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教与管理范文

2024-07-24

带教与管理范文(精选3篇)

带教与管理 第1篇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 为了提高新护士护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护士潜力, 加强护理人才梯队培养[1], 为患者提高优质护理服务, 自2007年起, 对新分配到我院3年内的护士进行全院轮转。为了确保带教质量, 骨科通过对轮转护士进行规范化带教与管理,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1入科前准备

1.1 带教老师选拔

带教老师由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教学经验高年资护师、主管护师和副主任护师担任, 进行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应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能针对不同层次护士的水平制定带教计划, 具有教学的灵活性。不仅需要具有示范和榜样作用, 而且需具备丰富的专科护理知识和应变能力。

1.2 评估

带教老师阅读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轮转手册, 与新护士轮转过科室联系, 了解新护士性格特点、护理理论、操作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根据其综合能力和素质, 选择合适带教老师, 有针对性进行带教、指导。

1.3 制定计划

在护理部制定的规范化培训总目标指导下, 根据个人能力和薄弱环节, 结合骨科护理特点, 由护士长、带教老师和新护士一起制定轮转计划, 明确骨科规范化培训目标。能充分发挥新护士主观能动性, 调动其工作和学习积极性[2], 让她们能够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并及时改正。

2实施

2.1 入科介绍

护士长向新护士介绍: (1) 带教老师和全体医务人员。 (2) 科室的布局, 病房设施, 规章制度。 (3) 患者的特点、病种、护理特点。 (4) 班次安排、每班的工作流程及要求。 (5) 带教计划形成书面材料交给新护士和带教老师。

2.2 带教方法

2.2.1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播放骨科常见病护理、急症护理和骨科康复训练方法和流程, 如快速建立外周静脉通道, 吸氧、简易呼吸囊、面罩的使用, 心肺复苏术、吸痰、导尿术、功能锻炼等。将上述课程由科内技术操作能手进行操作规范演示。

2.2.2 情景模拟培训。

介绍骨科各种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危重患者的抢救程序。模拟骨科常见护理操作情景, 引导护士进行模拟操作。如骨折治疗仪、拐杖、足底泵、烤灯使用, 骨牵引护理、轴线翻身护理等。

2.2.3 现场操作培训。

带教老师带领新护士参与病房排班,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在带教老师指导下, 新护士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在新护士每次操作后发现问题, 带教老师及时进行点评。为新护士提供实践机会, 培养独立操作能力, 尽快达到目标。

2.2.4 带教管理。

新护士参加全院护理查房、教学查房、“三基三严”培训, 参与科室科研项目, 旨在培养临床护理、护理科研、教学能力强的护士。医院形成护理部-护士长-带教老师三级带教网络, 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管理。带教老师按计划带教, 及时对新护士进行考核。护士长经常与其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态, 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让新护士把自己当成骨科一员, 安心在骨科轮转。了解其对带教老师满意度, 对其不定期进行考核, 了解其护理水平, 共同完成轮转目标。

2.2.5 评价。

轮转结束1周内, 进行自我鉴定及科室鉴定。科室经护理质控小组考试、全科医护人员无记名投票、患者满意度调查等, 在劳动纪律、学习态度、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理论及技能操作等方面对新护士进行综合考核, 并记录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轮转手册。

3体会

目前, 新护士多为独生子女, 具有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 但自主意识较强, 缺乏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3]。通过对骨科轮转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带教与管理, 能够帮助新护士尽快熟练掌握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 具备单兵作战能力, 保证了护理安全有效。增强了其应变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为培养高素质、综合护理能力强的护理人才奠定基础。同时, 带教老师与新护士沟通, 了解带教中不足, 查阅资料, 更新带教内容, 也提高了自身技术及带教水平, 保证了临床带教质量。

参考文献

[1]蔡鹏.对护理本科护士实施院内进修的方法及效果 (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 (6) :524-525.

[2]黄天雯, 何翠环, 肖燕, 等.教学实践技能培训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1) :63-65.

