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措施范文

2024-05-15

专业措施范文(精选12篇)

专业措施 第1篇

一、测绘学的发展

由空间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 如由计算机、信息、通讯等技术发展起来的3S技术 (GPS, RS, GIS) 在测绘学中的不断出现和应用, 使测绘学从理论到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测绘生产任务也由传统的纸上或类似介质的地图编制、生产和更新发展到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GPS的出现革新了传统的定位方式;传统的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已由遥感卫星或数字摄影获得的影像所代替, 测绘人员在室内借助高速高容量计算机和专用配套设备对遥感影像或信号记录数据进行地表 (甚至地壳浅层) 几何和物理信息的提取和变换, 得出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 由此制作各类可供社会使用的专用地图等测绘产品。今天, 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 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 (数字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传真) , 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 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这一形势使绝大部分测绘产品可以作为普通商品服务于全社会, 测绘业从单一国家事业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产业, 这无疑为测绘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扩大了发展空间, 这也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转变。综上所述, 由于以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 测绘学的理论基础、测绘工程的技术体系、其研究领域和学科目标, 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表现为正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和动力, 进入市场竞争求发展, 测绘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它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扩大, 不仅是原来的单纯从控制到测图, 为国家制作基本地形图的任务, 而是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它必将随着21世纪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未来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技术框架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因此社会需求应成为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 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 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 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 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 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 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 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 (GPS、GIS、RS) , 三大能力的提高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 、三大意识的形成 (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 。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 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 动态变化与监测, 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 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学科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 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 它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 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 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 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 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测绘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施。

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为产学研为学生提供一个直接面对实际工程问题和科学问题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根据测绘专业理论与实践、科研紧密结合的特点, 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际生产项目和具体科研活动, 通过对生产、科研活动的参与, 加深学生对专业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涉猎大量交叉学科的知识。这样,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具体做法如下:

制定校地科技合作运作机制。由学校主管科研教学行政部门制定校地科技合作相关政策, 如运作模式、过程管理、项目经费管理、成果鉴定和分享等。

组建测绘专业应用研究机构。根据国内外测绘专业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合地方经济建设, 成立测绘专业应用研究室, 从事测绘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测绘专业优秀软硬件平台的引进和推广、科研生产项目引进与研发。

建设测绘类开放式专业实验室, 以课程实验室为基础, 以网络方式组合校内外测绘专业资源, 开展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实用技术培训、加工产品等。

以优秀学生为主体, 成立测绘专业领域协会, 定期开展测绘专业方面实用技术的推广宣传、学术讨论、技术培训等活动。

在校园网上建立测绘专业网站, 通过校园网开展测绘专业技术咨询、测绘类课程教学讨论和资源共享等活动。

派学生在校外产学研基地结合项目进行毕业设计。

每年从大学三年级遴选部分测绘专业学生参与老师的应用型科研课题研究,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

联合共建国家、省部级及各类软件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可以吸纳更多的优秀学生, 给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

校企合作, 人员交流, 联合培养人才。教师承担企业的科研开发任务, 企业的部分有经验的开发人员参与教学工作, 双方充分合作, 实现人力资源和设备的共享, 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

3. 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 第2篇

一、贯彻理念,形成自我成长的意识

1.提出“一年适应,三年合格,五年骨干,”专业成长设想。

2.建立教师业务成长档案

为每位教师建立档案袋。将教师的课例、反思、教学设计、听课报告以及参加培训情况等能够记录自己专业成长的资料,全部归案。以此来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便于以后更好的发展。

3.制定三年自我发展规划和学期发展规划

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要求教师就自身专业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方向,并制定具可操作性的措施,以此提升教学业务水平。每学年教学处就教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二、创设文化氛围,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养

1、倡导教师多读书,勤学习。读书学习是教师“学高”的直接途径。可以读一些教育理论,也可以是和本学科相关的专业书籍,还可以是文化典籍,更可以和学生“同读一本书”。

2、有意识地形成我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

1.专家引领。请各学科权威(外请或校内)就教师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指导。

2.以教研组、为常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提升业务水平。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互帮互带;教学研讨,求同存异,促进交流;上研究课,同课异构,激发潜能;

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加强四步探究教学法的研究,这学期以课堂教学设计为主,掀起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潮。

4、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研究课堂教学设计。

四、分层培训

1.青年教师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在各个方面提供舞台,帮助青年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促使青年教师更好地熟悉教育教学工作、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而进行的继续教育。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青年教师培训分为三个环节:师徒帮带;实践锻炼;考核验收。以师徒帮带为常态的培训形式,以课堂教学为培训内容,加上一些专题性讲座,提高教学的规范性和教师的理论水平,组织开展评优课、展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答辩,师德演讲等活动,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2.骨干教师培训

