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质量范文

2024-05-05

输入质量范文(精选11篇)

输入质量 第1篇

本文是以作者所在学院普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从大学英语精读课上的语块输入着手, 进行以学生语言输出能力提高为目的的教学设计研究。

1 理论基础

Becker在20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预制语块概念。语块是一种多词词汇现象, 它是以整体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 使用时直接从记忆中提取, 无须语法生成和分析, 是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块状语言结构。Wray研究发现, 一些二语习得者的词汇量可能比母语者的还要大, 但他们驾驭这些词汇的能力却远不及母语者, 这是因为他们缺少母语者那种对习惯表达等语块的语感。母语者使用母语之所以流利, 是由于他们的词汇不是以单个词储存在记忆里, 而是以语块形式储存在记忆里, 在使用的时候能够作为整体在短时间内提取出来, 大大减少了资源信息处理的困难度和获取时间。

在实证研究中, 很多国内外学者肯定了语块应用于英语写作的优势 (Pawley等, 1983;郭晓英, 2008;戚焱, 2005) 。综括起来, 主要有这三方面的优势:1) 有助于提高书面表达的流利性;2) 有助于提高表达的地道性;3) 有助于提高语言构建力。

2 教学设计

以《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为例, 在精读课该单元的词汇学习中, 作者重点讲解了这些语块:by no means, gain a good command of, be bound to, it (never) occurs to sb.that, be acquainted with/acquaint oneself with, commit sth.to memory, seize opportunities to do sth., on a regular basis, be to seek/seek for/seek after, rely on, it pays to do sth., in the long run, put sth.into practice.作者讲解了语块意思, 并通过汉译英、英译汉、选词填空、听写词组等活动让学生掌握这些语块的用法, 然后在写作练习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用到精读课上重点学习的这些语块。为了让学生逐步适应这种训练, 也为了让一些思想活跃, 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能更有发挥空间, 作者给学生两个作文题自选:1.On Learning English.2.On the Use of Mobile Phone.下面是作者选的两篇学生作文 (一个题目一篇, 略有改动) :

2.1 On Learning English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learn English.Here are some tips on it.

On the one hand, I think reading English book over and over again can improve your oral English.On the other, you can commit active English phrases in English films and books to memory to enlarge your vocabulary.In addition, you ought to put English into practice, for instance, you can communicate with friends in England as often as possible.

All in all, if you can master it you are bound to learn English well.Not only can you improve your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 but also you can gain a good command of the language.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the good news from you.

底下划线部分都是作者在课堂上讲过的语块, 尽管有些只是点到而已, 但该生对语块是比较敏感的, 所以语块使用比较多。

2.2 On the Use of Mobile Phone

Today, all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mobile phones, but how to wisely use it is by no means easy.They usually use it all the days.Though mobile phone brings convenience to our life, it brings some problems too.We should watch out for them.Students rely too much on the mobile phone to play and read news, and spend less time on their study.I think they should go out to seek for the beauty in nature and spend more time on studying and reading books.

同样, 底下划线部分是作者在课堂上讲过的语块。因为该生所选主题已经跟精读课文不相关, 学生语言的丰富度也有所降低, 但即使在这种短段落里学生还是用到了精读课上学过的四个词组。学生表现还是不错的。

3 使用该模式的好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词汇的教学扩展到也要重视学生对其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基于语块输入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质量的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能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1 使学生对语块掌握更到位

精读课如果学生对语块掌握不到位, 写作输出时语块使用就不会很准确而学生还不自知。

像上面给出的学生文章的第一篇, 她原文的commit sth.to memory是这么写的:you can commit watching English films and books to memory, 显然, 她对这个词组掌握是有欠缺的, 但她勇用新学词组的努力应该得到肯定, 所以作者将词组保留而对句子进行了修改。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 “基于语块输入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质量的模式”更能夯实学生对新语块的掌握。

3.2 使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激发

上面所给文章是大一学生的第一次作文。作者看到, 因为使用了新学的语块, 学生的用词和内容明显有了一种“新”的感觉。再看下面两个学生写的句子:

A.We can improve our speaking skills by listening to English on a regular basis.

B.In the long run, it pays to learn English.

是不是感觉学生的用词已经朝着高大上的方向迈进?!

3.3 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增强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在看学生的英语作文时经常感觉学生思维混乱,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他的思维能力出了问题, 而是他的思想受语言表达的局限说不出来而已。再看作者上面所给的第二篇学生作文第一句话:

Today, all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mobile phones, but how to wisely use it is by no means easy.

其实这个学生是在精读课文的启发下写的。第一册《大学英语》第一单元第一句话是:Learning English is by no means easy.想用上语块“by no means”, 加上课文句子引导, 再加上一点思辨能力, 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增强。

尽管“基于语块输入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质量的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其在应用时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其中既有学生的原因, 如精读课不认真听课、语言功底差等等, 也有教师的原因, 如对学生语言能力了解不够、给学生语块输入过多或过少、给学生写作要求不明晰等等。我们怎样才能把这种模式做得更好呢?

3.3.1 选材与选题

首先教师要明确精读课文中哪些是积极词汇, 所布置作文跟这些词汇的相关度有多高, 这一点在最初使用这种模式时尤其重要。教师开始可以给学生少一点但日常使用率比较高的语块, 对学生作文长短可以不做要求, 使学生养成尽量使用指定语块的习惯。如指定学生写On Learning English, 本人会指定尽量使用这些语块:gain a good command of, be bound to, it is not far to seek, it pays to do sth., put sth.into practice.

3.3.2 评词与评文

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 教师应该对学生对新学语块的使用情况在全班进行点评, 同时也应该对学生作文点评, 这不仅能让学生向同伴学习, 活跃思想, 也能让学生们对教师的意图更了解。

通过该模式的应用, 作者发现, 如果授课教师对精读课的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对学生的水平有一个正确评估、对学生写作任务有一个有放有收的要求的话, 该模式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发展, 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对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该模式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这种模式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这种学习策略, 即:通过英语阅读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写作语块库。在以后自学过程中, 自觉应用这一策略, 使自学效率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Becker J.The Phrasal Lexicon[A].In R.Shank&B.L.Nash-Webber (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C].Cambridge, MA:Bolt Beranek&Newman, 1975.

[2]Wray 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3]Pawley A, Syder F.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J.Richards&R.Schmidt (Eds.)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London:Longman, 1983.

[4]郭晓英.英语语块与大学英语写作[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8 (2) .

