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背景范文

2024-07-03

绿色施工背景范文(精选10篇)

绿色施工背景 第1篇

1 绿色施工概述

“节能环保”、“绿色高效”等方面是人们近几年比较关注热点, 基于此, “绿色施工”诞生, 它主要适用于工程施工过程, 它以保护环境为核心, 通过先进施工技术、科学管理方法, 尽可能的优化施工过程的人力、物力资源, 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有效地节省工程成本, 达到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其具体组成部分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知, 绿色施工涵盖的内容较广泛, 很多组成部分都贯穿在工程始末,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必须加大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从源头控制好各类污染, 最大程度上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同时施工团队应根据工程区域实际情况, 统筹绿色施工理念与施工过程, 不断提升工程整体质量。

2 基于绿色施工背景的公路桥梁施工

2.1 注重环保

与传统施工相比, 绿色施工更注重环保、节能, 强调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为了道路桥梁工程的便利性, 施工区域可能会占据部分耕地、山林, 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尽可能的协调生态效益与工程线路之间的关系, 保护施工区域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注重对道路扬尘的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 需要对道路进行硬化作业, 把裸露出地面的土方覆盖, 在施工环境风力较大的情况下, 应及时停止, 并适当洒水, 降低扬尘对环境影响。施工团队人员组成复杂, 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垃圾较多, 因此, 必须加大对垃圾处理的重视程度, 如安装垃圾桶等, 保持施工现场的洁净程度。对于建筑垃圾, 可以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统一处理, 尽量避免施工区域环境污染问题。

2.2 加强管理

道路桥梁工程的绿色施工, 能有效管理施工过程, 创新施工技术和工艺, 对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减少后期维护投入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 树立环保绿色施工理念, 需要施工团队和人员共同努力。增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将绿色施工理念贯彻于每一环节, 重视对绿色材料的预算, 提高施工人员节约意识, 促进绿色施工的顺利进行。

3 基于绿色施工背景的桥梁施工技术

3.1 对光污染的控制

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加晚班的情况, 因此, 必须合理安装桥梁临时照明系统, 结合当地居民区住址, 在恰当位置安装好挡光板, 把照明灯设置出可移动式, 灵活变动照射角度, 避免工程照明系统直射居民住房。同时, 在每个照明灯上加好灯罩, 减弱灯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提升照明有效性。在需要电焊作业时, 可以借助相关遮挡工具, 在聚拢光线的同时避免电焊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工程区域必须安装大型照明系统时, 应综合考虑桥梁设计路线、投射角度等方面, 尽可能的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3.2 对噪声污染的控制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机械设备、运输材料等方面, 从机械设备的层面分析, 施工单位应引进先进设备, 遵循节能型、低振动、低噪音的原则, 采购工程实际需要的施工设备, 对于部分高噪音的施工设备, 可以适当采取遮挡等方式, 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噪音污染;从施工运输的层面分析, 原材料等运输车辆在进入施工场地时必须控制好车速, 减少钢筋、砂石等材料之间的碰撞, 合理安排机械施工位置和时间, 从绿色施工的角度出发, 多方面降低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4 基于绿色施工背景的公路施工技术

4.1 强化对废水的处理

公路施工过程中, 需要利用水资源对混凝土进行浇灌, 加强混凝土之间的密合度, 再加上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 基于这两种情况, 产生了大量工程废水, 因此, 施工团队必须要利用绿色施工理念, 强化对废水的处理措施, 避免破坏当地自然水循环, 保护当地水资源。 (1) 应在日常做好相关检查工作, 确保用水工具不漏水; (2) 节约生活用水和工程用水, 可以用循环水浇灌公路。

4.2 合理规划, 节约土地资源

施工前, 应合理规划工程占地面积, 仔细核对需要征收的田地、山林等, 尽可能的优化公路路线设计, 避免征收过多的耕地, 保护好当地土地资源, 统筹工程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如果碰到大面积的鸟类或其他动物栖息地, 应设置相关保护措施。此外, 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区域地质条件, 制定出可行施工策略, 降低对施工区域地质环境影响, 严格控制工程化学物质、危险品的使用, 并采取合理的防水措施, 尽可能避免地下水的污染。

4.3 节约应用施工材料

绿色施工强调施工材料“物尽其用”, 采购施工材料时, 应根据相关节能减排标准, 选择最合适、可靠、经济且环保的材料, 提高材料的可重复利用率, 更新施工设备和工艺, 如可以使用节能型施工设备、照明系统等, 将绿色施工落实到施工的每一环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应及时更新机械设备, 秉承“节能、减排”采购理念, 恰当选择施工技术, 达到节约施工材料的目的。

5 工程实例

工程实例一:《G324线北流段大修项目》, 该项目位于广西省境内, 全长20.1km, 路基宽24.54m, 需要在原有路面上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维修, 现已进行完北流城区贵人关至圭江二桥 (含城南支线) 道路 (一期) 改造工程, 且已经完成沥青改造工程, 如图1所示。

分析:在这个工程项目中, 需要利用绿色施工理念贯彻在沥青铺设过程, 节约沥青原材料, 预防沥青路面离析现象, 保障工程质量和效率。

工程实例二:《北流市印塘圭江大桥及引道工程项目》, 该项目在2015年3月份正式动工建设, 计划建设工期为2年, 已完成大桥墩柱7根、主桥下构桩基64根、12个承台;主桥上构2#墩右幅6#节段左幅5#段、3#墩左、右幅7#节段;大桥引道4道圆管涵、1道盖板涵、K1+370通道涵基础及墙身浇筑, 盖板浇筑完成3节;软基换填12万m3, 路基填方8.2万m3, 如图2所示。

分析:在这个桥梁工程中, 应将绿色施工理念运用与大桥墩柱等施工过程, 优化桥梁整体结构, 合理安装照明系统, 减少工程对居民的影响。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将绿色施工应用于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中, 对提升工程整体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团队和员工必须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并不断创新施工技术和工艺, 融合绿色施工理念,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优化工程施工过程的资源配置, 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规划好土地资源, 尽可能少破坏当地自然环境, 绕开耕地、山林, 减少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避免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 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注重工程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随着人们生态意识不断提升, 对自然环境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再加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为新型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创新提供了良好条件,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促进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走向绿色化、节能化和环保化, 是相关政府部门和路桥公司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G324线北流段大修项目》、《北流市印塘圭江大桥及引道工程项目》工程实例, 以绿色施工为背景, 重点阐述具体公路桥梁施工技术。

关键词:绿色施工,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志芹.绿色施工背景下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09:95.

[2]张永新.论绿色施工背景下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 2013 (12) .

