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

2024-08-22

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精选12篇)

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 第1篇

1.1 领导要亲自挂帅, 任命一名懂仪器设

备管理知识, 内外协调能力强的技术人员牵头, 成立仪器设备管理领导小组, 负责仪器设备的购买、维护、保养和报废等工作。

1.2 每季度安排一次对本单位仪器设备的

存放、保管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2 更新和合理配置仪器设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测试对象日趋复杂, 测试范围越来越广、测试技术难度越来越大、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必然越来越快。既要根据监测工作的需求, 又要考虑本单位的经济条件, 合理配置仪器设备, 确保监测仪器设备更合理、更加充分利用。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以监测项目和科研发展为依据, 认真填写购置计划, 组织有关人员对拟购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性能进行论证, 提出参考意见, 报办公室审批, 然后编制购置计划, 上报主管领导批准。

3 仪器设备验收

仪器设备到货后使用人和本室主任及时开箱清点验收和安装调试, 办公室和管理人员监督检查。

3.1. 对进口仪器设备, 合同规定由外商安装调试的, 必须在外商技术人员和商检人员在场时, 共同开箱接收。

3.2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接收, 必须

做好现场记录, 验收应以合同和装箱单为依据, 检查主机、附件的分类和数量, 并逐件清点核对。并仔细核查主机和所附配件的型号、编号与装箱单是否一致。

3.3 设备安装完后设备操作人员和本站监

测人员一起按标书及合同要求, 对仪器设备各项功能及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并填写测试报告。

3.4 设备仪器合格填写《唐山市仪器设备

验收》报告和《固定资产卡片》, 并由技术室、办公室和监测使用室有关人员签字, 并存档管理。如不合格, 须立即提出书面材料, 由办公室与供方联系退、换事宜。

4 加强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仪器设备要逐台建立技术档案, 要有厂家或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设备使用、维修的记录。要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规定, 定期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校检和标定, 对精度和性能降低的要及时进行修复。

4.1 建立规范系统的仪器设备档案, 明确

唯一标识, 这样不仅能提高仪器设备使用价值, 而且更能反映出本单位实际管理水平。

4.2 凡属归档范围内的仪器设备的全套随

机技术文件, 仪器设备说明书、样本、图纸、技术操作规程、合格证及安装调试等材料若系一式二份, 应留一份存档;只有一份的, 将原件存档, 复印件随机使用。

4.3 已建档的仪器设备在管理、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归档, 不得随意乱放, 以免丢失。

4.4 仪器设备档案由设备科负责保管, 应有

专用的柜橱, 做到完整安全, 存放有序, 查找方便, 不得随意堆放, 严防毁坏和散失。

4.5 仪器设备档案的原件一般不外借, 如因

特殊需要, 必须借用时, 应经设备科领导同意, 办理借阅手续, 借出的档案材料, 借用人要妥善保管, 不得毁坏和遗失, 按期归还, 如有损坏遗失, 由借用人负责。

5 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掌握仪器的性能

培训能独立操作仪器设备的人员, 并加强管理, 实行“持证上机制”避免仪器设备的损坏。仪器设备配备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层次, 应以能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充分发挥效益为原则。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人员心须经过培训和考核, 并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办法。

5.1 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越高, 对技术人

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越高, 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不仅要求每位技术人员有监测方面的知识, 还必须掌握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学习, 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讲解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等技术指标;提高技术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方面的能力。

5.2 凡属首次购入的仪器设备, 使用前务必

详细阅读说明书及有关资料, 切实掌握其结构原理、性能指标、操作程序、维护保养及有关注意事项。并制订操作规程和维护管理程序, 建立设备使用记录。

5.3 对所有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保证经

常更新知识, 提高技能。对新参加工作和换岗的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保证持证上岗。对开展新监测项目和接受新监测任务的人员进行适时培训, 保证他们熟练掌握所使用仪器的性能、技术参数和操作规程。

5.4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必须指定专人负责,

按规定制订所管设备的安全及操作规程, 并负责日常使用和维护。初次操作的人员上机前必须经过培训, 考核合格后发给上机证, 凭上机证上机操作, 无证人员不准擅动仪器设备。

6 建立严格的仪器设备检定制度

实验室对仪器设备定期校验。

6.1 对非强制检定仪器设备, 应编写自检校准程序, 按程序步骤随时校准。

6.2 对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 每年四季度编

制下年度周期检定/校准计划, 报领导批准后, 采用集中送检和来单位检定的方法进行, 在周期受检两次之间至少进行一次自检。

6.3 对精密度、稳定性差的大型仪器设备要

请检定部门在线检定;对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应在到货 (安装完毕) 半个月内送检或自检。

7 加强仪器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

为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必须按规定将仪器放置在专门的房间, 房间要保持通风、干燥, 建立在使用人和管理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使用监测室所制定的维护保养制度之上。

7.1 主要设备以“主动维修”为主, 有目的地

对易损部件进行改造, 把故障排除在使用之前, 降低维修费用, 提高使用效益, 坚决杜绝设备带病工作。

7.2 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一般低档

设备 (2万元以下) 以“故障维修”为主, 随坏随修, 保证日常工作的进行;对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以“预防维修”为主;应对设备运行作随机监测, 对故障作出科学的预测, 有计划地定期检查。建立维修卡片, 并归档管理。

7.3 当仪器设备发现故障时必须采取必要

的措施, 由仪器设备使用人员提出申请, 经室主任同意后报办公室, 涉及到关键技术问题时, 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论证, 提出方案报有关领导。

7.4 仪器设备修理应聘请专门技术人员实

施, 可采用招标的形式签订协议;修复后必须经过校准或功能检测, 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并将所有材料存档保管。

8 加强仪器设备报废制度

8.1 不能修复的仪器设备, 由仪器设备使用

人员填写报废申请表, 说明报废理由, 经室主任签字后报办公室, 技术负责人组织评定后报单位领导审批。

8.2 确定报废的仪器设备, 使用单位应填写

“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经有关部门同意后, 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鉴定, 财务办理注销手续, 并通知使用单位。

8.3 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置由办公室组成处

置领导小组, 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收益。

总之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有关领导认真思考, 解决好上述问题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 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一定会做的更规范、更完善。

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 第2篇

实验室的房屋、仪器、设备、耗材等资源未经学校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

实验室工作人员是指从事实验工作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

实验室设主任一名,原则上由专业建设负责人担任,也可由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热心实验室工作,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实验教学或科研工作经验,组织能力较强的相关专业的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聘任工作由学院(中心)负责并报教务处备案。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其职责是: 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 组织完成实验教学相关工作; 负责对本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及管理;

组织人员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维修、校验,并做好记录;

按学校要求,定期进行设备清查,保证帐、卡、物相符; 制定实验室相关的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实验室安全,做好防范措施;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 第3篇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设备效益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8-0076-02

仪器设备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开发的最直接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效率和运行水平,也影响到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应把仪器设备管理作为系统工程来研究,不仅要制定完善的实验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要认真研究每一个环节的具体管理内容和方法及各个环节间的联系,探索实验设备管理的规律,更好地发挥实验室设备的作用。