我校共有市级骨干2人,校骨干5人,他们是我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跑人。所以,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专家引领: 以讲座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业务指导。 专家示范: 以公开研究课的形式,展示他们在教学上的优势,激励其他教师效仿学习。

师徒帮带: 帮带青年教师是骨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求帮带之前有协议,帮带过程有记录,帮带结束有总结。

外出学习: 学习和培训是教师精神上的福利。对骨干教师而言,更需要外出学习,及时充电。但学习后,必须要有对同组教师的反馈汇报。

五、形成发展性评价

本科专业英语授课研究与应对措施 第3篇

[关键词]专业英语 教材选择 授课方式 知识储备

专业英语授课应针对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学校毕业生流向,其方式、目标应灵活多变。湖南城市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中,由于生源所在地多处于农村或较内陆区域,特别是湖南籍学生较少数口音较重,普通话未过关,导致英语基础较差,授课难度较大。学生毕业后也多从事建筑图纸设计或建筑施工,很难应用到英语,故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无用。课程学习积极性远远没有学习建筑CAD或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积极性高。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在大四第一学期,就短时间内如何开展英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本文阐述一些浅见以求教大方。

一、根据专业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毕业后学生主要流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现有专业英语书籍难以适应学生需求。针对这一情况,选择英文原版的电子工程师手册有下列优点:一是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阅读工具书必不可少,可选用工具书来使学生熟悉其行文格式,增加阅读经验。二是针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针对性地节选了1章 Passive Components、64章 Power Transforms作为课堂讲授章节。前者讲述了电工电子技术中最基本的无源元件,叙述用语较简单,讲授起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虽然在用词上简单,并无过多生词,但从英文科技文献的语法及行文习惯上来看,堪称典范,本专业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二、因材施教,改进授课方式

1.鉴于阅读者自身已有一定知识储备,但又不能完全和英文文献对号入座,对于学生已全部学习或有一定了解的授课内容和英文文献,对其翻译成果要明显地加大要求,将他们划分为具有一定该行业、该领域知识储备的专业翻译人员。不仅要求学生对于英文文献要知其基本意思,更要和自身知识储备、即已有知识体系相联系。做到调动自身已有知识来关联外文文献,把握句、段乃至整篇外文文章的大体方向,不能对其中心内容及其思想的理解出现偏差。这样,在某些小范围的阅读和翻译中也会得到许多帮助。有些词组在日常环境和不同专业环境下词义变化较大,要充分理解上下文意义,准确判断词组出现的语言环境,有时必须学会借助工具书或互联网查询。如:Voltage and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Resistors 电阻的伏安特性。做到措辞准确,符合行内习惯。

专业学习时可关联已学过的中文课程,如《电工电子学》、《建筑电气》等课程知识和电子工程师手册,这与英文文献在许多内容上都是相通的,可对照学习。许多学生尤其是英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在碰到大部头的英文文献时总是有恐惧心理,在此心理的作用下,阅读时会孤立地看待文献中的内容,无法联系已有知识储备进行理解、翻译,类似于比赛中的怯场行为。授课时,要努力让学生习惯阅读大部头的英文文献,消除恐惧心理,消除怯场行为。初步建立起利用自身已学知识储备关联外文文献,尽量先多建立对照关系,再来解决阅读时的困难。

2.对于授课内容属于未接触过或仅属听说过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翻译成果要适当降低要求,此时学生相当于没有该行业、该领域知识储备的外行人员。由于此文献内容为英文科技说明文范畴,故文章中多以公式、图表来说明问题。相对文字说明来说,公式和图表属于比较直观的内容,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有公式和图表的英文文献要先阅读公式、图表等直观形象的内容。尽量利用文献中给出的容易理解、不容易出错的相关知识,建立自己对于整篇未接触过的外文文献的知识储备。先整体翻译出大体意思,在大方向上加深理解,再根据刚才建立的知识储备进行关联理解,逐字逐句地推敲翻译。找出文献中用普通意思很难解释的地方,根据互联网在该文献所属行业内查询出该行业默认词组。如:Wire-Wound Resistors 绕线电阻。若词组在业内有默认含义,则尽量使用本行业意思解释文献。

三、借助外界手段,创设英文环境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掌握的课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方式。最好的学习环境应当类似于学习母语,即婴儿式的呀呀学语。事实证明,在英文环境中学习英语,要比在中文环境中学习英语的效率高得多。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机会出国体验实际的英语环境,就必须借助于一些外界的手段,使校内的环境成为英文环境。

