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2024-09-20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精选11篇)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第1篇

一、产品入校

机床电气控制部分的装配、调试与维修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核心能力, 学生在校进行了相关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后, 需要寻找对口企业支持, 通过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 满足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要求。

学院通过多方调研与洽谈, 最终选择咸阳机床厂为合作企业, 咸阳机床厂主要以生产磨床为主, “咸机”牌工具磨床已经成了用户中的优质工具磨床的代名词, 且工具磨床年产量达到了600余台, 而我院每年电气类专业的学生人数约为1800人, 600多台机床的电气控制安装工作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生产实习的需要, 且有一定的可行性, 第一, 学生经过二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电气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第二, 咸阳机床厂产品的电气控制难易度适中, 体积大小也比较适合学生操作;第三, 工厂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199人, 构成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第四, 工厂600台产品每年分8-9批投入, 每批60-70台, 每台机床电气控制部分可由三名学生分三阶段分工完成或由三名学生共同完成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可根据学生实习时间和工厂机床生产计划情况调整和选择;另外, 用于学生生产实习的产品电气控制可提前投入生产, 既不影响产品产出和学生实习, 也不会造成资金抵押。

2009年校方与企业达成协议, 将咸阳机床厂产电车间建立到校园中, 秉承“以企业的需求为中心”的建设理念, 解决产电车间面积不足, 工作人员较少的问题, 由学院提供人员及实训场所, 咸阳机床厂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师资, 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双方共同管理, 学生与教师直接参与到实际生产中, 进行机床控制电路安装、调试、检修、改造工作。通过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和文化, 对外承接“订单”, 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监控下,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分工协作和有序轮岗, 完成了500块磨床电控板的制作与调试任务, 我院800名学生参与了各类磨床产品制作、调试, 技术改造工作, 接受客户质量检验, 学生与教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联合设计

工厂变配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急需适应教学系统的真实设备与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 改善目前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 较系统模拟变电所及工厂变配电室的受电、输送、分配、控制、保护等环节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

由于电力行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购置设备应具有安全性、先进性、教学性, 选择合作企业不但要提供先进、安全真实设备, 而且能够根据校方要求对设备进行改造, 适应教学要求。我院在供配电技术实训室建设过程中摒弃了从专业公司购买整套仪器设备的常规做法, 以构建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符的职场化实践教学体系为指导思想, 由学院提供现有实训场所, 资金, 选择与国内知名电力企业 (许继集团) 联合研制10/0.4KV整套供配电实训系统, 并对真实供配电设备进行改造, 能够较系统模拟变电所及工厂变配电室的受电、输送、分配、控制、保护等环节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

校企共建的“供配电技术实训室”从小型电气设备的结构拆装到大型供配电系统的组建, 从陈旧的、传统的设备到先进的、综合自动化的改造, 从一般企业的配网到电力部门的主网几乎已经全部包含在内, 能够满足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过程控制专业、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要求。

三、引资入校

我院定时聘请行业专家为师生开展技术讲座, 不断将最新的技术和资讯融入教学内容, 保持技术的实时更新。在与国家电网合作中, 发现该企业特别注重公司员工的培训, 我院邀请企业相关人员来我院考察, 提出用培训换设备的方案, 即用我院最优质的师资和先进的设备免费定期为国家电网培训员工, 换取电气工程学院所需电力设备, 由我院提供场地, 建设共享型“电力岗位培训中心”。

经过多次的洽谈, 2009年校企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 通过这次合作我们获得了国家电网向我院捐赠的35万设备, 企业捐赠相关工业级的产品, 包含10KVKYN28型高压开关柜、GGD型高压开关柜、三相电力油浸式变压器等。

2010年10月, 设备及技术资料到位, 建成了校企共享型“电力岗位培训中心”, 引入了企业培训包, 开展企业化的教学训练, 由企业派相关专家进校为企业员工及在校师生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现场操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讲座及配套相关试验。我院已为“国家电网”分批培训员工80名, 企业技术人员先后对30位相关专业教师及300名相关专业学生进行了项目培训,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

四、自主研发

针对装备制造类企业对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我院电气控制系统装接与调试课程与机械行业维修电工岗位标准进行了对接, 按照各级维修电工岗位技能要求, 重新开发了教学内容, 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对照课程标准梳理现有实训资源, 现有设备只能进行单元控制电路的训练, 不能进行大型机床设备电控部分维修及改造训练, 需购置大型机床电控设备, 2008年学院计划筹建“通用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经过调研, 市场中相应设备存在不便拆卸改造, 控制对象单一, 无故障设置部分, 价格较高等问题。学院决定聘请企业技术人员, 转化企业技术, 自主研发电气控制设备。

企业技术人员与我院教师共同完成设备研发方案, 由我院教师及学生完成设备的制作与调试工作。最终根据生产实际及教学需要完成了各类继电、PLC控制机床柜32台安装工作、其中10台铣床控制柜内设计了故障盒, 通过故障盒内钮子开关的接通与断开设置各类机床常见故障。自研设备能够进行大型机床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检修、PLC改造等训练, 满足了教学要求, 实现了成果的产品化。2009年实训室正式投入使用, 对内对外培训学员共计1500人, 得到了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总之,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是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在大局上从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根本利益着眼, 在具体工作中寻求合作共赢的结合点, “因企制宜”引企共建的同时, 将企业的观念、规范、管理、文化和师资等渗透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必将使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方向阳, 丁金珠.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方动机的冲突与治理[J].现代教育管理, 2010, (9) .

[2]宣玲玲.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比较[J].辽宁高职学报, 2010, (2) .

[3]王武林.高职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0) .

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第2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校内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实训基地)是我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为规范和加强实训基地的建立、建设、管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基地条件。

第二章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第三条

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原则。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体现效益,集中有限资金,确保骨干、重点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努力打造一批能充分实现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一流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要将实验实训有机地结合,以实训车间或模拟场馆建设为主,以科研实验建设为辅。

第四条

物尽其用、资源共享原则。实验实训基地的设置,要符合专业建设要求,要按照专业门类进行优化配置、优化组合、盘活存量、共享共用。

(一)新的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技术大类群分,针对岗位群设置,功能相近的实验实训基地要进行归类合并,每个实验实训基地要求能面向二个以上专业开展教学科研。

(二)新开课程的实验实训尽量利用已有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基地连续两年教学工作量和使用率不能达到实验实训基地设立基本条件的,应当及时改造或撤消。

(三)有条件的实验实训基地要形成生产能力,提高设备、工具设施的利用率。

(四)要加强与社会兄弟学校间的联系,了解和熟悉社会资源的发展状况、各种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他单位达成资源共享的意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第五条

先进适用原则。新建实验实训基地或新增实验实训设备、工具,要认真选型、正确把握适度超前界限,做到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防止脱离实际超功能、超规格、超标准配置现象。

要注重提高实训车间或模拟场馆设备、工具设施的技术含量,既要有数量较多的常规设备、工具,又要有一定数量的先进设备、工具,尽可能与行业和技术发展水平,保持同步或适当超前。实验实训设备、工具可以采用仿真设备、工具、仿真设备、工具加实际设备、工具、实际设备、工具等方式。注意成组配套,尽快形成实验实训能力。