1 设备清查:以增强设备信息科学管理为基础

随着学院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实验室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的资金不断加大,仪器设备数量的增加和更新速度加快,实验仪器设备在教学和科研创新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出来。全面掌握仪器设备的各种信息,定期对全校固定设备资产进行清查,是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管理最关键的环节。通过设备清查,可详细了解仪器设备的现状,设备的日常维护、运行日志是否记录正常,是否有丢失、借用、转让、未及时上账设备的情况。通过这些信息,不仅能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处理、调整,达到提高设备使用率的目的,也有利于控制实验室经费的投量和投向,为仪器设备的合理采购、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等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因此,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信息管理,利用科学方法和合理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对仪器设备信息进行处理、利用和控制,以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2 采购论证:增强以规划为基础的论证科学性

购置仪器设备之前要进行立项。立项需要认真的调研和论证,对需要采购的仪器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保障采购经费的使用效益。应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以及重点实验室的需要,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科研的实际要求,制定购置计划。首先要对各实验室所报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进行仔细分析、充分调研,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对纯科研或外围所用仪器设备,或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用途的仪器设备,应进行“发展前景”和“预期效益”的分析。对纯科研或外围所用仪器设备,在上报计划的同时应选定项目负责人。审批计划时,应与其鉴定责任合同,合同上要写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鼓励实验室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防止仪器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其次,在审批购置计划时,对教学急需的仪器设备应优先满足。对科研或具有双重用途的仪器,若经费允许时,可由院校投资购置;经费不足时,可采用院、系共同投资的方式购置。最后,在具体实施时要尊重实验室的意见,按其所报仪器的规格型号及制造商购置,以确保所购仪器能满足使用要求。

3 设备验收:采购合同与技术资料一致性检查

购置仪器设备项目得到审批后,进行设备的采购。采购过程首先,成立由采购部门和使用部门联合成立采购小组,确保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和采购的仪器设备符合实验室要求;其次,对设备进行细致的分类,确定具体的采购方式,有政府、学校采购、公开招标等采购方式,并启动合理、有针对性的采购工作规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学校规定、购置计划和使用单位的具体细致的要求,深入进行市场调研确定产品性能、功能用途等关键必备指标,经过调研、选型、厂家确定、招标、谈判、签订合同、托运、接货等环节完成采购计划。仪器设备到货后应先开箱验收,检查仪器设备牌号、规格、型号、数量是否与合同一致,按照装箱单对照装箱物品是否齐全。在符合要求后,再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技术验收,对各项技术指标等性能参数进行现场察看和测试,看是否达到合同要求。安装和验收设备后,管理部门应对采购过程的资料信息包括申请、立项、论证、会议记录、合同以及设备所配置的技术资料,如指导书、光盘等加以归档保存,做到有据可查。根据ISO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的要求,供货公司要提供公司资质、填写验收报告单,再由设备管理部门开入库单,建立设备的账、卡、标等手续。

4 科学管理:以提高设备利用收益为目标

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包括保管、使用、保修和报废等,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过去的管理中,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功能开发及维修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些管理工作的缺失既影响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也直接影响仪器设备效益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仪器设备发挥最大效益是实验室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

4.1 设备的保管

设备管理单位应制定一套完善的保管制度,防止资产损坏和丢失,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仪器设备的具体保管由基层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员负责,加强设备账目和实物管理,建立设备的终身档案,规范设备使用行为,建立健全的各种制度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借用制度等。

4.2 设备的使用

建立由设备管理员监督、使用人严格执行的使用制度,建立设备使用效益评价体系,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创建设备使用档案,在使用设备过程中,设备管理人要依据使用制度,如实填写使用记录:设备的每天运行日志、设备的维修率、完好率、利用率等,以便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状态,为合理整合资源、协调教学科研、开放实验室等工作做好准备。

4.3 设备的维修

设备维修是一项技术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科研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应保障维修的质量和及时性。做好维修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仪器设备的维修做到“有章可循”。第二,加强实验室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其技术水平。第三,与供应单位、厂家搞好协作关系,使设备能够得到及时的保修和维修,以促进设备功能的开发和提高,增强其适用性。第四,做好维修记录,不仅能跟踪设备的完好率,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设备利用率,而且还有利于设备的更新、报废与调剂等管理工作的进行。

4.4 设备的报废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仪器设备的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也加快了实验室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做好仪器设备的正常报废工作,可以及时清理不良资产,促进教学及科研设备及时更新,改善实验室环境,有效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①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报废制度,确定报废标准,规范报废处置程序;②设备管理员根据实际的设备技术情况提交报废申请;③资产处做好设备的报废鉴定审批工作,科学严格地掌握报废标准,并对报废设备进行合理的处置。做到既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省资金,又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紧密相连,要站在系统的高度进行全程化的管理。随着高校的发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还需创新、探索,才能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和运行水平,满足教学、科研的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成艳,王刚,石枫.完善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09.3:31-33

[2]金正一.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探析[J].延边大学学报,2006.3:154-156

[3]顾玉平.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4,

2:116-118

[4]徐远卫,左楠,陈然.完善高校设备管理的构思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7):161

[5]郑春龙.从报废处置探讨仪器设备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78-379

University Laboratory Instrument Equipment’s Scientific ManagementWang Wang Hongyun

Abstract: From the instrumentation equipment check,the purchase project proof, the purchase,the approval and the maintenance of equipment and so on,the strengthened equipment use efficiency,proposes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idea corrective measure and the method.

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 第4篇

1 医学仪器设备管理上的不足

仪器设备是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实验仪器、设备的状态, 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何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和管理, 充分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作用, 提高实验效率,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实践中, 我们在医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仪器设备使用不当, 造成损坏

由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当, 仪器设备的人为损坏现象比较严重。例如: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不了解, 容易造成错误操作;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没有做好预习准备, 违规操作导致设备损坏。

1.2 仪器对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不够重视

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工作, 但是一些部门对其不够重视, 对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仅仅是保持其卫生清洁、将其摆放整齐、保证其勉强能使用, 而对仪器设备的存放方式、养护条件、注意事项等具体要求不明确, 基础设施也跟不上, 导致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减短和使用性能下降。

1.3 仪器设备完好率难以保证

各项评估检查要求仪器设备完好率大于90%, 但是要达到这一标准, 还存在一定困难。原因如下: (1) 实验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长期以来仪器设备的维护是由实验技术人员来负责的, 但是实验室人手少且多是医学专业毕业, 维修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 而学院又没有专业的维修队伍, 外请的维修人员对医学类实验仪器设备并不精通, 使得仪器设备的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从而直接影响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 一些陈旧仪器设备的报废程序相当繁琐, 审批周期长, 因此有些淘汰不能使用的仪器设备只能长期存放在实验室。