师徒带教与新教师专业发展 第2篇

“师徒带教”作为一种培养新教师的途径,受到了世界各地中小学的欢迎。近年来,“师 徒带教”模式,在我国中小学也比较流行。那么,在当前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师徒带教”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拟从新教师的角度,围绕“师徒带教”对其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阐述教师专业发展下的“师徒带教“、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及出现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一、“师徒带教”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1.学校中的“师徒带教” “师徒带教”是学校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顾名思义即即一个老教师师傅带教一个新教师徒弟。师傅带徒弟原是古代手工技艺传承的方式。学校中的老教师带教新教师的这种“师徒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同事间的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艺友制”师资培训方法有诸多相似之处。陶行知先生在《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一文中系统地解释了这一方法。他说:“艺友制是什么?艺是艺术,也可以做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推而广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学校里,老教师既是“师傅”又是“朋友”,新老教师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便是学校中的“师徒带教”。

2.“师徒带教”的作用

“师徒带教”是目前中国中小学采用的比较普遍的一种培训新教师的方式,让有经验的专家型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他们不仅能够帮助新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教学环境,还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指导新教师安全度过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阶段。在我国的教师职业条理中,对于高级职称的教师,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之外,指导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他们工作职责的一部分。

二、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1.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新教师刚刚踏入教育领域,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可度非常高,但是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面对如此多的、繁琐的教学问题,新教师是否还能依旧保持一颗勇敢的心继续前行?这就需要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全面的认识教师这个行业,树立发展目标,有自我发展的意思。除此之外,新教师还要重视自我反思的意识,反思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要落实要笔头。因为新教师的教学反思常常停留在教学场景的描述,将反思记录下来之后,有助于教师随着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增长,能够更进一步思考症结所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

2.新教师的专业知识需求 关于新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本人暂时概括为: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小学教师不但对专业课程要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

3.新教师的专业能力需求 作为一名新教师,教学能力当然是重中之重,如何将现存的专业知识运用有效的方式转移给多生,成为许多年轻教师苦恼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在疑惑: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学生就是不明白?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合适、合理。这是大多数新教师在第一时间的反映,可是他们忽略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他们不熟悉教材,他们对教材的分析不透彻,不到位。在没有将教材备好时,就着急地去考虑教法的问题。所以他们归根到底,最为迫切的是解决分析、把握教材的能力。

三、“师徒带教”中新教师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 1.令人头痛的课堂管理

美国学者维曼提出新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维持课堂秩序、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实施个性化教学、客观评价、与家长互动、处理学生问题、组织日常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准备时间较短、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资料的搜集。

课堂管理对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十分头痛的问题,跟别提是一位刚刚走出大学校园,踏入工作的岗位的新教师。

案例:《蜜蜂事件》

这是D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她正在有声有色的指导朗读。突然之间,有一只蜜蜂飞到教室了,教室顿时就乱了起来,很多人都抬头看天花板,我强调了一下现在看黑板,不是天花板虽然有少许的人还是不能集中注意力于课堂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天花板上的比黑板上的要多,但课堂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后来,这只不安分的蝴蝶,突然从天花板上飞下来,在教室里乱转悠,这下好了,整个教室就像炸开了锅,尖叫声此起彼伏,飞到谁的身边,谁就叫,不管害怕还是因为好玩一般的同学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坐在位子上,身体往低处躲,还有一个同学都离开了座位,跑到一边。D老师有点不知所措,冷冷的看着他们,他们根本不顾及D老师“凶狠”的目光,直到蜜蜂从窗户飞走,他们才少许安静了一下,但下课的音乐已经响起来了……