输入质量 第2篇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公司各部门: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三个多月的运行,基本上适宜公司实际,并证明是充分的和有效的,现将运行业绩报告如下:

一、体系的策划是符合企业实际的,通过三个多月的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范围内得到了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全体员工也能自觉地按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去指导自己的工作,从而确保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

二、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满足了企业要求,产品实现策划是成功的,对产品实现过程都进行了有效控制,技术文件的管理日趋完善,同时也及时地按体系要求为生产过程提供了方法性文件(如产品工艺流程、加工工艺卡片等)。在检测人员方面,加强了产品的检验工作。三个多月来从顾客对我企业产品反馈的信息看,未发现明显质量问题,基本达到顾客满意,满足了顾客要求,同时产品质量有了稳步提高。

三、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每年针对具体情况,对主要岗位(如负责人、检验员、库管员)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了这些人员能熟悉并掌握本岗位应知应会知识,按标准按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大家认真地按 文件和三层次文件做好工作和记录。

四、通过内部审核,证明了三个多月来全公司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各部门、各车间都能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业绩。实践使我们看到企业建立ISO9001:2008与没有做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企业人员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本身素质,使自己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为企业也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作出更大的贡献。

管代:

输入质量 第3篇

关键词: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活动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1 概述

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借助语言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运用目标语准确、快速地获取信息。因此,教育部在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使他们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Harmer(1983)认为孤立地发展某项技能,一方面违背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规律,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实际的教学要求。

2 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理论概述

2.1 语言的输入 所谓语言的输入,通常情况下是指语言学习者借助听觉、视觉等方式接触语言信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感知可理解的语言材料,进一步认知语言材料的结构、意义和交际(郑银芳,2003;郭红等,2009)。

Krashen(1983)认为,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好办法是对学习者进行可理解性输入。Krashen把学习者现有的第二语言水平定为“i”,将学习者要达到的更高的语言水平称为“i+1”,“i”与“i+1”之间的差距通常情况下就是学习者学习的动力。

Krashen的这一观点曾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其原因在于:他把“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看作是语言习得的唯一条件,“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对语言学习确实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公认的(赵培,2004)。Ellis(1994)则认为,Krashen强调“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

2.2 语言的输出 所谓语言的输出,通常情况下是指学习者重新整合储存的语言材料和已掌握的知识,同时根据交际情况,利用语言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传递信息,把握语言的交际功能(顾琦一,2006;郑银芳,2003)。

Swain认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Johnson, 2000)。Ellis(1994)认为,当二语习得者进行交际遭受失败时,他们便不得不注意自己的语言形式以使输出更准确、更连贯、更得体。

在讨论输出的功能时,牛强(2001)把输出的功能进一步概括为:①输出可以帮助学习者消化输入并转化为吸收,同时激发学习者从简略理解转向准确表达;②在产出目标语时,可使学习者进一步产生学习动机;③学习者在输出过程中,强化提取已储存语言知识的能力;④在输出过程中,学习者能够掌握在短期记忆中还不稳定的语言成分;⑤在输出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激活其监察系统。

2.3 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输入与输出是相辅相成、互补互动、矛盾统一的关系,二者互动地贯穿于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一不可(王奇民,2003;赵培,2004)。首先,输入是第一性的,输出是第二性的。输入是输出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没有输入,输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输出是目的也是手段。二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流利而准确地用目标语进行表达。

3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活动

3.1 巧妙利用各种语言输入活动,提高语言输入质量

3.1.1 扩展式输入活动。在词汇教学中可把常用近义词或同义词同时输入,把常用的相同结构的短语同时输入。在英语词汇中,除了一些特定科技术语外,大多数词为一词多义。事实上一个词的使用频率越高,其词义往往也越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词语内部各种近似的表达手段并加以选择,使学生掌握英语的丰富性和包容性。注意区分词语的原始意义与引申意义、普通意义与特殊意义、具体意义与抽象意义、字面意义与比喻意义等,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延伸性,有效地扩充词汇记忆容量。

3.1.2 强记式输入活动。在英语教学中要提倡反复朗读和背诵课文或篇、段。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输入方式,背诵是投入更多注意力的输入。坚持让学生背诵有助于学生的听力。听力理解是一个高要求的项目。它不仅要求听者精神上要高度集中,而且要求对单词、短语、句型达到高熟练背诵,也就是“自动化”的程度,一听即懂,才能答对。其次,背诵有利于熟悉语句结构和掌握习惯用语。此外,背诵还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3.1.3 需求式输入活动。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包含语言学习本身的需求,还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和情感需求。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知识、有智慧、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的年轻大学生,他们对国内外的重大事情及身边所发生的事总是很敏感,并给予热情和兴趣。教师应及时捕捉语言输入机会,适时输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相关话题,并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输入”。同时,鼓励、帮助和督促学生进行自己的阅读、视听活动。

3.1.4 非语言方式输入活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图片和幻灯片等帮助学生理解非语言输入。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提供成功语言习得的可能性。为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量,还可利用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全天候向学生提供各种原声听说材料。

3.2 巧妙创设各种语言输出活动,提高语言输出意识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实践的设计者、组织者和评判者应在创造各种输出活动上下功夫,使学生拥有大量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已获得的输入知识的机会,为语言输出提供条件。

3.2.1 提问研讨式输出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不同的课文主题、语言风格、作者意图及教学进程,设计问题情景,分阶段、分时机进行提问。在提问形式上可将问题分为:课前导入式提问、课内语言知识性提问、课内理解性提问、分析式和归纳式提问、挖掘式提问和评价式提问等等。学生的回答方式可采纳:指定学生回答、要求学生集体回答、学生自愿回答和教师自己回答等等。通过这种师问生答、生问师答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反思概括、温故知新,巩固了输入知识,加强了输出能力。

3.2.2 操练与交际并举的输出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所教语言材料中挑选出常用的典型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利用实物、录音、投影片和多媒体,配合手势、表情、动作以及语言等创设情境,帮助、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实践操练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模拟情景、真实或半真实言语情况中更好地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产生表达思想的欲望,既能兴致盎然,又能学得进、记得住、用得活,使语言学习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得到和谐统一。

3.2.3 鼓励发言式输出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配套的教学管理方法,促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比如:教师可设计一个平时成绩记录册,把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记录在案,并有相应的分数。坚持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总评成绩由平时、期中和期末成绩构成,使那些语言表达不好、怕出丑、不愿动脑积极思考的学生都会想方设法参与活动,从而激发学生语言输出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语言输入、输出的过程,并且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保障输入与输出互动地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彼此兼顾,平衡发展。对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增大语言素材的输入量;另一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时,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以确保外语教学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157,282.

[2]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Longman,1983:38.

[3]Johnson,K.E.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4.

[4]郭红,戚德山.输入与输出假说的实证性研究[J].外语学刊,2009(01):132-135.

[5]郑银芳.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J].广州大学学报,2003(2):67-69.

[6]赵培.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角色的重新评估[J].山东外语教学,2004(5):68-70.

[7]顾琦一.输出假说剖析[J].外语学刊,2006(02):77-84.

