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范文

2024-08-06

新疆维吾尔范文(精选12篇)

新疆维吾尔 第1篇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千百年来历经昌盛与衰落,终于公元16世纪叶尔羌汗国的宫廷进入鼎盛,从而形成今天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并包含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多种维吾尔木卡姆的艺术形式。其中声乐、器乐、舞乐三位一体的原生态的表达形式,曲调中四分之三音、游离显现的“活音”,演唱及演奏者在音乐进行中的即兴创作和发挥,完整框架中不断变化于乐曲始终的节奏型,既有板式变化又有曲牌连缀等等这些,体充分体现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而在它所涵盖的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体现之外,民族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认同,也使之真正具有了“活化石”的意义,受到世界的关注和认同。并于2005年11月25日被列入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当今,面对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的冲击,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习俗、审美意识都发生着改变,这使得木卡姆艺术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民间木卡姆班社的自由解体、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日趋淡漠、歌词中古代察合台语对于音乐传播和理解的限制,特别是年青一代对于木卡姆文化价值缺乏认同感和喜爱等,都对木卡姆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非常不利。 实乃令人担忧!因而,当务之急,笔者以为对于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这一濒危艺术门类而言,我们首要做的就是“保护”与“传承”, 而不是寻求创新和发展。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所在。它的目的就是要对具有“代表性”和 “濒危性”的前人留下的“口头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世界文化遗产形成一个保护体系。在这些方面日本和韩国的很多方式和手段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是全世界最早提出对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行保护的国家,也是世界公认的文化遗产保护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采取的保护方法和措施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当然也包括中国。如“明治维新”后日本采用的“登录制度”,即认定、注册、登记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专门机构来负责传统文化的保存于振兴工作;国家拨专款资助传承保护对象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技艺的表演、研究和传承;颁布法律法规使有关措施的运行和落实得以保障等。而作为主要以人为载体、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规律中,强化少年儿童的培养和教育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韩国,政府为了鼓励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特设“传授奖学生”,意在资助热爱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有志之士。并强调获得该奖学金者必须是“从重要无形文化财的持有者或持有团体那里接受了六个月以上的传授教育、 且在该重要无形文化财的技能、技艺方面具有相当素质的人员”或者在与重要无形文化财相关领域工作经历超过一年以上者。而日本,从文化保护政策的制定到学校课程的设置以及在各种民俗活动中,都将儿童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日本的中小学课本中有大量与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内容。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当地民俗文化,学生们对日本著名的神话、歌谣、民间故事都非常熟悉。在所有的民俗活动中几乎都有儿童的方阵,力求增加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扩大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群。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第七条第三款中也指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与日韩两国青少年对于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了解、认知、熟悉及自觉保护艺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甚至在个别专业人士中对于非物质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的认定也存在一定偏差。

我们知道,中国音乐体系与西方音乐体系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音乐的发展是以演奏者、演唱者为核心的,而西方音乐则是以作曲家为核心。我们所依靠的正是每位艺术家独立的个性与人格,每个时期独有的人文和风貌,口口相传,才凝结成今天的艺术成就。 在新疆木卡姆音乐中,我们不光是在欣赏音乐、观赏舞蹈,同时通过它的唱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与社会形态。

在其音乐艺术表演中蕴含的即兴性是他们最真实的情感表露、 是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传统民间艺术最精华也是最具艺术魅力的地方。在木卡姆音乐中每样乐器的乐器形制、音色音律、演奏手法都极具个性,它的音乐中充满了自娱性、即兴性和创造性。 我们姑且不论民族音乐交响化这一发展思路正确与否,但对于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这一艺术种类而言,交响化的这一手段,恰恰是化个性为共性、弃优势而扬其短。因为交响化所追求的重要的一点是群体感所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它所需要的是音色音律的协和统一、声部构成的交织融合、乐器形制的共鸣震动,而这些恰恰不是我们民族民间音乐语言的特性及长处所在。这一做法有悖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试想有一天,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南音”为迎合时代潮流,扩大编制,发展为民族管弦乐合奏形式,蒙古族的长调和呼麦也推陈出新,由专业作曲家创作改编为百人大合唱,局面实在难以想象。那木卡姆为什么就要“交响化”呢?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及地区领导对木卡姆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工作,万桐书等音乐学者对新疆地区仅存的唯一能比较完整地演唱十二木卡姆的木卡姆第五代传人吐尔地阿洪的演唱进行录制、记谱、整理,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申遗成功后相关部门更是加大力度对木卡姆艺术进行保护,在原生态传承、专业传承、教育传承、文本传承、媒体传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大力扶持木卡姆传承人、在新疆的艺术院校开设木卡姆专业、建立木卡姆传承中心、召开木卡姆国际研讨会等。其中成立于1980年的新疆木卡姆艺术团为木卡姆艺术的继承、表演及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团常年深入新疆及全国各地普及、宣传新疆传统音乐文化,并出访60余国家向世人展现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独特艺术魅力。而如今在新疆地区,会演唱维吾尔木卡姆的艺人已越来越少,特别是《十二木卡姆》中的核心部分“琼乃额曼”由于唱词是鲜为人知的察合台语, 篇幅、结构等又非常的长达复杂,因此已很难找到能够演唱“琼乃额曼”的艺人。这个融汇了中国汉唐时期“西域大曲”,且在世界木卡姆中具有独一无二价值的十二木卡姆核心部分“琼乃额曼”已逐渐被人们淡忘。据了解,目前“新疆木卡姆艺术团”中也没有能够完整演唱《十二木卡姆》的艺术家。因此对于木卡姆乐团正在尝试的木卡姆艺术交响化这一形式,笔者以为,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木卡姆艺术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远比发展更为重要、更为艰难。

建议有四:1、在研究方面,乐团应积极培养专业理论人才, 针对现存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版本缺漏及“词曲不同记”、“音谱不同步”等问题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整理;2、继承方面,乐团可聘请专家开设“察合台语”课程,建立考核机制,解决传承中语言所带来的对于唱词理解及演唱的问题,并以现有“十二木卡姆”版本为基础,学习演唱十二木卡姆音乐,力争培养能够完整演唱十二木卡姆的传承者;3、表演方面,乐团可在原有基础上强化对青少年的宣传和熏陶,让木卡姆艺术走向大学、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加强孩子们对于传统艺术的亲近感,增加他们接触传统艺术的机会,扩大对传统艺术热爱的人群;4、集结乐团中的表演、作曲、理论研究的专业骨干,申请项目资助,成立研究实验小组,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规范、完善、传承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新疆这片土壤中孕育出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它与其文化背景、发展阶段、民族审美意识相关,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取代的。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这古老的艺术瑰宝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得以延续。

主要写新疆维吾尔导游词 第2篇

维吾尔族的小花帽

在我喜爱的众多玩具中,有一顶造型奇特的维吾尔族小花帽.这顶漂亮的小花帽是去年我们全家在新疆旅游时,特意从闻名中外的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巴扎:维语集市的意思)上买来的.这顶小花帽很不简单,它是维吾尔族人用灵巧的双手和针、五彩丝线等,通过扎、绣、串、刺等复杂工艺精制而成的.

见我对小花帽十分喜爱,爸爸的一位战友马上给我当起了“临时解说”.据叔叔介绍,居住在新疆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人,无论男女老少,不分春夏秋冬,都喜欢戴这种四棱形的小花帽(维语称之为“朵巴”),这是他们民族数百年来的传统习惯.这种小花帽不但实用,而且是一种既精致又漂亮的工艺品.花帽上,有的串着珠宝,有的用五彩线绣出各种花卉、水果的图案,如雪莲、哈密瓜等.还有的四周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金属片,戴在头上,好像浑身上下都在发光,真有珠光宝气、金光灿灿的感觉,让人爱不释手.小花帽是一种高雅的装饰品.维吾尔族人在参加节庆、婚礼、舞会等重要活动时,都要精心挑选他们所喜爱的小花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们在大街上见到的一些维吾尔族妇女和小姑娘,她们不但在头上戴着一顶大花帽,而且还在辫子上缀着一串串葡萄似的小花帽,走起路来像移动的“花篮”,好看极了.

新疆维吾尔女性媒介封面形象分析 第3篇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女性;媒介封面形象

一、《新疆妇女》杂志综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联合会主办的《新疆妇女》杂志创刊于1955年(月刊),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停刊,1981年复刊后改为双月刊,1986年又恢复为月刊,一直持续发行至今。《新疆妇女》杂志是以为新疆维吾尔妇女服务为目的综合性女性杂志。其办刊宗旨是反映新疆维吾尔族妇女的现实生活,解放新疆维吾尔妇女的思想,弘扬新疆维吾尔妇女的先进事迹。杂志的文章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有诗歌、散文、小说等,涉及政治、教育、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2010年7月,《新疆妇女》杂志维文网站在天山网上正式开通,是自治区唯一一家维吾尔文女性月刊网站,由《新疆妇女》杂志提供内容,天山网维吾尔语编辑部进行网上编辑、发布,一个月更新四次。

二、历年来《新疆妇女》杂志的封面形象设计

《新疆妇女》杂志的发行量于2008年已经超过6万册,作为一本为新疆维吾尔妇女服务的杂志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拥有如此的发行量在当年实属不易。其成功与其封面形象的设计密切相关。

被视为日本最具创新精神的设计师之一的师杉浦康平曾经说过:“一本书就像一个人,而封面则相当于一个人的脸,书的内容、品味的高低可以直接从其封面设计的风格中反映出来。”对于杂志而言,封面就是杂志的脸面。杂志的封面设计反映了杂志的内容和品味,可以瞬间秒杀阅读者的眼球,感动读者。

