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新课改范文

2024-07-06

备课与新课改范文(精选3篇)

备课与新课改 第1篇

一、打破传统备课理念, 真正实现质的跨越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 这是毋庸置疑的。 备课, 这是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的教学常规工作, 那究竟如何备出一节高度彰显新课改特点的课呢? 我认为应当实现三个转变:教学目标由“ 关注知识”转向“ 关注学生”;教学设计由“ 给出知识”转向“ 引起活动”;教学目的由“ 完成教学任务”转向“ 促进学生发展”。

另外, 还应当从整体上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要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一种学习线索, 而不是唯一的结论。 教材上的学习模式是不是适合于自己学生的特点、是不是最佳模式都不一定,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决定是否使用教材资源或在多大程度上使用教材资源, 这就是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其次, 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既然教师已经分析了教材的利用价值, 已经决定在教学中有所取舍, 那他就应当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课程资源加进去,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资源的内容很广泛, 凡是与教学相关的生活情境、直接或间接经验、乡土资源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

再次, 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以往我们在备课时往往是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去考虑, 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 我们的教案设计应当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 经常问自己:这样的教法学生能接受吗? 学生要怎样去学才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真正实现由教案向导学案的转变。

二、一切为了学生, 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

首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 改变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的“ 传统”。 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鼓励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 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其次, 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构建焕发活力的“ 生命态”课堂。 叶澜教授在他的《 重建课堂教学的价值观》 一文中指出:“ 将结构化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 ‘ 激活’, 实现与三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 与学生经验世界、成人的需要沟通, 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 ”用通俗的话来说, 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 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 使它呈现出生命态。 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 最能激活、 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

再次, 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真正将讲堂变为学堂。 只有大胆地“ 放”, 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放心去“ 练“ ;只有大胆地“ 放”, 才能让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念、评价方式要进一步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因此, 这样的评价是动态的、开放的, 也是一个系列过程, 它不是像过去那样只给出一个结果, 也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是为了区分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最佳的自我。

四、探索实施作业的个性化

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 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要求, 我们在给学生留作业时也可以多动点脑筋, 兼顾不同的学生, 尽量减少以巩固知识为主的机械重复的作业, 尝试留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作业。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 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 适度布置作业。

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 留作业要做到训练到“ 点”, 落实到“ 点”, 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 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 更好地发展其个性。

3.留总结学习方法的作业。 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 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 这样, 能做到举一反三, 相互启发, 教学生会学, 使学生终身受用。

与新课改同行,关注孩子的成长 第2篇

我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3年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新的教材我们已经使用了十几年,这十几年来,我们感受着新教材带给我们的新鲜、变化与惊喜,同时也在默默地优化着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着自己的教育观念。但因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在的课堂总有一种“出力不讨好”“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的感觉,教师感到非常困惑。为了寻求“高效课堂”,2011年至2012年,我校先后派教师去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看到他们的课堂后,的确感觉到自己课堂的落后。为了尽快缩短这种差距,2012年9月,学校从师资力量、学生年龄特点等诸多因素考虑,将四年级定为课改实验年级。本次课改,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在开学初,成立了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和课改实验小组,校领导亲临一线听课指导,不仅如此,学校在财力、物力方面更是给予大力支持,不仅为实验教师配备电脑、打印机,而且为四年级230多名学生免费印刷语、数、英、科学课的学案。我们的实验教师更是付出了诸多辛劳,他们利用寒假备好教案,做好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冥思苦想设计学案,又为孩子们掌握新知而苦想良策。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我们的付出有了回报,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了,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争着展示自己,看得出,他们脸上洋溢的是无比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擺在了我们的面前,孩子们的两极分化愈加明显,有些孩子学习兴趣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何才能缩短孩子们的这种差距,课后教师进行了反思,发现了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

一、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直接原因

从上学期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在学案中明确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方法和需要完成的任务,以便在课堂上交流,但是一些孩子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没有认真完成学案,为此到课堂上他不自信,不会说,也不敢说,所学内容也似懂非懂,感到吃力。

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孩子对学习的关注、学习的感悟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孩子认知程度较高,接触新的知识较多,从而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有些孩子基本上处在“自由放牧”的状态。除了在学校里拿书看看以外,没有其他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慢慢地这部分孩子在课堂上成了合作学习的旁观者!