[8]王奇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探究——中西教学模式比较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03):66-69.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2014年立项科研项目“‘翻转课堂在开放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ES-14Y05。

输入质量 第4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二语习得已经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个世纪,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 (1985) 提出了著名的“监察模型”, 其中的输入假说广受热议。在谈及输入时, 需要注意三种类型的语据:正语据, 负语据及语言输出, 这些都能够起到“输入”的作用。但是由于非本族语者参与的对话与本族语者的对话存在很大差异, 所以不是所有自然存在的语言输入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学习者习得二语。故而为习得者更好的理解对方的语言, 保证话流的通畅性, 必须对语言输入进行修正。修正型的输入主要包括预修正输入, 交互修正输入, 其被证明比在自然环境中的输入更有利于习得的产生和发展, 对二语的教学有着启示作用。通过调整和设计教学方法和材料, 教师能创造一个语料丰富的环境, 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语言输入。

2、输入假说及语据类型

2.1、输入假说

20世纪70年代, 输入假说认为只有学习者接触到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并且他们的“感情过滤”较低的时候, 习得才能够发生。

可理解性输入是指略高于习得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Krashen (1985) 认为习得者所接触的输入必须是在i+1阶段, 其中“i”表示习得者的现有二语水平, 而“1”则表示习得的下一阶段。“通过理解吸收i+1的输入, 我们的二语水平从i阶段上升到i+1阶段 (1985:2) ”。如果习得者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他们已经所知的, 那就失去了习得的目的。而如果所接触的输入远远超出了习得者所能接受的阶段, 它们则无法被真正习得。

2.2、语据类型

Krashen (1985) 认为, 为了更充分的了解并利用这一因素, 需要明确哪种类型的输入对于二语习得有最大的辅助作用。以两种最常出现的语据为例, 即正语据和负语据。根据Gass (2003) 给出的定义, 前者通常指习得者所接触到的组成正确语法结构句子的基本成分, 常被作为一种最直接的习得方式, 应用于传统习得过程中;后者则是指习得者所接触到的如何修正话语的信息, 可能以显性或者隐形的形式出现。通过修正行为, 对话者可以更改原有语法构架, 向本族语者靠拢。

2.3、修正型输入

在非本族语参与的会话中, 本族语者或者水平较高的习得者往往需要调整话语输入, 使对方了解意义, 推进会话顺利进行, 即输入修正, 而最常出现的包括预修正输入和交互修正输入两种类型。

预修正输入是指那些在习得者接触之前就按照语法构架修正过的输入, 以期使其达到习得者可接受水平的输入。在课堂教学环境中, 教师应该提前修正面向学生的输入材料。这要求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水平, 使输入既要让习得者能够理解, 又要包含下一阶段学习内容信息。通过有意识的隐蔽一些语言特征, 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力, 注意特定的语言知识, 促进习得的进步和发展。

2.4、交互修正输入

近年来, 有关二语习得中的交互研究, 重点在于其如何在非本族语者参与的二语对话中激发和推动意思的传达和交流。根据Long (1981) , 非本族语参与的对话中会出现一些本族语者交流中几乎不会出现的形式。这种交互式修正能够促进语言的习得, 其在一定程度上能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将输入, 习得者内部学能, 尤其是选择性注意力, 以及输出联系在一起。Gass (2003) 提出, 通过这种交互式沟通得到的反面反馈至少能够在词汇, 形态, 句法等方面促进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 交互型输入的出现是让非本族语者注意到自己的话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的差异, 帮助其意识并改正不符合目的语习惯的成分, 进而推动会话的顺利进行。正如上文提到, 这一现象最常出现在教学课堂上, 例如:

Student:It’s the key of the lock.

Teacher:the key to the lock.

针对学生的错误表达“the key of the lock”, 教师进行交互调整 (Ellis, 1999) , 重复表达了“the key to the lock”, 使学生意识并改正了自己存在的语法错误。

3、教学的启示

根据输入假说理论, 输入应该充分吸引二语学习者的注意力, 调动其积极性以促进二语习得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做好输入的预修正和交互修正。前者可以通过视听语音以及阅读的形式实现, 后者则需要一个丰富的交互环境, 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 同时也能使二语学习更加有效地进行。但是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修正, 教师都要注意主题的控制。

4、总结

尽管对于输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依然存在着很多意见, 但是可以公认的是, 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而修正型输入的作用也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进一步显露出来, 研究并合理利用这些成果也能更好地帮助和促进二语教学的进展。

摘要:在二语习得领域, 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设尽管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但不可否认的是, 如果没有接触到足够、适合的输入, 是无法习得该语言的。本文回顾了输入假说理论, 并集中讨论了修正型输入的类型及其对二语习得的作用, 同时也提出对于二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输入,修正,交互,二语习得,教育

参考文献

[1]、Eills, R. (1999)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Krashen.S.D. (1985)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San Francisco:The University of SouthCalifornia.

[3]、Long, M.Input, intera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J].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981, (379) :259-278.

输入法也要个性化GO输入法 第5篇

主题和表情,一个都不能少

想要把输入法也“个性”一下,系统原生输入法肯定是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的,一款第三方输入法必不可少。今天我们不会介绍大家早就司空见惯的《搜狗输入法》等大路货,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GO输入法》。

和其他同类产品一样,《GO输入法》在各大应用商店都可以轻松找到,下载安装好,并在手机的“设置”里添加好相应的键盘模式就可以使用了。当然,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个性化,那么就从这方面开始,点击《GO输入法》APP,并进入它的设置菜单。在UI方面,《GO输入法》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传统上下分栏式的导航按钮,加上各种各样的主题和表情就是这款APP的全部。《GO输入法》的主题和表情数量还是很丰富的,而且分类清晰,易于查找,我们在其中总能找到一款自己喜欢的。另外,《GO输入法》还内置有各种Emoji表情,比那些颜文字看着更赏心悦目。

让个性化再深入一些

如果《GO输入法》仅仅只是修改主题,再配搭一些创新的表情,就显然和其他的输入法类产品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GO输入法》对个性化的理解显然比其他的竞品更深一些,因为我们还可以在主题和表情的基础之上,对输入法在使用时所呈现的效果进行更深度的个性化定制。

首先我们可以单独对键盘的背景进行修改,这里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也可以用《GO输入法》内置的颜色板,颜色种类也比较丰富,且可以对模糊程度及透明度进行修改。同时,我们也可以对键盘上的字体进行修改,这在同类竞品里很少见。除了默认字体外,另有9款字体供我们选择。当然了,我们也能对字体颜色进行修改。其次,除了对键盘的各种背景进行修改之外,我们还能对键盘按钮的样式进行选择,更可以从透明度、阴影、高光和颜色四个方面对键盘进行自定义。通过不同组合的选择和编辑,大家完全可以把这块键盘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可以说,《GO输入法》将个性化和高度订制这两方面已阐述得非常全面。不仅如此,《GO输入法》在使用时可以直接通过工具栏进行换肤,只需事先下载好喜欢的皮肤即可。同时,它的工具栏也支持更换按键音,按键音也要比其他的输入法多很多。

当然,金无足赤,虽然《GO输入法》可以进行高度自由化的订制,个性化非常强,但也无法掩盖它的一些缺点:比如它的词库建设和一些老牌产品比起来还有所欠缺,再就是它没有提供双拼输入的选项。当然,这些都是小瑕疵,对使用造成的影响也不大。

小编手记

输入质量 第6篇

在电算化时代, 计算机主要是少数研究者手中的高性能计算工具, 命令语言需要用户惊人的记忆力和大量的训练, 并且出错率较高, 因此很多普通用户被拒之门外。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功能变得日益强大, 计算机从单纯的计算工具转变为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信息处理工具, 推动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然而, 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输出能力与用户有限的输入能力形成了强烈反差, 输入输出严重不平衡的问题, 成为限制人机交互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 这一时期的人机交互研究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从人到计算机的信息输入方向上。如何设计有效的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入技术以及有效增加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通道, 以提高应用系统的使用效率成为人机交互研究的主题[1]。正因如此, 一大批的新型交互设备、交互技术、交互范例应运而生, 其中, 基于手动操作的笔式交互和多点触控交互因其具有操作直观、简单的特点, 一直被认为是很有前景的交互方式。两种交互方式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劣。