三、《新疆妇女》杂志的封面形象设计优缺点分析

(一)《新疆妇女》杂志在封面人物选取上的优点

1.封面人物形象基本集中于维吾尔女性形象,符合杂志的定位取向。1981年-2015年,三十年多年间《新疆妇女》杂志封面图片的内容变化频繁,甚至个别封面出现了时尚的“大美女”形象。但从整体来看,封面的人物形象基本上还是以各行各业取得突出成就的维吾尔女性为主。她们中间有抱着哈密瓜的青年劳动女性;有佩戴奖章飒爽英姿的荣誉女性;有婀娜多姿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艺术女性;还有在讲台上、手术间挥洒自如、辛勤工作的知识女性。这与杂志定位维吾尔女性群体,弘扬优秀维吾尔女性的精神是完全相符的。

2006年第2期《新疆妇女》杂志的封面上也出现了一个期刊刊徽,刊徽图形是“XJ”中“X”的变形,“X”的一笔上端勾勒出一个简笔的妇女头像刊徽的设计非常简洁传神,明确表达了杂志的服务区域和阅读对象。

2.封面人物的选取激发了女权主义思维,摆脱了传统模式。在信息社会,杂志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发挥着巨大的经济功能。但同时通过二次销售来获得自身的发展,于是“商品加女人”模式成为惯有的模式。例如在近十年广为流行的《男人装》、《花花公子》等杂志,它们的封面选取的都是性感漂亮的美女明星,以此引发了新的热潮。读者对其大为赞扬,视其为充满视觉快感的男性审美教科书,想男人之所想,言同行所不敢言,创造了中国性爱话语的最高禁忌尺度。它性感而不失犀利主张,幽默而不缺现实主义,是潮流男士的最佳伴侣。这传递着一直以来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性别观念。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媒体的男性视角和优势地位使得媒体话语通常是以规范的男性话语取向为标准。话语的取向不能做到意识形态的中立,同时女性对话语权利的操作与掌控仍然十分有限,就导致不可能有所谓的 “中性语言”,而女性常处于 “失语 ”或 “无语 ”的陪衬境地。

3.封面人物的选取发挥了媒介的教育与导向作用,有利于维吾尔女性解放自身、关注自身。大众媒体营造的刻板印象在现实生活无处不在,并且会影响受众的感知。《新疆妇女》封面人物大多都是选择白领或者知识女性,极少选择性感美女。它希望通过营造一个知识女性和劳动女性的形象来改变过去“女性形象被物化、性对象化、家庭化”的刻板印象。在维吾尔传统中男性特权地位十分显著,在家庭生活中接受传统的观念的维吾尔妇女终日忙碌,洗衣、做饭、收拾屋子、照看孩子,甚至在农忙时打理果园、下田踏种,更甚者在被家庭生活占据大部分时间后还要外出工作贴补家用。

维吾尔男性只要说一句“塔拉克”(休妻),夫妻关系即宣告结束,维吾尔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地位可见一斑。维吾尔女性在求职、求学过程中同样会遭遇性别歧视,其在职业发展空间方面也远不及维吾尔男性。传统观念里,维吾尔女性常出现的活动场所为家庭、超市、菜市场。维吾尔女性很少出现在职业场所,即使出现也是以服务者或助手的身份出现,以弱者的姿态来突显维吾尔男性的强大和成功。

而《新疆妇女》杂志摆脱了以往维吾尔男性认为的维吾尔女性就应该处于服从、陪衬地位的视角。该杂志绝对抛弃采取身着性感服饰的美女来吸引读者眼球的策略,而是通过“易装”展示了新世纪新疆维吾尔女性不同于传统的一面,塑造更多的具有自信、勇气、果敢的现代成功女性形象,她们传达着“自强、自立、自信、自尊”的新疆维吾尔女性的新风貌,传达着现今社会,维吾尔新女性通过自身努力同样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这种贡献不亚于新疆维吾尔男性。

《新疆妇女》杂志通过这种呈现抓住了受众的 “注意力”,并通过其广泛地媒介传播潜移默化地对新疆维吾尔女性起到 “教养作用”,使她们认为这才是她们应该有的样子,把自己和封面女性联系起来,从而指导自己在人际关系、生活理解、着装打扮、装饰家居等方面的行为,进而使自身努力接近封面人物。与此同时,相关的衍生文化就会相继出现。《新疆妇女》对成功的新疆维吾尔女性事迹的介绍和宣传,激发了维吾尔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使更多的维吾尔女性产生了一种提高自身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渴望。

(二)《新疆妇女》杂志在封面人物选取上的缺陷

新疆维吾尔民居拼砖装饰艺术初探 第4篇

一、拼砖造型装饰及风格

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房屋没有装饰, 就等于房屋没有建造”。拼砖造型装饰常采用两面对称、协调统一的方法;采用相互交错、重叠、拼砌组合的方式形成的图案装饰, 使人感觉大方、美观。拼砖造型可分为拼砌型砖、印花型砖、异型拼砖、透空型砖等。这些拼砖通过各种排列组合, 拼砌出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形, 利用砖角或砖缝形成凹凸不平的各种砖花装饰形式, 整体布局井然有序。异型砖是一种专为建筑外贴面装饰的拼砖造型, 是新疆维吾尔民族独特的拼砖形式。例如, 用当地的粘土烧制好的泥砖, 按拼砖花的形状, 做成梯形、方形、菱形、圆形等, 再拼成各种各样的拼砖花。这些拼砖花主要应用于门、窗、墙壁、龛、柱、廊、天花板、藻井、檐、台基、楼梯等部位。现在新疆的一些大型宾馆围墙, 也常采用砖拼花墙饰, 给人高雅、秀丽的感觉。新疆维吾尔民族在传统拼砖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多种多样的拼花砖装饰, 这种造型独一无二的出现在新疆各个地区, 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二、拼砖纹样装饰及风格

维吾尔民居拼砖题材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统一;运用精美的雕刻工艺、典型的造型形象、丰富的装饰语言, 体现着维吾尔族传统的民俗民风, 代表了新疆维吾尔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制。新疆维吾尔民居建筑拼砖整体造型简洁、大方, 经过雕、磨等主要的艺术手法, 通过外形的设计组合, 材质的灵活运用, 使得装饰效果坚实、质朴、艳丽。

雕花砖是用当地粘土烧制而成的土红色或黄色砖, 与当地风沙干旱的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图案常为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和文字纹样等, 其中几何纹样最为普遍, 主要采取并列、对称、交错等方式形成二方或四方连续的构图, 例如二方连续的变化无穷的几何纹样, 图案能无限延伸, 以尽可能地填满空间, 构成了有限到无限的纹样, 这样设计出来的纹饰便达到高度和谐的效果和有了节奏之感, 这样不仅增加了整体建筑的美感, 而且在建筑墙面上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整个立面运用多种形式的雕花砖饰, 使人感到和谐美观、朴素大方, 形成了欢乐而明朗的节奏感。

通过以上分析, 新疆维吾尔民居拼砖装饰整体造型简洁大方, 图案排列自由灵活、风格协调统一, 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伊斯兰外观特点和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色民居, 装饰内容多种多样, 雕刻技艺高超, 涵盖了新疆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文化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凸显地域性特征。

三、拼砖工艺技术及特点

新疆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 受新疆地区气候和资源的影响, 特别是南疆地区风沙大, 气候干燥, 森林资源相对短缺, 维吾尔民族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 善于就地取材, 选用性能最好的土坯和砖石建筑材料, 它具有成本低、使用性广的特点, 促使了拼砖花这一装饰技术在维吾尔民居装饰中得以广泛应用。

古老的传统成型加工方法存在于少数民族长期的手工业生产中, 维吾尔族民居拼砖就是在建筑外墙体上, 利用当地粘结性强, 容易脱水成型的粘土, 烧制成的规则或不规则的砖, 维吾尔民族工匠以锯、磨等工艺制作成各种造型的拼花砖。砖块与砖缝之间形成了点、面、线的空间感, 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 整个立面墙运用疏密虚实的艺术处理手法, 使人感到和谐美观、朴素大方。

四、装饰题材的象征寓意

维吾尔族性情开朗, 一方面继承了悠久的中原地区的装饰形式, 另一面反映出他们对生活热情乐观的态度。维吾尔居民采用各种形式的装饰语言, 象征着他们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图形纹样常以植物花卉为题材, 花卉象征了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民间艺人本着“观物取象”的原则对事物最美的部分进行设计, 将它们比喻成吉祥幸福的象征, 以特定寓意来传达信息, 表达情感, 同时也蕴含了维吾尔民族对未来生活积极向上的追求。吐鲁番民居从装饰形式趋向抽象化、图案化、以自然物象和抽象符号为精神的寄托, 成为维吾尔民族内心崇拜的物象。居民以植物为题材一方面表现出人们向往绿洲的心境;另一方面体现了维吾尔民族对万物博大的胸怀, “以物喻人, 缘物寄情”, 将其人格化、概念化, 以自然物象为精神的寄托, 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又体现强烈的象征寓意。

新疆维吾尔民居拼砖装饰艺术是伊斯兰建筑装饰精髓的承续, 其中涵盖了丰富的伊斯兰教文化, 它对维吾尔民居装饰形式及色彩审美的影响是巨大的。伊斯兰教视“绿色”为神圣之色, 体现了他们对绿色的崇尚和喜好, 显示了维吾尔族穆斯林强烈的民族感情和虔诚的宗教心理。用极具新疆特色的拼砖工艺, 生动、巧妙地诠释了伊斯兰教的审美倾向, 点、线、面的结合, 体现出动静的双重性, 色彩明暗适中, 鲜而不艳, 基调欢快。这些装饰特征在维吾尔民居拼砖工艺中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也赋予了拼砖工艺独特的内涵。

