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镁工业的未来

2024-06-15

中国镁工业的未来(精选4篇)

中国镁工业的未来 第1篇

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其发展历史可概括为:初创、成长、全面发展三个阶段[1]。初创阶段(1949—1965年)。建国之初,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非常关注、亲自参与建立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大决策,在前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中列入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生产线,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汽车之梦,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零的突破。这期间,建立了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制造厂、济南制造厂、北京制造厂,形成了“一大四小”共五汽车生产基地。成长阶段(1966—1980年)。先后建立了二汽、川汽和陕汽;开发矿用自卸汽车和重型汽车;五个老汽车生产基地为建设、支援二汽、川汽、陕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自身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地方积极建设汽车制造厂,汽车生产的分散局面形成。1980年生产22.2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全面发展阶段(1981年至今)。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汽车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三十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建设轿车工业,引进技术和资金,生产国产轿车形成生产规模。

二、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产量高速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中国汽车产量由2001年的世界排名第八位,到2005年是世界排名第四位,2007年世界排名第三位,2008年世界排名第二位,占世界汽车产量的12%以上;2009年产销量达到1 300万辆,超过美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2011年生产1 840多万辆,在世界各国中遥遥领先。现中国汽车产业已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2)汽车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实现了以公款购车为主向私人购车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私人消费已经成为中国汽车消费的主流。私人购车已由2001年的48%发展到2005年的77%,逐年提升。(3)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十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就是客车、货车、轿车占的比例,2000年是34∶37∶29,到2005年已达26∶26∶48,轿车的比重越来越高。在传统的燃油车中,柴油化率已不断提高。(4)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骨干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十五”期间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配置作用更加明显。中国汽车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品牌、跨国界、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和重组,是这一时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一批骨干企业在行业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5)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适应市场能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随着产业制造能力的逐步形成和车辆安全节能环保标准法规逐步颁布,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更加注重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汽车产品品种增加迅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价格逐年下降。(6)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经过二十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国汽车工业和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加快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三、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

(1)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由于长期以来比较重视引进产品,没有在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上下工夫,缺乏产品研发的实践,形不成产品研发的整体力量。(2)与先进的汽车国家相比,产品技术水平差距比较明显,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轿车、商用车产品技术水平与欧、美、日相比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2]。(3)汽车零部件技术基础还是比较弱,长期滞后于整车的发展。零部件生产分散,中国有多少零部件企业到现在谁也说不清楚,现在所有的零部件加在一起,有的人说有三万多家,有的人说有四万多家,这些企业特别分散。专业化程度也比较低,没有形成经济规模以及长期以来严重的投资不足。(4)汽车产业后市场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营销方式、服务、贸易理念以及汽车金融、消费信贷、二手车的流通、配件流通、报废回收拆解等等方面,跟国际上先进的国家比,差距非常大。(5)车用能源、交通、环保和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中国原油资源缺乏,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另外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汽车有害气体在城市排放中的分担物也越来越高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制约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这是目前汽车工业发展存在的一些主要的问题。

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按照2009年3月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产业要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要基本形成完整的汽车工业制造体系,具备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中国汽车工业经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为上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通过全行业的努力,有能力来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但是,在新的发展时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汽车产业的发展核心是要调整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这是“十一五”后发展的主要任务。具体讲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发展自主品牌。

自主创新是提高汽车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的时期,必须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一个主线。重点就是要形成和提高产品的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要大力的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要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的道路。

2. 要面向两个市场,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十五”期

间我们已经实现了出口大于进口的突破,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里程碑。但是也要承认目前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还是比较低的,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市场次序也不够规范。因此,我们要把目光放在通过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方面,来进入国际市场,以调整我们的产品结构,使产品结构不断的优化升级,这样来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3. 注重和加强新一代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

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是能源战略的需要,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乃至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国家发展战略选择,并已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必须是汽车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2]。

