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征范文

2024-09-04

抓住特征范文(精选8篇)

抓住特征 第1篇

一.咀嚼句式语言, 把握诗歌主题

古人说:“诗言志”, “言”指的是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观点、志气及人生感悟等。在古诗中可以知道作者的生活, 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古诗之所以被称作古诗, 是因为它用“古文”写成, 句式的押韵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因此, 在中学古诗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遵循古诗的句式语言特征, 从而掌握诗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比如拿杜甫的《春望》作为一个例子, 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教学:首先, 要听朗诵, 初识诗, 把握句式语言特征。学生通过诵读, 初步感受诗歌句式的节奏与韵律。很多学生接触古诗时, 往往因为找不准诗歌的情感基调, 使朗读受到阻碍。因此, 教师要反复加强学生的诵读过程, 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名家朗诵的录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诵能力, 还把握了诗歌的节奏, 便于理解诗歌的感情意蕴。其次, 要多次朗诵, 深入理解和感受。在听完名家的朗读以后, 教师要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通过别人的朗读使自己受到启发, 从而将灵感注入到自己的朗读之中, 深化对诗歌的情感理解。比如学生在听过名家朗读完《春望》之后, 会感到浓重的悲哀、无奈之情, 从而将这种感受带入到下一次的朗读之中, 对于本诗的颈联和尾联的感受不再是一种无奈, 而是有如临其境、思家情切之情在其中。学生的感受越强烈, 对诗歌的理解也就越透彻。再次, 要细致剖析诗歌。对古诗内在涵义的把握需要不断深入的了解, 对其进行细致的剖析。一要抓住诗眼, 对关键字进行赏析。比如首句“国破山河在”中的“破”字点出国家颓废的形势, “烽火连三月”中的“连”字点明了战争的长久与残酷。二要对诗歌的中心句进行深度的思考。比如末句“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是本诗的主旨句, 它写出了诗人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情况下, 又叹息自己年老, 不能拯救国家命运, 更增添一层悲哀的心境。三是对诗歌整体情感的把握。要结合前面的景色描写, 为后面的抒情渲染伤感的气氛, 掌握古诗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借景抒情。

二.合理导入意境, 感悟诗歌主题

想象和联想是导入意境的重要途径。借助这两种方法可以将学生与作者的体验紧密相连, 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 从而激活诗歌的语言和思想。导入意境, 让学生用假设的方式领会古诗, 弥补了学生对古诗了解的不足, 丰富了古诗教学的内容。比如在教学王维的《出塞》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作这样一些假设:假如王维是朝廷派遣到边疆督察边防的官员, 他在戍守将领的陪同下日月巡查, 他会发现什么, 说些什么;假如王维是站岗的士兵, 在坚守岗位的同时, 又会有怎样的思想变化;假如王维是戍守将领的幕僚, 当他放下笔墨, 走出营地, 独自一人伫立关上, 又会有什么样的矛盾心理……通过假设的方式, 把场景、人物具体化, 将古诗的内容想象成为人物对话或者环境描写, 再经过一定的语言互相补充、引导, 从而在学生的思维里勾勒出一幅幅情感鲜明的生活图景。此外, 在假设的基础上仔细揣摩诗歌的语言, 酝酿诗歌的情感, 这样古诗的主题就不再是抽象的标签, 而是生动形象的活动场景。导入意境的古代诗歌教学方式可以拉近与作者的距离, 实现情感上的融合。

三.适当扩展阅读, 印证诗歌主题

写景要抓住特征写作技巧 第2篇

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

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教学过程:

说明:基本照搬教参附的光盘内容,即郑晓龙老师的课件

一、布置预习课文《写景要抓住特征》,思考:课文中老舍《济南的冬天》节选和宗璞《紫藤萝瀑布》节选,分别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二、学生回答预习思考题。

三、操作步骤:

1、多媒体展示几幅荷塘图:(可到网络上下载)