综上所述, 新疆维吾尔民居拼砖装饰风格反映了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 当地艺人通过本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自然形象, 仔细观察, 表现出高度的主观性和概括性, 来满足自然环境与住户审美的要求, 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望。我们从对新疆维吾尔民居拼砖装饰特点的分析, 可以了解拼砖设计不仅注重形式的协调、变化、统一, 而且尊重意蕴和内涵。在选取本土喜闻乐见的形象题材时, 又充分考虑了拼砖的功能和审美价值, 使其成为一门独特的装饰艺术。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民居拼砖工艺的认识, 我们不难发现造型与审美意蕴是和谐共生、相互联系的。各种类型的拼砖在制作过程中, 从能体现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外在形式出发, 运用熟练地雕、磨等手法选择抽象的装饰题材, 再对传统工艺技术理解的基础上, 对形象进行艺术化的再创作、再组合, 创造出了一种民族化、艺术化、意韵深厚的装饰艺术, 最终达到了装饰民居, 体现地域文化和营造一种吉祥、和谐的人居环境的目的。

五、结语

新疆维吾尔民居建筑拼砖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范, 要使吐鲁番地区特有的拼砖艺术得以延伸发展, 打造一种富有地域性特征的和谐新民居形象, 对于我们当今的设计者来讲, 应该在理解传统民居文化的基础上, 选用本土装饰题材, 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凭着精巧的艺术构思, 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 把美好的情感和愿望转化到设计当中, 这也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本质思想的体现。新疆维吾尔民居拼砖装饰艺术作为新疆优秀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 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当合理的开发、保护、传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吟屏.中国伊斯兰文化类型与民族持色[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 1999.

[2]严大椿.新疆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9.

[3]濮安国.中国传统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新疆维吾尔 第5篇

物理试题卷(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20分)1.(09·新疆)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铁锅放久了会生锈

B.脏水中有很多细菌在运动

C.酒精擦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

D.室内扫地是,在阳光照耀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答案:C 2.(09·新疆)下列各组能源中,均为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

B.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C.电能、地热能、风能

D.核能、水能、生物质能 答案:A

3.(09·新疆)重型载重汽车装有较多轮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B.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C.减小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

D.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D 4.(09·新疆)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热水中放入 冰块,水温下降 C.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 答案:B 5.(09·新疆)对于某个导体电阻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两倍,导体的电阻也增大两倍 B.通过导体的电流减小一半,则导体的电阻增大两倍 C.当导体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答案:D 6.(09·新疆)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答案:C 7.(09·新疆)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用电压表能测出灯L1两端的电压的是

思动物理

答案:D 8.(09·新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方向

B.水中树的倒影

C.渔夫能准确叉到水中的鱼

D.舞蹈演员用镜子矫正自己的动作 答案:A 9.(09·新疆)小华仔细观察家中的电视机、电风扇、白炽灯和节能灯四种用电器,发现它们上面都标有“220V 40W”的字样,若他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的时间,则产生热量最多的是

A.电视机B.电风扇C.白炽灯D.节能灯 答案:C 10.(09·新疆)安装一台直流电动机模型,接入电源后能正常转动,下列做法不能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动方向的是

A.对调电源的正、负极

B.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大小 C.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D.对调直流电动机磁铁的两极 答案: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09·新疆)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做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公路两侧种有许多树,这是在_________减弱噪声。答案:无规则振动时

传播过程中

12.(09·新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由_____________组成;对人体安全的电压_____________。

答案: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不高于36V 13.(09·新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现象;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________里受力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答案:电磁感应

磁场

14.(09·新疆)目前一些国家正在流行甲型H1N1病毒,医生是通过检查人的体温来诊断是否被感染。普通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现有一位疑似病例他的体温是38℃,读作________。

答案:37℃

三十八摄氏度

15.(09·新疆)某次龙卷风发生时,屋外大气压急剧降到90×10Pa;当时 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屋内大气压是1个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__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100m,这时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力差可达____________,足以将屋顶掀翻。答案:1×10 1×10N

16.(09·新疆)雷达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军事设备。若雷达向飞机发射的微波从发出到接收返回信号所用时间为52μs(1μs=10s),微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则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________m。答案:3×10m/s 7.8×10

17.(09·新疆)一个瓶子最多能装0.5kg的水,它最多能装______kg的水银;最多能装______m

3-6

562

3思动物理 的酒精。(ρ水银=13.6×10kg/m,ρ-

433

酒精

=0.8×10kg/m)

33答案:6.8

5×10

18.(09·新疆)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一枚硬币的直径是______cm。答案:2.50

19.(09·新疆)如图所示,标有“4V 1W”的小灯泡与一个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到10V的电源上。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灯泡恰好能正常发光,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_________Ω. 答案:0.25

20.(09·新疆)小明用一个动滑轮将重600N的货物匀速提高2m,如果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小明所用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N,实际上小明所用的拉力是375N,则机械效率是_____。答案:300

80%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共36分)

21.(1)(09·新疆)请在图中完成 物体AB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答案:

(2)(09·新疆)一物体静止在写面上,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该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答案:

(3)(09·新疆)在图中根据静止小磁针的指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磁感线方向及电源正、负极。答案:

思动物理

22.(09·新疆)小明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记录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1)在这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月粗糙,摩擦力越大。

(2)在探究压力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可采用______两次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压力大小

(2)

1、2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3.(09·新疆)小明在厨房里帮妈妈煮粥。妈妈说:待锅里的水烧开后,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的水微微沸腾,就能将粥煮好。小明发现,在此过程包含很多热学知识,请你就此场景说出两个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

示例:粥(液体)沸腾时有水汽化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粥(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2)粥(液体)沸腾后闻到米香,这是扩散现象;

(3)粥(液体)沸腾时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只要答对其中任意两条即可)

24.(09·新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关系。(4)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思动物理

个实验中,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第1、3两次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得出的结

答案:(1)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

(2)到平面镜的距离

(3)大小

(4)不能、虚

(5)不变)

25.(09·新疆)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_______。(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3)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_____端(选填“A”或“B”)。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示数为0,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4)排出故障后,实验中测得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______A,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

W。

答案:(1)断开

(2)图连接正确给1分

(3)A、小灯泡短路

(4)0.2 0.4

26.(09·新疆)新鲜鸡蛋在水中会下沉。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你能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清水中投入一个与鸡蛋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1)沉底的鸡蛋会慢慢上浮

(2)向水中加盐使水的密度变大,使鸡蛋所受浮力增大

(3)不变

四、计算题(27题6分,28题8分,共14分)

27.(09·新疆)如图所示电路,电阻R1=10Ω。若断开S2、闭合S1,电流表的示数I1=0.30A;若闭合S1、S2,电流表的示数I2=0.50A。

求:(1)电源两端的电压?(2)电阻R2的阻值?(3)电流通过电阻R22min所做的电功? 答案:

思动物理

28.(09·新疆)(1)奥运场馆“鸟巢”的主体钢结构质量为4.2×10kg,靠自身的24根钢柱支撑。若每根钢柱的横截面积为1.5m,则平均每根柱子承受的压强有 多大?(2)若功率为1000kW的太阳能供电系统为“水立方”连续工作5h,可得到多少J的电能“如果这些电能有42%转化为水的内能,可使游泳池里200t的水,温度升高多少℃?(C水=4.2×10J/kg·℃)答案:

新疆好·新疆美术作品展 第6篇

新疆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在浩如烟海的绘画遗存中,新疆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早在汉唐盛世时期,以龟兹石窟壁画为标志的佛教绘画艺术业已辉耀于天山南北,涌现了曹仲达、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犍陀罗风格等有影响的画师和流派,并对中华美术做出独特贡献,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13世纪以后,随着新疆佛教走向衰落,辉煌的龟兹石窟壁画随之进入长久的沉寂期,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初见复兴的曙光;1986年,新疆美术作品曾以“新疆好”为主题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艺术效果。

26年来,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新疆的美术事业也得到了繁荣和发展。这26年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加快建设步伐的重要阶段,壮美的自然风景、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内地画家到新疆创作;同时,本地画家长期坚守阵地、勤奋创作,深厚博大的沃野培育了一大批热爱新疆、钟爱艺术的老中青画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新疆的美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6年后的今天,新疆美术界又迎来了久违的感动,新疆美术作品再一次登上了中国美术的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向全国展示新疆美术事业日益繁荣、不断发展的新成果,展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新疆形象,表达新疆各族人民对党中央、国务院的感恩之情;从而更增强了各民族凝聚力,提升了文化感染力,促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此次展览的名称为“新疆好·新疆美术作品展”,目的就是要通过美术作品反映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民生进步的大好形势,进一步激发新疆各族人民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的豪迈之情。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组委会共征集到了全疆401位画家的2120幅作品,这些画家来自全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画家都把讴歌时代、反映生活的真情实感融入创作,让作品充分体现出新疆各民族团结和睦、共融共生的生动现实。作品在立意、题材及表现手法、艺术形式等方面都具有浓郁的新疆特色,新疆的山水、草原、戈壁、大漠以及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和极具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风貌都在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示。

新疆维吾尔族清真寺 第7篇

在新疆,无论城镇还是乡村,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清真寺建筑随处可见,或华丽庄严,或古朴素雅,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新疆崇信伊斯兰教的人数众多,作为宣教和礼拜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清真寺格外引人注目,可以说,凡是有穆斯林居住的地方,就有清真寺存在,其中不乏许多历史悠久的清真古寺。