4. 要建立强大的汽车零部件支撑体系。

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重点有这样几个方面:(1)努力成为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2)努力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形成自己的有特色的品牌,实现经营规模,多品种配套,特别是要紧密配合整车企业品牌建设战略,通过共同合作提高竞争力,逐步打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成本、质量、高新等形象。(3)面对市场竞争,零部件行业要加快产业的兼并重组,提高专业化、规模化的水平。(4)积极探索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建立联盟的发展关系,要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依靠,要互赢互利的关系。

5. 要加快产业重组,要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要形成国际化的大集团。

现在中国汽车虽然发展得很快,但真正在国际上能排上名的企业集团几乎没有,中国的上汽集团、一汽集团进入世界五百强也是近两三年的事,汽车企业前十几名都没有中国的企业,世界前一百家零部件供应商中国一家也没有。中国现在最大是浙江的万象集团,在国际一百强里面排不进去。我们现在的规模太小,今后一段时间应加快步伐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如果形不成国际竞争力的集团,肯定做不出国际品牌。

6. 要重视农村市场开拓,要满足多层次汽车消费的需求。

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这也是中国汽车产业今后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夏怀成.汽车概论:第1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7.

中国镁工业的未来 第2篇

自古以来, 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的人民勤劳且富有智慧, 创造了让世界为之瞩目的许多手工艺制品, 比如彩陶、青铜器、陶瓷等, 而一直以来我们也因此而自豪。可回顾近代历史, 却发现中国再难有震惊世界的创造性产品了, 就个人的观点而言, 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技术与艺术达不到创造性的和谐统一。可能会有人有这样的质疑:如今我国具有世界领先的科技, 也有一批享誉国际的艺术家, 可是中国怎么还是挂着“中国制造”的名牌无法翻身呢?

由于经济发展过快, 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文化意识等受到了多方的冲击。近年来, 工匠逐渐成为一个较为低阶层的工作, 被称为“蓝领”, 而在古代被轻贱的商贾却被视为大老板、有钱人被人追捧。中国人的信仰、文化被历史的车轮碾压殆尽, 这个社会开始浮躁、拜金、纸醉金迷, 对于“匠人精神”弃如敝履。

可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匠人主要在于技艺的精通, 而鲜少有惊人的创造, 那我们不应该尽量避免在作品中体现匠气么?所以大家对大师崇拜, 对那些具有创新的概念、想法报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而忽略了要到达这个境界所需要经历的长时间的知识和技艺的沉淀。如果这些大师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磨练自己的技艺, 去开拓自我的视野和见识, 那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创意转化成笔下生动起伏的曲线, 胸有成竹、挥洒自如呢?人们往往看到了别人的成功心生羡慕, 却未见其磨难重重, 悬梁刺股的努力。都想寻找捷径一夜成名, 而摒弃那最为珍贵的匠人精神和毅力。

二、匠人精神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工业设计又被划分为两个领域, 一个是机械工科类的工业设计, 一个是艺术文化类的产品设计。这个划分看似非常的合理, 但是却无形中将我们技术与艺术间的距离拉得更大。从自身的体验中, 我发现艺术类的同学往往对技术、制造的领域不擅长, 在设计中很少考虑这些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大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 进行大胆的创新, 天马行空, 而忽略了要将理念转化为产品的一些基本因素。当我在看到一些同学在实现其创意过程中, 不断遭受工匠师傅的否定, 而不得不将自己的作品改得面目全非的时候, 我不禁思考:将艺术与技术分开的教育会导致一个怎样的局面?虽然我国在发展工业设计的时候, 不断的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 比如包豪斯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工厂制、校企联合等教育模式, 但目前为止, 起到的作用还较小, 至今工业设计还未能成为中国创意的支柱型产业。

中国需要匠人精神的回归!匠人不是贬义, 匠人精神更不是那毫无创意、一层不变、木讷的代名词。日本、韩国都特别推崇“匠人精神”, 要求在做事的时候达到精益求精, 让自己的作品在每一个方面都至臻完美。这个精神深入日本、韩国人民的生活中, 从日本人做寿司、拉面的时候, 我都能深深的体会到, 他们不仅仅是名厨师, 更是位创造师、雕琢师, 他们将摆在自己面前的每一份食物都当作自己的作品, 精心烹制, 并且姿势优雅, 穿着得体, 丝毫没有我们平日印象中厨师会有的那份油腻、脏乱的感觉。