手指触控输入简单直观, 并且在信息输入的环节上直接利用手指而不需要其它额外的输入媒介, 这使得用户在交互的过程中能够直接获得更多的反馈。触控技术让人们在编写文档、浏览网页、与朋友即时聊天、微博互动过程中, 可以“亲自动手”, 迅捷完成各种应用, 高效易用。但是目前触控技术主要应用在对输入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很多商业触控界面中交互目标的尺寸都设置的比较大, 例如在iphone手机上图标按钮包括软键盘上的字母都设计成精度允许的尺寸。由于输入精度不高, 本文将触控输入定义为模糊输入。

笔式交互将人类数千年的书写习惯特征引入到具体的计算机交互操作中, 在传统的物理笔“直接操作”方式基础上融合了电子笔感知的“笔压”和“握笔姿态”等信息输入模态 (Input Modality) , 进而扩宽了笔通道的输入带宽 (Input Bandwidth) 。虽然现在的智能设备仅靠触控就可以操作, 但手写笔还未退出舞台。基于笔的输入非常适合记录文档和在移动计算领域存储信息。笔式输入具有先天精度高的优点。因此, 本文将笔式输入定义为精确输入。然而两种输入方式也同时存在着一些天然的缺陷。

用手指操作触屏, 一般以四个手指和手掌为依托, 使用手指进行交互控制。由于屏幕大小和惯用手指活动能力的限制, 在使用惯用手指控制界面目标时存在目标不可达问题、视觉覆盖问题和定位模糊问题[2]。用笔操作触屏, 使用惯用手的手肘为依托, 随时移动手腕甚至胳膊进行交互控制。由于目标大小和操作方式 (笔的倾斜角度, 握笔方式等) 的限制, 基于笔式输入的操作方式仍然存在着输入效率, 手掌遮盖以及误操作的问题[3]。

我们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笔来完成书写、勾勒任务时, 往往伴随着非惯用手的协同配合:例如非惯用手固定或调整书本的位置;非惯用手指定页面上的内容来吸引目光注意等等。由此, 我们得到把两种交互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交互方式的启示:Pen+Touch界面交互。

目前对输入系统的目标选择大多只有模仿鼠标的技术设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一些开发商已经为触控屏幕开发出一系列比较有效的选择策略进行实验来验证。Stanislaw Zabramski等人研究了鼠标、笔、触控三种输入方式在形状跟踪任务中的对比, 虽然他们采用了多种形状跟踪, 但是他们没有对同一形状不同大小的跟踪任务进行对比。并且输入设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未被考虑在内。本文设计了多种目标尺寸, 同时考虑输入设备的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 综合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大小, 为目标大小的制定做一个参考。

1实验

1.1实验目的讨论Pen+touch界面点击交互任务中的模糊输入与精确输入之间的异同点, 为点击交互任务中目标制定的尺寸提供一个合理标准。

1.2实验者12名志愿实验者做测试。6名男性, 6名女性, 惯用手都是右手, 大学生。所有实验者均有笔式输入系统的操作经验。

1.3实验设备我们采用的实验设备为联想B8080-f安卓触控平板。其屏幕为电容触控屏, 尺寸为10.1寸, 分辨率为1920X1200, 每个像素的尺寸大约是0.264毫米。输入设备为Jot Touch-adonit触控笔, 12名实验人员的惯用指。

1.4 实验步骤首先, 实验已经向每一个实验者说明。在实验开始之前, 每个实验者有20 次实践实验。实验开始时, 实验人员均被告知尽快尽可能准确地选择目标。

选择目标的步骤如图1。

(1) 初始位置被设置在方形实验区域的中心。初始区域 (Start区域) 是在选择程序开始前, 输入设备需要点击的地方。实验者已被告知有多少次实验要做。

(2) 点击实验区域外的“Start test”按钮, 实验开始准备记录数据。

(3) 点击Start区域 (浅灰色圆圈内) 。

(4) 机器随机出现一个大小、位置不同的目标。一个相同大小的目标不会出现在同一个位置两次。初始位置和目标之间的距离有200, 300, 550 像素三种距离, 由机器随机选择。

(5) 实验者选择屏幕上的目标, 然后收到一个消息表明他或她是否获得一个成功的选择和完成一次点击的时间。

(6) 实验者重复步骤 (3) - (5) 。

(7) 实验者已完成任务时, 平板实验区域的中心会显示“End”消息, 提示测试结束。

1.5 实验设计

实验使用混合因素设计。

目标大小:在每一次实验中, 我们都使用了6、7、8、9、10、11、12、13 八种像素目标尺寸。实验中的所有目标都是圆形。使用圆形目标, 以便在所有方向的初始位置和每个半径上的所有目标边缘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笔移动距离:与目标的距离是以初始位置为圆心的圆的半径。为了测试距离与准确率和效率的关系, 三种距离由正式实验前的测试实验来确定。

笔移动方向:采用四个方向。分别是与初始方向呈45°、135°、225°、315°。

每次实验:每个实验者要做共96 次实验。 (8target sizes X 3distances X 4directions) 。

为了精确对比笔式输入和触控输入的准确率以及效率, 我们设计了对比实验。12 名实验者分别用触控笔和惯用手手指对同一个实验做三次测试, 得到两种输入方式的各项数据。我们要求实验者尽快尽可能准确地选择目标。每次实验完成有5 分钟休息时间。在触控实验中我们设置了Distance (相对参照点的距离) , Angle (相对参照点的角度) , Width (实验目标的宽度) , Time (一个目标完成的时间) , Correctness (点击的准确率) 五个变量。为了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 我们把目标设置为醒目的颜色 (蓝色) , 同时设置了8 种目标大小, 3 种距离和4 种角度。当目标被正确选中时, 其颜色会发生变化, 由蓝色变为绿色, 输入设备离开屏幕时, 目标消失。若目标选择错误, 程序会发出警报声, 以提示实验者下次尽可能点击正确。继续点击Start, 上个目标消失, 新目标出现。

实验开始, 点击屏幕右上角的Start test按钮, 实验数据开始记录。每当点击一次屏幕中心的Start区域 (浅灰色圆圈内) , 会在相对参照点呈X状的四个方向上, 随机出现一个大小, 与参照点距离不同的蓝色目标, 其距离参照点Start按钮的距离, 与参照点的角度, 其本身的宽度, 每次均有不同。实验者需要用惯用手的手指或笔, 以自然的方式点击蓝色实验点, 无论正确与否, 机器都会给予我们相应的反馈 (若正确, 目标的颜色会变为绿色, 如果错误, 机器会发出“滴滴”的警报声。) , 实验数据也会做相应记录。重复做相同的点击实验, 直到一次实验的完成。