第六条

实用开放原则。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应侧重工艺性、应用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侧重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完成大纲规定的实验实训任务基础上,应主动开展面向校内外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成为高技术资格证书的指定培训点及考点,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第七条

评建结合原则。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建立相应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评估机制,促进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我校规定的质量水平标准和管理要求规范化运作。

第三章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第八条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实验实训教学、科研任务,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水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在保证完成实验实训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九条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验实训教学任务、承担相关的科研任务。根据中职教育的要求,建设、完善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指导书、实验实训教材等教学文件,安排实验实训指导、技术、辅助、管理等人员,确保实验实训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

第十条

要不断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实验实训项目的比例,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全日开放实验实训室。

第十一条

要不断改进实验实训方法,积极开展实验实训 设备、工具的改进、研究和自制工作。努力开设新的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和更新实验实训项目,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努力建设具有特色、有竞争优势的实验实训项目。

第十二条

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努力提高实验技术水平。要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技术和设备、工具潜在能力,完善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以保障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科研任务。

第十三条

在保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开展学术、技术等交流活动。

第十四条

负责实验实训设备、工具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设备、工具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 设备、工具的利用率和完好率,保证实验实训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十五条

认真贯彻执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重视实验实训基地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努力建立一支知识全面、技术熟练、结构合理、敬业奉献的实验实训队伍。

第四章 实验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第十六条

校内的实验实训基地实行统一领导和各专业中心两级管理体制。

实验实训基地设立由主管校长、相关职能部门(各专业组、教导处、经审小组、督导室、财务室等)负责人组成的、隶属于我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指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全校实验实训基地总体规划、建设、布局、大型精密 设备、工具(单价5万以上)购置及科学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为我校决策提出建议。教导处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代表我校对全校各专业组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统筹,合理安排,具体落实:

(一)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中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组织编写、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拟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工作计划等。

(二)全面协调我校每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各各专业组编排《实践教学进程表》、《课表》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指导各专业组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三)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有计划地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十七条 后勤办公室是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过程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代表我校对全校各专业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运行进行全面统筹,安排和监督,具体落实。其工作内容是:

(一)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中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订我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对全校实验实训室的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核、评估考核等工作进行管理。

(二)对实验实训用房、设备、工具材料的采购、管理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并对设备、工具材料的采购、设备、工具材料的保管、设备、工具的维护等工作进行管理和考核。对实践教学情况、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协调、考核,对实践教学日常经费进行总量控制。

(三)制订我校各项设备、工具的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设备、工具的验收布置和使用效益考核等工作。

第十八条

各专业组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落实。

(一)根据各专业组专业设置与调整需要,建设和调整各专业组的实验实训基地,对 设备、工具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二)组织编写实验实训计划、大纲、教材和指导书。

(三)全面安排各专业组的实践教学活动,重点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师资配备、教学组织、教学考核、总结提高以及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生创新指导等方面的组织工作。

(四)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办出专业特色。

第十九条

我校根据实验实训基地功能、性质、规模等实行校管实验实训基地与各专业组管实验实训基地二级管理模式。

校管实验实训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和副主任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主任和副主任由我校聘任。

各专业组要有一位副校长主管实验实训工作,各专业组的实验实训基地设主任一人(一般应具中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由我校聘任。实验实训基地主任负责本实验实训基地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十条

校管实验实训基地与各专业组管实验实训基地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实践教学的实施任务,对本基地各实验实训室进行管理,完成下达的各项实践教学任务。

(一)具体落实实验实训基地资源的调配、管理和结果处理。包括任务分配、材料采购、组织教学、过程检查、成绩评定、职业氛围营造、设备、工具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工作总结。

(二)在各专业组的统筹安排下,对实验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提供具体方案。

第五章 实验实训基地规划和建设

第二十一条

实验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与建设,应按照我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专业形态布局,功能定位,根据重点推进、长短结合的要求,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目标,制订近期和长远的建设计划,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平衡,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实验实训基地的发展与建设工作。

第二十二条

实验实训基地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要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要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的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阶段要求、建设预期成果、考核指标与体系,经费投入与使用、各实验室的具体任务、人员和设备、工具配备、房屋场地、能源动力、辅助设施、环保要求及其他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条

实验实训基地的发展与建设实行项目建设方式,要按照调研、立项、论证、实施、监督竣工、验收、效益考核的程序进行。

第二十四条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由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进行。验收结果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指导小组,对未完成预定建设计划与建设目标的项目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购置大型贵重 设备、工具(单价5万元以上)前,必须请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出具论证报告,按有关规定审批后才能购置。

第二十六条

列为正式建制的实验实训基地,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明确稳定的专业方向和饱满的教学科研或技术开发任务;

(二)具有完成面向二个以上专业教学科研任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工具和配套设施;

(三)具有与完成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实训基地工作人员;

(四)具有完成相关实验实训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必要用房和辅助设施;

(五)具有完整的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第二十七条

实验实训基地的建立、调整与撤消,需填写相关报告经过我校正式批准方可实施。

第六章 实验实训队伍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八条

实验实训人员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技术力量,要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加强培育、培养与考核,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实训队伍。

第二十九条

实验实训基地人员包括教学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管理人员等。各类人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实验实训室各项工作。

第三十条

实验实训基地各类人员的职务、岗位聘任、级别晋升等,根据实验实训基地工作的特点和本人的工作实绩,按照我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实验实训基地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由后勤办公室和各专业组根据各岗位的工作目标,按照不同专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具体确定。后勤办公室各专业组对实验实训基地工作人员按我校教职工考核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进行定期考核。要根据实验实训基地工作特点和本人工作实绩,按照国家和我校的有关规定聘定相应的职称。

第三十二条

各专业组要重视实验实训基地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结合实验实训基地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工作人员的引进、培养、业务培训、业务进修等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实验实训基地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三十三条

实验实训基地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实验实训基地主任、实验实训基地技术人员和实验实训基地设备、工具保管员等主要岗位人员的调动、更换(包括我校内部的调岗)或调离、退休,必须首先确定接替人员,并认真办理物资、相关的教学工作程序、实验实训教学资料、实验实训教学档案等清点移交手续后,方可按规定办理其他有关手续。

第七章 实验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评估

第三十四条

实验实训基地要做好工作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要针对高温、低温、幅射、病菌、噪声、毒性、激光、粉尘、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切实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环境的监督和劳动保护工作。

第三十五条

我校要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对从事高温、低温、辐射、噪声、有毒等工作的实验实训基地工作人员,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对于在上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营养保健规定,享受应有的劳保待遇。

第三十六条

实验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及环保有关规定,不准随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不得污染环境。

第三十七条

实验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危险品管理暂行办法》、《安全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安全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定期检查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等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三十八条

实验实训基地设备、工具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物资的管理,按照我校有关制度执行。

第三十九条

实验实训基地要进行科学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对各实验实训室的工作人员、物资、经费、环境状态等信息,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为我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各实验实训室情况的准确数据。

第四十条

我校主管部门要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基地规划与功能、基地基本条件、实践教学指导队伍、管理水平、实践教学改革与质量、实验实训基地特色创建等方面的要求,建立我校实验实训基地的日常评估考核制度,制定相关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与细则,对实验实训基地开展日常考核、评估工作。