邱永汉先生在谈到中国人和日本人不同的国民性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日本人是匠人气质, 中国人是商人性格”。“匠人”在日文中又叫“職人”, 也可是“职人”, 意思是有手艺有职位有技术的人。在日本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 是对自己的手艺, 拥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这份自负与自尊, 他们对于自己的手艺要求苛刻, 并为此孜孜不倦、不惜代价, 但求做到精益求精, 无可挑剔。而目前中国人缺少的就是这份执着和毅力, 需知达到人生的目标, 实现我们的理想不是光靠走捷径、耍滑头就可以实现的, 更需要的是一份匠人的精神。

三、匠人精神在未来的发展

中国的工业设计必须崛起, 当我们的市场不再依靠汽车住房带动的路桥建设和造城运动所形成的公共规模消费来拉动GDP的增长之时, 我国的内需, 国民支出要靠什么来拉动?就目前世界形势来看, 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香港地区的GDP构成中, 居民个人消费支出都占到了五成以上的比例, 占有GDP构成比例的统治地位, 而中国却不足百分之五十。这样的一个市场现状告诉我们, 中国人消费的产品太少, 换一句话说, 能吸引消费者愿意花钱去购买的产品太少。并不是我们缺少技术, 缺少具有审美的双眼, 而是缺少将两者慢慢完美融合的匠人精神。

近年来注意到这个问题的设计者也越来越多, 中国产品也在慢慢进行转变, 比如最近市场上较火的锥子手机, 他的创始人罗永浩曾说:“我小时候想做过木匠, 所以我有一些工匠情节, 要打造一些Physical的东西出来是我比较沉迷的。”所以锤子手机这个国产货带着罗永浩的工匠精神问世了, 无论该产品的销量如何, 我所欣慰的是, 国人也逐渐认识到产品对于品牌的重要性, 也开始进行认真的设计了。我们不再认为中国产品只有山寨, 没有标签, 为国外品牌代工, 它们慢慢开始崛起了。

将设计融入技术, 将工匠精神融入设计, 这才是中国未来的工业设计应该走的道路, 这也是振兴我国工业设计的必经之路, 虽然已能预测路途中的艰难险阻, 但只要坚持着这份执着、毅力、情怀, 中国的工业设计必能有一番大作为。

参考文献

[1] (日) 秋山利輝 (作) .陈晓丽 (译) .匠人精神.大塊文化, 2015.

[2]申赋渔 (作) .《匠人》.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5.

中国镁工业的未来 第3篇

山西镁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省的经济支柱和重要产业。山西镁工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采煤、采矿和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山西省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环、资源浪费和能耗增加等负面问题WWW.cnmN.COM.Cn。[1],已影响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镁工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资源、能源、环境、高技术产品开发、市场需求、污染防治等多种因素,这些都与科学技术相关。当前,如何依靠科学技术破解影响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科研教学机构等已做了大量工作。科技支撑镁工业可持续发展是本课题重点研究内容。

1 国内外镁工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措施

1.1 国外镁工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措施

一是依托先进技术与资源能源优势。如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镁企业,不仅使用的技术较先进(新型无隔板电解槽),而且还是镁钛联营企业;挪威海德鲁公司在加拿大投资的镁厂,不仅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而且使用的是价格非常低廉的水电;以色列的死海镁厂不仅占有死海含镁资源、中东能源优势,而且还拥有技术优势[2]。二是重视加强镁合金应用技术研发。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镁合金的研究与开发,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出台了自己的镁合金研究计划[3]。同时,结合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4]。三是研发经费投入。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工业发达国家都相继出台了各自的镁合金应用技术研究计划,并拨付了大量的经费予以资助[5]。