每完成一次点击, 屏幕的上方会出现五个变量的记录情况 (目标点的大小, 相对参照点的距离, 相对参照点的角度, 目标点击正确与否, 完成一次目标点击的时间) 。我们分别用惯用手手指, 触控笔做同样的实验。每个人重复做3 次, 12 名实验者分别做测试。

1.6 实验数据分析

每一次实验均要记录实验者的姓名、学号、年龄、性别、输入方式、惯用手、目标的序号、目标相对参照点的角度、距离、目标的宽度、一次点击完成的时间以计准确与否12 个参数。

我们分别对笔测试和惯用指测试得到的两组数据作分析, 得到表1 中数据。

(1) 笔式触控完成一次点击的平均时间为:0.95s;惯用指触控完成一次点击的平均时间为:0.71s。

(2) 笔式触控的错误率为:6.84%;惯用指触控的错误率为:23.51%。

对比分析两组数据我们得到:

(1) 笔式输入下, 目标小于8 像素大小时, 准确率严重下降。手指输入方式下, 目标小于10 像素大小时, 准确率严重下降。

(2) 在较小的目标点击实验中 (目标小于10 像素) , 相对手指点击, 笔式点击触控可以得到更高的精度, 即点击正确率。

(3) 在较大的目标测试实验中 (目标大于10 像素) , 两种输入方式得到的点击精度基本相同。

(4) 每一个相同大小目标的点击任务, 惯用指完成一次点击的时间均比笔式触控的时间短, 并且目标尺寸越小, 两种方式完成点击的时间差距越大。随着目标尺寸的增大, 时间差距越来越小。

(5) 随着目标尺寸的增大, 两种输入方式的准确率也逐渐提高。在目标尺寸超过10 像素点以后, 准确率基本持平, 甚至手指输入的准确率更高。

(6) 对比不同实验人员对同一目标大小测试的实验数据的准确率, 我们得到输入设备的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对输入准确率并无影响。

2 结论

两种输入方式均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 同样也存在着局限性。笔式输入拥有更高的点击输入精度, 其在某些对输入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 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输入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场合, 和更高的输入效率。在本实验中, 目标为10 像素大小是时候, 两种输入方式的准确率基本持平, 但是触控输入更快。在目标小于10Pixel时, 笔式输入拥有更高的识别率, 其输入速度始终比不上直接输入。当目标小于8Pixel时, 笔式输入同样受到准确率的限制。当目标大于10Pixel时, 触控输入在拥有更高准确率的同时, 输入也更快速。当然随着目标尺寸增大, 触控输入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得到目标尺寸越大越好的结论, 因为我们需要兼顾屏幕显示信息量这一重要因素。

3 未来研究

未来研究我们会继续本着准确率和效率这两大方向, 对其他交互任务 (滑动输入任务) 中两种输入方式做更细致的研究, 精确到更高的精度 (像素点) , 同时我们会设计两种输入方式相结合的操作方式或应用, 以把两种输入方式的优势做到最大化[5,6,7,8]。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 而屏幕上显示的信息量越来越多, 用户希望在选择较小的目标时, 能保持甚至提高获取目标的效率。因此, 目标的大小, 可访问性和屏幕上信息量之间的权衡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文章中, 我们讨论Pen+touch界面点击交互任务中的模糊输入与精确输入之间的异同点。我们设计了点击触控实验来比较两种输入方式的特征。目标在笔尖 (指肚) 第一次接触屏幕目标区域时被选中。实验显示, 点击准确率受到目标尺寸变化的影响。然而, 他们不受目标距离起始位置远近和笔 (手指) 移动方向的影响。笔能点击到的最小精度为8像素 (2.11毫米) , 手指能点击到的最小像素为10像素 (2.64毫米) 。同时我们发现, 10像素是一个边界尺寸, 当目标大于10像素时, 两种输入方式的准确率差异较小, 当目标小于10像素时, 两种输入方式的准确率却相差较大。我们也统计了两种输入方式在点击触控任务中, 完成一次点击任务需要的时间。

关键词:计算机,人机交互,Pen+Touch,模糊输入,精确输入

参考文献

[1]Chris Harrison, Touch Tools:Leveraging Familiarity and Skill with Physical Tools to Augment Touch Interaction.CHI.2913-2916, 2014.

[2]Guojun Cheng, The study of a novel gesture technique based on“Pen+touch”in multi-touch interfaces.MEC.pp.1130-1134, 2013.

[4]Xiangshi REN, Improving selection performance on penbased systems:a study of pen-based interaction for selection tasks.ACM.pp.385-395, 2000.

[5]Ken Hinckley, Pen+Touch=New Tools.UIST.pp.27-36, 2010.

[6]Hamilton, William, High-performance pen+touch modality interactions:A real-time strategy game e Sports context.UIST.pp.309-318, 2012.

[7]Ken Hinckley, Manual deskterity:an exploration of simultaneous pen+touch direct input.CHI.pp.2793-2802, 2010.

输入质量 第7篇

附带词汇习得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指词汇习得是学习者处理其他任务的一种副产品, 学习者并未有意去加工、记忆某些信息 (Nagy, Herman, Anderson, 1985) 。附带词汇习得的研究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附带词汇习得的认知过程研究, 不仅包括认知过程的宏观研究如聚焦-充实理论 (Rieder, 2002) 还有微观过程如对注意条件的研究 (许浩, 2012) 。二是加强条件研究。投入量假设 (Laufer & Hulstijn, 2001) 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师可以通过任务设计来提高附带词汇习得。主要涉及的加强条件包括注释 (Jacobs et al, 1994, 雷蕾, 2011, Hulstijn et al, 1996;Nagata, 1999;Rott 2005;Rott & William, 2003) , 理解问题类型 (选择题、回答问题、填空) (盖淑华, 2003) 等。附带词汇习得研究对象主要是阅读理解 (王改燕, 2008) , 而听力理解条件下的附带词汇习得研究较为薄弱 (常乐, 李家坤, 2009;李红, 田秋香, 2005) 。常乐, 李家坤对元认知、听力理解和附带词汇习得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李萍主要考察注释方式 (单项定义注释和多项选择注释) 对听力附带词汇习得效果进行研究, 作为重要的输入形式, 听力理解的附带词汇习得的认知过程是否和阅读理解一样呢?相对于阅读理解, 听力理解中附带词汇习得的效果如何呢?本文试图就附带词汇习得的发生条件和附带词汇习得的效果两方面, 对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中的附带词汇习得进行比较, 以期对听力理解中的附带词汇习得研究提供参考。

二、阅读理解中附带词汇习得的发生条件

阅读理解不是被动的解码过程, 而被看作是阅读者对文本进行积极的建构过程。阅读者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提出假设并不断进行验证, 同时阅读者还会运用自己的世界知识对文本信息进行补充。总之, 阅读者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知识对文本进行处理 (Brown & Yule 1983) , 以期达到理解的连贯。当理解出现断点时, 读者会运用各种策略来对信息断点进行修复。如果造成理解断点的原因是词汇, 读者会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 从而为附带词汇提供了条件。因此, 阅读理解障碍是促发学习者对生词注意的重要原因。