绿色施工背景 第2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发展;绿色接到;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被人们提出,并逐渐体现出其实用效果的一种城市设计理念。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是一种将生态循环系统融入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设中的一种理念,旨在让城市更好地发展,构造更加完美的城市日常生活环境[1]。海绵城市理念比较关注水循环的利用,并且十分尊崇生态环境至上的思想,是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建设十分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等,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下文将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海绵城市发展的意义

海绵城市理念是近年来被提出的一种理念,利用海绵城市理念,让城市有海绵的特性,让城市可以高效率收集雨水,并在必要的时候释放雨水,构建科学化的雨水收集、雨水使用体系[2]。还可以通过海绵城市的方式对城市建筑物、城市道路、城市绿化等进行相对系统地整合、治理,提升城市的水资源收集能力,并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来帮助城市实现自我调节。海绵城市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比较提倡利用环保透水材料进行铺装,不论是地上还是地下,都会通过分布式的建设系统来构建水资源利用系统,而且这种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量也比较大[3]。虽然前期项目资金以及人力的支出比较多,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能够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

二、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植物造景以及绿色街道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是提升城镇绿化程度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骨架,覆盖了城市大面积的路面,可以有效减少沙尘对城市的影响,净化城市有害气体,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下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道路两边的植物,因为会受到汽车尾气、严寒、酷暑等多种外部不良条件的影响,所以其生存环境比较残酷。针对该情况,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必须要保证植物的基本生存要求与当地街道的实际情况相吻合,选择适应性比较强而且比较容易管理的植物[4]。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道路绿化带经常使用各种大色块手法,比较追求整体上的视觉效果。但是因为来往的车辆比较多,行道树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出现问题,人工浇灌不能保证可以浇灌到所有的行道树,所以必须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喷灌设备或者是雨水收集系统等,提升行道树的生存质量。主要从雨水收集的角度去分析相关问题,因为目前国内出台的相关规定要求,道路的标高必须要超过绿地[5],通过这种方式让雨水流入到道路两边的陆地当中,从上至下的实现雨水渗透。与此同时,还要将自行车道上的雨水引入到树池当中,事先在树池中构建过滤系统或者是雨水处理系统,让流经的雨水都可以储存到树池内部,从侧面增加了周围地区的需水量,便于行道树渗透浇灌,还可以有效延长其浇灌时间。

1.绿色街道景观立面设计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道路附近位置硬质地表所汇集的雨水可以真正地流入到绿化植池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绿化种植池竖向标高,通过竖向标高的形式来处理种植池和路面铺装之间的关系。在设计绿化种植池时,要保证绿化种植池的高度比周围位置道路以及周围位置的硬质地表低,具体的下沉深度可以按照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实际水温情况以及土壤渗透率等加以分析,明确雨水、洪涝灾害等控制目标,通常可以将其控制在50mm-100mm的范围内,最大也不能使其超过200mm。路缘石要和周围道路的高度持平,方便雨水流入到其中。如果路缘石的高度超出了周围道路以及硬质地表,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设置一些缺口,缺口的高度通常均在50mm左右。通过设置缺口的方式,让雨水更快地流入种植池当中。工作人员还可以在入口的位置铺设一些鹅卵石,避免因为雨水冲刷等问题,给项目使用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工作人员可以将溢流口设置到种植池当中,而且雨水口的高程要明显高出种植池,但是还要控制其低于地面。如果降雨量比较大[6],还可以将绿化种植池当中超出额定标准的雨水排入到当地城市的雨水管道当中。城市在降雨时会自然产生雨水径流,这些雨水径流会不断地冲刷路面上的各种污染物以及固体垃圾等,并将这些杂物冲到种植池当中,影响种植池的正常使用。据不完全统计、雨水径流所产生的污染物,不论是悬浮物还是重金属,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前期情况会比较严重。针对该情况,可以通过初期弃流的方式来控制径流所带来的污染。综合上述各种情况来看,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绿化种植池雨水集中入口的位置来设置一些拦截污雨水的设备,以减少污雨水产生的不良影响。雨水是城市道路水资源主要补充来源,对提升地下水资源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生态雨水系统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道路土壤的夯实度太高,土壤强度过大,会导致雨水下渗速度变慢,影响到绿色街道对雨水的吸收速度。针对该情况,在对道路进行设计时,必须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土壤渗透速度以及整体渗透率。目前常见的处理办法包含下述几个方面:首先是尽量选择沙质土或者是砂质壤土,利用这两种土来完成项目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下渗速率;其次,还要关注机械使用环节,对于已经压实的土壤,可以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对其进行处理,优化土壤夯实程度,提升土壤下渗率。针对部分渗透性不够理想的土质,在建设时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炉渣或者是一些膨胀的页岩,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

2.植物设计

植物设计是所有城市道路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不同雨水管理的景观设施内部,会有不同的雨水量处理模式。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雨水量不同,降雨情况难以估计,丰水期和少水期的差别也比较大。同时植物设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雨水管理景观设施坡度的影响,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植物水生的习惯以及特点来进行植物设计。在植物设计过程中,要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情况,判定选择水生植物、还是中生植物。在选择植物时,尽量选择本土植物,从根本上杜绝外来植物入侵;同时还要选择一些抗逆性比较强、吸附性比较强的植物。满足上述条件的植物不仅种植简单,后期养护所需要耗费的财力与人力也比较少,能够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在满足上述各种条件之后,再考虑植物的色彩、植物的质感以及植物的花期等综合性因素,择优选取。

3.景观设计

绿色街道设计,不仅要对城市道路雨水情况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尽量地满足各种城市道路景观美化效果。通过分析近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发现,绿色街道虽然可以满足自然水循环过程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纯天然的方式来提升景观效果。如果通过调查发现,某位置街道改造项目可以使用一些开花的植物,比如选用水仙等,要合理地搭配颜色,结合雨水塘等对其进行综合性设计,提升植物的观赏性以及植物的实用性[7]。雨水花园是一种完全通过人工进行挖掘的花园,有时也可以借助自然形成的绿地来吸收街道、建筑雨水。将这部分雨水引入到植物根系以及土壤当中,利用其中存在的微生物群落来实现综合性效果,并通过该方式来净化雨水,让雨水可以慢速度地渗入到土壤当中,起到涵养地下水的效果,为雨水利用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雨水花园的设计初期,还需要注意充分了解当地气候状况,选择渗透性合适的土壤类型以及容易生长的低养护植物。雨水花园的建设尺度通常较小,并设置于生活性街道、住宅的旁边。在实际选址时,需要注意与建筑之间的最近距离应当在3m以上,这样能够防止水渗漏入建筑基础,或者地下室,从而造成倒灌、霉变问题。另外,雨水花园还应当远离大树,设置于光照充足的区域,保证在暴雨季节能够快速排干雨水。

三、结语

从上文提出的各种情况来看,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节水、节省空间,保证水资源和城市空间均衡发展。对其进行系统性地整合处理,利用园林工程等自然界的力量,留住降水,对降水进行净化处理,保证这部分降水的可用性。园林工程不论是建设措施还是建设模式,都必须要满足当前目标城市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工作方案进行设计。在海绵城市背景下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各种上文中所提出的因素,不论是景观设计、植物设计还是道路设计,都必须要以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上文首先阐述了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工作的要点,之后分别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应当如何对绿色街道景观进行设计,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后工作奠定基础,提升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于东飞,乔木,王云中,刘宝宝.基于GIS技术和“汇水小区”理念的城市雨水景观规划设计[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723-727.[2]高菲.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绿色雨水设施的植物运用[J].中外建筑,2016,(07):115-117.[3]马越,邓朝显,甘旭,梁行行,张哲.终端雨洪生态调蓄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沣西新城中心绿廊示范项目[J].净水技术,2016,(03):38-44+62

绿色施工背景 第3篇

【关键词】绿色施工;公路桥梁;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way Bridges in the Background of Green Construction

Shi Di

(Suqian Huatong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SuqianJiangsu22380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times,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has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its construction projects, but also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direction. China is currently a lo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green construction, which is not only conform to the premi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or China to the world trend of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China has made a lot of innovations in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and bridge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level of our country, and mak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get gree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uman bo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brid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en construction is put forward,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economic and civilized construction.