1.2 国内镁工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措施

①政策法规支撑。在政府、行业协会出台的规划中,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制定的《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宁夏自治区制定的“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庆市经委制定的重庆冶金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鹤壁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 “鹤壁市金属镁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年)” 都将推进科技进步,促进镁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②科技计划项目支撑。 “十五” 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镁合金开发应用及产业化”项目国家投入引导资金4 000万元,吸引各方配套资金6亿元。“十一五”计划期间,科技部于2006年批准将“镁及镁合金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总投入2.6亿元,其中国拨经费4 625万元[6]。③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循环清洁生产支撑。宁夏惠冶镁业有限公司通过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循环经济圈,实现节能减排,使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由7.496吨标准煤下降到6.086吨标准煤,下降18.81%,效果明显[7]。维恩克公司利用新型水煤浆冶炼法和蓄热式还原炉技术改革传统工艺,用于金属镁企业冶炼,使能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两倍,节能达到50%以上,能耗和环保达到国内先进水平[8]。④科技人员的教育培训与引进支撑。中国镁协在河南开办镁技术培训学院,已经开始培训镁业人员。各地镁生产企业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以不同方式培养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技能。

2 山西镁工业发展优势

2.1 资源能源与生产条件优势

山西白云石资源遍及全省,有几十亿吨,而且含镁量大于20%。再加上煤炭、电力、硅铁充足,而且价格较低[9];山西镁产能、产量、出口量多年来居全国第一。

2.2 研发优势

山西省先后建立了太原科技大学与山西夏县启真镁业有限公司镁及镁合金研发基地,山西省冶金研究所镁中试基地。同时,还建立了山西省镁及镁合金工程技术中心和富士康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闻喜银光镁业集团技术中心成为全国镁行业首家国家镁企业技术中心。

2.3 科技信息资源优势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科技文献资源,如科技情报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和规模冶金企业馆藏的大量科技期刊、图书、专利、标准等专业技术文献,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相关专题数据库,以及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等信息服务基础条件可以为镁生产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与技术信息支撑。

3 山西镁工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作用与效果

“十五”期间,山西省科技厅就设立了镁及镁合金研究开发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镁及镁合金产业技术研发。据有关资料统计整理, 2003—2010年,山西工业科技项目投入1 000多万元支持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企业承担镁及镁合金产业研发项目,项目主要支持节能环保型皮江法炼镁及镁合金冶炼技术研究、镁合金装备研究开发、镁及镁制品关键技术研发、镁渣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科技项目成果的支撑作用与效果如下:

3.1 促进了节能减排

典型节能技术:①山西闻喜宏富镁业有限责任公司改建的节能环保型双蓄热式还原炉,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利用热回收率达80%以上的蓄热式换热装置,节煤率达50%以上[10]。②山西龙镁热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合作,郑州麦格姆镁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分别开发了新型节能竖罐炼镁还原炉工艺技术及配套设备,将还原罐竖向配置,上部加料、下部出渣。采用清洁能源和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经工业化试验,与当前燃气横罐比,提高劳动生产率50%;与横罐能耗3tce/t粗镁比,龙镁竖罐能耗为1.2tce/t粗镁,又节能60%[11]。

3.2 促进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污染治理

①山西广灵精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镁渣复合硅酸盐水泥”项目,是该公司与中国建材研究院共同研制开发,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绿川镁渣水泥年产能力达到50万吨,属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推广项目。②山西省科技基金发展总公司承担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计划“镁及镁合金综合环保型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了2个示范生产基地,2条生产线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3.3 促进了企业技术改造

近年来,山西规模性(万t/年以上)镁企业对硅热法(皮江法)及镁合金生产的装备和工艺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更新和改造。据中国镁协调研,山西闻喜银光镁业集团公司、山西瑞格镁业有限公司、山西闻喜宏富镁业有限公司、山西闻喜八达镁业有限公司、山西金星镁业有限公司,正在或已经完成了技改,取得明显成效,金属镁生产综合能耗水平在5吨左右,下降了30%,污染物排放也达到了国家标准[12]。

