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细节描写

2024-08-14

记叙文的细节描写(精选12篇)

记叙文的细节描写 第1篇

写好一篇具体的记叙文, 排在初中阶段写作第一位。而写好一篇具体的记叙文, 细节描写, 至关重要。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 无不善于细节描写。朱自清写“ (他) 蹒跚的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的细节, 一展父亲艰辛状况中博大的父爱, 读者无不为之感动。中外文学史上的守财奴, 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能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人物长廊上占一席之地, 也是通过他们对待金钱的细节表现出来的。严监生临终前不肯放下的两个手指头, 葛朗台临终前看到教士的镀金十字架能突然回光返照, 他们的贪婪、愚蠢都通过细节活现出来。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 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 写景则如临其境, 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而我们的初中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 他们写作记叙文, 能够写清来龙去脉, 语言能够流畅通顺, 却都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有很大的欠缺。如何让初中生学好细节描写呢?根据我的写作教学摸索和借鉴方家经验, 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以细心观察生活为基础

无论是文学巨匠高尔基还是小说之王契诃夫, 无论是曹雪芹还是鲁迅, 诸多作家对生活都有着细心的观察。细节描写尤其要以细心观察为基础。利用日记的形式, 每天对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人、某物或某景作一个细节描写, 字数不少于五十字。每个星期至少要有三个写人的, 一个写物的, 一个写景的。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积累细节素材, 以量变促质变, 提高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

二、以文本典型例子为范式

教初中学生写好细节, 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我觉得还应该从揣摩文本入手, 学以致用。

1. 细节描写必须表现真实

细节描写必须表现生活真实。绝大多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她微笑的时候, 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 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高尔基对乐观、慈爱的外祖母的描绘可谓形神皆备, 精彩绝伦。

2. 细节描写必须表现中心

孔乙己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外貌描写是精彩之笔。我们可引导学生学习外貌描写。鲁迅先生做出了示范, 主要抓住人物的长衫作了细致描绘, 鲜明刻画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迂腐形象和他穷困的经济状况、好喝懒做的性格, 有力地突出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读书人灵魂的中心。

学习这些典型课文的时候, 教师要很好地加以利用, 引导学生作写作思考:如要突出妈妈的勤劳, 我们可以通过妈妈身体的哪一部分来写?

3. 细节描写必须精选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 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 以期以少胜多, 乃至一字传神。例如《孔乙己》中:他不回答, 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其中的“排”这个动词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孔乙己穷酸而却想在短衣帮面前炫耀一下的自赏自傲心理。

4. 细节描写需要妙用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 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变抽象为具体, 使无形变为有形。

请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三拳, 施耐庵把三拳的感觉用比喻的手法从味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描摹得细微无比, 又写出了郑屠被打得愈来愈重的实际情况。

三、以有效方法指导为工具

在观察生活和课堂学习的相结合的基础上, 要写好细节, 还需要教师作一些方法是的指导。

1. 摄取人物细微动作

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 不是克制或是做作出来的话, 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心情的。

2. 描摹人物个性神态

鲁迅描写阿长让我吃福橘时“惶急”的神态、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痛苦的、难过的神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活的人通过观察, 你从中会得到很多乐趣。邻班有个学生心理素质非常好, 他做了错事老师叫他来说说情况, 他镇定自若, 一脸无辜的神态。我班有个学生则相反, 老师找他了解点情况, 他就满脸通红, 好像犯了错似的。描摹不同人物的个性神态, 不但还生活原貌, 且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3. 再现人物语言细节

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范进中举》中写范进得知自己真的中举后, 疯笑着说:“好了!我中了!”“我中了!好了!”细心品味, 生动写出了范进当时的心态:我从此可以摆脱了下等人的行列, 我从此可以摆脱穷苦的经济状况, 我从此……

4. 描绘景物细微之处

都德《最后一课》里“在教室里飞来飞去的金甲虫”“在屋顶咕咕叫的鸽子”等都意蕴深刻, 耐人寻味。

四、以老师下水写作为引领

虽然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但老师如果能够身先垂范, 下水写作, 无疑会对学生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

总之, 细节虽小, 但不可轻视。学好细节描写, 它不但能够逐渐形成初中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细节的品质和习惯, 而且对于记叙文的写作意义较大。它能让人物活起来, 它能让景物活起来, 它能让文章活起来!

摘要:写好一篇具体的记叙文, 细节描写, 至关重要。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 他们写作记叙文, 都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有很大的欠缺。本人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一、以细心观察生活为基础;二、以文本典型例子为范式;三、以有效方法指导为工具;四、以老师下水写作为引领。

记叙文的细节描写指导 第2篇

1、什么情况下说的话?(自然或社会的环境)

2、说了什么话?(说的内容)

3、怎么样说话?(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心理等)

4、说话后别人的反应是什么?(给他人带来的影响)

5、说话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动作描写提示

1、什么情况下做的事?(行动的自然或社会的环境)

2、做了什么样的动作?(做的内容)

3、怎么样做的动作?(行动时的表情神态心理等)

4、这样动作后别人的反应是什么?(给他人带来的影响)

5、行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技巧:

在进行动作描写时,可把人物的动作放慢,进行拆分,写连串的连续动作。

训练:

她把瓜皮捡起来扔在了垃圾箱里,说:要讲究卫生哦!改写成描写生动的一段话。

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一位老太太,看见了那位小姑娘随手甩到路边的一片绿色色的西瓜皮,赶忙停下脚步,一手扶着拐杖,努力地把腰向下弯,用她那干枯了的另一只手,捡起那瓜皮,接着又扶着拐杖吃力地站起来,摇晃着走向垃圾桶,把瓜皮扔了进去,喘了一口气,和蔼地对小姑娘说:要讲究卫生哦!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脸像剥了皮的西瓜瓤一样红。

例文:

1、对面的亲亲,比糖糖小将近一岁。糖糖唯一的一块儿面包,亲亲拿着就走。糖当然不愿意:我的面包!我的面包!我说:亲亲是妹妹,让亲亲吃吧,再说,你还有好多东西呢,果冻,酸奶,巧克力糖糖:妈妈,小声点~我:为什么?糖:你大声,东西还会少的。

2、这是个说什么都相信的年纪糖糖晚饭什么都不吃,爸爸把八宝粥粥放到嘴边了,又推开。爸爸:这里面还有葡萄干呢,快尝尝。糖糖:我不想吃。妈妈:糖糖,你吃个葡萄干到肚子里,头上会发芽哟。糖糖:会长葡萄吗?妈妈:当然啦!糖糖啊呜,吃一口,小手往头上扒拉一下,夸张地说:妈妈,看,还有葡萄呢!