【Key words】Green construction;Highway bridg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我国商业建设在不断发展与更新,原有的土木工程建设已经不适于现代发展的需求,在公路桥梁建设当中根据我国的现代文明建设的发展需求,需要在原有建设基础上进行绿色施工,以保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起到文明建设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公路桥梁建设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设施工对空气以及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就这个问题来说,相关建设部门提出了在绿色背景下进行土木工程施工,这是满足现代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建设,也是能够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决策。

1. 绿色施工背景解读

(1)绿色施工的定义。

绿色施工要求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降低甚至尽可能避免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公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要节约施工能源,并且对其中产生的噪音进行处理,土木工程施工要顺应环境保护的策略,在施工中要将整体施工对环境的破坏以及能源的消耗控制在自然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这样才能保证土木工程施工不会给环境带来负荷,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

(2)绿色施工的整体结构。

从宏观上来说,绿色施工在建筑过程中需要对会影响环境的施工部分做到管理控制,其中包括很多细节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对于施工过程中扬尘以及噪音的控制,还有能源的消耗是否在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在做好这些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在每一个施工工序的进行过程中都要严格地控制,以保证绿色施工的整体结构不受破坏,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绿色建筑施工的主旨。

2. 绿色施工背景下的公路桥梁施工问题

(1)道路施工时扬尘的控制与危害。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施工器械以及人工的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运作以及移动会产生大量的灰尘颗粒物,这种颗粒物的组成比较复杂,并且对人们的健康生活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在空气中绝大部分的污染物都是扬尘,而这些扬尘的来源又有一部分是土木工程施工场地造成的,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扬尘的产生会使得施工人员以及过路的人的健康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我国道路建设经常都会要求在人群聚集比较密集的区域进行,不仅会使得过路人们的健康以及环境受到影响,还会造成道路拥挤,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所以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扬尘进行控制和处理,以此减少扬尘对空气的污染以及对人们的健康危害。

(2)路桥施工中噪音的成因与危害。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通常都会产生一些噪音,这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来说具有极大的而影响,并且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通常来说,噪音的产生与设备安放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将要使用或者已经使用的施工设备随意放在施工场地,导致噪音的产生,并且很多施工设备都比较老旧,超过了其使用年限,并且又没有维修,这也是噪音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很多施工单位为了尽早完成施工,经常都会在深夜进行施工,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在路桥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附近居住的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噪音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施工单位应该联系绿色施工原则,降低噪音带来的影响,并且对其加以控制。

3. 绿色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1)控制扬尘的措施。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扬尘的产生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影响,并且可能会造成施工器械的损坏,因为很多土木工程施工器械都是具有准确的精确度的,很多测量仪器一旦在空隙之间有了扬尘的进入,则很容易使得器械的精确度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在对扬尘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喷水或者使用抑尘剂来抑制扬尘的产生,还可以在施工场地安装挡风墙,很多扬尘都是由于风吹引起的,风力会使得扬尘飘入施工场地而且还会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吹到任意的区域,所以安装挡风墙是比较有效的一种绿色施工方法,并且挡风墙在操作上比较灵活,它可以进行随意的移动,而且可以从根源上避免扬尘造成的危害。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抑尘剂可以避免扬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抑尘剂的抑尘周期比较长,并且其经济效益较高,对于抑制扬尘有较大的作用,另外就是通过喷水来抑制扬尘的产生,水分对扬尘有一定程度的吸附能力,能够使得扬尘在水的压力之下进行凝结,也能够起到抑制扬尘的作用,不过这种方式应用范围比较窄,扬尘的效果不如前两种明显。

(2)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噪音的控制措施。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对噪音进行控制,需要从噪音的污染源以及污染途径来进行控制。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使用噪音较小的施工器械,从根本上控制噪音的产生,这是最有效的方式,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将施工器械进行合理的安放,对于发电机组这种噪音比较大并且震动较强的机械需要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合理的使用和放置,其放置位置最好是距离居民住宅比较远的区域,这样才能降低噪音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另外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和管理施工时间,不能在深夜进行施工,深夜施工产生的噪音相比白天施工的噪音更大,对于人们的正常休息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对于公路桥梁施工来说,施工器械的选择有很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要选择节能环保的施工器械进行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电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设立办公、生产以及生活的用电指标,这样才能对施工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管理。施工单位要对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严格控制施工工序,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造成能源的浪费,选择耗能较低的施工器械进行施工,从节能角度考虑绿色施工的要求与实施。

(4)路桥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公路桥梁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工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且改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路桥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4. 结语

公路桥梁建设施工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发展的施工工序,并且施工单位以及施工管理人员要做好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让公路桥梁建设施工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施工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通过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在各方面的有效控制,是可以降低施工对环境的污染的,绿色施工不仅是符合人们价值观的一种具体体现,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永新.论绿色施工背景下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3(04):64~65.

[2]颜晓明.公路桥梁施工技术在绿色施工背景下的分析[J].建筑知识,2015(12):150.

绿色施工背景 第4篇

1 绿色施工的含义和结构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环保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绿色施工的概念才慢慢的被引入到公路桥梁建设中来。绿色施工指的是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 坚持环保的理念、倡导节约资源, 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来保护周围的环境, 也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在绿色施工理念指导下, 公路桥梁施工中有很多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 对整体结构分析可以大致分为工程废料处理、噪音污染处理、水污染处理、资源节约等, 只有认真踏实的做好每一个细节, 才能将绿色施工的概念真正落到实处, 既保护了环境又能提高公路桥梁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2 绿色施工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意义分析

绿色施工是在一定的前提下倡导的一种新的环保式施工方法, 就是首先要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率, 绿色施工方案才可以顺利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保护好生态环境, 进一步提高公路桥梁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绿色施工概念的引入不仅改进了原有的施工技术, 而且对现代公路桥梁施工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 对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绿色施工概念能够带动社会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注重绿色施工技术的应该, 不断提高施工技术, 促进工程建设高效、高质量完成。

3 绿色施工背景下公路施工技术研究分析

3.1 强化公路施工管理

在绿色施工概念的指导下, 重点加强公路施工现场的管理。建立有组织的施工团队, 团队成员严格遵守制定的相关制度, 认真落实各自的职责, 把绿色环保的实质融入到公路施工技术中, 规范绿色施工的相关要求;制定合理的公路施工方案, 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过程包括质量和预算, 重视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 真正让绿色施工理念贯穿整个公路施工工程项目。

3.2 注重环境保护工作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自然的影响, 比如在遇到大风的时候, 土方工作开展就需要在工地上喷洒一些水减少灰尘的流动, 对周围生态环境也是一种保护。另外对于公路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垃圾, 对于这些垃圾的处理需要引起施工队伍的重视, 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处理, 不能回收的垃圾需要合理安置, 总之一定要避免给环境带来污染。另外还需要加强团队的监督, 让全体成员都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工作。

3.3 合理使用施工材料, 杜绝浪费

在公路施工中材料的节约也纳入到施工管理中, 虽然表面上绿色施工跟材料节约关系不大, 但是节约材料能够间接的对绿色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要规范材料的采购、入库、出库管理, 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合理使用施工材料, 从根本上杜绝浪费。

3.4 正确处理废水及充分利用水资源

在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水资源的管理, 我们施工的水资源基本是来自地下水, 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另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水需要我们及时的妥善处理, 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所以施工过程还需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对施工现场水资源利用的监管, 正确处理好废水以及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

4 绿色施工背景下桥梁施工技术研究分析

4.1 桥梁施工中水污染的合理控制

在桥梁项目工程中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污水, 需要进行沉淀后, 达到一定的指标才能进行排放, 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也要合理控制。

4.2 桥梁施工中光污染的合理控制

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在紧急的时候加班加点, 光照对我们生物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桥梁施工现场需要做好光污染防范工作, 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夜间遮光板, 将光线集中在施工区域, 避免对周围的生物包括人造成影响, 合理控制光污染是非常有必要的。

4.3 桥梁施工中噪音污染的合理控制

桥梁建设施工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影响非常大的因素就是噪音。噪音会对周围的居民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一些低振动频率的机械, 或者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噪音, 施工现场的车辆运输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 尽最大能力控制噪音污染对绿色施工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绿色施工背景下对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不仅对新的施工技术是一种探索, 而且也是发扬了环境保护的精神, 绿色施工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在未来的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树立环保的意识, 积极的将绿色施工技术运用到公路桥梁建设中;另外还应该对过去的公路桥梁施工经验进行总结, 不断创新。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 对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来说都是一种贡献。这样我们不仅提高公路桥梁施工质量, 更能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世锋.试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J].北方交通, 2013, (1) :47-49.