1.做到书不离身。要在书包中永远留一本英文书籍的位置,根据书籍的类型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地方以便在不同的时间翻阅。如:清晨比较适合阅读单词、词组等记忆性强的内容;中午吃完饭休息时适合看一些英文散文、杂志、新闻等轻松的内容;晚间睡觉前一段时间则适合将白天看过的英文加以回忆,并借助有声读物的配套听力资源进行强化,加深印象。

2.做到变废为宝。现实生活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会议,许多会议对于普通的成员来说是很枯燥无味的,往往造成听众的精神疲劳。与会时,可在心里默默地将发言者的发言翻译成英文,在心里默念,这样,一来可防止精神疲劳,二来可练习英文即时翻译能力,一举两得。

3.做到处处皆是。要在中文区域内为自己营造出一片私人的英文空间,就需处处留心,将身边碰到的事物时时在脑中转换成英文。如:看见一棵树,在脑海中就应该浮现出Tree,如此类推。

总之,只要选好教材,改进授课方式,利用外界条件,开展英文学习,就一定能使学生学习好本专业的英语课。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燕良轼.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岷县专业村现状与发展措施 第4篇

发展专业村社, 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生产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 对于建设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 岷县结合当地实际, 因地制宜发展专业村社, 从政策上支持、技术上帮助、资金上扶持, 着手于小作坊、小林场、小牧场、小渔塘、小果园“五小”经济专业村社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 全县各类专业村社已发展到100多个, 一村一业、一业多品的规模已逐步形成, 编织、砖瓦、盆景、擀毡、长短途运输、养鱼、药材种植、药材加工、畜牧养殖、水泥制品、铁器农具加工等一大批专业村社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并不断发展壮大。十里乡齐家村竹编专业村80%以上的农户从事竹编, 产值150多万元, 仅此一项户均收入3000多元;岷山乡陈家崖村利用便利的交通和砂石资源, 纷纷购买小四轮拖拉机搞起了砂石生意;文斗乡方家山村170多户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 全村实现了整体脱贫致富, 新式家具、彩电、摩托车、VCD、农用车进入普通农家, 成了远近闻名的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和“小康示范村”。这些形式多样专业村社的蓬勃兴起, 既增加了农民收入, 又增强壮大了镇域经济, 增强了发展后劲, 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为岷县发展专业村社的成功典范。当前, 大力发展专业村社, 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已成为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

二、今后发展壮大专业村社应采取的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 营造良好环境专业村社是组织农民走向市场、增加收入的重要组织, 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中坚力量。因此, 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 用市场的方法指导专业村社的发展, 努力为专业村社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㈡加强政策扶持, 鼓励专业村社的发展要积极探索研究在信贷、税收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措施, 鼓励专业村社的发展。对涉及到的有关税费, 有关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 严禁乱收费, 要在简化程序、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现有的各类专业村社, 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管理水平, 使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

㈢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推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传统农业小而全、小而弱, 现代农业专而精、专而强。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就是推动农业生产从小而全向专而精发展, 从小而弱向专而强发展。只有在“一村一品”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才能实现现代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目标。因此, 要发挥各自优势, 突出各自特色, 引导“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发展, 构建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片、产业带。

㈣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培育壮大带动主体, 带动“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坚是龙头企业, 要大力持续培育优势龙头企业, 对发展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要引导其进一步提升发展理念, 创新生产技术, 增加市场竞争能力, 提高带动能力;对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 引导创建国家级、省级名牌或驰名、著名商标;着力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 发挥集聚效应。同时, 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形成大龙头带大产业、大产业强大龙头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㈤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与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脉相承, 因此要把发展专业农协和发展“一村一品”紧密结合, 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 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为契机, 引导其向实体发展。要通过不懈努力, 实现每一个拳头产品上都建立专业合作组织, 每一个专业村都有专业合作组织覆盖。

㈥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形成整体推进态势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最终的目的是要富民, 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就是要优化利益分配机制, 让农民分享产业发展的收益。要继续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等有效的组织和形式, 巩固发展订单农业, 提高“订单”、“合同”履约率, 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要在建立风险基金和采用托管、寄养、二次返利等利益联结形式上不断探索, 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服务, 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鼓励发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和产品入股, 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要通过打造利益共同体, 实现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协同发展、持续发展、稳定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计划 第5篇

2、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构建骨干教师梯队。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研组的指导下,结合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和计划,并寻找出适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突破口,落实在教学工作中。

3、整合资源,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师资整体提高。本学期我们本着“内部挖倔、外部借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专家引领、校际联动、校本教研三类资源,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邀请县研训员、学科中心组等专家来校对部分学科、部分教师进行指导。2)搞好联片教研活动,构建校际利益共同体。学习课改基地学校的经验,收集有用信息和教学资源。特别是我校薄弱学科,组织教师去学习。3)挖掘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通过上示范课、研究课等指导其他教师,另外各教研组每个骨干教师带教一位教师,通过听课、评课、磨课等促进教师课堂能力的提高。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教研组、备课组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找准切入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要积极参加和承担区级、校级研讨课和示范课。本学期学校组织教师上好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汇报课