我们:嗯嗯,快多结点葡萄,还可以给小朋友分享呢!然后,竟然吃了半碗粥!

2、孩子,不知不觉地,又仿佛突然地,就长大了。

今天看监控,发现糖糖昨天还在后面坐,今天在前排坐。放学去接她的时候,老师说是糖糖主动要求的,对老师说:我不想坐后面了,我想坐前面。然后老师就给调了座位。

记得她刚入园时,糖还不会说句子,基本都是一个词两个词地说,电池没电了,她竟然就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老师说:小耳蜗,没电,妈妈,电话,拿,电池然后老师给我打电话,换了电池。当时觉得唉,又欣慰又心疼。

自从这次开学,升了苗苗班,时时都以长大来要求自己哈哈现在送她上学,她都不让送上楼(大班在三楼),说自己可以去。今天才到大门口,就说妈妈你回去吧,我自己回去。给站在大门口迎接小朋友的园长说:我长大了,我会自己去上学!我目送她自己跑向三楼,感慨良多。放学回来,我说:来,糖糖,快让妈妈抱抱。糖糖躺倒我怀里,我搂着她,说:我们糖糖可棒了,都自己上学。糖糖来一句:妈妈可辛苦了,老师也可辛苦!

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第3篇

“波拉(爷爷),波拉!你不能走,我们舍不得您哪!”孔繁森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捧着他的遗像哭干了眼泪,哭哑了喉咙。“孔书记,我的好书记,让我替您去死吧!”孔繁森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双膝跪地,两手深深插进墓穴的黄土,嚎啕大哭,悲痛欲绝。一位藏族老人,匍匐在孔繁森的灵前,大声哭喊:“孔书记,您不该去呀!您对阿里恩重如山, 我们不能没有您啊!”阿里的一个画家虔诚地跪在孔繁森的遗像前,一边落泪,一边为他画像,画了一夜,也哭了一夜。当画稿完成后,他将画笔折成两截……

(选自《不朽的丰碑》)

【提问】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解题】解答这个问题,要懂得“细节”二字的含义,即具体而细小的动作情态。记叙中运用细节描写,能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使读者获得更加具体深刻的印象。

【答案】工作人员“大哭”时,“把两手深深插进墓穴的黄土”,生动地表现了对孔繁森无比敬爱和无比哀痛的感情;当遗像完稿时,画家“将画笔折成两截”,又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人们对孔繁森的无比敬爱和无比哀痛。

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第4篇

关键词:记叙文,细节描写,具体操作

谈起记叙文, 很多学生会不屑一顾, 因为他们大部分被灌输了“写记叙文容易跑题, 写议论文才能稳拿分”的思想。其实纵观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 记叙文跟议论文同样出彩, 可以说写记叙文是一样能拿高分的。那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呢?“凤头”, “豹尾”, 这是不必说的。最主要的还是中间的内容妙笔生花, 亮点十足, 而这就需从细处着眼。当代作家刘真说:“作品中的细节, 就像活人身上的细胞, 是艺术作品的灵魂, 所谓作品的高度, 深度, 是由他的细部决定的。”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怎样激活这种“细胞”———细节描写。

一.准备——善于捕捉, 用心感受。

每次作文课写记叙文, 总听到一些学生抱怨:“老师, 不会写啊, 都不知道写什么。”最后好不容易凑够八百字了, 写出来的大多是流水账。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生活的感悟, 缺乏捕捉美的眼睛。确实学生的学校生活三点式很单调, 但人跟人之间的相处, 互相碰撞出的火花难道每天都一样吗?所以,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素材, 并培养他们善于捕捉瞬间的能力。

可以说, 细节就存在于某个瞬间的画面, 你要能捕捉到, 才能进行深刻的描绘。针对这点, 我想到了照相, 照相不就是瞬间的定格吗?学期初我让有条件的同学拿照相机回来, 要求他们在学校里照一些自己想照的相片。然后在作文课上, 要求学生把筛选出来的相片作为描写的对象。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虽然我们的生活很单调, 但只要我们善于捕捉, 用心去感受, 那么可写的还是很多的。

正如果戈理说“作家身边应常备笔和纸, 必须把他自己感到惊奇的事物记下来。从这样的素描中, 画家创作了画, 而作家则从中创造了作品中的场景;一切都应取之于生活, 而不是用无谓的幻想臆造出来的。”我们虽然不是作家, 但作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也能随时捕捉我们作品的场景, 然后调动自己各种感官用心去观察。多问问自己:他的某个眼神、动作或某句话打动你吗?那就把这些积累下来, 作为写作的素材。

例如:很多学生写作时会写到周末家长接送的情景, 大部分学生都会故作深沉地写家长冒着大雨来, 从中深深感到父母的爱。但有一个学生他用一句话就很好地传达出那种爱。他是这样写的:“……忽然一个急刹车, 差点把我摔下车, ……老爸对我说:‘抱紧我。’我只好抱紧了老爸, 以防下次真的摔下车。这是我第一次主动拥抱别人, 感受着老爸背上的温度, 听着他那有节奏的心跳, 脑海回想起老爸辛苦地为这个家的情景。”一句很平常的话, 放在当时下大雨, 坐摩托车容易摔倒的情况下, 这不是只有做爸爸才会说的话吗?这位学生是在用心感受后, 才会捕捉得到的。

二.下笔———细化过程, 突出中心。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换句话说我们想把细节描写得精彩就要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上下功夫。

在丰子恺散文《吃瓜子》里有一个片段:

“女人们、小姐们……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 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 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的, 的’两响, 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 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 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 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 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

“吃瓜子”多平常的动作, 但经过作家的妙笔, 竟会这么精彩。过程就需几秒钟, 作家竟可以细化成七八个具体的动作, 形象生动, 就算不会吃瓜子的, 看了后也会吃了。我们不禁拍案叫绝。想想学生的作文, 在捕捉到自己用心感受的画面后, 怎么把这些画面写出来?可以学丰子恺先生细化过程, 具体到每个“举手投足”“一颦一笑”。

这个方法, 很多学生一点就通, 特别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上可以细化得很详尽, 特别是心理描写。

在写题为“不能没有你”这篇作文时, 有个学生在心理描写上十分出彩。“那时的自己坐在电脑桌前拼命地敲击着键盘玩得不亦乐乎, 许久才懒懒应了声, 没了回应, 才想起来似乎有那么一记关门的声音。……爷爷离开竟有三个钟头了!平时他可是一会就回来的!……有那么的一瞬间的失神。我似乎看到爷爷跌倒在瓢泼的大雨之中, 眼中满是孤独无助, 张开了口, 却怎么也发不出声……”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 在等爷爷回来的三个小时里, 作者的心理活动从原来的不以为然, 到忐忑不安, 再到心急如焚都恰到好处地贯穿于全文, 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心理描写就成为了这篇作文的亮点了。