[2]张永新.论绿色施工背景下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 2013, (12) :37-39.

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工作 第5篇

1 绿色会计概述

绿色会计即环境会计, 主要是指通过把环境污染、自然开发、环境治理等相关的保护环境的内容以货币的形式通过会计的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和处理, 同时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和相关制表工作, 以达到将环境问题的处理方案和企业的财务业绩进行综合挂钩的一门学科。绿色会计是一种将环境问题和会计问题相结合的一种管理方式, 可以改善现在社会上一系列环境问题, 有效地督促企业进行环境保护, 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绿色会计由于是最近提出的概念, 它的体系并不是很完善, 因此是在现代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同时由于它是首次将经济和环境问题结合作为评估标准, 所以绿色会计同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为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企业经济稳定发展, 绿色会计的加强是一种必然趋势。

2 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关系

低碳经济是指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对材料资源、加工手段、产品封装进行低碳处理, 减少石油、煤矿、黑炭、天然气等含碳量高的原料的使用, 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减缓全球变暖的效应, 从而带动我国经济向包含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很高,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 大量的大陆将会被海洋淹没, 因此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阶段, 从低碳经济和绿色会计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 低碳经济和绿色会计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低碳经济需要绿色会计整合经济内的一些环境方面的内容, 同时绿色会计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稳步提升。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环保方面的工作, 加强环保型的城市建设,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工作是一项必要的条件。

3 我国绿色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绿色会计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

绿色会计的提出较晚, 虽然我国一直在发展低碳经济, 但是把环境保护的内容通过会计进行计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这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各项生产销售活动, 它的本质是为了社会的利益来规范企业的行为, 以国家大范围的利益为主, 减少企业的个人小利, 加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由于绿色会计是新概念, 它的体系并不完善, 需要大量的社会经验和理论知识加入其中, 因此它的建立需要政府的推动, 企业的参与, 也需要公民的监督, 这是一项长期的可提升的工作。为了提高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绿色会计内容迫在眉睫。

3.2 缺乏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

我国的低碳化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环境保护和制度建立方面仍需要很大的工作, 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提高绿色会计的工作普及化, 一个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当前不仅是企业的会计行业还是学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向, 而且发达国家已有的绿色会计体系都不存在这样的一套已有的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绿色会计体系, 这方面的内容仍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 这就导致了现在市场的绿色会计事务的混乱。

3.3 政府及社会对于绿色会计发展的监督力度不足

环境污染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的问题之一, 它像一个顽疾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的发展也缺少了相关的监督力度, 其中包括政府审查部门的监督, 社会舆论的监督、企业自身的监督、各部门的监督都是绿色会计建立的关键, 一方面, 绿色会计自身不是很完善, 它需要大众的监督才能改进, 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另一方面, 企业在绿色会计方面的不合法行为和不合理的使用, 也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这些在我国都反映出了绿色会计发展的监督力度不够。

3.4 绿色会计的专业人才匮乏

经济社会的核心在于人才的竞争, 我国的绿色会计工作需要大量人才的工作, 因为我国刚建立绿色会计体系, 这个行业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和其他行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市场调查发现, 国家和企业对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是最主要的方式。由于绿色会计的一个交叉学科的工作, 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的人才都极其短缺, 会计人才的自身能力也需要很大的提升才能适应这方面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发展绿色会计, 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对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的总结也要跟上培养人才的步伐,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绿色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和数量。

4 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会计的对策

4.1 强化绿色会计意识

随着现在媒体的不断发展, 为了提高低碳化绿色会计的发展, 政府应当通过主流媒体如新浪微博和电视, 对低碳经济进行一系列的公益宣传, 并对注册的企业和已经存在的企业提高绿色经济的指导, 把这些绿色会计的知识以书本、视频、报纸等方式传播给公众, 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型低碳化经济模式, 让绿色会计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工作。同时相关的企业对员工也要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和宣传工作, 将其写入公司的制度中, 实现全民绿色会计意识的提升, 充分地提高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内涵。

4.2 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

在我国现在低碳化经济模式下, 绿色经济仍然缺乏一套完整的体系来保证这个模式的发展, 因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绿色会计体制的制定。第一, 加强政府的监督工作, 以政府作为引导, 通过优惠政策和放宽条件将绿色经济引入到现在的经济市场中, 以促进绿色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二, 在大学和研究所设立相关的机构, 专门对绿色会计所涉及的各方面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 融合其中优秀的部分, 整合出一套绿色会计体系的初始框架, 将这个雏形应用到市场中。第三, 企业和相关的审查单位把雏形的绿色会计体系进行处理, 根据市场的现状和社会的需要, 对雏形的经济体制改进为适用于整个市场的绿色经济标准体制, 在行业内规范化相关的操作, 并提高会计人员的可操作性和正确性, 保证社会主义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3 加强政府及社会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

在现代高速的信息时代, 主流媒体的观点和政府的官方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识, 因此, 在绿色会计信息中的一些不合法行为可以通过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工作进行处理, 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公开化地发展市场经济, 同时可以做到辅助法治的作用, 让企业在绿色会计方面的工作得以加强。从公众的角度来说,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我们有权利和义务通过社会舆论的方式对企业中不法的会计行为进行披露, 这样才能让企业保护环境和治理环境。从国家的角度而言, 可以建立相关的会计审查部门对企业的绿色会计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 可以强化绿色会计监督, 保证其发展质量, 从而促进绿色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 同时提高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4 加强绿色会计人员培训

为了提高绿色会计的工作, 需要不断地加强会计人员的培养, 不仅要提高会计从业人才的数量, 而且要在质量上大幅度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以提升这些人员对于绿色会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从而在企业内部能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的三公原则, 确保绿色会计的正常进行。除此之外, 在企业进行招聘时, 不仅要考察招收人员的能力, 也要加强培训工作, 更新就业人员的知识框架和知识面, 将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企业绿色会计统计和处理工作中, 认识企业和绿色会计之间的关系, 充分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改善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尽管我国的绿色会计仍处于初级阶段, 绿色会计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 缺乏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以及政府及社会的监督力度, 同时这方面的人才也极度缺乏, 绿色会计的专业人才匮乏, 但是它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可忽视, 绿色会计的应用需要大量的经验和理论进行指导, 以让企业充分意识到绿色会计的重要性, 这需要很长时间的累计, 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绿色会计工作, 充分改善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由于相关的行业对环境问题的忽视, 导致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目前, 我国经济进化为低碳化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介绍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的含义和定位, 并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绿色会计工作的主要策略, 这对社会主义低碳经济有着巨大贡献。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环境

参考文献

[1]方冰.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工作[J].商业会计, 2014 (10) .

[2]苏广鹰.低碳经济时代的绿色会计[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4 (6) .

[3]王宁, 陈阳.低碳经济背景下对绿色会计的思考[J].中国市场, 2013 (16) .

[4]王增民.浅谈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的新发展[J].生产力研究, 2012 (3) .

[5]张明贤.浅谈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实行绿色会计的价值透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1 (19) .

