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民生范文

2024-08-26

大民生范文(精选6篇)

大民生 第1篇

1 区域地质概况

大民屯凹陷位于辽河断陷盆地的东北部, 大地构造背景属于华北地台的东北部, 也属于燕辽沉降带东北部的河沉积区。自下而上依次为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上覆新生界。基底主要为前中生代地层。其概括起来可分两大类, 一是太古界结晶基底, 主要分布在大民屯凹陷的中南部;二是位于太古宇结晶基底之上的, 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台盖层, 主要分布在凹陷的北部, 而且以静北-安福屯基岩潜山钻井揭露得最多, 其中, 以静北碳酸盐岩基岩潜山研究的程度较高。元古界主要为一套滨-浅海相沉积。自下而上发育了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地层。长城系以含砂泥质的白云岩为主夹砂泥质板岩、石英砂岩。蓟县系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主要为石英砂岩、白云岩、火山岩;上部主要为紫红色、灰绿色板岩、页岩及紫红色白云岩。青白口系以板岩、页岩为主夹石英砂岩。

2 大民屯凹陷中、新元古界烃源岩的有机地化特征

2.1 有机质地化特征

2.1.1 有机质丰度

大民屯凹陷中、新元古界海相碳酸盐岩的有机碳含量明显低于湖相泥岩, 绝大多数样品的TOC值分布区间为0.1%~0.5%, 其中以0.1%~0.3%出现的频率最高, 约占39.7%。氯仿沥青“A”大多为3833~21780ppm, 目前尚无外来烃的可靠证据。

2.1.2 有机质类型

在大民屯静北安96、安67等井的碳质板岩中, 发现了大量的保存完好的中、新元古代红藻类化石, 经南京大学古藻类专家边力曾教授鉴定, 认为可与冀北下花园地区上元古界下马岭组所发现的底栖红藻类化石对比。下马岭组页岩出油率高达10.3%, 野外直接可点燃, 比抚顺西露天矿的计军屯组 (相当于砂四段) 的出油量的6.7%, 高出近4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下马岭页岩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 同时也反映了下马岭组页岩的热演化程度并不高。这种底栖红藻类化石异常丰富, 是生油最重要的藻类。大民屯凹陷元古宙的生物为低等菌藻类, 大多是以蓝、红藻类为代表的原核藻类, 它们演化缓慢, 分布广泛, 有机质类型是典型的腐泥型。

2.1.3 有机质成熟度

在大民屯凹陷静北地区13口探井取样47块, 野外露头取样11块。进行了有机碳及岩石热解分析。碳酸盐岩样品岩石热解峰温Tmax值多集中在440℃~450℃, 氢指数HI高低变化大, 从安67、68、71、95、96等井孢粉颜色和藻类生殖器官的保存状况分析来看, 有机质成熟度适中, 与热解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2.2 碳酸盐岩族抽提物组成特征

大民屯凹陷静北地区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族组成特征具有一高二低的特点, 即饱和烃含量高、芳烃和非烃+沥青质含量相对较低, 其族组成特征与上覆古近系沙三段、沙四段湖相暗色泥岩有明显的差异。

2.3 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从大民屯凹陷静北地区安67等5口探井、1口开发井15块碳酸盐岩生油岩样品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来看:基岩海相沉积形成的生油岩与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湖相生油岩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图1) 。前者氯仿抽提物可溶组分中饱和烃碳同位素较轻, 其δ13C值多小于-30‰, 位于图的下方, 而芳烃碳同位素相对较重, δ13C区间值为-24‰~-26‰之间, 不溶物干酪根样品也具有此特点。