2、要求学生写一段描写荷塘的文字,写后读给同学们听。师简要评析。

3、师展示朱自清先生以下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教师简要点评,说明写作技巧应向文章本身学。分析得出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写景的,即

绘形、绘色、香味。

顺序:环境(位置)--------定语+描写的对象-------比喻、拟人等。

(说明:斜体字板书)

4、要求学生用此种公式写一段景物。

(学生思考且起立朗读)

5、提示学生朗读课本p74中“景物描写还要突出感情特点”至“当然也印上了作者细腻委婉的艺术风格”一段话,明确写景是单纯的描写,真正的描写还要有其他的条件。

6、分别举孙犁、宗璞、许瑜萍三人写荷花的片断。

“那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白洋淀》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地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西湖漫笔》

“每天清晨经过荷塘,总是能看到一池荷韵。从冬日的衰落到春日的绿意、繁盛、凋零。一如人生的起落。当风起水皱,湖润雨清的日子,清荷亭亭,绿裙裾上青意滚滚,水生秀色,抑或刀风烈日,如丹青杰作的风荷依旧清色冰姿,气宇凌仙。年年荷花都能从丝毫不见生机的枯萎中复生,而我的老师却不能了。那一个年轻的身影走进了翩翩的荷叶间,稍不留意便无迹可寻,只余下清香袅袅。”

(许瑜萍《又是清荷盛开时》)

师说明三者之不同。

问:由这几人写荷叶荷花,由这些材料,你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提示:各人写荷花,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展示:

景物是客观的,人的眼睛心情千差万别。同一种景物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形色味是不同的,心情不同,感受不同,文章主旨不同,景物也随着千变万化,任何描写都要目的明确,为表达内容服务,哪里需要描写,如何描写,都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

教师进一步结合以上三段景物描写分析说明:描写景物时,要确定一个主题,一个思想感情,这样写才能有针对性。

7、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1)写作要求:

对象:操场上的大枫杨树

主题环境:温馨祥和

角度:绘形、着色、传神、动态。

描写:环境(位置),然后是定语+描写的对象,然后用一些比喻、拟人等手法

(2)写作说明:

对象不一定是操场上的大杨树,可以是家乡附近的等等,主题环境也不一定是温馨祥和,但写好后应先说明写的中心是什么,是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抓住特征写外貌... .. 第3篇

一、抓住面部特征。外貌描写不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面部中最突出的特征。如写《我的小表妹》:“……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左眼角上还长着一颗美人痣。笑起来脸上总是露出一对深深的小酒窝。”这里抓住了“美人痣”和“小酒窝”的特征,小表妹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抓住脸形特征。 巧用生动的比喻来描绘脸形各部分的特征。如写《我的妈妈》:“特别有意思的是,她一笑,就能从她的脸上发现英语字母‘A、B、C、O’。她大大的眼睛像‘O’;鼻子有点像‘A’;嘴巴像倒放的‘C’;他脸上有三颗小痣,连起来像‘B’。”这里按照英语字母的顺序写了眼睛、鼻子、嘴巴、痣的形状,生动有趣,与众不同。

三、抓住穿着特征。一个人的服饰是她(他)最外表的东西,但它与人物的性格、特点、身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描写人物的穿衣、戴帽,也同样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写《小表弟》:“他常常穿着一身蓝色的海军服,戴着海军帽,手持望远镜,望着远方,多么像一个威武的海军战士啊!”这里用“海军服”、“海军帽”的服装来说明小表弟从小想当海军的志向,把小表弟的外貌刻画得十分传神。

四、抓眼神特征。“小桂花抬头一看,这位老干部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花白的头发,浓黑的眉毛,慈祥的眼神,亲切的笑容。”课文《一张珍贵的照片》抓住周总理的眼神,逼真的表现出周总理对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品质。