3.4 促进了镁及镁合金深加工

①据2004《山西科技年鉴》,中北大学承担的“镁合金轿车轮毂铸-挤复合成形技术与改性技术”项目的开发利用,可使山西省镁合金产值达到100亿元,将对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校采用等温挤压成形技术研究开发的镁合金散热框架已通过装机实验,取得成功,该技术2005年获中国镁协的镁合金深加工奖;研究开发的高性能镁合金轿车轮毂复合成形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03100893.3)。②据2010《山西科技年鉴》,2009年山西银光华盛镁业公司承担的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变形镁合金板材加工技术研究”课题(2006BAE04B02)和“镁合金板带坯连续铸轧技术及设备开发”专题(2006BAE04B02-1)分别通过科技部验收。项目实施建成我国第一条幅宽600mm,厚度0.3~9mm,连续铸轧-精轧镁板生产线。项目形成了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镁合金板材连续铸轧装备及技术; 海水激活镁电池薄板生产技术;镁合金优质大截面半连续铸造板坯生产技术及装备。

3.5 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和自主创新研发

典型事例:①太原同翔镁业公司在“可控式煤气煅烧窑”、“蓄热式还原炉”和“利用余热带动汽轮机发电”等技改项目为主的皮江法炼镁工艺综合利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相继获得多项技术专利的基础上,又与上海交大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研究中心合作,投资建立了“镁合金净化及连铸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②山西闻喜银光镁业集团通过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引进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和蓄热式窑炉加热技术,改直接燃煤为发生炉煤气,对还原炉进行了彻底改造。经初步测算,吨镁耗煤由6t降为3.5t,节能41%[13]。

4 影响山西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和问题

一是企业总体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二是生产设备及冶炼工艺较落后;三是以原镁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少;四是产业污染较重、能耗仍较高,资源综合利用差;五是专业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缓慢,环保科技投入少;六是其他问题(地方保护、成本升高、职业病危害等)。

5 科技支撑山西镁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5.1 强化政策法规的完善与实施

一是贯彻执行已制定和出台的政策法规。如国家工信部出台《镁行业准入条件》和山西省出台《山西省冶金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省镁及镁合金深加工行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等规划;二是要不断完善和修定新的政策法规。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应尽快制定《山西省镁及镁合金产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三是配套政策法规的实施。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山西省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条例》等政策法规的精神,结合山西镁企业(以民营为主)的特点,在研发经费、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以优惠支持。四是要积极发挥行业科协的学术普及和协调作用,加强企业间科技信息与学术交流,普及与镁生产相关的知识信息。

5.2 构筑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和机制

①政府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镁工业发展的科技投入,要引导社会闲、散资金以入股和其他形式投入,要建立镁行业科技风险投资基金。②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以计划项目为支撑,逐步加大研发项目经费投入;要继续加强科技文献平台和科技信息服务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强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服务政府、企业、社会的条件支持,全面推进科技文献资源与科研设备的共用共享。③镁企业要持续加强技改和产品研发经费的投入。④镁企业和教学科研机构要积极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竞争,争取各级各类计划项目和科研基金。

5.3 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和推广,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建设

①镁行业要重点引进、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如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蓄热燃烧技术等,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水平。②要进一步发挥企业、教学科研机构研发中心的作用;支持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实体的创新建设,尽快建立具有孵化器功能和示范效果的新型节能环保金属镁冶炼和镁合金深加工的技术创新研发基地。③积极开展与宁夏、河南、陕西、重庆等地的镁生产、加工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④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发面向扩大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的镁合金材料与产品;开发以镁合金为替代材料的零部件及新产品的生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镁深加工产品等。⑤加快构建太原、大同、运城等地镁及镁合金深加工产业园区的建设步伐。⑥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项目成果的推广转化力度,尽快形成产业化。

5.4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与污染防控

①政府应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对白云石等矿产资源实施保护性开采和科学合理的利用。②企业应严格执行镁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对生产物料要立足“吃干榨尽” 循环利用。③企业要采用先进的环保科学技术,安装必要的环保监控设施和除尘净化设备等,尽可能减少和降低污染造成的危害;要保证工人的劳保防护用品配置,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5.5 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和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教育

一是要制定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和创新发展的激励机制,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技术创新,做到人尽其才。二是要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技术、关键岗位从业人员要取得合格证或上岗证。三是有关院校要注意镁专业方面人才的培养、培训,企业要有计划的引进与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充实技术人员队伍。四是要进一步发挥企业研发中心的作用,通过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培养和锻炼一批企业技术人员。