δ13C反映的高值聚碳期, 也即碳同位素组成的负向波动, 往往表征着地史中生物的集群绝灭, 但是这种生物“尸积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有机质保存量的增加, 相反, 这种碳酸盐岩的δ13C值大幅度下降表征着地史中氧化强度的增加, 使大量死亡后的生物体内的12C释放至水体中, 使以无机碳形式沉淀的碳酸盐岩值负向波动。地史中海相碳酸盐岩δ13C值出现较大幅度的正向波动, 预示同期形成的地层很可能富含有机质, 沉积层位处于地史上有机生物大量繁盛的时期。岩心观察以及薄片分析鉴定, 都同样见到大民屯静北基岩潜山钻遇的碳酸盐岩地层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包括藻类、碳质等, 同时含有大量的泥质。而含有这些成分的碳酸盐岩无疑是具备生烃的物质基础。这些迹象表明, 中、新元古界灰色、灰白色的白云岩、泥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碳酸盐岩, 尤其是泥质岩类应该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

3 大民屯凹陷元古界原油性质及油源对比

3.1 原油物性特征

大民屯凹陷中、新元古界原油具有高凝固点、高蜡 (含蜡量普遍>20%) 、低沥+胶的特征, 与下覆太古界、沙四段原油性质基本相当, 而沙三段原油与上述各层段原油有一定的差异 (含蜡量除外) 。由于这些原油成藏时埋深较大, 近距离运移应是该层系原油成藏的主要特点, 原油密度 (ρ20℃) 多分布在0.84~0.90之间, 属正常原油这一事实足以说明它们的保存条件较好。

3.2 油源对比

从姥姣鲛烷/n C17与植烷/n C18相关图 (图2) 上可以发现, 大民屯凹陷不同层位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同上覆新生界沙三、沙四段暗色泥岩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前者样品点绝大多数位于图的低值区, 而本层系原油样品点同源岩都表现出这一低值特征, 和沙三段原油同样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中、新元古界原油和本层系源岩之间可能存在成因联系, 这一认识还需要得到其它生标物指标的验证。

从姥植比与成熟度OEP值关系图 (图2) 上可以看出:大民屯凹陷中、新元古界原油和源岩的成熟度较高, 样品点均落在1.1~1.2之间, 与沙三、沙四成熟源岩和沙三成熟油基本相当, 而图中埋深浅于2400m的6块沙河街组生油岩样品成熟度较低, OEP值偏高, 在1.4以上。另外, 图上还反映出相同地区不同层系原油Pr/Ph比值较近似的特点。

大民屯凹陷静北地区油岩碳同位素组成对比图 (图1) 也揭示元古界原油碳同位素值低于古近系原油, 与元古界碳酸盐岩同位素值相当。

4 讨论与结论

前面对安67、86等11口井元古界的碳酸盐岩及碳质板岩进行了有机地化的初步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大民屯凹陷中、新元古界的某些层段有机质类型好, 丰度高, 热演化程度并不过高。所以, 其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 而在安96井中、新元古界中发现的底栖红褐藻也提供了基岩中、新元古界生烃的佐证。该井发现的红褐藻数量大, 生油能力强, 可能是中、新元古界烃源岩中最主要的生烃母质。油源对比结果也表明大民屯凹陷基岩碳酸盐岩与泥质板岩和元古界原油具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是基岩油气藏的油源。

大民屯基岩元古界原油都为高蜡油, 含蜡量大于>20%。有关高分子烃、尤其是原油中的蜡的研究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了。Herberg[1]将源于陆源有机质且C+21链烷烃含量大于5%的原油定义为高蜡油。他认为高蜡油形成于低硫陆相地层。Tegelear (1989) [2]利用模拟试验证实了高蜡油源于陆相高等植物。近年来高蜡油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研究以及海相原油中沉淀蜡的高温气相色谱分析证实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也能提供丰富的蜡[3,4]。中国典型高蜡油盆地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研究表明无定形为主的Ⅰ型干酪根也是形成高蜡油的重要母源。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基岩中、新元古界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 可能是基岩油气藏的油源。

