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2024-08-03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精选12篇)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第1篇

一、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新课标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在学习中历来备受关注。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1. 以乐激趣。

作文教学中老师所要做的, 就是努力把作文变成一种没有精神负担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文不只是为了考试, 更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内在表达的欲望、表现的需要, 是为了自我感情的抒发, 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写的乐趣。

2. 以美激趣。

古往今来的优秀文学作品, 都是作文的最好范例, 它融合着语言美、形象美、人物美、生活美、情感美等方面。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其中的美, 也是激发作文兴趣的良好途径之一。

3. 以情激趣。

名篇佳作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和真情。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 并在作文实践中学习, 惯于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有利于形成学生对作文的持久兴趣。

4. 以成功激趣。

创造成功的机会, 用成功的喜悦来培养兴趣。有经验的老师都懂得让学生获得一次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的说教。满足学生成功的渴望, 最简单的其实只是一句称赞。对一次书面整洁的作文、一句精彩语言的称赞, 都可以引发学生对作文更多的兴趣。

5. 以新激趣。

从生活化作文学习的角度讲, 创新不只局限于学生学习本身。社会上、生活中, 甚至可以说世界上一切的创新成果都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 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焦点话题, 如“克隆技术”、“网络技术”等内容引入课堂, 就可以既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又可以促使他们开阔视野, 启发思维, 激发创造力, 同时积累写作的素材。

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 即从视觉上摄取信息。与一般的知觉相比,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高级知觉形式。它具有更强的能动性。观察是人们摄取信息最为主要的方式。有吸收才能有输出,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第一步。观察是学生作文的开始, 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始, 甚至可以说就是他们现实生活的开始。观察是理解、体验、感悟的基础, 观察是向外的, 是对外部世界事物、现象的摄入。理解、体验、感悟都是向内的, 它是以摄入的材料为基础的更深的感受。没有观察所得的材料, 理解、体验、感悟都无从谈起。观察也是想象的基础。敏锐的观察力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直接观察, 即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对自然界的景致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 力求获得细微而深刻的感受, 形成对于事物独特的印象。二是间接观察, 即主要指通过阅读, 获得事物的印象, 同时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读书也就是观察生活, 认识社会”。书中的内容本身, 也是关于如何观察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其角度、方法、意义等都可以学习和借鉴, 为我所用。

三、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在人的智力中不可或缺。想象是智慧之光, 创造之泉。联想是想象的初级形态。在作文中, 它使得主体能够把观察所得的事物, 同其它的生活印象加以联系, 同原有的经验相照应, 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认识事物。想象是一切人类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对作文更是这样。丰富的想象力是作文写作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它与作文活动的实践过程紧密相联。而对处在智力发展高峰期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潜质。鲁迅先生曾对孩子的想象力予以赞赏:“孩子是可以敬服的, 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世界, 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 想到花卉的用处, 想到昆虫的语言, 他想飞上天空, 他想潜入蚁穴……”作文教学要做到正确引导, 教师不能因成规和考试的需要而压抑和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当然, 也必须使学生认识到想象依旧来自于现实生活。因而对小学生进行想象力培养, 教师要从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做起, 同时要注意学习借鉴文学作品的形象产生过程, 用以启发学生。

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习惯是个性心理中的个性意识倾向性。习惯的作用不可忽视, 良好的习惯必须养成。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小学生两方面习惯的培养。一方面是自觉的训练习惯。自觉的训练就是自动的、不必靠老师催促完成的作文训练。自觉的训练主要有三种形式:一要惯于写观察笔记。学好作文必须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但光观察是不够的, 要有所获, 还必须写观察笔记, 及时地记录下来, 以备写作文时选用。二要作读书笔记, 力求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可以有多种形式:提要式、摘录式、心得式等, 可以交叉使用。三要勤奋练笔。如坚持写日记或者周记, 自拟题目训练, 尝试征文、投稿等。这些都是实践方面的好习惯。

另一方面是自觉培养相关能力的习惯。作文的相关能力可以说涵盖了所有的语文能力和生活能力。重点有以下几种:一是要养成使用工具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作文的目的之一, 要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词语, 增加词汇量的积累, 理解新词的意思, 都要借助于字典、词典。要掌握某类相关知识的确切数据, 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就要学会查阅文章、书报, 乃至网络中的相关信息。有了广泛的资料积累, 才能有充实的作文内容。二是要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观察的重要性, 如前所述, 它是作文写作的基本功。三是要养成广读博览的阅读习惯。阅读是间接经验最主要的获得方式。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做到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 古今中外, 名篇巨著, 多多益善。四是要养成精心修改文章的好习惯。新课标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 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认真修改的习惯也是对文字、对思想负责的体现。学生在作文时必须养成精心修改的好习惯。

总之, 在今后的小学作文教学中, 语文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写作, 写出佳作。

参考文献

[1]陶保平.小学语文教育新视野[M].华东师范出版社, 2003.