1.4 实验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实验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 实验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而实验技术人员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 在技术上缺乏相关的培训, 因此专业知识水平相对滞后。此外, 实验技术人员在政策待遇方面偏低, 在工作上没有相关的激励机制, 他们对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仪器设备管理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1.5 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仪器设备管理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是固定资产的账目管理, 评估要求账物卡必须相符。固定资产的账目清查是一项非常繁琐且重复性强的工作。我们目前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只是采用原始的账目本进行核查, 工作效率低, 而且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无法实现动态管理。

2 应对措施

针对仪器设备管理中遇到的上述问题, 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以促进设备资产管理。

2.1 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2.1.1 加强对使用人员的管理, 做好使用前的培训工作

新手在使用大型或精密仪器设备前, 要根据使用要求对其进行培训;教师在开设新的实验项目前必须进行预做实验, 熟悉实验过程并总结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讲授实验操作时, 教师要强调使用仪器设备的注意事项, 比如:张力换能器最大量程为50 g, 如果超过量程, 换能器易损坏或报废。

学生要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 对实验过程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实验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学生进入实验室后, 要严格填写《器械领用记录表》, 器械使用完毕, 要保证完好, 如有问题, 必须及时报告教师。

2.1.2 制订仪器设备使用说明及操作规程

根据仪器设备的特性将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制订成详细的使用手册, 并与相应的实验设备统一放置, 便于学生在使用前认真学习, 在使用中如果出现疑难问题, 能够有据可查。在实验指导书中可以给所用的一些仪器设备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 并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

2.1.3 完善仪器设备使用和借用管理制度

在仪器设备的借用管理中, 要严格遵守仪器设备借用管理制度。设备借用时必须填写《仪器设备借用登记表》, 填写内容应包括:借用人的姓名、借用日期、借用时设备的状况、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和使用途径, 最后经手人签字, 借用贵重仪器设备需经主管领导签字批准。设备使用后归还时应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 并作详细记录, 如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2.2 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

各类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都有自己的要求和特点, 在对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中要针对其特点制订出相应的维护、保养方法。例如:电子仪器存放一段时间后要通电防潮, 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机械类设备要定期润滑防止锈蚀;使用时接触试剂药品的仪器设备如恒温肌槽、神经屏蔽盒、血压换能器等要及时清洗、干燥, 防止残留的液体腐蚀仪器;仪表类仪器应存放在宽敞明亮、干燥通风的实验室, 以防止其变形、老化。

2.3 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完好率

在使用过程中, 对于仪器设备出现的一般性故障, 实验技术人员须及时解决。如果在保修期内仪器设备出现故障, 可以联系供货商进行维修。对于实验技术人员无法维修又过了保修期的仪器设备, 可以联系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对于专业维修人员确定无法维修或无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 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报废, 并尽可能简化报废程序, 缩短审批周期。同时, 对所维修的仪器设备需建卡登记, 建立维修档案。这样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也为仪器设备的使用完好率提供重要保证。

2.4 增强管理意识,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做好维修工作。例如:可以派负责维修工作的人员出去学习、参加培训, 以拓宽知识, 增强技术, 使其掌握新本领;也可以请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来校开专题讲座, 讲授仪器设备的原理及维修技术。通过实施激励政策, 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使实验技术人员不断奋发向上, 让他们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业务才能,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2.5 对仪器设备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

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资源, 通过网络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 实现登记、验收、查询等基本功能, 使仪器设备信息清晰, 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传输的快速性、信息的及时性、管理的高效性。网络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动态管理, 掌握仪器设备的整体情况, 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 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科研效益, 使教学资源真正得到合理利用和配置, 实现资源共享, 从而加快实验室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 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要脑勤、眼勤、手勤, 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 才能使仪器设备管理更加规范、合理、科学, 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摘要:实验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 现对当前高校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思考如何通过改善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以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医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问题和对策

参考文献

[1]银玉兰.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 4:54~55.

[2]赵宗淑.实验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与维修管理[J].现代仪器, 2006, 4:65~66.

[3]乔玉梅.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现代化[J].甘肃高师学报, 2006, 5:101~102.

[4]于富勇.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科学化管理与实践[J].现代制造技术装备, 2006, 5:23~24.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5篇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直接用于提供检测结果或辅助检测的进行,是实验室的重要资产,也是重要检验工具,对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一、仪器设备的购置

需要购置仪器首先提出申请,报有关领导批准。调查供应商的资质、信誉、质量保证能力,了解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和使用情况,并建立供应商档案。

二、仪器设备的验收

按订货合同核对所到货物正确无误,仪器设备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系统软件和备件清单齐全。根据仪器性能指标说明书制定相应的方法,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单机或系统进行实验,证明该仪器设备各项技术参数能达到规定要求。并保留测试的原始记录。

三.仪器设备的建档

仪器设备档案的基本内容如下:①仪器设备登记表,包括仪器的名称、制造商的名称、仪器型号、出厂编号、存放地点、生产日期、实验室使用日期;②随机技术文件,包括合格证、说明书、装箱单;③验收

记录、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合格证书、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损坏、故障及维修情况和报废单等。

四、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

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检定/校准”状态,使仪器的状态一目了然,便于管理。状态标识一般分为以下几种:①绿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具有正式计量检定合格证书和校准合格报告,处于正常使用状态。②黄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某些功能已经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处于使用状态。③红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已经损坏或经校准不合格,处于停用状态。

五.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

凡是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仪器设备,都应由指定的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检定,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易变动、漂移率大,环境要求较为严格或使用较为频聚的仪器设备需考虑进行期间核查,通过期间核查,一旦发现产生偏离,要及时采取维修维护等措施,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期间核查的方法,一般可利用考核盲样、标准物质验证或加标回收的方法进行。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达到要求便可使用。期间核查的时间,在两个周期检定日中间和出现可疑数据情况时进行期间核查,以确定仪器设备状态是否正常,核查人员应做好详细记录。经过期间核查证明仪器设备有问题的必须进一步分析,如确定其性能不合格,仪器出现故障,应贴上停用标识,尽快对仪器进

行维修,以免延误仪器的正常使用。

六.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

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 第6篇

关键词: 物理实验仪器设备 科学管理 利用率

物理教学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在物理实验教学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各物理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装备。因此,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仪器设备安全完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最大限度地管好、用好仪器设备,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是高校物理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实现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利于实验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报废仪器合理处置,减少环境污染和仪器循环使用等。为实现这一管理目标,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计划审查制度、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制、仪器操作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考核制度、更新、报废制度、奖励和赔偿制度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每间实验室都挂有实验室规则、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管理等制度,建立仪器设备的“采、验、入、用、报”一套严格的程序和制度。加强仪器报废后其完好部件的回收、利用和对无利用价值部分的有效处理措施制定了相关处罚措施。通过制度建设使仪器设备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仪器设备的计划、购置和验收

