交口形式。当被交路为四车道时, 应采用图4中d所示的渠化布置方式。互通匝道上的导流岛可根据左右转弯交通量情况作图中a、b所示的变通处理。主要公路上的分隔岛应为实体岛。

此处平交口的渠化设计可以通过调整中央分隔带的宽度的方法实现。由于目前的一般四车道公路往往中央分隔带都比较窄, 被交路无中央分隔带时, 在交叉范围内可增设中央分隔带。这时就需要在平交口前后一定范围内加宽中央分隔带, 以保证加宽一条左转车道, 一般加宽宽度为3.5m。由一段路段的中央分隔带的宽度逐渐过渡到所需的宽度其渐变率可采用1∶25。左转车道的长度可根据交通量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设计时可采用40~50m的长度。分隔带的渐变率及加宽段的长度可参照路线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4 结束语

目前在一般公路和城市道路对平面交叉的渠化设计正逐步重视, 但是由于受到用地和投资的限制造成很多平交口没有达到真正渠化的要求, 造成交通混乱, 带来不少安全隐患。但是在进行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与被交叉公路的T型平交口设计时, 就需要认真地对待, 根据其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渠化设计, 使立交的功能更好地发挥。

参考文献

[1]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互通型人才】相关文章:

业务互通05-31

网络互通06-01

协议互通06-02

信息互通08-04

互通立交匝道07-19

互联互通测试07-28

内部信息互通05-26

互通式05-27

互联互通档案论文06-06

智能制造互联互通08-15

上一篇:教师视角下高中德育下一篇:5E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