[2]朱作仁, 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严杰.写作心理学[M].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1.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论文 第2篇

对于多数中西部贫困地区来说,小学的语文教学仅限于对于一些汉字的识别教学,很多孩子是没有接触过写作教学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师资力量的缺乏,很多地区一个老师是身兼数职,在语文教学上不会侧重于作文教学,多数情况下就教孩子们读书认字;另一方面,老师极度缺乏专业性,更不可能给学生带来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程。对于城市中的孩子来说,教学条件上的优越性,使得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不少的作文教学课程,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孩子们的作文呈现千篇 一律的状态,很少出现有创新思维的作品,从而使得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陷入困难之中。首先,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还要学会运用最基本的一些标点符号。这些都在要求作文教师用一种高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始独立表达一些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开始独立认识世界。其次,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想象力,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善于发挥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有想象力的作品,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事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并学会评价自己作文中所描绘的事件,学会培养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无形中给予负责教学活动的老师带来了压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养成,需要他们花费过多的精力。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作文教学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早就是其中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作业。为了写好作文,教师都在探索着新的方法,尽管付出了太多,但目前成效都不算好。通过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兴趣影响写作水平

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写作文实在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或纯粹是为了完成一项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考试或完成作业而逼着自己去写作,可谓对写作是毫无兴趣可言的。加上现在农村留守孩子日渐增多,致使学生在家的作业都少有人督促,试问又何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二)阅读量低下,日积月累不到位

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书店或农家书屋几乎为零。加上孩子外出机会较少,在阅读和见识上都不及城里孩子。这些情况使得孩子的写作能力畏缩不前。

(三)重课堂,轻课外

现在的情况就是除了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作文外,课外练笔太少,生活中根本不愿意主动去接触,并且大部分学生较少拥有课外书籍,加上课外实践互动也少,这种封闭式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纯属东拼西凑来的,套话空话连篇,显得苍白无力、毫无生趣而言。

二、农村习作教学的措施

(一)观察农村的景和物

农村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美丽而清静的农村,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绿水青山、花草树木、小桥流水、牛羊鸡犬、山珍野味……这一切无不烙上了乡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都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尽的写作素材,也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二)体验并留心农村的人和事

体验农村生活就是在积累农村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实际农村生活经验或经验不丰富,写出来的东西常常不实,甚至言之无物。农村小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下河摸鱼、上山砍柴、在草地上打滚等等,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锄草种菜、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同时也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稻谷,指导学生观察秋收冬藏的具体时间和过程,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那纯朴而又热情的农村人,也是我们应特别留意的写作对象,因为我们往往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平凡而伟大的一面。

(三)拥有好素材,模仿佳作

当拥有丰富的素材后,就要大胆鼓励学生去仿写类似的作文,同时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只要日积月累,就会事半功倍。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模仿课文写法,练习作文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那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引导学生阅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基本环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受到教育。如,我在自己的班上每天早上带学生朗读课文中优美的课文或平时让学生积累优美词句,还有课外书籍。让学生坚持天天读书,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同时,我还在班上办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和大家共同分享。鼓励大家中午或下午到学校阅览室看书,并把好词佳句积累起来记在积累本上。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让学生多读书,脑子里才有东西涌出来写作。

3.模仿一切可利用的优秀习作

可以从网上、报纸杂志或其他学生的优秀习作中选择佳作,让学生模仿,这样既可以让作文成绩一般的学生学有榜样,提高自信心,也可以让作文成绩好的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更上一层楼。事前教师先让班上作文写得较好的几个学生先写,老师再从中选出一篇较好的作文让大家仿写,这样既激励了被仿写学生的积极性,又让仿写的学生有参照物。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

农村的美可以说是地肥水美无污染,全天然的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农村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还要认识到只有“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同时又要在方法上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发现,如何欣赏,如何积累,如何表达。农村作文教学要紧密地结合农村生活,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这是解决农村学生作文无从下手的根本所在。

5.鼓励学生写农村特色日记

日记是一种写作基本练习,魏书生老师管日记叫道德长跑,实际它也就是一种写作准备。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日记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出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集体活动,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另外,农村生活中的人物拉家常、串门、风俗习惯、乡村美景等都是日记的内容。这样,一篇篇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日记便跃然纸上。

另外,还要注重作文的评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待学生的文章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亮点,把写得好的句子画出来评一评。

总之,农村作文教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新的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认真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开阔学生的素材视野,调动写作兴趣,最终提高写作水平。诚然,我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看法,还仅仅是进行初步的探究。今后,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彭敏辉.写作能力培养方案[M].远方出版社出版,2006.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第4篇