类似D老师这些层出不穷的课堂管理问题一直让老师大为头痛,尤其是新老师。相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教师肯定会请教师傅老师,但无奈的是学生的行为千变万化,而且有些管理措施又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师傅有时候也无法给出系统的指导。这时候虽然师傅没能用系统的语言向老师讲解要如何进行课堂管理,但是她可以在教学中用实际行动为新教师做出示范。新老师在听师傅的课时,不仅可以学到教学相关的知识,还要留心观察她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的方法,因为往往这些方式无法用具体的言语表达清楚,因此新教师要格外留心这些方法,为自己今后的课堂管理提供参考。

老教师常常会制定了很多课堂规矩来管理学生,如“表扬他”一一大家拍手;“同意她的看法的点点头”;做完题目以后,击掌并举手想要回答问题时,就要举手等等。新教师的课堂纪律之所以不好,很大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这种基本规范。由此可以看出,“师徒带教”在传授一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知识时,不仅十分有效还很形象。

2.以“详案”为标准的备课

备课作为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样备课,对于新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要结合教材与本班学生的特点备出优秀的课更是不易。在“师徒带教”阶段,师傅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备课时,你一定要写“详案”。那么,“详案”到底是什么样的?

案例:《南极风光》教案设计片段

研读品味、深入理解南极光(第四小节教学设计)师:看图片(边翻图片,边范读第4小节)师:南极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交流(罕见、壮观)

PPT出示:南极有十分罕见的景象,那就是南极光。在漫长的极夜中,突然,漆黑的天幕上闪现出______,有时像_____,有时像______,有时像______。几百年来,凡是见过南极光的人,______。

师:南极光这么罕见,你有什么感受? 生:交流(赞叹)师:谁来读读看? 生:指名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感叹的语气

师:这么罕见的景象,让我们一起记住它。(背诵)师:引读(检查背诵)师:四个“有时像……”,既写出了南极光的美,又写出了南极光的变化之快。接下来,让我们练习用比喻句。Ppt播放南极光的介绍。生:交流

在漫长的极夜中,突然,漆黑的天幕上闪现出绚丽夺目的光彩,有时像______;有时像______;有时像______,让人看了惊叹不已。

一看到上述教案,相信很多新教师一定在第一时间就认为这肯定是“详案”,他们判断的标准是“师说,生说”。其实“详案”的标准不在于有多少“师说,生说”,关键在于备课时是否将教学内容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譬如上述的教学片段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南极光的奇特,并学会使用比喻句。如果按照成人的观念,只接呈现比喻句,让学生照例写出比喻句不就可以了,可能几分钟就够了。但是为什么要设计这么长一段?

其实孩子的思维方式与成人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备课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让孩子充分朗读、体会,在这个基础上,多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最后再让学生尝试描绘自己看到的景象,以达到情感的进一步激发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备课要上有“天”,下有“地”。“天”就是课程标准,“地”就是学生。详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个问题以后,学生可能的想法有哪些,将每种可能的想法都列出来,并找出解决方法。

新教师通过备这样的详案,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经验,这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新教师可能不知道学生对某个问题可能的理解是什么,这就需要咨询师傅,师傅的价值就可以在这里有很好的体现。

四、促进“师徒带教”中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1.从“师徒带教”到“团队成长”

目前,在很多中小学采取的是“一对一”制的“师徒带教”。这种模式的劣势在于徒弟了解的常常是师傅一元的教学风格,接收的往往也是师傅单向的经验输出和改进意见。“团队带教”则可以让徒弟接受多元的教学风格,了解更多的教学思路。这种“团队成长”由多个指导教师和多个新教师共同构成一个“师徒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因为有多个指导教师参加,避免因为个别指导教师在个人特质上的某些倾向,导致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限制。同时,多元的互动也减少了“一对一”式的师徒关系给新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更有可能营造某种亲和的、合作的工作氛围,使新教师乐于向师傅们求助。

2.完善带教的评价与监督机制

带教与管理 第3篇

1 入科宣讲先行引导,强化医患沟通重要性教育

1.1 医患沟通缺乏与医患矛盾

2006年,中国医师协会所做的《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1]。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医患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不能换位思考。研究也表明,在医疗投诉案件中71%的证词与医患之间的沟通质量有关[2],医患沟通的缺乏是造成医患矛盾的非常重要原因。实习医生处于面对患者的第一线,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医患沟通的效果,沟通不当可能直接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

