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2024-07-06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精选12篇)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第1篇

一、结合生活实践学习数学,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把学习数学的意识与生活实践挂起钩来, 不仅兴趣高、学习动力大, 而且学得生动、扎实.因此在教学中, 应结合教学内容给同学介绍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从现象中感悟知识, 从而使记忆深刻、运用自如.例如, 在讲立体几何时引入“三条直线两两互相垂直于墙角”, 在讲线性规划时引入“最优解与下料问题”, 等等.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 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学现象.如:对分段函数的认识, 首先给出生活中一实例, 情景是夏天, 大家都喜欢吃西瓜, 而西瓜的价格与重量有关.某人到一个水果店去买西瓜, 价格表上写的是6斤以下, 每斤0.4元, 6斤以上9斤以下, 每斤0.5元, 9斤以上, 每斤0.6元.此人挑了一个西瓜, 称重后店主说5元1角, 1角就不要了, 给5元吧.可这位聪明的顾客马上说:你不仅没少要, 反而多收了我钱.当顾客讲出理由, 店主只好承认错误, 照实收了钱.这时提出问题, 知道店主是如何坑人的吗?同学们马上进入了学习状态.过了一会儿, 一名同学举手说出自己的解答方式:若西瓜9斤以下则最多应付4.5元, 若西瓜9斤以上, 则最少也要付5.4元, 不可能出现5.1元这样的价钱, 所以店主坑人了.还有一名同学给出数学表达方式.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身边很多, 只要你注意观察与积累, 并学以致用,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

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 在他们的心理上引起好奇或制造悬念, 从而使他们的智力、情感达到一个最佳状态.例如, 在研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 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你知道数学家高斯吗?”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纷纷说出高斯在数学上的成就.教师:“高斯在7岁时, 老师出一道题目:1+2+3+4+…+100=?其他孩子还在埋头算时, 高斯已经说出了答案5050.你知道他是如何这么快就算出答案的吗?很多学生知道方法, 1+100=2+99=……教师由此引出研究的问题:“你能研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吗?”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向了主动地研究, 并且数学家的方法也给学生启迪.

在如何设置数学情境的问题上,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 并结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与知识、能力的发展, 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来精心设计.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 利用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是我们的首选,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知识的重新建构, 所以, 我们也可以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问题情镜.

三、有效培养学生质疑兴趣, 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 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 疑是条件, 问是结果.因此, 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 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 在问中学.可见, 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 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中, 可以用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展开:假设要在棋谱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 第二个格放两粒麦子, 从第三个格开始, 所放的麦粒数是前一格的两倍, 则把国库里的麦粒全部运完仍不能按要求放满棋谱.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先算出麦粒的总数.学生会问:离开计算机怎样计算如此规律的麦粒的总数?由此激发学生迫切寻求等比数列前n和公式的欲望;另一方面, 对适度的困难, 恰当地运用鼓励、表扬手段, 引导学生克服困难, 获得解决问题的愉悦心理, 从而提高学生思索的兴趣.

四、实施体验成功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心来源于成功的激励.老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尽可能地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比如, 遵循学生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让其充满信心的一步步从不知到知, 从不会到会, 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这样也就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推动学习的发展;或是将知识本身设计成带有成功情感的活动.如笔者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分步评价法”.即在教学中不是以一个完善无缺的发现或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 而是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都加以肯定, 对于差错或不足之处, 则启发学生找出症结所在, 让他自己修正或得出更完整的见解.

如数学的实践活动是有别于数学学习活动的另一种综合性活动, 这对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确立良好的学习目的很有好处.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 使学生的意志经受了锻炼, 同时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 学生们解决了不少关于储蓄存款、让利销售和有奖销售等问题, 并能分析工厂盈亏、产品供需问题.有一名学生根据所学函数 (补充学习了一些经济函数) 知识为父母的生意 (个体户) 进行成本核算、利润计算等, 他自己感到非常骄傲.当笔者告诉他用高等数学计算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会更准确时, 他大为惊讶, 他说没想到数学会有这么大的作用.他还表示一定要学习高等数学, 解决更多的问题.类似的例子很多.通过问题的解决, 同学们提高了学数学的兴趣, 锻炼了毅力, 增长了解决问题的胆量和本领.