循环经济背景下绿色物流的发展探析 第6篇

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都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背景下, 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反馈系统研究为手段, 对传统经济、传统物流方式的反思和改进。

1.1 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的基础和要求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要求实现物质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 减少无效的物流业务量, 降低物流成本。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要求在降低废弃物比例的同时, 尽量提高逆向物流的比例。物流过程与循环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所有的人类活动不论是个人层面、企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 都无法离开物流。绿色物流是对传统物流的变革和发展, 要提升循环经济水平, 必须认真研究和发展绿色物流。

1.2 循环经济和物流绿色化相互促进

首先,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倡导基于环境的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2]。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在物流的整个过程中, 促进传统物流向绿色物流转变。从减量化标准出发检查物流的全过程, 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物流成本, 这包括显性成本和相关隐形社会成本, 即在整个物流的各环节减少资源消耗、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循环经济的再利用理念指导物流过程, 则可以促进物流过程中废弃物回收及循环利用这一环节的绿色化, 直至促进逆向物流的发展, 从而在促进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改进的基础上, 实现循环经济。

其次, 绿色物流实现了经济和生态双效益。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物流活动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的挑战。美国学者爱德华·佛莱哲 (2002) 所指出的, “美国垃圾掩埋场里几乎有一半的垃圾是与物流有关的, 无效率的物流作业与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之间存在联系, 全天候的物流作业加剧了噪声和光源的污染, 送货上门服务和无效装载计划是导致城市中心地带的交通阻塞。”因此, 转变传统物流形式, 以绿色物流的发展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

2 绿色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2.1 发展时间尚短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时间尚短, 从出现物流概念到现在只有四十年左右的时间。而国家层面对于现代物流业的重视, 则体现在十五规划中, 距今不过几年的时间。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史直接影响到其发展水平。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数量众多, 规模相对较小, 同时企业现代化水平不高, 对绿色物流认识不足。

2.2 政策引导不够

我国政府早已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并且近20年来也加强了环保方面的立法工作。但从现实情况以及和欧美等国的比较来看, 我国相关立法仍显不足, 尤其是在强制约束力方面。物流行业在我国是新兴和高速发展的行业, 国家政策对物流业的规划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能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 也能避免或者减少粗放式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2.3 观念方面的问题

作为一个新兴的观念, 我们许多人对绿色物流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观念上。而普通消费者对于怎么识别商品是否做到了绿色物流也没有足够的信息和渠道。企业对于实践绿色物流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责任感。社会上也缺乏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新型人才。以上种种因素导致绿色物流在实践操作中, 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应用。

2.4 知识储备和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目前, 我国现代物流业尚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期, 物流的基础设施、应用材料、规划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都有待于发展和提高。因此, 应从战略层面重视物流知识、物流技术的发展, 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物流发展水平, 支持我国物流业实现绿色化, 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 循环经济下物流发展对策

现代物流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渗透到各项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发展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我们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本身以及消费者都要对绿色物流的发展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3.1 加强对循环经济、绿色物流的宣传

观念的转变不是容易的事情, 正确的意识才能指导正确的实践。我们要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始培养新一代人对环境友好的意识。同时, 加大对相关学科的投入和扶持。在社会上, 通过网络、电视、平面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持久的宣传。从而使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3.2 发挥政府的作用

宏观层面上, 借鉴物流发展先进国家的经验, 在国家层面鼓励现代绿色物流的发展。同时, 通过相关环境立法以及物流标准的建立, 从法律制度、税收调控等方面对物流企业进行控制和引导, 以此规范物流企业的发展, 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走绿色物流的道路。

3.3 促进行业组织的发展

物流行业协会的良性发展, 将对规范和引导整个行业发展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首先, 推动行业协会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时间不足十年, 相关信息平台建立也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以此推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建立和改善供应链管理, 开展物流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抓好行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同时为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做好引导服务工作。其次, 加强行业自律。物流企业是实践绿色物流的重要主体之一。只有企业本身能够树立绿色物流的意识, 自觉主动地实践相关行业标准, 承担应有的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才能从源头做好物流的绿色化。

3.4 推动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

物流企业应该将绿色物流和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有机结合, 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 着眼未来, 同时实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首先, 从物流网点的规划、运营策略的选择方面, 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提高运输的效率, 降低不必要的浪费, 以此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其次, 从具体的资源消耗层面, 尽量选用绿色环保的包装, 同时设计简易、通用性强的包装外观。最后, 在流通加工环节, 落实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加强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

3.5 完善逆向物流系统

逆向物流系统是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成为闭环系统的关键一环。它改变了传统物流单向流动的特点。因此, 要将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贯穿于逆向物流的建设和完善中, 也就是建立循环物流。循环物流是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的结合, 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物流模式。它将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 促进和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的今天, 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的发展实属应有之义。我国物流业发展时间尚短, 如何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于物流的规划、发展, 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只有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 建立起反馈式的闭环物流系统, 实现绿色物流, 才能有效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 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已引起人类深刻的反思, 传统发展模式引发资源危机的同时催生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 循环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 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以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而言的, 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采用的一种反馈流通的经济方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 以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为目标, 相同背景下也诞生了绿色物流的概念。绿色物流是指在整个闭环物流的各个环节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减少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终形成资源、绿色产品、绿色消费有机结合的循环物流系统。从其本质上来看, 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共生型物流与资源节约型物流的统一。本文从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关系入手, 分析绿色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 并探索出循环经济下物流发展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物流,经济转型

参考文献

[1]方惠, 张东升.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J].商业时代, 2008, (10) :14~15.

[2]史宝娟.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及评价方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47.

浅析绿色设计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 第7篇

关键词:绿色设计,视觉污染,资源浪费,合理消费

一、绿色设计产生背景

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改变的同时,也造就了高污染,高能耗的生态之殇,人与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比较尖锐的矛盾,特别是过度商化的工业设计,例如美国通用公司的“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为了促进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人们无节制消费的现象,促使设计变成鼓吹人们浪费的元凶,招致责难与批评。面对这种局面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枯竭,使设计师对现代科技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环境破环产生了担忧并进行了反思,绿色设计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绿色设计,又名生态设计,源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反消费浪潮,后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绿色消费风潮。绿色设计所遵循的核心是“3R”原则,即再减量设计(REDUCE),再回收利用(REUSE),再循环设计(RECYCLE)。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绿色化

视觉传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视觉符号来向大众传达信息的设计,而装饰美化功能则逐渐处于附属地位。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基本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更多的转化为虚拟信息设计的传达。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视觉性的广告充充斥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覆盖面之广信息量之大,以达到难以统计的程度。公告场所小到电杆、街道墙上贴的租房、修锁、办证广告等,大到地铁站、车身广告、商业中心LED显示屏广告等,以及我们随身使用的个人手机,到处都充斥着各种视觉信息,这其中就充斥着视觉污染,设计虽然不反对装饰,却拒绝无度的铺张浪费和炫耀。视觉传达设计的绿色化,不是以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和最大化的摄取人类自身利益为目标,而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视觉传达设计的绿色化,即在绿色设计概念引导下,创造出符合社会生态良性循环的视觉传达设计体系,同时符合以人为本的健康设计。”这无疑身为设计师首先必须转变你的设计思维,表现在作品中就是杜绝“千人一面”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视觉作品不能为了博观众眼球而盲目的求新、求异,如果不充分考虑观者的接受范围和接受度,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反而引发观众的反感情绪。设计作品要在瞬间使公众过目难忘,就需要设计师采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在创作中将艺术与技术结合,合理的使用夸张,变异,重构等手法,对具象或抽象的图形进行设计再创作,有使受众耳目一新的创新点,只有别具匠心的设计作品才能从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既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又使观众有艺术欣赏的感受。无印良品简约的风格对于每一视觉工作者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无印良品,是一个以日常用品为主的日本品牌,非常注重简洁,纯朴,环保,以人为本等理念,他整个产品的设计与包装上都没有品牌标志”。很多人喜欢无印良品是因为其简约的风格和环保的设计理念,而更多的人则是为其品牌文化着迷。由于其使用天然绿色可再生环保材质,设计以减少对自然危害为前提,更多的考虑消费者的习惯,去除了一切矫揉造作的加工和颜色,简单到只保留了素材和物品本身的功能,反而体现了设计向自然的回归,在各种繁复和高科技材料运用过多的今天,自然材质更加能彰显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其没有品牌标志的特征反而体现了品牌的价值和诉求,兼任了品牌的广告功能,经过时间的淘洗聚集了很好的广告效应,同时也将极简风格推向极致。