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实验项目、仪器设备必需的综合条件等方面全面考虑仪器设备的计划与购置。结合自身特点和教学、科研的发展方向;本实验室仪器设备套数和库存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缺少的部分仪器设备清单,需要什么计划什么,缺少什么计划什么,避免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或利用不充分等现象,充分、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采购时遵循“货比三家、物美价廉、优胜劣汰”的原则。在广泛收集信息,反复比较论证的基础上,从中选优。验收时对购置仪器的品种、规格和型号、主要技术参数等认真核对、验收,及时做好验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3.优化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提高实验工作效率

根据仪器设备的用途划分种类进行管理。对中小型常规仪器设备实行分散管理。遵循实验开设的项目、实验的性质,设置了光学实验室、热学实验室、电学实验室、仿真及电子与通信实验室、自主及开放实验室等16个分室。由每个实验室自行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各实验室和相应设备落实到人,并建立使用登记制度,方便查询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情况。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集中管理,由高校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采取专管专用、专管共用和托管共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改变实验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最大限度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4.加强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和维修工作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以维护为主、维修为辅,维护是实验技术人员对正常运行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保养,维护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以避免或减少故障发生率。实验室要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故障期、环境条件、维护方式及保养时间等因素,提早计划和安排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保养工作。仪器设备检修或校准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每次上课前实验技术人员检查一遍,每次学生实验结束后,实验技术人员都要检查仪器数量和仪器的完好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无课期间每月试运行检查一次,半年全面检修一次,学院制定相应的检修制度并落实到责任人,院校组织检查验收。定期维护仪器设备能够积极预防故障的发生,有利于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在定期维护的同时还需建立仪器设备维修和维护记录,及时了解仪器设备的易出故障,缩短修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设备一旦损坏,及时组织人员维修,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

5.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的自动化信息管理

仪器设备类别多、规格型号多、数量大,必须做到账目、物资、卡片相符,以便于学校资产处的账目管理。具体到院部的管理既要管物资又管账目,还有仪器设备的领用、借出与收回工作非常烦琐。除此之外,当同一型号的仪器数目多时,特别一些通用仪器设备,分布在哪些实验室,如果手工查找、统计,既花费大量的时间、劳动强度大,又难免出现错误。为了使设备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劳动强度,降低出错率,我校已经实现了仪器设备管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通过计算机管理员可快速、准确地处理管理中的记账、查询、统计、报表等工作。同时通过网络无论是仪器管理员还是任课教师均可快速查询各种仪器设备的库存、使用等情况,及时提供各种仪器设备的相关数据信息,为学院实验经费分配等级做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便调配,实现人流、财流、物流及信息流的平衡协调,使设备的供应、管理、使用、保养和维修相互结合,达到整体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仪器设备管理员可以从烦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6.结语

通过多年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实践,我们总结出:实验室建设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实验仪器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各级人员共同重视、共同合作。要实现物理实验仪器设备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应做到“转变观念,规范制度,严格程序,加强监督,合理使用,及时报废与处理”。真正做到“管好仪器,用好仪器”,使仪器设备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以人为本,实验仪器管理最终要服务于实验教学,服务于学生,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加强学习,使实验室管理人员掌握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管理的新方法,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质量安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参考文献:

[1]竺江峰,鲁晓东,夏雪琴.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9):1.

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 第7篇

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仪器设备完好率的标准

本标准能够规范实验仪器设备的检测, 满足通用需求。检测过程多采用规范性的标准方法和非规范性的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很好和实验室制定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比较。本标准使用对象多是从事检测和校准的组织。本标准中的注释气说明和指导等作用, 不是标准要求, 也不是标准的主题部分。本标准多被应用在质量、行政运用等管理体系中, 实验室中运作安全的要求和法规方面的要求不是其考虑的范围。该标准的原则符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遵循的要求。如果一些条款是本标准的引用, 那么就能成为本标准的条款。该标准使用GB/T27000, VIM (检验修改为:改标准使用GB/T 2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中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也是该标准使用范畴。

2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仪器设备完好率

设备和辅助设备对校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有关的校准工作, 这就要求实验室的计划和程序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实验室在校准和检测仪器设备时需要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确保检测、校准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所出现的结果符合实验校准方法中的要求。检测数据要以检测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且在客观上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校准和检测结果所出现的数据符合所使用方法下的全部信息。在为内部客户进行校准和检测过程中, 要建立相应的书面协议, 尽可能的简化实验报告结果。在实际校准和检测操作过程中, 对未向客户报告的信息, 要保障能够从实验数据中方便取得。

2.1 校准实验室仪器设备完好率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校准最早可以追溯到国际单位SI。实验室通过不断的校准链接实现和SI单位的匹配, 建立测量标准和测量仪器, 从而最终达到对SI的追溯。如果想要链接到SI, 需要参照国际测量标准。国际测量标准只是起到基础性的对照作用, 是一种特定约定的表达方式, 所作出的根据是基本物理常量。外部校准服务的使用有一个标准, 那就是要具备溯源性的实验室校准服务和证明资格等, 目的是为了保证测量的溯源性。测量不确定性和符合规范的测量结果是实验室校准证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一些校准服务没能按照SI所规定的严格标准进行, 出现这种情况, 需要建立适当的测量标准溯源, 保证测量数据的可信度。比如有证标准物质要使用那些有能力的供应者, 来最终实现所使用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可靠性。可采用被大家认可的方式或者是通用的常规方式来实现对协议标准的描述。校准实验室仪器设备有助于提高完好率。

2.2 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完好率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过程要使用有能力的检测设备。在检验过程中总的不确定性对检验结果没有影响, 除非特别规定检验带来的特殊贡献, 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校准的不确定性对总的不确定性做出的相对贡献。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 实验室需要保障检测的仪器设备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过程中, 如果无法溯源SI单位, 或者是检测数据与SI单位无关, 这就要求实验室在检测仪器设备要与校准实验室要求一样, 确保有最终溯源有证标准物质, 或者是协议标准和约定的方法。

3 其他方面要做的工作

实验室检测报告包含的内容有: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删节和抽样日期等内容。实验室的校准证书需要满足:校准活动中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条件和测量可溯源的证据等内容。在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测过程中, 如果出现了意见, 需要进行及时解释, 实验室需要当面做出澄清, 根据规范性法律文件解释有关问题。具体的问题解释要在检测报告中详细标注出来。当检测报告中出现了分包的现象, 需要通过清晰标注, 借助书面或者是电子邮件的方式实现对标注问题的呈报。如果采用像电话等方式传输数据结果, 需要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实验室在写报告和建立证书的时候, 需要对校准和检测的数据形成清晰的认识, 减少数据误差, 避免数据错误使用。实验室如果发现已经发出去的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存在内容上的误差, 需要通过后续的修改工作, 变更信息, 具体的变更内容由:修改应满足本标准的所有要求和需要对检测报告的补充, 需要列序号的形式进行有关的标注等。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检测和校准工作的开展还有许多环节要做,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完好率。