通过细化过程这个方法, 很多学生写记叙文不会再停留于简单的复述。但两次作文训练后,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只要几十个字就能写成的细节, 有些学生却用了两三百字, 他们把细节的方方面面囊括其中, 但真正能表现人物或主题的只有那么几行字。

例如, 有个学生这样描写一个补鞋老人的外貌:“老人一直坐着, 双腿盘曲着, 看不出有多高, 一直佝偻着背, 一双黝黑苍老布满老茧的双手, 灵活操纵着各种奇怪的工具。老人的脖子很短, 藏在立起的衣领里, 由于年老, 颈部的皮肤已经松弛, 皱巴巴的。老人的脸很小, 雕刻般的皱纹布满黝黑的脸颊, 一双不大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的小皮鞋, 嘴唇执着地抿着。”这一段描写从脚到头, 十分详尽, 但给我们的印象没有什么可以区别于其他老人的。其实, 要突出这个老人,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从事的工作———补鞋, 在外貌上突出这点的就数他的手了。应该对他的手进行详尽的描写:黝黑、苍老、布满老茧、指头上贴满了胶布, 在补鞋的时候双手微微颤动着, 暴露着的青筋一张一弛等等。所以在细化过程的同时, 还要针对中心或人物特征。

三.润色———运用修辞, 添彩增辉。

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 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 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的修辞可谓精妙绝伦, 如“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不同的角度的荷叶、荷花让人倍感清新自然。所以, 只要有一定语言功底的同学注意把修辞手法运用到细节描写上, 那肯定能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

在写“与你为友”这篇作文时, 一个学生在心理描写上就加入了很多精彩的修辞。如:“我心里就像有许许多多的小泡泡破了又涨, 涨了又破, 酸溜溜的不是滋味。”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站在舞台上的表演者的那种既羡慕又嫉妒的心情。还有“我脑子里仿佛炸开了锅”这是作者还没准备好演唱的曲目时极度的慌张害怕。“我站在你高高的肩膀上, 在三个学校的同学面前, 演奏了一首《梦中的婚礼》, 叮咚的音符在晚会的夜空中起伏回荡, 我整个人陶醉在自己营造的甜蜜梦境里, 当最后一个音符在我的指尖流淌出来, 我听到了台下热烈的掌声……”“流淌的音符”“甜蜜的梦境”, 这应该是多么美妙的琴声啊, 本来只能听出来, 但通感到视觉, 触觉, 就使读者也能身临其境了。

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技巧 第5篇

不难看出,在记叙文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艺术。细节决定着作品的高度和深度。作为一名高中学生需要从多方面着力,才能做好细节描写。老师更是要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细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上变得真实和有的放矢。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加工过,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这个细节怎么去设计?怎样做好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呢?

首先要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选择。生活的真实状态是琐碎和杂乱无序的,并不是任何素材都适合做细节描写的,只有对表达主题有用的内容才有必要做细节描写。

第一,选择事物要能引起读者广泛的联想和想象。例如鲁迅先生的《药》结尾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坟上草根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黄土,煞是难看。”然后镜头上摇,“在那尖圆的坟顶,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这使人联想到,夏瑜作为一个革命者并不孤寂,他还有生前志同道合的朋友,冒着生命危险,前来为他送花。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革命的火焰在熊熊燃烧。

第二,所选事物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因为无声是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到极点的表现,此时的细节描写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例如《棋王》中写到: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另外选择的素材一定要符合生活实际,再就是要新颖,要切忌俗套。

其次要分清楚细节描写的类别,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还有心理描写等,当然在细节描写的时候,往往是以上几类的综合运用。

在记叙文中写人物总是以形传神来写肖像。肖像主要是指人的容貌、神态、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在肖像刻画中要留心观察,不要写陈词滥调。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真、写活。例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秃了顶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讽。“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五十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再就是侧面渲染,从其它人物观察的角度来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她的美,尽在读者的想象中,你想她有多美,她就有多美。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又如《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的头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

人物语言的描写。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本身即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靠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我这里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常用的语言描写方式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只言片语勾轮廓。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一贯积极向上,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女人的识大体,生小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便写出:先是一个陈述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生出一疑问,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这样人物质朴鲜活,栩栩如生。第二是同样言语多样说。也就是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在传达自己的情意时候,语言各具千秋,各显个性。有的人是委婉含蓄,有的人则直露火暴。第三是用叙述的方法来写语言。这是一种间接手法,省略了烦琐的对话,用精练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特征。例如朱自清《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这样就把对话变成了直接叙述。第四还有与其他描写配合运用进行语言描写的方法,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人物行为描写的方法:可以描写人物连贯的动作(这也是常常在矛盾冲突中写人物),在《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气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人物行动的对比描写。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

第一,可以用人物独白来展示心理。在戏剧作品中就有许多不好展示和表达的心理,通常就是用人物独白的形式来体现的。

第二,借梦境和幻觉来反映心理。写人物的幻觉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看一看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觉的描写:“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一个人做了坏事,黑夜中总是疑神疑鬼,更怕半夜鬼敲门。有的人心有所仪,看见花影,也会产生“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幻觉。紧扣人物的处境和心里,才易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和状态。梦境描写,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特殊手法。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红楼梦》便有许多梦境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林黛玉梦见宝玉掏心给她看而致死的恶梦,既透露了她对爱情婚姻的绝望,又曲折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第三,让环境衬托心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作中也常常这样。当然也有反过来的,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此外还可以刻画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的心理,可多读作品来体会。

只有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才能写出令人流连的细节来。

常见的细节描写类型

1、肖像细节描写。阿累《一面》中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细节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第6篇

【关键词】真实 形象 记叙文 细节描写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一定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血肉。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形象鲜明、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文章的高度,细节决定文章的深度。因此在记叙文中有意识地精心编写几处精美的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或者说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作家韩映山把细节比作“生活的浪花”,非常恰当。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使读者得到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

二、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

1.肖像细节描写

对人物富有特征的外貌(包括容貌、身材、姿态、服饰)的描写。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鲁迅先生重点写了祥林嫂眼睛的变化,其中“……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在体态语中,眼神是最重要的。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人之精神,归于二目”,眼睛能够传达出最细微的情绪波动。这一肖像描写,把祥林嫂丧夫失子及受鲁四老爷等人的严重打击后,精神完全麻木的形象凸现了出来。