视觉传达设计的绿色化还体现在多种媒介的优化运用,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一件作品要充分考虑设计的意图,作用,使用周期以及目标消费群的习惯来选择媒介和材质,从而达到物以致用的效果。例如房地产广告,“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广告期短,频率高,费用大,据统计房地产80%的广告费用都被用于广告媒介,可见如果媒介选择不当,就可能造成投入高,见效低的结果。目前主流的房地产广告媒介选择有:报纸、电视、杂志、户外广告。另外展销会、微信、微博等非传统媒介也再被采用,究竟这些媒介比较而言熟优熟劣,都很值得研究。”这使得我们必须对广告受众进行分析,例如,针对年轻人,我们可以选择互联网进行宣传,比如贴吧、视频播放器、微博、微信上投放广告,反之上网少的老年则针对他们活动多的社区进行宣传,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生态的目的。同时尽可能的使用环保材料或者媒介来进行视觉宣传,从而实现绿色环保的设计目的。

三、绿色设计背景下设计师的责任与与义务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就形而上的精神层面,在追求绿色生活的今天,设计师作为视觉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应树立大视觉观,主动学习当下“绿色设计”的内涵,以创造美好的视觉环境为己任。就形而下的物质本体来说,在设计中科学的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不过分夸张或扭曲事实,明确设计的诉求,以快速直接的方式有效的传达信息,自觉维护和提高设计的生命力,推动视觉设计的绿色化进程,最终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比如在进行企业宣传时,应主动担任消费者与企业间协调合作的角色,架起“绿色”桥梁,用“绿色设计”引导“绿色消费”。

四、结语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设计师首先要视信息为周围环境的一部分,杜绝视觉污染,使创造的信息成为受者的一种艺术享受;其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选用媒介减少对生态的破环和污染;最后,设计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在其作品中宣扬合理与健康的消费;这几个方面都是绿色设计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应该做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健.《分析绿色设计的意义》.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

[2]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3.

[3]肖明超.《无印良品的美学启示》.经营管理者,2014.5.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包装策略研究 第8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包装,策略研究

0 引言

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将向低碳经济方向发展。所谓低碳经济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形态。包装行业在生产、销售、回收等一系列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包装废弃物,这些包装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白色污染,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包装的推广将成为包装行业发展的新热点。

1 低碳经济对包装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各行各业,和企业的生产模式、人们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念等都有关系,同时,低碳经济也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使命。未来在低碳经济模式下,所有行业、企业乃至个人都将为自己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买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包装的设计、生产、使用及回收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绿色包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绿色包装就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而且包装材料能够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的包装。也就是说包装产品从原材料的选择、各类产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因为资源有稀缺性,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却是不会停止的,所以从资源的角度,从环保的角度,绿色包装一定会成为将来包装行业的主流。

2 绿色包装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绿色包装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针对我国绿色包装发展的现状,对我国发展绿色包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绿色包装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包装工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包装工业体系,但在包装技术、包装设备应用程度、包装设计模式和观念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我国包装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等。虽然人民已经意识到绿色包装的重要性,但由于目前环保材料普遍价格比较高,很多企业处于生产成本的考虑而不愿使用绿色包装。因此越来越多包装质量问题暴露出来了。另外,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会产生大量的包装废弃物,这些包装废弃物难回收对人身健康造成的伤害,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包装管理制度的完善。再有,就是人民缺乏正确的对绿色包装涵义的理解。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使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产品就是绿色包装,它忽视了绿色包装涵义中强调的不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使用后能回收再利用的要求。还有一些人认为纸包装就是绿色包装,所有塑料包装都不是绿色包装,甚至有人认为聚氯乙烯有毒,应全面实行以纸包装代替塑料包装等。事实上,如果塑料包装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目标就是应该提倡的。我们推行绿色包装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回收利用,而非全面禁止。要让人们真正理解绿色包装的内涵,让绿色包装深入人心。

2.2 在我国推行绿色包装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我国目前绿色包装技术的开发研究还很落后,人员、资金匮乏,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制和废弃包装的回收再生技术仍不到位。其次,我国废旧物资的回收没有形成一个网络,物资回收公司只是物资部门的一个分支机构。最后,是人们缺乏对绿色包装的认识。

3 如何通过实施绿色包装,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要长期的发展,就必须实施绿色包装,但由于长期以来不管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更关系自己的利益。再加上国家在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工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方面都没有严格的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导致实施绿色包装困难重重,如何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发展绿色包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完善包装法规,提供政策支持

要使包装行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以法律形式促进和规范绿色包装发展。2008年8月财政部已经出台了《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包装减量化、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等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支持的方式是采取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包装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包装押金、资源回收奖励等方法为绿色包装的发展创造条件。

3.2 推广新型的绿色包装材料

实施绿色包装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采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要实现绿色包装要从几个主要方面抓起,第一是鼓励包装行业大量使用纸包装。纸包装材料的优点是资源丰富、易回收,而且容易降解。第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以在完成使用寿命之后,通过阳光中紫外光的作用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第三是使用轻量化的玻璃材料。玻璃的特点是原料资源丰富且价格适中,被广泛用于液体产品如酒类、味品、香水和化学试剂的包装。

3.3 使公民增强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包装的商品

消费者是包装的需求者和最终处理者,发展绿色包装要靠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国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这个国家长期推行绿色包装的可能性,如果每个公民都随便处理包装废弃物,即使有再好的制度,也不能实现,因此,最重要的是提高国民的素质,使公民增强环保意识,主动购买绿色包装的产品,正确处理包装所产生的包装废弃物。

4 结束语

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应把实施绿色包装自己的自觉行动,每个公民也应该树立绿色包装的意识,政府也要加大在绿色包装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发展绿色包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转变观念,把眼光放的远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陶丽.国包装工业的绿色设计与实施[J].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2]世荣.重视包装材料教学中的环保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

[3]易丹丹.包装设计的适度性[J].包装工程,2005,(2).

[4]王润球,周柏林,刘琴.论过度包装治理的路径选择[J].中国包装工业,2004,(6).

[5]李蓓蓓.绿色包装的评价手段—生命周期评价法[J].包装工程,2006,(1).