一、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习兴趣影响写作水平

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发现, 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写作文实在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或纯粹是为了完成一项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考试或完成作业而逼着自己去写作, 可谓对写作是毫无兴趣可言的。加上现在农村留守孩子日渐增多, 致使学生在家的作业都少有人督促, 试问又何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二) 阅读量低下, 日积月累不到位

农村, 尤其是偏远山区, 书店或农家书屋几乎为零。加上孩子外出机会较少, 在阅读和见识上都不及城里孩子。这些情况使得孩子的写作能力畏缩不前。

(三) 重课堂, 轻课外

现在的情况就是除了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作文外, 课外练笔太少, 生活中根本不愿意主动去接触, 并且大部分学生较少拥有课外书籍, 加上课外实践互动也少, 这种封闭式训练, 导致小学生作文纯属东拼西凑来的, 套话空话连篇, 显得苍白无力、毫无生趣而言。

二、农村习作教学的措施

(一) 观察农村的景和物

农村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美丽而清静的农村, 频繁地接触大自然, 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绿水青山、花草树木、小桥流水、牛羊鸡犬、山珍野味……这一切无不烙上了乡村的印记, 又无不给孩子以美的熏陶, 只要认真观察, 这些都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尽的写作素材, 也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二) 体验并留心农村的人和事

体验农村生活就是在积累农村生活经验, 如果没有实际农村生活经验或经验不丰富, 写出来的东西常常不实, 甚至言之无物。农村小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 下河摸鱼、上山砍柴、在草地上打滚等等, 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锄草种菜、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同时也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 在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 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稻谷, 指导学生观察秋收冬藏的具体时间和过程, 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那纯朴而又热情的农村人, 也是我们应特别留意的写作对象, 因为我们往往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平凡而伟大的一面。

(三) 拥有好素材, 模仿佳作

当拥有丰富的素材后, 就要大胆鼓励学生去仿写类似的作文, 同时教师加以指导, 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只要日积月累, 就会事半功倍。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模仿课文写法, 练习作文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 那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 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引导学生阅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基本环节。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 受到教育。如, 我在自己的班上每天早上带学生朗读课文中优美的课文或平时让学生积累优美词句, 还有课外书籍。让学生坚持天天读书, 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同时, 我还在班上办图书角, 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和大家共同分享。鼓励大家中午或下午到学校阅览室看书, 并把好词佳句积累起来记在积累本上。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只有让学生多读书, 脑子里才有东西涌出来写作。

3.模仿一切可利用的优秀习作

可以从网上、报纸杂志或其他学生的优秀习作中选择佳作, 让学生模仿, 这样既可以让作文成绩一般的学生学有榜样, 提高自信心, 也可以让作文成绩好的学生增强创新意识, 更上一层楼。事前教师先让班上作文写得较好的几个学生先写, 老师再从中选出一篇较好的作文让大家仿写, 这样既激励了被仿写学生的积极性, 又让仿写的学生有参照物。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

农村的美可以说是地肥水美无污染, 全天然的美,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农村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还要认识到只有“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同时又要在方法上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 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如何发现, 如何欣赏, 如何积累, 如何表达。农村作文教学要紧密地结合农村生活, 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这是解决农村学生作文无从下手的根本所在。

5.鼓励学生写农村特色日记

日记是一种写作基本练习, 魏书生老师管日记叫道德长跑, 实际它也就是一种写作准备。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途径。日记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也能够写出真实的事情。比如, 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 搞完一次集体活动, 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另外, 农村生活中的人物拉家常、串门、风俗习惯、乡村美景等都是日记的内容。这样, 一篇篇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日记便跃然纸上。

另外, 还要注重作文的评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 要多鼓励, 多指出优点。”作文评价得当, 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 因而对待学生的文章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亮点, 把写得好的句子画出来评一评。

总之, 农村作文教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教师必须在新的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 在探索中认真实践, 不断总结经验, 开阔学生的素材视野, 调动写作兴趣, 最终提高写作水平。诚然, 我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还仅仅是进行初步的探究。今后, 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不断进步。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 有相当数量的小学生害怕写作文。在教师看来, 农村小学生虽然没有城里小学生那样丰富的见闻和相对广泛的阅读, 但他们有独特的生活体验, 也饱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今, 农村作文教学还可以依据新课标理念, 立足于农村,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让小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 多留心自己所生活的那片土地, 多观察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景、物等, 随时随地积累身边的写作素材, 以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微探的论文 第5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落实这些精神呢?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细致地观察,兴趣来自生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最难的一关就是“内容关”他们不会选材,个别同学作文时甚至感到无内容可写,于是我便从观察入手,丰富学生的知识,我是这样做的:

1.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我注意把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学会观察的方法,在课余时间他们便能够自觉地观察。例如在教学第五册《石榴》时,我拿来石榴的挂图给学生看,让他们说出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注意石榴成熟的过程中,石榴皮颜色的变化,以及石榴成熟时,惹人喜爱的样子。记得一个学生看了挂图后说:“老师,我家有一棵石榴树,成熟了的石榴比这还要惹人喜爱。”我随即说道:“你说的很对,那么,挂图中的石榴跟实际中的石榴有什么不一样吗?请同学们回去好好仔细观察。本周的作文我们就以《石榴》为题写。”这样学生从内心产生了一种急于观察的迫切感。采用了这种方法后学生由以前的老师要他们观察变成了自觉地去观察,每人都写了大量的观察日记,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2.引导学生定向观察。面对博大的大自然和周围变化着的事物,作为小学生,观察时往往无从入手。我注重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在观察时做到观察对象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静到动,最后发展到由单体到群体。

3.引导学生机遇观察。为了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就要做到随时随地观察,搜集材料。但瞬息万变的社会不一定引起学生的注意,我就引导他们机遇观察。去年冬天的一天,我在教学第十一册《第一场雪》时,正值天下大雪,我便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野外去领略美丽的雪景,他们置身于这白玉般的环境中,兴奋异常。我让他们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由一片雪花到一堆雪。这样他们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我当时让身边的同学说说他看到的景物,他颇有感触地说道:“远望披上了银装的树木,只见枝条有的像梨花、有的像珊瑚,形态万千,分外美丽。大自然创造了这样的美景,我真想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还有许多学生纷纷述说。回到教室,我让学生及时地把刚才观察的描写下来,收效甚大。这一系列的观察,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每个学生积累了厚厚的一本观察材料,写作时再也不是“无米下锅”了。

二、引导阅读欣赏,诱导练笔生辉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基本环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就是说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如:我在进行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时,我每天早上都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或课外书籍,让学生在边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我还在班上办了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们共享。中午或下午鼓励学生们到图书室看书,把好词佳句记在本子上。只有逐渐地使学生真正养成广泛、认真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写。正如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写作中,我还紧密结合课文,要求学生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修辞手法等恰当的贯穿在作文中。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久而久之,让每个学生逐渐养成了勤于练笔的好习惯。

三、注重作文评价,培养自批自改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改,有助于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条理性和规律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不断的练写,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又对他们进行了自批自改能力的培养。开始阶段,注重于教师的教和扶,所谓“教”,即针对每个学生的写作实际,指出其文章的不足。对于那些水平差的学生,先从遣词造句、标点符号改起,继而发展到布局谋篇是否恰当、合理。所谓“扶”,即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文章的不足。这类练习最多的是片断描写和每天写日记。渐渐地,他们有了一定的批改能力,我就试着放,让他们自批自改一些简单的文章,学生对这种方法极其感兴趣,对自己的每一篇文章的优缺点,也很清楚,同时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他们的写作欲愈来愈强,可谓受益匪浅。

四、鼓励学生创新,写出个性飞扬

对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第6篇

关键词: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修改习惯,创新能力,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33-0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呈现出繁荣景象,开放式作文、创新作文、“原生态”作文、新概念作文应运而生,但在教学实践中,反观学生的作文,我们却仍能发现不尽人意的现象:如内容空洞,语言成人化,没有真情实感,无个性,知识面狭窄,忽视修改等,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尚有差距。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

一、激活写的兴趣

我发现学生最难的一关就是“内容关”,他们不会选材,个别同学作文时甚至感到无话可写,于是我便从激趣入手,让他们有下锅的“米”。

1、语交际都来说

口语交际课是为习作服务的,不但要上,而且要上活。以话题为核心,给学生话语权,组内说、人人说,让学生说自己的话,表自己的心,激活内心的表达欲,使学生先过习作口语表达关。

2、利用活动增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注重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学生最喜欢的故事、表演、游戏等活动引入作文教学,变枯燥乏味的技法传授为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体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愉快中领悟。有一次,我把“贴鼻子”这个学生平时爱玩的简单游戏搬进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在玩中体验,边玩边写,思维活跃,写作激情大增。

3、兴趣来自生活

要让学生走入生活,学会观察,提升写作兴趣。面对博大的大自然和周围变化着的事物,作为小学生,观察时往往无从入手。我注重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在观察时做到观察对象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静到动,最后发展到由单体到群体。为了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还要做到随时随地观察,搜集材料。有时瞬息万变的社会不一定引起学生的注意,我就引导他们进行机遇观察。写校园景物为题的习作可谓老生常谈了,很难有新意,我就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去观察球松、嫩柳、草坪造型、学生活动场面等等,回到教室,让学生及时地把刚才观察的描写下来,收效甚大,一名同学的习作被选入学校文集《成长的脚印》中。