第四十一条

实验实训基地要加强对实验实训室的检查管理,每学年要对实验实训室进行一次以上的常规工作检查。

第八章 经费

第四十二条

实验实训工作经费是保证实验实训教学、基本费用,分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费用、实验实训基地维修费两大类,由校财务室统收统支。经费的分配一般应按照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强化亮点、兼顾一般;勤俭节约、效益至上;明确方向、专款专用等原则进行。

第四十三条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费,是实验实训基地新建、改建、扩建、发展等方面非日常性经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费由各专业组根据项目申请书编写提出年度计划,交我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指导小组负责初步审核后,由校实验实训基地工作委员会负责审议,校长办公会议审定。

第四十四条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经费具体分配应该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一)优先安排投资少、见效快、准备充分的项目;

(二)重点保证必开教学实验实训项目,尤其是量大面广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实训项目;

(三)对教学实验实训项目改革有推动、能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实训比例的项目;

(四)学生反映效果好的实验实训项目;

(五)具有行业领先性或在同等校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项目;

(六)在同类学校中紧缺的项目,具有竞争优势的项目;

(七)对学生就业有明显促进与帮助的项目。

第四十五条

实验实训维修费原则上只能用于实验实训项目上的消耗;设备、工具的大、小维修费等方面。经费分配依据是:各实验实训基地实际工作量、拥有固定资产台件数和金额数、实验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校外委托实验实训学时、我校总经费数量等。校管实验实训基地、各专业中心管实验实训基地维持费由部门提出年度计划,后勤办公室、教导处、财务室审议,上报我校领导审定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第3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实训基地;共赢点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62-01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而要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最明显的特色,离不开高水平的实验实训环境和平台。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基地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一般由学院从经费中拨款,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建设完成后,因资金投入等原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根据市场情况和技术发展进行全面整改。这种模式的实训基地一旦建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设备技术参数会落后于市场现状,缺乏“造血”功能,不能随市场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以及受资金投入的约束不能够持续发展。我院通过实际运作,通过与合作企业深度融合,探讨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解决了上述问题。

1 校企合作共建可持续发展实训基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是由挪威首相希伦特夫人在1987年提出的,并被多数国家接受、发展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即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高职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研究和解决高职实训基地面临的持续发展问题。学校的教学需要实训基地的支撑和保障,然而大多数“年轻”的高职学校相对有限的经费一方面要解决迅速扩张的校区建设花销,另一方面又要满足日常教学及学校运行的经费。面对众多专业,短期内每一个专业都配备功能完善且能夠随技术进步而不断革新的实训基地(室)几乎是不可能。一旦实训基地建成,设备、技术更新因资金受到约束,使培养的学生又不能紧跟市场变化,造成学生学习的技术落后,限制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除了申请贷款和国家、行业项目资助外,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借助企业,与企业深度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建设。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学校和企业是否能够真正找到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平衡点,确立可操作实施的制度保障,实现“双赢”或“多赢”。纵观周边迅速发展的成功企业,总是能够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共赢点”或“多赢点”。要么有些企业发展需要大量高水平技术人才,要么有些企业发展受到土地及某些生产资料限制,要么有些企业需要借助学校扩大再生产或开发新项目,……。只要我们细心调查,大量的企业中总是能发现各式各样的共赢点。

因此,我们可以在满足我们教学任务和学生能力培养前提下,根据企业的要求,利用学校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优势和与政府紧密联系的优势,与企业共同合作,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共赢”实训基地。建设完成的实训基地由于有企业的支持和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2 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的几种模式

2.1 企业主导型

当学校资金不足且无法筹措更多的资金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可引入企业,以企业为主导或将资金入股投入企业,后续设备的维护、升级、运行等工作由企业承担,企业必须根据学校专业教学计划要求,承担学生实训任务,这样利用有限的资金既达到培养人的目的,又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约运行成本,真正达到“工学结合”实训要求。

2.2 学校主导型

当学校拥有足够先进设备和技术等优势,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在完成学生实训任务的情况下,可承接小批量产品的加工生产任务、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社会服务等,这种合作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学校投资提供设备,引入企业经营。②学校运用市场机制独立经营。③企业和学校共同投资,该基地承接企业技术服务和培训。④企业以设备入股,提供优质价廉的生产设备,这种模式主要是企业为培养潜在的客户群体或企业的准员工。⑤政府引导校企合作共建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促进校企合作。

3 合作建设案例及分析

3.1 与现代集团合作共赢

我院利用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我市建立亚洲最大发动机制造厂的有利条件,2006年与现代集团达成合作协议,由我院为现代集团及子公司提供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业务,培养和培训全国现代汽车售后服务及相关人员,现代集团提供相关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为此,我院现代汽车学院与威亚汽车发动机(山东)有限公司2007年同时挂牌成立。现代集团及在华企业(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威亚发动机等)先后7次捐助我院价值600余万元的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其中,韩国现代汽车集团进口汽车10辆,北京现代支援整车2辆、发动机6台和零部件180余套,另支援两台发动机和变速器透明教学模型,山东威亚发动机捐助20台新发动机,东风悦达起亚捐助5辆整车和12台发动机及大量零部件,等等。在现代汽车集团的大力支持,我院汽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卓见成效。已建成汽车维修厂、汽车整形、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车载网络实训室等实训室(车间),配备了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在不断提供县级设备的同时还不断派韩国现代集团的讲师来我院开展培训,提供更多更新的技术支持。

3.2 与深圳大雷集团

我院与深圳大雷集团合作,共同建立了日照天润方大机动车检测中心,我方提供检测线资质、部分设备和厂房等,大雷集团提供安检线、综检线和环检线等约300万元设备,共同开展社会服务。合作企业作为投资方之一,免却了繁琐的手续问题、土地厂房问题、人员配备问题、管理运营问题,只对运营状况进行监督,保证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对我院而言,该中心不但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更能为学生提供汽车检测实战岗位,满足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减轻了学院的资金负担。

3.3 其他合作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情况

我院与联想集团、山东优配、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等共同组建很多校内实训基地,在此期间企业不断提供了大量的设备,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同时解决了大量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问题。通过与企业合作,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资金投入压力,也为企业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培养培训了大批技术能手,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4 总结

要保证高职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应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尤其是现代化的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企业)在兴办高新技术职业培训上的主力军作用,与企业寻找共赢点和多赢点,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校企和谐可持续发展局面。在我们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真正能够找到找准这个点,借助企业东风,可以拓宽办学资金筹集渠道,大大减轻学校对于教学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和后期运营投入,并且随着企业发展,不断增加的新产品能够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始终保证实训基地的先进性。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能够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岗位,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还解决了大量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共建保险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第4篇

目前保险行业迅猛发展,市场规模、保费收入等都得到了大幅增长。从数量上来看, 我国保险公司从1980年的一家增加到2012年的165家。截至2013年8月,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超过7.9万亿元,净资产8441亿元,中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保险市场和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