“这位老人家是谁?矮矮的身材,黄里带白的脸色,浓黑的胡子,和善的眼神里射出正直的慈爱的光芒。”《书的故事》中的这段描写,真切地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对向往革命的青年一代的关怀和爱护;并说明在险恶环境中,鲁迅先生的这种精神激励着广大青年人不断进取。

抓住特征 第4篇

一、抓住学生能动学习特性,设置趣味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不竭动力和源泉”。现代认知理论也明确指出:“学生不仅能记住教科书上的符号和词句,而且能理解这些符号词句所代表的实质性内容,并会灵活运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能动特性,将数学教材中的生活性、逻辑性、概括性进行有效挖掘,凸显数学趣味性,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习。

如在抛物线知识教学时,我将生活中修建桥梁与抛物线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创设出教学情境:“连接徐连高速公路的邳州运河高架桥,是一座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它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大桥跨越京杭大运河,是徐连高速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桥的拱肋视为抛物线的一部分,桥面与拱肋用垂直于桥面的系杆连接,相邻系杆之间的间距为5米(不考虑系杆的粗细),拱肋的跨度为280米,距离拱肋的右端70米处的系杆长度为42米。以拱肋的跨度所在直线为x轴,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这时,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对抛物线知识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学习的兴趣激发,能够主动进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

二、抓住学生实践探索特性,进行问题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探究性。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因此,教师要有意设置具有探究特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针对性、目的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增长本领,增长才干。

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有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了,现在只知道一个角,需要补充哪些条件,才能画出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出来?”在“函数知识应用”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现在已知两个受力面积分别为SA(平方米)和SB(平方米)(SA,SB均为常数)的物体A,B,它们的所受压强P与压力F的函数关系图像分别为射线LA,LB,如图所示,则()。A.SA=SB,B.SA>SB,C.SA

三、抓住学生学习差异特性,实施有效分层教学,实现学生进步整体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事实。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将学生整体能力提升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采用层次分明、梯度性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如在一次函数知识教学习题训练环节中,我将学生划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分别布置如下训练习题:(学困生)一次函数y=kx+b中,k、b都是___,且k___,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当k___,b___时它是正比例函数;函数y=(m-2)x2n+1-m+n,当m=___,n=___时为正比例函数;当m___,n=__时为一次函数。(中等生)某小汽车的油箱可装汽油30升,原有汽油10升,现再加汽油x升。如果每升汽油2.6元,求油箱内汽油的总价y(元)与x(升)之间的函数关系?(优等生)直线y=kx+6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E,F。点E的坐标为(-8,0),点A的坐标为(-6,0)。点P(x,y)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K的值;(2)当点P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探究:当P运动到什么位置(求P的坐标)时,△OPA的面积为27/8,并说明理由。我通过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机会,同时鼓励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获取更大的进步,最终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当前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数学老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主体特征,研究教材教法,转变教学观念,借助优势教学资源,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入推进。

摘要:本文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动性、实践探索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围绕提升和推动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这一目标,进行了一些论述。

写作小专题说明要抓住特征 第5篇

文题展示:在你珍藏的艺术品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件呢?请你抓住其特征,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600字。【写作导航】

不同事物的特征各不相同,在写作说明文时,我们就要根据说明的对象,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我们不妨运用下列方法:

一、同中求异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事物的形式相同、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并加以说明。如茅以升写《中国石拱桥》是这样来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同是对桥拱的说明: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同是对桥面的说明:前者是没有陡坡,后者是几乎与河面平行;同样是拱,前者是“像一张大弓”,后者则是“半圆形”。正是由于作者抓住了这些同中之异、具有特征性的东西,两座桥的特点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多面展示法——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事物,要将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应该从多方面加以阐说,使其不同的特点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这个特征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因此作者从苏州园林的布局、假山堆叠的艺术性和池沼与其他景物配合的灵活性、园林中栽种和修剪树木、花墙和廊子的巧妙设置及每个角落的布置等四个方面进行逐一展现使读者通过对各个局部的了解,整体认识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三、表里合一法——有些事物,其内在的特征是能通过外在的形式充分地表露出来的。因此通过说明其外在的特征,也同样可以说明其内在的特征。【例文引路】