5、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影响巨大。实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提高的前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总结三大方面。在课前准备时反思能够避免错误的“再生”;在课中实施时反思,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完善”;在课后总结时反思,能丰富教学经验的“积累”。可以说反思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也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在实践中,用教学反思来审视自己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必然会有新的认识和体会,将之记录,为更好地进行下一次教学准备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养成写教学反思习惯,鼓励每一位教师根据教学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措施之浅见 第6篇

【关键词】中职机电  教学  改革措施

为了顺应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满足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深化改革。当今社会需要那些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综合性人才,然而实践证明,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因此中职机电专业的教育者必须就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改革。

一、改革现有实践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为了满足当今教育对学校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了增加机电专业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可以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一)增加实验的比例

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专业教学的核心是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都是一纸空谈,尤其是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切身融入到实践当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无异于纸上谈兵,增强社会竞争力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实验的比例,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不断总结与创新,探索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此外,教育者要稳住阵脚,切忌在改革浪潮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在需要舍弃的时候毫不犹豫,减少以往理论讲解所占实践教学的比例,同时增加演示、验证实验的比例,由此不仅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上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时刻谨记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和独特性,从而针对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引入生产环节

机电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学习不应架空在抽象的理论之上,实践内容也应与生产过程紧密联系起来。所以,教师要把讲述的基本理论知识放入到生产过程当中,授课时可以把生产工件带入课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观生产车间,观察实物运行过程,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了解。为了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课程需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简单明了的解释语言,又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

(三)完善考核体系

事实证明,中职教育为了永葆青春与活力,就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潮流、谨记人才培养目标,然而现今考核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考核结构不合理、考核内容不全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践考核体系的完整性。为了完善实践考核体系,首先实践课程的考核理念须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只有拥有正确的向导和核心目标,才不会在成长发展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要求始终一致,在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次,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教师可以结合实践特点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从而评估实践效果和教学质量。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考核要进行分类,以分类教学为发展方向,弘扬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教学理念,落实对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组建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深化中职教学改革的基础是组建良好的教师团队,教学即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这两个主体缺少任何一方的配合都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组建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教师团队是关键所在。优秀的教师团队可以加速学校的发展,以其优秀的教学业绩、扎实的教学作风、过硬的教学素质、丰富的教学经验来感染每位学子,能够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实现共生、共创、共享的效果。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处理与学生间关系并且授之所学,优秀的教师团队给教师间相互沟通交流教学经验提供了方便,有利于教师本身的发展与进步。

三、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中职机电专业教育目标突出了职业岗位的重要性,旨在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考虑到学生择业和转岗能力,机电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一般的职业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日后更好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这一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重组专业课程体系。目前我国中职机电专业的课程安排仍未形成最适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安排课程之前必须经过大量横向纵向的比较,课程前后要有紧密的联系并且循序渐进或接近企业工作实际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为以“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从而实现教育与工作的完美结合。其次,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就要改革现有教学方法,不能一味追求专业知识而忽视对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模式改为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此外,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不应只停留在表面,更重要的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方针。教师应把课堂中心由老师转变为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导过程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不足之处从而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需要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抓住机会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这种自我发现和自我总结的机会总是十分宝贵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既要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即要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又要把实践教学置于核心位置,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摒弃传统“填鸭式”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从而迎合中国现阶段教育发展趋势,培养出一批良好专业技能与高尚职业道德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红平.浅析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技能大赛引导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4,(9):65-66.DOI:10.3969/j.issn.1671-4822.2014.09.047.

[2]陶存和.基于技能大赛的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J].新课程:教师,2012,(11):100-100.

[3]吴頔.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J].时代教育,2013,(16):47-47.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40.

浅析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第7篇

1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本身迫切希望能掌握专业英语, 但许多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大, 没有兴趣,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目前所学的专业英语知识与他们今后将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 涉及专业领域的英语知识或者很浅显、或者很陈旧, 他们对更深层次和更加新颖的专业知识还是一无所知。语言研究者认为:“目的”在一切语言学习中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论学习哪一种语言, 没有明确目的是难以学会, 也是难以学好的。学习语言带给学习者的实惠越多, 学习者的动机就越强。因此, 专业英语的学习也要考虑到要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即使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 为了解决以后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他们也会迫使自己去学一点。

2 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其本质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以满足他们在一线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 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专业词汇量, 提高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 掌握专业文献翻译的技巧, 并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 能够更快、更好、更顺利地工作和学习做准备。同时, 专业英语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其所学的专业知识。