二、训练写的能力

1、以阅读为基

写作的底蕴来自阅读。在教学中,首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就是说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如我校每天早上都安排学生朗读课文或课外书籍的晨读时间,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我校还广泛开展“书香班级建设活动”,我在班级办了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们共享,把好词佳句记在本子上。只有逐渐地使学生真正养成广泛、认真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写。正如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以练笔为法

在写作中,要紧密结合课文,要求学生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修辞手法等恰当的贯穿在作文中。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久而久之,让每个学生逐渐养成了勤于练笔的好习惯。在作为指导中,要深化理解教材中习作的训练目标,精于指导设计,摒弃传统的呆板的说教式指导方式,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写出独特体验,彰显个性化表达,写学生话,表学生意。 除此之外,让学生写生活见闻、写读书笔记、设计手抄报、参加作文投稿、参加征文比赛,扩大习作的视野。

3、以积累为源

习作是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积累。要逐步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从摘抄几个词语、一个好句、几个佳段、若干篇美文,到写读书笔记、汇编自己的拿手作品,再到建立自己的博客,甚至自己想创作的一本书。让写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一种表达的需要。

三、培养改的习惯

注重作文评价,培养自批自改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改,有助于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条理性和规律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不断的练写,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自批自改能力的培养。开始阶段,应注重于教师的教和扶,所谓“教”,即针对每个学生的写作实际,指出其文章的不足。对于那些水平差的学生,先从遣词造句、标点符号改起,继而发展到布局谋篇是否恰当、合理。所谓“扶”,即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文章的不足。这类练习最多的是片断描写和每天写日记。渐渐地,他们有了一定的批改能力,就试着放,让他们自批自改一些简单的文章,学生对这种方法极其感兴趣,对自己的每一篇文章的优缺点,也很清楚,同时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他们的写作欲愈来愈强,可谓受益匪浅。

四、鼓励创的精神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及策略

在新课标要求下,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属于教学难点,但同时又属于教学重点。为了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教学。本文根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探讨相应策略。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 教学观念落后,导致教学质量较低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都是一种严厉、严肃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之上,通常会让学生感到很大的压力,对教师产生一种惧怕心理。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只能教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过于枯燥、无味。而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遇到枯燥无味的作文课程时,通常不会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2]。

2. 教学方式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中,教师大多都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在教授语文作文知识时,通常只会按照课标要求完成教授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受速度。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仍需要继续改革,要加大对新型教学观念的宣传,让更多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堂可以接受到新课标下的教育观念与方式。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具体策略

1. 采用情景式教学方式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有了很大改变,其中情景式教学模式属于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当教师在教授语文作文知识时,为了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得更加透彻,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地感受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学会看图写话》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课程知识,可以安排学生自己画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自行描述自己所画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3]。

2.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在新课标下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进行教学。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教师仅仅只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会降低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进而无法培养出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企鹅的自述》一课中,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关于企鹅的视频、图片资料,采用动画片或者漫画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在通过多媒体技术授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所看、所想记录下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教学

在新课标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合作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合作学习的思想。例如,教师在教授《端午节的来历》一课时,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书籍查阅、询问家长等方式获取一定资料,尽可能多的地了解有关于端午节的知识。上课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将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享,通过沟通与交流获取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所得资料,将其所了解到的关于端午的来历描述出来,进行写作练习。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是一种优质的教学方法[4]。

4. 采用课堂小游戏的模式进行学习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而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刻板、严肃的课堂气氛不仅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天性,降低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新课标下,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堂小游戏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肚子再也不疼了》一课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出讲卫生会减少肚子疼的可能性,保持身体健康。当学生能够切身地体会到讲卫生的重要性时,再让学生进行写作,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避免学生出现无话可写的状况。

新课标下,我国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程仍然有待进一步改革。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过深,改革需要一段过渡期。在这段过渡时间里,教师首先应当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还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当教师采用动画片或者小漫画的形式来辅助教学时,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高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孙荣欣.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3(11):40.

[2]刘申.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237.

[3]艾晓丽.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126.

新课标下小学拼音教学分析 第8篇

一、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拼音是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因为拼音字母都比较抽象又枯燥无味, 尤其我所在的学校地处我国华北农村, 经济和文化都比较滞后, 属于晋语方言区, 这些情况严重地影响到了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的教学, 给老师的教学增加了许多负担。身为施教者, 我们教师要扬教材之长, 创设学生喜欢的学习意境, 让学生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门槛——汉语拼音。

二、解决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该如何才能教好汉语拼音, 使学生学得轻松, 教师教得愉快呢?如何搞好小学生的汉语拼音教学, 我的体会如下:

(一) 课堂教学学习形式生动化, 形象化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 在小学生的智力开发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以往教学经验, 小学低年级的优点是儿童擅长形象思维, 创新思维;缺点是在课堂上比较好动, 时常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所以要抓住这仅有的时间进行因材施教。