一张构思精巧的邮票

一张好的邮票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好的邮票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在我所集的邮票中,我最喜欢“中国人口普查”这张邮票,因为它构思巧妙。

这张邮票的底色是白色的,正中间是一面钟——蓝白相间的钟,钟面呈圆形,粗黑边勾勒。在钟的边缘上,并没有把十二个小时的位置都标示出来,而是只画了五个点,分别表示十点、十一点、十二点、一点和两点。这五个小圆点是绿荧光色的,周围镶着黑边,黑边组成了一个小三角形,尖头朝内。在表示十二点的那个小绿点的正下端,是指针。指针也穿上了黑外套,上端是菱形,下端是圆形。中间绿色的是分针,在上端中部有一个箭头式的白色指针,表示时针,这就形象地说明,这时时针和分针正好重合,是十二点整。

这五个点和指针组成了钟面的上半部分,在上半部分的其他地方,染青莲色,一条向上弯的弧线把它和下半部分分开。下半部没有染色,但在中间画了一个金黄色的天安门。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画在这儿是说明这里的十二点是指北京时间,而不是其他时间。

通看一遍整个钟面,你会发现很像夜空。那钟边由弧边和弧线组成的下半部分不就是月亮吗?上半部分多么像天空,那五颗绿色的小星星还在发光呢。

钟座是两只里面蓝色,外套黑边的小腿。钟顶里面也是蓝色,而且钟顶和两只腿的两边由一条纵贯钟面的黑带子连着,组成了一个“人”字。那圆形的钟面不就是一个“口”字吗?设计者别具匠心把这个时刻要干的事情表现了出来。

在钟的左上方,写着“标准时间1982.7.1”的字样,右上方写着“0:00”,这说明,这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82年7月1日零点整,在这以前出生在

世的人,都是普查对象。

邮票的上端有六个字:“中国人口普查”,和它相对称,在邮票的下端写着“中国人民邮政”六个字,稍不同的是,在这六个字中间还夹了“8分”的字样,表示这张邮票的面值。“中国人民邮政”的字样下面,左边写着“J.78(1-1)”,说明这是总共一套一张的第78套纪念邮票,因为“J”是“纪”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右边写着“1982”,表明这是1982年发行的。

这枚邮票能在小小的面积上把人口普查这样的大事表现得这么清楚,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和匠心,真是巧妙极了。【名师点评】

写景要抓住特征(上) 第6篇

不同地域的景物有不同的特色,从而显示出不同的地域风貌。所以,写景类文章,要努力把景写活,写出景色的个性特色来。无论写山、写水,还是写树,写花,都要抓住其特征,使笔下的景物各呈异彩,惟妙惟肖。

【技法梳理】

一、抓住地域景色的风貌

每个地方的地域风貌都不一样,写景时,关键就是要抓住这些地方的地域景色特点,并且给予充分表达。如杨朔的《京城漫记》,按照观察顺序分别写了水、山、树,写水突出了一个“清”字;写山突出了一个“精”字;写树突出了一个“多”字;写花突出了一个“美”字。这样描写,便突出了整个公园美的特色。再如刘白羽《日出》里的一段话:

飞到空中,向下俯视,只见在黑天鹅绒一般的夜幕之下,莫斯科大片灯火,像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

作者紧紧抓住了莫斯科夜晚的灯火景色的特征,把灯火比作“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比作“暗红色长带”,设喻精美而贴切,虽着墨不多,却形神毕肖。所以,要想把景写活,就要抓住地域风貌的特征。