2.语言细节描写

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在鲁达打死镇关西之后说他“诈死”,就是一个语言细节描写,说明鲁达粗中有细、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再如《阿Q正传》“阿弥陀佛,阿Q,你怎么跳进园里来偷萝卜!……啊呀,罪过啊,阿吁,阿弥陀佛!……”“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里来偷萝卜?”阿Q且看且走地说。“现在……这不是?”老尼姑指着他的衣兜。“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吗?你……”阿Q没有说完话,拔腿便跑……这段话活画了阿Q的无赖嘴脸。

3.行动细节描写

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比如《药》(鲁迅)中“……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作者对康大叔取钱的动作描写,用了“抓”“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的丑恶嘴脸。

4.服饰细节描写

对人物的衣着进行仔细的描写。要通过服饰描写看得出来这个人的职业特点,同时,也看得出来在职业特点之外的个性特征,这才是好的关于服饰的细节描写。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5.动作细节描写

对人物的具体行动过程的描写,展现人物形象。如:《守财奴》中巴尔扎克对葛朗台老头生动精确的描写:当他看到女儿的金梳妆匣时,“老头儿身子一纵,扑向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这里的“一纵”、“一扑”以及当他在弥留之际,“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的“一抓”等动作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葛朗台守至死都不改的守财奴本性。

6.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如:《荷花淀》中孙犁写水生嫂听说水生明天要到大部队去时的心理反应,“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震動”、“吮”两个动词准确、细致而生动地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要上大部队去的消息之后丰富、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个关心丈夫,体贴丈夫,但又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跃然纸上。这一细节,就把水生嫂听到丈夫参军时的复杂心情及急于掩饰的心理展现在读者面前。

7.事情细节描写

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阿Q正传》中“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动作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8.场面细节描写

《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像一群“鸭”,生动形象,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写好细节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

力求使细节具有典型性、深刻意义。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为表现中心服务。鲁迅在他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已第一次出场,在买酒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典型细节表现出孔乙己作为底层文人讲面子、穷酸迂腐的个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对文人的迫害。

2.细节描写应具体、生动

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记叙文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一个人物形象是需要由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来完成的。人物形象的千差万别,往往就体现在不同的细节特征上,因而细节的特征往往体现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性格就会越丰满、鲜明。比如,鲁迅在《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

3.细节描写必须典型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首先,所选事物要能引起读者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既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又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感动不已。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达。

4.细节描写的语言要精炼

再如《祝福》中:祥林嫂初到鲁镇时,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当过了二年,她第二次“站在四叔家堂前”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她“没有神采的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再嫁、再寡、子亡的极度悲痛之后,她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然而,灾难仍向她袭来。同情的人与冷酷的人、及自私的人一起,把她往死里赶,残酷的精神折磨,逐渐使她精神失常,到后来,在别人冷冷的笑容里,她只是“直着眼,和大家讲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从“顺着眼”到“直着眼”,这眼神前后差异的对比中,读者不难发现,是吃人的宗教制度和封建社会,使她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总之,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一个好的细节,往往会使作品生辉,读后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细节描写是场面中的一个个点,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场面;它还是情节中的一粒粒珠子,失去它情节就不会连贯起来。细节,在社会生活中,到处都有,俯拾即是。写作者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选择那些生动精彩的细节,就能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

运用细节描写,为记叙文增色 第7篇

一、知识渗透,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 指人物、景物、事件的富有特征性的细枝末节。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许多属于自己的生活细节构成的, 可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生活。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这些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细枝末节加以描绘。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包括动作、肖像、语言、环境等细节描写。文学作品中没有细节描写, 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就没有特征鲜明的景物;就没有让人难忘的事件。

二、指导鉴赏, 让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迷人魅力和巨大力量。

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感受、鉴赏细节描写的迷人魅力和巨大力量。

动作细节描写, 反映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比直接的心理描写更能真切地展示人物性格。比如讲到杜甫的《兵车行》时, 可以引领学生鉴赏其经典的动作细节描写“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只上干云霄”。父母妻儿, 牵着征人的衣服, 捶胸顿足, 拦着道路, 放声号啕大哭, 连续的四个动作细节, 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神态, 表现得细致入微, 生动传神。哭声遍野, 震耳欲聋, 直冲云天。这样的描写, 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 令人触目惊心, 有力地控诉了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

至于肖像细节描写, 最为典型的是《林黛玉进贾府》 (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中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的描写, 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鉴赏。同是写眉眼, 王熙凤是“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林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贾宝玉是“眉如墨画”“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 即瞋视而有情”“转盼多情, 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 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 悉堆眼角”。写活了王熙凤的外表美丽, 内心刁钻狡黠;写尽了林黛玉的多情善感;写透了贾宝玉的纯真多情。

语言细节描写若运用得当, 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个性乃至灵魂。如阿Q偷静修庵的萝卜, 被老尼当场抓住。阿Q情急之下说:“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鲜活地写出了流氓无产者阿Q的那种窘态和可怜又可憎的无赖习气, 让人难忘。九斤老太 (出自鲁迅的《风波》) 之所以成为保守落后者的典型, 就是因为她的极具特色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

富有表现力的环境细节, 能展现生动、细致、精确的生活图画和时代风貌。《林黛玉进贾府》描写的贾府府第的豪华壮丽、庭院的轩峻, 各种排场、礼节的讲究等, 生动展示了当时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图景;描写的东耳房王夫人住处的坐具、卧具和各种摆设, 充分显示了当时贵族的豪华奢侈。贾府整个府第的庞大豪华和“敕造”、“书赐”和“东安郡王手书”等字样, 更充分表现出贾府尊贵、显赫的地位, 与朝廷、皇亲权贵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搜集描写细节的片段或诗文, 激发鉴赏细节的兴趣, 培养鉴赏细节描写的能力。

阅读鉴赏, 如果不转向课外, 学生的鉴赏能力就不会有真正的提高。对细节的鉴赏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因此, 在引导学生鉴赏细节描写的同时, 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鉴赏, 要求学生搜集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段, 并评点其佳妙之处, 以便巩固鉴赏知识, 提高鉴赏能力。为了防止学生敷衍塞责, 可以明确不许抄袭;为了防止学生盲目地搜集耗时费力, 可以提示学生, 从必读的名著、订阅的报刊、图书馆的藏书、课外作业中的阅读文本中搜集;为了防止学生不感兴趣, 可以事先说明要交流比赛, 比一比, 谁搜集的细节描写更精彩, 谁评点得更到位, 年轻人血气方刚, 争强好胜, 肯定不会善甘落后, 必定会尽全力。为了防止学生没时间阅读搜集, 可以把这作为假期家庭作业, 或者见缝插针合理利用零散时间, 督促学生完成。完成后及时交流、评比, 以提高学生对细节描写魅力的感受鉴赏能力, 激发学生鉴赏细节描写的兴趣。