1.借助儿歌教学。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 但特别爱听童谣、儿歌, 并且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 喜欢在直观中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 诱使他们积极加入到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中学习d t n l时, 运用肢体的摆动引导学生“踢踢左脚d d d, 踢踢右脚t t t, 摔摔左手n n n, 摔摔右手l l l。例如在学习αi时, 我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好朋友, 挨着坐, α在前, i在后, 好朋友挨在一起大叫αiαiαi, 兴高采烈的上学来。在拼音教学过程中, 可以借助学生喜爱的卡通图案与αi相联系做成课件, 运用所学的动画制作, 将两个古板的字母更形象化地展示出来, 在读到“挨”时让同桌之间前后挨着打个招呼, 这样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增加同学之间的友情, 最后运用儿歌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借助游戏教学。

将游戏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到拼音教学设计当中, 为低年级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孩子在充分表现自己的同时学会更多的知识。最后将获得名次的学生要做到得到及时的表扬, 不能够将表扬拖延很长时间, 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在游戏中收获的喜悦。

例如, 在教学“ɑo e”时, 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教学条件, 设计一个“唱歌”的游戏, 两名学生边表演边唱歌:“ɑɑɑ, 我是小ɑ你是谁呢?”“o o o, 你是小ɑ, 我是小o”。另一位同学接着唱“我不是小ɑ, 也不是小o, 我是小e”。通过这种歌唱的游戏, 学生经过反复练习, 加深了记忆。还有很多的游戏, 摘星星、摘水果、开火车、开汽车和跳圈圈等用儿歌猜音节、声母、韵母等等的游戏, 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生动活泼氛围中, 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 思维活跃, 想象力丰富, 情绪高涨, 从而也在游戏中掌握了拼音, 运用了拼音。总之, 游戏教学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转变成一件低年级学生喜欢做的事情, 最主要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使低年级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和思索, 轻轻松松地记忆, 营造一个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

3. 借助故事教学。低年级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和有趣的东西。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 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 创造一个愉快的氛围, 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ɑ”的四个声调时, 就可以将下面的故事引入。老师说:“这个故事是一位阿 (ā) 姨讲的。”出现ɑ的一声。从前小兔、小猫、小狗三个小伙伴讨论世上什么东西最美味, 小兔抢着先说青菜最美味, 小猫奇怪地问:“啊 (á) , 青菜美味吗?”接着出现ɑ的二声。小狗听了也说不对, 说只有骨头最美味。他们于是吵了起来, 谁也不服谁, 就去找小鹿说理。小鹿听了以后, 说:“啊 (ǎ) , 你们各自都有道理。”出现ɑ的三声。最后小兔、小猫、小狗明白了, 一块说:“啊 (à) , 还是小鹿说得对。”出现ɑ的四声。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学生学会了四个声调的读法。

4.借助动画教学。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电视中的动画情有独钟, 在教学中利用现有的网络工具 (如会声会影) 与动画片进行组合, 让孩子在认真入迷动画片的时候学会更多知识, 充分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但是这种教学的缺点在于学生热衷于动画中的形势, 而无暇顾及动画中的内容, 将动画片教学放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进行教学, 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中将大家耳熟能详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中的各种形象制作成课件, 这样可使学生在欣赏可爱的动画角色的同时, 对字母进行对比记忆。这些生动有趣的动画融入课堂的氛围, 既可以让一年级学生掌握拼写规则又学会了读音声要领。

(二) 巩固复习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H.Ebbinghaus) 遗忘曲线, 根据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 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 从而提升小学生记忆能力。运用以上所提及的教学方法和多次巩固复习,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制订出一套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案。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第9篇

1.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 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 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 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 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 一路介绍下来, 只是生硬地肢解作品。 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 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 实际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 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 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 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 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 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2.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学习兴趣很重要, 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思想动力和关键所在。 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过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过浅容易导致学生浮躁。 因此, 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 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 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 我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二年级时, 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读通一句话, 而且要准确, 有一定的感情, 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 甚至一篇课文。 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正是这样一步一步的, 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 久而久之, 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 以致正确理解全篇课文内容。

3.积极评估, 鼓励创新

亚里士多德说:“闲暇出智慧。 ”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 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 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语文课堂才会富于情趣, 学生才会对语文有兴趣, 才有可能培养创造力。 学生要体验成就感, 就希望自己的表现获得认可。 为此,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语文教师要注意对有创新性的作品及时地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评价, 对有创新发展潜力的学生给予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多给予肯定, 多给予赞扬, 使学生处在极大的喜悦与满足的氛围中,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信心,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课本要求的阅读教学任务, 而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阅读效果的关键, 在阅读过程中要专心致志、勤于思考, 并且笔不离手, 随时画出或者摘抄优美的句子或者在自己有疑问、有感触的地方作批注等, 这些都是一些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 这样的习惯对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当中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更多的书籍, 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都是有益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内, 但利在学生的长远发展, 是教师真正教书育人的体现。