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 保险从业人员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保险业务除了保险营销之外,还囊括市场开发、产品设计、保险精算、展业、承保、客户服务、理赔、勘察定损等相关保险业务。但目前多数的高职院校将保险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保险营销与展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狭窄造成课程设置相对较为狭窄,无法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二、保险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保险教学与实训基地整体化建设融合保险业最新发展趋势,重点考虑院校现阶段对人才培养以及专业对实训教学的需求,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点,从教学体系、实训教学、校企融合三方面全面满足对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一个完全仿真的保险业务综合实训平台,使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完全掌握保险业务的基本技能,便于毕业之后更好地适应岗位,更具备竞争力。

保险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保险业务流程为基础,满足岗位专业需求为目的,建设保险专业展业、承保、理赔三大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全面了解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机业务的拓展。实训教学上,采用丰富的案例教学,进行项目教学,仿真环境下进行分析教学,强化实训室的实训效果,并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扩大实训室的效应。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据,最终建设为集实训、教学、培训、交流、校企合作与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保险综合校内实训基地。

(一)校企融合,深度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基地除了用于教学之外,还可以开拓对外应用,充分利用实训室,借助高端金融综合实训室平台,学院可以举办竞赛、论坛、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强化与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此外,依托实训室优质资源,学院还可以与企业合作,运用会议、培训等形式,扩大院校的校企合作的领域,有利于校企之间项目合作,变“消耗型”实训室为“经营型”实训室,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学校在自有资源基础上,开展运作与活动,进一步拓宽实训室的对外应用。

(二)案例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在实训基地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案例,打造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会真实的职业场景。根据企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导向案例情景步骤,还原工作操作程序,使得每个环节活灵活现,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可以使得教学者和学习者都能够通俗易学,自觉地进入该实训情景中,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和任务。

(三)模块设计,展业承保理赔

教学平台采用保险展业、保险承保与保险理赔三模块进行设计,结合工作坏境模拟与教学软件,对保险公司九大岗位(业务员、单证管理员、出单员、承保员、接报案专员、查勘员、定损员、理赔员、财务专业)进行实务教学,并重点突出机动车辆险理赔相关事宜,打造实训教学于—体的综合实训基地。

(四)互联网保险,融合行业新变化

与传统保险相比,互联网保险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依托,以客户需求和经济情况为出发点,为客户设计个性化的计划书。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将对整个保险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变革,并将改写保险原有格局。

(五)课程多样,复合型人才培养

保险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以满足行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特别对于机动车辆险所需的理赔人员的培养,在实训室建设以及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人才专业知识复合性的需求,设置大量与汽车相关的实训课程与专业课程,譬如 《汽车事故查勘定损技术》,同时在实训室设计了可拆卸的汽车教具,用于车险相关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六)项目实训,多层次专业实训

基于保险展业营销、保险承保模拟和保险理赔模拟三大教学平台,院校老师以项目形式展开交互式教学。项目教学以专业岗位流程或案例涉及作业标准流程为基础,在高仿真的工作情景中通过仿真动画、语言讲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导入以及软件实操的方式展开教学,将零散的业务知识整合为案例项目,培养学生的保险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锻炼学生项目完成能力。

三、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从实训基地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而言,实训基地除了实训教学平台之外,更能向行业进行拓展,展示实训基地的影响力,扩大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从学校品牌提升建设、资格认证培训和实习就业推荐三方面对实训基地的行业拓展应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会议论坛举办

保险实训基地建成之后,院校可以联合企业利用实训基地平台,举办小型会议,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邀请保险行业精英、 保险监管委员会和保险行业协会的专家,举办区级、省级或者区域级的研讨会议,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品牌形象。另外,高职院校可以联合有优势的企业不定期举办论坛,邀请同类同专业院校专家,共同就会议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举办与会议配套的活动, 如相关培训及其他个性化活动,为专家学者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开拓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平台。

(二)赛事推动

竞技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技能输出的一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和参与欲。学校可在不同的学期,联合保险企业在校内实训基地举办综合业务竞赛,从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锻炼学生的专业水平。同企业联合举办竞赛,在学术竞赛中,学生可以从企业提供的数据库与实证研究类的讲座和培训中,了解行业动向,与行业专家近距离学习和接触。

(三)资格认证培训

校内实训基地建好后,联合学校、企业、行业,展开深度的校企合作,建立保险培训基地,进行师资培训、行业培训、专业资格培训,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1.师资培训。校内实训基地联合保险企业以专业培训班、外出考察团、主题沙龙、讲座、论坛、峰会等多种形式提供师资培训,以提升师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建设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既能从事实践教学,又能具备前沿性科学教学理念和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的师资队伍,以实际行动和成果,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一条新路。

2. 行业培训。校内保险实训基地除了承担学校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可以依据当地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对应届毕业生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和承接相应的行业培训课程,辅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岗位以及岗位素质,帮助当地的企业完善企业内部培训,同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 专业资格培训。随着保险公司对于风险控制的重视以及对于员工专业资格的要求,院校除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之外,还可以对保险企业从业人员和在校学生进行专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包括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考试、保险经纪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考试、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考试、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机动车辆保险理赔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国家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一、二、三级) 等。通过案例教学、知识点睛、章节知识点测试、标准化模拟考试等手段,为行业培训符合政策要求、满足保险需求的高品质的优秀从业人才。

4.实习就业推荐。学校可同保险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利用企业在教育服务与金融行业领域内积累的丰富资源和经验, 借助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通过行业协会建立的广泛业界联系,或借助外界劳务机构,主动为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向企业推荐就业,降低学生就业成本的同时,提高学校的专业就业率,丰富企业的人才储备。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点,从实训教学、校企融合等方面构建一个完全仿真的保险业务综合实训平台,是全面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研究 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推行工学结合和突出实践教学已成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加强校企合作正是突破口。本文通过研究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提出采用松散型协作模式来建设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合作项目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越来越受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重视,目前已存在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院校主导式: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采用了这种合作方式,在该方式中院校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以技术作为合作重点从而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更为紧密,并建立产业园孵化科研成果[1];模式二,企业主导式:依托原大型企业建立高中职院校(如依托二汽建立的XX职业学院),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全程介入院校的理实教学,让学生走上社会后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打下坚实基础;模式三,互利共管式:校企双方根据互利共赢原则合作出资、共建基地、共同管理,在给学生提供实训机会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收益;模式四,集团联盟式:本地区院校与多家行业企业签订协议,办理挂牌仪式,但是到该基地实习的安排有较大的随意性;模式五,专业合作式:校企双方建立在专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本专业发展的相关技术共同研究和推广,并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其中,与企业技术人员工共同推进研究的发展,如黄石通过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模式六,经济协作式:校企双方依据各自优势建立协作关系,从而满足校企双方的需求。这种合作关系较为松散,互相约束较低。通过对以上几种模式的分析不难看出:模式一和模式二合作比较紧密,条件较为苛刻;模式三到模式六逐步变得松散。如何建立适合的模式,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

二、研究过程

(一)从教学实习入手,逐个探索各模式的可行之处

按校企合作实训分工(见表1),兼顾下列原则:

1.岗位对接原则:保证学生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一致,培训技能与就业岗位一致。

2.技术领先原则: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国内外领先技术,避免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岗位。

3.投资节俭原则:为满足减少企业投入的要求,校企拟定的合作形式应该在企业现有条件上安排学生的实习活动,特别是在硬件设备上合理节省投入。从学校角度,则将实习价值定位在让学生了解企业业务流程,理解体会工作中沟通的重要性和有效方式。