1.2 良好医患沟通与和谐医患关系

现在的医学模式已不是单纯的“生物模式”,而是“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实习生踏入临床的第一步,应该首先懂得良好的心理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所必需的。医生面对的是患者,是一个有血有肉会思想的人,而不是单纯的生物体,心理沟通已成为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医治疾病的同时,不能忽视患者的心理。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恰恰是建立在医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基础上。“沟通是心灵的桥梁”,只有通过沟通,医生才能掌握患者的心理,才能取得患者的信赖,才能让患者主动配合,才能成功对患者进行治疗,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另一方面,医生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治百病,还受着科学发展和医疗水平的种种限制。面对期望值过高的患者或家属,也需要良好的沟通以得到患方的理解。

2 言传身教给予示范,建立医患沟通渠道的基础

2.1 培养职业精神

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是一名医生不可或缺的素质。今天的实习医生就是将来的执业医师,对职业精神的追求不能含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期望,也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职责。一个医术再高明的医生,如果没有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也不能赢得社会和患者的尊重。医生的些许粗心,便可能给患者的健康造成永久的创伤,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在临床上首先做到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满腔热忱地关怀患者,急病人所急,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远胜于空洞的说教。一个没有职业精神的医生很难想象会真正投入到医疗工作中,也难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2 提高技能,遵守医疗常规

实习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作为一名医生,首先得有真功夫,要能治病救人,这是取得患者信任的最基本保证。如果一个医生能让他大多数的患者都健康起来,那么他的患者就会信服他,主动配合他的治疗,使他的治疗更加得心应手,形成良性循环。指导实习医生在进行任何操作时一定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决不犯常规性的错误,避免医疗差错,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

3 结合案例加强认识,防范医疗纠纷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在实习生带教的过程中强调加强医患沟通的细节,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结合典型案例,培养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3.1 体恤患者疾苦,注意情感交流

患者就医总是某些方面有病痛,医生的体贴、关心、同情会让他感到温暖,增强对你的依赖感。如果医生说话生、冷、硬、顶,表现得冷淡、漠不关心,会让患者失去认同感,破坏了就医的依从性,甚至引起投诉或纠纷。有一个患者投诉某医师对患者不负责、十分冷漠。院方在处理此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该医师在病历中记录了患者的主诉要点,从诊断病情到处方用药都是正确的,并无不妥,这说明医师是认真负责的。为什么患者要投诉呢?就是因为医师“在整个接诊的过程中,医生都没有抬头看过我一眼,居然把处方开出来了”。因此,与患者必要的情感交流、眼神交流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善意的微笑,或者对腿脚不便的患者搀扶一把,与病床上的患者说话时前倾身体等肢体言语同样会让患者感到亲切、体贴,感受到医患之间情感的交流。

3.2 体谅患者情绪,切忌言语刺激

由于现有医疗手段或其他各种原因,肯定会有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如果患者或家属的期望值过高,必然会导致对治疗的不满,并可能产生过激言行。如果医生此时不顾及患者的感受和情绪,针锋相对,言语刺激,噎人惹人,以泄气愤,易导致矛盾扩大和激化,形成纠纷。曾有一个不明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危重,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病情仍急转直下。家属期望值很高,对疗效非常不满,言行激动。医生也没有控制情绪给予还击:“你这病大专家都没有办法,我怎么能治得好!”患者最终死亡,虽然医疗过程并无过错,但家属不满,形成长时间的医疗纠纷。而如果当时医生语气婉转一点,注意一下措辞,比如说“这个病比较复杂,我们再想想办法”,也许最后情况不会那么糟糕。