5.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要使学生学好一篇课文, 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只有对文章的内容真正理解了, 才能有自己的认识。 当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后,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 说出读后的感受。 当学生把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时, 就真正学会了这篇文章。

6.巧用多媒体, 突破阅读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存在难点, 是因为学生对教材中的某些文字、内容, 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 缺少进行抽象思维的中间媒介。 如果把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技术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 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那么不但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的总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开始分析, 探讨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甚至是综合素养, 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 是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过程, 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作者根据教学经验阐述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会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 2014, 10:186-187.

[2]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 2014, 26:24.

[3]徐友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新课程研究 (上旬刊) , 2012, 05:89-90.

论新课标下的小学课堂教学 第10篇

2.创设情境, 体现以人为本。新课程一再强调,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 是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学生在学习中有许多积极的心理需求, 如自尊、兴趣、民主、荣誉、成功等, 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 教师要通过设置情境, 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求知兴趣。如在教学《长城》一文时, 教师应播放《长城》这首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起内在的兴奋。教师由情境引出学习课题, 把学生的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 将学生的参与欲望转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如教学“行程问题”时, 先质疑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引起学生兴趣, 调动兴奋点, 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在课堂练习矫正时,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渴求表现自我, 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让学生讲解练习, 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 使思维得到深化。

二、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要处理好教学活动中“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不要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 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往长期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恭顺, 自然也就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小学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也是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 最主要的还是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尽可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使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并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 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彩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

三、改变学习方式,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 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 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 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 死记硬背书本知识, 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 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 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要转变这种学习方式,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和创造的过程;要转变这种学习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及表达, 让学生走向“会学”、“乐学”的独立、自主学习境地。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中心, 教学中的任何活动, 教师所作的任何努力, 根本上都是为了使学生能自主学习, 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课堂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战场, 也是学生实践的主要阵地。因此, 课堂教学必须渗透学法指导, 训练学生的学习技能、技巧, 培养学生能力。要让学生经历“感知———领悟———理解———消化———升华——掌握”的过程, 学生对学法的掌握也必须经过从“学会———会学”的转变过程。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教学, 示范学习方法。如怎样对文章进行理解, 如何挖掘重难点词句的含义, 弄懂句意, 了解段意, 知道篇意, 教师要多渠道展示学法, 在教学中贯穿学法, 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中, 教学之前首先应该导学, 提出本课的学习方法:读——想———议———尝, 培养学生在认知的同时领悟学法。

四、课堂教学中贯穿导志、导趣、导思和导创

1. 导志。

每个人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要有所作为, 重要的是须确立高尚的志向。而这对于小学生, 不是用简单的概念所能传授的, 而是需要老师自身的言行、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标准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让学生感受人的价值, 不光看一个人是否成功, 主要看他是否奋斗,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要培养他们的受挫折能力。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结合实际, 结合生活, 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 培养健全的人格。

2. 导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 没有兴趣, 就没有求知欲。因此, 老师在教学中, 要充满激情, 对学生要充满关爱, 多鼓励, 少批评, 以赏识去促成学生长久的兴趣,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学而不厌, 乐此不疲”。为使学生乐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体现直观性, 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把事物内部的规律化外。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进行实地考察和测量, 让学生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 感受到学习其乐无穷, 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3. 导思和导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理念, 也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基于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 我们要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4个方面创新教育策略。要创设思维多样性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 同一道题可用多种方法解决, 同一种现象也有多种可能的答案。传承固然重要, 但只是学习的一面。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扩大对学生自学活动的指导, 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 要注意启迪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课堂教学创新, 旨在改变教师观念、发展学生个性和改革教学方式, 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 体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从而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五、倡导“五活、三让、五优先”

1.“五活”。

即活式、活泼、活跃、活力、活意。课堂上注意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和协调, 让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 注意培养学生乐观的情趣和正确的志向, 引导他们求知的冲动, 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并通过设置悬念, 让学生想象、创造。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一课中, 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的组合过程, 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加上配音和图画, 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明白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为使学生把知识学活, 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 在出示每个图形时, 先让学生感知、想象这个图形, 然后再层层推进, 激起学习高潮。

2.“三让”。

即让学生独立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发现问题、质疑问题, 让学生标新立异,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脑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能力, 通过自我探究, 发现问题, 质疑问题, 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 提出自我看法, 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 由旧知引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观察、操作:把这个长方形改变成平行四边形后, 面积是否相等?通过学生剪贴、讨论, 发现问题, 产生求知欲,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质疑精神。