除了阅读障碍, 重复也是诱发附带词汇习得的另一原因。许浩在对初三学生进行有声思维试验中发现, 生词复现会使读者分配注意资源, 从而关注该生词的语境意义和词汇的用法 (许浩, 2012) 。

三、听力理解中附带词汇习得的发生条件

附带词汇习得研究虽然研究内容涵盖面较广, 但主要关注阅读如何促进附带词汇习得, 而听说写尤其是听力方面的附带词汇习得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常乐, 李家坤, 2009) 。一语研究认为, 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有着相似的过程 (Daneman & Carpenter, 1980;Kintsch&Kozminsky, 1977; Stitch & James, 1984;walker, 1976) , 二语研究者也承认两者有着相似的理解过程 (Karina Vida) 。因此, 根据阅读理解中附带词汇习得的发生条件, 在听力理解中, 理解障碍也应是附带词汇习得的发生条件之一。然而, 听力理解不同于阅读理解, 学习者没有条件对材料进行反复的思索, 有些造成理解障碍的生词不得不被学习者回避, 并没能促发附带词汇习得。

普遍来讲, 二语听力者主要注意与主旨相关的词汇或者与一语相似的词汇。尽管阅读者也会关注这两类词汇, 然而, 阅读者更倾向关注文本中出现的重复的生词 (Karina Vida 2011) 。

Elley (1989) 证明在听力理解中, 词汇对情节的重要性程度和词汇学习中度正相关。Nation指出, 一语学习者在听故事条件下, 与故事大意强烈相关的词更容易被习得 (Nation, 193) 。分析听力教学有助于理解有声输入条件下学习者更倾向关注关键词。正统的听力教学等同于以理解为目的的教学, 因此听力学习基于以下假设:

1.听力的目标是提取意义。

2.为了达成此目的, 学生应学会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

3.词汇、句法和表达式承载意义的载体, 一旦意义、理解达成, 就没有必要再关注形式。因此, 学习者主要采用的听力策略包括推测大意, 辨别关键词, 并忽视其他非关键词, 运用背景知识以辅助有选择性听力, 主要抓住文本的大意。因此, 与主要大意相关的关键词是听者主要注意的对象, 相应地, 在听力理解中, 附带习得的词汇往往是关键词。

四、结论

用鼠标输入密码 第8篇

当联网的计算机中了一些病毒后, 可能键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就会被截获并发至别人的邮箱, 随之带来的结果可能是网上银行资金蒸发, QQ号被盗等, 一些不愿看到的事情。也或当打开一个程序需要输入密码时, 周围站着不少人, 也会面临着尴尬, 担心密码被人偷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现在不少网站增加了输入验证码或采用其他一些措施, 这些方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系数。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有些病毒具有截屏功能, 它可能会在输入时偷窥到屏幕, 那怎样才能再进一步提高安全级别呢?

设计了一个程序, 采用了用鼠标点击输入密码的方式。并做了测试, 让七、八个人站在旁边, 并明确告诉他们采用鼠标点击的方式输入密码, 看他们能不能记住。用鼠标在输入区上“乱点”一通, 结果没有一个人能知道密码, 这样的方法再重复多次, 还是没有泄密。

在这个程序中, 采用了特殊的输入方式和特殊的算法。“鼠标点击输入”的点击对象并不是显式的软键盘, 而是一个规则或不规则的区域, 不同的点击位置, 程序会有不同的解释, 生成不同的输入码。其实, 输入码除了和屏幕上不同的位置有关外, 鼠标的左右键及点击同时按键盘上的“Shift”、“Ctrl”、“Alt”都会产生变码, 输入过程中还有“有效点击”和“无效点击”, 这样真真假假, 虚虚实实的输入, 让本想记住密码的旁观者都失去信心。如果在互联网的登录中也使用类似的方法, 就会使信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2 解决的方法

下面是一个Demo程序, 本例用Visual Basic 6.0程序实现, 算法其实不复杂, 但很实用, 这种隐式的密码输入方法可能国内外还没有先例。掌握了程序的算法和基本原理, 就可以把它移植到其他程序脚本中。

2.1 界面

在窗体上添加2个命令按钮Command1、Command2, 1个标签Label1和1个图片框Picture1, 在Picture1上再放2个小一点的图片框Picture2 (中部) 和Picture3 (下部) , 如图1所示。

本程序运行时将图片框Picture1分成4个区, 当用鼠标左键分别点击Picture1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4个位置时, 程序解释为输入了1、2、3、4, 4个字符 (对应ASCII码为49、50、51、52) , 当用鼠标右键分别点击相应位置时, 自动输入5、6、7、8, 4个字符。只要记住前4个字符是用左键输入的, 后4个字符是用右键输入的, Picture1上不同的点击位置对应的输入码, 如图2所示。

2.2 Demo程序完整的代码

2.3 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

图片框Picture1上暗藏两个图片框Picture2和Picture3, 在Form_Load事件中隐藏这两个图片框的边框线, 使不知情的人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在Picture1_MouseDown事件中程序代码解释鼠标点击不同位置的含义, 后台生成输入码。当点击的同时按了“Shift”, “Ctrl”, “Alt”键便产生变码。Label1上的信息是为了调试用的, 在点击时可以知道输了几位, 正式的程序不必显示。在程序的关键地方作者都加了注释, 便于读者理解。

本程序的初始密码很简单, 为“12345678”, 不必按键盘辅助键。开始输入时可以乱点一通, 以干扰别人的记忆。想要正式输入时, 先点击Picture2 (见Picture2_Click事件) 或将鼠标在Picture3上移过 (见Picture3_MouseMove事件) , 以便清掉前面的输入。已经正式输入时不要再将鼠标在Picture3上移过了。

输入的密码与3个因素有关:1是屏幕上的点击位置, 2是点击鼠标左键还是右键, 3是在点击的同时按了键盘上的哪个键。旁观者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关注这三个位置, 几个人分工记忆也不能做到同步。

把此方法用在互联网的登录程序中, 虽然病毒可能截获鼠标键盘活动的相关信息, 甚至通过截屏偷窥到屏幕, 但它不知道在做什么, 更不知道如何生成输入码的, 如果再加上点击输入一些假信息, 密码就更难被破译了。如果再把图片框的输入区域改成了9个, 甚至是不规则的区域, 安全性应该还会提高。

表1中列出了输入方式与实际输入码的对应关系, 记忆密码时不必把全部输入码都记住, 只要记住“1”到“8”的输入方式及点击输入的同时需按键盘上的哪些“配合键”即可。

如下密码 (5 S3 C6 SA1) 表示先输入5, 按住“Shift”输入3, 按住“Ctrl”输入6, 按住“Shift”和“Alt”输入1。 (S1 S4 S6 S7) 表示输入1、4、6、7的同时始终按着“Shift”键。读者可以改变程序中的初始密码来测试一下。为了便于记住密码, 在设置密码时可以少用辅助键甚至不用辅助键, 但密码可能过于简单。

2.4 进一步完善

在实际应用中, 密码应能被用户自己任意修改。下面是修改后的程序, 供读者参考。

新建一个工程, 在窗体上添加5个命令按钮, 2个标签和1个图片框Picture1, 在Picture1上再放2个图片框Picture2 (中部) 和Picture3 (下部) , 如图3所示。