五、结 语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第2篇

一、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期望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期望的”是指学生所希望的,教师在教学中所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人人理解有用的数学;

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个别学生”,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③课堂教学注重预计与实现的辩证统一;④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

二、影响高中课堂教学的因素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科性质影响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高中数学需要学生修完必修课程5个模块和选修课程2~3个模块,内容较多,再加上它枯涩的语言、冷峻的公式、众多怪里怪气的符号,使得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存有一种偏见,甚至对数学有恐惧感。这种现象也影响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2.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不当影响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从内容上讲,高中常用的一些知识、方法,在初中没有作为重点知识介绍,甚至有的内容根本没有。从学习模式上看,从初中到高中: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抽象思维为主,学习方法由记忆积累为主转向以应用为主,知识点的呈现由点线式的方式转为综合呈现,考查的方式上由课内为主转为以课外迁移为主。因此要注重提出问题,引导进入新课。比如讲解等差数列时:师:大家还记得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神速求和”的故事吗?小高斯在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习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年仅10岁的小高斯稍加思考就得到了准确答案:5050.这使得老师十分惊讶。那么高斯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如此快速计算出答案的?设计意图:由数学趣闻引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研究高斯算法对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生:高斯是应用首尾配对进行求和的.,1+100=2+99=…3+98=…=50+51=101,有50个101,所以1+2+3+…+100=50×101=5050.师:我们希望求一般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同学们要从高斯的算法中得到启发。

三、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们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主体,和谐发展”。而实施有效教学就要重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实施。

1.准确定位新增加内容

新增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亮点,它具有现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首先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速度、加速度、密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

2.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我们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与时俱进,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将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会继承,更能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00-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并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因此,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师生互动策略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策略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 (2×0.1) ×229=O.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 +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现代教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策略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大大增加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偷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形体上的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在讲到三垂线定理时,教师可以制作一组幻灯片,以立方体为模型,使之从不同方位转动,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建立新型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良好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关系, 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高中学生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 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而高中数学教师是高中学生的接触和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 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这二者构成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 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得建立新型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关系, 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拉近高中数学教师与高中学生之间的距离, 从而让高中学生能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1].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教学非常重视, 但是在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这一方面较为不足, 很多时候都是由高中数学教师在讲台上不断地讲课, 而台下的学生在被动的听课, 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互动非常的少. 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得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不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多, 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也提不上来. 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首先应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比如, 以苏教版高中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中的“三角函数”这一知识点教学为例, 高中数学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应当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了解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中的函数运算和转换等难点的掌握情况, 及时了解高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听课情况, 对于高中学生课堂上不懂得知识点及时给与帮助讲解, 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

二、丰富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教师是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引导者和传播者, 对于高中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所以, 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就必须从自身做起, 努力丰富、创新、应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让自身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合理、科学、高效, 从而有效地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2]. 而要做到这一点, 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低效的灌输式数学教学方法, 积极创新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 丰富自身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从而有效地、科学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新型高效的多媒体课件技术辅助数学课堂的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综合产物, 它融汇了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多种优点. 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工具相比, 多媒体技术更加符合现代高中学生的兴趣口味, 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以苏教版高中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中的“向量的综合运算”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技术的视频虚拟场景制作, 来生动形象地模拟相关知识点的区间变化, 然后在数学课堂上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给高中学生看,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视频播放功能有效地吸引高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的效果.

三、创新高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方法

高中学生是高中数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 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 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并且积极引导高中学生创新采用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让高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的轻松、高效, 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数学与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相比较而言, 其对于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要求都要高, 学习难度较大, 究其原因在于它的理论知识较多、变化较为繁多、严谨性较高, 再加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的有限, 这使得高中学生的数学课堂知识学习和记忆起来较为困难.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重点加强和引导高中学生创新采用更加高效科学的数学课堂学习方法.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创新使用作图与计算相结合的高效学习方法, 摒弃“题海战术”这种低效的学习方法[3].“题海战术”不仅会消耗高中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且收效甚微, 它降低高中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 禁锢住高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 不利于高中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新型高效的作图与计算相结合的数学学习方法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以苏教版高中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列的计算”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 由于数列这一知识点的学习需要直观的演示计算才能够理解, 因此, 作图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更好的记忆与理解相关知识点, 同时还能够减少学生课堂记笔记消耗的时间.