二、抓住事物的形状和色彩

事物往往有它獨特的形状和色彩,写景时就要抓住这些形状和色彩,竭力摹仿,如實描画,真切地再现描写对象的各种外在颜色和形态。如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四时景致的变化:“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碧、秋净、冬黯。”如此精妙归纳,若非细察,实难想得!我们不妨再看看峻青《海滨仲夏夜》中的美句:“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作者用颜色的明暗渐变,表现了霞光的逐渐消散,景物层次鲜明。

三、让景物渗透个人的情感

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融情于景,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抓住特征 第7篇

1 幼师生心理的一般特征。

1.1 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判断的片面性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自我意识是以个人愿望、信念、价值观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来评价自我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等情感体验。自我意识的确立, 使人具有自我控制能力, 具有独立和自制能力, 它对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幼师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 她们要求摆脱成人的影响, 保持独立的见解, 有些想法符合社会的要求, 有些想法与客观现实矛盾, 她们对自己的评价普通较高, 往往夸大自己的品质和能力, 不能正确对待别人对她的评价而她们对别人评价却较为全面和正确。她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差, 往往管不住自己。有时会凭一时冲动行事, 对教师的要求符合自己意识的就办, 不符合自己意识的就拒绝或打折扣。有时理智不想干的事, 结果还是随波逐流地干了。

1.2 成人感的增强和模仿, 尝试性

青春期发育使少女身材迅猛增长, 体态发生重大变化, 器官趋于成熟。随着知识的增加, 能力的发展, 她们的“成人感”强烈地显露出来。她们要求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指导, 尤其是那些涉及她们个人问题的行为, 如交友, 学科兴趣, 业余爱好等。她们要求别人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自己, 尊重自己, 反对把自己归属儿童, 不愿听到训斥和絮叨式教育。她们处处都想按成人的行为去实践, 模拟角色的活动日益增多, “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老师”等等, 她们积极地想学习成人的优秀品质, 敢想敢闯, 什么都想尝试, 甚至冒险。这种心理有助于她们的成长, 能够培养她们的独立能力,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但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 她们往往把模仿成人的外表作为达到成年的途径。不恰当的学习、模仿成人外貌的特点, 如衣着、打扮等。她们有时不能正确区分冒险与勇敢, 执拗与顽强的界限, 往往把不顾后果的冒险, 违反学校纪律, 顶撞老师当做勇敢的表现。

1.3 闭锁性和开放性

由于社会经验和情绪体验的增多, 青春期的少女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她们逐渐失去了儿童时期的外露, 直率、单纯、天真, 心理活动开始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现象, 出现了闭锁性的特点。她们往往通过写日记的形式, 自己向自己倾诉内心的秘密和对未来的憧憬, 反对别人随便翻动她的东西。在人际交往上, 变得不那么坦率, 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不仅与成人不易做到心理相通, 在同辈人中也不易找到知音, 从而间或出现孤独感。社会化的要求, 又使她们产生强烈的与人交往的要求, 期望得到理解, 这时的心理又出现开放性的特点, 她们喜欢与同龄知心者谈思想感受和理想, 广泛涉猎知识, 充实自己。

1.4 情绪的两极波动与多变

青春期的幼师生情绪发展处于心理“断乳期”, 反映强烈, 变化快, 动荡和起伏大, 常常表现为两极波动。人们常用“心血来潮”来形容她们。她们富于激情, 一旦有适宜的环境激情便很容易进发出来, 而且反映强烈。她们常常为一点小事而狂喜, 又为一点小事而痛心不已。如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受到别人指责时, 马上就垂头丧气, 愁肠欲断, 好像自己一无是处;在学习获得成功或受到家长老师的赞扬鼓励时, 其自信心油然而生, 洋洋得意, 仿佛自己无所不能。她们容易生气矛盾不安, 有时过份自信, 在完成各种追求的目标时, 一会儿可能循规蹈矩, 一会儿可能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动感情, 大闹情绪, 甚至出口伤人, 动手打人, 很少考虑到后果。

2 根据以上幼师生心理的一般特征, 在新生入学伊始, 采取下列措施,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