中国镁工业的未来 第4篇

山西是中国金属镁生产较大的省份, 闻喜县是山西省镁工业的主要生产分布区之一, 在大量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及熔渣等, 对其周边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造成影响。国内外就工业活动对土壤重金属影响的研究有很多[1,2,3,4], 但对金属镁生产活动对周围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因此, 分析闻喜县金属镁生产活动对土壤Cr, Pb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闻喜县镁工业集中区域的11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共45个0 cm~20 cm处土层土壤样品进行了采样分析, 旨在探讨镁工业生产活动对其周围土壤中Cr, Pb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1 样品采集和土样分析

土壤采样点分布情况见表1。将11个采样点采集的45个0 cm~20 cm处土层土壤样品自然风干后, 磨碎, 全部通过100目 (孔径0.149 mm) 尼龙筛过筛, 密封储存于封口袋中备用。依据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处理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分别采用了SPSS和GIS软件处理数据。

研究区0 cm~20 cm土层土壤中Cr, Pb的含量分析结果分别见表2、表3。

2 土壤中Cr和Pb现状评价方法和标准

目前, 中国普遍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进行评价, 经常采用的有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笔者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算法模型为,

pi=ci/si,

式中, pi为土壤中污染物i的环境质量指数;ci为污染物i的实测含量, mg/kg;si为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 mg/kg。土壤污染评价基准以山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为参照标准 (见表4) 。结合pi值变幅, 根据土壤质量分级 (见表5) 评价污染水平。

3 结果讨论

3.1 土壤表层Cr和Pb含量的水平

闻喜县镁工业区域11个采样点45个0 cm~20 cm土层土壤样品中Cr和Pb的含量分析结果见表6。

土壤元素背景值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的基础数据, 是研究污染物在土壤中变迁和进行土壤质量评价与预测的重要依据[5], 对比结果显示, 研究区0 cm~20 cm 土层土壤中Pb的平均含量为23.611 mg/kg, 大于背景值14.9 mg/kg。可见, 该区0 cm~20 cm土层土壤中Pb含量可能受到外源污染物质的影响。0 cm~20 cm土层土壤中Cr的平均含量为44.28 mg/kg, 小于背景值58.3 mg/kg, 表明镁工业生产活动对土壤Cr含量影响不大。

变异系数是反映总体样本中各采样点的平均变异程度, 统计结果看出, 研究区0 cm~20 cm土层土壤中Cr和Pb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163%和16.865%, 可见, 该区Pb的平均变异程度要大一些, 也说明土壤中Pb的含量可能受到外源污染物质的影响较大。

3.2 土壤中Cr和Pb的污染水平

对比GB 15618—1995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规定的土壤pH值, Cr, Pb含量值的等级标准 (见表7) , 可以看出, 虽然该研究区Pb的含量已经超过了山西土壤背景值, 但土壤中Cr和Pb的含量均小于GB 15618—1995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规定中的一级标准, 可见, 闻喜县镁工业生产目前还没有明显地影响到该区域土壤中Cr和Pb的含量。但是, 此结果并不说明闻喜县镁工业生产对土壤Cr和Pb的含量没有影响。

3.3 土壤中Cr和Pb的污染指数值

以相关土壤元素的背景值 (见表8) 为评价标准, 分别计算了闻喜县镁工业集中区域45个样点0 cm~20 cm土层土壤中Cr和Pb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值, 结果列于表8, 并参照表5土壤质量分级进行评价。

研究区表层土壤中Cr, Pb的单因子平均指数值分别为0.760, 1.585。对照表5可知, Cr的单因子平均指数值小于1, 属于非污染等级, 而Pb的单因子平均指数值大于1而小于2, 属于轻污染等级。另外, 从该区域土壤样品中Cr, Pb的单因子指数变异系数来看, Cr的变异系数11.184%, 小于Pb的变异系数16.845%, 表明, 该区域土壤Cr的单因子指数值的平均变异程度较小。