四、作文训练, 指导学生以描写细节的原则, 提高学生描写细节的能力。

激发学生鉴赏细节描写的兴趣, 是为了提高学生描写细节的能力。不论片段作文训练, 还是整篇作文实战演练, 都应在要求学生细致体察各种生活细节、恰当选用词语、巧用修辞手法的基础上, 加强对细节描写的指导。指导学生描写细节时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 描写的细节要典型。

即能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或直接间接揭示作品主题服务。为了细节而细节往往会弄巧成拙。

2. 描写的细节要细致真实。

细节要尽量细致, 富有表现力, 才能起到以一孕万、以小见大的作用。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 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真实感, 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 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细节的真实, 是现实主义的真实。典型环境, 典型性格, 典型事件, 必须建立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离开了真实的细节描写, 就会失去感人的艺术力量。但这种真实, 是艺术的真实, 是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真实。

3. 细节还要新颖独特、有表现力。

说起世界文学画廊里的吝啬鬼形象, 我们往往会想起严监生死前指着用了两个灯芯的灯不肯闭眼;葛朗台的遗言遗行, 手指金库“把一切看得好好的, 到那边来向我交账”等, 他们那种病态的言行, 历经千百年, 仍然刻在人们的心上, 就是因为作者描写的细节新颖独特而富有表现力。

记叙文的细节描写 第8篇

可见,在记叙类文体中,既要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支撑骨架,更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丰满文本,愉悦读者。世界著名文豪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是组成作品的唯一价值。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也言:细节描写,是形成富于特征性的形象的重要条件,是克服概念化倾向的不可替代的环节。具体而言,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极富表现力的细节呢?

一、以真情实感为切入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感人肺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用“事信而不诞”强调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所以,真情实感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细节描写的前提。因为只有情感的真实,文章的细节才会透出亮点,才会使人可信,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来自 哪里呢 ?来自生活,来自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请欣赏下 面一个作文 片段:“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妈妈回来了》) 这篇文章看似平铺直叙、语不惊人,在老师的眼里也的确并不受待见,但是却被专家评审为冰心儿童文学大奖一等奖。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文章内容与情感的“真实”:这篇文章的小作者用非常淳朴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妈妈不在家时对妈妈那种“想哭”的思念,以及妈妈回来后自己的由衷高兴之情。可见,训练高中学生写作文章,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是做好细节描写的前提。

二、以日常生活为切入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建房子需要建材,写作需要素材。素材从 哪里来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文的素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生活。事实证明: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是我们没有具备发现那些写作素材的敏锐眼光与运用那些素材的敏捷思维罢了。所以,训练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精选素材,要学会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或者人物精神风貌、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典型材料。有的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选材的典型性,写出的作文总是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写教师,总是局限于写深夜备课,课间批阅作业,带病坚持上课,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等。虽然写出了教师工 作时的忘我 精神,写出了教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但是却没有写出教师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精神风貌,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样的文章,即便细节描写再细腻、再丰富,也因为选择的素材有欠典型而无法扣人心弦。

在我教学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语文老师上课的细节,曾令我深受感动,因为他写出了语文教师独特的精神风貌:“语文老师讲课时,右边的肩膀总是一耸一耸的,样子怪难看。为这,同学们没有少议论,我在每周要上交的周记中也没有少暗示她改掉这个不雅的动作。但是老师却依然如故。一天,我去办公室交班里的作文,发现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盒中成药:“根痛平胶囊”。这时,我才知道:老师是为了缓解严重的肩周炎引起的疼痛而不停地耸动右肩的。从此,老师每一次耸动右边的肩膀,我都感到莫名的心痛。”

三、依托教材,授予写作技巧,彰显写作魅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记叙类文体文本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教学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对其描写技法加以学习与模仿,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效果。

1.慢镜头回放式细节描写。这是借鉴电影拍摄中的情景回放艺术手法将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描绘,从而达成拉长读者心理期待目标的细节描写法。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开篇对贾府的环境描写用的就是这种细节描写手法,只是当时尚无电影,曹雪芹不自 知罢了:林黛玉“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 门之上有 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读到此处,谁不会感觉到贾府的豪华与富丽呢?谁不想尽快一睹贾府的奢华与风光呢?可是,曹雪芹却利用这种慢镜头回放的方式描写贾府的豪华与奢丽,让读者产生出一种浓浓的期待之情,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在指导学生描写自然环境或者人文环境的细节描写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借鉴上述手法进行细节描写,创作出能够激发读者浓浓期待心理的佳作来。

2.精选细节描写的词语。世界著名文豪福楼拜曾言:“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 。你必须不断 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可见,选择最恰当的名词 、最具表现 力的动词、最能描摹情状的形容词可以成功地进行细节描写。

孙犁在其 诗化小说 《荷花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上述细节描写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勤劳爱夫、深明大义、爱家爱国的女性形象———水生嫂:听说丈夫要到部队上去,“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 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在这里,孙犁用“震动”与“吮”两个动 词 ,准确、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到大部队上去了”的消息之后极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以及复杂、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一个体贴丈夫、关心丈夫却又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顿时以定格的形式跃入读者的视野。在指导学生描写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借鉴上述描写方法,反复推敲与锤炼名词或者动词或者形容词等刻画人物动作或者人物心理,由此塑造出令读者难以忘记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记叙文的细节描写 第9篇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许多文章都有细节描写的精彩片断。如《父亲》这首歌在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被被唱起时, 评委张也以及不少现场观众都感动得哭了。这首歌为何如此感人?其歌词就有着饱含情感, 最有魅力的细节: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啊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歌词内容完全是一段心理活动描写, 而“抚摸你的双手”“鬓角露了白发”“眼角上添了皱纹”就是几个生动的细节,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自内心的真情表白和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 这首歌才打动了所有的人。

在作文教学中, 优秀作文和一般作文在细节描述上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如下面两篇学生习作中的细节表现, 描述的都是平时背书的状况, 但细节表现力有所不同:

A文:有的同学背得不太熟练, 没过多久就被老师赶了下来。

B文:这位老兄似乎不太对劲, 只见他眼睛向上, 手指绞在一起, 吞吞吐吐。等到勉强把书背完, 他的额头上已经是一层细密的汗珠。那口欣慰的长气还没呼出, 老师已经宣布他的“死刑” (指书没有背出) 。