4 结论

无论检测实验室还是校准实验室, 为保证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检测、校准人员的技术能力稳定可靠, 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有效, 从而满足实验室和委托方对检测/校准结果的质量要求[2]。实验室需要保持原有的文件数据, 控制管理体系程序, 这些文件包括有法规、图纸和软件等。在实际实施措施过程中, 实验室需要做好相关的政策纠正工作, 规范程序, 安排合适的工作人员值岗, 及时查找并剔除在实际和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偏离运行措施。在记录控制程序上, 实验室要能够及时保持存档, 维护和技术记录等工作程序。

参考文献

[1]陈艳.维修保养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25) :182-183.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8篇

1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原则

本着“全面、适用、经济、动态”的管理原则, 我们应该吧实验室各类设备都纳入管理体系中, 用适合实验室规模、设备数量、适用频次等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方法, 而且讲究节约成本, 在符合标准要求的前提下, 采取成本较小的有效管理方法;随着管理对象的数量增加、报废、降级、故障、维修等情况的变化, 适时的做相应调整。

2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验收等管理

实验室在进行设备管理时, 必须制定管理程序和相应的购置计划。各科室负责本科室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购置申请、验收、建档、校准、使用、标识、维护与定期检定。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论证, 分管领导负责审批。财务负责安排购置设备的资金和验收后建立固定资产台帐。

各科室按工作要求配置正确进行检测 (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需的抽样、测量、检测设备 (包括软件) 及标准物质, 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 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 应立即停止使用, 并加“停用”明显标识, 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 并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检测所造成的影响。

在检测活动中, 特别是现场检测, 如果使用本实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 (租用、借用或利用客户的设备) 必须在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殊的检验设备的范围, 且保证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相关要求, 并在其结果或报告中给予注明。

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 经培训考核后, 指定 (授权) 持证上岗。实验室有关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技术资料应现行有效, 且便于相关人员取用, 并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该档案至少应包括:

1) 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

2)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惟一性标识;

3) 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 (如果适用) ;

4) 当前的位置 (如果适用) ;

5) 制造商的说明书 (如果有) , 或指明其地点;

6) 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

7) 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

8) 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 (适用时) ;

9) 设备的任何损害、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所有仪器设备 (包括标准物质) 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分为“合格”、“准用”和“停用”三种, 通常以“绿”、“黄”、“红”三种颜色表示, 具体标志为:

合格标志 (绿色) :

经计量检定或校准、验证合格, 确认其符合检测/校准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的。

准用标志 (黄色) :

仪器设备存在部分缺陷, 但在限定范围内可以使用的 (即受限使用的) , 包括:多功能检测设备, 某些功能丧失, 但检测所用功能正常, 且检定校准合格者;测试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 但检验 (检测) 所用量程合格者;降等降级后使用的仪器设备。

停用标志 (红色) :

仪器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 但经检定校准或修复后可以使用的, 不是实验室不需要的废品杂物。废品杂物应予清理, 以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停用包含:

1) 仪器设备损坏者;

2) 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不合格者;

3) 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

4) 仪器设备超过周期未检定校准者;

5) 不符合检测、校准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者。

3 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的配备

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知识的人才, 应按要求配备。设备管理人员包括:检测、校准使用设备的人员、设备计量校准管理人员、设备技术档案和资料保管人员等。一般有一个专职设备管理人员, 负责主持设备的验收、检定、期间核查、量值溯源等工作, 各科室有兼职设备管理员, 负责各科室设备运行情况的统计;另外有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文件的收集、入档管理等工作。如规模较小可一人多职, 精密或大型设备需指定专人操作使用, 且该人员应经过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

4 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

1) 确定需要第三方计量认证还是自检的设备

按照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要求:“对结果由重要影响的仪器和关键的量或值, 应制定校准计划”。即对检测或校准结果的值有影响的设备, 都应该校准。如温湿度表、游标卡尺、钢直尺、量筒、容量瓶、微量进样器、秒表、案秤、台秤、天平和大型仪器都应该校准。而需校准的设备和器具, 可分周期校准和一次性校准。对使用频次高的外出携带型设备, 还可一年两次校准, 而对使用过程中计量特性极稳定的设备和器具, 可以进行一次性校准, 在校准证明符合工作要求后, 就可以不再进行校准了。对于大多设备, 由于不是定量测试, 其是、测试结果不能以数值表示, 则不需要校准, 但需要列入周期检查、核查计划中。

2) 完善设备校准管理

完善《仪器设备一览表》、《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的管理, 包括设备编号、型号、分辨力、生产厂家、购置价格、购置日期、放置位置、管理人、校准周期、上次校准日期、下次校准日期、校准机构名称等, 对本年、本季、本月哪些设备需要校准能一目了然。

设备进行周期性校准的目的是使仪器准确度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合理的周期可以节约校准成本, 对于对外承担出具公正数据的检测实验室来说, 如果属于检定设备, 则检定周期已由检定规程规定并由检定机构写入检定证书。

浅议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 第9篇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与替换, 因此要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阶段形成完整的材料, 完整的材料主要是指仪器设备在申请购买、市场调研、审核批复过程形成一定的记录和档案。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价钱都比较昂贵, 有的部门甚至提前一年做预算, 因此申请购买的相关部门要根据现在的需求撰写申购报告和相关的市场调研报告, 申购报告就是写明购买此次仪器设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单位当前的发展有何作用。市场调研报告主要是写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市场价格、市场反应和市场认知度, 以及购买的风险分析和合格供应商的评价报告。申购报告撰写完毕后就要进行审核批复, 这就包括各级审批的文件, 而且文件里就有申购部门及各级审批部门的意见和批示, 这些都是完整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妥善保管。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价格的确很贵, 因此很多仪器设备都需要签订购买的合同和重要的协议, 有的甚至需要招标和投标, 因此招标和投标的相关文件需要妥善管理, 中标的文件更需要妥善保管, 这是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部分, 可以说这些文件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仪器设备不单单有国产的, 而且有很大部分是进口的, 因此在进口仪器当中附有限代理的进口协议以及报关单等, 另外有的还需要附有采购过程的相关的商务文件、最重要的还要有发票以及其他的财务结算的凭据, 这是购买的重要的凭证, 不仅仅是档案管理的需要、也是财务管理的需要, 同时还需要把采购单位内部仪器设备的入库形成的文件材料等进行整理和归档, 这样就能有效地保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相关档案。

(二)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完毕以后就要进行安装和调试, 仪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也要形成完整的文件材料, 这些文件材料也是重要的档案, 因此要格外注意。实验室仪器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保存文件的主要内容, 通常为开箱验收的记录、安装调试的记录 (必须是双方进行签字认可) 、验收的报告单等。而且还包括安装调试的各个技术指标、测试数据既性能鉴定的记录等, 这些都是评定仪器参数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订购合同的重要要求, 同时也是今后维修和使用的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实验室仪器设备通常也随机配备了相关的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书、保修凭证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内容, 因此都需要妥善地进行保存, 这些实际上也反映了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安装和调试的情况, 是今后仪器设备在实验室使用、维护和维修以及更新改造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是一个相当漫长的阶段, 从安装验收到正式启用、从开始启用到正常运转、从正常运转到降级报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记载和文件记录要妥善管理。要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的规程及维护的计划, 并且要随机存档并有效保存, 这样也能进一步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和有效维护。要对仪器设备使用及维修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仪器设备使用的环境条件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仪器设备升级改造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周期的检定、校准和确认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停用或降级使用及报废审批的也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总之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的维护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档案管理材料。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