顾名思义, 专业英语的教学侧重于本专业方面英文论文、文献等的阅读和翻译, 以及用英文来处理本专业业务资料的能力的培养, 它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读懂文章后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用英文来处理本专业的业务。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最好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英语的学习, 掌握了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 并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才开始。但目前专业英语的教学在许多高职院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当务之急是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应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 切实落实专业英语课程的科学设置, 增加在这方面的投入, 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3 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3.1 突出专业方向

学习外语不仅是学会知识, 更重要的是获得技能, 较熟练地运用英语服务于自己的专业。精通外语又熟悉自己专业的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提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立足各自专业, 突出专业方向是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前提。当职业者用英语从事某一专业时, 使用的是专业英语而不是日常生活用语。只有通过这种“专业语言”的学习, 职业者才能在自己的领域沟通交流。作为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信息产业的, 我们应针对这一特点实施英语教学。因此,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打基础与学以致用相结合, 与实用能力相关联, 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而且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 具备基本的日常生活交际能力以及有关本专业的业务活动交际能力, 为信息产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3.2 编写科学教材, 优化课程结构

科学的教材, 既要符合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专业需要, 同时也要能适应时代需求, 与时俱进。但综观现有教材, 教学内容难免有陈旧感和滞后感, 不能满足专业英语的教学需求。因此, 高职院校的教师有必要联合编写一套新的适合各专业使用的教材。在专业知识方面不必面面俱到, 但要涉及到专业的基本理论, 不能太浅或太深;在语言技能方面, 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专业术语及常用的词汇和句式, 同时加强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训练;在课时安排上, 注重其合理性, 突出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相结合。此外, 教师还可以从网络、报刊、杂志上选择一些最新的合适的资料作为补充教材,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我院主要是为信息产业培养优秀人才的专业特点, 在设置大学综合实用英语的基础上, 设置专业英语, 使学生在打下牢固的英语知识的基础上, 再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 全面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 以适应本行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真正做到以学致用, 以用促学, 学用结合。在优化课程结构中, 应注意充分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遵循外语教学的规律, 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先后顺序和衔接配合。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 编写一些实用的教材, 例如有关SMT方面的业务活动对话、短文, 以及一些常用的专业词汇、短语等。

3.3 加强师资建设, 转变教学理念

随着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 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观念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识。这些新思想和新观念强调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 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学思想。

3.4 实施分类, 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类、分层次教学是指:我们可以按学生的英语水平, 将其分为高、中、低等类型班级, 高级班可以有较高的起点, 讲课时可以英语授课为主;中级班在授课时可以英语加汉语进行;低级班可以从较低的起点开始, 从基础的知识讲起。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 参加相应班级的学习。这样一来, 使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不同阶段不同水平成功的快乐, 既可照顾到后进生, 也可以照顾到好学生, 使他们都能学有所获, 有所提高。另外, 还可以鼓励学生由低级班向较高目标推进, 从而最终达到“乐学善教”的目标和任务。

其次, 对高级和中级班来说, 可把综合英语与听力英语分为两部分, 分开来上。综合英语可在教室由教师每周面授, 听力英语则可在单独的听力教室进行。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加强对学生听力的训练, 以便提高他们说的能力以及其它相关能力;二是可以节约成本, 建立单独的听力教室, 配置一套较好的听音设备即可。

3.5 课堂教学做到立体化、多样化

在教学方法上, 既可使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发现规律, 又可根据英语教学特点, 采用“模拟情景交际法”,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用英语开口与老师交流, 与同学交流, 锻炼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手段上, 争取将传统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可引进先进的教学光盘, 也可教师自己制作课件, 丰富课堂内容, 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扩大语言的输入量。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进行探索式研究性学习,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研究能力。在教学形式上, 既要重视课堂教学, 向课堂要效率, 也不放松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小结

总之, 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加强专业英语的教学。

摘要: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但是, 目前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我们的重视却严重不够。针对目前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之昕, 张君.工程承包实用英语会话[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孙瑞新.电子商务英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3]孙建中, 周龙.计算机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南康: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措施多 第8篇

南康市农机部门制定制定多项措施, 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是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成立领导小组, 负责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等日常工作, 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 安排专项资金对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扶持。三是实行工作目标考核, 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列入乡 (镇、街道) 和相关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四是做好全方位服务工作。做好登记、备案服务, 开展宣传培训服务, 为条件成熟有意向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提供方便, 积极争取金融、补贴、项目、税收等优惠和倾斜。

专业措施 第9篇

一、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

目前高校会计教学存在以下两方面主要问题:

1. 重视理论教育, 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很多学校会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育方面, 这种侧重于课堂知识灌输, 学生完全生搬硬套课堂老师的讲授, 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的教学方法, 忽视了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道德教育课程, 他们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忽视也会引起学生本身对这方面的不重视, 但这方面的欠缺会严重影响职业能力, 甚至严重的导致工作中犯错, 甚至犯罪。

二、会计教育的国际标准对我国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启示

《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国际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旨在为各国制定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和教学大纲提供了一套国际标准。从总体上说, 《指南》及其教学大纲范本是为国际社会制定的, 以便促进各国会计教育的相互协调, 降低相互承认的成本, 扩大会计服务的跨国交流。虽然《指南》不是强制性的规定, 但加入“世贸”后, 国外会计服务公司已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会计市场, 我国的会计咨询服务公司也必将逐渐走向世界。《指南》及其教学大纲范本的颁发, 无疑对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1. 应当按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总体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打好专业基础, 加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由“知识型”向“知识、能力、素质型”的转变。

2. 明确培养目标。

目前各高校对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不一, 教育主管部门也缺乏基本的指南, 各高校分别研究、分头发展, 低水平重复, 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 应借鉴国际会计教育的标准, 明确培养目标, 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些人才”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这样才能很好地规范会计教育实践。

3. 学校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认同品格。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的内容也不断丰富, 学校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要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成为专业的会计工作者, 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合格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

三、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建议

基于以上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分析和借鉴国际标准, 提出相关建议:

1. 应设置相关专业课程, 更新教材内容。

如果从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进一步深造的人才考虑, 就会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选择空间,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 以及自身将来发展等因素, 选择自己的学习范围和内容, 这是从“广”的角度去培养学生。基础知识是指培养会计人员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 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济、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等知识。

2. 革新会计教学方式。

在当今信息时代, 许多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性在日益缩短。因此,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该转变教育中心, 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 从专业灌输转向综合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获得能够使其终生受益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 以便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3. 加强对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院校更应注重会计的实践实习教学, 会计实习形式可采用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岗位实习两种。通过校内手工核算实验室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通过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掌握电算化核算的操作方法;校外岗位实习包括假期社会实践和学年毕业实习。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调查和实习, 同时, 应加强与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联系,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

4.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 会计职业判断始终面临着客观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与公允揭示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斗争, 始终伴随着道德因素。因此, 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 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 确保会计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 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作为担负着培养一线会计人员的教师, 既要有合理的理论知识结构, 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需要会计专业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要求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企业会计一线进行调研, 并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 使教师及时了解实务发展情况, 积累实际经验, 在向学生传授会计知识的同时, 及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总之, 在会计教学中, 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应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并且需要贯穿于日常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 时刻提醒学生, 并从教材、教学和实践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系统的培训。随着会计教学改革的深入, 相信高校培养的会计专门人才的素质会逐步提高, 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会逐渐加强, 他们将成为新准则实施的主力军, 并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摘要:我国的会计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有待提高, 本文通过对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借鉴相应的国际标准, 提出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会计职业能力,会计教育,国际标准

参考文献

[1]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国际指南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电子商务专业特色构建的措施浅析 第10篇

本文将结合企业、市场,从电子商务办学过程中,认真探索,深入改革,对形成对接第一就业岗位,结构教学项目,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模式做更多的探索、交流。

1 按岗位能力要求设置教学项目,即,用项目教学培养学生与岗位对接的职业能力

把项目教学在专业教育训练中贯彻到底,真正实施好,抓住工作能力培养这个纲,“纲”举“目”张。

将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按工作流程和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划分成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三个工学模块。

在此基础上,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将各工学模块课程按专项能力培养目标,划分成不同的教育训练项目或单元,从事电子商务职业所需要的各种专项能力,被分解到每门具体课程当中,就可以在课程教学进程中获得有力支撑和保障。

2 加快项目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电子商务的项目教学从实践摸索、明确认识开始,到确立指向、项目编制、单元课程落实和专业综合训练,经历了由课程的“点”,到整个专业“面”的改革发展过程。这要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强化案例教学。

第二阶段,重视和进行课程实训。

第三阶段,在部分主干课教学中试行项目教学。将“电子商务概论”和“电子商务实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造性合并,首先对所形成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课实行项目教学。

第四阶段,课程项目教学及其得失,将其在整个专业教学训练中有意识、分步骤地推而广之,使之呈现出由专业的一级项目、情境教学工学的二级项目、课程子项目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项目构成的项目式教学,进而表现出工作流程牵引、模块设计、能力导向、项目结构、课程状格、单元织网、知技对应、教学练做合一的教改思路和人才培养新格局。

3 用信息化优质资源打造学生的职业项目能力

一方面,以网络载体为骨干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

另一方面,建立和拓展能模拟可实践的专业实训实习基地。这包括校内校外的基地。构成校企合作、情境教学基地的“外元”。从而使教学基地建设呈现“二元”、“多元”结构,在人才培养上联手合作,共同作为。

