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目标范文

2024-05-08

整理目标范文(精选4篇)

整理目标 第1篇

关键词:提取,整理,运用,信息,历史教学,过程目标

现行的高中历史新课标把“过程”归入“目标”范畴,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与传统的将“结果”作为教学“目标”并不冲突,而是其细化和发展。“过程”的本质是按逻辑程序将阶段性的“结果”逐次累积,而每一阶段性“结果”的产生都是实践的产物,因此这种“实践”也是“目标”的重要组成。分“结果”(分目标)的汇总为最终的“总结果”(总目标)。历史学习的总目标可分解于提取历史知识、整理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这三个阶段学程中。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阅读、概括、分析、运用的各种能力,最终完成高考中要求达到的历史学科能力。

一、学习的初级阶段———知识的提取

尽管现代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众多,但在校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规范地从历史教材中吸取。教材中一节课的容量是很大的,所以要让学生学会从众多的内容中提取关键知识,毕竟提取学科知识信息是其他相关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

1.传达信息途径

教材以两种方式将其信息传达给学生:1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直接获取教材的原态信息;2教师作为媒介间接转达教材信息。后者是学生获取教材知识的主渠道。教师提取教材信息之后,不应将其直接“复制”给学习者,而是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改造原形,以较高的精确度、更大的感受度和更强的附着力作用于学生,提高源信息的被接受效率,充分发挥历史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放大信息手段

无论是传统法还是现代法,教师教学的重要原则就是改变原始信息原生态的呈现方式:1利用语音语言艺术、肢体语言艺术、板书艺术来展示源信息。2将课本知识的纯文本式改为图像式,抽象式改为具体式,静态式改为动态式,繁杂式改为简约式,零散式整合为系统式。3教师利用课外的相关材料来展示、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4优化教学手段:将呈现式改为发现式,陈述式改为启发式,单一传授式(口和笔)改为复合式(多媒体介入),给予式改为激思式,单向式改为互动式(如讨论式等等)。

例如教师在教学“蔚蓝色的希腊”这一子目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分小组讨论希腊当时的环境对希腊自身的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的。大家讨论可以得出希腊地理环境独特对希腊形成宽松自由、平等互利、开放探索的政治环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建立。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确了地理环境对政治的影响。

二、学习的中级阶段———知识的整理

如果说识记是往大脑这个仓库储存知识的话,那么接下来就要对这些储存体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整理是为“反提取”即运用做准备。整理可分微观化和宏观化两级进行,流程如下图:

1.微观化整理

结构化:科学家认识事物首先是将观察对象分解成多个部分进行细化剖析,从而深入到事物的内部认识其结构。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已知的历史知识,也应采用这种思维方式,以避免机械简单地重复,进行微观解析,晓其方面,知其结构,识其属性。

精要化:将庞杂的历史知识点脱水浓缩,概括成要点,最小化知识单元,便于大脑存储和运用。

2.宏观化整理

系统:将相互联系的历史知识按因果关系串联,按并列关系并联,如同将汽车所有零部件连接起来,使一个个零散、无活力的部件组装成一部完整可行驶的汽车。

归类:历史知识按门类归并,如同图书馆将成千上万册的图书分类存放原理一样,使历史知识便于记忆,也使其更便于检索提取。

专题:把历史知识依专题重组,形成特殊类别的整合。专题不同于归类,在于它有着以论点为线索进行串点,因论点的变化而变化,含有初步运用的特征。

经过微观、宏观两化处理,历史的知识点有序化网络化结构化,在认知升级方面起如下作用:1降低记忆的难度,提高知识的有效度、精确度、牢固度。2使认知从吸纳向运用过渡。3使知识的外在性向内存化过渡。4使认知者的认识从表面向深入过渡。5 使机械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

许多教师和学生不知如何才能做到对历史知识的有效运用(表现为识记住了历史知识但仍然无法解答题目),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进行较好的知识整理,在一个杂乱无章的仓库里寻找某个所需的东西其难度可想而

学生在学习“蔚蓝色的希腊”后,明确了地理环境对政治的影响,再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中国古代史,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出中国的大河文明适宜开展农业活动,治水等活动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最后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古希腊是海洋文明,适宜进行商业活动,而商业交易要求公平,这就倾向于民主政治。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把知识孤立起来,要学会整理、融会贯通,尽量从纵横两方面进行比较。