(一) 分类组卷进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 因为它隶属于科技档案, 因此从建档到分类都要符合科技类档案管理的要求和国家计量认证的要求。同时建档和分类要按照专业或属性进行必要地统计、精确地排列、详细地组卷和编目, 而且要根据仪器设备的实际情况建立总目录和分类目录, 实验室仪器设备应该由仪器设备管理员统一进行管理, 要按照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实际情况以总索引为组卷, 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总索引是仪器设备档案的总体说明, 因此一定要做好。

首先, 对仪器设备建立档案, 一台一档, 进行编号并制作仪器设备档案卷内目录。实施动态管理, 及时补充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内容。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应包括:①仪器设备档案资料卷内目录;②仪器设备名称, 制造商名称、型号、出厂编号;③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和记录;④仪器使用说明书;⑤历次鉴定证书或校验报告;⑥仪器设备接受/启用日期和验收报告。

其次, 实验室仪器设备包括购置申请及验收登记阶段、使用维护和维修升级改造阶段以及期间核查阶段, 这三个阶段都要根据阶段的情况、阶段的性质形成文件材料和档案组卷, 其中仪器设备收购及验收阶段形成的材料的组卷, 包括仪器申购阶段各级审批形成的文件记录、安装调试以及验收阶段形成的记录和存档, 并且要把合格供应商的评价报告也当成组卷的重要部分。

再次, 要把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维修及升级改造记录作为一个重要的组卷, 也就是说在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要有相应的记录, 记录操作规程及维护、维修的计划。同时也要记录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的各种环境条件, 包括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等, 总之只要使用、维护和维修以及升级改造都要有相应的记录, 包括每次使用仪器设备的时候开关机的时间也要有详细的记录、每次仪器故障的维修的情况也要有详细的记录, 不管什么时候产生新记录就要列入仪器设备的组卷里。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或校准记录也要独立成卷, 一般情况下,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宗卷应该根据仪器设备的具体情况列出实验室强检仪器的强检目录和自校目录。

(二) 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归档的其他重要要求。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归档除了以上分类组卷进行档案管理以外, 还要合理归档及书写保存, 这样就有利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及技术改造, 同时也能为仪器设备出具准确、有效和公正的测试数据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 凡是属于建档仪器的设备都要归档, 凡属于仪器设备的随机材料都要建档, 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维修记录、仪器设备的检定证书、校验确认表都要每年归档一次, 仪器设备在调拨时都要有相关负责人签字才能正式建立档案。

三、结束语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档案对于相关单位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建档和管理必须符合国家计量认证的各种技术要求来进行, 所以要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阶段形成完整的材料,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摘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也为推进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因此要认真剖析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认识到当前实验室仪器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 并按照国家计量认证规定完善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进行探讨, 推进实验室仪器档案管理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魏伟, 林少波, 何湘民.加强档案建设促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 (02) .

[2]赵美泽, 王立志, 杨玉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 2007 (07) .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第10篇

1 仪器设备的重点管理过程

1.1 设备的购置

必须根据实际检测、科研等工作的需要, 做好仪器设备的购置前期工作, 如调研和选型, 以防止购置的设备存在盲目性或随意性。购置贵重、精密设备时, 必须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 编制此项目可行性报告, 内容应包括:该仪器设备的购置是否必要、对比分析由不同的厂家所生产的同类仪器设备技术性能的指标、对仪器设备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利用率的分析, 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因素, 如设备的布局、场所的使用、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水电的保障、环境的条件要求等。此外, 该型号的仪器设备在其他单位的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还有一些相关的流程。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负责编制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交由设备的管理部门初审, 并由管理部门组织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论证及审核后, 由本项目决策者批准, 进入到采购的程序。

1.2 设备的验收

仪器设备购置完后, 必须由使用部门组织验收后才能投入使用。验收时以产品的说明书、技术性能的指标或采购合同所约定的仪器设备的配置为依据。贵重、精密设备验收前, 要依据设备的特点和采购合同制定详细的验收方案。完成验收后, 应要求参与验收的人员签字确认并明确验收的结论, 然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交验收报告。

实验仪器设备的验收分为:开箱验收和质量验收。开箱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检验设备的配置与附件是否齐全、外观正常与否;质量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开机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 如有涉及到量值的仪器设备应该要计量。验收的过程必须要力求到位、全面。在验收时, 对仪器设备应该具备的所有功能需进行测试和检查, 并且要在该仪器设备的满负荷、全量程的严格条件下进行。

1.3 设备的使用

使用者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及评价, 保证在独立操作设备之前, 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仪器设备说明书中所规定的、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熟悉它的性能, 其中包括操作时的安全须知、注意事项等。因此, 使用者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并通过考核, 然后才能持证上岗。

1.4 设备的维护保养

减轻设备个别零部件的磨损问题, 排除仪器设备的潜在隐患, 延长其使用寿命, 保证仪器设备能够正常地工作是其维护保养的目的。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来实施, 通常情况下, 可实行两级维护保养制度, 设备在用时要维护保养, 设备停用时也应该实行定期的维护保养, 即所谓的日常维护保养与定期维护保养两级。其中设备停用时维护保养是为了防止因长期没有进行维护保养而在重新启用设备时, 造成性能的降低, 甚至丧失原有功能的严重情况。

1.5 设备的维修改造

设备维修是在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延长其使用周期、恢复其原有的技术性能的有效途径。在发现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 为了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 使用者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并且在经过确认需要维修后, 向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维修要求, 此时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设备的原值、维修费用等一系列情况来衡量、判断该仪器设备是否还有维修的价值。如果有维修价值的, 应立即联系维修部门。维修完毕后, 使用部门要再次对修复的仪器进行及时的验收, 并在确认设备能正常运行后, 做好该设备此次的维修记录。

2 对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2.1 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

首先明确责任、管理分级、制度统一是一个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必须要做到的。其次要达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考核有效的管理水平。

2.2 探索防止设备的闲置问题和利用率低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有:仪器设备考核内容的方式方法的完善, 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纳入对经济效益指标的考核范围, 仪器设备的折旧纳入成本考核范围。鼓励部门与部门之间资源共享、设备共用。

综上所述, 仪器设备管理包括:仪器的购置及验收、使用及日常的维护保养、维修改造、报废处理过程。它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比较复杂的工程, 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能够保证正常开展实验室的检测、科研等工作。此外,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防止设备的闲置和利用率低问题的出现。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的医疗、质检、高校等事业的不断发展, 实验室内的各类专业的仪器设备不断增加, 为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研究保障。与此同时, 如何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与充分使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及维护

参考文献

[1]周伯明, 王菊芳.实验人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8) .