4.可持续发展原则: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要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可持续运作。

(二)几种模式的调查分析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续。通过对教学实习的研究可看出有效的校企合作首先要做到职业院校应依据企业人才需求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即从企业中来,到教学中去。

1.院校主导式:该模式适用于科研能力强、知名度高的院校,普通的高中职院校科研开发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有限,无力采用这种方式。

2.企业主导式:了解企业的结构、现状、发展规律,分析企业的需求,找到企业亟需的人才缺口,让培养的人才成为企业的后备军。应该先由企业分析人员专业的构成,学校再针对不同需求安排合适其培养目标的学生前往实习。实习过程(即使是短期的),企业对待实习的学生也要像对待自己员工一样,即工作纪律一视同仁,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实习难题,而且也不会因为学生实习影响企业正常的业务开展。这种方式使企业增加了新鲜血液和劳动力这是这种模式的优点,但对学生和企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该模式也存在以下不足:(1)教学实习还不足以满足学生全面实践的要求,学生从事的业务工作只限企业提供的少数岗位,与岗位对接原则有一定冲突。(2)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如黄石几家较大的电子企业中,科威公司需求电子开发与市场开发人员;万达金卡需求服从管理、有保密意识、操作熟练的工人;东贝公司需求能上夜班、吃苦耐劳的工人;三环信息需求能掌握多个岗位的操作员。企业种种要求,不可能同时满足。

3.互利共管式:互利共管式实训基地的一般构成方式是校方提供厂房及水电等条件,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设备。该模式使学校节约了硬件投资,企业避免了基础建设,可迅速组建实训基地。但对省内几所院校互利共管式实训基地调研,结果表明:效果有待商榷,首先是校企双方目标不统一:企业投资想获得理想的收益,学校方更多关注学生从实训岗位中得到锻炼;频繁更换实训学生,培养好的学生离开,新的学生上岗,培养代价过大,企业无力承担,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企业收益不足;学生实践岗位过于单一,造成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冲突等等,以至于多达八成的此类实训基地流产。显然,此种模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4.集团联盟式:由多个院校、多个企业组成的松散组织,这种方式现在比较流行。从常州职教园区、咸宁职教园区取经可知:该方式可适应性强,实训方式灵活,能较好协调校企双方,教学计划可顺利实施。

5.专业合作式:校企双方在同专业领域开展松散型合作,在条件许可时可安排学生下企业实训基地实训。

6.經济协作式:校企双反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双方现有条件,开展一定规模的生产,双方各自管理己方资源。这种合作方式相互制约小,双方均利用现有资源,投入少,符合岗位对接、投资节俭和可持续原则。

三、研究成果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必需的,高中职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含理实一体教学),采用职教集团式、专业合作式和经济协作式等松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符合投资节俭原则、兼顾技术领先原则和岗位对接原则。在此基础上再加强合作项目,逐步建立以项目为纽带的深层次合作模式,以达到产、学、研合作的目标,过多强调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则极可能事如愿违。校企合作必须是明智的,即双方要明晰各自的责任和社会义务,两者最终的合作都不能在组织机构上重叠或是重组,否则这种太过深层次的合作势必加重校企的负担,反而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第6篇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优势, 与行业、企业或社会合作, 在校内建立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 通过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 实现经济效益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种教育化了的企业, 它既融入了学校有计划的知识和技能传授, 又渗透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作为学校, 它是实施实训、实习的主要场所;作为企业, 它对外承揽设计、科研开发、生产、加工等业务。

二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恰当定位

1. 突出专业培养目标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突出“岗位能力为本、工学交替”的理念, 进行校企共建, 建设能反映当代新技术, 集“技能与创新训练、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技术服务与科研攻关、新技术推广、技能竞赛基地”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环境布置要融“教、学、做”于一体,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就业。

2. 推进专业教学改革

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 推进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和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突出工学结合, 使实训基地成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桥梁与纽带。

3. 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按照企业管理模式组织实训, 注重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才能, 在现代工业精神的熏陶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契合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利益诉求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利益诉求有机结合, 以及学校利用企业资源提升服务能力与企业利用学校优势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高度融合, 是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契合点。这种利益的契合, 使得校企双方在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具有合作的内驱力。

学校的优势体现在雄厚的专业师资、高素质的实习生、硬件优势 (土地、厂房、设备等) 、优惠政策 (税收、财政) 等方面, 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智力和劳力支持;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和运营成本。企业的优势则体现在资金、管理以及企业文化上, 能弥补学校实训基地投入的不足;改善教师的“双师”结构;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四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举措

目前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仍面临一些问题, 因此, 校企双方应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 立足双赢, 奠定共建基础, 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逐步增强共建效益, 最终建设真正体现“职业性、系统性、开放性”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1. 校企双赢, 促进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 要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 必须寻求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对校企双方来说, 有必要引入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 使双方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实现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政府应充分利用政策调节手段, 创新投资融资机制, 为实训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依托社会资源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与实训基地的利益相关者建立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进行有效的信息、物质等资源的流动, 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企业要具有战略意识和长远眼光, 为实训基地提供资金、设备和师资。只有形成互惠互利的机制, 才能调动各方参与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积极性, 有效促进校企的深度融合。

2. 科学管理, 拓展基地功能

必须借鉴现代企业科学的管理模式, 校企双方积极参与基地的教学与管理, 改变传统实训基地单一功能的状况。要以规范化为前提、数据化为标准、系统化为保证、信息化为手段, 把服务者的焦点专注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 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科学管理的关键是做到“精、准、细、严”:“精”是对目标最好的追求;“准”是信息与决策的准确无误;“细”是重视细节, 执行细化;“严”是严格控制偏差。实施科学管理模式, 就是对实训基地工作高标准要求与追求完美, 要求各方提供的信息与作出的决策准确无误, 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严格控制工作偏差, 从而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真正发挥实训基地具有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功能。

摘要: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方向。通过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功能定位、契合点、举措的探讨, 以此推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

参考文献

[1]高俊文、邹心遥.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跟踪研究[J].教育导刊, 2011 (4) :45~48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第7篇

关键词:汽修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共建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实地训练的主要场所。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的效果, 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实践与训练, 积极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1]。

一、校企共建汽修实训基地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高职院校的建设以及教育的发展为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供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我国诸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资金有限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必要的要求,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不断改进的条件下, 我国提出了 “校企共建”这一重要的思路。在 “校企共建”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 校内实训基地得以建设与完善。这给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带来了基础支撑, 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水平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教学基础。在汽车维修专业中,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现了教学上的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不断演练与提高, 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提供了实现基础。同时, 有利于依据实际的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 促进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 也为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优秀的技术劳动人才。故而校企共建汽修实训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2,3,4]。

二、校企共建汽修实训基地思路

校企共建汽修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具有创新的建设思路, 通过增加投资, 积极引进先进的企业理念、促进新技术在课堂上的教学与应用、将新设备引入校园之中等方法, 实现了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目标, 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最为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 还积极培养了学生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适应与掌握能力, 有利于学生在走入社会后以最快的速度使用社会的发展。在校内汽修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 依据教学要求以及职业岗位培养的要求, 坚持从基本学习到专项学习再到核心技术学习的规律, 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同时依据培训的目的与功能, 对校内汽修实训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建设, 促进校内汽修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我校校企共建能力递进式汽修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依据培训的目的与功能, 对校内汽修实训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建设, 主要可划分为基础技能实训室、岗前技能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室。具体分析如下。