三、学习的高级阶段———知识的运用

学习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上述两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是为运用这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识记并整理后的历史知识,其属性为外在客体知识,属于“物理反应”。之后若将其转变为思维活动的基本元素,其属性内化为主观经验,则属于“化学反应”。原生态的客体知识通常不能直接转化为主观经验,成为思维元素,运用在答题上。这如同没有煮熟的肉是很难入口的道理一样。由于运用阶段多以各种考题对学习者进行检测,而原生态客体知识仍然停留在陈述式阶段,前者为顺向思维,后者为逆向思维,其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运用起来则会困难重重。教学进入这一环节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原始状态的陈述式知识(生肉)转变为问题式知识(熟肉)。促成历史知识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改变知识属性

将感性知识转变为理性知识。知识的理性化表现为:1对历史现象的理解。理解就是将新知识与认知个体的旧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理解又是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2 透过历史现象揭示规律、本质,概括具体提升为概念。3能对历史现象进行评价和说明,生成个人观点,实现客体与主体相结合。4 运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的基本原理阐释各种历史现象。一般学生很难自己进入这一层面,必须依靠教师拉他一把,此时教师的个性化特质则起了“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作用。

2.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运用阶段应基本上以问题式来再现、过滤所有的陈述性历史知识。教师应借助练习这一平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引领学生进入实战阶段。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从阅读识记学习方法转变为练习探解方法。即变接受性学习为运用性、探究性学习。

4.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教师应通过解题点评,阐释深掘,或揭示思路方法,或横向同类扩展,或纵向逐点钻研,以点带面,以题带本,由练归书。

亚里士多德 的目标【笔记整理】 第2篇

一.亚里士多德的目标 概念

1.一切事物都在朝着他的目的或最终目的前进。眼睛的目的在于观看,猎豹的目的在于捕猎瞪羚,而橡树子只会长成橡树,绝不会被变成纵木或苹果树。

2.亚里士多德认为的见解,从宇宙万物到人类行为,都适用,那就是目的论。这是一种可以从未来的角度加以理解的概念。

3.不论是橡树子还是人类,皆紧紧和其目的或最终目的相联接。物的最终目的赋予其本质,而本质又驱使该事物朝其目标前进。

4.亚里士多德引发事物的四种不同因素:质料,形式,动力和目的。

5.一切事物都是潜能被激发,到实现的过程,直到最后的完美状态才会停止。运动和改变为通往目的之道,目的或目标则提供明确方向。

6.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自然淘汰并非自然界由潜能走向世界的内在过程,更确切的说,它是一种盲目的机制,而不为任何最终目的的实现。环境是会改变的,而更能适应环境的的物种会出现并繁衍下去。

7.道德上的堕落是人类放弃自身功能的表现,等于否定了人类本质与最终目的。思考是人类最值得称颂的一面,所得幸福层次比美德更高。

整理目标 第3篇

【摘 要】:在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收集整理中,应特别重视非常规载体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要求与目标是建立资料库与数据库,进行各种联合、合作与人才培养,最终实现提高文献利用开发,形成科研成果与大规模医药产业。

【关键词】: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收集;整理

【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44-02

随着少数民族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个不可避免,且较为急迫的问题出现了,这就是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作为一种同时具有广泛文献属性和独有特色的文献,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与其他医药文献相比,有其共和不共之处。就目前的少数民族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尚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尚需改进的地方。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收集的目标,应该是形成一个精密全面且有一定执行标准的整理系统,其整理的目标,则是生成大量优秀科研成果,并最终形成相当规模的医药产业。试论述如下:

1 常规载体少数医药文献的收集

文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国家标准局于1985年公布的国家标准定义,“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也就是说,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的范围,包括所有以文字、图象、声音、符号、视频等若干手段记录下来的一切知识及其载体。最常见的文献载体类型是纸质文献、含常规出版物和非常规出版物、部分民族文献的特殊载体(如贝叶)。

就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收集而言,在常规出版物中需收集少数民族医药专论和民族志、地方志、民族书、通史、野史和笔记小说、中医药文献中有关的少数民族医药内容;在非常规出版物中需收集内部资料、各种会议资料记录、复印材料、手抄本,民间未出版著作等文献内包含的少数民族医药内容。