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传入新疆南部地区。10世纪中叶,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发动了对于阗佛教王国历时40多年的宗教战争,于11世纪初灭亡于阗,把伊斯兰教推行到和阗地区。14世纪中叶起,在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在西域建立的藩属国)的强制推行下,伊斯兰教逐渐成为察合台汗国信仰的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成为维吾尔族等民族的主要宗教以后,各种类型的清真寺也逐渐出现在天山南北。现在,新疆的清真寺数量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国务院新闻办2009年发布的《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指出,新疆有10个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人数达1100万人,共有各类清真寺2.43万座,为信教的穆斯林群众开展各种正常的宗教活动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城市,清真寺的密集度更高,在乌鲁木齐市解放南路全长1公里左右的道路两侧,百米之内就有清真寺14座。

清真寺的多重功用

“清真寺”,也叫礼拜寺,是穆斯林礼拜、沐浴的场所,也是阿訇宣讲教义和宗教知识的讲坛,培养新一代宗教职业者的学校,为穆斯林主办婚丧嫁娶及屠宰畜禽服务的阿訇、伊玛目等宗教人员处理寺内事物的办公地点,概括地说,清真寺是穆斯林从事社会活动的中心场所。由于《古兰经》要求穆斯林每天要做5次礼拜,日出,正午,下午,日落和夜晚。在古代没有时钟的情况下,很难掌握统一的时间,因此在清真寺外围建有宣礼塔,每到礼拜时间,要有大嗓门的人在塔上大声召唤,许多清真寺都有4座宣礼塔,朝向四方,召唤教徒们开始礼拜。现代清真寺的宣礼塔仍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已经不用人去喊了,而是装有扩音器。穆斯林作礼拜的清真寺内,不供奉任何雕像、画像及供品,只有围绕的廊柱,中心一个大拱顶,主要的墙壁要朝向麦加的方向。墙中间有一个凹下的龛,叫做米海拉布,是指示穆斯林朝拜方向的,龛中有一座带阶梯的高台,是在主麻日时,为伊玛目站在上面带领诵读《古兰经》用的,诵读《古兰经》时不能有音乐和歌唱,地面都要铺上地毯和布单,因为穆斯林需要赤脚礼拜。清真寺外面或一进门的地方备有自来水或水壶,要求穆斯林洗净手脸后才能礼拜。

清真寺除了礼拜和宣教的作用外,还是兼具文化和处理穆斯林民事纠纷的场所。很多清真寺附设有图书馆、医疗所。一般穆斯林有关婚姻、遗产、交易等纠纷,也可以在清真寺内按教法规定解决或调处,库车县的清真大寺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宗教法庭,是目前新疆唯一的一处宗教法庭遗址。

清真寺的多种类型

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聚居处都有清真寺,但维吾尔族的清真寺最多,种类也比较齐全,主要有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加曼清真寺、小巷清真寺、麻扎清真寺等几种类型,这些清真寺遍及新疆的城市乡村。

第一类是艾提尕尔大清真寺,位于新疆喀什,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亚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这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坐西朝东,由寺门塔楼、庭园、经堂和礼拜殿四大部分组成。

这里原是征服中亚的阿拉伯大将屈底波·伊本·穆斯林留下的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公元1442年,喀什噶尔王沙克色孜·米尔扎首先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清真寺。1538年,喀什统治者吾布力·阿迪拜克为了纪念他已故的叔父,又将寺院扩建。16世纪,叶尔羌汗国君主将其扩建为能够做主麻日礼拜的大清真寺,1798年英吉沙维吾尔族女穆斯林古丽热娜在前往巴基斯坦的途中病故于喀什噶尔,人们用她遗留的旅费扩建了清真寺,并取名“艾提尕尔”,后来分别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叶进行修建、扩建,重新规划全寺布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进行修缮,艾提尕尔清真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气势。

寺门塔楼正对艾提尕尔广场,天蓝色寺门宽4.3米,高4.7米,门两侧各有短墙相接;外两侧各有一高大的砖砌圆柱,底粗顶细,往顶又各有一塔楼,又名邦克楼,供寺内教职人员召唤穆斯林析祷礼拜之用。进入寺门是一个八角形穿厅,内有一20亩大庭园,南北两侧各有一排18间的经堂,为伊玛目讲经和宗教学生习经之所。园内有两个水池,四周白杨参天,桑榆繁茂,虽居闹市中心,内中却格外清静幽雅。礼拜殿设在寺院西端一个用栅墙隔开的大院落内。礼拜殿又分为内、外殿和殿堂入口3部分,南北总长140米,东西进深19米。如此面阔的大型礼拜殿,在国际上也极为少见。外殿有140根高达7米的绿色雕花木柱成网格状排列,支撑着白色的密肋天棚,宏敞齐整,气势雄浑。

目前艾提尕尔清真寺已经成为全新疆穆斯林聚礼处,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达到数千人,星期五主麻日下午男穆斯林的礼拜人数达到上万人。2013年10月的古尔邦节当天清晨,笔者在新疆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对面的宾馆楼顶,聆听和目睹了广场上数万穆斯林礼拜的全过程,教徒们在寺内和广场上依次排列,虔诚跪拜,礼拜之后,随着欢快的鼓乐声,跳起热情奔放的“萨玛舞”,场面壮观宏大。

第二类是加曼清真寺,又称主麻日清真寺。这类清真寺每周礼拜五举行聚礼及听念教义演说词和听讲劝善讲演等宗教仪式。主要建在城镇穆斯林聚居区,规模较大,宗教职业人员比较齐全,如莎车县的加曼清真寺,库尔勒市加曼清真寺。在伊斯兰教教义和历史上,主麻日一向被视为贵重之日,穆斯林于此日除参加聚礼外,还要多行善功,要剪指甲、剃唇髭、洗大净、点香、游坟、忏悔等,皆被视为圣行。

第三类是小巷清真寺。小巷清真寺一般称“麦斯吉德”,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城乡小巷,穆斯林平时礼拜、祷告都在这类清真寺里举行。这类清真寺规模不大,教职人员也比较少,但来的穆斯林人数最多,主要是平民百姓的穆斯林。在喀什市的老城和高台民居,许多小型的清真寺就建筑在民居中间,与普通居民的房屋浑然一体。

第四类是麻扎清真寺。这类清真寺多作为附属建筑物设在麻扎(陵墓)院内。穆斯林在朝拜伊斯兰教著名的教长、宗教领袖、学者、有名望人物的麻扎时,都要到这类清真寺内进行一些宗教活动,表示对亡者灵魂的缅怀和膜拜。这类清真寺往往是亡者家族及所属集团、宗派的公墓,因而涉及的人较多,来朝拜的人也很多。同时,麻扎清真寺规模较大,修建豪华,殿堂宽敞。如位于喀什市东北5公里的阿帕克霍加麻扎,就是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著名首领阿帕克和卓及其家族的陵园,也称“哈兹拉特麻扎”(圣者之墓),俗称“和卓坟”,又称“香妃墓”。这座麻扎始建于1607年,后由阿帕克主持重建,以其名字命名,后其本人及家族均埋葬在这里。

清真寺的建筑艺术

维吾尔族的清真寺与其他民族的甚至内地的清真寺有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建筑艺术风格上有其独到之处。维吾尔族的清真寺建筑融合阿拉伯和维吾尔族风格于一体,按照当地的传统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材料和建造技术,清真寺整体形制多呈穹窿圆拱廊柱结构,与内地清真寺殿宇式的重檐起脊勾连搭结构形成鲜明对比,圆形拱顶和高耸的尖塔,绿色或蓝色的柱廊,造景图案和三面回廊,是阿拉伯伊斯兰清真寺建筑常用的形制,也成为新疆清真寺建筑共同流行的风格。

新疆维吾尔文古籍存世现状概述 第8篇

一、维吾尔文古籍的定义

维吾尔文古籍与其他古籍的形成一样, 都历经“口述结绳”—“碑铭石刻”—“平面书写”的发展过程。据研究, 3-4世纪维吾尔先民就开始撰书、译书、抄书, 在其族历史发展过程中, 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古籍文献和各色遗迹、遗物。维吾尔文书籍类古籍是维吾尔人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 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作物。其内容涵盖世俗、宗教、哲学、艺术、文学、教育、天文、手工业、建筑、装饰、生产技术等多个方面。

按牛汝极先生的《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的相关内容, 可将维吾尔文古籍依据使用的书写语言大致分类为:突厥文、粟特文、摩尼文、回鹘文、婆罗米文、叙利亚文、哈卡尼亚文、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察合台文。

并可分为下面几个时期:

(1) 鄂尔浑河时期 (约从公元7世纪下叶至9世纪中叶) 主要使用突厥文、粟特文; (2) 高昌一葱岭时期 (约从公元9世纪中叶至14世纪) 回鹘文、哈卡尼亚文, 同时还使用摩尼文、粟特文、突厥文、叙利亚文、汉文、婆罗米文、吐蕃文等; (3) 察合台文时期 (约从15世纪至本世纪初) 察合台文、回鹘文等; (4) 现代维吾尔文时期, 使用维吾尔文老文字、新文字和现代维吾尔文。维吾尔族在历史上曾信奉过多种宗教, 有萨满教、祆教 (即拜火教) 、摩尼教、景教、佛教, 直至9世纪末10世纪初, 逐步改信仰伊斯兰教。每个时期不同语种的维吾尔文古籍都与同时期盛行的宗教美学相呼应。