摘要:元古界的生烃能力及其勘探潜力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微体古生物和有机地球化学的分析研究和精细油源对比表明, 大民屯凹陷中上元古界地层有机质丰度为0.10.3%, 氯仿沥青“A”含量高达383321780ppm, 为典型的腐泥型有机质, 热演化程度适中 (Tmax≈440℃450℃) , 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 可能是基岩油藏的重要油源。碳酸盐生油岩样品热模拟结果也显示中、新元古界烃源岩至今仍有较强的生烃能力。

关键词:大民屯凹陷,元古界,生烃,碳酸盐岩,油源对比

参考文献

[1]Herberg H.D., 1968, Significance of high wax oils with respectto genesis of petroleum[J].AAPG Bulletin, v.52:P.736-750

[2]Tegelaar, E.W., R.M.Matthezing, J.B.H.Jansen, B.Horse-field, and J.W.De Leeuw, 1989, Possible origin of n-Alkanes inhigh-wax crude oils[J]:Nature, v.342, P.529-531.

[3]Del Rio J.C., Philip, R.P., 1999, Nature and geochemistry o fhigh weight hydrocarbons (above C40) in oils and solid bitumens[J].Organic Geochemistry, v.18 (4) :P.541-553.

小财政撬起大民生 第2篇

“小财政”撬起“大民生”

——欠发达地区聚策、聚资、聚力破解民生难题之思考

中共陕西省白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近年来,白水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禀赋,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在注重挖潜提效,强势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财政支出的“民生方向”,切实加大投入,取得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得益彰、互促并进的新成果,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实现高位增长。

一、重点突破,民生改善明显

民生工程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重要性、工程量、涵盖面等,决定了工程实施的难度。围绕事关民生的重大和突出问题,县委、县政府每年确定十项重点工程,集中精力,实施突破式推进。三年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占到全县财政总支出的63.7%。

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目标。投资1.19亿元实施的14项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关中百镇建设项目全面竣工,对12条城区重点路段和五条县乡公路进行了全面改造整修,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先后建成客运站18个,候车亭120个,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级交通客运网络全覆盖,城乡资源共享度全面提升。

城乡保障全面加强。围绕“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的基本目标,按照应保尽保、扩面提标的原则,不断加大保障性民生投入。累计投入资金4386万元,全县农村低保受惠群众2.2万人。投入资金5858万元,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疗、城居医保、城乡医疗救助等工程,累计救助城乡特困群众8万余人次,有效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新农合参合率达90.9%。建设经济适用房2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资金525户。实施农民安居工程,有效解决了1426人的住房困难。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基金,确保了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社会大局繁荣稳定。共投入财政资金1.41亿元,实施了中小学危漏校舍改造等民生工程,建立并完善了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生源地助学贷款和“两免一补”制度,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万余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800余人。同时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农村支教工程,增强城乡教育资源融合与对接,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3个乡镇文化站和1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群众文化生活日益活跃。完善信访责任追究制度、领导接访和限期办结制度,有效疏导和化解了一些人民群众上访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狠抓项目,强力助推民生发展。狠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机遇,切实加大项目资金争引力度。结合县上实际,成立了四个招商小分队和三个专业招商部,确定专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常年赴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叩门招商,吸引了大批关系长远发展、关乎县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落户白水。特别是牢牢抓住国家实施4万亿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历史机遇,积极策划包装了一批重大民生项目,争取到了国家的全力支持。同时整合部门项目和民间资本、社会闲散资金向民生领域重点倾斜,有效解决了财政资金不足的难题,牵住了制约民生发展的“牛鼻子”。

(四)强化督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对于每一项工程,县乡领导经常深入一线,开展督查,抓方案制订、任务分解,夯实责任;抓工程进度、资金落实,强势推进;抓突出问题、主要矛盾,及时化解。同时严格实行“四定两保”,即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督查,对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现场办公,协调推动,建立完善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明确工作责任,确保件件实事有人抓、有落实、有实效,确保了项目进展快、成效大、质量高、反响好。

(五)全程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民生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规模大、政策性强,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难事。为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透明、高效,做到依法理财、规范理财、为民理财,县上完善了《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每项工程设立专户,封闭运作,严格审核,专款专用。同时,县财政、