综上所述,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建立新型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关系, 丰富自身的课堂教学方法, 同时还应当引导高中学生创新采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明.趣化数学课堂, 感受数学之美——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 2014 (9) :13-14.

[2]余灵楚.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 (5) :10-11.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第5篇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而且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了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改

一、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就将会对教学效率的高低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通过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设定,这样可以为教师有序开展教学指明方向,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其次,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学生思维的有效性,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对于这一部分,教师要在熟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思维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圆锥曲线与方程》的相关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在于怎样建立椭圆的方程,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前,先在黑板上取了两个定点,然后让学生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两根铁钉和一根棉线作为实验工具,根据教师的引导作图,经过学生自己动手作图,学生加深了对椭圆相关概念的理解,并能够自己总结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进而为攻克重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是教师能否向学生有效传授知识的关键。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有关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演示法,通过为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集合推理的方式,曾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同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典故或者是游戏,为学生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趣味游戏或专业是典故故事创设情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进而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认知冲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种通过学生认知冲突。创设质疑情景的办法,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不仅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开拓了学生的四维空间,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再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利用悬念的办法为学生设置情境,这样有利于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进而激起学生不断探求的兴趣。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当然除了以上这几种方法外,创设情境的办法还有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同时,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要注意层层递进,步步加深,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实践证明,缺少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是缺乏生气的教学。而且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单靠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促使教学效率的提升。具体要求教师做到这几点:首先,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输者,还是学生?W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所以,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从意识上转变自己的角色,加强对师生互动的重视,这样才能有效处理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对的各种问题。其次,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这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毕竟合作互动离不开平等对话。而且真正的互动交流,不仅是语言的交流和讨论,而且还是平等的心灵沟通。只有这样通过心灵的交流,意见的交换,以及合作的探讨和思维的碰撞,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最后,教师的关注和倾听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必备素养。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以及能力等方面是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实践证明,学会关注是帮助教师实现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而善于倾听则是有效互动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第6篇

关键词:教育改革;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6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发现传统教学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所以对于教育教学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存在诸多的弊端,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热情不高,再加上数学本来就是通过充满枯燥乏味的计算来完成的,这样就更加使得学生出现抵触情绪,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在新课标全面实行的大背景下,反思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有的其实还只是披着新课标外衣的应试教育,属于换汤不换药,这使得新课标的作用并没有显示出来,这对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理解不深刻

教师对于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将罗列在课本上的知识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再次罗列,起不到深入的作用,其次对于课本上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显得不够清楚,使得学生在掌握和灵活应用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二)缺乏情景设置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为了加快进度,尽早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遇到问题就直接直奔主题,不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忽略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启发,也使得整个课堂也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此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式单一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采取整节课的讲述,教师整节课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着,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管不问,这样使得老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这使得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显得分外被动,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四)对于学生缺乏引导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直接把解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告诉学生,随着新课标的实行,虽然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是教师往往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对同学进行提问,但是缺乏耐心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使得学生知道问题的结论,却不知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数学公式也不给学生进行解释,直接让学生死搬硬套公式,使得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一个框内,只会机械的套用公式,遇到稍微有些变动的问题就无从下手,学生的思维被僵化,从而对于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造成影响[1]。

二、有效教学的意义与实施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是否有效,其标准取决于这一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还有其学后对于数学的态度。实施有效教学要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还要注重于教学方式的选择,细化教学,如板书的设计,情景的设置等方面应细化处理,要使教学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

(一)教学目的的有效

课堂是否有效是相对于教学目的来说的,教学目的是达到决定了课堂的有效性,所以对于教学目的的设置是体现课堂是否具有有效性的关键,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使应遵循以下原则,教学目的应该符合学生目前的心里情况和其对于已有知识掌握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的东西融入到学生已知的事物中去。同时在制定教学目的的时候应該指出本章节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基础知识,哪些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都要进行说明[2]。

(二)教学方式的有效

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是组织者,但是教学方式是否有效还是取决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样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自己主动去汲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现在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师生交流的有效

教学就是一个师生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是师生交流,让老师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教学目标,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地策略,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提高数学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值得去关注、去探索的一个话题,但是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就会找到更多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