从效果上看, B文肯定好于A文。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细致观察, 敏锐捕捉, 悉心体悟, 细致描绘, 彰显细节的魅力就成为记叙文写作指导的重要内容。

二、彰显细节魅力的方法

1. 细化动作, 延长过程。

就是运用动词, 对描写对象做动态展示。在教学过程中, 我曾给学生这样一个习作片段 (……可我能够感受到妈妈并没有出去, 好像来到我的床前, 我似乎听到了妈妈轻柔的呼吸声。我微微睁开眼, 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前, 她就那么站着,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也不为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作文, 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 当时我还不信……) 。

让学生找出这段文字的动情点, 并且讨论分析是否足以表达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学生分析出了动情点是母亲的眼神, 用“愣愣”一词来刻画妈妈的眼神, 给人意犹未足的感觉, 作者没在最能体现母爱的“眼神”上停留, 作文的感染力就不是很强, 有点遗憾!

接着我给学生出示修改的片段1 (……妈妈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我分明地感觉到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 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 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 漫上了我的眼, 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 她的目光便一如她那双温柔的手, 轻轻地抚摸着我的眼睑。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 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我知道那是找她自己的影子, 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 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一方法, 并且用这种方法写出了如下语句:“妈妈的目光滑向了我的嘴唇, 她的嘴角微微翘起, 我知道她是为我从她那儿复印来的樱桃小嘴而得意呢。妈妈的目光滑向了我的鼻子上, 眉毛微微蹙起, 一定是我塌塌的鼻梁让她遗憾了。妈妈的目光像流水一般向下流淌着, 流在我的手上, 她的眼角微微湿润了, 她一定是想起了我童年削铅笔时用菜刀割破手的事。”

2. 运用修辞, 增添神韵。

巧妙运用修辞表现事物特点也是细节描写中较为有效的写法。巧妙的运用即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 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变抽象为具体, 使无形变为有形。

课堂上, 笔者仍然运用上面的材料, 出示修改片段2 (……妈妈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三月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 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 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 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让学生讨论分析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并且模仿运用。学生很容易就把握要领, 并且写出如下语句:“妈妈愣愣地看着我,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柔情的流水, 奏响一曲爱的交响乐;那是温馨的朝霞, 渲染一片爱的天空;那是恢弘的落日, 书写一首爱的颂歌。犹如夏日凉丝丝的清风, 让我倍感舒畅;犹如冬日温暖的阳光, 熔化我内心的冰雪;犹如兰花淡淡的芳香, 让我心旷神怡。”

3. 变换角度, 增加层次。

就在要经典的刻画一个人物时, 除对此人进行直接描写外, 还可以描写其他人物的反应, 从更多角度、更多层次展现要表现的人物。

出示修改片段3 (……妈妈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照耀下, 好像变成了襁褓中的婴儿, 正酣然入眠, 使母亲万分快慰;一会儿, 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 让母亲陶醉;一会儿, 我又似一幅五彩的画, 引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分析语段特点并且让学生再从“我”的角度感受一下母亲的爱。学生写出如下文段:“……妈妈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在这眼神的照耀下, 一会儿, 我仿佛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一会儿, 我又好像是一条小鱼, 在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记叙文的细节描写 第10篇

下面我对细节描写中的肖像细节、语言细节描写的手法和艺术效果进行论述。

一、肖像细节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富于特征的人物外形 (音容笑貌、神情、姿态、服饰等) 的描写, 它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 成功的肖像细节描写不仅能惟妙惟肖地描写出人物的外部特征, 而且能以形传神, 极为鲜明地揭示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内心世界。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出色地塑造了安娜这个艺术典型。其中对安娜的肖像从几个侧面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绘。它从不同角度捕捉住安娜情绪最饱满、蕴含最丰富的瞬间, 对安娜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超群的外表美多层次刻画, 使得安娜这个人物栩栩如生。

渥伦斯基在车站第一次见到安娜, 有这样一段:“在那短促的一瞥中, 渥伦斯基已经注意到了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 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弯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 违反她的意志, 时而在她的眼睛闪光里, 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 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 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

这是一幅形神俱现的人物肖像的工笔画。车站邂逅的第一眼, 使渥伦斯基震惊的并不是安娜外貌的娴丽和典雅, 而是那种内在的精神美, 那种充溢在内心深处的不微笑”后惊呆了。再如从渥伦斯基初次看到安娜的一瞥之后非再看一眼不可, 从嫉妒得发狂的吉蒂眼中安娜的服饰的风采, 从被安娜肖像画惊得语无伦次的列文的举动的细节, 描绘了安娜形象的惊人之美, 相应地唤起了人们那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在读者的头脑中构成了活生生的安娜的形象。

在《红楼梦》中,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小说抓住了关键的地方, 对黛玉的肖像加以突出的描写, 这里最能表现黛玉的美丽、多情、柔弱的性格特征, 也暗示了她以泪洗面的悲剧一生。

二、语言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是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话, 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体现, “言为心声”, 语言对话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反映。用细节来写人物语言叫语言细节, 抓住语言对话中的细节, 不仅能透露人物丰富微妙的内心秘密, 而且能生动刻画出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

人物语言包括对话和独白两个方面, 对话可以表现人物身份、经历, 反映他的思想感情。充满动作性的对话还可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交代事件的经过。独白往往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对话描写

在《简·爱》中罗契斯特伤残后, 简·爱重新回到罗契斯特身边, 向他吐露爱情时的一段对话:“……那我现已经得到了报偿。对我来说, 做你的妻子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因为你喜欢牺牲。”“牺牲!我牺牲什么?牺牲挨饿得到食物, 牺牲期待得到满足。有特权用胳膊搂抱我珍视的人, 用嘴吻我心爱的人, 依靠我信任的人;这是作出牺牲吗?如果是的话, 那我当然是喜欢牺牲。”“还要忍受我的病弱, 简, 忽略我的缺点。”“这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 先生。现在我比以前更加爱你, 现在我对你可以真正有用, 而以前却处在骄傲得不依靠人的状态, 除了做赏赐者和保护人外, 不屑扮演其他角色。”

这段对话以伤残的现实为中心。罗契斯特问话的冷静, 既表现出他性格的坚强, 又表现了他对简爱的深情, 冷静中隐喻着热烈。简爱回答的诚挚, 既表现了她决心的坚定, 又表现了她感情的深挚, 热烈中流露出深沉。简短明了的对话, 激荡着人物感情的波涛, 相辅相成地展示出人物各自鲜明的性格。