二、维吾尔文古籍存世现状概述

维吾尔文古籍文献因其涵盖语种多, 时间跨度长, 受宗教影响深, 又因西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特征, 古籍的保存情况相对较好, 留世数量也颇多。因此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西域古籍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一直很高, 并被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把它纳入国际突厥学、敦煌吐鲁番学的范畴来研究。根据当前的统计结果, 存世的维吾尔文古籍约四万册/件, 除我国国内相关机构藏有一定数量的古籍外, 还有相当数量的该族古籍分别收藏在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和日本、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

维吾尔文古籍的特点有:语种多、内容广、形态材料多样、地域性强、分布广泛、跨境收藏等特点。它不但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文献历史价值、科学认识价值和社会和谐价值还有社会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现将维吾尔文古籍留存现状概述如下:

1. 国内:

早在上世纪50年代, 国家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就开展了维吾尔族社会历史调查, 上世纪80年代, 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规划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就在新疆组织成立了, 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 (宗教局) 内设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 并开展了搜集整理、规划出版等工作。从2000年自治区民委 (宗教局) 古籍办组织实施由国务院批准的大型文化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摘要》新疆各民族卷的编纂工作以来, 调动各有关部门、各少数民族专家学者和古籍部门工作人员, 对我区少数民族古籍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和编目登录, 发现并掌握的数据是非常惊人的。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06年, 全区现有收藏少数民族古籍共23228册 (件) , 浅议新疆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出版

维吾尔古籍收集整理工作的一个里程碑, 即是2011年12月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摘要·维吾尔族卷》, 该书共收录维吾尔族铭刻类古籍条目19条, 文书类古籍条目333条, 全书共计收录了维吾尔文古籍图片134幅。因维吾尔文古籍的收集整理工作仍在进行, 此书收录的只是部分古籍。

2. 国外: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 新中国成立以前, 各国探险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 在新疆多次挖掘和收购文物古籍, 并把它们带到国外, 数量巨大。如今分别收藏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的档案馆、博物馆或研究所里。国内各大图书馆、博物馆里也有新疆的古籍, 其中大连旅顺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 都是原在吐鲁番出土的珍贵资料, 数量也不少。这些资料, 通过各种途径, 有的已拿到登记目录, 也有部分已复印回来, 其余的正在积极联系。

国内维吾尔文古籍国内存世地点有:中国民族图书馆、大连旅顺博物馆、新疆自治区图书馆新疆古籍保护中心和自治区民委 (宗教局) 古籍办、新疆自治区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民族宗教等单位, 国外的存世地点见下表1:

上表列举了维吾尔文古籍有代表性的、主要的几种语种使用时限 (A.D.6——A.D.19) 、古籍的主要内容 (多数为宗教文献和世俗文书) 以及维吾尔文古籍装帧形态:碑铭、写本、印本、石刻、壁画题识。其中维吾尔古籍的写本形式最为多样, 有卷轴装、蝴蝶装、贝叶装、线装、经折装, 还有数量较少、上表未列的婆罗米文的梵筴装;材料有纸本、皮革、织物、木材、石材等。但最重要的是反映出古籍的留存现状, 国内国外的主要保存地点。根据前期收集材料表明:察合台文古籍在数量上是最多的,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摘要·维吾尔族卷》这本书中大多数文献也都是维吾尔察合台文古籍, 这是由于察合台文古籍与近代时间最接近, 使用察合台文的人数较多, 流传面广等多方原因促成的。

三、对维吾尔文古籍的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可行性措施

对古籍即使保藏得再完好, 如不加以必要的开发利用, 古籍的真正价值还是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充其量是一堆古遗物。古籍的真正价值在于从中能获取对我们有利的东西, 而不是盲目的保护, 禁止了解观看和传播。学习掌握、研究从古籍中获取有价值的资源, 拓展和更新传播渠道, 让更多人了解古籍的内容和价值才是古籍“重生”的真正现实意义。

1. 合理开发利用好古籍文献, 能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

留存至今的古籍文献一般来讲, 记载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自然、人文景观, 这些是可贵的文化遗产, 如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 同时也是可供开发的经济资源, 能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

2. 维吾尔文古籍信息化有利于对古籍的保护和传播, 并为读者提供高效的阅览途径

维吾尔文古文献是我国西域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但其也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 因年代久远, 不易保存。随着当前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的存贮和检索方式有了改变的极大可能性。如果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古籍的保护工作上, 将会极大地减少这些珍贵文献资料的破损和遗失, 同时也多一个保存、传播和阅览的途径, 提高利用率, 现代数字化信息十分有利于古籍的贮存、传输、查阅和复制, 更加体现古代维吾尔文献的研究价值。通过古文献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还可以将维吾尔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遗产快速全面便捷地传播, 让世界了解西域的历史、民族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以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

总之, 古代维吾尔文献的数字化在古代维吾尔文献的有效保护、使用和传播等方面都将会起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在历史上, 维吾尔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留下了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料。维吾尔文古籍是我们获知西域古居民 (维吾尔族先民) 社会生活状态的一个重要途径, 具有重要的文献历史价值、科学认识价值、社会和谐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

而维吾尔文古籍文献的存数数量很可观, 有语种多, 时间跨度长, 受宗教影响深的特点, 又因西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 古籍保存情况良好。了解、保存、研究、再利用好维吾尔文古籍, 并积极合理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保存和传播,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有利于新疆地域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存。

参考文献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摘要·维吾尔族卷·铭刻类、文书类、讲唱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12.

[2]牛汝极.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7.

[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摘要·维吾尔族卷.铭刻类、文书类、讲唱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

[4]郭德兴.浅议新疆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出版[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8.04.

[5]巴哈提·乌塔尔拜.试论新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18.

新疆形象宣传片中的新疆形象探析 第9篇

关键词:城市宣传片,新疆形象,品牌战略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区域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地区在不断发展硬件设施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城市宣传片作为城市形象营销的手段之一,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影像的震撼力现已成为各地区竞相模仿的推介方式。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地区,也在为打造自身品牌做着不懈的努力。众多形式多样、主题相异的形象宣传片如同一张张视觉名片,利用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形式,展现着新疆的自然风貌、社会环境、经济发展、风土人情,如何塑造出独特的新疆形象、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新疆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疆形象宣传片中的叙事情节建构

(一)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界定

“城市形象”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首次使用“城市形象”的概念,分析讲述了城市设计中意向元素重组和设计的重要性,并将城市形象与地区综合发展相结合,提出城市形象可以通过广告得到有效提升。[1]其后国内外诸多学者也从多角度探析了城市形象在现代城市化发展和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以展现区域形象而制作的宣传片日益增多,目前业内对于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称谓尚未有明确定义,但习惯于将以省份区域为对象和以县市为表达主体的宣传片统称为“城市形象宣传片”,[2]认为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传播的形式和传媒手段,是对城市综合实力、人文风貌和独特个性的展示与宣传”,[3]“是让人们既了解到该地区的外在物质景观,又让人们感受到该地区内在精神的影像文本”,[4]作为展现地区形象的艺术综合体,城市宣传片“彰显了城市的个性、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提高城市竞争力”,[5]已逐步成为当前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城市形象宣传片定义为通过影视语言对某一地区或城市的环境资源、人文历史、经济实力、精神风貌、发展状况等内容进行集中展现和宣传,以期通过地区形象塑造达到对内增强凝聚力和自豪感,对外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的目的的作品。

(二)新疆形象宣传片的内容分类

通过对优酷网、土豆网、搜狐视频等我国几大视频网站上现有新疆宣传片的整理分析,发现新疆形象宣传片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在收集到的53则新疆形象宣传片中,以全区为表达主体的有17则,以单一城市为表达主体的有29则,以著名旅游景区为表达主体的有7则。这些新疆形象宣传片有些是由官方主导拍摄的,有些则由个人或是专业广告公司团队拍摄制作。按照不同的表达内容可以将它们大致分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旅游推介宣传片。这类宣传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点击量和评论量都位于前列,可谓是形象宣传片中“既叫好,又叫座”的代表。宣传片以展现大美新疆、推介旅游为主要目的,画面精美抢眼,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是片中的重头戏,如《行走在新疆》《新疆旅游宣传片》《我们新疆好地方》等。

第二类是城市品牌宣传片。此类宣传片以某一城市为主角,突出打造这一城市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其中,有些是凭借城市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打造城市品牌,有些则是利用城市的优势产业和资源来建构城市形象,吸引投资。总体说来都是为了展示城市自身的特色和实力,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隽永布尔津》《世界玉都———新疆和田》《西部明珠·喀什》等。

第三类是综合汇报全景片。这类宣传片基调大气沉稳,通常由政府领头,全方位陈述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交通、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把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城市整体面貌呈现在荧幕上。如《乌鲁木齐亚欧博览会新疆宣传片》《纪念“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晚会汇报片》《西部计划:新疆宣传片》等。

第四类是MV式宣传片。这类宣传片借以MV的形式将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相结合,大多会根据宣传主题量身打造歌曲,在欢快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中,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地区标志性建筑、群体生活、精神面貌等内容,个性较为突出。如《和谐新疆》《我爱你克拉玛依》《这里是新疆》等。

虽然根据自身不同的主题和传播定位,各类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表达重点各有侧重,片中选取的视觉元素也有所差异,但综合看来也从多角度架构出一个较为丰满的镜像新疆。