绿色施工背景 第9篇

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颗粒物特别是PM2.5屡见报端,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热点,凸显我国环境保护压力巨大。室内是与人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外环境。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工作生活质量。保证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是维护民众健康的基础。因此,在目前室外环境空气PM2.5短期内难以达标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控制室内空气PM2.5污染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刊记者就中国室内空气PM2.5污染现状与防控对策采访了侯立安。侯立安院士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解答。

记者:请您谈谈我国室内空气PM2.5污染现状。

侯立安:室内空气PM2.5的来源主要有室外进入、室内燃料燃烧产生、室内吸烟产生等多种途径,此外,还与室内人员密度相关。与室外环境空气中PM2.5相比,室内空气中PM2.5的健康效应更大。这是因为人每天约70%~9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室内暴露时间更长;室内普遍存在PM2.5产生源并受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导致室内PM2.5浓度较高。因此,室内空气PM2.5污染问题是当前室内环境与健康领域研究的前沿。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室内PM2.5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们还对污染较为严重地区室内外PM2.5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大气污染较严重时,室内PM2.5浓度水平较高,而大气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时,室内污染源产生的PM2.5浓度水平也可能高于室外。

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总体来说,我国室内空气PM2.5浓度水平较高,污染较为严重。

记者:知道了现状,接下来就会遇到防控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侯立安:首先,室内环境空气PM2.5污染源控制亟待加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每年涌现大量新建建筑,随之形成较为庞大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家具市场,但难免存在一些低端伪劣产品散发挥发性有机物,由此引发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有报道。室外大气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吸烟、烹饪等日常活动也是室内环境空气PM2.5污染的重要原因,尤其在部分农村更为严重;化妆品、劣质服装乃至各种用器具也有可能成为室内空气PM2.5污染的来源。

其次,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待适时调整和修订。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进行空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体系,涉及建筑物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层面,以及建材、构件、设备等相关产品标准,内容包括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新风量、颗粒物污染等指标,但各标准在统一性、协调性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针对PM2.5,发达国家不断更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存有一定差距。《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自2002年颁布以来,10余年没有修订,也没有PM2.5监测指标,在指标选择和限值确定方面也存有差异,亟需研究和完善。

再次,室内环境空气PM2.5污染控制科技支撑不足。

PM2.5监测是近年来环境监测的新项目。PM2.5监测不同于PM10监测,挥发性成分影响显著,干扰因素多,难以实现准确、快速测量。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监测仪器的认证,我国在PM2.5监测设备认证方面还存有不足。关于PM2.5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选择也存有异议。因此,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科学反映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水平,加强监测技术与设备的基础理论、工程化、标准化研究是当务之急。

在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室内空气污染治理基础薄弱,治理对象较单一,净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净化效果有限,急需研发空气多技术深度耦合净化技术。在目前室外环境空气PM2.5尚难有效控制到较低水平的情况下,提出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新理念、新途径,发展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新理论、新技术,实现室内空气PM2.5污染的有效控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记者:关于室内空气PM2.5污染这个问题,经过研究,您认为该采取哪些防控对策?

侯立安:鉴于室内环境空气PM2.5污染现状及污染控制水平,我国急需加强室内空气PM2.5污染防控工作,主要开展下列研究:

第一,修订完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体系。

通常室内包括各种建筑。目前,我国室内空气质量主要标准包括PM10控制指标,缺乏PM2.5控制指标,并且不同标准PM10指标限值差异较大,如《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缺乏PM2.5控制指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等标准中PM10指标限值为150μg/m3,《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中PM10指标限值为200μg/m3,《体育馆卫生标准》和《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等标准中PM10指标限值为250μg/m3。建筑功能不同是否会影响到室内空气质量污染物指标及污染物指标限值,尚需进一步研究讨论。考虑室内暴露时间更长,急需加强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研究,重点开展标准控制指标、指标限值及指标约束力等方面的研究,适时修订完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体系,为室内环境空气PM2.5污染防控奠定技术基础。

第二,研发先进的PM2.5监测技术与设备。

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一般较低,采用简便、低廉的测试方法和仪器,往往难以实现准确测定。因此,对于室内空气PM2.5的监测,应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多学科多技术,开展β射线精确测量、空气动力学粒谱测量等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发展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选择性的监测方法;针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研发相对低成本的移动、便携、快捷、智能的PM2.5监测共性技术和系列设备,形成特殊环境以及区域尺度下的应急监测与综合预警能力,保证室内环境空气PM2.5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提供支持。

nlc202309041225

第三,研发先进的PM2.5控制技术与设备。

室内空气污染常为物理、化学、生物、放射性污染并存甚至相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单一技术或分别控制有时难以奏效。就PM2.5而言,其来源广泛,众多空气污染物都会在其中有所体现。因此,需基于综合控制理论和技术,创新组合控制技术,探索室内空气联合净化方法,开展建筑通风、集中空调新风系统、室内空气净化器优化设计和空气净化材料研究,控制室内环境PM2.5前驱物,为改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撑。

第四,加强生态环境建材及功能性植物研究。

生态环境建材具有建筑装饰装修和改善居室生态环境的功能。加大建筑装饰装修生态功能材料的研究力度,促进建筑节能、环境相容、提高生活质量的生态环境建材、绿色环保建材的研究开发,严格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市场准入制度,把好室内环境空气污染防控的第一关。筛选具有吸收富集PM2.5及其前驱物的功能性植物,支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与美学和谐。

第五,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非典”事件、日本核事故等事件给社会稳定、民众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针对自然灾害、核生化物质泄漏以及恐怖袭击等非传统安全事件可能造成的环境空气污染,为应急保障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应加强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PM2.5、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气溶胶、微生物等空气污染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产品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与储备,完善相关的应急机制及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六,加强PM2.5源解析及其健康效应研究

在PM2.5研究手段、研究广度和深度及研究系统性等方面加强的同时,研究室内PM2.5浓度、粒径分布、颗粒形貌和质量、化学组成和混合态,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各类环境、不同时空室内外源的相对贡献,建立科学合理的源解析模拟方法、典型地区室内空气颗粒物本底数据库。应重点关注室内环境空气PM2.5的环境化学行为、生物学行为、暴露途径和毒性效应等涉及环境毒理以及室内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等如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特别要关注PM2.5对人类健康危害的研究。

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大气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仍然重视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我国更应引起高度重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此外,净化室内空气也是对治理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贡献,期待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经过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早日创造出健康、清新的室内环境。

绿色施工背景 第10篇

绩效评估是政府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最初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政府绩效会得出不同的定义, Compel (1993) 等人提出绩效评估是活动本身而非活动的结果, 其主张绩效是一种可计量的行为。而Kathryn E.Newcomer (1997) 认为绩效评估是试图冷静、客观地评价项目所产生的效果。由于西方国家市场机制体制已经较成熟, 绿色产业在这些发达国家的兴起根源于其市场需求的来动。然而,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善,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仍没有完全消除, 依靠需求拉动来发展绿色产业会导致市场失灵, 这就要求我国政府要依靠行政、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绿色产业, 而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便是顺应了绿色产业发展的结果。因此, 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对于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发挥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具体阐述绿色产业背景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问题, 本文第二部分对我国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包括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进展以及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以此作为分析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前提;第三部分提出了在绿色产业发展背景下, 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要改革评估主体单一的模式、探索建立以“绿色GDP”为指标和建立以公民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等具体对策。在此基础之上, 第四部分展望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前景。

2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现状评述

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前沿问题, 是新一轮政府创新的驱动器。美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倡导者奥斯本及盖布勒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改变照章办事的政府组织。20世纪7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 使得政府的工作评估由“效率途径”转变为“绩效途径”, 自此政府绩效评估在我国学术界受到了学者的普遍关注。现阶段,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总体而言还处于探索阶段。