程序的代码如下:

上面程序中保留了调试信息的输出, 以便读者理解程序。如果程序每次显示几位随机数作为密码的一部分, 可使每次的密码都不一样, 这由读者自己来修改了。另外, 程序中对鼠标点击的解释是在客户端, 如果把解释权放在服务器端, 那就不担心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会被“高手”解密, 截获的可能只是一堆乱码。

3 结语

在网络时代, 信息安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方面用户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软件开发者要为广大用户设计出安全可靠的产品, 提供安全的使用环境。应用这种密码输入的鼠标点击方式会使信息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汉王从手写进入输入 第9篇

汉王凭借10年积累已经拥有了全球领先的模式识别技术,90%以上的手机厂商及5000万以上用户正在使用汉王技术。此次汉王推出的HWKey键盘输入引擎覆盖中文、拉丁文等共计28种语言,具备QWERTY键盘和9键手机键盘两种操作方式,有用户词、字词频调整、模糊音等丰富特性,已用于各类采用实体键盘或虚拟键盘的电子设备。

汉王的中文输入引擎全面支持拼音(全拼、简拼、混拼)、GB2312、GBK、GB18030字符集,具备模糊音匹配功能,用户词、中文联想词功能使输入更为高效,特别是中文联想词数量达五万之多。它的字、词频调整功能、长词组、短句输入功能和用户手动分隔功能为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中文输入引擎的注音、笔画和仓颉输入法简单方便,能够全方位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拉丁文输入引擎针对多语种研发,支持包括英语、德语、菲律宾语、芬兰语、法语等27种语言,全面覆盖世界主要语言。它具备的单词预测和补全等人性化设计,彰显了手机输人的智能化的趋势。QWERTY键盘和9键手机键盘的双重操作方式,为输入引擎满足主流市场需求奠定了基础。

尽管功能如此强大,HWKey键盘输入引擎对手机配置的要求却并不苛刻。手机操作系统涵盖了包括Windows、WinCE、Windows Mobile、Symbian、Linux、Android、Nucleus、BREW、VxWorks、Palm、eC/OS等在内的绝大多数常用系统,在Xscale、X86 Series、ARM/Strong Series、Dragon Ball Series、PowerPC、MIPS/MIPSⅡ等处理器上均可以完美运行。运行HWKey键盘输入引擎资源消耗非常小:中文拼音RAM小于57 KB,ROM为624KB加上字典资源消耗(拼音字典:3K,注音字典:70 K,仓颉字典:138 K,笔画字典:195 K);拉丁文引擎RAM为57KB,ROM则在23 KB到378 KB之间。

3G时代的硬件平台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硬件的提升,在软件应用方面将更智能化、集成化与个性化,是未来移动输入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产手机产业的发展,手机输入法市场已经从洋码走向汉码。

破译输入密码 第10篇

微软亚洲研究院将机器翻译中用到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运用到中文输入法领域,经过1年左右的研发,搭建了可灵活扩展的新一代云输入系统,低调地开启了“云输入2.0”时代。上一期,我们介绍过微软英库拼音输入法的第一个公开测试版本,了解到它的基本输入命中率之高和产品功能上的独家秘籍。本期,我们将进一步揭开这款云输入法的后窗,看看它究竟是如何做到脱胎换骨的。

机器学习的内核

负责“英库拼音”底层技术开发的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自然语言计算研究组,他们的另一项研究成果是非常受用户欢迎的必应词典。而必应词典实现的机器翻译功能,主要使用了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中的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对数线性模型”,这种方法同样采用大规模的训练语料(corpus)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自动学习。在做输入法的过程中,开发人员意识到其实输入法也是一种“翻译”,只不过是从拼音“翻译”为汉字,而基于统计机器翻译的方法能够很好地为更丰富的用户输入行为进行建模。利用已经得到证明的、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对数线性模型”的机器学习技术,英库拼音开始了破译中文词语和整句输入密码的征程。

在互联网还不够普及的时期,中文输入法的训练语料主要来自于报纸、杂志和词典等公开出版物,数据量比较小,训练出的语言模型更接近“书面语”。1年的《人民日报》文本量大概为200MB,而如今仅微博上不到1个月的文本量就超过1GB。为了了解最新的中文语言动态,英库拼音输入法的训练语料库不仅包含来自必应搜索引擎的数据,而且拥有独立的“爬虫”进行全天候的工作,集合了来自微博、博客、论坛、新闻和小说等渠道的大规模实时数据。拿到这些数据之后,他们利用微软先进的云计算服务器,自动学习语言模型的参数。举个简单的例子,输入“ni’xian’zai’gan’shen’me”,得到的每个字都有很多候选,如果要获得“你现在干什么”的最优选项,首先要利用基本的语法规则进行分词,然后就需要知道“你”后面出现“现在”的概率要比“先在、西安再”高,而“现在”后面出现“干”字的概率要比“感、敢、赶”字高,以此类推。当然,这只是机器通过语料库学习语言模型参数的基本原理,真实情况下考虑的因素要复杂得多。据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组主管研究员李沐博士介绍,“通过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模型,该系统成功地将中文转换错误率降低了25%,取得了初步成功。”

另外,这套机器学习的系统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从实时的大数据里面发现新知识。比如说“甄嬛体”是4月28号左右开始在微博上“冒”出来的,最初两天使用频率不高,但是到了5月1号,英库拼音输入法的后台就成功地发现大家都在用这个词,所以系统已经成功地把它加入到英库拼音输入法的词库中,直接就可以打出“甄嬛体”了。

事实上,这些方法并非最新概念。由于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互联网内容的生成活动中,产生了大规模的实时动态数据,而且随着云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机器学习算法才逐渐被引入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从而将中文输入法带入了又一个黄金年代。可以说,这是让大数据研究和云计算技术“落地”的绝佳范例。

重视用户的体验

这些年来,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用户的输入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大量英文词汇渐渐融入汉语,除了口语中夹带的英文单词外,最常用到的莫过于一些知名商标和缩写词,例如HTML、Kinect、iPhone以及SIM卡、Beta版、UI等;然后,聊天打字变得越来越不拘一格,各种误拼写变成了家常便饭;最后,像“伤不起、甄嬛体和你懂的”这样的新词汇层出不穷。

英库拼音考虑到了上述情况,在机器学习系统中,分别加入了中英文混输、误拼写容错和新词汇识别等子模型,快速地完善和补充最终的拼音-汉字转换模型。与这种动态语言模型配套的监测系统,会跟踪查看加入新的子模型之后,用户的输入命中率是否得到了提高,然后根据反馈的数据,不断地进行修正。另外,英库拼音的云端和客户端基本语言模型是一致的,只是云端的模型更完善、词库更大。如果本地候选项的“置信度”不高,在联网情况下它就会请求“云候选项”。最终,使用户即时获得更好的输入体验。