项财政开支,进一步削减公务用车、会议、接待、宣传等经费支出,将更多的财力向民生倾斜和集中,逐步提高民生支出比重。

(三)筑牢产业优先理念,解决民生之“源”。只有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增长才有保障,民生的改善才会有“源头活水”。因此,务必清醒认识到抓经济就是抓民生、抓民生首先抓产业这一治本理念。结合白水实际,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果、煤、酒、建、游五大支柱产业,全力引进项目和资金,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造血功能,做大产业发展和经济民生这块蛋糕。特别是要以苹果精深加工为主导,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以煤炭资源开发为方向,大力发展新型载能工业;以产业园区为平台,积极促进以高新技术支撑的现代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向园区集聚,逐步把它们培育成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四)强化项目助推理念,整合民生之“力”。为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国家决定2年内紧急下拨4万亿元用于扩内需、保增长,这些资金中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民生方向,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强有力资金支撑。同时仅陕西省今年就计划投资400亿元用于民生建设,这也为我们改善民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一定要围绕群众急需解决的难点、重点问题,积极策划、编报一批民生项目,加大项目争引和招商力度,通过“上争、外引、内启”,着力破解资金瓶颈,用项目支撑和助推民生发展。

“黑摩的”背后的大民生 第3篇

无牌、无证的“黑摩的”,显然给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也是城市管理者理直气壮打击的动因。只是,理直气壮之余,是不是也该反思:声势浩大的行政干预为何难以彻底杜绝“黑摩的”?究竟是“禁”得不得力,还是“黑摩的”本身的生命力太顽强?

讨论“黑摩的”为何屡禁不止,不能总是从行政干预方面入手,还应该看一看市场的供求关系。74.1%的受访者坐过“黑摩的”,94%的受访者认为确实方便了出行,这样的数据至少说明了两个基本事实: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有乘坐“黑摩的”的需求;这种需求值还比较高,不应该被随意忽略。

一般而言,民众的需求并不是不可以替代的。只要替代品迅速满足这种需求,经过短时间的矫正和调整,完全可以改变。“黑摩的”也是如此,只要民众的便利诉求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满足,相信大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黑摩的”也未必就能够总是死灰复燃。

民众并非不知道“黑摩的”存在的安全隐患。之所以选择“黑摩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不得已。既然没其他办法可以完全替代,只好在不安全与快速抵达之间,选择后者。

还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几乎每一个“黑摩的”背后,都有一个人或者一家人的生存需求。据有关专家考证,“黑摩的”司机包括农民、下岗工人等,摩的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自谋出路的方式。他们为了生存,在找不到新的替代他们谋生的手段前,自然会躲过打击风头后重操旧业。

大民屯凹陷页岩油储层特征研究 第4篇

大民屯凹陷是辽河坳陷陆上三大凹陷之一, 位于辽河坳陷的北端。随着致密型油藏勘探热度的增加, 以及本区沙四段下部油页岩井区的沈224井在油页岩段投产, 截止今日累计产油1900多吨, 大民屯凹陷的油页岩可以作为有利储层, 形成页岩油藏, 本文详细描述了油页岩储层基本特征。

2 地质背景

大民屯凹陷主要有三条控制凹陷断层, 西边界断层、东边界断层、韩三家—法哈牛断层, 控制了大民屯凹陷沉积。从构造单元上大民屯凹陷整体构造可划分为西侧斜坡带、中央洼陷带和东侧陡坡带3个次一级构造单元[1]。油页岩分布在东胜堡潜山西侧、北侧的静安堡、静北地区, 受控于西边界断层及次一级断层沈280、安福屯西断层和东胜堡断层, 这四条断层控制大民屯凹陷沙四段的沉积, 使凹陷内部进一步沉降, 形成中央洼陷带, 为湖相—浅湖相沉积, 是油页岩发育的场所[2]。