[2]钱小莉.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之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3) .

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 第11篇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全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TH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132-02

检测机构是通过检测数据和结果报告的形式来服务社会的。检测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公正、准确是检测机构运行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仪器设备作为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其对检测数据结果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各项记录作为检测工作原始记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检测数据结果可追溯性的关键环节。因此检测机构应特别注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各环节,从而确保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可靠。

1 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

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对检测机构中检测工作用到的所有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需要对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检定、使用、维护保养、修理、停用、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且需要制定严格的控制程序并保证其得以有效实施。同时通过对设备的有效管理可以实现对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进行追溯,以便在必要时能够对检测数据和结果进行追溯。

2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和方法

2.1 使用前的设备管理

①仪器设备采购环节,要根据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和业务规划,依据“先进、适用”原则,技术人员制定采购计划(列明设备机械性能及技术参数),进行市场调研(设备价格、供应商信誉、服务质量等),编制《供应商调查评价表》、《仪器设备购置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购入。

②仪器设备的验收要根据设备特征分类分部门进行,除数量、外观、完整性方面,还要根据设备清单逐一验收随机资料(如光盘、配件、合格证、保修卡、使用说明书等)。验收工作由质量管理部会同检测部和技术部共同完成,填写《设备验收单》和随机资料一并存档。验收各方必须严格执行验收程序,认真负责,不可草率签名确认。

③对一些大型仪器设备,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检测机构应派人跟进学习操作要领,新购进设备使用前,应由技术部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等资料编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制定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方法,并根据仪器设备特性制定检定(校验)方法等技术文件,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对于气相色谱仪之类的进口仪器设备,要根据外文说明书至少将操作说明、维护保养方法及检定校准要求翻译为中文。

④新购进设备在使用前需根据《量值溯源程序》申请法定计量检定单位过行检定/校准,待取得检定/校准证书后进行服务确认,填写《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结果确认表》。

⑤设备验收完成后,应根据《设备验收单》及随机资料及时建立设备档案,给仪器设备编上唯一性的设备编号。检定/校准完成后对仪器设备状态进行标识:合格(绿色)、准用(黄色)、停用(红色)。并将检定/校准证书附带的标签贴在显眼的位置上,以便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能方便地核对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状态。

⑥新仪器设备使用前,技术部要对检测部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后根据工作安排,对相应操作人员进行授权。操作者必须熟悉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规程及维护方法。在培人员应在持证人员的监督指导下,操作仪器设备。技术部根据工作安排及工作职责分工,依次指定仪器设备管理人、使用人,由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

2.2 使用中的设备管理

使用前针对不同仪器设备按相应的操作规程检查仪器设备状态(如功能、检定/校准状态等),如:压力机、万能机液压油量的检查、是否有漏油漏电现象、在试运行过程中是否可以稳压等;电子天平、分析天平等精密仪器要检查操作台是否清洁、是否有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环境因素;仪器设备正常启动后,数显仪表的显示情况是否正常等,检查完毕后及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①使用前发现仪器设备状态异常,要根据仪器设备管理程序进行上报,由技术人员分析异常原因,排除故障。严禁在仪器设备异常情形下继续进行检测工作。如万能机、压力机有液压油不符要求或漏油现象,又如水泥抗压抗折夹具有在使用前上压板转动和倾斜滑动困难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容易被检测人员忽略,但这种工作状态的异常对检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是很大的。

②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必须放置在检测室明显易取的位置,方便操作人员随时查看。操作人员必须严格依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绝不允许违规操作或超负荷运行。对贴有准用证(黄色)的仪器设备,技术部门应在仪器设备明显位置标明准许使用的功能、量程或准确度等级。操作人员要根据准用情形进行试验操作或数据处理,不得随意忽视准用情形。否则不仅会造成检测数据结果的错误或失真,还可能会造成仪器设备的进一步损坏。

③使用中发现仪器设备状态异常,先采取及时有效的紧急措施(如切断电源、水源),预防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停止仪器设备使用,进行隔离或加停用标识,并在《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中做好使用记录,根据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向上级报告,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对于已查明原因排除故障的仪器设备需填写《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记录故障分析、维修方式、维修情况确认等信息。维修完成后须经使用部门和技术部共同验收,必要时重新检定/校准后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检测室应填写《仪器设备停(启)用申请表》报技术部批准,交设备管理员存档。

④对未能及时排除的故障,要清洁工作台面及仪器设备周围环境卫生、对仪器加盖防尘罩等保护措施。待仪器设备维修完成后,及时填制《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仪器设备停(启)用申请表》,交设备管理员存档,检测部会同技术人员共同对设备功能和状态进行检查、报修。之后,如果维修操作对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状态有影响或不能确定仪器设备状态是否符合检测要求时,应按《量值溯源管理程序》重新进行检定/校准。

⑤当外出检测时,操作人员需填写《仪器设备领(借)用登记表》,设备保管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共同对设备功能和状态标识进行检查,检查一切完好时方可签字借出。在归还时,设备保管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对其使用功能和标识状态进行验收后签字收回。

⑥在使用外借设备时(限于某些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备),应由质量管理部与借出方签订租借合同,并确保外借设备满足本检测公司的检测工作要求。

⑦严禁发现问题不汇报或不及时处理现象发生,严禁仪器设备在维修工作完成后,不进行设备功能和状态确认就随意开始检测工作。

2.3 使用后的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员每年应根据企业《仪器设备总表》及《仪器设备档案卡》制作《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计划表》,根据检定机构制作《计量校准检定单位一览表》,及时进行检定/校准及服务确认工作,并再次对仪器设备状态进行标识,确保仪器设备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使用,对于检定/校准后仍不能继续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入停用、报废程序。在服务确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仪器设备校准证书上的修正因子,技术部门应在仪器设备明显位置标明,方便检测人员在使用时及时将修正因子全部加上,对于计算机控制的仪器设备要与供应商客服沟通协调,及时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更新。

对于某些非强检或可以自行校验的仪器设备,设备管理员要根据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制作《仪器设备自校验周期表》、《年度仪器设备自校验计划表》,由技术部门根据计划组织实施自校验。

使用后发现仪器设备状态异常时,要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依据管理程序向上级申报,请求专业技术人员分析原因,并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同时还需要对先前的检测数据进行追溯,核查仪器设备状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按《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对可能受到影响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处理。

虽然仪器设备在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均未发现异常,并不能完全保证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对于使用频率高或受工作环境条件影响大的仪器设备(如压力机、万能机、电子天平等),需要定期按《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对于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要根据《量值溯源程序》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如果本检测机构无能力或无核查工具完成期间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应在必要时申请专业检定机构协作完成。如万能机、压力机,期间核查时所用的压力环并不是每家检测机构都具备,因此需要得到法定检定机构的支持服务。如电子天平等设备,自购的标准砝码虽然可以进行期间核查,但要注意标准砝码的保存和定期送检,确保核查数据的可追溯性。不可因为经济原因或人为疏忽而忽视期间核查工作,从而导致检测数据的偏差或失真,影响检测服务质量。