3.“五优先”。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探析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对策

当前我国教育不断改革,从小学到大学,各种教学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小学教育改革模式中,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一.采用先导式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不是对课文的生搬硬套,而是以更具有创造性、一致性和活跃性的教学模式,以日常交流和表达作为学习平台,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制定科学的、有逻辑可循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好的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对自己生活情感的观察和感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多看、多想、多思考、多领悟,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不再局限于一本语文书构成的框架中,让学生看到大自然,体会到:“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流水,源泉丰盛不枯竭,流水自然流不停”的感悟。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我为主体,从实际的生活出发,感知一项事物,可以是一座山、一棵树、一朵花。可以是一个人、一副画,也可全凭自己想象,描绘自己脑海里的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让他们自己身临其境,体验自己就是一座山、一棵树的感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会得到提升,让他们将自己心中所有真实想法充分表达出来,朝着多元化和自由化的方向成长,开阔视野,体验大自然最真实的感受。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故事,或者改编一篇自己看过的童话,将里面的人物现场复制出来,加上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表达出人物的动作和形态,在无形中学习到语文。或让他们和同学之间进行比赛,在风筝比赛中学习《放风筝》,在跑步比赛中学习《和时间赛跑》,也可以把语文书中的课文,放在眼前细细观赏,在春雨绵绵的屋檐下学习《春雨》,在百花绽放的花丛中学习《菊花比美》。

二.组织学生课外教学

写作的动力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只有真实的感受生活,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课外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无形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爱上写作,爱上学语文。比如在学习《山雨》的时候,带着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文字活灵活现的浮现在眼前,让学生感受山雨的声音、山雨的颜色、山雨的余韵,感觉作者对这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他们会跟随作者的文字爱上大自然,他们自己笔中也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对大自然的喜爱。对比在教室中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一次又一次枯燥无味的背诵,学生更愿意看看真正的《山雨》。看到雨落在山林,听到雨打林叶的声音,他们会在心里想起《山雨》中:“山中的那每一块岩石、那每一片树叶、那每一从绿草,此时都变成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就如无数清洁绕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动听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幻想的色彩。”自然的声音就是最美的诱惑,就是课文中文字最直观的体现,诱惑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文字,仿佛就在说:你听,听这文字的声音多美呀!就算回到教室,学生的脑海里也会呈现一幅“山雨图”,比课堂里的一次次背诵要更加印象深刻。比如在学古诗《悯农》的时候,可以带着学生去庄稼地亲眼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体验农民种庄稼地的生活,在烈日当空下体味劳动的艰辛,然后得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结论,不仅可以带给学生鲜明强烈的印象,引发学生更深处的思考,也能带给学生丰富的活动体验。

三.加强写作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许多学生的家长要求语文老师对学生严格对待,大家普遍认为只有严格的小学老师才能教好小学语文,老师越严厉小学生才越认真学习、才服从管教。而这样的后果,往往使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害怕老师,甚至上课都心惊胆战。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不只以传统的教室作为平台,更注重学生更真实、更直观、更具有创造性的感知,把传统的室内教学带到户外,把学生的局限思维引导到真实世界中,老师可以和学生做活动、游戏、玩耍,就是一种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比:学习《和时间赛跑》,老师和学生一起跑步,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的奥义;学习《放风筝》,老师和学生一起放风筝,也可模拟课文中老师的一瘸一拐;学习《丑小鸭》,老师和学生各自扮演其中的角色。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就不再只是一位老师,更是学生的小伙伴,会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第12篇

一、合理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 尊重教材并非意味唯教材, 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 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 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 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如在对“两位数除法笔算”的新授课时, 每一课时都穿插适当的练习课加以巩固, 这样为学生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深挖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数学教学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基础知识, 并突破重、难点.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教师可作如下设计:用2, 4, 8这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 看看它们是否都能被2整除,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 用这三个数字组成的数, 无论如何交换这三个数字的位置, 都能被2整除, 于是学生产生了好奇心, 在此基础上, 教师让学生互相讨论, 并一一验证讨论的结果, 直至最后得出正确结果.这样,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验证, 直至得出结论, 让学生自己突破了重、难点, 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 打下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基础, 是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加强的目标之一.如学习“圆的周长”后, 教师让学生用学过的圆的周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校门口有一棵粗大的古柏树, 你能用什么方法测出它的横截面直径?有一名学生说把大树锯开, 用直尺测量直径.当即就有人反对, 要绿化校园保护生态环境, 这方法不行, 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通过讨论, 有人提出用绳子围大树一圈, 量出绳子的长后利用圆周长的知识求出直径.这样, 学生通过学得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学习兴趣得到加强.

四、注重开放题的教学

上一篇:安装与配置下一篇:营销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