依据沉积旋回、岩性组合特征, 沙四下亚段自上而下又细分为三个层组 (图2) , 上下层为油页岩发育段, 中间为泥质岩夹砂岩、碳酸盐岩段, 具有典型的“三明治”结构特征。

3 页岩油储层特征

3.1 岩石学特征

3.1.1 矿物组成

研究区主要岩性为油页岩、含粉砂油页岩、粉砂岩、碳酸盐质油页岩及泥质云岩五大类岩性, 并且脆性矿物含量依次增加。泥质云岩脆性矿物含量最高, 岩石脆性最好, 在外力作用下越易形成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 形成树状或网状结构缝, 有利于油气的聚集[3]。

本区油页岩Y1和Y3组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约占总量的40%以上, 石英含量次之;Y2组为粉砂岩和泥岩互层, 矿物成分中石英含量平均为25%, 长石含量平均为22% (表1) , 脆性矿物含量高, 有利于形成裂缝, 储集条件好。

3.1.2 岩石脆性

作为油页岩储层, 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很低, 裂缝体系的发育程度对油气的聚集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4], 而岩石脆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本区页岩油储层的矿物含量, 整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石英长石类 (表2、图3、4) , 通过分析, Y1组脆性矿物含量最低, 储层条件最差, Y2和Y3组脆性矿物含量高, 储层条件好。

3.2 储层空间类型

本区油页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可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

3.2.1 孔隙

其中基质孔隙有残余原生孔隙、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微孔隙、黏土矿物伊利石化形成的微裂 (孔) 隙和不稳定矿物 (如长石、方解石) 溶蚀形成的溶蚀孔等 (图5) 。

3.2.2 裂缝

油页岩储层中的裂缝可以划分为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两大类 (图6、7) , 其中宏观裂缝包括构造缝、层理缝与收缩缝;微裂缝包括层间缝、构造裂缝等。宏观裂缝是油页岩重要的储集空间, 但微裂缝也为页岩油的游离富集提供储渗空间。

注:表中数据表示格式为, 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

3.3 油页岩储层物性

本区油页岩储层具有低孔、特低渗的物性特征, 孔隙度分布在1.2~7.8%, 平均孔隙度为5.4%, 渗透率一般小于0.1m D, 属于致密储层。同国内外各盆地页岩储层相比, 本区的油页岩储层同样为有利储层。

4 结论

(1) 沙四下亚段自上而下细分为三个层组, 上下层为油页岩发育段, 中间为泥质岩夹砂岩、碳酸盐岩段, 具有典型的“三明治”结构特征。

(2) 页岩油储层具有特殊的矿物组成。除粘土矿物外, 还含有不等量的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矿物。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含量高, 岩石脆性好, 有利于储层压裂改造, Y1和Y3两组脆性最好。

(3) 页岩油储层属特低渗的致密储层, 具备一定储集能力。孔隙类型多样, 孔径大小为微米纳米级, 包括残余粒间孔隙、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微孔隙、溶蚀孔;裂缝多为微裂缝。

摘要:文章主要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储层物性等方面阐述了页岩油藏的储层基本特征, 综合各因素分析, 认为研究区Y2和Y3两层储层较好, 与国内外页岩型油藏对比具有比较好的储集性能。

关键词:储层特征,页岩油

参考文献

[1]廖兴明, 姚继峰等.辽河坳陷构造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16~43

[2]李金鹏.大民屯凹陷油页岩成因与分布特征研究初探[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34 (1) :156-158

[3]蒋裕强, 董大忠等.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J].天然气工业, 2010, 30 (10) :7-12

大民生 第5篇

大民屯凹陷基岩经历20余年的勘探, 取得了许多重要认识和配套的技术系列, 但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 裂缝型储层评价的难度也逐渐显现。针对这种勘探现状, 需要加强潜山岩性和裂缝的评价及预测技术攻关, 指导低潜山的勘探研究。