具体地说,我们在利用已有资源、重视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训练上,有针对性抓了几个方面:

一是发挥网络功能,强化基础训练。

二是运用计算机课程模块的专业训练,为学生装上在网络空间翱翔的翅膀。

三是让训练基地名副其实,成为学生职业技能生长的摇篮。近年来,淘宝与大学合作建立的众多基地,更完善、更接近实战。因而,我们的教学训练也应前后连贯和相继发展的。这不仅要安排前台操作业务的基本技能训练,还要增加商贸网、网上商城、拍卖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Email服务以及生产、库存、销售、营销和资金管理等训练内容,使之更贴近电子商务实际及其发展,保证学生在校内基地有实实在在的专业能力训练。同时,还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电子商务公司参观现学,接受企业组织的岗前培训,叫学生走得出去。企业也通过选拔,接受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加盟并开展实际业务,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开好头,引顺路。

4 将以“练”为“战”的思想贯穿项目教学的全过程

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把能力训练与岗位对接的基本思路,具体化为“练为战”的实际措施和具体行为。

按规定程序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比如西安外事学院,到现在,电子商务专业已10届招生,与之相联系,教学计划也制订和修改了8次,有了至少8个版本。它们之间的比较尤其从07级以来的计划表明,课程体系设计更贴近电子商务的实际运作,有了专业指向明朗化、为保证双证融通的课程置换准确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比例趋于合理化、情境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更突出、工学结合的专项能力训练要求标准化等几个明显进步。

按计划要求确保实践教学的开出率达到100%。如《网上支付与结算》的课程实训,不但安排了电子支付(一)、电子支付(二)、数字认证、网上支付、电子商务软件摸拟训练等五个实训项目,还在模拟实训中根据电子商务交易业务活动,安排了有针对性的外贸公司业务流程、消费者业务流程、零售商企业业务流程、供应商业务流程、银行业务流程和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等分项训练。

用实战性实习建立“零距离”上岗的直通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企业除参与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制定外,还为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呈现出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环境、两种资源、学生在校培养与参加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良性运作。学生在校期间,聘请企业能力强且经验丰富的人,担任实训指导老师,利用实际的生产现场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在顶岗实习期间,他们往往又成为实习指导教师,手把手的传帮带。学生在企业不仅增长见识,丰富阅历,锻炼能力,也为上岗工作打牢了根基。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在实习企业直接就业的超过30%。

5 结论

本文通过较深入的分析、探讨,对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特色提出以项目促动教学等一系列实证措施,形成对接第一就业岗位,结构教学项目,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做更多的探索、交流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力度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苏志刚.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J].中国大学教学,2007,(9).

[3]程和平.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单元设计初探[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2).

专业措施 第11篇

关键词:鞍山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27-1

1 高度重视,推动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近年来,鞍山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与壮大,合作社已成为农机生产的主力军,在农机作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目前,鞍山市农机合作社数量近80家,作业服务面积6.7万hm2,合作社年作业总收入近3000万元。

2 加强监督,建立农机安全保障体系

鞍山市制定了《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活动的通知》,要求在今后国家、省、市、县扶持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实行农机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全面执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及农机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以预防和减少农机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为目标。农机主管部门坚持常态化提示、全程化监督、即时性整改的原则,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的隐患排查进行督查,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开展平安示范社建设,逐步培养农机专业合作社树立安全生产的大局意识,加强协调和配合,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分解责任,进一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3 突出重点,扶持合作组织发展壮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单个农机合作社生产规模不大、市场品牌不响、社会影响不大、带动能力不强、服务领域狭窄、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难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难以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为适应农机化大发展快发展的需要,鞍山市农机局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引导合作社加强联合与合作,让更多的合作社“捆绑起来”,进一步“抱团”闯市场,使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由少到多,由点到面,有小到大,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现已经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

4 规范管理,提升合作组织服务水平

积极引导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逐步向规范化转变,实行统一调车、统一购油、统一购件和统一价格,降低生产作业成本,为农民提供农机全方位优质服务,提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水平。农机合作联合社要逐步建设成为“四有五化”的新型农机服务专业组织。“四有”,指有明晰的产权关系、有健全的经营服务体系、有民主的组织管理制度、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五化”,指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产品安全化、社员知识化、运行规范化,使之逐步形成公司化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农机推广中心,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服务。

5 树立典型,辐射带动周边农机组织发展

通过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机户有机地组织起来,以跨区作业为龙头,立足大农业,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一条龙”服务,逐步解决有田无机耕、有机无田耕、无机户为难、有机户干闲的问题。树立农机科技示范大户典型,发展农机固定资产2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例如,重新整合的丰沃农机合作联合社注册资金达500万元,入社成员10户,每户出资50万元,吸纳合作社成员105户,带动周边农机户252户以上,受益农户3500户以上,年作业纯收入大140万元。