三、家庭条件的制约也是产生分化的原因

孩子们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同,摄取信息,新知识的渠道受限制。比如,语文课、科学课需要相关资料,家庭条件好的,有电脑可以上网查阅,查阅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时间久了,这部分孩子的知识储存量越来越大。但是另一部分孩子没有这些条件,完成学案有关内容就有困难,渐渐养成依赖心理,变得学习不主动。

以上几点是造成两极分化的根源,虽然两极中的一极是我们教学成功的见证,如果能有效缩短或是消除两极分化,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成功。差异是避免不了的,只能通过办法去缩短距离,让这些孩子尽可能地离得近些,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学校及时召开实验班级的家长会,要求家长做到:(1)经常与教师“互通情报”,及时向教师提供可能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状况,帮助教师更全面、深刻地熟悉和了解学生。(2)要及时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还要帮助孩子认真完成学案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对预习的价值认识不足,教师可以拿出时间精心备课,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心备学,这样,无论教师的课讲得多么精彩,都无法引起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把学案纳入教学中,让学生提前预习,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通过查阅资料,进行知识的积累,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心理上学习目标就有了定向,在新授课时,对教师的问题,学生也已心中有数,这样他就可以自信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因此,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学案内容和家庭作业,避免出现知识累计差。(3)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家长尽量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

冬去春来,走进新课程已有几年了。回首这几年的课改之路,感慨万千。我坚信:只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新课改定会迎来灿烂的曙光。我衷心地期待着。

参考文献:

备课与新课改 第3篇

一、实现初中数学与新课改教育理念相契合的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难点,它对学生的逻辑要求较高,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推进下,实现初中数学与其的互相契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两者的有效契合,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教育理念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没有结合理念的教学势必会脱离实际,影响教学质量。坚持初中数学教学按照正确的理念授课,能够提升教学的完善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扩散思维。新课改理念的实施开展,有效扩展了教学策略,是对过去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现初中数学与新课改理念的契合发展,能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

再次,初中数学与新课改理念的契合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传统的教学理念存在很多弊端,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有效教学的哟求,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素质能力过硬的学生。

二、初中数学与新课改理念有效契合的对策

为了有效发挥两者紧密结合的重要意义,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找到科学的对策完善教学。

1. 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技术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科学水平的逐步完善,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初中数学知识复杂多变,概念定理的推导过程也比较复杂,利用计算机、大屏幕实施教学,有助于学生清晰的看到数学形成过程,并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心对称以及轴对称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立体化图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对称,并通过多媒体放出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提高教学质量,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相适应。

2. 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运用

初中数学是概念性极强的课程,对学生的理解力具有很高的要求,新课改理念的提出,也对数形结合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教学与新理念的契合,就必须有效实施数形结合思想。与此同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还可以简化繁琐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的理解力得到提升,并满足新课改理念的要求,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众所周知,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问题多元且相对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很难掌握学习方法。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方法开展教学,使其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

如初中数学题目: 设关于x的方程x2+ ( 2m - 1 ) x + m - 6 = 0有一根大于1,而另一根小于1,试求m的取值范围。该题是相对较难的二次函数题目,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时非常有效的对此,其具体图形如下:

3. 重视实践教学

初中数学与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完美契合,就是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实践教学法,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扩展,把“做数学”变为“用数学”。例如,利用实践教学法进行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教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自己动手画三角形,并通过观察了解两种三角形的共性与特性,加深学生的交流沟通,并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结束语

上一篇:教育支出效率下一篇:老西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