( 一) 基础技能实训室建设及成效

基础技能实训室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基础技能进行培养。在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建设内容是汽车微机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汽车机械基础实训室、汽车电工电子实训室等。在这些实训室的建设条件下, 学生能够对机电类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掌握, 对专业技能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 对于基础技能实训室建设, 后期获得的成效是巨大的。

( 二) 综合技能实训室建设及成效

综合技能实训室是学生职业能力得以培养与提高的重要场所。在综合技能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 需要依据现有先进的国有企业的真实职业环境进行仿真模拟建设, 通过综合技能实训室的建设, 还原真实的企业生产氛围。依据这一点, 在综合技能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我校主要进行了五个功能区的分区布置, 即设备仓库、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维修区、汽车常规保养区、理实一体化教学区、汽车维修接待区。在这一训练区内, 学生能够真正的体验到企业生产的真实气氛, 加强实际的操作练习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帮助学生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融会贯通,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 三) 岗前技能实训室的建设及成效

岗前技能实训室的建设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上岗培训。在该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主要注意的就是对学生岗前技能的训练方式, 采取仿真模式, 对实际的汽车维修进行模拟, 学生在岗前技能实训室中通过对实际中可能出现的汽车维修问题进行反复的演练, 对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进行培养, 同时, 注意对学生的细节的训练。因此, 岗前技能实训室的建设讲求的是系统化与真实性。通过专业维修器械的应用, 解决实际中的汽车维修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玉华, 刘建超.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 03 (30) :109-112.

[2]白洁.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03 (30) :181-183.

[3]罗怀晓.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07 (40) :80-81.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 培养具有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设备管理员、汽车服务管理岗位等必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对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专业技能;具有对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检测、修复的专业能力;具有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充分分析职业岗位群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后, 再对应职业能力设置学习领域课程, 由此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对课程设计上, 基于岗位能力递进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进程进行总体排序时, 选择螺旋上升式排列, 即对所有课程采取循环加深的方法排列, 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呈螺旋上升的形式, 课程排序由单一到综合。

1. 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

在调研分析重庆市汽车行业现状以及后市场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校企合作单位的人才需求, 该专业面对的核心岗位为: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维修顾问, 拓展岗位为:汽车销售顾问、汽车配件管理员、汽车定损与理赔员等。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 (1)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 (2) 底盘故障诊断与维修; (3) 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 (4) 汽车保养维护。岗位工作内容:按工单要求进行工作, 检查汽车并确定维修方案, 以小组工作方式完成汽车及其主要系统机械、电气及电控部分的维护、检查、故障诊断与修复工作, 及时向维修业务接待员反馈工作情况, 见车修复后的汽车并对工作质量承担责任。还在上班前或下班后工作场地的清洁, 在工作中要对自己所用工具进行保管。汽车维修顾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 (1) 顾客接待; (2) 维修项目确定; (3) 保险、定损报价; (4) 顾客抱怨对应。岗位工作内容:了解客户的维修要求, 检查汽车并确认维修内容, 签订维修合同并得到客户认可, 安排汽车维修并监控维修进度, 向客户说明汽车修复情况和费用, 解释故障原因并指导客户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积极消除客户潜在不满, 积极对应发生的投诉, 积极对投诉进行跟进。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向客户推荐专用汽车的产品和保养方案;向客户推介维修中心的各项优惠活动。

2.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

在充分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维修顾问是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后, 开设的专业课程如下: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汽车电器结构与维修、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与维修、汽车性能使用、汽车保养与维护、汽车拆装与检测实训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修复、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诊断与修复、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检测维修工具及设备使用、汽车服务理念与技巧、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售后服务、汽车售后服务技能实训、汽车配件管理等。

三、“4+1+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4+1+1”, 即:第1~4学期, 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实训;第5学期, 校企合作单位的职业能力培训, 如相关车辆的保养工艺、机械故障检测与维修、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第6学期, 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和锻炼。其中第5和第6学期是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 第5学期以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技能培训为主, 第6学期则以进行真实岗位体验, 到企业进行实习。在第5学期, 学校和企业将共同制定课程和教学内容, 以神龙汽车维修工定向班为例, 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训大纲, 培训大纲包含的内容有: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等, 如下表所示。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效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第9篇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我校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 曾经推行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院校合作模式,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 原有的合作模式培养的技术人才已不能满足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 成为制约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 创新院校合作模式, 已成为院校发展共赢必由之路。

二、实训基地建设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综述

英国的弗里曼 (Freeman.C) 教授于1987年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指出创新不仅是产学研三方合作的一种行为史, 而且是一种国家行为, 对产学研合作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外学者 (Bolton&Robert, 1994) 列举了产学合作关系的几种类型: (l) 促成产业界的主要科学家回到大学校园, 向大学的学生们介绍他们感兴趣的新思想!新技术; (2) 大学生在课余和暑假期间到企业的实验室工作, 这不仅可以为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 而且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提供经验; (3) 大学计划委员会的工业代表 (industrial representation on university planningcouncils) 当大学准备发展一些新的研究计划时 (例如设立一些商业课程) , 听取产业界人士的建议, 以符合业发展的需要; (4) 使用大学暂不使用的实验场地和设施, 一方面大学获得场地的租金,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雇佣一些学生作为实验助手; (5) 咨询关系 (consultantships) , 这往往是产学合作关系建立的起点, 以后会逐渐扩大合作的内容; (6) 大学学者到产业界参观或做报告; (7) 企业为大学的研究或教学提供各种仪器和设备。

2、国内研究综述

许多文献介绍产学合作模式或组织方式, 国内的文献研究中一般将科研机构考虑在内, 采用“产学研合”的说法。薛金梅和周英超 (2000) 从产学研合作的契约关系上, 归纳为技术转让、联合开发 (委托开发) 、共建实体等三种模式。李廉水 (1998) 将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组织方式归纳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四种。石火学 (2000) 分为: (l) 产学合作教育模式; (2) 继续工程教育模式; (3) 工程研究中心模式; (4)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模式; (5) 校内产学研结合模式; (6) 大学科技园区模式。

以上专家的观点和论述, 多为工学结合, 和医学类专业校企合作区别较大, 医药类相关的主要是药学、口腔、眼视光专业的校企合作, 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而对于我校的护理、助产等主干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实际运用, 必须探索创新出有专业特色的新型合作模式。

三、我校已有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

1、我校有充足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目前我校有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近40所, 其中三甲医院10所, 完全可以满足我校学生临床实习和我校双师型教师临床实践。

2、实习管理制度教完备

近年来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实习管理制度, 确保实习基地的顺利开展, 保障学生实习的圆满进行。2011年完善了学生实习手册, 制定了《实习生管理制度》、《实习生月报制度》、《实习生住宿管理制度》、《实习生宿舍安全消防管理制度》等。