3.4 土壤中Cr和Pb含量的空间分布初步分析

利用GIS软件中的克立格插值算法[6]制图, 插值结果绘制了闻喜县镁工业生产区域土壤中Cr, Pb含量的空间分布图 (见图1、图2) 。由图1分析已知研究区0 cm~20 cm土层土壤中Cr的平均含量44.28 mg/kg, 小于山西省土壤环境Cr的背景值58.3 mg/kg, 且Cr的单因子平均指数值小于1, 属于非污染等级。通过GIS空间分析, 该区域土壤中Cr的空间分布不均, 采样点1号, 4号和5号区的Cr含量较高。采样点1号, 4号和5号区均分布于金属镁工业旧生产区, 生产时间长的旧金属镁工业区土壤中Cr的含量比生产时间短的新区要高。可见, 金属镁生产对土壤中Cr的含量是有影响的。

同样, 由图2通过GIS空间分析, 该研究区0 cm~20 cm土层土壤中Pb的高含量区主要也分布在采样点2号, 4号和5号区。1号~6号采样点发布于搬迁前的旧生产区, 7号~11号采样点发布于新生产区。采样点2号, 4号, 5号发布于旧生产区, 其他采样点的Pb含量相对较低。11个采样点中Pb平均含量最小值 (20.333 mg/kg) 大于山西省土壤元素Pb背景值 (14.9 mg/kg) (见表3) , 表明, 高度集中的镁工业生产区域土壤中Pb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新旧镁生产区土壤中Pb含量不同, 但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生产时间较长旧生产区土壤中Pb的受影响程度比新生产区相对严重。因此, 镁工业生产活动对土壤中Pb产生的污染是存在的, 新、旧镁厂由于生产年限、生产规模和污染控制上的原因, 导致Pb的污染程度各有不同。

4 结语

工业集中区的工业生产活动对周边地区的土壤重金属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 这说明造成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活动[7,8,9,10,11]。研究表明, 金属镁工业生产活动会对0 cm~20 cm土层土壤中Cr, Pb的含量产生影响, 虽然, 目前采样点0 cm~20 cm土层土壤中Cr受影响程度较小, 但从空间分布情况也发现Cr含量分布不均, 含量高的区域仍为传统工业区和搬迁前的旧生产区。因此, 镁工业生产时间越长, 其周边地区土壤环境受影响的程度可能性越大。镁工业生产活动对土壤中Pb的影响较大。建议镁工业区应该改良生产工艺, 加强和完善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和管理, 控制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烟粉尘、还原渣的排放, 来防止并最大限度减少工业生产活动排放污染物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

摘要:叙述了闻喜县新、旧金属镁工业集中区域土壤中Cr和Pb含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11个采样点45个0 cm20 cm处土层土壤样品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镁生产活动、生产年限、生产规模对土壤中Cr, Pb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指出, 传统镁工业区土壤中Cr, Pb的含量比新镁工业区的含量高。

关键词:土壤,Cr和Pb含量,空间分布,镁工业区域

参考文献

[1]STROGANOVA M O.Soils of Moscow and urban environ-ment[M].Moscow:Russian Federation, 1998.

[2]卢瑛, 龚子同, 张甘临.南京城市土壤中铅的浓度和化学形态[J].环境科学学报, 2002, 22 (2) :156-160.

[3]佘中盛, 孟宪玺.东北地区城市土壤中汞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1982, 3 (5) :57-58.

[4]刘庆, 王静, 史衍玺, 等.基于GIS的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7, 7 (2) :109-113.

[5]奚旦立, 孙裕谷, 刘秀英.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65-267.

[6]吕连宏, 张征, 迟志淼, 等.地质统计学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28 (1) :101-105.

[7]史文娇, 魏丹, 汪景宽, 等.双城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影响因子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 2007, 21 (1) :59-64.

[8]马溪平, 李法云, 肖鹏飞, 等.典型工业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空间分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7, 39 (2) :326-329.

[9]彭秀红, 倪师军, 方敏.城市工业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影响评价[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6, 13 (11) :44-47.

[10]符娟林, 章明奎, 厉仁安.杭州城市土壤铅的化学形态和可溶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4, 30 (3) :305-310.

上一篇:感性提升下一篇:打开学生的话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