1 太古宇储层特征

据钻井资料揭露, 大民屯凹陷的基岩主要由太古宇和元古界组成, 中生界局部残留。太古宇变质岩系地层, 构成最古老的结晶基底;大民屯凹陷基底由老至新, 依次为:太古宇、中、上元古界和中生界、上覆充填了新生界砂、泥岩地层。本次的研究对象为大民屯凹陷中部的太古宇变质岩储层。

1.1 岩石学特征

大民屯凹陷太古宇变质岩系油气储集岩石是由一套区域变质岩、混合岩以及极少量受构造作用改造成的碎裂 (动力) 变质岩组成[1], 岩石类型有黑云母斜长变粒岩、绿帘钠长变粒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混合花岗岩等。

1.2 储集层物性特征

1.2.1 基质孔、渗特征。

太古宇变质岩储层57块样品分析结果表明, 平均微裂缝孔隙度为3.63%, 其中渗透率大于或等于l×10-3µm2者有11块样品, 占分析样品的20%, 余者均小于l×10-3µm2。可以看出变质岩储层基质孔渗几乎都是无效的, 因此, 裂缝是唯一的储集空间。1.2.2裂缝发育特征。裂缝主要有:构造缝、溶蚀缝、砾间缝、风化缝、晶间缝和解理缝。裂缝与其他储集空间联合组合成多种类型的复合储集空间。常见储集空间的组合方式有三种类型:溶洞-裂缝型, 裂缝构成喉道;宏观裂缝型, 大裂缝构成喉道和储集空间;微观裂缝型, 微裂缝构成喉道和储集空间。从岩心观察上分析, 潜山裂缝发育基本有三组。第一组是高角度缝, 在岩心上基本是直立的张裂缝;裂缝面参差不齐, 处于潜山表层的岩心, 这种直立缝被红泥填充很普遍, 直立缝张开宽度一般都较大, 30~50µm;第二组是斜交岩心的剪切缝, 与岩心轴线交角40°~60°, 裂缝面平直, 填充矿物主要是与裂缝同时形成的应力矿物绿泥石, 一般张开宽度很小, 10~30µm;第三组是水平缝。这三组裂缝发育时互相交错、切割。

3 基岩储层评价技术

3.1 测井响应识别岩性技术

依据不同岩石类型其测井响应不同, 且曲线特征明显, 根据补偿中子和岩性曲线分布关系, 参考自然伽马、光电吸收截面系数、自然伽马能谱, 结合岩心、薄片等已知资料, 确立了岩性与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 实现了潜山岩性在测井曲线上的识别。

3.2 不同岩性储集性能评价

基岩油气藏属裂缝油气藏, 裂缝是受内因 (岩性) 和外因 (构造应力) 的控制。裂缝发育程度与岩石中暗色矿物含量多少有关。在同样的构造应力的作用下, 暗色矿物含量少的岩性容易产生裂缝成为储层, 而暗色矿物含量较高的岩性不容易产生裂缝, 不易成为储集岩。

通过选取了大民屯太古宇基岩21口井47块样品进行岩石破裂压力实验。研究表明:内聚力与弹性模量比值反映裂缝发育的潜力, 比值越小, 裂缝发育的可能性越大。通过计算内聚力与弹性模量比值, 确定优势岩性, 建立了大民屯太古宇基岩优势岩性序列。

3.3 裂缝评价及预测方法

裂缝是基岩能否形成油气藏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也是进行储层划分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因而, 必须对裂缝进行研究, 准确地识别裂缝, 划分出裂缝段。