3、我校已形成校企合作的初步模式

我校已经实施了护理、助产专业的临床实习模式, 口腔工艺技术、眼视光的顶岗实习模式, 药剂专业的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 为新型实习模式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1、置校入企, 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在企业建立实训室, 实践课在车间授课, 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优势和企业的实训优势, 学校教师对企业的职工进行理论培训, 企业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辅导和锻炼, 是将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有机结合, 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模式。对药剂、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专业, 区域内相关企业比较多, 我校实训设备设施较薄弱, 校企合作平台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如药剂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有:北京悦康制药集团、康宝制药集团等企业;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专业实训基地有:长治市医院、长治市二院、现代医院、女子医院等。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 企业定期接受相关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 实习结束, 考核合格的学生可以留在企业工作, 不仅为学生开拓了就业渠道, 还为企业提供了优秀人才, 使校企双方达到合作共赢。

2、引企入校, 设立企业校区

借助企业品牌、产品, 引进企业的文化、管理、课程、设备、技师, 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交替授课, 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共享, 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训二元合一, 教师与师傅二元合一, 学生与徒弟二元合一, 学校与企业二元合一的双元制教学, 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可为企业创造效益, 更能培养出零距离对接的实用人才。

3、校企联合, 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施, 企业提供师资和技术, 以学校为主, 企业支持, 共同共管,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形成以生产促教学, 以生产养实训的良好运行机制, 在为合作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 还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条件下完成实训任务, 同时随着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外聘兼职教师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有利于为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本地较难找到合适企业和足够实训岗位的眼视光技术专业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 可采取校企联合, 共建校内建实训基地的做法。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 引进企业的生产模式, 参照企业的业务流程、岗位设定,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机制, 使学生不出校门, 就能置身于真实工作情境中。

4、院校合作, 建设校内仿真实训平台

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实训设施, 医院提供技术指导, 形成医院、学校共同管理、训练和教育学生的模式。学校组织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锻炼, 医院对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临床实践技能进行指导, 同抓共管, 促进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我校的护理助、产专业, 因所涉行业的特殊性, 很难在医院找到定岗实习的岗位, 为解决这一难题, 学校建立护理、助产实训中心, 实训中心按照三级医院工作流程设置, 从门、急诊开始, 到住院部病房;从门诊分诊、检查到病人经处置后进入相关病室;从外部专修到内部陈设;从病人接待到医嘱执行和病案书写, 和医院护理工作岗位同步, 学生在实训中心实训犹如在三级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临床实践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减少学生到医院实习的陌生感。促进学生的“零距离”实习就业。

通过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的校企合作模式, 不仅可以解决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的难题, 还能克服课程设置学科化、教学内容知识化、教学方法灌输化的积弊, 更能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就业适应期长的瓶颈, 是中职教育真正培养出高就业率、高满意率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第10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通信专业 生产性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27-02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专业对接产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突破口,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是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依托校企合作、结合其专业的固有特点,探索组建综合性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教师指导、学生运营、企业监督”的运行机制。本文试以该学院为例,对校企合作下高职通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做一探索。

一、建设高职通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一)专业对接产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突破口。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体现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需要教学过程高度仿真、模拟生产过程。然而,只有具备了与产业及其生产过程零距离接轨的实训基地才能培养符合产业需求和要求的人才,才能实现教学过程对生产过程的高度仿真、模拟甚至还原。因此,前述两个对接的实现,均离不开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环境的支撑。

但是,要建设与产业零距离接轨的实训基地,尤其在通信行业,受诸多条件和因素的制约。首先,通信行业是一个高新尖行业,通信设备价格高昂,并且更新换代很快,要实时同步行业的最新设备和技术条件其资金需求不是一般职业院校所能承受的。其次,通信行业不同于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其产业中的架构就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系统、综合、且相互关联的通信网络;这映射到人才培养规格中就要求其知识、能力和素质涵盖通信网络中相互关联的各子系统,映射到实训基地建设中则要求搭建完整的通信网络,这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规模和资金投入同样是巨大的挑战。最后,通信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面向的通信运营企业,具体到某个通信子系统中的某台设备,其维护和管理只支持一个人实时在线操作;而实际的教学中通常是批量学生同时进行动手操作和设备维护,这对设备的数量提出了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要求。因此,依托校企合作,寻求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成为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突破口。

(二)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人”,在形成“职业人”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三大要素中,知识是基础,技能是核心,职业素养是关键。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技能可以依托实训基地、承载在物化的技能训练项目上、通过长期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和训练获取,而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隐性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仿真的实训室已无能为力;比如通信行业中非常重视的设备安全和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职业意识范畴的内容,课堂上的宣讲只是让学生有大概印象,而真实生产机房中安全生产作业要求展现的严肃性和压迫感是普通实训室所无法仿真和模拟的,只有在实际的工作岗位实践中和实际工程项目实战中才能体会和领悟。因此,只有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践,才能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目前职业教育虽然已占半壁江山,但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相对缺乏使得生源选择面受限,或者说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非其主观意愿,导致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弱,特别是在专业意识淡薄、职业规划迷茫的低年级阶段,由于不了解专业以及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和工作岗位,对专业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缺少目标性和动力。而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的同时就接触实际的工作,并在工作岗位上实践锻炼,甚至在高年级学生的帮助和引导下提前接触专业工作岗位,将使专业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工作岗位的规范和要求,激发起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二、高职通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架构设计

依托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方“开放互助、合作共赢”。赢得企业的积极配合与参与,找到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利益切入点,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热情与积极性;研究并实践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使基地在满足企业生产性需求的同时服务于学校教学;从学院、企业、专业教研室及专业学生等多层面、多方位探索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包括基地建设与运行中企业的参与程度、基地的组织管理、基于基地的教学活动开展和组织形式、专业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基地运行过程中学生的角色等内容;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在此基础上,组建以专业教师为“导演”、专业学生为“主演”、专业系部、学院和企业为“制片”的通信专业综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生产性实训基地架构

与各电信运营商合作,组建电信营销组织与策划工作室。工作室划分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三个工作区,各工作区均能针对各自的业务开展业务受理、业务演示、业务推广及公司要求并支持的临时性营销活动。与各工程公司及电信网络代维公司合作,组建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队,主要从事通信工程的工程勘察、工程组织管理及工程实施等工作,下设线路工程组和设备工程组。学院利用实训室既有设备和工器具,组建通信终端测试与维修车间,主要面向客户服务即客户接待与业务受理、通信终端测试及通信终端检修等,分成固定电话项目组和移动电话项目组。与各电信运营商合作,组建通信网络运行与维护部,主要从事通信网络的客户服务、日常维护及故障抢修与处理等工作,下设四个分室,分别是数据室、交换室、传输室和无线室。