2.1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进展

我国关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起步较晚, 理论研究多集中在一些学术论文中, 专业性的著作较少。且研究多为对国外绩效评估理论的借鉴,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评估程序、指标体系的设置等还未达成共识。尚虎平 (2008) 在总结了在我国近些年已发表的关于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学术文章后, 提出现阶段我国学者已经研究了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评估主体单一、指标设置不科学、评估实施走样、评估信息失真、评估沟通不畅、评估结果运用的错误等方面的内容。针对此, 笔者将对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评估主体以及指标设置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首先, 价值取向是决定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内在因素, 马宝成 (2001) 立足于支持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增长、公平、民主以及秩序的基本价值取向,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论述了政府的绩效评估。彭国甫 (2004) 认为若忽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 就不能科学地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因其乃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隐形层面及深层结构。科学、先进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的提出, 要求我国变革以片面的经济增长为核心而忽视社会发展的绩效评估模式。其次, 在评估主体方面, 传统的评估主体往往是上级政府部门, 缺乏公民以及“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等具独立性的个人及组织的加入。陈天祥与陈芬 (2007) 认为合理的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要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不断地博弈, 要建立政府、专家、公众和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商机制, 并在经过多种形式的博弈和磨合之后找到真实的公共利益。同时, 包国宪与李一男 (2011) 在研究了澳大利亚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之后, 也得出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除政府主导下的部门之外, 也可以是独立机构的结论。最后, 在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 影响力最大的几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有人事部 (2004) 年开发的中国首套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以及范柏乃 (2005) 、倪星 (2007) 、卓越 (2004) 、彭国甫 (2005) 等学者提出的具体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在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统一的方法和技术。如楚德江 (2008) 认为学者们普遍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有演绎法、平衡计分卡技术、德尔菲法、信度的效度检验、主成分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等。同时, 伴随着绩效评估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 我国各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地形成了独立的绩效评估模式。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将各种模式概括为:以山东、山西、福建等省为代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相结合的绩效评估;以上海、青海、江西等省、市为代表的以改善政府及行业服务质量, 提高公共满意度为目的的政府绩效评估;以审计部门、人事部等部门为代表的专业职能部门开展的政府绩效评估;以吉林、重庆等省、市为代表的以效能监察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估;以山东青岛市为代表的与政务督查相结合的绩效评估;以甘肃、北京为代表的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开展的政府绩效评估和国家行政学院构建的中国通用绩效评估框架。

2.2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绩效评估目标的多样性、产出的特殊性、劳动的密集型、绩效评估指标的难确定性、评价信息的稀缺性以及文化背景的交叉型和认知效应的偏差性使得政府绩效评估成为一个公认的难题。尽管目前我国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在理论上已经获得了诸多成果, 但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领域, 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 大多数地区以单项评比代替综合绩效评估, 且在缺乏政策法规引导的情况下,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处于自发状态, 绩效评估的深度仍远远不够。绩效评估的持续性较差, 多为“运动式”的绩效评估方式。其次, 虽然我国学者提出了分门别类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权重进行了明确设定, 但是对于每一指标应完成最低限额却缺乏规定。关于政府指标的权重的设定, 彭国甫、李树丞和盛明科 (2004) 提出可以采取层次分析法 (AHP) 来准确确定以代替传统的检验估值法和专家确定法等难以奏效的方法, 且在政府绩效评估的复合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范柏乃与朱华 (2005) 认为因各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不同而导致各评价指标在政府绩效的评价体系中所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 故在进行地方政府绩效综合评价时各评价指标不能同等地看待。因而在未设置各类指标应完成的最低限额条件下, 各地方政府往往倾向于完成指标权重较大而又较易完成的项目, 这就容易造成各级地方政府的“经济价值泛化”和羊群效应 (Herd Behavior) 的发生。对于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不能以追求经济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蔡立辉 (2003) 认为不能用传统的经济人假设、纯粹的管理技术与方法来构建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构建明确的指标最低限额可以使得投入周期长而又通常作为“隐绩”的生态因素在纳入政府绩效的考核指标之后, 得到具体地落实。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为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中虽将生态因素纳入了政府绩效领域, 然而其具体可操作性却缺乏进一步研究。目前, 我国学者对于政府绩效领域, 也就是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的划分基本取得了共识, 钱德春、倪星、彭国甫、范柏乃等学者都将生态因素作为政府绩效领域的一个重要构成纳入了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考核之中。臧乃康 (2004) 提出生态因素作为社会绩效构成的一个方面, 是政府绩效体系中的价值目标, 社会绩效是经济绩效的终极意义。同时, 也有很多学者从绿色GDP角度阐述了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该如何完善 (朱启贵、郭泽保等) , 但由于我国制度、技术以及传统的以经济绩效为核心的绩效观念未根本转变, 这就导致在我国启动绿色GDP进行绩效评估的困难 (胡春阳, 2009) 。同时, 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的存在, 在我国发达地区将生态因素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领域可操作性较大。而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较为落后, 当政府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或产业政策来要求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时通常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绿色产业发展背景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具体对策

绿色产业发展背景之下政府绩效评估中为何评估、评估什么、谁来评估、如何评估等内容都不同于传统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其追求的是一种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模式。王阳 (2005) 指出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科学地考核和评价政绩。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地认同, 彭国甫 (2004) 认为它的传播和运用必然导致“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结构、指标的权重及绩效评估方式、方法等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吴建南与阎波 (2004) 提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应当有所加强且要制定合理的改进方法和战略规划。本文笔者将从改革评估主体单一的模式、探索建立以“绿色GDP”为指标和建立以公民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等角度对此进行展开。

3.1改革评估主体单一模式

评估主体是政府绩效评估的组成要素之一,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 由于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绩效体系的设计和选择以及考核主体常常是重复的。杨红明 (2003) 指出我国绩效评估缺乏社会公众的参与, 绩效评估的结果往往取决于领导者的意志。且其进一步分析到我国的绩效评估主体除了上级机关之外还应当包括政府机关的自我评估、党政机关、权力机关以及专家的评估。多元化的评估主体是保证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有效性的一个基本原则, 周志忍 (2008) 在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实践之后提出了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理想模式。单一的评估主体模式使得大多数政府官员致力于投资周期短而投资回报率大的“政绩工程”, 以创造更多的“显绩”得以提拔晋升。故在绿色产业的发展背景之下, 我国应当建立起包含多元化评估主体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吴江、张雪峰与张焕英 (2007) 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用群众的观点来对待政绩, 要向社会公众和专业评估机构等参与的多元绩效评估体制转变。张小玲 (2004) 在深入分析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的三种方法 (3E评价法、杠杆管理法以及平衡计分法) 并总结国外绩效评估的成功经验后主张我国的绩效评估主体应有不隶属于政府任何部门的、独立的第三方组织进行。多元化的评估主体有利于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落实, 能够达到善治的目标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陈国权与王柳, 2005) 。同时, 多元化的评估主体也有利于对政府绩效实行监督、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化程度。

3.2探索建立以“绿色GDP”为指标的绩效评估体系

以GDP为核心的绩效评估体系是在国民收入统计和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王义学, 2008) 。“绿色GDP”的提出是对传统的以GDP为核心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完善, 是在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导向的社会发展模式下为适应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的经济核算理念, 其起源于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对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SNA体系的修订。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绩效评估体系与以GDP为核心的绩效评估体系之间不同之处在于绿色GDP将环境因素纳入了政府绩效考核领域, 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之一。在“以GDP论英雄”的传统经济核算模式下, 政府致力于能带来GDP增长效应的产业发展, 忽视产业布局的合理规划, 从而导致产业结构不协调、分布比例失调 (陈国权与王柳, 2005) 。目前, 虽然国家统计局与环保总局已经启动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 但我国仍尚未从制度上明确绿色GDP核算体系。

3.3建立以公民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为公民服务的导向是实施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 建立以公民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可以弥补数字化指标的缺陷, 使得政府绩效评估更加科学。臧乃康 (2006) 在分析了我国国家人事部提出了一套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之后, 认为在此类绩效评估体系下, 公民的主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而这将会导致政府合法性资源的流失以及社会出现对抗和失衡。在绿色产业发展背景下提出建立以公民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体现了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蔡立辉 (2003) 在总结了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理念之后, 提出我国政府应当改变传统的统治职能为服务职能, 而服务的主体自然就是公民, 政府绩效评估的宗旨应当是根据公众对于公共产品的满足程度来评估政府管理绩效。以公民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要求政府绩效评估的各项标准和具体的指标体系设计从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出发,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以人民满意度为依据和标准。

4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前景的展望

上一篇:认证流程下一篇:有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