3.3 注意留有余地,避免随意承诺

有个实习生对一个老年感冒患者家属说,感冒好治,一周左右就能好,然而患者病情却逐渐加重,最终不治,家属意见很大。由于他没有认识到该患者年龄大,有类风湿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基础疾病,身体免疫力差;对疾病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往往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对具体患者具体疾病的复杂性很难做到客观、全面的认识评估。导致对患者解释时容易出现过于乐观的倾向。医学是严谨的科学,不是卖狗皮膏药,不能包治百病,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留有余地,不可随便讲“绝对能治好”,“没有任何问题”之类的保证。目前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患者对医疗结果的期望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社会对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向患者交代疗效及预后时更应客观,切忌为了取得患者的信任而夸大疗效,导致患者对医疗行为的期望值过高,一旦结果与期望不符时引发纠纷[3]。

3.4 及时释疑解惑,耐心解释说明

在带教过程中指导实习医生,尽可能向患者介绍所患疾病的知识,对于患者的疑虑、担心及时给予耐心的解释说明,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及诊疗、预后有一个了解,有一个恰当的心理准备和期望值,减少患者的猜忌误解。有一名患者,起初有头昏、发热等感冒样症状,外院医生给予输液几天后无好转,反而出现面部、胸部、上肢多发红色点状丘疹,患者怀疑为药物所致,但该医生未作任何解释,只是换了种药,症状仍无好转,患者充满疑虑,拒绝接受该医生的进一步治疗。在听取了症状和病情后给患者解释分析,他所患的可能是一种有皮肤病变的感染性疾病,起初类似感冒症状,全身的皮疹可能不是药物所致,并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处理。患者的疑虑和担心消了大半,很配合治疗。

3.5 加强防范意识,扑灭纠纷苗头

患者希望得到良好的治疗和优质的服务是人之常情,现在患者也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权利,越来越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这本来无可厚非。不过也存在另一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很多患者并没有意识到医疗行为是受科学发展的客观现状制约的。有很多疾病如慢性病、恶性肿瘤等尚不能得到有效的根治;有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可能短时间内难以明确诊断。部分患者会因为诊断、治疗结果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或费用高等感到不满而迁怒于医务人员,可能会抓住医生的一些小疏忽小题大做,造成医疗纠纷。像这种有纠纷苗头的情况,我们要求实习医生一定要加倍耐心、细心、小心。曾有一名患者因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住院,胸片及胸部CT发现左下肺有团块状阴影,诊断首先考虑肺炎,肿瘤可能较小但不能完全除外。治疗2周后症状有所好转,但肺部阴影吸收不明显。家属发泄不满情绪,认为住院这么久既没有治疗好,甚至也没有诊断清楚病情,纠纷苗头即将出现。医务工作者要耐心地给家属解释,疾病诊断思维的一般逻辑是先常见病、多发病,后少见病、疑难病,检查手段选择先易后难、先无创后有创。由于该病首先考虑肺部炎症,因此并未直接进行有创的经皮肺穿活检,而是采取治疗后复查CT。经过以上耐心的分析家属逐渐有所理解,但仍希望尽快得到明确诊断。经过细心准备进行了经皮肺穿活检,最后病理报告为慢性炎,证实了最初的判断,考虑为肺炎延迟吸收,继续抗炎治疗复查,患者及家属均很满意。如何避免医疗纠纷,要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预防更重要”这句话可能永远都不会错。

总之,良好的医疗服务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应当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作为医生在医患沟通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与患者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构筑彼此理解的桥梁。在实习生带教过程中时刻注意加强医患沟通能力防范医疗纠纷能力的培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摘要: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给实习生教学带来新的课题——加强医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能力培养。首先强化医患沟通重要性教育,在工作中培养职业精神、提高自身技能构筑医患沟通的基础,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彼此信任,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实习生,教学,医患沟通,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庄一强,康荠青,蔡华.医患危机预防机制初探[J].中国医院,2005,9(2):5—7.

[2]赵晓燕,白敏芳.医疗纠纷防范中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9):1525—1526.

上一篇:音乐学科下一篇:电器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