三、高职通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

(一)电信营销组织与策划工作室。通过与中国移动柳州分公司、柳州联通公司、柳州电信分公司合作,组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移动营业厅、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联通营业厅、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电信营业厅等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厅。营业厅实施教师指导、学生经营、企业监督的运行机制,即营业厅的运行管理和日常运营均有专业学生完成,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只提供适当的指导和监督。上述营业厅首先是正常运营的电信业务办理地点,能办理入网用户的开户与续费、宽带用户的开户与续费以及电信新业务的展示与体验等所有业务;并且在校内定期开展一系列的电信营销策划活动,甚至还利用假期将电信营销实践活动扩展到校外。然后才是充分发挥和挖掘其实训基地的功能,对电信市场营销与业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将营业厅及其延伸业务的营销活动完全融入到课程和实践教学中,具体做法是:结合基地已开展的实际电信业务推广方案来介绍业务知识,通过对真实客户的业务介绍和业务推荐,强化和积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和了解一种电信业务之后,根据业务本身的特点进行营销策划、组织并具体实施,强化其电信营销方面的职业技能;通过营销基地综合性的项目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职业教育的职业价值取向、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此模式下,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营业厅的业务,体验到电信市场营销的全过程,锻炼了营销策划能力和营销技能,得到了一线岗位的职业指导,提高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又促进了营业厅业务量的发展,提升了营业厅的生产能力,真正实现校企之间互惠双赢。

(二)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队。利用学校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实训室现有工器具和设备,与工程公司及电信网络代维公司合作,组建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队,承接实际通信建设工程项目。该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出面承接工程项目,学校提供设备和技术人员,校企共同完成项目建设。近年承接和实施的项目类型主要包括:组织学生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前往铁通柳州分公司的各分局协助宽带安装与维护;承接柳州市广播电视局的光缆接续工程;承接完成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学生宿舍楼网络工程测试项目,承接完成柳州市政大楼网络系统核心网光纤熔接工程;等等。此类生产性实训活动的开展,同样促进了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正是依托此类工程项目的积累和实践,在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将此类工程项目分解、重构、提炼、物化成学习情境和教学项目,以实战形式,锤炼学生的职业技能,熏陶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社会能力。

(三)通信终端测试与检修车间。通信终端测试与检修车间由学校依托相应的专业实训室组建,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目前涉及到的业务包括手机维修和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终端维修,曾为中国铁通柳州分公司、中国铁通北海分公司维修多批IC卡电话机。车间的运行由专业学生全权负责,专业教师主要负责业务的联系、与企业的沟通以及对专业学生无法处理的故障提供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建议。

(四)通信网络运行与维护部。整合三大运营商部署在学院的在网运营移动基站、传输、数据通信等设备,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联合共建3个生产性实训室。实训室均由实际在线在网的设备构成,涵盖了3G移动通信的三种主流制式,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专业学生协助企业进行机房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参考文献】

[1]黄锦祝.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2)

[2]黄欣萍.高职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3(4)

[3]唐冬生,罗敏杰.高职院校“职业人”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重点项目(2011JGZ098)

【作者简介】詹 强(1981- ),男,山西运城人,研究生学历,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LTE-R铁路移动通信系统。

高职教育校企共建物流实训基地探析 第11篇

近年来,我国物流教育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青睐,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但由于专业开设时间较短、经费投入不足、社会支持不够等因素制约了实践实训环节的落实,从而使得物流教育缺乏专长及特色,出现了现代物流人才供求失衡,毕业学生就业难、用人企业求贤难的“两难现象”。

从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范例来看:校企共建物流实训基地,加强物流人才实践教育,是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载体,是解决高职院校经费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校企共建物流实训基地的意义

校企共建物流实训基地,可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育人环境和资源,使学校、企业实现“双赢”:不仅解决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足、办学经费困难等问题,也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保证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1 对学校的意义

(1)节约办学成本。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物质资源,得到行业或企业资金、设备、场地等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直接在物流实训基地接受实践性教学,从而节约办学成本,积极推动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

(2)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到企业调查研究或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课题研究等实际工作,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调整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要。同时,学校还可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专家成为实践指导教师。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可以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

(3)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合,共同创建实训基地,企业技术专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向的设定、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等教学活动,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有效保证。

2.2 对企业的意义

(1)获得优质的人才资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同时也使进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能够“零距离”上岗,能够解决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问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另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学校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或承接企业的科研课题,克服技术难题或物流过程中的问题,为企业的产品、科研注入新鲜血液。

(2)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企业先进的育人理念、开放的企业文化及强大的实力本身就可以为企业知名度起到一定的公关宣传作用。

(3)有助于技术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人才的供给与支撑,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则可以完成由知识、技术到产品、工艺的完整创新价值与实现,完成科技知识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3 对学生的意义

(1)促进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校企共建物流实训基地,不仅可提供学生技能训练的场所,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学生职业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搭建良好平台;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感观认识,通过先进的设备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毕业后尽快融入物流企业中。

(2)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实训设备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让学生融入企业氛围之中,学习优秀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感受独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3)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在直观真实的环境中实训,不仅可以快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物流构成要素及生产过程;还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扩大就业率,有效缓解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3 高职教育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流实训基地是物流教育中为学生提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既能创造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拓宽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又能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物流教育开设时间较短,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思想观念、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等,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实训基地的建设。

3.1 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物流实训基地的资金需求量大,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建设的物流实训基地大多还停留在理论或演示阶段,实训技能课程根本无法落到实处,更谈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

3.2 实训基地未能发挥最大效能

有些职业院校虽然与某个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但由于没处理好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企业在合作中毫无利益可言,积极性不高,导致实训基地在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3“软件”建设重视不够

实践中,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在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有意识地开发实训基地的“软件”如高水平的实训教师队伍、适用的实训教材等相应的建设显得十分欠缺。许多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条件陈旧,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接触实践的机会偏少、实训指导能力不强、来源结构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实训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3.4 校企合作没有落到实处

当前,产学研结合仍然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许多校企合作仅限于挂个牌子或签个合约的形式,根本没有真正落实。该问题已被高职教育评估委员会列为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4 校企共建物流实训基地的对策

为了实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赢”的愿望,校企之间应当注重发挥校企合作的双向功能。从科技开发和技术应用上寻找结合点,既从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出发,又照顾企业以经营为中心的基本要求,建立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工作机制。

4.1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首先应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就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设规划,明确合作双方的责权利、成果归属等,协调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研究、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另外,还要建立合作实训基地的科研机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共同研究学生实训项目的开设、科研计划的落实和开展、生产功能的顺利进行等。

4.2 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合格人才,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而企业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渠道。校企之间这种“服务链”联系与利益攸关关系,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客观需要。但相互的主要职责、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甚至冲突,因此实现共赢还要依靠政府的协调与导向作用,使合作双方向共同的利益靠拢,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4.3 建立网络信息平台

实训基地既要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又要满足教师科研、企业研发的要求,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好规划。在网络化时代,应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网络运转管理,建立网络信息平台,以便合作双方相互沟通、了解和共同管理。

4.4 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一是建立决策与管理机制,把握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明确各自的职责,使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避免缺位造成工作失误;二是建立保障机制,建设相应的合作制度,保障合作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发挥校企合作双方的积极性,调动实训基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建立调节与制约机制,调节在合作中的矛盾与偏差,向共同的目标靠近;五是建立发展机制,随着形势的发展调整合作内容,随着合作的深入使合作走向更高层次。

5 结语

在高职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差不多占到总课时的一半,而实践教学基本通过实训环节来完成,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具备能够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训基地,而具有真实背景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寻找和把握校企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并取得“双赢”,这是我们在研究和建设实训基地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长久,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鼎勋,等.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23-26.

[2]王应海,等.关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6):162-163.

上一篇:电气施工建筑管理下一篇: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