[2]顾婷.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和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 第7篇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在上课时,充分吸引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地探索学习,这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对课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的讲解,教师可以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联系到数学概念和方法上,从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发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二、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在资源配备上比以前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今大多数学校都配有多媒体、投影仪、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若遇到一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原本只在纸面上显示出来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活灵活现地展示到学生面前.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转换能力,学生在刚接触立体几何时,可能还不具备这些能力,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把整个空间转换过程真实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加深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立体几何思维,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练习题精益求精,强化交流和合作

练习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做练习题不能过度盲目追求量多,忽略质量效果.首先要了解练习题的真正目的性,找出练习题的内涵与精髓,注意各种练习题之间的联系,学会举一反三.数学练习不只是追求数量,更注重彻底掌握吸收.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或者小组合作,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活动.学生之间毫无拘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数学思维,同时学生的情感和技能也得到锻炼.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不用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生自己能以一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学习的一种行为.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后进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不会充分利用时间、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不能独立思考、不会课后总结与复习等.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或课后采取一些恰当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目的性的课前预习;做好课堂笔记或课后总结;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方法.通过这些良好习惯的慢慢养成,逐渐能达到提高高中数学有效性的目的.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投入进去,要正确看待课堂教学,要转变思想,不断总结教学上的经验与教训,走出过于注重成绩的误区,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一切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动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着重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入手,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进行尝试,以达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目的.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刍议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数学作为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能否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对于能否达到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能够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呢?简单来说,有效教学一方面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益。因此,我们要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就需要注重一些教学策略和技巧的使用。

一、做好有效的备课工作

有效的备课工作是实现高效的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对于教师来说,备一节课可能需要十几分钟,也有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但毋庸置疑,花不同的时间所得到的备课效果绝不可能相同。很多时候,课前花的时间越多,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学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再依据学生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在做好了充分准备以后,再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就会感到更加得心应手,自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导入技巧的使用

课前导入环节是一堂完整的课所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有效的课前导入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导入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一定的铺垫,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为此,我们要想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就一定不能忽视导入技巧的使用。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常用的导入技巧有很多,例如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利用做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利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等等。但是无论采取哪种导入方式,导入都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简洁性,一般课前导入的时间要保持在3—5分钟,如果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还有可能降低导入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二是趣味性。导入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导入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导入的功能;三是针对性。实施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引入新知识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围绕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只有导入内容具有针对性才能够有效带领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给学生讲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为了引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我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我们把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张对折30次,大家能够猜到大概会有多厚吗?听到这个问题以后,很多学生立刻来了兴趣,他们纷纷在下面猜测对折后的纸张厚度。但是当我告诉学生,对折30次的纸张它的厚度要远远高于珠穆朗玛峰时,很多学生都瞪大了眼睛。这时候,我顺势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利用公式与学生一起进行计算。最后,在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得出了算式:h=a30=(2×0.1)×229=0.1×230mm≈105m。事实胜于雄辩,学生终于信服了我的说法,同时,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有效的导入往往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只要它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即可。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导入在上课几分钟内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了,自然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注意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习惯于一言堂式的灌输教学,他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非常不科学的。在如今的素质教育理念下,我们往往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地灌输知识。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上,学生在接收的知识量上可能比较多,但是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真正能够掌握的又有多少呢?并且,即使知识掌握了,但是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强调的只是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因而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想实现有效教学,一定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探索行为,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

四、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课堂的练习,不但可以巩固之前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进而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注意问题要由浅入深,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例如,为了巩固“字母参数的取值范围”这部分的知识,我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两道练习题:

(1) 2x2-(6m+1) x+3 (3m-1)=0有实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 2sin2x-(6m+1) sinx+3 (3m-1)=0有实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第一道练习题,由△≥0很容易就能求得m的取值范围,因此,这样的练习题即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求出来。而第二题因为要考虑这样一个条件-1≤sinx≤1,所以不能再按照第一题的求解方式,从而使得题目难度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就这样,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并巩固新知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有效教学理念下,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次新课改的契机,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努力贯彻有效教学的理念,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在有效教学的开展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维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 (教研) , 2011, (6) .