孙犁的《荷花淀》里有两段人物对话。第一段, 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丈夫参加区小队走了, 妻子们都“藕断丝连”, 然而表达的方式却各不相同。“忘下了一件衣裳。”这显然是找借口, 感情表达委婉含蓄, 这应该是个文静羞涩的青年妇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性格外向, 爽朗豁达, 心直口快, 是否真有要紧的话, 无需探究;水生嫂的话, 看似与念头相去甚远, 而实质上仍“丝连”夫身。她的话显示了她谨慎细心, 深沉稳重的性格;“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我们快去快回来。”心情殷切, 难免冒失;最后一位羞羞答答, 说的分明是句假话。然而, “假”话“真”情, 情味更足。短短五句对话, 便明显地展示出几个青年妇女的不同性格。

第二段, 探夫回家。由于荷花淀遇敌, 慌忙中经历了一场战斗, 又意外见到亲人。回家路上, 七嘴八舌, 兴奋热烈。诙谐风趣的对话, 表现出她们热情而来, 却遭“冷遇”的娇嗔, 不满之中却有带着对丈夫大男子主义亲昵的批评, 显示了妇女们倔强好胜的性格, 以及誓与男人们比高低的雄心壮志。

2. 独白

独白往往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在鲁迅作品《祝福》中, 祥林嫂本人平静地追述儿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情节, 仿佛是不必要的重复, 实际上却是富有潜台词的描写。

这种背诵如流, 几乎一字不差的追述, 表现了祥林嫂没有感情变化、麻木迟钝的神情, 也揭示了深重的苦难给她造成的严重的精神创伤, 孤苦伶仃的她受不了这种孤苦遭遇的折磨, 她不得不逢人就诉说, 来求取别人的同情和安慰, 甚至对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也尽情倾诉, 这不是一般的追述, 而是在反复咀嚼自己的痛苦。她的痛苦和不幸, 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薄, 而是始终在折磨着她。相反, 她想得到同情和安慰, 但她后来得到的是冷淡和嘲笑, 她的悲哀经过人们的咀嚼玩味之后, “早已经成为渣滓, 只值得厌烦和唾弃”。丢失了精神支柱而又求去不得, 还要接受种种鄙视和嘲笑, 才是最难忍受的折磨。悲哀痛苦, 不一定是最痛苦的表现, 像祥林嫂这样欲哭泪干, 又无感情变化的诉说, 难道不是包藏着更深沉的痛苦, 更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思索吗?

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 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加西莫多的自我评价的独白:“我从没有像现在一样看见自己的丑陋, 当我把自己和你比较, 我就非常地怜悯我自己, 我是多么可怜的怪物!我在你看来, 一定像只野兽, 说真的。———你, 是一道阳光, 一颗珍珠, 一只鸟儿的歌声!———我, 是可怕的东西, 不像人, 不像兽, 不知是一种什么比岩石还坚硬、皱缩和难看的东西!”加西莫多从法场上救出了被枉判绞刑的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 并成了艾丝美拉达忠实的朋友和恭顺的奴仆。面对着美丽的吉普赛女郎, 加西莫多自惭形秽。这段独白透露着他对艾丝美拉达的崇敬和爱慕之情, 显示出加西莫多的正直善良的美好心灵。

总之, 人物的肖像、语言描写都离不开细节描写。选用典型的细节刻画人物, 能够起到以一当十、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人物形象顿放异彩, 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本质特点, 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摘要:细节描写是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细枝末节的描写, 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描写单位。人物细节描写在整个文学作品中, 虽属“细胞”、“一枝一叶”, 但占有重要地位, 可以说,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文学作品。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等之所以构成生动的形象, 都是由琳琅满目细节描写组成的, 运用典型的细节去刻画人物, 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人物的形象丰满生动, 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主要从肖像细节描写和语言细节描写两个方面来阐述细节描写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探索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记叙文细节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13

記叙文是文章的一种体裁,也是初中生最常接触的作文形式。目前,通过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在撰写记叙文的时候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对细节把握的能力。本次论述将从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和下笔阶段三个层面展开,继而总结提高初中语文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准备阶段,善于捕捉细节

相信很多语文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布置记叙文任务时,会听到学生抱怨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去写,以至于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会发现通篇都是流水账。面对当前初中生时常出现的“落笔无物可写”和“细节描写一笔带过”等问题,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能力无疑是最佳手段。在指导期间,可以将记叙文写作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便是准备阶段。首先,就是提高学生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但何为细节捕捉呢?就好比照相机拍出的照片,让细节定格在某个瞬间,并放大在众人的眼前。所以,语文教师要擅长利用这个比喻方法让初中生明白,再单调的生活,只要肯于认真观察某个瞬间,捕捉其中的亮点和精彩,还是有许多内容可写的。其次,在练习阶段,语文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景象图片供学生观察,捕捉其中的趣事和亮点,然后再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文字描述。如此一来,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便可以建立良好的细节捕捉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记叙文细节的把控能力。

二、分析阶段,善于掌控细节

在捕捉细节的基础上,也要培养学生分析细节的能力。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可以围绕以下两点着手:第一,对外部形象的描述。外部形象包括事物的具体形象,例如形状、颜色等。以描述“雪人”的颜色细节为例,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这样刻画:“雪人的白空灵而又无瑕疵,它就像是一团棉絮,轻荡荡地‘飘在那里。清风拂过,让人担忧,仿佛空中的灰尘会玷污这份难得的纯净。”这段话适当地运用了夸张的描述手法,一阵清风都能将雪人的洁白玷污,可想而知这里所交代的“白”是完全无瑕疵的。第二,围绕事件所能带来的结果、影响进行细节上的分析。在这期间,学生首先要思考自己所要描述的细节会给作文中的某个人物,甚至整个文章的走向带来哪些影响。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利用适当夸张的语言将细节事件表达出来。例如在某名学生撰写的《乞丐》中,他如此描述:“他将仅有的五元钱交了过去,但是,我发现他并未因为晚饭还没着落而担忧。”众所周知,乞丐时刻要为填饱肚子而乞讨,哪怕是一元钱,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活着的保障。但是在这段话中,作者利用“仅有”进一步体现了文中乞丐的困境,在下一句话中,作者却将话锋转变,表示乞丐并没有因为送出去仅有的五元钱而担心自己晚饭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能让一个乞丐下如此大的决心,哪怕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饥饿呢?可见,不论是哪一种细节描述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最有效、便捷的描述方法就是将事件、形象夸张地表达出来,让夸张的描述和原本的事物之间形成“摩擦”,而使读者更进一步对描述的事物获得更多认知。