2.1 详细了解每个学生情况, 掌握教育活动的第一手材料。

通过查看档案了解学生来源情况:哪些来自城市、哪些来自农村, 哪些来自发达地区, 哪些来自边远不发达地区, 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有哪些是单亲家庭的, 哪些是独生子女的, 家庭收入情况怎样, 父母工作情况。了解学生学习基本情况:考试分数是多少, 最高分数是多少, 最低分数是多少, 最擅长哪一科, 哪个科目最薄弱。了解特长生情况。

与家长联系, 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与父母的关系如何, 倾听家长对孩子的评价, 了解家长对孩子在校学习期间的期望值及特殊要求。

对新生进行问卷调查, 让她们简单评价自己;有何特长, 爱好;对今后学习, 生活有何打算;面对新环境有何困惑;希望老师给予什么帮助;是否想做班干;具体负责什么;建立特长生档案。

2.2 通过各种活动, 让学生尽快的熟悉环境

通过参观学校的各个部门, 军训、听领导、老师、老生等介绍学校情况等活动, 使学生找“幼师是我家”的感觉。通过仲秋晚会、校园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 老师以真情感染学生, 打动学生, 使她们有了“同学似姐妹, 老师胜亲人”的情感体验。淡化了思乡想亲人的恋家情绪。

2.3 以班集体的凝聚力感召学生

参考档案的记载, 根据自我推荐, 民主选举, 能力考察, 最后由班主任确立班委会与团支部成员, 班集体的核心初步确立。班级成立初期, 学生大都处于松散状态, 因此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对班集体的形成起重大作用。这个目标应是远景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 必须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使学生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既能积极参加, 有高度的责任感, 同时也能在活动中看到合作的重要, 团结的力量;不仅感到今天的快乐, 而且看到明天的美好。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与规范。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幼专文明学生准则》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注重养成教育, 并利用集体中出现的违纪事件教育学生, 引以为戒。以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的民主管理方式营造班集体中和谐、欢快、紧张而有序的健康心理气氛, 增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向心力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教师还要注重强制性影响力与自然性影响力, 尤其是自然性影响力, 以高尚的品格, 深厚的专业知识, 渊博的文化素养, 聪明的才智和高超的教学技艺和组织管理能力, 对学生产生激励, 并以和蔼的态度, 深切的关心与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以热忱的期望在学生中产生“皮格马力翁效应”。

2.4 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幼师生们一入学, 很快从初中紧张忙碌的应试, 惶惶不安的升学压力中松懈下来。有的学生以为进了幼师学校就如同进了保险柜, 只等念完三年学, 参加工作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有的学生认为文化课无关紧要, 当幼师只能唱会画, 能弹会跳就行;有的学生没有音乐、美术方面的基础, 学不好, 干脆放弃。针对这些片面的认识, 必须使学生明确, 现代社会是高科技发达的时代, 要求人具有全方位的素质, 二十一世纪的幼师, 必须是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 扎实的业务知识, 精湛的教育艺术, 要热爱幼儿, 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要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 要使学生认识到当前就业压力与就业前景, 幼儿教师的就业前景随着国家当前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而变得明朗起来,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胜任幼教工作, 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 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同时也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是爱岗敬业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和幼儿教育事业的爱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上的。每个幼儿教师都应认识到幼儿是祖国的未来, 培育幼儿是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重任;应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孩子, 献给幼儿教育事业。

2.5 洞察思想, 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抓住幼儿特征发展幼儿语言 第8篇

关键词 幼儿语言 幼儿特征 距离 环境 配合

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从小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让幼儿正确地掌握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加速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特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进行训练。