[2]冯俊苹.谈一谈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J].新课程 (教研) , 2011, (7) .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案例探析 第9篇

一、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顺序, 强 化 知 识 认 知 的 连 贯性和目的性

教学内容顺序上的互换作为一种衔接, 使得知识更具连贯性.这在三角函数部分的教学中体现得很充分.下面是“同角三角函数”课题引入部分所设计的问题情境教学过程.

[案例1]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与诱导公式

复习诱导公式, 并化简.

1.sin2 (π+α) -cos (π+α) cos (-α) +1.

原式= (-sinα) 2+cosα·cosα+1

=sin2α+cos2α+1 . (此时引导 学生思考sin2α与cos2α“和”之间的关系, 能否继续将这一步骤简化?)

=sinα/cosα·tanα. (此时引导学生思考sinα与cosα“商”之间的关系, 能否继续将这一步骤简化?)

评析:该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得学生在章节学习中保持连贯性.通过两个练习引发学生思考对三角函数式化简应简化到何种程度合适,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加强了学生对同角三角函数学习目的的理解.

二、开展拓展式教学, 注重思维的开放性和独创性

[案例2]函数y=Asin (ωx+φ) 的图像.

在教学课标版必修《数学4》P53例1, 画出函数y=2sin (1/3x-π/6) , (x∈R) 的简图, 并总结作图方法后.为激发学生多思维、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围绕知识点考查, 笔者创设开放式习题:从1/2, 3/2, 3中取一个数为A, 再从1/2, 2, 3中取一个数 为ω, 最后从π/3, π/4, -π/6中各取一个数为φ, 组成一个y=Asin (ωx+φ) 的函数, 并画出它的简图.

[案例3]平面向量共线坐标表示

在课标版必修《数学4》) P99例8教学后, 为巩固加深对本题中线段定比概念的理解, 设计如下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 请在A、B、C中任意选一个点作为分点, 区分其余两个点组成的向量, 并计算λ的值. (学生自由选择 分点, 并讨论每一种定比分点分有向线段所得的比值问题.)

评析:这两个教学设计对学生接受 的知识, 应用能力的考查及思维的开拓颇有意义.其中问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入手相对容易, 学生的选择点多, 形成一个开放式的题组.这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理念相切合, 学生思维和创造的空间较大 而且很活 跃.这样不仅 可使学生 产生“有梯可上, 触手可及”的成功感, 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多元的创造性和思维的独创性.

三、引入趣味智益竞猜, 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逻辑是高中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形式, 对逻辑概念及相关知识点的认识非常抽象.对学生而言这一概念不直观、不具体、不好理解.故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设计智益竞猜, 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思维的本质.

[案例4]逻辑推理问题 (选修1—1§1.3逻辑联结词)

有A、B、C三个盒子, 其中一个内放有两个猕猴桃, 在三个盒子上各有一张字条:A.猕猴桃在此盒子内;B.猕猴桃不在此盒子内;C.猕猴桃不在A盒内.

如果三张字条中只有一张写的是真的, 猕猴桃究竟在哪个盒子里?

评析:在这个课题设计中, 教师为了 激发学生 对抽象概念学习的兴趣, 加深理解, 设计了一个智益竞猜活动, 教学设计简单明了, 又贴近初中到高中学生转型心理的认知规律.学生兴趣盎然, 参与欲望强烈, 课堂气氛活跃, 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推理对“逻辑”概念的理解入木三分, 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数学应用, 让学生领悟了数学实质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进一步加深对数学应用的体验.

如何开展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第10篇

一、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 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 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组织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 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 明确《课程标准》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 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 然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 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 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 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 反复钻研教材, 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 让学生心里有数, 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 学有目标, 指导检查也有目标, 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 它既要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 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特点。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巧的手段就是教学方法,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中, 具体要使用什么教学方法, 需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等特点来进行考虑。一般地, 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因此, 教师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所以,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很重要。

教学方法上, 要求教师必须在“讲解”上下工夫, 狠抓“练习”这一环节, 注重启发探索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 语言简洁规范, 练习时做到难易得当, 适时启发反馈, 力求使同学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并形成技能技巧, 以达到使学生容易吸收消化的目的。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 记起来很容易。

三、提高认识, 充分认清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开放”, 包括学生的数学活动、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以及现有研究成果, 我个人认为, 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数学教学, 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自主获取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 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 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 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 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 这需要强化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解决“学什么”与“怎样学”的问题, 要做到明指点、巧点拨、善诱导、严要求、会调控。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 我们要关注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 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内容是什么?如何指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和有关信息?