二、新疆形象宣传片中的新疆形象呈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语言现已逐渐取代了文字符号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形式。现阶段新疆形象宣传片中建构的新疆形象可以总结为“美丽、开放、包容、和谐、发展”五个特征。为了更具体的研究新疆形象宣传片中新疆形象的建构,本文将从环境形象、实力形象、群体形象和文化形象四个指标来详细讨论。

(一)大美新疆:环境形象的塑造

目前,各类新疆形象宣传片对新疆环境形象的建构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的刻画上,对社会环境的展现较少。比如点击量和评论量都位居各大视频网站新疆宣传片前列的旅游推介片《行走在新疆》,在全长8分26秒的时间内以一位男性青年背包客的主观视角展开对新疆的介绍。全片391个镜头中,有136个镜头在展现新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而带有现代化城市发展元素的镜头只有11个。细数各类新疆宣传片,蓝天白云、冰川雪岭、戈壁沙海、森林草原等都是出镜率最高的自然符号。天池、喀纳斯湖、五彩滩、火焰山、巴音布鲁克草原等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也是新疆宣传片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视觉元素。然而,社会环境大多是跟随人物出场,其中除了少数的城市街景镜头,更多的是对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生活环境的描写。总体看来,新疆宣传片在新疆的环境形象上,还是主推新疆的自然风貌,以展现新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主,营造出一种大美新疆的形象,对于推介旅游起到积极作用。

(二)潜力新疆:实力形象的建构

实力形象是指一个地方的政治面貌、经济实力及所呈现出来的发展状态。在对新疆宣传片的分析中,发现地方政治面貌在各类宣传片中都鲜有提及,而经济形象也大多集中在第一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展现。在大多传统的综合汇报全景片中,地区实力形象习惯于通过解说词中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进出口贸易总额等具体数值来构建实力形象。例如在《新疆是上演奇迹的地方》中解说词所强调的一样“八个国家在这里山水相连,二十六亿人口生活在新疆的方圆周边……2011第一季度,新疆实现生产总值九百二十点五亿元,增速高于全国一点八个百分点。阿拉山口的过货量连续几个月超过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与此同时,在一些单个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实力形象则来自于对当地龙头企业或特色产业的宣传,例如《世界玉都———新疆和田》将举世闻名的和田玉作为宣传片的中心线索,完成对和田地区的推介。《枸杞之乡盛世隽永》将枸杞作为宣传片的引子,详细介绍了精河县的人文历史和城市发展,但在枸杞特色和品牌塑造还稍有欠缺。整体上看,现阶段新疆宣传片从多角度塑造出一个资源丰富、有待发展的实力形象。

(三)和谐新疆:群体形象的呈现

人作为城市生活的主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素质和精神面貌是地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视觉元素的表达上看,新疆群体形象在新疆宣传片中大多以辨识度较高的维吾尔族面孔为主。能歌善舞的人们、热闹纷繁的巴扎、别具匠心的少数民族特色器具以及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使镜像中的新疆充满了一种别样的异域风情。与此同时,笑脸作为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也在众多宣传片中频频出现。不同性别、年龄、族别人们的笑脸穿插剪辑,用这种无国界的情感符号呈现出新疆人美好、善良及热情的特质,呈现出一个多民族聚居,和谐共生的群体形象。例如《行走在新疆》中188个展现人物形象的镜头中就有143个镜头出现了少数民族面孔,结尾部分还用了39个不同性别、年龄、族别人们的笑脸特写镜头。又如《新疆亚欧博览会宣传片》中也大量出现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画面。同时结尾也运用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人们的笑脸交替剪辑,展现出一个开放、包容、和谐的新疆形象。《和谐新疆》更是片如其名,在3分36秒的时间内,通过MV的形式对新疆的人文风情和精神面貌进行了突出刻画,无论是歌词还是画面都旨在打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地区形象。

(四)风情新疆:文化形象的传播

长久以来,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以及多民族的分布决定了这个地方的文化饱满程度。多民族、多文化在时间的发酵中不断碰撞交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多元新疆文化。然而,在对新疆文化形象的塑造上,各式新疆宣传片大都采用两种途径。首先是通过错落的古城、矗立的峰燧、多彩的古岩画等这些历史人文遗迹的镜头展现出新疆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旅游资源。其次,少数民族歌舞艺术、生活方式、特色美食等这些更具浓郁民族风情元素也是众多新疆宣传片刻画描写的重点,而片中对现代科技、教育、艺术等方面的展现较少。例如《行走在新疆》中诗化的解说一般:“行走在新疆,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博大辽阔……千百年来前赴后继的解谜探秘,谜套着谜,情牵着情……行走在新疆,一定会着迷这里的奇妙融汇,万种风情演绎了千年不朽的传奇。辽阔的草原繁衍过世界众多的游牧族群,多种文明交汇构成了今天的异域民风……新疆是歌的故乡、舞的海洋……这里是一生一定要来的地方!文化胜地,大美新疆”。全片通过这6个“行走在新疆”的排比句,宣传片成功引出对新疆自然历史、人文风情及社会生活的介绍,字里行间都在营造一种神秘魅惑的感觉,结尾一句“文化胜地,大美新疆”更是对新疆形象进行了精练总结。

三、对新疆形象宣传片中新疆形象建构问题的再思考

现阶段,各类新疆形象宣传片无论是在视觉符号的运用还是主题内容的表达上都较好的展现了新疆的自然环境、经济实力及文化生活等内容。然而,在新疆形象的整体建构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新疆形象宣传片中新疆形象表达的现实问题

1. 经济形象偏差较大

优美独特的自然环境一方面是展现新疆形象的一个窗口,由此产生的旅游产业也成为拉动新疆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之一。然而,作为一个资源大省,新疆二、三产业的发展和贡献也不可小觑。近年来,伴随新疆经济的迅猛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各产业的发展规模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然而,现阶段新疆形象宣传片对于新疆形象的展现依旧集中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第一产业的建设上,对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关注较少,这种局限传播很容易促生新疆经济形象单一,贫穷落后的主观联想,与新疆实际的经济形象并不相符。

2. 文化形象处理单一化

新疆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以及民族分布决定了新疆这个地方的文化饱满程度。但对新疆形象宣传片的分析中发现,维吾尔族面孔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同时以其为对象的新疆歌舞仍是新疆文化艺术的典型和代表。新疆本身是以歌舞之乡闻名于世的,对其的重点宣传也无可厚非。然而,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饮食、服饰、生活习俗等文化,真实的新疆文化形象应该是一个既有着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多风俗文化资源,又有着现代化文化特征的多元综合型文化。如果只关注单一的民族和文化特征,势必会造成其他民族的文化被掩盖,也容易造成提及新疆就只想到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误读,使“民族印象”代替了“新疆印象”。

3. 现代形象不全面

目前,众多新疆形象宣传片都在大力打造“大美新疆”、“神秘新疆”的标签,对现代化新疆的描述不多,匆匆几个现代化元素的镜头也都是一笔带过。在展现群体形象时,也倾向于凸显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少数民族群体出镜时大多也会以一种质朴、传统的形象出现,生活环境也集中在农牧团场等较为落后偏远的地区。但是,这些都只是新疆形象的部分而非全部,是传统的新疆而非现代的新疆。纵然新疆社会经济与内地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年来也确确实实得到了较快发展,无论是物质生活、行为方式还是文明程度,都表现出清晰的现代化特质。如此片面的地区形象,经过传播和认知这两大主观能动性很强的行为解码后,受众难免形成与地区现实形象出现偏差的印象。

4. 城市形象品牌不突出

城市品牌的塑造对地区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是建立在个性化品牌特色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城市品牌的打造也是提升区域内居民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助推器。在众多新疆宣传片中,虽然也出现了哈密瓜、和田玉、新疆棉花、吐鲁番葡萄等带有新疆特有标识的元素,但整体看来品牌打造的还是不够突出。尤其是各城市品牌宣传片中,对于本城市的支柱产业、文化特色和名牌企业的展现还远远不够,没有找到自身独一无二的闪光点,集中停留在对自然风光及旅游资源的宣传,会出现“千城一面”的幻觉,不能够很好地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地区竞争力。

(二)对新疆形象宣传片创作的几点建议

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视觉符号编码过程涉及到众多环节与因素,从创作目的、主题表达、文案策划、实地取景、拍摄技巧的使用,到后期的视频剪辑、配音、特效等,每一个环节都都会对地区形象的塑造产生巨大影响。

1. 明确新疆宣传片的市场定位

一部优秀的城市宣传片,是某一地区的缩影,更是对地区特色的张扬。科学合理的城市定位是有效塑造城市形象的基本前提,由于篇幅的限制,宣传片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去展现这个地区的所有内容,因而新疆宣传片在前期策划时就应根据自身定位寻求有效塑造城市形象的方向和目标,以“点”和“面”为切入点,秉承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原则,让观众直截了当体会到片子要传达的内涵。同时依据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景观,深度挖掘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图像符号,将抽象的地区形象和文化在大众的意识中具体化、形象化,多视角去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区品牌形象。

2. 注重新疆宣传片的内容表达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受众的审美期待日益提升,只有内容和形式相辅相成的宣传片才能更具吸引力。在现阶段城市宣传片创作的热潮中,新疆宣传片的创作一方面要力求富有新颖和创意的文案,注重富有冲击力的视觉表现和丰富的蒙太奇组接手法,让宣传片充满艺术意蕴。与此同时,宣传片的选材也要与时代同步,一个真实、全面的地区形象需要从方方面面去塑造。在创作中不能仅停留在对地区自然社会环境的表面纪录,或者是束缚于风光展示的模式,而应通过真实的自然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去架构地区形象,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地区的灵魂。