3.3.1 测井评价技术。

测井方法研究裂缝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观显示, 如井周超声成像测井、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根据这些图像可以了解裂缝的位置及产状。另一类是带有裂缝信息的测井参数响应值及其对裂缝的反映, 如双侧向测井 (在裂缝带呈低阻异常、深浅侧向电阻率幅度差大等) , 地层倾角测井 (高电导异常、DCA裂缝发育显示等)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 还有密度、中子、时差曲线的异常以及电磁波传布、全波列阵列声波测井等都对裂缝也有显示。3.3.2利用构造应力分析方法预测裂缝。根据本区的构造特点, 尤其是潜山内幕构造及地层倾角处理成果分析, 推测本区构造裂缝是由两种构造作用所形成, 即元古界向斜的形成及后期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构造裂缝均为前第三纪多次构造运动的产物, 张性缝及剪切缝为主, 岩心上多组裂缝同时发育, 并以高角度缝为主, 在空间上呈网状分布的特点。3.3.3利用测井多属性反演预测裂缝。测井多属性反演是一种基于地震属性的反演方法, 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反演 (主要指波阻抗反演) , 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地震信息 (包括振幅、频率、相位等) , 所以这种反演方法有三点优势:第一剔除了地震子波的干扰, 减小误差;第二可以用来预测多种不同的属性, 包括岩性、电性、含油性等;第三可以提高分辨率, 突破地震资料采样率的限制[5]。在本项目研究中, 针对裂缝预测, 尝试了多种预测方法, 最后确定利用深浅电阻率差 (RT-RS) 反演进行裂缝预测。从预结果可以看出:潜山整体裂缝比较发育;中深层与潜山顶面相比, 不是很发育, 而且裂缝发育带连通性不好。

3.3.4 利用迭前反演预测裂缝。

从偏移距和方位角的交汇图上可以看出, 偏移距小于1800m, 方位角分布较为均匀;而偏移距大于1800m, 方位角分布较窄, 仅在100°~160°之间存在。这就导致必须剔除宽方位数据中的远偏移距部分来满足窄方位数据, 只能选取偏移距0~1800m范围的方位角进行预测。从而使得数据中缺失大量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范围, 对后期属性分析造成一定影响。

基于对叠前地震资料的分析, 结合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 对方位角进行分析, 选取了6个方位角范围, 得到6个方位角数据体, 分别是18°、54°、86°、113°、138°和165°。考虑该数据方位角的分布, 在1800米以上的偏移距, 其方位角主要分布在100°~160°之间, 而在1800m以下的偏移距中, 方位角的分布基本上在各个方位都有, 在0°~180°之间分布比较均匀。

4 结论

4.1 太古宇岩性为黑云母斜长变粒岩、绿帘钠长变粒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混合花岗岩等。

其基质孔渗特性较差, 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通过测井响应特征可有效识别岩性。

4.2 通过岩石破裂压力实验建立了大民屯太

古宇基岩优势岩性序列, 裂缝发育潜力 (即优势岩性)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混合岩、片麻岩。

4.3 利用综合测井识别裂缝与成像测井对比

发现, 在裂缝发育段综合测井解释成果与成像测井基本吻合, 该方法准确性比较高

4.4 大民屯太古宇储层裂缝在纵向的主要发育区有三个深度段:

一是潜山顶面0~50米井段;二是潜山顶面150~250米井段;三是潜山顶面400米左右井段 (主要在东胜堡潜山主体发育) ;在平面上主要发育在断层附近及背斜轴部。

摘要:大民屯凹陷基岩油藏勘探表明, 成藏的主控因素为岩性及裂缝发育程度, 即裂缝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因此, 应用测井、岩石破裂压力实验、测井多属性反演、迭前反演等技术方法对大民屯凹陷太古宇潜山变质岩岩性、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为基岩油藏富集区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提供了依据, 满足了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

关键词:大民屯凹陷,太古宇,测井评价,迭前反演,预测裂缝

参考文献

[1]马玉龙, 牛仲仁.辽河油区勘探与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2]王晓杰, 彭仕宓, 马建英等.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测井综合评价技术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 30 (6) :91-93.