三、下笔阶段,善于突出细节

众所周知,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和外貌,以及周边的环境、场面氛围的描写。如果可以把这些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精彩纷呈,凸显其中的神韵,那么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学生下笔阶段,语文教师要围绕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突出细节色彩。例如短篇小说《变色龙》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在这段话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穿”和“脱”两个字,详细地表达出了奥楚蔑洛夫为了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凌弱畏强的丑态。这时,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为何这两个字在这段话中可以发挥如此大的作用,随后再回顾全文,带领学生了解小说内容。这时,学生便可以发现这两个字在文章中发挥的作用。而在学生练习期间,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利用相同的手法来表达出一个人的心理、情绪等细节。当然,在一开始练习的过程里,学生难免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但是通过长期的练习,他们对字、词的运用必然会更加巧妙,从而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另外,还有一个相对较笨,但是效果显著的练习方法,即用比喻和借代的描写手法。例如将鸡冠花描述为倒置的女裙,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比喻来突出细节的描写手法。所以在平日的练习中,教师要合理点拨学生在观察细节的同时,分析哪些事物与其存在形象上的关联,再利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

总之,根据当前初中生在记叙文细节描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合理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掌控能力,这需要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和备课中给予深入的研究与高度的重视。

谈谈作文的细节描写 第12篇

关键词:细节描写,形象,传神

有人说:“性格预测命运, 细节决定成败。”可见细节在人生中的重要位置。作文如同做人, 要想文采飞扬, 必须有成功的细节描写。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李准也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记叙文写作贵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棵树, 那么细节描写就好比是树的枝叶, 没有枝叶的树是没有生命的。好的细节描写, 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有血有肉,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突出文章的主题。没有细节描写, 即使内容真实, 过程完整, 文章也是没有文采, 枯燥乏味的。细节描写, 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 以及景物片断等, 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

抓住细节描写是写作的真谛, 那么细节从何而来?怎样才能把握好细节描写呢?

一.抓住特征, 捕捉细节

我们要重视观察,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使善于观察成为一种习惯, 笔下才会有活生生的“这一个”。观察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途径, 细节描写也离不开观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东西, 万事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这独特的一面就是细处, 仔细观察, 敏锐捕捉到事物的细部特征, 进行工笔描写, 才能写得生动、传神。据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为了写好武松打虎这一细节, 曾多次向猎户请教, 和猎户一起去打猎, 借此观看老虎捕食动物时的各种动作, 甚至还亲自背着干粮, 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深山, 观察老虎捕食时的扑、掀、翦、跳的情形。这样, 经过仔细的观察, 他准确地捕捉到了老虎捕食时的细部特征, 终于把武松打虎的经过描写得十分逼真、传神。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里写到:

母亲“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桌椅都是旧的, 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 ……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这些句子就是细节描写, 抓住手的红肿, 破旧铜活的发光两个细节, 突出母亲的勤劳和讲卫生的个性特点, 认真的生活态度, 形象鲜明。有的学生觉得作文难写, 要么就把记叙文写成流水账, 缺乏感人的力量, 这主要在于缺乏捕捉细节的意识或能力, 不懂得细节有能让作品文采飞扬的魅力。

二.放慢镜头, 再现形象

细节, 相对于事物的整体或全过程来说, 都是局部、细小的东西, 甚至会非常不起眼, 但要尽量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将一个短暂的过程写得具体逼真, 形象鲜明, 可放慢镜头, 再现形象, 以此达到细节传神。如朱自清的《背影》有这样一段描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段描写可谓逼真传神, 其方法就是巧用了动作分解之法, 放慢了镜头, 写出父亲为了儿子勉为其难的形象, 真切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

三.放大镜头, 凸现形象

记叙文离不开细节描写, 要将一个细小的事件写得细腻传神, 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可锁定某个场景, 截取生活中的某一个片段, 放大镜头, 凸现形象。如张菁昳《瞬间》的片段:

父亲没有系上鞋带, 我有些诧异, 靠在门边, 目送他出去。

父亲刚出门, 正在摆弄花草的母亲拦下了他。

俯身, 弯腰。母亲开始为父亲系鞋带!夏日的微风掠过香樟翠绿的树梢, 空气游丝中是菊花茶淡濙的香。

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 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 纤细又白晳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夏日的阳光像一层薄纱, 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层光影明灭的圆圈。

父亲低着头, 像个犯错的小男孩。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 仿佛隔了千年, 恒久不变地穿过那些空气的阳光浮尘, 望着母亲。四目交错的瞬间, 相视一笑, 没有声音, 没有语言, 只有灿若夏花的笑容。

此段文章, 选取生活中极短暂的片断, 极平常的场景, 经过放大, 运用“特写镜头”, 记叙“瞬间”, 使短短的一瞬间情意横生, 暖人心扉。

四.根据主题、性格, 精选细节

可供描写的细节总是很多的, 要根据文章的主题、人物的性格特征精选细节, 好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凸显人物个性、触动读者心弦、突出文章主题, 发挥以小见大的作用, 为文章增色生辉。请看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对孔乙己的形象描写:

孩子吃完豆, 仍然不散, 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 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 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

这一段细节描写, 寥寥数笔, 把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和盘托出, “多乎哉?不多也”构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要素, 一个落魄迂腐又虚荣心十足的封建科举制的牺牲者的形象跃然跃上。

五.运用多种手法, 展现逼真画面

注意采用多种写作手法, 进行细致描写, 力求给读者展现一幅生动逼真的画面。在众多的细节的实例中, 我们不难发现, 要成功地描写一个细节, 有时动词的准确运用显得尤为关键。如鲁迅的作品《孔乙己》中有这样两句描写:

他不回答, 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放在我手里, 见他满手是泥。

前一个句子是孔乙己当初来到酒店时的情景, 一个“排”字, 显得多么从容、多么阔气, 想对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表现一下富有, 露出孔乙己得意、炫耀的神情, 也显示出他迂腐的性格, “一个“排”字, 实在是用得妙极了。后一个句子, 一个“摸”字, 写出了他动作的迟钝, “四文大钱”已经严实地藏起来, 暗示这钱是来得不易, 他已经濒临贫困潦倒。一“排”一“摸”的对比, 反映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经济地位。

除了准确传神的动词运用可以展现逼真的画面外, 想象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使文章大为增色。如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中写道:

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 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 原来我见过它。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 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 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 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 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 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 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

上一篇:水电机电安装发展下一篇:互助合作学习初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