一、投其所好,拉近距离

“好说”是幼儿的天性,孩子越小,越是如此。要抓住幼儿的心理,经常和孩子进行趣味性谈话:如新生刚刚入班,面对新奇的环境、新的朋友总有无数个话题要说。这时教师不妨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听听他们对哪些话题感兴趣,时而插上几句,时而记录下谈话的内容,并随时把谈话中有趣的部分念给他们听,孩子们倍感亲切。接下来教师可以进一步在他们的兴趣点上生成各种谈话活动:如动画片精彩片断回顾、家庭趣味小事、星期日见闻等,根据谈话内容还可以开展系列的绘画、讲述活动,充分发挥幼儿想像力,把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进行了加工创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不仅丰富了词汇,激发了兴趣,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长此以往,即使是不爱说话的孩子在这种快乐的气氛中也会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就这样,在轻松愉快中,幼儿语言得到了初步的训练。

二、因势利导,创设环境

“好动、乐意做事”是幼儿的共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使幼儿语言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主动的发展,促进口、脑、手、身的协调。

学期初的“我们是小主人”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性的提问:“我们都是大四班的小主人,那么怎样才能当好小主人呢?”于是有的幼儿说:“应该爱护环境,小朋友要像一家人一样。”“既然是一个大家庭,那么怎么布置好咱们家的环境呢?大家商量商量。”于是一个孩子首先想出办法:“建个美工区,我们原来班的美工区可好玩了。”“那么,美工区需要哪些材料呢?”大家经过讨论协商,决定一起准备。没用两天,什么瓶呀,笔呀,颜料呀,牙刷呀,棉签呀,美工区的材料已是十分丰富。围绕玩什么、怎么玩,制作的东西怎么布置,怎么展示,大家又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布置画展在哪儿,开个商店,将画订成画册进行讲述活动用等。这种说和做相结合的方式,不但丰富了游戏、创设了环境,而且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说话氛围,为幼儿以小主人的姿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倾听“告状”,纠正语病

幼儿普遍爱“告状”,哪位小朋友骂人了,哪位小朋友踩了别人,哪位小朋友带了泡泡糖,诸如此类的问题,随时都有幼儿向你汇报,弄得许多老师不耐烦。殊不知这个时候正是我们训练幼儿语言的大好时机。这时,教师应仔细倾听幼儿的叙述,看他们表达上存在什么问题,引导他们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最后归纳成一句话,教他们正确地表达出来。

四、以趣激学,生动形象

“情”与“趣”是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内容,语言教学尤应有“趣”。那么,如何在情趣中使幼儿充分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身,突出主体能动性,使其求异思维、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呢?

1.把图片变为故事、游戏。幼儿所接触的用書,大多是一幅图片或几幅图片构成的,乍看起来没有什么可说的,但仔细体味每幅图片都可以引出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或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兴趣体验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掌握大量的词汇。

2.把儿歌、故事生动形象化。儿歌形式短小,为幼儿学习优美的语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及时辅以表情、动作,再按顺序配上适宜的图画,或是根据图画再请幼儿创编新的儿歌,使儿歌教学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五、家园渗透,紧密配合

教师与家长合作、家园的有机渗透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教师与家长合作的着力点在于:家长依据幼儿园当前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丰富幼儿有关的社会经验,搜集各种材料。

2011年秋天,为了布置“美丽的金秋”的展览,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野外采集花草,捕捉昆虫,收集种子。结果,星期一早上孩子们满载而归。他们讨论得多么热烈!这时教师再适时地进行有目的地引导:“回去再和妈妈讨论一下,所有的蝴蝶都是害虫呢,还是有的是害虫,有的是益虫呢?”一句话激起了孩子们继续探索和交流的愿望。孩子们带着任务,加强了家与园的联系,也使家长的工作继续深入,无形之中,又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抓住特征】相关文章:

抓住文本07-06

抓住细节07-30

抓住兴趣论文05-14

抓住事物的细节05-06

抓住机遇 创新理念05-18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07-29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08-02

抓住教育的时机08-10

抓住机会,挑战自我08-31

如何抓住机遇范文06-05

上一篇:电工知识下一篇:自适应学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