3. 树立良好的新疆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是城市消费者对城市独特个性的一种综合印象和心理感知,由城市名称、标识、符号或图案等要素或要素组合来体现,以便于消费者与其他城市相区别”。[6]现代化城市的竞争愈加激烈,只有积极打造城市品牌、营销个性特色才能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脱颖而出。因此,在新疆形象宣传片的创作中,要注重以城市标识为中心,多方位展现地方性特色,提高城市辨识度。与此同时,宣传片要在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和特色定位的基础上,突出展现地方特色产业,培养城市独特风格,使特色营造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4. 建立宣传片创作的长效机制

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风格探析 第10篇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 自娱性质。维吾尔族舞蹈一般出现在节日与庆典的表演中, 充分地表现出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好客、性格开朗等特点, 带有自娱性质。所谓自娱性舞蹈指的是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 其舞蹈的组成部分大多来自于人民的自娱自乐, 舞蹈的内容与形式也不过多考虑受众的喜好, 在舞蹈进行中更不会受人数、实践与场合的束缚, 维吾尔族舞蹈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自我娱乐的舞蹈形式。维吾尔族舞蹈中最流行的一种被称作“赛乃姆”, 该舞蹈历史悠久, 表演中没有具体舞姿, 舞者大多靠着即兴表演进行舞动, 这就使得其极具自由性, 舞蹈形式也极为活泼[1]。

(二) 宗教性质。因为我国新疆地区的宗教氛围较为浓厚, 宗教种类也很繁杂, 宗教与歌舞具有天然联系, 所以新疆地区的宗教类歌舞发展异常繁荣, 维吾尔族因其宗教信仰原因, 自身的舞蹈形式与宗教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其中, 最著名的萨满舞就是一种与宗教相关的极富民族特色的观赏性舞蹈。萨满舞大多只在大型宗教仪式与民俗集会中表演, 这就使得其舞蹈形式大多场面宏大、伴奏声音较为嘹亮。萨满舞一般参与人数较多, 为了保证舞者的动作统一, 其需要较为嘹亮的节奏带动全体舞者, 并以此实现旋律与舞动二者的有机结合。

(三) 表演性质。传统的维吾尔族舞蹈因其自娱性质较强, 舞蹈的表演性质较为一般。不过随着维吾尔族人民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 舞蹈艺术家在借鉴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民族舞蹈进行了相关创新, 使得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演性质变得更强。在这种对维吾尔族舞蹈的二次创作中, 其舞蹈特色与传统舞蹈中的自娱性和宗教性不同, 创新的维吾尔族舞蹈表演形式大多短小精悍, 其表演性质开始注重动作的表现力。这种创新使得传统维吾尔族舞蹈在新时期焕发了新的魅力, 并使得维吾尔族舞蹈的技巧性、观赏性以及艺术表现力都有了重大提高[2]。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风格

(一) 造型的艺术风格。所谓舞蹈造型指的是舞蹈的外部形态动作过程, 舞蹈的绝妙动作、优美姿态以及相关技巧都是由这一舞蹈过程展现出来。维吾尔族动静结合的舞蹈造型, 给人一种极具民族风情的风格美体验。例如:在传统维吾尔族舞蹈《摘葡萄》中, 舞者在表演摘葡萄、吃葡萄时, 多次运用静态造型, 这种优美挺拔的静态造型将摘葡萄姑娘的天真可爱、纯真执着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舞蹈造型可以使观众在欣赏完舞蹈后, 心中对舞蹈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念念不忘, 并从此爱上维吾尔族舞蹈[3]。

(二) 动态与动律的艺术风格。维吾尔族舞蹈的动态与动率能够充分体现其自身的艺术风格。我们知道, 维吾尔族舞蹈一般较为热情火热, 在舞者进行舞蹈表演时, 这种热情奔放的特点便会充分体现在舞蹈动作中, 并将维吾尔族舞蹈朴实的动态美进行充分展现。舞蹈表演者利用移颈、打指、翻腕等动作进行相关舞蹈表演的点缀, 使得维吾尔族舞蹈乐观热情却不轻浮, 细腻稳重但不琐碎的舞蹈艺术风格。

(三) 节奏的艺术风格。舞蹈需要音乐配合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风格, 在维吾尔族舞蹈中, 歌与舞的交相辉映使得其舞蹈本身的感染力大大提升。在这其中, 维吾尔族舞蹈极其重视节奏发挥的舞蹈主导作用。在许多优秀的维吾尔族舞蹈艺术作品中, 其自身节奏都融合了现代节奏特征, 这就使得维吾尔族舞蹈更加具有时代气息, 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4]。

(四) 神韵的艺术风格。维吾尔族舞蹈的神韵透露出一种感性、鲜活与飘逸的气质。神韵在舞蹈中虽然没有具体的表象, 但在维吾尔族舞蹈表演中, 每一名观众都可以通过舞者的表演感受到舞蹈内涵的神韵。而维吾尔族舞蹈蕴含的神韵通过不同的旋律与风格感染观众, 引起他们对于舞蹈的联想, 从而使之被深深打动。

三、结论

维吾尔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的重要财富, 也是新疆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而且其自身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应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与保护。

摘要:新疆向来被视为我国的舞蹈之乡, 文化艺术气息浓厚, 其本地的舞蹈形式、艺术风格也与我国中原地区大不相同, 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佼佼者。本文对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风格进行探析, 以期为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古丽加克热木·乌司满江.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美探析[J].艺术科技, 2014, (01) :192.

[2]穆太力甫·莫合太尔.维吾尔族传统民间舞蹈《夏地亚娜》调查与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 2015.

[3]塔来提·吐尔地.维吾尔族舞蹈源流谱系调查与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

新疆维吾尔族摄影家的现状 第11篇

关键词:维吾尔族;摄影家;现状

新疆维吾尔族摄影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出现的,和其他省份相比除去汉族摄影家,维吾尔族摄影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他们已经是新疆文化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出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专门就新疆维吾尔族摄影家的发展现状及其作品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剖析。以下是维吾尔族摄影家群体发展现状:

1 近年来维吾尔族摄影家数量不断增多

新疆维吾尔族摄影家是新疆文化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无论从维吾尔族摄影家的创作思维、素质表现,还是创作作品获得的成果,都在中国摄影界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那么,新疆维吾尔族摄影家一个是怎样的群体,我们还是应该从中国摄影家协会新疆分会来分析。1961年3月16日成立时,协会仅有会员28人,当时维吾尔族会员仅有3名,还有1名是行政管理人员。到了2014年协会在会会员1362人,维吾尔族摄影家有202名。仅2015年新疆摄影家协会就新增会员70名,其中8名是维吾尔族会员。也就是说中国摄影家协会新疆分会经过54年的发展,维吾尔族摄影家增加了199名。新疆分会会员民族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和其他省份协会相比,不算汉族摄影家,维吾尔族摄影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维吾尔族摄影家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涉及外部环境因素和维吾尔族摄影家自身因素两个方面:

(1)外部环境因素。1) 国家、自治区对文化日益重视。《新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自治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开发宣传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另外,“少數民族骨干人才培养工程”、“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支持工程”、“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培养工程”等12项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对新疆维吾尔族摄影家数量的增多有着推助作用。正如中国摄协副主席邓维所说:“目前我国摄影文化的大普及、大繁荣状况有目共睹,但少数民族摄影人才仍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摄影事业发展,及摄影服务社会的功能明显滞后”。随后中国摄影家协会每年给新疆提供五个“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培养工程”的名额,在北京进行的培训。2)新疆摄影家协会多年来十分重视摄影人才培养和摄影家队伍建设。从1978年起,新疆摄影家协会着眼于培养摄影人才,注重为中青年摄影家的成长铺路搭桥。建立以和田、库车、吐鲁番为主的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了22期有250多名中青年摄影家参加的培训班、研讨班、创作班。3)新疆经济、科技的发展,硬件技术的提高与维吾尔族摄影家数量增多密切相关。4)维吾尔族摄影家数量增多,与所在单位积极支持有密切关系。

(2)自身因素。1)在政治上要求上进,就目前新疆分会维吾尔族摄影家来说,有100%都是党员。2)维吾尔族摄影家自身在专业上积极进取,能吃苦耐劳,辛勤耕耘,敢于创新。3)维吾尔族摄影家数量增多,与摄影爱好者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创作水平不断提高。

2 近年来维吾尔族摄影家创作水平不断提高

创作实力对一个群体或个体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任何一种艺术创作在硬实力具备的同时,提升文化素质软实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维吾尔族摄影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其文化代表着区域身份和民族形象,也是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中,历史文化传统如果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那么民族传统文化必然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新疆很多地区,很多优秀的维吾尔族摄影家他们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创作热情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2011年11月5日,感恩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昆仑之墟,大美和田”摄影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幕。艾热提·艾沙、库尔班江·赛买提、穆特力甫·麦托合提,三位来自新疆和田的本土摄影家给观众带来了180余幅,他们在数年间持续拍摄的作品。值得赞誉的是这三位维吾尔族摄影家有两名是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拔尖人才、有一名是获得过全国大奖的摄影界新生代。

摄影家阿布利孜·阿布都拉是新疆鄯善县第一代专业摄影家,他的作品以表现新疆的美、新疆的多元和新疆的民族特色为主。2013年5月他举办了他30年摄影生涯个人摄影展,让观众解到了一个摄影家的内心世界。

一位在新疆艺术学院念书的山东学生看了影展后非常兴奋,他说:“看了这些摄影作品,我发现原来我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念书,在念书期间,我一定要抽空到新疆各地走走,否则,会让我一辈子感到遗憾的”。