纸质及常规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收集工作需要民族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图书馆工作的配合和专业人才的参与。在政府支持下,开展普查、征收等工作,是民族医药文献的一来源。[1]民族地方图书馆开展订购、交流、接受捐献、访查线索等工作,对文献及其信息获取有重大价值。[2]收集人员要能做到掌握民族语言、熟悉当地情况和把握民族医药文献源,有计划的收集文献。

2 非常规载体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收集

非常规载体文献是指除纸质及民族常见文献载体外,如声、像、金石等其他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非常规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收集是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收集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过去很多从事文献有关工作的人员,都忽略了录像、照片、实物、声频和视频等文献,与纸质文献同样都是文献收集整理的对象。由于少数民族医药常规文献存世数量较少,且存在有严重的亡佚、流传错漏以及持有人秘而不传以及收集开展较晚,工作少计划,经费人员短缺等情况,造成了收集工作中一些困难和较多缺憾,特别是在古代近代常规文献收集上。并且,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和现代趋势的迅速推广,为数不多传统名老民族医的逝世和后继无人情况日益严重,如不及时开展和高度重视非常规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收集,少数民族医药将更多的成为“研究者构想的影像”,而不是它本身。

在少数民族非常规医药文献的收集上,要高度重视老民族医、地方人士等活文献和药材、医药工具等实物文献的价值,要高度重视口述文献和碑、拓片等历史非常规文献。采用录音、录像、专访、座谈会、跟师等多种手段,并结合人类学和民族学调查和记录方法,尽量做到存真存实。和常规医药文献的收集一样,非常规文献的收集同样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图书馆工作的配合和专业人才的参与,所侧重的是,非常规文献更需重视查寻线索、密切联系文献源和及时采集。

3 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要求与目标

3.1 建立资料库与数据库 收集上来的文献应分类、编目保存,建立文献提供者档案,并应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资料库,由专人保管,向民族医药的研究者提供查阅与资料复制。在今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先进的地方文献管理软件,可实现对各种载体文献编目、馆藏登记、分类检索、文献提供者资料管理、全文数字化加工、网页发布、网上查询等功能。[3]最终的目标,是建立完整规范、方便检索下载的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数据库,提升文献的利用率。

3.2 联合、合作与人才培养 资金紧缺是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收集整理的一大瓶颈,但最关键问题还是在于人。要取得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各级民族医药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民族人士等进行密切的合作或者联合开展工作。同时,要大规模培养掌握双语或者多语、熟悉民族地方情况、了解少数民族医药的专业人才。联合、合作开展工作与人才的培养,是保证收集工作得以开展、文献翻译准确和正确、降低二手资料使用、提高文献利用率和开发率的最根本要求,是少数民族医药收集与整理工作共同的基础。

3.3 提高文献利用开发,形成科研成果与大规模医药产业 文献收集整理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利用,形成社会与经济效益。但这也正是目前文献领域共同存在的薄弱环节,低层次的利用与为了文献整理而整理的现象广泛存在。这一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在于人才培养与各环节配合。从少数民族医药科研本身而言,不可忽视医学的实用性,尤其应尽力提高文献开发的档次与精度。举例言,医药理论整理方面,应当从简单的翻译陈述升华到系统深层挖掘与现代运用;有效方药整理方面,应该在先期工作中进行多资料核实,实现优选精选,掌握古法特殊制备工艺;临床经验、名医医案等在少数民族医药研究中还是个比较大的空缺。

参考文献

[1]周萍萍.地方文献收集方法一谈[J].丽水师专学报,1993,(3):59

[2]李炳清.试论地方民族文献的收集和整理[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1(2):121

[3]刘文锋.浅谈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利用[J].图书情报论坛,2000(4):52

整理目标 第4篇

第一: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别描述,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成长的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

第二:描述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规范、具体。如“知道,说出,会、通过……能”等,从而为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第三: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和一定的层次关系。这一节课的课时目标把握住了学科教学目标,也关注单元目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整理目标】相关文章:

【整理】汉服面料知识大整理07-31

整理项目05-13

素材整理05-22

整理能力05-29

整理分类06-01

整理加工06-28

整理方法06-28

整理收藏07-03

图书整理07-27

整理工艺08-05

上一篇:集合经验模式分解下一篇:一站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