众所周知,微软并不缺中文输入法,比较早的“智能ABC”和后来的“微软拼音”都是操作系统内置的输入法,但是由于更新缓慢,而且表现不佳,它们渐渐被一些互联网公司的输入法产品抢去了市场。潜心修炼1年后,英库拼音输入法携从机器翻译领域演化而来的中文云输入引擎而出现。与微软的传统商业软件开发模式不同,英库拼音输入法也是微软这艘巨型战舰向互联网产品开发模式转型的一个缩影,它不仅迅速将理念和技术转化为产品和解决方案,而且通过敏捷开发的模式,不断根据用户的真实需求和使用反馈来改进云输入系统,使产品快速迭代,几乎每隔一个月就推出一个新客户端版本。

结论

如果论功能是否丰富,那么初出茅庐的英库拼音输入法与当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还有一点差距。但是微软对于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有着明确的愿景,现在对英库拼音输入法项目的投入将带来巨大的技术和市场回报。第一,利用输入法“反哺”必应词典和必应搜索引擎,在技术上绝非戏言。第二,免费输入法并非无利可图。如果想了解用户的个性化行为,最直接的媒介就是输入法。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竞争的年代,这是微软拿下的又一个战略高地。而用户得到的是一款更优秀的中文输入法,而且它是干净的,不必忍受各种弹窗等“流氓”行为。

声音

我们把用户输入字符串转换为汉字的过程也看成一个翻译的过程,就像英汉翻译是把英文翻译成汉语一样,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来驱动音字转换模型的建立。

李沐

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组主管研究员项目带头人

用户的任何信号,包括文字、语音或者手势等移动设备上的多模态输入方式将会无缝对接,将时间、位置等个性化信息全部汇总之后,再通过数据驱动的模型,将会找到最优的输入模式,引领输入法的未来。

周明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自然计算组负责人

对搜狗输入法来说,微软英库拼音输入法技术上的一小步,都是对它市场地位威胁的一大步。在用户体验为王的时代,一种输入法仅凭使用习惯的护城河,很难抗拒技术的进步。

“炳叔”

《输入汉字》说课设计 第11篇

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拼音基础,也掌握了键盘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较熟练地输入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和符号,并能运用编辑区的功能键进行一些简单的编辑。但他们对学习输入汉字并不感兴趣,如何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根据文字输入软件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编排。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兴趣引导、任务驱动、协作学习、竞争激励”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玩”电脑的过程中,通过与学习伙伴的合作、与其他学习小组的竞争,不知不觉地完成对输入法的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增加了对“紫光华语拼音输入法”的介绍,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更适合自己的输入法。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输入法工具的使用方法,能正确地输入汉字。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锻炼进行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闯关”的竞争中体验成功,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输入法正确输入汉字。

难点:让所有学生都学会使用输入法来输入汉字。

三、教法阐述与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竞争激励法等。教师首先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在游戏中的各个环节均设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通过闯关完成任务、发展能力。同时,又通过竞争,激励学生快速完成任务,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启发、诱导贯穿始终。

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一接受任务一合作探究一综合运用”。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课一开始,我播放节日游艺会的场面,导入新课:每到节日时,我们就会举办主题班会或游艺会。在游艺会上,我们可以参与很多游戏,获胜后还可以得到奖品。大家一定都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今天,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游艺会。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他们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接下来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我将本课知识的要点分解并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游艺会上“过关斩将”,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任务。

2. 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活动一:猜谜

学生双击桌面上的“游艺会”快捷方式,进入“游乐宫”网站(由教师自己设计制作)。首先是第一关“猜字谜”,规则是猜出谜底之后不能说,只能写。怎样“写”呢?(学生回答:“输入中文”。)教师接着提问:你会输入中文吗?你知道常用的中文输入法有哪些吗?学生回答,由此引出“智能ABC输入法”。这时,教师不是去讲解输入法的使用,而是让学生直接“写”出谜底,并建议:遇到问题,可以与小组同学(2人一组)共同讨论,也可以问老师或者阅读课本。我们不但要看哪些小组将谜底全部“写”出来了,还要看哪些小组的小老师当得好,能教会另一名学生。学生做完后,先请他们说出正确的谜底,再请小组内的“学生”上来示范操作。第一关“猜字谜”的谜底都是单个汉字。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了解“智能ABC输入法”的基本使用方法。在学生输入成语时,其他学生注意观察示范学生的方法是否和自己一样,说说有哪些其他的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哪种方法比较好。让学生知道“智能ABC输入法”是基于词而不是基于字的输入法,使用词组输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输入速度。这时,教师再做补充讲解:我们自己的姓名是不是词组?(不是)为方便今后的输入,我们是否可以将它定义成词组呢?请会操作的学生上教师机示范操作。教师在一旁讲解,从而让学生了解了构词、分词的方法。

3. 竞赛引路协作学习

活动二:词语接龙

对于词组输入,学生需要练习加以巩固。我将词语接龙引入,请他们按照首尾相接的原则,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写下去,比一比在相同时间内哪个小组输入的词语最多。由于是竞赛,一些小组为了追求速度,会让小组内输入速度快的学生输入,另一位学生观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采用分时段、分层次竞赛的方法,给小组中的两名学生各自划分一段时间:第一时段让每个小组中最快的学生比,看一看他们当中哪些学生输入的词语最多;第二时段让每个小组中输入较慢的学生互相比,看看他们当中谁输入得最快。最后,将两个时段输入的词语数量相加,评出输入词语最多的小组。一位学生输入时,另一位可以指出他的错误并加以纠正,还可以帮着翻词典、想词语。这样的游戏,既兼顾了全体学生,又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词组的输入。比赛结束后,教师请输入词组较多的小组和词语用得较好的小组向大家介绍成功经验。

4. 课程整合巩固提高

活动三:看图作文

学生在掌握了汉字录入的方法和技巧之后,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除了介绍实用的汉字录入速度测试软件“金山打字通”之外,还应给学生一些练习的材料。在中文输入综合练习中我们发现,与其让学生对着一篇文章进行毫无意义的录入练习,不如让学生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如果再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或动画,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写作”式的打字教学模式,使学生打开了思维潮水的闸门,进而产生吐露想法、书写感受的强烈愿望,可以达到完成中文输入练习与培养写作能力等多重教学目的。我从网上找了三张不同的图片,让学生任选一张,自己命题,不限题材,两人合作完成一篇小短文。练习时,我巡视指导,观察学生“写”的情况,并与学生交流,帮助其解决问题。最后,请学生朗读完成的作文,让大家评一评谁输入的文字最多、谁的文章写得好、谁的创意比较好,并及时给予表扬。

5. 探究归纳总结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师(补充):我们还明白了,在不会时可以寻求帮助,有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并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除了本节课所学习的“智能ABC输入法”外,还有哪些优秀的输入法呢?

教师推荐其他几种拼音输入法。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介绍自己喜欢的输入法,并介绍其优点。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师:没有完美的输入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输入法。自己选择的就是最好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输入质量】相关文章:

管理评审输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09-03

Win中文输入法技巧输入法06-19

听力输入06-09

阅读输入06-16

词汇输入07-04

输入假说07-27

输入方法08-30

输入材料09-05

输入电压09-09

手写输入09-10

上一篇:提高计算机性能论文下一篇:语文课程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