6 注重培训,提高合作组织成员素质

在农机培训工作中,鞍山采取形式多样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农机化学校和其他农机组织的作用,培养适合当地需要的农机人才。一是在农机化学校内培训。培训人员包括农机管理、行政执法人员、驾驶员和农机具操作人员等。二是与农机管理站联合培训。农机学校把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做为学校的主要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备课,把理论知识与当地实践相结合。培训采取通俗易懂、边操作边讲解、技术人员与学员互动等不同的形式,使广大农机户对新型农机有了较好的掌握。

7 制定政策,适当向农机合作组织倾斜

采取政策倾斜的工作方式,对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购买机具给予优先补、重点补,对实行机械化冷棚育秧的专业组织和农机大户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扶持,同时协调农村信用联社帮助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贷款。同时,加大作业支持力度,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方式积极宣传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使其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帮助他们增加农机生产作业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导向作用。

作者简介:董杰(1968-),女,岫岩县农机化研究所工程师,从事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工作。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学的措施 第12篇

一、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学的环节管理

1.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计划

实习计划应根据实习大纲并结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合理安排制定。

目前,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岗位的需求有三个方向:1.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与维修;2.机床数控技术应用;3.自动机 (线) 的运行与维修。要按照不同的专业化方向, 对主要基础实习作相应的调整。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 基础实习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机械方面, 要加强钳工与电工电子实习训练, 使学生达到高级钳工的操作水平;对于机床数控技术应用方向, 应加强学生的车工实习及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习, 使学生达到高级车工的操作水平;对于自动机 (线) 的运行与维修方向, 应向电的方面适当偏移, 加强电工及单片机与可编程控制器的实习, 使学生达到高级电工的操作水平。

我院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调试、维护工作, 从事一般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和设计改造工作, 从事机电产品营销、售后服务、质量检查等工作, 从事情机电产品的检查与测试工作, 也可在机电产品设计、技术引进、技术开发中从事一般技术工作。在制定实习教学计划时, 采用分阶段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即在大一学年第一学期安排四周的阶段实习, 进行钳工、电工的有关基本操作入门实习;在大二学年第二学期结合专业课教学, 每周安排一天实习课, 进行车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达到初级车工操作水平;在大三学年第一学期, 进行为期四周的阶段实习, 通过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高级设备安装工的操作水平, 并能赴工厂生产实习, 使学生接触现代企业生产与管理实际, 并将所学专业技术运用于生产中。

2. 编写针对性较强的实习补充教材或实习指导书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实习包括入门实习、提高实习、强化实习。目前, 机电类实习教材尚不能与当前的实习教学需要相配套。因此, 为加强实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应组织教师编写具有本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实习补充教材或实习指导书。教材中要体现实习过程的连贯性、实习阶段目标的渐进性。各实习阶段要有明确的实习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要求等。

3. 规范实习教学过程管理

实习教学具有生产性的特点, 完全不同于理论课教学。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是指对实习教学过程中影响实习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 使实习教学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实习教学管理包括对实习过程的管理, 对实习教学设施、设备、工具、仪器的管理, 对学生的管理和对整个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等, 其中对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尤为重要。实习教学不是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工厂交待一下实习课题、示范一下操作过程就可以了, 要严格按照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的实习教学程序要求实施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巡回指导, 是实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实施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规范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对于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 提高实习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4. 严格实习考核要求

实习考核要求是实习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 科学合理的考核要求能够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实习考核要求应根据学生实际, 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式, 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步步地达到考核要求。对于少数在规定实习课时内不能达到考核要求的学生, 实习教师要适当安排其他时间个别辅导, 使其达到实习教学目标的要求。实习考核要求应与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考核标准接轨, 达到高级工职业技能水平。

二、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教师在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职业学校要加强实习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实习教师队伍。目前, 一些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师存在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实习教学组织能力欠缺的现象。

我院一贯十分重视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师队伍建设, 从建校以来就提出, 所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必须达到所任教学科目相关工种一定技能要求的操作水平。随着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 学校应将教师送出去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同时, 应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 以提高实习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促进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要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必须切实建设好校内外实习基地。

1. 建好校内实习基地

按照国家对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化建设提出的要求, 职业学院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 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添置的设备既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还要达到足够的数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校内实习基地, 就可以按照实习大纲和企业用人要求适时调整实习计划, 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实习课题, 这样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当然, 专业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通过分步实施, 逐步完善的方法达到建设要求。

2. 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上一篇:岗、课、证下一篇:生态基础评价