阿布利孜·阿布都拉在创作中也有他的感受,他说:“从事摄影这个行业的人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艺术修养和文化功底,否则当一个好的摄影家是不可能的”。

2014年3月28日,新疆哈密地委宣传部主办的“春天的梦”少数民族摄影作品展,在地区博物馆开展,哈密十二名维吾尔族摄影家的120余幅作品参展。他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哈密各族群众的生活场景、民俗风情等,也展示了哈密日新月异的城乡建设风貌。

由此可见,维吾尔族摄影家的成就引人注目,表现出深厚的创作潜力。在全国重要摄影作品评奖中,维吾尔族摄影家屡屡获奖,成为繁荣发展我国摄影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新疆各地,还有许多有创作潜力,对摄影充满热爱的中青年维吾尔族摄影家群体,譬如“和田摄影家创作群”、“哈密摄影家创作群”、“克拉玛依摄影家创作群”他们不仅积极参加各种大赛,而且利用QQ、微信、微博交流经验,进行作品评比,远程培训等等,这些都在摄影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随着维吾尔族摄影家素质的不断提高,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老摄影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中年摄影家创作上日臻成熟,青年摄影家积极向上。新疆维吾尔族摄影家群体,将会更上一层楼,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

3 维吾尔族摄影工作者作品的文化特征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并存的社会结构,从地理结构上讲,全疆166万平方公里,在土地面积上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但就绿洲面积而言,仅占全疆土地面积的7%。虽然绿洲狭小,经济结构单一,但不同民族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民族风俗。

纵观维吾尔族摄影家作品,其内容大都贴近生活,貼近实际,贴近百姓。概括地讲,新疆维吾尔族摄影工作者的作品体现了原生性的文化特征。他们既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社会形态、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也反映了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

像维吾尔族摄影家艾热提·艾沙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艾热提·艾沙是和田地区群艺馆专职摄影家,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和田地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在他从事摄影工作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民俗摄影,他的作品民俗民风浓郁,让我们看到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有特色的生活。

艾尼瓦尔·毛拉被称之为阿克苏地区实力派摄影家,他的作品依然承袭了维吾尔族摄影工作者所独有的文化特征,他把传统文化通过千姿百态的民俗展现出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摄影界的新锐,维吾尔族摄影家库尔班江·赛买提。库尔班江·赛买提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摄像师。1982年出生于和田,他从2014年3月开始,跑了20多个城市,拍摄了《昆仑之墟——大美和田》《我从新疆来》等图片专题。在《我从新疆来》专题中拍摄了100多组新疆人的形象和故事。

用库尔班江·赛买提的话说:“我拍摄《我从新疆来》能够鼓舞所有年轻人,特别是新疆的年轻一代,鼓励年轻人能够不抱怨、不懈怠、不极端,激励年轻人勇于拼搏、敢于吃苦。越努力才会越幸运,越勇敢才能有改变”。

维吾尔族摄影工作者群体是民族智慧和具有创造力的摄影队伍。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初涉民俗摄影这一领域,但是他们了解民俗,自小的生活与本土文化共融,他们不会违反本土的民俗禁忌和国家民族政策,造成不应有的民族矛盾。也不会因为民俗题材如此之广,创作出的作品缺乏代表性和典型性。这是因为创作者对生活、工作的家乡最熟悉,故土是其感情倾注最多的地方。

英国摄影家吉米·尼尔森环游世界三年,共为35个即将消失的民族拍摄照片,记录他们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和特色文化。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们无法停止世界的脚步,但是我希望能够尽我自己的努力来鼓励这些少数民族,不要摈弃自己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宝藏”。

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艺术特色之探微 第12篇

历史上的新疆, 地处丝绸之路的中枢, 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荟萃之地。多个民族的不同文化在这里交汇、冲撞、融合, 加之草原、沙漠、隔壁、绿洲等几种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农业、牧业、半农半牧等多种文明的交织作用, 形成了多种具有不同特色的维族民间舞蹈。由于维族舞蹈种类繁多, 为研究便利, 一般论者都是先从用途的角度将维族舞蹈划分为:自娱性舞蹈, 宗教性舞蹈, 表演性舞蹈——三个基本类型。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选取三个类型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为例, 探讨维吾尔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

一、自娱性舞蹈

维吾尔族人民普遍性格开朗, 热情奔放, 在节日、喜庆日, 甚至是一般性聚会中都要载歌载舞以增加相聚的欢乐气氛, 这种以娱乐为目的的舞蹈即是“自娱性舞蹈”。自娱性舞蹈因其主要功能在于娱乐, 而且是“自娱自乐”, 所以, 其基本特点呈现“游戏性”和“随意性”, 舞蹈不必考虑“观众”的因素, 较少受到时间、场合和人数的限制, 对舞蹈动作和各参舞者间的协调性也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在数量众多的自娱性舞蹈中, 流传时间最长, 波及范围最广, 最具普遍性的即是“赛乃姆”。

赛乃姆舞是新疆历史最悠久, 流传最广泛的民间自娱性舞蹈。赛乃姆形式自由活泼, 舞者多为即兴表演, 可一人独舞、两人对舞, 或三、五人同舞, 舞蹈均统一在赛乃姆音乐中进行。

“赛乃姆”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舞蹈动作方面, 各肢体动作富于变化且配合巧妙, 如常见的头部动作有移颈、摇头;手部动作绕腕、翻腕、揉腕、挑腕等;腰部动作有胸腰、侧腰、甩腰、板腰等;更为重要的是各部位的动作能够相互配合, 相得益彰, 形成一套完美的“肢体语言”。其次, 舞蹈音乐方面, 赛乃姆节奏明快。赛乃姆舞由赛乃姆乐伴奏, 而演奏赛乃姆音乐一般是使用维吾尔民族乐器如弹拨尔、热瓦普、手鼓等;这些打击或弹拨乐器的特点就决定了赛乃姆音乐和赛乃姆舞蹈的基本风格:欢快热烈。此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赛乃姆舞蹈分工明确, 一般是“舞者不歌, 歌者不舞”。从热烈欢快的伴奏音乐中就可以联想到“赛乃姆”的一种动作频率极高的舞蹈, 当人处于高频运作之中, 往往是无法同时歌唱的。

二、宗教性舞蹈

新疆, 是一个宗教氛围十分浓烈的地域。从古至今, 这里盛行过多种宗教, 其中主要的有:萨满教、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而且各主要宗教又存在诸多不同的分支流派。既然存在多种不同的宗教, 也就必定存在多种不同的宗教仪式。舞蹈, 和宗教仪式天然就存在着某种联系。很多学者都认为, 远古时代的乐舞, 就是起源于原始宗教。这些与宗教信仰或宗教仪式相关的舞蹈, 即是宗教性舞蹈。在多种维族宗教性舞蹈中, 最具代表性的无疑就是萨玛舞。萨玛舞源自萨满教的祭祀仪式, 原是一种巫舞, 在后来的发展中不断融入了其他文化元素, 才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舞蹈。萨满教是维吾尔族的原始信仰, 但日后逐渐被伊斯兰教所取代。今时今日, 萨满信仰在新疆地区已非常罕见, 但萨满仪式中的舞蹈元素却被保存了下来, 形成了萨玛舞。

萨玛舞的艺术特色与赛乃姆有同有异。相同的是舞蹈形式比较自由, 可双人舞、三人舞, 也可多人共舞。群舞中, 除有一人扮演萨满祭神居于中心外, 其他参舞者则可以自由发挥, 大多数时候甚至各自的舞蹈动作也并不一致。不同点则在于舞蹈的整体神韵, 萨玛舞是由宗教仪式发展而来, 所以更显深沉、稳重。舞蹈动作不似赛乃姆复杂多变, 动作频率也较为缓慢。由于萨玛舞是在大型的宗教或民俗集会时才表演的舞蹈, 可以想见, 萨玛舞的基本特点是场面宏大, 伴舞的乐曲声音嘹亮。一般来说, 萨玛舞参舞者众多, 伴奏有特定的舞曲, 所用乐器一般是沉稳的鉄鼓和响亮的唢呐, 舞曲节奏比较简单, 但沉重有力。表演时, 参舞者的动作虽然各不相同, 但却与舞曲的节奏保持高度一致。萨玛舞就是依靠节奏上的一致性将众多舞者的舞姿聚合成一个整体, 有如军旅操演一般深沉壮丽、大气磅礴。

三、表演性舞蹈

所谓表演性舞蹈, 是舞蹈家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 融入自创或借鉴而来的舞蹈元素, 为表演而创作的舞蹈。与“自娱性舞蹈”和“宗教性舞蹈”相比, 表演性舞蹈往往呈现“小而精”的特点, 此类舞蹈参舞人数较少, 舞蹈过程短暂, 但对动作要求比较严格, 如是多人共舞, 还特别强调各参舞者之间的协调一致, 因而具有较高的技巧性、观赏性和艺术性。

维族表演性舞蹈, 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造型方面, 维族舞蹈讲究昂首、挺胸、立腰、拔背, 这四点基本姿态贯穿于舞蹈始末, 使动作繁复的舞蹈浑然, 优美细腻。其次, 动作方面, 舞蹈中, 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 而且这些动作都与眼神配合默契。再次, 音乐方面, 表演性舞蹈的伴奏依然使用维吾尔的民族乐器, 如手鼓、卡侬等;而且大多数时候, 舞者会身着民族服装进行表演, 以彰显其民族性。

参考文献

[1]艾娣娅·买买提.《一位人类学者视野中的麦西莱甫》, 北京市:民族出版社, 2006年.

上一篇:法律下一篇:审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