1. 初中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 自主探究是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种权力。如学了“解方程”之后, 发现“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教师的放手, 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 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一方面能促使学习更为高效, 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 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丁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源于现实, 寓于现实”。同时, 新课程中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 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五、课堂教学的评估与反馈

课堂教学中的评估应根据教学目标, 对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进行全面的评估。教师评估时既要评估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情况, 也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过程和效果的评估, 评估时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估的指标要明确具体, 语句表达力求精练、准确, 既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课堂教学的反馈要适时、具体。学生练习正确时, 表扬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练习出错时, 教师要讲出原因, 并提供同类练习, 及时强化训练;对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 教师要多提供参与机会, 多鼓励, 多表扬;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教师既要肯定其成绩, 又要指出努力方向。反馈是控制的灵魂, 是对课堂教学活动实行控制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动、静观察相结合, 做到“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随时反馈信息。课堂练习与家庭作业是评估与反馈的重要方式, 对于随堂练习与家庭作业, 教师可以采取分层设计的方式, 这样能很好地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以上就是我对有效教学的一些反思, 当然, 教无止境,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以更加热情的态度来促进自己的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升。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

二、有效教学的具体操作

1.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的着力点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也在课堂,有效教学理所当然应从课堂抓起。因此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地安排时间,高中数学课堂一般都是45分钟,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到课前的有效备课。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缸水,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只有老师在课前充分地备好课才能给学生讲出激情,讲出水平。学生才能学得用心,学得有劲。尤其针对数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都不太喜欢它。因为它学起来比较难,老师讲起来也显得比较枯燥无味,不容易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生动有效的课堂组织,其要素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主要的组织形式。由于课时紧,高中数学教学任务重,多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赶进度,而忽略了师生互动,忽略了教学效果。这样,一方面使得班级大批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学习起来感到困难,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继而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老师的讲解基本上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人配合,老师也讲得没有激情。很多老师抱着只管讲不管会的态度,这样的课堂,老师学生都痛苦,而且低效。(3)要在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构建一种思维文化。思维是人的一种特质,人是靠思维站立的,怎么去营造课堂的思维文化呢?我们的教学成为基于问题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基于问题的学习。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就有思维文化,就是有了思维含量,基于问题情境的学习怎么才有抓手?杜威当年就提出思维五步:第一步情境,第二步问题,第三步假设,第四步推断,第四步检验。这个思维五步摆在一起就成了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解就是思想、思考、思维,深入理解不是一句空话,要做到深入理解知识基础,要养成深入理解的习惯,要引导学生打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开展探究性教学,探究性学习是围绕问题展开的,真正理解探究性学习是有利于营造思维文化的。

课堂教學中要把握好这样几点:(1)学生的主动参与。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2)要有明确目标。教学应该有明确的、具体的、有层次性的、可检测的目标。(3)要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教学应该洋溢、弥漫着一种思维文化,课堂始终贯穿着挑战性的问题。(4)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年龄调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体验学习,从而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并能将知识进行迁移。(5)清晰的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学习的情况要得到及时、清晰的反馈。(6)要在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2.练习的设计

练习设计既要使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编题要讲究科学性、有效性,做到每次练习都要有重点、有目的,应体现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构造合理的序列。

(1)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习惯。好的练习教学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只有对练习的目的、作用和功能有清楚的认识,我们才能在练习的设计、讲评中切实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2)练习设计,大胆创新

受时间限制,随堂练习一定要少而精,必须选择覆盖重点内容的典型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弄清楚各单元、各节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哪些,了解学生的现状,知道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在教学中不拘泥于现状,大胆创新。

同时,练习的设计贵在精而不在多,要能做到通过有限的练习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的训练思想值得所有的任课教师学习,这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2000(01).