[3]张学汝, 陈和平, 张吉昌等.变质岩储集层构造裂缝研究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

[4]裘亦楠、薛叔浩等.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

大民屯致密储层有效层段优选研究 第6篇

1致密储层特征

1.1岩性特征

采用微量元素方法对古沉积环境分析, 结果显示, 三个层组古环境变化差异较大。Ⅲ组沉积时期, 纵向上古气候、古盐度、氧化还原条件变化交替频繁;Ⅱ组沉积时期, 整体偏于干旱的气候条件, 咸水、氧化环境特征;到了I组沉积时期, 整体趋于淡水、还原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的变化是三组岩性差异的根本原因, Ⅰ组岩性为含粉砂油页岩、含碳酸盐岩油页岩和油页岩, 以含碳酸盐岩油页岩为主;Ⅱ组为泥质云岩、粉砂岩、含碳酸盐油页岩等, 以泥质云岩为主;Ⅲ组为含碳酸盐油页岩、含粉砂油页岩及泥质云岩等, 以含碳酸盐油页岩和泥质云岩互层沉积为主。

1.2物性特征

常规测试孔渗方法结果显示, 孔隙度集中分布在5-8, 根据岩性进行统计, 泥质云岩孔隙度最好, 其次是含碳酸盐油页岩1。针对致密型储层, 常规方法无法有效测定渗透率, 而脉冲法测试渗透率下限达到0.000001m D, 可解决非常规油气藏致密储层岩石渗透率无法测定的问题。脉冲法测试渗透率集中发育在0.01-0.5m D, 整体上Ⅱ组和Ⅲ组储层物性略高。根据岩性进行统计, 泥质云岩物性好, 其次是含碳酸盐油页岩。

1.3脆性特征

本次研究应用岩石力学实验, 更真实获取岩石脆性参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借鉴国内成功开发的吉姆萨尔油田, 杨氏模量高, 泊松比低, 属于脆性好的储层。从岩性来说, 泥质云岩脆性最好。同时, 利用多矿物反演、线性拟合、ECS解释等方法对矿物含量进行评价, Ⅰ组粘土矿物多, 脆性矿物少, 脆性最差, Ⅱ组最好。

1.4储集特征

储集空间宏观上以层理缝、构造缝、溶蚀孔为主。从铸体、扫描电镜观察, 微观储集空间十分发育, 包括粒间孔、微裂缝、溶蚀缝、成岩缝、溶蚀孔及有机质内微孔等。

低温氮气吸附方法获得比表面积和平均孔直径, 其中, 比表面积越大, 说明微孔隙越多, 储集空间越差, 平均孔直径越大, 说明孔径越好。研究区比表面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平均孔直径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都反映Ⅲ组的孔径相对较大。

1.5含油性

泥质云岩、粉砂岩及碳酸盐质油页岩等致密储层中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 粘土矿物含量相对较低, 岩石脆性强, 在外力作用下易形成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 形成树状或网状结构缝, 有利于油气的聚集。

三个层组岩性组合差异, 储集空间各不同, 导致含油性差异大。研究中通过脆性矿物含量和激光共聚焦实验方法, 证明Ⅲ组含油性最好。

2有效层段优选

结合地质特征及储层特征研究, 确定垂向上Ⅲ组为有利层段2, 平面上泥质云岩发育区为有利区带, 并重点对Ⅲ组进行裂缝预测, 最后得到Ⅲ组优势岩性平面分布图, 确定有利区带 (图1) 。

3结语

(1) 对沉积环境、储集空间、储层脆性和含油性等特征进行评价, 提出沉积环境的变化是三组岩性差异的根本原因, 岩性是控制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的油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 指出研究区优势岩性为泥质云岩, Ⅲ组最好。

(2) 以Ⅲ组为目的层段, 以泥质云岩为主要岩性, 结合裂缝预测结果, 进行有效层段优选, 提出多口老井重新试油建议, 并部署两口水平井。目前, 两口水平井已按照设计轨迹完钻, 正进行试油, 安95、沈224、胜14井压裂后获工业油流。

参考文献

[1]姜文斌、陈永进等.页岩气成藏特征研究[J].复杂油气藏, 2011, 4 (3) :1-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大民生】相关文章:

地方台民生新闻应如何“本地化”中见“大民生”09-14

上一篇:碎石桩法处理地基下一篇:中国式英语教学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