进行期间核查时,要根据仪器设备性能不同,选用合理的方法,制定期间核查方案,由检测部和技术部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工作的实施。

2.4 仪器设备的停用、报废

仪器设备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的仪器设备,均应停止使用。这些设备应予以隔离以防误用,或加贴标签、标记应清晰表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经过维修并通过校准或核查表明能正常工作为止。

仪器设备的报废由检测部提出,经鉴定确认后,填写《仪器设备报废(停用)单》,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仪器设备报废(停用)单》应及时交由设备管理员存档。

3 结 语

仪器设备管理是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有效实施,对检测数据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公正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仪器设备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紧扣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扎实、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认真填写相关记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数据和结果具有应当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现状,措施

0 引言

大型仪器设备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能够反映出国家的科技状况,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教研、实验的主要场所,不但能够促进高校的发展与进步,还为学生提供了实验场所。高校实验室基础设施是提高学校科技教研水平的基础,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水平影响着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大型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关系到高校的资源共享率和投资效益,现阶段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现状

1.1 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不足

近些年来高校事业飞速发展,由于高校的大范围扩招,学校为了进行教学评估,维持良好的校园形象,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校园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去,而投入在实验室中的资金就相对减少了。由于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大型仪器设备没有及时进行维护,不利于仪器设备的长久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往往是学校花费巨额的价格买进的,这类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修和养护,护理费用比较高,高校的科研项目一帮都是专款专用,只管买不管修,使得仪器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受到损耗,出现了故障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整修,只能使设备故障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报废,学校还需要再次购买仪器设备,增加了财政开支。

1.2 实验室管理模式陈旧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较为陈旧,使得资源共享受到阻碍。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一般采用分散管理模式,学校对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进行统一分放,按照院系的需求把仪器设备分配到各个院系的手中,在分配后就不再改变或者置换,院系内的仪器设备不能共享,相互封闭,使仪器设备只能供一个专业或者有限的几个专业使用,利用率很低。各个院系的观念也比较陈旧,认为仪器设备在自己手里才能随时使用,特别是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仪器设备就成了自己的专属,不对外开放,机组责任制使得课题研究人员在使用完仪器设备之后宁愿闲置,也不愿开放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1.3 缺乏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机制

由于受到自身利益的影响,学校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往往只想着把仪器设备据为己有,只考虑到自己的方便,不愿把仪器设备与他人分享,这种观念使得仪器设备共享的观念无法深入人心,共享理念也无法建立。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机制需要有较强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型仪器的管理软件和硬件都无法满足需要,技术开发只能根据各个学校的需要进行单独开发。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也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得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不完整,例如管理人员的人事安排、资金的合理利用、收费与核算的方法等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

1.4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大型仪器设备本身的结构就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仪器设备使用后,还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护理,这都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在实际管理中,很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的素质没有达到要求,高校认为科研和实验是高校教师的工作,实验人员只不过是负责操作的人员,不用有太高的技术水平,因此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人员安置上,没有严把学历关,也没有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能和技术水平的相关培训,使得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1.5 大型仪器设备没有充分利用

很多高校在购买大型仪器设备时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只是在某院系实验室或者某个课题需要时就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缺乏对学校仪器设备的整体考察,也没有对高校周围同类仪器设备的数量和使用情况进行考察,没有对仪器设备购置后如何使用和开放共享做出具体的预测和分析,盲目的采购不但会浪费了学校资金,还会使购置的仪器设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学校有时候只是为了研究一个课题就购置仪器设备,在课题研究完之后,仪器设备就放置不用,大型仪器设备需要定期的检修和维护,维护费用比较高,学校为了节省资金就尽量不使用设备,使设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 实现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措施

2.1 在购置仪器前做好调查和规划

由于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费用比较高,检查和养护费用也比较多,因此在高校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之前,务必要做好调查和规划,合理购置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全面统筹、合理配套的基础上进行仪器设备的购置,对学科课题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找寻学科课题之间的相通之处,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在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时,应该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技术指标等因素,并且请专家进行集体的讨论后才能购置,在仪器设备购置之后,学校进行完课题研究应该积极开展学校与企业、本校与外校之间的合作,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2 加大对实验室管理的资金投入

实验室管理的资金是进行实验室管理的物质保障,高校应该重视对实验室管理的资金投入,可以采用建立开放基金的形式为实验室管理筹集资金。创设开放基本不但能够解决仪器设备保修维护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还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校应该在设立开放基金的同时,制定基金管理制度,明确基金的来源、使用方向、使用方式和审批程序等等,有利于鼓励学校科研人员积极使用仪器设备来进行课题的研究,解决了因为资金缺乏而使课题研究无法正常进行的问题,为高校科研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3 为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提供平台

受到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的制约,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受到很多的限制,高校应该创新管理模式,为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提供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学校实验中心,使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有机分离,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仪器设备的开放程度,也使学生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学校创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应该由学校统一管理,打破院系的界限,改变传统的谁购置谁使用的状况,统一使用和管理,在某一课题结束后,仪器设备可以投入到其他学院的课题研究中去,使仪器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学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利用率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学校务必要加强管理,进行制度支持。

2.4 利用物质激励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程度

由于仪器设备使用者受到长时间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他们对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存有异议,不甘心把适合自己使用的仪器设备拿出来供大家使用,学校可以采用物质激励的手段改变仪器使用者的观念,促使仪器设备使用者配合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学校可以保证仪器购置院系的优先使用权,有的仪器设备是某一个院系为了课题研究提出购置建议并被采纳的,因此在购置仪器设备后,学校应该保证本院系的优先使用权,这样才不会打击院系的工作积极性。大型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且检修和维护也需要资金,学校可以给予仪器购置者和仪器使用者一定的经济补贴,转变他们保守的思想,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5 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利用效率,关系到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重视,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首先,高校应该积极引进高技能管理人才,不但懂得实验室管理,还精通仪器设备的使用,应该严格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上岗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学历、经验管理。

其次,应该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新入职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内容,对已在职的人员要进行在岗培训,不但要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还要鼓励管理人员进行学术钻研,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

最后,要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晋升、奖惩制度,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3 总结

目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还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管理模式陈旧、缺乏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机制、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没有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高校应该采取应对措施,解决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实现高校科研和教学技术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明河,贾延江.转变观念,加强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8).

[2]董伟,刘瑾.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科学化管理,提高使用效益[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4).

[3]史红林.浅析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强化管理及实施资源共享的重要性[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7.

[4]刘淑云,徐洪民,白志学,等.加强教学设备经费管理,提高办学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142-144.

[5]周殿清,陈山,姜晓阳.独立学院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初步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5-6.

[6]刘树昌,赵海丽,王彩霞.加强特色建设打造精品实验室.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1-12.

[7]李小寒,张新祥.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技术条件建设成效浅析[J].现代仪器,2009,(2):57-59.

上一篇:医疗器械标准下一篇:养老保险基金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