[2]胡永南.现代化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第12篇

首先,教学理念不正确。传统上,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校和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取得高分,把题做对,就是成功的教学。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讲如何“解题”,如何把题做对,导致学生为学而学、机械而学,感觉数学学习索然无味。其次,教学方法较单一。老师侧重于“教”,只要把备课内容完完整整地灌输给学生,老师课堂教学的任务也就相应完成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由老师绝对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机械的“填鸭”过程,学生只能因循老师的思路去思考,然后得出老师所预想的效果,整个过程缺乏创造性和互动性。再次,授课内容较陈旧。很多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注意与时俱进,创新授课内容,而是沿用过去那种“一本教案走天下”的教学思路。教案内容忠实完整地抄自教材,教材写什么、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很多例题10年前是这样写,10年后仍一字不变地拿出来教,毫无创新可言,让学生感觉缺乏新意,更加厌倦学习数学。最后,学生学习较被动。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地发表演说,学生则在下

面被动应付,有的甚至发呆、打瞌睡,总之,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干自己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处于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本应由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成为老师的“单向活动”,学生也在这种沉闷、封闭的氛围中,变得更加孤立、被动、不积极。

二、如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1. 科学选择例题

例题的选编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不是纯粹的说教,还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现问题,因材施教。例题选择应侧重知识的体系性,做到承上启下,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还能积极融入新知识,使学生在做例题时既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启迪思维,获取新知,增强知识的体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三角函数关系授课过程中,先让学生完成下面的例题:

通过对该例题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其相关关系深入思考,推导出同角三角函数sin2a+cos2a=1与tana=——的关系。在学习一个例题的同时,既对原有知识进行了巩固,又对新知识进行了启迪。sinacosa

2. 注重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增强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参与性的重要手段。高中数学相对较为抽象,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时并不能完全跟得上课程要求,因而提问应更加注重阶段性与递进性。如在学习“映射”这一数学概念时,老师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理解和把握好相关概念。1 A=R B=R对应法则f:“求倒数”是吗?为什么不是?因为0的倒数无意义,所以对应法则求 倒数不是A到B的映射。2 A=R B=R对应法则f:“绝度值”是吗?是。为什么是?因为A到B的映射意味着A中的所有元素均可通过对应法则f找到唯一对应元素。3是与不是的根据是什么?4构成映射的关键词或特征是什么?5映射的概念应当包含几类对应关系……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式提问,启发学生不断加深思考,理解掌握映射概念的本质和内涵,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构建好基础平台。

此外,教师要站在学生全局的角度,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问,让容易的问题,较难的问题由成绩好的回答,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调动起来,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增强其成就感,培养其学习兴趣。比如在《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以后,再通过演示实验,对学生进行启发、引申: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 常数< |F1F2|后,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而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1将||PF1|-|PF2||= 常数< |F1F2|中的小于号改为等于或大于号,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2将||PF1|-|PF2||的绝对值去掉,其结果又如何呢?3令常数为0,其余不变,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4将双曲线定义中括号里的“小于|F1F2|”去掉,点的轨迹又如何呢?通过上述从不同角度,或同一角度中相似问题(1问)的提问,学生对于双曲线定义中的“绝对值”“常数(小于|F1F2|)”以至整个概念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深化了知识。

3. 开展互动教学

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从传统的“知识说教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或“参与者”,充分发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过程成为老师与学生相互对话、讨论、研究和促进的过程。在互动教学的氛围中,学生乐于跟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敢于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问题,从而将自身地位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老师的合作,独立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所谓“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学生的兴趣提升了,课堂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此外,互动性教学更能培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是融洽,课堂教学的效率则越高,两者呈正相关。例如在上《等比数列》这节课时,笔者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等比数列与我们学过的等差数列有密切的联系,并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等差数列,学生回答完后,笔者提问:那么你们能否猜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呢?能否举些例子呢?此外,讲授《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等也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有效性。

4. 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望着黑板循着老师的讲解思路思考,这种呆板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体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应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载体的更新而不断创新。通过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不仅能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而且能够给学生以直观感,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证明棱锥体积公式时,围绕割补法重点展开,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模拟推导,把割与补的过程演示出来,突出了几何体的线条和切面,在熟悉割补法的同时,又掌握了锥体的体积公式的证明,推导过程更加清晰直观,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也更易理解掌握,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绎,也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板书构图的工作量,节约了授课时间,从而使有限的课堂时间更加富有效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也会变得更加深入透彻,真正使课堂时间得以合理充分利用。

5. 情境化教学

上一篇:电梯安全检测及评价下一篇:建筑节能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